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煤炭安全法律法规

煤炭安全法律法规精品(七篇)

时间:2023-07-03 15:49:34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煤炭安全法律法规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煤炭安全法律法规

篇(1)

关键词:煤炭企业 安全管理 对策

如何搞好煤炭企业安全建设,提高职工安全素质和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实现安全生产目标,是现阶段企业进行安全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安全是煤炭企业的生命, 是煤炭企业管理永恒的主题。安全工作贯穿于整个煤炭企业生产全过程,安全事故发生也就是几秒钟、几分钟的事情,而安全生产工作却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全员参与,缺一不可。搞好煤炭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对于强化广大员工的安全意识, 提高职工的安全技能, 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 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确保企业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1.、煤炭企业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1.1安全管理法律法规不够完善

近年来我国出台不少煤矿安全的法律法规,但是现有安全生产方面的法律、法规大部分是计划经济体制下制定的,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形势的需要在部分需要修订完善。中央有关安全生产的精神又很难贯彻到乡镇,特别是私人小煤矿。建立健全适应新形势需要的安全生产法规体系,明确安全生产的执法主体和各部门的职责已成为当务之急。

1.2监管监察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在安全生产监管最为直接、任务最重的地(市)及县(市、区)级安全监管力量最为薄弱,有些县(市、区)的安监机构甚至连应付日常的运行都十分困难。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工作范围、工作责任及压力与其拥有的职权不对称的问题相当突出。特别是对小煤矿的监管非常棘手,投入大,收效甚微。

1.3安全意识淡薄,思想认识不到位

认识不到位是一切工作不到位最为深层次的根源。少数领导没有牢固树立“安全第一,以人为本”的思想,当生产、效益与安全发生矛盾时,不是首先保证安全,而是放松对安全的要求。少数领导当生产、效益与安全发生矛盾时,不是首先保证安全,而是放松对安全的要求。安全生产工作中的工作范围、工作责任及压力与其拥有的职权不对称的问题相当突出。

1.4安全投入不到位,信息技术利用不足

国有煤矿安全投入不足,存在煤矿设备严重老化、失修,矿井生产安全系统不完善。受市场和利益驱动,我国煤矿超能力生产问题非常严重。随着矿井延深,矿压不断增加,巷道维修的任务也在不断加重,矿井的提升和排水能力很难适应生产需要。

另外,安全管理的手段落后,没有完善的安全信息管理体系。信息系统的完善能使安全工作从过去的凭直观、凭经验进行变为定性、定量的超前预测,但在这一点上多数矿井仍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没有形成完整的体实际应用尚有较大欠缺。

2、强化煤炭企业安全管理的措施

2.1完善法律体系,建立规章制度

目前,我国亟待建立和完善保障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体系。尽快修改《矿山安全法》、《矿山安全法实施条例》,使其更具有针对性、严厉性和可操作性。梳理其他与煤矿安全有关的《矿产资源法》、《煤炭法》等法律法规,保障立法的协调一致。建议适时制定一部制度健全、内容细致、可操作性强的《煤矿安全法典》。各煤矿企业须建立建全本企业的规章制度,认真落实《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制》等管理制度。

2.2抓检查监督,全面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全面开展季节性安全大检查是保证煤炭安全生产的重要手段,是对各项安全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各项安全措施的落实情况及设备健康状况的全面检查。也是全面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的有效办法。通过开展季节性安全大检查,可以及时发现影响安全的隐患和安全管理上的薄弱环节,集中精力抓好隐患消除工作,适时给安全责任传递再加压力,从而达到进一步强化安全管理的目的。煤炭系统每年都要相继开展春季安全大检查、 “国庆”暨秋、冬季安全大检查活动。活动前都应专门成立了安全大检查组织,对活动开展时间、要求、检点进行具体的部署,做到地毯式检查。在安全检查中,要个人自查与自我剖析相结合,班组排查与公司检查相结合。对安全大检查中查出的主要问题,认真制定整改计划,并按计划认真落实整改,为煤炭企业安全运行提供可靠保证;开展安全性评价是保证安全的又一重要手段。采取自我评价与专家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使各级各类人员对安全管理保持清醒的认识,从而使安全管理在监督中得到加强。

2.3强化教育和培训,提高职工安全意识

把对职工的安全思想教育工作作为搞好安全工作的根本措施来抓,建立健全考核、培训、持证上岗制度,定期对上岗职工进行强化性的安全技术岗位培训。特殊岗位需持证上岗,以最大限度的较少人为事故的发生。同时,在教育培训时,要经常变换教育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安全教育培训活动,使安全意识逐步深入职工的心中,在企业中树立一种安全文化氛围。

2.4 增加安全投入,利用信息技术

通过政府和企业等多种渠道增加煤矿生产的安全投入,不断引进和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安全设施,强制性淘汰存在安全隐患的设施与装备。通过应用信息技术开发适合煤炭企业的煤矿安全计算机信息系统,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以瓦斯安全监测系统、矿井矿压监测系统、矿井通风监测系统和专家智能系统为基础的安全管理指挥中心,进一步提升煤炭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

2.5开展安全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

企业要把切实推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摆上议事日程,并全面纳入企业文化建设的总体部署和现代企业管理之中。煤炭企业应组织开展安全文化研讨、演讲、宣传、文艺汇演和网络等多种形式,以矿井为中心建设安全文化长廊,同时加强对职工进行安全培训,从而形成有助于加强煤矿安全工作的良好氛围。

3.、结语

由于煤炭行业生产的特点,决定了安全管理工作必须摆在一切工作的首位。目前我国煤矿安全管理任重而道远,只有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和认真规范煤炭企业的安全管理行为,才是煤炭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 任乐春,关于安全文化在企业管理中作用的思考[J];安防科技;2004年08期。

篇(2)

[关键词]煤炭企业;安全;管理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06.063

[中图分类号]F426.21;X9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06-00-02

煤炭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能源材料,为了满足社会对煤炭资源的需求量,煤炭企业需要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也要加强安全管理,以避免在煤炭开采的过程中出现不必要的事故。煤炭企业在生产时需要坚持安全原则,保证工人作业时的生命安全,不能只看眼前利益,在煤炭开采时也不能一味贪图速度,应有一套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提高工人的安全意识,还要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

1 煤炭企业安全管理问题

煤炭企业在社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也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着能源供给,在煤炭企业生产与经营的过程中,需要保证安全生产,加强安全管理,用制度与企业文化武装员工,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从而保证企业稳定发展。安全是煤炭企业各项经营活动的前提,企业的相关管理人员应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了解企业当前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因此,笔者结合自身经验,对煤炭企业安全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1.1 安全法规不完善

在我国煤炭企业中,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不完善,这不利于实现安全生产,有的企业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在生产的过程中只注重生产效率,忽视了人员的安全性。煤炭企业安全法规很多都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并不符合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形势。在一些偏远小镇的私人煤炭企业中,管理人员素质不高,安全意识薄弱,且没有贯彻执行国家提出的安全生产政策、法规,增加了煤炭生产的安全隐患。

1.2 安全生产管理实施对象缺失

煤炭企业加强安全管理,主要是在企业生产过程中,对员工的操作行为以及设备的运行进行监管,对不安全的行为进行制止与控制,从而提高生产环节的安全性。但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存在对事故致因不够关注的问题,安全管理流于形式。比如某大型煤炭企业发生重大瓦斯爆炸,在对事故发生的原因进行调查后发现,该企业缺乏有效的现场管理,没有准确定位安全生产管理实施对象。煤炭企业实行安全管理是为了保证整个生产环节的安全性,相关管理人员应充分发挥职能,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运用先进的设备设施,还要营造出良好的工作环境,这样才能消除安全隐患,提高企业安全管理的水平。

1.3 监管体制有待完善

在对煤炭企业安全生产进行检查后发现,很多地区监督体系不完善,安全监管的力度小,在监督与监察的过程中,很多工作人员并不了解其工作范畴,且存在不称职的情况,尤其是在小型煤炭企业的监察中,安全生产有待提高。一些小型的煤炭企业由于收益较少,面对安全生产监管部门的检查并不配合,影响了工作人员职能的发挥。只有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才能保证煤炭企业安全生产,很多煤炭企业在对自身体制进行改革后,企业组织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而企业监管体制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完善,企业没有建立与制度体系相配套的责任制,所以存在员工职责分配不清,工作质量不高等情况,无法达到安全生产与管理的要求。

1.4 缺乏有效的培训与合理的奖惩制度

很多煤炭企业不重视员工的培训与学习,没有定期组织员工参加安全学习,员工掌握的安全知识不够全面。有的煤炭企业很少安排以安全生产为主题的培训活动,或者培训的方式比较单一,简单的理论式培训效果比较差,员工无法与实际生产联系在一起,而且从思想上也不够重视安全生产。一些接受培训的员工完全是为了应付检查,并没有认识到安全学习与培训的重要性,降低了培训的成效。另外,煤炭企业没有建立合理的奖惩制度,无法推动安全管理制度的实行。有的奖惩制度不科学,奖励与惩罚的比例不协调,缺乏正面的、积极的引导,员工与管理者之间存在隐性的对抗,无法从根本上消除违规行为,使生产环节仍然存在很多安全隐患。缺乏合理的奖惩制度,会降低奖惩的时效性,也会弱化安全管理的效用价值,无法实现煤炭企业安全生产。

1.5 安全意识淡薄

有的煤炭企业工人的安全意识淡薄,这与企业宣传不到位有直接关系,由于管理者安全意识淡薄,所以在企业中没有树立安全第一的理念,管理者只看重经济效益,忽视了以人为本的原则,为了保证企业的经济效益,在出现安全隐患后没有及时停产。煤炭企业在开采经营的过程中,需要对各个流程进行安全管理,相关监督人员需了解自身的工作责任,及时处理安全隐患,但是由于很多监管人员安全意识薄弱,存在不称职的问题,导致安全生产的要求很难达到。

1.6 缺乏严密的安全管理措施

我国煤炭行业发展较快,煤炭企业的规模参差不齐,有的煤炭企业在生产环节未按照相关法律实行监管,采用的管理措施也比较落后。一些小型的煤炭企业为了提高经营效益,经常进行私挖、滥挖,出现了严重的违规行为,当地相关部门也没有按照政策法规对其进行严肃处理,存在执法松懈的情况,降低了我国煤炭安全管理的水平。另外,我国煤炭安全监察部门配备的人员数量较少,设备比较落后,缺乏严密的安全管理措施,这是导致我国煤炭企业安全管理水平滞后的主要原因。

1.7 安全管理投入不足

在很多煤炭企业中,管理者为了提高经济效益会增加设备投入,但是在安全投入方面却存在不到位的情况,很多设备已经出现了老化的问题,但是只要不影响生产效率,并未对其进行维修或者更换。在采矿的过程中,安全系统不完善,在拓展矿井深度时,没有做好巷道的维护工作,由于井下的压力很大,很容易发生安全事故,有的矿井的排水能力很差,无法达到生产要求。为了保证生产的安全性,应做好安全管理体系的维护,引进信息技术,不能仅凭经验进行安全管理,这是非常不科学的,只有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定位、定量预测,才能保证监测的准确性。

2 煤炭企业安全管理的优化途径

煤炭生产如果出现违规操作行为,可能会造成爆炸、坍塌等严重的安全事故,不但会影响煤炭生产的正常秩序,还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威胁着员工的生命安全,也威胁着企业的济效益,所以,煤炭企业的管理人员一定要重视安全管理,加强对员工的培训与教育,完善管理制度,明确责任与义务,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安全生产。

2.1 完善法律法规,建立管理制度

当前我国煤炭行业存在安全法规不完善的问题,也缺乏相应的规章制度对煤炭生产进行约束,所以,相关部门应做好《矿山安全法》的修订工作,并根据煤炭企业常见的安全问题,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法律法规,对生产流程进行必要的监督。我国《煤炭法》等大部分法律法规都是在计划经济的环境下制定的,为了提高煤炭企业生产的安全性,应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修正。煤炭企业的管理者也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认真落实国家提出的安全生产要求。煤炭企业还要根据自身特点,做好管理制度的创新,使企业安全生产的同时,也能稳定的发展。企业在不断发展,制度也需要不断改革,只有构建出严密的管理体系,才能形成全面的管理格局。

2.2 加强监督与监察

在煤炭企业进行日常生产时,相关部门应做好季节性安全检查工作,对设备的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在发现安全隐患时及时处理。煤炭行业一般在春季与冬季都会安排较大力度的检查,主要是进行“地毯式”的检查,做好危险排查工作,这对煤炭企业安全生产有着保障作用。在作业前,应落实监督人员的安全管理职能,一旦发现违规操作行为,应及时制止,对难度较大的作业环节,还应配合一线员工共同处理。在井下作业时,需做好瓦斯检查,保证井下作业环境的安全性,发现瓦斯超标,应及时通知工人撤离,相关工作人员还应定期对井下作业进行通风处理。煤炭企业还应做好自我评价工作,并与专家评价进行比对,找到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这也是加强安全管理的有效措施。

2.3 构建专业的安全管理系统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企业运用的技术越来越先进。在当前市场环境中,煤炭企业应多使用先进的科学技术,用科技武装自己,建立专业的安全管理系统,完善传统的安全管理模式,实现企业的现代化发展。在新的安全管理系统中,要以计算机与网络技术为主体,注重质量监测,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对生产活动进行实时监控,这有利于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利用专业的安全管理系统,分析事故发生原因,从而进行预测与分析,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

2.4 加强学习与培训

煤炭企业在日常的生产与管理中,应重视对员工的培训,加强学习与教育,定期开展以安全生产为内容的培训活动,从而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加强宣传工作,有利于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煤炭企业还要制定出科学的培训体系,加强对员工的素质教育,提高职业素质与专业技能。培训活动还要丰富方式、方法,不能只采取理论教育的方式,应加强实践教育,从实践中进行学习与体会,从而达到最佳的培训效果。煤炭企业应注重对员工素质与技能的培训,使其在今后的工作中运用正确的技术、方法,减少违规行为,从而实现安全生产。

2.5 提高安全意识

为了保证安全管理的效果,企业首先应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只有在日常的工作中注意安全防护,才能降低危险事故发生的概率。煤炭开采是一项技术性工作,相关工作人员需要持证上岗,还要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所以企业可以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使其掌握最新的安全技术。在井下作业前,应根据以往的经验以及科学的测定,确定出合理的工作流程和技术方法,做好技术交底工作。工作人员还要具有随机应变、灵活处理的能力,能根据井下的异常情况,调整工作进度与方法,这样才能降低异常情况带来的影响。另外,煤炭企业还要加强安全教育与宣传工作,提高工人的安全意识,营造出良好的工作氛围,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降低安全事故出现的概率。

2.6 构建企业文化,履行社会责任

煤炭企业在社会中占有重要位置,人们的生活与生产也离不来煤炭资源,所以安全生产也是煤炭企业必须履行的义务。煤炭企业不能一味地追求经济效益,应构建良好的企业文化,履行社会责任。在追求效益最大化的同时,做好员工利益与权益的协调,实现安全生产,保证员工生命安全。煤炭企业为了在社会上树立良好的形象,还应将“以人为本”作为发展理念,营造出良好的工作氛围,将安全生产作为企业追求的目标,在实践中落实科学发展观,将企业发展理念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起来。

2.7 增加安全投入

安全投入不单是煤炭企业的责任,也是政府部门的职责,为了保证煤炭企业安全管理工作顺利进行,需要增加安全投入,对陈旧、老化的设备进行更新淘汰,还要引进先进的信息技术,利用完善的信息系统,对工作环境进行探测与监察,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做好井下的通风与支护工作,从而保证工人作业的安全。引进信息化技术,还可以提高煤炭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和机械化水平,是提高安全管理的有效途径。

3 结 语

煤炭行业是一种性质较为特殊的行业,在生产的过程中存在较多的安全隐患,尤其是井下采矿,工作环境非常恶劣,这对安全生产与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保证工人的生命安全,管理人员需要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做好安全生产的宣传工作,提高人们的安全意识,这样才能提高企业的综合效益。煤炭企业还应将安全作为生产的首要原则,不能只重利益,忽视以人为本的原则,应加强管理与约束,及时解决安全隐患,促进煤炭企业的长远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孙继平.煤矿信息化与自动化发展趋势[J].工矿自动化,2015(4).

[2]周忠,周颐,肖江剑.虚拟现实增强技术综述[J].中国科学:信息科学,2015(2).

[3]何叶荣,孟祥瑞,徐雪战,等.基于三维可视化的综采工作面过断层开采工艺仿真研究[J].煤炭技术,2015(2).

[4]贾保先.物联网相关技术在现代物流中的应用研究[J].自动化仪表,2015(1).

[5]冯毅.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品牌,2012(2).

[6]李运娣,李莉,陈景河.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煤矿生产安全信息化系统[J].煤炭技术,2012(8).

[7]崔娇,巫修社.浅谈我国煤炭生产安全监管体制之完善[J].煤炭技术,2012(2).

篇(3)

关键词:安全生产监督;宪法;行政法律;相关规定

法律是这个社会的准绳,是维护这个社会各个方面最基本的底线,随着我们国家法治工作的完善,我们已经形成了一个以宪法为核心,涉及到社会生活中的各个方面的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而当下安全生产监督过程中需要用到的法律内容主要分为部门规章和地方规章两种,这两部分的内容权利分属的层面各不相同,但是都是以法律的形式对企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做出了规定。但是对于企业来说,该如何执行这些规定,就是一个很有学问的问题了。

一、当下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基本概述

从1981年起草的劳动保护法草案,到2001年正式通过我国的“安全生产保护法”,可以说是中国近代工业崛起的一个缩影。从改革开放以来,虽然说我们国家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是生产事故却一直是居高不下,这在很大程度上对我们党和政府的形象是一个极大的损失。虽然说导致安全事故频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立法方面的不足,却是一个会动摇到我们经济根基的问题。而且当每次我们国内出现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的同时,国外的一些媒体总会发出一些不和谐的声音。是的,我们的安全生产保护法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诞生的。这方面的法律的完善能够加强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而且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更是以法律的强制性为优势,对当下企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打击。所以说这是我国法律体系的一次完善,更是我国经济不断腾飞的重要动力。

二、当下企业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一)安全生产意识薄弱

要说中国的制造型企业生产事故频发的原因,其实很大一部分是因为生产者和相关的管理者缺乏必要的安全生产意识。因为这种观念上的疏忽,所以说他们对待日常工作中的问题自然不会重视,但是要改变这个问题是需要企业长年累月去进行投入的。因此不少企业不管是从成本还是其他方面来考虑对这部分的工作都是“能省则省”,而相关的劳动部分因为缺少相关的法律法规作为参考,在很多问题上都是显得有些无能为力的。而这时候安全生产法的提出,就对如何监督企业这方面的疏忽做出了明确的界定,这为相关的劳动部门的工作提供了必要的参考,为企业提高生产的安全性打下了基础。

(二)安全生产基础工作不扎实

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很多企业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不管是在数量还是在质量上,但是对于一些偏远地区的企业和工厂,不仅资金匮乏而且缺乏技术和人才,甚至说不能按照规定设置相应的安全生产管理的专业人员和相应的安全生产设备。近年来新技术、新人才、新设备不断的推陈出新,他们在原来的基础上不断的被优化,改进了容易出现安全事故的漏洞,但是由于价格较贵等原因,没有被广泛的应用。再就是我们安全生产的从业人员,安全生产重在意识,但是人员受教育程度的差别,也使得安全生产意识没有印在每个人的心里。就例如在建筑行业,绝大部门的施工人员都是农民,他们没有接受专业的安全生产培训,缺乏专业的技术指导,也就无法将安全生产的意识真正的应用到生产当中。也就更难说安全生产法和劳动法在他们当中的普及程度了。

(三)对生产安全的监督力度不到位

在我国目前的很多企业都存在这样的问题,有的企业没有设置相应的监管部门,另外就是虽然设置了这样的监管部门,由于缺乏专业的知识和系统的管理模式,不少企业都面临着不少的安全意外。例如在安全生产法中的煤炭安全法律体系,煤炭生产很容易出现意外,使得施工的工人缺乏安全保障,如果不能相关部门不能落实煤炭安全法律体系的实施和应用,监督力度不到位,就不能真正的体会到法律带来的安全保障。

三、在企业生产过程中落实好宪法和相关政治法的重要举措

(一)加强员工的思想教育

安全生产这不是一个人的责任,在思想上需要大家的高度重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员工的人参安全。面对企业生产中时常出现的安全意外事故,加强员工的思想教育已经变的不可小觑。首先要让员工了解宪法和相关政治法对于安全生产的硬性规定,对于禁圈区的法律底线不可以触碰和以身试法。员工也要有主人翁的精神,能够及时反映企业的相关安全生产出现的问题,定期检修维修机器设备,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当然最主要的还是以法律的形式,对企业在安全生产过程中承担的责任进行划定,让企业把对于员工的教育当成一项义务。

(二)完善职业伤害保险制度

当然,除了法律层面上的规定,要想真正的促进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推进,还需要在经济方面完善职业伤害保险制度。这样那些在生产当中权益受到损害的工人就能够用这种方式维护自己的权利,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很多不和谐的事情发生。而对于现在的建筑企业意外伤害保险当中存在的问题,就比如工商保险难以满足现在的补助要求等等问题,我们就可以从法律层面上对这类问题进行限定,这样就等于变相的提高了企业的违规成本。当然就比如建筑公司来说,想要促进安全生产,还可以通过完善招投标环节来提高行业的准入标准,这样的经济促进方式也能够提高企业安全生产的标准。这样从法律和经济两个层面来努力就能够帮助企业形成良好的、有利于安全生产的企业文化。

四、结语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相关的安全事故问题也一直是居高不下,因此人们对于企业安全生产方面的问题也是越来越重视了。为了净化企业的生产环境,相关的法律政策规定也一直没有间断出台。但是要想正确的发挥法律法规在安全生产当中的作用还是需要多方来共同努力的,上文根据笔者的经验对安全生产监督过程中落实宪法以及行政法规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希望能够对改善这方面的行业现状有所思考。

参考文献:

[1]曹秋龙.党内“两规”问题的宪法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5.

[2]张芃.法律义务条款及其规范设置研究[D].山东大学,2015.

篇(4)

【关键词】煤炭;安全管理;机制

一、煤炭安全管理概述

(一)煤炭安全管理的现状分析

煤炭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能源,在社会生产及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中,煤炭能源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煤炭行业作业环境的特殊性,我国对于煤炭安全管理一直以来都极为关注,在国家各部位及各地方政府的共同配合下,各地煤炭企业积极推行以人为本的科学管理理念,规范作业流程,强化安全生产,近几年来,我国煤炭行业的安全事故有所减少。但煤炭行业的重大以及特大事故仍然频发,且造成的危害极大,不仅给职工的人身安全造成极大威胁,也给国家财产造成极大损失。我国近年来因煤炭安全事故死亡的人数尽管逐年有所减少,从总数来看,每天死于煤炭事故的人数仍然较高。

煤炭安全管理是指企业在进行煤炭开采的过程中,严格按照国家的规章制度来执行,科学规划、综合协调、及时反馈,从而可以有效规避煤炭开采过程中的风险,保障职工安全作业的有效进行。要实现煤炭企业的安全生产,科学规范作业是基础,为职工提供煤炭开发过程中所需要的先进的机器设备等硬件设施是保障,加强安全生产知识与安全意识的宣传是根本。煤炭企业的安全运营是其实现经济效益增长的前提,只有在保障员工人身安全的基础上,才能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

(二)我国煤炭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煤炭生产违规操作

煤炭安全生产频发的最根本原因在于煤炭企业的违规操作、违章指挥及违背劳动法的规定。违规操作主要是指煤矿管理人员无视国家颁布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未按科学规范的生产流程开展采矿,由此导致安全事故。违章指挥主要是指很多煤矿发生安全事故的原因在于作业人员及指挥人员未经专业的培训或不懂专业的安全技术规程就上岗,他们大多凭借自身以往的经验进行管理,甚至一些管理人员责任心极差,对于职工的人身安全问题置若罔闻。违背劳动法的规定主要是指一些煤炭企业违反劳动法的规定,让职工长时间、高负荷的工作导致疲惫引发安全事故。

2、安全监管力度不够

首先,我国部分煤炭监管机构严重,未将安全监管工作放在至关重要的位置,对所管辖地区的安全生产状况不了解,安全检查也多流于形式,未能提前将安全隐患扼杀在萌芽中,对于发现的安全问题也不提前采取安全防范措施,只在事故发生之后才去重视,对于事故的责任相互推诿,避重就轻。其次,煤炭安全事故存在漏报、瞒报以及不报的现象,安全事故发生之后,监管机构为了规避责任,漏报、瞒报安全事故,导致人员救援被延迟,给国家安全事故管理造成极大困难。再次,群众监督意识不强。群众监督是行政监督的有益补充,但我国目前群众的监督意识缺乏,未能充分发挥其监督、约束作用。

3、缺乏专业性的煤炭管理人才

我国目前从事煤炭管理的“煤老板”多学历较低,未接受过专业的煤炭管理专业知识的熏陶。煤老板多凭借自身的经验进行管理。对于煤炭管理缺乏深入的思考和理解。仅着眼于自身的短期利益,头疼医头,脚痛医脚,对于企业管理缺乏长期性的、战略性的规划及思考。同时对于员工也缺乏专业技能及素质的培训和提高,造成学员的知识水平及专业技能跟不上工作的需要,从而增加了煤炭管理的不安全隐患。

二、煤炭安全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安全与法律意识淡薄

煤炭生产过程中存在违规操作、违章指挥及违背劳动法等行为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安全与法律意识淡薄,一方面,部分煤炭企业的法律意识淡薄。一部分煤炭企业的管理者为了追求短期的经济效益,违规生产,无视员工的生命安全。企业中对于员工的职业安全教育宣传不足,安全教育仅局限于“注意安全”等浮于表面的宣传标语,缺乏深入的安全教育。另一方面,员工自身的安全意识不强。部分煤炭工人在进行井下作业时甚至不带安全帽,安全保护意识极差,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在企业进行违规操作以及违反劳动法的规定,让员工加班加点时,大部分矿井工人也选择了沉默,这在一定程度上也纵容了那些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煤矿经营者们。

(二)行政管理体制不完善

没有健全的安全管理机制,煤炭安全管理就如同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一样,缺乏根据和落脚点。没有健全的安全管理机制,就无法对煤炭生产进行约束和规范,就无法维持煤炭安全生产的有序进行。首先,我国目前关于煤炭管理的法律法规较多,如《安全生产法》、《煤炭法》、《矿山安全法》、《矿产资源法》等。但这些法律法规对于煤炭安全管理的规定不够细化,在实际的管理中缺乏针对性。其次,煤炭安全管理法律法规得不到有效贯彻落实。但对于我国煤炭管理部门在进行煤炭安全管理时多浮于表面,安全检查也多是走过场,缺乏完善的监督检查管理机制,对于煤炭企业起不到应有的监督及约束作用。

(三)安全管理事故惩治力度不足

煤炭安全事故频发,却一直不能从根本上断绝,一定程度上与对于相关责任人的惩治力度不足有关,起不到警戒的作用。安全责任的落实是实现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国家倡导以人为本,落到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上就是要维护职工的生命安全,对职工生命安全构成危害的行为必须要严惩。但目前我国煤炭管理行政部门对于国家安全管理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不够,多浮于表面,行政管理部门之间权责不清,致使安全事故发生中无法追究相应的责任人,对于相关责任人的惩罚也较轻,从而使得相关责任人存在侥幸心理。

(四)安全管理投入不足

企业需将适当的资金用于安全设施的改进以及生产设备、器材等的更新,以达到国家法律、法规所规定的安全生产的规范和要求。企业安全生产资金投入不足而由此导致安全事故,企业需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煤炭企业作为一项高危行业,安全设施、设备的更新更应及时,但目前很多煤炭企业经营者只在乎眼前利益,而忽视员工的人身安全以及企业的长远发展,对于安全管理的投入不足。一些煤矿所用的设施设备老化,对职工的人身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企业应定期对设施设备进行巡查,对于发现问题的环节要进行停业整改,但目前有些企业的做法是等到出现安全隐患的时候才去进行检查。即便是日常巡查过程中发现设备老化,出于成本考虑企业经营者也不会立刻进行设备更换,时间一久,便为安全生产造成隐患。

三、加强煤炭安全管理的措施建议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人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只有保障员工的人身安全,让企业放心的工作,才能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要将“安全第一”的安全管理理念真正落到实处去,而不是局限于张贴标语。煤炭企业要通过组织安全教育、绘制宣传海报、媒体宣传等措施进行职工安全教育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员工对安全操作重要性的认识。只有员工真正认识到安全生产及操作的重要性,才能保证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规范操作、保障自身安全。在煤炭安全生产管理上,要将安全文化建设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突破口,营造浓郁的安全管理文化氛围。企业文化能对人的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但也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需要企业结合自身行动进行宣传,使员工真正感受到企业对他们的重视。

(二)加强煤炭安全管理培训教育

对于煤炭企业而言,在进行人才招聘时,应将具备一定的煤炭安全管理职业技能作为一项重要的考核指标。对于现有的基层从业人员,应尽可能地为他们提供继续接受教育的机会。一方面,可以在企业内部成立学习班组,或通过导师管理制对新入职员工进行培训,使其尽快的融入到企业中来,并培养其安全生产的意识。企业应多举办一些有利于增强工人安全意识的“比武大赛”,通过对员工职业技能及安全意识的考核,并对表现优秀的员工进行奖励,从而调动起员工对职业安全的重视。另一方面,在企业内部进行教育培训的基础上,可以与培训基地、院校进行对接,通过学校这一平台,利用其雄厚的师资力量及良好的教学环境,可委托学校对企业员工进行再教育。与此同时,企业也可接收学校学员进行实习,为企业注入新鲜血液。

(三)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机制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煤炭的安全生产已成为影响到社会的和谐发展、影响到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的一项重要事项。要加强煤炭安全管理,必须走法制煤炭管理之路,促和谐矿业建设。煤炭的安全生产有利于维护社会的长治久安,有利于建设和谐社会。只有国家内部安定的前提下才能开展良好的外交,煤炭安全事故频发则会使某些西方国家抓住中国的软肋,不利于中国在国家上形象的塑造。无论从哪个角度而言,煤炭安全管理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都显得尤为重要。只有从根本上明确企业及相关行政机关的责任,关注煤炭企业员工的生命健康及生活状况,狠抓落实,严格保障安全生产,才能杜绝安全隐患的发生。

(四)开展系统化的安全管理

煤炭安全管理关系到员工的身心安全,关系到企业的长期发展,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来不得半点马虎,需要企业、职工、行政监管部门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配合。首先要打造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这是开展煤炭安全生产的必要前提。首先,国家应将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的规范流程、企业管理人员应具备的素质、需遵守的制度规定等要求进行细化。制定标准的矿井达标标准,加大对煤炭企业的检查力度,及时发现问题,对于不合规范的责令及时整改,将安全隐患扼杀在萌芽之中。其次,煤炭企业要加强企业基础工作的开展,加强现场的安全巡查及管理。每年要定期对每一个生产环节进行检查,重点对瓦斯、水、火、顶板、煤尘等煤矿易发生安全问题的部分进行检查,对于老化、损坏的机器设备要及时更新,存在问题的要停产检修,消除一切安全隐患。企业要不断进行先进技术以及生产工艺的研发,提高生产效益的同时,为员工的安全生产提供保障。再次,社会各界应加强对煤矿工人生活的关注,他们所从事的工作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他们的家人时刻在为他们担忧。社会各界对他们的关注是对他们家人的支持,同时媒体对于安全事故的挖掘和报导也可以引起相关部门对煤炭安全管理问题的重视。

四、总结

煤炭安全管理是全世界都极为关注的一个问题之一,建设和谐社会,就需要重视煤炭的安全管理问题,将以人为本的理念真正的落到实处。煤炭安全管理关系到职工的人身安全,关系到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关系到社会的长治久安。我国政府一直致力于煤炭安全管理问题的研究及治理,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引导,并将其作为构建和谐社会及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煤炭安全管理问题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在实际的管理运营过程中,仍存在着很多问题,煤炭安全问题仍有发生,事故造成的危害极大。因此,积极寻求煤炭安全管理的方式方法任重而道远,是煤炭企业及整个社会需共同追求的任务和使命。

参考文献:

[1]孙仕民.以人为本的科学管理理念,规范的安全管理制度,努力打造煤矿安全管理新机制[J].中国科技博览,2012(2):111.

[2]高峰.关于强化煤矿安全管理的思考[J].中国科技财富,2011(24):234.

[3]刘正伟,王立杰.煤矿安全管理探讨[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8,35(4):74-76.

作者简介:

篇(5)

[关键词]生态文明;核能;政策建议

[作者简介]邱卫林(1979―),男,东华理工大学地质资源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经济管理;郑玉玉(1993―),女,东华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财务会计。(江西南昌 330013)

一、生态文明视角下江西省核能发展战略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人类生产生活离不开能源,能源不仅是现代经济发展的支柱,也是重要战略物资。我们在享受能源带来便利的同时,由于不恰当的利用,也给环境带来了严重的问题。面临日益严峻的生态问题,生态文明也逐渐被提上议程,生态文明的建设对全球生态安全以及济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此举极大地推动人类社会和世界经济的发展和进步。

(二)选题意义

在世界经济不断增长的同时,江西省各行业对能源的需求也不断增加。核能的开发与利用,不仅满足了对电力的需求,也缓解了对化石等能源的需求,核能作为新型的清洁能源慢慢在世界各国得到普及,成为各国转变能源结构、减少温室效应的主要战略,核能产业发展的研究对江西省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有利于更新核能等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理论体系,一定程度上优化了产业结构,促进技术理论的创新。

第二,对于促进江西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减轻生态环境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二、江西省能源结构分析及面临问题

(一)结构分析

1.以煤炭为主导的能源结构短期不会发生变化

江西省的能源生产总量增长迅速,能源结构变化不大,煤炭产业在江西省能源结构中占很大比例,像天然气、水能发电、风能发电、太阳能等新型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程度很低。

2.工业领域火力发电消耗能源巨大且不能自给

江西省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例非常大,这种能源消费品种的结构改变的可能性很小。江西省缺乏石油、天然气等自然资源,加上煤炭资源严重缺乏,因此能源生产和能源消费的缺口非常大,为了解决经济高速发展与民众生活质量提高对能源的需求,江西省每年都需要从别省购入能源。

(二)面临问题

1.以燃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使江西省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江西省煤炭的消费方式是直接燃烧,煤炭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烟尘,每年煤炭燃烧还要排放大量的废渣、重金属等,这不仅会污染环境,而且也危害人体健康,使江西省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2.新型能源开发利用程度低

江西省新能源技术整体水平不高,主要依赖国外的核心技术,自身缺乏核心技术,自主研发的道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对于核电制造和运营,主要依靠引进国外的设计。新型能源的开发利用,除了沼气以外的其他生物技术的应用还处于产业发展的初期。海洋能的可燃冰还需要一系列的技术突破,以至于令整个江西省新型能源开发利用程度比较低。

3.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受阻

在核能发展领域,江西省目前只有煤炭行业实现了由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其他能源像石油、天然气和电力等还达不到此种程度。考虑到通货膨胀因素,从长远来看,价格调控政策的实施,不仅给政府财政带来巨大压力,与此同时也抑制了消费者和企业的节电节能发展,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缺乏可具操作性的法律

江西省核能立法法律条文操作性、实施性差。目前,涉及江西省未来核能整体战略等重要问题的能源法草案征求意见稿已经公布,但法案的出台仍需要一个复杂的过程。

三、江西省核能未来发展战略及路径选择

(一)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开发利用核能、风能、生物能等能源

核能的开发以及利用是能源优质化的典型代表,对于目前中国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促进作用,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目标就是进行环境保护,江西省核能的开发对于加强核安全监管以及保障核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无论是核能、风能还是生物能源都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基础,而且这些能源推动着人类文明不断发展繁荣。对能源消耗的同时不仅加速了当前传统化石能源的衰竭,也给当地环境带来了极大的污染,应当加强对生态文明的建设,不断开发新能源。

在核能方面上,利用核能发电,我国已经能够自主完成百万千瓦核电机组的整体设计;在风能上,同样也可以利用风能发电,中国已经能够开发超过5兆瓦的风力发电机,各种功率的机组都已经投入试运行;在生产光伏能源时,中国已经形成了包括超清洁生产硅材料、硅片、电池组件等应用在内的完整的产业链,包括光伏电池的最完整的工业生产技术链,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在生物质能利用技术上,大中型沼气领域已经在制造阶段,试验得到大规模使用生物质能源生产技术基本成熟,万吨秸秆纤维素乙醇产业化示范工程。开发利用多种能源,达到能源利用多元化,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顺利开展。

(二)解决核辐射等安全问题,走可持续发展的核能道路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对能源需求很大,因此,在环境友好型的中国,除了引领低碳生活,更加需要大量的核能作为能源保证,江西省作为各种能源丰富的大省,需要积极配合国家的发展战略,加快核能开发速度,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随着核技术日趋成熟,现实生活中核电站的污染问题往往被大家忽略,这样的案例在多地区都产生很严重的影响,同时也需世界各地广大科研工作者和核电站单位引起足够的重视。为了能够确保开发和利用核电生产的安全,尤为重要的是,在核电站的选址、设计、建造、运行和退役的全部过程中,必须有安全第一的理念,具体落实为以下三点:

第一,在此过程中,需要进行细致地设计和工程施工,在O计和施工的全过程中,其指导的周密性工作必须做到最好,可以选定合格的检测人员按照特定规范的程序设计、建造核电站,确保将核安全问题降到最低水平;

第二,日常的运行和维修活动均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监督;

第三,全面布局场内外应急方案。当核电站反应堆发生了极为罕见的堆芯熔化情况时,有完备谨慎的应急方案才可能做到对环境造成污染达到最低。

通过各项核能开发项目的实施,我国从开发到现在已经掌握了快堆的绝大部分核心技术。在拥有此项技术的同时,国家为此还建立了一系列关于快堆的标准规范,开发一种软件库,专门用于其安全的评价及设计,最终形成了几十套实验装置。通过各项对快堆的自主性设计,我国实验快堆的调试和整体运行能力,为即将到来的商用快堆电站的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有利于我国核能的可持续发展。

(三)加强政府对核能的规划管理

对核能的规划管理体制可以看作是一种特别的管理决策机制,这种机制是政府在对核能发展进行指导、监管和协调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就目前来说,核电产业管理体制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省核电产业的发展,想要核能产业向前发展就必须对核能的发展进行进一步的改革与创新。

1.加强政府对核电事业的建设与管理

在宏观方面,政府首先应当建立一个决策层,而该决策层应当具有独立性,尤其是与核电产业链各利益主体。与此同时还要不断加强核电事业自主化工作领导小组的权威,具备了这样的独立从而能够保证其决策层真正的统筹核电事业的发展以及对核电事业未来的规划,从根本上达到整体上协调核电产业发展,逐步形成独立完整的决策体制。

2.能源电力与核安全分开管理模式

无论是在核安全方面的监管还是核电站的设计、建设以及后期经营等方面的许可与认证,独立于电力和工业主管部门是核电产业迅速发展的最佳途径。核电产业决策管理层主要是针对核安全发展的相关方面制定并且确立核电事业发展的各项方针,需要注意的是核电产业所需遵循的法律法规和对核电产业的自主化发展进行宏观指导与监管也是需要管理层来制定的。为了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建议国家分配相关部门成立核能委员会,主要职责就是配合决策层对核电建设产业自主化发展、核安全监管需要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进行进一步监管实施。

(四)优化核能产业发展,建立核能产业技术创新体系

江西省核能产业迅速发展,但还不够完善,需要进一步优化发展。主要包括核电产业链当中企业内部的一些结构协作关系。核能产业发展进行优化的主要目的是协调核电产业各企业内外变化,其核心是促进核电产业朝着专业化方向发展,同时建立分工协作体系,从而达到理想状态。因此,核能产业组织的优化简单来说就是对核能产业的资源进行进一步的整合,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核电工业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我省应该参照国外开发的核能产业成功的组织模式,在此基础上制定规模化、现代化工业管理的核能产业分工原则,从而构建更加高效专业的产业分工作业体系。

核能技术是国家经济政治的命脉,同时也关系到国家安全,如果核心技术很难通过技术来转移,只能通过外部方式获得,就必须进行彻底的革新,使江西必须建立一个产业技术体系更强的创新理论体系,不断完善产业技术创新的效率。

核能产业技术创新的具有三个鲜明的特点:创新主体的多元性、创新内容的系统性和创新活动的多样性。技术创新在核能工业的目的是达到并加大对核电行业及相关行业企业的整体技术创新能力。对核能产业进行创新的过程同时也体现出核能产业内外分工协作、优势互补的重要性。

(五)建立健全我国核能开发的各项法律制度

1.加强对核安全等违法行为的惩罚力度。在开发利用核能的过程中产生的放射性污染,严重危害人类的生命安全以及对环境的污染也非常大,其产生的强度非常严重,并且污染持续的时间也比较久。所以,在开发利用核能的过程中如果存在违反核安全法规的行为,对社会的危害是相当严重的,因此对此种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也应该相应的增加力度。

2.根据现有的核能法律制度,构建完善的核能开发利用体系。我国现存的各种核能立法体系杂乱无章,需要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对现存核能开发利用相关的法律体系进行一次大整合,将不适用当今社会发展新趋势下的法律法规进行废除,把法律法规内容相似或者重合的进行合并,把存在矛盾的法律法规进行整合。

3.提高核能开发利用的立法技术,增强各项法律的可操作性。法律的适用性与法律的可操作性有着密切相关的关系。针对核能领域的法律可操作性差这一问题,总体来说还是应当提高立法技术,增强法律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的执行力,以免造成法律成为纸上的法律。这就需要立法者立法技术的提高,为此可以先进行广泛充分的调研,采纳该领域专家学者的建议,尽量采用该领域的专业术语,使法条具备可操作性。

4.积极动员社会各阶层参与,增加立法的透明度。核能立法涉及公共利益,公众参与十分重要。在核能立法过程中引入公众参与,形成立法透明机制是核能立法的重要趋势。应当加强宣传工作,向公众公布充分详实的信息,除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外,其他信息公众均有权知晓。进行正式立法前应充分听取公众意见,可采用调研、走访、网络信息平台收集建议等方式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和建议。

5.根据国际成功案例,完善我国核能安全法律体系。在核能领域,我国参与的国际公约很多,其中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先进经验。江西省应当将符合我省实际情况的法律制度融入到核能安全法律体系中去,指导江西省核能开发利用工作的展开。在今后的核能立法过程中,我省应当更加广泛地参考国际标准,使省内标准与国际标准保持一致,不断提高我省核能开发利用水平,达到一个新高度。

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核能是一种结构比较稳定、密度能量较高的清洁型资源,开发利用核能不仅能够缓解能源紧张的问题、能减少环境污染,对世界的低碳型绿色环保发展也具有重大意义,为生态文明视角下江西省核能的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参考文献]

[1]张.世界核电技术发展新趋势探讨[J].中国核工业,2016,(8).

[2]郭志锋,丁其华.核能市场活跃,竞争加剧[J].中国核工业,2016,(7).

[3]高介福,江西建设核电站的必要性和可能性[J].地球科学进展,1990,(3).

[4]席细平,范敏,谢运生,熊继海.江西省能源消费现状及能源安全的对策研究[J].江西科学,2013,(10).

[5]江西省统计局.基于能源革命背景下的江西能源发展思路[J].统计分析,2016,(11).

篇(6)

有的职工对操作技术不能熟练掌握,有的甚至不懂规程、不懂标准,而且还不懂装懂,不愿或不善于虚心学习。更有的明知规程标准,但为了省时、省事,就放纵侥幸心理,私自改变作业规程,不按正规程序来,以至长期形成一种思维定势和行为习惯。最终只会酿成祸端,害人害己。

(2)安全管理的诚信缺失及危害。安全管理上的不诚信主要表现在没有真正把安全第一的思想付诸实际。有的是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没有把安全工作放在统揽一切、压倒一切、否定一切的位置上,存在做表面文章,没有从思想深处重视起来。有的是在管理上不严不细,安全检查走马观花,安全投入不能完全到位,安全惩处不能公平公正、严格追究责任。以至于“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不能很好地贯彻落实。

安全管理上的缺失,将直接给企业带来个方面潜在安全隐患,最终造成恶劣的政治影响、社会影响,带来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

(3)管理制度的诚信缺失及危害。由于安全诚信缺失,致使安全生产方面存在的问题不能及时得到解决,更谈不上防患于未然的效果。比如开展自查活动,往往是不谈主管谈客观,不谈主要谈次要,查出的问题不是太过笼统,就是鸡毛蒜皮,有的问题连整改措施都不知道该怎样拟定,更起不到安全大反思、举一反三的目的。安全管理制度的不严谨,执行不到位。将直接关系到制度的严肃性。

2安全诚信概念和内涵

2.1安全诚信的概念安全诚信的基本内涵是:在诚信道德约束和诚信文化的影响下,企业和个人忠诚执行国家安全法律法规,忠实信守安全承诺,主动履行安全责任,以诚实守信的作风做好安全工作。

安全诚信的诚,就是忠诚、真诚、虔诚。忠诚,就是忠诚地贯彻党的安全生产方针和国家法律法规,忠诚地执行上级安全工作指令,忠诚地落实各项规章制度、规程措施。真诚,就是组织对职工生命安全的真诚关爱以及职工“想安全、会安全、能安全”的真诚态度。〔2〕

虔诚,就是自始至终把安全作为“天”字号工程来虔诚对待,把建成本质安全型企业作为终极目标虔诚追求。

安全诚信的信,就是诺信,守信,践信。诺信,就是以道德操守为保证,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对安全工作做出庄重的承诺。守信,就是以道德规范以依规,信守安全诺言,恪守安全约定,排除一切干扰,忠实履行承诺。践信,就是以道德责任为约束,坚定兑现安全诺言,做到言必信、行必果,表里如一,言行一致。

2.2煤矿企业安全诚信的概念及要义国家安全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在安监总煤办〔2009〕35号《关于推进煤矿企业安全生产诚信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煤矿企业安全生产诚信是指煤矿企业和职工在安全生产活动中自觉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确保生命财产安全的意识、行为,以及创造和辨识安全环境、处置危害事件能力的综合反映。它体现了企业和职工在安全生产活动中履行承诺及义务的能力和水平,以及企业和职工在安全生产方面的可信程度。〔3〕

安全诚信的灵魂是诚实守信,核心是责任意识,关键是实事求是,硬性约束是政策法规,柔性要求是道德规范,终极目标是本质安全。①安全诚信的灵魂是诚实守信。无论是组织还是个人,要做好安全工作,都必须坚持诚实守信。离开了诚信,煤矿安全工作就失去了道德支持,安全目标就永远不能实现。

②安全诚信的核心是责任意识。无论是煤矿企业还是个人,都要把安全作为第一目标,把诚信作为第一追求,以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企业负责、对家庭和社会负责的强烈愿望,认真履行主体责任和岗位安全职责。③安全诚信的关键是实事求是。所谓实事求是就是尊重客观事实,尊重客观规律,言行一致,说到做到。在安全工作中,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尽诚信责、说诚信话、办诚信事、做诚信人。④安全诚信的硬性约束是政策法规。正确地理解、坚决而忠实地严格贯彻执行国家安全法律法规、企业安全规章制度,以及上级关于安全生产的决策部署,循规蹈矩,不越雷池。⑤安全诚信的柔性要求是道德规范。诚信以道德自律为基础,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信守道德规范,把道德要求化成自觉行动,通过内在约束实现自我激励、自我控制、自主管理。⑥安全诚信的终极目标是本质安全。安全诚信建设的目的是提升组织和个人的本质安全程度,促进“四大要素”的和谐统一,最终实现本质安全目标。

3推行员工安全诚信管理的意义

(1)是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重要保证。人无信不立,企无信不存。离开了诚信,安全主体责任的落实就是去了道德支撑,安全目标就永远不能实现。促进从生产矿井到区队班组、从领导干部到一线职工不同层次的责任主体把诚信作为道德底线,以组织和个人的诚信主动自觉地把诚信作为道德底线,以组织和个人的诚信主动自觉地把安全生产的各项主体责任落到实处。

(2)是提升安全监管效能的重要手段。生产过程中,不可能采取“人盯人”的办法对每一名职工的所有生产行为进行全程、全天候的暗示监督,安全监管在时间和空间上不可能全覆盖,存在着“空档”和“盲区”。同时,上级的安全监管容易让上级产生“依赖”、“惰性”等心理。为了确保安全生产,往往形成上级忙于监管检查,下级疲于应付检查,职工防范检查,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安全工作靠检查推、质量标准化靠突击抓的不正常现象。做好安全工作,需要上级的监督督导。更要靠自身的主动自觉。提升安全监督效能,有效弥补安全监管力量的不足。

(3)是促进安全工作由他律向自律转变的必然选择。开展安全生产诚信建设,就是要通过褒奖安全诚信、严惩安全失信,进而在道德层面对职工进行安全价值观的塑造,引导职工用诚信道德来控制和约束个体行为,做到言必信、行必果,把安全诚信落实到我要安全的具体行动上。

(4)是深化本质安全型企业创建的客观需要。

人是安全自主管理最活跃、最积极、最关键的因素,也是安全诚信建设的主体。通过创建安全诚信企业和争当安全诚信职工,能不断地提高企业和职工安全自主管理意识,提升企业、矿井、区队和班组的安全管理水平,增强企业和职工安全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创建本质安全型矿井必须向道德伦理层延伸,通过提高“人”和“组织”的诚信水平,追求本质安全。

4安全诚信管理与传统安全管理模式的联系安全诚信管理与传统安全管理模式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一是传承关系,安全诚信管理融入人本管理思想,突出诚信伦理和道德约束,是对传统安全管理模式的传承;二是扬弃关系,安全诚信管理继承了传统安全管理模式的合理部分,摒弃了传统安全管理模式中的一些不合理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了理念的创新;三是递进关系,安全诚信管理来源于传统安全管理,发展了传统安全管理模式,开辟了煤矿安全管理的新境界。

建立员工安全诚信管理体系基于上面的安全诚信的模式,建立了安全诚信管理体系。安全诚信体系包括:“一”个目标、“两”个操作体系、“三”个标准、“四”个保障、“五”个支撑。“一”个目标即打造本质安全型矿井。“两”个操作体系包括现场管理和自我管理。“三”个标准即道德标准、技能标准以及岗位操作标准。“四”个保障是安全教育、安全诚信评价、安全投入和安全监督。“五”个支撑包括安全文化、安全理论、安全制度、安全责任以及信息系统。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1)安全诚信建设的“一”个目标是打造本质安全型矿井。本质安全型矿井建设是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必然选择,是企业自身持续稳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新形势下建设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是实现煤矿安全状况根本好转的重要手段和途径。这样一个目标,可以通过“两”个操作体系来实现,即现场管理和自我管理。现场管理是煤矿安全诚信建设的关键和最终归宿,其它各项要素的目的都要落实到现场管理中,其作用最终要在现场管理中得以体现。

现场管理好坏,是检验各项要素落实情况的最终指标。所以,现场管理又集中体现了各种要素的全面效果。自我管理在煤矿安全诚信建设中也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煤矿安全自我管理就是将自我管理内涵特别是将人本理念落实到煤矿具体的安全生产实践中,以员工个体人生价值的实现和整体素质的提高为基础,以全面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及管理素质为目标,利用安全理念的引导、逐级安全责任的落实,真正把安全理念内化于心、安全责任落实于行,从而实现煤矿企业全体职工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自我规范、自我管理、自我完善的安全管理格局。

(2)为了更好地实施“两”个操作体系,需要相应的标准作为依据。标准是企业意志的展开,是对企业定性目标和定量指标的分解传递,是责权利系统的分层分级的细化量化。也就是说,标准是刚性的定额,是岗位员工作业行为的度的界限和量的指令。唐口煤矿结合本矿的实际情况,制订了“三”个标准,即道德标准、技能标准以及岗位操作标准。道德标准强调职工的履约意愿,技能标准重点强调职工的履约能力,岗位操作标准从质量和程序两方面加以具体规范。

(3)“三”个标准的实现建立在具有相应保障措施的基础之上,只有保障到位,标准才能更好的发挥其作用。“四”个保障即安全教育培训、安全诚信评价、安全投入以及安全监督。安全教育培训主要从员工的安全诚信意识和能力两个方面展开,要让广大职工接受和认同诚信文化,并自觉自发地积极践行安全诚信理念。安全诚信评价是对各层级的诚信状态进行测评,客观实际地明确各层级的安全诚信程度,从而不断加以改进和提高。安全投入是为控制煤矿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源,消除事故隐患,创造安全生产条件而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总和,是保障安全生产顺利进行的关键要素之一。安全监督是煤矿企业建立自己的监察制度和机构,负责监督检查煤矿安全法律、法规及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可以进一步保障安全诚信体系地顺利进行。

(4)安全诚信体系的建设必须有相应的支撑体系作为基础,来保证“一”个目标、“两”个操作体系、“三”个标准、“四”个保障的实施。支撑体系作为整个体系的支柱,有着其至关重要的作用。“五”个支撑即安全文化、安全理论、安全制度、安全责任以及信息系统。安全文化是企业安全工作的灵魂,是企业全体职工对安全工作集体形成的一种共识,是实现煤矿安全发展的有力支撑。安全诚信建设工作的进步,离不开先进科学的安全理论作为支撑。拥有丰富而充实的安全理论,能够改变人们对事故的认识和态度,从而减少煤矿事故的发生。安全制度是达成安全生产目标的基本要求和规范,建立健全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是搞好煤矿安全工作的前提要素。安全责任管理是对各岗位的安全管理职责进行定义、记录、传达,并保证被清楚地理解、准确地记忆和正确地使用。信息系统通过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保证安全诚信体系的顺利高效地运作。

篇(7)

1.1 促进标准化管理

工程设计的标准化可以保证工程项目的持续化健康发展,在矿山工程中一些工程设计标准实际上就是对管理的标准化体现,即在工程中按照标准进行设计,就可以引导施工的标准化、成本管理的标准化、安全管理的标准化,同时在设计标准化实现的过程中,一些先进的技术措施和保证措施也可引入到项目中,从而促进了技术、安全、质量、管理的全面先进化和标准化。

1.2 有效控制施工质量

施工质量是矿山工程的重要管理对象,在质量管理和安全控制中必须利用合理的标准对其进行检查,才能有效的起到监督作用,并提高其效果。如果没有标准,检查的手段将是一纸空文,不能起到约束和提高的作用。因此,设计标准化是施工阶段对图纸审查、施工监理、竣工验收等的重要依据,实现设计标准化可以保证全面的标准化,有利于提高检查的效率。

1.3 对技术的影响

设计的标准化,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促进技术的提高。因为设计的标准化是随着技术的进步而有所改进和发展的。标准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而提高,因此有利于设计人员、施工人员在项目中进行创新和新技术引入,这当然有利于新技术的采用和标准提高。

1.4 提高施工效率

设计标准化就意味着施工的标准化,此种标准化的施工模式设定将有利于施工企业按部就班的进行施工组织,当然就容易形成一个模式化的施工流程,在施工中体现出来的当然就是效率的提高。

2矿山工程设计标准管理现状

2.1 矿山工程设计标准涉及的法律法规

矿山工程设计需要遵守的法律、法规较多且复杂。我国现行有效的矿山安全法规体系主要包括:人大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矿山安全法》、《劳动法》、《矿产资源法》、《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等法律;国务院的《矿产资源法实施条例》、《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矿山安全法实施条例》、《矿山安全监查条例》等条例;《北京市安全生产条例》、《山西省煤炭管理条例》、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实施办法、《重庆市经济委员会关于进一步规范煤矿建设管理的通知》等地方性安全生产法规;《劳动部令》、《国家经贸委令》、《安全监管总局令》等安全生产部门规章;《煤炭工业小型矿井设计规范》(GB50399-2006)等国家标准、《煤矿瓦斯等级鉴定规范》(AQ1025-2006)、《矿山救护规程》(AQ1008-2007)等行业标准;最新出台的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建设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通知》(安监总煤装[2010]146号);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于推进小型煤矿机械化的指导意见》(安监总煤行[2010]178号)等;还包括各企业制定的企业标准。这些法规但涉及的范围广泛,而且更新较快,对于设计人员来说造成了较大的设计压力。

2.2 矿山设计标准管理存在问题

矿山工程设计标准涉及到的法律和法规以及国家标准外,还涉及到行业的相关标准。在实际的应用中,这些标准实际上从某个角度看有着一定的问题存在,主要表现在:各种标准的内容有交叉和重复;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界定不够清晰和明显;行业标准的额定存在重复和雷同之处;设计标准修订和出版的周期过长,导致技术标准滞后;标准到具体实施的时限也存在一定的弊端,缺乏放宽限期,没有保留适应的过程;设计手册是设计的参谋,却迟迟未上升到标准的层面上;对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等的规范缺乏,标准制定中对“四新”的规范明显滞后,不能与技术更新同步。

3加快标准的适用性、有针对性

3.1 统一标准

针对目前标准重复和混乱的状况,应当从国际化的角度出发,将现行的国标和行业标准统一到国际化的标准上,即借鉴国际经验和标准将矿山工程设计标准统一起来,以此完善现有标准的不足之处,提高矿山工程的建设标准。

3.2 实现快速修订

针对标准中技术标准滞后的情况,应对国际主流技术措施快速采纳并调整设计标准,提高与国际接轨的速度,保证新技术可以快速应用,同时也有相应的标准进行检查和规范。

3.3 建立标准网络

利用网络技术的优势,建立其国家标准的检索平台,即在资源共享的基础上,让各种标准在统一的数据库中汇总和更新,设计人员只需从对应的数据库中进行查询和调用即可,这样提高了更新速度也降低的查询和应用耗时。

4矿山工程设计与企业标准管理探讨

4.1 计划

在工程设计管理中,应注重对计划的制定和审核,即在项目实施前应当按照相关的设计标准对项目进行评估,以此设计完善的项目规划。利用计划的前瞻性对整个工程项目的设计进行模拟和推演。并完善计划,以此实行对设计的规范化管理。帮助设计标准化得到实施,并取得相应的效果。

4.2 实施

这个阶段主要是设计实施阶段,在这个阶段应当按照计划进行按部就班的实施。即按照设计计划将工作分配和执行,通过设定目标的方式对每个设计步骤进行分解和目标确立,并更加目标的达成对每个阶段的工作进行管理和控制。

4.3 检查

在此阶段,就是利用结果与计划的比对完成对设计实施工作的检查。检查的目的就是针对计划执行的效果进行检查,从设计标准的角度看,就是检查设计是否符合标准,如果出现问题则进行信息的搜集和反馈。

4.4 整改

此阶段就是针对检查阶段所总结的问题进行修正,此过程是设计标准化管理中的重点,通过此过程可以对计划在执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改正,从设计标准化管理的角度看,就是对设计中产生的不良结果进行改正,以此提高设计标准的实施效果。

5结语

全面实现设计标准化管理是提纲挈领的工程管理模式,需要多方的努力,在实施过程中采用PDCA的管理流程更可以增加其管理的灵活性,形成柔性的标准化管理。这对矿山工程保证质量,提高生产的安全性是必不可少的,也是未来矿山工程构建科学管理模式的重要基础。

参考文献

[1] 亢新华.对工程建设标准管理的应用分析[J].铁道技术监督,2010(6).

[2] 裴在柱.关于贯彻《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加强矿山工程管理的研究[J].中外建筑,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