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30 15:46:15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金融产业发展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景德镇是享誉中外的瓷都,但在上世纪90年代景德镇陶瓷产业一度陷入低谷期,银行贷款15亿元被悬空或逃废,金融对陶瓷企业采取紧缩及至放弃的政策。2003年起,在“重振瓷都雄风”的政策支持下,景德镇的陶瓷产业步入快速发展阶段,实现了年均40%的增长速度。2012年末,景德镇陶瓷产业产值达215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34.22%,陶瓷产业贷款余额21.65亿元,目前全市大小陶瓷企业达3000多家,陶瓷产业从业人员约为15万人。
按理来说,陶瓷产业的快速发展,必然会引发金融的大力支持。但从整体来看,目前景德镇余化县对陶瓷产业的支持仍显不足。首先是供血不足。2012年末,景德镇市各项贷款余额308.12亿元,其中对陶瓷行业贷款余额却仅为21.65亿元,只占贷款总额的7.03%。而同期陶瓷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10%,可以看出金融机构对陶瓷产业的信贷支持偏弱,陶瓷产业发展资金供需存在一定缺口。其次,金融对陶瓷产业的支持力度也不均衡,贷款投向不尽合理。从银行间信贷投放看,地方性法人金融机构投向陶瓷产业的贷款占陶瓷产业全部所得贷款总数的40%,而国有银行贷款却不足50%。2012年,相对于全市大小3000多家陶瓷企业,银行信贷支持陶瓷企业1016户,信贷覆盖面只有34.05%,其中,银行机构以10多亿元的陶瓷行业贷款,重点支持了特地、金意陶、法兰瓷、骏马陶瓷等十多家大型陶瓷企业,从而导致其他陶瓷企业户均贷款普遍偏低,大多数的中小陶瓷企业无法通过正常渠道获得银行信贷资金支持,只能转而求助高成本的民间融资,严重制约了企业的正常发展。此外,从贷款期限结构看,以陶瓷生产和项目贷款为主的中长期贷款占比较大,而以陶瓷日常经营、陶瓷销售急需的流动资金贷款投放显得不足。最后,金融机构对陶瓷产业支持方式也比较单一。银行贷款仍为陶瓷产业融资的主要手段,信用证、保函等业务较少,特别是针对陶瓷产业的金融创新产品和特色服务如艺术品抵押更显不足,金融服务品种少、层次低,配套服务相对滞后,无法满足陶瓷产业生产经营单位对信贷资金的需求。
以上现象表明景德镇金融支持陶瓷产业水平有待提升。一是金融体系有待完善,新型金融组织活力需进一步提升。在景德镇,从机构格局上看,除交通银行外,还未设立有其他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外资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更没有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等非金融机构。从金融服务水平看,各金融机构在管理体制、市场地位、业务品种方面,基本雷同,导致其经营目标集中,金融创新产品少,竞争力相对低下;新型金融组织短期内难以发挥其主力军角色作用。2012年末,景德镇成立了2家村镇银行和3家小贷公司,其贷款余额为10.04亿元,难以形成有效的信贷供给能力。
此外,截至2012年末,景德镇全市的6家信用担保机构注册资本金仅有3.48亿,普遍存在资金规模有限、担保能力不足等问题。而且银行目前也只与有政府出资背景的担保机构开展业务。2012年末,这些担保机构仅为50余家中小企业提供了担保贷款2.12亿元。
可以说,景德镇市金融机构对陶瓷产业的支持力不足既有上世纪90年代以来陶瓷产业不良债务被悬空的阴影影响,也有目前陶瓷企业本身财务制度不完善、不透明的因素,企业难以提供有效的担保或抵押,银行又将陶瓷业定位为高风险行业,慎贷理由显得更加充分。(作者单位:人民银行景德镇市中心支行)
关键词:文化产业;金融支持;陕西
中图分类号:G1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5-0-01
陕西历史文化遗产众多,文化积淀厚重,旅游资源丰富。然而陕西的文化产业发展与文化资源大省的身份极不相称。因此,在分析陕西文化产业投融资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提出对策建议,对全面提升陕西文化产业层次与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陕西文化产业金融支持存在问题分析
(一)陕西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2012年,陕西文化产业飞速发展,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500.4亿元,比上年增长31.4%,占GDP比重达3.5% (数据来源:《2012年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十一五”时期,陕西文化产业投资年均增长7.7%左右,文化产业投资由2006年的70.1926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92.6779亿元,年均增长5.5亿元。2010年陕西省文化产业基本建设投资92.6779亿元。在投资构成中,艺术业、图书馆、群众文化、艺术教育和文化市场经营机构、博物馆投资仍然是文化产业投资的重点。陕西省以网络文化服务、文化旅游休闲娱乐服务以及广告、会展、服务为主要内容的新兴文化产业迅速呈现多元化发展,使文化产业发展更具活力。
(二)金融支持陕西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成为经济运行中必不可少的资源配置工具。陕西要实现“文化强省”的建设目标,实现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迫切需要突破资金的“瓶颈”约束。目前陕西文化产业金融支持的现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文化产业融资渠道单一
长期以来,陕西作为欠发达地区,经济总量偏小,地方财政支持有限,政府对文化产业的资金投入严重不足,使得民营投资成本较高,外资由于文化市场准入机制的限制也较难进入,陕西激励社会力量投资文化产业、参与文化活动的创新举措和政策倾斜比较少,市场化的融资体系尚未完全形成,文化投资仍以政府投资为主,民间力量参与较少,没有形成多元化的融资体系,投融资渠道过于单一。
2.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力度不强
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为产业发展提供着不竭的动力和血液。文化产业和其他产业一样,其发展和成长离不开金融支持,否则就会成为无源之水。目前陕西省仅有陕西广电网络一家文化类企业上市公司,文化企业通过发行债券等方式融资尚属于空白,金融机构信贷产品创新能力较弱,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发展陕西文化产业还有很多工作要做。目前陕西金融机构对文化产业信贷投放主要集中于基础设施建设上,存在明显的重基础设施建设,轻企业日常经营特点,金融机构针对文化产业特点主动开展融资产品创新能力较弱,尤其缺乏针对无形资产抵质押的金融产品。
二、陕西文化产业发展金融支持体系
陕西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巨大的资金驱动,单纯依靠政府投入既不符合陕西省的省情,也不符合产业发展的规律。因此,必须按照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要求,通过发挥市场机制的推动作用,形成多层次、多元化、多渠道的资金供给模式。以“市场运作为主、政府扶持为辅”,构建陕西文化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体系。
(一)加强政府的投入和引导
政府在文化产业金融支持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陕西文化产业要蓬勃发展,必须加强政府的投入和引导。政府应在文化产业发展起步阶段,充分发挥示范效应,积极引导市场机构参与到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中,待文化产业市场机制成熟后,再进行市场化。在保证陕西省政府对文化产业财政支持的基础上,建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基金,鼓励符合条件的文化企业优先上市发行股票以及企业股份合作等途径募集资金,实现文化产业融资形式的多元化,使政府投资与社会资本相互结合、相互补充,扩大陕西文化产业的金融支持力度。
(二)创新融资模式
1.产业链融资
构建以文化产业为精髓的产业链发展模式,以传统支柱产业为基础,科技和文化创新为前端,引导大型核心企业为上下游担保融资、并购重组融资,将企业融资需求嫁接到核心企业,从而间接支持文化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融资需求。
2.租赁融资模式
对文化企业来说,租赁融资具有一定的吸引力。租赁融资门槛低,对承租企业过去的经营业绩要求不高,考察重点不以以往的财务记录为主,而是以现在的现金流量为主,一般以租赁物本身作为担保,无需其他财产担保,这对于文化企业而言尤为方便,还可改善承租人的财务状况。陕西文化企业发展,政府应在税收、财政、融资渠道等方面予以政策支持外,应加强融资租赁的扶持和宣传力度,设立融资租赁信用机构,降低融资租赁信用风险。
3.资产证券化模式
利用资产证券化筹集到的资金能达到知识产权价值的75%,而一般的抵押贷款缺普遍低于65%。作为文化产业版权的著作权、专利权、特许经营权、商标权等无形资产为文化产业版权证券化提供了强有力的资产支持,从而将缺少流动性的文化产业版权使用费未来所产生的持续不断资金流作为基础资产,产权所有者作为资产证券化的发起人,通过结构重组在证券市场上交易,从而增强基础资产的流动性,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使未来产生的现金流经过资产重组获得证券市场流动的机会,在不增加负债的同时筹集更多的资金,而使版权得到有效利用。
摘要:我国文化产业面临着加快发展的新机遇,通过对文化产业发展与金融关系的合理分析,明确指出了文化产业的发展能够带动金融的发展、金融支持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最终实现金融与文化产业的有机融合,并提出促进金融与文化产业逐步融合的方法以适应当今全球经济的大发展。
关键词 :文化产业;金融支持;融合
文化产业是一种新兴产业,为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带来积极影响。当国内人民的物质生活在不断得到满足的同时,精神文化需求也会随之扩大,此时,文化产业的发展潜力将会越来越凸显,文化产业能够反映一国的综合实力,它的发展与金融有着密切的关系。当今,推动文化产业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鼎力支持,两者是密不可分的。两者之间的关系主要为以下几方面:
一、文化产业———新的国际经济竞争的主要引擎
五大重要效应:内需导向效应,具有改变消费观念、创造消费供给、刺激消费升级和扩大内需空间的作用;产业升级效应,加强了文化产业与传统产业的关联作用,生产性的功能开始发挥作用;产业关联效应,文化产业的发展能够带动信息,旅游,体育等产业的发展,文化产业与网络技术的结合也衍生出许多与传统文化产业完全不同的“新文化产业”;就业孵化效应,由于现代文化产业的门类较多,产业链较长,能够适合多种类型的企业和人群的加入,这样既能为高端人才搭建展现自我的平台,又能接受民间具有一技之长的草根艺人和普通高校的毕业生,甚至是本土农民;文化图强效应,文化产业的发展通过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间接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提升全民的文化素质和道德境界,从而推动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乃至生态效益的多层叠加。文化产业正逐步成为国民经济中支柱性产业。不仅对经济的发展产生综合性的联动效应,也对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和扩大就业产生有利的作用。
所以说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是经济与文化的相互融合,文化产业的上升和发展必将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
二、文化产业———以金融行业为基础支持动力
随着经济转型升级需要,我国文化产业融资需求日益扩大。由于文化产业自身具有知识和资本密集的特点,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进行更多的创意和研发工作,要求大量的资金投入。因此金融需要从提高其经营管理能力和资金运营的规范化水平来引导文化企业。然而,金融投资文化产业的比率并不高,金融投资的企业存在结构不平衡现象,只看重大企业集团的获得银行贷款。在创新信贷产品、完善金融服务和创新、扩大直接间接融资规模、培育文化产业保险市场,建立和完善配套机制等方面未做出明确规定和政策突破。
随着以信用交易为主要内容的金融业迅猛发展,文化企业的发展既可以通过发行股票、债券或者进行社会集资等直接融资方式来获取资金;也可以通过流动资金贷款、固定资产贷款、项目贷款等间接融资方式,来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另外,一些文化企业无论是采用注资式的增量调整,还是通过兼并、购并、联合等方式进行存量重组,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都应该有金融部门来参与,通过金融市场来实现。
三、金融和文化产业———共同发展实现有机融合
近期的金融与文化产业水平对接涉及到金融服务业和文化产业两个部门,仅仅依靠单一领域的功能提升和拓展无法实现二者的有效对接,只有二者有机结合,才能达到融合发展的目的。
资金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资源,文化产业基础设施的建设、文化产业资源的挖掘等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然而,文化产业的主体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主体,在其发展过程中必然要求进行必要的资产兼并和重组。事实证明,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单独靠文化企业的力量是难以完成的,必然要有金融系统的参与和保障。
四、金融———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支持力度
我国文化产业的有序发展,必须加大金融的支持力度,如果离开金融业的全方位支持,文化产业就难以真正形成其产业规模。优良的金融环境是我国文化产业加速发展的基石。但就当前情况来看,由于文化产业和文化产品的特殊性,使金融业在文化产业的投融资问题上举步艰难,文化产业的发展缺乏全方位的金融扶持。这是影响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鼓励金融业介入文化产业,加强金融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对我国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
拓宽金融业的投融资路径,探索建立银行业对我国文化产业投资的信贷机制,是实现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的必然要求。充分利用证券市场进行融资,也是金融业对文化产业投资的主要途径,因为金融在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之间,不同的经济主体和不同的经济活动之间,以及不同经济过程、不同经济环节之间,都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制约机制和渗透渠道。
金融机构要加强金融产品创新,提供金融支持。文化企业有形资产少,无形资产多的特点需要银行等金融机构针对不同的企业类型、发展阶段,积极探索适合的信贷产品和贷款模式。
五、文化产业———更融洽的对接金融
1.培育合格的文化产业融资主体
文化企业要获得金融机构的扶持,必须采取积极措施促进文化企业自身的有序发展。文化企业要认真贯彻落实分类改革的相关精神,不断推进经营性文化企业的改制,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明晰产权关系,加速完善公司的治理结构。
2.重新塑造优化的、合理的文化产业结构
要改变我国文化产业目前规模较大、结构不合理的状况,就必须加快我国文化产业的现有存量改造和升级。积极拓宽我国文化实体的重组引资的空间,要积极吸引外部增量资本进入文化产业。
3.整体提高我国文化产业的现代化水平
不断深化文化体制的改革,建立起全国统一的文化市场,培育健康的文化市场竞争机制,进而提升我国文化产业整体市场化的水平。
文化产业在传输文化、拉动消费和促进经济增长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是党和国家近年来日益关注的问题。在经济不断增长的态势下,文化产业呈现出一个快速发展的趋势。但由于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特殊性,在其拓展的过程中,资金问题是阻碍其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金融对文化产业的支持力度的加大,不仅能拉动自身经济增长,还能够拥护国家政策方针,促进文化产业迅猛发展,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基金项目:
2013年唐山市科学技术局项目(编号:2013CX—5)。
参考文献:
[1]刘索华.基于金融支持视角的小微文化企业发展研究[J].农村金融研究,2012(1),58-63.
[2]匡导球.公共财政支持文他建设:动因、机制与路径[J].新视野.2012(6),36-40.
任何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养老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对资金更是有着巨大的需求,充裕的资金投入是养老产业快速发展的前提。目前,河北省养老产业尚处于初级阶段,财政拨款、社会捐助和单位自筹是发展资金的主要来源,通过金融渠道融通的资金非常少,仅限于少量的银行贷款。这种以政府投资为主,金融市场融资为辅的融资机制,尽管在养老产业的启动阶段能有一定的影响,但随着养老产业的发展,该模式已越来越显示出了其不适应性,财政拨款受到政府有限财力的限制,社会捐助时间长,单位自筹渠道有限,传统的模式不可能在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的大环境下,一力承担越来越重的养老负担。虽然政府的投入也在逐渐加大,但毕竟很难满足养老产业迅速发展的需求。
河北省养老产业发展所面临的最大瓶颈之一就是资金短缺。根据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在高效的产业融资机制创建过程中,财政拨款、自筹资金等融资方式只能发挥辅作用,处于主导地位的核心机制则依赖于金融市场的创新与发展。这是由金融市场独具的融资规模大、速度快、信息广且持续稳定等优点所决定的。总之,要解决河北省养老产业发展资金短缺问题,确保资金投入到位,就必须改革现有的融资机制,逐步建立起以财政拨款为引导、社会资本投入为主体、金融市场融资为核心,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的新型融资机制。
另外,迅速增长的庞大的老年人口群体和随之快速增长的老年人购买力,无疑会促成一个更为广阔的老年消费市场。在这一充满发展前景的新兴市场上,将蕴涵着养老产业前所未有的机遇,也孕育着商家们千载难逢的商机。对金融业而言,老年人对保险产品的需求、银行服务的需求、投资理财的需求以及整个养老产业发展的融资、结算和咨询需求都无不蕴藏着巨大的市场开发潜力。通过挖掘这些潜力,扩大金融部门的业务范围,优化业务结构,分散经营风险,提高经营效益。21世纪是人口老龄化的世纪,金融只有率先支持养老产业发展,抓住机遇,才能为自己赢得广阔的发展空间,实现长久繁荣发展。
二、金融支持养老产业的思路
对于河北省而言,金融支持养老产业的首要任务就是融资,只有率先解决资金的瓶颈问题才能促成养老产业的规模效益,其次应该注重老年产品的巨大消费市场,设计出独具特色的老年金融产品,具体内容如下:
(一)“倒按揭”模式又称以房养老,是指房屋产权拥有者,把自有产权的房子抵押给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后者在综合评估借款人年龄、期望余命、房产现值以及预计房主去世时房产的价值等因素后,以年金的形式每月给房主一笔固定的钱。一方面,该模式为养老者提供了经济保障,另一方面,它也为金融机构带来了盈利业务,从而可以吸收资金进入。该模式是一种能有效结合养老与房产因素的养老新途径,也是一种将房产价值提前变现以提高老年人生活水平的新型金融产品。倒按揭的开发和实施,是对养老与金融的结合,也是对二者的创新与发展。它不仅能提高我国的金融创新水平,而且也有利于我国养老观念的改革。因此,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并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开发适合我国的倒按揭金融创新产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中信银行在北京最早实行倒按揭,到目前仍处于试验阶段还没有推广开来,对于我省来说更是一个崭新的概念,无论在学术界还是实践中均存在不少争议。发展模式的选择、法规的完善以及配套机制的建立健全等问题是我省开发倒按揭过程中亟需解决的问题。只有在对发展模式进行理性选择后在现有法律基础上不断完善相关法规并进一步建立建全倒按揭的配套机制,才能够最终实现倒按揭在我省的开发与推行。
(二)养老产业基金模式该模式以中信信托云南“嘉丽泽国际健康岛”运作模式为原型,首先选择政府引导基金或大型投资机构作为项目的主导方,并且加入专业医疗健康服务提供商,提升养老产业整体运作效率和专业化服务水平。该模式资金来源主要为国开行等机构,由信托、私募等金融投资机构设立,随着运营条件稳定后可以准入少量个人投资者,同时引入专业医疗健康服务提供商作为战略合作伙伴。选择健康产业基金作为养老产业基地的运营主体,负责产业布局及基地总体规划,医疗健康服务提供商辅助基地管理运营,并逐步引入其他优质的健康养老服务机构加入。项目运营后,运营主体整合相应资源,更可以吸引大量消费资金,此模式后续发展空间巨大。
(三)综合融资平台模式通过保险公司、信托业积极参与,建立多渠道融资平台。对于房地产、医疗保健和其他需要长期大量投资的行业要发挥不同金融机构优势,构建多种投资模式。例如股权投资、股权合作、全资投资、发行类REITs投资计划等。商业银行借此机会利用他们的渠道,基金账户托管、客户资源,保险,产品创新等提供专业化的服务。不仅能扩大行业范围,同时也有利于丰富产品种类,增加在行业内的竞争优势。
(四)建立专业的金融扶持养老产业园随着政府逐步降低社会资金参与养老产业设施建设的门槛,社会力量正逐渐成为养老服务供给的主体,社会资金通过整合社会资源,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发挥我省环京津区位优势,建设一批功能突出、辐射面广、带动力强的集休闲养生、老年教育、老年体育、特色医疗于一体的养老服务基地和产业群,打造养老产业品牌。吸引养老服务企业入驻,培育养老服务产业链。形成一批竞争力强、有实力的养老服务企业集团,兴办连锁化、品牌化、规模化养老服务机构。提供专业的金融支持和专项的产业扶持基金,为夕阳群体打造带有创新金融特色的朝阳产业园区。
(五)开发老年旅游保险产品保险公司应抓住人口老龄化的机遇,充分重视老年保险消费市场,及老年人的特殊需求,为老年人量身打造更多的保险产品,弥补市场的空白。如开发老年旅游保险产品。老年旅游已成为旅游客源市场的一大热点,正在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据国家旅游局统计,当前全国老年旅游者已经占到全部旅游者的30%左右,仅次于中青年旅游者的比例,老年旅游群体已初步形成规模。该类产品在为老年人提供保障的同时,也能促进新型保险产品的研发,丰富保险产品市场,优化保险产品结构,创造保险收益。
三、金融支持养老产业应注意的问题
养老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国内许多省市不断加大对其的扶持力度,养老产业市场的发展趋于细分化,产业化。该产业以旺盛的生命力展现出朝阳产业的势头。但是对于河北省而言,供给市场存在较大缺失,仍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尚未形成规模。另外为防止不法商家利用法律漏洞牟利,给养老产业带来毁灭性的打击,对金融支持养老产业发展的探索道路需持谨慎态度。河北省养老产业未来的发展,总体而言既有优势也有劣势,既存在挑战也面临机遇。在面临广阔市场前景的同时,河北省各市县也存在着经济状况发展不平衡,资源分布不均衡等问题。在受到诸多因素干扰的情况下,综合考虑河北省经济状况及人口结构,对于养老产业的发展可探索公司化,特色化,品牌化的研发方向,形成全面、独特、专业的养老产业布局。各市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合作互补,在社会转型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大改革背景下探索出一条新兴养老产业化道路。
四、结语
关键词:金融危机 文化产业 影响 发展形势
[中图分类号]GO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4-7069(2011)-02-0067-01
中国文化产业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有多严重?金融危机对于文化产业的发展到底是挑战还是机遇?金融危机后我国文化产业又该何去何从?考虑这些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金融危机对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影响
金融危机的爆发涉及到了各行各业。通过各方的调查数据显示,文化产业的发展也因此受到了影响,同时在文化产业内不同的行业受到的影响也不相同。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文化市场总体发展形势不容乐观。我国文化产业起步较晚,力量尚不够强大,不能抵挡金融危机的影响。文化产业的发展又受到各种因索的影响。比如企业频繁的裁员,停工等。在金融危机中以出工加工为主的生产企业订单量大幅度减少,消费量和消费人数也急剧下降,另外出现部分恶性竞争的情况。受国内外经济疲软的影响,企业的信心也受到很大的打击。
(二)文化产业不同的领域所受的冲击程度不同。根据调查显示,高端文化产业和出口产业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最大。高端文化市场低迷,文化企业举步维艰。例如报纸行业,话剧艺术,民俗风情表演,纸媒广告等等营业额大幅度下降。因为这些领域的消费者多来自国外。消费者的消费能力下降了。另外网吧,音像店等受到的影响较少。这个主要是因为消费者洽谈业务少了,也因为心里恐慌等因素而减少了娱乐事项。
(三)部分文化产业呈现了复苏状态。在政府的调控和指导下,一些行业开始度过难关。娱乐行业通过加强内部整顿,减少成本,加强管理等方式拉动营业增长额。同时消费者恐慌心理的减少也促成了娱乐业的发展。另外,通过政府针对性的扶持,人们接受职业教育,技能培训等,或者自主创业或者重新上岗,使部分文化产业里现复苏状态。
二、文化产业的发展面临的机遇
(一)国家宏观调控中的机遇。为应对金融危机。中央提出了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等发展策略,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来拉动内需,刺激消费。经济的复苏和发展也将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条件。
(二)产业结构转变中的机遇。金融危机刺激我国产业结构发生改变,文化产业作为新兴的服务行业将迎来发展的契机。国家投入大量资金刺激消费,老百姓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欲望被提升,也就扩大了文化产业市场的发展空间。
(三)政府重新定位中的机遇。在金融危机中,政府发挥了积极的主导作用。提供资金,促进消费,化解危机,在金融危机中,政府,提高了执政能力和服务意识,积极转变成了服务型政府。文化企业应对危机的信心大增,文化市场的发展有了更大的推动力量。
三、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与意见
(一)政府应加大对我国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各种国家和品牌的产品纷纷进驻我国。尤其在目前金融危机下,我国表现出较强的消费能力,他们对国内市场更是虎视眈眈。首先政府和企业要积极合作,联系实际,及时把握文化市场的变化,制定适合文化市场发展的政策。其次政府要注重对企业的引导和管理,鼓励创新。再次政府应该规范文化产业市场,严厉打击非法行为,积极扶持优秀产业,为文化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促进文化产业发展。
(二)抓住机遇,尽快振兴和发展文化产业。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世界经济都很低迷,但是文化产业却表现出相对独特的生命力,如电影业等。也正是金融危机的出现迫使我国产业升级,进行结构优化和改造。第一,我们要充分认识文化产业的特色和价值,扬长避短,尽快将其建成我国的重要的经济产业。第二,社会各界要提高认识改变观念,重视文化产业,尽快提出文化产业的振兴计划,趁机发展有优势的新型产业,如创意产业等,采取多种措施促进文化产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三)大力培养和支持龙头企业。优秀企业能带动整个产业水平的提升,对推进文化产业的发展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所以我们要以龙头产业为突破口,以此发展文化产业。1.大力培养和支持实力雄厚的龙头产业,来提高整个行业的水平和竞争力。2.建立规范和先进的产业基地,鼓励企业创新,鼓励技术自主研发。3.拉长文化产业链,积极发展文化衍生品,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
国际金融危机对于文化产业的发展来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我们并不知道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和文化产业的影响到底有多大,但只要我们善于把握机遇,以科学的方法和态度来对待它,做最坏的打算,做最多的准备,我们的文化产业一定能走出危机,迎来发展的繁荣时期。
参考文献:
[1]魏文彬,建设文化强省的战略选择[J],新湘评论2008(01).
关键词:文化产业;融资困难问题;金融服务创新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2年9月4日
“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指出,要推动文化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支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增强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在实际业务操作中,由于文化产业本身的特性和现状所限,传统金融服务产品和金融工具难以与其有效对接,文化产业的融资困难问题亟待解决。《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规划指出,银行业金融机构与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应积极加强合作,综合利用多种金融业务和金融产品,推出信贷、债券、信托、基金、保险等多种工具相融合的一揽子金融服务,做好文化企业从初创期到成熟期各发展阶段的融资方式衔接。
一、金融业支持文化产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与其他行业相比,文化产业具有“轻、薄、短、小、弱”等特点,在国民经济所有产业类别中处于落后地位,产业布局较为分散,产业竞争力不强;文化产品市场和文化服务市场不够发达,文化资金市场、文化人才市场等发展滞后,这些状况限制了我国文化产业的正常发展,为金融服务进入带来较大风险。
(一)文化产业面临突出的融资约束问题。由于投入产出的不对称性和消费市场的不确定性,文化产业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的项目融资模式特点,无论在间接融资方面,还是直接融资方面,文化产业都面临突出的融资约束问题。
(二)文化企业无形资产的价值评估亟待解决。多数文化企业的资产以无形资产为主,文化企业和金融业对此缺乏有效的认识和管理。实现文化产业与金融业的对接,如何明确和严格保护无形资产权利归属和流转、如何评定和评估无形资产的商业价值等问题亟待解决。
(三)文化企业的信用建设问题。由于现代企业制度的缺失,文化企业内部普遍存在经营联系性差、同一项目经营主体众多、利润分散、虚假财务信息等问题。
二、国内文化金融服务创新的成功经验
(一)以版权价值为核心,深度挖掘版权资产价值,推动文化资源金融化。交通银行上海市分行对上海市某出版行业进行“二手版权”(版权是从境外四大国际图书出版商手中买来的境内出版权)质押,突破了相关法律法规只是支持自有版权质押的问题,推动了这一法律法规的完善,为上海乃至全国的出版行业融资扫清障碍。
(二)财政适当投入、文化企业联合出资形成风险补偿资金,为文化企业申请银行贷款提供担保。上海农商行与上海普陀区工商联组织一批文化企业成立互助基金,由区财政支持形成风险补偿资金,银行则放大一倍配套贷款。最终,普陀区财政拿出1,000万元,首批21家企业共同出资1,000万元,每家企业最少认购10万元,认购份额的多少与贷款使用额度挂钩;银行方面则给予2,000万元的授信额度,形成一个4,000万元的资金池。政府、银行和企业三方还约定,如果逾期贷款达到300万元,贷款则暂停。
(三)创新激励措施,突出对文化企业贷款的奖励倾斜。浦发银行上海分行在内部劳动竞赛中规定,每增加1家有效的文化类信贷企业,其积分是一般信贷客户得分的2倍。对文化类信贷支持力度大的支行,当年考核指标进行一定折算,减轻考核压力。对文化企业的不良贷款率容忍度等指标也有相应放宽。同时,设立文化金融专职产品经理和专职授信审批人员,前者负责文化类金融产品的设计,后者负责审批。
(四)建立金融服务文化产业的长效机制。交通银行上海市分行建立内部评价体系,确定文化企业对象评级和授信业务风险评级;光大银行上海分行与保险公司、担保公司、第三方权威评估机构联手,共同搭建业务操作与风险控制平台;中国银行上海分行建立专业的文化产业营销、研究团队,负责研究、制定支持文化产业的具体措施。
(五)文化企业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集合票据。以文化科技产业为主导的深圳华强集团在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发行25亿元3年期中期票据。交易商协会采取会费减免、注册发行“绿色通道”等措施,针对新兴文化企业资产规模较小、单体债券难以发行的现状,推出文化类企业中小企业集合票据。
(六)以银行信贷和信托计划、私募基金和信托计划结合起来,有效地实现风险隔离,实现较低平均风险和较高平均回报的投资目的,这是最适合文化产业融资的有效工具。交行针对文化创意产业开发了创新产品“集合信托”,将信贷与信托衔接起来。北京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有限公司联合东城区政府、北京东方雍和国际版权交易中心及中信信托有限责任公司共同推出“雍和园文化创意中小企业发展集合信托”产品,首期信托募集资金2,000万元,其中社会资本1,600万元,东城区引导资金400万元。为降低中小微企业信托融资成本,东城区政府继续提供50%综合费率补贴,使企业实际融资成本控制在8.6%以内,大大低于担保贷款成本。
(七)专业化的保险机制有利于降低企业经营风险,稳定企业、投资者和从业人员的预期,确保文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人财保险北京分公司与中程信托签署保险协议,为其拥有和保管的艺术品签署了文化产业保险艺术品专属保险第一单,提供从馆藏、展览到运输各个环节的艺术品综合保险保障。人保财险上海分公司积极参与国家第七届动漫展,为动漫会提供了一揽子风险解决方案,承保了上海外滩源艺术品保险、上海博物馆艺术品进出口展览等一系列文化保险业务。人保财险在业内率先推出艺术品综合保险、文化活动公共安全综合保险、演艺活动财产保险、演艺人员意外和健康保险、动漫游戏企业关键人员意外和健康保险、展览会综合等文化产业专属产品;适时开发了针对文化企业的贷款保证保险,解决文化企业融资难问题。太平洋保险承保了影片《全球热恋》拍摄制作的一揽子保险,保险责任包括演职人员中断参演、拍摄使用的相关财产损坏以及第三方损害赔偿等。中信保为影视作品海外销售进行出口信用保险,提供评估及分析风险,承担收汇损失保险责任,打破以往影视作品海外版权一次性“买断”的模式,分享了文化产品出口的收益,壮大了文化产业企业“走出去”的信心和底气。
三、深化文化金融服务创新的重点
(一)推动文化产业核心产品或资产价值(如版权资产)评估体系建设,为文化金融活动提供基本的价值依据。必须以文化产业的核心资产为价值载体,以价值评估、优质项目推选为基础,进一步消除金融机构与文化企业的信息不对称,降低金融机构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各种创新实践过程中的管理风险、信用风险和经营风险。
(二)金融机构要适应文化产业特点,继续深化业务流程再造与管理创新。文化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在逐步上升为国家战略性支柱产业的背景下,具备高风险性的同时,也表现出较高的成长性和收益性,正成为金融机构新的利润增长点。金融机构应建立文化产业资深专家服务团队,为文化产业量身订制特色金融产品与服务,满足不同行业文化企业的各项融资需求。
(三)在提升企业自身素质以及自身信用的前提下,逐步建立有效的信用管理体系。政府可以带头提供信用激励,政府补贴文化企业尤其是中小文化企业的评级费用,信用评级带来的实际好处使企业愿意自费继续评级。由于多数文化产业规模比较小,但银行对其投入的人力成本、管理维护成本与大企业一样,银行可以考虑“信用评级外包”,有利于降低经营成本,提高效率。
(四)发挥政府力量,为文化金融服务提供财政资金配套支持。政府财政资金应有效引导社会资本投资方向,促进政府的公共投资与文化企业的商业投资有效衔接,为调整经济结构奠定基础。还可通过多种政策杠杠对符合条件的文化企业给予货款贴息、保费补贴、税收优惠以及对优秀的文化企业或项目给予无偿资助和奖励。
主要参考文献:
[1]张慧娟.美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历程及启示[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1.10.
[2]薛保勤,解国记.理性发展我国的文化产业[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1.10.
[关键词] 科技金融;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
[中图分类号] F8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0037(2017)2-67-3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nance Supporting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
Sun Mingyan
(Shenyang No. 11 Middle School, Shenyang Liaoning 110034)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China'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nance supporting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 based on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upporting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y, from the aspects of lack of 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 consciousnes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nance and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y, short development time and imperfect system of China'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nance, poor development ability of supporting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 and lack of compound talents, , put forward to establish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nance and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y 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 ideology, strengthen the ability construc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nance serving for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 introduce and cultivat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nancial high end talents and applicable compound talents and other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nance; support;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
科技金融是科技和金融交R融合的产物,科技金融的权威定义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部部长、研究员赵昌文首次明确提出,“科技金融是指促进科技开发、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一系列金融工具、金融制度、金融政策与金融服务的系统性、创新性安排,是由向科学与技术创新活动提供融资资源的政府、企业、市场、社会中介机构等各种主体及其在科技创新融资过程中的行为活动共同组成的一个体系,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和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1]。”
当前,中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面临巨大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我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成效相比西方发达国家差距很大。突出的问题是我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缺乏资金,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企业融资渠道狭窄,融资难、融资贵[2]。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其发展与科技金融息息相关,离不开科技金融的支持。当前,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资金的来源主要是政府投入为主,企业投入为辅,科技金融支持次之。我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资金投入不足已经成为影响和制约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主要瓶颈。要促进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稳步发展,真正实现经济增长转型,必须建立健全科技金融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体系。因此,支持高科技行业发展的科技金融的地位就显得越发重要[3]。
1 科技金融支撑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状况
1.1 建立复合式投融资体系
1.1.1 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产权融资平台。搭建了以知识产权为载体,合规、高效、可控的融资平台。当前,国内不少地方政府已开始运行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综合国内这方面的发展情况而言,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运作模式主要分为上海模式、北京模式、武汉模式三种情况。上海模式的主要特征是“银行+政府基金担保+专利权反担保”;北京模式的主要特征为“银行+企业专利权/商标专用权质押”;武汉模式的主要特点是混合上海模式和北京模式优点的“银行+科技担保公司+专利权反担保”混合模式。这几种模式主要涉及银行、企业、政府、担保公司等多方主体。截至目前,全国各地知识产权融资项目已聚集超过3 000个,其中,正式在知识产权融资平台上进行融资的项目已达到800个。
1.1.2 建立战略性新兴产业信用共同体。地方政府与银行签订了战略性新兴产业信用共同体协议,建立健全科技金融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新模式。银行与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签信用合约,合约约定按一定比例提取风险准备金,风险准备金在贷款发生过程中提取,目的是银行和企业共同承担资金风险。战略性新兴产业信用共同体实现了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银行、政府新型合作模式,增强了银行新的金融产品提供的灵活性,而且服务高效快捷,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资金后盾。
1.1.3 设立“新三板”开拓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融资新渠道。国家为了使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批准设立“新三板”,主要服务于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使战略性新兴产业更方便快捷地进行股权融资,“新三板”在2012年9月20日,国家工商总局注册成立后,便加快完善资本市场功能,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服务,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科技创新,促进了全国各地民间投资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发展。截至目前,共有近万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成功在“新三板”挂牌。“新三板”为我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快捷强大的融资渠道。
1.1.4 壮大风险投资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服务。风险投资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发展中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国家出台相关政策,推动风险投资快速发展壮大,并使风险投资基金快速集聚。到目前,全国风险投资基金管理企业近万户,注册资本近4万亿元。全国风险投资活跃度持续提高,风险投资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实现了和谐发展的局面。
1.2 建立多层次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金融服务模式
1.2.1 建立服务于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的科技金融专门服务机构。为了给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提供充裕的发展资金,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快速发展,快速实现创新动能转换,完成国际和地方经济发展转型,我国从省到县,各级政府热情高涨,纷纷成立了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发展的科技金融集团,并持续建立了与科技金融有关的科技贷、科技保、科技租、科技信用管理等专业公司,组建并完善了服务于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产业科技贷、科技保、科技租等全方位的科技金融服务模式。
1.2.2 建设科技资本快速对接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渠道。银行与企业直接对接、风险投资直接和企业对接、产业资本和企业直接对接十分有利于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发展,一方面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直接学习了科技金融融资方式方法,另一方面条件成熟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可以直接融到心仪的资金。面对这种旺盛的需求,各级政府积极搭建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和科技金融机构直接对接的融资服务平台,连续举办科技金融机构与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直接对话对接活动,搭建了科技金融机构与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直接的对话对接渠道,不但盘活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各类资产,还大大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1.2.3 创意创新科技金融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新模式。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发展业态不同,阶段不同对资金需求各不相同,为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发展,科技金融机构通力合作,协同创新机构积极探索服务于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科技金融品种创新,开发出了企业集合债券、信用贷款、票据、知识产权质押等科技金融新产品,拓展了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融资渠道。同时,为解决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有些地方政府开拓性地创办了“科技金融超市”,“科技金融超市”不但涵盖数十家科技金融机构,还有数十种科技金融产品,除能够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外,还为科技企业“量身定制”融资方式[4]。
1.3 科技金融中介服务体系建设取得进展
1.3.1 征信系统逐步完善。各级政府和科技金融机构通力合作,在部分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中进行了征信体系建设,从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政策环境、融资平台、信用担保、科技金融支持、激励机制等践行征信体系建设,既改善了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的融资环境,又促进了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自身管理建设和科技创新。
1.3.2 科技金融中介服务力量逐渐壮大。随着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的快速崛起,其对科技金融需求越来越旺盛,顺应资金的迫切需求,各级政府建设了各种科技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同时,基于市场本身自发成立了林林种种的投资机构、融资机构和诸多科技金融中介机构,这些机构依托互联网技术构建网络金融、网络银行,提供科技金融服务,将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与金融机构合作,承担着金融机构非核心业务的外包,降低金融机构的管理成本,全方位扩大金融机构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的覆盖面。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科技金融中介服务力量日益壮大,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作用日益凸显。
2 科技金融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发展的突出问题
2.1 科技金融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发展思想意识不足
在中国科技发展历史与金融历史中,企业大多数时间处于弱势地位,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表现得尤为突出,在较为强势的金融机构面前,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融资信心不足,使用金融工具能力有限,不能准确地认识自身,并根据自身情况使用相对应的科技金融产品。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对金融知识研究不够,缺乏相关能够掌握科技金融知R、熟悉科技金融不同产品融资流程的人才,导致在融资时材料不规范,屡屡碰壁。另外,由于体制机制和历史原因,处于强势地位的金融机构,面对战略性新兴产业融资时,天生缺乏服务意识和协同发展意识,从而使得诸多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融资不畅。
2.2 我国科技金融发展时间短,体系不完善,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能力差
我国科技金融发展时间短,各方面都不完善,不论是聚集科技资本能力,还是评估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发展能力都比较差,加上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风险相对较大,科技金融机构出于逐利本能,往往将资本投向风险相对较小的国有企业或者上市公司,对技术好、资金匮乏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视而不见,制约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2.3 科技金融机构缺乏既懂金融又懂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科技金融业是技术密集和智力密集型产业,对人才的要求特别苛刻,尤其是在服务于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时,要特别了解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的技术水平、专利价值、创新团队优点与缺点,才能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做出正确的判断,才能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做好科技金融产品创新,既满足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的需求,又规避风险,促进科技金融机构快速健康发展。我国目前科技金融领域既懂科技又懂金融的复合型人才严重匮乏,导致科技金融机构科技金融产品原创型稀少,而且技术含量低,不能满足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
3 科技金融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策
3.1 确立科技金融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发展思想意识
科技金融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实质上是休戚相关、荣辱与共的关系。科技金融不可能一直占据优势地位,战略性新兴产业也不能一直处于弱势,长期不平衡发展对哪一方都不利。所以,确立科技金融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发展思想意识,从本质上认识到双方协同发展,不但互惠互利,而且更有利中国经济转型,是多方共赢的事业。基于此种思想,针对各类科技金融机构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管理人员,做好相关思想学习和培训工作,加强科技金融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发展思想意识。
3.2 强化科技金融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能力建设
一是大力发展各类科技金融机构,提高风险投资、天使投资、科技基金、科技银行、科技担保、科技保险等科技金融机构的数量和质量;二是大力发展科技金融中介服务机构,运用互联网技术,大力发展科技金融中介,为金融机构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之间,搭建畅通的融资渠道;三是建立完善科技金融风险补偿机制。政府要适当提高科技金融机构风险补偿金比例,研究制定对科技金融机构的风险补偿办法和奖励办法,降低科技金融机构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时的风险;四是制定科技金融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引导和鼓励科技金融机构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五是强化科技金融机构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流程和服务标准,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融资标准化建设,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顺利融资。
3.3 引进培养科技金融高端人才和适用复合型人才
一是制定相关科技金融高端人才和培养适用复合型人才相关政策,加大引进和培养科技金融高端人才及适用复合型人才的力度,完善“刚性引进”和“柔性引进” 策略,坚持“刚性引进”和“柔性引进”并重,鼓励科技金融高端人才通过多种方式为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服务;二是搭建由政府牵头,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信托机构、金融中介机构等参加的科技金融高级专业人才引进平台,为引进科技金融相关人才做好服务;三是在高校开设科技金融专业,培养科技金融人才;四是开展科技金融机构人员深度培训,使其掌握科技金融服务技能,能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融资提供质服务。
参考文献:
[1] 赵昌文.科技金融[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2] 张新铭.河南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困境与出路[J].人民论坛,2014(8).
[3] 王新新.战略性新兴产业理论研究及路径选择[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8):5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