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养老金融概念

养老金融概念精品(七篇)

时间:2023-06-30 15:46:15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养老金融概念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养老金融概念

篇(1)

摘要:养老保险在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养老保险制度运行的核心问题是基金的筹集和供求平衡问题,而现实情况是养老金缺口问题愈发严重,针对养老金缺口的研究尤显重要。本文试图在梳理针对此问题的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指出现有研究的不足,并提出了广义养老金缺口的概念,以及指出未来可供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 :养老保险 养老金缺口 广义养老金缺口

一、引言

养老保险涉及人口较多、保险给付金额较大并且解决的是老年人基本生活问题,是各国最重要的社会保险项目。我国从1999年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最严重的后果之一就是各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性危机,即养老金缺口问题。缺口严重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导致养老金支付危机,可能威胁到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财政稳定,也会危害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甚至影响一国的经济安全。因此,在我国人口老龄化和养老金缺口问题日益严重、财政承受能力又相对有限的背景下,对养老金缺口问题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试图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分类综述,并指出现有研究的不足,提出广义养老金缺口的概念以及指明未来可供研究的方向。

二、文献综述

在养老金缺口界定方面,我国国内学者何平(1998)、曾毅(2005)、段家喜(2007)以及徐晓华(2012)的研究中对其进行了界定。目前学术界对养老金缺口的概念界定不一。内涵界定的不同是导致测算对象和测算结果存在较大差异的根本原因。本文认为,不论已有研究中是否给出缺口的概念,学术界对于缺口的理解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两种:一为泛指养老保险制度中资金短缺的部分,如有的研究中将个人账户的空账称为缺口,有的将隐性债务称为缺口,有的单纯是指精算缺口,还有的是指个人账户缺口、社会统筹账户缺口;二为当期缺口的概念,即某一个时期内,养老保险制度运行中,基金收入与支出之间的差额。

在养老金缺口测算方面,何平(19 9 8)、路和平(2 0 0 0)、宋晓梧(2001)、王燕(2001)、王积全(2005)、袁志刚(2005)、贾康等(2007)、刘玮玮(2010)以及徐晓华(2012)均从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了测算,可见,对养老金缺口的研究大多是针对隐性债务或转轨成本上,而对于现行养老金本身收支平衡状况的研究相对较少。

针对我国养老金缺口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纷纷献计献策,主要包括如下几类建议:其一,朱青(2000)、贾康(2000)和王利军(2008)等认为应该加大国家财政对养老保险补助支持的力度;其二,Martin Feldstein(2004)、项怀诚(2004)、胡继晔(2004)以及吴敬琏(2005)等认为应该变现国有资产以充实养老保险基金;其三,段家喜(2005)、王利军(2008)、丛春霞(2010)以及徐晓华(2012)等认为可采取多种途径来解决缺口问题。

当前的研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对养老金缺口内涵的界定差异较大。同时,针对养老金缺口的测算受到内涵界定、假设条件、采用的预测方法、模型的设定以及取得数据的准确程度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必然导致测算结果差别较大。第二,当前针对养老金缺口测算以及解决养老金缺口对策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多,而涉及养老金缺口财政承受能力的研究较少,多为定性研究,定量研究更少,并且多为针对当下情况的测算,很少有针对养老金缺口财政承受力的长期预测研究。第三,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目标是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制度,然而现有关于养老金缺口的研究中,基本没有涉及到全体农民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后,养老金缺口问题的预测研究,针对事业单位改革后的养老保障问题的研究也相对较少,而农民全体参保后的养老金缺口情况、事业单位改革后养老保险制度的情况以及新型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全国推广后的情况,对于未来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变革和持续性问题至关重要。

综上,当前学术界针对养老金缺口的研究,尽管概念界定有所不同,导致测算对象和结果产生巨大的差异,但大都是单纯针对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只是针对我国养老金缺口某一个方面的研究,没有涉及我国整个养老保障制度的缺口全貌,有些人研究中,在对缺口测算的基础上,同时考虑了财政对其承受能力问题,这只是考察财政对于整个养老保障体系承受力问题的一个方面,不利于展开我国财政对于整个养老保障制度的承受力的分析研究。

三、广义养老金缺口概念的提出

本文认为,在考察我国财政是否对整个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具有足够的承受力时,单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这一项缺口来考虑是不够的,也是目前研究中所欠缺的,我国的养老保障制度分为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养老制度、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农民养老保障制度以及灵活就业者的养老保险制度,要想考察财政对于制度的承受力,首先就要全面考察国家财政对整个养老保障制度的负担情况,然后才是承受力的问题。因此,本文提出了广义养老金缺口的概念。

广义是针对狭义而言的,事物定义适用的范围有大有小,大者为广义,小者为狭义。由本义而推广原意,趋向于一般化,此为广义。针对养老保障而言,缺口分为累积缺口和当期缺口、广义缺口和狭义缺口,还可以具体区分为针对不同群体的养老保障项目的缺口。广义养老金缺口泛指养老保障体系中没有资金来源或者需要国家财政承担的部分。在当前我国社会养老保障体系中,当养老支付资金不足时,国家是以最后兜底人的身份出现的,在这种意义上理解,广义养老金缺口也就是某一年国家财政需要为国民养老保障负担多少钱。

从当前我国社会养老保障不同的项目来看,广义养老金缺口应该包括某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收支缺口、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中财政负担的部分、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中财政负担的部分、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费支出、城乡社会救济中财政用于养老部分的支出以及灵活就业人员等的社会养老保障中财政负担的部分。而某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收支缺口,为狭义缺口。不论是广义养老金缺口还是狭义养老金缺口均取其当期缺口的概念,包括当期已经显性化了的那部分隐性债务,并没有考虑总的制度转轨形成的隐性债务。

四、结论

广义养老金缺口概念的提出,可以更广义、更全面的看待中国养老金缺口问题。在未来的研究中,可以在养老保障广义缺口概念提出的基础上,从某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收支缺口、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中财政负担的部分、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中财政负担的部分、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费支出、城乡社会救济中财政用于养老部分的支出以及灵活就业人员等的社会养老保障中财政负担的部分等方面出发,分别进行当期缺口的测算,再加总得到广义养老金缺口值,并以此为基础,对我国财政承受能力进行分析。

参考文献

[1]Martin Feldstein, Social security pension reform in China [J].China Economic Review ,1999(10):99-107

[ 2 ] 何平. 养老保险基金平衡及对策研究[ J ] . 经济研究参考,1998(9):20-44

[3]曾毅.中国人口老化、退休金缺口与农村养老保障[J ] .经济学(季刊),2005,7(4):1043-1066

[4]贾康.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是减少养老保险隐性债务的重要途径[J].财政研究,2000

篇(2)

60多岁的老人贩毒只为养老,匪夷所思吗?

今年3月23日,现年已逾60岁的郑某,在携带125克返回遵义的途中,被当地民警抓获。郑某称,自己没别的本事,只能靠贩毒养老。

无独有偶,2009年10月,辽宁营口大石桥市警方曾抓获一名76岁高龄的贩毒人员孙某。根据孙某的交代,他1990年来到大石桥市,在那生活20年,没有一个儿女过来看过他。随着年龄越来越大,他感觉到依靠儿女养老不可能了,想让自己晚年生活得更好一点,只能想尽一切办法多赚钱,最终干起了贩毒养老的勾当。

虽然从法理上讲,郑某和孙某都是罪有应得,但是很多人从感情上对他们都表示了同情。同情之余,我们不得不思考,除了铤而走险,还能做些什么来养老?

养老金空账1.7万亿元

近日, 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透露的一组数据,引发了关于“亏空”和“养老”的热烈讨论。据他介绍,截至2010年底,中国个人账户记账额1.9万亿元,其中做实账户仅2039亿元,等于账户有1.7万亿元的缺口。世界银行公布的一份报告中更预期,“如按照目前的制度及模式,2001年到2075年间,中国养老保险的收支缺口将高达9.15万亿元。”

目前,中国城镇职工养老金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制度,个人和企业分别按职工本人上年工资总额的8%和20%缴纳保险费,从理论上讲,记入个人账户基金的保险费为个人缴纳的8%,企业缴纳的20%全部划入统筹基金。但在实际运行中,个人账户基金被用于社会统筹账户的资金支出,出现了“个人账户空账运行”问题。 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3月7日公布的数据,去年中国养老金收入大约为1.3万亿元,支出约为1.2万亿元,略有结余。据此,胡晓义称:“从全国层面看,不存在养老金缺口的问题。”

如果仅从全部养老金收支来看,胡晓义上述表述符合事实。但国内学者认为,尽管中国养老金目前收支仍有结余,但实际上全国多地个人账户空账运行,个人账户和统筹账户的资金全部参与了收支核算,实际上是个人账户资金参与了社会统筹支付,也就是将未来的养老金填补了目前统筹资金的“窟窿”。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理事长戴相龙表示,目前中国城镇职工按照工资的8%缴纳养老金并建立个人累积账户,雇主按工资总额20%缴纳养老金,由政府建立基本养老金统筹账户。但是社会统筹账户收不抵支,占用了个人账户的资金,形成了养老金收支缺口。

与巨额养老金空账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日益严峻的老龄化趋势。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年末,中国内地有1.85亿60岁及以上老人,65岁及以上人口也达到1.23亿,占总人数的9.1%,规模超欧洲老年人口的总和,中国的老龄人数已经占世界首位。 与日俱增的老年人口,对养老金无疑是个考验。

以房防老概念新

“都说养儿为防老,可儿山高水远他乡留。”这句歌词让听者心酸,是因为它道出了现今的一个实情:独生子女时代,且不说“养儿防老”的念头,光是赡养老人的责任就会让很多人喘不过气来。

传统的养老思想正在被修正,取而代之的是新时代的养老方式,“以房养老”便是其中之一,这也是国外较推崇的一种养老方式。

“ 以房养老” 实际上就是“ 倒按揭”,是指老人将自己的产权房抵押或者出租出去,以定期取得一定数额养老金或者接受老年公寓服务的一种养老方式。去年,中信银行首家推出了养老按揭贷款业务。

据介绍,该“以房养老”业务要求借款人为养老人本人或法定赡养人,养老人本人须年满55岁,并且拥有2套或以上住房。贷款金额根据担保物价值和养老人养老合理需要的资金确定,计划累计贷款金额最高不超过所抵押住房评估价值的60%,且每月实际发放的养老金额不超过2万元。贷款期限最长不超过10年,利率按照央行公布的同档次基准利率或上浮1.2倍左右。以一套估值100万元的房子为例,消费者最多可从银行贷款60万元。假设贷款期限为10年,则每月可得养老金4000余元。

如果这种方式可以得到推广,也不失为一种养老的新选择。不过,值得一提的是,以现行的规定,住房使用权只有70年。人老了,房子使用权也相对短了,有的离规定年限只有十几年,有的甚至只有几年。房子使用年限减少,价值就低,不仅本人抵押不划算,而且购买者也不划算,因而,在实行“以房养老”之前,还得明确房屋70年后的结转,如此才抵押得实在,他人买得也放心。

金融投资稳收益

按照现在的退休年龄计算,假如男性准备60岁退休,退休后每月需花3000元钱,按平均寿命80岁来计算,则要为自己准备20年的养老金。不考虑通货膨胀,则需要0.3×12×20=72万元养老金。所以,为养老金做准备的另外一个方法就是金融投资,其中包括基金投资、收藏品投资等。

对于完成积蓄养老金的目的来说,投资理财最首要的条件就是“稳健”。因此,选择金融投资的手段储蓄养老金,就要选择保本保息相对稳健的产品。

业内人士表示,近年来,比较普及的选择是基金,由于可以一笔投入,也可以定期定额、定期不定额、不定期不定额,所以投资比较方便。不过基金品种繁多,预期目标的收益率不同,风险偏好也不同,因此在投入时点上,利用一次性投入和定期投入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更利于辅助养老。

国债也是不错的选择, 它的门槛较低,不需要太大的投入,每年定期购买国债或者进行储蓄,依然采取定投的概念,只是按年为单位。目前,电子国债分为3年和5年,年利息分别为5.58%、6.15%,略高于存款,而凭证式国债除3年期和5年期,还有一年期,利率为3.85%。

商业保险不可缺

商业养老保险无疑是社会保险的有力补充。据悉,我国的养老保险体系主要由社会养老保险、企业年金和个人商业养老保险组成。政府提供的社会基本养老保险作为养老体系的基础,据统计,其发放的目标替代率不超过58%。2011年,全国月人均养老金水平是1 5 3 1元,只能满足基本生活需求。企业为职工安排的企业社团补充养老金计划,这种形式在中国刚刚起步,除了少数国有企业和大型企业员工之外,“企业年金”对很多人仍是陌生的名词。这不仅不能保障个人退休生活水平,也无法应对养老所需的医疗、护理等额外支出。此外,就是个人选择的补充商业养老保险。

投保商业养老保险,首先要全面地考虑自己的养老保障需求,可自己列个清单,然后清楚自己的工作年限以及在生命周期内财产的几大分配途径,再结合自己目前的经济状况,选择投保的额度。但一般根据国际上通行的准侧,商业养老保险提供的养老金额度应该占到全部养老保障需求的25%-40%。

目前市场上有养老功能的保险产品主要有传统型、分红型、投连型和万能型等几种。有保险专家指出,在当前金融危机之下,投连型和万能型的风险比较高,建议一般工薪阶层选择传统型和分红型保险。

退休后领取社保养老金金额计算方法

目前社保养老金可以从个人账户和统筹基金两方面领取

1. 个人账户的资金全部由个人缴纳,以您缴纳社保的缴费基数8%为计算标准。例如,您每个月缴纳的缴费基数为5000元,那您每个月需缴纳400元放入您的个人账户。个人账户会按照1年期定存利息来为您计息,这也就意味着,个人账户未来领取的钱全部都是您自己存的钱。

2. 统筹基金的资金由企业来缴纳,以社保缴费基数的20%来缴纳,到未来法定退休年龄时可以领取。计算的方法为,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指在退休年龄退休时上一年度的社平工资)和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平均值(指所有各年缴费基数的平均值)×(缴纳养老金年数)%。

举例:郭先生30岁参加工作,预计60岁退休,假设城镇预期寿命为80岁(同时不考虑利息因素)。假设郭先生平均每年按照5000元/月的缴费基数来缴纳养老保险,退休时上年度城镇职工月平均工资为20000元,那郭先生在60岁退休时月领养老金为多少元呢?

计算:退休时,养老金缴纳年限=30年,规定计发月数=(80-60)×12=240月月领养老金=个人账户+社会统筹账户

=每月缴纳工资基数×8%×12×缴费年数/计发月数+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和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平均值×(缴纳养老金年数)%

=5000×8%×12×30/240+(20000+5000)/2×30%

=600+3750

=4350(元)

* 链接

国外养老模式

新加坡:两种形式来养老

老年人在新加坡被称为乐龄人士。62岁以上的乐龄可以从公积金账户中领取养老金度日,政府也允许老人将自己拥有的祖屋或私人房产进行部分或全部出租,以换取租金养老。

除此之外, 新加坡以房养老还有一种形式: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可以申请将房子抵押给有政府背景的公益性机构或金融机构,由这些机构一次性或分期支付养老金。老人仍居住在自己的住房内,待其去世后,房屋产权由这些机构处置,进行抵押变现并结算利息,剩余的钱则交给其继承人。

英国:以房养老

英国人退休后得依靠国家养老金,而这部分钱在2010年是每人每周97.65英镑,只相当于以最低工资水平工作两天的收入,这对于维持一个相对舒适的晚年生活来说显然是不够的。因此,多数英国人通过以房养老的方式来解决养老问题。

美国:结伴养老

在美国,对于那些在意老迈亲人独居的迁居者来说,一项叫“家庭共享”的社区倡议可能帮助他们得到慰藉。芝加哥老龄化办公室在早些年就推出了“家园共享”计划:将60岁及以上,年龄段相仿,又有兴趣共享一个家的个人,以合得来为前提,进行甄选和配对。

篇(3)

1、概念的区别。养老金:就是我们所缴纳的社保里面的基本养老保险金,是国家颁布的,保障一些劳动者在达到退休年龄之后,按照他们所缴纳的养老保险,每个月发放一笔钱,每个人缴纳养老保险的多少以及时间长短都会影响这笔钱的数目。退休金:退休金是员工在退休之后,因为年纪已经慢慢变大,最后会失去劳动能力。而国家根据这些退休员工在单位工作的时候为国家和这个社会的付出,以及这些员工也符合退休的条件,退休金主要是在国家机关以及公务员退休后领取的,职工们不用缴纳什么钱,退休之后就能领取到退休金。

2、缴费方式的区别。退休金是不用缴纳任何费用的。而养老保险则是我们平时所缴纳的社保中的其中一个,一般由参保人所在的单位进行代缴,一部分上交给国家,而另一部分则计入参保人个人账户。

3、资金渠道的区别。养老金:由社会保险资金列支的,参加养老保险社会统筹的退休人员的退休待遇统称为养老金。退休金:由国家财政或地方财政列支,未参加养老保险的退休人员(如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不含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单位)的退休待遇,简称退休金。

4、领取方式的区别。退休金包括两种领取方式,即一次性领取和分期领取,可以自由选择。退休金的领取方式分为一次性支付退休金和分期支付退休金。前者指在职工退休后一次性支付退休金;后者则是按月或按年支付退休金直到死亡为止。养老金则由政府部门机构统一发放,只能按月领取,通过社保卡的金融账户发放。按现行的规则,养老金要在退休前连续缴满15年,退休后才能够领取,并且,缴纳的越多,退休之后拿到的也就越多!

(来源:文章屋网 )

篇(4)

关键词:美国;养老地产;经验;启示

中图分类号:F293.32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美国养老地产开发的经验与启示

收录日期:2011年10月27日

伴随着中国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一轮又一轮调控,房地产市场似乎在一夜之间辉煌不再。在这种背景下,被称为“养老地产”的新名词走进了人们的视野。养老地产是老年化商品经济时代特有的概念,它诠释了养老这一社会主题和地产这一商业主题。由于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末,美国已进入老年型社会。因此,美国的养老地产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开始走上历史舞台。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美国的养老地产如今已形成非常成熟的体系。总结美国养老地产的开发经验,对于我国养老地产的开发颇具借鉴意义。

一、美国开发养老地产的主要经验

1、政府支持是开发养老地产的有力保证。在美国,老年住宅的建设在质量和数量上都超过了其他国家,除了良好的市场运作之外,政府的大力支持也是重要原因。首先,养老的支付来源是整个养老地产业运行的关键。在美国,养老金是人们养老的主要支付来源。美国现有的养老金计划分为三大板块,分别为政府强制性养老金计划、雇主养老金计划和个人储蓄养老金计划。这一养老金计划为美国养老地产业的发展构建了一个稳定高效的金融体系。此外,政府在老年住宅与老年社区的开发上提供优惠,重视吸引私人企业投资经营。政府的管理和配套政策措施也为老年住宅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2、按需开发不同类型的老年住宅模式。在美国,专家认为理想的老年人居住建筑应该是允许老年人自由且独立的生活,并提供必要的协助,而不应该一切包办,否则反而会降低老年人的活动能力、加速老化进程。他们依据老年人所需社会服务支援的程度,来划分老年人居住建筑的模式。日前,美国老年住宅模式主要有五种类型:独立式老年住宅、老年公寓、养老院、护理院和老年社区。独立式老年住宅主要满足有自理能力的老年人的需求,一般分为普通住宅和老年人专用住宅。老年公寓则一般分为自住型、陪护型和特护型三种类型。老年社区大多为私人投资并进行商业化运作,社区中提供各种专门为老年人服务的配套设施,逐渐形成了老年产业的发展基地。

3、体现人性化设计理念。美国在老年住宅设计和管理上非常重视人文关怀。在老年住宅的设计和建造等方面,充分考虑到了老年人的生理及心理特点,既方便其使用,又不至于使其感到孤独和无用。这里仅举一例来加以说明。在美国,有的养老院除有房门外,卧室、卫生间都没有门,有的养老院则是室内房间有门但无锁。这样设计是为了节省有时老人在卧室或卫生间昏倒又锁上门时需要破门而入的时间。因为,如果老人昏倒在门旁,破门而入则可能发生伤害。

4、“以房养老”模式发展成熟。“以房养老”作为一种新型的养老方式,指的是老人可以将自己的产权房抵押给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定期获得一定数额养老金或者接受老年公寓服务。房主去世后,该房产出售用于归还贷款。上世纪末,美国不同的州开始尝试“反式房产抵押贷款”,供年长者养老,取得了一定的成熟经验后,美国议会在2005年通过了赞成法案,由住房及城市发展部具体负责制定实施细则并进行审批和管理。该部在网上有详细的解释、申请条例、相关规定等,还有免费咨询电话,不明白的地方,有专业工作人员耐心解答。反向抵押贷款在美国的发展既帮助老人解决了养老问题、分担了政府负担,又可以为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多种收益方式,它为解决美国的老龄化问题和社会保障问题起到了积极作用。

5、养老咨询业发达。美国的养老咨询业非常发达,有国家政府的咨询服务组织,有在市场经济发展中涌现出的各类大公司、大集团的咨询服务,也有地区小公司和个人提供的咨询服务。就咨询项目来看,有为国家养老政策提供咨询;为企、事业的各类养老项目、工程提供硬件和软件方面(项目发展建设、市场开拓、管理经营、经济效益等〕提供咨询;以及为社区、家庭、个人养老服务需求(服务项目、质量控制、个案管理、居住环境改善、心理卫生保健等〕提供咨询。美国养老咨询业以市场需求为主,服务项目众多、服务周到,对美国养老地产业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专业“谋士”作用。

二、美国经验的启示

美国在养老地产的开发模式与经验方面相对成熟,对我国养老地产的开发具有重要参考意义。借鉴美国的经验,我们可以采取国家保障和私人投资相结合的模式。政府可以在多种政策上鼓励和扶植私人和企业开发老年住宅,比如在土地使用、税收等方面可以给予一定的优惠。但政府一定要做到管理有力,要加快出台和完善相关的法律和法规,使我国的老年地产健康、有序地快速发展。同时,政府还应特别重视规范养老院和护理院的建设和管理。

借鉴美国经验,政府还应积极推进以房养老模式。“以房养老”模式的内容比住房反向抵押贷款更为丰富,它是一种由特定机构提供的,以与房地产有关的权益所产生的现金流作为特定机构向老年人提供养老费用和服务支撑保证的金融产品。目前,我国社会养老保障体系还不健全,因此以“以房养老”方式将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重要模式,由于我国老年群体中很多人拥有一套以上房产,以房养老拥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老年住宅有别于普通住宅的地方在于,除了设计时要考虑老年人的需求以外,还必须提供额外的服务,如生活服务、医疗保健服务、文体娱乐服务等。但由于我国普通房地产开发商在开发养老住宅方面缺乏经验,专业度不够。因此,未来应该让专业化的团队去从事养老地产的开发。普通开发商在拿地后,可以按常规开发普通商品房的部分,将其中的养老住宅交给专业团队去开发,他们再按约定的比例进行收益分成。这样的专业团队一定是囊括养老地产金融、设计、服务等各个环节的,不仅提供满足老年人需求的产品,还要提供后续的服务。

主要参考文献:

[1]张际达.究竟什么是养老地产[N].中国建设报,2011.8.31.

篇(5)

从人口老龄化来讲,有两个标准,一个标准是65岁以上的人占到总人口的7%,另一个标准是当社会上已经变成两个劳动者就要养一个老人的时候,就说明不仅是人口老龄化,这个社会也老了。如果深度老龄化之前国家没有做好准备,真的就是一种危机。

中国老龄人口什么时候达到最高的点呢?2037年左右,也就是还有25年的时间,到时候老龄人口是2.48亿,劳动人口降到8.04亿。劳动人口指的是15-64岁的人,这个年龄段的人都能供养65岁以上的人吗?我们做了一个实际赡养比的研究,研究者把四种人减掉――在校生、失业的人、低收入的人和提前退休的人,那就不到两个人养一个老人,事实上可能比这个还严重。

中国实行计划生育20多年,少生了4亿到5亿人口,它又留下了一个问题,就是人口结构的问题。到老龄化最严重的时候,一个年轻人养两个老人,还得背两个孩子,年轻人怎么活?从一个家庭一个孩子的政策变成真正有计划的生育,而不是一个家庭就只生一个孩子,国家根据它的人口发展战略,有计划地生孩子,这才是新一轮的计划生育。接下来如果还是这么低收入的话,人们没办法为自己存养老金,只能解决自己吃饭的问题,到中年人老了以后,那时候年轻人的收入还是很低,他还得养孩子,他能养老人吗?所以现在国民的低收入也是一个问题。还有一个提前退休的问题,要找适合的时点,逐渐提高退休年龄,这不是政府想不想做,这是很客观的问题。如果这三个问题不解决,中国到了老龄化峰值点上会面临四面楚歌。

根据世界银行的人口统计,美国的问题不严重,英法德和一些发达国家老年赡养负担会越来越重,高峰在2035-2037年出现。到2037年左右,世界进入深度老龄化时代。这些国家在老龄化的过程中做好了三个准备:养老金、老年服务产业、老年社会文化。比如说日本,日本1/3都是老年人了。他们把钱放到信托银行。信托银行做什么呢?它帮人们存养老金,帮他们投资、保值。信托银行还帮老年人花养老金,这就形成了养老服务的团购。这些国家在老龄化的过程中,养老金的准备、老年服务的产业化、老年社会的文化都逐渐形成了。中国社会飞速老龄化,但从上到下没有做好准备。

老有所养需关注四种风险

关于老年社会文化建设,清华的养老金工作室现在主要是从这么三个方面进行研究:第一,劳动人口红利消失了,你就得开发老年人口红利,这种红利不是统计出来的,是公共政策打造出来的。老年人红利要从多个方面培养,第一个要让老年人有消费能力。老年人消费了,企业就有订单。第二个是纳税,美国实行存养老金不征税,等到退休以后,个人的养老金拿得特别高,达到纳税起征点就得纳税。可以让个人养老金存得非常多,等到他们老年以后再纳税,美国、澳大利亚等国现在靠养老金纳税也解决了很多的问题。在美国,老年人用养老金纳税占到整个社会保障税收入的2%,而且这个比例还在上升,老年人有纳税能力,养活了自己,还给年轻人减轻了负担,就不怕老龄化了。第三个是投资,养老金投到哪里,就推动哪里创新,老年人也可以相互照顾,还有一些就业能力。从这几个角度看,老年人也是贡献的,把这个贡献算出来,就是老年人口红利。

第二,老年社会的文化建设就是养老服务产业,这是企业行为,而且也不是单独的,它必须是系列化的,产业化的。因为老年人没有办法一个个核实这些养老院如何,所以必须有人帮他把握这些问题,必须团购。老年服务要做到产业化,并且要有信誉。

第三,要有尊老扶老的社会风气。这个社会风气除了提倡以外,也确实需要有一些法律的制约。

人们养老到底需要什么,而且应看看它的成本和风险。

我们把老有所养分成四个需求,首先是日常支出的养老金,不要放大养老金的作用,养老金就是保障日常开支的现金流,但是从理论上说,它至少是我们退休前收入的60%到80%,还得跟物价指数挂钩,这样才能保证日常开支。

然后是老年人需要的保健和医疗服务。医疗费用的增长,用卫生部的数据看,前几年都是7%以上,所以卫生部长承诺,“十二五”期间,医疗卫生费用增长控制在5%以下,这也是很高的,跟通货膨胀差不多了。所以我们需要有相关的医疗保险,包括社会保险,加上辅助的商业保险,要让它们分担80%以上。

接下来是居住和房产管理问题,很多人在退休前买了一套房子,这样他可能会住在这个房子里,但是一系列的服务不可能都送到这个房间里,所以他有可能要住在公共设施里。住到公共设施里了,他的房子怎么办?这需要社会有一个公平定价、信托,以及最后的购买方式,它需要很多公共政策的支持。自住和残值管理都是作为老年服务的一部分。

最后是日常生活和医疗的护理。护理的人工费至少是以10%在上升,一方面是它的专业性,一方面是整体的物价都在上涨,还有一方面就是劳动力在减少。

每个部分都有风险,所以国人要避免货币幻觉,要关心经济和金融的问题。要找专业人士帮助理财,不能想着有点养老金就行。还要避免政府依赖,认为政府什么都能解决。政府有能力解决很多问题,起码要解决老人的吃饭问题,但是如果公共服务不到位,到时候再想办法就晚了。

结构调整要造两驾马车

中国人的养老金准备好了吗?从全球的养老金市场来看,到2010年底全球的养老金是31.1万亿美元,美国有18.89万亿美元,占全球的63%,而美国进入老龄化是1960年,但是它到达老龄化高峰要到2055年,中国2001年进入老龄化,2037年就到峰值,所以中国的老龄化速度和结构性的矛盾比美国快2.7倍,但是中国的养老金在哪里?

我们把社保理事会的1万亿元人民币都说成养老金,企业年金是3000亿元人民币,总共1.3万亿元人民币,仅仅相当于美国18.89万亿美元的2.6%。

中国养老金政策的概念是混淆的,养老金有两部分,一部分是克服贫困,不管国家老龄化到什么程度,政府的责任就是得让老年人吃饭、穿衣、住房。第二部分是要自己存点钱去改善自己的生活。这一块要有个人账户,要有市场融资,这是两个结构。

养老金的结构调整要做的是两驾马车。第一驾马车是中央统筹国民化,就是人们吃饭的最基本的养老金走向中央统筹,中央统筹了以后,就不存在异地迁徙、转移携带,走到哪儿就发到哪儿,都按当地消费支出的一定比例来发。政府如果做不了’可以让银行做。第二是个人账户全民化,所有人都要存养老金,他买房子的时候你不要让他存养老金,这是违背生命周期的,等他买完房子以后让他好好存养老金,存了养老金以后就要保值增值。中国就得把养老金的投资搞好,不能让养老金都跑到市场上买股票。很多国家都在发展社会环境保护、发展基金,把好的项目拿来让养老的人买,把这些收益都让给养老的人。

中国需要整合各种各样的养老补贴,整合各式各样的账户,中国需要打造一个四六开的养老金市场。让全国社保理事会占40%,由它去做,而且它可以做公共项目,但是它的保值率必须是市场的标杆,增值率应该要跑赢通货膨胀。剩下的60%让商业机构用业绩来竞争,谁的成本低、收益稳定、波动最小就让谁来做。公务员养老金不能逃避,要引领养老金改革,不能立法说公务员养老金国务院另行规定。

老龄化越来越严重,缴费的越来越少了,公共部门却越来越大了养老金全靠政府补贴,这是给不起的,公务员必须实行养老金改革,必须要参与进去,引领国家养老金结构调整。怎么引呢?公务员要尽陕建立职业年金个人账户,让这个养老金发一个点,退休金降一个点,用20多年时间实行财务缓冲,公共部门的退休金就跟职工的退休金对接了,这时候职业年金个人账户在中国就健康发展起来了。

当然,发放基础养老金还有建立养老金税的问题,这也绝对比企业20%的费率要低得多,从来不会超过GDP的3%到4%。所以当这部分健全以后,就按照消费支出的百分比,走到哪儿发到哪儿,按当地的水平来发,这才是公共服务均等化,但是剩下那部分要建立个人账户,中国要实现的目标是这样的。政府得有一个社会老龄化的概念,延期征税,别着急现在征税。养老金是延期收入,不是当期收入,怎么能现在收所得税呢?

我们怎么培育和管理养老资产?我给养老资产一个定义,它是保障老年生活的基本安全的公民权益和物质财富。这个财产不能光数钞票、数房子,还得把权益加进来,就是分享经济进步的成果,GDP增长多少,这个成功的地方要有效地向养老金转移。

篇(6)

——养老保险备受冲击

近日,媒体报道,家住浙江台州的黄大伯17年前花200元“巨资”给老伴和儿子入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如今,却每个月只能领到2元的养老金。“2元养老金”的报道引发诸多网友担忧,不断攀升的CPI会不会把自己变成另一个“黄大伯”?

坑爹、老不起……网友戏谑“2元养老金”的背后隐现出对养老问题的担忧。可以说,这一案例引发了对于养老保险制度的怀疑和养老金保值增值问题的担心。

据专家介绍,这样的黑色幽默是源于“老农保”的一个历史遗留问题,并非普遍现象。

然而,更多的人根本算不清养老金这笔账。“每个月工资里都扣不少养老保险钱,自己退休之后到底能拿到多少钱,根本就算不清楚”,有网友抱怨说。 复杂的计算方法,各地区不一样的制度,使养老金计算成为一件非常专业的事情,而目前我国尚缺乏为民众进行养老金服务的专业中介机构。

以北京为例,首都服务之窗网站显示,普通居民的养老保险金的计算规则为符合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条件的被保险人,其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基础养老金月标准以本市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和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平均值为基数,缴费每满1年发给1%。个人账户养老金月标准为个人账户储存额除以国家规定的计发月数。

实际上,由于计算公式较为复杂,许多公司的人力资源部员工也不会计算养老金。北京市海淀区社保局网站上提供了养老金的模拟计算器查询。假设,在北京工作的某女士今年27岁,月工资5000元,预计55岁退休,那么,根据北京市2010年月平均工资为4201元,按个人工资增长率5%、职工工资增长率为3%来计算,退休后每月能拿到的养老金为4082.07元。

但是据业内人士表示,这个计算出来的结果和实际上最后拿到的养老金数字相比差距会比较大。因为每年的养老金计算要根据上年的地区最低工资及个人的工资水平进行调整,每年的数字并不固定。

相对而言,新农保关于养老金的计算更加直观。根据规定,养老金待遇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每月的基础养老金为定值,具体由地方政府确定;个人账户养老金的月计发标准为个人账户储存额除以139。参保人可以根据自己预期的缴费年数来估计自己在开始领取养老金时的个人账户余额,从而计算出养老金月待遇。

著有《大国空巢》的美国威斯康星大学人口学专家易富贤撰文指出,上海的养老金已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养老金的巨额缺口已成为上海市本级财政的巨大负担。而2035年中国将只有3个劳动年龄人口对应1个老人,养老金短缺将是今后各届政府面临的最棘手的问题,政府对养老的投入将是“有心无力”。因此,现在当务之急是反思并调整计划生育政策,让大家“生产”自救。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李建新教授接受本刊采访时也表示,当前阶段,国家与个人在养老问题上都面临着极大的压力,“我们‘六零后’这代人的养老处于一个悲惨的时代”。

看病贵且难

——医疗改革任重道远

近日来,有专家表示“全球仅有20多个国家没有实行全民免费医疗”,引起人们热议。目前,在我国,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仍然存在。在刚刚结束的2012全国两会上,深化医疗体制改革再次成为热点讨论话题,解决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毫无疑问仍是政府改善民生的工作重点。

陕西神木县这几年来一直是中国医疗改革事业的风口。从2009年3月1日起,神木县开始实施全民免费医疗,主要内容是:全县干部职工和城乡居民,只要拥有神木户口并参加了城乡居民合作医疗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都享受每人每年100元的门诊医疗卡待遇,如果住院治疗,则执行起付线报销制度。卫生部副部长黄洁夫曾表示,中国医改的目的并不是做到全民免费医疗。

《人民日报》近期也发文调查全球70多个国家的医疗制度,发现只有古巴实行真正意义上的全民免费医疗,即患者看病无需花任何费用。通常人们提到的免费医疗国家,如加拿大、英国、西班牙、俄罗斯、南非等国,全体国民确实无需缴纳医疗保险费就可获得基本免费治疗,但实际上看病时仍需支付一定的费用,如药费、挂号费等。

目前,中国与阿根廷、印度尼西亚等国实行医疗保险制度,个人支付部分保费,看病时自付部分费用。

在今年两会期间,卫生部部长陈竺表示,中国目前已实现全民医保,而医保不可能是免费医疗,但要减少病人自付费的比例。

据《南方都市报》报道,卫生部部长陈竺说,医改三年所取得的成效满不满意这个问题,老百姓心里最清楚。作为公仆,我想还是让“上帝们”来评价。他说,作为卫生主管部门,做得还不够,但有些事情也不能操之过急。

陈竺表示,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已经是全民医保的国家。他说,全民医保并不是百分之百覆盖的概念,一般说覆盖90%就可以认为是全民医保,我们现在“三个保”(城镇职工医保、居民医保和农村新农合)的人口覆盖率是96%,但是目前职工医保和城乡居民医保的筹资差别还是很大,“所以我们现在提出‘两步走’想法,先实现城乡居民医保合一,因为这两保的筹资水平、制度设计都有很多相似之处,以新农合为主导。这是第一步,也为争取第二步的‘三保合一’奠定基础。”

除了在国家层面推动全民医保外,各个地方政府也在探索具有区域性的医疗改革模式,但受困于财政可持续投入等问题,大多难言成功。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著名经济学家周其仁教授曾在媒体撰写了数十篇“中国医改系列评论”,他认为,在中国既要建立医疗的财务保障,更要建立医疗的服务保障。中国不是发达国家,早就动员并积累了大量高质量的医疗服务能力,所以那些地方的 “医改”,主要就是改改财务保障——个人付、商业保险付、还是政府付。但中国的问题是双重的:既有医疗服务由谁付账的问题,更有如何动员更多资源进入医疗服务领域的问题。所以医疗服务的准入最有必要改革开放。

庞大却失准

——失业保险面临挑战

2012年开始,北京、陕西、湖北、云南、呼和浩特等多省市纷纷上调了失业保险的待遇标准,然而失业保险的替代率依然偏低。国际失业金水平通常为当地最低工资的60%—80%之间,中国失业金替代率总体水平呈下降趋势,例如北京1999 年为30%,2009年下降到17%。

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则是,近年来,中国失业保险基金增长迅速。从1999 年的累积结余160亿元激增至2009年的1524亿元,10年增长了近10倍,年均增长率近20%;即使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肆虐、全球失业保险基金面临巨大压力、中国新增失业人员2500万人、占全球新增5000万人的一半的极端形势下,失业保险基金仍保持着快速增长,2008年和2009年两年净增了545亿元,占全部滚存结余的1/3。

此间突出的问题在于中国失业保险这挺枪瞄不准“靶心”——即找不到失业保险的受益对象。据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会保障研究中心郑秉文教授的测算,自1999年实施《失业保险条例》以来,其受益人数量曲线呈抛物线状,从2004年最高点持续下降,包括金融危机最为深重的2007年和2008年仍连年走低,到2009 年创下最低点;而城镇登记失业率曲线呈反向发展,略微上扬。

这意味着真正需要失业保险的进城务工人员得不到真正的保障,具体用人单位也没有为员工上失业保险的动力。

同时,在失业保险基金快速膨胀的过程中,也面临着泛福利化带来的失业陷阱隐忧。欧洲是全球泛福利化程度最高的地区,以比利时为例,该国总人口1100万,劳动就业适龄人口630 万(20—64 岁),占总人口60%,但是,自愿性失业人口(自愿退出劳动市场)高达140万人,占适龄劳动就业人口的22%(占总人口的13%),而非自愿性失业人口仅为57万人,占劳动适龄人口9%(占总人口5.5%),可是领取失业保险待遇的人口则高达107万,占适龄劳动人口的17%(占总人口的10%),远远高于5.5%的比例。这是因为,比利时的失业保险待遇非常慷慨,只要在过去的18 个月里参保12个月,就可以“无限制”领取失业金。

篇(7)

(一)企业养老金会计处理

由于缴费确定型计划和待遇确定型计划中养老金的具体内容和约定条款不同,相关的会计处理也存在明显的差异,现就两种不同计划下美国的会计处理进行介绍。

1.缴费确定型计划下的会计处理

在这种方式下,企业各期应确认的养老金费用一般就是该期应提存的金额。企业实际向基金组织提存养老基金时,其现行义务就得到履行。相关的会计处理比较简单,企业只需在提存时借记“养老金费用”,贷记“现金”或“应付养老金费用”。如果企业各期应提存的数额与实际提存额不相等,两者之间的差额就构成企业的一项养老金资产(应提存数额小于实际提存额)或是一项养老金负债(应提存数额大于实际提存额)。

2.待遇确定型计划下的会计处理

与缴费确定型计划不同,企业不仅要定期向基金组织支付提存金,还要承担向退休职工支付养老金的义务。相关的会计处理较为复杂,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确认各期的养老金费用;确认各期应提存的养老基金以及由此产生的资产和负债;确定各期已退休职工的实际养老金支付额等等。

美国的养老金费用主要包括以下五个组成部分相加而成:当期服务成本、PBO利息费用、基金资产的预期收益、过去服务成本的摊销、基金盈利和亏损的影响。

(1)服务成本―增加养老金成本

服务成本指雇员在当期为企业提供服务所应获得的将来的养老金,按照即定的公式,通过精算折现而成的当前价值。SFAS 87要求未来的工资水平要纳入计算。

(2)PBO的利息费用―增加养老金成本

PBO的利息费用是指PBO的时间价值,即随着时间的流逝,PBO应该增加一定的价值,这个价值就是PBO的利息费用。因为养老金计划的负债在年初是以现值反映的,因此到年末必须计算其全年利息。期末,养老金计划的负债将增加一定价值,这个价值由管理层所选择的折现(清算)利率,乘以PBO期初余额确定。折现利率的选择应该考虑市场状况,参考投资管理质量较高的企业年金的内含收益率确定。这个利率必须清楚地反映出来,并且必须合理,能够经得起质疑,能够确保养老金计划在未来能够满足养老金的支付需要。

(3)养老金资产实际收益―减少(也有可能增加)企业养老金成本

养老金资产实际收益是指养老金资产期末价值与期初价值的差额。计算时需先将企业本年向养老金计划缴纳的金额扣除,再加上养老金计划本年向退休人员发放的养老金。计算公式如下:

实际收益=(资产期末公允价值-资产期初公允价值+本期支付的养老金-本期新缴纳资金)

养老金资产的市场公允价值是指买方与卖方在符合双方意愿的前提下可以达成的交易价格,并且允许一定程度的估计偏差。养老金资产通常是可交易证券。如果资产受到了雇主的控制,则该项资产不能算做养老金资产。虽然养老金资产的实际收益需要计量,并且必须做为养老金成本的一个组成部分进行披露,但真正计算养老金成本时使用的并不是资产的实际收益,而是资产的预期收益。实际收益和预期收益之间的差异实际上并不计入当期前老金成本,而是做为一项负债,按照受益雇员未来的服务年限,在未来年度内进行摊销。

(4)以往服务成本

以往服务成本是指雇员因为以往年度的服务(相对当期服务而言),而应在未来获得的养老金折现到当前的价值。这项成本一般是在企业对原有养老金计划进行补充,或者新设立养老金计划时发生,因为这样会造成养老金PBO的增加。以往服务成本总额等于PBO的增加值。考虑到企业的承受能力,这项成本在未来若干年内进行摊销,计入各年的养老金成本,避免因为养老金造成经营业绩的大幅波动。虽然以往年度的服务属于过去,但会计准则假设,为此而补充或新设养老金是为了有利于企业将来的经营,而不是过去的经营。基于这个假设,以往成本应该在当期和将来相应时期进行摊销。可以选择的摊销方法有两种,一个是预期未来服务年限法,一个是直线推销法。

预期未来服务年限法过程如下:首先用精算的方法,对所有员工未来预期服务年限进行加总。之后将现有员工按未来的预期服务年限进行分组,计算当年和未来各年这些雇员的未退休人数。各年未退休人数除以预期服务年限总数,乘以往服务成本,得出当年和未来各年摊销的服务成本。使用这种方法,随着纳入补充计划的雇员逐年退休,各年的摊销成本呈递减趋势,类似于用年限总和法计算的固定资产折旧。

直线摊销法相对比较简单。首先精算出纳入计划雇员的未来预期服务年限,加总后除以雇员总人数,得出雇员未来预期平均服务年限。例如,10名员工还有10年要退休,15名雇员还有20年要退休。加权平均,(10*10+15*20)/25=16,每名员工的还有16年要退休。在当年和未来15年中,每年要摊销服务成本的1/16。每年对于尚未摊销的成本,要列入资产负债表中,做为一项负债(待确认以往年度服务成本)进行反映。

(5)盈利或亏损是指养老金资产(投资)所获盈利或亏损

计入企业当期养老金成本的盈利和亏损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当期资产的预期收益,等于预期收益率乘以期初资产的公允价值。二是对未确认盈利和亏损的摊销。对以往年度未确认盈利和亏损的摊销方法类似于对以往服务成本的摊销(如前述),但是不必每年都对累积盈亏进行摊销,以避免过于频繁的会计处理。FASB为此规定了一种特殊的方法:“走廊法”(Corridor),只有超过一定限额的盈利和亏损,才进行摊销。每年初,首先计算PBO和资产价值,取其中高者,乘以10%,得到该限额。如果年初累积待摊销盈亏未超过该限额,则不做摊销;如果超过了该限额,则仅对超过部分进行摊销。预期收益与实际收益之间的差额不计入企业当期养老金成本,而是计入OCI(其他综合收入)。在综合收入表中,OCI于EPS后单独计算,不影响企业当期业务收入和EPS,使企业不致因为养老金计划的大额盈亏而引起经营成果的大幅波动。

(二)企业养老金的披露

1.财务报告中应包含一份核对表,对各项退休债务进行逐项反映

2.财务报告中应包含一份核对表,反映退休金资产的具体构成,以及每项资产的公允价值。

3.对于退休金计划的财务状况,要在资产负债表中分为非流动资产、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三部分进行反映。

4.关于养老金资产的具体信息,如这些资产属于权益性证券还是债务性证券等,需要书面描述其投资政策和策略、确定预期资产收益率的依据。如果有其他对报表使用者有用的信息,也需要做出相应披露。

5.对于DB型养老金计划,需要披露累积退休金负债(ABO)。

6.未来五个财年中,退休金计划每年预计需要支付的退休金数额,以及五年后总计需要支付的退休金数额。

7.本财年剩余时间里,企业可能向养老金计划缴纳的资金数额。

8.本期确认的养老金成本,以及构成成本的各个项目的金额。

9.计入当期OCI的盈利和亏损及以往年度服务成本,以及所有从OCI转入退休金成本的金额。

10.累积OCI中,还没有被确认为退休金成本的,按净盈亏、以往服务成本净值,以及向当期退休金成本转移的数额。

11.用于计算PBO的折现利率、薪酬增长率、养老金资产的预计长期收益率、以及用于确定养老金债务和养老金成本的假设。

12.养老金资产中包含的雇主及其关联单位的证券,雇主或其关联单位对养老金承保的未来每年的数额,以及本年雇主或其关联单位与养老金计划的任何重要关联交易。

13.用于摊销以往服务成本和盈亏的任何其他方法。

14.任何重要的责任(例如每年加薪的惯例),对计算退休金负债的影响。

15.本年是否通过向雇员提供特别补偿,提前终止劳动关系。如有此种情况,需对此进行描述。

16.对于养老金资产和负债的任何重要变化都要做出解释。

17.累积OCI中,预计在下一财年中将转为养老金成本的部分,按照盈利和亏损、以往服务成本以及资产或负债分别列示。

18.在未来12个月内,可能由养老金计划归还企业的资产的价值以及归还时间。

四、启示

(一)我国企业存在大量隐形的员工养老负债,亟需实现充分透明的会计与报告

我国目前的养老金制度采取多支柱的养老保险模式,由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补充保险和个人储蓄养老保险三部分组成。基本养老保险相当于美国的第一支柱,本质上属于税收。个人储蓄养老保险相当于美国养老保障的第三支柱,与企业会计核算关系不大。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相当于美国养老保险的第二支柱中的DC养老金计划,即企业只负责每年为每个账户缴纳一定保险金额,至于将来员工退休后能拿到多少养老金,企业并无明确的法律责任,所以会计核算极为简单,每次发放工资时计算补充养老保险费用,直接借记“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不需做其他会计处理和信息披露。

中国企业目前虽然没有DB养老金计划,实际上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却需要对员工尽DB义务。经常出现的情况是,不少国有企业“本来效益不错”,但由于“背上了沉重的人员包袱”,最后效益下滑甚至倒闭。从会计角度看,所谓“背上了沉重的人员包袱”,就是企业不能按照效益优先的原则适时裁员并把人员推向社会,实质上是企业必须对员工退休及辞退后的待遇负责,这是企业的一项隐形负债。所谓“本来效益不错”,有可能是因为企业没有核算其对员工必须负担的养老负债。所谓“最后效益下滑甚至倒闭”,实际上可能不过是企业的养老负债由隐性转为显性而已。

另一种常见情况是,企业以买断等形式,让雇员提前退休,或者“内退”。雇员提前退休后,理论上企业已经不负有责任,企业在会计核算上往往不再反映对这部分员工的负债。但实际上如果企业后来的薪酬福利水平大幅度提高、物价大幅度上涨、员工遇到生活困难等,这些“买断”的员工很有可能要求企业补发工资或提高待遇。如果不解决,就可能造成集体上访等事件,给社会稳定带来影响。一些企业最终不得不再向这些“买断”、“内退”、“病退”人员增加福利。

还有一种常见情况是企业以“优质资产上市”。所谓“优质资产”,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就是人员资产。在集团公司的“精心”安排下,精干人员(优质资产)进入上市公司,非精干人员(劣质资产)留在集团公司或者“服务公司”等实体中,以此获得较高的发行价格。上市公司上市一段时间后,由于效益较好,就拿钱回购集团公司、服务公司全部资产,接收其全部人员,美其名曰“整体上市”,“巧妙地”把企业的隐性养老负债转移给上市公司,造成上市公司整体质量和效益下降,损害中小股东权益。

企业的隐性养老负债还会对国际贸易带来严重影响。当前由于出口顺差大,中国与很多国家产生了严重的贸易磨擦,面临人民币升值等严峻挑战。而“中国制造”之所以有这么强劲的国际竞争能力,一个重要原因是大量中国企业不核算、不报告、不考虑其对员工所承担的养老责任,大量顺差其实是企业的养老金负债。一旦企业经营不善,把大量员工推向社会,必将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几年前,国际金融危机导致沿海一些外向型企业一夜间关门倒闭,给社会造成了极大压力。由于大部分员工是“民工”,而“民工”的权益意识还比较弱,否则后果会相当严重。

可以说,我国企业养老金的会计与报告不充分等问题,是影响社会和经济稳定、资本市场公平和效率、国际贸易与收支平衡、企业自身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问题之一,需要提升到国家战略的层面加以重视和解决。

(二)会计准则需要法律的催生,法律的实施需要会计准则的支撑,会计核算必须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服务

美国养老金会计准则的发展历史,是一部会计准则与法律互相促进的历史。在1974年之前,美国企业养老金会计与报告的水平大致相当于我国当前的水平。1963年,Studebaker汽车公司的工厂倒闭后,由于其养老金积累不足以保障员工养老,引发了严重的社会影响。美国政府痛定思痛,于1974年出台ERISA法案,要求DB型养老金必须实行基金制。ERISA法案只规定了宏观的原则,那么会计准则如何更好地体现法律的要求,更好地保障社会的稳定和发展?美国会计界为此做了长达数十年的努力,最终达到了今天较为理想的会计与报告水平。反之,如果没有会计界的持续努力,则ERISA法案很可能会成为一纸空文,至少不会有这么好的效果。美国的养老保险的第一支柱几十年前即已实现全国统筹,其管理效率和资金积累远非我国能比。即便如此,美国政府还是高度重视第二支柱的建设,将风险分散到数以万计的企业中去,保障了社会的稳定发展。

影响中国企业养老金会计与报告充分、透明的关键之一,在于缺少明确的法律规定。例如,除“社保基金”这一“大锅钣”外,中国并无法律具体规定企业如何建立和管理DB式养老金基金。理论上企业只要在当期依法缴纳了相应保险,未来员工的养老问题便不再与企业相关,企业因此也不必做养老金基金资产和债务的相关会计与报告。将来有了问题,有能力的企业就“兵来将挡”,没有能力的企业就把员工养老问题全部推给政府,推向社会。如果中国能够出台类似ERISA的法律,必将极大地推动企业养老金会计准则的发展。从另一个角度看,如果缺少会计界的呼应,则即便国家出台了相关法律,企业会计准则跟不上,企业会计报表不能够充分、透明地反映养老金相关资产和负债,法律也将很难落实到位。例如,我国法律要求企业重视环境保护,但我国会计准则对此缺少有效支撑,相关法律的效力便大打折扣。

政府不应该、也没有能力把十几亿人的养老金全都承担下来,不能把全部矛盾都集中到自己身上。政府管理养老金,最突出的问题是管理成本较高而效率却普遍很低,而且容易导致社会成员对政府的过分依赖、政府面临的经济压力乃至政治和社会压力过大等问题。在这些方面,许多国家都有深刻的教训,中国也不例外。目前养老金第一支柱是政府承担风险。第二支柱和第三支柱表面上企业和员工本人承担,实质是最终仍由政府承担。如果出现问题,容易引起社会对政府的信任危机,甚至引起社会动荡。美国DB养老金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同时也增大了企业的风险,近年来,DB型养老金在美国的发展速度有较大下降,跟企业不愿承担过多风险有关。所以DB型养老金需要政府的引导、鼓励,如税收优惠等,在一定历史时期甚至需要强制要求,才可以建立起来。

(三)重视养老金会计与报告技术问题

1.会计与报告复杂度问题

美国会计准则关于养老金的会计与报告虽然十分充分和透明,但同时也十分复杂。例如,对于补充或新设养老金计划,美国会计准则要求对以往年度服务成本进行摊销,摊销的计算相当复杂。对于待确认盈利和亏损的摊销,在以往服务成本摊销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入“走廊法”。对于养老金资产的收益,美国会计准则一方面要求按预期收益计算当期养老金成本,同时又要求按实际收益进行计算和披露,预期收益与实际收益的差额,纳入综合收益表,不计入EPS。这样做虽然达到了更好的会计与报告质量,但也显著增加了实务的复杂度,甚至达到了令人眼花缭乱的程度。中国会计准则根本没有其他综合收益(OCI)的概念。而对于PBO这样的概念,仅仅做到理解就已经很不容易了。就当前我国会计队伍整体水平而言,将PBO这样的概念用之于会计实务,确实存在相当大的难度。我国迫切需要借鉴美国会计准则关于养老金的会计与报告技术,但同时也需要量力而行,循序渐进。

2.投资和监管水平问题

要实现养老金基金积累并且保持新制度的顺利运行,基本前提之一就是要完善资本市场。在当今美国资本市场,养老金基金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从美国的经验看,核心的问题就是要培育高效率的投资机构并引入充分竞争,同时全面强化政府以及社会的监督,否则很难保证改革目标的顺利实施。需要强调的是,虽然养老金投资安全取决于资本市场发展,但并不意味着非要等到资本市场完善后才能够发展积累制的养老金制度。从美国以及其他国家的经验看,二者之间是相互促进的。资本市场本身也需要不断完善。

3.精算力量不足问题

美国养老金会计与报告是以精算为基础的。没有相当数量与水平的精算力量,无法实现对DB型养老金的高质量会计与报告。美国政府和会计界很早就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在ERISA法案中就对精算人员的从业资格、职业道德和培养等方面的问题做出了严格要求。我国目前精算人员数量很少,需要提前着手培养,方能具备高质量开展养老金会计与报告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