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教师科研能力培养

教师科研能力培养精品(七篇)

时间:2023-07-03 15:49:57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教师科研能力培养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教师科研能力培养

篇(1)

【关键词】中职教师 教育科研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11B-0021-02

近年来,随着职业教育改革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不断深入,教育科研能力的提升,成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诉求,是提升学校品牌的动力。但是,目前教育科研没有成为广大中职教师的自觉行为,教育科研对中职教师教育教学实践的指导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究其原因,在于中职教师对教师教育科研的认识存在误区。转变传统教育思想观念,克服认识误区成为当前中职教师从事教育科研、促进中职学校教育科研深入开展的一个重要切入点。

一、中职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的必要性

(一)教育科研是中职教师个人成长的重要途径。在进行课题研究过程中,通过理论学习、实践体验、教学反思可以促进中职教师教育科研能力提升。

1.通过理论学习可以促进中职教师成长。在进行课题申报、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大量阅读有关文献资料,积累理论知识。课题组成员在课题会上做学习交流,交换学习成果。通过这些理论学习活动,教师可以以最快的、最便捷的方式吸收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促使自身科研能力的提升,使个人快速成长。

2.通过实践体验可以促进中职教师成长。“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经验的获得是最真实、最宝贵的,中职教师只有通过实践的检验,才能收获有效的教学经验。教师在课题研究中,通过实践不断地尝试、反思,掌握职业教育的一般规律和方法技巧并结合自身特点和中职学生的实际,逐步形成个人特色或者专业特色的教育教学方法,使自己在实践中得到发展,教育科研能力得到提升。

3.通过教学反思可以促进中职教师成长。在课题研究中无论是获得直接经验还是间接经验都需要经过一个反思过程,教师通过反思能够逐渐提高教学监控能力、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同时有助于教师逐步培养和发展自己对教学实践的判断、思考和分析能力,从而进一步深化自己的实践知识,在教学反思中收获经验,教育科研能力也得到提升。

(二)教育科研是中职教师形成教育新理念的重要手段。在课题研究中,教师会对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进行审视、反思和辨析,并经过自己潜心的理论钻研、探索和实践形成自己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和教育理想一旦上升为教育信念,就会使教师摆脱“教书匠”的困惑,使平凡的工作变得富有价值。

(三)教育科研是中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教师从事教育科研能够促进自己主动学习,与外界优质资源良性互动,与课题组成员和同行开展合作研究,研究中会不断自我反思,这一系列活动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使教师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素质,变成一位研究型教育者。

二、中职教师教育科研的研究定位

(一)中职教师教育科研的立足点是解决中职教育中的实际问题。教育专家主要从事教育教学理论研究,目的以探索发现新科学知识及构建科学理论体系为主,要求研究人员具备很高的理论素质,一般中职教师难以胜任。中职教师主要从事课堂教学、实训指导及学生管理工作,处在教学实践层面,经常遇到一些教学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因此,中职教师的教育科研活动应以解决中职教育中的实际问题为主。针对解决自身教学问题、提高教学水平、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的研究,才是切合实际的教学研究。

(二)中职教师教育科研的着眼点是沟通教育科学研究与实践的联系。教育科学研究是运用科学的理论与方法,遵循一定的科学研究程序,通过对教育现象与事实的解释、预测和控制,探索教育规律的一种认识活动。教育科学理论与实践之间有不可分割的联系,也有一定距离。教育科研是教育科学理念与实践的沟通桥梁。教师处在教学第一线,是各种教育科学理论的践行者。为中职教育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需要中职教师运用教育科研架起教育科研理论与实践的桥梁。

(三)中职教师教育科研的方式以行动研究为主。行动研究是由教师或研究人员共同合作,边研究边行动以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发挥集体智慧和力量,并针对职业教育的实际情境进行研究,从实际中来又回到实际中去。并适用于课堂教学(如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和学校管理评价等的研究,为教师提供新的技术和方法的职业技能的训练。

三、中职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培养措施

(一)开展教育科研专题培训。为了提升中职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广西柳州畜牧兽医学校多次聘请区内外专家到学校做教育科研专题培训,强调中等职业教育开展教育科研的重要性,介绍国内外先进职业教育理念及方法;同时充分利用校内资源,让经验丰富的教师做校本培训,突出教师的主体地位,重视教师的实践经验,把专家的职业教育教学理论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充分整合,体现出教师个性化的职业教育教学理念,使教师认识到教育科研的重要性,不断提高教师的科研意识,更新教师职业教育理念。

(二)建立教育科研激励机制,提高中职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积极性。为了加快中职教师由“经验型”向“研究型”的转变,广西柳州畜牧兽医学校十分重视教师的教育教学科研能力的培养,制定了《关于教师教育教学科研管理办法》,在课题管理中采用了全过程管理办法,明确了课题研究申报立项、中期检查、成果推广和结题总结等各项管理要求。对结题课题和获奖的各级各类研究课题及相关论文成果等给予不同等级的奖励。通过对教师教科研进展监管,教科研成果的奖励,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学校教育科研成果的出现,推动了教师参加教育科研的积极性。

(三)提升开展教育科研的理论功底。职业教师是一种特殊的职业,承担着传授职业技能与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使命。目前,面对新的职业教育理念的挑战、新技术的困扰、新的职业教育教学法方法的冲击,很多中职教师感到自己教育理念的滞后、知识的匮乏、方法的陈旧、教学手段的落后。为了推进中职教育的发展,促使中职教师自身专业化发展,中职教师应具有更新职业教育理念的紧迫感,以及面对职业教学改革千变万化的危机感,努力打造坚实的理论功底。除了通过自学、参加各种培训等方式提升理论功底,还可以将教育经验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教育经验往往是中职教师进行教育研究的基础,但经验具有局部性和片面性,这就需要中职教师注意经验与理论、实践的相结合,强调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经验知识的可行性,并进一步转化和拓展经验知识,通过科学研究将经验上升为具有一般规律性和具有推广价值的理论知识。

(四)制订教育科研计划,注重教学反思。教育科研活动的计划主要表现为自己对活动的有意识的设计、设想或打算。与日常工作不同的是,此时教师有意识地将行为纳入了研究的框架,将持续不断地反思贯穿于教育教学研究活动的始终,即行动计划与研究计划的高度统一。教育科研取得进展应该不断地对研究活动认真反思,教学反思目的是教师能够在教学研究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是对教学理念和教育现象的再认知、再创造的过程。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对整个研究过程进行系统规划,确定从发现问题到制订计划,从采取行动到实施观察的具体路径等。二是对研究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判断、评价,发现计划于结果的不一致性,分析解释发生的现象与原因,进而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决定下一步研究计划是否需要修正以及做哪些修正。

【参考文献】

[1]何兴明.教育科研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J].教育科研,2009(3)

[2]李海蓉,刘晓芬.教育实验――种教育理念与实践的沟通桥梁[J].现代教育科学,2009(2)

[3]吴如林,沈志美 夏小妹. 中职教师教科研发展的基本取向[J].江苏教育,2009(12)

篇(2)

【关键词】高校 教师 科研 培养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9-0198-01

教师科研能力是高校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雄厚的办学实力离不开科研水平这个坚强后盾。同时不断创新的教师科研也是高校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张,各大高校之间的激烈竞争已越来越多的表现为科研实力的竞争。科研立校也逐渐引起各大高校的重视。

一、教师科研能力的提升对促进高校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随着高等教育近十几年来在规模上的膨胀,未来发展趋势必然转移到内涵式发展上来。高校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着力点自然而然的就落在学科建设上。以更高的科研成果塑造大批高层次的人才,进而为社会发展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和更强劲的动力成为当下高校建设的必然趋势。而这一切又和高校教师的科研能力休戚相关。教师在科研能力提升的前提下可以对本专业的发展趋势和前沿成果有更精深的把握和了解[1]。对专业知识和专业理论的深入研究,将直接作用与他们的教学。在课堂中教师能够以更新鲜的知识和更具思辨性的理论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热情。从而将在科研中的创新精神和怀疑精神身体力行的传授给学生,潜移默化的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因而教师科研能力对自身发展和学生的学习有更加深远的意义。

二、当下高校教师科研能力培养中的问题

当下高校教师科研能力随着我国高校持续发展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从政府层面看,主要是经费投入问题;从学校层面看,主要是政策不足;从教师自身看,主要是精力有限。具体情况如下:

1.经费投入问题。我国高校科研经费投入不足的问题严重制约了高校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和提升。目前政府对高校科研的支持,仅为国家对高校基础科研项目的资金投入。因此,国家投入成为高校科研经费的主要来源。而正常的经费问题则是由国家、地方、企业以及高校自身四个来源解决的。例如美国对高校的经费支持则是由联邦政府负责基础型研究的开支,州和地方政府资助研发型科研,企业也会针对特定科研项目提供一定的资助。而这些在我国高校科研中居于发达国家存在明显差距。

2.从学校层面上看,教师科研能力培养中的主要问题有三,一是学校科研氛围的缺失。在学生管理、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困扰下,大学中科研工作的位置并不突出,得不到广泛的关注。二是科研组织和管理机制不健全,我国不少普通高校一般没有独立的科研管理机构,或者即使有科研管理机构但权力有限,独立的对于科研也缺乏成熟的管理经验,例如数字化管理问题,有效激励问题,科学评估问题等都长期搁置,无法解决,而且在经费支持不足的情况下,这些问题更是一拖再拖。三是缺乏有经验的科研团队。在设有科研团队的高校中普遍人员结构不合理。老、中、青搭配比例失衡,缺乏领军型科研人才,团队构成不尽合理,团队配合效率较低,大多靠单打独斗。

三、高校教师科研能力培养对策

(一)学校层面

1.明确科研定位。科研定位是高校科学合理的利用有限资源培养教师科研能力的重要举措。为此高校应当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结合学科优势和特色,有针对性的宣传和组织各类各级政府项目的申报工作,做好科研引导和指导工作。另外,学校科研还应尽可能的面向社会需求,科研成果应当对社会有所裨益,将科研与实际生产实践相结合,拓宽科研项目的来源,这也是解决当前科研项目生存问题的途径之一。

2.健全科研管理体制。对于科研工作,应当设置责任明确、配置合理的科研管理机构才能规范有效的促进全校教师的科研能力。规范科研机构的职责和义务,对教师科研工作进行系统的管理和规范。随着高校科研总量的不断提升,科研项目数、科研经费总量的提高,亟需基于数字化系统的管理体系来进行科学的科研管理和科研评价。这极利于制定全校范围的科研计划和科研任务,有效促进科研项目的进行,以及准确地对科研任务完成状况进行考核评估和对教师个人进行考核评估。而权威的考核评估结果作为教师激励措施的一部分,对于科研成果突出者依据给予科研奖励,这能够极大地提升全校的科研积极性。

(二)教师层面

1.端正思想,深化认识。高校教师应当加强、改进自身对科研工作的认识。要深刻认识科研能力对高校教师的深远意义。学术交流是教学效果的源流,没有这个源头,教学只能停留在某个层次而不会有太大提高,并且随着教育和学科的发展而逐渐被淘汰。而且学生对知识的需求也需要教师应当不断创新不断进步。只有在科研上有突出表现和进展的教师,其教学内容才是有思想有价值的。高校教师应当通过不断的学习深化对科研能力重要性的认识。从而以更大的积极性和热情投入到科研工作中去。

2.提高科研业务能力。在具体的科研工作中高校教师应当夯实教育理论和专业基础等各项基础性工作,其次对于科研方法和各种技术手段也应当有比较熟练的掌握。再就是在选择科研方向的时候应当兼顾自己的兴趣与专业需求之间的关系[3]。再者还应当积极参加各种学术交流和培训的活动,通过与外界的交流,找到自己的不足,也能明确自己的优势,在比较中有的放矢的提升自身的科研能力。

总之,高校教师的科研能力事关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和办学水平。也是教师个人能力和竞争力的体现。高校和教师本人应当以高度的重视和恰当的方式给予关注。

参考文献:

[1]陶祥亚,樊华.基于AHP的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组合权重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 2011(01)

[2]袁毅纯,李家强,王成东.以高校科技档案管理促进教师科研能力对策研究[J].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0(06)

[3]李金云.基于AHP的高校教师信息素养评估模型[J].黄山学院学报. 2010(04)

篇(3)

关键词: 教学研究型大学 教师科研能力 培养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众多以教学为中心的高校都纷纷提出了创办一流的教学科研型大学的目标,并进行了大刀阔斧的管理体制改革。高校教师的科研能力是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提高教学研究型大学教师的科研能力成为高校管理者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教学研究型大学的特征

教学研究型大学是推进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的中坚力量。随着区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形势发展的需要,许多地方大学也将发展目标定位为教学研究型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介于研究型和教学型大学之间,由教学型大学发展而来。根据我国大学的实际情况和有关方面的研究,我们认为教学研究型大学存在五个特征:一是在办学理念上,以教学为主,科研为辅。教学工作是教学研究型大学的中心工作,但不能忽视或弱化科研工作。二是在办学层次上,以本科教育为主,发展研究生教育;在教学研究型大学中,研究生的培养必须达到较高的规模。三是在人才培养目标上,重点培养具有较强的知识基础、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四是在学科建设上,突出重点学科,加强优势学科,体现自身的优势和特色。五是面对区域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大力开展知识应用和科技服务工作。

总结起来,教学研究型大学与教学型大学相比有着更多的科研优势,而与研究型大学相比则需要承担更多的本科教学任务。因此,对于教学研究型大学而言,既要注重从教学型到教学研究型的转型,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又要重视教学与科研的和谐,避免出现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

二、教学研究型大学教师科研能力的影响因素

1.主体因素。

1)经验不足,重视程度不够。随着教学型大学向教学科研型大学的转型,科研成为高校教师必须承担的职责。但就大多数教师而言,科研经验不足,独自承担课题的能力有待提高,因此,成功申报课题的机会较少;也有少部分教师认为科研是教授的事,和自己很遥远,对教学和科研的关系没有深刻的认识,片面认为科研和教学水平的提升无关。

2)知识结构不完善。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高等教育日益呈现复杂化的趋势,教师不仅要精通自己研究的学科,而且要对一些边缘交叉学科有所了解。对于高校教师来讲,除了受自身专业的限制、理论水平不高和实践经验欠缺外,教师在知识结构和研究方法方面也存在不足。

3)科研协作与团队精神欠缺。随着知识代谢周期的加快,学科知识不断渗透和融合,而学科又在不断地生长,各学科知识在不断细化的同时,又在逐渐走向融合,一些重大、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往往需要多种学科知识的支撑。因此,科研中的协作精神和团队精神显得特别重要。但是许多教师缺乏与人合作的精神,团队协作攻关的能力较差,造成科研成本大大增加,而且难以争取到重大科研项目,不利于多学科教师参与、取长补短、共同发展和提高科研能力。

2.管理因素。

1)科研评价和激励机制不健全。许多教学研究型大学在科研评价与考核上,对不同类别的教师缺乏相应的科研任务要求,有的学校即使有,也缺乏督促和考核制度,制度上的缺失使许多教师从事科研的动力不足。同时,对教师重大科研成果的奖励力度小,在学习机会、职务晋升和收益分配等方面向从事科研的教师倾斜少。这种不合理的激励机制容易挫伤教师从事科研的积极性,使更多的教师不愿意付出艰辛的努力去搞科研,发展自己的科研能力。

2)教师培训制度对提高教师科研能力缺乏针对性。教学研究型大学都加大了对师资队伍的培养力度,但缺乏对教师培养的总体规划,没有根据学校学科建设与发展的要求和方向有针对性地培养,很少针对提高教师研究能力而有目的、有计划地送到著名大学或研究所培养的。

3.环境因素。

1)科研环境欠佳。一方面,很多学校图书馆,因为资金问题无法提供充足的核心期刊,尤其缺乏最新的国内外研究资料,这导致了教师不能及时了解国内外学术界前沿课题及其最新动态。另一方面,缺乏学术带头人与课题组织者,学术氛围整体性差,无法形成集体合力,以取得科研工作的较高成就。

2)科研经费分配不均。在高校的科研经费分配中,大量的科研经费分向有高级职称的教师,这类教师在科研立项的申请中占主导地位。科研经费的分配不均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一部分教师的科研积极性。

3)教学任务繁重,无暇顾及科研。近年来,随着高校规模的发展导致了师资力量进一步紧张,大部分教师的教学任务非常繁重。此外,随着教学方式的更新,多媒体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这样就使得许多教师不得不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制作课件。显然,教学任务繁重是制约他们科研能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他们没有足够时间静下心来搞科研,更不用说有意识地将先进的教学理论融于自己的教学中了。

三、教学科研型大学教师科研能力培养的建议

1.完善知识结构,加强自身科研素质的培养,努力提升科研经验。

科研能够丰富教学方法和手段,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使教师站在新的高度从事教学。因此,教师要深入系统学习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注重自身科研素质的培养,结合教学工作,努力钻研本专业的前沿理论,了解国内外的最新学术动态,根据自身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培养自学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收集与整理信息的能力、创新能力等从事科学研究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从而适应教学研究型大学发展目标的需要。同时,在申报课题时积极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提高申报成功的机率,也为自己积累宝贵的申报经验。

2.建立完善的科研评价和激励机制,激发教师从事科研的动力。

教学研究型大学是由教学型大学发展而来的,因此,大多数教师的科研意识普遍不强,存在重教学、轻科研的倾向。为了更好地调动教师从事科研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必须建立有效的科研评价和激励机制。学校应建立一套合理有效的考核制度,客观、公正地评价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成果,对教师完成科研和教学任务分别提出要求和考核办法,并作为收益分配和职称晋升的必备条件。

3.创建灵活多元的培养机制,形成有创新活力的科研梯队。

高校科研梯队由老、中、青年教师组成,这三个年龄群体比例适宜、素质合理,是高校科研工作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青年教师是高校科研工作发展的生力军,重视和加强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的培养是实现高校科研创新梯队合理生成、可持续发展的正确选择。对青年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必须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首先,学校应尽量根据需要定期选派一部分优秀青年教师赴国内外有实力的科研院校进行进修学习,这对青年教师具有较大的激励作用。其次,人事管理部门应完善相关制度措施,支持有需求的青年教师进行学历深造,担心教师外流而阻碍教师深造的思想和行为应该摒弃。再次,院系作为青年教师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基层单位,应做好科研“以老带新”工作。

4.创造和谐的科研环境。

良好的科研环境是教师科研能力提高的土壤。高校要努力提高硬件水平,如加强图书馆的建设等,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优良的科研群体和良好的人际关系,努力提高向心力和凝聚力,使教师对科研保持热情、充满信心。培养和引进学科领军人才,把重点放在培养自己的人才上,在强调个人贡献的同时,还要抓好团队建设,鼓励素质好、潜力大、层次较高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参加重点学科建设,努力构建一支整体水平较高、学科专业互补、内部凝聚力强、具有创新活力的学术团队。另外,高校要建立一套规范合理以人为本的科研管理体系,以及与之配套的客观公正的竞争机制,尽可能地为教师提供科研方便,确保科研活动顺利开展;对教师评聘尽量做到评价标准量化,公正科学,为教师的科研工作提供一个公正而又充满竞争的制度环境。

5.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减少科研经费分配不均的现象。

为了鼓励教师在科研方面出成果,高校应帮助教师解决在科研工作开始阶段的经费困难问题,为他们申报市级和国家科研项目提供经费支持。要加大科技经费投入,途径有三:一是争取政府投入,保证各级政府财政经费对科技的投入;二是学校安排资金投入,加大对科研的支持;三是其他投入,要尝试与金融部门实行科技贷款合作,同时引导和鼓励企业增加科技投入。

6.处理好教学和科研的关系。

教学与科研是衡量高校教师素质所不可分离的两个主要标准。科研是教学的基础,带动教学的发展,没有科研为支撑的教学是没有生命力的教学。教师如果不具备科研能力,就会缺乏知识创新的源泉,就不可能保持高水平的教学,就不能成为一名好教师。高校教师应完成好教学和科研两项工作,并使二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教学研究型大学在大力培养教师科研能力的同时应避免出现轻教学的现象。

参考文献:

[1]黄建晔.教学研究型大学教学和科研工作分类指导探讨[J].扬州大学学报,2004,(6).

[2]戴文彬,纪巍.高校青年教师科研创新能力开发的管理途径探析[J].科学研究管理,2008,(3).

篇(4)

[关键词] 职业院校;青年教师;科研能力;策略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5 . 21. 137

[中图分类号] G9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5)21- 0252- 02

近年来,国家对职业院校发展越来越重视,在职业教育中的投入逐年增加,关注度逐渐增大,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中明确指出要加强教科研及服务体系建设,要针对教育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的热点、难点问题,设立一批专项课题,要积极组织教科研人员开展学术交流和专业培训,要完善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推广应用机制。所以职业院校的教师不仅要完成日常的教学工作,更应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努力开展教科研工作,科研能力也是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教育部1999年4月将高校的青年教师的年龄限定在35岁以下,青年教师在职业院校中是指从事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的教师。作为职业教育的主要力量――青年教师的培养问题也开始备受关注。目前,职业院校的科研工作一般起步较晚,科研的管理工作还处在探索阶段,教师的科研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加强,特别是如何快速提高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是目前职业院校探讨的一个热门话题。

1 职业院校青年教师科研能力调查情况

据湖南省教育厅网站公布的信息,截至 2014年湖南省现在普通高校109所(含高职高专与独立学院),专任教师人数近6万人,青年教师人数占省高校教师总数50%以上。对省内某所高职院校的青年教师进行问卷、访谈、交流等,共发放问卷53份,回收46份,回收率88.5%。被调查的46名青年教师中,年龄在30岁以下的占67.3%,副教授以上职称为0.7%,讲师22.3%,助教73.2%,无职称3.8%。近三年未主持过科研课题的占78.9%,未发表过论文的占68.4%,对科研感兴趣的占84.2%,认为科研对个人成长重要的占89.4%。由此可见,职业院校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问题急需解决。

2 职业院校青年教师科研能力现状分析

经过调查研究、交流座谈等多种形式,分析原因,主要问题有如下几点:

2.1 青年教师的科研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教师科研意识还有待提高,部分教师并没有理顺教学与科研的关系,重教学而忽视科研的现象还是很普遍,在思想观念、意识上还没有转变过来;二是部分教师研究方向不明确,科研水平不高。青年教师虽然表面上对科研感兴趣,但是与教师交流座谈后才发现,他们科研意识不强,找不到问题的研究点和切入点,对日常的教学、管理等工作不善于总结、不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因此也就未能做出一个有价值的课题。认识是行动的基础,思想是实践的指南,要能够有效开展科研工作,教职员工首先要增强科研意识。

2.2 科研管理机制和政策有待进一步完善

各职业院校虽然设立了专门的科研机构,制订了系列科研制度和文件,但是仍然存在管理机制不完善现象,没有形成符合职业院校自身特点的合理有效的科研激励机制。例如:科研业绩没有与系部、教研室的考核相联系,没有与教师收入分配、年终考核、职称评定、岗位评聘等切身利益密切挂钩,教师从事科研工作从目前来看,仍属于自发行为。

2.3 青年教师科研培训力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部分青年教师动手能力强、不善于总结与提炼,在实际过程中的事情已经做了,但是并没有把它提升到理论的高度和层面;部分教师教师认为科研是个很神圣的,存在畏难心理,不愿涉足科研领域,因此科研的培训力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2.4 部分青年骨干教师教学工作量过于饱满

部分骨干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大,业务事情多,制约了他们的科学研究工作,他们将精力和时间大多放在了教学和管理上面,难以抽出时间和精力参与科研项目。

2.5 科研工作在价值取向上存在偏差

通常讲的科研工作“重立项轻管理、重个体轻团队、重项目轻成果、重研究轻转化、重经费轻学术”等现象在不同程度仍然存在,以致某些教师自觉或不自觉地把科研工作摆在了不适当的位置,甚至思想浮躁,不能潜心从事科研。

2.6 青年科研整体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实事求是地讲,青年教师科研工作的整体水平还不高。突出地表现在,标志性的项目、高水平的成果、高级别的奖励和论文都比较少。而且,还有部分青年教师还没有真正形成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依靠科研成果的转化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还有待加强。

3 职业院校青年教师科研能力培养策略

3.1 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从职业院校战略发展的高度确立科研工作的重要地位

科学研究是大学的基本职能和重要使命之一。大力开展科学研究,推动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对大学本身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至关重要。具体到职业学院而言,要想增强综合办学实力,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重科研、抓科研、强科研,走出一条具有特色的科研发展之路。

青年教师,尤其是年青的领导干部要切实提高对科研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树立“科研强校、科研兴校”的全局意识,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科研为先导”的发展思想,破除重教学轻视科研的传统观念,建立“教学、科研”并举的整体思维,营造“热爱科研、崇尚科研”的学术氛围,开创学院科研工作的新局面。

3.2 进一步规范科研管理,充分发挥科研政策的导向作用

作为职业院校要进一步完善科研工作管理制度,规范项目(课题))申报程序,实现项目(课题)主持人负责制。引入科研量化考核机制。为处室(教研室)和教师核定标准科研工作量,鼓励超额完成科研工作量,充分调动全院青年教师从事科研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改变以往科研的自发状态,形成一种浓厚的科研氛围。建立以科研为导向的评价体系。把科研成果纳入青年教师绩效考核体系,提高科研成果在教师职称评定、岗位评聘、年终考核、评先评优中的比重,并让科研成绩突出者能够破格晋升职称,真正做到科研工作业绩与经济效益挂钩。

3.3 进一步加强青年教师科研队伍建设,提升科研服务教学功能

继续加强青年教师科研人才队伍和科研团队建设,不断提升科研创新能力和整体水平。认真研究人才培养目标及实现途径、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以典型产品为载体、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式模块化课程体系建设、实习实训条件建设等,并将这些成果应用于教育实践中,产生实效,实现科研服务于教学的功能。

3.4 继续加大科研经费投入,为青年教师科研工作的持续发展提供保障条件

继续加大对科研的经费投入,引入青年专项项目资金,保证青年教师科研经费预算逐年增加,为科研工作的快速发展奠定物质基础。继续对纵向科研项目给予配套经费支持和资助。进一步提高科研津贴、科研奖励的额度,特别要加大对高级别项目、高水平论文,以及高级别科研成果的奖励,提高科研收入在教师收入结构中的比重。

3.5 进一步加大青年教师科研培训力度,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活动

继续加大对学院青年教师的科研培训力度,从项目(课题)申报到结题、论文撰写、教学改革、信息化教学等方面,积极进行校内教师交流研讨,同时聘请校外专家、学者来校进行学术讲座,通过QQ群、微信、微博、世界大学城空间等平台,加强青年教师的科研交流学习力度,从而切实提高青年教师的自身素质、专业水平和科研能力。

职业院校的科研工作任重而道远。如何做到教学科研并重,教学与科研相辅相成,是职业院校面临的重大课题之一。青年教师作为新生的一代,敢于创新的一代,更应在职业院校的科研工作中发挥其优势,以促进学院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院内涵建设的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平先秉, 李丙红. 湖南省高校青年教师发展现状调查与思考[J]. 市场论坛,2015(5).

[2]肖婷婷.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1.

[3]刘玉松. 职业院校科研工作现状及对策探析[J]. 教育教学论坛,2015(3).

[4]刘兆媛. 高职教师科研能力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天津科技,2015(2).

篇(5)

关键词: 独立学院 青年教师 科研能力培养

独立学院要尽快提高科研水平,形成自己的科研特色,提高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是重中之重,是当前独立学院科研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对青年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无论是对其自身专业的成长还是对学生的成长成才都是双赢。加强独立学院青年教师科研能力的提高与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上到国家、学校层面下到青年教师自身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国家和学校为青年教师科研能力的提高和培养提供了环境、必要条件和发展平台,是外在因素,而青年教师加强对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则是内部因素。内因和外因缺一不可,内因更是根本动力和关键。

笔者认为独立学院的青年教师可以从如下方面考虑如何加强科研能力的自我培养和提高。

一、提高认识,树立信念

强化科研能力培养意识是独立学院青年教师提高科研能力的重要前提条件。青年教师要正确认识到开展科学研究工作对国家发展、学校建设和自身的重要意义,有为科研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的决心。复杂的科研活动本身就是一件困难的事情,更需要坚定、必胜的信心作支撑。青年教师要在客观评估自己的科研能力水平的基础上,克服畏难情绪,增强自信心,相信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能够完成研究任务,大胆开展各项研究活动,在研究活动中不断积累经验,锻炼和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

二、制订规划,统筹安排

青年教师正处在人生发展的特殊阶段,要为工作、学习、生活努力奋斗,势必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等,这无疑会影响他们的科学研究工作。因此,青年教师要从个人长远发展的角度,充分安排好学习、工作、生活和科研的分配比。进入工作岗位以后,要根据自己的专业归属,结合特长和爱好,尽早思考并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和领域,制订符合个人实际的科研发展长远规划,并努力实践。

三、加强学习,丰富知识储备

进行科学研究,必须具有一定的知识结构。知识储备越雄厚、越丰富,进行科学研究的潜能就越大。因此青年教师必须不断学习和补充新知识。积累知识有两种方式:一是非定向积累,即在没有明确具体任务之前,循着知识的普遍适用性程度由大到小的方式进行;二是定向积累,即在明确了具体科研方向和确定了课题之后,根据课题需要,学习新知识。

进行科学研究,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而且要有从事研究工作所需要的知识结构。不同的项目要求具有不同的知识。相对于某一具体的研究项目来说,知识要素结构的最佳性是保证科研工作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和重要基础。因此,青年教师的知识要素结构需要经常调整,究竟朝什么方向上调整,则取决于选择什么样的课题。一般地,科研选题确定之后知识要素结构的调整,是将原来储存在头脑中的知识要素,按照课题要求进行重新变换和组合,形成适应选题的最佳知识结构。

科学研究是探索未知的一种创造性活动。一般情况下,仅凭原有的知识结构很难取胜。这是因为一方面人们不能等到知识完全成熟之后再选题,另一方面即使原来认为知识已经够用,但由于碰到新问题也可能会感到原有知识结构不足。因此,必须定向丰富知识,调整知识的组织方式,以构建最佳的知识结构。科研方向和科研课题的确定,决定和制约科学知识结构的调整方向。青年教师必须树立继续学习、终身学习的观念。

四、加强创新能力培养,学会独立思考

创新能力是开展科研工作的基础,青年教师要勇于尝试新思路、新方案,具有不怕困难、不惧失败和敢冒风险的勇气和信心,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钻研,为从事科研工作奠定基础。青年教师可以从如下几点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第一,前人的经验和教训是创新工作的基础,通过借鉴前人的工作,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待问题、考虑问题和解决问题。第二,注意发现和总结前人失败的创新经验。失败是成功之母,通过前人失败的经验可以发现很多问题,还可以通过改变方法和途径,成功地解决遇到的问题。第三,学会借鉴和组合。借鉴可以是思路,也可以是方法,更可以是产品。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不是要我们用“拿来主义”精神借鉴别人好的东西弥补自己的不足,这叫做“取长补短”。第四,遇到问题要注意从多方面考虑,持之以恒,养成思考的习惯。只有这样,创新才能在不知不觉中出现,单纯地为创新而创新,出现的可能性不会很大。只有从多方面考虑和解决问题,才能出现解决问题的灵感,才能创新,时间一长,新的思路、方法和途径自然就出现。

五、善于总结,重视积累

独立学院尚处于发展阶段,办学理念、办学定位、办学体制等均处于摸索定型阶段,各项规章管理制度也在制定和完善过程中,包括科研管理方面的各项规定等,青年教师不可忽视独立学院的这种发展过程而妄自菲薄。青年教师在科研过程中要重视积累,善于发现问题,这个过程是获得创新灵感的重要来源。“天才在于勤奋,聪明在于积累”就说明勤奋与积累的重要性。要多阅读、多学习、多总结,在科研活动中把握相关的学科背景、学术界的热点问题,反复思考和提炼。“知识在于积累,好奇是学习之母”,通过这个过程的历练,相信青年老师定能收获颇多,提高科研能力,也能带动独立学院科研能力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反之,独立学院的科研管理水平得到提高,也能积极作用于青年教师开展科研工作。

六、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勇于实践锻炼

课题研究是有计划、按步骤、有目标的系统科学研究。参加课题研究,对于青年教师科研能力的系统提高将有很大帮助,青年教师要提高科研能力就必须多参加课题研究。开展研究活动要讲究策略和方法,切勿贪大求荣,好高骛远,必须循序渐进,由易而难,由浅到深,从较低层次的小课题如校级课题开始,逐步积累经验、提高水平;或者参研别人的项目,模仿学习其他人成功的做法;再逐步过渡到市级、省级乃至于国家级课题的研究。只有充满信心大胆地实践锻炼,通过对课题的系统研究,才能在实践中得到全方位的锻炼,最终使自身的研究能力有系统的提高。青年教师在积极参与项目研究的同时要提高写作水平,这是衡量科研能力的要素之一。青年教师只有不断实践,不断总结,在实践中总结经验,不断完善,才能更有效地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和水平。

七、注重团队协作与交流

青年教师在开展科学研究时要积极主动地寻找自己所属的科研团队,尤其是优秀的科研团队。科研团队是当代科技创新活动中具有特定含义的组织形式,是来自现有学科方向多年的积累和凝练,对促进教师学科归队具有导向作用。青年教师通过科研团队开展合作研究,从中获得指导和帮助,促进自己科研能力的快速提高。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已经被人们列为必备能力之一。参加科研团队,教师们必须增强团结、协作、沟通能力,从而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潜能,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高质量完成研究任务提供保障和支撑。

八、正视现实,善于克服困难

独立学院大多办学时间不长,学校在发展过程中更关注的是学校的基本建设和办学条件建设,对科研发展所需要的条件是在摸索和逐步开展中,对个人开展科研工作不能提供所有的保障条件,因此,势必会影响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但这在独立学院发展的现阶段是非常正常和普遍的现象,办学悠久的“211”、“985”高校也不一例外。所以,在这个现实面前,青年教师要做的是正视现状,调整心态,立足学校现有条件,积极创造有利条件,对学校不能提供的条件,可以借助外力,如利用所依托校本部或是具有合作关系的其他科研单位的科研条件、科研平台等,力争科研项目顺利进展和完成。这个克服困难的过程,也是一个提高科研能力的阶段。

社会要发展、要前进,独立学院也要发展、要前进。因此,各项工作都会逐步走向制度化和完善化,越来越重视科研工作,理所当然地要求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得到提高。因此,青年教师应主动加强自身科研能力的培养。科学研究是为增进知识包括关于人类文化和社会的知识及利用这些知识发明新的技术而进行的系统的创造性工作,相信青年教师通过这个过程的历练,一定会创造出更多更好的科研成果,教师通过科研实现个人发展,使学校的整体实力得以提高。

参考文献:

[1]黄万星.中小学教师科研能力的自我培养[J].广西教育,2006(10):23-24.

[2]何光耀,曹允青,刘伟芝.论高校青年教师科研能力的自我培养与提高―基于新建地方性本科高校的视角[J].钦州学院学报,2014(04):54-58.

篇(6)

关键词: 幼儿教师 教科研能力 制约因素 工作策略

1.幼儿教师教科研现状

近几年,学前教育出现了一些学术性很高的论文、论著,由此可以看出学前教育界的教科研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但是,从整体来看,教科研水平的提高只是少数学前教育工作者的成果,而且,这些优秀的教科研成果几乎都出自上级部门的领导和专家之手,一线教师非常少。幼儿教师就算做出了一些教科研方面的成绩,水平也比较低。由此可见,目前幼儿教师的教科研水平急需提升。

2.制约幼儿教师教科研能力的因素

2.1幼儿教师自身因素

影响幼儿教师教科研水平提高的自身因素很多,主要有学历、年龄结构、敬业精神等因素。这些因素都直接限制、阻碍教科研的顺利进行。这些不利因素如果得不到改善、转变的话,提高幼儿教师教科研能力只能是一句空话。

2.1.1教师的学历偏低

在过去,幼儿教师以中专学历为主。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才出现了具有大专学历的幼儿教师,目前为止,各个幼儿园师资仍然以中专和大专学历的教师为主,本科学历非常少见,更不要说研究生。因此,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幼儿教师进行教科研是非常困难的。

2.1.2教师的年龄结构老化

各个幼儿园教师的年龄结构普遍老化,尤其是企、事业单位的幼儿园表现更明显。新、老教师有着各自的优点,如果他们的比例正常,就能实现教学工作的相辅相成,促进教科研的顺利进行。否则就会阻碍、限制教科研的发展。

2.1.3教师的敬业精神不够

大多数老教师的职称已是最高,职务也稳定,此时,大多数人已失去了动力,她们选择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工作方式。而许多年轻教师没有进取心,缺乏工作热情和理想抱负,跟着众人混日子,这样的工作态度是不可能搞好教科研的。

2.2幼儿园管理层因素

大多数幼儿园都把孩子的安全放在第一位,能把应该传授的教学内容传授给幼儿,并确保他们的安全,这就是幼儿园的极大成功。教科研是上级部门和专家们的事情,与幼儿园无关。在这种工作思想的指导下,幼儿园成了孩子们的摇篮和庇护所,教师则成了孩子们的保姆。

3.积极开展教科研对策

教科研水平的提高对学前教育的进步发展至关重要,教科研能力的提高对幼儿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极为关键。教科研水平的提高不是某一个幼儿园、某一个教师的成功,而是整个学前教育的成功。

3.1学前教育领导层要加强对幼儿园教科研的要求与管理

学前教育高层领导一定要把教科研能力作为评估幼儿园的重要条件,作为评估幼儿园领导的重要条件,作为评估幼儿教师的重要条件,并严格地按制度指导、督促、管理。对注重培养教科研能力的幼儿园和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表扬、支持。对不注重教科研培养的集体和个人,及时给予批评、指导、督促和鼓励。上级部门要带领各幼儿园领导积极发展教科研水平,增强大家的教科研意识,培养广大幼儿教师的教科研能力。

3.2幼儿园领导要注重对教师教科研能力的培养

幼儿园领导要把教师教科研能力的培养作为工作的重点去落实,具体做法包括:①幼儿园把教科研能力作为考核教师的重要条件,可以进行评比、考核。②在幼儿教学过程中,幼儿园要制定出教科研活动的时间安排表,组织全体教师集体进行学习与研讨。③幼儿园每学年都要立项,组织有经验、积极性高的教师进行教科研活动。④幼儿园要组织教师观摩、学习、进修,尤其要加大对年轻教师的培训力度。⑤积极地同其他幼儿园进行横向、纵向的合作,共同完成教科研项目。⑥幼儿园要积极争取上级部门和领导的支持。⑦在工作中,要调动并提高广大教师的教科研的积极性。

3.3幼儿教师要注重自我学习能力的提高

教科研的最终执行者是幼儿教师。由此可见,教师自身的专业能力、素质、修养和敬业精神将直接影响教科研,其中,教师专业能力是最为重要的。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教师要通过学习来完善、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有效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每年上级部门组织幼儿园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学习与考试,都被教师们应付过去了。继续教育成了走过场、摆形式的相互敷衍活动,广大教师自我学习的热情没有得到激发,相反,应付学习、混日子的思想倒养成了。由此可见,学前教育系统必须下大力度改善幼儿教师自我学习的面貌,从制度上督促、约束她们;从工作与生活上关心、支持她们。只有提高教师自我学习的积极性,教科研水平才有可能得到有效提升。

4.结论与建议

学前教育要蓬勃发展,就必须提高幼儿教师的教科研能力,而教师教科研能力的提高又离不开教师自身知识结构的完善与更新,同时,教师自我学习意识的培养也是影响教科研能力提高的重要因素。总之,上级部门、幼儿园领导和幼儿教师必须重视教科研能力的提高。

要使幼儿教师的教科研能力得以提高,就必须有相关的政策、制度等支持与保证,具体有:①上级部门要把教科研水平作为评价幼儿园、园长和教师的标准,用来衡量幼儿园的业绩。②幼儿园要把培养教师教科研能力的任务作为工作重点,制定相关制度,为培养教师教科研能力保驾护航。③教师要有忧患意识、终身学习意识。④社会力量监督,促进幼儿园的工作。

篇(7)

关键词:教师 科研能力 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9-0078-03

早在2000年,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就明确提出:高职院校要积极开展科技工作,以科技成果推广、生产技术服务、科技咨询和科研开发为主要内容,积极参与社会服务活动。但是,当前我国有不少的高职院校的科研工作尚处于初级阶段,具体表现为:学术带头人及科研骨干较少、的数量较少及级别不高、获批的科研课题数量较少及级别较低、科研成果转化率低等。以及评价指标单一化、评价标准定量化、评价方法简单化、评价结果功利化等。如何做好高职院校教师科研能力的评价,已成为科研管理中的首要问题。教师作为学校科研工作的主体力量,需要有一套客观、公正、有效的评价方法来对其科研能力作出合理的评价, 有利于鼓励其积极性、发挥其创造性;也有利于为高职院校科研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因此,建立一套客观反映高职院校教师科研能力的评价体系就成为优化科研管理工作的关键。

1 本科与高职科研定位区别

高职院校作为高等学校的一种类型,与普通高等学校一样,同样承担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大职能。普通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在办学模式和培养人才上角色的不同。普通高等院校培养的是研究型人才,教师科研工作重视基础理论研究、基础应用研究。高等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所谓高端技能型人才,要求培养的对象不仅要具有专业技术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还应具有该专业相应的理论知识。当他们在面向生产一线时,能够解决工作出现的具体问题,同时还应具备为专业服务的创新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这显然对职业院校的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他们不光要具备专业授课能力,还要具有服务社会的意识,善于从社会的基本需求和热点问题上寻找课题,从而促进产学研结合。只有注重高职院校与企业联合开展多向的课题研究,才能充分体现出高职教育服务社会的特点。高职院校只有走以社会经济建设为依托,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路子,大力开展应用技术的开发、咨询、培训、推广等活动,才能使其为所在地区社会与经济建设服务的功能得以真正实现。也只有如此,才能构建起职业学院具有自身特点的产学研结合的发展模式。鉴于这种定位,高职院校教师的科研,应有利于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和师资队伍建设,侧重于技术应用性研究、工艺与工程研究等。同时注重把研究成果用于生产实践,并将得以验证的成果引入职业教育课堂,利用新的科技成果不断充实教学内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 教师科研能力调研内涵及构成

科研能力是指一个人在其所从事的专业中,以科学的思维和适当的方法,对未知领域进行科学探索的能力。它是一个人专业知识的深度和广度的综合体现,可反映其发现问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调研高职院校科研工作情况,我们认为,高职院校教师科研能力由三个方面构成:即教育教学能力、技术开发与应用能力、社会服务能力。教育教学能力包括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践能力、课程开发与设计能力、资源整合与利用能力;技术开发与应用能力包括信息提炼加工能力、科技创新能力、科技成果的撰写能力、科技成果的推广能力;社会服务能力包括生产技术服务能力、参与企业人才开发能力、参与企业技术创新与开发能力、参与企业岗位人才培养等构成(如图1)。

图1 高职院校教师科研能力构成

2.1教育教学能力

高职教师要具有教育教学理论研究能力,主持、参与专业教学改革,用教育教学理论指导教学。

2.1.1教学设计能力

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是影响教师教育教学效果的最直接和最基本的因素。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是优化学校教育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是改善教师教学行为的积极策略,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表现为教师能合理确定教学目标、整体把握教学框架、精心设计教学情境。

2.1.2教学实践能力

高职教育是重视实践能力培养的教育,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因此,高职教师应具有实际动手能力和指导实践教学能力。实际动手能力为能进行专业设计、操作本专业技术设备、现场解决实际技术问题等。实践教学指导能力为指导学生完成本专业相关的加工、制造、检测等实训以及其他社会实践活动等。

2.1.3课程开发与设计能力

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职业岗位的精细化分工,对职业院校的课程设置提出了新的要求。开发适应社会需求的课程以适应社会和企业的需要,是对高职院校教师教学与科研能力的一种考量。从管理角度看,职业院校教师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共同开发课程、共同制订课程标准、共同编写教材,不仅能够满足企业亟待的燃眉之急,更能够促进教师从理性和感性角度掌握本专业最基本和最前沿的知识,从而在课程设计中体现出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进而达到全面地实现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避免了书本与生产实际脱离的现象。

2.1.4资源整合与利用能力

高职教师应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践基地,改进教学的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开展“教、学、做”一体化教学。

2.2技术开发与应用能力

2.2.1信息提炼加工能力

科学技术的规模不断扩大,知识积累量不断增加,信息时代的到来,这就要求高职教师具有以最快的速度、最科学的方法在知识的海洋中接受、分析和加工各种信息的能力,以及吸取最需要最准确的信息内容的能力,以力求掌握最前沿的科技信息和其他信息,把握科技发展的最新动向。

2.2.2科技创新能力

事物的发展在于创新,科学技术的发展更需要创新。物质生产创造物质财富,科技研究则创造新知识、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等。所以,高职教师要提高自身的努力,创造新的发现、发明和新的改进。

2.2.3科教成果的撰写和推广能力

高职教师具有项目研究能力、或出版专著能力、获奖能力及成果推广能力,为地方经济服务。

2.3社会服务能力

利用高职院校自身的资源,为地方经济建设和发展提供多方面的服务,是教师社会服务能力的一种体现。从服务主体看,教师是高职院校服务社会的主要人力资源,其社会服务能力的高低是衡量一所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突显办学特色的重要参照。作为高职教师不仅是教学专家,还应具备行业专家的经验和能力。能与企业合作进行技术创新、技术开发;参与行业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和各类岗前、职后、转岗培训需求;深入企业一线,并依托校内外实践基地为社会提供多方面的技术及咨询服务。

3 教师科研能力特点

高职教育要求产、学、研相结合,通过校企合作,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形成自身的以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为特征的科研工作。高职教师科研能力特点为:①具有综合性、交叉性、渗透性。多学科知识的积累,跨学科、跨行业、跨地域;②具有创新性,围绕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等开展技术研究;③应用性,即针对社会、行业及企业生产实践中具体存在的问题,开展技术研究。

4 科研能力评价体系的构建

高职院校以培养高端应用型人才为目的,所以科研能力的高低是评价职业院校和教师综合能力的一个重要标识。只有建立一套完善的科研评价体系,才能在制度上为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证,为教师创造良好的的科研工作环境,从而激发出他们在长期教学实践中积淀起的科研素养,并通过与企业的需求碰撞出思想的火花,这种评价体系应该具有强烈的正能量。通过对教师科研能力评价,与教师切身利益挂钩,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参与科研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形成良好的科研氛围,多出成果,多出人才。

4.1构建科研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科研能力的评价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对其评价结果是否客观、准确,在制定科研能力评价指标应遵循以下原则:

(1)系统性原则:科研能力本身就是教师综合能力的体现,所以,无论是管理者,或是被管理者,都处于一个相对完整的系统之中。学院在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时,必然要把决策内容放在一个系统中去考量。在系统整体目标优化的基础上,对各分系统相互间的关系给予全面考虑,使评价系统更加地完整和平衡。因此,评价指标体系尽可能全面、完整,能系统地反映教师科研能力,防止以点带面。

(2)科学性原则:评价指标要符合高职教育的办学特点及人才培养模式,以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作基础,能公正、公平、科学、客观真实反映被评对象的本质属性、基本水平和总体情况,易于评价者把握。

(3)可行性原则:评价指标设计具有现实的可行性,内容简洁明确,操作方便易懂。

(4)可靠性原则:评价指标能准确反映教师科研能力的真实情况,必须真实可靠,必须针对学院的实际需要来设计。因此,评价指标必须是可靠的,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4.2科研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架构

根据高职院校教师科研能力的内涵和特点,及构建科研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教师科研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一级指标3个、二级指标8个、三级指标8个及评价指标(见表1)。

表1 科研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表1制定的评价指标,对高职院校教师科研能力进行量化评价。

5 乐山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科研考核实践

为深化我院管理体制改革,充分调动与发挥广大教学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贯彻“科研强院”理念,加强科研工作的规范管理,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提高科研水平和科研效益,结合乐山职业技术学院实际,制定了教师科研计分办法。

5.1科研能力考核内容

(1)科研项目:纳入学院科研处计划管理且项目经费进入学院计财处科研账户管理的纵向科研项目;横向科研项目以项目申报书中单位为乐山职业技术学院的主要研究人员为准。

(2)科研成果:以乐山职业技术学院为署名单位的理论与技术成果,具体包括:公开论著、被政府部门或大中型企业采纳的研究报告、授权专利、鉴定成果、获奖成果等。

(3)科技开发:包括成果转让、技术服务、成果推广、科研成果产业化、商品化等。

(4)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包括教材编写及教研成果等。

(5)课程建设:包括国家级、省级、院级精品课程,院级优质、重点课程建设等。

5.2科研统计

(1)科研工作考核,由人事、科研部门统一部署。

(2)科研计分统计工作,由各系(部)科研秘书和科研处具体组织实施。每年度统计数据时限为1月1日至12月31日。

(3)论文第一作者、课题主持人、专著作者、专利第一发明人年度计分部分可以结转到下一年度。

(4)教师成果由所在系(部)科研秘书按月登记后报送科研处,院直机关人员直接到科研处登记。统计数据每季度在院内公示一次。

(5)科研工作计分与教师年度考核评定,按学院相关文件规定执行。

(6)科研成果登记弄虚作假者,科研考核以不合格计。

5.3教师科研绩点考核

我院自2009年起,制定了教师年度科研工作量化绩点考核制度,对全院专兼职教师按职称设定达标分值,分:达标、基本达标、不达标、不计等次4个等级(见表2)。按教师年度实际完成情况确认考核等级,基本达标等级的教师失去评优评先的资格,按积分比例计发年度绩效工资;不达标和不计等次等级的教师实行年度工资考核一票否决制,按学院人事管理制度规定处理。

表2 教师科研绩点考核分

通过教师科研工作量化绩点考核办法的实施,极大促进了我院科研工作和教师的科研积极性,有效推进学院科研工作的开展。我院教师申报科研课题和撰写论文积极性明显提高,科研成果的质和量都明显提高了。

6 结语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教师的科研能力已成为教师职业能力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对高职教师的科研能力评价是各高职院校科研管理水平提升的重要标志。因此,建立一套科学、系统的科研能力评价体系就成为学院优化科研管理,提升内涵建设,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关键。本文依据高职教师科研能力内涵及科研能力评价体系架构建立了一套科学合理、简明易行、操作性强的高职院校教师科研能力评价体系。不仅有利于科研人员的业务能力的科学评价,也极大地提高科研管理工作的效率,为实现科研量化管理和规模管理服务。也为科研人员技术职称评定和技术岗位考核等提供重要的参考和评价标准。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Z].2010-07-29.

[2]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高[2006]16号.

[3]曾祥麒,陈英.高职院校教师科研能力提升对策研究[J].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3).

[4]刘霞玲.高职院校教师职业能力评价与能力建设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2011(1):109-111.

[5]欧阳晏,韩先满.高职院校教师科研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0(32):84-86(12).

[6]吴小妹.高校教师科研能力评价模型构建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0(22).

[7]雷小生,刘淑春.高职院校教师科研素质现状及培养对策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09(5):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