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小学生文学

小学生文学精品(七篇)

时间:2023-07-03 15:49:43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小学生文学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小学生文学

篇(1)

关键词:情感互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写作教学;文学能力

前言

小学生的情感与思维是需要培养的,学生的对于文学作品的认知水平需要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进行提高与发展。小学生的阅读与写作教学对于学生情感的培养与文学能力的培养是多方面的,但是,在我国当代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思想与教学方法的使用不当,使得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难以提高。加强小学语文教学现状的分析,从情感互动交流的角度出发,将小学生文学能力作为培养目标,进行阅读与写作教学方法的分析已经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研究课题。本文以情感互动交流下小学生的文学能力培养方法作为研究对象是有一定的社会现实价值。

一、基于情感互动交流,加强阅读与写作教学理念的更新

教师是教学活动中的引导者,教师的教学理念对于教学活动的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时刻进行教学理念的更新,使自己跟随上教学改革的目标。就小学的写作教学来说,教师应当让学生开放自己的头脑,发挥想像力,将头脑中记忆最为觉察的故事进行描述,不要在学生写作之前对学生进行过多的思想约束。而在现实的教学活动中,许多教师在学生进行写作之前,对学生的文章思路与结构进行约束,使假、大、空成为了当代小学生作文的不良行为现象。许多教师希望学生可以用成人的角度对社会现象进行分析,从多个角度阐述自己的观点。其实,小学生与小学生的思维世界,就像日本著名教育家所言,孩子也有孩子们的真实。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应当鼓励学生进行自由写作,将自己所看、所想与所感进行直接的阐述。

从阅读教学的理念来看,许多教师认为阅读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对一个固定的阅读篇目进行理解,帮助学生完成阅读文章后面的习题。在进行教学之时,也以习题作为讲解的主要内容。这就使得学生形成思维定式,从同样的角度对不同的阅读文章进行分析,抵制学生的文学能力的形成。因此,在未来的小学阅读教学当中,教师应当开放自己的眼光,将阅读教学的着重点放在学生文学能力的提高之上,丰富教学内容,以允许学生用个性化的学习方法分析不同的阅读篇目。

二、基于情感互动交流,加强阅读与写作学习规律的探讨

第一,从小学生的写作教学来讲。学生的生活是极其丰富的,孩子的眼光与成人的眼光不同,他们可以从更多的角度对社会的美进行发掘。在学生的眼里,社会的真善美都是其写作的重点,而假恶丑也是写作的对象。小学生正处于认知能力的重要发展阶段,每一个年龄阶段都有不同的心理特点与认知特点。因此,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学习需求与认知特点的分析,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找到学生写作的规律,帮助那些写作目的不明确的学生找到写作学习的方法。

第二,从小学生的阅读教学来讲。所谓学习规律,更多的指向阅读的技巧与方法。小学生在阅读课堂之上,所做的最多的活动就是对文章的中心思想进行总结,概括每一个段落的段落大意。因此,在许多小学生的思维当中,阅读就是总结与概括,并且回答相应的问题。现代的小学语文教师应当认识到阅读教学对于学生文学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学会对阅读的技巧与方法进行分析与讲解,而不是单纯地引导学生走向标准答案。比如在进行段落大意的总结之时,教师可以对略读、跳读与精读等几种阅读技巧进行分析,告诉学生找寻关键信息可以用跳读,总揽文章思路可以用略读,体会文章细节可以用精读。加强阅读规律的教学,对于学生文学能力的培养有积极作用。

三、基于情感互动交流,加强阅读与写作教学氛围的创设

在情感互动交流的前提之下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情景的创设与专业知识和实践的结合是十分重要的。首先,加强情景创设的运用。在写作教学之中,教师可以根据写作的题目或者话题进行真实情景的创设,使学生的情感得以激发,在真实的情感刺激之下进行写作。比如在写“我最敬爱的人”这一题目之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颁奖典礼,使学生体会到社会真情,联想自己周边值得敬爱的人,在浓重的感情氛围之下进行创作。在阅读教学中,加强情景创设,可以使学生在真实的情感氛围下对文章的内容进行思考,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与表达手法,真切地与作者实现共鸣。其次,要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写作与阅读具有一定的共通之处,二者是相互促进的。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可以为写作积累很多的素材,而学生进行写作,可以更好地理解阅读文章的结构组成。因此,教师加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情感交流,了解学生的需求,以学生喜爱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阅读行为。

结语

情感互动与交流,对于学生的文学能力的提高有重要作用。情感的互动可以是思想上的、肢体上的、也可以是口头上的。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加强教学思想的更新与教学方法的改变,可以与学生实现情感共鸣,更好地为学生的个人发展而服务。希望广大教师将情感交流作为基点,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文学能力。

参考文献:

[1]. 庄琴;杜学元.如何利用小学语文教材对小学生进行情感教育[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08)

[2]. 李明锵.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探索[J].教师.2010(17)

篇(2)

为了加快藏文教学方法改革的步伐,我对改革的途径进行了初步探讨,以求教于教育理论工作者和广大藏文教师。下面就结合自身实际教学工作,浅谈一下几点:

1.巧力激发学生兴趣

传统教学理念中一直都是教师占主导,课堂中通常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显得被动,对于课堂缺乏兴趣。想要提升小学藏文教学效率就需要师生间的角色要发生转换,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努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由于每一个学生过往的基础、学生习惯及个人能力上都有差异,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让更多学生受益。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应当是平等的,师生间可以相互沟通,都能够表达自己的意见与见解,教师应当充分尊重学生,尊重他们发言的机会,也尊重他们提出的问题或挑战,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愿意更积极的参与到藏文课堂教学中,师生间才能建立更为融洽和谐的关系。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一个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对于小学藏文教学而言教学情境是非常重要的,课堂上教师应当更多的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课堂上应当鼓励学生思考,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看法与见解,同时也应当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质疑。教师应当让学生更多的去自己发现问题,然后通过独立思考进而自己解决相应的问题,这个过程极大的提升了学生对于课堂的参与,很好的提升了学生的综合性学习意识,对培养小学生对于藏文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是很有帮助的。

2.结合传统与先进,总结适合教学方式

藏文教师队伍中,部分教师的教学思想带有封闭性和主观上的排他性,由此就造成了教学方法的封闭和僵化。这种盲目地排外心理是我们藏文教学方法改革的严重障碍,应从根本上予以转变,并以开放和科学的观点引进国内外先进的教学方法。如果把藏文教学中各个具体的教学方法看作是一个子系统。由于教学方法系统实质上是开放和动态的系统,它与外界环境的有关系统之间仍然存在着信息等方面的交换关系。由此可见教学方法系统内外各种因素的作用才是使其向前发展地运用这一发展规律,科学地借鉴国内外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才有可能保证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化”。

在藏文教学中,我们应本着是否更利于学生高质量地掌握知识,发展技能,是否有利于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是否能进行思想教育,是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等原则,以一定教学目的和任务为前提,根据教学内容、对象、条件和教师自身特点,积极主动地借鉴国内外成功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丰富和完善藏文教学领域里的教学方法,使之与传统的教学方法取长补短、相辅相成,改变过去墨守陈规,局限于经常使用的、数目有限的几种“正宗”的教学模式,以封闭“纯洁”,盲目排外。我们采用国内外的先进教学方法,结合传统教学方法,总结出适用于本地方学校顺利发展,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方法。

3.加强学生的合作学习

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团结就是力量”,有时学生一个人学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或有的学生上课走神了,不可能全部领会教师上课所讲,也不可能全部领会书中的要义,因此加强学生合作学习也非常重要。比如我在教学生三十个藏文字母时,先是教会了他们并其中的一个班给他们布置了任务:你们下去后4个人一小组记忆这三十个字母,过两天我就要抽查,看哪个小组背得最快,写得最正确?我在另一个班也布置了任务:你们下去后,自己记住这三十个字母,过两天我要抽查。过了两天后抽查时,小组都能顺利的背出来,正确写在黑板上,而另一个班学生只能记住几个,并且都是前面的几个。这说明合作学习的效果更好。我们经常在团队合作中提到一加一大于二,也就是发挥每个成员的作用,进而达到最佳效果,如果在团队合作中一加一小于二或小于一,那这个团队也就应该解体了。因此我们在小学生藏文学习中,一定要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加强他们的合作学习,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为学生减轻负担。

4.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在培养他们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时期,很多时候学生间学习成绩的差异的主要构成因素是学习习惯的不同,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掌握更有效的学习方法,不仅学起来更轻松,收获也更大[3]。教师在培养学生藏文学习能力的过程中应当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作为最主要的部分。

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过程中首先要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遇到问题不要立刻问老师或是和学生讨论,先自己认真想想,结合自己的知识体系来有针对性的找答案。同时,要让学生逐渐养成课前预习及课后复习的习惯。课前预习可以帮助学生对于即将学到的基础知识有初步了解,这样老师讲的时候接受起来会更容易。课后复习则是对于所学知识的巩固与深化过程,同时,还可以就课堂上自己没有想清楚的地方做深入思考,从而对所学知识点有更加牢固的掌握。习惯的培养不仅局限于学习习惯,对于学生思维习惯的培养也应当重视。小学阶段的学生们正处在一个思维高度发展的过程,学生们对于新事物的理解与认识能力都在不断积累,对于这个世界的思考能力也在提升,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培养学生独立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的具备是学生能够自主学习的前提,对于少数民族地区学生今后的发展过程都会受益。

5.增加小学生藏文阅读量,积累丰富知识

小学生虽经幼儿教育进入,但他们的知识储存量还是有很大差距,阅读多满足于一知半解、粗知大略、不够准确、流于表面、抓不住本质。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在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过程中求全,或用启发性的语言进行诱导,让学生积极思维,让学生理解,灵活运用,达到求新。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这种读书方法已不为现代人所取,但蕴含的读书道理仍然让学生趋之若鹜。小学生的学习自觉性较差,藏文教师就要给学生布置任务,背诵一些经典名句、名篇、诗词,熟读一些课文,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因为小学藏文教材中有不少经典名篇,文质兼美,内容涉及广泛,古今中外兼而有之,在写作运用中可以引用课文中的故事情节、典故,有时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6.教学中,实践能力的培养

任何语言教学都是一种语言的实践活动,藏语文的教学当然也不例外。在课堂教学时,我们应把死的教材激活为生动有趣的情境,使学生参与其中,使学生多种感官、多种组织“动”,只有“活”了才能“动”,“活”是前提,“动”是归宿,要使学生通过学习达到教学目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篇(3)

关键词 语文教学 两极分化 原因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iscussion on the Polarization of Primary

Students' Chinese Language Learning

LU Gang

(Yixing Youtang Primary School, Yixing, Jiangsu 214246)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new curriculum reform, we find language learning students polarization phenomenon is relatively common, polarization phenomenon is not only seriously affect the results of language teaching, and have a very negative impact on students after learning, so we need to for language learning in primary polarization analysis. In this paper we study the causes of polarization formed primary language is analyzed, proposed a series of response measures.

Key words Chinese teaching; polarization; cause and countermeasures

1 小学语文学习两极分化的分析

语文教学中的两极分化是指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一部分学生语文成绩很好,学习兴趣足并且学习积极性高,因此这部分学生的语文成绩会越来越好;而另一部分学生由于本身语文成绩差,再加上部分教师的严厉批评,所以这部分学生学习兴趣以及学习积极性不高,从而导致这部分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越来越差,进而与学习好的学生之间产生两极分化。

两极分化会导致学生语文成绩好坏的差距越来越大。我们都知道成绩差的学生其语文运用能力不足,严重影响了语文教学的效果,然而成绩好的学生语言应用能力就一定好吗?其实不然,一般我们所说的“成绩好”是指学生考试分数高,但是语文学科是一门以应用为主的学科,因此分数高不一定代表语文能力高。由此我们看出,目前小学语文学习中的两极分化问题,不管是对成绩好的学生,还是对成绩差的学生都会产生负面影响,因此两极分化会严重影响小学语文的教学效果。

另外,分析两极分化时我们发现,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两极分化现象并不明显,然而在学生升入三年级以后,学生学习的两极分化现象会越来越明显。因此,我们知道一定有一些特定的原因在影响着小学语文学习中的两极分化现象。

2 小学语文学习中的两极分化现象产生的原因

2.1 学生自身的因素

学生自身的因素又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其一是学生自身心理方面的因素,其二是学生个体行为差异因素。

第一,学生心理方面的因素。首先个体是不断发展的,个体发展过程中其心理特征会发生变化,表现在小学生身上就是:随着个体成长小学生自主意识有了很大提高,独立性得到很大发展,此时小学生会表现出一定的固执,会由于某些小事而丧失语文学习兴趣,从而影响到其自身的语文成绩。其次,随着个体的不断发展,小学生之间的智力水平差异逐渐加大,较低的智力水平会直接影响小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学习效果。

第二,学生行为方面的因素。首先,随着个体的发展其学习习惯会发生改变。一些小学生会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促进自身成绩的进步;而另一些小学生会形成不好的学习习惯,从而导致学习成绩的下降。其次,学习方法的掌握程度。进入小学三年级以后,部分小学生会逐步掌握一些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然而,也有部分小学生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从而造成小学生之间成绩的巨大差异,进而产生两极分化。

2.2 学生自身以外的原因

学生自身以外的影响因素主要来自教师和学校。

第一,教师方面影响学生两极分化的因素有以下几点:首先,教师存在错误的教学理念。我们都知道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然而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的学生的自主性,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学生学习成绩下降。其次,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合理。因为小学生自主意识不高,所以课堂中小学生不会主动与教师进行交流,而此时教师却过分重视课本讲授的教学方法,忽略了能够增强师生交流的课堂活动的运用,从而使语文教学变得枯燥,难以取得效果。最后,教师的评价方式存在错误。现阶段,部分教师评价学生的好坏主要依据学习成绩,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就是“好学生”,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就是“坏学生”。这种评级方法太过片面,忽略了学生其他方面能力的成长,进而加重了学生之间的两极分化。

第二,学校方面的因素。阅读是提高语文成绩的重要方法,学生在学习中除了要学习课本上的知识外,还要多进行课外阅读,从而提高自身的语文运用能力,这就要求学校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资源。然而现阶段部分学校没有建立完善的图书资源库,所以学生无法得到更多的课外读物,因此学生的阅读训练也就无从谈起,从而影响到学生的语文成绩,产生两极分化。

2.3 家庭因素

家庭教育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担负着很重要的责任。一方面,现在大多数的小学生为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父母对其过分溺爱,所以学生从小就缺乏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当孩子进入小学以后,父母意识到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此时习惯的养成已经不是一件特别容易的事情了,父母就把这个责任推给了学校。另一方面,一些学生为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或者留守儿童,父母为了生计在外奔波,使得其对于学生的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有一些疏忽,家庭教育方面几乎为空白,由于缺少家庭教育正确的引导,使这些学生在学习基础以及学习习惯方面处于较为劣势的地位。甚至有一些家庭特别困难的农村学生,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漠不关心,所以导致这些学生在学习上缺乏积极性,自主学习能力较差。

2.4 语文新课程改革的因素

随着新课程改革在语文课程教学中的全面实施,其对小学语文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课程改革更注重课堂的开放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实践性,因此新课程改革不仅对学生,而且对老师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教材给予了老师更大的发挥空间,如果老师没有认真备课,上课内容刻板、不生动,则很难吸引学生,久而久之使得学生失去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另外,新课程改革后的语文课堂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参与性,这使得一些思想懒惰的学生与其他学生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3 避免两极分化产生的对策

3.1 努力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

虽然小学生有了一定的自我意识,但是这种意识还不强,因此依靠小学生自己转变语文学习的兴趣是很难的。所以,教师和学校要采取一定的方法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与学习兴趣。

首先,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对于改善这一现象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进行知识的交流,更重要的还在于情感上的交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平等对待成绩好与成绩差的学生,切不可过分关注成绩好的学生,而忽视成绩差的学生。学生感受到平等之后,便不会产生消极低沉的情绪,从而其语文学习也就更有效果。

其次,教师要多鼓励成绩差的学生。我们要改变以前对成绩差的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方式,要更多地采用谈话、鼓励等教育方式。教师要针对成绩差学生的优点进行表扬,肯定学生哪怕十分微小的进步,从而逐渐帮助学生建立自信,进而提高语文学习的积极性。

3.2 教师要采用正确的教学方法

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

第一,小学生都是活泼好动的,单调的课堂讲授会使学生感觉枯燥无味,因此教师可以结合小学生的这一特点,采用课堂讲授为主、课堂活动为辅的教学方法。我们都知道课堂活动能够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然而在小学课堂中过多的课堂活动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使课堂活动变成“闹剧”。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还是要将课堂讲授作为主要的教学方法,然后辅以适当的课堂互动,以活跃课堂的学习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第二,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新课改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十分有效的学习方法。因为在小学生学习生活中,成绩好的学生会习惯性地凑到一块,学习差的学生会凑到一块,如果教师让学生自主分组就会加速两极分化的产生,所以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分组,不要按照成绩分组,这样可以大大减少两极分化。虽然合作学习会使学生互帮互助共同进步,但是在小组中成绩好的学生会很容易成为“焦点”,成绩差的学生很容易成为“背景”,因此教师要适当增加对成绩差的学生的关注,多给他们鼓励与机会,从而帮助他们融入集体中。

第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尝试分层教学。由于学生自身程度不同,使得他们对于新课程的接受能力也不一样。大多数老师对于教学的态度就是满足大多数人的需要,然而这种态度可能会加剧小学生语文学习的两极分化现象。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尝试应用分层教学。按照学生接受新知识的能力进行分层,程度相近的学生在同一层次,这样教师就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方式的教学,这样有助于小学语文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

3.3 学校要加强自身硬件设施的完善

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学校就是学生的另一个家,因此学校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学校要加大对图书资源的引进开发,在学校内建立小型的图书馆,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课外阅读机会,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

4 结语

小学教学中的两极分化一直以来都是教育工作者研究的热点,并且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关键阶段,所以严重的两极分化会对学生以后的成长以及教育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避免两极分化现象的出现,具体而言,我们要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改变教师教学方法,改善学习教学设施等方面入手,针对不同班级的实际情况,采取合适的措施,通过与家长、学生之间的密切配合,避免两极分化问题的产生。

参考文献

[1] 徐芝梅.小学语文学困生转化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3(6).

[2] 邹卡卡.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避免学生两极分化[J].青年与社会(中外教育研究),2009(7).

[3] 陈常惠.小学生英语学习两极分化的成因与对策[J].考试周刊,2012(26).

篇(4)

关键词:语文学习;学习方法;好习惯

“好习惯会使人受益终身。”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有利于学习有条不紊地进行,有利于知识的习得,有利于学生学习独立性的养成。如果不是习惯,许多看似平常的事做起来就会显得手忙脚乱。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论述教育的根本宗旨时指出:“教育的本旨原来如此,养成能力,养成习惯,使学生终生以之。以为教育可以把学生所需要的全部给他们,学生出了学校再不用自己探讨追求了。这种认识是根本不对的。”叶老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教育学生在学校期间养成“使用语文”的良好习惯。以下四点是我的见解,与大家互相学习。

一、循序引导法

教师进行循序引导,培养小学生提前预习、课后复习的好习惯。如何进行引导?教师在上完课后,告诉小学生再上课的时候要提问新的课文中的生字或者一些简单问题,希望同学们能够自觉阅读预习。但具体什么问题不能提前告诉,以促进小学生认真预习。待到下一节上课,教师一定要抽查提问,以便警醒小学生要提前预习。另外,教师在一个单元的学习结束之后,要指导小学生进行这一单元的复习,然后进行相关检查。这样循序渐进,小学生自然而然地会在每一节上课前后进行相应的预习、复习。例如,在学习第一单元的古诗两首《山行》《枫桥夜泊》前,要让学生先把这两首古诗背会,等学习时进行提问。学习完第一单元后,教师帮助学生进行复习。

二、榜样鼓励法

教师在班级中适当挑选出小学生们的“偶像”,这样可以针对性地培养小学生认真书写的好习惯。书写工整是学习的最基本功,这就需要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培养。例如,教师可以把班级学生中书写整齐、漂亮的字,粘贴在班级的墙上以资表扬。教师可以每天听写完学生生字词后,挑选一两张书写工整的贴在墙上,这样既可以起到表扬的作用,又可以鼓励其他小学生学习效仿。但要注意的是,不能把一个人的字一直无限期地表扬,要适当调换。根据小学生需要被鼓励的心理需求,这样做使得大家都得到鼓励,从而开始喜欢写字,并且会自觉地注意自己的书写。

三、放松氛围法

教师上课并不是要求学生绝对安静地听老师讲,要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所以教师要让小学生在一种轻松的教学氛围中学习,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有利于培养小学生敢于质疑的好习惯。古人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说的就是质疑问难的重要性。学生向老师质疑、发问。没有弄懂问题时,不要得过且过、羞于开口,要善于发问、大胆地问。如果学生平时有不敢问、不善问的缺点,就鼓励他去问,一旦有些问题是通过问询教师、同学得来的答案,我们要给予鼓励。例如,在学习小学三年级上册的《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时,同学们或许会联想到:世界上第一台电脑是怎样的?世界上第一部手机是什么样子的?世界上第一个鼠标是谁发明的?世界上第一个国家是什么?等等。这些问题可以先让小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找寻答案,等再上课后可以抽出一点时间供师生一起解决。这样可以满足小学生的好奇心理,并且增加课外知识,可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互助学习法

教师可以根据班级学生的性格特点、成绩等方面把学生分成合作学习小组,这样可以有针对性地培养小学生喜欢背诵的好习惯。南宋杰出的教育家朱熹说的:“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首著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又说:“读得熟,则不解说自晓其义也。”笔者不赞成死记硬背,但是记诵确实是青少年在记忆的黄金时期的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小学课本上出现的古诗词,要求小学生都要记诵。通过我们老师学习的经验,小时候背诵会的古诗词一般很难再忘记。课文中挑选的古诗词都是中国文化的精髓,是中国传统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记忆这些古诗词将使小学生终身受益。怎样更有效地记忆?教师可以让小学生们分组互相背诵提问,看谁背得快。小孩子都有争强好胜的心理,自然而然大家的积极性就会提高。不仅仅是背诵,也可以互相学习诗词意思,互相帮助理解诗词,这样共同进步,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

篇(5)

一、小学语文应着力培养的学习习惯

1.提前预习的习惯。古语云:“凡事预则立,不A则废。”这句话不无道理。因为做什么事情,都应事前有所准备。学生学习知识也是这样,应该搞好课前预习,因为这既是心理上的准备,也是对所学内容的准备,这样听课的时候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例如在新课讲授之前,学生可以自行查询工具书,读准生字的读音,了解词语的含义,去试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还可以带着课后问题去思考内容重难点,做好听讲的准备。

预致可以分周预习、日预习。但预习的时间不要太长,一般情况下15分钟左右即可。预习时,学生可以用彩笔把读不懂的地方勾画出来,在听老师讲课时便会有所侧重,这样会大大缩短学生学习的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2.细心观察的习惯。语文学习离不开听说读写练,尤其是在练习写作的过程中,细心观察非常重要,眼里有物,心中才会有景象。因此语文教师在培养学生学习习惯时,要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习惯,这种习惯一旦养成,学生就会对身边的事物去留心观察,其思想才会活跃,感情才会充沛,想象才会更加丰富……这样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写出感人的文章。不过值得教师注意的是,教师在刚开始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习惯时,一定要做好引导工作,提醒他们,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还应鼓励学生动手写下自己的心得,记下你所观察物体的形状、颜色等等。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在不自觉间养成细致观察的好习惯。

3.勤于动笔的习惯。我们常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说的就是勤于动笔。因为面对美丽的语句和精彩的段落,学生都会深有感触,但在学生拍案叫绝之后,如果不用笔记录下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就会忘却,又何谈运用呢?因此培养学生勤于动笔的习惯对语文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不能让学生一味用嘴来读,用眼睛来看……这样读书的效果很小。我常号召学生手边有一支笔,一个本子,方便他们做摘抄,做标注――即用不同的符号把自己喜欢的语句或段落勾画出来。这样“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如果坚持下来,学生还能学会欣赏、品味和运用,且终生受益。

二、培养语文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

1.不要操之过急。小学生年龄小,接受能力较差,教师在培养学生学习习惯时不要操之过急,应懂得“欲速则不达”的道理。习惯的养成是有一个周期的,教师要有耐心,要循序渐进。比如今天进行一小步,明天在此基础上再进行一小步,慢慢地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就养成了。

2.采用“奖励”的方式来促进学生好习惯的养成。小学生耐心持续时间不长,但竞争心理较强,教师可以利用学生这一心理,再设计一些小小“奖励”来促进学生好习惯的养成。比如对能讲述所学课文大意的学生来个小小奖励,就会在很大程度上促使学生去养成提前预习的好习惯。

3.偶有偏离,要及时调整。小学生在学习习惯的养成期间,由于小学生自制力较差,很容易出现懈怠的现象,遇到这样的情况,教师不要着急,要根据实际情况寻找原因,及时做出调整,不能简单粗暴地训斥,否则效果会适得其反。例如“勤于动笔”的习惯,刚开始时好多学生都不能坚持下来,有时是因为学生手懒,有时是因为学生读的时候非常投入的原因,忘记了勾画或进行摘抄。这时,教师就要想方设法鼓励学生,例如可以让学生把自己认为精彩的语句摘录下来,在课堂上与同学们分享……这样一个小小的策略,小学生就会不甘落后地展示自己的笔记,会得到一个很好的“竞争”效果。

4.习惯一旦养成,就给学生自由的天地。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养成,教师就要给学生留下自由的空间,让学生展翅飞翔。教师不应再有高的要求,要顺其自然。布置学习任务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素质,千万不能拔苗助长。学生细致观察的习惯一旦养成,教师要切合学生自身特点,布置相应的观察作业。例如学生写观察日记时,他只要用心观察了,即使其想象有点不合实际,教师也不能打消孩子们的积极性,婉转地评价,任其思想自由驰骋。

篇(6)

在日常的语文教育中,我们首先要找出不利于小学生阅读期培养的诸多原因。

1. 各种机能相互制约

小学语文课基本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而对于小学生来说,动耳、动眼、动口、动手、动脑五个方面的能力发展水平、兴趣爱好程度往往不一致。譬如绝大多数小学生爱听故事,这说明他们很爱动耳,但听后让他们写,他们往往懒以动手。但是听、说、读、写的完整性缺一不可,如果只注重听的培养,那么关于认识字词、句子的认识就有所欠缺;如果只注重说的培养,那么就会弱化了读文章和造句写文章的能力培养。所以说学生听、说、读、写四种能力的完整性直接影响了语文课的学习成绩。

由于我国现有的教育制度存在一些先天不足,加之传统的考试方法和升学观念,致使小学语文教育对听、说、读、写四种能力的检测极不全面。笔试,主要只能检测学生写的方面的机能,很难检测听、说、读方面的机能。如:一位学生,他听、说、读方面的能力都比较强,就是不善于写。因此,每次考试都免不了被划为“差生”,按说,这“三强”、“一弱”的学生应为“优生”,起码不应为“差生”,但有局限性的考试方法无法给他“”,所以小学语文教育要做到听、说、读、写四种能力的齐头并进、全面提高,关于听的培养,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请普通话水平较好的学生或者亲自在课堂上朗诵课文;说的培养,可以多开展班级辩论会、朗诵会、即兴演讲等活动;读的培养,鼓励学生多涉猎优秀的课外读物,制订详尽完整的国学、童话、寓言、小故事等读物的阅读计划。

2.成绩的可见度差

学习语文,取得成绩的可见度较数学等课差。数学,学会一个概念,掌握一个定理、定义,就可以用来进行一种或多种类型的解题运算,这种较强的学习成绩可见度,往往可以给学生以鼓舞,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而语文在以识字为主的低段教学中,学生会识多少字,会写多少字,懂得多少字、词的意思等,可见性还较强,因此,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比较浓。但进入中、高段后,教学的重点转为以理解字词意思、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分析文章的篇章结构等为主。如果从小学阶段没有夯实语文的基础教育,那么在初高中阶段,语文成绩的提高就显得举步维艰。其实“工夫在画外”这句话点明了语言教学包括中文教学的真正意义,单单就几本语文课的教学对语文的教育提高不是那么明显,而大量广泛的文学名著的涉猎和阅读,对培养学生的语感和独立思考、清晰表达的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帮助。因此,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就是如何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兴趣。

3.难以“立竿见影”

如前所述,语文科基本能力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这是就横向方面而言的。就纵向来说,它应包括感知、理解、表达这三个层次。这三个层次实际上是由掌握知识到形成能力的三个重要阶段组成。要完成这三个阶段,必须经过一系列循序渐进的、反复的语言文字训练过程。而且,每上升一个层次,都要经历一个极其复杂的由表及里、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因此,客观地说:要确实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绝非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也绝不可能在较短的时间里可以奏效。这样的“慢工活”、“持久战”,对于持久性差,容易出现反复的小学生来说,是个极严峻的考验。

那么怎样提高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呢?笔者进行过以下的实践和探讨。

1.确立“多面发展、多面衡量、全面提高”的教育思想

对于教师来说,积极主动地寻求可操作性的检测“听、说、读”新办法是一种办法。如通过提问、面试、举办演讲会、组织朗读比赛等形式进行,均取得良好的效果。实践证明:只要教师的指导思想明确了,导向正确了,“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能力是会得到均衡发展的。

2.持之以恒地采取系列化措施,尽量提高语文教学成绩的可见度

语文教学成绩的可见度差,这是客观的,但只要充分发挥教学第一线的教师的主观能动作用,采取有效的系列化措施,问题也就应刃而解了。比如用“数字积累法”,引导学生将自己会识、会讲、会用的字、词、句和读懂的文章、摘记的精采片段以及平时的作文、日记等分别积累于不同类型的本子上,编上序号,妥善保管,从一年级开始,年复一年地积累,直至毕业,并且定期检查评比,及时表彰先进,形成制度化、经常化。

3.广泛开展课外阅读,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

从丰富学生的知识入手,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开展课外阅读,一来是对语文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续,有利于强化整体效益;二来,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可以大量地接触不同品味的名家名作,变语文被动、填鸭式学习为主动、启发式学习。

4.大小课堂相结合,理论实践相联系

利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组织学生观赏祖国大好河山,进行广泛的社会调查,古语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书本上的诗句和脚底下游历相结合,对高尚情操的培养,对美的认识都会对语文的教育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5.充分利用各种学具、教具和电化教学手段,以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可以适当地将游戏、表演等活动引入课堂教学,给学生以充分的动口、动手机会,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接受知识,形成能力。

另外作为语文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育也很重要,怎么样利用好45分钟的课堂教育呢?笔者在教学中进行了以下几种方式的尝试。

一是抓住上课伊始的有利时机,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以精彩的开场白或话题引发起学生浓厚的兴趣,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使之进入最佳状态,为整堂课拉开序幕。

二是以和谐的课堂气氛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语文教学不仅是一个认识过程,而且也是情感活动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我时刻注意保持轻松愉快的氛围,充分满足学生叙述的愿望;真诚和蔼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把微笑带进课堂,将欢乐带给学生。

篇(7)

【关键词】小学生 小学语文 学习兴趣 培养 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11.007

小学是学生正式接触文化教育的初始阶段,在这一重要的起步期内,作为教师的我们一定要通过自身的努力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培养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因为写好语文这门课程非常重要,它是学生理解和掌握其他课程的基础。比如说,我们教授给学生数学知识等,也需要学生通过阅读题目中的汉语来理解其中之意。当然,学好语文也是我们与他人更好地沟通交流的保障,比如当我们与他人打交道时,如果我们在理解他人之意的基础上运用自身所学的知识谈及一些比较高质量的话语,也比较容易使得别人高看我们一眼。

当然,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讲,教师在教授他们知识的同时,首先要做到的是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确保学生们能够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唯有如此,我们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的道路上少走弯路,从而指导学生学习到更加渊博而丰富的语文知识。那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地迎合新课改的相关要求,我们又该怎样开展好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工作呢?针对这个问题,笔者简单地谈一下自己的几点意见和建议,希望能够对大家日后的语文教学和其他课程的教学有所启发。

第一,寓教于乐,宽松而愉悦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氛围的营造是打开学生心门,引导学生自觉参与语文学习的基础和前提。环境对于人的教育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什么样的环境培养什么类型的人才,比如说,如果我们的学生一直在喧闹且杂乱的环境中,往往会形成比较浮躁的情绪,这种情绪也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认真程度。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一般都比较小,对于事情的判断在很大程度上还是非常主观化的,会根据自己的喜怒哀乐来判断一件事情是否要做,因而,为了学生能够形成好的语文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觉参与语文学科学习的习惯,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我们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要努力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提供宽松而愉悦的课堂学习环境,使得学生们能够在比较舒心的环境中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减少紧张氛围和学生厌学情绪的产生,这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的形成是最基础的,当然也是最不可忽视的部分。只有学生们在心情愉悦的前提下,他们才能够敞开心扉,放下芥蒂带着好奇心或者求知欲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因而,笔者认为有利环境的营造是开启学生心门的第一步,也是有助于培养学生对语文课程学习兴趣的基础。

第二,搭建师生互动良性平台,构造和谐而友善的师生关系,加强与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和联系,也是教师全面了解学生情况,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方法。小学生是祖国的希望,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未来的接班人,为了为国家培养出更优质的人才,我们必须要根据社会新形势和对于人才需求的新要求开展教育教学工作,而为了更好地开展好教育教学工作继而培养出综合素质强的学子,我们的教育就要从最基层抓起,从最基础的阶段抓起,这也就意味着我们必须要在学生接触教育的最初阶段努力培养起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其对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产生兴趣。

因此,除了要力争为学生的课堂学习提供有利的环境之外,我们还要从自身做起,努力赢得学生对我们的信任和认可,与学生之间建立友好的师生关系,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在书海中更加自由的驰骋。一般来讲,师生关系维持的好,学生对于教师的印象也会比较好,就会比较积极地参与教师所教授课程的学习中,希望得到教师的喜爱,这种情况下教师再进行适时的引导,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就比较容易建立和维持。相反,如果师生之间关系不好的话,学生就会对教师产生一种排斥和不满情绪,在这种情绪的影响下也会受到自身主观感情的影响而不愿意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此时想要培养起学生的学习意识和学习兴趣也是比较困难的。因此,为了学生的学习考虑,教师要严于律己,真诚对待每一位学生,当然,为了更加全面的了解学生的情况,寻找有助于学生学习的好方法,在平时我们也要及时地与学生家长及其他任课教师保持联系,及时沟通学生在校内校外的各种表现,发现学生的兴趣所在并巧妙运用到教学中去,这样的话也会对学生的学习有所帮助。

第三,加强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使用,丰富课堂教学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也是一种较为有效的办法。将多媒体技术运用到教育教学中去是新课改以来的一项重要且有效的措施,对于各阶段的教育教学都起到了很大的帮助。小学阶段是为学生以后各门学科的学习打基础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的学习中能够让学生对课程的学习产生兴趣并帮助其形成良好的自学习惯是教师们在教育教学中需要注重的大事。较之初高中阶段的学生们而言,小学阶段的学生对课堂教学活动形式的丰富性要求更高,这就意味着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在授课的过程中不断地增强自身授课的内容的丰富性和形式的多样性。比如说,我们可以在授课过程中使用多媒体播放一些动漫、歌曲,以及与授课内容相关的视频和音频资料,为了避免学生上课走神,我们还可以在授课过程中做一些成语接龙、猜字谜等的文字游戏,带动学生课堂活动参与的积极性,在参与的过程中才能不断地带给学生愉悦感,继而帮助学生提升对语文课程学习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