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财务管理学问题

财务管理学问题精品(七篇)

时间:2023-07-02 09:21:55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财务管理学问题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财务管理学问题

篇(1)

【关键词】财务管理 教学特点 教学改革

一、引言

财务管理作为工商管理学科体系中最重要的二级学科,其课程设置的目标就是在高效教学实践中帮助学生扎实、深入地掌握财务管理所涉及的专业知识,提升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促使高校毕业生在工作中将所学知识加以运用以解决工作中的难题。但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招生规模逐步扩大、经济增速放缓导致用人单位需求下降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高校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较难的现状也日益凸显。因此,作为工商管理核心专业的财务管理其在教学模式、培养方式等方面也面临着教学培养模式的改革。即如何通过有效的教学培养模式提升学生的理论水平与实务能力,从而使学生在实践中将所学知识很好运用。本文从财务管理专业教学特点入手,系统地剖析了现阶段财务管理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期为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二、财务管理专业教学特点

(一)财务管理专业性极强,融合多学科知识体系

作为工商管理学科体系中最重要的二级学科,财务管理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且融合多学科的知识体系。就专业性而言,学生在大学四年学习中需较好地掌握财务管理、会计学、审计学等紧密联系的学科知识,且上述学科体系均涉及极强的专业性。例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大量运用本专业所涉的数学模型、计算公式得出最终的结论。因此,财务管理是一门专业性极强的学科。而另一方面,学生在财务管理学习过程中需结合经济学、管理学、统计学、计算机等其他学科知识来解决本专业所涉及的难题。综上所述,财务管理的专业性极强且融合了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

(二)财务管理运用数学知识较多

俗话说,经济学与管理学所涉方法大多源自数学。在财务管理教学实践中需大量运用数学知识分析、判断并解决相应的问题。例如,《财务分析》课程在对企业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营运能力进行分析时需运用数学比率进行计算。因此,学生需较好掌握数学知识才能切实领悟财务管理专业所涉课程内容。

(三)财务管理具有较强的实践性

财务管理是应用性极强的学科,学生在对基本理论知识学习后应掌握如何编制企业日常的会计分录,掌握如何进行财务计划、预算与控制来实现企业资源的最优配置。因此,只有较好掌握了财务管理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操作流程后才能实现书本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对接。

三、财务管理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课堂教学缺乏案例分析

财务管理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学生需通过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才能真正掌握财务管理的基本原理、方法与技巧。但纵观目前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学模式,课堂上过度偏重理论教学而忽视相应的案例分析成为财务管理教学中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由于此专业的实践性极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须将理论知识与案例分析有机结合才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要点。但就目前的教学模式来看,教师简单讲授基本概念、原理而缺乏必要的案例分析将导致学生不能真正理解所学原理进而影响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操作能力。

(二)理论与实践教学严重脱节

由于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性极强,因而只有通过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模式才能使学生真正牢固掌握其所学知识。但纵观高校财务管理的教学模式,学生数量较多且高校人力、财力等因素的限制,学校难以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以掌握所学知识。因此,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在教学中存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脱节的问题,这不仅影响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实际操作与运用能力;同时很多学生在就业后也难以迅速适应真正的工作岗位要求。

(三)教师授课缺乏实战经验

财务管理专业所涉课程的实践性较强,故要求大学教师具备较高的实战经验以提升其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在课堂上能够结合企业的实际经营与运作进行讲授,提升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能力。但目前高校的任职环境基本决定了教师是从学校到学校,因而其并不太了解企业具体的经营方针和操作规则,故在教学中缺乏相应的针对性与指导性。所以目前财务管理教学中存在的另一个重要问题便是高校教师缺乏实战经验,不能紧密地将理论与实务有机结合。

四、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措施探析

基于目前高校财务管理专业教学当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第一,增强教师教学时与学生的互动;第二,加强高校与外界的联系;第三,加强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一)改进教师占主导的教学模式

高校教师传授知识占主导模式天经地义,但为了增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理解、掌握与消化,增强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与判断能力,高校财务管理教学模式应逐步转变教师完全占主导的教学方式,即教师在讲解重要知识点后提出相应问题、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该章节的学习当中。上述教学模式的转变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让学生通过课堂讨论与课后练习接受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同时也能增加学生对重要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调动其参与学习的主动性。

(二)加强高校与外界的联系

财务管理专业是工商管理学科体系中实践性极强的学科,校外实践成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延伸。高校学生通过校外实践能够较好地理解、掌握课堂所学知识,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这有助于学生毕业后迅速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因此,高校应努力增强其与实务界的联系,即学校应与外界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事务所、财务公司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定期组织学生到上述单位进行认知实践,这不仅有利于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以促使学生更好地领悟自身所学的专业基础知识,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高校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压力。

(三)加强财务管理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培养一批高素质教师队伍

教师是高校财务管理专业教学的主导力量,也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导师。针对高校财务管理教师缺乏实战经验的问题,学校应与各类企事业单位建立合作交流机制,鼓励高校财务管理教师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的前提下到上述单位进行调研实践。上述培养机制不仅能够促使财务管理教师更好地把握教学的难点与问题所在,拓宽教师的实践能力,促使教师在课堂上针对实务当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课堂教学,以提升教学的针对性与实践性。同时,学校也应定期组织校外实务界人士到校内交流、研讨,以提升教师从实务环节对专业知识的理解。

综上所述,高校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模式应紧密依托理论与实践教学环节,提升学生的思考与实务能力,加强高校与实务界的沟通交流以促使学生的实践活动,最终提升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治.对高校本科财务管理教学的再思考[J].会计师,2013(06).

[2]王宏伟.案例教学法在财务管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外企业家,2013(07).

篇(2)

【论文摘要】《财务管理》作为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是理论性与实用性并举的一门课程,但是在实际的财务管理教学过程中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教学手段单一和教学内容陈旧等弊病。本文就当前财务管理课程教学中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财务管理课程“三位一体”的教学改革方案。

一、财务管理教学现状

我国的财务管理教育在20世纪80年代才刚刚起步,1998年财务管理学科才从会计学科中独立出来而成为一个专门的学科,由于学科建设时间短,其教学方法体系至今还未得到充实和完善。而且,教授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师在教学上多沿袭“以教师讲课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和“以系统知识传授为核心”的灌输式教学方法。这种“填鸭式”的单向教学模式弊端对于强调实践性的财务管理课程尤为突出,学生被动地吸收理论知识,难以提升其主动思考及操作的能力。20世纪90年代,计算机及多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在课堂教学环节中,多媒体成为高等教育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技术手段。然而,高科技的教学手段难以解决以往的单向教学模式,并且又产生了诸多新的教学问题。例如多媒体教学信息量大增,学生在课堂上忙于记录笔记,难以主动思考、吸收所授知识;多媒体教学中的人、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不相融合的矛盾等。

二、财务管理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脱节

财务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但是由于我国的财务管理教育起步较晚,一些财务管理教科书在编写时忽略了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环节的结合。而且在实际教学环节中,教师更多的是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缺乏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其中原因是由于财务管理这门课程所涉及的知识点多,涵盖了对公司筹资、投资、营运现金管理、利润分配等所有资金运作方面的管理,加上在教学学时偏少的影响,导致教师在教学中无法兼顾实践环节的教育。

(二)单向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无论是传统的板书教学,还是如今的多媒体教学都没有改变以“教师为中心”和以“传授知识为核心”的单向教学模式,学生在课堂中还是被动接受知识,忙于抄录笔记。尤其是在采用多媒体进行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时,多媒体授课信息量增大、教学进程加快引致的学生听课思维处于过度紧张,没有足够的时间理解、消化、吸收知识。尽管单向教学模式保持了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但学生被动将教师的传授的信息储存下来,难以形成系统、连贯的思维方式。长此以往,学生将丧失主动学习能力,思维僵化缺少创造力,动手能力很弱,综合素质难以提高,进入社会,难以学以致用,不能适应岗位需求。

三、财务管理教学改革的措施

(一)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在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时,教师必须树立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这一观念,教学理念逐渐从以教师为中心过渡到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过程中多运用启发式、引导式教学,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综合分析能力,从而使学生成为社会需要的专业性人才。同时,教师教学的重点也不再是简单的传授课本上的知识,而应该是让学生掌握思考的方法、学习的方法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让学生明确学习的方向,课堂上教师讲解基本理论知识及理论难点,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然后布置分析习题,安排学生小组进行讨论完成,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让他们感到自己是学习的真正主体,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二)推行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营造“实践”氛围

鉴于《财务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和技能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有很强的动手操作能力,这样才能深入透彻地掌握相关知识。因此,财务管理课程教学可以尝试: 转贴于

1.推行科学的教学方法。笔者根据教学实践和已有的教学研究成果,认为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试验教学法等是改进目前财务管理教学的几种较好的方法。这些教学方法具有实践性、综合性和交互性的特点和优势,弥补过去讲授法下单项信息传输方式的不足,形成双向交流、集体互动的良好环境和“实践”氛围,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注重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财务管理课程知识量大,图标、公式、案例多。可以采用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设施,这些器材集视频、音频、文字教材和相关的配套资料于一体,具有形象直观、易于理解、突出重点、便于学习等鲜明的特色。有助于多角度调动学生的情绪、注意力和兴趣,帮助突破教学难点。此外,还应当建立沟通平台,突破课堂教学存在的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可以设置专门的QQ交流平台、电子邮箱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与答疑。

3.在校内建立财会模拟实验室、模拟公司和模拟证券公司等专业实验室, 通过模拟实习,给学生营造了一个仿真的实践环境,使学生掌握熟练相关知识, 完成专业岗位的模拟训练。还可以拓展校企合作,加强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通过校外企业的实习,还原知识的本貌,使学生能更加深刻地理解所学的财务知识及不足之处。

(三)培养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效果的高低取决于教师的水平和素质。一名优秀的财务管理教师,首先,要有会计学、管理学等综合的知识结构,才能更深刻地理解财务管理的内容;其次必,须有着丰富的财务管理经验,应当深入到企业实际。另外, 学校还应从企业引进一批具有深厚理财背景的优秀理财专业人才,以充实教师队伍。

参考文献

篇(3)

目前,高校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构建科学的、合理的音乐艺术管理课程体系。眼下对于音乐艺术管理是属于管理学还是艺术学,仍然存在着争议,本文借助艺术视角来分析音乐艺术管理课程体系的有关问题。我国高校设置了艺术管理学专业,人们认为该专业将管理学艺术化,这种过于单向性的思维,导致了音乐艺术管理体系缺乏系统性。课程设置仅为“管理+艺术”,而对于“市场对接”这一特殊实践的意识相对比较淡薄。伴随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艺术管理专业的内涵也丰富了不少,配备的相关课程也较完善,目前高校课堂讲求资源共享和通力合作,已经逐渐打破了高校内的学科壁垒,有利于课程的多方位设置。值得注意的是,构建音乐艺术管理课程体系,不仅要满足一定的理论兴趣,还要让它服务于文化艺术生活。让学生成为不仅懂艺术,还要懂管理的全面人才是艺术管理学的教学目标,这样,就可以为我们国家艺术文化产业方面提供优秀人才。

二、音乐艺术管理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的问题

1.学科定位较模糊自上世纪我国开设艺术管理专业以来,各大高校均开设了该门专业,但是他们的课程设置及培养目标均不一致,人们对于其学科定位存在着很大的分歧。部分研究者认为艺术管理是管理的一种表现形式,也属于管理学在艺术方面的拓展和应用,因而认为他是管理学。也有部分人员认为艺术管理属于艺术学,他只是借助管理学的手段和思路来处理艺术方面的问题。由于学科定位不准确,在构建理论体系及界定研究范围上也不相同,该情况说明我国需要进一步弄清艺术学科定位,明确课程设置,促进该学科的课程体系科学发展。

2.理论基础课与实践课相冲突所谓艺术管理,更多的是指市场营销、市场开发以及财务管理等方面的技术,具体来说,就是平衡好理论基础课和实践课之间的比例关系,这个问题尤为值得注意。然而,有些院校会用“管理与艺术”来简单带过,虽然理论上可行,但是实际运用中会出现各种困难。学生要想构建和管理自身的艺术功底,需要用较多的时间来学习有关理论知识,而管理和艺术时间也需要占用很多时间,如何在实践课和理论课之间寻找平衡点,也是一个值得深入探究的问题。我国艺术管理专业的主要弊端是“重实践,轻理论”,人们应意识到大学教育的培养目标不仅是单纯的进行职业技术教育,不能为了就业而简单的设置市场化的课程。

3.课程设置不系统因学科设置不一致,导致了师资、教材配备不统一,部分院校会依据学校教师的实际情况安排课程,而忽视了学生才是主体,缺乏一定的针对性选择教材无体系性,教学目标不清晰,有些院校现有教材的广度及宽度均不一致。管理类、经济类、市场类等专业基础课程现在没有统一的使用标准,这是我国高校教材配备中存在的普遍现象,因此应强化教材配置及课程体系的优化工作。

三、应对措施

准确进行学科定位艺术管理不仅仅是简单的艺术学和管理学的结合,现在它更是形成了一门有学问的学科,不单具有应用性,而且又有交叉性和人文性,但是在侧重面上,更倾向于管理;它既具有管理学特性,又具有艺术学特性,但是两者不能机械地融合在一起,艺术学包含着较多的精神内容,也不能被管理学所覆盖。强化合作交流各高校要充分利用国际交流的机会,研究国外较好高校的艺术发展过程,学习他们的优秀教育理念、课程设置及教学方法,在沿袭自身传统的同时,吸取西方的艺术教育资源,使异质文化与本民族文化相互融合,以此获取开放的心态和视野。

四、结语

篇(4)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会计核算、会计分析和会计信息反馈对经营盈亏的影响和作用越来越大,对会计改革和财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会计人员素质,以满足新形势对会计改革的需要,是实施《会计法》的关键,我们认为,会计人要尽快实行六个转变。  

一、在知识结构上,由“窄浅型”向“广深型”转变  

目前,大多数在职财会人员知识水平具有较大的局限性:一是知识面偏窄,较少了解本专业之外的相邻知识和各类新兴的边缘知识;二是有系统专业知识的人才也比较少。目前财会队伍中还有不少人未能掌握系统工程、价值工程、电子计算机应用技术等现代科学的管理方法。这样的知识现状已很难适应会计改革的要求。改革的不断深入,迫切要求每个财会人员努力拓宽知识面,认真学习专业知识,不断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之成为纵横均衡的“广深型”的财务管理人才。  

二、在业务能力上,由“单一型”向“多能型”转变  

一专多能,是提高管理效能的重要手段。为此,每个财会人员必须掌握管理学的基本原理,熟练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善于运用经济管理及现代管理知识、方法和手段,解决财会工作中的各种问题;对处理各种具体问题要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财会部门要建立财会人员业务档案,以增强财会人员的使命感,保证每个财会人员在胜任本职工作的同时,向多能型方向发展,使财会人员逐步达到能够独挡一面,达到一专多能的业务水平。  

三、在实际工作中,由“学问型”向“实用型”转变  

近几年来,各类财经院校为财会队伍输送了一些新的血液,这无疑使财会队伍的整体化水平有较大的提高。但文凭、学问与工作能力并不能划上等号。因此,各单位要尽力在提高财会人员的调查研究、组织管理、处理具体事务等能力上多下功夫。一方面,要多让新上任的财务人员深入实际,独立完成一些工作任务,提高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要有目的地让新上任的财会人员处理一些日常事务性工作。通过处理比较繁琐的、不同类别的、经常会碰到的具体工作,来提高他们的办事能力,以促使财会人员尽快由“学问型”向“实用型”转变。  

四、在日常工作中,由“繁琐型”向“科学型”转变  

财会人员整天忙于报账、算账、记账,主要精力被日常事务性工作所牵制的现象,是与会计改革发展方向很不适应的,亟待改进。努力采用现代科学技术,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武装自己,这是新形势下加强财务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方针。财会人员必须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学会应用计算机处理财会工作,确保财会工作从繁琐的事务工作中解脱出来。  

五、在工作效率上,由“辛苦型”向“效益型”转变  

各级财会部门要尽力在提高财会人员的工作效率上下功夫,努力提高财会工作效率。每个财会人员都要养成良好的工作作风。一方面,对各项工作要严肃认真,谨慎细致,防止差错,避免出现无效劳动;另一方面,对各项工作要迅速、及时、抓紧、抓好,不懒散,不拖拉,保证日清月结,避免工作积压。各单位要对工作效益高、贡献大的财会人员进行必要的奖励;对工作平庸,无所作为的人员要调离财会工作岗位,以强化他们在工作上的高效率观念。  

篇(5)

关键词: 国际化;财务管理;课程体系;双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01-0001-04

0 引言

在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今天,对国际化财务管理人才的需求激增。在全球化视角下,培养“具备国际化意识和国际化框架的知识结构,具有国际交际能力和国际竞争力,通晓国际规则,能适应经济全球化、全球市场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并能从容应对国际化市场化带来的各种机遇与挑战”的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将成为我国高校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而培养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人才,有赖于高校的国际教育水准,以及国际化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1 国际化课程体系的含义及特征

课程国际化是在经济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它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被公认为是实现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关键维度和实现培养具有国际化人才的重要途径。

1.1 国际化课程体系的含义 课程国际化是从知识全球化的角度出发,全面设计本国的高等教育课程体系,从而使所培养的人才能解决不同文化群体之间交流合作和发展中所遇到的障碍、隔阂和差异,并通过分析比较、鉴别与筛选将他国文化、社会、科技和管理精髓融入本国文化中。

迄今为止,课程国际化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①开设一些国际课程,讲授国外科学文化成果,如设立国际经济、国际法、国际金融等课程;或在传统的课程中融入国际化内容,如增加国际背景、国际案例、外国文化等;②开设用外语(主要是英语)讲授的课程。③将国外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技术手段应用到课程的实施中,进一步加深课程的国际化程度。目前,除了世界一流大学以外,大部分国家高校的课程国际化程度处于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

1.2 国际化课程体系的特征 课程国际化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①吸收国外先进科学文化成果,与本国传统课程相融合,建构自己的国际化课程体系,并参与到世界高校课程体系之中;②把本国优秀科学文化成果向世界推广,让外国人认识和理解本国的优秀科学文化成果。

一个国际化的课程体系应具有如下特征:①开放性,即该课程体系向世界开放,能迅速反映现代科技、文化、社会和市场发展的需要,并不断调整、优化。②共享性,即实现课程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共享,包括设立开放性课程、跨国选修课程、优秀教材的共享、先进教学方法手段的交流等。③通用性,即通过国际上认可的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体系和标准,使本国的课程、学分得到世界的认可。

2 财务管理专业国际化课程体系的现状及发展的障碍

经过十多年的专业建设,我国高校财务管理的课程体系不断优化。目前,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可以用“2+2”模式来概括,其中第一个“2”代表两个平台,即通识教育平台和专业教育平台;第二个“2”代表两个模块,即理论模块和实践模块。专业教育平台上理论模块分别由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或核心课、主干课)和专业选修课构成,包括经济类(含金融、贸易、法律)、管理类和财务会计类课程;实践模块由各类实训、实习、专业技能大赛、专业资格考试、毕业论文设计等构成。各高校大多数财务管理专业在2个平台上开设的基础课和必修课大致相同,选修课和实践模块因各校办学条件、优势特长不同而差异较大。

2.1 财务管理专业国际化课程体系的现状 我国高校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在国际化建设方面取得了如下的成绩:

2.1.1 树立了课程国际化的理念 新形势下,我国许多高校将国际化作为财务管理本科人才培养的目标之一,如北大光华管理学院财务管理人才培养目标为“亚洲一流,国际知名”,东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将“国际化”确立为财务管理本科办学特色,大连民族学院提出要培养“有较强外语能力和沟通能力,通晓国际规则的国际化、高素质、应用型的复合型财务管理人才”。为实现这一目标,这些高校树立了“课程国际化”的理念,逐步构建和优化国际化的课程体系。

2.1.2 多种方式构建国际化的课程体系 ①开设专门的国际化课程。许多高校财务管理专业普遍重视国际化趋势以及国际交流与合作,许多高校专门开设了国际化课程,如国际关系学、国际问题研究、国际政治、国际法、国际经济、国际金融、国际贸易、国际文化研究、国际史、国际财务管理、国际会计等,这些课程反映了国际社会、政治、历史、法律、文化、经济、贸易、金融等方面的发展状况,使学生能接受全方位的国际化教育。②增加课程的国际化内容。许多高校财务管理专业教师在传统课程中增加了国际化内容,加入外国知识和国际观点,加大比较文化和跨文化理解的比重;及时把将国外最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和科技成果补充到教学内容之中。例如,在传统的会计类课程中增加国际会计准则、国际审计准则、跨国公司业绩评价、比较会计制度、管理信息系统和控制等国际化内容;在传统的财务管理类课程中增加比较财务管理、西方财务理论、金融工程、期货与期权等国际化内容。③实现跨国选修课程。通过开设国际财务管理专业、与国外高校联合开办学位课程以及学生互派的交流项目等形式,实现跨国选修课程,推动课程的国际化。随着国际化认识的提升,一些高校设置了国际财务管理专业或财务管理国际班,如西南财经大学开设了财务管理双语实验班(国际化方向)。此外,一些高校积极与国外高校合作办学、联合培养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如东北财经大学与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国王大学学院合作举办财务管理专业本科教育项目。④其他方式促进课程的国际化。通过邀请国外学者讲学、派出教师到国外游学进修、鼓励教师参加国际学术交流、联合科研等方式,建设一支国际化的师资队伍,从而保障国际化课程体系的实施。

2.1.3 开设双语课程,使用国外原版教材或引进教材 近年来,随着师资队伍的国际化,我国高校均开设了一定比例的双语课程,使用国外原版教材,中文讲授或中英文交替讲授,一些重点高校还开设了全英文课程。此外,许多高校大力引进国外优秀的财经类教材,各出版机构翻译出版了一批具有较高质量的国外财经类教材,高校在教学中选用国外翻译教材甚至原版教材的比例大大提高。

2.1.4 采用科学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方式 许多高校财务管理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手段的现代化程度,采用多样化的现代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一般高校都具备了多媒体教学条件,一些高校还开办了网上教学、财务金融实验室。部分高校推广案例教学,通过对各类案例(尤其是最新国外财经案例)分析与讲解,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一些高校通过开设各类财务管理实务课程,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水平。

2.2 财务管理专业国际化课程体系发展的障碍

2.2.1 国际化课程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在国际化课程体系建设方面还存在这样那样一些问题:

第一,处于初级阶段,国际化程度有待提高。我国大多数高校财务管理专业的国际化课程体系建设还处于第一或第二阶段,缺乏国际化建设的经验,对课程国际化的深刻内涵理解较肤浅。具体表现为:对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局限于目标和专业的设计上、或与国外大学合作培养上,未将国际化的实质内容渗透到财务管理本科人才的培养、课程体系的构建和实施中,未反映到国际化课程的改革中。

第二,国际化课程尚未形成一个科学完整的体系。对财务管理课程的国际化,一些高校缺乏科学而系统的规划和管理,将双语授课、使用外文原版教材或海外资格证书的培训课认定为国际化,生搬硬套国外课程和教学内容,忽略本国特色和文化。在通识教育平台的课程设计上,那些能够体现学科发展前沿动态和介绍新兴学科的课程较少,反映学科交叉和综合发展内容的通识教育课程严重不足;此外,各通识课程之间缺乏内在的逻辑联系和必然的递进关系。

第三,课程国际化的实施效果不佳。一些高校财务管理专业课程国际化的实施手段单一、效果欠佳。例如,在人才培养时更多地注重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忽视跨文化沟通、理解、学习和研究能力的培养;在教学内容上,国际化教学材料的使用较少,跨文化案例和素材的应用更少,跨文化比较及批判性思维严重缺乏;在创建多元文化的学习环境上,许多高校以输出学生为主,输入的留学生较少,难以形成国际化的学习环境。

第四,双语教学比例较低,国际化教材的使用效果亟待加强。我国高校财务管理专业的双语教学比例不够,教学层次较低,大多为半外语型(使用外文原版教材、中文授课)或混合式(中英文交替授课)教学方式。全外语型(沉浸式)双语教学方式使用比例极低,据统计,目前我国高校中985高校全英语课程比例不到10%,211高校不到2%,而大部分其他层次高校都是零。大部分高校使用引进的原版教材进行双语教学,由于原版教材在课时设计、内容编排、知识广度深度等方面不太符合我国国情,再加上广大教师和学生的英语水平均未达到要求,使用效果大打折扣。

第五,国际先进的技术手段和教学方式需大力推广。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性学习、国际化远程教育、网络教学、课堂案例教学、讨论教学、模拟教学等先进教学方式和技术手段在一些高校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学中尚处于尝试阶段,推广和普及尚需时日。许多高校财务管理专业教师仍沿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被动教学模式,未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2.2 建设国际化课程体系的主要障碍 尽管不同高校财务管理专业课程的国际化程度不一,实施效果不同,造成实施效果差异的原因不同,但概况来说,大部分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国际化课程体系建设的主要障碍有:

第一,受制于经济驱动下的大学商业化动机。在经济利益和市场需求驱动下的高校国际化,必然会偏离高等教育培养国际化人才的初衷,造成大学国际化的原有价值如理解、尊重、交流和合作等元素让位于长驱直入的贸易本质。在这种动机下构建的国际化课程体系,难以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国际化财务管理人才的培养规律,国际化人才培养计划只能流于形式。

第二,受制于大学国际化改革的模式。尽管我国高校普遍重视自身的国际化发展,但是大部分高校国际化改革采取自上而下的推进模式,并未充分调动课程国际化的主要参与者—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事实上,许多高校教师并未对课程国际化持正确的态度,认为双语教学或全英文教学可有可无,更别说主动参与到课程的国际化建设中。此外,承担国际化课程的教师虽然比其他教师付出更多努力,但由于种种原因造成实际上课效果不理想、教学评价不佳,再加上没有差别的待遇,严重打击教师参与国际化课程的积极性。学生的情况类似,一些学生出于就业和考研等目的,不愿在国际化课程上花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加上担心双语课程“太难”或“听不懂”,放弃选择双语课程。

第三,受制于师资队伍的国际化水平。教师作为国际化课程的开发者和实施者,他们的态度和观念直接影响着国际化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他们的知识和方法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国际化课程的效果及国际化人才培养的质量。参与国际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教师需要具备如下的知识和能力:①强烈的国际化动机,丰富的国际化专业知识和跨文化的一般性知识,并能将这些融入到课程开发和教学中,以批判和比较的视角来看待跨文化的学术问题。②与国际学术圈保持紧密的联系,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领域。③国际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财务管理专业国际化课程的教师必须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禁锢,采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手段,关注学生的个性需求,灵活运用研究性学习、讨论式学习等先进教学方法。④熟练地应用英语进行授课的能力。事实上,能达到上述要求的国际化财务管理专业教师在我国高校是非常缺乏的。

第四,受制于学生的英语水平。参与国际化课程的学生需要同时兼顾外来语言和专业内容,尤其是要花相当一部分精力来应对语言问题,因此,学生的英语水平高低直接关系到国际化课程效果。如果学生的外语基础不扎实,势必会影响其对专业内容的掌握和国际化课程的教学效果。从一些高校双语授课的实践反馈来看,参加双语教学的学生中能听懂三分之一以上内容的学生数占到学生总数的三分之二左右,而三分之一左右的学生基本听不懂。这样使得英语基础薄弱的学生在获取专业知识的前面又多了个障碍,违背了双语教学的初衷。

3 加强我国高校财务管理课程体系国际化的对策

3.1 整体规划,形成合力推动课程的国际化建设 高校应将课程国际化纳入学校的总体规划和人才培养目标中,研究实施课程国际化的政策机制,对国际化师资的引进、国际化教材的选用、国际化教学方法的推广、教学奖励等方面制定具体政策。组成校级团队在全校各院系实施和推广课程国际化,定期召开课程国际化研讨会、双语教学经验交流会和教学观摩等等,营造课程国际化的校园氛围。

3.2 不断优化国际化的课程体系 首先,针对经济社会发展和财务管理专业的发展需要,设置跨人文与自然科学、人文与社会科学等综合性通识教育类课程。例如增设历史分析和社会分析、文学艺术、外国文化、道德伦理、自然科学等方面的课程。其次,强化公共英语教学,提高学生英语听说能力。建议在保证大学英语总学时不变的前提下,增加英语强化训练课程,如英语听说(第1学期)、商务英语听说(第2学期)、商务英语读写(第3-4学期)。同时开设跨文化交流与比较的课程,例如《东西方文化比较》、《外国历史》、《西方思想史》、《西方经济史》等,为双语教学与国际化意识的培养打下良好基础。

在专业课中增加双语教学的比重,适应国内、国外、国际三种环境变换的全球财务的视野,提高对外进行交流的外语能力。从第1门专业课开始,循序渐进地进行双语教学:管理学和微观经济学(第1学期,部分双语),初级会计学和宏观经济学(第2学期,部分双语),财务会计和金融学(第3学期、双语),国际金融和财务管理(第4学期、双语),管理会计(第5学期,双语),投资学和国际财务管理(第6学期,双语),国际财务管理(第7学期,双语)。

3.3 加强双语教学,推动教材和教辅的国际化 双语教学和全英文教学是培养国际化财务管理人才的重要方式。建议对国际化程度高的课程采用双语教学,如金融学、管理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金融市场、公司理财等课程。对专业性较强、难度较大的选修课程则可以选用翻译的国外教材或国内优秀教材,中文授课。在双语教学层次上,建议先从低层次的双语教学模式开始,随着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和专业知识的积累,逐步过渡到较高层次的双语教学模式。在条件成熟时,可在高年级开设的课程中选择几门(核心或选修课程)进行全外语型双语授课。通过这种循序渐进、稳步推进的方式,使学生从心理、能力和英语思维上逐步适应双语教学模式。此外,在具体的双语教学实践中,建议分班教学,即根据学生英语水平高低将英语水平大致相当的学生分在一个班里,接受最适合的双语教学模式。

建议引进国外优质的教育资源,加快教材和教辅资料的国际化建设。由于国外出版的教材质量良莠不齐,在引进国外教材时要特别注意甄别教材的质量。在使用原版教材教学时,教师要注意结合本土化的内容,切忌照本宣科、生搬硬套。

3.4 大力推广国际先进的技术手段和教学方式 首先,改变传统的课堂讲授方式,将导学式、互动式、案例式、研讨式教学法应用到课堂教学中,通过“课堂圆桌会议”、“课程论文”和“小组作业”等方式形成“学生自学体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和钻研精神。其次,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水平,例如建立网络教学平台,为师生提供一个教学互动、教学资源、管理和沟通传播方式的数字化教学环境,为学生开展探究式、自主式和全天候学习创造条件。

3.5 推进师资队伍的国际化建设 培养一支英语水平高、学科知识强、适应双语教学的师资队伍是课程国际化建设成功的重要保证。打造国际化的师资队伍,一方面要大力吸引国际师资的加盟,在全球范围内招聘财务管理专职教师、课程教授或客座教授;另一方面是建立完善的双语教学师资队伍培养机制,定期选派财务管理教师到英语国家进行强化训练,回国后尽快开出双语教学课程,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教师国际化课程的授课质量;选拔一批有长期出国经历的教师组成了双语教学的核心团队,通过“传、帮、带”等方式扩大双语教学师资队伍,让更多的专业教师加入到课程国际化建设之中。

参考文献:

[1]高玉蓉.对我国高校课程国际化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0(11):37-38.

[2]蒋玉梅,孙志凤,张红霞.教师视野中的高校课程国际化——基于对中英大学教师的调查[J].开放教育研究,2013(08):74-83.

[3]林琳.应用型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双语教学问卷调查研究[J].山东纺织经济,2013(03):86-88.

[4]马春爱.财务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3(06):264-265.

[5]陈春华.高校会计国际化课程体系研究——基于国内10所高校的调查分析[J].财会通讯,2013(06):31-33.

篇(6)

会计个人学习计划一

通过《入学指南》,老师让我们明确认识到知识的作用,使我们懂得,在高校不断扩招的今天,人才竞争日益激烈。要想在社会上有立足之地,必须拥有丰富的知识,抛弃混文凭的思想,要增强我们的危机感,以积极进取的态度来学习。

1.制定合理科学的自学计划

制定学习计划是自主学习的首要环节,也是一种自我监控的手段。必须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我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个比较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如:学期计划、课程计划、单元计划、复习计划、网络平台使用计划。有了学习计划,保证自学活动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只要持之以恒地坚持学习,自然会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

2.认真听好在线学习辅导课

在上课前按自学计划预习有关课程,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带着疑问和渴求知识的心情来听辅导课。 在听课过程中,认真听、认真思考,做好听课笔记。记好重要的内容, 如果听不懂,无法跟上教师讲授的进度时,不要惊慌,在课后尽快地寻求辅导老师和其他学生的帮助。做到当堂的问题当堂解决。

3.详细做好自学笔记

除了做听课笔记外,还应在阅读文字教材时直接在教材上做笔记,有助于理解和记忆教材内容。利用各种学习方式时,也必须在教材的相应位置记下重难点和其他有价值的信息,在做自学笔记的过程中,必须思考教材的内容,随时把对于内容的理解记录下来,在复习时就能有的放矢,胸中有数。

4、积极参加学习小组活动

学习小组活动因为是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进行的,它是知识性、趣味性相结合的一种学习形式,在活动中我感受到一种浓厚的文化氛围,同学们通过讨论焦点问题、交流心得体会、沟通学校信息等。获得了大量的信息,对我来说也是一个再学习、再提高的过程。所以,这种活动效果很好,即拓宽了我的视野,又培养了我的各方面的能力。

5、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学习

利用多媒体进行学习是远程教育的重要学习方式,充分利用媒体资源进行学习,是一种十分必要的措施和手段。我在自学的过程中,利用课件进行学习,课件包括了教学中的重点、难点,还有自测练习。通过使用课件,帮助我检查、复习和巩固学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另外,为了学习方便,我经常在家或在单位上网学习,浏览北外学习平台,补充了自己自学方面的不足;遇到不懂的问题,我及时通过电子信箱或电话及时向老师请教。我希望在这种所学校能学到真正的本领,为自己的将来奠定坚实的基础。愿更多的人来北外,来参加远程教育学习,它才是你真正的"授业者",愿每个人都能在这里受益。

会计个人学习计划二

成功的人生需要自己去经营,现在就为自己的人生做好规划,为人生点亮一盏明灯,赢在人生的起跑线上。好的计划是成功的开始,古语讲:“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就是这个道理。当今的社会处在变革的世代,到处充满着激烈的竞争。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职业活动的竞争非常突出,要想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并保持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设计哈自己的规划。

随着大学的扩招,毕业人数的增加,工作不再由国家分配,大学生毕业的黄金时期悄然而逝,面对激烈的竞争,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也一年比一年严峻,然而市场需求却没有明显的增加,供需矛盾仍然十分突出,就业压力仍然很大。这两年毕业生人数仍有较大增长,面对工作岗位没有明显增加的现实,我们要同富有工作经验的下岗工人,劳动力价格底下的农村富余人口举行竞争,就业形势不容乐观。面对这样的环境,多掌握一门学问就多一门出路,所以,我计划自学会计这门专业。

首先,我对职业环境进行了分析。 现在在我国,全国数百所高校中几乎每个学校都设有财政专业,尤其是会计专业,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会计专业大学毕业生涌上人才市场,虽说枯寂是热门专业,但如今这种现状下普通和初级财务人员也明显供大于求。但高端财务人才却千金难觅。作为专业技术性很强和个人素质相对要求较高,且事业单位最重要的经济信息系统和控制系统的财务会计工作。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对其从业人员有了新的期望和要求。目前,具有几年会计工作实践经验,并且取得会计职称如注册会计师,ACCA、AIA等的中高级会计人才成为市场上抢手货。这些状况使就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面临这种状况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好好筹谋自己的前途,做好合理的规划。真正走进社会工作才不会手忙脚乱,不知从何开始。

其次,我做了详细的规划。

一、明确专业学习目标:

为国家培养一批既懂中国会计,又懂国际会计惯例的会计人才。为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会计师事务所培养具有良好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基础扎实和具有较强业务能力、有较强外语水平和具有创造品质的会会计与财务管理的专门人才。

二、明确应具备的能力

1、熟悉专业知识和相关政策法规,有一定的法律学,经济学,管理学及营销学等方面知识。

2、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工作认真踏实,谨慎细致,思维敏捷,逻辑分析能力强,对数字敏感,记忆力好。

3、有较强的社交能力,信息快,懂变通,善学习,求上进。

三、了解主要课程:

会计学、审计学、统计学、市场营销、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经济法、资产评估、财务报表分析等

四、具体学习计划:

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英语四级考试。另外,在校期间考出就业所需要的一些必要的资格证书,掌握一定的就业技巧。利用较充分的课余时间来熟悉相关政策法规,有一定的法律学,经济学,管理学及营销学等方面知识。通过参加一些活动来增强自己的社交能力。

五、应对弱势、威胁

1利用寒暑假去公司实习获得经验。

2多与人沟通习得交流技巧,做好心理准备。

3利用网络。报刊、人际关系等了解经融动向。

4增强竞争力。保持乐观心态。

5多学些商业技巧,商业谈判。同时增加威信。

篇(7)

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这不仅影响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也为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现代科技可以改变传统的管理理念和办公方式,帮助企业管理进行工具革新,建立信息交流体系,提高组织内部的管理和办公能力,进而有效提高企业的现代化管理水平。

1.1信息技术优化改善企业的管理手段

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计算机早已深入到家家户户,企业管理中也逐步采取了电脑信息化操作。这样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和管理质量。企业管理者可以借助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设备,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资源,进行现代化的有效管理。

1.2有利于增强基层执行者的自主决策能力

信息网络化技术改变了传统的严格的单线等级式的信息传递模式,有利于保持信息在传递过程中的真实有效性,还能有效转变传统的企业管理组织结构,有效减少中间势力的制约,加强管理者与基层员工的联系,促使企业良性发展。

1.3转变企业的营销模式

传统商务营销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在电子商务市场发展如火如荼的今天,现代企业必须跟随时展的脚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竞争的日趋激烈,电商营销是未来发展的趋势所在。

1.4有效加强企业的生产管理

现代科技的发展也不断促使生产管理系统不断的深化革新。机械自动化技术促使生产过程逐步走向自动化、智能化;现代信息管理技术也使得生产管理的计划、组织不断优化;现代企业管理者通过便捷的网络信息更使得企业的生产管理得到加强。

1.5有效提高现代财务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随着现代财务软件的使用,财务管理从以前繁琐的手工核算转换为信息化处理为主的财务现代化管理,这极大地减少了财务人员的工作量,有效提高了财务工作的效率。

2新背景下企业管理存在的问题

知识经济时代,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这不仅对人们日常生活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同时也为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企业管理者需要正视企业管理存在的误区,积极应对新时展的机遇和要求。

2.1企业管理者素质较低

一个企业的成功必须有一个好的领头人,如果缺乏高素质的管理者,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和技术就很难应用到实处,企业的管理就很难得到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是一门极其综合复的学问,它需要每一个管理者在现有的基础上,不断的加深学习管理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只有将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才能适应新时代对企业管理的要求。

2.2管理缺乏标准,管理模式混乱

目前有些企业还没有形成统一的管理标准和管理模式,长此以往企业发展必将陷入恶性轨道。企业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建立适宜自身发展的管理模式,并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优化,这样才能在探索的道路上逐渐发展。

2.3没有依据现代化的管理理论,完全凭借主观经验办事

现代企业大都有自己的管理标准,但是这些管理标准的制定没有依据现代化的管理理论办事,仅将企业自身发展经验作为依据,并把这些经验制度化形成企业管理制度。

2.4企业管理缺乏标准,感性因素过强

现代企业亲情化、友情化、温情化、随机化的管理模式虽然在一定时期能够促进企业的发展,但是长期以来会导致团队的工作效率低下,员工忠诚度变差,最终制约企业的发展。为了企业发展的长远利益来看,必须建立健全现代企业标准化管理制度。

3现代企业管理的完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