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04 15:56:20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科研经费管理细则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起首要变革作用。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政府不断增加对科技的投入。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大量资金作为支撑,这些资金应该如何使用,这就涉及到科研资金的管理问题。当前我国政府正在推动科技计划管理改革,以提高科研资金使用效益。
一、科学化管理的内涵
科学化管理是一个管理系统,它是在对管理实践探索的长期过程中形成的,包括管理理念、制度体系和技术方法。著名管理学家泰勒曾指出:提高工作效率是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提高管理效能的关键是使管理活动有规可依、有章可循;管理人员和工人在思想上的彻底变革是实施科学管理的核心问题。泰勒还提出相应的科学管理制度,诸如工作定额、标准化、差别计件工资制等。
在高校财务管理中,科研经费管理是一项重要内容,但是在这方面的管理工作却相对薄弱,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科学化管理是提高科研经费管理工作效率的内在要求,对科研经费进行科学化管理刻不容缓。高校科研经费科学化管理有利于提高高校财务管理的科学化,使高校财务制度适应建设现代大学的要求。科学管理和合理使用高校科研经费,有利于保障科研项目质量,提升科研水平,营造良好的高校学术风气。科研项目具有复杂性,只有对科研经费进行科学化管理,当下高校在科研经费中出现的问题才能得到有效解决。
三、当前国内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政府及高校对科研经费的愈发重视,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发展取得了卓越的成效。但是当前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以下方面:
1.外部监督缺失
目前国内关于加强科研经费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不胜枚举,它们从制度上为科研经费的科学化管理提供了保障。但是由于部门的差异导致科研经费的归属也存在巨大差异,这就出现了资金管理制度和项目管理方法的分歧。科研单位不同,其对科研资金的管理制度就不相同。基于此,不同科研单位在科研经费管理问题方面出现的矛盾和冲突屡见不鲜,这使科研经费的管理缺乏一个统一的标准供诸多科研部门参考,严重影响了科研经费的管理工作。外部监督的缺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从法律方面讲,我国缺少一部从宏观的法律科研经费的管理进行规定。从监督机构方面讲,我国目前缺少专门对科研经费进行管理的部门,科研经费的管理经常出现“各管一段”的局面,这势必会导致科研经费管理效率低下。
2.内部控制不足
目前国内高校已经普遍建立了对科研经费的审计工作体系,但是在却存在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的问题,这显然不能适应审计工作的需求。另外,在高校内部审计方面,缺乏专门对科研经费进行审计的审计部门。特别是在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执行方面,普遍存在不遵守规章制度的问题,可以说,内部控制不足是导致科研经费管理混乱的重要问题。
3.科学管理意识不强
科学管理意识不强也是高校在科研资金管理方面存在的重要问题。由于高校科研资金管理科学管理意识不强,实践中导致对科研资金具体去向不明,诸如科研资金账实不符、资金流失的问题并不鲜见。另外,科学管理意识不强还导致在科研资金的整个循环过程中缺乏科学性,大量科研资金用于从未进行过可行性论证的项目,大量的科研资金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四、提高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科学化的建议
1.树立科学管理意识
树立科研资金科学管理意识是提高科研经费管理科学化的前提。科研经费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使高校校的科研经费管理面临着新的形势,科研经费对与高校发展至关重要,实践中,许多高校都制定了科研经费管理细则,但是由于缺乏科学管理意识,这些细则大多流于形式,不能有效贯彻实施。树立科学管理意识,从思想上重视科研经费管理工作,要求高校管理人员必须积极转变思想,充分认识科研经费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不断学习先进的管理理论知识,提高科研经费管理工作的科学性。
2.健全外部监督制度
对于高校科研资金管理而言,健全的外部监督制度至关重要。在这方面,要求政府切实履行职能。首先,要从宏观方面制定一部完善的关于科研资金管理的法律制度,为高校开展科研资金管理活动提供明确的标准。其次,要建立一个专门的机构,对高校科研资金进行专门管理,提高管理力度,严格按照科研经费的申请程序对高校进行拨付。
3.加强内部审计
高校内部审计制度对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具有重要作用,落实内部审计制度首先要求有一个独立的审计机构独立行使对科研经费的审计权,并且不受其他部门的影响。其次,要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审计队伍,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
关键词:科研经费 科研成果转化 经费管理
一、科研经费发展现状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的发展与创新是实现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基础,在发挥全面创新中起引领作用,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党的十以来,同志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围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
近年来,随着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及科技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我国科技经费投入持续增长,国家财政科技支出及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不断增加,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不断提高。详见表1所示:
在全社会重视科技创新的大背景下,高校作为国家科学研究的重要力量,获取的科研经费也是逐年稳步提升,详见表2所示:
然而由于科研经费管理制度的缺失以及监管缺陷等方面的原因,高校的科研成果转化率却不容乐观,从各类高校的技术转让实际收入来看,并没有体现出大幅的逐年递增,甚至部分年度出现了下滑,详见图1所示:
以上数据分析显示,科研投入的成果转化远远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与此同时,科研经费使用“乱象”的关注度也与日俱增,特别是科研腐败现象慢慢浮出水面,涉及面之广泛前所未有,涉事人员不仅包括普通科研人员,甚至包括教授、院士等高层人员。因此,如何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率,使之能够真正做到推动中国、乃至推动世界的进步,是科研经费管理中面临的最为重要的问题之一。
二、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现状
科研经费管理困难,部分科研人员对科研管理存在抵触情绪。随着科研经费的大力投放,许多高校为了提高学校成功申报的机会,调动广大教师工作积极性,在科研经费的准入环节出现松懈。一些科研人员在尚未深入了解如何使用科研经费的情况下便获得了课题,所以一些项目负责人想当然的认为自己获得的经费便是自己的“钱”,自己想怎样使用是自己的事情,科技、财务等经费管理部门不应该过多的过问自己的“钱”如何使用。
科研人员申请课题动机多样。目前多数高校为完成科研指标,将科研课题的申请与科研经费的多少作为为科研人员绩效考核、职称评定、职位升迁等事宜的重要指标,导致部分项目负责人只是关心项目的审批与结题审查,对科研课题本身的研究兴趣不大,也就很难在某个科研领域做出真正的具有实质性的贡献,而科研的突破性进展也就更是少之又少。
科研支出管理未能全面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现行的科研管理办法对劳务费、差旅费、会议费、国际合作交流费、设备购置费等大部分经费支出都有一定的比例管理限制,而不同类型的科研项目、不同的研究方向、不同科研人员的研究习性都有可能造成项目执行过程中支出形式的较大差异。此类刚性的限制,极大的限制了科研支出的自主性,使科研人员在项目执行中往往畏首畏尾,甚至产生反感情绪,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科研人员在研究中“大展拳脚”。
科研经费的预算编制不严谨,且可操作性不强。预算编制是否规范合理,直接影响到科研课题的执行和验收审计工作。目前大部分的预算编制任务主要集中在项目负责人即科研人员身上,负责人虽然了解国家对课题管理的相关政策,但缺乏与相关财务知识的结合,在编制预算时容易造成想当然的预估,缺乏科学性,而预算的不严谨这也直接造成了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偏差的必然存在。
三、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建议
(一)进一步规范科研经管理制度
张川等学者经实证研究表明,现行“刚性”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预算效力,即明确科研经费的开支范围、开支标准,严格执行经费使用审批制度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对科研经费进行管理,要充分尊重科研的自身发展规律,坚持加强政策指导与严格监管相结合,并加强各部门的协调配合,统筹布局,合理配置科研资源。这样才可能激发科研工作者的工作效率,使科研工作本身产生意外的收获。
(二)合理规划间接费用的预算和使用
间接费用是国家对高校为了维持较强的科研能力所必须支付的人力成本的补偿,是人力成本在科研项目中的一种体现形式,也是保证科研成果顺利实现的一种保障模式。在建立合适的管理机制的基础上,可以逐步将间接费用的校级统筹下放至课题负责人统筹,在减少课题中费用使用的捉襟见肘同时避免支出的随意性,用制度保护科研人员,逐步间接费用预算编制和使用的规范化。但政策放开以后,一定要结合过去的经验,考虑将来的需要,制定合适的制度,保证“用好钱,不出事”。
(三)强化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主要包括各机构的协调配合和整个组织内部控制文化和环境的建设,营造一个良好的控制环境是强化内部控制的基础。因此在科研人员入职和申请项目之初,应对其进行科研经费管理条例的培训;在科研项目计划立项、项目实施和结题验收阶段,应提供对应的经费管理办法以及风险控制方面的帮助,对科研经费预算、使用和监管环节提供必要的财务管理帮助和风险识别管理。
(四)减少信息不对称性
随着对科研经费管理的不断重视,各类科研经费管理办法、管理细则不断更新,对会议费、差旅费、公务接待费、劳务费等支出细节都出台了相应的管理办法,大量的规范性文件仅凭在财务部门报销的短短数分钟时间内,完全理解并学会使用的可能性很小,而科研人员往往又没有时间和精力来研究各项财务管理细则。针对此方面的问题,可以通过定期的对项目负责人或项目组负责财务的人员进行定期的财务管理方面的培训,一方面使科研项目经费更加顺畅的使用,另一方面也解决了财务人员一对一解释效率不足的问题。
(五)完善科研经费管理的激励机制
完善激励机制,主要是为了鼓励科研人员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和兴趣优势范围内,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以开展具有创新性的自主研究,提高科研经费的管理和使用效率和科研成果的转化率。而完善激励机制并不是简单的与绩效、职称挂钩,可以加入更多的考核维度和激励维度,比如科研经费使用的规范性维度、合理性维度、效率性维度等。当然有 “奖”必有“罚”,今年来所曝光的各类科研经费使用的乱象,大部分是在第三方或上级单位的检查中所暴露,而作为作更了解本单位科研经费管理使用情况的内部科技、财务、审计、纪委等相关部门却没有发现问题,这一方面反映出高校内部控制制度并未充分发挥作用,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科研经费管理的激励机制中,往往缺少了有“奖”必有“罚”中的“罚”。
参考文献:
[1]2010-2014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R].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2]2010-2015高等学校科技统计资料汇编[G].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科学技术司
[3]卢秀霞.审计视角下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及优化措施[J].财会学习,2016,6
[4]张川娄祝坤,王志成. 科研经费管理效力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5,8
关键词:科技创新;科研经费;全周期管理
当前,我国相关部门不断加强对科研经费的管理和审计,就是为了保证能够充分发挥科研经费的实际作用。科研项目经费的管理必须要注重全过程性和全周期性,只有实现各个阶段的经费管理,才能保证经费的效用。所以,现在对科研经费的全周期管理进行研究意义重大。
一、案例概述
本项目为A重大专项,对该项目的经费管理包括整个项目的全过程,从项目的规划、执行、监控直至项目结束,经费管理和项目的科研进程保持同步。主要对本项目的经费申报、分解下达、经费核算以及预算变更和项目验收分别进行了经费管理,由于国家相关主管部门对科研经费的管理出台了很多规定,并对科研经费管理要求严格,所以,在A项目科研经费管理中严格遵守国家规定,保证科研经费的高效使用。
二、开展项目经费管理的难点分析
(一)区域分散作者:单位:参与A项目研究的单位涵盖了多所高效、科研单位以及企业等,共计30家,并且,这些单位的分布区域较广,比如北京、天津、吉林、兰州等共计15个省市。本项目参与单位的所在区域具有很强的分散性,在项目沟通交流中存在很大的难度,从而项目经费的管理难度也有所增加。(二)协调统一难度大作者:单位:参与本项目的多个单位性质有所不同,所以在管理模式和文化理念等方面也并不趋同,在实际参研过程中,对项目的理解也存在偏差,同时在项目经费管理方面也存在差异,如此一来,项目牵头单位在进行科研经费管理中难以协调。另外,正是由于各单位的性质不同,对经费的预算控制管理方法也不同,所以,科研经费的整体管理难度较大。(三)接口多、难度大作者:单位:该项目的主要科研内容就是产业化,由于参与项目研究的单位在产业属性方面不同,所以,在科研中的接口较多。比如,本项目所涉及的课题研究、计划部门、财务部门以及市场部门等等。在科研经费管理中需要各个接口部门都能熟练掌握经费核算的程序和内容,无疑难度较大。
三、科研项目经费全周期管理
在本次项目科研经费管理中,首先牵头单位学习了相关经费管理的管理办法和规定,并保证充分掌握,组建了相应的组织机构,制定了项目经费管理流程,加强对整个项目各阶段的经费管理,充分体现经费管理的全周期性。(一)项目立项阶段的预算管理作者:单位:项目立项是一个科研项目周期的起始阶段,在该阶段中一定要加强对科研项目的预算管理,各个单位建立了统一的预算标准,同时各单元的经费标准具有较高的经济性,从而保证预算经费与项目研究单元的相关性,能够保证工作性质能与经费标准想你匹配,从而保证经费预算的科学性。在本项目经费的预算编制中,将各单位的科研人员都纳入到整个预算的编制中,从而更好地保证了经费预算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二)不断完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加强培训提高全员内控意识作者:单位:在本次项目科研中为了有效保证科研项目的实施,在项目经费管理中牵头单位制定并完善了相关的经费使用和管理制度,同时各参研单位又在总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制定了相应的细则,从而保证了经费管理制度的实用型。在经费管理制度中对经费的使用流程进行规范,并且加强了对经费的内部控制,从而为整个经费管理提供标准依据。另外,牵头单位有针对经费管理制度对参研单位进行了宣传和培训,保证参研人员都能清楚经费管理制度,并提升所有参研人员对经费的内控意识,确保经费使用的合规性。(三)对课题核算严加管理作者:单位:在本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中,每一项经费的使用和支出都严格执行经费管理制度,保证开支与预算的统一性,具体实施中保证对预算的总量进行控制,并加强对各专项经费的使用管理。另外,在经费管理中加强审批管理,严格按照经费审批制度,加强权限管理,严格杜绝越级审批,需要调整预算时,也要按照既定程序进行备案,只有在批准后才能进行预算调整。同时,在每一个课题中都专门安排了一名专项监察员,对本课题中的经费支出进行把关,从而对经费的开支进行科学控制。(四)对各参研单位的财务进行检查,有效降低经费的管理风险作者:单位:在本次项目经费管理中,各个单位的所有经费的使用和支出都严格按照经费管理制度执行,并且建立了相应的财务检查机制,通过不定期的财务检查来高效监督各单位的经费使用。同时,对各单位经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求各单位进行整改,在规定期限内整改后再进行复审,从而保证各单位经费使用的科学性。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中,必须要不断优化项目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加强对科研项目各个环节的经费管理,通过全周期性的经费管理来进一步保证经费管理的科学性和高效性,从而保证科研项目的各个阶段都能得到高效的资金保障,为整个科研项目的顺利奠定坚实基础,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关键词:科研经费;预算管理;组织架构;制度体系;管理系统
随着《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纲要》的颁布,国家大幅增加科研投入,科研经费的来源更加多元化,医院获得的科研经费不断增加[1]。在科研经费规模快速扩张的同时,医院科研经费管理机制、核算模式和预算管理制度暴露出比较突出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医院科研项目的正常开展和科研经费的使用。本文通过分析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旨在提高科研经费管理水平,保证科研经费合理和高效使用,发挥最大化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医院科研经费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1.1经费管理部门缺乏沟通协调机制
科研经费的外部管理部门是科研项目主管单位,其监管作用发生在项目立项环节和结题环节。项目立项时项目主管部门审核项目负责人提交的项目预算书,判断科研经费的经济合理性。项目结题时项目主管部门审核或委托第三方中介机构审核科研经费明细账,核对经费支出与预算科目是否一致。科研项目主管单位无法对科研经费使用过程进行监督。科研经费的内部管理部门由科研部门和财务部门共同组成,各部门相互独立,在各自职责范围内管理科研经费,发挥监管作用。
1.2核算系统不能满足科研经费管理的要求
实施新《医院会计制度》前,旧制度对科研经费的核算未作明确而具体的规定,导致科研经费收支未列入医院收支管理中。在实际核算中一般列为专用基金核算,科研经费的收入和支出都在同一科目下核算,并且未设置明细核算科目,管理粗放。科研部门和项目负责人不能准确掌握科研经费的使用情况,无法满足管理需求。科研经费管理水平较高的单位设置了辅助账,根据科研经费预算明细设置明细科目,按照项目进行辅助核算,归集项目收支。经费报销在会计核算系统,明细核算在辅助账中,二者无直接对应关系,给日常经费查询和项目结题带来困扰和不便,也无法达到医院对科研经费管理的要求。2012年新《医院会计制度》正式实施,明确了科研经费收支纳入医院收支统一管理,并单独设置了会计科目“科教项目收入—科研项目收入”和“科教项目支出—科研项目支出”核算。涉及医院配套资金的科研项目,配套经费支出在医疗业务支出中反映。1.3对科研经费的预算管理缺乏预算控制科研项目预算书由项目负责人编制,在此过程中一般是根据经验编制,未对项目预算书的可行性和合理性进行审核。项目负责人权限过大,具有科研经费的完全审批权。因此,项目活动经费使用的随意性较大,未严格执行预算。财务部作为科研经费的报销审核部门,只是审核费用的合规合法性,由于专业限制,无法审核与科研项目的相关性。
2医院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科研经费管理部门缺乏沟通协调机制
科研部门在科研项目管理系统中管理项目合同。科研经费到账,财务部门在核算系统中反映经费使用情况。科研经费的使用由项目负责人管理使用,科研部门缺乏有效监管。财务部门接到科研部门的立项和到账通知后,在会计核算系统中建账并确定经费性质,经费的使用由项目负责人审核报销。财务部门负责科研经费的总额控制,并审核科研经费的形式要件。在这种管理模式下,项目负责人对经费使用自由度过大,导致随意开支情况严重,科研经费是否真正使用在项目目标不得而知。
2.2核算系统无法满足科研经费管理需求
新制度规定单位配套经费在医疗业务成本中据实核算,但是未明确具体科目。在目前科研经费核算模式下,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首先,在实际业务中有的科研项目除了外部资金还有单位配套资金,科研经费资金性质不同,使用的核算方法和核算科目完全不同。外部资金的核算在科教项目收入和科教项目支出中核算,而配套资金使用时据实在医疗业务支出中反映,在会计核算系统中无法完整反映科研经费使用明细;其次,会计核算系统按年度结账,在会计核算系统中查询科研经费使用情况只能按年度显示,无法连续反映经费使用情况;最后,会计核算系统中能反映项目可用额度,无法统计各预算科目使用情况,科研人员无法清楚掌握科研经费的使用情况,科研部门无法参与经费管理。
2.3对科研经费管理缺乏预算控制
2.3.1对预算编制缺乏足够重视
项目负责人项目申报编制预算书时对经费预算没有科学合理的规划,多半是根据经验编制,而且由于对医院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和财务规章制度不熟悉,未将目标相关性、政策相符性和经济合理性结合起来,对经费预算中各科目内容和分配比例计算不准确。在预算编制环节,医院科研部门和财务部门未对预算进行审核,在预算批复执行后,才发现部门预算内容不合理,影响科研项目开展和经费预算执行进度。
2.3.2对预算执行缺乏有效监管
预算书作为科研经费使用的依据,项目负责人在开展项目活动时并未严格按照预算书执行,经费使用随意性较大。科研部门作为科研项目的管理部门,在日常管理中并未对科研经费的相关性进行审核。项目负责人具有科研经费的完全审批权。财务部作为科研经费的报销审核部门,不熟悉科研项目的内容和要求,无法判定经费使用的合理性,只能根据国家财经法规和医院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审核支出的合法性。过度宽松的管理环境滋生了的风险,极少数人弄虚作假、利用虚假发票套取资金,产生了严重的法律后果。
3加强医院科研经费管理的措施
3.1健全医院内部科研经费管理组织架构
传统的科研经费组织管理架构中只有科研部门和财务部门,两个部门相互独立,各司其职。这种组织架构在科研项目数量小、科研经费金额少的情况下,尚能满足基本科研经费管理要求。新的科研经费管理环境下必须对传统组织架构扩展,建立由院级科研经费管理小组、科研部门。财务部门、审计部门和采供部门共同构成的组织架构,科研部门、财务部门、审计部门和采供部门在院级科研经费管理小组的领导下分工协作,全面负责科研经费的管理工作。院级科研经费管理小组负责全院科研经费管理工作的组织和协调,在项目立项、预算编制、预算控制、项目结题、财务结算等环节参与管理和监督。
3.2优化科研经费管理机制
科研部门作为医院科研项目唯一直管机构,医院所有项目申报和立项必须经科研部门审核同意。科研经费预算编制工作由科研部门牵头,项目负责人主导,科研部门、财务部门和采供部门共同配合,提供专业意见,提高预算编制水平。项目负责人在科研经费预算内使用科研经费,并需要掌握预算科目使用情况,平衡项目进展和经费使用进度。财务部门负责科研经费的核算和管理工作,根据国家财经法规、专项经费管理办法和医院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审核科研经费的使用合法性,并根据管理要求提供科研人员可理解的科研经费使用明细账,统计出科研经费总额和明细科目执行进度,定期向院级科研经费领导小组、科研部门和项目负责人通知经费使用情况。审计部门在院级科研经费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抽查项目经费使用情况,发现科研经费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向院级领导小组和科研部门通报。审计部门在项目结题财务审计环节,配送第三方审计机构,安排科研经费审计工作。采供部门主要在预算编制环节提供设备或材料的采购意见,提醒项目负责人应遵循的政府采购和公开招标规定,使科研经费使用符合国家政策要求。各职能部门消除管理障碍,在院级科研经费管理小组的领导下,密切沟通,有效协作,消除条块分割、管理脱节等现象,形成科研经费全过程管理模式。
3.3完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体系
医院科研经费渠道的多样性,造成科研经费管理要求的差异性。医院院级科研管理小组应协调科研部门、财务部门、审计部门和采供部门,以科研项目全过程为主线,制定符合医院科研管理水平、满足医院科研经费管理要求的覆盖面广、操作性强和清晰易懂的制度体系。该制度体系既有总则又有细则,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既全面又具有针对性,满足医院科研经费整体管理的需要。利用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体系内在联系,院级科研经费管理小组易于掌握各种经费的管理要求和各职能部门的工作内容,便于统一和协调科研经费管理工作。项目负责人明确了项目从立项到结题的环节、流程和手续,也明确了预算编制要求和项目经费使用的范围,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率,减少不符合科研项目管理要求和医院财务管理要求的开支。
3.4建立高效的医院科研经费管理系统
针对目前会计核算系统核算科研经费出现的问题,结合医院科研经费管理机制和医院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体系,建立科研经费管理系统,提高科研经费管理水平,优化科研经费预算编制,完善科研经费内部审计和预算执行控制等环节。科研经费管理系统包括项目管理、财务管理、预算管理和资源共享四个模块。项目对外申报前,必须在科研管理系统中提交立项报告,并编制项目预算书,要经过科研部门、财务部门、采供部门审核,院级科研经费管理小组审批才能对外申报。未经科研管理系统审批的科研项目不能纳入医院科研管理系统,在医院各种评比考核中都不能采用。通过该系统可以解决项目负责人不重视科研经费预算编制工作,预算编制缺乏科学性、合理性的问题。项目管理模块包含科研项目管理的功能,满足科研部门的需求。项目负责人新增课题时,需根据科研合同填写项目名称、项目负责人、项目性质、资金来源,合作方等基本信息,信息提交后由科研部门审核。项目经科研部门管理人员审核成功后会自动生成一个项目编码,它是科研经费使用和查询的唯一标识。项目负责人根据系统预算书模板编制科研经费预算书,并提交科研部门和财务部门共同审核,反馈审核意见。财务部根据审核后的预算明细表中各预算科目的额度和资金性质,将预算科目和会计科目一一对应。
财务管理模块独立于会计核算系统,可以根据科研经费管理要求多层次、多维度反映科研经费使用情况。既可以反映科研经费收入、支出和余额情况,也可以反映预算科目明细使用情况。该模块还集成了科研费用报销功能。在该系统中,根据预算科目完成的会计凭证可根据预算科目与会计科目的对应关系,自动转换成会计核算系统中的凭证,且在科研管理系统中显示会计系统中对应的会计凭证号,方便日后科研经费审计查询工作。预算管理模块主要包括预算编制、预算审核、预算查询等功能,项目负责人、科研部门和财务部门都有对应的权限。相比在会计核算系统中核算科研经费的模式,项目负责人方便查询预算执行数据,清晰了解预算使用情况,容易接受预算管理的方式。预算管理模块还可以根据结题时间定期提醒项目负责人和科研部门,强化科研部门的管理作用。资源共享模块是开放式模块,可以根据医院管理需求,将科研项目和科研经费的数据有条件的向各职能部门开放。如科研部门可以查询医院所有项目的预算执行数据,对于即将结题而科研经费预算不好的项目,科研部门可主动联系项目负责人,了解项目开展和经费使用存在的困难,帮助项目负责人按时完成科研项目目标,达到项目结题和财务结算的条件。
参考文献:
[1]蔡秀芳.公立医院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会计之友,2013,27:79-81.
[2]马娅丽,孙淑岭,胡兰.科研经费预算管理优化问题探讨[J].财会通讯(综合),2015,(2):87-89.
[3]张兆许.基于预算管理视角的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研究[J].财会研究,2015,(2):52-53.
[4]孙小瞻.科研经费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析[J].财会研究,2015,(5):77-78.
[5]李兴灵.公立医院科研经费管理提升研究[J].现代医院管理,2015,(3):77-80.
[6]黄波,陈晓丽.医院科研经费管理的思考[J].现代医院,2015,(1):128-129.
【关键词】高校 科研经费 监管
一、引言
随着科技水平的进步和科技创新的日益发展,高校为我国科技进步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国家逐年加大对科研经费的投入,使得高校的科研实力显著增强。因此高校科研经费的评估与管理不仅是高水平学术成果的重要保障,更是我国科技发展的重要动力。国防科研经费在科研经费中所占比例较大,作为国家的基本投资建设支出,加强经费管理,提高使用效益,具有重大意义。
二、高校国防科研经费构成
国防科研项目经费由收益、计价成本和不可预见费三部分组成。其中国防科研项目的计价成本,应根据项目执行期间物价水平和相关原材料等的变化适当调整。具体包括从项目论证阶段到试生产阶段所发生的设计费、材料费、外协费、专用费、试验费、固定资产使用费、工资费以及管理费等八项内容。第一,管理费:包括项目执行过程中的办公费、资料费、人员工资、薪酬费、交通运输费和培训费等。第二,固定资产使用费:按项目应分摊的仪器折旧费、厂房建筑费等固定资产应计提的折旧费和减值准备。第三,试验费:指项目研制过程中用于仿真试验、储存试验和打靶、发射等各种试验验证费用、工艺试验、综合匹配试验,包括消耗品和动力燃料费。第四,设计费:指项目准备阶段的调研费、申报费、技术转化成本等等。第五,材料费:包括原材料和辅助材料、外购商品、专利使用权、电子元器件和动力燃料等。第六,专用费:指项目专用的测试费、试运行费、样品费和专用工艺费等。
三、高校国防科研经费的审计监管及存在问题
我国的高校科研经费监管主要包含三方面:合法性、真实性、效益性。合法性原则上从法律法规层面监督经费使用去向的合法性、规范性。真实性主要从财务审计角度,检查资金使用的项目、分类、进度是否达到要求。效益性是对科研项目成果的收益性进行评价,评估其理论和实践价值,研究转化成果的速度和效益等等。我国对高校国防科研经费的监管主要是高校审计部门、会计部门依照相关的科研经费实施规范,对相关项目进行审计与预决算审批,经费分配的主管部门对审计结果进行核查。国家审计机关承担最终的抽查任务。我国高校缺乏经费划拨部门的设置,经费使用情况大多由审计部门监督,缺乏专业性和传递性。
由于缺乏分类分项的经费管理细则,只有笼统的规范,所以高校内部审计多流于形式,只能大体起到监管经费总数使用情况。审计部门的滞后现象比比皆是,更谈不上跟踪审计和结题审计工作的开展,使得审计部门不能充分发挥其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职能,对国防经费的不合理使用无法做到警示和惩戒作用。
四、科研经费合理使用的对策建议
针对国防科研经费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建议,既能方便科研工作者合理、规范地使用经费,又能提高经费使用效率,满足节约的原则。
(一)完善激励制度,制定国防经费使用减免政策
高校应通过合理计提和再分配政策,平衡各学科项目经费,充分调动科研创新工作者的积极性。可以具体将减免制度加以量化,鼓励基础研究领域的科研人员,因为各单位对基础研究领域的资助一直较低。与工科类研究相比,人文科学领域的研究费用一直较低,对这些领域的管理经费进行适当地减免可以保证学术研究的公平性。政策的倾斜另一方面也可以引导扶持相关薄弱产业的发展。
(二)完善人力资本价值的界定
在我国众多的国家级、省部级基金项目经费管理办法中,都没有明确规定人力资本的报酬等人工费用。这与国外先进的管理模式差别甚远,因为西方发达国家对于科研经费中人工报酬的计提比例是很高的。而我国相关管理只明确了对参加项目的硕博士生提供相应劳务费,对项目负责人计提的报酬没有说明。而有的省部级项目甚至没有规定劳务费是必须支出的,这种不合理的制度严重损害了人力资本的价值。科研人员的体力、脑力支出只能依靠经费里的其他项目列式。
(三)完善经费补偿机制
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在高校国防科研经费补偿问题上一直走在前列,政府为其提供了完善的补偿渠道确保科研项目的可持续发展。英国政府从2006年开始完全按照经济成本的80%计提补偿经费,成果达到某一阶段可以计提100%,这一措施很好地解决了高校研究者垫款的弊病。我国科研投入长期受大锅饭的影响,对项目的预调研不充分,导致有的经费用不掉,有的经费不足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损害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周莹莹,王伟清.拟成果购买制架构中的研究项目公告制度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01):21-23.
[2]王勤琴.浅析青年教师在科研项目申报中的问题与对策[J].价值工程,2012(08):17-18.
关键词:高校;科研经费;管理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审计视角下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收录日期:2014年4月17日
当前,高等学校的科研能力已成为评价高校综合实力和师资队伍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为提高竞争力,各高校都增加科研投入,鼓励教师积极申报课题、争取科研经费。伴随着科研活动的活跃,科研经费已成为高校资金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分析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阐述高校科研经费全面审计构建的必要性,提出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措施。
一、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科学有效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表现为高校在科研经费管理制度的不统一。由于目前高校科研资金管理制度正处于不断变化的过程当中,同时科研体制也在不断改革,不同渠道来源的科研经费在其管理方法上也存在一定的不同,同时对资金所进行的核算也是不同的。国家对纵向科研经费有明确的管理办法,对资助单位也有明确要求;横向科研是由合作单位资助研究的项目,有些资助单位对经费使用约束不严。目前,我国教育主管部门以及财务主管部门还没有针对科研经费管理和资金核算问题制定出一个统一的、宏观指导性较强的管理制度,因此在实际的高校科研资金管理过程中,都是参照教育事业的财务制度来进行的。由于财务制度和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上的不统一,这不仅无法起到良好的经费管理效果,同时也会对于财务管理工作造成一定的矛盾。
(二)科研经费实际支出与预算差距较大。由于科研人员在科研项目立项时对经费支出没有进行客观估算和分析,对预算科目内容不清晰,没有进行正确的经费测算。科学的编制预算,因此预算不能全面地反映经费的支出情况。而财务部门没有参与经费预算的讨论,使预算存在较大的片面性。在工作中财务部门只有在经费划拨到单位时才知道经费总额,对科研项目的预算支出内容往往不清楚,不了解项目的进行程度,无法将经费的使用进度与项目的执行进度结合起来进行控制管理,致使科研经费的支出不能按项目申报时的预算进行使用,使科研项目财务支出数与预算支出数存在较大的差异。
(三)科研项目结题不结账。所谓科研项目“结题不结账”是指科研项目完成且已通过项目下达单位的验收评估,但在项目财务支出中不作结账处理,结余资金仍按照在研项目进行管理的现象。结题不结账的问题,在全国高校范围内普遍存在。由于高校对科研项目结题后管理工作不够重视,科研项目完成后,财务账面上一直保留着余额没有结算,这部分结余资金得不到充分利用;同时,经费一直挂在账上,还会造成年终高校未完成科研项目经费的大量沉淀,使会计报表数据不准确,不能如实地反映学校的财务状况。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审计结果公告(2006年第1号)公布的针对18所部属高校进行的财务收支审计发现,在13所高校中将近1.73万个科研课题没有按照规定结账,其资金累积达到3.69亿元,导致了大量的账面资金被闲置,同时在使用上的随意性较大,这都给科研项目管理以及财务核算增加了不小的难度。
(四)财务监督和审计监督不到位。在科研经费日常的核算过程中,一是存在着财务监督不到位的现象。财务部门只能控制每个项目的总经费不超支,无法将每个项目的经费按预算指标进行细化预算控制。在实际核算中只对票据的合法性、合规性进行会计审核,无法对经费使用的正确性、合理性和相关性进行有效的监督,这也造成了科研经费支出结构的不合理。据新华网报道山东省2006年度审计报告公布对10所高校科研经费使用情况的审计发现,直接用于课题研究的费用开支仅占40.5%,其他的都被用作管理费用、人员经费、招待费,甚至本应由科研人员个人承担的家庭电话费、交通费、学费、私家车的汽油费、保险费和维修费也从中列支;二是存在内部审计部门监督不到位的现象。高校的内部审计部门有的没有对科研经费开展审计,有的也只是在科研项目结题书上签字盖章。对科研经费的管理及监督未能做到在事前及事中进行,未能及时发现经费开支的漏洞,更缺少对科研经费的效益分析。
二、高校科研经费全面审计构建的必要性
科研经费从划拨使用到课题结束结余可以划分为科研立项、预算编制、经费使用核算和项目决算评估四个阶段。在科研经费内部审计中,应树立全过程、多内容的审计思想,实行“事前控制”、“事中监督”、“事后评价”,形成对科研经费的全过程审计―科研立项与经费预算的事前审计,经费使用及核算的事中审计,项目决算及评估的事后审计,以确保内部审计充分发挥作用,取得良好效果。
(一)以立项和预算审计加强事前控制。对于以事前内部控制审计为主的科研经费审计,应当从科研项目立项审计和经费预算审计入手,努力创造良好的科研环境,鼓励科技创新,在立项和经费预算上把关,增强学校与科研人员在科研经费使用与管理方面的风险意识。同时,考察相关制度建立健全情况,从科研项目立项、合同管理、经费使用与审批、课题结题等方面规范流程管理,建立健全课题组负责制、科研经费责任追究制度、科研经费沟通与协调机制等等,使日常工作有章可循。最后,考察部门间相互协调情况,有效的内部控制应当使科研主管部门、财务管理部门、资产管理部门等科研经费管理相关部门相互协调,加大监管,从单向管理转为全方位立体管理。
(二)以财务收支审计强调事中监督。科研经费事中审计最主要的是审查经费的合理使用,所以强调财务收支审计是加强事中监督的最有效手段。其主要内容是审查财务收支合法性和经费会计核算情况,主要内容包括审查各项开支是否规范,成本核算是否真实合理、全面完整,是否专款专用,需分摊的经费是否在相关项目中进行合理分摊,以及经费结余情况等。在审计中应充分运用信息化平台与技术,对科研经费的核算管理进行实时监控,督促科研经费的使用与管理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的规定,使科研经费的财务收支情况合法、合规,保证科研经费落在实处。当然,在事中审计中还要配合相关内控制度的建立及执行情况审计、经费预算执行情况审计、科研经济合同管理情况审计、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的管理情况审计等,全面提高审计效果和监督力度。
(三)以经费效益审计做足事后评价。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中普遍存在“重管理、轻效益”的现象。高校对科研项目普遍实行“课题制”管理,这种管理模式赋予了项目负责人支配课题经费及相关资源的自。而高校作为项目依托单位,则负责项目管理、会计核算以及财务监督等职责。内部审计作为高校的监督部门,在科研项目管理和资金使用的过程中要发挥重要作用,除了监督职能外,内部审计部门还应该通过为课题组提供专业意见和建议,达到促进项目科学高效管理,提高项目资金使用效益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充分发挥内审管理服务职能,积极探索建立科研项目经济效益的审计评价体系,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的效益审计。在对效益审计明确、细化基础上,建立一套对科研管理全面评价的标准体系,采取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及时对科研成果的转化及投资回报情况进行实时追踪考核。可采取“项目收益法”和“项目比较法”,对项目的收益进行分析,对产生的效益进行准确的核算;或与同类项目的效益进行对比,分析审计项目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提高科研项目的经济效益,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和知识产权管理。同时,建立相应的责任追究制度,对于项目的成果转化率较低、经费使用效率差,造成资源严重浪费,影响了其应有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项目建立相应的惩罚机制。
三、基于审计视角的科研经费管理对策
在科研经费管理过程中,应当从全局角度出发,构建一套系统的管理模式。具体而言:科研经费审计应当涵盖科研经费自始至终全过程;由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和社会机构的委托审计相互支撑;既包含传统意义上的财务收支审计,还包括绩效审计、预决算审计以及责任审计等多项审计内容,建立全过程、全体系、全方位的科研经费管理体制。笔者认为,应当进一步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明确经济责任,提高项目经费管理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益,确保科研工作健康持续发展。
(一)科研立项高度透明,科学合理。上至国家,下至高校自研项目,科研项目从立项开始就应该经过可行性论证,力保提出的项目符合实际科技需要又能避免各部门重复建设。必要时可实行公开招标或者举行立项听证,对项目分布和经费分配严格把关,从源头上堵塞漏洞,以事前控制确保项目绩效,同时对选择的项目负责人可以签订“科研合同”,必要时可以将经费使用情况进行公示,接受公众和审计监督,其研究结果可作为考评和下次科研经费申请的信用指数,对下次申请课题研究产生影响。
高校应从思想上切实重视科研经费的管理工作,结合本校科研经费管理的现状,明确科研管理部门、财务部门、科研项目负责人在科研经费使用过程中的职责和权限,建立健全科研经费管理责任制。针对科研经费预算编制、科研经费管理过程控制等问题,明确科研经费开支范围、开支标准和经费审批权限;明确科研项目结题时间和结余经费分配比例和奖励办法。对弄虚作假、挤占、挪用科研经费等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罚。通过建立系统、完善、可操作的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使科研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及科研人员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同时,科研和财务部门可通过讲座、网站、答疑等方式,加强对科研经费管理制度、财经法规的宣传,提高科研人员自觉、合法使用科研经费的意识,做到自觉遵守财务制度,以正确的价值理念,合理、合法地使用科研经费。
(二)科研预算管理规范,明晰细化。强化科研经费全面预算管理,对经费预算编制、经费预算执行控制、预算调整、预算监督和预算考评实行全过程管理。应当使科研申请人明晰责任,经费申请获准后,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纳入合同条款,成为科研经费审计的最终依据,内部审计和财务等部门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应当参与,在各部门沟通协调基础之上尽量细化费用分配,将人员费用、差旅费用、学术交流费用等细项全部编入科研项目经费预算,在科研项目结题验收时作为衡量依据,不能出现过多的出入。这样,用科研预算管理加强对科研活动及资源分配的计划、组织、调控和分析,使资金、资源按照预定的计划运作,实现科研目标的有效管理。
由于高校科研经费涉及面广,高校科研部门、财务部门等相关部门应及时出台指导性的预算编制范本,使科研预算的编制有合法、合理的依据。在实行课题负责制的管理模式下,科研经费监管的核心是预算及其执行,科学的科研经费预算是规范科研经费合理使用的前提和依据。一方面科研人员应加强预算知识的学习,根据科研项目总体规划,经过充分的论证,提出预算方案;另一方面财务人员应积极介入到科研项目管理的全过程中来,参与预算的编制;财务人员应根据科研经费管理办法,与科研人员进行积极的沟通,对科研经费的预算进行全面的分析、论证,使科研项目的预算编制进一步科学化、合理化。另外,高校还应强化科研预算执行的严肃性,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批准的预算执行。加强预算的监督和控制,财务部门必须按照课题预算和财经法规对科研经费的每一笔支出严格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真正做到抓住预算,就能实现科研经费全过程监管。
(三)财务核算标准统一,体系健全。科研经费管理的重点是财务收支的正确性、合理性、经济性、有效性及其效果,以及财务收支活动的合法性、合规性等。应当依据国家和所在地区的相关规章制度制定并公布出适合的科研经费核算办法及相应细则,使财务人员在进行账务处理时有据可查,也使科研人员有所参考。在进行科研支出时严格遵守规定,将共同支出的费用在各个科研项目之间、科研与教学之间进行合理的成本分摊,严格执行预算,避免盲目采购,项目结题时做好经费结余的收尾工作,不出现违规行为,杜绝科研经费腐败的发生。
财务部门应加强科研经费的核算管理。直接经费主要包括设备费、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燃料动力费、差旅费、会议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专家咨询费和其他支出等;间接费用主要包括承担项目任务的单位为项目研究提供的现有仪器设备及房屋,水、电、气、暖消耗,有关管理费用的补助支出以及绩效支出等。在日常核算中以批复的项目预算为依据,分析判断各项支出是否真实、合理,是否与项目研究相关,是否符合相关经费管理办法的要求。尤其应注意以下情况:①“燃料动力费”应将科研项目的开支与非科研项目的开支区分开来,非科研项目开支不得挤占科研项目的经费;②项目组成员参加与项目研究相关的国内学术会议发生的费用,应列入“差旅费”支出,而不应列入“会议费”支出;③项目组成员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发生的费用应列入“国际合作与交流费”支出,而不应列入差旅费或会议费支出;④“劳务费”是支付给无工资性收入的项目组成员,有工资性收入的课题参加人员不得发放劳务费;劳务费也不得用于项目研究过程中临时聘请的专家咨询费;⑤项目组举办咨询会发生的咨询费应在“专家咨询费”中列支,不应在会议费中重复列支,也不得支付给参与项目研究的相关工作人员;⑥劳务费、专家咨询费和管理费支出不得超出预算。
(四)部门及配套资源健全完备,密切协调。科研部门、财务部门、资产管理部门以及审计部门主动配合,紧密合作,实现对科研项目经费使用的全过程监督。健全配套设施,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沟通平台,建立一个科研项目多维度管理的信息平台,做到信息无障碍交流,实时监控。在这一信息平台中,不仅可以对经费的收入支出快速查询,还可以对配套网络资源、仪器设备进行预约与管理,合理配置资源,避免设备重复购置,提高现有资源的利用效率及效果。
(五)审计监督机制完善,合法有效。完善科研经费管理的审计监督机制,充分发挥审计机构的监督管控作用,内部审计应贯穿整个科研项目全过程。包括前期项目立项、申报、经费预算、实施方案、合同制订等;中期费用预算执行、内控制度、费用开支范围等经济活动审计;项目完成后经费决算、合同执行情况审计以及科研经费管理效益审计等,全面衡量科研经费管理的真实性、合法性。努力提高内部审计人员业务素质,推行同行评审系统和委托社会中介机构进行审计,吸收外部优势,减少人为因素,在审计结果公开公正基础上,努力推行责任追究和问责制,实行监管制度化、规范化,真正做到全面的监督与服务,提高科研经费投入的管理使用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
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应积极探索开展对科研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将审计关口前移,充分发挥审计事前、事中、监督与服务职能。在项目申报阶段要对经费预算、实施方案及合同等进行审计;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对费用预算执行、费用开支范围等经济活动进行审计;在项目完成后要对经费决算、合同执行情况进行审计。审查科研经费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相关性,成本计算是否正确,成本结构是否合理;根据项目计划、决算报表及其他资料分析研究,判断科研经费使用的效益性。在审计中及时纠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加大对违规违纪问题的处罚力度,使科研经费监管制度化、规范化,真正做到全面监督,发挥过程控制、实时控制的优势,从而减少科研人员违规使用科研经费的行为,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益。
(六)加强结余经费的管理。结题不结账,是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针对此问题,高校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结合国家有关财务规章制度和财政部结余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制定出校内科研经费结账管理办法,明确课题结账的时间和结余经费的用途。科研项目结束或通过验收后,学校科研管理部门应及时通知财务部门已结题课题的相关信息。项目负责人应在结题后规定时间内根据学校制定的科研经费结账管理办法办理项目经费的财务决算工作。对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办理结账手续的科研项目,学校有权按照校内科研经费管理办法进行处置。总之,科研项目结余经费,不得长期挂账,不得用于发放奖金和福利性支出。
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新时期下,我们应转变管理观念,开拓管理思路,积极探索新的管理体制和监督手段,实现科研经费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最大限度地发挥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保证高校科研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马志宏.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全过程跟踪审计[J].财会月刊,2012.10.
科研秘书的预审工作,就是在单据投递到财务处之前,科研秘书需对所有科研经费报账的原始票据进行真实合法完整性审核,包括形式上和实质上的前期审核。对形式上的审核包括票据的规范性粘贴,发票及其必要附件的完整性,分类汇总各项金额,审批手续的是否齐全,经办或证明人的签名,预约报账系统形成单据填写是否正确;实质上的审核是对报销票据的真实合法进行审查,包括对报销业务的真实合法性,票据的合法性,此次报销业务与该科研项目经费的直接相关性,是否超出项目预算,等等。经审核无误后,在报销单据上经办(预审)人上签字。
一、科研报账业务中预审工作的意义
(一)大大提高财务处科研报账的审核效率。通过预审的单据,手续齐全率大幅度提高,审核人员只需面对科研秘书,节省了与不熟悉报账业务的师生的沟通时间。由于不等候报账,改善了报账大厅原来拥挤的环境,审核人员能够身心愉悦地自主安排工作,效率自然就提高了。
(二)提高一级学院工作效率。所有科研报账工作集中交给科研秘书后,科研人员可以专心工作,不再为报账浪费宝贵的时间;科研秘书专门负责做预审工作,长期下来,熟能生巧,事半功倍,报账工作就能得心应手。既能提高学院的整体工作效率,也能增加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
二、科研秘书预审工作的现状经过一段时间的试运行,我们发现,在网上预约报账制度下,科研秘书的预审工作质量并不理想,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预审工作质量差,只有少数几个一级学院的报销单据手续较齐全,大部分一级学院投递的单据需要审核人员一次以上沟通后才能完成审核。
(二)科研秘书的缺乏工作热情,电话沟通后,不能及时前来财务处处理,甚至表现出为难情绪,派学生或项目负责人前来沟通。
(三)素质差。由于预审工作的繁琐和重复性,科研秘书对自身工作认识不够,没有形成职业意识,在工作中缺少沟通的技巧,与科研人员或财务处审核人员时常发生争吵,产生不良气氛。
(四)科研秘书缺乏工作的权威性。由于科研秘书仅对科研报账的单据进行预审,最终结果由财务处审核为准,所以经费负责人往往会质疑科研秘书预审时提出的意见,甚至抱着侥幸的心理,投递一些不合法或手续不齐全的单据,影响报账的效率。
三、预审工作效果差的原因
由于高校对科研秘书工作重视不够,在人员配备、资金配套、进修培训、工作待遇、职称评审等方面缺乏应有的支持,导致其工作积极性不高,直接影响科研报账工作的效率,具体原因如下:
(一)缺少专职的科研秘书,队伍不稳定。大部分一级学院没有配备专职的科研秘书负责预审工作,由学院办公室人员、财务人员、专职教师、科研人员兼任,多数兼职的科研秘书经常变动。科研秘书还要做相对于更重要的其他科研管理工作,根本无暇顾及科研报账的预审,结果只在报销单上作形式上的签字,并没有认真审核。
(一)科研秘书素质良莠不齐。由于大部分科研秘书拥有不同的专业背景,均没有系统地学习科研管理的相关知识,没有相关工作经验,高校也没有对其进行经常性的专业培训,长期以来,科研秘书都是凭感觉办事,责任心不强。
(三)缺乏经常性培训。在科研秘书自主学习能力比较差的情况下,高校科研部门和财务部门忙于繁重的日常工作,缺少对科研秘书进行经常性、强制性的培训。
(四)待遇低。在很多领导眼里,预审工作是辅工作,所以无论在工资水平上,还是职称评审等方面,都没有给科研秘书优越的待遇,这种情况下,无法调动科研秘书的工作积极性。
四、提高预审工作质量的途径
(一)设置专职岗位。近年来,随着高校科研经费腐败问题的不断爆光,国家对科研经费的使用要求越来越严格,在强化高校主体责任和落实项目负责人直接责任的同时,还要明确一级学院的监管责任,配备专职的科研。在科研报账业务上,要配备专职的预审工作人员。高校应从制度上保障这个岗位的专门性,因为稳定的科研队伍能够避免由于科研频繁变动所带来的管理脱节等问题,各院系的科研秘书往往对本学院的科研业务比较清楚,在预审工作时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提高科研秘书的各方面素质。作为科研管理工作中的服务型岗位,科研秘书既有秘书的职责,又有科研管理的职责,要端正态度,提高以下各方面素质,才能更好地为科研管理服务。
1.秘书的一般素质。科研秘书首先要有高度敬业的精神,需要良好的道德修养、认真负责的态度,任劳任怨的精神,为他人做绿叶的服务精神。科研秘书还需具备较强的文字处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熟练运用现代化信息处理技术,树立对科研事项的保密意识。
2.业务素质。熟悉并领会各类相关的财经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科研方面的方针政策,在熟悉所在学院各学科科研方面的基本情况,根据不同的资金来源、科研内容,严格执行各类科研经费管理办法,为科研人员合理安排科研经费的报账计划 (包括经费预算执行情况,合理的报账时间)。
3.管理素质。由于预审工作的复杂多样性,科研秘书必须从资源和时间上进行合理的分配,分清轻重缓急,协调各方面诉求,形成一个主次分明的高效工作安排。对科研报账的基本要求和常见问题实时传达给学院领导和科研人员,自上而下,对科研报账方面达成科学的认识。
(三)建立科研秘书培训制度。高校应建立长效培训机制,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各类专题培训,邀请科研和财务部门的相关工作人员讲解各类科研经费管理办法的实施细则,经费预算编制、使用以及项目经费决算表的编制,常用的国家法律法规和科研管理的方针政策、票据真假识别、票据的整理粘贴、报账的审批程序等等。另外,还可以组织科研秘书到其他兄弟院校学习和交流,分享工作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