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企业战略发展阶段

企业战略发展阶段精品(七篇)

时间:2023-07-03 15:49:41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企业战略发展阶段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企业战略发展阶段

篇(1)

关键词:转制科研企业 薪酬管理 决定基础 模式选择

不同的发展战略、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岗位特点等维度影响着组织的薪酬支付,也就影响着整个薪酬管理系统。针对具体的岗位类别来说,工资比例不同是可以理解的。咱们假设某个单元的比重占了整体收入的主体部分,那么薪酬模式也必然会相应地发生了变化。因此,应该建立一种以科学评价为基础,以岗位为载体,以投入、产出为主要因素,以劳动力市场状况为参照系的投入产出薪酬模型,并根据不同的发展策略、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岗位特色来选择更适合单位和岗位特点的薪酬管理经营模式。

一、薪酬管理的决定基础

1.企业发展战略维度

薪酬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关键职能之一。薪酬体系需要与企业战略相匹配,企业战略决定薪酬体系,后者要随前者的变化而变,但与企业战略相一致的薪酬体系也会影响企业战略的实现,对提升企业绩效和核心竞争力有着积极的影响。

薪酬管理适应企业战略要求是应对企业内外部环境变化的需要。市场需求的变化和竞争对手的变化、资源供应的变化、相关宏观政策的变化等都将引起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变化,对企业薪酬策略和整体薪酬管理都将带来重大影响,为此,需要及时调整薪酬管理策略以适应内外部环境变化。

2.组织发展阶段维度

企业组织如同生命体一样,也有一个自己的生命周期,大多数企业通常要经历创业期、成长期、成熟期以及衰退期或再造期,处在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企业具有不同的特点。当企业从一个阶段向另一个阶段过渡时,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出现各种矛盾和危机。企业要根据自身所处的不同的发展阶段以及当期的竞争战略,设计适合企业本阶段发展并能够有效支撑其竞争战略的薪酬体系。

3.工作性质维度

在由全球化和信息技术所引起的产业变革背景分析的基础上,基于知识和能力建立人力资本划分模型。该模型以价值和稀缺性这两个因素将企业的人力资本划分为四种类型。

核心人才,指对于企业而言,价值很高,并且非常稀缺的人才;通用人才,指对于企业而言,与企业所需的核心能力直接相关,价值较高的一类人才;独特人才,指对于企业而言,其战略价值较低,与企业所需的核心能力间接相关,但他通常都会拥有非常特殊的的知识和技能,因此相对比较急缺;辅人才在企业中的战略价值通常也不高,他们多只具备一般的知识和技能,比较容易从市场上招聘和获取。

二、转制科研企业薪酬管理模式选择

1.薪酬制度与企业战略的整合

转制科研企业的历史沿革和运行特点决定了它必须持续进行研究开发与技术成果转化,形成企业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并以此为基础开展经营活动。在经营过程中,转制科研企业必须坚持创新型战略。

创新型战略要求薪酬管理把重点放在吸引和留住有价值员工的目标上,网罗大量复合型员工,满足转制科研企业对员工技能的要求,借助从外部获得的人员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创新战略应该把重点放在激励工资上,以此鼓励员工大胆创新,缩短从研究开发到技术成果转化的时间差。

2.薪酬管理与发展阶段相适应

转制科研企业目前正处于再造期,应该在此发展阶段分别制定相应薪酬管理政策和采用的相应激励工资制度,以适应实际情境,强化激励作用。可根据转制科研企业自身特点制定的长期与短期目标,逐年提高员工工资,并实行弹性工资制,即减少基薪比例,同时加大绩效工资和奖金的比例,从而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加快转制科研企业发展速度。当转制科研企业利润增幅较大时,员工工资与福利应适当高于市场平均水平,并且转制科研企业应拿出一部分利润与员工分享,给员工以更大的激励。

3.内部实施分类管理

转制科研企业应该在明确每一类型人才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模式后,并相应地确定具体的人力资源管理手段。持续进行研究开发与技术成果转化,形成企业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并以此为基础开展经营活动是转制科研企业的主要经营方式。因此,高素质的研发人员和具有专业知识的管理人员是转制科研企业的核心人才。而一般研发人员和一般管理人员应该视为通用人才,服务人员应该视为辅人才。

对于高素质的研发人员和具有专业知识的管理人员,其人力资源管理人事管理系统拿“承诺”为基础,它们强调员工对转制科研企业必须忠诚,长此以往来建立稳定的心理契约。其薪酬战略的设计要点是:1.支付比较优厚的报酬,薪酬水平通常也会领先在市场平均工资的水平,以此保证报酬具有一定广阔的市场竞争力,吸引和获取一流的核心人才为转制科研企业服务;2.以知识、经验和资历为报酬支付的基础,多采用能力工资体系。

作为普通的研发人员和普通的管理人员而言,其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以“生产率的提高”基本,强调充分利用职工的专业技能水平,来提高企业的经营业绩。

对于服务人员而言,其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强调建立劳动契约等各方面的关系,要求员工必须服从企业集团的职责分配。许多科研院所的后勤服务由于历史原因主要是通过自有的物业公司来实现的。科研院所应该转变自有物业公司的管理方式,积极推进物业公司社会化改革,使物业公司由一个具有单独职能的部门逐步转变成为一个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的机构。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企业管理 战略管理 社会责任 对策建议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政治、经济、法律和社会的飞速发展,我国企业已然走上了世界市场的舞台。在面对与日俱增的国际市场环境,我国企业不得不去寻找新的出路来增强我国企业在世界市场当中的国际地位。并且,近年来在我国不断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空气污染问题等都是由于粗放型发展方式过于追求低成本的规模经济所引发的。企业存在于社会当中,其物质资源来源于社会、人力资源来源于社会,并且其产品的销售、服务的对象都是社会中的人群。因此,我国企业应当肩负起自身的社会责任。

在国际贸易当中,我国国内企业缺乏社会责任的事实已经影响到了我国在国际贸易市场当中的地位。我国是以出口为主的国家,我国对外贸易经济的发展依靠出口来拉动。因此,在面对国内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和国际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的环境下,我国企业必须去思考如何增强企业社会责任的方法和方式,从而不断提升我国企业在世界市场当中影响力,增强我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其获得长足的发展和进步。

一、将企业社会责任融入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性

通过本文引言部分对我国企业所面临市场环境和需求变化的分析中,可以发现提升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是获取我国企业创新发展动力的源泉。企业战略管理是一个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重要策略。战略管理不仅能够对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进行分析、预测,从而使企业能够更好地应对来自外部环境的风险,而且能够通过企业内部的职能战略带来企业各个业务的价值链管理,从而提升企业内部资源分配的效率和效果,增强企业内部控制,促使企业实现创新管理,改善组织结构,从而能够更好地应对来自企业内部更多不确定事项的发生。因此,可以发现,拥有战略管理制度、计划,并且能够保证其充分贯彻落实的企业将拥有更强的企业凝聚力和综合实力。

企业应当肩负的社会责任包括企业为社会提品和服务的质量及其安全性,企业遵守法律法规、道德规范的程度等。企业肩负起上述社会责任已经成为当代我国企业应当从事的重要工作之一。企业战略决定企业未来发展的目标,要想将社会责任融入企业战略管理工作当中,就必须在企业未来发展战略当中融入肩负社会责任的内容。以此制定的企业战略规划、阶段性目标将能够促使企业在敢于担当、敢于践行的企业文化中肩负起应有的社会责任,提升一个企业的品牌和声誉。将企业社会责任融入一个企业的战略管理当中是一条实现企业遵守社会道德、肩负社会责任的有效途径,其通过企业文化来对一个企业内部的员工、组织、股东及其利益相关者产生更加具有改变性的影响,使其能够在未知事项面前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决策。

二、在企业战略管理中融入企业社会责任的对策和建议

(一)坚持正确理念的指引,确保融入的方向

将企业社会责任融入企业的战略管理当中首先需要企业做出改变现有理念的努力,从而从思想上给予包含有企业社会责任的战略管理工作的重视。我国大多数企业是拥有企业社会责任的,其经常会开展向贫困地区捐款,或者是开展专项扶贫等活动。这些企业公益活动的开展增强了企业在社会当中的影响力。但是,仅仅依靠这些活动的开展是无法充分实现企业战略管理与企业社会责任两者之间融合的。将企业社会责任融入企业战略管理当中不仅仅需要企业开展短期的回报社会活动,与社会顾客进行相互的交流,而且需要企业开展长期的融合战略。对于开展短期回报社会活动的企业而言,其通常是为了模仿竞争者的行为,或者是受到了来自于社会各界舆论的压力,不得已而为之。

因此,我国企业要想更好地促进两者的相互融合就必须端正自身对企业肩负社会责任所持的态度,坚持正确理念的指引,应当将企业战略管理融入社会责任作为一个企业长期存在于社会、取得市场竞争地位的客观要求,从而实现企业经济利润与企业肩负社会成本所得到的回报、所承担成本和风险三者的统一,正确地找到融入战略管理社会责任的方向。

(二)结合自身特点,提高企业社会责任融入的针对性

我国企业应当结合自身的特点,寻求提高社会责任、将社会责任融入一个企业战略管理当中的正确途径。我国大多数企业现有的肩负社会责任的动机一方面是为了模仿其竞争对手,展开模仿战略,这种融入是“东施效颦”,另一方面是想通过表面工作来获取市场经济利益。这两种在战略管理当中融入社会责任的动机都是存在问题的,不能解决我国企业现有社会责任感不足的根本问题。

我国是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中国家,中小型企业是我国国家发展的重要经济来源,也是我国企业当中的重要组成形式和部分。因此,对于中小企业而言,肩负其社会责任,促进战略管理和社会责任两者融合战略的实施和践行,就必须把握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在确保企业经济利益的基础上,充分实现融合战略的稳步推进。这就要求我国企业结合自身的发展特点,不要盲目地模仿竞争对手,也不要貌合神离坚持融合战略,应当利用好企业现有的资源、产品和服务,将其用于社会责任的履行当中。通过向贫困地区、自然灾害发生等地区输送资源、产品和服务,利用国家政策优惠和货币政策,来获取企业社会知名度和企业利益的联动增长。

(三)根据不同发展时期,制定社会责任战略目标

我国企业应当根据其所处的发展时期不同,制定分阶段的社会责任战略的目标。一个企业的发展阶段通常有以下四个:创立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决定了一个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和管理风险的不同,也决定了一个企业在每个发展阶段当中应当采取的发展战略不同。受到国家经济、政治、法律和社会环境的影响,我国现有企业大多数处于成长期的阶段。对于处于成长期的企业而言,其生产经营正处于上升阶段,拥有良好的社会资源和企业资源。处于这一阶段的企业,已经从社会当中获取到了人力、物质资源,就应当去回报社会,反馈社会。

(四)制定明确计划,确保社会责任的遵守和履行

我国企业将社会责任融入企业战略管理中时,实际上就是在扩展企业战略管理的范畴。因此,对于我国企业而言,一方面应当制定完善的企业战略管理经营模式,另一方面要对现有企业已经拥有战略管理经营模式融入社会责任。一个战略有效实施,需要对其目标进行管理,并且也需要对其计划、实施等过程进行控制。当一个企业战略与预先设定的计划之间出现了偏差时,在企业管理当中应当从中找出产生差异的目的,通过动态的调整企业战略计划,实现企业整体战略管理工作的有效,实现企业的战略。

我国企业应当制定明确的战略计划,并且在计划当中明确注明如何遵守和履行社会责任的方法和方式。在确定一个公司战略计划之后,还需要对每个计划的分阶段目标、方法和方式进行拆分,在系统观理论的影响下,对每一个战略业务单元进行管理和控制,从而能够实现企业整体业务的相互联动促进发展,使企业实现全员建立承担社会责任的价值观,约束员工的行为,增强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五)找准主要社会责任,确保企业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我国企业还应当找准当前应当履行的主要社会责任,这一要求具有两个层次的含义:其一表示我国企业应当对现有损害公众利益,危害公众和社会安全的业务进行适度的调整,通过战略管理来实施企业现有经营管理模式的扭转;其二是指我国企业应当结合当代我国社会的主要需求和居民的主要需要来履行其应当肩负的社会责任,例如在当代社会当中,一个企业股东及其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社会的发展等都是企业应当肩负起的社会责任。因此,我国企业应当加强对企业员工的薪酬福利、教育、晋升的重视,增强其对企业的认同感。我国企业还应当对自身形象建设,更好地保障企业能够长久稳定发展,从而使企业员工能够避免失业的问题发生。

三、结语

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发现,企业能够通过肩负社会责任获取市场中的优势地位。一个企业能够肩负更多的社会责任不仅能使其获得更好的口碑和声誉,而且能够获得一个地区或国家的支持,其将拥有更多来自社会的资源用于自身发展。近年来,我国企业已经走入世界舞台,并成为世界市场瞩目的焦点,提升企业社会责任就变得十分关键。利用将社会责任融入一个企业战略管理当中的方式是一条提升当代企业社会责任感的便捷途径。

参考文献:

篇(3)

影响因素:1、企业的战略目标。企业战略的发展经历四个阶段,即数量扩大、地区开拓、纵向或横向联合发展和产品多样化,在不同的战略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战略目标。企业战略目标与组织结构之间是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同时企业的组织结构又在很大程度影响企业的战略目标和政策。

2、企业经营所处的环境是关键因素。企业面临的环境复杂多变,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就要求在划分权力时给中下层管理人员较多的经营决策权和随机处理权,以增强企业对环境变动的适应能力。

3、企业所采用的技术以及企业的规模也与组织结构的确定有关。根据制造技术复杂程度进行分类,企业生产可以分为单件小批量生产、大批量生产和流程生产。企业生产所采用的技术也影响着组织结构的确定。

4、考虑企业的人员和文化。企业员工的专业素养很高,而且也具有良好的企业文化,强调共同的价值观,通过分权可以调动员工的生产经营积极性,达到改善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目的。

(来源:文章屋网 )

篇(4)

关键词:股东;非财务指标;披露满意度;研究

Abstract:This article researches the disclosure satisfaction extent of the non-financial indicators reflecting the information of the shareholders’interest requirements and realization ways. The study concludes that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shareholders’Satisfaction extent about the disclosure of the different types of non-financial indicators reflecting the information of their interest requirements and realization ways. Enterprises should improve their disclosure about these indicators.

Key Words:shareholders,non-financial indicators,disclosure satisfaction extent,study

中图分类号:F830.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2265(2011)07-0077-04

股东作为企业的出资人,期望获取高额的投资回报和实现资本增值。他们非常关注反映自己利益要求及其实现方式信息的非财务指标以及相关指标的披露情况。国内外从事财务指标研究的文献浩如烟海,但从事非财务指标研究的文献却非常少,且大都集中在非财务指标运用意义的研究和非财务指标在企业绩效评价中的构建和运用。本文从股东角度出发,对反映股东利益要求及其实现方式信息的非财务指标披露的满意度进行了排序研究和分组研究。本文采用实证研究的方式,主要通过实地访谈和问卷调查两种形式取得资料,采用的方法是专家调查法和问卷调查法,共发放865份调查问卷,实际回收调查问卷516份,问卷回收率为59.65%,有效问卷数为509份。样本公司531家,样本量已经满足了进行统计分析的基本要求。

一、对非财务指标披露的股东满意度的排序研究

将问卷排序内容转化为数值型数据,录入SPSS13.0软件进行处理。首先进行描述性统计,计算出股东非财务指标披露的满意度得分均值,然后进行均值比较和配对样本T检验,判断这些排序是否具有统计意义。数据分析结果如表1。

表1中,企业对非财务指标披露的股东满意度被表达为得分均值,某一类非财务指标得分均值越小,表明这一类非财务指标披露的股东满意度越差,越需要改善披露。经过以上非财务指标披露的满意度均值差异配对样本T检验,上述非财务指标披露的满意度均值差异在统计学上具有非常显著的意义。实证研究结果表明:

(一)股东对非财务指标披露的满意度存在显著差异

股东对反映其利益要求及其实现方式信息的非财务指标披露的满意度,由低到高,依次为:股东利益相关者管理、股东权利保护指标、企业前景、竞争力、稳定性、敏感性、企业风险、影响力、吸引力、经营环境、企业管理、企业战略、企业信誉、企业道德水平、管理人员、员工忠诚度、企业优势、企业人力资源、公司治理、内部控制、企业能力、效率、水平、知名度、企业生产结构、销售结构、财务结构、企业形象、企业财务报告、信息披露、经营信息透明度、股东权利、股权集中度、企业社会责任感指标。反映股东利益要求及其实现方式信息的非财务指标披露的股东满意度并不高。其中,股东对股东利益相关者管理、股东权利保护指标的披露非常不满意,对企业前景、竞争力、稳定性、敏感性、企业风险、影响力、吸引力、经营环境、企业管理、企业战略、企业信誉、企业道德水平、管理人员、员工忠诚度指标的披露很不满意,对企业优势、企业人力资源、公司治理、内部控制、企业能力、效率、水平、知名度、企业生产结构、销售结构、财务结构、企业形象、企业财务报告、信息披露、经营信息透明度、股东权利、股权集中度、企业社会责任感指标的披露不满意。在这些非财务指标的披露中,股东最不满意的是股东利益相关者管理、股东权利保护指标的披露。企业对反映股东利益要求及其实现方式信息的非财务指标的披露程度很不够。

(二)股东关注程度高的非财务指标披露情况

股东对关注程度高的非财务指标的披露很不满意。对企业优势指标的披露、生存发展状况指标的披露,满意度高于企业前景指标、竞争力指标。股东对利益回报指标的披露、股价波动收益指标的披露、资本保全指标的披露,满意度高于风险指标。对当期回报指标的披露,股东满意度高于长期回报指标。对当前状况指标的披露,股东的满意度高于前景指标。对当前发展指标的披露,股东的满意度高于长期发展指标。对公司治理、内部控制指标的披露,企业生产结构、销售结构、财务结构指标的披露,企业财务报告、信息披露、经营信息透明度指标的披露,股东满意度高于企业管理、企业战略、经营环境指标。对企业信誉、企业道德水平指标的披露,满意度低于企业社会责任感指标。对股东权利、股权集中度指标和股东利益相关者管理、股东权利保护、管理人员、员工忠诚度、股东权利、股权集中度指标的披露,股东满意度高于股东利益相关者管理、股东权利保护、管理人员、员工忠诚度指标。对反映股东利益要求及其实现方式信息的非财务指标披露的股东满意度所进行的排序研究表明:股东对企业信息披露最不满意的是股东利益相关者管理、股东权利保护信息,而非企业前景、企业竞争力、企业风险信息。股东对企业经营状况信息披露的不满首先是对企业前景信息披露的不满,然后才是对企业当前经营状况信息披露的不满。股东对企业经营信息披露的不满首先是对企业管理、企业战略信息披露的不满,然后才是对企业生产信息、销售信息、财务信息披露的不满。

二、对非财务指标披露股东满意度的差异比较分析

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了解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性质、是否上市、不同规模、不同发展阶段企业股东利益要求和实现方式信息的非财务指标披露的股东满意度是否存在差异。差异比较分析结果及分组均值如表2。

对反映不同类别、不同企业股东利益要求和实现方式信息的非财务指标披露的满意度差异进行分组均值分析,结论如下:

第一,从性别来看,对企业前景、竞争力、稳定性、敏感性、企业风险、影响力、吸引力、经营环境、企业管理、企业战略、企业信誉、企业道德水平、管理人员、员工忠诚度指标的披露,男性股东的满意度低于女性股东;对企业优势、企业人力资源、公司治理、内部控制、企业能力、效率、水平、知名度、企业生产结构、销售结构、财务结构、企业形象、企业财务报告、信息披露、经营信息透明度、股东权利、股权集中度、企业社会责任感指标的披露,男性股东的满意度高于女性股东。

第二,从年龄来看,对企业优势、企业人力资源、公司治理、内部控制、企业能力、效率、水平、知名度、企业生产结构、销售结构、财务结构、企业形象、企业财务报告、信息披露、经营信息透明度、股东权利、股权集中度、企业社会责任感指标的披露,41岁―50岁、51岁以上股东的满意度高于20岁―30岁、31岁―40岁的股东,31岁―40岁股东的满意度低于20岁―30岁的股东。

第三,从企业性质来看,对企业前景、竞争力、稳定性、敏感性、企业风险、影响力、吸引力、经营环境、企业管理、企业战略、企业信誉、企业道德水平、管理人员、员工忠诚度指标的披露,集体企业、民营企业、三资企业股东的满意度低于国有企业的股东,国有独资企业股东的满意度高于国有控股企业、国有参股企业的股东,三资企业股东的满意度高于集体企业、民营企业的股东;对企业优势、企业人力资源、公司治理、内部控制、企业能力、效率、水平、知名度、企业生产结构、销售结构、财务结构、企业形象、企业财务报告、信息披露、经营信息透明度、股东权利、股权集中度、企业社会责任感指标的披露,三资企业、国有独资企业、国有参股企业股东的满意度高于国有控股企业、民营企业、集体企业的股东,国有独资企业股东的满意度低于国有参股企业的股东,三资企业股东的满意度高于国有参股企业的股东。

第四,从公司上市情况看,对企业前景、竞争力、稳定性、敏感性、企业风险、影响力、吸引力、经营环境、企业管理、企业战略、企业信誉、企业道德水平、管理人员、员工忠诚度指标的披露,企业优势、企业人力资源、公司治理、内部控制、企业能力、效率、水平、知名度、企业生产结构、销售结构、财务结构、企业形象、企业财务报告、信息披露、经营信息透明度、股东权利、股权集中度、企业社会责任感指标的披露,上市企业股东的满意度高于非上市企业的股东。

第五,从企业规模来看,对企业前景、竞争力、稳定性、敏感性、企业风险、影响力、吸引力、经营环境、企业管理、企业战略、企业信誉、企业道德水平、管理人员、员工忠诚度指标的披露,企业优势、企业人力资源、公司治理、内部控制、企业能力、效率、水平、知名度、企业生产结构、销售结构、财务结构、企业形象、企业财务报告、信息披露、经营信息透明度、股东权利、股权集中度、企业社会责任感指标的披露,大型企业股东的满意度高于中小型企业的股东。

第六,从企业发展阶段来看,对企业前景、竞争力、稳定性、敏感性、企业风险、影响力、吸引力、经营环境、企业管理、企业战略、企业信誉、企业道德水平、管理人员、员工忠诚度指标的披露,衰退阶段企业股东的满意度低于发展阶段、成熟阶段、创业阶段企业,创业阶段企业股东的满意度低于成熟阶段企业,发展阶段企业股东的满意度高于成熟阶段、创业阶段企业。

对反映股东利益要求及其实现方式信息的非财务指标披露的股东满意度所进行的进一步研究表明:个体因素和企业因素产生了股东同一类非财务指标披露的满意度差异。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性质、是否上市、不同规模、不同发展阶段企业股东反映其利益要求和实现方式信息的同一类非财务指标披露的满意度可能存在显著差异。不仅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股东有不同类别非财务指标和同一类非财务指标披露的满意度差异,而且不同企业的股东也有不同类别非财务指标和同一类非财务指标披露的满意度差异。对反映自己利益要求和实现方式信息的非财务指标的披露,不同企业、不同类别股东的满意度是不同的。总的来说,对反映自己利益要求和实现方式信息的非财务指标的披露,不同企业、不同类别股东的满意度都不高。对反映自己利益要求和实现方式信息的非财务指标的披露,民营企业、集体企业、中小型企业、创业阶段、衰退阶段企业股东的满意度非常低;男性股东、40岁以下的股东、国有控股、国有参股、成熟阶段企业、非上市企业股东的满意度很低;女性股东、40岁以上的股东、国有独资企业、三资企业、上市企业、大型企业、发展阶段企业股东的满意度比较低。对反映自己利益要求及其实现方式信息的非财务指标的披露, 40岁以下股东的满意度低于40岁以上的股东;集体企业、民营企业股东的满意度低于其他性质企业的股东;大型企业股东的满意度高于中小型企业的股东;非上市企业股东满意度低于上市企业股东。股东利益相关者管理、股东权利保护指标、企业前景、竞争力、稳定性、敏感性、企业风险、影响力、吸引力、经营环境、企业管理、企业战略、企业信誉、企业道德水平、管理人员、员工忠诚度指标披露的股东满意度很低。

三、提高股东满意度的建议

股东总是非常关注反映自己利益要求和实现方式信息的非财务指标的披露。详尽必要的信息披露更能取得股东对企业的理解和支持。对企业非财务指标信息,企业除按相关规定进行法定性披露和习惯性披露外,还应当根据本企业股东特点和本企业股东对非财务指标关注的需要以及关注程度的差异对股东所关注的非财务指标信息进行科学、恰当的自愿性详细披露,以满足本企业股东关注相关信息的需要。对披露满意度低的非财务指标,企业应当改善披露,特别是披露满意度越低的非财务指标越需要企业进行改善披露。对不同类别股东披露满意度存在显著差异的非财务指标,企业还应当特别需要进行改善披露。

参考文献:

[1]刘利,利益相关者利益要求正当性解说[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8,(4).

篇(5)

一、中小企业财务战略管理的意义

现代企业财务面临着一个多元、动态、复杂的管理环境,企业财务管理不再只是财务管理的具体方法和手段,而是吸收了战略管理的原理与方法,从适应环境、利用条件的角度出发,充分重视财务的长远问题和战略问题。在中小企业资源相对缺乏的情况下,制定一个合适的财务战略,以合理配置有限的资源显得尤为重要。

企业财务战略关注的焦点是企业未来财务活动的发展方向、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基本途径和策略,这是财务战略不同于其他各种战略的特性。企业财务战略的总体目标是合理调集、配置和利用资源,谋求企业资金的均衡、有效的流动,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最终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这一目标的几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的。从长期来看表现为,谋求企业财务资源和能力的可持续增长,实现企业的资本增值并使企业财务能力持续、快速、健康地增长,维持和发展企业的竞争优势。企业战略管理在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时,需要企业财务管理的支持。把企业资金管理作为重要内容的财务管理也必须要反映企业战略的要求,保证其战略的实施。实施企业财务战略管理的价值就在于它能够保持企业健康的财务状况,有效控制企业的财务风险。

二、中小企业的财务特征分析

成功的财务战略必须适应于企业所处发展阶段的财务特点,符合企业目前的总体战略并和利益相关者的收益、风险相联系。企业的发展阶段大致分为,初创期、成熟期和衰退期三个阶段。中小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呈现的财务特征是不同的,应通过对其财务特征的分析,谋求适合不同发展时期的中小企业财务战略。

(一)初创期的财务特征

企业生命周期初始阶段的经营风险是最高的,这是因为产品投放市场不久,产品结构单一、生产规模有限、产品成本较高、盈利性很差,同时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新产品的开发和市场拓展,且产品市场的扩大是否给予该产品充分发展的足够空间和补偿投入的成本是不确定的,核心竞争力尚未形成。从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活动对企业现金流量产生的影响来看,经营活动和投资活动属于流出大于流入的状态,资金短缺,现金净流量为负,难以形成内部资金的积累,筹资活动是唯一的现金来源。这是初创期企业的财务特征。

(二)成熟期财务特征

当中小企业成功跨越初创阶段,就会进入相对稳定的成熟阶段。在企业趋向成熟的过程中,企业增长的速度与前景比以及经营风险会有所回落;企业具备了相对高的稳定的产品市场份额,账款不断收回,具有较高的资金周转效率;同时,由于新增项目少,现金流出少,企业净现金流量多为正数,企业的经营活动和投资活动一般情况下都表现为净收益。融资规模要比初创期有所下降,且此阶段以留存收益和负债融资政策为主,大量债务到了还本付息期,伴随着负债融资的增加,财务风险上升到与经营风险相当的程度。分红比例也在提高,每股的高现金净利比例使股利支付率和支付额都会提高,投资者此时的回报更多是通过股利分配而不是初创阶段的资本利得来满足。

(三)衰退期财务特征

对衰退型企业而言,经营业务的减少和产品消亡是不可避免的,再投资获利的机会已经很小,经营的目的只是为了继续谋求生存的转机。从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活动对企业现金流量产生的影响来看,由于企业产品销售水平下降,现金周转速度慢,经营活动产生明显的负现金流量。同时,由于企业在衰退期较多地采取高股利分配政策,负债融资在走向衰退的过程中会不断增加,筹资活动产生正现金流量,财务杠杆水平与财务风险随之增加。

三、不同发展时期的财务战略选择

财务战略的选择决定中小企业财务资源配置的取向和模式,影响着企业理财活动的行为和效率。从生命周期理论的角度来看,中小企业的发展一般要经历创立期、成熟期和衰退期三个阶段。中小企业的财务战略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会有所不同,只有选择与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相匹配的财务战略,才能促进中小企业做大做强,持续发展。

(一)初创期的财务战略选择

融资战略是企业财务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主要解决的是企业筹集资金的目标、原则、方向、规模、结构、渠道和方式等重大问题,它不是某项具体的资金筹集计划,而是为适应未来环境与企业战略的要求,对企业融资长期而系统的构想,旨在为企业战略实施和提高企业竞争力提供可靠的现金流支持。

在外源融资方面,中小企业直接融资困难是一个世界性的普遍现象。客观上看,中小企业直接融资难相当程度上由中小企业自身的问题决定的。如很难找到符合条件的抵押物或担保单位,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很难进行跟踪监督和检查。中小企业大多规模小、风险大,一旦资不抵债宣告破产,商业银行的债权将难以保障等,这都是影响中小企业获得贷款的重要因素。

内源融资战略是指主要从企业内部开辟资金来源的融资方式。在这一融资战略思想指导下,企业不依赖外部资金,而在本单位内部筹集所需的资金,它通过以前的利润留存进行资本纵向积累。资金的主要来源将是留存盈余、摊销等无需现金支付的费用,资金占用减少、周转速度加快所带来的资金节约等等。内源型融资战略特别适合缺乏外部融资渠道的中小企业。从税负角度出发分析,负债融资能为企业带来避税的好处。但是由于初创企业的会计上大多只产生亏损,负债融资也不能为企业带来积极影响,且目前由于我国中小企业在内部融资相对容易一些,融资成本较低,所以应选择以内源融资为主、外源融资为辅的融资策略,由业主及关联企业提供借款,同时加强自有资金储备,创造一定的信用条件,以自有资产为担保向金融机构借款,使企业保持良好的资本结构。企业应根据未来的偿债能力选择可以接受的融资方式,防止企业在初始阶段背上沉重的债务包袱而陷入财务危机。

投资战略是指根据企业内外环境状况及其变化趋势,将企业拥有的或实际控制的经济资源有效地投放出去,以获得未来的经济利益和竞争优势。投资战略的内容包括对投资方向、投资规模和投资比例的确定。具体投资内容要结合企业总体战略和投资环境、企业发展阶段来制定。在实施投资战略时,管理者应当更加注重成长性、市场占有和技术领先等目标。处于初创阶段和成长阶段的中小企业,它们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来开发新产品、开拓市场和拓展经营。由于难以从外部获得贷款,故中小企业的业主们一般都将税后利润尽量留存于企业内,采用非现金股利政策,留存更多的利润,以充实资本。

(二)成熟型中小企业财务战略选择

对于成熟型中小企业而言,为了获得足够的资金或保持稳定的资金来源与优良的资金结构,通常采取多种融资方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融资。融资战略的组合搭配也能够取得更好的作用,如通过金融型融资、盘活内存资产融资、折旧融资和企业商业信用融资等。金融型融资战略是指企业通过与金融机构建立密切的协作关系,利用这些金融机构长期稳定的信贷资金来达到融资目的的融资战略。金融型融资资金来源包括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信贷资金、租赁公司融资租赁。其优点是融资规模较大,形式灵活,企业只需付出利息费用,不涉及股权。金融型融资既能为企业带来财务杠杆效应,又能防止净资产收益率和每股收益的稀释,因此在此期间,中小企业应以提高财务杠杆效应为出发点,采取积极的融资策略,适当地提高债务比重。这种融资形式的不足之处是融资条件以及成本较高,适用于产品市场成熟、发展迅速且有实质性优势,特别是有技术优势的中小企业,其融资的前提是预计资金利润率高于借入资金利息率。除此之外,成熟型中小企业还应该有效地实施内部型融资战略,对企业内部存量资金进行优化调整,盘活企业内存量资产。成熟型企业已经具备了折旧融资的条件,应该发挥折旧融资的优势。折旧融资具有成本低、风险低的优点,通过折旧融资可以优化融资结构。企业还可以充分利用商业信用融资。企业间信用融资包括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预收货款等内容。信用融资对于流动资金有限的中小企业来说更是具有特殊意义,它是解决企业资金特别是流动资金不足的有效方法。 根据中小企业成熟期的财务特征,企业在盈利逐步提高并稳定的同时,维持生产的支出却在减少,这使得企业资金在成熟初期出现了一定的盈余。这个阶段的中小企业通常以盈利最大化为财务管理目标,通过采取规模扩张、多角化发展等投资方式寻找新的获利机会。适用于成熟型中小企业实际情况的投资战略包括规模扩张战略和稳定投资战略。规模扩张主要指核心产品销售规模的扩大。扩张投资战略是成熟期中小企业最常用的一种投资战略,是中小企业实现高速成长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实现规模扩张的方式主要有市场渗透、开发战略和产品开发战略。中小企业在进入成熟阶段以后,会产生更为强烈的成长意愿与自身内部缺乏各方面条件、能力的矛盾,因此,在理财方面更应该持稳健的态度,切忌盲目扩张。总结中小企业在寻求发展过程中的失败原因,理财不稳健占很大的比例。当企业有了某种占有市场的产品,有了可能实现较丰厚的利润积累时,往往会对营运资金周转不甚关注,而是为过去取得的经营上的成功所迷惑,将大量营运资金用作固定资产投资,这样就会导致营运资金周转上的新的紧张。还有的就是为了避免产品单一,力图通过多样化投资和多角化经营分散风险,然而由于中小企业通常总体资本规模较小,分散投资很容易导致原有经营项目上营运资金周转的困难,而新的投资项目又不能形成一定规模,加之缺乏必要的经营能力和管理经验,无以建立竞争优势,反而加大了经营风险。

不同的企业在投资营运项目上也会有不同的要求,在规模扩张投资战略与稳定投资战略的选择中,中小企业必须审视企业条件与经营环境,以选择合适的投资战略。因此,企业在投资经营方面,应当将资金投向能够发挥企业市场优势的产品上,并不断地进行技术改造、设备更新,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品产量和质量,以增强规模效益,提高市场份额。在这个阶段,企业应当选择科学、合理的投资模式,加强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和论证,加强项目投资的评价和总结工作。

(三)衰退型中小企业财务战略选择

篇(6)

【关键词】发展战略;财务战略;优化;企业集团;资源配置;控制

0.概述

财务战略一般是指为增强企业财务竞争优势,谋求企业资金均衡有效的流动和实现企业整体战略,在分析企业内外环境因素对资金流动影响的基础上,对企业资金流动进行全局性、长期性与创造性的谋划,并确保其执行的过程。

发展战略是整个企业战略中的一种,是指一种科学构划的积极的向前的全局性的发展谋划。

1.财务战略与发展战略的关系

企业的运营和发展都要历经各个发展阶段,不相同的发展阶段所面临的发展环境不尽相同,发展战略的侧重也不同,企业应该有与之相配的不同的财务战略与之相适应。在拟定财务战略之前,应当先分析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对应的财务战略。

1.1发展战略和财务战略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

发展战略是企业集团经营和发展的方向纲领。发展战略的实施,需要有大量资金来支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财务管理模式和控制方式。因此,从财务战略的角度分析企业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因素的变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调整财务资源配置模式,分析筹资风险和成本、合理运用资金、研究资金筹集渠道、优化理财行为等,对资金流动作出长远和总体的规划,为企业集团发展战略服务。企业的发展战略立足于财务状况,能否实现全面的,长期的、有创造性的计划财务战略关系到企业集团的前途和命运。

1.2发展战略和财务战略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关系

企业集团财务战略的制定要依据企业发展情况,财务战略是以现代化企业管理为基础的,分析其外部环境,对集团公司的财务治理、会计管理、控制管理以及资金管理确定整体目标和整体思路。企业集团财务战略以集团公司的发展战略的目标为大前提,科学的分析和系统的评估财务管理的现实状况,所面临的和财务管理密切相关的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影响因素,科学的合理的确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财务管理的战略目标,明确实施财务战略的步骤与考核方法以及调整机制。财务战略可以从集团企业未来一段时间的发展方向为基础来规划,在预算、考核、管理制度上优化财务管理。同时,企业集团的财务状况制约整个企业集团的发展,企业集团资金状况关乎管理决策层的宏观调控,关系到企业资源、技术、科研、物力、人力等地开发利用。企业集团的发展战略只有充分集合了财务优势,尽可能的集合他们的优势,避开劣势,方能共同促进企业集团的整个发展大计。

2.财务战略在发展战略中的作用

财务战略依托于企业的发展战略,并且为企业的发展战略服务。对于企业集团而言,企业集团的存亡与发展与其发展战略是否科学合理有着密切、直接的联系,同时,制定与企业集团发展战略相匹配的财务战略是确保企业集团发展战略成功实现的保证。企业集团财务战略为企业的发展战略提供支持,保证发展战略的实现,对企业资金资源制定的谋划方案、研发资源、人力资源等相互支持、相互影响也相互制约,共同为企业发展服务。

2.1财务战略为企业发展战略分析提供参考

企业发展战略是企业集团对未来生存与发展的谋略,实施发展战略的第一步就是对整个企业实际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主要包括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的分析。

企业集团面临的外部环境主要包括了宏观环境、竞争环境和产业环境。宏观环境主要是指社会文化、政治、技术水平以及经济等宏观因素,宏观环境的分析中,国民经济发展概况,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和经济发展趋势,企业面临的竞争环境和产业环境等等都是企业发展战略分析的关键性因素。而企业内部环境分析主要包括企业物力、人力、技术、财力等资源,企业在市场财务、营销、生产以及研究和开发等方面的情况。进行企业发展战略内部的分析时,要把企业集团财务战略的特点结合起来分析,充分利用财务战略的优势,尽可能完整的反映企业的种种管理要素,给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提供详细的依据。同时,企业所在的行业的分析是发展战略环境分析的一个重要方面,企业如果想在行业竞争中获得成功,可利用计划和实际成本的差异来控制成本,以低投价获得胜利,制定出相关的财务战略,从而去服务于企业的发展战略。

2.2财务战略为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提供数据,促进稳妥的发展战略的形成

经过战略分析之后,企业集团确立了自己在市场份额中的位置,在战略的制定环节明确自己的下一步发展目标。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与企业自身的市场份额、盈利水平、投资收益、增长速度等指标相关联。企业的发展战略要从企业的财务战略中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和数据,从有关角度去分析和选择,通过对企业集团的财务战略分析来评估企业集团的竞争能力。对企业集团的销售价格、市场占有率、平均产量、成本价格、利润等进行客观的分析,从而制定出符合企业集团的发展战略。

2.3财务战略在发展战略实施的过程中,起到导航的作用

在企业的发展战略实践过程中,财务的预算对实现战略发展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财务预算是财务战略中的重头内容,应该根据企业财务战略制定财务预算,对企业做出符合实际的财务预算,并通过财务预算来约束、监管企业的发展战略,使之科学有序的发展。

3.财务战略与发展战略的合理结合

企业总体的财务战略思想要与企业的发展战略统一,财务战略与发展战略相互引导,与此同时,它们也相互制约,共同服务于企业的建设和发展。企业的财务战略要具备预防未来风险的意识。根据经济周期波动情况、企业发展阶段以及企业经济增长方式,选择企业财务战略,并及时进行调整,以确保企业集团旺盛的生命力。

3.1发展战略与财务战略的一般规律相适应

任何企业的发展都具有一定的规律性,综合我国大多企业的发展状况,它们具备以下几个特征:(1)各发展阶段周期不规则,经济周期大约为4.6年。(2)经济周期趋于平稳,波动的幅度减小。因此财务战略的选择要以企业的所处的发展战略的阶段基础,在经济复苏阶段的阶段要扩张财务战略。增加厂房、设备,开发产品、增加劳动力;经济繁荣阶段应在扩张财务战略的基础上稳健财务战略、开展产品推介活动,打开企业知名度;在经济衰退阶段则应停止扩张,削减存货。

3.2财务战略与发展战略所处阶段相适应

企业集团的发展都要经过一定的发展阶段,一般会经过初创期,扩张期,稳定期和衰退期这四个阶段。不同的发展阶段的发展战略应该有不同的财务战略与之相匹配。企业应当先分析所处的发展阶段,再采取相适应的财务战略。

(1)发展战略之初创阶段初创期现金需求大,可能会大规模负债经营,因而存在很大的风险,因此应采取扩张财务战略。

(2)发展战略之稳定阶段对现金需求量减小,企业可能还会有现金结余,循序渐进的降低财务风险,一般施行稳健财务战略。

(3)发展战略之衰退阶段企业经受亏损,现金需求持续减少,此时应该收缩财务战略。

4.结语

要实现财务战略与发展战略的结合,必须在整个战略制定、实施和完善过程中,识别那些能够“结合”的各个要素,寻求促进各要素形成统一和谐状态的有效的机制。财务预算和财务报告是财务战略的数据体现,要重视其中披露的各种数据,其内含信息比数字本身更丰富,所以分析时应通过财务能力对财务预算和财务报告的内含信息进行纵深挖掘。归结企业发展中存在的利与弊,把握企业发展态势,向企业发展目标稳步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国良,陈建华.企业总体财务战略.[J].企业管理.2002(7).

篇(7)

一、企业财务战略的类型及特征

企业财务战略的选择,决定着企业财务资源配置的取向和模式,影响着企业理财活动的行为与效率。负债收益分配不同,战略有着不同的选择。企业财务战略具体有以下三种类型:

1.扩张型财务战略。它是以实现企业资产规模的快速扩张为目的的一种财务战略。

2.稳健型财务战略。它是以实现企业财务绩效的稳定增长和资产规模的平稳扩张为目的的一种财务战略。

3.防御收缩型财务战略。它是以预防出现财务危机和求得生存及新的发展为目的的一种财务战略。

二、财务战略的基本性质

财务战略的基本性质体现在:

(一)支持性。从财务战略与经营战略的关系看,财务战略不仅表现为它从属于公司战略,更是公司战略的执行系统,全面支持公司战略的制定与实施。具体表现在它从财务角度以价值形态对公司经营的各个环节提出财务目标,如:稳定增长的收入、较大的毛利率、强劲的信用等级、不断上涨的股票价格、在行业处于调整期的收益稳定程度等,以此来保证总体战略目标的实现。

(二)互逆性。财务战略对公司经营战略的支持作用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支持力度与作用方式。从战略角度看,公司所有者总是期望公司在风险一定的情况下保持经营增长的收益提高,因此财务战略将随公司面临的经营风险的变动而进行互逆性调整。

(三)动态性。财务战略必须保持动态的调整过程。财务战略的制定与实施和外部环境紧密关联,即财务战略是环境分析的结果。当环境出现较小变动时,一切行动必须按战略行事,体现战略对行动的指导性;当环境出现较大变动并影响全局时,经营战略必须作出相应调整,从而财务战略也随之调整。

三、企业财务战略的内容

现代企业财务战略的内容主要包括筹资、投资及收益分配。因此,企业财务战略研究的重点应是筹资战略、投资战略及收益分配战略。

(一)筹资战略。

筹资战略就是根据企业的内外环境的现状与发展趋势,适应企业整体战略与投资战略的要求,对企业的筹资目标、原则、结构、渠道与方式等重大问题进行长期的、系统的谋划。筹资目标是企业在一定的战略期间内所要完成的筹资总任务,是筹资工作的行动指南,它既涵盖了筹资数量的要求,更关注筹资质量,即既要筹集企业维持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及发展所需资金,又要保证稳定的资金来源,增强筹资灵活性,努力降低资金成本与筹资风险,不断增强筹资竞争力。筹资原则是企业筹资应遵循的基本要求,包括低成本原则、稳定性原则、可得性原则、提高竞争力原则等。此外,企业还应根据战略需求不断拓宽融资渠道,对筹资进行合理搭配,采用不同的筹资方式进行最佳组合,以构筑既体现战略要求又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筹资战略。

(二)投资战略。

投资战略主要解决战略期间内投资的目标、原则、规模、方式等重大问题。它把资金投放与企业整体战略紧密结合,并要求企业的资金投放要很好地理解和执行企业战略。一是投资目标,包括:收益性目标,这是企业生存的根本保证;发展性目标,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企业投资战略的直接目标;公益性目标,这一目标是多数企业所不愿的,但投资成功,亦利于企业长远发展。二是投资原则,主要有:集中性原则,即把有限资金集中投放,这是资金投放的首要原则;准确性原则,即投资要适时适量;权变性原则,即投资要灵活,要随着环境的变化对投资战略作相应的调整,做到主动适应变化,而不可刻板投资;协同性原则,即按合理的比例将资金配置于不同的生产要素上,以获得整体上的收益。在投资战略中还要对投资规模和投资方式作出恰当的安排。

(三)收益分配战略。

本来企业的收益应在其利益相关者之间进行分配,包括债权人、企业员工、国家与股东。然而前三者对收益的分配大都比较固定,只有股东对收益的分配富有弹性,所以股利战略也就成为收益分配战略的重点。股利战略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确定股利战略目标、是否发放股利、发放多少股利以及何时发放股利等重大问题。

从战略角度考虑,股利战略目标为:促进公司长远发展;保障股东权益;稳定股价,保证公司股价在较长时期内基本稳定。公司应根据股利战略目标的要求,通过制定恰当的股利政策来确定其是否发放股利、发放多少股利以及何时发放股利等重大方针政策问题。

四、财务战略成功实施应考虑的关键因素

(一)财务战略的选择必须与经济周期相适应。

从风险的观点看,财务战略所蕴含的财务风险应与经济周期波动所造成的经营风险相适应。因此,企业通过制定和选择富有弹性的财务战略,来抵御大起大落的经济震荡。在经济复苏阶段宜采取扩张型财务战略,积极融资,扩大生产规模,研发新产品,增加劳动力。在经济繁荣阶段宜采取快速扩张型财务战略和稳健型财务战略结合。繁荣初期继续扩充厂房设备,采用融资租赁,继续建立存货,提高产品价格,开展营销筹划,增加劳动力。繁荣后期采取稳健型财务战略。在经济衰退阶段应采取防御收缩型财务战略。停止扩张,出售多余的厂房设备,停产不利于产品,停止长期采购,削减存货,减少雇员。在经济萧条阶段,特别在经济处于低谷时期,建立投资标准,保持市场份额,压缩管理费用,放弃次要的财务利益,削减存货,减少临时性雇员。总之,企业财务管理人员要跟踪时局的变化,对经济的发展阶段做出恰当的反应。要关注经济形势和经济政策,深刻领会国家的经济政策,特别是产业政策、投资政策等对企业财务活动可能造成的影响。

(二)财务战略选择必须与企业发展阶段相适应。

在企业发展的历程中,一般要经过初创期、扩张期、稳定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不同的发展阶段,企业经营重点、经营风险都不同,应该有不同的财务战略与之相适应。企业应当分析所处的发展阶段,采取相应的财务战略。在初创阶段,企业经营领域的不确定性较强,大量的资金需求应尽量通过权益资金满足,股利政策一般采用非现金股利政策。在扩张期,虽然现金需求量也大,但它是以较低幅度增长的,有规则的风险仍然很高,股利政策一般可以考虑适当的现金股利政策。因此,在初创期和扩张期企业应采取扩张型财务战略。在稳定期现金需求量有所减少,一些企业可能有现金结余,有规则的财务风险降低,股利政策一般是现金股利政策。一般采取稳健型财务战略。在衰退期现金需求量持续减少,最后经受亏损,有规则的风险降低,股利政策一般采用高现金股利政策,在衰退期企业应采取防御收缩型财务战略。

(三)财务战略的选择必须与公司治理结构相适应。

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是保障财务战略有效实施的关键。如果公司没有有效的治理结构、激励机制等机制,则无法保证财务战略的实施。如内部约束机制应包括领导者对财务战略实施的监督,财务部门对其他部门的监督以及领导者、财务部门和其他部门之间的权责关系的确定等。此外公司还可利用各种管理手段激励员工,把奖励与对财务战略的推进程度联系起来,逐步改变他们的价值观念,使他们乐于提出有利于战略发展的建议方案。

(四)财务战略选择必须与企业经济增长方式相适应。

企业经济增长的方式客观上要求实现从粗放增长向集约增长的根本转变。为适应这种转变,财务战略需要从两个方面进行调整。一方面,调整企业财务投资战略,加大基础项目的投资力度;另一方面,加大财务制度创新力度。

五、企业财务战略的制定与实施

(一)财务战略的制定程序。

作为企业战略管理的一个子系统——财务战略的制定与实施,除考虑企业内外环境外,还要着重考虑企业整体战略要求。

从上述程序可以看出,制定财务战略首先要对财务战略环境进行分析,即要收集各环境的信息及其变化过程与规律,分析预测环境的未来状况及其对资金流动所产生的重大影响,如影响的性质、程度、时间等;其次,要分析企业自身的财务能力,并结合企业整体战略的要求,编制、设计具体财务战略方案;最后,通过对各战略方案的评价,选出满意的方案。

(二)财务战略的实施与控制。

财务战略的实施与控制也就是努力遵照前面所述的各战略原则,以此为指导思想,评价各分期目标实现情况,进行有效的控制。制定与实施前,除了考虑财务战略要求,还得关注组织情况,即建立健全有效的战略实施的组织体系,动员全体职工参加,这是确保战略目标得以实现的组织保证;同时明确不同战略阶段的控制标准,将一些战略原则予以具体化。比如,定量控制标准辅以定性控制标准;长期控制标准辅以短期控制标准;专业性控制标准与群众控制标准相结合等等。

在进行具体的战略控制时,要遵循以下原则:1.优先原则。对财务战略中重大问题优先安排,重点解决;2.自控原则。战略实施的控制要以责任单位与人员自我控制为主,这有利于发挥其主动性与创造性;3.灵活性原则。尽量采用经济有效的方法迅速解决实施中出现的问题;4.适时适度原则。要善于分析问题,及时反馈信息,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实施过程中努力确保各项工作同步进行,进度差别不大,从而利于内部协调。

此外,财务战略实施完毕后,应对其实施进行评价,这是回头分析企业的预测、决策能力的很好途径,同时也为以后发展积累管理经验,吸取教训,为下一步财务战略管理奠定基础。

通过对企业内外环境分析并结合企业整体战略的要求,它提高了企业财务能力,即提高了企业财务系统对环境的适应性;财务战略注重系统性分析,这提高了企业整体协调性,从而提高了企业的协同效应;财务战略着眼于长远利益与整体绩效,有助于创造并维持企业的财务优势,进而创造并保持企业的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陆正飞.论财务战略的相对独立性[J].会计研究,2000,(9)

[2]卢斯班德.公司财务战略[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