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自助银行发展现状

自助银行发展现状精品(七篇)

时间:2023-06-30 15:46:17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自助银行发展现状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自助银行发展现状

篇(1)

【关键词】商圈发展 网点服务

商圈是指在特定时空范围内,商业活动密集频繁发生,且其日常经济行为具有某些显著共同特性的商业活动主体集合,简单地说就是因共同利益而聚集起来的商户。金融是经济的核心,作为特定范围的一种经济集聚行为,商圈经济需要配套的商圈金融服务支持,特别是商圈区域内对应的金融网点服务。因此,如何立足新余商圈发展现状,进一步改进网点服务,以此推动新余农行业务经营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当前新余商圈发展现状

新余是江西省最小的地级市,人口较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高,商业发展繁荣,商业集聚趋势明显,目前已形成近传统商圈、专业商圈、社区商圈、主题商圈等近10个商圈。

(一)传统商圈

传统商圈是商业中心,是城市商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亚新商圈是新余传统商圈的代表,形成于上世纪80年代。该商圈地处老城区中心,拥有新亚新、华润万家、步步高等多家大型商场,人流量极大。但由于规划改造不到位,商圈范围狭小,造成零售业、餐饮业、娱乐业等高度集中,店铺繁多,租金高昂。

(二)专业商圈

专业商圈是经营类似商品或者相关商品的商业业态集聚。东方巴黎家居广场商圈作为新余专业商圈的代表,位于新余城南、城北交汇处,占地面积100亩,总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年销售总额超10亿元,是新余市最大的家居广场。

(三)社区商圈

社区商圈是为满足本社区居民日常生活的便利性消费需求,集合多种生活服务和购物功能的综合性商业集聚。暨阳社区商圈是新余社区商圈的代表,占地2.8平方公里,入住居民1.1万户,配套设施完善。

(四)主题商圈

新余万商红商圈以“打造赣西国际商贸物流中心”为主题,汇集了汽车、建材、家具、五金机电等十大市场,拥有金融信息中心、电子商务中心、仓储物流中心等现代化配套设施。该商圈位于仙女湖大道,由于地理位置相对较偏,距市区较远,商圈发展相对迟缓。

二、新余农行商圈网点服务现状及不足

(一)总体建设布局情况

衡量空间布局要素、人口分布、商业集聚效应、交通情况、购买行为与态度研究等因素,目前新余农行现已拥有物理人工网点28个,离行式自助银行48个,基本覆盖了全市各商圈,并完成辖内网点的装修改造并投入使用,新建13个社区金融服务点,成功布放全市银行业首个自助银亭。

(二)网点服务中存在的不足

1.物理人工网点和离行自助银行的分布不尽合理。与其他金融机构相比,农行拥有“点多线长面广”的优势,但是分布不够合理。如在新亚新商圈,农行设有3个物理人工网点,容易造成网点间相互挤压,抢夺客户资源,应加快资源整合和网点布局。

(三)整体推进力量不均衡

目前客户营销前端力量相对薄弱,后端管理力量相对较强,对业务发展的整体水平带来影响。尤其在商圈区域网点,业务单一繁琐,现金流量大,一线员工在人员相对紧张的情况下,侧重于柜面服务,在市场营销方面的能力和精力相对弱化。

(四)产品营销未能实现有效整合

在网点层面,业务品种不够丰富,对公业务尚未覆盖所有网点,且资产业务功能亟待加强,产品的同质化较为严重,对客户提供因地制宜的差异化、个性化服务还没有真正落到实处。

三、商圈区域网点服务的相关措施

(一)以线上线下渠道融合为推手,加快服务渠道转型

一是加强物理渠道建设。紧紧围绕商圈规划和同业竞争要求,前瞻优化网点布局规划,加强网点迁址、自助银行选点布放和社区金融服务,在人流量大、商户集中的商圈设立金融便利店等,在网点设置互动体验区及自助发卡机,改善金融服务环境,提升服务水平和效率。二是提升电子银行服务能力。结合商圈特点,分析商户金融需求,以物理网点为依托,加快网络金融、移动金融、电商金融创新推广,加强“掌上钱包”、“E商管家”、短信银行、网上银行等渠道产品营销,大力提升电子渠道分流率,缓解柜面服务压力。三是加快信用卡用卡环境建设。以信用卡分期业务为主打,聚惠通卡、POS机、智付通等产品为辅助,加大对汽车类、家装材料及家电卖场等重点商圈行业商户的营销服务力度,扩大商户服务规模,增强客户服务体验。

(二)以商圈商户拓展和服务为中心,加快营销方式转型

一是加强源头营销。以个人消费为主线,以专业市场拓展为重点,加强网格化营销对接。如结合商圈区域及网点分布,按照辖属支行分片对接。二是加强二次营销。逐区域逐户确定管户责任人和有效目标,完善标准化、制式化、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深入挖掘存量客户潜力。三是加强联动营销。以“一揽子”产品及服务为抓手,提升交叉销售率和客户综合贡献度。

(三)以网点竞争力提升为重点,加快网点转型

篇(2)

银行机构商业银行理财业务

一、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现状

目前,国内个人理财业务处于起步阶段,但市场前景十分广阔。首先,庞大并在持续增长的个人金融资产,为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个人理财业务提供了物质基础,构成了潜在的、持久而旺盛的理财需求。其次,我国住房、医疗、教育、养老等体制改革也激发了居民的理财需求。第三,发展个人理财业务有利于扩大商业银行的业务经营范围、增加其利润来源;有利于改善银行的资产、客户和收益结构,转变银行的经济增长方式;有利于完善银行的金融服务功能,推动商业银行向综合化方向发展。一项全国性调查显示,目前有74%的人对个人理财服务感兴趣,41%表示需要个人理财服务,可见多数居民希望自己的金融消费有个好的理财顾问。

二、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存在的问题

1.金融业分业经营现状,明显制约了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空间。由于目前国内金融业尚处于分业经营阶段,银行、证券、保险三大市场相互割裂,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空间受到制约,导致个人理财业务过程中的个性化服务只能在较低的层面操作,银行无法利用证券和保险这两个市场实现增值,因而,目前的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基本上还是停留在咨询、建议或投资方案设计等层面上,普遍缺乏真正意义上的理财产品。

2.缺乏组织机构及运行机制保障。个人理财业务是体现“以客户为中心”理念、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的一种新型综合性业务,因此它的顺利开展必须依赖于前后台业务的整合,而在目前国内商业银行的组织机构设置中,个人理财业务工作通常都归口在个人银行业务部。但由于个人理财业务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几乎涵盖了银行资产、负债业务和中间业务,而上述业务当前又是分别由个人银行部、中间业务部、房贷部等多个部门管理,造成前台业务条块分割,无法实现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

3.缺少系统支持。建立和运用客户资料库分析系统是银行个人理财的基础,以客户而不是以账户为基础的客户资料库在个人理财业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银行可以通过整理和分析客户资料,如客户资金增减、资金流动趋势、客户对银行服务的不同选择等等,及时了解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筛选优质客户,确定理财目标群体,并以此为基础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理财建议,实施理财服务,实现客户资产的保值和增值。

4.缺乏高素质的理财人员。由于理财业务是一项综合性的业务,它要求理财人员不仅必须全面了解个人银行业务的各项产品和功能,还应掌握证券、保险、房地产等相关知识,并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因此对从事理财业务的客户经理要求极高。目前,培养和选拔高素质的理财客户经理已成为开展理财业务亟待解决的困难之一。

三、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对策

1.对客户市场进行细分,提供差异化理财服务国内商业银行在服务好优质客户的同时,不能忽视中低层次的客户,他们虽然对银行的贡献度不及前者,但其数量众多,集合效益明显。又由于在单身期、家庭形成期、家庭成长期、子女教育期、家庭成熟期、退休期等不同阶段中,客户对个人理财业务产品的需求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因此,银行客户经理可通过建立客户档案,对客户的价值贡献度和承受风险的能力进行分析,从而实现对客户市场的细分,针对客户的不同特点,提供差异化的理财服务。

2.积极培育理财意识和理财市场。作为从事个人理财业务的机构,商业银行应该利用自己的网点和员工,利用媒体和中介机构加强宣传和引导,应将宣传重点放在客户的实用价值上,以吸引目标客户去尝试使用。宣传的主要内容是突出产品尊贵形象、专业投资顾问服务以及理财服务多元化等。营销人员应该主动向顾客推销介绍,真正从客户利益出发,帮助其分析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理财目标和财务状况,向其传达正确的理财观念和方法,推荐适宜的理财产品,提供便捷的理财工具,同时为其出具个人理财建议书,以让所有现实和潜在的理财欲望的客户都能理解其业务产品,感受到贴心的人性化服务。

3.创新服务,从大众化服务向个性化服务转变。长期以来,个人业务仅是国内银行筹措资金的手段,银行向个人客户提供的服务是无差别的大众化服务。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国内银行应逐步引入市场细分理念,确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以目标客户为基础,根据客户的需求开发服务新产品,有差别地、选择性地进行金融产品的营销和客户服务,根据客户在不同的阶段,不同的行业,不同的风险偏好,设计个性化的理财计划。对低端客户主要使用电话银行、网上银行、自助银行等自助服务,而对高端客户则主要通过客户经理实行“一对一”服务。个人客户经理制应凭借其服务的全面性、主动性及人性化的特点,成为各家商业银行吸引黄金客户的重要个性化服务手段,使个人理财服务朝着个性化的方向发展。

4.加强金融机构之间跨行业的合作,丰富理财业务内涵。通过整合现有产品,提升服务层次,为客户提供合适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使居民的货币资产以储蓄为纽带,在储蓄、支付和消费环节以及证券、保险、基金等投资领域合理流动,并从这些业务办理进程中得到综合的效益,逐渐聚集起核心个人客户群体。另一方面加强与证券、基金、保险等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从现阶段互相业务发展到更广泛的行业间接触。金融密集地区的商业银行可适当考虑同外资金融机构合作,开发新的金融产品和更便利的产品营销方式,同时商业银行还可以与一些社会中介机构开展合作。

参考文献:

[1]杨弢.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研究.中国集体经济,2007,(27):87.

[2]孙玮.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研究.财经界(学术版),2012,(12):7.

篇(3)

[关键词]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营销创新

一、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营销的发展现状

(一)与国外商业银行相比,虽然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是还是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经济高速发展对金融产品需求的拉动,我国商业银行开始重视中间业务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为迎接入世后外资银行的竞争,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取得了快速发展。中间业务收入达到一定规模。但国外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一般占到总收入的40%~50%,而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一般在10%以内,平均为7%~8%,比例最高的中国银行也只有17%。

(二)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创新能力低,产品雷同,造成盈利能力差,“没卖点”

目前四家国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品种中,大多数停留于以银行支付中介为基础和以信用中介职能为基础的中间业务,这些传统结算业务、服务性的收付款业务品种收入约占中间业务收入的90%左右。比如中国建设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主要来源于银行卡、结算类、类、外汇买卖及结售汇、咨询类和房改金融业务等,这6项业务收入占中间业务收入的86%。尽管我国商业银行业中间业务品种已达到260多种,但60%集中在代收代付、结售汇、结算等劳务型业务上,都是技术含量低的低附加值产品,银行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利润率很低。相比之下,那些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的产品却很少。

(三)我国商业银行缺乏较为明确的发展战略和完整的组织管理体系.在发展中间业务方面存在发展战略和规划不明确,缺乏全局性

由于我国金融业实行严格的分业经营模式,造成各商业银行对中间业务的经营原则、经营范围难以把握,完全由各行根据自己的理解实施,缺乏规范性和长期性,分业经营模式也在某种程度上抑制了商业银行对中间业务的发展。

(四)我国商业银行虽然注重科技投入,不短提高中间业务品种的科技含量,但是却相反专业人才,科技支撑力度不够

(五)我国商业银行缺乏高素质复合型的从业人员,并且错误理解“关系营销学“

二、我国商业银行营销中间业务创新的主要内容

随着新的产品和服务的增多,营销已经成为只有战略者才能生存的阵地。西方商业银行已经能较为熟练的运用这半个多世纪的不懈探索和尝试研究出的营销管理创新的成果,并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商业银行市场营销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根据西方的商业银行的营销手段及发展特点,配合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来讨论中间业务创新的主要内容。

(一)建立商业银行战略性营销管理过程模型及营销目标

首先进行营销策划,银行应该决定如何对实现营销计划的目标过程中的进展衡量以及谁对者这一衡量工作负责,换句话说,计划本身应对这一问题作出回答:“如何才能知道自己已经达到了目的”,无论是何种原因,对产生问题的原因进行评估并且对营销组合进行调整或是微调都十分重要。

(二)进行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市场细分和市场定位

各商业银行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充分利用银行已有的营业网点,在空间上,从城市包围农村,要按照先从外部技术等环境较好的大城市开始,再逐步向中、小城市,甚至农村推进。在时间上,先立足发展,如咨询、理财、基金托管等风险较低的中间业务;待人员素质提高,再发展风险较大、收益丰厚的业务品种,并逐步向衍生金融工具交易方面拓展。

(三)制定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战略战术

商业银行营销战略,是指商业银行将其所处环境中面临的各种机遇和挑战与商业自身的资源和条件结合起来,以期实现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目标。

三、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营销创新的发展趋势

(一)从单一网点服务向立体化网络服务转变

银行营销的服务渠道的发展走过了从单一、片面到整体、全局,再到多元、一体化发展的轨迹,而未来的发展方向随着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以及金融业运营成本降低的要求,不受营业时间、营业地点的限制,能提供24小时银行服务的自助银行、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等日益受到客户青睐,传统的分支网点数量比重逐年下降。据统计,招商银行60%以上的业务已经实现了非柜台化操作,随着电子银行的发展,这一比例还将不断上升。

(二)从同质化服务向品牌化、个性化服务转变

当今世界经济正在步入知识经济时代,作为金融业竞争发展新趋势的金融品牌竞争,正越来越受到各家金融机构的重视,成为现代金融企业竞争的着力点和核心所在。

(三)切实提高认识、转变经营理念、提高服务水平

正确认识传统业务与中间业务的关系,以传统业务优势带动中间业务的发展,反过来通过中间业务的发展壮大来支撑和促进传统业务的巩固与发展,使两者相互依存,形成一个协调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

(四)把握网络背景下中间业务新的发展变化趋势

银行业务的网络化促使银行的组织和制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也使银行中间业务由类传统业务向创新类业务的转变,商业银行在发展创新类中间业务时已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如商业银行在办理中间业务时,银行或者暂时占用客户的委托资金,或者垫付一定的资金并承担相应的风险,或者银行为客户提供银行信用,这时银行收取的手续费就不仅仅是劳务补偿,同时也包含着利息补偿、风险补偿或银行信用补偿。

(五)注重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中间业务人才的培训和引进。

各商业银行要重视中间业务人才的开发和利用,通过各种途径,采取理论培训和实务培训相结合的方法,加强对中间业务设计人员和操作人员的培养,尤其是要加强对从事中间业务开发等高级人才的培养和引进,逐步建立起一支具备复合性知识,具备多种适应工作能力,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队伍。

参考文献:

[1]孙连军.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思考.辽宁经济,2007.3

篇(4)

关键词:渠道整合 业务操作 多元发展 整合建议

作为连接客户与银行的必要桥梁,实现客户理财目的和银行盈利的重要通道,各具特色并日益完善的服务渠道渐渐成为各家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一人一柜面”的服务模式正在被ATM,自助终端,Call Center,电话银行,网上银行等自助化的服务渠道补充和覆盖,“物理网点+电子银行” 的服务模式不论从空间还是时间上都给予客户极大的便捷和可自主性,也成为21世纪银行服务的一大特色。在此基础上,怎样实现个性化、特色化的服务,怎样为客户提供更合适的金融产品、更嵌入式的金融资讯也成为各个商业银行抢夺客户资源、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为此,“个人客户经理+营销系统” 成为商业银行网罗潜在客户,实现银行内生动力,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战略性武器。

由于各个时期的市场需求和发展重点不同,现在看似多元化的服务渠道存在着服务项目冗杂、重复,渠道之间缺乏信息交互通道,设备系统难以更新升级,数据回馈不及时、不准确等缺陷,因此,如何在不同的服务渠道、客户群体以及项目繁杂的业务之间实现资源的合理化配置,如何将现有服务渠道进行合理规划、整合,实现“帕累托”最优已成为各大商业银行自我提升的题中之义。

笔者拟从渠道整合的重大意义和针对现状提出整合建议这两部分进行论述,望能抛砖引玉,为整合银行业服务渠道这一论题尽绵薄之力。

一、银行服务渠道整合的重要意义

各项业务渠道参差不齐的发展现状以及渠道间业务逻辑的不可共享已造成渠道业务发展的障碍,阻碍了银行业务的拓展,增加了银行运营成本,并降低了客户办理业务的成交量。整合服务渠道,将渠道综合化,势在必行。

由于建设初期的市场需求各不相同,各个业务渠道所能办理业务的侧重点、物理形象呈现化方式和依赖的流程系统也都不尽相同,这就造成了各个业务渠道都各自享有一套独立的交易处理流程和操作流程,在处理综合业务时仅能最大限度的利用一种渠道系统优势,其他渠道则爱莫能助。由于渠道系统间缺乏横向业务逻辑的共享和复用,后期的渠道发展也只能各自独立的纵向发展,这对银行处理综合型业务、统计渠道迁移率、归集客户信息造成很大困扰。不但如此,当一些通用的业务规则发生改变时,所涉及的业务渠道系统都必须做出相应改变,造成工作量成倍增加,违背了银行通过渠道业务降低运营成本的最初期望。

对于客户来说,愈来愈丰富的服务渠道项目的确大大提高了办理业务的便捷性,但目前的渠道业务系统大多采用独立的、无统一标准的方式陆续建成,这就造成了客户必须掌握不同服务渠道的不同操作流程以及办理业务的不同侧重点,势必给客户带来自助办理业务的心理负担,久之,依赖柜台、依赖人工将成为客户的主要业务办理方式,非人工服务渠道可能成为摆设。而且,由于客户文化程度参差不齐,各地区硬件设施水平也不同,操作流程十分细化、步骤繁多且功能单一的的服务渠道也将面临闲置、利用率不高、资源浪费的下场。

解决上述问题的主要途径就是加大对渠道的整合力度,集各渠道之优势,将业务系统标配化、一体化、统一化,以节约运营成本、给予客户更多便利。

银行的利润来源于业务,业务离不开客户。提升客户满意度、扩增客户数量是商业银行内生动力机制的不竭追求。因此,整合服务渠道,为客户提供更加便捷、全面的业务操作流程将成为银行业吸引客户群、巩固客户资源的重要手段。

首先,在信息化的今天,能否对客户的渠道使用情况作出归集、综合并及时反馈是银行抢夺客户资源的有效武器。目前,由于不同服务渠道系统各自为政,客户的个人信息和财务信息不易在一个系统平台上得到综合,致使银行很难对客户的背景信息进行汇总和归纳,出现信息冗杂、不确切的现状。渠道整合后,客户信息可以通过统一的渠道系统汇总到信息平台,并由专门的信息处理器进行信息处理,全行业将实现统一视图,对客户信息进行历史性的、全方位把握。客户信息也将及时更新,便于银行及时掌控客户的资产变化情况,以便对客户进行良性的理财建议和个性化服务。

其次,通过对客户使用信息的分类和汇总,银行可以利用渠道的功能使用率明确不同渠道的主要特点,进而对渠道进行明确分工,物尽其用,实现“帕累托”最优。由于文化层次、年龄层次和硬件水平各有不同,不同客户所依赖的渠道各不相同,通过渠道整合而反馈出的一体化信息,不同客户对于不同渠道的喜好和特点一目了然,银行可以对其进行差异化服务、差异化营销,提供最适合某一客户群的最优渠道,为不同层次客户提供最贴近的产品和服务信息,真正做到“以客户为中心”,真正实现“嵌入式”的服务模式。

再次,信息整合仅仅是渠道整合的一个方面,功能整合才是重中之重。由于目前的服务渠道都是在不同时期、以满足不同市场需求的情况下研发并投入使用的,功能不全面、服务范围不广是其主要缺点。渠道整合后,各项渠道将使用统一的应用系统,实现功能的全面统一,服务范围将大大扩张,客户应用的任何服务渠道都可以为其进行全方位、多功能的服务,这必然可以提升客户渠道使用的满意度,增加客户对银行渠道的依赖性,达到巩固客户群,扩增客户数量的目的。

篇(5)

关键词: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营销创新

中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将中间业务定义为不构成商业银行表内资产、表内负债,形成银行非利息收入的业务。在办理这类业务时,银行处于受委托的地位以中间人身份进行各项业务活动。

一、中国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现状

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与资产业务、负债业务共同组成商业银行业务结构的“三驾马车”。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主要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95—2000年,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业务是存款业务,其间发展中间业务的目的主要是为存款业务服务,维护存款客户关系,从而稳定并增加存款。其间中间业务的创新主要集中在委托贷款、代收代付等业务领域。第二阶段为2000年至今,从2000年起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发展过渡到收入导向阶段,保险、投资银行、资产托管等高收益中间业务成为创新的重点,主要以防范风险和增加收入为主要目的。在短短的数年间,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已成为各商业银行业务竞争和创新的重要领域。

据金融界权威人士的披露,2002年,中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仅为3.8%,2003年即达5.63%,2004年更增加至8%左右;从1995年到2004年,工、农、中、建四大银行境内机构中间业务收入由69亿元增加到389亿元,年均增长25.6%。银行卡等业务呈现高速增长,消费金额急剧扩大;代收代付业务总量、笔数不断增大,业务范围包罗万象;业务市场逐步扩大;金融创新产品迅速增加。

2006年12月11日,中国银行业在地域、业务种类、客户对象等各个方面对外资银行全面开放。在新的市场竞争格局下,商业银行如果仅靠传统的存贷利差收入将难以生存。2007年,加强银行业的金融创新将成为银行业发展的重中之重。而中间业务直接取决于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能力,也直接决定着商业银行的市场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因此,其作用和影响将是长久的、具有决定意义的。

二、我国商业银行营销中间业务创新的主要内容

西方商业银行经过半个多世纪的不懈探索和尝试研究出的营销管理创新在银行领域已经能较为熟练的运用,并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商业银行市场营销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根据西方的商业银行的营销手段及发展特点,配合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来讨论中间业务创新的主要内容。

1.建立商业银行战略性营销管理过程模型及营销目标

首先进行营销策划,银行应该决定如何对实现营销计划的目标过程中的进展衡量以及谁对者这一衡量工作负责,换句话说,计划本身应对这一问题做出回答:“如何才能知道自己已经达到了目的”,无论是何种原因,对产生问题的原因进行评估并且对营销组合进行调整或是微调都十分重要。

2.进行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市场细分和市场定位

各商业银行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充分利用银行已有的营业网点,在空间上,从城市包围农村,要按照先从外部技术等环境较好的大城市开始,再逐步向中、小城市,甚至农村推进。在时间上,先立足发展,如咨询、理财、基金托管等风险较低的中间业务;待人员素质提高,再发展风险较大、收益丰厚的业务品种,并逐步向衍生金融工具交易方面拓展。

3.制定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战略战术

商业银行营销战略,是指商业银行将其所处环境中面临的各种机遇和挑战与商业自身的资源和条件结合起来,以期实现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目标。

三、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营销创新的发展趋势

1.从单一网点服务向立体化网络服务转变

银行营销的服务渠道的发展走过了从单一、片面到整体,再到多元、一体化发展的轨迹,而未来的发展方向随着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以及金融业运营成本降低的要求,不受营业时间、营业地点的限制,能提供24小时银行服务的自助银行、网上银行、电话银行等日益受到客户青睐,传统的分支网点数量比重逐年下降。据统计,招商银行60%以上的业务已经实现了非柜台化操作,随着电子银行的发展,这一比例还将不断上升。

2.从同质化服务向品牌化、个性化服务转变

当今世界经济正在步入知识经济时代,作为金融业竞争发展新趋势的金融品牌竞争,正越来越受到各家金融机构的重视,成为现代金融企业竞争的着力点和核心所在。

3.切实提高认识、转变经营理念、提高服务水平

正确认识传统业务与中间业务的关系,以传统业务优势带动中间业务的发展,反过来通过中间业务的发展壮大来支撑和促进传统业务的巩固与发展,使两者相互依存,形成一个协调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

4.把握网络背景下中间业务新的发展变化趋势

银行业务的网络化促使银行的组织和制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也使银行中间业务由类传统业务向创新类业务的转变,商业银行在发展创新类中间业务时已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如商业银行在办理中间业务时,银行或者暂时占用客户的委托资金,或者垫付一定的资金并承担相应的风险等,这时银行收取的手续费就不仅仅是劳务补偿,同时也包含着利息补偿、风险补偿等。

5.注重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中间业务人才的培训和引进

各商业银行要重视中间业务人才的开发和利用,通过各种途径,采取理论培训和实务培训相结合的方法,加强对中间业务设计人员和操作人员的培养,尤其是要加强对从事中间业务开发等高级人才的培养和引进,逐步建立起一支具备复合性知识,具备多种适应工作能力,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队伍。

参考文献:

[1]陈德康: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精析[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

篇(6)

关键词:社区银行;我国现状;未来发展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8-000-01

一、社区银行的概念及我国目前社区银行的现状

社区银行的社区可以理解为一个州、一个市或一个县,也可以理解为城市范围内或乡村一定区间内居民聚居的区域,在这样的范围内设立规模较小、主要业务以区域内中小企业和家庭居民金融消费为主的金融机构,称为社区银行。它的出发点是为一定范围内的中小企业和居民服务,以它成本低、智能性强,操作简单便捷的优势,突破传统金融的服务模式,正在我国金融业快速推广。

我国社区银行的发展吸取西方金融发达国家的经验,发展形态表现为国有大行率先试行、股份制银行跃跃欲试扩大试点范围、各地城商行与农商行积极响应增设社区银行网点。社区银行的发展在我国已形成不可阻挡之势。

我国的建设银行和农业银行在原有网点服务网络健全的基础上,推出社区金融服务站和智慧银行体验厅等形式的社区金融服务网点,在风险最小化的前提下,开展小规模创新体验尝试。而股份制银行中的招商、兴业、民生等银行,基于原有经营网点数量不多,对增设社区银行网点这样的形式大胆尝试,投入规模较大,不断在探索发展之路。还有一批新型的年轻的城商行与农商行也都在自己的区域内尝试设立社区银行。例如:长沙银行、广州农商行、宁波银行等。

二、社区银行未来发展趋势

1.社区银行的战略布局的本质是业务转型

社区银行网点的覆盖是各家银行决策的出发点,也是改变银行传统业务经营模式的新形式。向综合化发展是社区网点业务的发展方向,服务的目标更具体锁定社区范围内的固定人群。改变固有的客户到银行网点来办理业务的模式,为到顾客身边开展业务。通过办业务形式上的转变,真正体现了社区银行服务理念和服务产品的转变,才能实现金融行业的战略转型。

2.社区银行业务发展取决于差异化市场定位

(1)社区银行业务与传统业务渠道和电子渠道的区别。由于顾客群体的不同,社区银行的业务种类趋于专项和细化,在功能上明显弱于原有的支行网点,社区银行电子自助设备也应有尽有,但过分依赖电子渠道办理业务,造成一些顾客缺乏参与感和安全感,会导致客户量减少。因此,社区银行网点应该遵循即能在柜台面对面为顾客提供业务服务,也可以通过电子设备线下自己操作完成所需的业务。实现社区银行闭环社区经营模式。

(2)社区银行经营模式的区别

由于社区银行的服务对象是一定自然区域内的固定人群,因此决定社区网点在经营时间上与普通支行网点不同,为了配合顾客群体休息和下班后来办理业务的需求,社区银行的经营时间就要适当延长,而且周末、节假日也要保证营业时间,以满足客户的需要。

社区银行通过对各种区域客户群体的金融需求的深度分析,来确定各个区域设置的社区银行的类型。对于高中档社区所设立的社区银行网点要求是人工值守型,来满足中小企业主和高端客户需要面对面办理业务的需求。这类社区网点必须增加人力物力投入,才能提高网点的业务量和经济效益。

社区银行网点只有增加高科技电子自助设备,替代人工办理业务,才能降低人力成本,实现低成本高效率的经营模式。

3.社区银行产品营销的手段

作为银行战略转型重点的社区网点经过重金打造大规模建成后,社区网点的经营效益必然是银行关注的重点,它的经营效益必须保持或超过原有业务的效益,社区网点才具备存在的意义。创新营销方式必然成为提升社区银行效益的重要途径。社区银行发挥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充分利用社区网点位于大型高档社区中的地域位置,身在社区融入社区客户群体,面对各种个性化的客户单体,提供与服务行业相近似的金融服务。通过与顾客交朋友般的情感沟通后,获得客户对银行业务人员人品的信任,再以金融专业人士的身份与客户沟通金融产品,成功促成订单后与客户保持朋友式的金融服务关系,为顾客带来优越的购买体验感。在这样的过程中,让客户充分体验受尊重接受关心从而成为银行的忠实永久客户。这样的营销方式突破原有银行员工与顾客之间隔柜台的距离感,成为新的营销手段。以此促进社区银行经济效益的提高。

4.社区银行业务发展需要加强和完善后台支撑。

(1)社区金融服务已经从最初的搜集客户信息和销售理财产品,发展到承办各种综合业务和创新金融产品具有一定盈利能力的社区银行。为了实现社区银行新的效益增长点,首先社区银行在体制上应该等同于支行级别,并具备支行的业务权限,从而推进银行业务的高校运营循环,实现预期的网点盈利目的。在技术管理上要做到,后台集中营销审核和后台集中营运管理全力支持社区银行前台业务的快速办理。善用有限经营牌照,以最低的成本投入建成支行模式的社区银行,推动更多社区金融业务的发展。

(2)社区金融产品要为顾客群体量身定制

顾客的金融需求就是社区银行服务的方向,而顾客群体的金融需求就是社区银行产品设计的方向,只有把 社区银行中客户群体层层细化由共性研究特性,根据客户资金使用心理,设计客户需要又实用各种类型的金融产品,满足退休群体客户、工薪族客户、个体工商户等等多种客户群体的需求。并且金融产品不断地推陈出新,在产品期限、规模、收益率等方面不断变化,让顾客感觉产品是在为他们量身定做,体验到金融服务的荣誉感,因而成为社区银行忠实的粉丝客户。

参考文献:

[1]朱逸飞.社区银行在我国的现状和发展对策探讨[J].商,2015,11:176.

[2]毛冉辉.我国社区银行发展现状及前景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4.

篇(7)

【关键词】私人银行 商业银行 零售业务

一、我国私人银行零售业务发展现状

1.银行零售业务产品日益丰富。目前私人银行零售业务提供的产品已经涵盖了资产、负债与中间业务等领域,其中资产业务与中间业务零售银行产品的种类更是越来越多。私人银行零售产品中的资产业务品种有:住房按揭贷款、二手房按揭贷款、商铺抵押贷款、个人助业贷款、个人信用贷款、汽车消费贷款、留学贷款和信用卡透支等。中间业务品种有:个人理财产品、基金、国债、保险、咨询和各种代收费等。

2.中间业务收入占比不断提高。我国私人银行经过几年的发展,开发出来的中间业务品种越来越多,中间业务收入占比也不断提高。各项中间业务中基金、保险等业务的手续费比例相对较高,基金的手续费比例一般为1%―2%,而保险产品则更高。伴随着银行零售业务的发展,中间业务必将会成国内银行主要利润来源之一。

3.个人消费信贷业务进入快速发展期。个人消费信贷业务作为个人资产业务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私人银行零售业务的主要利润来源。随着私人银行零售业务的发展,个人消费信贷业务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个人消费信贷的品种也越来越多,业务整体发展速度加快。在消费信贷业务中,住房按揭贷款和汽车消费贷款的比重最大,其他各项消费信贷业务也在迅速发展。随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个人消费信贷市场将会越来越大。

4.个人理财市场前景广阔。随着国内资本市场的发展和居民理财投资意识的增强,个人理财市场得到了迅速发展。虽然目前个人理财业务尚处于发展初期,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居民个人金融资产迅速增加,人们对于理财的需求也不断增强,理财市场将更为兴旺。

5.电子银行发展迅速。为了降低银行零售业务的成本,提高利润率,电话银行、网上银行、自助银行等电子银行服务渠道成为近年来国内银行业发展的重点。相对于传统零售业务的操作模式,电子银行不仅大幅度降低了零售业务的成本,也为客户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服务渠道,提升了整个零售业务的服务水平。

二、我国私人银行零售业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1.产品多样化,但仍“以产品为中心”

目前,除了原有的定期存款、定活两便存款等业务以外,我国私人银行负债产品也不断的增加,w系不断丰富。其储蓄业务包括境外汇款、个人通知存款、个人支票、境内汇款、同城转赃、自助转账、存单、个人结汇购汇业务等。但是私人银行储蓄产品更新滞后,账户功能性不强,业务管理松散。如果不能创新产品和账户功能,将很快在激烈市场的竞争中被淘汰。

2.渠道多样化,但技术力量薄弱

近年来,各家私人银行加大对零售业务渠道的建设,不仅限于物理网点的渠道,诸如网上银行、移动银行、电话银行、自助银行等。新的业务渠道相比物理网点来说,可以大大降低业务成本,减轻柜面的业务压力,提高业务办理效率。但是由于电子渠道需要科技力量的支撑,私人银行由于科技力量薄弱,渠道的创新和研发并不是轻而易举,受到其成本影响,其完善性和安全性还要受到考验。

3.服务水平改善,但没有深入细分市场

优质的服务是现代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我国私人银行较早的开始重视银行服务水平的提升。如一些私人银行打出了亲情牌,用站立服务、微笑服务、面对面服务和上门服务,改变了传统的被动服务模式,改变了许多银行中“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但是我国私人银行还没有普遍建立起完善的客户细分服务体系,服务管理比较粗放,客户流失现象普遍存在。

三、我国私人银行零售业务发展策略分析

1.产品策略

随着互联网在零售银行业中的大规模应用运用和普及,各大银行间很容易相互效仿彼此产品,也就是我们通常提到的产品同质化,而且中端客户对新技术的高度接受性决定了客户可以十分便捷地在各家银行间对零售产品、服务及价格等条件做出很直观的比较。因此,必须加大产品创新力度,改变并不断更新观念,对现有的业务产品进行拆分再整合,形成“1+1>2”的整体优势。例如,银行可以与证券、基金、私募、信托等领域的机构进行合作,开发多种跨渠道的个性化产品,为客户提供一站式产品服务。

2.渠道策略。

虽然以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各种新兴服务渠道近年来取得了蓬勃发展,但是传统的物理分支网点在银行零售业务渠道方面仍然具有难以取代的地位,并且在渠道组合中发挥着许多关键性的功能。所以在物理分支网点建设方面还应加快步伐,同时不断丰富分支网点的客户服务功能设置贵宾理财区、理财咨询室等部门,增强分支网点的盈利能力和服务水平。分支机构建设和重塑与电子化并重,并逐渐向电子化服务转变。所以,银行应对线上线下各种渠道进行有效整合,使之各尽其能,互为补充。

3.加强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策略

银行首先应该加强零售业务客户经理的专业化分工,成立高素质的专司负债项业务的客户经理队伍,做到各项业务专职化,并且壮大专司从事客户理财咨询和维护高端客户理财的客户经理队伍。

总之,我国私人银行可以发挥自身特点,挖掘优势,广泛收集行业经验,设计适合自己的经营管理格局,在零售业务领域做精做深,寻找外资和大型银行未涉及或没有注意的边缘市场,做出特色,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段震.N银行零售业务营销策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

2014.

[2]朱烁嘉.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创新研究[D].湖南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