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数字教学全面教育

数字教学全面教育精品(七篇)

时间:2023-07-03 15:49:35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数字教学全面教育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数字教学全面教育

篇(1)

关键词 互联网+教育 教育信息化 数字教育资源 均衡发展

信息技术的全面渗透以及在国家所倡导的“互联网+”社会发展前提之下,“互联网+教育”必然成为当前社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主旋律。而且在这种社会背景和教育背景之下,数字资源的广泛使用和各种学习媒体的大众化,必将深刻地影响教育的发展,引起教育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组织形式的改变,甚至不久的将来会在教育界引起一场革命。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非常时期,今后一个时期,特别是“十三五”建设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期,这对我国各级各类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和数字资源的有效利用及快速推进等方面来讲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因此,这也是继续深化数字教育资源在农村小规模学校建设的关键期。面对农村小规模学校在我国基础教育发展中的重要价值和发展问题,利用数字教育资源项目的建设来提高农村小规模学校的教育质量,解决城乡数字教育鸿沟,促进义务教育以及农村教育的均衡发展是一个新的突破口闭。因此,继续深化农村小规模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的建设不容懈怠。

一、农村小规模学校数字教育资源建设的现状

自从《关于全面启动实施“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的通知》颁布之后,全国28个项目省份开始响应,各地积极主动、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和数字教育资源进行教育教学。首先,开齐了国家规定的课程;其次,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最后,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开拓了视野,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安徽和湖北等地探索了同步课堂、传递课堂等针对教学点的教学组织模式,中心学校或县镇学校教师通过视频互动方式为教学点学生开设过去无法开设的国家规定课程;贵州印发文件指导全省教学点开展资源应用;海南组织全省教学点应用现场观摩活动;福建、宁夏等地开展了送教下乡活动向教学点无偿发放优质资源;河南建立了“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支撑平台”提供适用本地教学需求的配套资源;甘肃、宁夏举办了送教下乡的活动,对农村小规模学校数字教育资源的建设和投入使用进行思想指导和技术扶持;四川万源市在探索实践中形成了“人停机不停,师生堂堂用”的局面。各地自创模式、普及应用,对促进“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全面实施做出积极努力。

尽管数字教育资源的使用在农村小规模学校初见成效,但是教育信息化在教育技术领域内作为一项刚起步的新生事物,在建设和发展运用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难题,但是要实现数字教育教学在农村小规模学校健康、科学、持续的发展,必须解决好当前数字教育资源在践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1.教学点数字教育设施配置不理想。经费问题受到限制

首先,各个教学点配置好所需的信息化多媒体设备是进行数字化教育的基础,其核心问题在于网络是否畅通无阻,如若不是,则优质教育资源就不可能达到共享的效果。但我们发现这些处于偏远地区学校的多媒体设备五花八门、来源不齐,而且使用问题也比较大;同时宽带也没有完全开通,有些开通了宽带的地区网速也比较慢,基本无法进行教育教学。还有一些交通不便的地区因为开通宽带需要学校独自承担铺设线路和维护费用,因而也没有开通,这些问题都严重阻碍了数字教育资源的建设。其次,在一些学校多媒体设备安装良好、网络畅通的情况下,是否能够充分利用网络优质教育资源也面临一些问题,比如教师在使用示范课程时发现,示范课程既无法在线看也无法下载,必须进行注册,更有甚者都不知如何使用。由此可看出,优质教育新资源并没有得到合理的应用。最后,就是关于经费的问题。由于各个学校多媒体使用的电费、网费都要学校自己承担,为此有些学校的信息化教育流于形式,有名无实,这也是一些教学点无法安装宽带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些问题都严重阻碍了数字教育资源的建设。

2.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教师培训缺乏实际操作方面的内容

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教师的信息化培训是决定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能否充分有效利用的决定性因素。但是在进行教师信息化培训过程中,由于数字教育资源在农村小规模学校建设中缺乏经验,没能把握住教师信息化培训内容的侧重点,进而使得农村教师的信息化培训流于形式,没有达到应有的目的。其主要问题在于对教师进行信息化教育教学的培训过程中过于注重理论和指导思想方面的培训,而忽视了实际操作方面的内容,进而使得教师的信息化培训脱离了实际操作。其结果便是教师在培训之后并没有真正学会对多媒体设备的使用,反倒感觉使用多媒体进行教育教学难度太大、对教学没有太大的帮助。由于教师信息化培训没有真正落实而流于形式,致使一些本来就不愿意使用多媒体授课的教师严重丧失了对多媒体设备的使用热情,从一定程度上减弱了数字教育资源的使用频率,造成了优质教育资源的浪费。

3.教学点教师对使用数字教育资源缺乏兴趣。数字教育资源应用能力低

由于地理环境的局限性,偏远地区教学点条件艰苦,缺乏优秀教师,师资问题比较多:如老龄化问题、兴趣问题、低学历问题、配置不合理问题、信息素养低等问题,这些都严重阻碍了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有效、合理、充分的利用。首先,教学点师资问题的薄弱性是农村教育质量低下的重要原因。再加之许多客观原因,山区教学点极其缺乏优秀的年轻教师,主要还是由代课教师、转正教师以及大专毕业生构成。因此他们与正规的师范类本科毕业生具有本质上的差别,他们缺乏基本的信息技术能力以及能够满足与信息化教学相对应的学科基础。同时对信息化教学缺乏热情与兴趣,面对新生事物不够积极、不愿意去学习,在教学方面更加注重讲授。其次,教学点教师的数字教育资源应用能力低,这主要是由于其教学点教师配置不合理所引起的网。其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缺乏正规院校毕业的年轻教师,他们的专业知识、信息化教育教学的技能都比较全面,可以给教学点带来新的理念,促进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的发展;二是教学点教师学科结构不合理,语文和数学教师比较多,而英语、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等学科的教师则严重缺乏。

4.教学点信息化教学设备缺乏专业维修的技术管理人员和指导人员

从目前农村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项目的建设来看,其共同的不足之处是每个学校几乎都没有专业的多媒体设备维修人员。所以每当教学点遇到多媒体设备的维修问题时,学校便只能上报教育局委派相关的技术人员进行处理,或者停用。根据案例中农村教学点多媒体的使用情况来看,各教学点的信息化教育设备都缺乏这类人才的引用,不能保障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及时、有效、充分地利用数字教育资源进行教育教学。

二、农村小规模学校数字教育资源建设的改进策略

以目前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中所出现的问题为研究对象,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地分析、讨论,从而研究出相应的改进策略,是当前深化和持续发展数字教育资源建设项目的必要举措。面对基础教育数字教育资源在建设中存在的若干问题,我们不仅要严格按照国家项目的实施要求,同时也不能忽视在利用数字教育资源进行教育教学的过程中结合有效的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思想的重要性。有效结合数字教育资源在农村小规模学校建设和使用过程中的政策依据与理论依据,联系实际,把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在建设中所出现的问题作为下一阶段的发展目标,持续深化数字教育资源项目的建设,在实践中总结经验,从而研究出相应的改进策略。

1.加强农村各教学点教师使用数字教育资源的思想观念

加强教师积极使用数字教育资源进行教育教学的思想观念是数字教育资源充分发挥作用的必要条件。特别是对于那些年龄比较大的教师,他们对多媒体教学缺乏兴趣,也不主动去尝试,甚至都不愿意去学习多媒体的使用。还有些教师只在公开课或者评优课的时候才迫不得已去使用,主动性不够。这一切教师的问题基本都可以归结为他们对于利用多媒体教学的思想观念不够积极,总觉得利用多媒体进行教育教学耗时耗力,容易让学生分心。因此,我们必须打破这种落后的思想局面,力促农村教师积极使用数字教育资源。

2.选择性能良好、操作简便一致的教育信息化设备

对于数字教育资源的设备问题,建议选择其工作性能良好、操作比较简便而且统一的信息化设备。尤其对于农村小规模教学点而言,尽可能配置新的一致的多媒体设备。统一的数字教育资源设备有利于教师之间进行使用经验的交流,促进教师对教育信息化技g的掌握。操作简单的设备可以提高教师使用数字教育资源进行教育教学的积极性,同时操作简单的设备也有利于信息技术比较薄弱的教师进行教学。尤其是在教师老龄化严重的农村学校,教师的信息素养不高,学习新技术的能力相对落后,因此操作简便的多媒体设备也有利于这些年龄较大的教师学习和使用。

3.进行信息技术扶持,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针对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教师培训缺乏实质性内容的问题,建议当地教育局加强实践方面的培训,只注重理论与指导思想的培训是明显不够的,甚至可以说是肤浅的。数字教育资源建设项目的核心问题就是有效充分地利用比较前沿的信息资源,因此加强教师的信息化技术就明显重要于其理论的学习。通过理论的学习,在实际的操作中掌握多媒体设备的使用。对于这种操作技术比较强的培训,应该力促一些专业人员到学校进行现场指导,开展实地操作演练。比如,近些年兴起的送教下乡,在一线教师队伍中帮助教师进行学习。

4.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使用数字教育资源的积极性

充分调动起教师和学生使用数字教育资源的积极性才能进一步保证数字教育资源建设项目的真正落实,否则光有设备而无人使用,数字教育资源的建设也就流于形式,多媒体设备和优质教育资源也就造成浪费。鼓励教师使用数字教育资源进行教育教学,逐渐让他们感受到使用数字教育资源所带来的便捷和高效,从而充分利用数字教育资源进行教育教学工作,大力发展农村小规模学校在“互联网+”背景之下的教育信息化强度,促进农村学生更好地掌握信息技术,以便在长期的数字资源教育工作中可以与教师相互探讨,在一定程度上达到教学相长。同时,数字教育资源的大众化也对于农村学生更好地适应这个时代的发展变化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篇(2)

北京数字学校作为新生事物,有着发展壮大的目标和广阔的天地,同时又面临着不断完善、不断更新的任务。数字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为数字学校提供了日益先进的技术手段,时刻冲击着旧的教育理念和教学习惯。数字学校的发展,要在继承教育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变革,不断实现教育的现代化。数字学校的发展前途无量,任重道远。支持北京数字学校的发展是拥有优质教育资源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北京数字学校名师同步课程的优势

北京数字学校的初创,起源于中小学名师同步课程的录播,义务教育阶段的优质课程走在前面,高中课程也将陆续推出。由于有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市教委的直接领导,北京数字学校拥有得天独厚的师资力量和物质条件,现已推出的名师同步课程展现出极大的优势。

第一,授课教师均从北京市各学科最优秀的教师中选聘,水平高,语言素质好,备课充分,对教材的分析讲解到位。有很多节课还整合了多位教学专家的集体智慧,堪称全市的最高水准。

第二,特别凸显教师的主导性,对课程的控制性强。教师可以充分展示具有个人色彩的学科思想、学科知识理解,以及个人风采。

第三,教学内容完整,教学环节紧凑,课时运用效率高。

第四,视频点击学习不受时间、地点限制,对于不能保证正常课堂学习的学生(如因病、事假落课的学生)非常有益,方便不同需要的学生多次学习、反复学习和超前学习。

第五,很多教学内容运用了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多媒体教学,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掌握,为教学中许多传统难点内容的解决提供了新的途径。

第六,复习课对学生的知识巩固很有帮助,可辅助学生系统梳理知识和方法。

第七,互动英语的开设,方便了学生,使英语学习延伸到课下,延伸到家庭。

第八,在课程教学后,数字学校开设了精华区提问,还将提供课程介绍、教学工作计划、课件资源等。名师同步课程为缺少经验的青年教师指明了教育教学的基本方向,示范了教学方法,同时也为学科教研活动提供了素材。

此外,北京数字学校实行实名制应用制度,保证了网络应用的严肃性和管理的有效性,为今后数字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北京数字学校名师同步课程的不足

由于开设时间尚短,北京数字学校目前提供的课程还存在着明显的不足。最突出的问题是教师的“一言堂”,师生缺乏互动,与传统的广播电视教学类似,没有展现出数字化技术的优势,具体如下。

第一,学生被动听讲,无法与授课教师及时交流;授课教师感受不到学生听课的反应。整个课堂缺乏活力,缺少灵动。

第二,课堂里没有学生,提问、练习均由教师自问自答,小组活动也只能讲讲要求,给个样本。学生对一个问题的多种答案与不同解法,无法得到教师的点评。

第三,不考虑学生的差异,对于不同水平的学生无法设计不同深度与难度的课程,没有因材施教。

第四,学生听课时,记笔记时间短,看哪本教材和哪页书没有提示。一些课堂板书内容、例题展示时间短,看不清楚,学生听讲难以跟上。

第五,不少教师在授课时面容呆板,严肃有余,亲切与生动不足。课堂的说教与灌输性强,使名师们的教学艺术大打折扣。

第六,一般是学生独自听课,缺乏同伴交流与互助。

第七,学生在搜寻学习内容时,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在利用数字学校过程中,自控力差的学生可能“涉足”其他网站,浪费宝贵的学习时间,这也是需要重视解决的一个问题。

三、从名师课程到数字学校的全面发展

名师课程是北京数字学校的主体,同时还开设了学习中心和互动英语等项目。然而,只有这些内容还远远不能构成一所完整的学校。北京数字学校要为人的全面发展服务,自身也需要全面发展。下面仅就北京数字学校的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1.数字学校要坚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方向

学校要继续开好名师课程,进一步丰富德育、智育活动,同时也要增加体育、美育等方面的内容。

2.对名师课堂的改进意见

(1)课堂教学建议现场增加学生听课,师生互动。但是,对课堂提问、回答和讨论要进行有选择的编辑,使之构成有效的教学内容,保证教学的质量与高效,同时配合名师课堂安排在线答疑。

(2)对优质课程的开设,在名师范围内公开“招标”,通过竞争,优胜劣汰,做到精益求精。同时,开设以内容取胜的学科讲座(如科学史,世界文化、文学,英语词汇、写作、语法等)。

(3)教师授课不仅要内容科学、语言好,还要有镜头感,会表演,能抓住观众。课堂提倡生动活泼,增强吸引力,形成数字学校自己的“百家讲坛”。

(4)充分发挥网络课程灵活机动的特点,除按教材章节授课之外,对一些学生容易困惑的问题,学科知识的难点、重点和兴趣点,提供短小精悍的视频资料,便于学生和教师选择观看。

(5)同课异构,推出适合不同水平不同需要学生学习的课程。

(6)开设互动作文项目,聘请教师对学生作文进行及时点评。

(7)将数字学校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一个平台,成为教师学科培训的基地。设立学科专家咨询点,方便青年教师与名师交流。

3.开辟专家名人报告、课外小组活动、社团活动等栏目,精选内容,供师生参考和参与

4.开辟栏目,展示学生研究性学习等方面的成果,展示师生的各种才艺

5.举办北京数字学校“最受欢迎的课程”、“最受欢迎的教师”、“最受欢迎栏目”、“优秀学员”等评选活动

6.学习和借鉴国内外优秀网站的先进经验

参考“智慧学校”的发展方向,运用先进的数字化技术,对北京数字学校平台不断提升改造,增强师生、生生、师师的交流互动,增强数字学校与师生、家庭、社会的沟通。国外的YouTube等网站对节目的制作播出与受众的互动有非常好、非常成熟的技术运行模式,建议参考。北京数字学校平台界面的设计需更加简洁大方,排版需更加科学有序。每节课的开始曲可更加简短,音乐不宜激昂雄劲,可试用悠扬的铃声。

篇(3)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印发的通知》(教技〔2012〕5号)精神,提升我省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水平,将“三通两平台”(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切实落实到课程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上,提高信息技术在我省中等职业学校的应用水平和助推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我省于2014―2016连续三年实施中等职业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项目(简称“中职信息化建设项目”,含数字化课程教学资源和一体化实训室数字化课程学习系统)工作,推动了信息化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

为总结和交流项目建设经验,推广建设成果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发挥辐射、示范、引领作用,10月13日上午,2016年广东省中等职业教育教学信息化现场会在中山市沙溪理工学校综艺厅举行,全省各所承担2014年至2016年省中职信息化建设项目的学校及未承担该项目的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的相关领导出席会议。本次会议由省教育厅高中与中职教育处副主任科员詹宗超主持。省教育厅高中与中职教育处调研员吴艳玲、中山市教育和体育局副局长黎国喜、广东技术师范学院计算机网络中心主任罗俊、广东技术师范学院信息化专家王强、中山市教育和体育局教研员陈建国等领导和专家出席会议。

此次议旨在总结和交流项目建设经验,推广建设成果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中山市沙溪理工学校校长陈仕楷在大会上介绍了学校教学信息化建设方面取得的成绩。他说,沙溪理工学校作为国家第一批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加强课堂教学改革,狠抓课堂教学质量,推出了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信息化条件下的工作室课堂教学模式。他表示,学校在信息化建设方面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完善,学校将一如既往继续努力。沙溪理工学校副校长冯子川作了题为《信息化条件下的工作室课堂模式――实训室数字化课程学习系统的推广使用》的发言,肇庆市农业学校副校长曹希培作了题为《立足课堂教学,扎实有效推进信息化建设》的发言,与大家分享了广东省中等职业教育教学信息化试点项目建设及使用的相关经验。

在当天下午的广东省中等职业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会议上,罗俊主任介绍了全省中等职业教育教学信息化项目建设的情况,展示了相关成果。吴艳玲调研员总结了广东省教学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成绩,布置了下一阶段的任务。

回顾展望,中职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的全省概况

随着信息社会的高速发展,通过信息化建设提高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成为我们的必然选择。我省从2014年起开始实施中等职业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试点项目,旨在提高信息技术在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的应用水平,将“三通两平台”建设的成果真正落到教学实处,让信息化成为提高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有力抓手。

“中等职业教育数字化课程教学资源”和“一体化实训室数字化课程学习系统”是我省中职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的两大任务,为此,省财政投入专项资金资助这两个项目立项,以实现让学生在实训室借助信息化手段完成技能学习任务,教师借助学习平台开展教学,完成对每个学生的学习过程辅导及实训学习成果的评价。所有项目建成后将通过“广东省中职教育教学资源平台”与全省中职学校师生实现资源共享。

信息化要求在教育过程中较全面地运用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讯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改革,从而适应正在到来的信息化社会提出的新要求,对我省中等职业教育深化改革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我省顺应这一潮流,《广东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5-2020年)》明确提出“推进信息化平台体系建设”。要求将信息化作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基础,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 “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加快数字化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在专业课程中广泛使用计算机仿真教学、数字化实训、远程实时教育等技术。加强职业教育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基本建成职业教育信息化管理系统。加强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平台建设,到2020年数字化资源覆盖所有专业。建立全省职业教育数字资源共建共享联盟,推动建设面向全社会的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加强职业院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学生学籍、资助和教师管理等信息系统,促进学校管理信息化和规范化。建立政府、行业企业与职业教育机构共享的劳动力市场信息平台,及时就业和人才培养信息。建立职业院校师生、企事业单位和社会人员共享的网络学习平台、信息化考试平台,支持远程教育和自主学习。到2020年,形成系统完善的省级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网络。

实施中等职业教育教学信息化试点项目建设是广东省创建现代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省的重要工作,据介绍,经过两年多的实施,我省的教育教学信息化试点建设项目取得显著成效。“三通两平台”建设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有效提升了技能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的水平,尤其是实训教学模式在信息化的助力下不断改进和创新,屏幕上教师一对多的直观教学模式得以实现。另外,学生的差异化学习、自主学习、拓展学习有了新的平台与途径。数字化还使教学资源的集约利用、校内共享、区域共享、全省共享变成现实,有效缓解欠发达地区师资力量薄弱、实训设备不足的难题。这一做法及推广为广东省中等职业教育内涵发展、提升质量做出了很好的实践探索。

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是全方位的,这是学校改革发展的机遇,也是前所未有的挑战。我省对中等职业教育教学信息化试点建设提出两个引导性原则,一是引领性。要建设代表国家水平,引领产业发展方向,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标志性、共享型职业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源和一体化实训室数字化课程学习系统。二是实践性,要建设突出职教特色,对接岗位技术技能培养,支撑职业教育课程教学的核心课程,建设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和实训室学习系统。在“引领性”与“实践性”的导向下,我省各中等职业学校积极参与,进行项目申报,涌现出沙溪理工学校、肇庆市农业学校等一批信息化建设试点项目的先进学校。

沙溪理工学校作为项目建设学校之一,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信息化条件下的工作室课堂模式”,项目建设促进了学校教学信息化的全面应用和推广,有效提升了教学质量。2014年7月,沙溪理工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申报《一体化实训室数字化课程学习系统建设》项目,成为当年广东省第一批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资源“一体化实训室数字化课程”建设立项项目,项目建设历经公开招标、校企共建、中期检查、运行使用、结题验收等环节,于2016年9月通过省教育厅验收。目前,系统使用效果良好。2015-2016年,工艺美术专业申报的《一体化实训室数字化课程学习系统建设》项目和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申报的院 《一体化训室数字化课程学习系统建设》项目、会计专业申报的《移动教学一体化实训室数字化课程学习系统建设》项目再获批准立项。

沙溪理工这四个专业的一体化实训室数字化课程学习系统建设项目均以原有的实训室(工作室)为基础进行改造,建设和强化数字化课程学习功能,除配备学生学习用电脑、教学服务器或教师电脑、智能会议通教学投影设备、视频音频录播系统以及接入校园网外,重点是校企合作开发了各专业的一体化实训室数字化课程学习系统和教学资源包。其功能主要涵盖教学资源管理、教学视频录播与存储、虚拟仿真、课堂交流讨论、教师答疑、作业提交、在线测试、学习评价、校企连线等,师生可根据课堂教学需要进行使用。

数字化课程学习系统在工作室课堂中的使用,效果非常明显,以“《汽车维护与保养》一体化实训室数字化课程学习系统建设”项目为例,数字化课程学习系统在工作室课堂使用时,首先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用各自的账号登录学习系统,打开《汽车维护与保养》相应的教学资源包,查阅和观看本课程的教学设计、PPT课件、微课、教学视频等进行自主学习;其次在上课过程中,利用教学视频录播系统,将教师或企业师傅进行汽车维修时的示范操作实时高清转播到每个学生的电脑上,无死角观看,同时将教师的示范操作视频录制存储起来,供学生反复观看和学习,然后学生在小组实操时又可将自己的实操过程录下来作为作业提交给教师检查和评价;课后学生还可随时随地通过电脑或手机等终端设备进行在线学习,与同学、老师或企业师傅进行在线交流。

篇(4)

关键词:多元化;数学化学习资源;整合;运用

在人类社会多元化趋势的影响下,人才培养逐渐向复合型、多元化、国际化的方向发展。这使得我国教育领域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教育方式、课程安排、教学模式等,更加科学、合理地教育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成为祖国需要的复合型人才。数字化学习资源的构建与运用对于实现多元化视域下的有效教学很有帮助,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思维能力,促使学生学习水平不断提高。

一、基于多元化视域下数字化学习资源的整合

在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数字化学习资源的构建和整合,使得数字化学习资源应用效果更佳,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师生关系,也为满足学生多元化的需求,实现教育方式和人才培养的多元化目标提供多种可能。那么,多元化视域下数字化学习资源如何整合?

1.整合数字化学习资源,构建大型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

目前,我国学生获取学习资源的方式主要来源于图书馆,而绝大多数学校图书馆藏书并不非常全,使得我国学生获取学习资源比较困难,表现出校内学习资源较少,校外学习资源比较分散,这不利于学生多元化发展。构建大型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全面的学习资源,满足学生多元化需要。大型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作为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有效措施,它的构建可以与教学资源、学习资源等资源结合在一起,并实现资源共享,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还为教师查找信息提供帮助。

2.整合数字化学习资源,构建多种类型的、立体的学习资源

数学化学习资源主要服务于学生,在对数字化学习资源予以整合时应当尊重学生的学习特点,合理地、科学地整合数字化学习资源。就学生学习特点予以调查和分析,可以确定的是一些学生学习喜欢运用规范的、有序的学习资源;一些学生学习喜欢运用有深度的、专项的学习资源;一些学生学习喜欢运用琐碎的、零散的学习资源等。以此为依据,在整合数字化学习资源时应当基于多元化视角,构建多种类型的、立体的数字化学习资源,这样才可以保证数字化学习资源的整合,可以为满足学生各种学习特点,利用学习资源更好地投入学习中。

3.整合数字化学习资源,构建多层次的学习资源

纵观我国各个地区教学情况,不难发现我国不同地区教学存在很大差异,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育背景、教育手段、教学模式等方面都存在差异。所以,在整合数字化学习资源时一定要考虑不同地区的教学差异,科学、合理、规范地构建学习资源,实现多层次学习资源的建成。多层次学习资源是对同一知识点进行开发,创造不同难度层次的学习资源,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习。另外,多层次学习资源的构建,可以使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选择适合的学习资源来进行学习,满足学生多元化学习需求。所以,基于多元化视域,整合数字化学习资源,可以构建多层次学习资源,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

二、基于多元化视域下数字化学习资源的运用

基于多元化视域的数字化学习资源的整合,不仅仅是为学生或教师提供学习信息这么简单,其还可以创建多种适用于高等学校的教学模式,促使学校教学水平提高。

1.基于问题解决的协作学习模式

基于问题解决的协作学习模式是强调将学习设置在问题情境中,通过利用数学化学习资源,来辅助学生合作学习、协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技能、自主学习能力。利用数字化学习资源构建的基于问题解决协作的学习模式应用于教学中,是以问题解决为整个学习的中心,重在培养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生成新知识的能力。

2.开发学生多元智能的快乐学习模式

数字化学习资源也可以构建开启学生多元智能的快乐模式。此教学模式的构建重在开发学生的智能,促使学生可以有效地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难题。为了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中,此教学模式融入了快乐学习理念,将提高教学的趣味性,促使学生在有趣、轻松、愉悦的生活环境中开发智能,提高自身学习水平。可以说,利用多元智能理论和数字化学习资源构建的开启学生多元智能的快乐学习模式,可以促使学生多元化地学习,开发学生智能,提高学生学习水平。

3.教师引导、自主探索学习模式

教师引导、自主探索学习模式的构建主要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其是在网络教学平台和学习资源的基础上,发挥数字化学习资源的作用,尽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引导、自主探索学习模式的具体应用是学生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利用网络课程平台、课程信息、数字化学习资源来进行各个学科知识的学习,逐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进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数字化学习被推出,这对于满足学生多元化需求有很大帮助。随着数字化学习的推出,数字化学习资源也相继形成。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已经逐渐转化为国家人才的竞争。此种情况下,多元化的发展我国教育事业尤为重要,对于培养复合型人才有很大帮助。而数字化学习资源的整合和运用对于促进多元化教学有很大帮助,其能够为学生提供全面的、详细的、多元化的学习资源,并且可以构建多种教学模式,提高高等学校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篇(5)

【论文摘 要】信息网络、多媒体技术环境下的高校音乐教育是近几年来我国音乐教育改革的新课题,也是国际上现代音乐教学改革的热点。在高校音乐教学中广泛和深入的运用数字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师的音乐教学观念转变、信息素养信息能力的提高两个方面,才能有效的与数字环境相适应。

数字技术、信息网络技术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快速全面介入不仅改变了整个社会,也对人类的学习形式和过程发生革命性的颠覆。高校音乐教学在数字技术的支持和推动下正在发生极大的改革,在这一变革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观念更新、信息素养和信息能力的提高是全面开展数字技术对音乐教学介入的首要和关键部分。

一、教学观念转变与更新

数字技术对音乐的介入使音乐的表现形式、体验形式出现了极为重要的变化,使音乐的内涵和外延都有一个飞越的变化,这直接导致了原来传统音乐教学观念的破碎和新型教学观念的重构,这一信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对音乐教育介入所产生的颠覆性革命的意义必须要真正认识和了解,而高校音乐教师对此的认识和认可,是数字环境下音乐教学改革的前提。

(一)在音乐表现形式上由于数字技术的发展介入,音乐视觉因素的动感形象化与音乐听觉得到完美的结合,这使一贯来以听觉为主要载体的音乐的动感性得到了视觉上的真实表现。音乐不仅仅是能听、而且能看,这无疑为音乐学习增添了一个新渠道和新的学习方式,但将“视听”一体的音乐作为音乐教学的新学习内容、形式必须在观念上得到教师的认可,教师首先要接受和具有视觉音乐已成为现代音乐教育重要学习内容这一新的教学观念。

(二)数字技术对音乐的介入使音乐的体验呈多元化形态。声音与视象的快速转换、超级链接以及音乐流动过程的具象化、切片化、数值量化、存储小型便携化,使音乐的表现形式和体验形式增添了新的构建元素。同时,数字技术的强大处理和链接特点可以将过去以听、奏、唱、读为主的音乐学习形式以极为特殊转换方式贯穿起来,让其在四者中灵活转化而形成崭新的学习体验形态。

(三)数字技术使音乐学习与其他学科的结合、渗透成为常态。音乐教育在数字信息技术介入下内容的扩展和多元使音乐超越了传统的学科范畴,与不同学科形成更为广泛结合面和交叉面,并在这种交叉和结合中更好的取得互阐互利的良性循环发展效果,使音乐学习在教与学两方面上都能拓展崭新的空间。

二、信息素养的培养

新的时代是一个信息时代,作为新时代的人必须具有检索和利用各种信息源以解决信息需求及制定明智决策的能力,这种包括信息意识、信息技术知识、信息技术能力是未来信息社会生活必备的基本能力之一。高校音乐教师在数字信息技术全面介入音乐教学的环境下,只有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并不断的提高信息能力水平,才能真正的理解数字音乐的新涵义和适应、参与数字环境下的音乐教学改革。

(一)强化信息意识。高校音乐教师只有加强信息意识教育,把个体潜在的信息需求意识转化为显在的信息需求、并能充分正确地表达、辨析、鉴定信息价值和合理利用信息,从而形成一种对信息所特有的恒久注意力,建立良好的信息第一、信息抢先、信息忧患、信息终身的意识,才能主动的将音乐教育与数字信息技术的特点结合起来,形成具有音乐特点的独特信息观念和意识,为全面提高自身信息素养和信息能力奠定基础。

1、对数字信息技术的新知识要有着良好的敏感力、观察力、判断力与吸收能力,具体表现为对数字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的介入发展趋势特别是对音乐领域介入和运用情况要积极关注,逐步形成对信息技术的接受、了解、利用、开发的主动性思维,拓展性的借鉴和吸取信息技术在各领域介入后所形成的新形态。如对媒体领域中的视听的动态转换、表现艺术中音象结合的新型表演,各学科教学上图文并茂的课件运用等

2、结合音乐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的特点,建立数字信息技术介入音乐教学的阶梯目标、高度自觉并且有组织、有计划、凭借现代技术手段和设备对在音乐表演、音乐体验、音乐教学研究上有关数字信息技术运用的信息、方法进行追求和捕捉,并积极的将捕捉和追求到的信息和方法及时与高校音乐教学各环节、阶段、目标形式做全方位的比照,找出其契合点或可借鉴的地方。

3、必须根据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已使传统的教育理论及观念、教学策略及模式、教学方法及手段发生深刻变革的这一新前提,尽快的进行教师角色的转换以适应现代信息技术给教学带来的变化,从单纯的“教者”转变成为具有多元身份特点的“指导者”,在音乐技能和音乐知识的传递过程和演绎体验形式中以数字信息技术介入为突破点,建立数字信息技术环境下高校音乐教师从“教”学生转变为“导”学生的新的音乐教学模式。

(二)信息知识学习。掌握好一定的信息知识,才能在音乐教育过程中较全面地运用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讯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促进高校音乐教育改革,从而提高音乐教学课堂效益,获取新知识、扩充新知识、更新知识,以适应知识成倍增长环境对当代音乐教育的要求。

1、要掌握信息科学技术的基本原理,如计算机原理、网络原理、多媒体技术原理、信息传递及接收与控制的原理,了解信息选择、集合、分类、使用的法则,掌握信息技术有关的基本陈述性知识,熟悉与信息技术相关的常用术语和符号等;另外,对数字信息技术的特点要有深刻认识了解,特别是介入音乐和与音乐教学结合后所形成的一些新知识和特点,更是音乐教师信息知识学习的重点

2、要了解熟悉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史以及所跨越的学科基本知识,了解与信息技术学科相关的文化及其背景。因为信息技术是一门覆盖面极广的学科,因此对音乐学科外的多学科知识了解认识不可忽视,特别是信息技术与文学、历史、艺术等人文学科的契合层面以及一些自然学科、工科、理科知识的了解;另外,要紧跟信息技术发展的趋势,通过对信息技术发展的比照和前瞻性学习,掌握信息技术在音乐教育中的发展路径,建立基于数字环境下的新的思考思维方式,只有具备这种新的思维方式、了解数字信息技术对社会、文化、教育的重要推动意义和数字技术对音乐教育介入的基本模式,才能真正

的学好信息技术知识。

(三)信息技能的掌握。进行信息设备与应用软件的基本操作——操作技能和能掌握信息获取;分析、加工、运用、传递、管理等基本技能——智力技能两个方面。作为高校音乐教师的信息技能学习由于其学科教学的特殊性,还必须在这两方面基础上具备将信息技术与音乐教学结合的教学思维通过网络和计算机设备递给受教育者的能力。

1、操作技能学习的主要内容是课堂教学设备的基本操作技能。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先基础后应用,要将参加分科、分层次进行针对性比较强的数字信息技术知识培训作为普及基础,先结合自然学科课程和信息学科知识学习,弄清楚信息技术的基本纲领概念和工作原理,具备最基本的一些属于数学、物理等自然学科范畴方面的知识后,再通过应用技能学习,去逐步掌握常用的课堂信息技术多媒体设备和软件操作基本技能。

2、强化智力技能的学习。智力技能是借助于内部言语在头脑中实现的活动方式,是利用信息源获取信息、对信息的处理、重新组织分析、传输处理和应用的能力。是高校音乐教师学习信息技术操作技术的最主要内容。在这一学习中,要特别强化在数字信息技术介入音乐教学中的过程中所新出现的教育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评价如何与传统的教学结合起来的新型思维。

3、在具备课堂教学基本操作技能基础上结合音乐教学专业的特点,对信息技术知识和操作技能进行融合与运用。如音乐欣赏教学中的音频视频剪辑、拼接、合成,音乐知识的图文转换、链接、文本设计、掌握文本、幻灯片、三维动画的制作、钢琴学习软件的运用、视唱练耳软件的使用等,同时,教师要系统的了解和学习互联网知识,熟悉浏览器、搜索方法的使用以及简单课件制作技术,在大量的采集、分析、选择、储存、传递音乐信息的过程中提高个人的音乐信息化处理能力和信息素养,为开展数字信息技术环境下的音乐教学打好基础。

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教学、学习、环境构建的工具、媒介和方法融入到音乐教学的各个层面是现代教育的需要,高校音乐教师亟待在信息素养上强化提高,让信息技术成为音乐教学最强大的认知工具并逐步将信息技术作为构建新型音乐教学的重要要素来支持和先导音乐教育改革,因此,更快更有效的加强高校音乐教师本身的信息素养以适应现代数字信息社会对高校音乐教育的要求,是高校音乐教师面临的重要任务,需要得到充分的重视和积极的实践和探索。

参考资料

[1] 杨志坚.论高等教育对信息素养的培养[J].

篇(6)

一、数字化学习中心的建设背景

白云园小学数字化学习中心的建设源于南京的“新三基”教育,而“新三基”教育的实质就是引领学校教育走向人本化、科学化和现代化。

“基于脑的教育”在白云园小学,即是生本教育、启发潜能教育,是要让教育建立在充分了解学生的身心特点和个性特征的基础上,是以儿童为中心、适合孩子的教育。

“基于小班的教育”在白云园小学,就是在“三”适教育(即适性、适量、适时)指导下,实施 “三实”行动,即实施活跃“每一个”的谐乐课程,实践提升“每一个”的生本教学,实行发展“每一个”的多元评价的教育。

“基于网的教育”在白云园小学,具体表现为江苏省“E学习项目”和南京市“网络与数字化环境下的教学实验项目”,是要实现教育的自定步调、自主控制和交互学习。

南京市白云园小学就是在这“新三基”的背景下,在寻求适合每一个孩子的教育理念引领下,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实验小学、南京师范大学多方合作,以网络与数字化环境支持下的知识创新学习为突破口,寻求“幸福每一个”的教育。

二、数字化学习中心的建设思考

我们认为,数字化学习中心在建设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好技术与教学两个层面的关系。

在技术层面上,数字化学习中心的建设要探索如何在传感技术、网络技术、富媒体技术及人工智能技术充分发展的信息时代,构建能优化教学内容呈现、便于学习资源获取、促进课堂交互展开的,具有情感感知和环境管理功能的数字化学习中心。这是多媒体和网络教室的高端形态(如图1所示)。

从教学层面上,数字化学习中心不是简单的软硬件的组合,而是要构建学生“E学习”的环境(如图2所示):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环境,即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环境;学生“动手做”学习环境,即个性化的体验和解释的学习环境;分层差异化学习的环境;教师和学生双向交互的学习环境。

基于以上两个层面的认识,南京市白云园小学逐步建立了数字化学习中心的概念,概括为内容呈现、环境管理、资源获取、即时互动、情境感知5个维度,正好体现了智慧教室的特征(如图3所示)。

三、数字化学习中心的建设实践

南京市白云园小学作为南京市小班化教育示范学校,随着个人探究、学习共同体协作、项目式学习等教学模式的不断应用,原本以支持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室环境已无法满足当前课堂教学在功能多样性方面的实际需求,普通教室、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室在设计上亟待改善。在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张义兵教授以及南京市鼓楼区电教中心的指导下,白云园小学以知识建构理论为引领,提出教室环境的改造要为知识创新学习服务的建设理念,开始了数字化学习中心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在功能上,数字化学习中心必须包含以下功能:(1)高清录播;(2)远程互动;(3)多屏显示;(4)无线投影;(5)人机交互;(6)移动学习;(7)智能分析。

在实践中,我们是这样建设的(如图4所示):

第一,它是一间高清录播教室,能全自动记录师生的学习过程。同时,我们在录播系统中添加硬件采集设备,配合V2等视频会议系统,实现远程互动教学。利用这间教室,学校已经和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以及中国的香港、台湾等地区的学校多次视频连线,同上一节课。

第二,在教室的墙壁上,给每一个小组配备了一块大屏触控一体机。这些大屏主要有两大功能。一是多屏显示。这里的多屏显示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网络教室的屏幕广播,而是能够有效改善单一屏幕显示割裂教学内容前后联系,导致学生思维“间断性”的问题。就像有些学校开始在报告厅装备多屏融合设备,其实这个设备和我们这里的多屏显示功能一样,它的真正意义应该在于能够实现多路视频输入、自由分区显示的功能,为教学内容的呈现提供了极大的可操作性。二是在小组活动与合作时,不仅能分别显示各个小组的内容,而且能实现多屏合一的功能。需要多屏合一时,只要利用无线投影技术,便可以将所有的手持终端投射到任意一块大屏上。

第三,移动学习终端,可以是笔记本,可以是平板电脑。学校的笔记本电脑,配合数字手绘笔,数字化学习中心又变身为数字美术教室。

第四,无线网络、无线投影、快拍仪、数字手绘笔等,都是这个数字化学习中心的配套硬件。

四、数字化学习中心的应用实例

作为“江苏省百校E学习项目”试点学校,南京市白云园小学于2013年4月23日召开了数字化学习现场会,江苏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马斌处长、南京市教育局周文海副局长全程参与了活动。从这节课上我们能够看到 “数字化教与学”的4个特色。

(1)空间布局灵活:4~6人为一组,能支持个人探究与小组协作。

(2)内容呈现合理:以学生的计算机终端或者手持移动设备为主,小组的触控一体机为辅。学生利用手持设备记录和反馈信息,并无线投影到触控一体机上。或者利用触控一体机自带的计算机讨论问题,绘制思维导图,其成果以小组汇报为主。

(3)资源获取便捷:全面无线覆盖,全面支持各类终端接入,能保证基于互联网的远程互动教学完美实现。

(4)师生交互及时:强调以计算机为中介的师生、生生交互,小组完成学习任务主要依托终端设备与软件平台,它们能够系统地保存学生的学习过程。

篇(7)

【关键词】数字影像;后期合成;数字媒体技术;教学策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加快,在此背景下各行各业的发展都取得了较大成果。其中,影视娱乐行业的发展也较为迅猛,极大地促进了我国文化实力的提升,也加强了我国此类产业技术的发展。在此现状下,关于影响影视发展的数字影像后期合成技术则引起了较多人群的关注。如何以适时、适用、高效、稳定的方式开展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教学,成为当前教育部门以及研究人员长期研究的课题。在此背景下,笔者针对当前数字影像后期合成课程的开展现状,简要分析当前高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教学策略的制定,以盼能为我国此类专业教育的发展提供参考。

一、数字影像合成

随着当前技术的快速发展,行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对于人才的需求量也逐渐增加。数字影像合成课程,按照其归类属于理工科类别。当前我国数字媒体技术类课程在细化的过程中分属为计算机类。数字影像合成课程单从字面进行分析,主要包括三个要素:数字、影像、合成。其中数字指代计算机中存储数据的模式,按照数字进制进行排列存储。影像则为通过摄像机、手机等媒介设备获取的画面。之后将摄制的影像导入计算机,利用剪辑设计软件进行图片或视频的剪辑、配音、特效处理、压制、合成。此为数字影像合成的主要内容,数字影像合成课程在开设过程中涉及的课程内容主要有影像剪辑、图形处理、视听语言、表导演基础、摄影摄像、动漫设计等。

二、高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教学目标

随着当前影视行业的快速发展,影像后期合成也进入到了职业教育中。当前高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主要的教学目标为:培养具备一定影像剪辑、作品设计、游戏创作、程序开发、理论知识的综合型人才。

三、当前高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发展现状

由于历史等方面的原因,我国高新技术类的发展较之西方国家,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影视行业、游戏行业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发展项目之一,当前在我国经济的发展中占据了较大的比重。因此,国家对此类技术的发展也较为重视,大力推动此类技术的教育和发展。在此背景下,我国高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整体发展较为良好,但由于基础较为薄弱,人才系统的成熟以及尖端人才的储备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和发展。

四、高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教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高职数字媒体技术的整体发展较为良好,实现了较好的教学成果。但在实际应用等方面还存在较多的问题。归纳起来有:教学策略偏重理论教育、课程项目多而深度浅、学生专业实践偏少、合作学习模式未能全面展开、教学过程中学生自我发挥的空间较小,等等。此类问题的出现,对当前高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教学策略制定以及后期的教学发展都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在此现状下,笔者针对此类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介绍。1.教学策略偏重理论教育当前,我国教育整体的教学模式仍多为应试教育。应试教育的侧重点为学生的考试成绩以及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受此影响,我国高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教学发展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过于注重理论教育,与课程设立的初衷相违背,结果学生往往理论知识掌握较好,但实际动手能力较弱,最终影响学生后期的就业问题。2.课程项目多而深度浅高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整体的发展态势较为良好。课程编制人员为了保证学生知识的全面性,设置的课程项目较多、较杂。按照当前高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所设立的学习课时,根本不足以完成如此大量的学习课程。由此造成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总体学习的课程内容较多,但对知识的实际掌握较少,深度较浅。导致学生不能完整地接受学习知识,对于学生的后期学习也造成了较大的影响。3.学生专业实践偏少高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培养的人才偏重于实用型、技术型人才。基于此类目的,该类课程在教学策略的制定中也设计了较多的实践评测等内容。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是出现了较多的问题。具体体现为:学校课程设计中的评测内容与市场发展严重脱节,不符合市场发展的需求;培养人才的技术能力较为落后,无法快速适应市场需求,对课程的发展以及学生后期的发展都造成了较大的影响。4.合作学习模式未能全面展开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区别于其他类型的课程,在其教学过程中,需要全面开展合作学习模式。然而,当前高职教学受设施、师资等方面的制约,实际教学过程主要还是通过教师讲课、演示,学生听课、记录、操作等方式进行,合作学习模式未能全面有效地展开推进。因此,不能够很好地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5.教学过程中学生自我发挥的空间较小影视行业除了对技术人员专业方面的要求外,对创作设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也有一定的要求。当前高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对学生创作能力的培养以及学生自我发挥空间的引导较少,因此对人才后期的职业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五、高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策略

当前高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教学策略制定发展态势较为良好,但在细节方面还存在较多的问题。为了有效地改善此类问题,笔者提出了一些改善策略,如: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教学、进行精简化教学、促进学生动手能力的提升、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式学习等。1.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高职数字媒体课程在教学策略制定过程中,应根据其教学的目的进行设计。针对当前高职数字媒体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偏重理论教学问题,首先应改善教学平衡问题。理论知识对学生的后期发展较为重要,但实践动手能力更为重要。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实践主要有个人作品创作,具体体现为软件操作能力、作品设计创作能力、剧本策划能力、特效配置能力等。因此,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更应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为了保障学生的均衡发展,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动手能力的相互结合,以此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以及动手能力的提升。2.研究市场发展现状,精简化教学当前高职数字媒体教学内容较多,但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未能达到预期效果。为了有效地促进学生对实际技术的掌握以及对理论知识的巩固,教职人员和课程设计人员应深入市场进行调研,研究实际应用的软硬件以及相对应的理论知识应用,以此进行课程设计的改革,去除其中落后的技术以及理论知识,加入新型技术和理论知识。以提升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强化人才对市场的适应性。3.定期举办专业比赛,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当前高职院校实践评测还存在评测技术落后等问题。针对此现状,高职院校应定期举办专业的评测比赛,并按照市场标准,引导学生进行作品创作。鼓励学生学习新型技术,以此促进学生动手能力的提升。4.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影像后期合成技术是一项复杂程度较高的操作型技术,在实际合成或剪辑的过程中,通常按照技术类型分为音频分类、视频剪辑分类、特效分类、字幕分类等。在此情况下,如由单一个体独立完成,耗费的时间较长,出错率也较高。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回顾人类教育的发展史,社会形态的更替和媒介技术的发展一直是推动教育产生变革的根本性力量。目前,我们经历着第四次教育革命的发展和演变,以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教室为中心的知识传授模式逐步让位于基于广泛学习资源的以学生为中心、问题为中心、活动为中心的能力培养模式。高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策略亦莫过于此。

作者:梁姗 单位:南京金陵中等专业学校

参考文献:

[1]马卫.高职影视专业教学改革与探索———“视频剪辑技术”课程项目教学法为例[J].东方教育,2015,(11):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