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03 15:49:36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课题研究现状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一、着眼学校特色,寻求合适课题
有的教师似乎谈“课题研究”而色变,究其原因是否缺少一个“趣”字。教师进行课题研究就如同学生学习知识一样,“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现在有的教师,不仅对课题研究提不起兴趣,还对其避之唯恐不及。有的老师觉得课题研究太高、太空、太难,拿到课题有种无从下手的感觉。反思现状,我觉得课题研究选题一定要贴近教师,让教师有内容想研究,有内容可研究。
(1)从大处着眼,“发现”主课题。罗丹曾说过:“这个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同样,教科研不缺少研究的课题,只是要寻求适合学校的课题,这就需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特色,可以根据学校特色来制定课题研究方案。我校是一所拥有百年历史的体育特色学校,根据学校特色,我们制定了《发扬中华体育精神促进学校体育特色建设》这一课题研究方案。制定此次课题研究方案,旨在通过课题实验,推动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丰富学校文化生活,提升教育品质;规范学校教育教学行为,促进学校体育的改革和深化;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崇高体育精神,为学生未来成长奠基。初次接触此课题的老师,可能会觉得中华体育精神只适合体育老师研究,和其他的老师有什么关系呢?其实细细研究便会发现,中华体育精神涉及面非常之广,它是指中国人在体育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以爱国奉献、团结协作、公平竞争、拼搏自强、快乐健康为主要价值标准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理解了什么是中华体育精神,我们就知道在平时的各科教学及班主任工作中都有所涉及。这样一来,课题研究便可从身边入手,不再是遥不可及,从而研究的兴趣也会浓厚很多。
(2)从小处着手,拟定子课题。学校制定好主课题后,就应当及时鼓励老师们从课堂上找课题,从小课题着手拟定适合自己研究的子课题。我们学校的子课题也进行了分级,让老师从最细微处入手。如二级子课题分为《具有中华体育精神的教师研究》《具有中华体育精神的学生研究》《弘扬中华体育精神的课堂研究》和《学校体育文化建设的研究》四个类别,由学校骨干老师分别承担,其余老师根据自己最感兴趣的二级子课题再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出发,找到典型并具有研究价值的子课题,拟定三级子课题。这样,课题分级研究就形成了一张有效的课题研究网络。
二、落实课题分组,进行互动研究
课题实验研究不是闭门造车,必须要有先进的教育理念作支撑,全新的思维方式作引导。实验教师要站在科研的最前沿,站得高,才能开阔视野。一个人的力量是十分有限的,课题研究网络形成之后,为了让教师们能把课题研究做好,做深,需根据子课题进行分组研究。目前,我们学校分为14个研究小组(语、数按年级划分各分为6组,英语、综合各1组)。
(1)组成研究小组,注重团队合作。每逢单周周三下午业务学习时间,我们就分组进行教研活动,如开展读书交流活动。让教师畅谈自己的学习心得,交流切磋学习体会,将自己的想法、体会、疑虑展示出来,以得到大家的帮助和指导,提高自悟能力。俗话说得好,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大家以合作的形式集思广益,遇到问题共同研究解决,长此以往,不仅课题研究好了,也增强了教师间的团队合作精神。同时,这也不正是中华体育精神的一种体现吗?
(2)培养中间力量,营造科研氛围。我校青年教师较多,在课题研究中骨干教师就要带好头,做好榜样,带领着青年教师进行有效研究。其实,在平时,我们就已经注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拓展校本培训新形式。如建立以老带新的“青蓝结对”机制,创办“青年教师沙龙”,举办“青年教师大比武”活动,本学期又进行了“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青年教师读书沙龙”等,以此不断提高青年教师素质。以后要继续推进科研型教师群体的培育,努力构建更加浓厚的教育科研氛围。
三、注重实践研究,推进课题发展
以往的课题研究比较空洞,形式大于内容,基本就是匆匆开题、最后匆匆结题,没有多少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为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我们在进行研究的过程中,要注重实践的过程,要将课题与实践相结合。实践对象不仅仅是老师,更是学生。我们注重了实践研究,才能让课题研究落到实处,最终让全校师生受益。这样,课题研究也能得以更好地进行下去。
(1)关注学生发展,拓展研究空间。学生是发展中的能动体,他们不仅接受教育,而且参与教育过程。学生也是课题研究中的主体,我们必须把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才能充分显现课题实验研究的活力。我校运动队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往往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学校对外的一个窗口。学校在业余时间组织运动队,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而且还可培养一批各项运动的骨干,带动一大片体育爱好者。很多低年级的学生往往以进入这些运动队为目标,中高年级学生以进入这些运动队为荣,这对学校体育的整体提高有极大的推进作用,对学校群体活动起到指导和画龙点睛的作用。除此以外,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到中华体育精神,我们除了平时在课堂上对相关知识进行渗透之外,每学期还要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如“春季运动会”“冬季三项”“两歌三操”……学生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不仅锻炼了身体,更重要的是切身体会到了什么是中华体育精神。课题实验研究只有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发展,师生协调配合,才能更有效地拓展实验研究的空间,实验才会更有意义,更有价值。
一、大课题研究现状
目前,我国农村中小学大课题研究现状可以用“少”“虚”“无”三个字概括。“少”,即研究的人数少。以重庆巫山县为例,全县5000余名中小学教师,参与研究并能完成结题材料的一般仅有5个课题30人左右。“虚”,即研究过程空虚,大课题多数是只立不研,只待结题时间一到,便突击性地“制造”过程材料,真正用实践、用行动来做课题研究的少。“无”,即成果无含金量,不能很好地解决实践中的问题。
经过调研,笔者发现产生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大课题研究本身难度大,程序复杂,材料丰富,格式规范,且都有理论性、创新性的要求,这些大都不太适合农村中小学教师本身工作繁重等特点。二是教师的时间和精力有限。笔者调研过不少农村中小学教师,他们中也有相当一部分人想搞点课题研究,但都众口一词地说“真没有时间”。他们有时也会有一些好的研究想法,但都往往被工作冲淡了。
二、小课题研究现状
事实证明,大课题确实不太适合农村中小学教师。于是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我们提出小课题研究策略。根据重庆巫山县实际,我们把小课题定义为产生于校内的教育教学以及管理实践中的具体、真实而又有一定价值的小问题,其研究主体是提出问题者自己,直接价值取向是改进实践。小课题一般由学校自己评审立项,属于校级课题。为了让教师尽早步人小课题研究“正轨”,我们在大课题研究经验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小课题实施与管理办法》《校本小课题研究管理手册模本》,并对小课题的整个研究流程和方法进行了层级培训。出乎意料的是,经过近两年的宣传、引领和实践,结果依然不尽如人意,能够真正行动起来并取得实效的学校和教师依然寥若晨星。但可喜的是,广大学校和教师始终普遍承认小课题的价值,并普遍保持着对小课题的研究兴趣。
经过深入调研,我们了解到小课题研究无实质进展的原因只有一个,即认识上的问题。教师们把小课题研究看得太难了,他们说虽然是小课题,但毕竟还是课题,课题总是难做功的东西,也是高深复杂的东西。因此教师们便不敢下水,不知道怎么下水,即使下水了,每走一小步都如临深渊,生怕违了课题研究之“规”。也有不少教师说,小课题研究虽然有意义,但又确实没时间认真来做。其实这也是一种误解,小课题研究并不需要很多专门的时间来做,它是和教育教学实践相生相伴、有机融合在一起的一种工作姿态。
三、实践对策:慎做大课题,善做小课题
实践证明,小课题研究是广大农村中小学教师可以而且能够广泛参与的校本研究形式,是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极为有效的途径。实践中可以采取以下两个“大胆”策略来改进农村中小学课题研究的现状。
首先,“大胆”与专业人员的课题研究区分开来。长期以来,我国农村中小学课题研究之所以成效不大,就是因为存在不切实际地学习、模仿、追随专家学者们的课题研究方式方法的问题。为此,农村中小学课题研究必须立足于问题解决,必须具备小、真、准的特点。所谓“小”,就是问题要小,解决问题的切入口要小,小到研究者自己有话可说、可以驾驭为止;所谓“真”,就是问题必须是从自己实践中产生或提炼出来的;所谓“准”,就是问题要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即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可以作为课题来进行研究。
2017论文开题报告怎么写
一、课题开题报告含义与作用
开题报告, 就是当课题方向确定之后,课题负责人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的报请上级 批准的选题计划。 它主要说明这个课题应该进行研究,自己有条件进行研究以及准备如何开 展研究等问题, 也可以说是对课题的论证和设计。开题报告是提高选题质量和水平的重要环节。
二、开题报告的结构与写法
开题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题名称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就是本课题有没有人研究,研究达到什么水平, 存在什么不足以及正在向什么方向发展等。开题报告写这些内容一方面可以论证本课题 研究的地位和价值, 另一方面也说明课题研究人员对本课题研究是否有较好的把握。我们进行任何科学研究,必须对该问题的研究现状有清醒的了解,这在第一部分已经谈到。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我们现在进行的课题基本上都是应用研究和发展研究,这就要求我们的研究必须有一些基本的理论依据来保证研究的科学性。比如: 我们要进行活动课实验研究,我们就必须以课程理论、学习心理理论、教育心理学理论为研究试验的理论依据。我们进行教学模式创新实验,就必须以教学理论、教育实验理论等为理论依据。
(五)课题主要研究内容、方法
(六)研究工作的步骤
(七)课题参加人员的组成和专长。主要看参加人员的整体素质与水平,尤其是课题负责人的水平怎么样。如果参加人员和负责人既没有理论又没有实践经验, 这个课题就无法很 好地完成,也就无法批准立项。
(八)现有基础。主要是人员基础和物质基础。很多课题对人员和设备方面要求是比较高的,如果基本的研究条件都没有,这个课题同样不能立项。
(九)经费估算。就是课题在哪些方面要用钱,用多少钱,怎么管理等。
如何撰写教育科研课题的开题报告
一、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就是课题方向确定之后, 课题负责人或课题组主研人员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的报请上级批准的选题、研究计划。它主要说明这个课题应该进行研究,自己有条件进行研究,准备如何开展研究等问题,是对课题的再论证和再设计。
二、开题报告的作用。进一步明确研究思路,完善实施方案,明晰研究技术线路,再次论证研究课题重要一步。
三、开题报告论证的主要内容
1、审定课题名称。一是看名称表述是否准确、规范。准确就是课题的名称要把课题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规范就是所用的词语、句型要规范、科学,似是而非的词不能用,口号式、结论式的句型不要用。二要看名称是否简洁,不能太长,能不要的字就尽量不要,如:应用信息技术构建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研究、网络环境下高中英语听读教学对学生文化素养提高和学习策略形成之影响、借助信息技术,变革学习方式、有效应用信息技术,促进师生幸福成长。
2、寻找研究依据。政策依据、理论依据、实践依据,充分、贴切、准确,不要贴标签,拉大旗,喊口号。
3、分析研究背景现实背景、历史背景要清楚,符合实际。
4、查清研究现状单位的研究现状及问题点评;国内的研究现状;国外的研究现状。用书检和网检的方法。
5、论证研究价值理论价值;实践价值;应用价值;科学价值;改革价值。
6、阐述研究意义有现实意义;有历史意义;有实践意义;有方法论意义。
7、界定核心概念。就是对关键词、关联词的概念、意义、本质、联系进行阐述。
8、完善研究设计。确定研究程序;提出研究假设;确定研究目标;提出研究措施;落实研究内容;提供研究方法;划分研究阶段;落实研究人员;预测研究成果效应;建立研究组织;规划研究管理;分析规划研究的保障。
四、开题论证的方法以综合评价为主
一是课题单位的自我论证评价;二是同行的论证评价;三是科研管理部门的论证评价。由预审、初审、学术评审、综合评审四个阶段组成。预审与初审可在开题前后的时间里进行。 重点侧重在课题选择和课题计划的制订上。学术评审与综合评审要贯穿于课题研究的全过程,重点放在计划实施与成果的预期鉴定上。
五 、开题报告的写作
(一)开题报告的组成。三个主要部分:前言、正文和结语;三个次要部分:标题、署名、引文注释和参考文献。
(二)开题报告的结构与写法。
1、课题名称。题目必须与内容一致。确切、中肯、具体、鲜明、简练、醒目。开题报告一般不使用副标题。
2、署名。在题目的下面,必须签署课题研究单位,一般不写撰写者姓名。署名的目的是表示对开题报告负责。
3、开题报告可以不写内容摘要和关键词。
4、前言。前言是开题报告的序言。前言部分一般都应说清楚课题选题、立项、批准的过程,以及开题前的准备、开题缘由、开题意义,开题前所进行的调查情况所做的工作等。要力求简明扼要,直截了当,并实事求是,要开门见山、直入主题。不要面面俱到,不着边际,文不对题;或一步登天,言尽意止,不留余地。
5、正文。开题报告的正文部分占报告的主要篇幅,它是报告的主体。正文部分必须对再次论证的内容进行全面的阐述和论证,包括研究前的观察、测试、调查、分析、学习,材料形成的观点和理论。如调查的问题、现状和实质,产生问题的原因及其发展趋势。正文部分是开题报告的关键部分, 它体现了课题组的水平, 同时也可以看出今后课题研究的状态和水平。撰写开题报告的正文部分,同样要掌握充分占有材料, 要认真对材料进行分析、 综合、 整理,经过概念、判断、推理的逻辑组织,最后得出正确的观点。可采用图表来集中反映数据,要注意少而精,数据必须准确无误。正文部分要层次清楚,观点鲜明,逻辑性强,大标题涵盖小标题,小标题服务于到标题,标题统帅内容,内容说明标题。
(1)课题、问题的提出? A、提出和研究的背景:现实背景、历史背景。 B、提出和研究的依据:政策依据;理论依据;实践依据。 C、问题的研究现状:国内的、国外的,省市县内外的研究的,单位研究现状及问题点评,已取得了哪些成果?已进行了那些研究? D、问题研究的价值:理论价值;实践价值;应用价值;科学价值;改革价值。对解决教育实际问题(包括对本校、本地区的教育工作实际存在的问题)或回答教育理论问题有什么意义?对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会有什么贡献? E、问题研究的意义:现实意义;历史意义;实践意义;方法论意义。以上几点要求做到:少而精;针对问题;能指导操作;表述简明、准确,有具体贯彻要点,涵盖子课题,能理解把握。
(2)课题的界定:对课题题目的界定;对条件词、关键词的界定,包括内涵与外延。
(3)改革的主张、研究设计。 A、研究的指导思想。指导思想就是在宏观上应坚持什么方向,符合什么要求,可以是哲学的、政治理论的,也可以是政府的教育发展规划,也可以是有关研究问题的指导性意见等。 B、研究的具体目标。总目标、分目标,目标要实在,要可行。和内容。课题研究的目标也就是课题最后要达到的具体目的,要解决哪些具体问题,也就是本课题研究要达到的预定目标:即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定位,确定目标时要紧扣课题,用词要准确、精练、明了。相对于 目的和指导思想而言,研究目标是比较具体的,不能笼统地讲,必须清楚地写出来。只有目标明确而具体,才能知道工作的具体方向是什么,才知道研究的重点是什么,思路就不会被各种因素所干扰。 C、研究的具体内容。内容要紧扣课题的目标来分解。 D、研究的方法、原则与策略:方法、原则与策略的理论支撑;方法、原则与策略的可操作性;方法、原则与策略的活动性。课题研究的方法:有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经验总结法、个案法、比较研究法、文献资料法等。确定研究方法时要叙述清楚做些什么 和怎样做 。 E、课题研究的步骤。课题研究的步骤,也就是课题研究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研究的步骤要充分考虑研究内容的相互关系和难易程度,一般情况下,都是从基础问题开始,分阶段进行,每个阶段从什么时间开始,至什么时间结束都要有规定。课题研究的主要步骤和时间安排包括:整个研究拟分为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起止时间;各阶段要完成的研究目标、任务;各阶段的主要研究步骤;本学期研究工作的日程安排等。 F、预测课题研究的成果及形式:本课题研究拟取得什么形式的阶段研究成果和终结研究成果。如调查报告、实验报告、研究报告、论文、经验总结、调查量表、测试量表、微机软件、教学设计、录像带等。其中调查报告、研究报告、论文是课题研究成果最主要的表现形式。 G、有效的组织保障: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和人员分工在方案中,要写出课题组长、副组长、课题组成员以及分工。课题组组长就是本课题的负责人。一个课题组应该包括三方面的人,一是有权之士,二是有识之士,三是有志之士。有权了课题就可以得到更多的支持,有识了课题质量、水平就会更高,有志了可以不怕辛苦,踏踏实实踏实实去干。课题组的分工必须是要分得明确合理,争取让每个人了解自己工作和责任,不能吃大锅饭。但是在分工的基础上,也要注意全体人员的合作,大家共同研究,共同商讨,克服研究过程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 H、其他保障:如课题组活动时间;学习什么有关理论和知识,如何学习,要进行或参加哪些培训;如何保证研究工作的正常进行;课题经费的来源和筹集;如何争取有关领导的支持和专家的指导;如何与校外同行交流等。
语言是文化的一种符号。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华文明渊源流传。从先秦时期以来,汉语的发展就日趋完善,汉语已经进入了新时代,出现了“网络语”、“洋泾浜”等新名词。近年来,语言优化的有效研究已受到幼儿教师、小学教师的关注。在初中阶段,如何让学生使用规范优质的母语,也十分重要。我认为运用品味语言是一项心、智、情全方位投入的享受性的过程。我确定做这次课题研究,意在解决一些“语言劣化”的现象,让学生有良好的语言表达习惯,为祖国语言的健康发展献上一点绵薄之力。本次课题研究的意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比较全面地认识初中学生使用母语的现状,并对其进行科学分析和合情合理的引导,让初中学生养成良好的使用母语的习惯,增强他们对母语的感情,提升他们的语文综合素养,让他们懂得语言美的重要性,耳濡目染领悟母语的魅力。传承文明,健康成长。
(2)注重语言与生活、语文与生活、写作与生活的联系,让初中学生有一个更健康更自由更文质兼美的表达空间,提高初中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和生活感悟能力。让初中学生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
(3)倡导自由快乐写作,强调写作是初中学生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交流,淡化传统的作文教学方式――“命题――作文――批改――讲评”。针对新课标提出的写作的高度、角度、尺度,全面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
二、理论依据
语文是一门内涵极其丰富的学科。《初中语文新课标》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培养和造就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语文教学应注意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语文课堂上也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学生的人格健全。长期以来,由于传统教育的影响,初中语文教学存在着种种弊端:一味追求分数;课堂上,学生只是听与记的机器;综合性活动形同虚设;学生怕写作等。我认为学习语言离不开“说”,也离不开“写”。写作应是初中学生必备的一种沟通方式,一种交流需要。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崇尚礼仪。一个人的语言表达风格在一定程度上会折射出他内在的思想风尚。因此,让初中学生的语言得以优化有一个前提,那就是文明有礼,合情合理。本次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就是认识初中学生在使用母语中存在哪些劣化现象,并分析其中原因,开展一些相关的活动案例和教学实践,从而找寻一些能让学生语言优化的有效性途径。
(1)在日常教学中与学生沟通,收集一些初中学生“语言劣化”的事例,并分析原因(包括来自外部传媒和教师内部的)。
(2)以开展综合性活动和语文作文教学案例为主要载体,创设平等快乐的语言表达空间,为初中学生营造出健康向上的语言环境。让他们接触更多的文质兼美的语言,接受熏陶,感受汉语的独特魅力,树立积极的人文观。
(3)在实际教学中,把听、说、读、写、改、议有机结合起来。以写作为切入点,加强阅读积累,养成批改与议论的习惯,把写作与生活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综合的语文素养。
(4)撰写教学心得及学术论文,总结出一系列的优化语言的有效途径,构建能运用于实际教学的技巧与策略。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根据我校实际情况,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是日常教学法和经验总结法,同时还适当运用一些文献研究法、调查比较法和个案分析法。
(1)日常教学法:将研究带进日常教学,在日常教学中留心研究,这是本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
(2)文献研究法:通过网络、报刊、著作等多种渠道,了解相关的研究现状,吸取和借鉴先进的理念,确定研究的正确方向,增强研究的理论性。
(3)调查比较法:采用谈话、问卷、测评等形式,定期进行调查,了解初中学生已有的语言表达情况。指定个别班级为实验班,将研究前后的相关情况进行比较分析,为研究提供真实的材料和动态成果。
(4)个案分析法:关注个别初中学生,理解其语言运用的习惯,并作为典型例子进行剖析,引导其养成良好的语言表达习惯,从而有效地调控课题研究的进程。
(5)经验总结法:留心收集材料,对其进行归纳、概括,不断总结、反思研究中的经验教训,不断完善研究方案,从而科学地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形成有一定价值的研究报告。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
为了更好地完成本次个人课题研究的相关工作,同时也给自己一个更为清楚的工作蓝图。我初步确定本次个人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大致分成筹备阶段、研究阶段、总结阶段这三大阶段:
筹备阶段:(2013年6月――8月)
(1)选题。对课题进行界定,对课题研究的背景进行分析,对初中学生的日常用语和写作情况进行摸底调查。
(2)查阅、收集相关的文献研究资料。认识本次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和研究现状,并了解其发展趋势。弄清本次课题研究的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
(3)明确本次课题研究的方向、内容和意义。预设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研究方法和成果形式。
研究阶段:(2013年9月――2014年2月)
(1)确定本次课题研究的个别班级和典型学生。深入班级与学生交流,留心学生的日常口语使用和书面语运用的具体情况。收集研究材料,并及时整理、分析、小结。
(2)积极整理课题研究的材料,并认真撰写工作小结,形成一些总结性的经验,并在教学中加以运用,让实践去检验经验。
(3)邀请专家教师会诊,完善预设的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总结阶段:(2014年3月――6月)
(1)分类整理相关的课题研究材料,并对比分析课题研究的材料和初中学生研究前后的变化情况。
(2)在听取专家教师意见的基础之上,用心完善相关的教育教学案例,认真撰写相关的工作总结、教学论文和课题研究的总结性报告。
(3)让课题研究的经验成果在实际教育教学中得到有效的运用和一定的推广。
六、课题研究的成果
本次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是对日常教学工作的记录,其成果形式预设有两种类型,一是在教学生活中表现出的无形力量,如学生的情感、心理等方面的良好改变。二是在课题研究前后收集、撰写的有形材料。
(1)传承了中华民族的文明礼仪和汉语鲜活的生命力,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文质兼美的母语,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习惯,帮助他们树立健康的人生观。学生与教师更平等,更亲近了,语文教学的过程将是教师与学生获得成功体验的过程。
(2)设计调查问卷,并整理收集、分析研究,掌握初中学生的语言表达及阅读写作的动态。
题
任
务
书
年
度
项目类别
中心重点课题
处室一般课题
课
题
组
长
责
任
单
位
项
目
起
止
时
间
XXX制
20XX年X月
一、开题论证和研究计划
(一)本项课题研究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理论实践意义
(二)国内外同类课题的研究现状
(三)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四)本课题研究的重点、难点及创新点
(五)本课题研究采取的研究方法、主要技术路线
二、研究课题组长及主要参加人员名单
姓
名
职务/职称
工作单位
承担任务
三、研究课题主要合作单位
主
要
合
作
单
位
名
称
参加者
姓
名
联系电话
通讯地址
四、课题研究阶段成果及最终成果
研究阶段
(起止时间)
阶
段
成
果
承
担
人
员
最终成果名称、形式
最终成果预期应用
结
项
时
间
2011年
12
月
30日前
五、研究课题支出预算明细
1、资料费2、差旅费3、会议费4、交流费5、设备费6、专家咨询费7、劳务费
8、印刷费9、其他费用
六、课题管理部门意见
负责人:
(签字)
公
章
年
一、打造课题成员准入机制,让研究在人力保障中推进
课题研究是一项周期相对较长的立体化工作,它离不开专业理论的有力支撑,更离不开一支科研能力强的课题研究队伍。要想真正提升课题研究的质量,就必须设置一定的准入门槛,精心挑选课题组成员,绝不能让一些不懂研究的人进入课题组。
一是坚持持证进组制度,持有课题研究培训合格证书的教师才有资格成为课题组成员。教科研机构可以定期组织与课题研究相关的理论、操作方法等方面的专题培训,鼓励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选择研究课题。培训活动结束后,主管部门可通过理论监测、操作技能陈述等方式,对参与培训的教师进行质性考核,依据最终考核结果颁发培训合格证书。持有培训合格证书的人员才能进入课题组,因为他们熟悉课题研究的操作流程,能尽快地进入角色,参与、开展相应的活动。
二是坚持答辩竞争进组制度。待学校确定课题研究内容及大致的研究方向后,可以设计数个与课题研究内容相关的问题,通过抽签的方式,供有意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选择,让其做如何操作等针对性阐述,学校视其表现情况决定能否进入课题组。再就是课题组人员要定期更换,及时剔除那些研究不积极、态度不端正的成员,由能力出众、工作积极主动的教师接替。通过构建课题组成员准入及能进能出的管理机制,在为课题研究提供人力资源支持的基础上,进一步激发课题组成员的研究积极性,尽可能地消除课题研究“零反应”“你吹我不打”等现象的发生。
二、构建课题与教学双赢机制,让研究在教育教学中推进
教育管理、课堂教学等一系列工作必须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提升教学质量为根本目标,课题研究更应如此。要想使课题研究助力教师的专业成长,就必须将课题研究与教研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让课题研究为教研活动提供方法及理论支持,让教研活动为课题研究提供实践支撑,促进课题研究的有效开展。
首先,课题研究要着重解决“研究内容从哪里来”的问题。基础教育面对的是正在生根长叶拔节的孩子们,挖掘他们的潜能,让他们爱上学习,获得一定的基础知识储备是这一时期教育的重要目标。通过怎样的模式来完成这一任务就显得尤为重要,课题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对这一问题做出回答。学校作为课题研究的管理与指导主体,选题必须立足于学生的发展,多考虑教学工作的实际需要,多从提高教学和教学管理质量的角度出发,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诉求,由学校教科研部门汇总、梳理出有一定研究价值的课题。
其次,课题研究要着重解决“研究在哪里开展”的问题。课题研究不是工作之余写几篇文章那么简单,也不是几个人坐在办公室动动嘴、皱皱眉就能完成的工作,问题实、真研究、效果优是课题研究的生命,课堂、教师圈子、学生及家庭是其生命的土壤。现在的课堂是知识生成的课堂,课题组成员可以根据研究的需要,深入课堂听课,从不同维度去观察教师、学生的表现,拓宽自己的研究思路,也可以依据课题研究的现有成果,自主设计教案,展示课堂教学,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对,进一步检验、充实现有成果。教师处在学校人群中层,上有学校范围内的顶层设计者,下有不谙世事的孩子们,对于学校管理现状如何、决策是否合情等问题,他们最有发言权。课题研究者可以通过问卷调研、问题访谈等方式,向他们征求课题研究的意见或建议,获得课题研究的直接佐证材料。课题研究者可以站在学生的背后,在不惊扰他们的前提下,去观察、记录他们的纯真,走进他们无拘无束、没有伪装的生活。与学生家长交流,听他们讲述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精彩瞬间,边研边行,也许课题研究中始终难以解决的问题就会在此找到答案。
最后,课题研究要着重解决“课题研究到哪里去”的问题。很多教师认为,当课题被冠以“成果显著”“有一定推广价值”的u价时,课题研究工作就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很少有人会去想下一步该做什么,课题成果就此被束之高阁。而课题研究工作的本源在课堂,要从课堂中来,到课堂中去。学校要通过理论培训、开展课题组公开课等系列活动,将课题研究中取得的成果传递给每一位教师,课题成果只有应用于课堂、回归课堂教学,让其更好地服务于教学,才能真正地提高教学质量,才不会失去教育科研工作的真谛。
三、夯实课题过程管理机制,让研究在深耕细作中推进
当下,课题研究工作随着教育科研管理力度的大小忽冷忽热,更是随着课题研究成果在职称评审、聘任中给予分值的多少时起时落。最终导致课题研究没有长效机制,缺乏过程管理。殊不知课题研究工作就如农民种植庄稼一样,需要犁地、播种、施肥,要有阳光雨露,更需要除草、打药驱虫,由此,庄稼才能健康成长。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制定一份切实可行、立足实际的课题研究计划并不打折扣地予以贯彻执行是确保课题研究能够完成规定动作、做出创新动作的首要基础,也是课题研究步步为营的重要保证。制定课题研究计划一定要突出研究责任、细化管理措施,更要注重活动配档表的商议与敲定,明确课题研究活动内容、完成时限、成果形式、预期效果、责任人员。确保课题研究计划的顺利实施,学校可与课题组所有成员签订《课题研究活动承诺书》,对不能按时完成研究活动、达不到预期效果、没有获得规定成果的滞后行为,要追责到人。
再就是学校要指派一名懂科研、善管理的中层人员,对课题研究过程进行全面监管。一是监管人员要依据课题研究计划,全力推进、监督课题组开展各项活动,充分发挥课题研究“大闹钟”的作用。二是监管人员要深入课题研究活动,坐下来与课题组成员沟通,依据活动主旨指导成员的研究活动。让研究活动能够不偏不倚、健康有效地推进,充分发挥课题研究“第三只眼”的作用。三是监管人员要定期向学校领导汇报课题研究近况,向课题组成员转达学校有关课题研究的安排,充分发挥课题研究“传声筒”的作用。
最重要的是学校要极力推行课题研究周期展示制度,即每月都要由课题组成员向全校教师做一次课题研究成果展示,由此倒推,课题组必须立足于研究的每一个基础环节,在实现课题研究阶段性成果让全体教师共享的同时,听取教师的意见和建议,使课题组能够进一步充实研究内容,调整研究策略。
四、构建课题考核奖惩机制,让研究在健康务实中推进
课题工作制度,可以让研究不再无序,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各级教科研机构要将教育科研特别是课题研究工作纳入年度教育工作专项督导评估范围,并在督导评估中对科研团队的队伍建设、经费投入、重点课题的完成情况、科研成绩等进行全面的检查评估,将评估结果作为考核学校教育工作总体发展水平的重要内容。学校在制定考核办法时,要单列课题组成员,对其有课题研究工作实效的硬性规定,课题研究成果是其评先评优的必要条件。
各级教科研管理部门要构建课题研究工作奖惩机制,对于在各级正规杂志上成果的课题组成员要定期通报表扬,对按时结题且产生一定影响的课题组,予以优先安排更高级别的课题研究,而对于课题无故延期或不能结题的学校,三年内不再安排任何课题研究项目,对课题研究工作考核位次居后的学校,核减年终考核优秀或评先树优指标。由此将课题研究组成员逼上绝路,不研究、研究不通过,将会直接影响学校以及个人的未来发展。
另外,各级教科研部门要定期评选课题研究优秀成果和先进个人,利用教育网络、信息平台、“课题研究专栏”小报等载体,宣传和推广课题研究者在研究中取得的先进经验、优秀科研成果,让科研成果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实践。重点是在评优评先时,千万不能采取拿出纸质材料赋分、打票就确定人选的做法,要让参评人利用PPT课件等手段展示课题研究的全景,同时深入参评人选所在单位,对研究成果转化为教育生产力的真实性、有效性进行调查,依据综合评价结果来确定优秀成果及先进个人的名单。
【关键词】社区资源 责任心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1-0020-02
一、研究的价值与意义
1.国内外相关研究领域现状述评
(1)国内外研究概况
无论是欧美、台湾还是日本等地区,都广泛利用社区资源,力图最大限度发挥其教育职能,开展社区儿童早期教育。国内近年也兴起了新生事物――社区儿童教育,还有的社区积极开拓非教育机构的教育资源,建立了一批校外教育基地、社区教育培训中心等。责任心是个体重要心理品质,近十多年来国内外学者就幼儿责任心发展已做了不少卓有成效的研究,丰富了人们关于幼儿责任心发展的认识与实践。
(2)理论依据
a.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总则第三条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b.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说过:“人人是创造之人,天天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造之地。”
2.研究意义
(1)通过研究,有利于将社区教育资源和幼儿园的其他教育课程有机结合;
(2)通过研究,有利于培养幼儿责任心,促进良好个性的形成;
(3)通过研究,可以使家长更加积极地参与幼儿园教育,提高教养能力。
二、课题总体设计
(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社区资源:“社区资源”包括人力、文化及物质环境等教育资源,幼儿园是包含在社区中的小环境,社区环境天天为幼儿所接触,我们理解为是人们生活周围的各种机构及自然资源、人文资源。
责任心:是指个人对自己和他人,对家庭和集体,对国家和社会所负责任的认识、情感和信念,以及与之相应的遵守规范、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
(二)研究思路
立足于本园、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借鉴国内外幼儿园课程研究的有益经验,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坚持理论构建与实践探索相结合,实证与个案相结合。
(三)研究目标
1.通过课题研究,将社区资源与幼儿园现有的课程有机结合,优化教育活动,培养幼儿责任心;
2.通过课题研究,提升教师课程的开发和运用能力;
3.通过课题研究,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养观,,创新家园共育的形式。
(四)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充分挖掘和利用社会资源,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对幼儿进行责任心培养的研究;
2.调查研究法:通过谈话、观察、问卷等方法,挖掘生活中的物质资源、人文资源等有利资源,了解幼儿责任心的发展水平,为课题研究、决策提供第一手资料;
3.经验总结法:及时反思、分析、总结研究过程中的成败得失,以课题研讨、案例分析、撰写论文等形式,推动课题研究不断向纵深发展;
4.案例研究法:调查、观察记录幼儿责任心的发展状况,有针对地积累实践经验和相关资料,在分析反思基础上,调整研究策略。
(五)研究内容
1.幼儿责任心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2.利用社区资源培养幼儿责任心的有效途径;
3.利用社区资源培养幼儿责任心的方法与内容;
4.社区资源与幼儿园现有的课程有机结合的研究。
(六)研究时间
1.准备阶段(2011年3月―2011年8月)
2.研究阶段(2011年9月―2014年6月)
3.总结阶段(2014年7月―2014年9月)
三、课题中期研究成果
(一)课题开题以来,我们走的是一段不平凡的教研之路,艰辛的探索产生了可喜的收获。我们看到的是,教师们加深了对孩子们责任心的了解,并为培养他们的责任心出谋划策,教学方法灵活了,教学手段丰富了,科研意识增强了。
(二)开题阶段我们根据课题研究的内容,开展了针对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心理水平幼儿责任心调查研究活动:
1.利用社区资源,进行了“幼儿责任心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2.利用家长和我们共同探索。开展“如何培养大班孩子的责任心”调查研究工作;
3.针对中班幼儿开展了“在春游活动中培养幼儿责任心”的活动;
4.六月底我们根据开学时的调查表,交流对“大班幼儿责任心现状”的调查结果。并以案例的形式开展研讨活动。
(三)课题从2011年3月进入研究阶段,根据课题研究的内容,确保研究顺利有效的进行,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开展了针对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心理水平幼儿责任心调查研究活动。如:1.利用社区资源,进行了“与社区携手利用传统节日培养幼儿的责任心”的活动;2.将社区资源与幼儿园现有的课程有机结合,进行中班社会活动《能干的我》和小班语言活动《一二三爬起来》一课三研的研讨活动;3.利用家长资源和我们共同探索,开展“小班幼儿责任心现状”调查研究工作,并寻找出家庭教育中的问题和策略等等。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