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04 15:56:19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高校预算管理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预算管理 财务预算 激励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从由原来政府直接管理的办学模式转向了政府宏观管理、学校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模式。高校逐步走向市场,其办学效益开始与规模、质量挂钩,成为独立的利益实体。
财务管理是高校管理体系中的重要基础,关系到学校的财务状况和持续发展的能力,而财务预算管理又是高校财务管理的核心。我国高校的财务预算管理已经由最初单一的财政拨款支出预算阶段、校级综合财务预算阶段过渡到现在的涵盖学校除基建、产业外全部资金收支的综合财务预算阶段,高校财务预算管理不断得到深化和改革。学校的全部收支被纳入预算管理,改变了收入管理与支出管理脱节、财务管理与资金管理脱节、物资管理与资金管理脱节的状况的状况,预算管理由靠国家财政平衡预算的政府行为转为靠学校自身平衡预算的学校行为。在新形势下高校财务预算管理暴露出很多弊端,高校通过建立财务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和绩效评价方法,加强了对财务预算实施绩效管理的科学性、效率性和可操作性,从而确保高校有限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提高财务预算管理水平。
一、高校财务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预算编制方法不合理,编制内容不完善,编制程序未被广泛认同
由于高校资金来源日趋多元化,下属诸多学院、系部、处室的多渠道创收和相应的支出往往没有全部纳入学校综合预算,资金继续实行体外循环,从而脱离了预算的监督管理,严重破坏了学校正常的经济秩序。同时,在“统一领导、集中管理”体制下,高校的预算一般是学校根据年度的财力和工作计划直接编制完成的,由学校直接核定安排每个部门的预算,没有让院系和广大员工参与制定预算,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容易受到抵触。
2、预算管理执行过程难以得到有效控制
预算需要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而做出相应调整,以实现资源流向的有效性。但由于存在抵制资源重新分配的强大力量,要想实现预算资源在各部门、用途和项目上的重新分配是非常困难的,导致大量的资源长期滞留在低效益的部门而不能适时转移。
二、对策建议
高校的财务预算管理可以借用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相关方法,采取以下对策。
在高校财务预算管理中,高校财务预算监控的主体预算管理部门为施控系统,高校财务预算监控的客体预算支出机构为受控系统。高校财务预算管理部门必须通过信息的获取和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来形成各种有效的监控机制,约束预算支出机构的权限,监督预算支出机构的行为。实际上,高校财务预算管理就是要建立健全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保证权责利相统一,最大限度地调动执行部门的积极性,在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同时保证其行为目标与管理部门的要求相一致。
财务预算管理通过一整套的控制系统来规范高校预算支出机构人员的行为,以有效克服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问题,实现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的目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行分级分类管理是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的必由之路。高校应在统一领导和适当分权之间取得良好的平衡,并对高校财务预算绩效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都进行控制和监督,形成以反馈控制为主、前馈控制与现场控制为辅的控制模式,即加强高校财务预算的绩效考核,以保证执行过程的有效控制。同时,高校财务预算管理应引入激励约束机制。如建立奖惩制度,通过预算执行情况的考核对教职员工作出正确的评价,从而将预算管理工作人员的收入与工作绩效相挂钩。可以运用信用等级评定预算支出机构的预算管理工作,使预算支出机构的教职工有集体观念,将预算管理与集体的信誉相联系,从而调动教职员工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范静:浅谈如何用绩效预算优化部门预算[J].农业科研经济管理,2002.
关键字:财务预算措施高校财务预算
高校虽然是人才集聚的地方,但是担当财务核算和管理任务的学校财务部门及其他行政部门,在观念上长期存在重核算、轻预算管理的现象,随着高校招生规模日益扩大,教学、科研业务不断增多,资金流动更加频繁,高校一方面要从多种渠道筹集资金,增加收入,满足教学、科研的需要;另一方面,教育经费毕竟是有限的,只有合理、节约地使用有限的资金,把资金切实用到实处,才能充分发挥其效益,达到低成本、高效益的办学目的,增收节支是一个系统的财务管理的问题,它需要学校财务部门、学校有关领导和二层机构领导以及各个执行部门的共同努力,而高校财务预算贯穿着这个系统财务管理运作的始终,占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仅就预算管理的操作,与大家探讨一下高校预算管理中的有关问题。
一、高校财务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预算缺乏统一性和目标性。
由于校内各部门存在相对利益差别,各部门发展目标不一致,对整个学校当年发展规划和目标很难达到一致共识,导致各部门争经费现象严重,经费支出效益不高,经费紧张和乱花钱现象并存,资金体外循环严重,不具备高校预算是大收大支的全口径预算的特征,既无法反映预算资金全貌,也不利于考核预算资金执行情况,从而不利于总体目标的实现。
1.2预算缺乏全面性、科学性。
首先,高校财务预算一般只是财务收支预算,其主要任务是保证学校年度内的正常运行,而忽视了资金预算,即:一年中不同时间段资金需要量与供给量的预算,筹资需要和筹资能力的预测。往往是资金用到那算到那,导致财务上经常被逼着付款,以致学校发展规划与学校的资金供求计划脱节,从而不利于学校规划的实施。其次,在财务预算的编制过程中,因循守旧,方法单一,以历史的情况作为评判现在和未来的依据,预算仅凭上年的实际数加预计的增加数来确定,没有按照学校当年事业发展的目标和任务的有关标准和定额编制。从而使预算和实际数发生很大差异,使预算失去了严肃性和有效性,达不到原有的目的。再次,预算编制缺少弹性,往往是编制一年执行一年,一成不变,而且对极细微的支出作了繁琐规定,使各职能部门缺乏应有的自主性,进而影响到校内各部门的效率。
1.3预算控制不力。
在高校预算管理中,缺乏完整的预算控制机制,难以令预算管理部门对由于预
算执行过程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造成的变化进行及时反应。一些高校尚未建立健全预算管理制度,有的虽然有了预算管理制度却有章不循,随意更改,预算形同虚设。事前,由于编制时间及指标下达的滞后,根本不可能进行事前的控制;事中,没有制定有效的控制制度,使得无章可循,预算调整过繁;事后,对预算执行情况的分析不够详实,缺少刚性考核依据和考评措施,很难调动员工对预算管理的积
极性。而且通常预算指标的下达在预算年度的5、6月份,而这时已有12的经济业务成为过去,无法进行事前事中控制,成为一种事后预算,失去了预算编制的作用。高校的预算是反映学校年度内所要完成的事业计划和工作内容,同时也反映学校的事业发展规模和目标。所以,如果预算编制的时间滞后,必然会使学校管理的有效性降低,目标的实现受到一定程度的阻碍。
二、加强高校财务预算的措施
随着高校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完善和发展,预算管理已成为高校财务管理的
核心。加强高校预算管理,是为了最大可能地节约资金,科学地细化预算编制,
以依法理财、科学理财为核心,提高预算管理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益。加强高校预算管理,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2.1转变观念,走出高校预算管理的误区;
高校预算管理的作用如前所述,但是要使其真正发挥功能,离不开高校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各个部门的积极参与。为此。必须在高校内部管理中突出预算管理基本知识的普及,在高校新的运行机制中与预算执行结果挂起钩来,从而转变认为高校预算管理就是预算的编制,只是财会部门的专项工作,不紧密结合高校事业的发展计划,不与激励约束机制挂钩的错误观念。
按照旧的财务管理模式,高校是全额预算管理的事业单位,其资金来源主要靠财政拨款,预算按上级批准的计划编制,开支要与所列项目一一对应,预算内和预算外严格分开,有多少钱办多少事,没有对口的钱,该办的事也无法办,即使别的项目有结余款也不得自主调剂使用。搞预算只是账上来,账上去的一种消极应付局面。随着市场经济的拓展和高等学校教育体制改革的推进,高校财务改革也在不断深化。在预算管理方面,重新定义了高校预算的概念及内涵,制订了统一的预算编制原则和方法,把学校的全部收支均作为预算统一管理的对象,完全打破了原有的管理模式。按照新的预算管理要求,学校预算一经核定,必须自求平衡,不允许搞赤字预算,拨款不足的矛盾必须通过自筹教育资金予以弥补,这就形成了高校教育经费来源,除政府拨款外,还必须依靠高校多渠道筹集资金的新格局。这与过去相比是一个巨大的变化。如果财务人员的认识还停留在“收入等于拨款、平衡依靠财政、开支不问效益”的消极被动状态下,势必贻误工作。因此,财会人员要加强学习,转变认识,不断更新观念,积极主动地把预算工作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尽快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竞争与改革的步伐。
2.2是选择科学的预算编制方法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打破传统的单位之间预算支出不均和预算基数只增不减的问题,现实的预算分配方法有待于改进。鉴于高校经费支出的特殊性,笔者认为高校预算宜采用以零基预算为主,滚动预算为辅的预算编制新方法。
2.3是强化预算分析,积极监控预算的执行
预算分析是预算管理的后期工作,是对预算的实施过程进行总结与评价,包括支出与预算的比较、相关因素的分析、评析的文字说明和合理的建议等。年终决算报告出来后,财务部门应对各大项目的经费支出与预算相比较,看哪些项目节支了,哪些项目超支了,然后运用相关分析法进行因素分析,说明哪些属于合理超预算支出,哪些属于非合理超预算支出,对非合理超支应有具体的措施和方法。详细的文字说明是对预算管理的概括评价,并最终提出加强财务预算管理的合理化建议。预算分析可以发现预算管理中的可行之处和存在的不足,取长补短,使财务管理工作进入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同时,要规范预算管理,必须加强制度建设。学校要根据上级的有关规定,结合自己的实际,制定出适合本学校财务管理的有关规章制度,如审批权限管理、国有资产管理、内部收费管理、电话费管理、水电费管理、招待费管理、差旅费管理、医疗费管理等,建立健全内部牵制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使大家做到有章可循,严格按规章制度办事。
参考文献:
[2]李春英.重视财务分析,加强高等学校财务管理[J].山东经济,2003.
[3]贾庆印.我国高校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
一、目前我省高校部门预算编制和执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预算“两张皮”现象普遍
高等学校预算应当与编制和报送的部门预算保持一致,禁止“部门预算”与“学校预算”两张皮的现象,这是部门预算对高等学校预算最基本的要求。但目前,高等学校普遍存在部门预算和单位内部预算“两张皮”的现象。一是按照部门预算的要求编制学校的“部门预算”,上交教育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二是根据学校办学的实际情况,按照现行财务制度的规定编制的校内执行的综合财务收支预算,这就形成“两本预算、两张皮”的弊端。部门预算是按照《政府收支分类科目》的规定,按“类”、“款”、“项”分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编制的;而单位综合财务收支预算是按照现行财务制度规定的支出的用途编制的,并作为高等学校校内预算执行的主要依据。由于两本预算编制的依据和编制的方法不同,使得两本预算的差异很大,相互脱节的现象比较严重。
(二)预算编制方法不够科学
当前高校预算的编制方法仍然多采用增量预算法,即以上一年的实际支出为基础,考虑下年度财务收支的各种因素的变化来确定新年度的预算。这种方法虽然简单易行,但易于形成刚性支出,不利于支出数额与支出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况且基数是多年形成的,其中包含有不科学和不合理的因素,因此用这种方法编制的预算基本结果是一年比一年提高,节约使用经费的意识淡薄。广东省高校部门预算“一上”编制的文件一般在暑假期间八月下达,要求10天左右报送,部门预算的编制也主要由财务部门个别人员参与,因为他们不参与学校战略规划,无法了解下一年度的工作计划,对学校纷繁复杂的业务活动也了解有限,使得编制预算只能是在往年的开支基础上进行简单的加减,只要能保证填写完整,保证勾稽关系正确,通过审核按时报送上去就行了,缺乏科学认证,编制预算成为“数字游戏”,使得教育主管部门难以了解和掌握高校部门预算的实际情况。
(三)预算编制范围不完整
部门预算中应该把实际用于该部门的全部政府性财力都反映出来,实现部门预算内容的完整。《高等学校财务制度》提出了高校预算新概念,并规定了“大口径”范围,将学校的全部收支都纳入预算管理,以准确反映高校财务收支总体规模。但是,由于高校资金来源日益多元化,下属各院(系)、部门多渠道创收的收入和相应的支出往往没有全部纳入到预算中,脱离了预算的监督管理,而上级财政部门或主管部门对高校的专项经费拨款,由于年初具有不确定性,因此无法在年初部门预算中反映,只能在年中追加,特别是项目确立滞后,预算指标一般在下半年甚至年末下达,致使部门预算内容残缺,预算不完整,使预算收支的口径与会计核算的口径不一致,对预算执行的考核缺乏可比性。
(四)信息系统有待进一步完善
实行部门预算、政府采购和国库单一账户后,不但部门预算软件没有和原来各高校使用的会计账务管理软件联网,部门预算、政府采购、国库支付三个软件也是互相独立的。广东省高校部门预算采用单机版的部门预算系统,实现预算数据录入和倒盘上报预算数据,基本属于数据录入软件,并没有实现预算监督执行等管理功能;政府采购软件实现政府采购计划申报;国库支付系统实现财政拨款资金的用款计划申报和支付申请,高校财务部门使用的各软件系统之间没有衔接配套,不能达到数据共享。
(五)预算制度缺乏绩效信息
目前,我国部门预算支出绩效评价仅仅处于试点阶段,尚未全面推开,并且缺乏系统性研究。从高等学校来说,存在重分配、轻监督的问题,当前的财政资金绩效审计也主要监督各预算单位编制和执行预算的规范性,对资金使用的效益性和社会效果的关注不够。各高校部门预算编制方法仍是投入预算,重心放在争取预算拨款,而对预算执行中资金的产出和效果并不关心,资金分配后,缺少跟踪问效,预算多少和绩效之间没有联系,加之现行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没有成本核算的概念,不能适应部门预算进一步深化改革建立预算绩效考评的需要。
二、解决上述问题的对策和思路
(一)加强领导,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转变观念,高度重视部门预算编制工作
部门预算编制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一个部门下一年度经费需求的保障程度、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和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因此,高校一定要认真把部门预算编制工作当作一件大事来抓,加强对部门预算编制工作的领导。单位领导应亲自主持预算的制定,并监督执行。同时,在组织机构上要给予充分保障,加大编制预算的组织管理力度。要抽调一批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的同志,集中汇审编制预算,保证预算编制和报送时间。要明确各单位的责任,做到分工合理,责任明确,相互配合,环环相扣,保证预算编制工作的顺利进行。要适应国家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要求,加快职能转变的步伐,强化预算管理力量,将工作重点转变到加强预算管理和监督预算执行上来。(二)完善制度,提高部门预算综合性现行的《高等学校财务制度》和《高等学校会计制度》是1997,1998年颁布实施的,这两项制度颁布实施时正值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初期,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公共财政体系建设问题尚处于理论探讨阶段,相应的财政预算管理体制改革是2000年前后的事。所以,相对于部门预算、政府采购、国库单一账户等公共财政制度来说,现行的高等学校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已不能适应公共财政建设及相应制度改革的需要,必须及时地加以研究并作出修订。但另一方面高校应当重视和加强预算管理,根据各项事业活动需要和财力可能,按照《预算法》和《高等学校财务制度》的规定编制预算,把高校的所有财务收支都纳入预算管理。同时,也应当按照公共财政建设和部门预算制度改革的规定,编制高校的财务预算。也就是说,高等学校应当把学校的财务预算与部门预算有机地统一起来,严禁把高校校内预算与部门预算割裂开来,或把部门预算当作应付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的需要。只有把部门预算作为学校预算年度执行的校内预算来认真对待、认真编制,才能保证部门预算制度得到贯彻实施,也才能真正树立起预算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三)健全预算信息管理系统
为提高部门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和工作效率,加强部门预算编制基础数据的搜集、整理工作,应采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和数据库管理模式,使部门预算的编制能建立在一个扎实的基础之上,加强财务管理的信息系统建设,为部门预算改革提供必要的技术信息保证,提高预算管理信息化水平。各高校应将现有的各个应用系统整合,建立综合信息平台,将单机版部门预算系统改进,变成网络版,统筹管理预算基础信息、专项支出项目库、预算编制审查、预算指标管理、预算执行监测分析等工作,并将各项预算数据及预算执行情况都集中体现在网络上,财务部门预算控制人员可随时调用,查询预算执行情况及单位财务状况,以便全面控制各责任单位的业务活动情况,及时发现问题所在,纠正预算执行偏差。同时,在执行数据的汇总与分析的基础上为滚动预算做数据准备。
(四)健全绩效机制
绩效管理作为一种有效的管理手段,它提供的绝对不仅仅是一个奖罚措施,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它能为高校提供一个促进财务预算工作改进和业绩提高的信号。这里,实现绩效目标耗费的资源是成本费用的概念,而不是传统预算管理中的支出概念。预算绩效考核是对经费支出与产生的效果和影响进行评价的行为,是以支出“结果”和“追踪问效”为导向,是以定性分析和定量评判为手段的预算支出管理模式,这对强化支出管理意识,优化预算支出结构,提高预算支出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具有重要作用。绩效指标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就在国外高校中得到了比较普遍的应用。绩效指标的测量能够提供关于高校运行状况的准确信息,同时也衡量高校完成战略目标的情况,使高校在进行预算编制时有据可依,确定了十分详细和缜密的关键绩效指标。我国高校绩效指标体系可以使用平衡计分卡评价体系和关键绩效指标体系相结合的方法,并借鉴《英国高校管理统计和绩效指标体系》的做法,将我国高校的战略目标划分为教学绩效、科研绩效、自筹能力、资产绩效、校产绩效、声誉绩效等六大层次,然后在这六大层次中选取更详尽的关键绩效指标,对预算执行结果加以衡量,从一些看似细微的关键点衡量预算执行效果以及资金使用效率。
(五)完善监督体系
监督部门预算是一项复杂的行为,需要若干部门或组织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并形成一个有机体系。首先要落实人大的监督权,每年预算在上一年12月底前完成,人大代表要在次年3月人大会议期间审议,这说明每年在人大审议通过前其实已经在执行,而且审议时间只有短短几天,并且多数代表并非这方面相关专家,所以每年都会提出报表看不懂的意见。为此,我们应通过一系列制度建设改进审批的效果,具体包括:人大代表可通过培训或聘请专家或中介机构提高预算监督力量及专业水平,同时提前和延长预算审查时间,保证人大代表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审议,以提高预算监督的效率和效果。其次提高审计机构监督地位,每年高校内部审计部门会对部门预算进行例行审计,但审计的意见和建议得不到全面的落实和执行,所以很难发挥审计监督预算的作用,建议提高审计机构的监督地位,拓宽审计监督的范围、推进预算审计的深度、增加预算审计的频率等。再次是扩大及提升财政部门监督视角。目前高校已全面实现了国库集中支付、收支两条线及政府采购等各项改革,其中国库集中支付和政府采购都是采用与财政联网的系统实现,财政部门可以实时对部门预算的执行进行监管,财政部门应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不但对具体支付细节进行审核监控,更重要的是加强对财政部门预算的宏观调控和对资源配置管理的优化。最后,加强群众监督。对于高校来说就是要将部门预算通过教代会、互联网等多渠道以易理解的方式向广大教职工和学生公开,内容包括预算的编制和执行。这样不仅有利于部门预算编制质量的提高,也有利于部门预算的执行。
总之,部门预算编制是一项涉及面广、技术性强的工作,不仅需要各级领导的重视与支持,还需要不断总结部门预算编制与执行中的经验教训,完善预算编制方法,提高预算资金管理水平,保证高等学校持续平稳发展。
关键词:管理会计;高校;预算管理
2010年我国通过的教育改革相关文件中提到,建立科学合理的预算体制及预算管理机制是做好高校预算以及财务管理相关工作的重点内容。在高校的预算管理工作中加强管理会计的应用可以使高校的财务管理相关工作从传统的事后分析总结的模式转为及早分析、预算的新模式,有利于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管理会计的含义与重要性
(一)管理会计的内涵
管理会计是会计的一个重要类别,是会计的一个重要的分支。管理会计开展工作的基础就是信息系统的相关信息,以管理学为重要的知识背景,将管理学与财务会计学融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一个从传统会计中分离出来的会计分支。从管理会计开始形成到现在,在理论研究方面我们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在实际的应用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二)管理会计在高校预算应用中的必要性
从2014年开始,我国财政部就开始颁布一系列的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征求意见稿,通过一系列意见稿的征集,明确了管理会计的服务范围,并将其管理范围定义为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这充分的显示出了国家对于管理会计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应用的重视。除了上述的外部原因,财政拨款方式的改变,是显示出管理会计应用于高校预算工作中的重要性。
二、高校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管理意识淡薄
一些学校的管理者对于财务预算的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一般过于注重现阶段的学校财务状况,而很少从长远的角度考虑。而且在实际工作中不重视预算的管理,会影响实际的资金的使用效率,往往容易导致一些资金浪费的现象。
(二)预算的编制不合理
由于学校在部门的职能分配上划分的问题,使预算管理工作完全的归财务管理相关部分负责,所以其他部门很难参与到预算的编制中。但是每个部门的经费开销情况只有这一部门的员工才有最深刻的了解,财务部门的人员很难深入到个部门的工作中了解情况,在编制时就容易造成预算编制的不合理。
(三)预算控制力度不够
目前,虽然有很多学校逐渐重视起了财务的预算管理工作,但是对预算的控制方面,往往没有足够的重视,主要就表现为预算控制体系不完善,对预算的控制力度不够。这样往往就造成年末的报表结果显示与当初预算的数据相差较大,使预算本身失去了意义。
三、管理会计在高校预算管理中的应用
(一)根据预算确定开支项目
学校应根据对收入和支出分别的预算合理的进行总资金的预算,而学校的各个部门,应该根据管理会计对学校资金的总预算和对各个部门的分预算进行支出项目的确定以及每个项目支出资金的百分比,为了财务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各个部门还应该对每一个支出项目的用途和必要性进行客观的评价。
(二)成本-效益分析
对每一项开支的费用进行成本-效益分析是管理会计在高校预算管理中最主要的应用之一。在成本分析背景下的效益分析才更能反正真实的情况,而在效益分析下的成本分析,才能进行合理的预算,使每个项目支出发挥出最大的价值,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
(三)资金的择优分配
资金的择优分配主要是指将在预算范围内的资金按照各个项目的实际情况进行择优分配,事实上是体现了一种项目资金的分配原则。在实际的预算编制时要注意总结前一年的预算分析总结情况以及各个项目的资金分配及利用情况,并以此作为今年预算编制的一个重要参考因素。而且预算应该在保证资金分配合理的前提下留有使用空间,防止资金周转出现临时问题。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管理会计在高校预算管理工作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校的资金来源途径得到了扩展,财政拨款方式有了一定的转变,管理会计在这样的背景下,显示出了广泛应用的价值,其应用不仅能实现具体项目开支情况的确定,还能对成本-效益进行全面的分析,进而将资金进行择优分配,从根本上避免资金的浪费。
参考文献:
[1]魏建飞.基于管理会计视角下的高校财务管理改革的思考[J].中国商论,2015(26):57-58
关键词:高等学校 科研经费 预算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4)03-126-02
一、引言
近年来,国家加大对教育经费的投资,2010年5月,国务院提出2012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要达到4%,而且以后还要不断增加{1}。教育经费的增加,如何在经费使用限制增多的情况下提高校资源的社会和经济效益、防止浪费,是许多高校面临的重要和现实问题。预算管理包括预算编制和预算的执行,是学校收支控制的主要依据。加强高校财务预算管理,能统筹安排资金,突出重点,能使财务透明,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推进和谐校园建设。
二、美国、澳大利亚和我国香港特区高校预算管理特点
国外高校预算管理经过多年长久的发展,已形成一套完整并完善的预算管理体系。本文主要介绍美国、澳大利亚和我国香港特区高校预算管理情况。
1.美国预算管理特点。美国高校普遍设有专门负责学校预算管理工作的预算管理机构,通过严格的预算编制及控制程序,高校各部门一般提前一年编制预算,每年4月份开始编制下一年度预算,通过层层把关、审核,优先保证重点项目和发展前景良好的项目,最后高校将最完善的预算报告给州长,州长最迟应在6月份确定下一年度的预算。高校通过各单位的预算员,将预算草案和定稿都向全校公示,提高预算的透明度高,各项目严格执行本单位预算,不得超过预算{2}。
2.澳大利亚高校预算管理特点。澳大利亚高校经过多年的研究发展,预算管理模式已经细致化、系统化。
首先,各高校都成立专门的预算管理机构。分管预算管理工作的副校长将编制好的预算方案审核,然后交由由各学院教授、教师代表和财务处长组成的预算建议顾问委员会审核。高校预算经费的分配与工作结构相挂钩,充分考虑学院的年度发展绩效情况,以学院为主体,校各行政管理部门做好服务工作,各学院负责人对经费拥有充分的自主管理权{3}。
3.我国香港特区高校预算管理特点。香港高校预算收入主要是由政府拨款,因此香港高校特别注重预算管理工作。香港高校通过专门的财务预算机构,制定三年为一周期的政府拨款申请,预算下达后,中期、年终都要对各部门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各部门每年年终要向财务处提交当年的工作总结报告,以考核其预算执行情况和效益,发现问题后以便修正{4}。
三、我国高校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我国高校预算管理经过多年的发展,虽然已逐渐完善,但与国外高校预算管理相比,我国高校预算管理存在以下问题:
1.对预算管理不重视。国内部分高校没有设置专门的预算管理科室和相应的预算分析和监督人员,甚至还有部分高校没有完善的预算管理制度。有些人认为预算管理是财务的事,与自己关系不大,不重视,认为后期预算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修改。“态度决定一切”,如果前期对预算管理不重视,就很难保证在后期预算严格的执行和监督。
2.预算编制的时间太仓促。我国大部分高校每年12月份才开始编制预算,1月份就要上报给省财政厅和教育厅{5}。编制预算的时间太短,高校和老师们就没有时间对预算经过充分的分析和论证,考虑得就难免不全面,难免造成预算的不全面。许多老师们在使用经费时,经常要调整预算,因为前期预算考虑得不全面,可能设备费预算过多,差旅费预算过少,或是材料费预算过多而设备费较少,从而造成预算的偏差和资源分配的不合理。
3.预算管理不完善,预算管理部门缺少沟通,管理水平急需提高。许多高校科研经费预算下达之后,是科技处和财务处管理预算部门将预算输入系统中,两部门经常出现预算不一致的情况,导致许多项目结题时需要调账。很多高校的预算管理中,缺乏科学合理的预算管理体系和监督机制,预算管理部门在共同管理预算上缺乏沟通,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导致在执行之中更是漏洞百出。还有的项目负责人在预算编制后不断调整、更改和补充预算。还有的是先施工、后立项,追加预算,这都导致预算的制定不能够起到相应的约束功能,名存实亡。
4.预算的执行及监管力度不足,预算控制和考核机制不健全。高校预算下达后,项目不按照预算执行或随意修改预算,或是项目快要结题时,预算未按时执行完,经费要上交等等情况,这主要归咎于预算执行力度差。现行高校预算管理中,预算指标差,缺少奖惩制度。没有把预算执行和工作目标、工作效益联系起来,资金分配缺少公平。
四、对我国高校预算管理建议
针对我国目前高校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通过借鉴美国、澳大利亚和我国香港特区高校预算管理的先进经验,对我国高校预算管理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1.重视预算,高校预算应早编制、细编制。首先,国内高校应转变思想,重视预算。其次,国外高校不仅在预算编制时考虑的是学校未来几年的发展规划情况,而且学校年度预算编得早、编得细,这样才能充分反映学校的整体办学情况,才能更好地进行讨论和修改。而我国高校编制预算时间过于仓促,大都始于上年末或本年初,时间短,所以高校在上级部门要求编制预算前,就应该要求各部门早编制,早考虑。
2.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应相分离。通过对以上国家和地区的高校预算管理分析可以看出,高校应设置专门的预算管理部门编制预算。虽然一些高校已经这么做了,但还是有一些高校没做到这种情况。学校财务部门应承担预算执行情况,学校审计部门或社会审计机构应承担预算审计工作。这样做不仅能统一编制方法和口径,使数据具有可比性、连续性;而且能相互制衡学校各部门,以保证学校预算的正常运转。同时要加强这些部门之间的联系和沟通。许多高校科研经费预算下达之后,一般是科技处和财务处将预算输入系统中,但两部门经常出现预算不一致的情况,导致许多项目结题时要调账,给财务和审计部门带来很多麻烦。所以高校在平时应多加强这些单位之间的交流,防止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3.严格预算程序。通过对以上国家和地区高校预算管理的介绍,其预算管理程序严格,经费一旦确定就不允许随意变动。因如需变动,需经过严格的审批、审查手续,方可进行修改。而在我国高校预算管理中,虽然有相关的规定,并且在审计部门严厉的提出此问题后,一些高校仍然存在教师随意修改预算的情况,这不仅给各个部门都带来了麻烦,而且后期审计中,也会让审计部门对高校产生不良印象,甚至影响后期的经费申请。所以高校应该严格预算程序,首先预算在录入前就应准确严谨,防止以后修改预算;其次预算管理部门应严格预算程序,不能随意修改预算。
4.加强预算经费绩效评价,建立资金追踪问责制度。韩燕通过向20个高校发放校内预算管理调查问卷,结果显示:目前我国高校欠缺对预算执行情况的绩效评价,以及对其信息的充分运用{5}。我国高校应定期在预算执行期间不定时进行工作业绩考核,不仅能敦促项目负责人抓紧完成预算,还能起到监督作用。预算期满时也要进行绩效考核。根据学校情况,制定评估考核方法、考核指标及奖惩制度,并将评估结果与预算单位负责人的利益直接挂钩。预算执行情况良好的部门给予一定的奖励,例如下一年适当增加预算或发奖金;对浪费资金、预算超支、预算执行情况不好的部门则处以一定的惩罚,例如减少下一年的预算或扣除奖金,更甚者应通报批评。
五、总结
本文主要通过借鉴国外高校预算管理的先进经验,通对我国高校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对如何完善我国高校预算管理提出针对性的建议。本文虽然提出了一些理论上的建议,但要将这些措施运用到现实中,还要经过一段时间的验证,并有可能遇到阻碍。笔者会继续进行研究,以期对我国高校预算管理提出更好的建议。
注释:
{1}许江波,李春龙.中国高校预算管理现状调查与思考.经济与管理研究[J].2011(5):118-122
{2}李柏生.中美高校预算管理比较及启示.会计之友[J].2009.8(上):105-106
{3}徐宁.国外高校和中国香港地区高校预算管理的特点和启示.中国轻工教育[J].2011(3):94-96
{4}陈慧.内地高校与香港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的比较.价值工程[J].85
{5}韩燕.我国高校预算管理研究――以成都E高校为例.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5
关键词:国外高校;预算;经验;启示
高等学校在整体发展目标下的预算绩效管理,要求基于现代管理的MBO(即目标管理)理念,预算产出效果与学校整体发展目标相吻合,以效果引导预算过程,确保预算过程中的工作计划、工作结果符合学院发展整体目标要求。西方国家经济发达,高等学校逐步形成了较健全的预算管理体系,很多经验与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一、国外高校预算管理经验
(一)美国高校预算管理的做法与经验。
预算管理概念最早起源于美国,1907年美国纽约市政研究局在其《改进管理控制计划》的报告中首次提到,对于已审批的项目要提高其资源的使用率,这被看作是绩效预算管理理念的最初萌芽。20世纪30年代中期,绩效预算理念在实践中逐渐得以体现,到1949年美国第一届胡佛委员会在政府报告中给出了绩效预算的完整概念,之后预算管理在美国的政府公共部门逐步铺开,政府资金的使用效率不断提高。而美国高校在管理上的漏洞也逐渐显露,美国大学呈现出一种有组织的无政府状态,学术研究进程缓慢,高校的经济效益以及成本控制处于被忽视的边缘。政府愈来愈意识到在高等教育管理中,应该注重管理机构的设立、预算经费收支如何分配等诸多问题。在此背景之下,从1972年开始美国综合性高校预算管理改革正式起步,到1996年其高校预算管理体系初步建成。近年来,美国政府越来越重视对高等教育的投入,预算管理制度逐渐完善。预算法律严格规定高等学校资金使用范围及具体内容,高校必须在预算法律规定的权限之内进行资金使用,不能逾越预算法律的规定,禁止超越部门预算法律权限的活动及超越权限的融资与收费。美国高校的预算资金来源可能是多渠道的,且可能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因素,但其高校的财务工作非常注重资金的财务指标分析及经济效益增长,力求实现资金价值的最大化。另外,美国高校还非常重视教育资金收支的全面预算管理,其预算编制建立在近3年资金收支资料的基础上。具体做法是,根据历年资金收支情况,分析各项支出在经费预算中所占比重,使每年的教育经费分配具有相对稳定性,并且从学生培养成本的角度考虑分配经费的预算办法,使得各院系、部门资金预算分配更加平衡、科学、合理。
(二)英国和德国高校预算管理的做法与经验。
英国和德国的高等教育起源较早,管理比较规范。1992年英国成立了高等教育拨款委员会,这个机构的职能是分配并监管国家高等教育经费。高教委员会的经费来源于政府拨款,但它却不是官方机构,这样设置的理由在于,高校不会因经费事项受到政府、政治环境及事端的干扰和影响。高教委员会一般依据各高校招生、师资、教学与科研等情况进行拨款,做到公平合理与透明。高校内部也设有专门的预算编制机构,针对本校的实际情况,首先确定预算编制的原则与程序,依据收入确定支出,严禁赤字,使财务预算更加严谨。在综合考虑上年度经费预算计划执行情况和本年度预算收入的基础上,学校校长、行政副校长和财务处长先征求各学院及部门意见,再提出本年度财务计划基本方案,学校董事会讨论审定后,报主管学校的政府部门审批,最终形成正式财务预算方案。一旦学校的财务计划,下属各系部一定要遵照执行,不能超过计划。在特殊情况下,如有必要增加支出,可在每年七月做出调整计划,经学校董事会批准,才可实施该方案。值得注意的是,学校调整方案、增加支出,是在有增加收入的基础上才能予以批准。学校还设置了强大的预算管理约束机制。首先,确定年度预算,根据国家分配的预算资金,向各部门预算指数;其次,各部门经过充分讨论,编制本部门财务预算,并上报学校财务处;最后,学校根据资金来源和实际情况,编制学校预算并报校务委员会批准。校务委员会一般由20~30人组成。其中,著名教授占30%,行政管理人员及教职员占30%,学生占30%。
(三)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高校预算管理的做法与经验。
近年来,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大学发展非常迅速,他们非常重视学校的预算管理。一个共同的特点是,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高校预算管理中,编制的财务计划更规范、更全面,实施时执行综合财务计划也非常严格。首先是预算过程严格。根据以前年度预算执行情况和来年的业务发展需要,学校财务处制定新的年度预算草案,执行副总裁牵头组织,与学术委员会及预算委员会一起,针对财务处提出的预算草案进行广泛深入的探讨,再提交学校委员会讨论是否通过;其次是预算合理分配。澳大利亚、新西兰大学的经费预算中人员经费为65%~75%,非人员经费为25%~35%,两者比重可做一定调整,但调整幅度最高不超过2%。各学校所需经费的预算方法也比较科学,主要依据学生人数的多少,同时考虑培养成本系数。如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教育学院的资金分配,除按照学生的数量计算,还进一步根据不同的专业培训成本分为七个等级系数,最高和最低之间的差异很大;再次是预算较透明,学校出台预算草案后,必须广泛地征求各方意见。每个工作人员和学生可以表达他们对学校预算的意见。在正式通过预算之后,也要向全校宣布;最后,学校预算是由校董会讨论后,由学校财政管理部门严格执行,任何人都没有权利增减财务预算经费,如发生特殊情况,确实需要调整,必须按照法定程序处理。
二、国外高校预算管理经验的启示
结合以上国外高校预算管理的做法与经验,针对我国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的现状和特点,我们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启示:
(一)编制合理的经费预算。
基于美国大学的预算管理经验,其预算系统是以过去几年的数据作为基础,在预算中针对支出比例进行分析,资金的分配是比较稳定的。相比之下,我国大多数高校采用的是更为简单的增量预算法。这种方法并不合适,一方面供需矛盾会加剧;另一方面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不能产生合理的预算分配方案。虽然近年来一些高校对于预算管理进行了改革,但也存在诸多不足,如反映的内容不够全面,数据统计不够完整、不够真实,决策的主观性和任意性太强等。年度预算和年度工作基本上是相同的,但现有的预算是根据公历年进行的,而学校的日常工作是根据学年度安排的,这样势必导致会计期间的预算与会计期间的实际使用存在较大差距,提高了预算编制和管理监督的难度。我们可以学习美国的一些做法,依据学校的实际情况,选择科学的预算编制方法,将预算年度和工作年度进行相应调整,切实落实预算管理责任,使预算管理落到实处。
(二)设立专门的预算管理机构。
我国高校预算经费一般来源于政府财政拨款,资金分配受政府政策的影响非常大,高校几乎没有自。具体的资金安排,根据政策的变化而变化,大学资金的获得与使用不具有公平性,不利于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对于高校学术自由的发展更是十分不利的。我们可以从英国高校的做法中得到启示,建立一个非官方的中介机构来分配资金,这样既能保护学校学术发展的自由,给予学校一定的自,也保障了高校经费分配与使用的公平性与公正性。此外,高校内部还可设立由学校知名教授、行政管理人员、教职员及学生共同组成的高校预算管理委员会,可以凝聚学院大多数人员的力量,突出高校预算管理在高校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也使一线大学教师和学生主动关注经费预算事宜,增强其主观能动性,并对经费预算的执行起到有力的监督作用。
(三)建立科学的预算评估体系。
我国大部分高校预算管理的透明度不高,有时公示的也仅限于财务数字,对于这些财务数据后的经费使用说明几乎没有,这种情况不利于预算的监督。借鉴英国高校高度透明的预算管理制度,我国高校财务预算也能够尽可能的做到公开透明,可以定期将一段时期内的预算经费使用等情况进行公示,加强预算示范和透明度的可行性,减少决策失误造成的损失,这样能大幅提高预算实施的公平性和公正性,预算管理起到了监督的作用。在增强透明度的基础上,要建立科学的预算评估体系。欧洲、美国高校对高校预算管理工作的评估十分重视,一直在致力于推进预算管理的评价研究,预算管理标准体系的设计也比较完善。我们可以借鉴其指标体系,设计符合中国国情的绩效评价指标,建立我们自己的预算绩效评价体系,逐步形成国家范围内在制度和法律上的保护,对预算绩效评价产生积极影响,从而保证高校的健康、良性、可持续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王大勇,解建立.高校财务资源优化配置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教育财会研究,2009.4.
[2]严吉菲.高校绩效拨款评估机制的比较研究[J].高教探索,2007.5.
[3]李柏生.中美高校预算管理比较及启示[J].会计之友,2009.8.
(一)高校预算管理理念守旧落后,预算管理制度建设有待更新完善
目前各高校在制定全年工作计划时缺少预算观念,许多项目前期论证不够或未经论证就列入当年工作计划,导致当年根据工作计划编制的预算项目许多都执行不了,造成国库支付困难,大大降低预算编制的准确性。许多高校预算管理制度不健全,或者旧的预算管理制度长期未见更新,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导致预算管理业务流程不科学,预算编制、执行中出现了“走门路,拉关系”,大大降低了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预算执行的刚性。
(二)预算编制缺乏整体性和前瞻性,资金的使用效益不高
近两年,高校编制预算面临的难题是:一方面是教育经费总量的大幅度提升,另一方面是财政对公用经费的增长控制日益严格,大量经费就必然安排在项目预算上,然而,许多高校在编制项目预算时,对下一年度要做的事情论证不足,排列预算项目草率,编报程序简单,实务中许多高校仅是由财务部门和主要校领导决定下一年的项目,未对这些项目进行前期的充分调研论证,来年情况改变时许多项目都执行不了,有一些急需开展的新工作却因为当时预算不周而无钱可用,资金没有用在刀刃上,使用效益不高。
(三)预算管理不完善,预算监督流于形式
这种现象多存在于高校对内部部门预算经费的管理上,由于预算管理全过程缺乏监督,各部门在编报预算项目时,仅从本部门利益出发,追求部门利益最大化,设置秘密利益准备,甚至为此“跑步钱进”;在预算执行时,随意调整预算用途,甚至出现年底突击花钱的现象,预算管理形同虚设。
(四)预算管理考核不力,绩效考核评价缺失
目前,高校预算管理仅停留在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上,对预算执行绩效不重视,没有制定符合学校管理特点的预算绩效考核体系,预算资金的使用效果没有与部门考核目标相挂钩,造成各部门只知争相索要经费,却没有提供经费使用绩效目标,经费使用效益无人关注,无人考核。
二、加强高校预算管理的具体方法
(一)更新预算管理理念,制定和完善预算管理制度
高校应成立预算管理委员会,把预算管理提高到学校层面,而不仅是财务部门的事情,要把制度建设作为加强部门预算管理的基础和根本,全面梳理预算管理业务流程,针对薄弱环节制度完善制度办法,形成比较完整的制度体系,落实预算制度执行责任,按照处室岗位分工和规范权力运行流程要求,对预算管理全过程和各个环节“定人、定岗、定责”,确保“见事有人,落地有声”,加强制度落实的监督考核,分类对财务部门、审计监察部门和预算单位进行考核,确保各项制度执行不走样、不变味,真正实现靠制度管人管事管钱。
(二)科学编制预算,严格预算执行,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要树立“预算编制一盘棋”的意识,无论在编制财政预算还是校内预算,必须通过完善部门预算编制内部规程,使各预算单位都参与到预算编制中来,综合学校工作计划和部门工作计划,科学编制预算,在编制申报项目预算时,必须明确绩效目标,对预算数额较大或专业技术性较强的项目,组织开展评审论证,出台相关使用规定,并根据评审结果,合理安排支出预算。重视发挥预算执行的倒逼作用,突出解决预算编制不完整、不细化、不可执行的难题,以规范预算执行来促进预算编制水平的提高。预算追加调整一般不予办理,配合财政部门推行公务卡报销制度,明确差旅费、办公费等17项公务支出强制结算目录,通过这些措施促使预算部门进一步重视预算编制工作,合理安排各项支出,科学细化预算编制,从而提高预算编制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可执行性。
(三)加强部门预算监督,融监督于部门预算管理全过程
高校应结合自身特点建立有效的预算监督制度,明确审计监察部门为预算监督执行主体,与财务部门、预算单位互相独立、互相牵制,并参与到预算管理的全过程。在预算编制阶段,主要监督编制程序是否符合规定,财务部门是否做到了充分会商沟通,最终定稿的预算是否符合相关政策的要求并体现学校的最大利益,而不是少数部门的最大利益等等;在预算执行阶段,要对各部门、各项目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实时监督,预算追加、调整是否符合规定,是否存在随意调整现象;预算执行完成后,要监督是否实现了绩效目标,剩余经费是否按规定返还学校或用于指定的后续项目等。
(四)充分重视和利用预算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提升预算管理水平
高效的信息平台是强化预算资金管理信息化、精细化的技术保障。通过信息系统对预算管理关键点进行授权控制,可以优化预算管理流程,提高预算工作的效率,通过整合后的信息系统可将高校预算管理系统和财务核算系统一体化,实现预算编制上报、执行控制、分析评价等预算管理全过程的信息化,提高预算管理的刚性作用,同时通过信息化手段,将预算管理的职责落实到相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并与部门考核和个人工资绩效挂钩。通过信息平台的综合查询功能,可实时查询预算经费的下达、使用情况,增强预算管理的透明度。
(五)建立符合高校预算特点的绩效考评制度,强化预算绩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