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诗歌的基础知识

诗歌的基础知识精品(七篇)

时间:2023-07-02 09:21:49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诗歌的基础知识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诗歌的基础知识

篇(1)

关键词:高三语文复习;诗歌鉴赏;高效化

高三的诗歌鉴赏复习,不能是仅仅建立在高三的空中楼阁。高考语文要有成绩,学生必须有足够的积累,诗歌鉴赏更是如此。高三诗歌鉴赏复习要的是提高,而不是刚刚开始学习如何鉴赏诗歌。高三的诗歌鉴赏,应该是在透彻了解考纲、考题和学生学情的基础上,注重知识的梳理和技巧上的指导,让学生从练习当中逐步提高自己的诗歌鉴赏能力。

一、诗歌鉴赏中学生存在的一般问题

高考诗歌鉴赏的选题从来都不是佶屈聱牙、深奥难懂的,但学生仍然屡屡失分,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对诗歌理解不够,却急于下结论。

2.对诗歌表现手法等概念掌握不够熟练和准确。

3.答题不规范。例如语言表达不会使用诗歌鉴赏的术语,或者表达没有逻辑性,重点不突出。

二、提升学生诗歌鉴赏能力的对策

1.梳理诗歌相关基础知识,让学生能读懂诗歌和问题

首先要明确梳理的前提是什么。对于学生,相关基础知识是繁杂凌乱的,这就要求教师依托考纲,在分析高考真题的基础上,结合教材进行有效梳理。

考纲要求学生有两点,一是鉴赏诗歌的语言、形象和表达技巧;二是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对于考纲考题的掌握,不能仅仅停留在字面的了解,教师本身必须对高考考纲和考题认真分析,掌握考查的动向和变化,针对学生的情况作能动性的处理。更不能忽视学生的差异,听了某某专家的经验就生搬硬套,或者对不同水平的学生采用统一的方法。

其次,具体梳理的内容不能脱离教材,应以教材的诗歌作为依托,做适当的扩展。

语文高考看上去考的都不是课内的,但是事实上都来源于课文,这一点是不争的事实。我们在梳理诗歌的基础知识时,例如诗歌体裁分类、表达技巧、表达方式、常见意象的意义……一定要结合课本的具体诗歌,逐一理解吃透,烂熟于心。这样做,一是因为诗歌鉴赏的术语对学生来说还是有陌生感,如有熟悉的诗歌做依托,就能缩短学生掌握新概念的过程,为以后能熟练使用打下良好的基础。二是高一、高二在讲练诗歌的时候,由于侧重点不同,学生对于诗歌鉴赏的知识掌握并不系统,有意识地通过梳理,将熟悉的诗歌分类,有利于更快地形成知识网络。

最后,要注重资源共享,发挥分层教学和小组合作的优点。

这里讲的资源共享,侧重于学生和老师、学生和学生之间的资源共享。例如对于诗歌的梳理,特别是教材内熟悉诗歌的梳理,可适当地交予学生完成。学生层级不同、特点不同,在教师的指导之下,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任务,更符合梳理的特点。也可把诗歌分类和鉴赏技巧等综合起来,形成知识网络。这种资源共享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好处颇多!

2.技巧指导公式化,让学生明确答题步骤和答题内容

就像前面我们对所学的诗歌梳理不能是简单的重复一样。诗歌鉴赏技巧的公式化,也并不是要统一学生答案,使学生没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从而束缚学生的思维。恰恰相反,诗歌技巧的公式化,只是对学生答案的规范化和完整化。

例如炼字的题型。答题公式是:答出需要炼的字,解释其本义+解释语境意义+评价这样写的好处。

这样的公式告诉学生答案应该是三部分,及每部分应该表达的内容方向。如此学生在做答的时候,就能避免答案混乱、没有层次、罗列堆砌的毛病了。

3.精心设置习题,重课本,重层次,逐步提高

无论是对基础知识的梳理,还是对诗歌鉴赏技巧的指导,要想落实这些,都离不开习题。只有通过练习磨合,才能让学生答案完美不失分。

而诗歌鉴赏习题的选择,内容多,范围广。要想复习有效率,一定要从课本起步。课本中有很多极其经典而又鲜活的诗歌素材,以课本复习为切入点,以教材中的典型诗句为例子,重视课本中的练习,能较好地实现知识积累和能力迁移。例如将课文上的诗句设计成题,让学生练习,以练习促复习。

篇(2)

有人认为,高考语文复习如同大海捞针,难于奏效;其实某些考点所考察的范围是有限的,只要指导学生采用系统、科学的方法进行复习,就会取得较好的效果。任教以来,我多年担任高三语文教学工作,语文成绩一直在语、数、外三科中名列第一。鉴于此,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采取了以下复习方略,收到了比较理想的复习效果。

1 注重复习的科学性

科学备考的前提是在认真研究考纲和考试说明的基础上,确定教学思路。《语文教学大纲》是语文教学的指导性文件,而《考试说明》是依据《大纲》编订的,也是高考命题的直接依据。为了少走弯路,减轻学生的负担,提高复习的效率,在复习中首先要引导学生研究“两纲”(所谓“两纲”是指《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尤其要研究《考试说明》中所列的考项,要明确目标,逐项对照,务求落实;对《考试说明》中新修订的内容,要有足够的重视。其次,要引导学生研究近年来高考语文试题创新的基本思路及命题规律,总结各种题型的解题规律,掌握答题技巧。再次,要引导学生研究往届高考试题,因为高考命题的基本特点是“稳中求变,变中求新”,而且往届高考试题是众多专家认真研究的结晶,较之其他个人命题或地区性命题具有更大的可信度、更强的典型性和更高的训练价值。据此,要抓住试题中稳定的部分,落实“稳定部分”的知识点,确保拿到基础知识分。此外,还要让学生熟悉考题框架,熟悉各类题型,消除学生对试题的陌生感和畏惧心理。

2 注重复习的计划性

要使复习有条不紊,环环相扣,不但要有宏观上的总体安排,还要有微观上的局部操作程序。一般说来,语文总复习安排四个阶段为宜:

第一阶段要有效的使用课本,这个阶段的复习,重在掌握课本知识,提高能力。课本中的知识大多较为分散,必须对其进行归纳梳理,才能显示出课本的优势。如高中语文课本里170篇(首)诗文,可按小说、散文、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戏剧、诗歌、词、散曲、应用文、文言文分成11类进行复习,分类梳理过关,分类加深和扩展,这样就会使课本知识系统化,避免出现顾此失彼的情况。纵观近几年高考语文试题,直接来自课本的虽然不多,但很多题是课本知识的巧妙迁移和合理深化。所以语文复习备考,要善于把课本当作“例子”,进行多角度、多层次、多功能的复习与训练,做到“迁移”由课本出发,“加深”从课本实现,“综合”以课本为例。一句话,就是“科学利用课本,注意对接高考”。

第二阶段要按照《考试说明》的要求对知识点进行专题复习,使各知识点形成体系。针对考点,强化训练,侧重于掌握基本知识,形成基本能力,一般来讲,一个考点的复习训练就是一个循环周期,大体上可以分为五步进行:讲、练、改、评、补。

第三阶段是综合训练阶段,通过一系列的练习,进行限时限量的训练。通过一定数量的仿真套题训练,侧重于培养学生应试的技巧、方法、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同时还要训练学生良好的应试心理和心态。一般一套仿真综合题的训练作为一个循环周期,大致又可以分四个阶段:练、改、讲、补。这一阶段的复习旨在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各种能力,做好考前的练兵。

第四阶段自由复习阶段,学生查漏补缺,迎接高考。

3 注重复习的针对性

在复习备考中要集中力量,强化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弥补知识缺陷,不要轻易放过木桶中“最短的那块木板”。就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来看,学生的薄弱环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基础知识、文言文翻

译、诗歌鉴赏和作文。

对于基础知识的复习,要注意长短线结合,对字音、字形、词语、病句等内容在第一轮复习之后,穿插在下面各专题的复习中,进行不间断的训练,反复抓,抓反复。在穿插复习的过程中注意精选题目,做到短平快,尽量不影响专题复习的正常进行。

文言文翻译是对考生文言能力的一种综合考查,也是文言文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由于这类试题有沟通古今的作用,考生在翻译成现代汉语的过程中,既要顾及全篇,又要字斟句酌。对很多考生来说,译句的难易程度,主要取决于对文言词语和句式的理解。而理解文言词语是文言语句翻译的关键。笔者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夯实课本中的基础知识。文言文阅读材料尽管取自“课外”,但所考的知识点在“课内”,因此,较为典范的史传散文要熟读成诵;单元基础知识要进行全面系统的梳理;常用文言实词表中的实词的词义、《考试说明》中所列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要结合课文中的例子逐个整理消化。只有夯实课本基础,才能形成举一反三的迁移能力。当然也要掌握一些译文言文的方法,用顺口溜的形式便于记忆:文言语句重直译,把握大意斟词句,人名地名不必译,古义现代词语替。倒装成分位置移,被动省略要体现,碰见虚词要分析,领会语气重流利。

对于诗歌鉴赏,可以分三步进行复习:首先进行题型示例,精选出诗、词、曲鉴赏题作为例子,让学生对这类题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消除其神秘感。其次把诗歌中常见的意象、表现手法等整理出来交给学生,引导学生领悟诗歌中的意象,体会其思想感情,把握其表现手法。最后归纳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引导学生理清鉴赏思路,注意答题的针对性和完整性。

作文是高考考试的半壁河山,作文训练要从整体上考虑,由于高三年级模拟考试的作文训练可以采用以下两种形式:一是灵活性训练,这主要是指平时综合性仿真套题、历次大型模拟考试中的作文训练,这种训练一般随考题而进行。二是规范性训练,教师要根据高考作文的命题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作文训练计划。计划的制订要综合考虑记叙、议论、说明等各种文体,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各种表达方式,开头、展开、收束等篇章结构,各种类型作文材料的审读等几个方面,每一次作文在都力求解决一个方面的问题,做到有的放矢。

4 注重复习的扎实性

语文总复习制定了计划,除了时间和内容的安排,还有教学方法的安排。某一阶段某一单元某一课时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必须具体缜密,切实可行。笔者在教学中注重过程管理,主要从四个方面落实教学任务:

(1)细化内容。化虚为实,化大为小,每节课要求学生干什么,都有明确的目标,对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认真督促、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力争把目标落到实处;

(2)序化训练。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在练习上做到训练有序,合理安排各个考点的训练思路、训练内容,做到层层深入,不断推进,反复强化;

(3)量化分析。对平时的每次练习考试,我们都进行全面的梳理分析,认真统计分析每个学生答题情况,找出学生学习中的“软肋”,建立学生的学情档案,确定下一步的教学思路,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篇(3)

XX-XX学年第一学期,我担任高一(13)班的语文教学工作。做为一个刚刚大学毕业参加工作的新手,一学期以来,我在学校的领导下,在学科组的统一部署下,在办公室所有老师的帮助下,完成了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及必修二的教学工作。依照高一抓基础的整体思路,着力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习惯,夯实学科基础,基本上完成了学校、科组托付的任务。有收获,也有遗憾。

收 获

本学期,我一直以高昂的热情去工作,时刻铭记自己的责任,认真去做每一件事,并从开学坚持到了期末,我也因此而获得学生的尊敬和喜爱。我想这应该是很大的收获,以后的工作里,我仍然会保持这种责任心和工作热情。心里有学生,学生心里就会有你。关爱学生,我想我做到了。大概也是因此,学生才很少在我的课堂有睡觉的吧!大家积极性都很高,很多时候也理解我。以后的生活中我更应该一如既往!

一、基础知识的教学

基础知识教学包括字词、成语、病句、标点、关联词、修辞等知识的教学。在教研组的领导下,我们每星期有一套日积月累训练,在这个学期的教学中,我们带领学生完成了近15套日积月累。

同时,我个人引导学生进行了课本单元基础知识总结,还安排班上每名同学在早晚自习花几分钟时间坚持在黑板上展示语文基础知识(成语等),我相信,这个班的学生在基础方面已经达到了必修一和必修二的语文模块学习的要求。并养成了去关注、积累基础知识的良好习惯。

二、阅读教学

必修一、必修二阅读教学单元有传记、散文、诗歌、文言文等单元。

散文的教学立足于读懂文章和训练一定的题目分析解答能力。针对学生解题能力不强的现状,在讲练习时重点培养学生的答题能力,训练其答题的层次性。

关于诗歌教学,我一直坚持对诗歌基本素材的把握,如情与景的把握,如意象的分析,如基本意思的理解等,训练多次后,多数同学可以按照这种方式自己分析诗歌。我还布置学生在周记中试着写诗歌,部分学生完成得很好。

文言文教学是教学的重点,我们的基本策略是让学生能背诵、能默写、能理解、能翻译,所以十分强调学生的背诵默写能力。我以课本为主,力争做到字字落实,力争让学生学有所获。坚持朗读背诵,注重基础知识的归纳总结,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很多学生有了文言文学习的扎实观念,杜绝了文言文教学的只追求热闹,追求表面的浮躁心理,我想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三、写作表达能力的训练

系统连贯的“周记”训练,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动笔能力和创作兴趣,每周都布置给学生相应的写作训练内容,这些内容既形式活泼,贴近学生实际,又能对正规写作教学形成有效辅助。

对于作文的教学,本学期主要确定了记叙文的教学,进行分步训练,如:卷面过关、如何围绕中心进行选材、学习对人物进行细节描写、学习教材中的写作方法(如运用小标题、运用修辞手法等),这些训练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作文训练还不够充分,对学生的写作训练也不够,指导性也不强,使他们在这方面显得薄弱。今后还应该加强,并且重点训练。

四、日常教学工作

在日常的教学中,以一个新老师拥有的激情,做到备课充分、授课认真,批改作业仔细,基本完成语文教学任务。课下常常和学生交流,关心他们,帮助他们,尽到一个导师和副班主任的职责。而且,学生都真心与我交流,也给我的教学和管理提出真诚的意见。

遗 憾

收获有,遗憾更有。虽然我一直在努力地去做好工作,认真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和学习教学、管理的方法,但是,由于能力有限、经验不足,我在教学和班级管理中还存在不少的问题:

1、我讲课时语速快,也没有多少语调变化,不能抑扬顿挫,尽管在努力克服,但是还是需要很大改进。上课的效果,容易受学生反应的影响,学生要是不听话,我很拘谨,思维也打不开,常常不能很好的表达自己的感受,教学达不到了自己设定的效果的。这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努力改进!

2、刚开始对学生很严厉,但是与学生相处时间长了,慢慢对他们不够严厉,导致课堂秩序有时比较混乱。导致后来在管理班级的纪律时常常力不从心。这是学生和我自身都意识到的问题,就这个问题我自己也进行了反思,以后一定尽力改正。真正做到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既做学生的朋友,更要认识自己教师这个角色,不与他们走得太近。

3、没有空出足够的课外时间为自己充实教学理论知识,没有给自己留出自我提升的时间。由于一切都在摸索阶段,更需要理论知识来指导自己,但花在备课和批改作业上的时间太多,在教学上遇到问题没有及时找出根源,因此不能快速地在教学方面提升自己。

篇(4)

一、处理好教材与复习资料的关系

精选练习,处理好课内课外的关系。高考试题直接出自课本的比较少,这是客观情况,这就导致一些教师与考生忽视语文教材,而将主要精力都投入到复习资料上去。还有些教师和学生以为高考是以能力来立意的,所以扎进题海,置语文课本于不顾。其实,这种备考方法是不佳的。

首先因为课内有基础,高考试题中,基础知识(字音、字形、词语、文言文实词虚词等)的赋分并不少。基础知识上的失分,有时很难用试题后面“能力”方面的“优势”彻底弥补上来。其次,高考考查内容有时也会直接涉及课本内容,再次,课内有为学生作文所需要的丰富的材料。最后,课内亦有对有效答题非常有帮助的触发。优秀的教师会把对学生能力的养成有效地安排在高中三年学习的各个阶段。复习课本,再现场景,就是复活当日教学强调的重难点,这些重难点往往就是高考的要求。事实上,只要课内知识点掌握得牢固而灵活,变成学生自己的能力,是能够应对不断变化的高考的。字词、背诵等基础知识的考查不少是源自课本的,就是古诗文阅读中难理解的词语也都是课本上出现过的。因此要围绕教材课本做文章,复习好基础知识,不要过早丢掉课本,不必为应付高考引入过多的复习资料。

语文基础知识应该首先从课本中去获取,现代文阅读分析也应从课文的具体分析中去进一步感悟,至于文言文复习,更要重视从各模块文本中积累实词、虚词、通假及其他文言知识,进而掌握文言翻译、分析的基本技能。立足于课本,才能系统归纳并掌握知识要点。同时教材里面蕴藏着大量的写作素材,需要去挖掘、储存、运用。

很多教师都要求学生拥用一定的复习资料,有的甚至是几套复习资料,学生做了这套做那套,整日忙碌于题海之中。就目前各种复习资料的质量来说,可以说是泛滥成灾,鱼目混珠。关于如何选择复习资料的问题,只是简单的谈谈教材和复习资料的使用问题。教师为了了解更多的信息,可以拥有多套复习资料,而学生只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用好一套比较系统的资料就行了。不能贪多求全,广种薄收。教师在指导学生复习时,可以将自己手中的资料综合一下,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试题补充出来就行了。教师在评讲练习题时,不能就题讲题,而要善于综合教材与资料中的相关内容,以点带面,让学生看到这个题,就能够联想到多个类似或相关的知识点。以此将资料与教材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复习效率。

二、处理好知识积累与思维训练的关系

在复习安排上,一部分学生对语文只重视知识积累,而往往忽视了思维训练,这样的备考其实是很低效的。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读”与“写”都离不开严整清晰的思维过程。一道语言表达题,表面看考查的是语言运用能力,实际上考查的也是学生的思维能力。因为语言能力与思维能力是并生在一起,二者从来都不可分开。现代文阅读中,难度较大的题目往往需要对零散的信息进行高度概括与整合,需要看出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的关系,看出整篇文章的文脉,这些任务的完成都需要良好思维能力的支撑。在作文上,知识的积累与思维的训练更要二者并重,决不可偏废其中之一。没有知识的积累,文章就没有新鲜丰富的材料;而缺乏了思维训练,不但这些材料运用不好,甚至可能连文章的题旨都把握不住,写成跑题作文。近些年来,高考作文越来越重视思维能力的考查,2011年辽宁卷“苹果”这则材料作文,就是这样类型的题目。

规律性知识的获得,主要不是靠教师的讲授,而是靠学生自己的思考和探究。要摒弃教师繁琐分析的做法,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例如,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就要在学习具体的篇目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出诗歌鉴赏的一般规律,然后用这一规律去鉴赏其他的诗歌。当然,也不排除教师关于诗歌鉴赏知识的必要讲解。

三、处理好阅读与训练的关系

绝大部分教师和学生在语文复习上都是重做题轻读书。有不少教师和学生热衷于大搞题海战术,一是深信“量的积累会引起质的飞跃”,甚至寄希望于同高考题撞车;二是对铺天盖地、泥沙俱下的复习资料失去鉴别力,觉得这也好那也好,于是统统采取“拿来主义”;三是不少教师不敢放开手让学生去阅读,认为复习不做题是危险的。殊不知,题目做的太多,势必减少读书时间。这样囫囵吞枣、昏天黑地地做下去,对提高语文能力没有什么大作用。大量做题而不读书,是徒劳无功的。真正有效的复习应该是精练,举一能反三,触类能旁通,宜少忌多,宜精忌滥,宜巧忌偏。只有精练,才能保证有时间读书。而只有广泛阅读,读字词、读课文、读作文、读课外书,才能增强自己的语感能力,积累丰富的知识,因此通过大量阅读才能获得语文能力。因此作为高三语文教师应该慧眼识题,精选题目;学生应该精做习题,留出宝贵的时间去阅读。当然,读什么也要教师把好关,师生做到阅读资源共享。

语文是一门综合学科,不能突击,靠的是平时不断地积累,“厚积”才能“薄发”。课外阅读不能忽视,但是课外阅读是在复习好课内内容的基础上展开的。课外阅读应处理好粗读与精读的关系,精读为主,不求量多,重要的内容可做些卡片,从而加深记忆。语文储备的丰厚,必能使语文学习如虎添翼,在作文中更能派上大用场,会下笔妙语如珠,文思泉涌。古文方面可选一些浅显的纪传体文章来做练习,如《古文观止》就是一本好书,篇幅不长,韵味独特,里面的短文也常出现在各类试卷中。

四、处理好分册复习与分类复习的关系

篇(5)

关键词:复习;实效性;语文学习;积累

《现代汉语词典》中对“复习”这一词语的名词解释是“重复学习学过的知识,使之巩固”。不难理解,根据这一定义进行细分析就可得知:“重复学习”即复习方法,“学过的知识”即复习内容,而“使之巩固”则为预期达到的复习效果。所以,复习方法的运用对学生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如何恰当应用复习方法来帮助学生复习?

一、“分层”法,打好基础知识的基石

子曰:“温故而知新。”复习学过的内容,要进行总结归纳,让学生在学习中建立起一个知识网并运用“分层”复习法,帮助学生对学过的内容进行复习。

1.竖向复习,即按照教材介绍的顺序进行复习

如在复习五年级上册教材时可以按教材的编写顺序一单元、一单元地进行字、词、句、段巩固复习。而将教材中词语盘点中的内容则需要帮助学生画树形图,将重点进行复习巩固,这时候我们就可以脱离平时读、写的训练方法,改用查缺补漏法进行字词的填充复习。

2.横向复习,即将所有内容回归到整体,将教材的基础逐类、逐层进行针对性和条理性的专门训练

如复习五年级下册教材时,可以将本册教材中生字分为会认和会写的两类;而词可以分为ABB、AABB、ABAC进行复习;还可以将词分类别复习。如形近字组词、多音字组词、填字组词、一字组多词、换偏旁组词、添偏旁组词、照样子写词语、选择近义词填空、写出带有数字的词语、写出有相反意思的词语等……同时要在复习中加大复习的难度,在加深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扩大语文字、词、句、段的专类积累。

3.阶段复习

如我根据复习的时间分成四个阶段,每个阶段五天左右,第一阶段我安排语文基础知识的单项复习,第二阶段我安排阅读和习作的复习,第三阶段我安排的是单元综合和模拟综合的测试,第四阶段我安排的是自由复习和个别辅导相结合。

二、“日积月累”法,做好课外知识的补充

荀子说:“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语文知识平时积累很重要,所以我们要培养学生积累知识的习惯,平时就将积累本、积累卡带在身边,随时记录新知识,做到时时刻刻学语文。一个学期下来我们可以在复习时,整理本学期积累的语文知识来给教材进行补充。如我在复习人教六年级上册教材中“叩开诗歌的大门”时,让学生在积累自己喜欢的诗歌并让学生给诗根据内容、题材、作者分类,从而加深学生对诗歌的认识。同时让学生将积累的诗词名篇进行“积累点评”“积累对对碰”的形式,将本册教材中诗歌内容进行补充和扩展。

在学习中积累,积累中学习,逐渐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

三、“空想”法,用好大脑练习记忆

“空想”复习法其实就是回忆法,不用动笔练习背诵积累。这种复习方法同盯着课本死记硬背相比,所用时间更少,但是却更容易找到记忆中的“盲点”。在回忆难以为继时,翻开课本,那么这一段知识对神经元的刺激就非常强烈,因而也就容易刻入头脑

中。如果单纯地要求学生大声背诵,究竟背诵的效果怎样不能只用写来代替,所以,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在复习时,常常会采用“空想”复习法来帮助学生背诵。如我在复习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教材时,让学生在头脑中将需要背诵的课文在头脑中形成想象记忆,然后采取不同形式的背诵,如指名背诵、小组背诵、接力背诵、男女生背诵等形式让学生将课文进行复习,使平时的用嘴背诵、用笔检查背诵转换形式变成充分利用大脑记忆背诵。

四、“分散”复习法,选好复习的时间段

每个人都有遗忘曲线之说,复习不一定非要在期末时再进行复习。所以我们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能在学习的一段时间后再返回来复习巩固,中间可以间隔几天、几个星期,反复几次进行。如:(1)我将每日积累,周末反馈汇报的形式进行了改变,调动学生主动展示积累的积极性。我借鉴了课程标准中强调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观念,让学生自主选择要积累的内容,即“营养自助”复习,根据自己平时知识上的漏洞,找出适应自己的方法和需求。(2)两天开展一次小组交流。交流自助餐的笔记,小组里谈谈收获和体会。(3)每周评选一次“最佳配餐师”。评比谁的复习内容最符合自己的实际需求,采用的复习方法比较科学。由于平时教学中学生接受的学习的机会不均匀,出现了知识上的差异,学生的自我监控的能力也是不平衡的。教师要尽量协调好学生自我学习系统中的各种因素的作用。

篇(6)

万丈高楼平地而起,必须有夯实的地基;参天大树枝繁叶茂,必须有深深的树根。在课本复习中提高教材复习的效率,就是决胜高考的根基。但很多人认为学过的教材好像是食之无味的“鸡肋”,“课本无用论”的思想尤为突出。大多数学生认为,看两遍课本也不如做一套综合训练题来得实在。其错误根源在于没有真正挖掘出课本的价值。即使教材是“鸡肋”,只要肯用心嚼,也是能嚼出滋味的,何况入选高中课本的文章都是专家精心挑选的经过时间考验的文质兼美的各类经典作品呢!因此,在高三复习备考阶段,教师的首要任务便是提高学生复习教材的兴趣,引导学生去乐看会看巧看课本。引领着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开掘课本这座“矿藏”,把“死”课文读“活”。

二、解决问题的方法措施

1.整合教材,突出文体特征

有些地区使用的苏教版,课文编排是以思想内容的相近性即话题为单元编排的,文体特征不鲜明。而高考的现代文阅读题往往有一种题型是考查文本的文体特征,而且作文要求文体特征必须要鲜明,忌“四不像”。为此,要将五册书中的重点篇目,按文体重新归类划分,将同一种文体的课文集中在一起复习,这样不同文体阅读的重点就突出了,便于学生掌握不同文体的阅读方法,不同题型的答题思路,也便于学生写作时借鉴教材写法。

2.深挖教材基础知识,渗透高考考点

课本复习可将教材中的基础知识设计成练习题的形式加以整合。如现代文的基础知识整合,可将其分为以下几个模块:一、字音辨识。这部分又分为单音字、多音字辨识,主要是填空的形式。二、字形辨认。主要是形似字,也以填空的形式设计。三、词语辨析。主要是教材中出现的双音节近义词的辨析,这部分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其中练习题中要再现教材里的原句。四、熟语积累。主要将教材中的成语、俗语、格言、谚语等整理出来,然后让学生强化记忆。

文言文语基的整合,主要分通假字、古今异义词、重点实虚词、词类活用、文言句式、名句名段等模块,也是以练习题的形式再现给学生的。

另外,还要注意语基的拓展延伸,如复习《季氏将伐颛臾》,可以把《论语》中的重点名句汇集编印成讲义,让学生全面掌握孔子的“仁政”思想;复习《沁园春.长沙》可整理了诗词中的名句名篇,这样将名句默写化整为零,分解到平时课本的复习中去,还能通过积累名句为作文添文采,一石三鸟。

3.利用文本,渗透题型,授之以渔

诗歌鉴赏和现代文阅读是很多学生的薄弱点,可在课本复习中将这两个专题的题型化整为零,穿插渗透,这样既能扎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能力,又能减缓专题复习的压力。可先综合最近几年这两类题的高考常考题型,然后研究出应试技巧与策略,利用教材进行分解训练。

如复习“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让学生了解句子在文中的作用;通过复习《山居秋暝》集中了解山水田园诗的思想感情;通过“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让学生了解诗歌中景物描写的作用;复习《祝福》了解鉴赏文章题目的技巧及环境描写的作用;复习《林黛玉进贾府》让学生掌握人物形象赏析的方法、刻画人物的手法;复习《项链》了解伏笔及留白的妙处……这样通过学生熟悉的课文来进行题型渗透,更便于学生掌握答题技巧。

4.利用教材,读写一体化

首先,有些课文本身就是很好的写作素材,如《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与地坛》等,不仅内容感染学生,就是作者海伦·凯勒、史铁生本身也是可写“挫折、磨难”话题作文的典型素材,2010的山东卷作文,很多优秀作文就写到了海伦·凯勒和史铁生。

可要求学生摘抄教材中的佳句妙语,积累写作素材,甚至写读后感。

其次,可以结合课文中的某些语段,让其仿写,锤炼自己的写作语言。

篇(7)

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初步总结出几条较为有效的方法。

一、强化知识积累

让学生在平时的语文学习中强化诗词知识的积累,提升语文能力,增加文化积淀,是提高语文诗词教学质量的前提和保障。加强基础知识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让学生形成扎实的古诗词学习基础,是提高语文诗歌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和不可或缺的环节。基础知识教学的内容包括:

(一)识记常见意象的常用象征意义。意象是组成诗词的基本单位,是客观人事景物和主观思想情感融会的复合体。同时在诗歌的发展过程中,许多意象已经拥有了特定的象征意义。我们只有识记了这些意象和意象的常见意义,才能很好地理解诗歌内容。

(二)识记常见的作者、作品及创作风格。特定的时代、特定的社会锻造了一些特定的诗人、词人,而这些诗人词人由于家庭环境、社会阅历、性格等各方面原因,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其很多作品都能w现其创作风格。

(三)识记意境、语言风格等方面的常用术语。现代高中生由于阅读量的不足,词汇积累显得异常匮乏,面临诗词鉴赏的题目时,往往有能会其意,却难以准确表达的感觉。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注重积累意境、语言风格等方面的常用术语,这对提高诗词鉴赏成绩不无裨益。

二、创设良好情境

创设良好情境就是创设相应的古诗词意境,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古诗词的文化内涵。大量数据资料显示,这种教学方式行之有效,效果十分明显。古诗词本身具有一定的意境美,给人一种美感。如果我们将这种意境想方设法模拟出来,引导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古诗词的意蕴,再配以声情并茂、富有激情的朗读,势必会取得良好的效果。但是如果我们一味采用传统的授课模式,老师高高在上、一讲到底,学生被动接受、昏昏欲睡,那么学生就很难较为准确地理解诗词内容,更谈不上品味意境,体会底蕴了。如在学白的《将进酒》时,笔者先通过学生展示、学生补充、教师点拨补充的方式了解李白的一生和当时玄宗沉溺女色,不理朝政,奸臣当道,贤良难以作为的社会背景。然后播放一段凄美的背景音乐,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感受李白当时遭遇排挤、打压,只好借酒抒发心中块垒的无奈。而在具体诗歌鉴赏中,又通过抑扬有致、起伏错落背景音乐的播放,加之教师学生富于激情、抑扬顿挫的投入朗读让学生感受诗歌“悲――欢――愤(激)――狂(放)”的感情主线,体悟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豪迈人生。因此结合诗词内容,创设良好意境就可以加深学生对古诗词的印象,逐渐激活他们的情感体验,提升他们的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

三、运用优质资源

语文学科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一个真正的语文老师,一定要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善于开发课外资源。教师也可以带领学生一起去感受自然风光,增加生活体验,进而产生运用诗词表达情感的内在想法。当然在课堂教学中,网络资源的广泛运用、多媒体手段的积极使用更是必不可少。在姜夔《扬州慢》的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分别展示“昔日扬州”和今时扬州“两组图片,就可以让学生充分体味扬州惨遭金兵两次侵犯后的破败不堪,就能让学生更为深刻地感受到词人忧国忧民的“黍离之悲”以及词人痛恨战争的情愫。又如学习杜甫的《登岳阳楼》时,学生虽然能够较快地熟悉并背诵全诗,但对该诗歌的意境却未必能够把握,特别是“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两句。此种情况下,教师就有必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多媒体方式,通过图片和音乐的展示,把学生带入到那种气势磅礴、宏伟壮丽的意境中,感受诗人虽然长期漂泊、无家可归,但仍有宽广的胸怀和恢弘的气度。当前是一个信息特别发达的时代,网络给我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作为新时代的语文老师,一定要与时俱进,充分利用并且利用好网络资源。

四、强化自主理解

高中语文诗词鉴赏的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动性,不断提高自主理解的能力,努力使自主学习落到实处。教学陶渊明《归园田居》的过程中,笔者在指导学生充分理解诗歌内容,领略、品味陶渊明淡泊名利,追求自然、闲适之情之后,话题陡然一转,向学生抛出问题:以我们现代人的眼光如何看待陶渊明的隐居生活?问题刚一抛出,学生的思维就打开了,个个跃跃欲试,真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但笔者并没有让学生马上回答,而是让他们下去之后重新阅读诗歌文本,再次深入理解,再体会,再感悟;同时,多角度、多层面查找资料,进一步理解陶渊明其人其作;并通过查阅资料、访谈社会等方式了解我们所处时代的特征,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然后再利用一节课时间专门交流、展示、辩证。这样一来,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开阔了视野,又强化了学生自主理解和明辨是非的能力,同时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高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诗词知识和诗词鉴赏能力,我们要引导学生自主理解文本内容,自主感悟情感,形成自己的体验,进一步提升审美鉴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