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02 09:21:53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家庭教育的地位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对一个人一生的影响比学校教育持续的时间长而且大。家庭教育作为一个人受教育的起点,社会教育作为一个人受教育的目的和归宿,是非常重要的,在我个人看来,这两个方面的教育要比学校教育重要的多。人类学家林耀华先生认为:“现代的人们总是把眼光对准学校,以为学校就是教育,学校的改革就是教育的改革,这显然是不全面的。”①林耀华先生的这段话,给我们的启示非常大,我们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教育并非只是学校教育,教育的含义和内容是超越学校教育范围的。而在更宽广的教育范围中,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自上世纪伴随着学校教育改革的同时,中国人的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环境有没有根本性的改变呢?
许多现代教育的改革者认为,今天的中国教育无法教育学生具有创造能力,可是,在上个世纪更为“落后的教育”中,中国不是出现了像杨振宁、钱学森世界级大科学家吗?难道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教育不比现在的教育差吗?可是为什么那时能够出现世界级的科学家而现在不行了呢?其实,纵观这些科学家的人生就会发现,在他们的早年都有受到正面的、良好的家庭教育,并且社会环境的教化功能在他们的身上也起了很大的作用并促使他们形成良好的个人价值观、社会价值观和世界观。相反,他们在中学里的教育则是一波三折。就拿杨振宁先生来说,他的中学教育和大学教育都没有完整地修完,当时的中国教育的中心由于战争不得不从北京天津移至西南联大,这样的迁移在很大程度上使得当时的学生难以得到系统和完整的学习。但是我们也看到了,也正是他们这一代人对中国对世界的贡献直到现在还在让我们为他们而骄傲。
从以上的分析,我个人认为,中国的教育改革中有很大的偏误,即好像学校教育改革好了,就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当然不是。平心而论,许多的西方教育改革家都认为中国的学校教育是很好的,因为这种现行的教育模式可以使学生在几年当中就可以得到非常系统的知识,这一点在西方的学校教育中很难看到。因此,我也希望中国的教育改革能够从家庭教育开始,并且延伸到社会教育中,让社会能够承担起教育的职责。
相对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有怎样的特点和独特作用呢?
首先,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是一个人受教育的起点和归宿。任何一个人从出生到成长,首先接受到的就是家庭教育,而其他的各样类型的教育,如社区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等等都与家庭教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任何形式的教育都离不开家庭这一基本环境,即便是有特定教学场所的学校教育,也在现代化教育的变革中,更多的与学生的家庭情况密不可分。可以说,家庭教育是教育的中心。孩子从自己的父母那里接受最初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而这些价值观和人生观,最后必然要在社会环境中得到检验,应该说,社会教育中的价值观念有着巨大的作用,它可以改变一个人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中所习得的所有价值观念,从某种程度上说,社会教育中的价值观念可以成为一个人最终的价值观念。
其次,家庭教育是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的教育,多元化和个性化是社会教育的追求。在家庭教育中,父母了解孩子,可以根据孩子的性别、个性、年龄等等特征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它摆脱了具体而统一的教育模式和手段,对挖掘受教育者的个性有巨大作用,这非常有助于孩子个性的发掘和形成,而家庭教育所体现出的个性化这一特点,也是孩子创造力的来源。尽管“因材施教”这一教育口号在学校教育中也呼喊了多年,而这恰好证明,学校教育在这一方面是缺乏的,这种缺乏和学校教育的特点有关系。学校教育有它自身的教育场所,这一场所与家庭和社会是分离的,而现在有更多的封闭式教育或半军事管理教育等,这一类型的教育更加加大了学生与家庭教育环境和社会教育环境的分离。相反,现在缺少的是开放式的、与家庭和社会联系更紧密的学校教育。而对于社会教育来说,由于现代社会的多元化和个性化趋向,也要求人的多元化和个性化,而不是单一的如学校教育追求的“考试性”人才。
再次,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是一种“生活智慧”的教育。虽然知识本身也可以转化成智慧,但是这一转化必须要以生活作为中介才能实现,而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在这一方面有它们天然的优势,即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就是在真真正正地实现生活中进行的教育,这一点学校教育无法企及。学校教育是以知识教育为主体的教育,尽管学校教育在教育口号中经常提出情感教育、道德教育、价值观教育等,但是,这些教育内容在实际的学校教育中是被弱化了的,而更多地追求知识的记忆、理解和考试。
教育应该进入到受教育者的经验系统中,实现具体知识向智慧的转化。“经验是个体精神生活的巨大源泉,也是间接知识转化为个体精神财富的中介,是构成个体认识结构的重要因素。”②经验感悟是认识论的基本方法,也是本土教育的基本方式。现代教育多“重知识传授,轻生活智慧”,但是,如果知识本身得不到个体经验的认同,再多的知识也不能转化为智慧,只能成为没有价值的信息。
最后,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是一个人在受教育过程中社会化的自然展开,容易使人形成健全人格,而学校教育加快了人的社会化,它在人的人格形成中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打破的人格形成的自然发展状态,容易造成人格的非良性发展。应该这样说,在经济发展中,我们可以追求跨越式发展,而在教育的发展中,应该避免跨越式发展,而更应强调教育的自然性。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就是人的教育,人是教育的最终目的,一时的功利性追求,都是对教育的破坏,尤其是小学教育,在一个人的人格形成初期,小学教育有着关键的作用。然而,现在小学教育中的极强性的应试性教育,完全忽略了孩子在自然状态下的发展情况,在对孩子的加速性社会化过程中,孩子也失去了自由与天性,这是小学教育,或者说是学校教育应当深刻反思的。
注释:
①林耀华:《致读者》,此文出现在庄孔韶所著的《教育人类学》一书中。庄孔韶:《教育人类学》,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②肖川:《现代化教育的特征与目标》,载《上海高教研究》,1998年第6期。
参考文献:
[1].林耀华.致读者[J].此文出现在庄孔韶所著的《教育人类学》一书中.
[2]庄孔韶.教育人类学[M].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信息时代,教育的功能不再是只关注教育对象的社会功能的实现,也逐渐开始关注教育对象个体功能的实现。在这样的背景下,强调统一和普适的学校教育不再处于教育的核心地位,而作为个性化和私人化的家庭教育地位逐渐提升。现代信息社会对教育对象的要求不再局限于生产生活技能,更多的是强调教育对象的主动学习性、创造性和实践性。这无疑是对我国长期处于“冷宫”地位的家庭教育提出巨大的挑战。由此,托幼机构和社区服务机构等可以提供家庭教育指导的主体机构的作用的发挥显得无比重要。但是,不难发现,当前,在我国托幼机构和社区的家庭教育指导都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归结起来,如下:
(1)华而不实的家庭教育指导机构。
在我国,多数地区都已建立家庭教育的指导机构,这些家庭指导机构多是依附于当地的学校、托幼机构。据了解,这些家庭教育指导机构在功能执行方面,仅限于家长会和少有的讲座等,因此,未能全面发挥其指导作用。
(2)家庭教育指导的方式和途径单一
我国家庭教育指导的方式,多为较为常规的电话、面谈等,这样的指导方式不仅费时费力。虽然,随着我国信息化的发展,家庭教育的指导方式有了一定的丰富,但是,仍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3)家庭教育指导的内容零散、陈旧。
当前,我国家庭教育的指导仍局限在陈旧的科学知识层面,对于个性化和特殊化的家庭教育指导内容重视不足,实施不够,对于当代社会大量的各式各样的信息的普及不到位。
2信息时代家庭教育指导发展方向
2.1托幼机构
(1)以政府支持为依托,丰富家庭教育指导的形式和内容,完善家庭指导机构建设。
2011年颁布的《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提出,将“适应城乡发展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基本建成”作为主要目标,加大公共财政对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政策的出台,说明了政府对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重视。因此,托幼机构应以政府的支持为依托,全面建设家庭教育指导机构。从形式的层面上,不仅可以保留之前的家长会、亲子活动、家访等形式,还可以借助政府的财政支持,聘请专家为家长和幼儿园开展专题讲座和知识培训;也可以适当添置多媒体等设备,例如:投影仪,设置放映厅,播放亲子电影;还可以构建亲子心理诊疗室,为家长和孩子提供需要的服务。从内容选择上,除了家园互动常规性的内容,还可增加一些现代化的家庭教育内容,如:如何看待幼儿使用IPAD等。以此,全面建设家庭教育的指导机构。
(2)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发挥网络优势,拓展家庭教育的指导方式。
当前,我国的家庭教育指导的方式多停留在书面或者会面的形式上,利用现代技术进行家庭教育指导的实例不多。值得一提的是,网络的方便性、快捷性、时效性,对于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具有重大作用。托幼机构可以依托互联网,以班级为单位,建立班级主页,放置儿童平常的信息和活动安排、家庭教育提示等内容,按时更新,方便家长随时了解孩子在园信息,指导家长的教育工作。
(3)善于利用电子通讯工具,丰富家庭教育指导的内容,增强家庭教育指导的快捷、高效性。
信息化时代,各种聊天交流的工具轰炸式的存在。除了常用的腾讯QQ以外,还出现了微信、微博、易信等聊天软件和各种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通讯工具。托幼机构可以充分的利用这些工具,开设一些公共号,建立班级群和家长群。在群中可以提供一些较好的家庭教育书籍、请家长分享家庭教育的感受、帮助家长互助共同解决家庭教育中的问题,幼儿教师也可以将每日班级活动中幼儿的情况通过这样的方式,向家长反映,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交流。
2.2社区
(1)利用政府支持,建立和完善社区的家庭教育服务指导机构。
当前,我国政府加大了财政对于家庭教育指导体系建设的投入,社区作为家庭教育指导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当紧抓机会,在社区建立和完善家庭教育指导机构。例如,在小区内设置图书角(图书阅览室),放置与家庭教育相关的书籍,供幼儿与家长阅读;再如,建立社区心理指导服务中心,可以请心理工作者每周坐班或是以讲座的形式向家长普及家庭教育中的心理健康知识,也可以有针对性地解决个别家庭教育问题;也可以利用小区的环境创设,设置家庭教育专栏等,宣传家庭教育知识。这样,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长期可持续的发展,全面建设社区的家庭服务指导机构。
(2)通过多种形式,向家长传递家庭教育信息。
一般在社区中,家庭零散、具有极强的个别性,家庭教育的指导方式多局限于宣传栏的宣传和发放家庭教育宣传手册等。这样的宣传表面上适用于社区家庭的特点,但实质上的作用不大。社区可以转用电子屏,播放家庭教育的短片、公益广告等,吸引家长的注意。也可以通过社区的公共电子信箱等系统,定期地有关家庭教育指导的文章、政策和内容,向家长普及家庭教育的知识。另外,还可以借机会,组织家长召开家长“周末下午茶”等活动,交流教育感受,分享教育经验。
(3)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开展家庭教育指导的宣传和实践工作。
社区的力量是单薄的,资源是有限的。在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时,社区还应广泛地运用社会的各种资源和力量,充分地进行家庭教育指导的宣传和实践工作。在天津、北京等地区,社区的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与托幼机构和企事业单位相结合。社区主动联系,其他部门全力配合。开展了“女园长巡回演讲团”“艺术指导沙龙”“亲子大型互动游戏”等等此类活动。这样既丰富了社区家庭教育指导的形式,又拓展了家庭教育指导的内容,有利于推动社区家庭教育指导的建设。
3结语
就家庭教育的方式来看,目前的家庭教育方式有望子成龙型和顺其自然型。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一方面,不少长辈和父母过分溺爱,他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爱吃苦受累,禁不起挫折的考验;另一方面,父母们普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家长们常常把自身成长过程中的“遗憾”,全部寄托在自己孩子身上,因而对孩子成才的期望值过高,一旦未能达到目标,就采取强制压服、粗暴专横的手段,导致孩子产生厌学心理,甚至自暴自弃。
当然,有的家长是因为懂得遵循教育规律而理智地采取的这种教育方式,但更多的则是因忙事业而无暇顾及,或因自身的局限而无奈放弃。这就是典型的顺其自然型。具体表现为“家长”的现象,许多家长则把子女全托给自己的父母或亲戚朋友,让他们代行家长职责。由于长辈们对孩子过分的宠爱,使得孩子容易形成缺乏生活经验、自理能力差、责任感不强、自私等不良行为;其次表现为力不从心,强烈的望子成龙的心态和教育方法之间差距太大,在家长的眼里,孩子成了熟悉的面孔陌生的心。
造成“望子成龙”和“顺其自然”的家庭教育方式的主要症结就在于家庭教育的超现实性和不一致性。所谓超现实性是指家长们不能正确、客观地看待和教育自己的子女。他们往往对自己的孩子都有过高的估价和希望,常常用别人小孩的优点去评判自己孩子的成败,从而导致心理上的不平衡。所谓不一致性是指家长教育孩子“严”不入“格”,在教育的过程中“重智轻德”,容易养成一些不良行为。另外,社会上的不良意识和现象也正在潜移默化地污染着学生的心灵。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家庭教育;相互作用
一、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
1.幼儿园教育
幼儿园教育是对学龄前幼儿进行启蒙教育的机构,属于国家教育机构,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幼儿园教育是根据国家教育,目标与任务,由幼儿园教师实施的有针对性、目的性的幼儿教育在幼儿的健康成长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幼儿园教育需要循序渐进,为幼儿制订连贯、有序的教育内容以及培养良好的适应能力,养成良好的个性。所以幼儿园教育是发展幼儿个性特点的教育。
2.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贯穿在一个人的一生中,是在家庭互动的过程中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子女的成长发展所产生的影响。父母可以根据幼儿的具体情况对其进行教育,这样,幼儿掌握的知识记忆深刻。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来实施教育的,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有不同的教育要求,因为幼儿的情况各不相同,需要适应的情况也不同。而家庭教育则不然,幼儿的家庭教育是由家庭环境所决定的,父母始终是家庭教育的实施者,教育过程连续,不会中断,与父母的关系始终较稳定,并不需要一定的适应期。在这种熟悉而稳定的环境中,幼儿更易于巩固已有的良好品德,形成良好的习惯,可见家庭教育在幼儿教育中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二、幼儿园教育的关系和家庭教育之间
1.幼儿园教育指导幼儿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非常的随意、封闭和片面,在很大程度上将会制约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而幼儿教育则相反,具有较强的计划性和目的性,它更系统、更科学。由于父母对教育的一些基本概念、基本理念并不了解,所以在进行家庭教育时面对个性很强的幼儿常常束手无策。虽然家庭教育对幼儿发展很重要,但是幼儿园教育的指导与帮助也是必需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其科学合理。
2.家庭教育对幼儿园教育具有反作用
幼儿园教育要想获得较高的教育效果,就必须得到家庭教育的大力支持与配合。想要幼儿园教育顺利开展,幼儿所受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保持其完整性、连贯性,家庭教育就必须积极配合幼儿园教育。如果家庭教育不能好好配合,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阻碍幼儿园教育的开展,使幼儿教育质量大大下降,影响幼儿的进步与发展。
3.家庭教育的发展方向受幼儿教育的制约
幼儿园教育是我国国民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他的目标的确立依据是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我国当时的国情,并且在一些方面反映了社会发展的需求。而家庭教育更具有随时随地性、灵活性和较强的目的性等特点,但是父母必须在幼儿园教育目标的前提下制订幼儿的发展目标,两者不能相冲突,否则对幼儿的成长非常不利。
三、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合作的策略
1.亲子活动
亲子活动能够很有效地促进家长与教师之间的沟通。通过亲子活动能使双方进一步加深了解。通过亲子活动,可以让家长了解幼儿在校的真实情况,这样可以让幼儿在幼儿园接受的教育与家中接受的教育保持一致。
亲子活动可以加强家长与幼儿间的情感交流,为家长与幼儿园相互配合提供了重要的平台。在开展亲子活动时,家长可与幼儿园方面进行意见交换,这样就能激发家长的主动性,家长从被动参与的位置转换到主动加入的位置,就能更有针对性地提出更多问题。同时幼儿园也能给家长带来更多正确、科学的教育幼儿的知识,使家长能够用来指导自己的实践教育,从而提高幼儿的教育质量。
2.幼儿园和家长应该经常进行沟通
家长参与的态度,直接决定着双方合作的成功与否。保证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共育顺利开展的先决条件是家长的理解、支持、参与和信任。家庭与幼儿园对幼儿教育需要做到相互支持、沟通和理解,会更有利于幼儿的健康发展,家长与教师应该定期进行沟通,相互了解幼儿在这期间的情况和动向、所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
总之,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幼儿的成长发展过程中扮演者不可或缺的角色,只有相互补充、相互作用,才能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幼儿在其成长阶段的最初期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家庭教育,是指家庭中的父母及其成年人对未成年孩子进行教育的过程。家庭教育是大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它开始于孩子出生之日(甚至可上溯到胎儿期),婴幼儿时期的家庭教育是“人之初”的教育,在人的一生中起着奠基的作用。孩子上了小学、中学后,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著名心理专家郝滨老师曾说过:“家庭教育是人生整个教育的基础和起点”。确实,家庭教育是对人的一生影响最深的一种教育,它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着一个人人生目标的实现。
乌鲁木齐市第105小学位于米东区古牧地镇东工村,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在校学生在家庭教育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本文结合105小学现状,对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滞后现象进行分析。
一、农村学生家庭教育现状
1、农村学生的家长对家庭教育不重视
农村学生家长本身受教育程度不高,对于家庭教育的认知较低。一方面对家庭教育重要性认识不够。大多数家长将孩子交给学校教,将老师当成保姆。另一方面,对孩子的教育存在误区,认为孩子受教育就是学文化知识,考试分数就是衡量孩子的关键,所谓家庭教育就是看着孩子做作业或者给孩子报各种补习班。而教育的真正目的是对孩子整体素质的培养,是孩子全方面的发展。家庭教育也不单单是作业和补习班,它包括家庭氛围、思想道德教育等等各个方面。
2、农村学生家庭教育方法较简单,重智轻德、重分轻能、重视身体忽视心理、缺乏民主的家庭教育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有些家庭也开始关注到家庭教育,但是方法较为简单。一般表现为:每天下午看着孩子做作业;周末上补习班;给孩子买各种参考书旨在提高孩子分数,而忽视家庭教育更重要的是心理、情感、道德教育。其实,家庭教育是一个纷繁复杂的过程。或许是对家庭教育认知水平不高,导致家庭教育停留在一些机械表面的功夫上。科技的飞速更迭,竞争的日益激烈,我们必须采取多元、科学、有效深入的方式进行家庭教育。
3、家庭教育氛围有的不和谐
所谓“棍棒底下出孝子”,现在农村家长的一个误区是在教育孩子过程中,动辄棍棒相加,孩子做作业时注意力不集中就是一个耳光……在这样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将来会有暴力倾向。还有一种现象,农村家长对孩子的肯定语言、态度少之又少,大部分都是一种批评再批评,这些都会对孩子成长造成一些心理上的消极影响。诸如此类不和谐的家庭氛围在农村中比?^普遍。
二、农村学生家庭教育滞后的原因
1、缺乏科学、高效的家庭教育指导体系
我国目前对家庭教育特别是农村家庭教育缺乏有效的指导体系。有些家长在家庭教育方面非常迷茫,迫切希望找到行之有效的方法,促进孩子全面发展。
2、家长所在地区开放程度不高,普遍受教育程度不高
农村经济发展较之城市存在一定差距,农村地区的开放程度、观念意识的更新速度都落后于城市。农村学生的家长大多以务农为业,本身受教育程度不高,加之繁重的农活,导致对孩子教育的忽略或无视。
3、家长缺乏与孩子、教师之间有效的沟通
在农村受很多思想观念的影响,家长与子女之间缺少沟通,家长不了解孩子的想法,孩子不敢向父母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和需要;家长与教师之间没有有效的沟通,这就使得家长与子女之间存在隔阂;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之间存在一个断层。
三、改变农村学生家庭教育滞后的对策
1、建立系统规范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
提供科学有效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既是满足家庭教育诉求所需,又是解决家庭教育问题所必须;既是解决当前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建设的问题,又是政府工作的指向。学校与家庭应开展课题式的合作教育方式,帮助家长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学校应该积极地与社区携手,共同营造指导家庭教育的整体氛围。家庭教育指导是全社会都应该关心的一项系统工程。政府要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为家庭教育指导提供有力保障。
2、搭建家庭教育平台,提高家长与监护人的素质
依靠学校的力量举办“家长学校”;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知识的培训;采取“反哺教育法”,组织学生评价家长,对家长提出意见和建议;在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努力下,造就孩子在成人的帮助下成才。
3、社会各方面积极参与,为家庭教育献计献策
农村学生家庭教育不仅要依靠家长提高自身素质,学校搭建交流平台,还要依靠其他各方面的力量。依靠学校所在地的村委会,依靠上级各相关部门组织学习教育,交流参观,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为孩子提供更好的家庭环境与氛围。
4、引导家长与学生、学校沟通交流
关键词:农村;初中生;家庭教育
农村地区初中生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期与关键期,但同时也处于断乳期与危险期。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学生独立意识有所提高,但是还缺乏独立进行判断是非之能力,再加上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方法不够恰当与配合度不高,导致学生们无法接收较好的教育,甚至有可能会误入歧途,影响其终身学习能力。所以,农村初中生教育需要得到学校、家庭及全社会的共同关注。笔者始终认为,在初中教育中,家庭才是实施德育教育的主要阵地。初中生们接受家庭教育的状况直接影响到其今后是否能够成才。然而,在我国的广大农村地区,初中生家庭教育情况却不容乐观,亟待引起重视。
一、我国农村初中生家庭教育现状分析
近些年来,随着国家投入农村义务教育的资金力度在持续加大,农村地区学校的办学条件与教育水平也有了新的提高与改善。但是,与城市初中生比较起来,农村初中生家庭教育的效果并不理想,主要存在以下一些共性问题:
(一)农村初中生家长普遍对家庭教育认识不足。相当多的农村地区初中生家长未能正确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或者是期望值不高,生儿育女在其眼中只是传宗接代或者养儿防老的工具,未能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或者是由于家庭经济条件不佳,家长看到如今大学生就业也不容易,因而放松了对子女的管理,甚至放任自流;或者是希望尚处于初中学习阶段的子女能够尽快长大,从而能够赴外地打工赚钱;养家糊口。在现实当中,更多的农村家长们深切体会到了城乡之间的巨大差距,因而将获得城市当中更加优越的生活环境与发展机遇视为子女学习阶段的终极目标。
(二)部分农村初中生家长素质不高。一部分农村家长的思想文化素质偏低,无法较好承担起教育子女之重要责任。依据一项调查,当今的农村初中生家长90%以上出生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其所受到的教育十分有限。因为文化底蕴不足,素质也不够高,面对着家庭教育的重任,他们十分茫然,甚至不知所措。因此,相当多的家长会将其自身曾经经历与接受过的教育形式用于教育子女。
(三)部分农村初中生家长家庭教育方法不恰当。在自然法则之下,初中生是独立的个体,父母在家庭教育当中不应当是指挥者,而应当只是伴奏者。但在现实之中,许多农村家长并不顾及到子女的自尊心及其个性之发展,只知一味求全求好,却忽略了子女的点滴进步。对于犯错的孩子更是不惜批评,甚至采取不打不成才的粗暴态度来对待其子女,这就会极大地伤害初中生们的自尊心。还有一些只是盯着孩子们的不足,一旦其犯错,就多次提及。这不仅无法改变子女的不良行为,反而还会容易强化这一不良习惯。
二、加强农村地区初中生家庭教育的对策
(一)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外部环境。通过积极开展“文明家庭”与优秀家庭角色,即好家长、好学生、好母亲等先进评选活动,从而凸显出家庭教育的重要地位。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绘画、体育、歌唱及书法等各类竞赛活动,并将麻将、打牌等休闲活动也纳入到文体活动之中,从而形成适合农村初中生发展、竞争与成才的健康型家庭教育外部文化环境,并且尽量减少与消除封建主义思想在家庭伦理道德上反映,从思想、文化、形式等方面不断改革现有的农村家庭教育观念,切实转变农村家庭成员的思想观念,为农村初中生的成长创造出健康的家庭环境。
(二)学校应当精心指导家长实施家庭教育。尽管学校教育在初中生学习与成长当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已经无可厚非,但家庭教育也将严重影响到学校教育主导功能之发挥。有鉴于此,农村初中应当注重于初中生家庭教育的指导工作,并且落实好以下工作:第一是要建立家长学校,并配备专、兼职家庭教育指导人员,实现时间、场所以及内容等“三落实”,并对家长实施全面而系统的家庭教育培训,从而提升学生家长的素质和对家庭教育之认识,从而获得其对于家庭教育之理解和配合。二是建立家长委员会。三是定期或者不定期地举行家长会。通过以会代训的形式,对家长实施富有实效的家庭教育。四是实施家访制度。初中学校领导、班主任及任课教师等应当定期或者不定期地到农村初中生家庭中进行家访,并以此为契机对家长实施家庭教育。五是进行经验交流。学校可以开展一些家教经验交流活动,树立正面典型,通过发挥榜样示范作用,促进广大家长实施好家庭教育。
(三)创新方式农村初中生家庭教育的方式。为了改变家庭教育不足对于农村初中生所造成的影响,农村家长应当认识到自身的家庭教育责任,做到尽量不外出务工,尤其是应当将母亲留在家中,发挥其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应当创新方式与拓展资源,比如,可以加强隔代教育,让老年人在家庭教育发挥出作用,从而解除其父母外出之顾虑。同时,还应当努力开发其他形式的教育资源。如今,随着信息化与网络化的不断发展,应当全面运用电视、电脑等现代化技术手段以弥补初中生的家庭教育空白,让他们能够快乐地生活与学习。
(四)营造全社会关注农村初中生教育的和谐氛围。农村初中生教育不仅是其父母之责任,也是社会的共同责任。由于我国传统观念中存在少管闲事、各管各的孩子等观点,导致社会上对家庭教育不够重视。如今,我们应当通过新闻媒体等力量,积极宣传,在全社会建立起家庭教育观点,共同为农村初中生教育创造和谐的氛围。
三、结束语
应当说,我国农村初中生家庭教育改革的任务十分繁重,其成败得失直接关系到我国初中教育事业之发展。有鉴于此,社会各界都应当高度重视农村初中生家庭教育,将其作为重要战略任务来抓好抓实,从而形成教育上的合力,实现农村初中生家庭教育健康与和谐发展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刘芸. 关于当前农村家庭教育的几点思考[J]
关键词:学校教育 家庭教育 家校衔接
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学校教师教育学生费了很大力气,但由于其家长忙于自己的事业,不重视家庭教育,结果事倍功半,而一旦家庭教育加以配合,则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此可见,教育不能只依靠学校,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应该相互配合,其中家庭教育尤为重要,因此如何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衔接值得探讨。
一、家校衔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家庭教育的特点
家庭教育的主要实施者是父母,父母处于主导地位,对子女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不可选择、不可任意更换的第一任教师。它比学校德育、社会德育要强烈、深刻得多。加上父母与子女的血缘关系及子女在生活上、经济上对父母的依赖关系,子女常以父母作为自己的榜样,使家庭教育最有感染力和影响力。孩子的发展,父母是责无旁贷的。如果说家庭是孩子个性形成的“土壤”,那么家庭对孩子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家长的教育观念、家长的教育知识与方法、家庭环境和家长对孩子的期望等都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状况,这就对家长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2.家校衔接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诚然,单靠家庭教育是很难对孩子进行全面而系统的教育的。因此,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系统的教育的组织机构——学校就应运而生。同时,由于家庭和学校的教育内容侧重点不一样,家校衔接有利于形成教育内容的互补,保证学生既能接受全面发展的教育内容,又能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此外,家校衔接有利于保证教育方法的科学化。家校之间通过密切合作、相互学习,能保证教育方法、教育措施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大大提高教育效率,并取得理想的教育成果。家校衔接形成的这种强大的教育合力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能够紧密合作,互相配合,避免社会环境中一些不健康的东西乘虚而入,影响学生的健康发展;能够有效地消除学生身上存在的不良问题或倾向,有利于学校的和谐健康发展。
家庭教育与学校德育相衔接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因为现在的教师基本都是专业师范院校培养出来的,具备优秀的师德,拥有相应的教育能力及专业素养,家长很乐意将孩子交给认真负责的学校和教师。这是学校和教师做好家长工作的基础,是学校德育与家庭教育有效衔接的可能性条件。
二、掌握学校教育同家庭教育主动衔接的方式方法
如何搞好家校衔接呢?关于这个问题,既简单又复杂。简单,是因为家校衔接的形式有很多可以借鉴。复杂,是由于需要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和现有条件进行选择。
1.学生家庭基本情况调查
为了搞好与家庭教育的衔接,学校教师特别是辅导员要细心查阅学生档案及有关家庭情况的材料,了解每个学生的家庭住址以及家长的姓名、职业、工作单位、休息日、经济收入等基本情况。通过与学生的谈话等方式,进一步了解家长的个性、特长、兴趣爱好等。
2.家访
家访是最主要的联系家长的渠道,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衔接的很好方式。教师通过家访,不仅可以与家长互通情况,交换意见,有的放矢地因人施教,而且可以增进教师与家长的理解和信任,起到同家长携手加强对学生教育的作用。家访也是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常用的方式。例如笔者所教的班级中有一名学生上课无精打采,昏昏欲睡,成绩一落千丈,从辅导员那里了解到她沉迷于网络,无心学习,家长也拿她没办法。辅导员通过家访,从改变家长教育观念到与家长一起劝说学生,前后做了大量工作,最终,这名学生期末考试顺利通过全部科目。当然,家访也并不只是解决后进生问题的方式,教师还可以通过家访来更真实地了解学生家庭基本情况,如为经济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将助学金提供给真正需要帮助的学生,尽可能地为学生营造好的学习环境。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