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初中数学重点难点

初中数学重点难点精品(七篇)

时间:2023-07-02 09:21:38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初中数学重点难点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初中数学重点难点

篇(1)

一、把基本概念编成习题型导学案

数学概念的复习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要建立概念之间的有机联系,不能死记硬背,

要会解决问题。例如,初中数学中涉及到有关“式”的概念比较多,有“代数式”、“整式”、“单项式”、“多项式”、“同类项”、“分式”、“有理式”、“最简分式”、“二次根式”、“最简二次根式”、“同类二次根式”等概念,教师要针对这些概念编1至2个导学案引导学生弄清这些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我的做法是充分研究学情、考情,打破常规,突出重点。研究学情就是充分调查学生当前的知识基础,能力状况。主要是通过几次综合能力测试来分析确定。研究考情就是精心收集和整理近几年中考试题中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要求,做到有的放矢。打破常规,突出重点就是打破平时的按部就班的复习模式,注重知识的前后联系,和生活实际的联系,对学生已经懂的或容易懂的,引导自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对那些能力要求较高的知识点进行重点复习。平时的新课中也适当穿插复习,这样,最后真正用来专门复习所占用的时间就不多了,复习效率大大提高了。

二、强化与同行的集体备课是初中数学复习课有效性的根本保证

韦伯斯特曾说过:人们在一起可以做出单独一个人所不能做出来的事业。在备课时,我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只有充分发挥集体智慧,才能实现备课效益最大化。我们合作的模式是这样的:利用学校设立的集体备课时间,每次备课由一位老师召集,设主备人,但主备人不是包揽全部备课流程,而是相当于主持人,进行集体讨论,综合优化每位老师预先提供的备课方案,形成最优方案,确定实施。初中数学复习课集体备课的内容和平时新课集体备课的内容有本质的区别,复习课的集体备课充分考虑知识点内在联系,注重能力的培养,与生活实际的应用拓展等。我在备课时,把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用具、教学内容、教学的评价反馈等统一整合到复习导学案上来。

三、精心编制复习导学案,确保上好每一节有效的初中数学复习课

复习导学案作为我上复习课时参照标准,导学案制定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这一节初中数学课的复习效率。复习导学案的主要内容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用具、教学过程、小结、评价与反馈等。

我的做法是,在整体上先自己编写,然后在每周的集体备课上和其他老师的进行整合优化,确定出最优导学案。在导学案的每一项的确定上都不能含糊。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要充分研究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的要求。在确定重点难点时,要结合研究的学情、考情,学生会的,易懂的,在复习活动中不作为重点,而突出那些对学生能力要求较高的一些的,在课程标准和考试中要求的知识点,作为复习活动的重点,并把这些知识点和生活实际相联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方法上,以活动为主,引导学生自主复习,坚决摒弃传统的单纯讲授模式。在教学用具的选择上,要求精心选材,精心制作课件,并加以统一。教学过程是重中之重,要求把无效的、低效的环节坚决去除,确保复习课的高效率。

四、用好用实复习导学案,有效提高复习课的教学效益

集体智慧凝结的导学案,为一节成功而有效的初中数学复习课提供了路线和方向,但具体效果还要在实践中进行运用来检验。我在实践中是这样做的:首先,作为一节课的引导和组织者,老师一定要把导学案上安排好的每一步骤了熟于心,上课时才能做到忙而不乱,提高时间的利用率;其次,严格按导学案的要求进行每一步,关注每一位学生,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到活动中来,学生成功完成一个活动或环节就适时适当进行鼓励,增强学生的信心和兴趣。在复习知识点的活动中,要突出引导学生对知识点之间进行联系,引导学生有意识地把知识点和生活实践相结合进行思考;最后,在完成导学案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一些意外情况,老师要充满机智,灵活机动地运用知识去化解矛盾,引导生完成教学目标。对于导学案中应当堂完成的练习,当堂自主完成或讨论完成,当然,作为组织者应关注时间的安排。

五、做好导学案的批改、反馈、督查,确保导学案不流于形式

篇(2)

【关键词】高中数学;学习方法;解决问题

高中数学的几大主要特点:内容多而且抽象、理论性极强,这就导致了很多同学入学高中后难以适应过来。因此高中生仅仅想学是不够的,还要钻研如何去学;利用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化被动为主动,才能提高学习效率。下面笔者就高中数学难学原因及如何学好高中数学的方法进行探讨。

一、高中数学难学因素

1.知识内容量的剧增

单位时间内接受知识信息的量与初中相比增加了许多, 辅助练习、消化的课时相应地减少了。这也使很多学习依赖心理重的, 被动的高一学生感到非常不适应。初中数学以良好作为衡量标准, 而高中数学以及格作为衡量标准, 这样形成分差, 学生不了解这些情况, 对初三时的成绩接近满分到高一开始时的不及格这个落差感不能接受, 学生特别有压力。

2.较之初中数学,难度提高

高中数学较初中数学,难度大大提高,因此会有少部分高一新生一时无法适应。表现在上课能听懂,但作业不会做; 或即使做出来,老师批改后才知道有多处错误, 这种现象被戏称为“一听就懂, 一看就会, 一做就错”。高中的数学语言与初中有着显著的区别。初中的数学主要是以形象、通俗的语言方式进行表达。而高一数学一下子就触及抽象的集合符号语言、逻辑运算语言、函数语言、图形语言等。

3.思维方法的跳跃式迈进

高中数学思维方法与初中阶段大不相同。初中阶段, 由于很多老师为学生将各种题建立了统一的思维模式, 解题是常见的思维套路。而高中数学在思维形式上产生了很大的变化, 数学语言的抽象化对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种能力要求的突变使很多高一新生感到不适应, 故而导致成绩下降是高一学生产生数学学习障碍的另一个原因。

4.学习方法的不适应

高中数学与初中相比, 内容多、进度快、题目难, 课堂听懂作业却常常磕磕绊绊, 由于各科信息量都较大, 如果不能有效地复习,前学后忘的现象比较严重。老师上课一般都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概念的内涵, 分析重点难点, 突出思想方法。而一部分同学上课不能抓重点难点, 不能体会思想方法, 只是赶做作业, 乱套题型, 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 机械模仿, 死记硬背, 结果是事倍功半, 收效甚微。

二、如何学好高中数学

高中数学的理论性、抽象性强, 就需要在对知识的理解上下功夫, 要多思考, 多研究。所以, 有好的学习方法将会事半功倍。

1.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建立良好的学习数学习惯,会使自己学习感到有序而轻松。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要把教师所传授的知识翻译成为自己的特殊语言,并永久记忆在自己的脑海中,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制定计划、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几个方面。主动学习和克服困难的内在动力是合理制定学习计划, 计划先由老师指导督促, 再由自己切实完成, 既有长远打算, 又有短期安排, 执行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 磨炼学习意志。课前预习不仅能提高学习新课的兴趣, 而且能培养自学能力, 掌握学习的主动权。预习要讲究质量, 力争在课前把教材弄懂, 上课着重听老师讲思路, 把握重点, 突破难点, 尽可能把问题解决在课堂上。上课更能专心听重点、难点, 把老师补充的内容重点摘录。通过不断的学习教材,查阅相关资料, 强化对基本概念知识体系的理解与记忆, 将所学的新知识与有关旧知识联系起来, 进行分析比较, 一边复习一边将复习成果整理在笔记本上, 使对所学的新知识由懂到会。再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开动脑筋,独立思考, 把问题进行灵活地的处理, 找出问题, 解决问题, 进一步加深对所学新知识的理解和对新技能的掌握过程。磨练意志, 坚韧毅力, 对所学知识由会到熟。

2.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模式

数学不是靠老师教会的,而是在老师的引导下,靠自己主动地思维活动去获取的。学习数学就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针对自己的学习情况,采取一些具体的措施。如,记数学笔记,特别是对概念理解的不同侧面和数学规律,建立数学纠错本。把平时容易出现错误的知识或推理记载下来,以防再犯;熟记一些数学规律和数学小结论,使自己平时的运算技能达到了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熟练程度;经常对知识结构进行梳理,形成板块结构,这样,对数学的学有帮助。

3.学习方法科学化

高中数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算能力要活, 要看书并要做题还要总结积累, 教学中进行一题多解思考, 优化运算策略;逻辑思维能力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逻辑性和广泛的适用性, 对能力要求较高, 使用归类、归纳策略, 区别好几个概念: 三段式推理、四种命题和充要条件的关系;空间想象能力对平面知识的扩充既要能钻进去, 又要能跳出来, 结合立体几何, 体会图形、符号和文字之间的互化;要重视应用题的转化训练, 归类数学模型,体会数学语言。

高中数学生是大多数同学学业生涯的转折阶段,在中学数学与大学数学之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但又不仅仅是这么简单,因为这个阶段的数学学习,也为大学以及大学以后的数学学习及相关科目的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因此我们一定要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付出的努力也定能有所回报。

参考文献:

[1]基础课程改革教师培训教学研究组.新课程与学习方式变革[M].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 出版社, 2002.

[2]张军艳. 提高高中学生数学成绩的几点体会[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0(04)

篇(3)

针对普通初中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等方面提出的要求,高中数学教学必须在内容和方法上相应地加以改革。因此,如何帮助学生成功实现角色转换,解决好高中与初中数学学习的衔接,成为高中低年级数学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教师要做好衔接工作,可通过入学教育提高学生对高中与初中知识衔接重要性的认识,增强紧迫感,消除松懈情绪,初步了解高中数学学习的特点,为其他措施的落实奠定基础。这里主要做好四项工作:一是给学生讲清楚高中数学在整个高中课程中所占的位置,以及学好数学课的作用;二是结合实例,采取与初中数学对比的方法,给学生讲明高中数学内容的体系特点和课堂教学特点;三是结合实例给学生讲明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在学法上的区别,并向学生介绍学法,指出注意事项;四是请高年级学生谈学习体会,引导学生少走弯路,尽快适应高中数学学习。

教师要摸清学生的数学基础,然后规划自己的教学和教学要求,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在教学实际中,一方面可通过摸底测试和对入学成绩的分析,了解学生的基础;另一方面,认真研究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的教学大纲和教材,全面把握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的知识体系,找出知识的衔接点和区别点,使备课和讲课更符合学生实际,更具有针对性。

高中教学中有许多难以理解和掌握的知识,如集合、函数、向量等,对高中一年级新生来讲确实困难较大。因此,在教学中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将教学目标分解成若干递进层次逐层落实。在知识导人上,多由实例和已知引入。在重点难点知识讲解上,从学生理解和掌握的实际出发,对教材作必要的层次处理和知识铺垫,并对知识的要点和应用注意点作必要总结及举例说明。

高中数学的很多内容都是在初中数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在引入新知识、新概念时。要注意旧知识的复习,用学生已熟悉的知识进行铺垫和引人。到了高中,知识层次加深了,研究范围扩大了,以前有限范围的变化,出现了无穷大和无穷小。因此,在讲授新知识时,我们有意识引导学生联系旧知识,区别旧知识。特别注重对那些易错易混的知识加以分析、比较和区别。

高中数学较初中抽象性更强,应用更灵活,这就要求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要透,应用要活,不能只停留在对结论的死记硬套上,同时也要求教师应向学生展示新知识和新解法的产生背景,探索其形成过程,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方法的本质,提高创造思维能力。教师要重视专题教学,集中精力攻克难点,强化重点和弥补弱点,系统归纳总结某一类问题的前后知识、应用形式、解题方法和解题规律,并借此机会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有意识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实践证明,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是一项艰苦的劳动,要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决不能操之过急。教师要通过耐心细致的引导,教会学生从比较中学习,发现规律,逐步培养学思维的敏捷性和严密性,在做和练中,不断找出好的学习方法。

篇(4)

关键词:高一新生;数学;成绩滑坡;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0-227-01

从教10年来,我发现一个现象:每届高一新生中,许多初中数学成绩不错的学生,进入高一后数学成绩出现大的滑坡。虽然他们很想学好数学,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做题,但是数学成绩始终提不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通过观察和分析,我认为造成成绩滑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不清楚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的差异

大多数高一新生不清楚高中数学和初中数学是有差异的,盲目学习。高初中数学差异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1)知识差异。高中数学是初中数学知识的推广和延伸,也是对初中数学知识的完善。如:初中角的概念只是“00―1800”范围内的,而高中会有10000和“--1000”等角。同时高中数学相比初中数学更加抽象。

(2)课堂教学差异。初中课堂教学量小、知识简单,教学速度慢。而高中数学课堂容量大,难度大,教学速度快。

(3)思维差异。初中数学相对简单,只需套用固定的解题步骤和方法就可以解决,而高中数学的思维方法更多的向理论层次跃进,解题过程更加复杂,需要学生多角度全方面进行思考。

二、学习不够主动,过多依赖老师

许多同学进入高中后,还像初中那样,对老师有较强的依赖性,没有掌握学习主动权。课前没有预习,对上课的内容不了解,上课听讲不认真,不记笔记,没有真正理解所学内容。

三、学习方法存在问题,不能灵活应用所学知识

学生上课不专心听课,对老师上课所讲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的概念内涵,分析的重点难点,突出的思想方法没听全,课后又未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课后作业也是乱套题型,不会灵活应用。

针对高一新生学习中出现的上述情况,教师应当采取怎样的对策?就我个人意见,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加强学法指导,提高听课效率

良好的听课效率主要来源于制定科学的学习计划、课前预习、专心听课以及及时总结、独立作业、质疑解难和课外练习等几个方面。

制定计划使学习目的明确,时间安排合理。课前自学不仅能培养自学能力,而且能提高学习新课的兴趣,掌握学习主动权。上课过程中认真思考,积极参与,随时记下课堂中的要点以及自己的感悟。及时复习能强化对基本概念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将所学的新知识与有关旧知识联系起来。独立作业进一步加深对所学新知识的理解和对新技能的掌握。解决疑难可以把所学知识消化。系统小结能使所学知识融会贯通。

2、不断探索,寻找最佳学习方法,培养学习兴趣

加强学习的主动性,在时间上要挤和钻,养成预习的好习惯,同时勤学好问,虚心向教师请教,向同学学习,自觉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3、加强课后辅导,突破难点,灵活应用

高中数学中有些知识点难度大、灵活性强,教师应加强课后辅导,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将易错易混的提出来让学生思考,通过变式练习以达到灵活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目的。

4、加强数学研究性学习,提高解题能力

数学研究性学习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它的开放性、研究性和实践性.它的功能在于能营造一个使学生勇于探索争论和相互学习鼓励的良好氛围,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

5、循序渐进,贵在坚持,切忌急躁

很多学生容易急躁,企图靠几天的学习就使成绩提高。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让学生懂得学习数学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数学成绩的提高决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 只有长期坚持,不急不躁才能达到好的效果。

总之,如果学生能做到以上几点,教师在高一数学的起步教学阶段,分析清楚学生学习数学困难的原因,抓好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进行科学教学,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那么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就会增强,数学成绩也会得到极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篇(5)

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制定计划、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几个方面。

(1)制定计划明确学习目的。合理的学习计划是推动我们主动学习和克服困难的内在动力。计划先由老师指导督促,再一定要由自己切实完成,既有长远打算,又有短期安排,执行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磨炼学习意志。

(2)课前预习是取得较好学习效果的基础。课前预习不仅能培养自学能力,而且能提高学习新课的兴趣,掌握学习的主动权。预习不能搞走过场,要讲究质量,力争在课前把教材弄懂,上课着重听老师讲思路,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尽可能把问题解决在课堂上。

(3)上课是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关键环节。“学然后知不足”,上课更能专心听重点难点,把老师补充的内容记录下来,而不是全抄全录,顾此失彼。

(4)及时复习是提高效率学习的重要一环。

通过反复阅读教材,多方面查阅有关资料,强化对基本概念知识体系的理解与记忆,将所学的新知识与有关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比效,一边复习一边将复习成果整理在笔记本上,使对所学的新知识由“懂”到“会”。

二、循序渐进,积极归因,防止急躁

由于高一同学年龄较小,阅历有限,为数不少的同学容易急躁。有的同学贪多求快,囫囵吞枣,想靠几天“冲刺”一蹴而就。学习是一个长期的巩固旧知、发现新知的积累过程,决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许多优秀的同学能取得好成绩,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的基本功扎实,他们的阅读、书写、运算技能达到了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熟练程度。让高一同学学会积极归因,树立自信心,如:取得一点成绩及时体会成功,强化学习能力;遇到挫折及时调整学习方法、策略,更加努力改变挫折,循序渐进,争取在高考成功。

三、让学生了解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的区别

(1)了解教材与教辅区别。初中数学教材内容通俗具体,经常重复出现,题型少而简单,研究的数量关系以常量为主,较多的侧重于定量。计算;而高中数学内容抽象,多研究变量、字母,不但注重定量计算,而且计算的技巧性强,还注重理论分析,常常需要作定性的研究和说明。

(2)课时与课容的区别 。在初中,由于内容少,题型简单,课时较充足。因此,上课容量小,进度慢,对重难点内容均有足够的时间反复强调、反复训练,对各类习题的解法,教师有时间进行举例示范,并在课堂上学生也有足够时间进行巩固练习而到高中,由于科目增加、知识点增多、灵活性加大,使课时减少,课容量增大,进度加快,对重难点内容没有更多的时间巩固强化,对各类型题也不可能讲全讲细,这也使得高一新生一开始不太适应高中学习。

篇(6)

关键词:初中数学;思维导图;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1-0107-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7.01.066

初中数学主要包括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三大部分,其中代数和几何占绝大部分,内容涉及较多的概念、定义、定理、公式等,既抽象又庞杂,相对小学数学教学来说难度大幅提升。这就需要学生概念清晰、思路明了,能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新课改要求:初中数学教学课堂要变为提升学生能力的平台,不仅要培养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还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将数学知识转变为数学技能[1]。在新课改指引下,我们积极开展了相关教学改革,其中的一个方法是引入“思维导图”,将思维导图运用于初中数学教学,解决数学教学实践中的重点难点。

思维导图(Mind Map)由英国心理学家托尼・巴赞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是一个从中心散发出来的自然结构,利用色彩、线条、标记、词汇和图象,把一长串枯燥的信息变成彩色的、容易记忆的、高度组织的图,是一种与我们大脑处理事务的自然方式相吻合的思维工具[2,3]。思维导图从一种笔记方法,逐渐应用于提高记忆力,再发展到引发创造性思维。目前,思维导图已成功运用到教学实践当中。我们也借鉴其成功教学的经验,将其用于解决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难点问题。

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教学难点集中在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培养方面。一般而言,对于独立章节的概念、公式、定理等,学生基本能够掌握,基础习题也能够有质量的完成。但是,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就相对较差,知识点不能搬家,分章节的内容不能融会,前后不能贯通,思路不能有效展开,遇到“带有转弯”的难题,思维较为局限,思考不出解决办法。教学过程中,我们运用了思维导图,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提高综合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首先,用思维导图串联基础知识点。即让学生将不同章节的独立知识点,用思维导图呈现出来。先从小范围开始,做三角形相关的串联,做圆相关的串联,做平方计算相关的串联,等等。小范围的思维导图重点训练学生掌握思维导图的制作要点,分清主次,设计主干、分支,逐步分层展开,并注意可能的交叉点。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成小组,彼此帮助,相互讨论,相互学习。在掌握了思维导图制作的关键和技巧之后,教师再让学生试着把相关内容联系起来,做一个较大范围的思维导图。比如把三角形和圆合并起来,把平方和开方合并起来等,这样做成的思维导图,知识点一目了然,公式、定理有序地联系起来,不同章节的内容有效地贯穿融会。学生拿着自己做成的总结图,能够逐步建立起综合性思维,在思维导图的分支和层次中,分析问题的思路非常清晰,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其次,用思维导图归类题型。掌握不同的题型,是有效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用思维导图对不同题型加以归类,能够有效提高对各种题型的熟悉程度。比如关于“三角形”的题目,可以分为求证角和角的关系、线段和线段的关系、角和线的关系等;比如整式的乘法,包括单项式、多项式、幂和积等,再逐步进行分层,分析可能出现的交叉点。随着学习的深入,这样的一张图可以逐步分层、逐步细化、逐步增补,等到期末复习时能够事半功倍。

再次,用思维导图记录解题思路。解题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综合能力的重要体现,解题思路的训练往往是教学的难点。学生掌握了基本的知识之后,距离综合运用还有一段距离,这段距离的缩短,可以采用思维导图来辅助完成。学生在完成难度相对较低的题目时,把思考经过采用思维导图形式呈现出来。在完成难度相对较高的题目时,如果思路不清、解题卡壳,可以把之前积累的同类的、难度较低的题目解题过程拿来参考,结合学习过程中知识点串联、题型分类等思维导图,会得到一定的启示,这样学生对于难度较高题目的思考会更加深入和完善。同时,再配合同学之间的讨论、教师的启发,学生的思路逐步清晰,对该类问题的认识更加透彻。以此就能够逐步训练学生分析问题的思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用思维导图记录错题。数学学习过程中,一定会有错题产生。错题产生后,单纯用错题本记录错题,确实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如果引入思维导图,加强对错题的分析,会从另外一个方面帮助学生提高分析能力。用思维导图,一方面可以归纳错题的类型,发现自己出错的高频部分,可以有针对性地查漏补缺;另一方面可以厘清解题的思路,找出错题出错究竟在哪个具体的点上,利用思维导图分析不同题目的出错是否有交叉和重复,寻找不同错误的共同“致错”思维,从根本上纠正错误。

“千言万语不及一张图”,运用思维导图解决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难点,以期将思维导图作为辅助工具,教师加以引导,学生加强思考,提高形象记忆,培养发散思维,能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解决教学中的难点。

初中阶段,数学的教与学难度增加。因此,数学教师应积极采取教学改革、探索教学方法,借鉴并融合先进教学理念,帮助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可将“思维导图”的方法引入初中数学教学,一方面通过形象思考串联起数学较为枯燥的知识点,另一方面加强培养初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更重要的是,突出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方式,初步形成了一种数学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 张治栋.新课改背景下如何培养初中学生的数学能力[J].西部素质教育,2016(1).

篇(7)

【关键词】初中数学;作业讲解;活动开展

数学作业讲解活动,是数学课堂教学体系中一个重要活动形式。数学作业讲解活动,看似对数学问题案例的解答分析活动,实际是对自身教学活动巩固提升以及对教学对象评价剖析的实践活动。数学作业作为数学知识要义的有效承载体,作为数学教师教学目标要求的重要依托,做好数学作业讲解活动,对推进整个教学活动进程,提升整个教学活动效能,发挥的作用以及取得的意义重要而明显。数学作业讲解看似简单,实际是一个深刻复杂的教学活动,需要渗透丰富众多的教学内涵。传统数学作业讲解模式,基本采用“教师讲析、学生订正”的单一教学方式,作业讲解活动效能事倍功半。鉴于以上所感,笔者以为,初中数学作业讲解应坚持做到与教材难点要义、解题实际、能力培养、数学思维等方面“四个结合”,以此确保讲解活动效能的提升。

一、作业讲解活动要与教材难点要义相结合

作业设置、作业训练、作业讲解的目的,都是为了让学生能够通过典型案例,更加全面、更加深刻,更加细致的领会和掌握数学教材知识要点和丰富内涵。因此,作业讲解活动,必须为教材内容的教学“服务”,让作业讲解活动成为教材内容要义的有效拓展和有序延伸。不可否认,实际数学课堂作业讲解活动中,还存在着就题讲题的现象,不能根据教材知识内容要点,教学重点难点,进行针对性、侧重性的讲解指导活动,较大程度影响了讲解活动的教学功效。这就要求,初中数学教师作业讲解应与教材要义有机结合,围绕知识点重难点、教学要求等内容,开展针对性、选择性的讲解和评析活动,让初中生借助于教师讲解活动以及问题案例内容,实现对教材知识点重点的理解,消除认知薄弱环节,形成深厚的数学“根基”。

二、作业讲解活动要与学生解题实际相结合

教育发展学指出,作业讲解是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活动。同时,也是评价和指点学习对象作业解答实情的后续补充。教师作业讲解活动,不是凭空假设的臆想活动,而是在深入调查学生解题情况,实时总结学生解题实情前提的指导性评析活动。教师作业讲解活动过程,也就是帮助和指正学生解题效果的实践过程。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开展作业讲解活动时,不能随心所欲,而应该切实做好“调查研究”文章,将对初中生完成课堂作业的巡视情况进行收集和梳理,分析出作业完成中存在的共性问题,结合初中生的解题实际情况,对症下药,因生而讲,因题讲解,保证作业讲解活动有针对性、有实效性,接学生作业解答“地气”,保证讲解实效。如在“平行四边形性质”一节课作业讲解中,教师切实做好事先准备活动,通过课堂巡视,发现初中生在该类型作业解答中,存在“未明确平行四边形的条件下,乱用平行四边形性质内容”解题不足。在讲解活动中,教师有的放矢,就巡视中发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分析活动,引导初中生一起共同找寻解题不足的根源,初中生通过教师引导和指点,以及自身的反思剖析,从容认识到解答问题的正确方法为:“应正确符合平行四边形的条件后,在运用其性质”。此作业讲解中,教师在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前提下,结合初中生解题实际,集中“火力”,对症剖析,避免了“胡子眉毛一把抓”现象的发生,切实提高了讲解实效。

三、作业讲解活动要与能力技能培养相结合

作业讲解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一个部分,是课堂教学的一种手段。课堂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主要载体,是学生能力素养训练的重要阵地。课堂教学,必须将学生学习技能和素养培养作为第一要义,首要任务。教育实践主义学说指出,任何课堂教学活动,都是为了更好地让学生动手实践,思维创新。加之当前新课程教学标准中,将学生学习能力以及素养培养作为核心和要义,并提出了“能力至上,发展第一”的要求。因此,教师讲解数学作业过程,也应贯彻和遵照新课改目标精髓,将讲解活动与能力培养合二为一,提供初中生多思、多探、多练的机会和时间,锻炼和提升初中生动手实践、思维探析的能力和水平,顺应新课改对课堂教学的改革需要,实现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相互融合,相得益彰。如在“已知如图,DE是ABC的中位线,点P是DE的中点,CP的延长线交AB于点Q,那么SDPQ:SABC的比是多少?”作业案例讲解中,教师在解析问题案例过程中,采用学生探究解析的教学方式,就解题思路的确定,组织初中生进行解析活动,初中生分析问题条件及要求后,指出:“连接PA,由题意可知2DE=BC;4DP=2DE=AB;推出SADE:SABC=1:4,由DPQ∽BCQ,推出4QD=QB,2QD=QA,得出SDPQ:SAPQ=1:2,由于SAPD=SAPE,所以SDPQ:SADE=1:6,即SDPQ:SABC=1:24”。此时,教师要求初中生将推导的解题思路与自身解题过程进行对比分析,查找存在优缺点,初中生之间讨论指出,该案例解析关键点在于:“利用条件中隐含的条件关系,构建相似三角形”。此讲解活动中,初中生解题活动效果,通过学生的亲身探究和剖析得以有效认知,学生学习能力得到有效训练和提升。

以上是笔者对提高初中数学作业讲解活动效果所采取的方法策略的简要论述,初中数学教师应充分结合教材、课堂、学生等等多方面因素,有效施教,才能实现作业讲解活动效能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杨红芬.初中数学课堂练习教学策略[J].基础教育论坛,2011年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