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生态规划设计

生态规划设计精品(七篇)

时间:2023-07-03 15:49:32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生态规划设计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生态规划设计

篇(1)

关键词:生态设计地域管理发展与保护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1.我国生态设计发展趋势与现实问题

由于我国的基本国情,正处于发展中国家,还致力于大规模工业生产,工业生产虽然带动了国民经济,却给我过环境带来了严重伤害,导致中国目前形成大量的畸形生存空间。但值得庆幸的是,有关部门学者已经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虽然环境保护和城市发展具有一定相克性,但是这挑战正是我国城乡生态空间发展的趋势。

为了减少城乡差距,我国实行了城乡一体化战略方针,不仅从信息、文化、教育处着手,到城乡建筑基础设施,到城乡建设规划,都实行了一体化方针,但是城市中的某些元素却破坏了乡镇原有的生态环境,如某些大工厂,带给乡镇的只有伤害。所以我国现在必须致力于我国的基本国情去发展、研究我国的生态城乡规划设计

2生态规划设计的理念与概念解析

2.1生态规划理念

城乡生态规划概念即在尊重我国基本国情的基础上,以生态理念为指导,将生态理念运用到实际的城乡规划设计中,更新现有陈旧规划设计理念与技术,实现人类进步与环境保护同时进行的一种思维理念。

2.2解析

如英国人霍华德在1898年提出的著名的田园城市(Garden City)这一学说。之所以提出田园城市这一理论,正是由于当时英国出去大规模工业化生产,造成了城市与居民生活条件相矛盾,城市与生态环境相矛盾。 当今社会仍然以这一学说为基础来建设城市,综合考虑城市经济、城市人口、城市生态环境等有机结合。

在田园理论提出的同时,美国社会迫于社会条件的影响下也提出了相关的理论,即用大范围绿地将城市包围,在绿地做大量卫星式城镇,而且同城市一样,设有工厂等、娱乐、医疗等相关设施,以此吸引城市居民向外扩散,减少人口,降低城市压力。在我理解看来,当时所谓发展的卫星城市即我国现阶段实行的快速发展小乡镇,来减少大规模乡镇所面临的生态问题有异曲同工之处。

3.生态城市实例研究(欧洲)

欧洲城市由于处于发展期时大规模工业生产影响,同中国现在国情相似,大量的工业建筑打乱了原有的生态建设基础,大量的污染破坏了生态环境。但是大批有责任心的建筑师,规划师站了出来,致力于生态城市的改造与建设,到今天可以说有了巨大的变化。

实例:康斯坦茨市北有根哈德居住区

城市背景:

1960年的跟哈德居住区,没有考虑到周围环境,即没有对周围自然环境做有效的认证,做了大概的规划。到了1983年,规划师将居住区地理位置做了规划,并且同时意识到环境与居住区的相互影响,通过一系列对现实条件的检测,做了评估,对该居住区可能对周围环境所带来的影响做了预测。

但是由于进一步的检测发现,1983年中所做的居住区规划周围大部分为农业用地,更由于水文条件的影响,此处为动植物生存生长的料号区域,此处不适合居住区的建设,为了尊重自然,此前的规划全部被放弃,取而代之的是此区规划为生态保护区。居住区整体向西移动。这充分说明了设计者是从自然出发,从生态出发,将人文以生态相结合的前沿思想。

4.生态城乡规划实现手段

4.1提高城乡绿化容积率

城市与绿化的关系可以说是共存亡的,绿色代表生命,当下退耕还林便是最好的见证。大量做绿色景观,将其真正溶于人类生活,提高人类对生态环境的认识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条件。在提倡发展生态空间的同时,一定要强制性保护生态区,制定相关法律来阻止人类进行破坏。

4.2提倡小城镇快速增长

小城镇即前文所提到的美国的卫星城镇,建设小城镇的目的即小城镇由于规模小,发展迅速,能快速带动经济发展。与此同时,配套设施齐全,环境优良的小城镇可以吸引大量城市居民到城镇发展,以此减少城市交通、能源的消耗,这也符合低碳城市理论。但是近些年来一些小城镇资源的浪费也引起了我们的注意,如何进行下一步改革也是我们值得思考的问题。

4.3科学性

科学定位,即科学合理的给城市定位,关其中要考虑到城市的人文和社会环境,同时,同时判断城市与乡镇的价值所在。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进一步拓宽规划视野,例如:我国在珠江区做规划,必须先考虑其沿海的大背景,在次前提下才能更具有科学性;要全面考虑结合全县各镇的功能布局,规划体系。

4.4生态城乡规划设计理念影响

在此理念影响下,中国很多城市有了很大变化。例如山西省今年将建设60余个森林公园,这样在保护了自然环境的同时又给城市带来了经济效益,这是个一举两得的措施。同样深圳也在提倡绿色规划,成为生态低碳之城。在天然的青山背景下,深圳将公园数达到60余个,与滨海大道有机结合,使深圳成为真正的绿色长廊。

5.当地域管理缺陷

由于很多地区为重工业区背景,例如辽宁省鞍山市,鞍钢工厂是历史的延续直接建立在城市中央偏西处,周围环绕了居民区,商业区,如果说要鞍山市为了生态规划理念将鞍钢移除市区,那么只能说这是纸上谈兵的想法,这跟不不可能实现,或者翻过来考虑将居住区规划远离工业区,那么这也将是一项长久的工程,我认为这是不可实现的。在中国像鞍山市这样地域特征的城市有很多,有些情况甚至于更加复杂。所以现在很多理论上说,在规划时要优先考虑环境、考虑生态,这一说法对于很多地区是不不靠实际的,那么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我们所能做的是将二者统一协调,共同发展。我们要保证土地和城市共同健康成长。

如今生态规划理论很过,像美国以及很多发达国家传来了很多方法,但是我国必须是以经济发展为主要前提,而且美国社会地广人稀,不同于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我们不能像发达国家那样随意规划谋篇空地作为景观绿色规划,我们要从实际情况出发,我们要像发展中国体制那样,首先尊重国情来足部探索属于中国特色的生态规划事业。

总结

在科学理论引导下,打造生态城乡空间将是中国城乡规划的终极目标。这一行业将在中国未来建设中起主导地位,这里除了对生态区域的规划保护还要充分考虑到城市规划中的重要元素,例如我们要大量生产绿色能源、绿色材料、这样我们才能将这些绿色材料运用到绿色建筑中,做我们的低碳、环保、节能建筑。为城市建设减少压力。

总而言之,中国在经济发展的道路上正在迅猛前进,我们在立足重视经济发展的同时要统筹兼顾,着眼于生态环境的建设与保护,为了城市建设的可持续、生命的可持续,作为新时代的规划师要站在科学的前端,在合理规划的同时,充分考虑自然条件,带领中国城市走向健康、安全的未来。

参考文献

1.《古今中外城市规划理论》

2.《考工记》

篇(2)

关键词:生态城市;规划;设计

任何与生态过程相协调,尽量使其对环境的破坏影响达到最小的设计形式都称为生态设计。如何构建生态景观城市是当前人类十分关心的问题,本文对生态城市的规划设计提出了构想,指出:生态城市的建设不仅需要一个科学的高水平、高质量的生态城市规划,而且要精心做好生态城市设计。同时,在规划、设计和实施建设中要充分利用自然的生态基础。

1. 生态城市概念

生态城市是城市生态化发展的结果,简单地说它是社会和谐、经济高效、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住区形式,自然、城、人融为有机整体,形成互惠共生结构。生态城市的发展目标是实现人一自然的和谐(包含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自然系统和谐三方面内容),其中追求自然系统和谐、人与自然和谐,是基础、条件,实现人与人和谐才是生态城市的目的和根本所在,即生态城市不仅能“供养”自然,而且满足人类自身进化、发展的需求,达到“人和”。

2. 生态城市规划原则

2.1 生态城市规划的总体原则

生态城市是联合国在“人与生物圈”计划中提出的概念。旨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联合国在该计划中提出了生态城市规划的五项总体原则:(1)生态保护战略――包括自然保护、动植物及资源保护和污染防治;(2)生态基础设施――即自然景观和腹地对城市的持久支持能力;(3)居民的生活标准;(4)文化历史的保护;(5)将自然融入城市。

2.2 生态城市规划的具体原则

根据上述五条总体原则,结合实际提出我国生态城市规划的七条具体原则。

2.2.1 控制城市人口规模

我国是一个城市化水平不高的农业大国,城市化的快速进程决定大量农业人口会进入城市,如不控制城市人口规模,势必造成城市超负荷运行。确定城市人口容量时,既要考虑人口规模的合理性,又要满足未来人口增长的可能性。合理性与可能性的交叉点即是最佳人口规模。

2.2.2 控制城市用地规模

土地生态是城市生态的最基本内容,它兼具自然生态与经济生态两重属性。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只有世界平均的30%,合理使用和节约土地对于城市生态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必须科学制定城市土地利用发展战略,从生态学角度分析研究城市各地块的最佳利用功能,合理规划工业用地、居住用地、农业用地和其他用地,为城市发展提供良好的土地支撑。

2.2.3 合理布局城镇体系

要按照区域协调发展的要求,进行以中心城市为基础的城镇布局,确定区域内各城镇的规模、等级、地位、作用和职能分工,以中心城市繁荣发展,辐射带动区域内各城镇和广大农村的发展,促进区域发展生态平衡。

2.2.4 实施生态产业与循环经济相结合的生态经济发展战略

生态城市要求城市主导产业应当是代表现代文明潮流和先进生产力发展方向的生态产业。因此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形成自然生态、经济生态、社会生态的和谐统一。循环经济也就是生态经济。只有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城市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经济增长与资源短缺之间的尖锐矛盾。

2.2.5 将自然融入城市

“绿色城市”、“山水城市”不等同生态城市,但生态城市一定是“绿色城市”、“山水城市”。因为自然生态是城市生态的最基本层次,自然山水与绿色是城市生态环境中最有生机的要素。

2.2.6 发展生态住宅小区

生态城市强调“以人为本”,生态住宅小区是生态城市的最基本内容,它用生态学原理去协调小区内部结构与外部环境关系,为市民创造一个安全、清洁、美丽、舒适的居住环境。

2.2.7 建立以法规为核心的生态城市管理系统

生态城市建设是一个巨大的复杂的社会管理工程,法规要素在生态城市建设管理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建立生态城市管理系统应重点突出立法、守法和司法三个方面的管理。

3. 城市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环境问题

3.1 水污染问题

由于城市人口的急剧增长和工业的飞速发展,大量污水没有得到妥善的处理而直接排掉,致使水环境严重污染。全国有监测资料的1200多条河流中,850多条受到污染,在七大水系中,辽河、海河、淮河污染严重,全国78%的河段不适宜作饮用水水源,50%的地下水受到污染。

3.2 城市大气质量严重恶化

工业和交通运输业逐步发展以及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将粉尘、硫氧化物、碳氧化物、臭氧等物资排人大气层,使大气层严重恶化,导致全国绝大多数城市出现酸雨,给工农业带来巨大的损失,直接地威胁到人类的生存。

3.3 垃圾泛滥成灾

人类的生活和生产产生了大量的废物,全国有2/3的城市处于垃圾的包围之中,不仅有碍雅观、侵占土地、传染疾病,而且在自身严重污染环境的同时加强了水体、大气土壤的污染。

3.4 噪声扰民现象普遍存在

随着我国城市工业、交通运输和文化娱乐事业的快速发展,噪声扰民的现象也很突出。

4.生态城市规划设计方法

生态城市是人类的理想住区,它的实现有个发展建设过程。未来的生态城市,不是从天而降,也不同“海市蜃楼”或“乌托邦”,而是从现实城市的不断更新和改造中逐步发展起来的,是在继承旧有城市一切文明的基础上有目的、有计划地发展与演化的结果。传统的规划方法、规划观念已不再适应当前城市的发展,建立引导城市“生态化”和适应生态城市建设的全新的规划设计方法体系,是走向生态城市的基础,是建设高效、和谐、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市的客观要求。

4.1 着眼于生态导向的整体规划设计方法

生态导向的整体规划设计方法是在对传统规划方法反思基础上,摒弃传统规划价值观,适应城市生态化建设而提出的。我们知道城市是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系统,生态导向的整体规划设计就是以此复合系统为规划对象,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以人与自然相和谐为价值取向,应用社会学、经济学、生态学、系统科学、生态工艺等现代科学与技术手段,分析利用自然环境、社会、文化、经济等各种信息,去摸拟、设计和调控系统内的各种生态关系,提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调控对策。生态导向的整体规划设计方法倡导的是人与自然的互惠共生,与传统的规划价值观有本质区别,是对人类主宰自然、追求物质利益的传统规划价值取向的彻底否定。

4.2 生态城市的总体规划对策

编制生态城市总体规划时,把当地的地球物理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紧密结合在一起考虑,合理配置资源,确定城市合理容量和适宜人口,配置相应的产业结构,合理制定人口密度、建筑密度、能耗密度及其分布等,从而提出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系统持续发展战略、对策,引导和调控城市发展方向,使人类与环境同时受益,建立人与自然相协调的人居环境。以生态城市所在的区域作为一个整体来规划。对生态城市的环境容量、社会经济总负荷等方面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综合分析来确定其合理活动容量,保证生态城市发展与其补给区相平衡。强调空间规划、生态规划和社会经济规划的结合,以土地适宜度等分析为依据,合理开发利用土地,保护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公众广泛参与,市民大众参与规划才从根本上体现出规划为人服务的宗旨,从而提高规划的社会满意度。

4.3 生态城市功能区规划设计对策

生态城市也是由多种不同功能的分区有机组合而成的功能综合体,这些功能区各自发挥着不同的功能,都是城市功能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现以居住区为例,来探讨居住区生态导向的整体规划设计的对策。

规划设计重视多样化自然景观的保护和优美人工环境的创造,将人工建造的生活居住环境与自然环境有机融合,创造高质量的生态环境。区内有良好的通风、采光、日照等条件,小气候宜人,增添居民可随时接触到的绿地和水,增加地面的透水性能,降低地表径流量,减少区内环境的“水泥化”,如道路采用生态化的“绿色道路”(路面上有孔隙,孔里种上绿草)。规划设计中也注重加强立体绿化,提高景观的多样性,另外还可起到隔热、截水、净化空气等效果。

在进行绿色景观建设的同时,根据条件可利用有机垃圾制造肥料在居住区中来发展种植业,既为居民提供了多样的生活环境,又增加了景观的生产性。这种“城市农场”,不仅促进了区内物质循环利用,而且还为居民提供食品、蔬菜,更有意义的是增强居民户外活动和参与意识,加强人际交往,有助于调节社会生态。

规范设计以人为主体,满足居民多层次、多样化的普遍需求,创造多样性的栖境。不仅满足居民“住”的需求,还要满足运动、娱乐、交际、卫生、安全等需求,提供完整系列的住宅类型、服务设施,安全有效的道路交通,排除任何形式的污染,对老人、儿童、残疾人的关心,功能多样化,活动场所多样化,住屋空间多样化等。居民参与规划,自我管理,资源共享,邻里共生,创造安全、公正、舒适的社会环境。

篇(3)

关键词:生态城市;规划设计;方法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一、生态城市的特点

1、和谐性

生态城市的和谐性不仅表现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更表现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可以营造出满足人类自身进化需求的环境,使得城市富有生机和活力。文化是生态城市的重要功能,文化个性与文化魅力则是生态城市的灵魂。可以说,和谐性是生态城市建设的核心内容。

2、高效率运转的流转系统

以城市现代化的基础设施为支撑骨架,为人流、物流、信息流、价值流与能源流的运作创造合适的条件,进而通过加速各种流动的有序运动活动中,减少经济损耗和对城市生态的污染。

3、整体性与系统性的规划

生态城市不是单纯追求环境优美,或自身的繁荣,而是在整体协调的新秩序下寻求发展;重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更注重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不会以牺牲后代的利益为代价来保持目前的发展。

4、区域性

生态城市是城乡的统一体,其本身可以说是一个区域概念,是以区域平衡为基础建立起来的,而且城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只有平衡协调的区域,才能确保生态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从广义方面看,生态城市的目标在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而要想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在全球范围内加强合作,实现技术和资源的共享,建立全球生态平衡。

二、生态城市规划设计原则

1、坚持生态优先,以环境为本

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本,因此城市规划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在规划设计中要充分发挥自然基础的功能,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维持原有的地理环境,以保持原有自然环境不被破坏,并得以有效的保护与延续。各类自然生态景观的设计重在完善基础设施,完善生态功能,提高其生态效益、景观效应和共享性。

2、转变生产生活方式,以实现碳减排为目标

节约城市土地资源,合理配置水资源,在城市建筑、交通、绿地系统等建设活动中,以及居民日常活动中遵循自然生态制衡、循环再生与自我调节规律,遵循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本质。用生态观念对能源、环境、建材、废弃物处理等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和解决。

3、优化产业结构,构建低碳化产业链

从生态城市建设的需求引导产业发展,结合城市建设的技术与市场发展,积极实现产业由能源消耗指向向科学技术指向转变,建设科技指向的支柱产业;以重点项目带动现代文化产业、服务产业等绿色、低能耗产业的发展。

4、营造生态和谐环境,以建立生态文化体系

生态城市的建设,离不开社会价值观的引导,因此要在全社会树立生态文明价值观与低碳生活观念,建立文化设施,加强价值文化的传播。以社会价值观引导人们自觉参与生态城市的建设,维护生态城市的健康发展。

5、革新观念,建立生态建设保障体系

生态建设保障体系涉及减排目标、新能源开发、碳金融、新节能方式推广、低碳技术研发等内容。专门的组织与管理体系的运作需要体现低碳经济的运行特点。

三、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的方法

1、做好生态要素调查

在对现代生态城市进行规划设计时,首先要做的就是生态要素调查工作。对于城市而言,能否实现持续稳定发展,直接受到城市所处的生态环境的影响。生态要素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包括植物、阳光、水分、大气等天然因素,以及建筑等人为因素。在对生态因素进行调查后,可以为决策者提供完善的数据,确保城市规划的合理性和可靠性。

2、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力度

要加快旧城有机更新。重点解决城市建成区特别是中心区开发强度过大、人口密度过高、公共设施短缺、交通拥挤、环境脏乱等问题,坚决关停或迁移城区内污染严重的项目,清除违法违章建筑。要促进建筑节能技术的普及推广,改善城市民用燃料结构,减少和控制城市大气污染。以通达、低污染、低能耗为目标,实行公共交通优先的城市交通政策,推进现代通信技术在城市公共交通调度管理中的应用,积极促进城市交通组织和管理的现代化。城市环境综合治理与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直接相关,必须推动全社会广泛参与,密切合作,共同促进。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不仅是物质条件的建设和改善,还要将文化精神、道德意识的建设和改善很好地结合起来,互相促进,协调发展。

3、建立适应城市生态化发展的职能机构

在生态城市的规划设计中,机构以及人员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建立一个适应城市生态化发展需求的职能机构,对城市的规划和设计进行管理,监督城市生态化发展战略的实施,对于生态城市建设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4、做好人口的适宜度规划

城市的繁荣和发展离不开城市人口的流量和工作量。对于我国而言,由于人口众多,城市人口密集,以上海为例,在2013年,有户籍人口1400多万,非户籍常住人口900多万,总人数超过2300万,并且仍在不断的增长中。因此,在进行生态城市建设时,需要充分考虑人口的适宜度问题,了解城市人口的分布、人口组成、增长率等基本情况,这对于提高人口素质、维护环境资源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5、突出地方本土特色

设计应根植于所在的地方。对于任何一个设计问题,设计师首先应该考虑的问题是我们在什么地方?自然允许我们做什么?自然又能帮助我们做什么?我们所常常惊叹桃花源式的乡村布局及美不胜收的民居,实际上它们多半不是设计师创造的,而是当地居者在与场所的长期体验中,在对自然深刻了解的基础上与自然过程相和谐的创造性设计。城市的形成源于“逐水草而居”的生存准则。生态城市建设必须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基础,只有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基础建设生态城市,才能建成真正意义上的生态城市。

6、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基础

在我国大部分南方城市,如杭州、深圳等,都具有良好的自然生态基础,因此,在对生态城市进行建设时,应该对自然生态基础进行充分合理的利用。一方面,要做好自然生态基础的保护工作,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最大限度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原有面貌;另一方面,要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提高和完善,通过相应的工程技术措施,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生态效益和共享性进行维持和提高。从实践经验来看,只有对自然生态基础进行充分利用,才能建成真正意义上的生态城市。

7、以尊重自然而展现自然

现代城市居民离自然越来越远,自然元素和自然过程日趋隐形,远山的天际线、脚下的地平线和水平线,都快成为抽象的名词了。如同自然过程在传统设计中从大众眼中消失一样,城市生活中的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发电厂及变电站等都市生活支持系统被作为丑陋的对象而有意识地加以掩藏,使人们无从关心环境的现状和未来,也就谈不上对于环境生态的关心而节制日常的行为。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生态城市的建设既符合自然发展规律,又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是未来城市发展的必然方向。生态城市的建设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仍会出现诸多的困难和阻力,面对困难和阻力,我们一定要坚守原则,不能因此而选择放弃原则,回到以破坏换发展,以污染谋利益的道路上,如果现在我们的城市规划中仍然不能将生态环境作为重中之重,那所造成的损失将是未来无法弥补的,而城市的畸形发展所取得的所有成就,也都将不复存在。

参考文献

[1]陈亮.现代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的理念创新与发展[J].江西建材,2014,15:39.

[2]云利波,魏延军.对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的研究[J].民营科技,2014,05:119.

篇(4)

城市的生态化与低碳化的发展进程奠定基础和创造条件。

[关键词]生态城市;规划设计;指标体系;低碳经济理念

随着城市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为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每况愈下,面临着人口数量剧增、交通拥堵、固体废弃物与噪声污染严重、能源短缺、文明度下降、生态破坏等一系列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在城市规划中引入生态优先方法与低碳经济理念,打造生态城市倡导可持续发展是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城市现代化的主要标志之一。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城市发展所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使城市的建筑物系统、交通运输系统以及绿化系统能够实现低排放、低污染、低能耗,以达到城市人造环境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早在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MAB)”计划研究过程中就已经提出生态城市的概念[1]。随后,我国学者钱学森教授从生态文明与历史文化角度提出了将城市社会、经济功能与生态环境、历史文脉高度融合的城市规划理念,提出了“山水城市”的构想[2]。黄光宇教授提出在生态学原理的理论基础上,应用科学与技术手段综合研究城市生态系统中人与“住所”的关系,协调现代城市经济系统与生物的关系,使人、自然、环境融为一体[3]。

一、生态城市的涵义与特点

生态城市是一个复合系统,需要对城市的空间布局、基础设施、自然、生活环境与治安环境统筹兼顾,对能量、物质、信息高效利用,体现稳定、和谐与可持续发展的特性,以保证社会进步、生态保护以及经济发展三者高度和谐统一。生态城市与传统城市相比,主要有以下几大特点:

(一)高效益运行的转换系统。在投入产出的整个转换过程中,达到自然物质投入量少,经济物质产出量多,废弃物排泄量少的目标。在产业结构方面表现为第三产业大于第二产业大于第一产业的倒金字塔结构。

(二)高效率运转的流转系统。以城市现代化的基础设施为支撑骨架,为人流、物流、信息流、价值流与能源流的运作创造合适的条件,进而通过加速各种流动的有序运动活动中,减少经济损耗和对城市生态的污染。

(三)整体性与系统性的规划。生态城市不是单纯追求环境优美,或自身的繁荣,而是在整体协调的新秩序下寻求发展;重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更注重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不会以牺牲后代的利益为代价来保持目前的发展[1]。

(四)国际化的环境质量指标。城市的绿化率、人均绿地面积、管理水平、各种污染等环境质量等指标与国际环境指标接轨。对城市人口控制、劳动就业、资源利用、城市建设等方面实施高效率的管理,以保证各种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五)和谐的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关系。生态城市的和谐性,突出人回归自然、自然融于城市,更重要的是在人与人关系上体现和谐。生态城市是营造满足人类自身进化需求的环境,充满文化气息,文化个性和文化魅力是生态城市的灵魂[1]。

生态城市建设必须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基础,才能建成真正意义上的生态城市。保护与提升两手抓,首先在于保护,提升是在保护的基础上提高和完善,通过工程技术措施维持和提高其生态效益以及其共享性。

二、生态城市规划设计原则

(一)坚持生态优先,以环境为本。充分发挥自然基础的功能,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维持原有的地理环境,以保持原有自然环境不被破坏,并得以有效的保护与延续。各类自然生态景观的设计重在完善基础设施,完善生态功能,提高其生态效益、景观效应和共享性。

(二)转变生产生活方式,以实现低碳减排为目标。节约城市土地资源,合理配置水资源,在城市建筑、交通、绿地系统等建设活动中,以及居民日常活动中遵循自然生态平衡、循环再生与自我调节规律,遵循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本质。用生态观念对能源、环境、建材、废弃物处理等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和解决。

(三)优化产业结构,构建低碳化产业链。从生态城市建设的需求引导产业发展,结合城市建设的技术与市场发展,积极实现产业由能源消耗指向向科学技术指向转变,建设科技指向的支柱产业;以重点项目带动现代文化产业、服务产业等绿色、低能耗产业的发展。

(四)营造生态和谐环境,以建立生态文化体系。在全社会树立生态文明价值观与低碳生活观念,建立文化设施,加强价值文化的传播。

(五)革新观念,建立生态建设保障体系。体系涉及减排目标、新能源开发、碳金融、新节能方式推广、低碳技术研发等内容。专门的组织与管理体系的运作需要体现低碳经济的运行特点。

三、生态城市规划设计内容及规划指标体系

生态城市规划设计内容。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的总纲,科学编制生态城市规划,是生态城市建设的前提和基础。生态城市规划的内容应该包括减排目标、技术体制、城市人口容量、自然生态环境、建筑系统、交通系统以及绿化系统七个方面。1.减排目标设计。运用实测法、生命周期法以及物料衡算法等碳源排放量测算方法对生产活动过程中的碳排放量进行测算,以分析碳减排潜力,碳减排途径,进而规划碳减排目标。2.自然生态环境的设计。遵循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的理念,改善自然生态环境不仅有利于泄洪排涝,减少工程量,节约基本建设投资,而且对调节气候、改善环境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城区内尽可能保留部分较大的河流、坑、塘、湖、溪,将部分地段开挖改造为人工河道,并尽量保留原有的自然堤岸曲线,沿岸做好绿化配置。3.建筑系统的设计在建筑空间布局上,需要充分考虑城市地理特征以及水、气候、地质等条件。使用低污染、无放射性的低碳建筑材料,运用屋顶节能技术、门窗节能技术、外墙节能技术、照明节能技术等低碳建筑技术,引进或研发光电玻璃幕墙、地(水)源热泵系统、太阳能热水器等新能源利用技术,并提高建筑期内化石能源的使用效率。4.交通系统的设计。交通系统规划主要包括交通工具、能源供给与交通道路布局模式三方面。需要低碳发展资金投入到清洁、节能的新型交通工具的研发与引进,如电动车、快速充电纯电动客车。引进与研发能够对大型交通工具所排放的温室气体进行回收与处理的发动机技术、末端处理技术、空管技术。根据城市交通发展状况以及能源结构状况,借鉴国际上对交通业征收碳税的经济手段,对航空天然气、燃油等按其碳含量的比例征税。提倡公交主导发展理念,倡导空间紧凑、环境改造、功能重构的道路布局模式,远距离采用公共交通,近距离采用低碳排放交通工具[1]。

篇(5)

关键词:生态城市;规划构思;空间布局;交通规划

1项目概况

贺州,是广西东北的桥头堡。是“广-贵”旅游商贸发展轴上的重要节点、珠江-西江经济带的辐射区域。生态新城是“贺八平钟”协调发展区的空间核心。这里山水俊秀、民风淳朴,在国家“新型城镇化”与“美丽中国”生态建设的推动下。随着区域交通、经济条件的不断提升,贺州城市发展将迎来全新的机遇和定位。贺州生态新城,正是引领贺州在新时期腾飞的重要引擎,是展现城市形象、城市文化、商贸集聚、生活休闲新风貌的重要门户。

2规划构思

1)梳理贺江及现状河涌水网,建立“江、湖、田、湿地”的多样性水景观,各具特色的水系向莲花湖及太阳湖汇聚,形成向心渗透的景观体系。2)生态优先,打通联系贺江与周围山体的生态廊道,落实廊道控制宽度与建设要求,形成显山漏水的流动的城市生态格局。3)依托老城发展轴及高铁发展轴,构筑两条城市中央活力带,凝聚城市活力。4)沿贺江打造一条集“旅游、休闲、文化、生态科普”等多样化的功能于一体的生态河岸。

3规划结构及功能分区

3.1规划结构

根据生态城自身的山水格局及发展需求,规划形成“一核一心、一带四轴,绿楔渗透,多组团片区”的空间结构。一核一心:北部的集行政,商务办公,民俗文化,园博园,文体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服务核心。南部为集休闲养生,娱乐康体,医疗管理,健康培训等功能健康小镇服务中心。一带四轴:一带指生态城中部的贺江滨水活力岸线,四轴包括高铁发展轴线,新老城发展轴,产业发展轴,健康产业发展轴。

3.2功能分区

(1)生态涵养区。主要包括贺江以及贺江南岸的主要山体,以及重要的保留农田,共同形成生态新城的绿核。兼生态涵养,旅游休闲等功能。(2)综合服务区。位于片区中部偏北,在城市两条重要的发展轴线上。以园博园为核心、市民服务中心,旅游休闲,文艺中心,酒店会展,体育中心等功能。(3)旅游接待区。依托高铁站,观音岩公园,集旅游接待,酒店住宿,休闲购物,居住等功能,为游客提供便捷服务。(4)商务展贸区。依托火车站,及商务办公,会议展贸,酒店住宿等功能,是城市活力的重要区域,也是展示城市风貌的重要节点。(5)教育组团。以贺州学院,桂东职业学校为主要组成部分,以学校为依托,发展居住,酒店等功能。

4规划设计策略

4.1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

(1)生态新城生态架构。区域山水架构:以贺江为主要廊道、以天堂岭、凤凰岭、大松山、规划人工湿地为主要节点,形成与群山(如老寨山、将军山、大钟山等)联系的三条主要廊道——贺江生态廊道、高铁站前廊道、大松山-江南新城廊道,成为基地内生态主骨架(2)生态新城生态空间布局。规划结合新城生态网络,融合“山-水-城”特征,构建生态型空间节点,彰显新城景观特色和生态特质。贺江生态廊道(城市生活型):体育公园、文化长洲、水上乐园、缤纷水岸。高铁站前廊道(生态景观型):溪水花卉园、生态花田、溪水田园、生态绿岛、湿地公园。大松山—江南新城廊道(健康养生型):滨江植物园、疗养小镇、山林庄园、近郊公园。

4.2生态水系规划

水系功能划分。规划范围内的水系以贺江,及其支流水系为主。在规划范围内,贺江左岸有一条支流,在八步镇处汇入贺江;贺江右岸有两条支流。

4.3绿色基础设施规划

(1)供水规划。新建供水管网以及供水设施,与贺州老城区实现对接。全面建立供水信息管理,调度平台,实现实时监控、调度、管理(包括自动抄表系统、水质实时监测等)。(2)排水规划。根据贺江本段水环境容量,对规划区内产业类型、污染物排放量提出控制要求。严格控制水污染严重的、耗水量大的产业。提高污水回用率,降低污水排放系数。(3)智能化信息系统。完善通信设施建设,规划区电信容量为25万门,设置四个电信端局。三网融合:三网融合是指电信网、计算机网和有线电视网络通过技术改造,能够提供包括语音、数据、图像等综合多媒体的通信业务。三网融合可实现网络资源共享,避免重复建设,形成适应性广、容易维护、费用低的高速宽带的多媒体基础平台。

4.4综合交通规划

(1)对外交通规划。铁路:贺州生态新城东北部为贺州火车站,是贵广高铁、洛湛铁路、柳韶铁路在贺州的客运站,三条铁路是国家铁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使贺州与其他省份,特别是与珠三角地区的联系增强,尤其贵广高铁的开通使贺州进入了广州2小时交通圈,势必为贺州带来较多旅游人口,为贺州的旅游业发展带来契机。公路:广贺高速、永贺高速支线、327省道、323国道、207国道从贺州生态新城周边经过,能够实现与广州、永州、桂林等城市的快速联系。加强内部道路与贺州市域的联系,通过“五横三纵”的高快速路实现与广州、桂林、贺州市域其它城市及贺州老城等区域的快速联系。(2)内部道路系统。“井字”的交通性骨架路网串联次级组团式道路的结构。“井字”:站前大道、八达西路、公达路、中心景观大道,加强片区南北向、东西向的快捷联系,以及片区与老城区、平桂管理区的快速联系。“组团式”:结合山体、水系及各功能区,规划顺应自然环境的组团式路网,体现田园生态原则。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地球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生态保护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需要考虑的要素,尤其是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更应该将生态和环境因素。本文结合工程实例探讨了生态新城规划设计的策略,将生态、低碳理念充分地融汇到城市规划建设当中,以打造出名副其实的生态新城。

参考文献

[1]杨志峰,徐琳瑜.城市生态规划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篇(6)

关键词:生态城市;规划设计

从生态学的角度论述了对生态城市的认识及其标准,介绍了城市规划工作中生态建设应遵循的原则,并对生态建设的规划内容作出总结,从而提高了整个城市的总体功能,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 生态城市规划的概念及价值

1.1 生态城市规划的概念

生态城市的建设必须要有科学的、高起点的、切合实际的规划,在规划思想里导入经济、社会、生态的因素,按符合生态要求的原则进行生态规划。它是城市生态化发展的结果,简单地说它是社会和谐、经济高效、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住区形式,自然、城市、人融为有机整体,形成互惠共生结构。20世纪70年代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计划”的研究过程中,前苏联城市生态学家尤尼斯基提出了生态城市的理论和模式,即生态城市是“技术与自然充分融合,人为创造力和生产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居民的身心健康和环境质量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的人类住区。生态城市的发展目标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包含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自然系统和谐三方面内容)。

1.2 生态城市规划的价值

1) 有利于培育健康文明的生产消费方式,建立健康的自然与社会的生态关系,构造传统与现代文明的生态文明体系;2) 有利于形成符合社会经济与生态协调运作的发展模式,以利用本地资源条件为基础;3);有利于缓解自然资源及环境问题对城市发展的阻碍;4) 有利于改造传统产业,使之生态化,逐步形成健康的生态产业结构;5)有利于加快城乡经济发展,建立良好的人居环境,形成浓厚的生态文化氛围;6) 有利于凸显生态经济的强势地位,保持经济发展的高速运行;7) 有利于解决人地矛盾、污染物排放及生态破坏等重点环境问题,形成良好的生活及创业环境;8) 有利于构建与城乡体系平衡的自然生态体系(以城市复合生态系统生态承载力为依托);9) 有利于实现社会和自然整体系统的协调,保证城市发展速度和发展的质量同时达标,既满足城市发展对环境的需求,同时也满足居民对环境的需求,达到人、社会和自然的和谐。

2 我国生态城市规划现状

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生态城市规划事业起步较晚,各方面政策上也支持不足,经验较少。而且由于过于强调经济发展,导致大部分城市的功能结构单一,城市的生态基础差,所以,我国只有通过生态化改造和提升工业科技化,减少工业化所带来的不利影响来进行。目前,我国生态环境的基本状况是:总体在恶化,局部在改善,治理能力远远赶不上破坏速度,生态赤字逐渐扩大。

工业文明的经济模式使城市出现人口拥挤、交通堵塞、环境污染的现象,这些是目前必须解决的问题。因此,将生态学的原理应用到城市规划设计中,即城市生态建设模式的运用,对协调城市规划发展与城市生态之间、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 生态城市规划原则

3.1 城市生态位最优化原则

生态位是指物种在群落中,在空间和营养关系方面所占的地位。城市生态位是一个城市提供给人们的或可被人们利用的各种生态因子和生态关系的集合。它不仅反映了一个城市的现状对于人类各种经济活动和生活活动的适宜程度,而且也反映了一个城市的性质、功能、地位、作用及其间人口、资源、环境的优劣,从而决定它在人们心目中的吸引力和离心力。城市生态位是决定城市竞争力的根本因素。

3.2 城市的成长性原则

城市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而城市规划也是随着城市的发展而变化的,城市规划要为城市的未来留下足够的发展空间。

成长性是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一切自然群落和人工群落都遵循群落生长或演替的规律运行。人们在利用自然资源时,也必须遵循这一规律,否则就会导致“生态逆退”。将成长性原则运用于城市规划,就是将一个城市的文脉、历史、文化、建筑、邻里和社区的物质形式当作一种生命形式、生命体系来对待,我们要根据它的“生命”历史和生态状态来维护它、保护它、发展它和更新它。

3.3 生态承栽力原则

城市生态承载力原则是指从生态学角度来看,城市发展以及城市人群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活动强度是有极限的,即城市发展存在着生态极限。城市发展有一定的规模,自然生态环境是限定城市发展规模的最主要因素。在城市规划中,坚持城市生态承载力原则,应做到以下几方面:1)在城市规划过程中,我们要科学地估算城市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并运用技术、经济、社会、生活等手段来保护、提高这种能力。2) 要考虑环境的自净能力和人工净化能力,它们直接关系着城市的生存质量与发展规模。3) 要考虑城市的产业种类、数鼍结构与布局。这些指标对生态环境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污染的产生与净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4) 要调整控制城市人口的总数、密度与构成。这是一个城市生态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

4 生态城市规划的具体方案

生态城市建设是一种渐进、有序的系统发育和功能完善过程。为处理和协调好城市建设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做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维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1)提倡全民参与,提高生态意识。就是使人们知道自己在环境中的位置和环境责任,改变坏的消费方式,从而保障城市生态系统的运行。

(2)在规划中融入人性化元素。为方便居民考虑,城市建筑物要限高;减少空中架线;人流、物流中转站应集中放在一个区域;减少移动带来的能源消耗;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等。

(3)展现城市自己的特色。生态城市建设必须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基础,只有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基础建设生态城市,才能建成真正意义上的生态城市。

(4)制定生态城市规划评价指标体系,并加强城市间合作。应整体、全面、系统地理解社会和文化间的相互关系,形成评价指标体系,用它来衡量城市生态规划态势,并在此评价指标体系下编制各种城市规划条例。城市间相互依存、互相促进。城市之间不断地在进行着物质、能量及信息等的交换,因此生态城市的建设特别要强调城市间的分工协作,以期共同发展。

(5)以绿色城市为目标,以节约型城市为方向。充分利用街道绿化,使之成为贯穿城市的主要组成部分,可以消解城市废弃物等,使之在维护生态环境安全方面起到主干作用。城市绿化用植物选择要尽量选用本土的物种,此外还要有耐旱及抗病虫等性能的植物。要树立节约观念,并融人城市规划中去。要从法规上完善对于城市规划的监督,如有问题要追究规划施工单位责任,要最大限度地进行能源循环利用,达到清洁生产的目标。

(6)鼓励大众接近大自然,看清自己生存城市的现状。使城市居民接近大自然元素,城市生活中的污水处理厂和发电厂等系统有意识地让人们了解,使人们看清环境的现状,关心生态环境的现状而对自己的日常行为进行约束。

5 生态城市建设的前景和展望

生态城市的内涵及其规划建设的内容比现行常规城市规划编制与建设的内容更为复杂、宽广,它不仅涉及到城市本身的空间结构和发展形态以及城市所在地域的规划与乡村的建设;还涉及到城市的规划和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文化教育、产业结构、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的治理。因此,仅依靠现行的规划设计编制办法和管理制度已显得很不适应,需要采取多学科、多专业、多部门的协作配合和群众的参与,不断创新,使生态城市规划建设向着更加科学、健康的方向发展,并宜从理论与应用两个方面进一步进行探索与研究。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生态小区;规划设计

一、生态小区内涵及特点

生态小区是通过调整人居环境生态系统内生态因子和生态关系,使小区成为具有自然生态和人类生态、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统一、可持续发展的理想城市住区。生态小区空间结构合理、基础设施完善,生态建筑、智能建筑和生命建筑广泛应用,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融合。它符合城市规划和区域规划,与区域和城市融洽,是生态城市的一部分,体现了所在城市的风貌和特质。

生态小区与传统小区相比有本质的不同,主要有以下特点:和谐性 生态小区内自然与人共生,人类回归自然,亲近自然,自然融于小区,小区融于自然;同时,能营造满足人类自身发展需求的环境,富有人情味,充满浓厚的文化气息,拥有强有力的互帮互助的群体,呈现出繁荣、生机和活力。可持续性 生态小区是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的,因而它能实现小区社会、经济、环境的发展,能够在取得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同时推动经济发展,实现经济快速增长;能把小区自然环境作为小区公共资源得到永续利用。整体性 生态小区不是单单追求环境优美或自身的繁荣,而是兼顾了社会、经济、环境三者的整体协调发展,小区生态化也不是某一方面的生态化,而是小区整体上的生态化,实现整体上的生态文明。因此,生态小区的建设将会逐渐改变目前我国城市建设中环境污染,实现节能、节地、节水、低污染以及物业的有效管理,为城市和小区自身环境改善带来强大动力。

二、生态小区的规划内容

(一)生态小区规划目标

生态规划就是要从自然生态和社会心理两个方面去创造一种能充分融合技术和自然的人类活动的最优环境,诱发人的创造精神和生产力,提供高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根据这种描述,我们可把生态小区规划目标理解为:以生态学“整体、协调、循环、再生”原则为指导,通过生态设计方法促进人居环境质量的提高和人与自然的和谐、人工设施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实现小区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系统整体协调而达到一种稳定、平衡、有序状态的演进过程。

(二)生态小区规划的方法

运用生态规律,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工程措施和技术手段为支撑,对传统意义上的小区进行规划设计,使小区成为真正的生态小区,以小区生态文明推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三)生态小区规划的内容

包括自然生态规划、经济生态规划和社会生态规划。

1、自然生态规划;

绿化指标:是衡量生态小区建设水平最重要的指标之一。

节水指标:以开辟另类水资源与省水器具的使用,作为节水的主要方法。

节能指标:重视节能建筑的设计,通过空调系统、照明、白昼光利用、太阳能利用等途径节约能源。

二氧化碳与废物减量指标:鼓励应用轻量化的建筑结构,如使用钢构造建筑来减少砂石、砖等建材的使用;提倡居家简朴的装潢设计、建材的回收利用,以达到节约能源、省资源、减少废物与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目的。

污水垃圾处理指标:减少污水的排放量,垃圾的分类收集和资源的回收利用。

绿色交通指标:采用低污染、适合都市环境、对健康有益的运输工具来完成社会经济交往活动。生态小区绿色交通规划应鼓励居民使用绿色交通。

2、经济生态规划! 总体目标是资源的低消耗、环境的轻污染来取得经济的高速增长,并养成文明科学的消费方式。为此,应用绿色消费科技和绿色生产科技,逐步改变能源结构,加速再生能源对化石能源的替代,应用水能、风能、生物能、太阳能等绿色能源;采用自然通风和自然采光,减少能源消耗;在小区内实行绿色生产、绿色消费。

3、社会生态规划为增强小区的归属感而建立标志性建筑、中心性的广场和对居民有魅力的开敞空间;建立配套齐全、布局合理的生态基础设施,创造便利于各个年龄层次人群的生活环境;小区提供多样性、个性化住宅,以保证各种经济收入的人与各种年龄层次人们的需求;小区有市民服务、文化、娱乐活动等集中的中心地区。

总之,生态小区既是一种小区规划新理念,又是未来城市追求的远景目标,将成为可持续城市理想休憩乐园和未来住宅小区发展的必然趋势。它的建设是一项宏伟的综合工程,需要我们长期不懈的努力。

三、生态住宅的内涵

生态住宅有着严格的技术标准,是开发商不能随意自封的。生态住宅要求在能源和水、气、声、光、热环境以及绿化、废弃物处理、建筑材料等9 个方面符合国家有关标准。1、在能源系统,应该避免多条管道入户,对住宅的围护结构和冷热系统进行节能设计,鼓励使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2、水环境系统要求设立室外污水处理再利用系统和雨水收集利用系统,采用节水型器具及节水型的景观用水系统。3、气环境系统要求室外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室内保证自然通风,卫生间有通风换气设施,厨房有烟气集中排放系统,达到国家规定的居室内空气质量标准。4、声环境系统方面,建筑设计中要用隔音降噪措施。5、光环境系统要求室内设计满足日照时数,尽量采用自然光;室内外避免光污染;室内外采用节能灯具,提倡使用太阳能绿色照明。6、生态住宅还要求采用国家环境标志认可委员会批准并被授予环境标志的建筑材料,要符合无毒、无害、无污染、无放射性、无挥发性的要求,使用3R(可重复使用、可循环使用、可再生使用)的材料。生活垃圾的处理也是相当主要的一个环节。对于生态住宅,生态小区内的生活垃圾收集要全部袋装、密闭容器存放,收集率达100%,分类率达50%。

四、生态住宅的类型及特点

(一) 生态住宅的类型

1、生态住宅类:主要提倡以艺术为本源,最大限度地开发生态住宅的艺术功能,把这类与艺术衔接的生态住宅当成艺术品去创造,去营造,使这类住宅无论从外部还是从内部看起来都是一件艺术品。

2、生态智能类:主要是以突出各种生态智能为特征,最大限度地发挥住宅的智能性。凡对人的居住能够提供智能服务的可能装置,都在适当的部分被置入,使主人可以凭借想象和简单的操作就可以达到一种特殊的享受。

(二) 生态住宅的特点――健康

生态住宅又称“健康住宅”。生态住宅不只是绿化,而且,从规划上看,生态小区的总体布局、单体空间组合、房屋构造、自然能源的利用、节能措施、绿化系统以及生活服务配套的设计,都必须以改善及提高人的生态环境、生命质量为出发点和目标。另外,在具体设计上,注重绿化布局的层次、风格与建筑物要相互辉映;注重不同植物各方面的相互补充融合,注重观赏花木、阔叶乔木、食用果树、药用植物和芳香植物等的种植;同时注重发挥绿化在整个小区生态中其他更深层次的作用,如隔热、防风、防尘、防噪音、消除毒害物质、杀灭细菌病毒等,甚至从视觉感官和心理上消除精神疲劳等作用。而在房屋的建造上,则要考虑自然生态和社会生态的需要,注重节省能源,注重居住者对自然空间和人际交往的需求。生态住宅要把健康落在实处。作为一个社区的业主,要真正享受社区健康文明新生活,要让人真正享受到身心愉悦。这才是进了健康文明的家园。

五、生态住宅的设计及建设

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在发展的同时也伴随着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由于生产技术的落后,造成的污染也相当严重。房地产开发和使用是一种消耗大量资源,产生大量废物的产业。为了人们卫生、健康、舒适地生活,必须将环境保护放在重要位置。

(一)充分利用太阳能

太阳能是绿色能源中最重要的能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广泛存在的天然能源,其优点是极为丰富、洁净、安全、廉价。在住宅区中太阳能的利用主要有3个方面: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空调和太阳能电池。我国的太阳能资源十分丰富,这为我国开发利用太阳能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太阳能利用的范围将会更广,能量转换效率将会更高。

(二) 合理利用水资源

我国是个水资源缺乏的国家,一方面缺水严重,另一方面浪费严重。节水的关键措施还是“开源节流”。居民对水的消费主要是饮和用,在住宅小区,根据用途设置两套供水系统。1.专供饮用水。这个系统的水必须是符合饮用水标准的洁净水。2.专供使用水。这个系统的水应该循环使用。将住户洗菜、洗衣、洗澡水以及屋面雨水,地面雨水引入蓄水池内,进行过滤、净化、去污等物理、化学处理,再输入住户的“使用水管”,供洗地、绿化、水景、冲厕、排污等使用。这个系统的水循环使用,可节省大量的用水。

(三) 规划用地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土地资源逐年减少。关于住宅小区的节地问题,应从3方面着手:1、容积率控制在合理的水平,并非越低越好;2、停车场架空或入地,即建造立体化的多层停车场或地下、半地下停车场;3、从节地与节能两个因素综合考虑,宜建造多层和小高层,控制建设单门独户的别墅,尤其是依山傍水、景观优美的“风水宝地”更不应建造高档别墅和私家花园供极少数人享用,而应建造小区公园等公共设施,供大众享用。

(四)强力整治、促进环保

房屋的建设和使用都存在着对环境污染的问题。环境被污染,直接危害人类健康,这是人所共知的道理。关于环境污染问题,过去只提“三废”(废水、废气、废渣)污染,现在增加了防治声污染和光污染的内容。这是切合现实情况的。还有个问题,就是电磁污染的问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家用电器的普及率和使用率也在日益提高,电磁污染已经出现,并有不断增长之势。建议把这方面的内容纳入治污计划和措施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