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数学学习路径

数学学习路径精品(七篇)

时间:2023-07-02 09:21:31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数学学习路径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数学学习路径

篇(1)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兴趣

一、参与教学中持趣

在教学中要注意兴趣的保持,运用良好的导入方法激趣后,都需结合知识的生长点、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学生设计参与教学过程的活动,逐步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进而发展到“我会学”,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和效率。如在学习图形面积时为学生设计参与的机会,人人制作学具,在老师的引导下独立操作。在推导三角形面积、梯形面积、圆形面积公式时,学生运用多种方法推导,不仅在参与公式的推导中理解了公式,同时也有机地把图形之间的关系联系起来,掌握了量与量之间、形与形之间、量与形之间的因果关系,从而体会到数学知识的趣味性,保持学习的兴趣。

二、应用知识中持趣

数学知识应用的广泛性是数学学科的特点之一。教育学生运用学到的抽象知识,去解决现实世界中的具体问题,这正是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联系现实世界中简单的数量关系和初步的几何知识,去理解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如在学习“小数的认识”时,可让学生到商店里观察“商品标价”,也可观察“菜篮子价格”等生活实际来加深认识。

三、目的性教育中持趣

正确的学习目的往往会导致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保持浓厚的兴趣需要对学习意义有清楚的认识。就数学而言,一方面,它是进一步学习现代科学技术的工具和基础,另一方面又是今后参加祖国四化建设所必须的知识,体现着“数学是一切科学得力的助手和工具”,反映了“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作为教师需要引导他们:“无论将来干什么,要为祖国作出贡献,都要有渊博的知识;只有从小学开始好好学习,付出不懈的努力,愿望才能成为现实”,从而帮助学习从小树立学好数学的志向,使美好的愿望成为努力学习的内在动力。并告诉他们:“当医生就要懂得药性和剂量搭配”,“当建筑师就要会计算面积及用材多少”,“当企业家要懂得计算成本和利润”……即使在日常生活中,也处处离不开数学,买东西算钱需要数学,做衣服量尺寸需要数学。学生正确认识到数学的作用和学习它的意义后,就会从内心产生对学习数学的需要,从而保持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四、榜样教育中持趣

在教学中不失时机地插入一些数学家的为了追求一个成功的实验或演算而废寝忘食的故事,能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以解决思想上怵头学习数学的问题,从而进一步激发保持兴趣。如陈景润如醉如痴地为了摘取数学皇冠上的明珠——哥德巴赫猜想而带病推理、演算,草稿纸成吨的故事;阿基米德为验证皇冠是否由纯金铸成,而在浴缺中侵泡而忘了洗的故事;牛顿、华罗庚的学术成就就都不是靠天资,而是靠勤奋学习和肯钻研得来的。

五、成功体验中持趣

对成功的体验是提高兴趣的最佳强化物。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能促进数学知识、方法的掌握,反过来,掌握了数学知识方法又会激励和增强学习的动机与兴趣。如果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于步步获得成功,尝到了甜头,亲自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就能增强学习的动机和兴趣。数学因为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学习数学需要循序、渐进,只有在学习上克服大大小小的困难中看到自己的力量,增强了学习信心,才会出现“越学越爱学”的境地。笔者曾做过调查,在喜爱数学的学生中,因数学成绩好而喜欢数学的约占32.5%,而数学学习差生中,因为不会,就爱学习要占其86.3%。这说明学习的成功,对促进和增强学习兴趣起重要作用。

六、表扬评价中持趣

荣誉感可以强化学习兴趣。小学生的荣誉感特别强,其学习兴趣的保持很大程度上取抉于通过学习所获得的社会效果。他们常常由于获得好成绩受到老师、家长、兄弟姐妹、同窗好友的赞赏而引起荣誉感,为保持已获荣誉而更加努力学习。

在教学中应给予学生正确、恰当的表扬。在学生回答问题时,眼睛注视着他们,以一种期待的眼神鼓励他们大胆发言。要注意不失时机给予表扬、鼓励,哪怕是一句表扬的话,几个鼓励的学,一朵小红花,都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对待学习较吃力的学生,应适当降低标准,侧重表扬,鼓励其进步。表扬是教师热爱本职工作、热爱学生的具体体现,也是保持学生兴趣,充分发挥学生潜能的重要手段。

七、竞赛活动中持趣

一般认为,竞赛是激发学习积极性和争取优良成绩的一种有效手段。因为在竞赛过程中,学生的好胜性动机和求成的需要会更加强烈,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会大大增强,所以大多数人在竞赛情况下学习和工作的效率会有很大的提高。

篇(2)

关键词: 幼儿动感数学阅读 数学语言阅读器 数学思维 数学能力

一、问题的缘起

2002年全美数学教师协会了学前阶段数学内容和过程标准,其中明确地将儿童早期数学教育追求的过程性能力概括为“问题解决”、“推理与证明”、“交流”、“联系”与“表征”五个方面。一直以来,儿童数学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数、量、形等基本方面,但是其核心价值并不在于使儿童获得相关的数学知识,而是激发儿童的数学兴趣,促进其数学思维和数学能力的发展。儿童的数学思维和数学能力基本不是“自然”形成的,是通过教育与环境完成的。但是目前的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无论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方面都引起了教育家广泛的质疑。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真正价值在哪里?在此契机下,我们接触了“幼儿动感数学阅读启蒙课程”这一课题,并展开了深入研究。

二、幼儿动感数学阅读启蒙课程的核心价值

(一)以珠算为基础研发“数学语言阅读器”

我们认为数学教育是伴随着语言和读写教育的,儿童通过语言表达论述自己的数学思维。因此“动感数学”将数学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有机结合。把空间与形式,数与数量关系构建成一个动静结合模型,可操作能直观阅读的数学语言。同时能够直观的揭示和演绎数学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引导儿童阅读数学美、发现数学美、了解数学美、感受数学美、运用数学美和享受数学美,进而激发儿童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欲望。

(二)构建多元化的数学思维模型

数学的本质特点是“抽象化”,数学的魅力在于它是一种理性的思维方式,把实际问题转化成抽象的数学问题,通过解决抽象的数学问题,将数学方法应用到实际的问题解决中,这是一种思维模型的建构。动感数学以数学语言阅读器为基础,通过数形集合、动静结合,引导儿童理解和掌握数学的抽象符号,真正意义上理解“算式”的含义即一种抽象的数学符号。只有让儿童真正理解数学的意义,这样当他遇到具体问题是才能够发现其中所蕴含的数概念、数量关系,自觉运用数学思维思考,选择数学方法解决问题。

(三)以儿童数学学习路径为依据的数学学习内容

儿童数学学习路径是“动感数学”学习内容设计的依据。研究表明,儿童在学习特定数学内容时,要经历一系列的思维过程,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其经历的过程也是不同的。教师只有了解了儿童学习数学时不同的学习路径,才能有效实施数学教育。动感数学借鉴“教―学路径图”作为其数学教育的核心框架,以儿童的学习路径设计教学路径,设计了符合儿童数学思维,促进其数学能力发展的数学教育目标。但是要说明的是,儿童学习数学的路径是出生后不久就产生的,并不是从接触数学学习开始的,不同的儿童由于家庭背景、个体发展、教育等因素的影响,其学习路径是有所差异的,因此“动感数学”仅仅是参考儿童数学学习路径,了解每个儿童处于什么阶段及下一步的学习方向。

(四)以让儿童自己学习为最终目的的教育理念

儿童是否喜欢数学?我们认为是的。儿童天生对数概念是感兴趣的,在游戏环境中,儿童会主动的计数、比较等。我们看到“动感数学阅读启蒙课程”充分发现了儿童与数学之间的关系,在教学模式上充分调动儿童的主动性,引导幼儿利用“数学语言阅读器”动手操作体验,动口阅读感受。数学各内容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每个内容之间又蕴涵着丰富的数学内涵,仅靠老师讲授是不能实现有效甚至高效教学的,因为数学知识概念含义具有高度抽象性,孩子很难理解,所以由老师讲授转变为孩子自己动手操作体验,动口阅读感受,通过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才能让孩子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更深刻。以下举例说明:

1.动手操作。例如:加法交换律1+2=与2+1=,孩子通过动手拨珠操作体验1+2与2+1,感受到总数均为3,再通过阅读数学语言与算式表达式,进一步感知加法的两个数位置变换后,总数不变。

2.动口阅读。例如:用不同的数学语言进行阅读:1+1=2。

⑴含义阅读:表示两个数量是1的事物或物体合并起来总数量是2。是事物间的数量关系的符号表达式。

⑵运用不同的数学元进行阅读:

①数学语言造句:1加1等于2,1与1合并是2,1和1组成2;

②自然数的形成阅读:在1的基础上添形成2;

③数的基数意义阅读:2里面有2个一,2=1+1;

④部总关系阅读:部分1+部分1=总体2;

⑤数的比较与等式平衡阅读:1+( )=2,1比2少1,1加1等于2;

⑥数与单位对应关系阅读:1+1=2,两个一合成一个2。以“1”为单位是两个一,以“2”为单位是一个二。生活中与之相关的事例:一双眼睛两只眼睛,一双手两只手等;

⑦单双数算式表达式阅读:单数1+单数1=双数2,单数添1变双数;

⑧倍数关系阅读:1的2倍是2,1有2个,1×2=2。

三、“幼儿动感数学阅读启蒙课程”在培养儿童数学能力中的作用

(一)促进幼儿多元化数学思维的形成

动感数学利用“数学语言阅读器”将数形结合,引导儿童动手操作、动口阅读。引入珠码符号这一基因范式,就是来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和缺陷,为儿童建立起思维模型。珠码符号的特性:是空间思维符号,数量关系模型符号,形象直观可操作,具有运算、三元示数等多功能,又是实物与符号合二为一的符号。以下是真实的教学案例。

例如:不同解题思路阅读:8+7=

思路1:找5的朋友5凑10,阅读:梁上两5合成10,梁下2与3凑成5,得数15。数学表达式:8+7=5+5+2+3=10+5=15

思路2:找8的朋友2凑10,阅读:8与2合成10,满10进1,7减2还余5放个位,得数15。数学表达式:8+7=8+2+5=10+5=15

思路3:找7的朋友3凑10,阅读:7与3合成10,满10进1,8减3还余5放个位,得数15。数学表达式:8+7=7+3+5=10+5=15

运用数感及推理又能寻出两种解题思路:

思路1:脑中思维符号8+8=16,则8+7=15,因为7比8少1,则总数也要少1;

思路2:脑中思维符号7+7=14,则8+7=15,因为8比7多1,则总数要多1。

在教学实验过程中,孩子们的真实表现表明,动感数学为儿童搭建了思维桥梁,活动中儿童充分发展了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儿童尝试运用多种方法解决数学问题,利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交流,促进其数学思维的发展。

(二)培养儿童积极的学习态度

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动感数学对于儿童最大的收获是乐学的态度。动感数学打破了原有的教学模式,将数学教学抽象直观化、复杂简单化、概念形象化。充分结合阅读教学模式,引导儿童更深刻地感受数学各个内容之间的相互关系,将儿童的数学学习从仅仅停留在会做题上,转向学会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交流,学会用数学语言阅读数学现象,通过阅读增强幼儿对数学语言、语意的了解,培养他们的数学语感。在这样的教育理念下,儿童发现了数学的乐趣,体会到了数学的重要和有趣,进而形成了数学学习的主动性和乐学的态度。

当然,动感数学阅读启蒙课程存在有待改进的地方,同时对教师的数学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我们将继续研究使其在儿童数学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黄瑾.论学前儿童数学学习中的多元表征[J].全球教育展望,2011(1).

[2]张海燕.数学游戏在培养幼儿数学能力中作用的研究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0(4).

[3]李秀勋.教―学路径图:幼儿数学教育的新框架.幼儿教育,2010(9).

篇(3)

关键词: 初中数学 学困生 转化路径

1.引言

初中数学具有一定的抽象性,需要学生具有严密的思维及一定的逻辑思维才能将初中数学知识进行正确的应用。在数学这门学科的学习中,出现的学困生比较多,不是因为学生的智力及身心健康存在缺陷,而是学习效率较低,不能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想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就要先找到效率低下的原因,将困难逐个突破,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减少学困生的数量。

2.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

初中学生成为数学学困生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列出以下四点影响较大的因素。

2.1对学习缺乏兴趣

学生不喜欢学习是其成为学困生的主要原因,对学习不感兴趣会使得他调动不起学习热情,更不会主动学习任何知识。长此以往,就会发现学生的学习成绩直线下滑,成绩的下降更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当他想要学习的时候会发现很多知识完全不理解,更不会灵活地运用,就会产生学习上的自卑心理,最终导致的最坏结果是学生完全放弃数学学习。

2.2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

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才是正确的学习方法,也是在短时间内能快速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很多学生对于自己的学习没有做出正确的安排,不去了解自身的作息习惯及自身的能力特点,很想学习并且一直努力学习但就是见不到成效,当然,最容易受其他人影响的也是这些学生。他们经常做的就是对别人的学习方法直接照搬照抄,不考虑这种学习方式是否适合自己,所以一直处于尝试阶段,没有一个坚持付出的过程。最终还会因为不合适的学习方法没有给他的努力带来成功而自信心丧失,成为学困生。

2.3自身基础较差

在众多学生中不乏一些从入学开始就一直处于听不懂的状态的学生,多年的知识贮备没有达到现阶段的需求。这样的学生本身已经对于数学学习存在明显的抵触心理,当他们接触到初中数学时,发现不论是知识逻辑性还是知识的广泛性都上升到了新的高度,就会明显跟不上进度。

2.4教师的教学方式影响

有些教师不能适应新课改以后的教学模式,当然,还要承受各种考试的压力,一些教师还是会采取传统的填鸭模式进行高强度的教学。学生的思路跟不上教师讲课的速度,当学生还在思考上一个问题的时候,很可能教师已经讲完了下一个知识点,这种师生之间教与学的脱轨使得学生学习压力增大,学习效率降低。

3.初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路径

初中数学学困生想要摆脱这一局面,需要有教师的正确引导作为踏板才能更快地找到学习的捷径。其转化路径可以分为以下类型。

3.1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

想要调动起学困生的学习兴趣,需要指引他先树立起正确的学习观念。教师可以经常和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想法,建立起师生之间的友谊,然后将这种友谊转化到学习上,引导学生喜爱数学这门学科,让他发现数学学习中的乐趣。时间长了,学生自己会对数学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学习效率也就随之提高。

3.2培养学生适当的学习方法

每一种学习方法都不会是万能的,都会因为每一个个体的差异而有所改变。但是教师可以在自己对学生学习了解的基础上提供给学生一个适合他学习习性的学习方式。学生在一段时间的学习后,或有一些方面的提高,也可能有一些方面的下降,这个时候教师可以根据他的改变给他提供一些新的学习建议。因为这些建议都是根据学生本身的特点而提出的,所以学生不再是将别人的方法强加于自身,他会发现学习越来越容易,知识掌握得越来越熟练,成绩也会随之提高。长此以往,学习效率自然会有所提高。

3.3加强基础学习

下层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不论楼建得多高,如果基石不稳固终会有坍塌的一天。在学习中也是一样,基础不扎实的学生应该从基础知识入手,教师可以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各个知识点。

3.4教师要适应新模式教学

新课改以后需要教师以创新的思维进行知识讲解。教师要摒弃传统的填鸭教学,开发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并且要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对课堂产生喜爱的情感而不是一道上课就烦躁。在课堂讲解中要注意学生的学习态度,及时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在课堂上,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

4.结语

初中数学虽然在学习难度上较小学上了一个台阶,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学困生就没有了逆袭成为学霸的机会。在学困生的转化过程中,教师起到了传道授业解惑的重要作用。要帮助学生找到学习效率低下的问题根源,还要根据学生的问题运用适合他的转化措施,这样才能更有效地解决学困生的问题。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高数 学以致用 能力水平 影响要素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3(b)-0254-01

1 高数“学以致用”能力概述

高数“学以致用”能力主要指学生能够通过数学学习自主分析问题、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上述过程中,学生通过运用高等数学知识对日常生活、学习、社会经济或自然环境中的各种实际问题进行处理,能够明显改善自身综合能力。高数“学以致用”能力注重实际情景出发,需要对各项情景进行建模及转换,由经验、结果等实现检验、评价。在实施数学教育的过程中,高数“学以致用”能力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及数学应用能力,将基础性的数学教学研究转变为探究式应用性研究,让学生成为解决问题的核心,以学生为基础,提升了学生的各项素质。

2 “学以致用”能力水平及影响因素探究

2.1 问题的提出

由上述内容可知,高数“学以致用”能力水平对高校教学工作具有非常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提升高校教学水平的关键。但是当前我国高校中高数“学以致用”能力培养效果较差,整体水平不一。为了提升我校高数教学质量,本次探究的过程中主要从我校高数“学以致用”能力水平现状分析着手,通过多元因素分析方法对影响高数“学以致用”能力的各项内容进行探究,旨在改善当前高数“学以致用”能力水平,提升对学生高数“学以致用”能力的培养效果。本次研究的主要问题为:(1)高校学生高数“学以致用”能力及其影响因素的平均水平。(2)哪些是影响高数“学以致用”能力水平的主要因素?(3)高校男女生中高数“学以致用”能力存在哪些差异?

2.2 研究对象及方法

2.2.1 研究对象

研究中选取我校机电系、电子系、数学系、计算机系、经济管理系五大科系的906名大二学生。其中男生530名、女生376名。本次选取学生的过程中,为了反映整体的高数“学以致用”能力平均水平,选取学生各个层次均有涉及。

2.2.2 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的过程中主要通过问卷调查对高数“学以致用”能力平均水平数据进行收集。问卷调查主要包括44道问题及学生期末考试成绩。卷面涉及包括高数中“学以致用”能力、人格特征、学习动机、学习环境、学习认识、数学知识结构体系等多方面,学生依照自身实际状况进行回答。本次问卷中使用SPSS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严格依照测试内容结果出来数据,问卷调查可信度达到0.825,本次问卷具有研究意义。

2.3 数据处理分析及因素研究

2.3.1 高数“学以致用”能力及影响因素的平均分布状况

在本次研究的过程中,高数“学以致用”能力男女生平均水平较为低下,整体应用效果不理想。男女生人格特征(2.77/2.45)、数学学习动机(2.72/2.51)、学习环境(2.64/2.52)、数学认识能力(2.57/2.36)、数学认识结构(2.66/2.33)、数学认知方式(2.49/2.40)都明显低于国际学生水平,学生整体高数“学以致用”能力平均状况较差。

除此之外,性别差异分析过程中,高数“学以致用”能力男生平均水平明显高于女生平均水平(2.58>2.28),男女生在高数“学以致用”能力平均水平上存在明显差异(P

2.3.2 影响因素分析及能力路径分析

由(表1、表2)可知:影响男生的高数“学以致用”能力路径的主要为人格特征、数学认知能力及数学认知结构,但是影响女生的高数“学以致用”能力路径主要为人格特征、数学认知能力及数学学习动机。油气管制,增强男生的数学认知结构,可以明显提升高数“学以致用”能力,而增强女生的学习动机对女生发展较为显著。这可能是由于男生性格、意志、情感等与女生不同导致。因此,当前高数“学以致用”能力主要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第一,通过分析、计算、逻辑推理逐渐提升对高数的认识,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形成能力“印象”;第二,依照人格特征和学生性别差异,分别从数学认知结构和数学学习动机入手,改善高数“学以致用”能力水平。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高中数学学困生;原因;路径

一、高中数学学困生的学习和心理现状

根据几年的工作经验总结,不难发现,这些数学学困生往往缺乏自信,选择封锁自己,不敢也不想向老师和同学袒露自己的痛苦和不解,由此产生自卑和厌学的不健康心理状态;有的却将学习不好的原因归结于不可控制的外部因素,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些着实令广大教育者和望子成龙的家长们担忧。要有效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必须了解数学学困生形成的具体原因。

二、原因分析

1.外部原因

(1)教学方式不当。在传统的高中数学课堂模式下,由于长期受“师道尊严”观念的支配,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深受凯洛夫教学理论的影响,我国在教学中奠定了教师的主角地位,形成了“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缺少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老师采取单一机械地方式进行灌输,学生被动进行接受,机械进行题海战术的训练。在这种模式下,老师很容易忽视优等生和学困生的差异,无论是教学方式,速度还是内容等都偏向于那些数学优等生,忽视了学困生的理解接受能力以及心理感受。这对学困生而言,无疑于雪上加霜,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加剧了两极分化。

(2)教学内容偏难、怪。由于数学在高考中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导致那些有着极大心理压力的老师盲目提高教学难度。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往往偏难,偏怪;加之高中数学和初中数学相比,难度大,方法新,分析能力要求提高,如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的最值问题函数值域的求法实跟分布与参变量方程,三角公式的变形与灵活运用,空间概念的形成,排列组合应用题及实际应用问题等。客观上说这些观点就是分化点,有的内容还是高初中都不讲的内容,如果忽视了这些问题,不采取补救措施,那么分化不可避免。

(3)教师个人因素。学生在高中阶段,心理状态以及价值观念等处于一个转型期,具有不成熟,不稳定性,容易跟随各种外界刺激物而做出相应的改变。处于90后高中生更自我化,他们往往根据自己喜欢哪位老师而选择喜欢哪门课程。而他们对这门课程的态度以及是否有可持续性的努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老师的授课方式是否新颖、诙谐有趣,是否有学识、人格魅力如何,以及对学生是否真正关心等。

(4)通过单一的测试手段来定义学困生。传统的数学学困生的定义是:在正常的教育环境中,个人的智力水平属于正常范围,在同类群体中,学习水平较低,学习能力缺乏,达不到国家规定的相应的数学教学大纲要求或者数学成绩名次靠后者。这个传统的定义是通过纸笔测验出来的,只凸显了那些在语言智能和数学逻辑上占优势的学生,忽视了在其他智能上占优势的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因此是不公平的。而面对既成事实的评价,学生往往就会确认自己真的很差,从此一蹶不振,丧失了积极进取的信心,最终变成真正地学困生。

2.内部原因

(1)缺乏正确的数学学习态度。“态度决定一切”,学生对一门课的学习态度会在他的知觉、思维、记忆和想象等心理特征下留下痕迹。学习缺乏积极的学习态度,就会阻碍他的活动潜能的发展。在教学实践中发现,优等生将学业的成功更多的归结于积极的原因,认为只要努力,有正确的数学学习方法和良好的思考习惯,数学就会变得很容易且充满乐趣;相反,对于数学学困生而言,数学失败的原因是消极的,外在的,比如基础差,脑子笨,缺少父母的督促和老师的关心等泛泛的学习无助型或者是防御性的理由。

(2)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困生由于数学成绩差,在心理上承受着来自老师、同学和家长的巨大压力,陷入学而生畏,畏而生厌的恶性循环,没有了兴趣这个学习的强大内驱力,失去了利用学习数学来锻炼各种综合思维和开发智力的大好时机,最终导致数学成绩下降。

(3)缺乏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和学习方法。数学是门需要缜密思维的思考性学科,很抽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很难理解,在学困生看来,书本好像都懂了,但是在做练习时却无从下手,找不到解题思路,思维出现混乱,有的甚至读不懂题意,这样就陷入了学习的被动局面。究其原因,除了学科固有的特性外,更重要的是学困生本身不具备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和方法。学习知识满足于表面化,机械地背诵和套用公式、定理,对知识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对结果的追求也远远大于过程的探索,这不仅增加了学习负担,更严重影响了数学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提高。

三、转换的具体途径

1.树立科学多元的智能观,培养智能强项,带动智能弱项

根据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每个人至少都有九种不同结构的智能,这些智能的呈现方式是结构性的,所以每个人都有智能强项和智能弱项。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以数学逻辑智能的外在表现形式――数学语言来为媒介来与学生沟通,而有些学生的数学逻辑能力较弱,于是教师所表达的数学符号形式就与其认知结构存在着差异,使之无法与所学的数学知识链接,从而导致他们的学习困难。因此,如果把传统定义下的数学学困生放在多元智能理论的视阈下,他们将都不再是差生,每个人都有智能强项。

2.改进教学方式,改善教学内容。《高中数学课程指标》中指出:“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与同伴合作交流的能力,学生不仅要倾听和理解他人,还要正确的表达自己的思想。表达与交流的过程,有利于学生澄清和梳理自己的思维,进而发展他们独立获取数学知识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对于学困生,要求老师能够根据教学内容,花些心思,通过合理巧妙地设计,在重点和难点处为学生的思维留点棱角,布下思维的空缺,以突出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利用学生在知识交叉路口的迫切心理激发其解决问题的欲望,从而彻底的触动其思维向深处和广处发散,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与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存在或大或小的差别,从而激发对新知识的渴望。其次,在教学难度上,应该考虑到学困生和优等生之间的差异,选择合适的教学速度和内容。对于学困生要特别重视其衔接教育,夯实其初中阶段的数学基础。

篇(6)

关键词: 初中数学 教育游戏 实施路径

所谓数学教育游戏,是借助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的中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智力游戏活动。随着知识经济的时展,传统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学生的学习发展状况,应该在教学方式上进行创新。将游戏融入到初中数学教学中,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习的自信心。为此,笔者就这一问题进行研究,以期为初中数学教学提供意见。

一、教育游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意义

(一)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数学态度

数学教学中运用游戏教学方式,能够使学生的好奇心得到激发。由于游戏的趣味性及挑战性等特点,将其运用到数学教学中能够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被激发出来,还能使学生获得学习数学的动力,从而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学习的价值与意义。除此以外,游戏教学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态度。通过游戏的方式,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与思维能力,能够对数学奥妙进行积极探索,真正体会到数学的奥妙与乐趣。

(二)能够帮助数学思想的渗透

借助游戏的方式进行初中数学教学,能够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思想,可以让学生对数学精神有自己的理解。通过数学游戏能够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例如,在“三视图”的讲解过程中,老师可以事先在桌子上放置一个茶壶,并且让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通过对茶壶从不同角度地观察、分析与比较,能够得到茶壶不同角度的图像与画面。以这种观察的形式,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使学生的学习更容易[1]。

(三)有助于学生主动性与创造性的激发

初中数学教学中纳入游戏教学环节,能够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将几个形状各异的正多边形进行组合,能够拼成一个平面,这样的游戏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还能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以提升,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与沟通能力等。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教育游戏的实施路径

(一)在新课导言部分引入游戏教学

由于中学生的学习特点及性格特征,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比较缺乏。因此,数学老师在新课程的教学前,可以将游戏融入其中,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新课教学之前,可将七巧板的游戏引入其中。七巧板是一种平面拼图游戏,能够用于对儿童的启蒙教育,因此它可以作为讲解平面图形的引入,从而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能够提高自身的图形识别能力。

(二)在概念教学中引入数学游戏

初中数学中概念教学比较重要,数学概念是学生进行判断与推理的基础。正确、清楚的概念能够帮助学生正确地解题,但是数学概念教学也是教学中的难点问题。由于数学概念知识的枯燥、单一性,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因此,数学老师可以适当地将数学概念融入到概念教学中,帮助学生认识与掌握数学概念。例如,在无理数概念的讲解过程中,老师可引入投骰子的游戏,先询问学生骰子的用处,学生有的会说与麻将有关。老师可以接着为学生讲解骰子在数学中的作用[2]。老师可以让两名同学到讲台上来,一个学生投骰子,另一名学生在1小数点后面将骰子掷出的点数进行记录,每投一次骰子,黑板上就会出现一个小数,0.136245362……达到10位数的时候,停止投掷,然后老师提问,并且将无理数的概念引出来。这一游戏的引入,能够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使学生愉快地掌握无理数的概念。

(三) 在性质与定理中融入数学游戏

初中数学学习离不开定理、公式等,但是学生对这些知识的记忆却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老师将游戏融入到性质、定理与公式的教学中,能够使学生更容易地理解与掌握。例如,在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的讲解过程中,老师可以先带领学生做一个小游戏。对于一个任意的三角形,剪掉其中的两个角,并且将其拼接到第三个角旁边,学生能够发现是一个平角。通过数学游戏,学生能够容易地掌握与理解这些数学性质与定理,以此促进学生的进步与发展。

(四) 在例题与习题中引入数学游戏

讲解数学例题过程中,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倦心理,这时老师将游戏融入进去,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能够轻而易举地将问题解答出来。例如,已知x、y、z都是正数,xx/y。对于这个例题的讲解,老师可以设计出以下游戏,让每个学生都在笔记纸上写出任意一个真分数,再让学生在分子与分母上同时加上一个正数,比较新分数与原分数的大小,并且让学生通过分析探讨,能够得出正确的结论:新分数比原分数大。在例题教学中设计合理的数学游戏,能够使学生的解题过程更简单、有趣,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的意义与价值,能够增强学生数学学习的自信心与动力[3]。

(五) 正确认识老师在游戏过程中的作用

在游戏过程中,数学老师应该善于引导学生,对数学的知识、原理与概念进行理解,使学生能够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在实际问题的解决中获得进步。因此,数学老师应该合理安排数学游戏,不应该仅仅停留在表面,而应该注重游戏的实用性与价值,选择有利于锻炼学生能力与思维的游戏内容,将教学内容融入进去,做到寓教于乐,才能使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获得真正的进步。

总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行,数学游戏在教学中的运用属于一种教学实践。这一教学实践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积极性,帮助学生认识到数学的价值与意义,能够在实际问题的解决中获得进步。因此,初中数学老师应该积极改进自身的教学手段,抓住数学游戏的精髓,将数学游戏合理融入到数学教学中,使学生能够在游戏中提升自身的数学学习能力与水平。

参考文献:

[1]崔伟,谢明初.数学游戏的教育功能探讨[J].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5,(03):59-60.

篇(7)

1.理性思辨,渗透学科思维意识

理性思辨,渗透学科思维意识是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关键.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能力的核心,教师一定要紧扣课题有针对性地创设问题情境,渗透形象感知、旨趣品悟的学科思维意识.对高中数学教师而言,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提炼和概括,通过对数学知识的归纳总结,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深化理解,发现、领悟一些数学学科思想方法.

2.主动探究,激发内在学习动机

主动探究,激发内在学习动机是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有效途径.问题情境的创设要能与学生熟悉的情境对应起来,才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内在学习动机.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在情境创设过程中,将抽象的问题情境转换为更加具体的情境,营造生活化的学习情境,使“数学教学生活化”,更容易使学生产生自我效能感.

3.规范知识,构筑学科知识体系

规范知识,构筑学科知识体系是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重要内容.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开展问题研究的过程与学科知识体系密不可分.问题情境的创设,应规范数学知识素养,树立基本的学科观点.“问题情境”的设计应该不断变换规则运用的条件,重组教材,对教材内容进行调整、扩展和深化,着眼于学生的数学素质与能力的培养,构建数学学科知识体系.

4.加强交流,完善数学课堂实践

加强交流,完善数学课堂实践在高中数学教学问题情境创设中的作用也不容忽视.问题情境根植于数学课堂教学实践,对高中数学教师而言,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督促学生动手操作,有助于学生结合实际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加深对问题的理解,真正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