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化学教学能力

化学教学能力精品(七篇)

时间:2023-06-30 15:46:03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化学教学能力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化学教学能力

篇(1)

一、向课堂要效率

1.科学安排教学内容。通用教材都符合科学性以及适用性原则,无论内容,还是内容的编排顺序都是科学的,但编教材的专家教授不可能也的确不能把使用教材的每一个班、每一个学生都切实地加以考虑,这就要求使用教材的教师灵活应用教材。根据学生实际,备课时,不仅备教材,还需要备学生,内容要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科学安排教学内容。

2.灵活应用教学方法。科学地安排好教学内容,这就需要教师寻求更有效、更灵活的方法将知识传递给学生,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掌握较多的知识,能力提高的更快。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采用灵活的教法,不拘一格,凡是达到目的快的方法,便是好方法。

3.妥善处理教学细节。有了好的教法,但教学细节处理不当,必然会浪费时间,影响课堂的效率。教师引导学生要充分利用教材,合理使用教具,妥善处理教学细节,备课时应考虑到教学的每一细节以及处理方法。课上一分钟,课下十日功。备课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所在。

4.充分重视学法指导。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教师的教,只有通过学生的学,才能起作用见效率。“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指导学生学习方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十分重要的。

5.正确对待个别差异。个别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不应回避,但个别差异是可以改变的,只要教师采取有效手段,差生是可以转变的。向课堂要效率,就必需在转化差生上多下功夫。

6.善于激发学习兴趣。学生无兴趣的课绝对不会有效率,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因斯坦说得好:“对一切来说,只有喜爱才是最好的老师。” 高效率地提高课堂教学,向课堂要效率,应是每位教师终身所要追求的目标。

二、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1.概念方面的阅读指导。在化学教材中,标题以外的黑体字一般都属于概念性的范畴,每个概念都有它的外延和内涵两个方面。化学概念中关键的字和词,应引导学生字斟句酌地读,要让学生明白概念有它自己的严密性和准确性,不得任意删改,只能深入地理解,明确其中的化学涵义,实质上是要了解概念产生的条件与要求。

2.图形的阅读指导。对于实验装置和实验操作图的阅读,要引导学生阅读以下几个内容:①实验内容;②实验所需要的仪器和药品;③实验装置图的原理;④实验要求的条件;⑤推测实验时的正确现象。对于曲线图的阅读,这方面多属于一些综合知识的应用,需要一定的知识广度。简单地说,就是要学会坐标的应用,在每一条曲线中横坐标和纵坐标所代表的化学意义,同时,还要了解图上的点、线、面的化学意义。

3.数据方面的阅读。指导化学教材中的数据都是经过科学家们的实验积累而得出来的,数据的引用是为了说明某一概念。因此,要在教材的阅读中,培养学生从数据中分析问题,导出概念。在阅读时,要告诉学生学会比较的方法。比较是思维的一种重要的基本过程,不经过比较就不可能分辨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就不可能确定事物的关系,也不可能区别事物的异同。

控制阅读的时间和速度,对每节课中阅读所用的时间,一般安排为老师阅读时间的1.5~2倍。在课堂上根据学生阅读情况,特别是后进学生的阅读速度随机进行调整。在阅读时,应保持适当的速度,对内容不同、难易有别的教材,阅读的速度也应当有不同的要求。对易懂的内容,速度可适当加快,对抽象费解的内容,速度可适当放慢。阅读中注重思考阅读的过程也是一个思维的过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所以阅读的时间中应包括学生思考的时间。

三、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

1.寓思想教育于化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使学生想学。教学中,我利用多种形式,课内外结合,抓准时机,见缝插针,用优美的语言、强烈的感情向学生讲解我国在古代化学方面的发明创造和现代化学科学的巨大成就及我国丰富的化学资源。例如向学生讲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利用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国家,古代的四大发明中化学方面的发明就占了四分之三;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十几年来,我国化工方面得到了迅猛发展,现在钢铁、能源、水泥、化纤等年产量均在世界前几位,甚至是第一位。

2.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娓娓动听的谈心,科学精辟的分析,能纠正学生的偏见,能解决学生的压力,鼓足学生的信心,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在教学中我们常将化学史上许多刻苦攻关的科学家的事例融汇到知识教学中,如居里夫人历经45个月的艰辛,终于从数吨沥青铀渣中成功地提炼出0.1克氯化镭。还可以化学实验为中心经常做实验,可以激励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培养学生课堂总结的能力

篇(2)

微格教学是在控制论、信息论和系统论原理的指导下,通过设定教学行为目标,传递教学信息,反馈调整,使教学活动达到最优化的动态平衡系统。几年来,我们化学组在培养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提高化学教师的教学水平上运用了微格教学理论,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课前,我们对重点章节进行集体备课,将复杂的课堂教学活动分解,划分为导入、提问、讲解等分项教学技能,然后将分解的内容分配给各位老师,由他们提出每一部分如何讲解,这样对青年教师来讲,如何上好这节课就做到心中有数。

在备课活动中,我们还通过观看一些化学教师的教学录像,特别对一些获奖的优秀课片,我们经常搬入微格教学的角色录像中,进行分析评价,这样教学信息能够及时准确地反馈,特别有利于教师教学技能的提高。例如,我们将一个获奖的优秀课片搬入微格教学的角色录像中,微格课型为提问类型,内容为高二化学“乙酸的化学性质”一节的总结归纳部分。他首先让学生复述乙酸的酸性和酯化反应的概念及酯化反应的过程,最后得出乙酸具有的化学性质。在6min的微格录像中,提问的语言、问题的明确性,新旧知识的连贯性,语速、启发与暗示等提问的基本技能掌握很好。

在课后,我们立即对照目标要求进行反馈评价,经过重放录像观察、发现有待于改进。提问设计的层次不到位,不利发展学生的思维。那么如何设计出更高层次的提问呢?在部分讨论后,建议教师可设计:“乙酸为什么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在乙酸与乙醇的酯化反应中为什么乙醇中使用氧-18,它的作用是什么?”,“酯化反应中的酸是指什么酸?”等,这样会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微格教学从整体上看,符合人类认识的规律,符合教育学的观点,符合控制论、心理学原理,它对提倡教师改进教法,更新教学观念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在我校电化教学设备许可的条件下,我们利用微格教学中的模式行为规范,重点讲述和训练下面的语言表达、板书、导入、提问、讲解、演示、变化、强化、课堂组织、结束等十种教学技能。

现以一实例说明通过微格教学对改进教法的作用:有两位高中化学教师毕业年限与任职资格相同,分别用甲、乙代表,微格教学的实践录像,都以“元素性质跟原子结构的关系”一节作为讲解课型的内容。

甲老师:语言生动、教态自然、板书规范,他用流利的语言和规范的实验操作,进行比较归纳,引导学生根据反应现象,得出同一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乙老师:语言和教态略显紧张,他选在实验室上,他首先让学生根据预习的实验去做,学生通过观察现象后,很容易得出结论。

根据微格教学具有模式规范的目标要求,运用教学评价量表,很容易得出,乙在某些方面虽不如甲,但在“启发教学应用”、“知识输入的方式”上高于甲,可见,微格教学表面上看只是一种教学行为的模仿与纠正,但实质上却隐含着深刻的教学思想,对于改变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极为有效。

在传统的化学教学中,评价授课老师的课堂教学整体与分项的优劣上,以前没有精确的限定规则,在评价上过于笼统空泛,利用微格教学理论就能比较科学地、真实地评价教学中的每一环节。

篇(3)

关键词: 化学教学 学习能力 培养方法

教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如何在化学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应该引起每位教师的高度重视。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重视课堂教学设计

学习能力主要是通过学科教学形成和发展的,因此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主渠道。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应重视以下方面。

1.努力创设问题情境

在化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具体途径有多种,如:通过演示实验形成问题情境;结合化学史实创设问题情境;利用学生对某一问题的不同看法设置问题情境;通过提出假设、验证假设的方法形成问题情境,等等。

2.加强思维训练

同样智力水平的人,有的善于思考,思维水平高,有较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的却不善于动脑,遇到问题就一筹莫展,表现为思维能力较弱。以下几种方法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1)教会学生高效率地“上课”

有些学生上课很认真,感觉课都听懂了。可是面对稍有难度的题目却束手无策?但仅仅精神集中,不走神,并不代表学习效率高。他很可能处于被动“听课”状态,此时他的思维处在一个较低的层次,这样的思维活动只能解决教师讲解过的例题题型。教师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要充分,不能代替学生思考。要引导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进而达到“我会学”。

(2)提问启动学生的思维

教师提问要先易后难,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对这些由易至难的问题进行主动思考。教师要多提能促进学生思考、推理的问题,尤其是书本上没有明确答案、需要对相关知识进行综合、联系、概括才能回答的问题。多问“你是怎么想的”关注的过程与方法。

(3)鼓励学生质疑和探索

质疑和探索,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发展思维的重要环节之一。质疑不能只是停留在完成某一教学任务后问学生“会不会?”“还有什么不理解的?”等激励学生探索的问题上。教师的预期目标不应是单一的,要充分估计部分学生或许会失败,所以要耐心疏导和允许反复,要时时鼓励后进生,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

3.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

在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通过相互交流和讨论,对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深刻思考;同时要重视及时地对知识进行综合整理,不断提高学生头脑中知识的系统性和概括性水平,使学生构建一个有序而开放的、灵活的认知结构,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二、依据学科特点,重视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我国著名化学家戴安邦先生曾说:“化学实验教学是实施全面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形式。”可以说化学实验是化学科学的灵魂,是学生认识化学世界的窗口。化学实验教学的目的主要对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等进行培养。新课标倡导“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化学探究意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验可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的习惯,还可以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又是提高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催化剂。因此化学实验教学是增强学生学习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是教学工作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

三、加强自主学习,培养探究能力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终身教育的需要。当前,其理念已经为越来越多的教师所接受,并正悄然改变教师的教育行为,影响师生的精神面貌。因此,教师要创造条件帮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使学生乐学、爱学、善学,既能掌握学习的客观规律,又能充分张扬学生的个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且复杂的问题。我们在实际的教育工作中,要认真处理好教师的“导”与学生的“学”这一对辩证统一的矛盾,努力营造宽松愉快的教育氛围,积极寻求开放、生动、变化的课堂教育模式,认真实施诱导、鼓励、赏识的教育策略,使学生以最佳的精神状态全身心投入到自主学习的最高境界中,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四、提高教师修养

教师教是和学生学习在一起的,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告诉我们,好模仿、易冲动和意志脆弱等,这些既是学生的弱点,又是教师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很好切入点。教师的举止言行和人格气质直接影响学生,有道是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因此,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为人师表,起到示范和榜样作用。教师要恰到好处地激励学生,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和战胜挫折的能力。这样做,无论对学生的心理还是行为,都是大有益处的,模仿与崇拜内化为自己学习的行为动力,激励与磨炼使学习行为变成意志行为,学习能力将大大增强。学生的学习特点是千差万别的,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只要用心研究,认真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就会得到提高,教师的劳动价值才能得到体现。

总之,教师作为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必须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学会倾听、学会对话,与学生分享感情和想法,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思索中感悟,不断提高思维能力,学会学习。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化学实验;培养能力;学生;智力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7-0207-01

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我们体会到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而当前,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教学则是加强发展学生智力培养能力的必由之路。

1.努力开全各种类型的化学实验

按照大纲和课本的要求所规定的实验类型主要有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和实验习题三种。这了提高化学实验教学质量,我们增加了边讲边做实验、实验复习、实验展览等。由于不同类型的实验即互相联系又互相补充,因而能从不同的角度来训练学生的实验技能。帮助学生学习化学知识,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能力。下面跟据我们的教学实践就各种实验类型的作用及其做法,谈谈我的体会:

1.1 演示实验是化学教学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它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现象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可以认识物质的外部形态。变化现象并深入认识变化的实质和变化的条件,获得新的化学知识,形成新的化学概念,同时演示实验时老师的示范操作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我们不公要努力做好课本中的所有演示实验面且还补充了许多演示实验。例如高一时在第三章硫酸的教学中补充了硫粉和铁粉的混合物加热前后与磁铁的吸引情况;二氧化硫和硫化氢两种气体的混合;硫化氢气体依次通入氯水、碘水、浓硫酸三氯化铁溶液等。

1.2 学生分组实验可以有效地训练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同时让学生在自己动眼、动手、动脑过程中培养独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分组实验首先加强实验基本操作训练,老师边讲边实验的教学效果更明显。学生边听边动手做实验有得于新概念的形成和理解。边讲边做学生反映直观,可见度大。因为演示实验的现象有时看不清楚,面边讲边实验现象明显,效果好。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在老师的引导下形成新的概念印象深刻,记得牢学得活。同时老师本身的示范操作能力和指导学生实验能力也获得了提高,真是实现双嬴!

2.坚持进行实验考试和考查

若仅仅进行书面考试,容易助长学生重理论,轻实验的不良倾向,也不利于考查学生的实验技能。为此在加强实验教学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坚持进行实验考试,以引起学生对化学实验的重视,更加促使学生及时掌握有关的化学实验内容,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

实验考试的方式可以多样化,既可全班统一考试基本操作技能,也可分组考试检验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及运用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则可用多题抽签、单独考试和先理论后试实际操作能力,也可先笔试后口试等方法。当然也可利用课堂提问或复习课进行经常性的实验考查。

3.适当开展化学课外活动

开展第二课堂,适当开展化学课外活动是提高学生实验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研究态度的良好途径。因而化学课外活动是整个化学教学活动的一个部分。化学课外活动的方式有:

3.1 开展专题的化学兴趣小组活动。爱好化学科的学生在活动中可以根据教学和实际进行一些与生产生活工教材紧密结合的小实验,如制肥皂、教学用具等。

3.2 结合学生实验开展一些高难度的化学实验培训工作。比如:中和滴定、分子量的测定、制取硫酸铜的晶体等等。指导后让学生实验,再指导他们进行实验小结,以利在学生实验课时对其它学生进行指导。

3.3 指导学生开展"科技创新""小发明""小论文"等活动,帮助学生进行选题,指导学生进行科学实验,总结写小论文等。

4.开展研究性课题活动及劳技课

这几年我校重视研究性学习活动,我们化学组响应学校的号召积极参与。我们指导进行环境卫生调查,工厂排污情况调查,废旧电池的处理情况等,送到市里参加比赛获得市里不少奖项。

在实践中指导学生学习日用化学工艺,制作教学用具,编写化学园地,并参观工厂,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品质和习惯,生动活泼的劳动技术课博得学生和家长的好评。许多学生都爱上了这种课。

5.结语

总之,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加强化学实验,能让学生掌握本专业的基本操作技能,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观察现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诚实记录的方法、习惯和科学态度,为培养合格的高级技术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长期的教学实践经验也告诉我们,在化学教学中既要把化学实验惯穿于各种教学环节中,有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智力发展了能力才能更好的提高。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化学教学 培养 探究能力

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一个突破口,在 “内容标准”中明确提出:“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通过科学探究,可以使学生在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激发化学学习的兴趣,增进对科学的情感,理解科学的本质,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体验探究的乐趣,初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同时“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

做一个探究型的教师是新教材提出的一个基本要求。只有如此,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主动地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形成探究能力。

一、激发兴趣,诱发探究动机

1、巧妙设计实验,培养探究欲望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化学课堂中想方设法创设问题情境,促使学生共入质疑、解疑境界。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又是形成探究欲望的一个重要突破口。神奇的实验变化和鲜活的实验现象能有效地激起学生思维的新刺激,引发学生注意力地迁移,从而产生探究的愿望和动机。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利用丰富多彩的化学实验,为学生创设一个引人入胜的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例如,在讲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时,为了使学生清晰的构建起影响物质溶解的几个因素,可以增加一个探索性实验:教师分别向两个烧杯加入等量的冷水和热水,然后分别向其中加入少量高锰酸钾小颗粒,学生很容易发现高锰酸钾颗粒在热水中扩散很快,整杯水短时间就会变成紫红色;而在冷水中扩散则较慢,整杯水需较长时间才能变成紫红色。由此,学生很容易探索出物质的溶解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固体物质溶解越快:温度越低,固体物质溶解速度越慢。同时,还加强了学生对温度和分子运动关系的更深入理解和巩固。

2.突出化学与生活、社会和技术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化学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科学,新的化学课程突出关注社会现实,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已有的实际经验提炼学习素材,从丰富、生动的现实生活中寻找学习的主题,要求学生了解化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从中逐步认识和感受化学对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影响。在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保持和增进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因此,我们应该引导学生认识化学技术成果对服务社会,造福人类,具有现实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效益,应该强调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联系。逐步培养学生形成综合的科学观和对有关的社会问题作出判断决策的能力。

(1)环境保护知识:如水污染、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白色污染,酸雨、汽车尾气、金属腐蚀与防护、三废利用等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的现代意识。

(2)物质与健康知识:如合理的平衡膳食、食品安全、对人体有害的物质(黄曲霉毒素、甲醛、一氧化碳等)、微量元素和维生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等。

(3)工农业生产技术知识:如合成材料、冶金、节能减排、农药化肥,煤、石油、天然气的综合利用,新物质、新能源、新技术的开发利用等问题。揭示化学原理、探讨如何提高生产效率,减少环境污染、降低能耗、介绍新工艺、新技术、展示未来世界化学科学的前景。例如:评价一个化学反应是否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可从下列观点中考核学生的综合能力:A.原料的来源是否广泛?B.能否再生?C.工艺是否先进?D.能耗是否较低?E.有无毒害污染,是否容易防治?F.操作是否简单?G.是否生成副产品,能否综合利用?设置此类习题既反映学生的综合能力,也符合中考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察要求,同时,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理解化学的现实意义。

二、培养探究人格,激励探究志向

探究品质和探究志向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需要在实践中通过多层面、多维度对学生开展和实施探究品质和探究志向的养成教育。在教学中可依托课本为平台,根据教材中相关内容讲述一些科学家发明创造的故事,介绍当今世界化学科学研究前沿和面临的主要困难,以及化学在工业、农业、国防、医疗、环保、日常生活等方面的应用,使学生领悟到科学家研究自然科学而进行的多次实验探究,从而激励学生养成勇于创新、敢于探索的志向和顽强的学习毅力。

例如:教材中介绍著名化学工程家侯德榜为了发展我国的民族工业,打破当时西方国家对制碱技术的垄断,于1921年毅然回国开发和研制制碱工艺。最终探索出具有一套自主研发的成熟的候氏制碱法技术,这在当时轰动海内外。我国科学院院士张青莲教授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做出了卓越贡献,他主持测定的铟、铱、铕、铈、铒等元素的相对分子质量新值,被国际原子量委员会采用为国际新标准。结合教材的图文并茂加以介绍,将极大的增强学生为人类的进步勇于献身的科学精神和探究的顽强意志。从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勤奋严谨的科学品格,为培养学生探究品质夯实基础。同时,挖掘象“山西假酒案”、“大头娃娃奶粉”、“节能减排”、“停止免费供应塑料袋”等社会现象,来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道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三、营造宽松氛围,培养探究意识

探究式教学打破了传统封闭式以讲授、灌输为主的教学模式,学生变成了课堂的主人,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的合作、探究等活动,课堂中呈现的是一个师生、生生、生师互动的多元教学方式,努力引导学生自主研讨,鼓励他们标新立异,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倡导并鼓励学生对老师的观点提出异议,允许学生与教师相互讨论及学生之间的协作交流,营造一个宽松的教学氛围,为学生养成科学探究的意识和习惯奠定基础。

例如:在讲“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中,我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角度出发延伸了实验。先是把广口瓶的容积分成五等份,然后再做实验。最后得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约占空气体积的1/5的结论。为此有的同学提出异议:“既然我们要测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但我们并不知道空气中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而为什么做实验时我们一定要先把广口瓶的容积分成五等份呢?分成六等份、十等份不行吗?”学生的这个问题,让我很吃惊,我高度的赞扬了他们敢于质疑,敢于探究的精神,同时也号召同学们先做实验,然后再测量进入广口瓶中水的体积占整个广口瓶的几分之几。结果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的探究意识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针对上述讨论的基础,我又对学生加以点拔,设置了下面的问题:

1、红磷为什么要过量?量少了可以吗?

2、为什么进入集气瓶中的体积大约是1/5?剩余的气体有哪些性质?

3、让同学们相互讨论,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的体积有什么不同,同学们之间产生差异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为了继续引发同学的探究兴趣,我更深层次地设置了新的探究内容:

根据燃烧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有些同学认为可用木炭、硫等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经过上述探究过程后同学们认为: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时,在药品的选择和生成物的要求上要深入考虑。

在这种宽松民主的教学气氛和问题层层环生的设置下,学生大脑得到放松,思维得到激活,个性得到张扬,探究力得到了培养。

宽松民主的教学气氛,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以有效地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是培养学生探究意识的关键。把充足的时间还给学生,激励学生对教材、对老师发出挑战,从而激发学生的灵感和动机,这样由思到疑,再由疑到辩,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变原来的被动学为主动学,逐步形成自我探究、合作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引导发现,合作交流,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形成自觉的探究习惯

1、注重合作交流,引导学生讨论。化学学习中会有许多有争议或有难度的问题出现,这时,我们应鼓励学生通过合作交流、讨论解答。讨论时,教师要启发学生层层深人地分析问题,疏导思维障碍;纠正思维偏差等。同时,学生的思维不要受课本的限制,学生可根据已有的知识,找到解决办法,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创造潜能,调动其探究积极性。

2、培养观察能力、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实践能力是形成探究能力的重要部分。培养这两方面能力,要做好实验教学的延伸,要让学生有体验的过程。例如:讲到物质燃烧的条件时,有的学生认为:水能灭火,因此水火不相容。所以学生便会产生一种错误的认识“白磷在水中不会燃烧”。教师可通过三个实验的进行教学。当铜片上的白磷燃烧后,教师适时设疑:如果用一导气管将氧气通入沸水中与白磷接触,白磷是否会燃烧起来呢?(学生猜想)。这时用一导气管将氧气通入沸水中与白磷接触,同学们就能看到白磷在水中燃烧起来。这样不仅使学生能够正确地理解知识,而且延伸了探索过程。

因此,在教学不断地进行探究实验地强化和训练,可以使学生学会从不同方向不同角度去思考、去探究、去创新,从而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

3、及时辅导、定期总结。及时指导学生整理、总结、归纳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分析知识点与考点的关系,研究学习方法,并对自己的学习过程、思维方法、思维品质进行评价和整理,从而使知识达到高层的迁移。探究习惯一旦养成,思维品质也就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优化,探究能力自然也就得到了提高。

探究能力是学生终身发展的基础,著名学者陶行知曾经说过:“解放孩子的头脑,使之能想;解放孩子的双手,使之能干;解放孩子的眼睛,使之能看;解放孩子的嘴巴,使之能讲。”我想只要我们在课堂上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开放自已的教学理念,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才会培养出探究型人才来。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钟启泉,崔允t,张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篇(6)

一、运用微格教学理论,准确有效地反馈教学信息

微格教学是在控制论、信息论和系统论原理的指导下,通过设定教学行为目标,传递教学信息,反馈调整,使教学活动达到最优化的动态平衡系统。几年来,我们化学组在培养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提高化学教师的教学水平上运用了微格教学理论,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课前,我们对重点章节进行集体备课,将复杂的课堂教学活动分解,划分为导入、提问、讲解等分项教学技能,然后将分解的内容分配给各位老师,由他们提出每一部分如何讲解,这样对青年教师来讲,如何上好这节课就做到心中有数。

在备课活动中,我们还通过观看一些化学教师的教学录像,特别对一些获奖的优秀课片,我们经常搬入微格教学的角色录像中,进行分析评价,这样教学信息能够及时准确地反馈,特别有利于教师教学技能的提高。例如,我们将一个获奖的优秀课片搬入微格教学的角色录像中,微格课型为提问类型,内容为高二化学“乙酸的化学性质”一节的总结归纳部分。他首先让学生复述乙酸的酸性和酯化反应的概念及酯化反应的过程,最后得出乙酸具有的化学性质。在6min的微格录像中,提问的语言、问题的明确性,新旧知识的连贯性,语速、启发与暗示等提问的基本技能掌握很好。

在课后,我们立即对照目标要求进行反馈评价,经过重放录像观察、发现有待于改进。提问设计的层次不到位,不利发展学生的思维。那么如何设计出更高层次的提问呢?在部分讨论后,建议教师可设计:“乙酸为什么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在乙酸与乙醇的酯化反应中为什么乙醇中使用氧-18,它的作用是什么?”,“酯化反应中的酸是指什么酸?”等,这样会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贯彻微格教学理论,有利于更新教学思想

微格教学从整体上看,符合人类认识的规律,符合教育学的观点,符合控制论、心理学原理,它对提倡教师改进教法,更新教学观念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在我校电化教学设备许可的条件下,我们利用微格教学中的模式行为规范,重点讲述和训练下面的语言表达、板书、导入、提问、讲解、演示、变化、强化、课堂组织、结束等十种教学技能。

现以一实例说明通过微格教学对改进教法的作用:有两位高中化学教师毕业年限与任职资格相同,分别用甲、乙代表,微格教学的实践录像,都以“元素性质跟原子结构的关系”一节作为讲解课型的内容。

甲老师:语言生动、教态自然、板书规范,他用流利的语言和规范的实验操作,进行比较归纳,引导学生根据反应现象,得出同一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乙老师:语言和教态略显紧张,他选在实验室上,他首先让学生根据预习的实验去做,学生通过观察现象后,很容易得出结论。

根据微格教学具有模式规范的目标要求,运用教学评价量表,很容易得出,乙在某些方面虽不如甲,但在“启发教学应用”、“知识输入的方式”上高于甲,可见,微格教学表面上看只是一种教学行为的模仿与纠正,但实质上却隐含着深刻的教学思想,对于改变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极为有效。

三、运用微格教学理论,科学地评价教学行为

在传统的化学教学中,评价授课老师的课堂教学整体与分项的优劣上,以前没有精确的限定规则,在评价上过于笼统空泛,利用微格教学理论就能比较科学地、真实地评价教学中的每一环节。

在教学评价中,我们采用微格教学中设定的教学行为评价系统,以一定的数量参与者作为评价员,对授课教师进行评价打分。几年来,我们采用蒙城师范学校杨景宇老师编写的《微格教学之路》中的微格教学技能评价指标体系,评价量表和评价单的规定,对授课者的教学技能进行科学的、真实的评价,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有5人次获市级优质教学课,有7人次获县级优质教学课,发表和获奖的论文在10篇以上。实践证明,利用微格教学的评价系统,有利于教师教学技能的提高和教学方法的改进。

篇(7)

关键词:创新 化学教学 培养 学生能力

新课标调整了课程结构,优化了必修课;扩大了选修课的范围,增加了课程的灵活性。从而使之成为学生的兴趣课,以便让学生了解当代科学知识,提高了学生的能力。

一、 创新教学

新课标的要求:创造一个轻松和谐平等的教学环境,课堂上实行教与学的互动是。这样有利于缩短师生之间的感情距离。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自己感兴趣的现象、原理、规律等,总是能主动、积极地去认识、探究。因此,在教学中应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实验是激起化学兴趣的首要外部因素。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如果能巧妙地安排一些简单易做、色彩鲜明、变化莫测甚至让人匪夷所思的小实验,能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激起学生探知究竟的欲望,有利于矫正被动型接受式的学习情绪,使学生产生极大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激扬了学生学习情绪、口欲言而说不能的情况下,提出与新课有紧密联系,富有趣味性、启发性、开放性的问题。将教材中的某些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可将学生带入科学探索的情景中,使学生处于一种主动探索知识的兴奋状态,这对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等方面所起的作用是验证性实验所无法替代的。

2.培养学生探索性思维

采用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手段,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感知器官,连续不断地启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促使整个教学质量的提高。这就要求教师深入研究教材,精心设疑布阵,以便营造探究的氛围,造成学生时时有问题可想,并且能够设想种种解决方案,从而培养学生的开放式探索性思维。

3.培养创新意识

在化学教学中要体现灵活性。在教学中要进行一题多解的训练,学会从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冲破“思维定势”的束缚。同时,通过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创造充满创新活力的课堂教学,对学生思维发展能受益终身。同时让教师的劳动闪现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这是每个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探索和努力实践的。

二、学生能力的培养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但是在教学中可以发现很多学生不能独自操作实验;有的学生能够操作,但是不能够将整个实验过程表述出来。这些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学生能力的提高。

1.实施多元评价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设置两道关卡:一道关卡是对学生预习和准备情况的检查,为下一步学生实验打下良好开端;一道关卡是要求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更重要的是要尝试边做边讲,这一步重在过程的考核,及时检查了当堂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行为做评价指导,即实施多元评价,改变了以往学生实验就是学生自己做、做完即可离开实验室的情形。这两道考核关卡,加强了师生间的及时交流和沟通,有了及时反馈,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自然会提高。

2.表达能力

学生在表达上经常出现这样的问题:一是不能准确使用规范的科学术语。二是表述不准确。在进行演示实验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量设置学生动口的机会,让学生描述实验现象。学生一开口,教师就能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这样一来,学生表达不准确、不规范等问题就大大减少了。最后,在学生实验中,留有一定时间,实行学生与教师的互动,创设一个让学生学习当老师的机会――“今天我来当老师”。具体是让他们身临其境,上讲台模仿老师边讲边做某个实验,学生讲授完毕,教师必需对其做出评价,在这一步讲授练习中更有利于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

3.动手能力

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思考设计实验,既可以培养动手动脑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又可以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实验设计要求:(1)根据实验原理选择实验所需的试剂、药品;(2)确定实验所需的装置、仪器及连接顺序;(3)尽可能保证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严谨性。这样便迫使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去查阅资料、去设计、去探索、去创新。布置任务后,给学生一段时间,让他们去独立思考、查阅资料、设计实验。然后组织学生一起对他们提出的设计方案进行分析、讨论、比较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优缺点等。选择其中几组方案由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演示,对比较好的设计给予表扬,对于较差的设计则从其中找出“闪烁点”给予肯定,从而调动了各层次学生的创造积极性,并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4.记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