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小学生数感培养策略

小学生数感培养策略精品(七篇)

时间:2023-07-03 15:49:51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小学生数感培养策略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小学生数感培养策略

篇(1)

一、在生活实际中萌发数感

《数学课程标准》特别强调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注重数学教学生活化。因为数学是对生活事物和生活现象的抽象与概括。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生活资源作为重要的教学素材,联系生活实际为学生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促进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数学体验,形成对数的感悟能力。

小学生由于年龄还比较小,对看得见、摸得着的数学单位容易理解与把握,但是,对比较大的看不见、摸不着的数学单位难以理解,如千米这个长度单位。很多教师在教学“千米”这个教学单位时,往往采取的是讲解、打比方的策略,这样导致的结果是小学生对这个概念把握不准确。教学时,一位教师联系生活实际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课堂上,教师对学生说:“同学们,你们还记得运动会100米短跑比赛吗?谁来说一说100米大概有多长?”学生结合实际说了100米的长度,有的学生建议到操场上看一看。接着,教师追问:“那么1千米到底有多长呢?”学生结合刚才的情境说1千米就是10个100米的距离,大约就是绕操场跑两圈。教师又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中的其他例子来说一说1千米的长度,有的学生说自己家离学校的距离大约是1千米;有的同学说爸爸开车时速是60迈,一分钟刚好开1千米……这样,学生对“千米”的概念就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

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活动,学生能在自己身边事物中直观地学到数学知识,学会用数的眼光去看生活中的问题,萌发数感。

二、在动手操作中发展数感

动手操作是《数学课程标准》倡导的小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其实就是做数学的过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开展操作活动,在操作活动中发现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在主动探究数学的活动中,不断发展数感能力。

例如教学《同数连加》一课,教学伊始教师给学生设计了数糖果的操作活动。教师给每一位学生准备了20颗棋子代替糖果来数,对于这20颗棋子,有的学生是一颗一颗数,数了20次,有的学生是2颗2颗数,数了10次,有的学生是4颗4颗数,数了5次,有的学生是5颗5颗数,数了4次,有的学生是10颗10颗数,数了2次。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联系刚才数棋子的过程来写加法算式,这样,学生很轻松地写出2+2+2+2+2+2+2+2+2+2=20;4+4+4+4+4=20;5+5+5+5=20;10+10=20。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再结合数的过程与写的算式说一说每次数的颗数与数的次数有什么关系。这样,学生很容易发现每次数的颗数越少,数的次数就越多,每次数的颗数越多,数的次数就越少。显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发展了数感,而且数学思维能力也得到了有效训练。

小学生天生好动,以上案例中,教师正是根据小学生的这一特点,引导他们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学数学,因此,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促进了他们数感的发展。

三、在问题解决中提升数感

培养小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新课程倡导的基本理念。学生的数感是伴随数学问题的不断解决而不断提升的。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创设适合学生认知水平的问题情境,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提高问题探究的热情,让学生自觉地应用数的概念去解决数学问题。

例如,在学习《平均数》一课时,一教师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学校进行体检,有甲乙两个班学生的身高统计表如下(表格略),现在要判断哪班学生更高一些,你觉得用什么方法好呢?学生看了表格后,有的说比较人数的多少,有的说比较加起来总共的身高哪班高就行了,有的说看两班中最高个的高度。学生的思维能力被充分激发出来,他们纷纷应用数的知识尝试解决。然后,我再引导学生对他们提出的方法进行深入分析,归纳其中的合理性,探究其中存在的不合理因素,并提出新的思考。通过这样的一种数学探究活动,学生逐渐引出平均数的概念,切实地增强了对平均数的理解,有效地提高了数感。

篇(2)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 学习兴趣 策略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10-0155-01

相对于其他课程的教学来说,数学课程的教学难度相对较大,主要原因在于数学课程本身的先天不足:题目答案很固定、解答过程没有变通、要求严谨的思考等等。这些都不符合一名小学生活泼好动的思想和性格,所以数学课程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缺乏兴趣的学习和教导是不可能保证教学质量和学生接收程度的。

如果学生对于学习缺乏兴趣和求知欲,就不会去主动探索知识,教学难度自然加大。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此可见,更好地培养这些祖国未来的花朵,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是教学中,特别是数学教学中的首要任务。

一 解决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的突破口

一般来说,小学生思想发育还未成熟,对于理解力和思考的逻辑性、严谨性还未形成有效认识,而数学作为一门逻辑性极强的课程,对学生的理解能力、自主思考能力、严谨的判断能力都是一个极大的考验。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学习数学的难度加大几乎是必然的结果,而因为难导致兴趣的缺乏也造成了老师对于数学教学的难度加大。

针对小学生对于数学学习兴趣缺乏的解决方法同样可以从小学生的性格中出发,一般来说,小学生思维灵活,没有定式,具有丰富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同时富有好奇心。好奇心强是一个对于小学生教学有益的特征,可以通过引导,将这种好奇心逐渐转变成求知欲,通过这种求知欲,同时在不断表扬、鼓励的作用下逐渐激发出小学生对于数学浓厚的兴趣。通过这种方式,小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并且感受到迫切想要“知道”答案的心情,于是会更加努力并且自主地去学习,极大减轻教学难度,这就是兴趣使然。

二 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基本方法

综上所述,以小学生好奇心为突破口是培养小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笔者通过思考和分析,提供几种可行性策略,希望能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为我国教育事业贡献一分力量。

1.通过活跃的学习氛围来降低学生学习的枯燥感

课堂教学原本是一个枯燥乏味的过程,然而,活跃的课堂气氛可以最大程度上地改变这种情况。这需要从教师自身做起,通过风趣幽默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力,与学生之间频繁交流,保持学生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在娱乐的同时又能学到知识,极大地减轻学生认为数学乏味的感觉。

2.联系实际生活,提出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

在数学教学中,多是一些数据的计算,这种计算大多需要学生的想象,而对于小学生扩散型的想象力来说,可能更多的会考虑为什么。如最普通的1+1=2,可能小学生更多地就会想:为什么1+1=2?虽然这证明了学生好学好问,但相信对于这个问题大多数老师都不是那么容易解决的。所以,我们可以尽量联系实际生活,如妈妈买了一斤苹果和一斤香蕉,那一共买了几斤水果呢?通过这种联系实际的方式转移学生注意力,使学生得知1+1=2这个简单的道理。

3.通过培养满足感、喜悦的心情来提升学生的兴趣

当我们将一个问题通过自己的努力而得到答案时,我们就会获得满足感、喜悦的心情,在努力的付出获得回报时,当自己的好奇心得到满足时,总是人们最开心的时候。小学生也不例外,只要通过老师的正确引导,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强烈地想要知道答案,并且在适当的时候被满足,这样就会使学生对进一步的学习产生极大的兴趣。可能说起来较为简单,但做起来就需要老师精心地去设计每一场趣味生动的课堂了。

4.培养学生的个人荣誉感来激发兴趣

对于每个人来说,希望自己被关注到的心情是不可避免的,一旦受到表扬和鼓励也必然会感到开心,这是人之常情,属于荣誉感中的一种感觉。通过这种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虽然略有偏颇,但也不失为一种方法。这就需要老师适度把握,通过适当地表扬和鼓励来引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然后再用合适的方式进行引导,久而久之,这种学习的积极性就会转变成学习兴趣。

三 结束语

小学数学教学的本意是培养小学生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自主思考的能力,是完善小学生思想成长的重要途径,如果学生缺乏兴趣、不愿学习,小学数学的教学就会失去意义,所以,针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思考,将培养学生兴趣的方法略作分析,希望能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帮助,使更多学生愿意自主进入数学学习当中。

参考文献

[1]魏如根.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探析[J].成功(教育),2012(18)

[2]田爱英.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J].学周刊,2013(26)

篇(3)

关键词:耐挫力;小学生;耐挫力教育;方法策略;原因

中图分类号:G625.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7-0240-02

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对孩子的心理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很多孩子出现了忧郁、闭塞等负面情绪,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作为祖国的花朵、祖国的下一代,小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发展应该得到更多的关注,这对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是极为必要的。培养小学生的耐挫力,对小学生进行科学的心理教育,以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健康的心理,已然成为我国中小学教育的重中之重。心理的舒缓,情感的陶冶,不仅有助于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更是教育的发展目标,国家的教育走向。

一、简述耐挫力及培养小学生耐挫力的必要性

耐挫力,对于小学生而言,主要指的是小学生在遇到挫折和磨难的时候,能够积极主动地找寻方法,积极解决,摆脱困境,走向光明,避免心理抑郁和行为偏差。小学生的耐挫力,直接关乎小学生的健康成长。耐挫力强的小学生才能够及时化解挫折带来的负面影响,才能尽力地克服自己所面临的困难,才能及时发现问题的根源所在并及时解决问题,才能够高质高效地完成既定目标,不断增长自己的聪明和才智,做一个积极乐观,奋勇向上的新时代公民。耐挫力差的小学生,表现出明显的挫败感,对既定的目标和任务没有信心和挑战的勇气,导致自己形成错误的行为习惯和扭曲的性格特性,进而产生消极悲观的情况,影响事情的适时解决,影响自身的健康发展。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当今时代的小学生都是家里的掌上明珠,过分优越的家庭条件使小学生娇惯成性,缺乏足够的意志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小事则慌,大事则乱。如果不能够及时解决,就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学习、生活及正常的人际交往,对小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极大的阻碍,不仅影响小学生的行为习惯,还会造成一定的人格缺陷,影响孩子的发展,不管是对社会还是对国家,都会造成极大的损失。因此,培养小学生的耐挫力极为必要。

二、小学生耐挫力差的原因

近年来,经常会出现小学生离家出走,小学生跳楼等惨剧,因小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差、抵抗挫折能力低而引发的事件已经屡见不鲜,其比例更是呈现逐年升高的态势,到底小学生耐挫力差的原因有哪些?(1)主观原因。小学生耐挫力差,主观原因是极为重要的一方面,主要包括生理原因和动机原因。生理原因主要表现在身高体重、肤色美丑,这是整体的社会风气影响所致。当今时代的小学生接受的启蒙思想教育较早,在任意肆虐的信息时代,对美丑产生了明显的区别和认知,外表缺陷使很多小学生产生严重的心理障碍和心理落差,造成耐挫力的严重下降。动机原因主要表现在小学生的学习方面。沉重的学习压力使小学生在学习中过分追求既定的目标,有些目标的制定是过激的,不合理的,当这些目标没有能够按照他们的预期顺利完成或实现的时候,他们就会产生严重的挫败感,影响自身心理的健康发展。此外,小学生不能准确地进行自我评估也是导致小学生耐挫力差的主要原因,小学生由于心智不成熟,经验不丰富,对自己的评估有时过高,有时过低:当对自己的评估过高的时候,不能完成自己所指定的目标时就会产生沉重的挫败感;当对自己的评估过低时,不能得到英雄有用武之地的满足,这种遗憾也会带来沉重的挫败感。(2)客观原因。小学生耐挫力差还有很多的客观原因。首先,在班级中,学生各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无论是出生背景还是生活环境,无论是家庭条件还是自身聪颖,都会存在很明显的差异。这些外界条件会给学生的心理产生一定的负担,进而产生强烈的烦躁情绪,从而产生挫败感。其次,小学生自身的特点与行为活动的属性不相宜。当今时代,是一个要求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很多孩子可能会善于读书写字,不善于歌舞,当看到很多同班级的同学载歌载舞的时候就会油然而生一种挫败感。第三,班级团队合作不能顺利完成。同学间彼此不和谐,不团结一致,不互帮互助,这些矛盾的存在都会影响彼此间的真诚交流,开诚布公,进而使学生产生沉重的挫败感。最后,学生攀比,最明显的在于成绩。目前小学阶段不要求硬性排名,但是无论是老师的肯定,老师的评语,还是家长的关注,都会让学生了解到自身与其他同学的差距,自身成绩的不理想,终日奋斗没有成效的抑郁之感也会使学生产生沉重的受挫心理。

三、培养小学生耐挫力的策略

目前,小学生耐挫力差已然成为小学生教育的常见现象,如果不能有效提高小学生的耐挫力,就会影响小学生今后的长远发展,因此,培养小学生的耐挫力,迫在眉睫。那么,培养小学生耐挫力的策略方法如下:(1)设置和谐的教学氛围,培养小学的耐挫力。培养小学生的耐挫力,需要设定和谐的教学氛围,这对于小学生耐挫力的培养是极为必要的。现代教育中,老师不再只是单纯的知识传输者,一个优秀的老师,不仅能够教授学生足够多的知识,还能够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变化,及时了解学生的情绪波动,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及时发现小学生的积极情感,排遣小学生的消极情绪,教会他们积极地应对挫折,避免失望、绝望、愤怒、自卑的消极情绪,使他们养成良好的个性和行为习惯。当小学生出现消极情绪倾向的时候,一定要及时帮助他们调控排解,校正他们不良的心理反应,让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敞开心扉,将自己的失意、绝望、混沌都能够倾诉出来,并帮助小学生查找分析产生这种消极情绪的原因,教会他们正确的处理方法,教会他们正确地面对困难,坚强地处理挫折,成长为自信乐观的新时代青年。(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全面调动小学生的耐挫力。培养小学生的耐挫力,需要发挥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小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这方面可用的方式有很多。老师可以教授一些名人名言,以知识打动学生,营造出一种抗挫折的氛围,让学生从名人身上看到光明,从名人身上汲取能量。同时,对于小学生而言,榜样的力量也是极为重要的,小学生正处于一个学习和模仿的阶段,榜样对其有极强的指引作用。老师可以从现实取材,从身边找起,为小学生找一些高年级学长学姐作为榜样,让他们真正感受到榜样的力量和魅力,并潜移默化地学习到他们坚强的意志,百折不挠的决心和勇气,大大提高自己的耐挫力。(3)协调各学科的督促力,培养学生的耐挫力。对于小学生而言,学习是生活中的一部分,学习成绩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心情。老师要让学生真正领悟到学习的真谛不仅仅在于成绩的高低。为此,老师要集合多学科的力量,充分利用多学科的知识和资源指导学生、教育学生,让小学生从各门学科中学会正确地看待挫折,学会树立远大的目标,学会树立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学会面对挫折不低头不放弃。例如,老师可以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的作用,通过身体锻炼,让学生体会到苦中奋斗的乐趣,让他们体会到挫折的味道,让他们学会在挫折中站起来,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控制自己的情感,大大提高自己的耐挫力。在自然这门学科教育中,老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实验的尝试,让学生体会到成功不是一次得来的,是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换来的,教会学生正确面对失败,正视挫折,以此激发小学生挑战的渴望,合理控制好自己的情绪,面对目标勇往直前,面对挫折坚忍不拔,面对挑战奋勇争先。要让他们知道,失败是成功之母,挫折是成功之父,只有不惧挑战,才能获得成功;只有不畏挫折,才能获得成就。(4)引导学生正确地评价自己,正确认识挫折。小学生之所以耐挫力差,是因为他们对挫折没有很具体的认识,面对扑面而来的挫折他们不知道该如何处理。因此,老师需要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让学生知道自己并不差,让学生认识到挫折常在,只要有信心有勇气就一定能够战胜挫折。例如,一些成绩较好的学生可能会为自己的成绩沾沾自喜,觉得没有什么能够难倒自己,当遇到一些他们所不能控制的问题时,就会油然而生一种挫败感。针对这些学生,老师要让他们明白他们并不差,他们的能力并没有变,变的是问题的类型和难度,并让他们了解到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败了不能站起来。老师需要让他们真正了解到他们所面临的挫折,包括挫折的难易,挫折的类型,让学生对此心中有数,才能有效缓解学生失败后的遗憾和悔恨,才能稳固小学生的信心。

综上所述,小学生耐挫力差已经成为当前教育普遍关注的问题,小学教育要求的逐年升高,也对老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新时代的园丁,老师要学会倾听学生内心的声音,学会及时了解学生的内心波动,及时避免学生负面的消极的情绪的出现,帮助学生树立坚强的信心、坚定的信念、坚忍不拔的勇气,提高学生的耐挫力,教会学生正确认识挫折,面对挫折不退缩、不躲避,直面挫折,克服挫折,真正成为21世纪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合格接班人。在培养小学生耐挫力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老师的指引作用,采用合理合适的方法策略,从小学生的自身个性出发,从小学生自身的品性出发,从小学生自身的应变能力出发,彻底改变小学生面对挫折的惊慌失措,让他们能够有条不紊地处理挫折、克服挫折、战胜挫折,让他们能够为自身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为自身品性的完美发展奠定坚实的根基,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夯实牢固的基石,朝着更好更高的目标奋勇向上!

参考文献:

[1]蔡建兰.浅谈小学生耐挫力的培养[J].文理导航(下旬),2010,(06).

篇(4)

在小学数学的应用题教学过程中许多小学数学教师往往没有注重主题化策略的应用,这集中体现在小学数学应用题的主题练习较少并且应用题教学的教学内容并没有在形成主题的同时使学生得到很好的记忆和应用。因此在小学应用题教学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应当注重主题化策略的有效应用。例如,在进行应用题的教学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可以用小学生感兴趣的文学故事,如《格林童话》等作为应用题的主题,或者利用对小学生吸引力较大的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作为应用题的主题,这些主题相较传统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工程主题、距离主题而言能够更好地让小学生进行接受、吸收和理解,即通过让小学生对学习主题感兴趣,然后使其对学习内容也产生兴趣。因此在应用主题化策略进行应用题教学时,可以使学生在了解主题内容的同时更好地学会如何解答应用题,与此同时也丰富了小学生相应的知识。除此之外,主题化教学策略的应用还可以促使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观察生活能力的持续提升,最终促使小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得到有效提升。

二、应用题教学的多样化策略

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应用题教学时应当注重多样化策略的有效应用,由于现实世界是千姿百态的,因此应用题作为解决现实问题的数学工具其内容也应当是多样性的。例如,在人们生活中当其遇到问题时很少会试图通过表格、图形等形式进行解决,因此在应用题教学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客观看待应用题中的表格与图形,并且应当将应用题教学的重心放到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能力上,在这一过程中多样化策略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例如,在新课标的要求中其明确指出了:“教学内容应当采用不同的呈现方法,从而满足学生多样的学习需求。”因此在小学应用题教学中,数学教师应当注重突破小学教材在教学内容、呈现方式上的局限性并且注重多样化策略的有效应用。例如,小学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将纯文字的应用题与表格应用题、图形应用题进行有机的结合,并且适当地配以漫画、情境图,从而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地丰富了教学素材同时合理地提升了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并且满足了其多样化数学学习需求。但是应当注意,当某种类型的题目出现的次数较多时,小学生势必会对这种应用题的素材和题型感到厌烦,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小学数学教师应当注重将一道应用题通过其他方式进行呈现与讲解,从而使原本枯燥、乏味的应用题素材变得较为活泼生动并且容易被小学生所接受,促进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的有效提高。

三、应用题教学的开放化策略

众所周知,对于小学应用题教学而言其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小学生能够得出问题的答案和解题过程,更重要的是通过应用题教学使小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能够更好地促进自身的发展。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应用题教学中不能仅仅将目光放在解题流程和答案上,而是应当注重开放化策略的应用。例如,虽然数学应用题的答案是唯一的,但是解题思路甚至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开放化的,小学数学教师在应用题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使学生对这一开放化思想有着深刻的了解,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更为灵活的思维方式,并且促使小学生能够以数学的眼光来审视并且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因此,为了更好地对开放化策略进行应用,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传统固定式应用题的教学过程中还应当注重开放式应用题教学的有效进行。除此之外,开放式应用题教学的有效进行能够更好地冲破传统固定式应用题带来的思维封闭,也能为小学生建立一个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从而更好地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另外,在开放式应用题的教学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应当注重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并且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出发,用不同的解题思路探索问题的多种解法,并且在得出答案之后注重让学生对不同的解题方法进行有效的分析与评价。但是应当注意的是,在这些方法中并没有所谓的“最好的方法”或者“最优解”,只要是合理的方法和答案都应当受到鼓励,这对培养小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也有着重要的帮助。

四、应用题教学的全面化策略

全面化策略的有效应用可以促使小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主体意识得到有效培养。在全面化教学策略的应用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应当注重让学生学会欣赏应用题本身并且能够体会在解题成功时的喜悦心情和自豪感,这对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心态有着极为重要的帮助,并且对于小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形成也是必不可少的。除此之外,在全面化策略的应用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应当注重全面化地评价学生应用题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例如,许多小学生的应用题分数很高,但是这些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不优秀,这些学生在遇到新的问题时往往并不能很好地对其进行解决,而另一部分学生虽然应用题分数不是很高,但是其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强,因此在新课标理念下的应用题教学应当注重全面地评价学生,从而促进其学习自信心和学习兴趣的有效提升。

篇(5)

关键词:小学数学 估算教学 意义 教学建议

就小学数学估算教学而言,教师在教学方面存在诸多不足,如教师未能重视估算教学的重要意义、教师自身对估算知识内容掌握较少、缺乏明确的评判标准等,导致数学教师不能有效开展估算教学,这对小学生数学学习是不利的。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有必要针对估算教学有效性的问题而进行深入探究,以期提出合理的教学建议,推动估算教学的实施,展现其教学意义,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的意义

在小学教育阶段,数学学科是重要教学项目,估算教学内容虽然在数学教材中所占比例较小,但教学实施具有重要意义。首先,通过估算教学,能够增强小学生的数学体验。在教学中,教师为学生创设多样化生活情境,既能对小学生学习情况加以了解,又能引导小学生运用估算而解决实际问题,为其发展奠定基础。其次,通过估算教学,可引导小学生建立数感。在估算中,要求学生应善于运用“两边夹”的数学思想而解题,对数的灵活运用、大小关系进行思考。再次,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学生能够对数学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为其后续数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条件。最后,能够进一步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意识,估算能够化繁为简,进而使小学生领略到数学的简洁美。由此可见,小学数学估算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二、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的建议

(一)增强学生的估算意识

通过数学估算教学实践看,许多小学生不明确如何运用估算,且对估算教学缺乏正确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小学数学估算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因此,增强学生的估算意识是必要的。首先,教师应重视对小学生估算意识的培养,将其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以开展系列有效训练,使小学生在形成思维定势的基础上,逐渐提高自身的估算意识。与此同时,教师应对小学生的估算意识加以正确引导,避免小学生产生“往大估算”或“往小估算”的错误意识。其次,在小学数学估算教学中,教师应为小学生合理设计教学问题,使小学生认识到何时需要用到估算内容。如,对于学生买文具这一事件,学生对自己罗列的文具清单所需花费的金额可以进行估算,以携带合理的钱去换取文具;但在收银员找零钱时,不可进行估算,应进行精算。再次,鼓励小学生利用估算而对计算结果加以验证,如果精算结果与估算结果相差较小,则准确度可提高。最后,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尽可能多的为小学生创设系列情境,使小学生运用估算而解决实际问题,对增强其估算意识有利。

(二)加强正确估算策略的传授

要增强数学估算教学的成效,教师应对小学生加强正确引导,并传授其正确估算的有效策略。首先,在估算练习中,教师鼓励小学生说出自己估算解题的思路。如此,不仅能够使小学生保持清晰的解题思维,而且可增强估算认知,有利于提高估算内容的学习效果。其次,教师引导小学生利用估算结果与精算结果进行比较,以期提高小学生的估算能力。通过对两个结果的比较,学生能够发现基于何种估算方法的结果更加接近于精算结果,在不断积累和深入学习中,小学生能够有效掌握更多内容。最后,教师向学生传授有效的估算方式,主要有:一是凑整数的方法,按照四舍五入法对数进行凑整,如,38×21的估算中,可看成40×20;二是用特殊的数进行估算,如127×8,可看成125×8;三是对两个数进行估算时,一个数往大估,一个数往小估,可提高估算的精准性。除此之外,加强正确估算策略的传授是重要的。

三、小学数学估算教学评价的建议

对于小学数学的估算教学内容,教师在有效教学的基础上,还应对学生的估算答案做科学的评定,因而作者对小学数学教师提出教学评价的建议。从估算教学中看,小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其答案可能不一致,但正确答案也不是唯一的,因而教师可针对实际情况对学生的估算答案进行合理的评价。

首先,对于不同类型的估算,要履行差异性的评价标准。通常,小学数学估算教学中涉及到的估算问题可以分为两类:一是以生活实际为准的估算;二是与实际不符的单纯算式估算。在第一种类型的估算解题中,只要学生的结果合理即为正确。如“妈妈买挂烫机需要花费329元,买电饭煲需要花费212元,估算妈妈需要带多少钱?”有的学生答550元,有的学生答600元,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这两种答案都是正确的。在第二种类型的估算解题中,教师应为学生设置一定的答案区间,只要学生答案在区间内,都视为合理。

其次,对于不同年级的估算教学,教师应给予不同的评价标准。对于低年级小学生而言,教师对其估算的值域范围应适当的扩大;对于高年级小学生,因其具有一定的估算学习基础和经验,所以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使学生的答案能够控制在更为合理的范围内。以69×216为例,低年小学生估算中,可按照70×200、60×200等估算;而在高年级小学生的估算中,可引导小学生做70×210的估算,能够缩小估算范围。

鉴于科学的教学评价基础上的数学估算教学活动能够得以深入开展,且对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有利。

四、结语

在小学数学估算教学中,采取有效策略而开展教学活动,能够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估算意识,使其对估算有着正确理解,进而更为深入的解决实际问题。但是,纵观估算教学实践,许多数学教师并未有效开展教学,降低教学效率。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有关人员应针对小学数学估算教学有效性而提出合理的教学建议和教学评价建议,以期改善小学数学估算教学质量,从根本上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冬艳.让估算与智慧相遇――漫谈小学数学估算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5,(09).

[2]岳莹.小学数学“估算”内容分析与教学设计[D].东北师范大学,2013.

[3]许奕.小学数学1-3年级估算教学现状及策略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

篇(6)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学生;数感

前言:小学数学是小学教育体系中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在新课改全面深化的背景下也面临一系列的改革要求。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主导者,数学教师要积极响应新课改的要求,做好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的创新和改进工作。尤其要重视对学生数感的培养,为学生日后学习数学知识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培养小学生数感的积极作用

数感就是准确感悟数字与数字之间关系的一种能力,学生具备了这一能力,也就掌握了一定的数学学习技巧,学习学习能力和数学成绩的提升也就指日可待,在实际学习数学过程中可以对其进行有效的驾驭。在小学数学中,数与数量估计、数量关系以及运算结果等知识都涉及到数感。学生只有具备了数感,才能很好的理解生活中一些常见的数学问题和数学现象。换言之,数感可以帮助小学生以更加客观的方式去认识周围事物中的数学规律以及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数感的培养过程实际上就是针对小学生进行数学思想渗透的过程,帮助小学生学会推理数学知识,并且使其融会贯通。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学生对数量关系的感悟能力,让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能够更加得心应手。

二、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数感的有效策略

(一)通过情境教学对学生数感进行培养

在新课改中,情境教学是一种应用比较广泛的教学方式,也是一种较为先进的教学方式。情景教学法的运用,可以让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化、具体化,对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情感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小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要有意识地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走入情境感受数学的魅力和学习乐趣,从而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例如,在教学“有余数除法”相关知识点的时候,为了对学生的数感进行培养和提升,同时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理解,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使用情境教学方式。首先,教师可以创设这样一个问题情境:“我们班的学生暑假要去参加夏令营,但是要求是 6 个学生一组,现在我们班一共有 34 个学生,一共可以分成多少个小组,还剩下几个学生?”然后,教师让学生站起来自行分组,6 个学生组成一个小组,看看会剩下多少个学生。在这种真实的情境中,学生会感受到自己的主人翁地位,也会积极主动去思考问题,数学应用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得到锻炼,数感也得到有效的培养。

(二)通过合作交流对学生数感进行培养

在小学数学新教材中,包含了很多的交流活动。这些交流活动是培养学生数感的重要资源。合作交流活动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从而实现学生数学素养和数感的全面提升。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要有一双慧眼,将这些资源开发出来,以此为载体对学生数感进行培养。

例如,在讲解“实际测量”相关知识点的时候,数学教师可以让同桌两个同学之间对课桌椅的长度和宽度进行测量。或者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学生相互合作,测量出教师的长度和宽度。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合作强度,教师可以适当增加学习任务的难度。比如让学生测量出一块地砖的长度和宽度,根据测量出来的教室长度和宽度计算出整个教师一共有多少块地砖。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有效的拓展,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数感。

(三)通过估算训练对学生数感进行培养

就笔者教学经验而言,估算训练是提升学生数感的一种有效方式。在日常生活中,估算的应用非常广泛,小到学习用品的购买,大到银行存款,这些都需要用到估算知识。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要重视估算训练,提升学生的估算能力和综合素质。当学生面对一道比较陌生的数学问题时,数学教师可以给出一个估算结果,然后让学生结合估算结果进行详细的计算,在此基础上将其与估算结果进行对比,检验计算是否错误。除此之外,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要尽可能多的引进一些生活场景,以此为载体对学生估算能力进行培养。

例如,数学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文具店里货架上的商品和价格,比如一块橡皮擦 2.5 元钱,一支钢笔 5 元钱,一支铅笔 2.5 元钱,一个文具盒 10 元钱。结合这个图片,数学教师可以创建出各种各样的生活情境,比如“小明要去文具店买一个文具盒,一支钢笔和一块橡皮擦,小明妈妈给他 20 元,这些钱对小明来说是否够用”、“小明要去文具店买两个文具盒,两块橡皮擦和一支铅笔,小明妈妈给他 30 元钱,这些钱对小明来说是否够用”等。利用这种生活化的场景对学生估算能力进行训练,让学生在推理的过程中得到知识的发展,更进一步领悟数学的价值,学生的数感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有效的提升。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生数感的培养是一项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长期的坚持和努力。在新课改背景下,数学教师要认识到小学生数感培养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要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具备一定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利用生活、教材等不同的方式对小学生数感进行培养。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以及数学学习过程中的乐趣,从而发自内心喜欢上数学这门学科。

参考文献

[1]张晶.探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 [J].求知导刊.2016(02):90.

篇(7)

所得。

关键词:数学课堂;数学概念;教学策略

兴趣是学生进行学习的前提条件。对于学生而言,教师是他们的引航者,学生在小学学习数学的时候,开始都会比较困难,教师一定要注意策略方面的正确引导。由于概念是文字的东西,学生不能够很好地理解,就不能做到灵活地运用,所以,教师应该结合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适当进行分层教学。在寓学于乐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对于数学概念的学习,以及灵活运用。

一、小学数学阶段数学概念在教学之中具有一定的重要作用

因为学生比较小,遇到困难如果没有教师的正确引导,慢慢就会做了“鸵鸟”,久而久之对数学就没有了兴趣,尤其是数学概念方面的学习。这就需要教师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发挥好教师引导这一主体地位。

1.在小学的数学课堂之中,所研究的数学教学一般涵盖了数学的概念、概念的运用以及概念的理解

关于小学生数学概念方面的教学一定要有合理的策略,概念都是经过实践之间检验得来的,最后变成了公理以及公理下的相关定理,教会小学生学习概念就是为了让学生们对概念的综合使用有一个相对具体的了解,数学概念对于学生们打好数学基础尤为重要,因为概念涵盖的是数学精华中的“结晶体”,教会学生们学好数学就要教会他们怎样记住并且掌握和理解这个概念所指,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理清学生思维的作用。对于相同类型的习题能够运用概念和定义,灵活的解答,节省学习时间的同时,更能为以后数学思维的培养打下基础。

2.数学本身的发展和所有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无论是数学的历史还是数学所涉及的领域,教师都要在学生小学的时候就做好基础工作,才能为以后的学习节省不少时间和精力,对于小学生数学概念的学习,教师要懂得和历史相结合,小学生比较喜欢听故事,教师为了让学生记住这方面的数学概念,可以将数学历史相结合的方式,增进学生们的数学理解,数学思维建立,这对于以后敏捷思维的拓展以及创新思维和发散思维、逻辑思维具有一定的基础作用,因为数学概念也是讲求条件的,数学只有满足一定的条件,足够充分才可以运用这样的概念。各种思维的综合培养能够让学生在以后的发展中成为更加符合社会发展的综合型人才。

二、注重现实,优化数学概念的教学策略

对于学生们的数学教学,教师应该注重数学思维以及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这样便于学生对于定义的理解,教师在进行讲课的时候更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节课堂气氛,增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教师一定要注意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进行数学授课的时

候,在因材施教的前提下,要懂得灵活运用数学手段,进行“现实教学”,也就是对于学生们数学概念延伸到生活之中,就像小学生学的应用题,小学生对于应用题这一环节都比较头疼,这就需要教师进行思维的正确引导,可以把题引入生活之中,让教科书之中的习题生活化,不要过于墨守成规,适度地进行创新教育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们的兴趣,而小学的数学概念又和其他别的概念有着很大的区别,教师在进行数学概念讲解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要学生接触到相关的触感材料,让小学生充分了解这个概念的时候,更能了解概念之中的内涵,从而适当发散学生的思维,教会学生从不同层面去逐层考虑。

2.教师可以适当地运用图形辅助教学

这样的教学策略有助于学生们对于数学概念的相关理解,语言是能让学生和教师沟通的一种意见表达工具,语言在现代化的数学教学中更是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为它能增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和谐关系,教师要注意课堂气愤的调节,以及与学生之间的默契培养,这样对于学生理解数学概念以及学好数学概念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教师可以实现声画结合的方式,进行图文并茂地表达数学概念所涵盖的相关内容,真正程度上做到寓学于乐,让学生们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掌握好数学概念的使用,并且能够学有所用。教师在进行讲课的时候,一定要多多提问,概念由学生们自己来总结,这样的方式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学生对概念的掌握程度。

综上所述,我们知道,关于小学生数学概念,不仅仅是要小学生会独立的背诵,还应该灵活的运用,运用在每一个与之相关的数学习题之中,无论是它的定义还是它的运用与理解,都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前提基础。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对于定义以及概念方面的学习才会灵活地运用,增强教学

效果。

参考文献:

[1]孙丽娟.浅论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策略[J].科技创新导报, 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