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化学口诀溶解性

化学口诀溶解性精品(七篇)

时间:2023-07-03 15:49:35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化学口诀溶解性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化学口诀溶解性

篇(1)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

13—0088—01

化学知识比较繁杂、零散,初学化学的同学会感到难记易忘,因此,在教学中注意指导学生寻找记忆的载体,提高记忆的能力是很有必要的。

如果把大量的知识压缩成少量的文字或符号来记忆,就是利用载体记忆的方法之一——压缩记忆。如“盐的溶解性”表,如果不加指导,让学生死记是很困难的。如果让学生认真寻找表中的内在规律就会发现:盐酸盐除氯化银外都溶于水;硫酸盐中除硫酸钡不溶、硫酸铅微溶外都溶于水;硝酸盐全部溶于水。碳酸盐中的钾盐、钠盐、铵盐溶于水,其余不溶。这时再进一步引导学生去发现、思考:前三种酸几乎全溶于水,碳酸盐多数不溶于水,能否找出一个记忆的载体呢?许多学生经过观察思考发现,前三种酸属于强酸盐,碳酸盐属于弱酸盐,这一现象可总结为“强溶弱不溶”。但碳酸盐中的钾盐、钠盐、铵盐溶于水,它们可看作是由强溶解性的碱——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氨水形成的盐,其他碳酸盐则是由溶解性弱的碱形成的盐(钡盐除外),也符合“强溶弱不溶”的规律。这样把溶解性表的内在规律归结为这五个字,就是该表的记忆载体。将这五个字背熟了形成口诀,就会终生不忘。当然,还要理解这五个字的内涵和外延。“强溶”中也有不溶的,如氯化银、硫酸钡;“弱不溶”中也有溶的,弱酸盐中的钾盐、钠盐、铵盐可溶于水。为了让学生记住盐的溶解性的同时,把氯化银、硫酸钡这两种盐既不溶于水,又不溶于稀硝酸的特性也记住,不妨称它们为“不溶明星”,因为它们出现的机会太多了。这样,就使这两种典型的盐通过“不溶明星”这个载体得到了强化记忆。

对于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含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不少资料都总结了许多记忆该实验操作步骤的口诀,这些口诀多则上十句,少则四五句,学生要花许多时间去背这些顺口溜,因此并不实用。实际上让学生记住四个字就可以了:“氢灯灯氢”。这四个字不但直观地提醒你“请等等氢”,也直观地告诉你做这个实验的步骤:先通氢,再点灯;先撤灯,后停氢。这些步骤的规定、原理就要通过这四个字为载体去联想记忆了。

在讲解实验基本操作中的药品取用时,首先要讲到:对实验室中的药品要做到“不闻、不触、不尝”,对实验完毕用剩的药品要做到“不回、不丢、不拿”,取用药品的量如无特别要求应取最少量:液体1至2毫升,固体盖满试管底部。这些内容可以用“提示口诀”为载体来记忆:“药三不,剩三不,最少用量要记住”。取块状固体时可用三个字概括操作要点:“横(试管先横放)、放(用镊子将块状药品放在试管口)、竖(将试管慢慢竖起)” ;取用粉状固体也是三个字:“横(试管先横放)、送(用药匙将药品送到试管底部)、竖(将试管竖起)”;用量筒量取液体时,可概括为:“放平、视平、再读数”;取液体药品用“倾倒法”时可概括为:“一塞二签三瓶口”,以提醒学生记住三个注意点;用胶头滴管取用液体和滴加液体时分别概括为:“先捏、再伸、后松手”和“上悬、下直、再挤滴”;对于取用药品的工具可提示学生:“块用镊子粉用匙”。这样就把药品取用时复杂的注意点用少量的文字概括出来了。这些提示语连起来也是一个完整的顺口溜:“ 横放竖,横送竖,放平视平再读数;一塞二签三瓶口,先捏再伸后松手;块用镊子粉用匙,上悬下直后挤滴。”

篇(2)

一、巧用修辞法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巧妙运用双关、借代、比喻、反语等修辞手法,来创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以达到预设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解“离子化合物NaCl的形成过程”时,为了使学生形象理解电子转移过程,我用了拟人化的描述:钠原子最外层有1个电子,这一个电子对于它来讲是累赘,它很想将这1个电子甩掉,而氯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它很想得到这1个电子从而形成稳定结构。因此,钠原子做了个顺水人情,将最外层1个电子转移给了氯原子。由于钠原子和氯原子互通了有无,它们最终结成了好朋友形成了NaCl。这种拟人化的描述,化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生动,学生易掌握知识,同时也乐于学习,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二、活用术语法

对于教师而言,最不喜欢的课无疑是下午第一节课,尤其是夏日午后的第一节课。学生们常常昏昏欲睡,你在讲台上激情飞扬,学生在座位上反应不冷不热,似睡非睡,好像毫不相关似的。对此,我灵机一动,便说:“同学们,你们现在这样的状态,便像是催化剂中毒后的症状。也有点类似温度不够催化剂活性不强的症状,慵懒而无活力。那么,你们是催化剂中毒还是温度不够催化剂活性不强呢?”学生一听乐了,沉闷的气氛一扫而空。有时,学生上课过于活跃,常常漫无边际地插嘴。对此,我对学生讲:“同学们是不是把酶加多了,反应如此激烈。若再不降温,老师可要加水稀释了。”学生们一听笑了,态度一改从前。

三、谐音转化法

利用汉语的谐音,可以巧妙地将一些知识趣味化,以达到帮助记忆的目的。例如在介绍“地壳中元素含量高低顺序”时,我建议学生这样记忆:“养闺女贴给那家”,这里的“养、闺、女、贴、给、那、家”就是“氧、硅、铝、铁、钙、钠、钾”的谐音。又如:关于人体内八种必需氨基酸――苏氨酸、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赖氨酸、苯丙氨酸、色氨酸、甲硫氨酸记忆时,由于种类多,相互之间又没有联系,学生一下难以记住。我给学生们总结为:“一家来写两三本书”。八个字正好是八种氨基酸首字的谐音。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在平时的教学中只要不断总结,诙谐的趣味语言越来越丰富,教学效果也越来越明显。

四、口诀总结法

化学教材中有许多要点需要记忆。有些知识内容繁多,不易记住,更难形成长期意识。在教学时可以编成朗朗上口的口诀,增添课堂气氛,优化知识结构,帮助学生记忆。例如在讲“物质溶解性”时,我将常见物质溶解性编成五句话“①钾钠铵盐溶水快。②硫酸盐除去钡铅钙。③氯化物不溶氯化银,④硝酸盐溶液都透明。⑤口诀中未有皆下沉。”五句话将常见物质的溶解性作了高度的概括,学生易记。又如在讲“主要元素化合价”时,我把主要元素化合价用八句话来概括:“氟氯溴碘负一价;正一氢银与钾钠。氧的负二先记清;正二镁钙钡和锌。正三是铝正四硅;下面再把变价归。全部金属是正价;一二铜来二三铁。锰正二四与六七;碳的二四要牢记。非金属负主正不齐;氯的负一正一五七。氮磷负三与正五;不同磷三氮二四。有负二正四六;边记边用就会熟。”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当然口诀的运用不能太多、太繁,要做到少而精,否则这种趣味教学语言就会失去它应有的作用。

篇(3)

一、充分发挥第一节课的作用,吸引学生兴趣

学生从初二升上初三,又增加了一门新功课——化学。学生对这门新课程既兴奋又害怕,兴奋的是自己可以得到更多的知识,但又害怕学不好它。因此,教师要认真上好第一节课显得非常重要。那么,如何上好第一节课呢?首先,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寻找教材中有趣的实验,利用有趣的实验可以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内在动力。例如,上第一节课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绚丽多彩》时,学生会问:“化学为什么会有那么神奇的力量?”“什么是化学?”“化学课有没有意思啊?”等等。会有一连串的问题困扰着学生,学生会迫切地想知道。这时教师如果在上这一节课时做一些有趣的实验,比如“烧不坏的手绢”、“清水变牛奶”等,学生看完后定会热情高涨,兴奋不已,惊叹它的神奇,由此就会认为化学的确有意思,从而增加对化学的兴趣。教师让学生从兴趣中知道了什么是化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破解了万事开头难的问题。其次,教师还要点明学生学习化学的方法,比如课前预习、找出疑问、上课认真、解决疑难、课后复习、防止遗忘、课后作业、巩固知识、动手实验、认真观察、理解理论等等。学生有了方法就会理解化学与其他学科的相通性及其特殊性。这样认真上好第一节课,对促进以后的顺利教学开了个好头。

二、充分发挥教师的诙谐语言和肢体语言,活跃课堂教学的氛围

教师利用诙谐的语言和肢体语言进行教学会使课堂活跃。怎样用诙谐语言和肢体语言为教学服务呢?首先,教师根据教材内容,自编或套用谐音把难记难懂的理论知识转化为易懂又好笑的语言,从而活跃课堂气氛。例如,在学习《金属教材》这课题时,要把金属的活泼性顺序记住,教师利用谐音把“钾钙钠镁铝”说成“乞丐妠美女”,把“铜汞银铂金”说成“总共一百斤”,学生听了就会哄堂大笑,这样有趣的语言会帮助学生强化记忆。这些有趣的语言在课堂中多加应用,不仅活跃课堂气氛,还可以融洽师生关系,也会使学生喜欢上教师所教的科目。其次,教师也要利用好肢体语言,如教师的眼神、脸色、手和脚等。教师脸带微笑,就会瞬间拉近师生距离,这种亲和力是教学中的其他语言无法代替的。教师使一个眼色,就会让走神的学生立刻停止。在教学中利用肢体语言会使课堂活跃,创造良好气氛,让学生思维更加敏捷,更加沉着冷静地思考问题,从而培养和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充分利用化学实验进行教学,提高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很多抽象、难理解的理论知识都可以通过实验的演示和学生实验使难懂的知识具体化、直观化。怎样利用化学实验为教学服务呢?首先,教师课前要认真准备实验,预先做几次实验,并预想到:要让学生从实验中观察到什么现象,得到哪些结论,同时在实验中会出现什么情况等,教师都要心中有数,以免在实验过程中出现偏差,影响教学的顺利进行。其次,教师做演示实验时,一定要做到实验现象明显,让每个学生都能观察到,从而引导学生从现象进行思考,最后得出结论。同时,教师在做演示实验时,一定要熟练、准确、规范地操作以起到示范的作用,让学生明白研究科学要有正确的态度。在学生分组实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动手、观察、推理的能力,以及培养同学之间合作探究的能力。学生在操作过程中获得新知识,使难理解的知识具体化,使模糊的知识明确化。比如,蜡烛燃烧实验,学生平常都见过了,但是蜡烛燃烧时是蜡烛的固体、液体还是气体在燃烧呢?学生的答案多数是固体或液体,就是没有学生回答是气体。由此可见,很熟悉的现象如果没有认真做过实验并不一定知道它的真理,只有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验:将已经燃烧的蜡烛吹熄灭,迅速点燃它的白烟,发现蜡烛重新燃烧,才知道蜡烛燃烧是它的蒸气在燃烧。这样的实验增加了学习的乐趣,让学生更加喜欢化学。

四、利用口诀和顺口溜提高教学质量

篇(4)

一、理解记忆

对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总结,找出内在联系及规律,然后记忆这些带有规律性的知识。如:在记忆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等概念时,必须在理解其意义的前提下去记忆。特别是对化学原理,化学计算,化学方程式的记忆,如果没有理解记忆是很难掌握的。

二、口诀记忆

由于化学知识点多,记忆量大,在学习中往往会出现一些很容易记住的口诀,老师要求我们去记忆它。首先,要告诉自己这是一种学习的捷径,然后再深刻地理解它的内涵,最后记住了,就会成为你学习化学的利器。如:“升失氧,降得还”、“见量化摩,求啥先求摩”等。

三、趣味记忆

为了分散难点,提高兴趣,要采用趣味记忆方法来记忆有关的化学知识。比如,可以把身边的实际生活甚至自己的经历和观雪有关知识联系起来,让化学知识富有趣味。特别是一些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反应的现象。

四、重复记忆

要利用必要的重复来加深记忆事物的印象也是跟遗忘作斗争的有效方法,所以在记住某些知识时常常用默默重复、叙述再现方法来加深印象。这种方法往往被我们忽视了,很多同学学得快忘得快也就是这个原因。短时记忆对于我们的学习远远不够,只有通过不断反复记忆,才能够把短时记忆转化为长时记忆,为我们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归类记忆

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分类,抓住特征,再以此类推。如:电解质判断的时候,把所学的化合物归类,再把强电解质、弱电解质包含的类别记住,对于我们掌握本质就很有帮助;再如:在掌握了各个主族、周期的相似性和递变性规律后,再记具体的元素单质、化合物的性质就容易多了。

六、对比记忆

对新旧知识中具有相似性和对立性的有关知识进行比较,找出异同点。比如:中学化学中常见的黄色粉末并不多见,主要就是硫磺和过氧化钠,但是它们的性质却很不相同。再如:我们在学习硫酸和硝酸的时候,他们作为氧化性酸的酸性和强氧化性的方面的相似性。

七、联想记忆

把性质相同、相近、相反的事物特征进行比较,记住他们之间的区别联系,再回忆时,只要想到一个,便可联想到其他。如:记酸、碱、盐的溶解性规律,孤立地记忆很难,如果扩大联想,对比类推,效果可能要好得多。

八、关键字词记忆

这是记忆概念有效方法之一,在理解基础上找出概念中几个关键字或词来记忆整个概念,如:钠与水反应的的特征;“浮、游、熔、响、红”。

九、知识网络记忆

篇(5)

【关键词】化学兴趣 口诀教学实验教学

在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是每个教师所必须面临的问题。素质教育的推行,要求我们教师加强教学方法的研究、改革和应用。优化课堂教学,充分利用好课堂上的每一分钟,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笔者在近几年的教学工作,获得一些粗浅的体会,在此愿和同事们交流切磋。

一、要有精彩的导言,激发学生兴趣

一般来说,新课开始,学生的好奇心强,学习劲头足,教师必须抓住这个 有利时机,将其转化为真正的求知欲,所以化学课堂教学必须重视新课的引入,要 有精彩的导言。好的导言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求知欲,因为学习兴趣是求知欲的先导 ,是学生对所学知识进步顽强 追求的先导,是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顽强追求的动力。培养 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一旦对知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他们就会积极主动的去学习,可以实现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这样可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例如,在学习最简单的有机物甲烷(天然气)时,教师先向学生提出:“随着农村经济的日益发展,人们的生活 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我们日常生活中烧水煮饭,烤火 取暖所用燃料有哪些改变?同学们踊跃回答后,教师根据同学们回答的结果总结指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燃料向燃烧煤气、天然气的方向发展,那么,燃烧这些气体燃料和燃烧 传统燃料相比,有哪些优点?这些贴近生活实际的问题就激起了学生想知道天然气有哪些优点、性质如何的学习兴趣。老师抓住火候,借机引入甲烷的学习。

二、 运用口诀教学,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德国诗人哥德说:“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对一些枯燥无味难记的知识采用编口诀,顺口溜等办法进行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如学习氧气的制法时,采用谐音的办法,编了这样的口诀:“茶庄定点收利息。”这样学生很容易记住氧气的实验步骤。再如在讲授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应用、总结金属与酸、盐的反应时,我把它编成口诀:“氢之前,能置换,钾、钙、钠要避开,常用酸,有两种,稀硫酸,稀盐酸。强换弱,盐要溶。钾、钙、钠,遇水亲。”还有化合价的口诀是:“氢正一,氧负二,一价金属钾钠银,二价金属钙镁钡锌,三铝四硅五价磷,二、三铁,二、四碳,铜、汞二价最常见,硫二氯一常为负,记住单质价为零。”关于元素符号,酸、碱、盐溶解性表等,也用口诀法进行教学,不但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增加了学生记忆能力的培养。

三、重视化学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基础自然科学。教师在教学中要精心创设化学实验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热爱化学的情感。化学实验中各种生动鲜明的化学现象通过视觉、听觉、嗅觉来形成感性的认识,只有提供直接作用于感官的真实实验才能有助于学生形成思维,加深对反应物质特性的理解。通过化学实验的教学,能够使学生初步学会认识自然界的科学方法。化学实验是一项兴趣昂然的教学活动。在实验过程中伴随的化学反应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化学反应现象,这些现象都能刺激学生的神经中枢,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之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化学实验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一个趣味实验,事先用酚酞在白纸上写上“化学”二字(晾干),把白纸挂在黑板上,让学生观察白纸上有什么?学生当然什么也看不到,再用5%的氢氧化钠喷洒在白纸上,立刻出现两个醒目的大红字――“化学”,从而把学生引进了有趣的化学世界里。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把这种好奇心转化成为学习的动力。通过实验培养学生探索知识奥秘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

四、因材施教,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要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分层训练,大大的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时设计问题的层次化时重要的激发兴趣措施之一。学生需要有表现的机会,每回答对一次问题都感到光荣,因此要在设问上下功夫,做到提问层次化,有问有答,给学习差的同学有变现的机会,给优良学生有展示智慧的平台。这样每节课的学习氛围都很热烈,学到的知识又牢又活。

在教学中,我把课堂训练分为三个层次,即基本层、调整层和拔高层。基本层题型较为简单,让学习差的同学来完成,使差生感到自己也行。调整层可供一般同学回答。拔高层为思维灵敏的同学准备,这样每位同学都感到学有所获。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持久。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教师,只要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实施兴趣的激发和培养,并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就能获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五、联系实际,引发学习兴趣

篇(6)

一、实验详解

1. 准备工作

实验前向水中加入少量的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

目的:增强水的导电性。

2. 实验现象

(1)正、负电极上都有气泡产生;

(2)一段时间后正、负两极所收集气体的体积比约为1∶2。

3. 产物判断

(1)从正、负极判断气体:

负极上产生的气体是氢气,正极上产生的气体是氧气。

记忆口诀:负氢(谐音:父亲)正氧。

(2)从体积大小判断气体

体积小的试管里生成的是氧气,与电源正极相连;体积大的试管产生氢气,与电源负极相连,体积比约为1∶2。

记忆口诀:氢二氧一。

4. 气体检验

(1)将负极试管所收集的气体移近火焰,气体能燃烧呈淡蓝色火焰,该气体是氢气;

(2)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正极试管中的气体,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该气体是氧气。

5. 反应原理

2H2O2H2+O2

6. 实验结论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7. 注意事项

在实验中,若产生的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小于1∶2,对这个现象进行分析、评断,可能的原因:(1)与气体的溶解性有关,氧气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比氢气大;(2)也可能与氧气的化学性质有关,氧气能跟电极材料反应等。

二、链接中考

例1 (2010年成都)右图是水的电解实验。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 )。

A. 观察水分解的现象

B. 研究水分解产物的性质

C. 探究水分解的条件

D. 验证水由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

解析:电解水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探究水的组成,即得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答案:D

例2 (2010年楚雄州)用右图装置电解水,一段时间后的现象如图所示。对该实验的描述错误的是()。

A. 甲试管中收集到的是一种可燃性气体

B. 该实验能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C. 向水中加入少量硫酸,能增强水的导电性

D. 甲、乙两试管内收集到的气体的质量比约为8∶1

解析:在电解水时,产生的气体,体积大的是氢气,体积小的是氧气,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是2∶1,氢气与氧气的质量比是1∶8。故甲试管中是氢气,具有可燃性;乙试管中是氧气,具有助燃性。该实验证明了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电解水前向水中加入少量硫酸,目的是增强水的导电性。所以叙述错误的是D。

答案:D

例3 (2010年上海)①科学家用通电的方法使水分解,从而证明了水的组成。

把水注入水电解器装置甲中,接通直流电,可以观察到a管中的电极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检验b管中产物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Ⅰ.用点燃的木条接近玻璃管尖嘴部分,慢慢打开活塞

Ⅱ.用带火星的木条接近玻璃管尖嘴部分,慢慢打开活塞

Ⅲ.用内壁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尖嘴上方,慢慢打开活塞

②科学家还用点燃氢气,证明燃烧产物的方法,证实了水的组成。

如果将电解水产生的氢气直接缓缓地通过装有足量无水硫酸铜的仪器c,在导管口d处点燃,然后把盛有冷水的烧杯置于如下图所示的位置。

实验过程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电解水时,体积大的是氢气,体积小的是氧气,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所以a管中产生的气体为氢气,b管中的产物是氧气。故实验过程中,可以观察到a管中的电极上出现气泡,且产生气体的速率较快,一段时间后,管a和管b中所收集的气体体积比约为2∶1;检验b管中产物(氧气)的方法是:用带火星的木条接近玻璃管尖嘴部分,慢慢打开活塞,若带火星的小木条能够复燃,则是氧气。

篇(7)

一、营造宽松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如果善于运用富有哲理的幽默,不失时机分寸得当地抓住事物趣味性的一面,巧妙地通过语言媒介传递给学生,不仅可以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表现为:幽默引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幽默点拨,能开启学生心智的大门,幽默纠错,能满足学生认知的需要;幽默说教,使学生在笑声中沉思。例如在做到石墨转变为金刚石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时,学生经常做错。

例如,在讲到吸烟的危害时,先告诉学生吸烟有三大好处:“贼不偷、狗不咬、永远年轻”。学生一脸诧异,“吸烟的人,彻夜咳嗽,小偷知道有人,不敢去偷;吸烟的人,弯腰驼背,狗以为要捡石头砸它,就会远远躲开;吸烟的人,英年早逝,所以此生永远年轻。”学生在大笑之余,明白吸烟有害健康。讲到乙醇和醋酸时,告诉学生酒的来历:一位叫杜康的人,经神仙点化,将粮食与水混合后发酵九天,在第九天的酉时,将此物端在路口向过往的行人讨要三滴血,他遵照而行,到了路口,过来一位文官,讨要了第一滴血,又过来一位武官,讨要了第二滴血,最后实在无人可要,他就向躺在树下的一位疯子讨要了第三滴血。由于在酉时讨要了三滴血,就将此物命名为“酒”,酿造了九天,所以读音为“jiǔ”。因此,现在的人喝酒时,刚开始你推我让,文质彬彬,再喝就脸红脖子粗,一副武夫的形象,最后就彻底成了疯子。使学生对酒的危害终生难忘,并明白养生之道:“不喝酒,多吃醋”。这样的例子每一节课都可以适当适时地运用,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掌握了知识,喜欢上了化学。

二、巧用知识口诀,提高学习兴趣

对于重点知识或易混淆的知识,为了加深记忆,可以采取口诀化。像氢气还原氧化铜的注意事项可总结为:“先通氢,防爆炸;后停氢,防氧化”,既道出了操作的顺序,还说明这样操作的原因。量筒的使用:“量筒量液无别用,大小选准又端平,液面刻度加视点,三点一线成水平”。天平的使用:“托盘天平要放平,游码复位再调零;放药先将盘衬底,左物右码要记清;取码用镊手不拿,先大后小直到平”。玻璃仪器读数时:“俯视仰视两相反,读书大小看零点,零点若高俯视低,零点若低俯视高”。制氧操作:“制氧操作要记清,先验装置气密性;白药黑药三比一,混匀装入试管中;铁夹夹管中上部,管口略微斜下倾;加热要用灯外焰,移灯预热半分钟;排水装置准备好,气泡均匀导入瓶;实验完毕莫慌张,先移导管后撤灯”。还有常见元素的化合价、常见酸碱盐的溶解性、地壳中元素的含量、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配平方法、酸碱指示剂与酸碱的颜色变化等都可以用口诀记忆。熟记口诀,加上适当有针对性地练习,学生学起来也就倍感轻松。

三、注重化学实验,发展学习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无论如何强调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突出地位都不为过。初中化学实验比较多,各种实验现象又能够调动学生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课堂演示实验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好的实验能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增强学生学习兴趣,集中他们的注意力。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讲课之前要特别重视演示实验,在每次演示实验必须由教师亲手去做,实验操作要规范,让全班同学看清、看懂给学生起着示范的作用。演示完后可让学生分组做最大限度地将演示实验转化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的演示实验。初三学生的好奇心强,富有参与精神,很乐于自己动手做实验,而且每次实验的成功都给他们带来无比的欣喜。一些学生在上面做实验,下面的同学也有会身临其境感觉,将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一起,使得整个课堂的教与学融为一体。动手做实验的学生在全体同学面前做实验,为了表现自己,注意力也特别集中。这样不仅创造和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也锻炼了他们大胆、心细、勇于表现的良好品质。为大家创设愉快的教学气氛。实验现象可以帮助学生获得理性知识,在解决实验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的与思维活动紧密结合的一种知觉过程。观察不仅对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是极为重要,同时又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望。

四、贴近日常生活,保持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