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02 09:21:29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环境污染状况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我国作为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中国家,城市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所以我国的环境问题也首先在城市中突出地表现出来。为此,如何治理城市环境污染,以更有效地控制我国环境污染,改善城市环境质量,使城市在社会经济方面实现全面、持续、稳定的协调发展,已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本文是在调查的基础上完成的。作者选择了马坝镇几户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企业为调查对象,从企业内部的环境污染、治理进行具体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调查、环境、污染、治理
一、马坝镇的基本概况
曲江区马坝镇位于韶关市区南部,是曲江区政府所在地及全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属省级中心镇,距韶关市中心区15公里。辖16个村委会8个居委会,总面积18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0.3万人。境内地势由东向西南倾斜,属丘陵地貌的地理位置。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20.1℃,年降水量1600毫米。京广铁路、京珠高速公路(韶关南站进出口设在镇内)、g106线和北江纵贯南北。自然资源丰富,煤、铁、钨、锌等储量大,水资源丰富,有林地13.4万亩。风景名胜有被称为“南宗祖庭”的南华禅寺、史前古人类“马坝人”遗址、“石峡文化”遗址。镇内有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第十六冶金建设公司、广东省韶关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广东省岭南铅锌集团韶关冶炼厂马坝分厂、曲江区五联人造板有限公司等中省及民营大型企业。
二、调查过程及结果
此次调查活动我们采取了多种方式,多方面收集资料和数据,尽量获得第一手资料,里求真实和准确的反映事物的本来面貌。我们到图书馆查阅了很多相关报刊资料,以便更好的了解马坝概况,历史改革,发展规划。并到市环境保护局索取了有关环境监测数据,在城区实地选点观察并采取水样,到几家企业调查了排污及治理情况,走访了城里的一些居民,了解了居民对环境污染的认识及对其污染危害的看法。要想全面反映一个地区的环境污染现状并作出准确评价是很困难的,限于我们自身的能力,我们只能以主观估测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对马坝的环境现状、影响、趋势作出一些粗浅的评价。
1、实地观察过程及结果
本次城区实地调查,我们选取了韶钢工业区、韶关冶炼厂、十六冶金建设公司、“一河两岸”、新市场、中华路、桃园西、农民街等几个观察地点,对其进行了大气和水污染状况调查。观察表明:马坝大气状况尚属良好,靠韶冶一带空气带少许刺激气味;晴天时能见度不高,个别地区存在一定程度的水体污染,如“一河两岸”的河水浑浊,散发出臭味,水质变黑,水样ph值测定表明为酸性水,氨氢含量严重超标。据调查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道和水体本身造成的。
2、企业调查结果
在调查冶炼厂和钢铁厂时,发现这些企业内部都有一定的污染治理设施,排出的废水水质都较好,能达到排放要求,有的企业还能够将水处理后循环使用。
通过这次调查,我们了解到,随着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企业在为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使环境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生态的破坏,环境的污染对人类生存和发展已经构成了严重的威胁。解决环境问题以成为刻不容缓的重大任务。改变目前这种环境状况光靠环保部门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提高全民环保意识。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不是一个人造成的,保护环境也应该是全社会的行为。我们没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
三、建议:
如今十分发达的地球,虽然环境情况看起来十分乐观,但是却有十分重大的隐患,这都是人为制造出来的:大肆砍伐树木、建立化工厂、胡乱排放有害液体。当今社会,环保已成为一个时尚的话题,面对着我们伤痕累累的家园,不得不让我们感到危机重重。
我们的家乡整天被臭气包围,而且这臭气还是有毒气体。为此,我向有关部门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议:
有条件地克制住化工厂的污染,给化工厂一定的排放指标,不要随意排放污水、废气和废渣。
一些有严重污染的企业得让它停业整顿。
污水一定要经过处理后才能排放。
不要把生活垃圾随意乱扔,应该要分类处理。
增加植树造林,因为树木可以吸收一些有毒气体。
到处宣传环保信息,让广大群众参与到环保行动中来。
关键词:水资源状况;水环境污染防治;隧道施工技术
Abstract: water environment protection is the social public public demand, is also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necessary conditions. As a kind of public undertakings, the water pollution management cannot rely on the market to realize, the water pollution control of main responsibility can only be borne by governmen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water pollution in hengshui city government management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management of and deficiency.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conditions of the region and some overseas experience, explores the hengshui, perfect the government management measures and means.
Keywords: water resources situation; The water environment pollution control; Tunnel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TV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衡水市水污染现状与政府治理的必要性
衡水市地处河北省东南部,全年降水量较少,旱情比较严重,由1956-2003年降水量计算结果可知,多年平均降水量仅为509.7 mm,滹滏平原区多年平均降水量最小为493.6 mm,黑龙刚平原区多年平均降水量最大为521.0 mm。衡水市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衡,东部降水较大、西部较小,东部降水量在520-560 mm之间,西部在450-500 mm之间;降水年内变化大,6-9月降水量较大,占全年降水量的66.3%~84.8%,而整个汛期的降水多集中在7、8月份。衡水逐月多年平均降水量详见图1。
图1 衡水市逐月多年平均降水量
随着衡水市经济的发展,大量污水排入河道,加之河水干枯等,近些年衡水市地表水和地下水水质状况较差,污染现象严重,且近几年呈现逐年加重的趋势。衡水市地表水主要河段综合污染变化趋势见表1,对衡水市观测井的水,质状况研究发现,重污染所占比重均在一半以上,有的甚至高达80%以上,可见水质污染现象较为严重。(最好加上2010、2011年数据)
2.衡水市水污染治理的对策分析
2.1 严格控制新污染源
衡水市区的开发建设要纳入生态市创建总体规划,并在适当时机申报“生态区”建设,创建生态示范区。 在开发建设过程中,应严格按生态县(区)建设的经济指标、环境保护指标和社会进步指标制定规划、设计和开发建设。不准审批建设三类严重污染企业,对于二类较轻的污染企业,应远离文教卫生、行政区和商住区,要合理布局。
2.2 有效治理老污染源
结合污染源普查,对市区的企事业单位进行污染状况调查,了解企业位置、性质、主要产品、产量、排放的污染物种类、排放浓度、排放量等,并进行分类,做好准备,为将来开发建设新城地区重点污染源治理和管理提供依据。
2.3 大力建设基础设施
十一五期间衡水市新建并运营了12座污水处理厂,实现每个县市区至少一座污水处理厂,同时,加强配套管网建设,努力提高污水处理厂收水率,其中衡水市路北污水处理厂收水率达到了8万吨/年。另外,桃城区滏东、赵圈镇、景县龙华镇、故城夏庄等污水处理厂也正在积极重点推进建设。
2.4节约用水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社会的发展,衡水市水资源不足和水污染问题将面临更加繁重的任务。要坚加强水资源的规划和管理,做好江河全流域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协调好生活、生产以及生态用水。要不断改革水的管理体制,建立合理的水价机制,调动全社会节水和防治污染的积极性。在城市和工业部门中逐步做到计划用水、合理用水和科学用水。废水资源化与回用有很多优点,能节约宝贵的新鲜水,缓和工业与农业及工业与城市的用水矛盾,减轻或避免长距离输水的问题。
2.5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人类对水资源的利用分为两大类:(1)从水源取走所需的量,满足人民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的需要后,数量有所消耗,质量有所变化,然后在另外地点回归水源;(2)取用水的位能发电、发展水运、养殖水产和水上游乐。衡水市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和人口增长,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更多地表现在城市生活、工业和第三产业的用水上。加强水源保护,防止污染物排入水源水体成为改善城市自来水水质的根本途径。有必要在进一步加强水源保护法规、市政排污设施建设与水源保护区的环境综合治理等措施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的工程治理措施。近年衡水市地区水污染防治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该地区水污染发展趋势,但该地区面临的水污染形势十分严峻,有必要进一步推动水污染治理工作。
4.水环境污染防治的意义
为了尽快提衡水市的城市污水处理率,除了必须继续开发适应衡山市市情且切实可行和高效低耗的城市污水处理技术、工艺与设备外,还必须健全和完善城市污水处理综合性技术支持与服务体系,制定合理可行的产业技术经济政策,尽快解决部分污水处理收费及价格问题,加大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投资力度。随着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和村镇人口的不断集中,小城镇的污水排放量不断增加,但绝大多数没有有效的污水处理设施。由于缺乏必要的污水收集和处理设施,不仅造成小城镇本身的环境污染日益严重,而且成为区域性水环境的重要污染源。
水资源短缺已日益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由于受地形和气候等因素的影响,中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据近十年中国水资源公报等数据统计,南方水资源量占全国的81%,而北方仅占19%,人均资源量还不足南方的1/5。衡水市位于河北省东南部,由于气候、地形等因素影响,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显著,无论生活、农业、工业、还是第三产业,对水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因此解决衡水市水资源短缺现状,对衡水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于秀娟.环境管理[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2.
[2]白云龙.甘肃省水污染防治的现状及对策[J],环境研究与监测,2006,3.
[3]胡占晶.谈污水污染防治战略与技术发展趋势[J],水利科技与经济,2005,11.
[4]黎元生,胡.论水资源管理中的行政分割及其对策,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4,4.
现阶段,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排放的生产和生活污水也不断增加,对环境和农民自身的健康均带来一定隐患和威胁。鉴于此,农村水环境污染现状以及治理措施已经成为业内人士亟待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
1 农村水环境污染现状
据相关调查结果显示,目前阶段,我国地表水和地下水均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在我国七大水系中,水质较好的是珠江和长江,其中海河的污染最严重。在我国26个国控重点湖泊中,只有1个满足二类水质,满足三类水质的有5个。而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由于农药、化肥以及除草剂的长期、大量使用,加之任意排放农业废弃物以及在乡镇企业粗放型的生产经营方式,致使部分农村地区的水质受到较严重的污染,对农产品的品质以及农民的健康状况、农业生产等均带来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
首先,在诸多污染源中,由禽畜养殖造成的污染现象较严重,且污染面也比较大。在很多农村地区,禽畜养殖呈现出一种无序分散的状况,且养殖数量通常比较多,产生的粪便、尿液,在未经处理的情况下,直接排入到河沟等处,致使地表水和地下水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并影响到农民饮用水的质量。
其次,化肥以及农药等造成的污染。我国的化肥施用量一直排在世界前列,但化肥的利用率却不高,化肥的大量流失致使农田土壤受到较严重的污染,并进一步影响到湖泊以及海洋的富营养化,成为最主要的水体面污染源。据统计,我国单位面积的农药用量非常大,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之多,且其中有80%以上流失到水体以及空气和土壤中。
再次,农民生活造成的水环境污染也不容小觑。近年来,农村人口越发集中,小城镇以及农村聚居点的生活污水的排放量非常大,与此同时,生活污水的来源也不断增多,包括人的粪便、厨房污水、家庭清洁污水等,此类水污染较为分散,给治理带来了困难。在农村地区,几乎普遍缺少污水处理设施,使农村河流受到了较为严重的污染。
最后,乡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也会排放出大量的废水,其流入到农田、河沟等处,致使周边水环境受到较严重的污染,加之随意排放的工业固体废弃物,使地表水和地下水受到二次污染。除此之外,由于部分污染严重的企业不断向小城镇转移,使农村水环境污染状况不断加剧。
2 农村水环境污染治理
2.1 农业生产带来的水环境污染的治理策略
农村水环境污染的防治不可一蹴而就,其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诸如社会、经济以及技术和环境等。鉴于我国农村水环境恶化的现象已经比较严重,一定要及时采取措施加强治理,使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逐步得到有效解决。在具体对农村水环境污染进行治理的过程中,宜充分借鉴国外的经验,并考量当地的实际情况,综合各方面的实际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理措施。为使农村水环境污染的状况得到有效治理,政府宜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并加大宣传力度,以此提高农民的积极性,使我国农村水环境污染的状况逐步得到缓解。
2.2 农业生产带来的水环境污染的治理措施和技术
2.2.1 倡导生态农业。通过发展生态农业,可以使农村面源污染得到一定程度的减少。为此,宜提倡循环经济理念,使农业清洁生产得以有效实现。同时,通过这种方式也可以从源头上预防农村水环境污染。在具体进行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农民一定要合理施用氮肥,并适度增加有机复合肥以及生物肥料的用量,应用生物防止病虫害技术,使化肥以及农药的总体用量得到有效控制,通过生态平衡施肥技术以及生态防治技术,使水、肥的利用效率逐步得到显著提高,在此基础之上,建立并完善生态合理、功能良性循环的新型综合农业体系,使农业得到一定发展的同时满足现阶段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并使农村水环境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2.2.2 推广一体化发展模式。这里所说的一体化发展,主要是使集约化畜禽养殖和生态农业得到同步推广和发展。在此过程中,宜致力于生态养殖小区的建设以及生态养殖技术的推广。宜采用沼气综合利用技术,使得治理集约化畜禽养殖场的污染状况逐步得到缓解,并使得禽畜的粪便逐渐减量,降低其对水资源的危害,将沼渣以及沼液有效转化为有机肥料,从而使农村的资源、能源和环境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2.3 农村生活污水的治理措施和技术
2.3.1 集中处理模式。在人口总数比较多且产生的污水量比较大的村镇,比较适宜集中处理模式。通过管网将污水有效收集起来,建设并完善污水处理厂,经过处理后,使相关污水可以进行有效排放或者回收利用。在此过程中,活性污泥法以及SBR等方法应用较为广泛。
2.3.2 分散处理模式。现阶段,对生活污水进行分散式处理的技术主要有以下种类:土地处理系统以及高效藻类塘技术、厌氧沼气池技术等,以上技术的应用效果均较好。其中土地处理系统是现阶段国内应用最广泛的污水净化技术。在高效藻类塘处理系统的应用中,可将藻菌共生生物体当作净化手段,使污染物得以被有效去除。采用该种方法,不仅效果好,且实施成本较低廉。选择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可以通过自然生态系统中物理以及化学、生物的协同作用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现阶段,在我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系统中,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莫过于厌氧沼气池技术,其具有一个显著的优势:可以实现污水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的有效结合,使污水中的相关物质经过处理后有效转化为生活
用能。
2.4 乡镇企业污染治理的措施
目前,要想对县镇企业水污染进行有效防治,首要的一点就是对乡镇企业建设进行统筹规划,并对其进行科学合理地布局,同时应使清洁生产技术得到大力推广。在对乡镇企业进行产业结构以及布局调整过程中,一定要充分考虑到污染治理,使乡镇企业的污染治理水平逐渐得到显著提升。为此,可以参照以下思路:一是对乡镇企业进行适度引导,使其向工业园区集中,以此对污染进行集中控制;二是参照小城镇环境保护规划的标准,使乡镇企业技术改造以及生产技术升级换代的速度得到提高,并充分发挥节能减排技术的作用。对城镇污水情况进行综合考量,采取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使乡镇企业产生的污水对农村水环境造成的污染的状况得以缓解。
主要对国内外环境污染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在对环境库滋涅茨曲线进行探讨的基础上,归纳了国内外环境污染与经济发展关系实证研究的现状,总结了环境污染与经济发展关系实证研究的主要方法,讨论了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潜在关系的类型、相互影响因素、过程机理和描述方法,探究了针对环境污染防治的政策等方面的内容。最后对已有的文献研究进行简单的回顾性综述,对环境污染与经济发展关系实证研究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环境污染;经济增长;环境库滋涅茨曲线;模型
前言
随着可持续发展经济的提出,人们在追求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环境问题变得尤为突出,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也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事实上,正如包群(2006)[1]所言: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以及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发展实践都表明了一个问题:环境污染、资源耗竭是经济增长阶段所面临的重要难题。一方面是人们为了追求经济增长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利用以及工业污染物排放量的不断增加,导致了环境污染越发严重;另一方面是资源的可耗竭性、环境恶化反过来也限制了经济的长期持续增长。随着时代的发展将会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者不再单纯的研究经济增长给环境所带来的影响,而是开始关注环境污染与经济发展之间所存在的双向反馈机制 环境污染与经济发展关系实证研究是协调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研究内容,在Grossman等(1991)、Shafik等(1992)与Panayotou(1993)对两者关系进行实证研究以及后来经济学家的研究总结的基础上,学者们把经济增长和环境污染之间的这一关系命名为环境库滋涅茨曲线(EKC)[1]。虽然环境污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问题已受到了诸多学者的探讨及研究,但是不同的研究者估计的样本国家却不尽相同,这使得众多的研究结论出现较大的分歧,且难以比较。鉴于环境污染与经济发展都会关系到国家乃至全球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开展探讨总结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的综述工作,将具有利于今后环境污染与经济发展关系实证研究意义,具有协调两者关系,制定出使两者和谐发展政策的现实应用意义。
1关系理论的提出
1955年,西蒙·库兹涅兹(SimonKuznets)在其《经济增长与收入不平等》论文中,从发展经济学的角度提出了人均财富增长(效率、发展)与人均财富分配(公平)之间的关系问题,在此之后Grossman等(1991)的研究对此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他们首先对多种污染物的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计量分析,发现SO2、烟尘和一些水污染的指标(缺氧量和重金属浓度)与经济增长之间呈现出和库滋涅茨曲线相似的倒U型关系。1992年世界银行的《世界发展报告》以“发展与环境”为主题,扩大了环境质量与收入关系研究的影响。1997年Panayotou借用1955年库兹涅茨界定的人均收入与收入不均等之间的倒U型曲线,首次将这种环境质量与人均收入间的关系称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此关系的提出引发了经济学家们对经济增长和环境质量之间关系的广泛研讨。由于数据的限制,以往大多数的EKC研究主要集中于跨国的计量分析。无论是国内的研究者还是国外的研究者,在深度上,已经有很多学者研究了经济因子与环境因子之间的潜在关系,并得出了两者之间所存在的关系模型,例如:吴玉萍等(2002)通过分析经济因子与环境因子相互关系,探究北京市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演替轨迹,以建立北京市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水平计量模型,为评价北京市环境政策提供依据。在广度上,关于两者的实证研究已遍及多个城市或者国家,例如:Shafik研究了31个国家的47个城市,Kaufmannetal.(1998)搜集到了从1974年到1989年为止共13个发达国家和10个发展中国家的相关数据;而在Bertinelli和Strobl(2005)研究中,涉猎到了122个国家1950年-1990年间的面板数据[2];黄菁(2010)运用联立方程的估计方法对中国2003年-2007年的278个城市的环境数据进行实证分析[3]。在计量方法的选择上,大部分学者仍然沿用早期文献的传统估计方法,即采用单个多项式方程对数据进行估计。
2实证研究的方法
2.1基于截面数据的实证研究从整理的文献数据来看,以截面数据为基础对环境污染与经济发展关系实证的研究不在少数,截面数据不要求统计对象及其范围相同,但要求统计的时间相同,这就要求调查者能够选取同一时间点上的大量数据,并对其做统计上的分析。其中Pan-ayotou(1993)选用了1985年的54个国家的数据为基础,以人均GDP作为经济因子,选取二氧化硫、氮氧化物、SPM污染物指标以及生态破坏指标森林砍伐率为环境因子,建立计量模型探究了环境污染与经济发展两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人均GDP和三种污染物的关系符合对数二次函数模型,呈现倒U型曲线;与此同时,还建立了森林砍伐率与人均收入和人口密度之间的函数,进一步证实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存在。在接下来的研究中,NehaKhanna(2002)选取了单指标(CO、O3、NOx)关于面源污染物的收入弹性的分析。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被提出的初期,人们所做的实验大部分是在截面数据的基础上,以验证EKC是否存在作为出发点,而后期的研究则相对较少。虽然有不少学者会基于截面数据对环境污染与经济发展关系进行实证的研究,但本人认为,以此为基础的研究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以此为基础呈现出的倒U型曲线,只能证实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存在,而不能作为对国家或者地区进行政策上的建议以及预测经济增长对环境污染所带来的潜在性危机或者优势,或许,这也是为什么后来的学者不再专门针对截面数据而进行讨论的原因所在。
2.2基于时间序列的实证研究时间序列分析预测法是根据食物过去的变化趋势预测未来的发展,它的前提是假定事物的过去会同样延续到未来。基于时间序列关于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实证研究,正是根据客观事物发展的这种连续规律性,运用过去的历史数据,通过统计分析,进一步推测未来的发展趋势。此类方法多被用于探究某一城市在不同时间段的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关系,以及在此基础上对该城市的环境保护政策提出相应的建议。例如卢源泉等(2012)选取兰州市2002年-2010年主要工业污染物排放量等定量指标表征兰州市环境污染状况,选取GDP总量表征经济增长状况,分析得出兰州市经济增长和环境污染之间呈现出发达国家所描述的“倒U型”(EKC)关系,但集中在左半段,污染水平较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兰州市经济运行状况和产业发展方向,要借助国家能源发展战略西移,进一步加大“治旧控新”力度的相关建议[4]。国内对经济增长与环境关系的研究起步较晚,并且大多数研究均采用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分析,所选的样本城市、指标和EKC拟合模型有所不同,得出的结果亦有所差异。如表1所示近年来国内部分学者利用时间序列数据对不同城市EKC的实证研究,由此可见利用时间序列研究具体地区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关系已成为环境与经济交叉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但基于时间序列数据的预测本身存在一定缺陷,因此,在结果分析预测中,要结合现实分析现象变化的新特点和新表现,并且将这些新特点和新表现充分考虑在预测值内。基于时间序列数据的研究分析,当遇到外界发生较大变化,往往会有较大偏差,因此不能一味的参考之前研究者所做出的研究结果。与此同时,由于此方法只针对某一城市而言,所以得出的结论不存在全面性及普遍性,不能由此推断出其他城市的相关结论。
2.3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可以克服时间序列分析受多重共线性的困扰,能够提供更多的信息、更多的变化、更少共线性、更多的自由度和更高的估计效率,比较全面综合的对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索与研究,得出的结论相对于前两种也更有说服力。基于面板数据的优点国内外不少学者在其基础上对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索与研究。例如:Shafik(1994)和Panayotou(1997)利用GEMS的数据,研究了31个国家的47个城市;Harris、Chambers和Kahn利用146个国家1961年-2000年的生态足迹和人均GDP数据进行探索研究,结果表明生态足迹与人均GDP不存在倒U型曲线关系,并提出经济增长自身不会改善环境的结论。同样国内基于此方法的研究也不在少数,例如:包群、彭水军(2006)基于1996年-2000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6类环境指标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包括产出方程与污染方程在内的联立方程组综合考察,经验结果支持了经济增长与污染排放的双向作用,并提出了同时提高治污能力与促进经济持续增长的政策组合[1]。张成等(2011)在质疑该“同质”假设的前提下,对中国31个省份进行整体和分组检验[6]。王敏,黄滢(2015)利用112座城市在2003年—2010年间的大气污染浓度数据,考察了中国经济增长和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7]。由于面板资料的选取和分析会耗费研究者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以及数据可能不够全面,大部分学者会避开基于此方法的研究,而选择使用截面数据或者时间序列数据,但是,基于面板数据建立的模型可以增加估计量的抽样精度,对于固定效应模型能得到参数的一致估计量,甚至有效估计量,面板数据建模比单截面数据建模可以获得更多的动态信息,最后得出的结论会更有说服力更加全面综合的论证和阐述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
3四种基本关系
对文献中涉及到不同的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进行总结得出,两者之间目前呈现出了四种基本关系:倒U形关系、同步关系、U形关系和N形关系。这四种基本关系图(如图1所示)在李玉文等(2005)有所体现,与此同时他们在总结其他研究者的基础上对每种关系都进行了理论解释(如表2所示),并且也能在相关文献中找到这些关系的存在[8]。虽然在所研究的文献中大部分研究者得出的结论只涉及其中一种或者两种基本关系,但张成等(2011)在对中国31个省份进行整体和分组检验的探究过程中,却同时涉及到了这四种基本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具有多种表现形态,这主要取决于地区和污染指标的选取,具体会呈现单调递减、“U”型、倒“U”型、“N”型和倒“N”型五种关系;(2)不同组别的当前经济水平会给不同污染物带来不同的内生性影响[6]。由此可见,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并非只存在倒“U”型曲线,除了目前研究者得出的这四种基本关系以及张成等(2011)所涉及的倒“N”型曲线之外,是否还存在其他关系,仍有待考察。
3.1倒U型关系倒U曲线,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库兹涅茨1955年所提出来的收入分配状况随经济发展过程而变化的曲线,是发展经济学中重要的概念。其表明:在经济发展过程开始的时候,尤其是在国民人均收入从最低上升到中等水平时,收入分配状况先趋于恶化,继而随着经济发展,逐步改善,最后达到比较公平的收入分配状况,呈颠倒过来的U的形状。Y轴表示是基尼系数或分配状况,X轴是时间或收入状况。倒U曲线所表明的收入分配变化状况与实证研究并不完全符合,所以也常常被称作“倒U假说”。
3.2U型关系在部分学者的实证研究中出现了环境污染指标随收入的增加先下降到一定水平而后逐渐升高的情况,即环境质量和经济增长呈U型关系。可能的原因包括以下几种:第一是研究人员选择的指标不同,不同的指标呈现的关系图有所不同;第二是选取的时间段不同,在不同阶段可能因某些不确定的因素使得曲线表现出不同形式;第三可能是计量模型选取有所差异,不同的计量模型导致不同变数之间的关系可能发生转变。
3.3同步关系在某些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关系实证研究中,两者的关系图并没有出现转折点,环境压力是随经济发展同步增加的。因为不同的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在选用多个国家的综合环境污染指标时可能出现同步关系;再者可能是城市或者国家经济发展尚未到达分离阶段,环境压力仍然随着经济发展同步增加。
3.4N型关系环境污染和经济增长呈N型关系,很好地体现了“重组假说”,重组假说提出了环境污染和经济增长的分离状态不会一直不变,随着经济的发展,当达到一定规模后,两者的关系将会重新组合,从而呈现N型关系。另外不同的指标也可能导致N型关系的出现,例如陈延斌等(2011)选取山东省1981年-2010年经济与环境数据,探究山东省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的演替轨迹。结果表明:山东省工业废水与工业固体废弃物的EKC呈“倒U形右侧”曲线特征,SO2与烟尘的EKC呈“N形”曲线特征。
4研究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环境问题的突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问题,有的学者是在EKC基础上进行的探讨,有的学者是在证实EKC理论的合理性及其存在的问题。通过对部分文献的分析,本文总结出了以下几个问题。
4.1理论本身的问题首先,EKC假定收入仅是一个外生变量,环境恶化并不减缓生产活动进程,生产活动对环境恶化无任何反应,并且环境恶化也未严重到影响未来的收入。但是,低收入阶段环境恶化严重,经济则难以发展到高水平阶段,也达不到使环境改善的转折点。经济增长与环境是互动的大系统,环境恶化也影响经济增长和收入提高,因此需要构建将收入内生化的模型探讨环境质量与收入水平间的互动关系。大多数的文献是在探讨经济增长对环境的影响,很少会有学者去探究其双向的作用。张乐柱、吴颖懿(2013)的文献也证实了经济增长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双向的作用,他们利用VAR模型脉冲响应函数方法,分析了广东省1985年-2010年农业经济增长与农业环境污染的动态关系,结果显示:农业生产增加了环境压力,但环境质量变化对农业经济增长存在着反作用,即对环境污染进行控制反而促进农业经济增长,时滞效应约为3~4年[9]。其次,研究表明EKC的适用性受到局限。EKC不能概括各种条件下环境质量与收入间的关系,在环境与收入理论关系的七种形态中,EKC仅是其中的一种形态,其倒U型不能适用于所有的环境———收入关系。再者,在污染指标上,污染可分为存量污染与流量污染,事实证明EKC无法揭示存量污染的影响。从EKC的适用时间长短来看,EKC即使在考察时间段或较短时期内成立,在长期也可能不成立,会呈现N型曲线,即开始显示了倒U型,达到特定收入水平后,收入与污染间又呈现同向变动关系。因此,环境-收入关系的理论基础还需要深入探讨。
4.2模型建立的问题目前,研究用EKC模型的基本函数有三种:二次函数型,三次函数性,以及将二次函数、三次函数与对数形式相结合的模型。模型如下:二次函数:y=a+b1x+b2x2+e;三次函数:y=a+b1x+b2x2+b3x3+e;对数函数:lny=a+b1lnx+b2(lnx)2+e。式中:y为污染物排放量(产生量);x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人均GDP);a为常数项;b1,b2,b3分别为模型相关参数;e为模型随即误差项。在现存的文献中,一般都是在基于一般函数的探究,对于对数函数的探究少之又少,如表3所示同一区域不同拟合模型所得出的不同结果来看,拟合模型选取的不同将会导致结果的不同。其次,在计量方法上,国内的研究普遍照搬国外的模型与方法,无法深入探讨经济增长和环境污染的内在联系及其决定机制。
4.3数据和指标选取的问题在数据选取上,数据的选取对研究探讨环境质量与收入水平间的互动关系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由于数据不全,近年来研究的数据类型大部分是截面数据或典型调查数据。用这些数据就意味着把所有国家或地区看成同质的,这不符合实际情况。数据收集的准确与否将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结果的准确。在污染指标上,污染可分为存量污染与流量污染,流量污染物仅对环境产生影响,存量污染物经一段时间积累后在将来对环境产生影响。两者的区分视考察时间长短而定,二氧化硫、悬浮物、氧化氮、一氧化碳以及一些水污染物等从短期看可作存量污染物,但从长期来看则是流量污染物。一般的探究者只是对其中的一种污染做研究,很少有学者针对流量指标和存量指标皆做研究,从大量的实证研究可以看出不同的指标可能会得出不同的结果,例如:卢源泉等(2012)经过反复拟合,得出兰州市固体废弃物排放与GDP呈现出弱“N”型曲线关系,废水排放量与GDP呈现出弱“倒U型”曲线,废气SO2排放量与GDP呈显著的三次“N”型曲线关系,烟尘排放量与GDP呈现二次“U”型曲线关系,主要为“U”型曲线的左半段[4],若此过程中只选择单一指标来衡量兰州市的环境与经济之间的关系,肯定会得到不同的答案,这也就违背了准确性的原则。
5结语
库兹涅兹曲线作为关于经济、社会转型期的一个假说,对当今中国有非常大的参考价值。无论是从健康发展经济角度、建设生态文明还是构建和谐社会角度,库兹涅兹曲线都敦促着政府与民众对中国的发展尽到自己应尽的职责。最后,在对已有的文献研究进行简单的回顾性综述的基础上,本文将对环境污染与经济发展关系实证研究的前景进一步展望:指标的选取上,首先不能只选取单一指标,要兼顾存量污染与流量污染,其次不能局限于环境污染,选取生态环境和资源方面的指标是未来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模型构建上,不能照搬国外的模型与方法,要根据以及收集到的数据建立能够控制其他变量的影响,突出主要因素的数量模型。最重要的一点,在未来研究中应重视环境与经济之间的双向作用,不能只单纯的探究经济对环境的单向作用,在互相作用机制方面进行深入研究,这对改善环境质量和指导人类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包群,彭水军.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基于面板数据的联立方程估计[J].世界经济,2006,11:48-58.
[3]黄菁.环境污染与城市经济增长:基于联立方程的实证分析[J].财贸研究,2010(5):8-16.
[4]卢源泉,孙旖彤,吕剑平.城市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关系实证分析———以甘肃兰州为例[J].社科纵横,2012(9):40-42;53.
[5]朱悦.辽宁省环渤海地区经济增长与水环境污染水平计量模型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1):65-68.
[6]张成,朱乾龙,同申.环境污染和经济增长的关系[J].统计研究,2011(1):59-67.
[7]王敏,黄滢.中国的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J].经济学(季刊),2015(2):557-578.
[8]李玉文,徐中民,王勇,等.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研究进展[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5(5):11-18.
关键词:环境污染 监测体系
中图分类号:X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1(c)-0145-01
陆续发生的松花江污染、北江镉污染、云南曲靖铬渣污染等环境污染事件,不同程度地给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对人民身体健康,生产、生活带来很大影响,同时对如何正确、及时、有效处置环境污染突发事故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1 环境污染事件的特点及危害
环境污染事件根据事故发生原因、污染物主要性质,有多种表现形式,由于其具有突法性,在事故发生时间、地点、产生方式、污染物排放方式及途径、排放种类、数量、浓度等均难以预料的,所以具有突然性、不可预见性、危害的严重性、处理处置和恢复的艰巨性。瞬时排放大量的污染物引发了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可能对对环境局部造成污染破坏,事故发生区域环境内的空气质量、地表水、地下水、土壤、生态环境等方面带来不同程度的破坏,进而给人群的身体、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
2 基层环境应急监测在环境污染事件中发挥的作用
环境应急监测在环境污染事件发生后,是环境管理部门掌握环境污染种类、污染物浓度、范围、极其动态发展趋势的技术支撑和主要手段。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初步掌握污染物类别
应急监测人员通过对事故现场勘察,确定事故范围,采用先进的现场仪器可初步定性污染物种类,半定量确定污染物浓度,能迅速形成突发环境事件的初步分析结果。为现场应急指挥争取时间,掌握污染物性质,控制污染发展趋势提供了技术支持。
2.2 及时掌握现场状况
应急监测通过以污染事故发生地及其附近为主,注重对人群和敏感区的影响,考虑对地表水径流、地下水、环境空气质量、土壤环境,合理布设参照点、监控点,采集样品带回实验室分析,以了解污染发生地环境状况、污染程度和范围。为现场应急指挥掌握现场污染物状况,采取必要得当的措施提供了数据保障。
2.3 配合现场环境管理
环境监测配合环境监察对事故地进行现场取证、取样,为环境管理后期采取正确的处置手段提供依据。
2.4 提供必要的决策信息
应急监测对污染物进行事故中、事故后跟踪分析,并根据事故发展状况应急监测快报,为环境保护管理部门和应急的指挥中心做出正确的决策和反应提供信息保障。
3 基层环境应急监测现状及存在问题原因
3.1 缺乏足够的重视
基层环境监测人员少、工作多、任务重,开展必须的监测领域工作就显的力不从心,环境应急监测还未得到足够的重视。
3.2 缺乏充足的资金保障
近年来,基层环境监测站在能力的建设上逐渐加大了力度,但是在应急监测方面的资金投入仍显不足,因而缺乏现场必须的应急仪器、设备等硬件保障措施,对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处置能力明显不足。
3.3 缺乏完善的应急监测体系
基层应急监测工作没有具体详细的监测体系机制做指导,万一出现了应急事故,大多数凭经验、凭判断开展现场监测工作,可能会出现应急处置不及时、信息反馈不及时、后勤保障未跟上等环节纰漏。
3.4 缺乏必要的环境风险识别
由于对本区域内存在的或外来的环境风险因素不了解,出现突发事件会显得非常被动,情况复杂时更难以识别。
4 基层环境应急监测体系的建立
4.1 高度重视环境应急监测工作
基层环境监测站要充分认识环境应急监测工作的重要性,明确职责,开展环境应急监测规范文件和相关知识技能的培训,通过对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的目的、要求、原则、实施方案、设备操作等内容的深入学习,增强监测人员对环境应急监测工作紧迫性的认识。
4.2 加大应急能力建设力度
争取多方面资金投入,采购必备应急监测现场仪器设备,开展应急监测人员技术培训,使每位队员熟练掌握应急监测仪器设备的操作方法、注意事项,做到训练有素,有备无患,切实提高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能力。
4.3 建立完善的基层环境应急体系
(1)制定本地应急监测工作管理办法、实施方案、应急预案,明确应急监测体系中各部门之间的组织分工和职责,形成合力,运行有效的应急监测程序。
(2)参照环境监测相关技术规范和国家应急监测相关规程,因地制宜制定区域应急监测技术规范,重点加强现场快速分析手段及方法等方面的研究,逐步完善应急监测技术支持系统。
(3)编制环境应急监测计划。针对区域内存在环境风险因子,并根据事故现场可能出现的特定污染因子,编制完善地监测计划,包括从接受应急任务开始、准备工作、现场监测布点、采集样品、实验室分析及内部质量控制、报告编制与提交、应急程序终止等具体可行的实施步骤。
(4)充分运用现代通讯保障手段,及时、准确、快速传输应急数据信息。
(5)通过定期开展环境应急演练,落实组织、人员、设备、资金、技术、后勤等项具体措施,建设反应迅速、高效的应急监测队伍,确保发生污染事故时有兵可用、有兵能用。
4.4 建立区域环境风险识别体系
基层环境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区域内存在的具有潜在环境风险特征的行业的定期排查,重要饮用水源、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敏感区的定期调查,并建立具体的防范措施、制定相关的应急监测预案,相关信息档案,以准确预警、安全防范环境风险。
综上所述,基层环境监测站要以加大应急监测能力的建设为抓手,加强人员培训,逐步建立确实可行的应急监测体系,提高环境监测工作的反应能力,不断为环境管理处置应急污染事故提供及时、可靠、科学的依据。
参考文献
[关键词]:环境应急监测;必要性;技术保障
[引言]:环境应急监测是指在环境应急状态下,对污染物的种类、数量、浓度规模,以及生态的破坏程度、规模等进行监测。意图是为了发现和查明环境污染情况,掌握污染的规模和程度,包含严重污染事端监测、突发性污染事端监测、对环境形成自然灾害等事情的监测,以及在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监测过程中发现异常情况时所采取的监测等。
1、环境应急监测的必要性
环境保护作业的使命十分关键,由于它所涉及到的规模十分广,比如水污染问题、大气污染问题、土地污染问题等等。环保部门需求面临的环境保护作业规模广泛于全国,一般对现已呈现的环境污染管理也是治标不治本,管理往后还会重复呈现。所以,总是在发现严峻污染问题之后进行突击管理是十分不明智也不合理的保护环境办法,中国环保部门有必要选用更科学系统的管理计划来做环保作业。这时,环境监测就能表现显着的作用了,它能让环保部门少做些无用功,找到非常好的环境污染管理方向。环境监测系统会收集到中国各地的大气、水流、土壤等自然环境的被污染状况,之后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一剖析处理。这样环保部门就可以经过环境监测系统来查看中国各地的环境污染状况,有利于环保人员更直接的发现环境污染之间是否有相P、环境污染问题的本源。也就为接下来的环保作业指明了方向。
2、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重视程度不够
有些环境行政管理部门在详细作业中,并未意识到环境监测作业的作用,在环境监测中,常常经过行政手法对监测进行干涉,致使监测成果与真实成果之间存较大不同。尽管已经有法令对篡改环境的做法做出了明确规定,但是仍有少数人以身试法,对监测数据进行篡改,这么不只使环境监测组织独立性无法得到表现,并且也会对最终的监测成果形成影响,对日后有关的一系列作业的展开都会形成不良影响。
2.2质量系统有待完善
有关工作人员并未意识到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系统的真实意义,各项工作的展开,并没有从实践状况出发,这也致使了在建造系统过程中,经常出现捉襟见肘的状况,工作人员将很多的精力都糟蹋在了评审或复审上,经常处于进退维谷的境地。尽管中国现已建造环境监测系统,可是没有彻底切合环境监测系统的实践状况,致使质量管理系统成为了一种方式,在实践使用中发挥不出应有的效果。
3、环境应急监测的技术保障
3.1完善环境监测预警系统
中国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无法及时发现并管理刚刚出现的环境问题,这与环境监测预警系统不够高完善有直接关系,为了能更早的发现环境污染问题,中国应该对环境监测预警系统进行完善。完善预警系统要从人员与技能两个方面下手。首要,要清晰每个监测岗位人员的详细职责,选用严格的岗位查核机制,让一切人员都能仔细谨慎的作业。其次,要选用有用的环境监测技能手段即是发现环境问题并拟定出科学的管理计划。在不断的实习堆集中提高环境监测预警系统的反应速度。
3.2环境监测科技信息化程度提高
因为中国幅员辽阔,因而关于环境监测的技能请求也日益进步,不只规模扩展,一起还具有本身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在将来,中国环境监测科技信息化程度和水平会逐步进步。在全国规模内建立一致的环境监测科技平台,然后完成信息和数据的共享,多方面、多角度的进行有用的监控。与此同时,环境监测科技信息化程度不断进步,还可以进步全部监测的工作效率,减轻有关监测人员的本身压力,然后完成多部门联合共同发展,然后进步全部环境监测科技的质量和水平,优化全部环境监测的效果。
3.3建立国家级的监测网络
管理环境污染问题是中国的重要任务,树立国家级的环境监测网络能让中国的环境监测作业更全面。首要,国家级监测网络要对自然环境中的各种要素树立监测网络,比方空气、噪音、地下水、地表水、土质等等。其次环境监测网络需要以不一样的地市级来划分出层次,具体分为省、市、县、镇四级。最终即是对监测到的数据信息实现在线传输、收拾、剖析等功能。这样对国家了解中国当时的环境污染问题有很大协助,也能更好的针对各地的污染状况因地制宜的制定治理计划。
3.43S技术的广泛应用
所谓3S技能主要是指全球定位系统、遥感技能以及地理信息系统,将技能广泛应用于全部环境监测过程中,可以实现信息通讯技能三者的彼此交融和开展,对我国环境监测作业起到积极效果,现阶段,3S技能主要是应用于水资源环境监测和湿地环境监测的过程中,这不仅可以进步全部环境监测的质量和水平,一起还可以增强对自然资源的维护,充分发挥其优势,然后起到对环境信息进行处理的效果。
3.5生物技术的广泛应用
现阶段,跟着中国科学技能水平的不断进步,中国生物技能也得到充沛的开展好而进步,从而在全部环境监测进程中发挥了主要的效果。例如:生物大分子技能已经被广泛应用,其优势在于能够具有较强的预警性和实践性,能够真正剖析生物和环境二者之间的联系,从而进行彼此融入、彼此促进、彼此效果的联系,并且生物技能广泛应用全部环境监测的进程中,其可靠性和安全性较强,能够为环境监测作业供给有用的根据,增强全部环境监测作业的质量和水平。
3.6适当应用网络管理,全国统一协调机制
全国环境质量监测系统是一个共同的全体,一起承当环境质量监测、监督监测、突发性环境污染应急监测等多项使命。因而,在详细工作中,为了体现全国一体的思路,应当在确保数据质量、监测技能共同的根底下,构建面向全部监测系统的质量监督管理机制。
4、结语
近几年,中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取得了不错的成果,并且在技术上也有所提高,可是与人们和国家的希望却还存在必定距离,因而要加强对系统的构建,使用合理的系统,提高质量管理工作的合理性,为构建信息化、科学化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系统打下坚实的根底。
[参考文献]:
关键词GIS;环境质量;环境监测;污染源
中图分类号X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12-0123-02
所谓环境监测是指测定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 来反映环境质量及发展趋势。环境监测的结果就是指监测数据,它应当准确而全面地反应出某区域范围内污染物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环境监测的方法渐渐由手动监测向自动监测发生转变, 自动监测技术和计算机系统在环境监测的过程中得到广泛应用。如今,GIS技术在环境监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GIS技术不仅能够合理高效的对多种环境监测信息进行管理, 对监测管理进行科学的评价, 还可以收集数据,使空间分析和决策整合成一个整体的信息, 使工作效率得到明显提高,为解决资源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带来技术支持。GIS的具体应用在以下3个方面。
1 环境质量监测
环境质量监测是指对各种环境因素的污染状况和污染物的发展趋势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实时监测,并且对环境污染控制措施的效果进行评价,收集与环境质量监测相关的数据,以此了解一定区域内环境污染状况和变化趋势。它是环境监测工作的主体部分。一般情况下环境质量监测针对的是一定的区域,对该区域的水质、噪声、空气状况、生活垃圾等方面进行定点的、长时间的监测以掌握该区域的污染现状并且对其进行全面准确的评价, 从而反映出该区域受污染的程度和污染物空间分布状况。
一般情况下,监测所获得的有关数据都是在空间上离散的点,我们可以利用GIS的空间数据内插方法来准确地反应环境质量的现状。比如说,通过某监测河流上监测断面的数据对该河流的水质状况进行评价。
另外,在对监测环境中的各种客体(如废弃物、水质等)进行评价时, 常常与多个污染指标有关。怎样依靠这些多个单一的、包含一定空间信息的污染物指标来对空气的质量进行综合评价, 我们可以通过GIS的空间叠合分析来实现它。空间叠合分析就是在一定的空间系统条件下, 每次都将同一区域的两个地理图层进行叠合, 以此产生空间区域的多重属性特征, 或者建立各种地理对象间的空间联系。前者通常可以用来搜索同时具有集中地理属性的分布区域, 称为空间叠合属性;后者通常用于发现某区域内一些专题的特征, 称为空间叠合统计。这样就实现了利用多个污染指标的空间叠合分析对环境质量的全面分析和评估。综上所述,要想准确地表述某一区域的环境质量, 仅靠某一点的监测是不够的, 只有利用GIS强大的空间处理能力和综合分析等优势, 结合污染物的分布,全面统计分析监测数据,才能得到准确而客观的表述。
2 污染源监督监测
污染源监测的目的是了解污染源的分布, 为监视主要污染源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趋势所采取的长期定点的监督监测,主要对污染物浓度、污染物排放总量和变化趋势进行监测, 通过监测对某一地区的污染现状和变化趋势进行一定的掌握和预测。要想评价污染源对周围环境的危害, 不仅要获得污染源的浓度和排放总量的数据, 还需要了解污染源所在地理环境的背景信息。在污染物排放量同等的情况下, 如果其所在的地理位置不同,所造成的污染程度和范围同样会有所不同。这就是所谓的污染源的地理空间特性。污染源的地理空间特性决定了对污染状况影响的表述必须要利用GIS。这要求不仅要进行污染源的定量分析, 而且还要进行空间上的掌握。而GIS正是这种结合的体现, GIS用数据来表示空间分布, 将数字和图形作为一个整体, 而且支持数字与空间思维同时开展, 相对于传统的地图分析方法有明显的改进 。
除此之外,GIS的空间缓冲区分析是进行污染源的扩散影响分析的有力工具和依托。所谓空间缓冲区分析就是根据被分析对象的实体, 自动在其周围一定范围建立带状区, 以此来识别这些实体对周围对象的辐射程度和影响程度。GIS与污染源监测监督相结合,能够通过计算得出污染源扩散的具体范围, 从而总结出污染源与环境污染间的大体规律,掌握一定的技术和方法,准确地预测出环境污染的发展趋势, 为污染源规划和环境质量保护提供有力方法和工具。
3 应急监测
GIS广泛应用于环境污染的应急监测。污染物应急监测是指对各种污染事故的污染源进行现场追踪,确定污染事故造成环境的污染程度,带来的危害等。它能够对环境污染进行动态地监测并且对重大污染事故在第一时间做出反应,是环境监测功能中重要的一个方向。为了使相关部门能够快速有效地实施污染事故的应急措施,需要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相关的数据进行详细的分析。首先要确定事故发生的地理位置, 其次利用GIS与环境模型相结合来预测受影响区域的具体范围, 利用GIS的可视化特点得出污染区域内的敏感单位、救援单位、以及最佳路径等基本信息, 以此为应急监测和应急救援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一定的依据。
4 结论
有关部门在进行环境保护工作时,环境监测地理信息系统是一套集先进科学技术于一体的环境监测和预警平台,它能有效而准确地反应出水质、空气、噪声以及污染物等实时的监测信息。地理信息系统(GIS)能够帮助实现环境质量和污染源的整体监控和管理。GIS的应用有效地提高了环保部门的整体反应速度和能力,提高了有关部门的工作效率,提高了数据处理速度,大大减少了人为失误。通过对周围环境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异常状况,在最大限度上有效降低污染事故带来的不利影响,使人们的生活环境质量得到了进一步的保障,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环境监测工作的需要,为环境监测工作的进行带来了很大的方便。
参考文献
[1]何艳.GIS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现状与发展[J].环境污染与防治,2003,25(4) 359-361.
[2]王桥,等编著.环境地理信息系统[M].科学出版社,2004.
[3]杨志峰,刘静玲,等编著.环境科学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