时间:2023-07-04 15:56:23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护理专业能力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护理专业学生职业综合能力包括责任意识、沟通能力、语言表达技能、亲和力等内容,对学生今后的工作产生重要影响。教学中应该认识其重要作用,采取有效的培养对策,完善职业能力培养教育体系、创新教学方式方法、重视实践教学工作、组织实践活动。通过采取有效对策,促进学生职业能力提升,让学生更好适应将来工作需要。
关键词:
护理专业学生;职业综合能力;培养对策;医护礼仪;亲和力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提升,对健康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这样的背景下,更应该采取相应措施,更好培养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但目前一些学校未能高度重视该项工作,影响学生职业综合能力提升,需要采取改进措施。本文将分析职业综合能力的构成内容,并提出培养对策,希望能为教学活动开展提供启示。
一、护理专业学生职业综合能力培养的内容
职业综合能力是护理专业学生的必备能力,对学生今后工作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教学中应该采取培训措施,促进学生综合能力提升,主要培养内容包括以下方面。
(一)责任意识。护理专业教学的目的是培训责任心强,思想道德品质端正的学生,让他们有效适应将来工作需要,努力在工作岗位上做出业绩。因此,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让他们通过学习之后提高责任意识,增强使命感,努力在工作岗位上做出业绩。
(二)沟通能力。注重提高学生的沟通技能,掌握与领导、同事、病人、病人家属的沟通技巧,能根据不同对象和不同场景,合理应用沟通技巧。进而增进与沟通对象的联系,为自己各项工作开展创造条件。护理专业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要注重加强沟通能力训练,进而在不同场景,根据不同对象采取有效的沟通方式,促进沟通技巧和工作水平提升。
(三)语言表达技能。语言表达技能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内容,护理专业学生在日常工作中,离不开语言表达技能的训练和培养。要注重掌握表达技巧,注意语气和态度,合理用词,表意清楚,在日常工作中清楚表达自己的意思,努力提升表达技能,为提高工作效率,增进语言表达技能创造条件。
(四)亲和力。亲和力也是护理专业学生必须注重培养和提高的,这样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与同事、领导、病人和谐相处,努力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促进工作水平提升。
二、护理专业学生职业综合能力培养的对策
职业综合能力是护理专业学生必备的能力,对他们以后各项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作用,受到学校普遍重视和关注。但目前护理专业学生感觉教学中注重专业知识学习,但综合能力培养不够,学生缺乏锻炼意识,医护礼仪、人际沟通、语言表达、亲和力不足,对教学效果提升和学生今后工作产生不利影响,应该从以下方面采取完善对策。
(一)完善职业能力培养教育体系,加强学生综合能力锻炼。建立健全的职业能力培养教育体系,合理设置课程,加强教学考核与管理工作。课程设置应该考虑学生的职业定向,有目的的进行职业综合能力培养。注意调动学生热情,激发护理专业学生的学习热情。可以采用导师负责制,加强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综合技能,让学生得到有效锻炼,促进职业综合能力提升。
(二)创新课堂教学方式方法,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推动教学方式方法创新,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例如,采用情景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具体的工作和学习情境,让学生开展表演活动,提高语言表达技能。同时还能加强锻炼,增进对职业综合能力的了解,让学生更好融入情景当中,促进综合实践技能提升,推动教学质量提升。又如,注重参与式教学法、合作学习法、课堂表演法等教学方法的应用。在这些教学活动中,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的培养工作,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从而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三)重视实践教学工作,熟练掌握医护礼仪技巧。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熟悉医护礼仪,并在实践活动中加强锻炼,提升职业综合能力。实践教学活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让学生在校内进行实训,采用小组合作形式,加强锻炼。任课老师需要做好指导工作,促进学生实践技能提升。还可以组织学生到医院护理科参加实训和锻炼,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提升医护礼仪技巧和职业综合实践技能,从而更好适应将来工作需要,为提高工作效率创造条件。
(四)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和沟通技能,更好胜任日常工作。创设教学情景,增进学生的联系与沟通,有效进行语言表达和沟通技能训练。训练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例如,单独进行训练,让学生掌握沟通技巧,熟练应用相关词汇和语句,为以后从事类似工作奠定基础。还可以采用分组训练形式,为学生分配不同的话题,让学生更好开展学习和训练活动。任课老师应该进行适当指导,做好点评工作,明确学生学习遇到的不足,然后采取改进和完善措施。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增强语言表达技能和沟通技巧,更好胜任将来的工作,努力提高职业综合能力。
(五)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亲和力。重视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和热情,促进学生更为有效的融入学习活动,提高亲和力。这样既能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氛围,还能调动学生热情,深化对职业能力的了解,在实践活动中加强锻炼和学习,促进学习效率提升,为以后从事工作奠定基础。
三、结束语
为促进护理专业学生有效适应将来的工作,加强职业综合能力培养是必要的。教学中应该认识存在的不足,根据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需要采取改进措施,促进学生综合能力提升,更好满足将来工作需要,努力在工作岗位上做出业绩,为整个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靳磊,李倩倩.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2),128-129
[2]方敏.职业院校护理专业学生职业综合能力培养模式的初探[J].卫生职业教育,2012(6),74-75
[3]孙建勋.以能力为本位的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途径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16(4),98-100
1国外研究进展
国际上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职业能力和高级护理能力两个方面。国际职教界关于职业能力的研究共出现过4种能力观,分别为:任务能力观,即将任务的叠加当做能力;整体能力观,即认为个体的一般素质决定工作的能力;此外还有关键能力观和整合能力观[1]。近年来职业教育与培训中主张开发“关键能力”以培养学生对职业变化的适应力,这种能力观最早由德国劳动力市场与职业研究所所长梅腾斯于1972年提出,很快成为各国职业教育课程和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2]。他认为要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KeyCompetencies),即对职业变化的适应能力。这种能力观与整体能力观类似。随着能力本位教育和训练(CBET)在各国的发展以及人们认识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前3种能力观对能力理解都有失偏颇,如任务技能导向的能力观注重的仅是特定的任务技能,忽视了一个人胜任某个职业角色所必需的其他方面的能力要求;一般素质的能力观仅注重具有普适性的一般能力,但一般能力并不能取代与就业岗位直接相关的特定职业的能力;关键能力观只是对就业所需的特定职业能力的补充与完善。
因此,人们越来越倾向于从职业角色的角度来界定能力。早在1975年就有美国学者提出了整和能力观。这种能力观是将一般素质与个体所属的职业和工作情景相结合,是从职业角色整合的角度来界定能力,符合社会经济发展及职业岗位分化的趋势,就如第二届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大会文件中所指出的那样:“技术与职业教育需要为改善个人生活和提高工作转换能力提供更为广泛的准备,而不仅仅是获得某一特定岗位的知识与技能。”盖力(LarnieGale)和波尔(GastonPol)在《能力:定义与理论框架》一书中这样界定能力:“能力是与职位或人工作角色联系在一起的胜任一定工作角色所必需的知识、能力、判断力、态度和价值观的整合就是能力。”[3]1984年英国的继续教育处(Thefurthereducationunit简称FEU)在“走向能力本位体制”的文件中对能力的界定也是这种思路,“能力是为胜任社会工作角色的要求所必须拥有的充分的技能、合适的态度和经验。即能力不仅包括就业和工作的其他方面的技能,也包括扮演各种角色时表现出的成熟感和责任感,还包括作为能力要素的经验。”1992年澳大利亚国家培训部对能力的界定更是完全体现了整合能力观的思想。他们认为作为构建国家CBET体系基础的能力概念不能再局限于琐碎的任务技能,一定要从广义上来理解[4]。
国际护理教育界特别是美国护理教育界则是按照职业教育(LPN/LVN、AND教育)和专业教育(本科以上层次教育)两种模式来培养护理专业学生,两种培养模式培养具备不同层次职业综合能力的学生[5]。如LPN/LVN只能对医院、门诊或家庭病人提供最基本的护理服务,作为助理护士角色在注册护士(RegisteredNurses)的指导下工作,他们的职业综合能力比较偏重于护理技术方面,比如伤口护理、无菌技术、发药打针等,法律规定LPN/LVN不能对病人进行评估和分析,也不能进行静脉注射操作。注册护理教育、大专护理教育以及本科护理教育的毕业生均可参加全国统一的护士注册考试而成为注册护士,在各种卫生医疗保健机构从事护理工作,具备独立应用护理程序为病人服务的能力[6];本科教育培养护理通才,具有本科学位的护士可从事医院、诊所及社区护理的工作;硕士教育主要培养具有各专科护理实践专长的高级实践护士及护士指导者,毕业后可成为护理专家,担任临床护理指导,保证和监督临床护理质量,评价护理措施,担任护理学教师;博士教育要培养能用独立的方式和抽象的科学思维处理事物,具有专业咨询技能和科研能力的智能型护理领导,具有广博的护理学、医学、人文科学和行为科学知识,毕业后成为护理研究人员、管理人员、师资或高级护理专家。以上观点的提出为本项目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2国内研究进展
我国在职业能力和护理专业职业综合能力研究方面尚无论著,但最近几年出现了相关论文,比较有代表性的学位论文有天津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的陈腾波于2004年申请的硕士学位论文“中德职业教育综合职业能力开发的比较研究”中指出,近几年德国在克服“双元制弊病”基础上开始注重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且就中德综合职业能力开发培养进行理论上的比较研究,因而对我国职业教育改革有着积极的借鉴作用[7]。武汉理工大学的汤向玲于2006年申请的硕士论文“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研究”,通过以探讨高职教育的本质为起点,参照社会人才类型及高职人才主要从事的职业岗位,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进行了定位分析,论述提高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4个方面的应对措施[8]。华中科技大学的卢红学于2005年申请的硕士学位论文“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及其形成研究”从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性质出发,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进行了新的认识,对合理构建高等职业教育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调整学生的交叉整合的网状知识结构、综合职业能力结构、和谐完善的人格素质结构的主张,从而为进一步改革与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一条新路径[9]。
当然还有一些相关的期刊论文,如王仁清2004年在《教育与职业》上发表的“职业技术教育应注重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孙文学2005年在《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上发表的“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兼论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高职教育的核心是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甄凯玉、肖剑)“,浅谈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苏永玲),“学生职业能力培养途径的探讨”(黄丽萍),“‘2+1’高职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盛似春、张明群),“高职院校护理专业人才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汤玉霞)等。
关键词:护理专业;培养;创新思维
进一步提高创新人才的培养水平,高等教育应坚持以能力培养为重点,大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护理专业学生是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创新创业思维能力的培养对护理事业的发展以及对护理学生实践能力的启发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如何培养护理专业学生创新创业思维能力成为目前高校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护理学本科专业学生严重缺失科研能力,临床护士普遍缺乏科研知识,没有很好的论文写作能力,更是缺乏科技创新的想法以及动力,在临床工作中缺乏发现问题与改进问题的能力,这与学生在校期间科研能力培养的缺乏有直接的关系。护理专业学生是护理科研创新工作中不可小觑的力量,一味突出操作技能的培养方式对于社会培养出高素质技能型护理人材的要求是远远不够的,护理专业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我觉得应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
1改变教学方式
1.1改变传统的“满堂灌”式的教学模式,实施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它摒弃了传统教育中的崇尚经验、崇尚权威的旧教育观念,主张敢想、敢做、敢闯,针对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提出新思想、新方法。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案例讨论法,VIPP教学法,研究性学习法等。积极启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鼓励学生主动、自主创造性的对教育情景进行体验,通过此方式来认识掌握相关知识或技能,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创造能力,增加学生的创新精神,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授课效果。
1.2丰富教学内容,开设创新创业课程。
在这个科技高速发展的社会,我们应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丰富护理专业院校的教学内容,革新思想政治课评价体系,加强护理学生行为道德,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和整体素质的考核。注重计算机运用,多开设计算机课程使学生能够很好地掌握计算机知识的运用,对学生的道德素质、心理素质、价值取向以及人际沟通能力有很大的提升。建立实践性教学平台课程如专业课的医院见习,校内实训,临床技能强化训练。倡导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能够生动理解书本上的内容。实行导师制,为学生提供早期参与实践课题研究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能力。同时开设第二课堂,加强学生的课外科技活动,多举办一些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学科竞赛如操作技能大赛,是学生不仅局限于学习课本上的知识,聘请一些企业家或自主创业的毕业生代表多举办创业知识讲座,培养学生对创新创业兴趣。
1.3增强教师的综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
护理专业教师科研能力欠缺,学生缺乏科研经历和实训指导也是使护理专业学生创新思维缺失的原因之一,学校应鼓励教师多进行创新实验的研究,并将研究成果运用于教学,充实课堂内容,通过此方法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实行导师制,由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创新课题研究,通过学生做科研助手,使其在科研过程中积累经验,了解科研流程、思维方式和科研精神。教师也应积极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帮助学生排除一些负面思想,主动传授自己的经验,激发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2学生自身创新思维能力的强化
2.1避免思维定势。
有一些学生会迷恋书本上的内容,一切照搬书本上的理论而不去积极主动的思考,培养创新思维首先要摆脱书本对自己的束缚,敢于向书本提出问题,并用实践去检验自己,真正的做到爱书但不“尽信书”;有一些同学习惯于引用权威观点,如果不加以思考就引用会造成独立思考上的惰性,长时间下去人会变得没有主见,这对护理专业的学生来说是最大的弊端,同学们应做到相信自己的才能,勇于挑战权威,既要向权威学习,又要不盲目;避免思维经验的定势,前人的经验固然是好东西,但一味的遵循经验会使人的思想变的狭隘,经验会随着其拥有主体的知识和经历而不断完善,临床工作中经常会出现一些突发状况,因此要摆脱经验的束缚,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实事求是,不断的丰富自己;护理专业的学生也要避免过分的相信自己,以自己为中心,创新思维的培养需要自信,但过分的自信会使人变得孤立,错过外界一些对自己创新思维建立有益的东西,要将集体的智慧与自己的智慧结合起来才能更好的建立起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
2.2积极参加课外活动,解放天性。
对于新时代的大学生而言,只拥有较高的专业技能是远远不够的,护理专业的学生应充分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多参加学院组织的一些社团活动,课外实践,多发掘自己的潜力,不要仅局限于学习课本的知识,建立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不要总是依靠老师在课堂上教导的知识,要学会从各种渠道获取知识,经常利用网络来了解一些新闻,扩展自己的知识面,多参加一些创新创业方面的讲座,激发自己的创业热情。另外,不要单纯拘泥于旧思想,要敢于思考,善于发现问题,不要害怕自己思考的问题有悖常理,要敢于用实践去证明自己的想法,这对于自己创新思维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思维是顺应时代的需要,特别是对于护理专业而言,注重人才效应才是社会发展的关键。随着科技的进步,护理人员为医疗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医院又是一个只要有人类存在就不能够缺少的行业,所以说护理专业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对于日后护理工作中出现突发状况的处理能力提升以及对护理事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没有最好的专业技能以及创新思维的护理工作人员将逐渐被社会所淘汰。护理专业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我们须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总结经验、改进与创新,最终才能实现一套完整的护理专业学生创新创业思维能力培养的方案。
参考文献
[1]雷体翟.大学,可以这样度过.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
在我校护理专业学生中,有部分学生认为计算机课程是一门不重要的课程,是一门普通的文化科。由于对计算机课不重视,在进行计算机实践操作的时候出现玩游戏、上网甚至聊天的情况。也有部分学生把计算机课看成是一门传统的课程,把理论知识背得滚瓜烂熟,完全应付计算机等级考试,认为只要考试前复习复习就可以了。实际上,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既是文化基础教育、人才的素质教育,又是强有力的技术基础教育。对当代护理专业的大学生来说,计算机知识是衡量其素质的重要标志。计算机的应用推动了医学的发展,仅靠本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便可受用终身的状况已经不复存在,解决护理专业学生缺乏计算机知识的问题,无疑是计算机基础教育的重要任务。
如何使学生学到更多更有用的知识,使他们能更好地适合专业的需求和社会的发展,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医学领域计算机课程教学应该怎样开展?结合笔者近几年的教学经验,就以下几方面进行探讨。
一、丰富而新颖的教学内容
丰富而新颖的教学内容是培养学生认知能力的基础。传统的教学内容多局限于教材,教学就是老师按照课本的编排结构将内容按部就班地传授给学生,学生按图索骥地记住基本原理、基本理论就算完成了任务,这种教学内容不可能使学生的认知能力得到锻炼。因此,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除了要让学生学到教学大纲上规定的内容外,还要向学生介绍一些本专业领域的实际用途。在教授计算机应用时,就谈到计算机的辅助作用。在医学实践过程中,计算机的辅助作用应用相当广泛。如以计算机为手段辅助医生进行医学诊断工作,通常把各种征象或指标(如病人的病史、症状、临床检验、实验室检查结果)输入计算机,计算机运行已编制好的各类有关程序作出各种可能的诊断。这样学生就可以把所学的计算机知识运用到临床实践中,并会通过自己查阅一些资料,积极地了解医学职业中计算机带给工作的便利,学生学起来就会变被动为主动。在学生刚接触计算机课程时,常常觉得计算机课新奇而产生暂时的兴趣,随着时间的推移,抽象的概念、定理、程序越来越多,往往使学生应接不暇,学习兴趣自然就渐渐淡薄了。怎样才能把学习的暂时兴趣转化成长久稳定的兴趣,调动学生潜在的能力呢?我们采取的方法是密切跟踪计算机在国内、国外医学界的发展现状,结合成功的临床病例展开讨论,以此为切入点进行课堂知识的学习,将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让课堂变得活跃起来。
二、安排合理的实践教学内容
实践是计算机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通过实践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并能检验学生对理论学习的效果,也能增加学生学习的快乐感和成就感。所以,应减少理论教学的课时量,同时增加实践教学课时量,以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在学习word的文档编辑和图文混排的章节时,我们首先给同学看一些漂亮的海报,然后提出明确的实践目标,学了此章内容后我们必须给自己做一张精美的名片。这样,学生在学习中就更加注重实用性并能适应社会的需求,能让学生通过实践加强对理论内容的感性认识。
三、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改进,积极尝试各种教学方式,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传统的教学方法重结果轻过程,以知识传授为主,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忽视了对学生能动性和主动性的培养。而许多事实证明,培养学生自身的认知能力比教会其更多的知识具有更重要的价值,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很多学生在学习计算机课程时,不知道该学什么,什么重要什么不重要,不知该从何开始,这主要是学生对课程的学习目的没有把握好,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问题驱动,就是在每个章节或者每次课的开始设置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一般覆盖了本章或者每次课程的重点或者难点。引导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从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这样也能培养学生的思考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自己摸索计算机软件的使用方法,这样的教学能使学生更深刻地记住知识点。在问题驱动的方式下,学生可以有目的地、思路清晰地进行学习,可以很好地提高学习的效率。
四、安排社会实践教学
课堂的教学内容是有限的,可以组织适当的社会实践来拓展学生的视野。可以组织学生去参观大医院的网络中心,通过医院网络中心的参观,学生们了解到现代化的医院实现了以病人为中心的计算机网络管理,从门诊挂号、办理住院、处理医嘱、费用管理到病人出院全过程都利用计算机进行管理。临床科室用计算机共有六大功能:住院管理、医疗管理、医嘱处理、费用查询、报表打印、系统维护。其中在护理工作中应用较多的是医嘱处理、住院管理、报表打印、费用查询。这样,就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发现自己学习的不足,以此激励学生产生更大的学习动力。
五、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创造力是人智力因素中最高的因素,是其他各种能力综合运用的产物。而创造力的培养,要经过对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及实践性过程的锤炼才能获得,计算机专业课的教学过程应为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提供循序渐进的途径。通过实验、演示、参观、实习、技能训练等实践性教学的有效方式,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在实践课程中,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起到指导的作用,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创新能力,自己动手操作。很多学生在遇到问题时往往会面面相觑、不知所措。这时我们应提醒学生可能会引起差错的原因,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让学生在感受成功的喜悦的同时理解和接受知识。并且可以通过现场打分、答辩等形式,保证每个学生都能认认真真地做好每次实验,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护理工作由病人为中心的病房代替过去各种任务为中心的病房,计算机能力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越来越重要。所以,我们只有提高认识,加强教师自身修养、自身素质,不断提高教学艺术和教学水平,才能实现计算机专业课教学的真正变革,才能培养出具有正确的人生观、远大的目标和创新精神的综合型护理人才。
[关键词]:职业能力;现状;对策;
随着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教育模式的不断深入和医院对护理新职工职业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教学评价由学校的单方评价扩展到学校和医院双方进行,教学评价内容更追求实用性、实践性、技术性与人文教育结合[1]。为了进一步了解目前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职业能力现状和评价该层次护理毕业生质量,作者对我市6所医院近3年录用的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毕业生职业能力现状调查与分析,提出相应对策,为相关职业院校和医院实习管理与岗前培训提供帮助。
1.调查概述
调查的对象为我市内2家三甲医院、2家二甲医院、2家三级专科医院近三年录用的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毕业生。本次跟踪调查主要采取走访用人单位护理部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我们设计了9个方面的问题的调查问卷: 学习能力、敬业精神、基本操作、文化知识、适应能力、沟通能力、团队意识、职业道德、身心健康。我们共发出问卷220份, 回收209份, 其中有效问卷198份。
2.调查分析
2.1 现有优势。医院普遍反映该层次的学生政治素养高, 团队意识能力强, 工作中能够吃苦耐劳,上进心强,入职适应期也较短,进入工作岗位后很容易上手,能够胜任目前所从事的工作。90%以上的调查者认为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毕业生在敬业精神、文化知识、身心健康、职业道德这几个方面表现让人满意。75% 以上的毕业生在敬业精神和业务能力都得到用人单位的高度评价,认为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学生业务过硬,基本操作、适应能力、沟通能力、学习能力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
2.2 存在不足。10% 的调查者表示目前五年制高职护理毕业生吃苦耐劳精神有所欠缺,眼高手低,怕苦怕累,对工作岗位很挑剔,不愿意接受平凡而琐碎的工作。有27%的调查者对这个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特别是自主学习能力欠缺,部分学生的综合素质,沟通能力等综合职业能力有待提高。在与用人单位交流过程中,用人单位希望学校不仅仅重视学生的专业知识,更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注重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开拓精神的培养。
3.工作对策和建议
3.1加强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与方法指导 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主阵地,也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场所[2]。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行为,它能促使学生按照教学目标进行学习,从而达到老师教授课程,学生学习思考的目标。所以教师必须注意纠正学生不良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中善于引导和启发学生,让师生互动,使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引导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他们处理问题的能力。
3.2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自觉性的培养 学校积极发动,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社会实践活动,通过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熟知社会发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自己所学专业岗位必须具备那些素质,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加强管理,重视专业认知、集中见习和毕业实习效果,培养学生学习自觉性。通过实践教学活动,让学生进一步发现自身差距,认识自身的不足,以便其调整心态, 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同时提高自身修养, 这将为毕业后尽快适应社会需要, 发挥积极作用。实践活动中,加强学校与社会有关行业、单位、部门有效管理与沟通, 为实践教学创造良好的条件,保证实践教学质量。
3.3进一步加强人文素养教育,提高学生人文素质 学校应增强学生沟通能力、企业文化知识等方面教育及训练力度,邀请优秀毕业生以及医院处管理人员来校为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机结合自己的企业文化,做好学生心理辅导和思想教育工作,使学生能更快更好适应就业工作环境。学校要针对性地将企业文化融入到校园文化中,积极搭建形式新颖、主题鲜明、参与性强的校园文化活动平台,通过校园文化创建和熏陶,增长学生职业知识,培养其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
3.4 创新实习-就业一体化模式 职业教育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以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为主线,不断更新人才培养体系和方法,增强校企结合,搭建产学研结合的实践平台[3]。这就要求学校将推向校企合作深入,将实习和就业有机结合起来,在实习学生前,学校将具有一定实习带教能力并提供对口就业岗位长期协作单位邀请到学校,与学生进行实习“双向选择”,让学生在进入实习岗位前,就对实习单位充分了解,并愿意到该实习单位就业,学校利用实习以强化学生关键技术技能及综合职业能力的训练为抓手,使学生在生产一线得到磨练和培训,实现专业学习与岗位学习的无缝对接,既实现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实习目标,又保障实习单位优秀人才的选拔,保证实习质量的同时保证学生就业质量。
参考文献:
[1] 刘晓敏. 高等职业教育评价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5(07).
关键词:高职护理专业;英语教学;跨文化交际
国际交流与合作的不断增加,为我国护理人员创造了更多迈出国门、进入国际市场就业的机会。但竞争的加剧也对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护理人员还要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以及运用外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因此,高校在对护理专业学生的英语教学中,必须注重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一、高职护理专业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教学的重要性
“跨文化交际”的英语名称是“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或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它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 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由于存在语言和文化背景的差异,不同文化的人在相互交流沟通时,常常会导致交流和沟通的低效,甚至是产生误解。因此,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其重要。
英语作为一种沟通和交流的工具,也成为医护工作者进行对外交往的必要工具,而在学习掌握英语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如果没有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就会造成护患沟通不畅,不利于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甚至导致不恰当或者危险的护理。因此,在高职护理专业英语教学中进行跨文化交际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二、高职护理专业英语跨文化交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高职高专院校中,护理专业已广泛开展了英语课。但在英语教学中,教师更多地还是从听、说、读、写等方面传授学生知识,忽略了跨文化交际的教育。因此,在护理专业学生的英语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大部分高职学生由于英语基础较差,学习方法和习惯不正确等原因,英语学习兴趣不高。
2.注重学习语言技能,但忽略学习文化知识。高职学生英语基础较为薄弱,在日常学习中,教师和学生往往都注重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的训练和提高,而忽略了相关文化知识的输入,这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非常不利。
3.教学理念欠缺。英语课堂往往以教师讲学生听的形式在进行,课程也常常以应试为目的,而英语教师的职责不只是将英语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还应对学生实施跨文化交际的训练。
4.缺乏跨文化交际的实践环境。语言的学习掌握和运用离不开相应的语境,在高职院校中,学生缺乏跨文化交际的实践环境,也是导致学生对文化知识掌握不足的原因。
三、英语教学提升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策略
针对以上问题,可以看出在高职护理专业英语课堂上,教师应有意识地将体现文化差异的内容加进去,加强学生的跨文化教育,让学生形成跨文化意识,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笔者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升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1.巩固英语基础知识的学习。在护理专业的英语教学中,掌握专业词汇是必不可少的,但由于专业词汇往往较为生僻,日常使用率也较低,W生掌握起来难度较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利用构词法,通过单词的前缀、后缀和词根来帮助学生记忆,扩大学生的词汇量。
2.让学生了解各国间的文化背景及差异。在进行英语课堂教学时,补充讲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以及中外文化间的差异,尤其是医学中的文化差异。如西方国家中强调个人空间与隐私,在未得到病患的许可下,不能随意透露病患的身体状况及病情。
3.转变教学理念改进方法,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英语教学模式,注重对学生学习的引导,在教学中注重文化的导入,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4.创设语言环境,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有意识地创设一些交际的环境,如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等,让学生从传统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角色的扮演,也能让学生在实践的交流中,通过自己切身的体验感受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体验有趣的跨文化交际场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5.运用多媒体教学,第二课堂活动等多种形式,丰富学生跨文化交际经验。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为枯燥的语言学习课堂注入生气,如通过纪录片、电影等向护生展示不同国家的风情,介绍不同国家的文化。开展丰富多彩的英语第二课堂活动,比如组织英语沙龙、英语话剧表演等,让学生多方面接触英语国家文化,为学生多方位创设跨文化教育环境,让学生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既习得了语言,也提升了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总之,教师要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的交际能力,帮助学生成为一名具有国际水准的护理人员。
参考文献:
中职学校英语阅读方法研究“教学就是教会学生学”,这是我国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对教学工作的精辟论述。阅读理解这门学科是中职涉外护理专业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难点,但我们知道阅读是主动地、积极地获取信息的创造行为,是培养学生通过视觉感知书面文字符号并获取信息能力的途径,更是提高听、说、写能力的有力杠杆,它在英语学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和应用语言的能力显得至关重要,在近几年的PETS考试题中阅读理解能力题占40%,因此,涉外护理专业学生的英语学习状况和就业形势,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必须注重培养她们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笔者认为以下几个方法可以起到良好的效果。
一、利用课堂进行精、泛读训练
1.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课文进行阅读训练,改革课堂教学结构,使精读与泛读紧密结合,精读是点,泛读是面。对一些有一定难度的课文,强调独立阅读课文,旨在形成能力,先让学生用10~20分钟进行快速阅读,同时做课文的理解题,然后,再按精读要求,给学生指定段落,让他们自己研究主要语言点,鼓励他们提问和讨论,对课文进行剖析、归纳、总结作者的写作意图、思路及中心论点,最后达到获取详细信息和深层次内容的目的。对于较容易的一些文章,只要求学生快速阅读,掌握其大意。改变了那种课堂中从泛读到精读,全由教师包讲到底的局面,使学生自学能力得到提高。
2.每课时抽出10分钟进行听力和快速阅读训练。选用150个词左右、难度适中的短文,再加5~10个理解检测题,让学生在限定时间内迅速读完全文,完成阅读理解题。然后检查阅读速度和理解准确率,进行辅导讲评。
二、开展课外阅读活动
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只有通过大量阅读,才能积累大量词汇、结构和句型,才能扩大知识面,培养语感,提高对文字的反应能力。然而,按课时安排来算,每周每个学生大概读1000个词,一个学期只能完成1~1.5万个词的阅读量,不足以学生从中获取到独立阅读英语文章的基本技巧。所以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是很有必要的,目的在于增加阅读量。
1.学生方面:要求学生自己分小组收集一些英语阅读材料,并且小组之间相互交换,要求做到每人每天课外阅读600个词的短文,这样,既增加了阅读量,又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2.教师方面:认真选好读物。学生获取课外读物的范围毕竟小,因此教师应积极选取一些,但读物的选择对阅读的效果起着重要作用,如果读物选择不当,就会影响学生的阅读兴趣。因此,教师在选择读物时尽量选一些内容健康,思想性强的文章,使学生在发展阅读能力的同时,受到了潜移默化的思想品德教育。而且所选读物内容应广泛、新颖,体裁和题材多种多样,语言质朴生动,引人入胜,寓学习于消遣之中,这样的读物学生读起来爱不释手,增强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最重要的是所选材料应适合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难度与课文相当,内容尽可能与课文相联系,生词率控制在2~3%,难易适当,使学生读得轻松愉快,在快乐中获得知识,增强了他们搞好阅读的信心。
三、要求学生在阅读时讲求效率
效率体现在阅读速度和阅读能力两个方面,读速的提高与读量是密切相关的,要提高阅读速度、扩大阅读量首先要扩大词汇量。美国语言学家Driller根据词汇统计特征指出:如果我们认得25个最常见的英文单词,平均每页纸上的词我们会认得33%;如果认得135个常用词,则为50%;如果认得2500个,则为78%;如果认得5 000个,则为80%;一旦记得10000个,可达92%。可见,阅读速度和阅读能力的高低与词汇量的大小是分不开的,目前大部分学生的词汇量偏少,这是影响阅读能力提高的主要因素。可以指导学生运用构词法、联想法等进行单词记忆。另外,阅读要以量求质。给学生定阅读总量为40万个词左右,每天坚持10分钟,读速定为60wPM左右。要求准确理解率达70%以上,实践证明,一般水平的学生通过努力是不难达到这个指标的。
四、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
阅读基本上是在课外进行,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辅导为辅,但是没有得力措施就很难保证持续地开展。为了扎扎实实地搞好阅读,除对读量、读速严格要求并记录在案进行评比以外,要对学生的阅读方法和技巧进行了指导。
1.指导学生养成正确的阅读习惯。我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发现有些学生在阅读时往往带有一些不良习惯。如有的学生阅读时爱出声;有的学生用笔和尺之类的东西指点着助读;有的用眼不科学,每次只能看到一个单词;有的则咬文嚼字,边读边查词典,一词一句地分析;有的学生“回视”的现象太严重,在阅读时,眼睛往往往回看,重读一个词、短语、一个句子,不仅影响读速而且不利于把握整个句子、段落、全句的意义。因此要帮助学生逐步改掉了这些不良习惯,使他们养成了良好的默读习惯。帮助他们尽力减少眼停次数,扩大范围,能在单位时间里捕捉更多的语言信息。
2.指导学生阅读时抓住文中重点段、段中主题句和句中的关键词。教给学生根据上下文猜测词、句意的办法。阅读中难免碰上生词,让学生碰到生词不惊慌,因为它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可以通过一定线索或可根据构词法、同义词、反义词、等同关系、因果关系或上下文暗示猜出词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