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中小企业经营状况

中小企业经营状况精品(七篇)

时间:2023-06-30 15:46:15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中小企业经营状况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中小企业经营状况

篇(1)

(一)中小企业的自筹资金

中小企业可以通过资自筹资金的方式来增加金存储量,自筹资金在中小企业筹资途径中占有一定优势,即筹资成本低,因此,自筹资金成为了中小企业筹资的一种主要方式。当中小企业需要数目更大的资金额度时,为规避企业筹资中的经济风险,建议根据中小企业的经济实力和市场环境选择其他适宜的筹资途径。

(二)中小企业的直接筹资

中小企业直接的筹资方式主要包括股票筹资和债券筹资,就股票筹资来说,只有上市公司才可以发行股票,然而在中国的中小企业行列中,能够具备上市资格的中小企业少之又少,致使中小企业将股票筹资的筹资目光投向债券筹资的筹资途径,我国债券发行的管理流程分为三个部分,一是“规模控制”,二是“集中管理”,三是“分级审批”,由此看来,中小企业的直接筹资受到了企业规模和企业效益以及外界条件限制,将我国大多中小企业阻隔在债券发行的门槛之外,由此可见,股票筹资和债券筹资目前还不适合我国大多中小企业采用。

(三)中小企业的间接筹资

我国中小企业的间接筹资途径主要来源于银行的贷款,我国多数中小企业都会采取银行贷款的方式进行间接筹资,以此解决中企业流动资金的短缺问题,据2014年相关的调查数据显示,中小企业占中国企业总数的99%,其中向银行记性贷款的中小企业占总数的55%以上。

(四)国家政府对中小企业筹资的扶持

我国中小企业较其他颇具规模的大型企业来说,更加容易受到市场经济波动的影响,再加之中小企业不具备雄厚的行业竞争力,企业素质水平较低,因此,国家相关政策的扶持能够有效成为中小企业的保护屏障,政府提出的有关于帮扶中小企业资金运转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比如,目前由政府相关部门出台的给予中小企业财政补贴以及降低中小企业税率的优惠政策。

二、中小企业筹资的现存问题

(一)中小企业筹资意识淡薄

部分中小企业筹资意识淡薄是由于企业领导阶层思想保守、心态消极造成的,我国中小企业经营者缺乏冒险精神,从而错失企业筹资的绝佳时机,加剧了中小企业筹资难的局面。2014年年末,国家相关经济部门将广东、福建、上海、山东等地区作为经济发展战略的研究区域,向四个省市的中小企业发放了近3000份调查问卷,就中小企业筹资问题进行了深入调研,调研最终的问卷回收率仅为百分之三十,问卷回收率偏低的主要原因离不开中小企业的商业保密意识,我国中小企业尚未认识到筹资调查对企业发展状况的分析作用和导向作用。

(二)中小企业自身的经营状况较差

中小企业自身的经营状况较差是中小企业筹资困难的深层原因,有科学调查研究数据显示,中小企业经营状况不佳的企业数量已达到中小企业总量的半数以上。我国中小企业经营状况不佳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层面,一是企业生产资本不足,中小企业物资不足和资金匮乏是阻滞企业经营的重要原因;二是中小企业的人员管理机制不完善,致使企业员工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降低企业的生产速率;三是中小企业的营销机制不健全,单一的销售渠道导致企业生产产品的大量囤积,致使企业流动资金日益短缺,形成中小企业内部管理的恶性循环;四是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普遍偏低,缺少专业的财务管理复合型人才是企业资金管理存在问题的直接原因,财务问题会进一步影响到中小企业的整体运营状况。

(三)市场金融体系改革滞后金融体系改革

滞后和金融体系不健全是影响中小企业筹资的关键性外在因素之一,就股票筹资来说,只有上市公司才可以发行股票,然而在中国的中小企业行列中,能够具备上市资格的中小企业少之又少,而债券筹资的筹资途径,又受到中小企业的规模、企业效益以及外界条件限制,将中小企业阻隔在债券发行的门槛之外,由此可见,滞后的金融改革和不健全的金融体系阻碍了中小企业的筹资。

(四)中小企业筹资中缺乏

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政府相关部门对中小企业筹资现实意义的认知还不到位,支持力度尚且不够,中小企业的筹资作用还没有在国家政府层面得到高度重视,致使间接筹资渠道还不够畅通。政府相关部门忽视了中小企业筹资对地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没有认清中小企业对缓解地方就业压力的现实作用,由此可见,政府相关部门对中小企业筹资工作的支持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强。

三、解决中小企业筹资难的战略对策

(一)加强中小企业的筹资意识

如果想要加强中小企业的筹资意识,就必须在市场竞争机制中锻炼中小企业管理者的胆识,并要求中小企业管理者用长远的眼光看待企业筹资问题,使其深切感受到企业筹资的积极意义和广泛影响。开放的思想和积极的心态能够帮助中小企业牢牢把握住筹资的最佳机遇,进而改善中小企业的筹资现状。

(二)推进中小企业的经营改革

推进中小企业的经营改革,必须实现中小企业发展的因地制宜,寻找中小企业的资源优势,调节中小企业的生产结构,大力发展新形势下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的新型产业。改善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一是多方位、多领域地拓宽中小企业的筹资渠道,加强中小企业的资本建设;二是完善中小企业的人员管理机制,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进而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三是健全中小企业的营销机制,扩大企业的销售渠道;四是加强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进而优化企业的筹资结构。

(三)深化金融体系的改革深化金融体系的改革

必须紧紧围绕中小企业的发展特点,在技术和工具上、制度和观念上,逐步形成既有利于中小企业筹资的金融体系管理方式,又有利于我中小企业文化展示的现代渠道。深化金融体系的改革,不仅要放低对中小企业筹资的门槛,还要建立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的信用机构,切实解决贷款无担保的问题;同时为中小企业的技术和科技提供贷款,建立金融投资公司,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四)政府部门对中小企业筹资的大力支持

政府部门要为中小企业筹资提供大力的支持,旨在为中小企业营造良好的筹资环境。政府部门相继推出了《公司法》、《企业合伙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为中小企业筹资提供了相关专业性方案,主要内容为中小企业引进国外高新技术、改造中小企业的技术项目、保护中小企业的环境项目、担保中小企业的项目贷款等。其次,地方财政部门可以因地制宜,将中小企业的税收减免政策落到实处,并不断探索出其他行之有效的优惠政策。要在国家法律法规的保护下,改善中小企业的筹资现状,切实促进中小企业的经济发展。

四、结语

篇(2)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信息不对称

中图分类号:F2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1)10-040-01

一、我国中小企业的现状

近年,中小企业占我国企业总数的99%,GDP的60%来自于中小企业的贡献,新产品开发创新80%来自于中小企业。此外,中小企业提供了75%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吸纳了50%以上的新增就业人员以及70%以上农村转移劳动力。中小企业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但是我国中小企业的资本结构中自有资金的比重还不到30%,内源融资匮乏。在外源融资方面,公司债券和外部股权融资不到1%,银行贷款则为20%,资金短缺与融资困难问题极大地限制了中小企业的发展与壮大。

二、信息不对称下中小企业银行的融资情况的分析

在现实经济社会生活中,银行和企业之间在信息上往往是不对称的,由于银行处于信息的弱势方面,造成只能根据融资企业传递的信息来判断该企业属于“好企业”还是“差企业”。假设银行的策略为(贷款,不贷款),中小企业的策略为(好企业,差企业);同时假设银行贷款总额为Q,利息收入为R,企业运用贷款产生的利润为I;企业配合银行调查发生的费用为t。银行调查企业发生的费用为b。

通过支付矩阵我们可以看出,在不完全信息的假设情况下,此博弈的均衡解为(贷款,好企业)和(不贷款,差企业)。

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中小企业能否取得银行贷款完全取决于银行所推断企业经营的好坏,银行基本上通过企业信用的可信度、企业的财务状况以及担保、质押、抵押等情况来判断企业经营状况的好坏。在我国,中小企业等级评估体系不健全、担保体系不完善、中小企业财务制度较为混乱、信息不透明等情况仍然存在。因此企业设法向银行传递对自身有利的信息,尽量避免传递对自身不利的信息,从而影响银行的信贷决策。

三、信息不对称下中小企业的银行融资难的原因

(一)中小企业对履行债务义务的意识不强

许多中小企业所掌握的信息较全,更多的倾向于不履约,导致给银行的印象是:中小企业不注重信誉,从而造成银行对整体中小企业贷款的风险评估要高于大型企业。

(二)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很难确定

银行很难获得企业的经营管理和企业类型等真实信息。业绩差的企业会为了争取信贷而努力掩饰自己的情况,存在较强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动机;而业绩好的企业会由于融资成本较高而退出信贷融资市场。最终导致整个中小企业信贷市场的风险增加,出现对中小企业“惜贷”的情况。

(三)银行与企业之间的交易成本过高

首先,银行业的高度垄断使中小企业较难获得所需的金融资源,提高了中小企业贷款过程投入的成本。其次,国有银行的主要收入来源还是仅仅停留于存贷差,使得银行没有动机进行放贷,只有通过担保机制降低其承担的风险,提高收益。但是在担保机制下,由于中小企业的贷款规模比大型企业要小得多,单位贷款的交易成本较高。

四、解决方法

(一)大力推广中小企业联保贷款

由于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难以区分,但对中小企业联合体进行区分就相对要容易些。相对独立的、没有关联交易的中小企业之间可以形成相互监督和遴选的机制。

(二)提高自身素质,完善相关制度

中小企业想要取得银行的信任与支持,必须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强化内部财务管理,确保所提供的会计报表等资料的准确、真实、有效,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的透明度,减少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和降低交易成本。

(三)大力发展多元化、多功能的金融组织体系

多功能的金融组织体系,既可以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又可以增加银行的多种收益渠道、分解银行的风险和提高银行的服务功能,如大力发展地方性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等中小金融机构。

(四)建立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专门的担保机构为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向银行贷款提供信用担保,无疑是构建了中小企业与银行之间安全迅捷的借贷模式。在担保机构的审核机制下,一些会计制度健全、有良好信用的企业优先发展,有利于减少失信现象发生,提高整体中小企业的信用意识。

篇(3)

关键词:中小企业财务控制存在问题解决办法

0引言

众所周知前国内中小企业的的企业财务管理控制制度型同虚设,在大部分的中小企业中,均忽视了财务管理的核心地位,都是以业务领先而财务仅是记账的一个过程,财务管理思想僵化落后,致使企业管理仅限于生产经营的业务管理格局,企业财务管理监督核算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致使不少中小企业会计账目不清,信息失真,财务管理混乱;营私舞弊、违法乱纪的现象时有发生;从国家角度企业设置账外账,弄虚作假,造成虚盈实亏损失了大量税源,从企业角度因财务管理混乱造成经营层面反映获有不少盈利但财务角度却是亏损,资产流失严重等。促进各中小企业财务管理规范化我认为是非常重要的,要加强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首先必须先强化企业决策人的思想观念,同时加强财务管理基础工作,强化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加强财会队伍建设,增强财会人员责任监督意识。以内部控制制度来规范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不断提高员工法律意识。改善企业经营管理状况,搞好财务管理,提高企业的竞争力,真实反映企业经营状况。

1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财务管理工作基础薄弱:①对现金管理疏忽、坐支现象严重、频繁进行现金购销货物、借用银行账户、个人借款长期挂账而不清理的现象屡见不鲜。企业资金使用未做计划安排,却盲目大量生产或购置实物资产无谓占用经营资金,致使当经营急需资金时却陷入财务困境。②应收账款未进行任何管理,无严格的赊销政策,缺乏有力的催收措施,应收账款不能及时收回而形成呆账、坏账,清收工作无人跟进应收账款周转率较低,资金回拢缓慢造成资金链紧张,坏账、呆账给企业造成大量利润流失。③存货失控无盘点制度,造成呆滞库存商品未及时变现。很多中小企业月末存货占用资金往往超过其营业收入的数倍,原因是生产与销售未进行有效配比,而销售发生时却无法及时回拢资金,财务管理极为混乱,白条抵库、质次价高同时也给部分人员有了可趁之机,如我所知道的一家电脑销售企业因应收账款及存货管理不善,使近100万元的应收账款因时间太长而无法全额收回,部分往来客户也因其公司管理不善而关闭,存货商品中近30万元的库存有账无实,给企业造成极大的损失,而这公司负责人对此情况却显示得异常无奈不知该如何加强管理。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多数中小企业中无内部控制制度或不够全面,没有覆盖企业的所有部门及环节,没有渗透到各个业务领域和各个操作环节,财务人员未从管理角度出发使中小企业会计工作秩序混乱、核算不实而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极为严重。成本费用核算不实,控制不严,管理体系不健全。在成本费用管理过程中,往往片面核算产品毛利,疏忽各项费用支出,成本核算缺乏真实准确的数据资料,企业内部缺乏科学有效的成本费用管理体系,企业在没有上述有效财务数据支撑的情况下,所做出的经营决策均属“拍脑袋决策”。

各中小企业均未设产审计部门或是职现人员。审计是企业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监督部分。部分企业即使设有内审机构,其职能也被严重弱化,行同虚设,不能正确评价财务会计信息及各级管理部门的绩效。于是,各级管理部门更加有恃无恐,趁机钻了内部控制的空子。另外,内部审计机构职能的发挥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负责人的主观意愿。

2解决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的办法

中小企业属数量多,规模小,业务性质特点各有不同,建立一套适合自己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是必不可少的。首先应强化企业所有者的管理思想,认识到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再者企业可以根据本企业实际情况,结合自身的组织结构,形成各部门各岗位之间分工、协调、制约和监督机制。这样环环相扣必然会堵塞或有效的减少漏洞减少违法违纪现象,防止贪污盗窃行为及各种舞弊行为的发生,必然会使企业走上规范运作,持续、高效的健康发展之路。

建立健全有效的内部管理制度,形成内控体系:①建立内控机制,对业务环节分工时,不能由一个部门或一个人完成业务的全过程,而必须由各部门及人员共同参与,并且与之衔接的部门能自动地对前面已完成工作进行正确性检查。该内控机制由适当授权、责任分工、逐步控制、独立检查等环节组成。②完善实物资产控制制度建立资产月度全面盘点,日常随机抽盘制度,做到账实相符;严格控制对实物资产的接触人员,以减少资产的损失;还可以安排专职人员或设产专门的部门来实施内部控制、监督和评价,提出建议,督促各个内控环节不断改进控制,增强规范内控制度与有效执行制度的自觉性,使企业各环节部门人员融入到管理体系中去。

切实完善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的设计原则:①政策刚性原则。中小企业内控制度的设计必须首先符合并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然后结合企业自身特点和财务管理的要求进行设计。②账、钱、物分管原则。从目前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问题来看,严格贯彻账、钱、物分管原则是内控制度设计的重中之重。任何一项经济业务都要按照既定的程序和手续办理,多人经手,共同负责,努力克服货币资金、财产物资及有关账簿的管理混乱现象,防止企业资产的流失。③努力做到责权利结合,实行责任追究制度企业各级管理部门和人员必须明确各自的职能和责任,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可以把财务指标落实到单位和个人(采取直线制组织结构的指标可直接落实到个人),并赋予财务管理责任人相应的管理权限,根据履行职责的情况在年末进行考评,依据考评结果,分别给予物质、精神奖励或处罚。对于履行职责差的人员,一定要有追究责任的过程。④加强内部审计控制,内部审计机构应直接对企业最高领导层负责,并保持相对独立性与权威性。企业通过内部审计制度对各级管理层的财务活动和管理活动进行检查、监督和评价,包括企业经营方针的贯彻执行情况、经营目标的完成情况、企业财务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各级管理人员的绩效、内控环节的协调情况等。内部审计机构的组成人员应该由企业最高层直接聘任,让业务能力强、思想素质高、敢说真话、敢于坚持原则的员工从事内部审计工作。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中小企业;会计成本;成本核算;会计制度

一、前言

伴随着我国经济水平不断走上正常化,各行各业的中小企业正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如何才能够在众多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让企业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是所有中小企业管理者都非常重视的问题。在中小企业的经营过程中,成本核算不仅有利于企业管理者深入了解资源消耗的真实状况,同时还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现有资源分配的科学性,从而在不影响生产质量的基础上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利润。因此,在日后的经营管理工作中,中小企业管理者需要积极的投身到对会计成本核算问题的解决工作中,以此来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更多的有利条件。

二、中小企业的概念与特点

1.中小企业的概念

值得一提的是,中小企业的定义是一个相对存在的概念,通常情况下,我们需要按照企业的经营资本、经营销售现状以及人力资源数量来作为判断是否是中小企业的指标。此外,为了确保判断结果的准确性,同时还要考虑到企业所处的行业性质。

2.中小企业的特点

(1)企业数量多,生产规模小

截止到目前为止,中小企业占据了我国总企业数量的九成以上,占有了绝对的优势。然而,由于中小企业的经营与生产规模较小,且可用于抵押融资的物品较少,因此在扩大经营规模与增加业务种类上表现的非常困难。此外,中小企业在创新技术与开发人力资源时也缺少应有的资金支持,从而导致其很难凭借自己的力量来发展壮大。

(2)多数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中

中小企业的经营业务虽然种类繁多,但由于行业市场竞争太过于激烈,导致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只能处于夹缝中求生存的经营状态。如今,国内中小企业的经营范围仍然集中在服务业、农业、生产业、批发零售业以及运输业等劳动密集型的低端产业当中。

(3)经营方式灵活

中小企业的经营规模较小,在科学经营的状态下,中小企业能够投入较少的成本,即可获得较高的经济收益,表现出了超强的行业适应能力。即使是在市场经济环境出现较大动荡时,中小企业也可以快速的摸清市场的经济脉搏,在不受到重大损失的前提下迅速转变经营模式,降低被市场所淘汰的风险。

(4)竞争能力较较弱

中小企业由于自身和社会原因,其融资渠道比较匮乏,在绝大多数时候只能够依靠间接融资或内部集资的方式来扩大经营规模。因此,一旦中小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出现了资金链断裂的情况,那么就很容易引发企业破产等无法挽救的恶劣结局。

三、企业会计成本与成本核算概述

企业会计成本核算是由多项内容所共同组成的,不仅要将企业经营过程中的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详细的记录,同时还要结合企业当前的经营现状来制定出产品价格、经营方向、费用支出以及项目开发等方面的内容,以此来调整企业未来的经营方向与管理模式,确保企业能够顺利收回经营成本。其次,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可以全方位且深入的考察企业现阶段的生产与经营状况,准确计算出成本支出与利润所得之间的比值,同时将企业的盈利能力估算出来。最后,会计成本核算可以帮助企业判断财务状况是否处于正常范围内,将企业在现阶段所应承受的经营风险呈现出来,同时制定出有效的风险规避与解决方案。此外,会计成本核算还可以将企业现阶段的收入状况,资金使用状况提供给管理者,帮助其准确的做出经营决策判断,以此来达到提高企业经济收益的作用。

四、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重要性

成本指的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由可用货币进行计量的利润代价,而成本核算所指的即为运用货币来计算企业内部各类经济资源的实际价值与消耗情况,会计成本核算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重要作用:

首先,会计成本核算可以为中小企业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在现有的基础之上促进绿色低碳节约经济的实现,将企业资源的实用性价值最大化的发挥出来,确保其能够在当前的市场经济环境中得以更加顺利的发展。

其次,会计成本核算同中小企业经营战略的顺利实施有着非常密切的关联性。纵观我国当前的市场经济环境来看,企业经营产品的性价比决定了企业在行业中的核心竞争力。换言之,企业只有通过科学有效的成本核算,才能够对经营产品的成本支出展开全方位的控制,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最大化的减少经营成本,实现中小企业在行业中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最后,会计成本核算关乎到中小企业经营成果的科学化分配。企业经营成果所指的是扣除成本费用的财务收入所得,其中能够对经营成果带来直接性影响的要数财务收入与成本费用这两个方面。在具体的会计管理工作中,财务收入核算工作要相对简单,但成本费用的核算却需要经历比较繁琐的环节,如若在核算的过程中出现了方法错误,那么就会导致成本的变化,继而对企业利润所得的真实性带来间接性的影响。

五、中小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内容不够完善

我国有相当多一部分中小企业在开展会计成本核算工作的过程中存在着内容不完善的情况,企业内部的会计人员与管理人员将注意力都集中在了有形资产的成本核算工作中,却忽略掉了同样重要的人力资源、土地资源以及智力资源等相关无形资产的成本核算,例如扩建厂房面积所需要的土地资源等。除此之外,在我国当前的市场经济环境中,知识资源成为了提高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基础保证,国家政府也针对此方面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企业在开展会计成本核算的工作当中需要将知识资源也考虑在内。事实上,很多中小企业虽然也在响应国家号召,将知识资源看作是一种成本影响因素,但是却将其简单化的归入到企业无形资产的范围内,在核算方法的制定上也表现的不够严谨,从而很难达到国家政府所制定出来的要求规定。

2.中小企业管理者缺少正确的工作理念

在市场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的环境下,中小企业在完成经管工作任务的同时,主要关注的只是产品的生产与销售环节,并没有对会计成本的核算管理给予应有的重视,从而对企业经营效率的提高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此外,在进入到会计成本核算的管理阶段后,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都并不具备一套完善的核算管理制度,企业内部的核算人员只能凭借个人经验来选择核算方法,难以保证核算结果的准确性。除此之外,也正是由于核算数据同真实状况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误差,从而也就导致了中小企业经营决策的制定出现错误。

3.企业缺少高水平的成本核算人才

在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中,中小企业之间的竞争就代表着人力资源的竞争,中小企业如果想要提高会计成本的核算水平,首先需要完成的一项任务即为培养出一支高水平的会计管理人员团队。然而,在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成本核算大多数由企业财务部门中的记账人员来兼任负责,由于其并不具备专业化的核算技术,从而也就难以保证核算结果的准确性。此外,会计成本的核算工作需要有大量的专业技术作为基础支持,但由于中小企业的经营规模较小,为了不增加经营成本,对人才所给予的福利待遇也比较薄弱,无法将社会中的高素质人才吸引到企业中来。在这种人才高度匮乏的状态中,中小企业的会计成本核算工作会表现的非常守旧,无法较好的适应由国家政府所颁布的各项政策法规。

4.会计成本核算方法选择不当

首先,伴随着国内行业市场竞争环境的不断严峻,绝大多数的行业都开始从之前的劳动密集型市场中逐渐的转移到以科技为代表的市场经济中,从而更加的重视客户的实际需求。此外,由于中小企业经营性质的特殊性,很多中小企业为了减少成本支出,没有引进相关技术,仍然在采用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分布式成本核算方法,根本无法较好的适应当前市场环境下的发展需求。

其次,国家的发展促进了各行各业生产水平的快速提高,现代企业需要承担更多的经营与生产费用,这部分费用在企业的经营成本中占据了非常高的比重。在此种形势下,中小企业如果仍然按照之前的比例来对人力资源的薪酬待遇来进行分配,那么势必会流失掉许多优秀的人才。

六、解决中小企业会计成本核算问题的相关措施

1.提高中小企业成本核算的科学性

首先,中小企业需要从根本上认识到无形资产核算的重要性。在日后的会计成本核算工作中,核算人员要针对企业内部的无形资产展开科学化分类,同时运用合理化的方法来将无形资产融入到企业的经营成本中。其次,中小企业的管理者还要加大对知识成本的核算力度,充分发挥出知识资源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实用性价值,在尽可能达到国家要求标准的前提下,为中小企业的知识成本核算创造出而更多的有利条件。最后,当中小企业在开展核算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将周边环境也纳入到核算体系内,增强核算人员环保意识的同时扩大绿色经营理念的辐射范围,让中小企业可以在行业当中得以更好的发展。

2.强化中小企业管理者的成本核算意识

中小企业的管理者需要不断进行学习和相关培训,提高自身对成本核算工作的理解程度,运用专业知识来为企业选择更为恰当的运用模式,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让企业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除此之外,中小企业的管理者还要将会计成本核算工作巧妙的融入到各个生产与销售环节当中,让核算人员认识到自己所应肩负的重要责任,从而拿出更多的精力来投入到日后的成本核算工作当中。

3.积极引进并培养高素质人才

伴随着行业市场竞争环境的愈发激烈,人力资源已经成为了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了有效提高会计成本核算的整体水平,中小企业管理者需要整合一切资源来组建一支技术过硬的成本核算团队。首先,中小企业要在社会中招贤纳士,聘请专业人才来为财务部门注入新鲜血液,利用他们的专业技术来提高企业内部的成本核算意识。其次,中小企业管理者还要加大对内部人才的培养和教育力度,为经验丰富的会计人员提供免费深造的学习机会,从中挑选出几名优秀人才来单独进行骨干人员的培养。

4.灵活运用核算方法,提高中小企业的经济效益

事实上,为了能够更好的提高中小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管理者需要结合自身的经营现状来灵活的选择核算方法,以此来达到最佳的成本核算效果。在选择成本核算方法的过程中,核算人员需要优先考虑到核算方法的优势与缺点,将核算成本控制在最低的范围内,同时保证核算结果的准确性。此外,当核算方法被最终确定以后,核算人员还要通过专业技术来简化核算流程,将比较复杂的会计成本转变为能够付诸于行动的简化内容,以此来提高会计成本的核算效率。

参考文献:

[1]吕振华.浅议中小制造企业会计成本核算与管理[J].会计师,2014(19):60-61.

[2]李青峰.加强供电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管理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4(24):191-192.

[3]张海辉.企业会计成本核算与管理的作用分析[J].商,2015(36):126.

[4]祁红.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3(13):2.

篇(5)

[论文关键词]市场经济 中小企业 法律风险

一、企业法律风险内涵与类型

探讨中小企业法律风险首先需要明确企业法律风险的含义。一般认为,企业法律风险是指企业在设立、经营、管理等活动中,因未遵守法律规则、疏于法律审查、逃避法律监管、未尽法定义务或未用法定权利,而使企业遭受不利法律后果或商业损失的可能,强调企业行为的不合法性。

从风险的内涵来看,这一认识不够准确。管理学上认为,风险指的是未来某种损失发生的可能性,换句话说,就是人们所期望达到的目标与实际出现的结果之间产生的距离。中小企业法律风险指的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由于法律本身或对法律理解的不确定性或企业能力的局限导致其经营行为与法律规范相抵触,而引起的企业的经营损失,强调的是未来结果的不确定性以及对企业利益的损害。从此定义可以看出企业的法律风险与企业经营行为的合法性不属于同一个范畴,对于确定的合法行为当然不存在法律风险,对于确定的违法行为,因未来结果的确定性也不属于企业法律风险。

为有效防范企业法律风险,有必要对企业的法律风险从不同方面予以分类。按照法律风险因素形成可分为企业外部法律风险和企业内部法律风险。企业外部法律风险是因外部原因而形成于企业外部的法律风险,如法律法规的不断出台和修订、市场竞争对手的诉讼行为等。企业内部法律风险是由于企业内部风险因素而形成于企业内部的风险,如企业员工不尽职、企业管理制度不完善或执行不到位等。从企业可控程度可分为可控风险和不可控风险。可控风险指的是主要或全部基于企业内部因素的风险,企业通过自身努力采取措施可以有效减少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或降低风险发生造成的损失,如由于合同签订不完善而形成的风险。而不可控风险指主要基于企业外部因素特别是宏观政策变动而形成的风险,企业没有能力改变,而只能采取预防措施。从风险发生的不确定程度可分为概率风险和无概率风险。概率风险指的是虽然未来结果不确定,但其不确定程度可以通过历史统计分析出来,可以予以定量描述,反之则为无概率风险。对于概率风险可以根据其概率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而无概率风险则很难预先采取定量化应对措施。按发生领域可分为交易风险、管理风险。交易风险指企业在对外进行经营活动时可能产生的风险,这一类风险不确定性程度和可控程度相对较高,风险责任人难以明确。管理风险指的是企业在内部管理中产生的风险,这类风险不确定程度和不可控程度相对较低,容易确定风险责任人。

虽然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上述类型的法律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均存在,但是企业的经营特点各不相同,其经营活动中法律风险的类型和采取的防范与应对措施也各不相同。

二、中小企业经营特点

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体系中有着重要作用,其也曾有过辉煌历史。但是,从20世纪初开始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总体来说可用“艰难”二字形容,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更是如此。从外部来说,中小企业面临融资难、税收负担重、招工难、生产成本高等不利因素,从内部来说存在人才缺乏、管理落后、技术创新能力差、设备技术落后、产品技术含量低等局限。在这一内外不利环境下,中下企业经营具体来说,表现出如下主要特点:

(一)数量多、规模小

我国中小企业数量约有4600 万户(含个体工商户),但其产值只占我国总产值的58%。根据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统计,2011年我国个体工商户约为3756万户,除掉个体工商户,中小微企业为1844万户,以2011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471564亿元的58%计算,则平均每一中小微企业产值约为148万元。

(二)成本高、利润低

在人均资产方面中小企业远低于大型企业,在生产技术、生产设备方面远落后于大型企业,从业人员的技术知识水平远低于大型企业,实际上中下企业主要的资源为人力资本,而且依赖的主要是低端人力资本。这样一方面因缺乏可抵押资产,中小企业难以获得其发展所需的资金,融资困难;另一方面,我国中小企业的竞争力主要建立在廉价的人力资本上,随着工资水平提高,中小企业的利润逐年走低,经营出现困难。

(三)经营灵活,抗风险能力差

中小企业由于没有过多的固定资产和研发投入,在经济形势趋好时,能够迅速抓住市场机会,赢得竞争制高点,经济形势恶化时也能最先捕捉到市场危险信号,先人一步撤出。但是因为其规模小、资产少、技术水平低,在竞争时缺乏后劲,缺乏实力,经济繁荣时虽然获利较早但难以持久,经济衰退时则首当其冲,最先倒下的、倒下最多的往往是中小企业。

由于上述经营特点,使得中小企业法律风险具有如下特点:风险的发生具有可能性,风险后果具有不利性, 风险成因具有复杂性,风险的发生具有可控性,风险多为内部风险和无概率风险。中小企业的法律风险防范一方面应遵循企业法律风险防范一般原则和程序,另一方面也必须基于中小企业经营特点和法律风险等特点采取相应对策。

三、中小企业法律风险防范对策

从世界范围看各类企业都在提高自身的法律风险应对水平,但是,不同类型的企业,其法律风险防范的重点不同,防范的具体要求也不同。中小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特点,采取相应策略,建立法律风险防范机制。

(一)强化法律风险意识,将法律风险防范费用当作企业经营的正常开支

美国企业一般将企业总收入的1%的作为平均法律风险费用,我国企业在编制经费预算时将法律风险费用作为经常性开支很少,即便有其比例也很低,资料表明在我国法律风险费用实际上只占企业总收入的0.02%,中小企业情况更加严重。一方面中小企业普遍利润率较低,资金紧张,另一方面企业管理者普遍对法律信心不足,将法律风险的规避寄希望于与政府官员建立私人关系。这导致中小企业管理者不愿意在法律事务上投入资金,甚至连企业业务合规性都不愿做,就更谈不上防范企业法律风险的费用了。但是,作为企业管理者必须认识到,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完善,社会法治进程的推进,企业的外部环境正在变化,一旦风险发生,能够发挥作用的只有法律。因此,中小企业应当自觉提高法律意识,将企业的法律事务开支作为企业经营活动的正常开支,在做预算时即应将其纳入到成本当中予以考虑。

(二)建立以预防和预警为主的法律风险防范体系

企业的法律风险防范体系一般分为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方案、风险处理和风险预警五个部分,其中风险识别、评估与应对方案为风险预防阶段,企业内部法务人员或外部法律顾问的活动一般贯穿于企业经营的全过程。毫无疑问,中小企业也应该建立自己的法律风险防范体系,但由于中小企业实力较弱,难以承受法律诉讼带来的损害,因此中小企业应将重点放在预防和预警上。首先,企业内部法务人员或外部法律顾问应当参与到企业经营活动全过程,一是因为如果不了解企业的整个经营活动就不可能真正对企业的法律风险做出正确的评估;二是,企业的法律风险可能来自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GE公司总裁杰克·韦尔奇说:“其实并不是GE的业务使我担心,而是有什么人做了从法律上看非常愚蠢的事而给公司的声誉带来污点,并使公司毁于一旦。”其次在识别和评估企业法律风险时应该按可控程度、发生概率将其分类,设计不同的应对方案。最后,应当跟踪公司业务的进展情况,根据情况的变化及时发出风险警报,并拟定应对措施。

(三)以兼职法务人员为主防范内部风险

就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和法律风险特点而言,处理公司内部法律风险时以公司内部专职法务人员为主对中小企业来说是一个最优选择。企业外部法律顾问均为专职律师,时间精力有限不可能常驻公司,只有公司有重大法律事务才会参与进来。如果聘请一般律师,应对重大法律事务会捉襟见肘,而应对一般法律事务又缺乏时间,对企业也不太熟悉。如果聘请精英律师则要价不菲,中小企业无法承受。这一问题上中小企业可以考虑设立内部专职法务岗位。目前,高校法律专业毕业生就业在市场上供过于求,根据麦可思研究院公布的研究报告,法学本科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三年排在倒数十位,这为公司设立专职法务人员提供良好机会,公司可以较少的代价招聘到法律专业人士。

(四)借助协会建立合作机制,防范外部风险

篇(6)

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中小企业都是国民经济的发展基础,在繁荣经济、增加就业、推动创新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由于发展规模小、发展波动大和抗风险能力弱等原因,中小企业所能利用的资源有限、市场占有份额低,在市场竞争中一直处于“强位弱势”状态。为此,世界各国普遍把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把扶持中小企业作为经济政策的基本方向与重要内容。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在党和国家一系列扶持政策的指引下,占据全国企业户数99%的中小企业发展成就斐然,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活跃市场的重要主体、大企业发展的重要依托、经济活力的重要体现。但中小企业的发展环境越来越复杂,尤其以长期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世界性难题——融资难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特别是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场深刻变革中,广大中小企业又面临着原材料、土地、用工等成本不断上升和加快转型升级的严峻形势,受到的冲击最早、压力最大、难度最高。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与挑战,如何帮扶中小企业实现健康、有序发展,已经成为决定“十二五”规划能否顺利实施的一个重大而紧迫的全局性问题。

二、中小企业融资难形成的原因

(一)就政府而言,政府的职能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一是管理中小企业的职能部门不够完善,对中小企业的管理与服务工作不够到位,解决问题不够及时得力,中小企业发展软环境不够优化。二是没有建立健全完善的中小企业信用体系,信用环境欠佳。三是尚未搭建足够的中小企业融资平台,中小企业间接融资渠道狭窄。四是财力投入不足,没有建立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补偿机制和激励机制。五是政府有关部门服务效率低,在中小企业贷款涉及到办理相关抵押登记时,如土地证抵押登记、车辆抵押登记、固定资产抵押登记等,有的部门工作环节多、效率低、收费高,影响中小企业融资时效,甚至会失去商机。

(二)就企业自身而言,一是中小企业诚信度较低,个别中小企业的逃废债行为影响中小企业诚信形象。还有一些改制的中小企业在改制时逃废债,在银行中存有不良记录。二是中小企业管理方式落后,运行不规范,财务制度不健全,未能依法建账,报表不实,与银行信息不对称,银行难以掌握企业的真实情况。三是中小企业普遍存在技术装备水平低、技术改造能力差,缺乏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和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四是部分中小企业处在创业初期,自有积累不足,可供抵押物少且手续不完善,权属不明晰,难以形成有效抵押。还有一些中小企业负责人缺乏金融知识,不懂如何融资,不知如何借贷。

(三)就银行方面而言,银行要追求利润最大化,在信贷上要规避风险,因此一些国有银行将信贷重点放在信誉好、风险小的大企业上。同时,银行责任追究制严格,对信贷人员实行信贷责任终身追究制,一旦出现信贷风险,则是“赔罚、走人、移送”,加大了信贷人员的收贷压力,一些信贷人员对部分项目宁愿不贷,也不愿意去承担较大风险。

三、对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建议

(一)加快中小企业自身建设,改革中小企业经营机制,尽快建立健全适合中小企业发展的经营决策机制,建立健全完善的企业财务制度,提高企业经营决策的透明度与科学性,充分实现信息公开,解决银企关系中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这就要求中小企业尽快转换经营机制,寻找经营发展最优的有利于企业经营信息公开、决策科学透明的经营管理机制。基于现阶段以银行贷款为融资主渠道的现实,而银行在对企业发放贷款可行性分析时重要一环是财务分析,中小企业应尽快建立完善的财务制度,编制各种有利于银行等金融机构了解企业经营状况,以便于对企业经营能力及潜力进行分析的完善的报表。这有利于降低银企信息的不对称性,有利于社会中介机构对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资信状况的了解,便于对其进行信用评级,降低银行获取信息的成本,降低银行发放贷款的风险,从而提高其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的积极性。

(二)加快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建立健全能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金融服务的中小金融机构体系。这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建立完善中小金融机构,形成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中小金融机构体系。这可以结合现阶段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进行。在中小企业分布较多的地区及经济区域范围内建立多种形式的金融机构。在国有商业银行退出过程中可以通过控股等形式进行改造,在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基础上,建立适合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的中小商业银行。

2.加快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打开中小企业融资的直接渠道,拓宽中小企业融资途径。加快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规范肃清主板市场,建立恢复投资者信心。研究推进建立二级市场的可行性及其运行所需的环境并加快建设以适应其推出。研究推出场外交易及股权互换的方式,多种措施并进,推动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的建立。

3.建立风险投资基金。基于现阶段中国风险投资尚处于起步探索阶段这一现实,这需要我们更多地从国外吸收成功的经验,研究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法律规章制度进行协调与解决,为风险投资基金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现阶段,中国风险投资基金应以政府倡导为主,有各种形式资金进入的、实行现代企业制度管理的市场化运作的管理模式,形成风险管理体制健全、投资经营决策科学民主、内控制度健全完善的投资基金。它应该主要以成长型、科技型、对社会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的、有发展前景的竞争性中小企业作为投资对象,通过提供发展所需资金及经营管理咨询等服务的形式介入中小企业发展的各个阶段。同时,还要探讨风险基金的退出机制,在时机成熟的情况下退出一个企业而转向另一个中小企业,实现风险投资基金的良性循环和保证中小企业发展的资金需求。

4.尽快推出灵活多样的融资产品,杜绝贷款模式化。建议金融机构在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时不要模式化,不要用一个固定的模板去套千差万别的中小企业,要灵活多样,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想企业所想,急企业所急,首先是如何做好服务,其次再考虑风险。在我们日常工作中,碰到既浪费时间又浪费资金,最后因为一点小小的风险导致融资失败的实例不胜枚举。

(三)转换政府职能, 由过去的单纯管理型逐步向服务型转变, 理顺政企关系,积极疏通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 。各级政府应结合当地实际,制定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建立从政策上引导、由企业自主决定破产、兼并、变卖等改制方式的机制。引导和鼓励发展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各类中介机构,给予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相同的国民待遇。一是要制定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政策。出台具体的可操作的政策性融资措施,推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建设步伐并实现担保行为的规范化;二是建立和规范中小企业税收支持政策,加强财政对中小企业工作的支持力度,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资金支持力度;三是要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鼓励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加快中小企业的产权流动,积极招商引资,扩大中小企业担保的受惠面;要为那些有市场潜力的中小企业进行贷款担保,对发展前景好的中小企业要积极争取上市,通过股票发行募集社会资金,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四是要成立各级中小企业发展中心,联合各相关服务机构,在资金、信息、技术市场等方面为中小企业提供专业化、一站式金融、培训和信息咨询等服务,架起商业银行与中小企业间沟通、联系的桥梁,促进银企合作与共同发展; 五是加强对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培训。一方面可以依托现有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及有关大专院校,优先安排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者创新培训、工商管理培训及技术、财务等专业骨干的技能培训,在培训收费等方面提供优惠。另一方面,鼓励中小企业创办 “学习型组织”,积极开展自主培训,发展中小企业人才市场,为中小企业提供各类合格人才。

篇(7)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原因;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1月14日

目前,中小企业在我国的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据新疆财政厅统计,2013年新疆全区中小企业入库税收231亿元,同比增长32.3%,增收57亿元,增幅创历年最高。特别是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以来,随着新型工业化建设的加速、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新疆中小企业获得了长足发展的动力,成为新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更为新疆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但是,目前新疆中小企业在生产经营壮大中依然面临着资金短缺、融资难的问题。

一、新疆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截至2013年上半年,新疆共有各类企业64,135家,其中中小微企业有63,907家,占99.6%,所创造的增加值占全区GDP的31.3%,完成税收占地方公共预算收入的70%左右。由此可见,新疆中小企业已成为拉动该区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2014年,新疆在财政资金支持方面,将继续安排规模不低于1.7亿元的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主要用于促进中小微企业优化结构、技术改造、技术创新、信用担保体系等方面的建设,新疆各地区均将设立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但是,新疆中小企业获得的贷款资源却非常有限,中小企业以其他融资方式获取资金十分困难。

二、新疆中小企业融资难原因分析

(一)企业层面的原因分析

1、中小企业信用度不高。市场经济亦是信用经济,企业信用的好坏关系到市场能否有效运行和健康发展。企业在偿还其在经营过程中的借款及向投资者分配利益的时候,会涉及到企业信用的运用。在一般情况下,中小企业的信用较好,会按时偿还到期债务。可是,一旦遇到市场风险,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不是很好时,很多企业会逃避债务,把风险转嫁给银行,使得银行对中小企业产生很大的不信任,最后致使中小企业获得信贷资金支持的难度加大。

2、中小企业经营规模小,生存风险高。新疆大多数中小企业成立时间短,规模小,自有资本少,其自身薄弱的积累不能满足扩大再生产的需要。特别是在面临市场变化和经济波动时,中小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差,使其经营风险增大,从而导致银行不敢向它们放款。在很大程度上,中小企业的自身经营管理是不规范的。中小企业缺乏自身的人才、技术、创新和必要的设备,导致发展滞后。另外,还缺乏明确的营销战略、人力资本和信息渠道,导致市场发展空间小,企业面临的经营风险也就会较大。

3、中小企业贷款有效抵押物不足。中小企业规模小,流动资金相对也少,从而可有效利用的资产抵押物也少。而银行对企业贷款的门槛高,手续繁琐,一般要求中小企业要有优质的固定资产作为抵押物。但中小企业经营时间短,经营规模也小,从而缺乏相应的抵押物来满足这一贷款条件,进而会加大中小企业从银行贷款的难度。

(二)银行层面的原因分析

1、银行的信贷品种和贷款模式单一。银行信贷品种比较单一,贷款期限要求较严,利率浮动过大,使得中小企业贷款难,贷款成本较高。再加上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要求较高,要求中小企业必须提供相应的抵押物,对于贷款金额也比较有限,从而难以适应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的资金需求。

2、面向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体系不完善。在金融体系中,考虑到资产规模、信贷风险和经营效益的需要,国有银行的业务主要是面向大企业,信贷市场也大多是面向中心城市、经济发达地区,而忽视了中小企业的信贷需求。地方银行和中小金融机构为了获得稳定收益,规避风险,往往也把资金贷给大企业,而不是重点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支持。因此,银行应该不断完善金融体制,合理分配中小金融机构与银行服务的对象。

3、商业银行的盈利性需要规模经济,从而导致银行“惜贷”。从商业银行的盈利角度看,信贷具有明显的规模效益。不论贷款数额的多少,银行都会按照相似的程序进行审核、评估、调查,这些行为的操作成本是非常大的。所以贷款规模越大,单位信贷的交易成本就会越低。而银行为了节约成本、提高自身的盈利率,会更倾向于将资金贷给规模大、经济效益好的大企业,而不愿贷给规模小、盈利少的中小企业。

(三)政府层面的原因分析

1、有关中小企业融资的法律法规不健全。目前,中小企业法律不够完善,缺乏建立社会信用环境的法律支持,缺乏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具体实施措施。对一些中小企业逃避债务缺乏必要的惩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债权利益得不到有力的法律保护,加剧了银行等金融机构在向中小企业贷款时的谨慎。

2、中小企业缺乏有力的社会安全保障。目前,中小企业在产品开发、技术创新、员工培训等方面都需要外部的支持,政府对中小企业的这些需求没能提供有效的帮助。政府把大量的资金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用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上的自然就不多,由于缺乏有力的社会安全保障,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旦遇到市场突发性的变化,就会引起经营风险。

三、解决新疆中小企业融资难对策分析

(一)加强中小企业自身建设

1、加强和完善企业自身信用体制建设。诚信是企业生存的基础,它会给企业带来良好的声誉,而良好的声誉可以使企业以较低的成本获取企业发展所需要的资金。银行等金融机构在向企业提供贷款时,首先会考虑企业的信用问题,但银行等金融机构主要是通过企业对外披露的信息来评判企业的信用水平。因此,企业必须客观公正地披露其经营信息,加强自身管理,使信息透明化,以便让银行等金融机构更好地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所以,企业应该努力培养自身良好的信用环境。

2、规范自身管理理念,拓展融资渠道。中小企业应加强自身人才、技术、创新和设备上的管理,有明确的营销策略和先进的人力资本,努力扩展市场发展的空间,这些有效的管理理念应该植根于企业的文化中,规范自身管理理念。中小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需要不同的资金支持,银行贷款主要针对的是企业短期对资金的需求,对于中长期发展,则需要中长期信贷资金来支持。因此,中小企业还应当加强获得长期性资本,以缓解企业长期资金的压力。另外,在中小企业创业板块上,新疆的中小企业很少,使得中小企业在资本市场上无法直接得到资金的融通。因此,发展和完善一个多元化的资本市场能够促进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完善商业银行制度创新

1、加强金融产品创新,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短、频、快”的特点,新疆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增强产品创新能力。中小企业经营的行业是多样的,对资金的需求也是不同的。银行可以根据不同行业,不同发展阶段的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开发出与其相匹配的服务产品。同时,积极发挥银行机构的网络和信息优势,为中小企业提供各方面的发展咨询服务。只有这样,银行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

2、大力发展中小金融机构,加强监督和管理。目前,新疆缺少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银行机构,所以需要更多的中小金融机构来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金融服务,而且还应该严格控制市场风险,把对中小金融机构的监管纳入到整个金融市场监管体系中,从而对中小金融机构实施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因此,新疆可建立商业性的中小企业银行,专门扶持中小企业发展。

3、改进银行信贷管理制度,消除对中小企业的歧视。中小企业的发展是迅速的,银行不要只在乎其短期的盈利性,而对中小企业“惜贷”。在信贷管理方面,银行应针对不同的中小企业使用不同的贷款利率。比如,银行在贷款时,对于一些经营状况良好、商业信用水平较高、企业制度比较完善的中小企业,可以参照使用较低的利率;对一些经营状况较差、商业信用度水平较低、企业制度不健全的中小企业可以实行较高的利率,从而提高资金的增值性和资金的利用率。银行应不断完善信贷服务体系和风险管理制度,对一些商业信用度较高、声誉较好、具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银行在信贷业务上要给予大力的支持。另外,银行还应该成立一些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信贷服务的业务部门,根据中小企业的特点以及中小企业的资信度,确定合理的贷款数额、贷款利率和贷款期限,简化贷款的审批环节,减少成本支出,提高工作效率,最终实现双赢。

(三)落实政府管理机构的职能

1、健全融资的法律法规,给予中小企业必要的社会安全保障。政府作为宏观经济的调控者,对中小企业的融资应当提供健全的法律和政策支持,加大对中小企业的监管和扶持,使得银行和企业之间的债权和债务利益得到法律的有效保护。政府还应把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作为解决就业、增加居民收入的重要民生工程来抓,进一步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财税支持,出台中小企业的支持政策,建立政府引导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等长效机制。政府需要对中小金融机构与中小企业直接融资行为提供扶持,引导中小企业关注长远利益,扶持产业发展;维护和管理信用秩序,对信用信息失真的企业和中介机构一定要根据相应法律加以惩治。

2、提升政府服务水平,为中小企业搭建银企合作平台。政府部门要增强服务银企的意识,加强与金融部门的沟通,一方面把政府工作的重点、发展思路、谋划战略及时地传递给金融业;另一方面要及时了解金融机构的相关政策,为政府决策提供有效参考。搭建银企合作交流平台,政府、金融机构和企业要共同努力改善地方金融生态环境,强化信用建设,为金融支持经济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政府搭台,银企联手,实现互利共赢。

主要参考文献:

[1]苏峻.中小企业融资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