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30 15:46:02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办公室风险管控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一、工作目标及基本程序
1、工作目标
1)建立风险分级清单
2)建立风险分级责任清单
3)完成西安区域风险防控手册
2、基本程序
成立组织机构——编制工作制度和工作方案——召开启动会——初步培训——收集资料——编制文件(指南、台账、记录)——危害因素辨识培训——辨识危害因素——风险分析——判定风险等级——制定控制措施——措施逐级评审与审核——划分管理责任——组织全员学习、落实控制措施——组织定期评审、更新风险信息——实施分级管控——实现持续改进。
二、组织机构与职责
一)、成立构建“风险分级管控”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XX负责人
副组长:XX负责人
成 员:各职能负责人、项目负责人、EHS专、兼职人员、项目专业口负责人
组长职责:
1.负责领导构建、实施“风险分级管控”工作;
2.负责提供构建、实施过程中必要的经费和组织保障;
3.确定逐级责任,批准实施相关规章制度;
4.批准实施年度工作计划;
5.督促并定期组织检查“风险分级管控”构建、实施效果。
副组长职责:
1.协助组长完成“风险分级管控”构建工作;
2.拟定年度工作计划;
3.具体组织“风险分级管控”体系构建、实施;
4.拟定构建、实施过程中必要的经费和组织保障方案;
5.定期组织危害因素辨识及风险评估结果的评审、修改。
成员:
1.积极配合组长、副组长的工作,完成交代的任务;
2.积极组织各分管单位完成危害因素辨识;
3.统计、汇总各分管单位的结果并上报“风险分级管控”工作领导小组。
三、具体实施步骤
(一)筹划部署阶段
1、工作对接,制定标准,风险分级管控工作领导小组委派专人与第三方机构完成对接工作,收集必要的资料,制定工作计划。
2、召开启动会,风险分级管控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组织召开公司风险分级管控构建工作启动会,由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办公室主任宣贯《风险分级管控构建工作方案》,要求方案切实可行,会议内容全员参与学习。
3、初步培训,组织相关人员参与由第三方机构组织的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包括“风险分级管控”基本概念、构建办法等基本理论,要求有通知、有签到、有考评、有总结。
(二)风险分级管控体系构建阶段
1、收集完备公司基础信息,组织人员列出资料清单,并对现场进行勘察、收集资料。
2、在第三方机构指导下,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编制形成企业《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编制完成后,组织相关人员就风险辨识的相关方法、辨识要求进行培训学习,要求有通知、有签到、有考评、有总结。
3、选择典型项目构建风险辨识分级管控机制
(1)选定两到三个部门、项目成立示范点,由风险分级管控工作领导小组进行指导,被选定的项目积极落实风险排查工作,要求建立安全风险基础档案。
(2)对排查出的风险进行评分、分级,建立风险辨识分级台账。
4、编制形成阶段性工作汇总报告,西安区域组织其他项目对示范点进行观摩,并在公司范围全面推广,要求各部门、项目全面开展落实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后将各自风险分级管控工作方案及成果统一报至风险分级管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为及时对安全风险进行管控,预防生产安全事故,保障职工生命安全和公司生产安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制定本制度。
二、编制依据
(一)《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安委办〔2016〕11号)。
(二)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关于印发《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考核定级办法(试行)》和《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基本要求及评分方法(试行)》的通知(〔2020〕16号)。
(三)《陕西省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考核定级实施细则(试行)》(陕应急〔2020〕140号)(试行)。
(四)《招贤矿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实施方案》。
三、主题内容
(一)煤矿是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责任主体。总经理对本矿安全风险分级管控负全面责任;各分管副总经理对分管业务范围内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负责,对分管业务范围内存在的重大风险,并按规定向董事长、总经理报告。
(二)矿每月开展由总经理组织1次对各专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情况排查;每月各专业分管领导对分管业务范围内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情况进行2次全面排查;各基层科区、队、班组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随时进行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情况进行检查。检查结果在每月召开一次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会议进行报告。
(三)风险分级管控工作会议报告的内容应当包括:
1.本专业本月风险分级管控排查情况、管控措施落实情况。
2.制定并报告根据每月生产工作计划,制定下月的风险管控重点。
3.对存在的重大风险已经采取的措施和应急预案情况。
(四)公司每月召开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会议对检查中的发现的安全风险进行分级管控,并建档管理,对需要上报的重大风险及时向上级相关监察部门和集团公司报告。
(五)安全监察部等业务职能部室对各专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报告工作负有监督检查和考核的职责,对不按规定报告风险管控情况进行相应的处罚。
(六)对不履行风险分级管控报告职责给予责任单位党政正职罚款100元/次,对公司分管领导按公司章程处理。
四、实施
本制度自之日起施行,解释权属招贤矿业安全监察部。
危险化学品安全综合治理工作总结
根据市安委办《自贡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关于深刻吸取广西“10·15”等事故教训切实做好四季度化工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自安办函〔2019〕36号)和《自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自贡市危险化学品安全综合治理实施方案的通知》(自府办发〔2017〕20号)要求,XX区及时进行了安排部署,落实了工作要求。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领导重视、及时安排部署
我区领导高度重视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综合治理,成立XX区危险化学品综合整治领导小组,根据《自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自贡市危险化学品安全综合治理实施方案的通知》(自府办发〔2017〕20号)文件要求,立即印发了《自贡市XX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自贡市XX区危险化学品安全综合治理实施方案的通知》(自沿府办发〔2017〕20号)文件,对我区的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综合治理进行了安排部署。根据《自贡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关于深刻吸取广西“10·15”等事故教训切实做好四季度化工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自安办函〔2019〕36号)文件要求,我区立即传达了该文件精神,要求各乡镇(街道),新城区管委会、工业园区管委会,区级有关部门要深刻吸取事故教训,立即组织对可能涉及化工项目的企业进行全面风险摸排,并按照《自贡市XX区危险化学品安全综合治理实施方案》认真总结经验成果,区应急管理局、工业园区管委会立即组织开展化工园区(集中区)整体性安全风险评价和风险等级认定工作。
二、立即开展、深入隐患排查
(一)全面摸排危险化学品安全风险
按照“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的工作要求,各乡镇(街道)、有关部门全面的对全区的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以及危险化学品的储存、使用、经营、运输、废弃处置和烟花爆竹生产企业、销售网点等底数进行了摸排。我区有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2家,危险化学品经营企业19家(其中加油站15家,其他危险化学品经营企业4家),烟花爆竹生产企业1家,烟花爆竹批发企业1家,2017年有200家烟花爆竹零售网点,2018年有150家烟花爆竹零售网点,今年预计规划125家烟花爆竹零售网点。另有5家饲料加工企业,2家农药生产企业,3家危化品运输企业,18家医疗卫生机构,26所学校拥有化学实验室。按照危险化学品管理规定,建立了危险化学品清单,明确了单位名单、主要负责人姓名及联系电话,建立了危化品安全风险分布档案,建立了危化品运输重大危险源数据库,落实了各单位及企业的责任,督促危化品企业建立各项安全管理制度。
(二)深入开展危险化学品安全检查
重点对化工企业、城镇燃气、学校有关化学、化工实验室、学校食堂、餐饮场所等使用的天然气、瓶装液化石油气等重点场所进行了安全隐患检查,针对企业的危险化学品管理情况、易燃易爆物品库房设置、危爆物品生产、储存、使用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安全防范措施、安全管理、危险货物包装、装卸、运输和管理要求等重点方面进行检查。对安装燃气泄漏报警器,禁止使用达到报废年限的钢瓶、伪劣燃气管路和阀门,禁止餐饮经营单位在用餐区使用燃气灶具,学校要建立严格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实验人员的安全培训等方面进行了明确要求。我区累计检查危险化学品相关企业、场所1638家次,排查隐患800项,已整改隐患773项,有27项正在整改中;区应急管理局(原安监局)立案查处33起,处罚款6.3万元,取缔非法销售烟花爆竹网点1家,清除禁售区域烟花52箱、爆竹136件;区公安分局近三年核发民爆物品购买许可证355份,民爆物品运输许可证216份,查处违规燃放烟花爆竹行政案件7件,行政处罚7人;并查处非法运输、储存烟花爆竹案2起,挡获违法行为人3人,行政处罚3人,发现非法销售烟花爆竹行为5起。
(三)强化推进危险化学品安全管控
加强高危化学品管控,根据高危化学品目录,加强对硝酸铵、硝化棉、液氨、液氯、氰化钠等高危化学品废弃处置的检查,施行全过程管控,并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监管措施。重点加强园区、涉及危险化学品重大风险功能区及危险化学品罐区的安全风险管控。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及时处置废弃危险化学品,消除安全隐患,不断加强危险化学品废弃处置过程的环境安全管理。指导企业(单位)开展自纠自查,及时整改隐患。
(四)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宣传教育
大力推进危险化学品的安全宣传普及,利用微信、QQ群、“互联网+”、危化品安全知识集中讲座、企业安全员群等多种渠道,多形式的宣传《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易制爆危化品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提高群众的法律意识,降低漏管失控的风险;利用宣传近期的危险化学品安全事故,让群众更加直观、深刻的感受到事故带来的危害,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开展安全知识培训,对相关企业的负责人、管理人员、安全员等进行思想教育,提高企业的思想认识,增强遵纪守法意识;支持和鼓励重点危险化学品企业大力开展从业人员全员安全教育,普及安全生产知识技能,不断提高员工安全生产意识,从而进一步有效的遏制事故的发生。通过各类宣传,我区累计发放宣传单10余万份,宣传手册2000余册,手提袋、围裙等500余份,集中安全宣传教育100余次,安全提示信息5万余条,开展各类应急演练30余场,切实增强了群众的安全知识,提高了安全意识,进一步有效的稳定了我区的安全形势。
三、深入开展、取得有效成果
通过危险化学品安全综合治理,进一步摸清了我区危险化学品企业(单位)的分布情况,其中重点监管企业有自贡拓利化工有限公司、自贡市大成电子材料公司、自贡鼎泰能源有限公司、自贡市鑫洋烟花爆竹有限公司、自贡市鑫玥烟花爆竹有限公司。进一步查清了危险化学品企业(单位)的安全生产情况,包括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置、安全责任制和规章制度的建立、安全设施配置、安全投入以及安全隐患等情况。强化了各乡镇(街道)、有关部门之间的工作协助,在联合执法、信息共享等方面有了进一步的磨合,提高了工作效率。在危险化学品企业(单位)使用、经营、储存和重大危险源等各个环节,逐步建立健全并落实了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消除了事故隐患,健全了防范措施,有效防范遏制了危险化学品安全事故。通过各乡镇(街道)、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我区2017年至今没有发生一起危险化学品安全事故。
四、下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区将进一步加大安全工作推进力度,创新工作方法,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全面推动各类专项工作深入开展,深入排查风险,严格落实管控措施,提高风险防范。
一是强化风险排查与分级管控。以安全风险防范作为主攻方向,紧盯事故易发、多发、高风险的行业(领域)和薄弱环节,进行深入细致的排查,制定有针对性的管控措施,加大安全执法的力度。
二是强化问题整改的措施落地。针对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紧密结合实际,紧紧围绕风险防控和隐患排查治理这一核心,明确进度安排,确保各项工作措施落实到位。
三是持续打好危险化学品攻坚战。按照省、市的工作的要求,对危险化学品工作进行再部署、再要求,狠抓工作落实,落实责任,强化措施,标本兼治,确保综合治理取得实效,努力为我区创造良好的安全环境。
福田汽车公司是北京的一家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如今已发展成为“中国商用车第一品牌”。 凭借较好的公司治理基础,其在公司治理上的实践得到了行业内的广泛认可。目前,福田汽车下设18家控股子公司,参股19家公司。公司治理业务体系架构下的管理人员达45人。经过多年建设,福田汽车董事会办公室逐渐形成独具自身特色的参股、控股子公司管控经验。
依法依规,始自源头
首先,量体裁衣,制定有针对性的管控制度。集团董事会办公室对参股、控股子公司董事会事务的管理分为全资子公司、控股子公司和参股公司三个层面,分别制定了《集团董事会办公室对控股公司董事会事务管理办法》(全资和控股子公司)和《集团董事会办公室对参股公司董事会事务管理办法》,以此作为实施日常业务管理的依据和准则,为董办体系工作搭建了制度化平台。同时,为了更加高效地运转体系业务,还制定了独具特色的《董办体系管理委员会管理办法》,设立了虚拟工作机构,成立日常工作核心小组,确保体系工作的真正落实。
其次,进行层次分明、权责明确的分工。在董事会事务的管理上,董事会办公室作为归口管理部门,按照股权层次,明确规定了作为管理主体的各层级董事会业务机构/人员的主要职能职责。对控股子公司,董事会办公室主要负责各控股子公司董事会事务的指导和督察工作,同时统一负责福田汽车外派董监事的提名和管理以及董办体系的培训工作。对参股公司,董事会办公室主要负责参股公司外派董监事的提名、调整和管理以及提议利润分配方案等重大事项,同时指定参股公司股权代表。
此外,在实践中明确定位,把关源头。在提交董事会决策投资参股公司、设立控股子公司之前,集团董事会办公室即参与制定,或指导制定《设立XX公司可行性研究报告》、《XX公司章程》等新公司基本的重要文件,并进行合规性审查。从源头上对参股公司、控股子公司的公司治理进行审核把关。在制定议事规则中,对于控股子公司要重点关注防范控股子公司风险和保障公司的利益;对于参股公司要重点关注参股公司的收益保障和权限界定两大方面。
合理、高效地实施管控
集团董事会办公室对控股子公司外派董监事的管理职责主要为:1.负责提名(或调整)委派到控股子公司的董事、监事、高管候选人,经公司领导批准后,由董事会办公室出具文件下发,控股子公司履行程序选举董监事及聘任高管;2.负责外派到控股子公司的董监事的年度履职考评;3.负责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外派到控股子公司的董事、监事以及控股子公司从事董事会事务工作的人员参加董事会事务年度培训;4.负责制定控股子公司董监事津贴标准。
在实践中,福田汽车独创了“董事会事务代表”职务,为内部治理提供充分支持。《集团董事会办公室对控股公司董事会事务管理办法》中规定,规模较大的控股子公司及海外子公司、合资公司应设置专职的董事会秘书及董事会办公室。为了确保规模较小的控股子公司治理业务的依法依规运转,福田汽车董事会办公室独创了“董事会事务代表”一职,全面负责控股子公司治理业务的开展。目前,福田汽车的控股子公司共设置了19名专职/兼职董事会秘书/董事会办公室主任、董事会事务代表。
其职能职责主要规定为:1.负责控股子公司董事会办公室组织机构的搭建或董事会事务的管理,包括岗位及职能的设置、人员的配置情况等;2.负责制定及修订《控股子公司董事会及股东(大)会议事规则(模版)》,对控股子公司董事会、股东(大)会运作进行指导管理;3.负责制定及修订年度经营报告框架,并指导控股子公司编制年度报告;4.负责指导、检查体系内各董事会事务的档案、重要文件、资料的存档及备案管理。
充分发挥参股公司外派董/监事的作用。福田汽车董事会办公室通过对外派董/监事的业务指导和调度,维护公司的投资收益。在一些重要事项上,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管理方式,如:一是将分红政策写入参股公司制度:二是与参股公司共同遴选出最佳外派董/监事人员。
全面深入日常管理
集团董事会办公室对参股公司的日常管理主要在于:
1.建立参股公司信息平台。每半年一次收取参股公司营业执照,搜集参股公司基本情况。搜集的信息范围包括参股公司名称、成立时间、注册地址、法定代表人、注册资本、公司持股比例、经营范围、委派董监事人员、公司联系方式等信息。及时更新信息。
2.及时对外派董/监事及股权代表进行委派及调整,实施动态业务管理。如遇外派董/监事工作调动,不适宜继续担任参股公司董/监事的情况,董事会办公室即刻启动人员委派及调整程序,确保公司的利益得到保障,不受影响。
3.随时关注参股公司的治理风险点。要求外派董/监事在参股公司的董事会、股东大会后,将会议相关资料报至董事会办公室备案,同时相关业务部门须对决策事项进行专业的审查,给出意见,避免风险存在。
对控股子公司实施业务一体化管理。考虑到控股子公司运营管理统一由公司管控,福田汽车董事会办公室在董事会业务管控上也同步实施一体化管理。主要在于:
一是控股子公司编制年报制度化。根据《集团董事会事务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控股子公司董事会办公室或董事会事务代表应按照福田汽车年度经营报告框架编制本公司年度经营报告。年度报告通过对上年度的经营工作进行总结以及对来年工作进行展望,不但可以彰显子公司风采,更达到了依法规范运作、为子公司的生产经营起到了梳理与查漏补缺的作用。
二是对控股子公司进行巡检考评。此举可以监督各控股子公司开展董事会事务工作的开展情况,并使各子公司能够规范运作,法人治理工作合法合规,防止出现法律风险。福田汽车董事会办公室每年至少选择一个体系内控股子公司进行巡检,对其董事会事务进行考评,考评结果及整改意见于巡检结束后的15个工作日内经公司主管领导审批后在全公司通报,并进行激励。
“体系工作年会+业务培训”并行。每年上半年,董事会办公室均组织董办体系工作年会,在年会上回顾总结上年度工作经验、安排下年度工作项目,同时进行公司治理业务知识拓展。工作年会不仅是福田汽车治理体系人员业务夯实、深化的知识讲台,同时逐渐成为各参股公司外派董/监事、各控股子公司相关人员之间沟通、交流的广阔平台。
关键词:油田电力管理 价值链 创新 路径 协同增效
中图分类号:C931 文献标识码:A
胜利油田电力管理总公司是集输变配用电为一体的电力专业化公司,承担着油田生产和居民生活用电的供电业务。公司资产总额26.18亿元,所有者权益总额20.82亿元。近年来,公司创新财务管理路径,强化价值创造能力,在全面预算管理和全员成本目标管理方面开拓发展,全力打造价值核心平台,积极推动协同增效,管理效果显著。
一、价值链协同增效平台建设的背景
当前,整个石化行业面临低迷的油价,不断关停并转低效油井,造成转供电量降低,经营效益持续下滑。胜利油田电力管理总公司面对日趋严峻的经营形势,及时调整经营战略,将“融合、协同、增效”作为持续着力目标,实施低成本发展战略,确保公司在“寒冬期”始终保持增长态势。
(一)把建设协同增效平台作为提升创效能力的重要支撑
生产、投资、财务预算作为电力企业的“三驾马车”,只有以价值链为导向才能达成三者的战略一致,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低效无效管理行为,拓展利润空间。
(二)把建设协同增效平台作为促进资源优化的重要手段
建立高效的价值链业务流程,清除不增值的经营活动环节,准确把握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对优质资源的需求,通过先算效益将资源配置到效益最大化的项目中,实现资源优化。
(三)把建设协同增效平台作为强化r值导向的重要途径
通过建设协同增效平台,全程植入价值链管理,不断强化价值导向,将劳动效率和费用控制作为评价生产、投资和财务预算的主要指标,拓宽增值业务范围,找准经济效益增长点。
二、价值链协同增效平台建设的主要内容
价值链协同增效平台建设的目的是优化电力企业核心业务流程,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生产、投资、财务“三大预算”作为企业核心业务流程,推进预算流程与业务流程的整合,将预算体系与计划、生产、物资、人事、财务等业务紧密结合起来,实现经营过程的可预测、可控制、可优化、可考核、可评价。
价值链协同增效平台建设暨围绕一个价值核心做引领,推进两个责任主体转型,发挥三个协调机制驱动,做好四个方面参与,落实五个管理措施,从而实现优质资源共享,核心流程精炼,核心竞争力增强的工作目标。
三、价值链协同增效平台建设的主要做法
积极推动协同融合,用利润、成本费用等财务绩效指标引导生产运行,通过对全面预算管理、重点成本管控、对标追标管理、内控风险管理进行深化,实现生产、投资、财务预算的三位一体和协同一致。
(一)一个价值核心引领,实现流程融合
全面预算管理渗透到生产、经营、投资全过程,以价值链为核心,形成“全生产、全经营、全投资”格局。
强化“事前算赢、协同增效”的管理理念。树立先算效益再定生产计划、成本预算和投资规模的意识,将“事前算赢、协同增效”作为关键节点,通过“协同”对收入利润、机制流程等进行有效规划和控制。
强化“聚焦效益、边算边干”的工作理念。面对巨大的效益压力,一切工作聚焦质量与效益,坚持生产计划“以效定产”、经营活动“量入为出”,逐级核算提炼,实现业务预算与财务预算的有效结合。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转变生产经营管理模式,根据电力业务特点,适时微调生产计划、投资计划,大力压减非生产性支出。
强化“干了还算,责任追踪”的考核理念。对分级预算单位实行“四色预警”管理,黑旗评价单位与季度承包兑现挂钩扣罚,黄旗单位列为预算预警单位,逐月下发预警单对黄旗单位进行警示。红旗单位根据年度预算考核办法和成本费用节约额度予以季度考核奖励。对预警等级下降的预算单位进行专项分析,强化管理和运行控制,确保预算、生产计划在细节上环环相扣。
(二)两个责任主体转型,实现目标对接
持续推进两大责任主体转型发展,不断拓展管理和分析视野,提升价值管理能力,生产、投资、经营等价值管理中的各项业务,提前介入、全过程参与。
推进总会计师职能转型。把总会计师推到价值管理的前沿,明确总会计师在编制和执行预算、进行成本管理和经济核算、实施会计监督和控制等方面职权。首先,总会计师将公司经营活动全面衔接起来,着力打造企业管理的价值链。其次,通过统筹预测公司的收入与支出,总会计师组织落实经营目标并参与经营活动决策。最后,总会计师不断强化其价值管理的监督职能,增强对经营活动的指导与调节。
推进管理会计职能发挥。财务工作介入战略管理和生产经营管理全过程,促进财务由核算向管理会计的转型发展。首先,发挥财务预测职能。随着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的展开,对电网投资建设、拓宽市场回报等实施可行性预测以及资金运作预测。其次,发挥财务预算职能。将生产、计划部门纳入统筹管理运行,以预算管理为龙头引领,定期开展生产、投资平衡会议。最后,发挥财务指导功能。在预测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历史对比分析、同行业比较分析等一系列现代管理技术和方法,评价决策的经济效果,为各级管理人员提供支持引导。
(三)三个协调机制驱动,实现效率叠加
按照国家电力深化体制改革总体部署,成立了以预算为统领的协调机制,机构有政策研究办公室、全面预算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和经济活动分析办公室,建立起协同管理信息平台,对投资项目、生产计划和预算投向进行论证审批,发挥顶层设计作用,驱动生产、投资、财务围绕效益加固流程链条,实现工作效率有效提升。
发挥政策研究办公室的智脑作用。协调规划、经营、财务、科研等部门人员,建立政策研究办公室,负责定期搜集整理国际、国内政治经济政策和新闻,以及集团总部的绩效考核政策,研究政策调整和时化对公司经营的影响。财务部门侧重对以上变化与调整进行总体效益分析,用具体和详实的数据对计划调整方案进行甄别,提出最优方案。
发挥全面预算管理办公室的预警作用。强化油田产量与转供电量之间的规律研究,强力发挥全面预算管理办公室的参谋预警作用,积极探索研究油田产量与公司转供电量、经济效益之间的经济模型。组织公司生产管理,逐月汇总与编制动态预算计划,逐月编制各单位的预警和评价通报,加强预算执行效果分析和考核,及时提供预算评价考核建议。
发挥经济活动分析办公室的诊断作用。按照“月度常规分析、季度专题分析、年度重点分析”模式,加强费用监控与预测,提出合理化建议。月度分析注重预算执行效果和突出预算外情况,季度分析重点对政策变化、效益调整及生产经营热点问题展开专题分析,年度分析对单项重点成本费用细化分析,关注作为成本费用驱动因素的业务分析,逐步提升和渐次促进公司经营管理的规范化、精细化和特色化。
(四)四个方面全程参与,实现资源共享
生产先行、财务引导,通过预算管理,提升财务在价值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逐步发挥出财务管理的控制引导功能。
在经营决策方面,财务部门引导与支持。建立以变电站为标准单元的评价机制,建立效益为先的投资、成本配置机制,优先考虑投入产出的效益性。在投资决策方面,财务部门主动积极参与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始终关注工程项目的投资回报,并从财务角度提出可行性建议。
在预算编制方面,财务部门主导与规划。按照全面覆盖、全过程管理的要求,所有涉及价值形式的经营活动全部纳入预算管理范畴。通过推进“生产、投资、财务”融合,实现各要素在经营目标和运营环节上的协同一致。预算编制方面,牵头作好优化资源的配置工作;投资计划编制上,始终注重投资回报,财务部门对生产经营计划的部署提出意见,对生产安排、经营活动一体化安排,推动“三大预算”深度融合和统筹运行。
在优化层级方面,财务部门献策与建言。发挥财务管理生产导向和经营导向的引领作用,促进协同增效。结合管理机构改革、压扁一个管理层级的形势,参与部门层级的优化;参与客户信用等级评分和销售电量合同的审核认定,建立动态管理机制;对材料计划等各环节进行审核监督,引导牵制,参与物资材料全过程管理,防范合同风险。
在配置资源方面,财务部门审查与统筹。开展固定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做优存量资产与做实增量资产。协同专业部门与资产部门做好资产价值、技术状况、资产使用情况等综合运营分析。做实增量资产效益审核,明确计划、财务、生产技术等部门职责分工,对效益不达标的项目实施给予否决,落实投资项目效益后评价制度,严格效益考核、责任追究。
(五)五个管理不断深化,实现协同增效
各项机制健全为电网经济的主体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地基,不断深化全面预算管理、重点成本管控、财务创新管理等,使协同增效平台建设更加精准和稳健。
深化全面预算管理。财务部门组织并引领公司全面预算草案的编制,做好各专业部门和分级预算单位报送的单项预算的初步审核、汇总、优化工作,监控、搜集、整理预算管理矛盾和问题。明确职责、敢于担当并保证其各项职责,各单位、部门成立相应的专业管理机构,做到全员参与、全方位管理、全过程控制。
深化重点成本管控。购电成本由相关部门管控,转供电成本按照成本特性分为“双控成本、单控成本”,按照分工与职责不同进行管控。加强科室沟通、协同力度,重点对购电成本、材料费、重c管理费用进行分析,加强重点成本项目全过程管理,做到管控有力。
深化对标追标管理。以效益指标为核心,突出电网运行、营销服务、成本控制等关键指标,将经济技术指标与财务指标、价值量指标与工作量指标相结合。改进管理方式,以降损增效为主线,提高成本效益。
深化内控风险管理。发挥内控管理全面覆盖、重点控制、权责明确、效率优先的管控作用。按照“权责分明、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原则,规范行权行为,落实行权责任;深入辨识、分析公司内、外部风险因素,规避、降低风险,健全信息搜集、传递的渠道,保障经营目标实现。
深化财务创新管理。进一步完善财务管理机制,强化顶层设计,构建完善以提高资产回报为导向的利润预算目标形成机制,落实各层级预算目标管理责任。不断提升、优化流程,实现从严管理常态化,做好风险防控。
四、积极实现价值链协同增效平台效能最大化
近年来,国际油价持续低位运行,油田电力企业生产经营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与挑战,胜利油田电力管理总公司主动应对,积极作为,通过以价值链为核心的协同增效平台,综合线损实现历史最好水平,达到全国供电行业先进水平。
(一)工作质量
电网运行基础管理进一步强化,加强无功优化管理,综合功率因数达到0.959,电网经济运行水平和系统稳定性明显提升。强化科技攻关,2015年完成科技立项20项,获得胜利石油管理局科技进步奖3项、国家专利5项。通过对全年“精算”,将价值量与工作量进行合理“捆绑”,进一步优化预算投向,层层落实效益指标。
(二) 管理效益
主营业务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增强,2015年主营业务利润率10.84%,同比增加1.23%,发展潜力大,获利水平高。总资产周转率1.96次,同比增加0.15次,加速了资产周转。转供电单位成本同比降低0.002元/千瓦时,人均创效同比增加1.6万元,持续提升电网质量效益水平。
参考文献:
[1] 戴丽萍.价值链理论与企业并购整合研究[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2005, 21(5):9- 14.
关键词 美国;《清洁空气法》;空气有毒物质;风险
文/陈刚
2014年8月21日,美国环保局《国家空气有毒物质计划:第二份向国会提交的城市空气有毒物质综合报告》,对1990年以来开展的空气有毒物质控制情况进行全面梳理和总结。报告由美国环保局空气与辐射办公室下设的空气质量规划与标准办公室,联合北卡罗来纳州三角研究院起草。根据1990年《清洁空气法修正案》,美国环保局应向国会提交两份报告,综述其针对空气有毒物质所采取的行动。2000年美国环保局了第一份报告,总结了排放清单的制定方法和部分风险评估结论,探讨了实现减排目标的工作要求。此次的第二份报告,重点关注空气有毒物质重大源、场地源、移动源等排放和监测的变化情况;分析减排的实际成效;分享国家、区域和社区层面的行动倡议;提供环保部门宣传教育的详情;同时也识别影响项目的数据差异和局限。美国空气有毒物质防治经验表明,环保部门在法律授权范围内制定技术型标准,实行专项管理,通过上下联动、宣传推广,能够将风险控制在较低水平,从而保护公众的环境与健康权益。我国的空气有毒物质管理尚处在探索起步阶段,更应充分吸收借鉴美国经验,完善《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法律规定,做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挥发性有机物的标准制定与管控,通过大气环境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和环境标准制度改革,加强科学研究与信息平台建设,形成上下联动、多元共治的防治格局。
美国空气有毒物质的防治战略要点
1990年美国《清洁空气法修正案》新增第112条款,用19项法律条文确定了“空气有毒物质”环境管理的内容。其中k项授权美国环保局针对城市地区因空气有毒物质排放而引发的单一或累积的严重健康风险,制定专门的战略降低风险。为此,美国环保局于1999年《城市空气有毒物质综合战略》,调集所有可能的力量,减少城市地区的累积公众健康风险。这一综合战略包括四项战术,一是制定标准;二是上下联动;三是风险评价;四是宣传教育。其中制定标准是核心,上下联动是保障,风险评价是主要手段,宣传教育是辅助工具。这四项重点任务的内容及特点分述如下:
制定标准,技术优先
美国空气有毒物质减排的重点是固定源,固定源的重点是重大源。为了对污染源实行技术控制标准,而非排放限值标准, 《清洁空气法修正案》引入了最大可达控制技术( MACT)标准的理念。
MACT标准主要针对重大源,它的“底限”是将所有大气污染源的最低排放至少控制在174类重大源对应污染源已采取的较好控制水平和低排放水准,从而达到最低排放控制水平。由此,MACT规定在全国范围的同类污染源达到或超过30家时,排放标准必须不低于现有排放源类别中减排效果最好的12%的排放源的平均水平;如果排放源少于30家,则以5家最优排放控制技术平均水平作为其标准。新排放源必须从严要求,采用标准须高于底限。美国环保局无需考虑采用该标准成本。对于场地源,则可采用一般可行控制技术( GACT)标准或MACT标准。自1990年起,美国环保局已经颁布了97套MACT标准,覆盖了174类重大源排放,包括加油站、化工厂、炼油厂和钢厂等,最新的标准是《2012年汞和空气有毒物质标准》。针对68个场地源,美国环保局颁布了56套技术标准,覆盖了30种城市空气有毒物质近90%的排放。这些标准包括针对干洗店、有毒垃圾燃烧室、医疗废物焚烧炉、钢铁铸造厂、脱漆作业等。
针对移动源,美国环保局于2007年颁布《控制移动源空气有毒物质》规定,减少汽油载客机动车、汽油和便携式油罐的空气有毒物质排放。同时,了一系列规定,减少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包括路上或路下汽油、柴油机车和设备排放的汽油空气有毒物质和柴油颗粒物。通过牵头“国家清洁柴油活动”,以及资助国家和州执行柴油减排技术,美国环保局估计至少实现了1. 25万吨柴油颗粒物的减排。
美国环保局针对《清洁空气法修正案》列出的7种持久和生物累积型污染物排放标准。这7种物质包括烷基铅化合物;多环有机物(POM);汞;六氯苯;多氯联苯(PCB);2,3,7,8一四氯二苯并呋喃(TCDF);2,3,7,8-四氯二苯并对二嗯英(TCDD)。对于固废垃圾焚烧设备的空气排放,美国环保局制定了专门的排放标准,限定镉、一氧化碳、二嗯英、铅、汞等排放。
此外,为确保这些技术标准的有效性,美国环保局需要定期对标准本身和使用标准后的遗留问题进行评估,即每8年审议相关技术标准,并在8年内评估残余的空气有毒物质健康风险是否可控等问题。
上下联动,形成多元共治机制
美国环保局意识到,与州、部落和当地政府结成合作伙伴,将极大推动信息共享、经验借鉴,有利于宣传教育落到实处。这些伙伴关系中具有代表性的包括:
全国清洁空气管理机构协会(NACAA),由53个州和地区165个主要大城市负责空气污染控制的机构组成。这一协会鼓励环保官员之间交流信息,提高联邦、州和当地的沟通,从而提升管理质量。
全国部落空气协会(NTAA),2002年由美国环保局资助,由国家部落环境委员会(NTEC)负责,所有联邦认可的部落均为协会成员,在尊重各部落需求、利益和法律地位的前提下,推进与空气质量管理相关的政策与项目。
全国环境正义咨询委员会(NEJAC),1993年由美国环保局设立,包括社区、学术界、工业界、环保、部落、各级政府部门等代表,以期创建一个对话平台,解决环境正义问题。
美国环保局也进一步加强与州、部落、地方政府和社区的联系,建立伙伴关系,合作减排。2001年以来,美国环保局先后通过“社会空气风险降低行动”(CARRI)和“环境重生的社区行动”( CARE)项目,提供了接近2000万美元,资助社区评估空气有毒物质影响,寻求本土化的解决之道。2008年以来,美国环保局通过国家清洁能源行动,提供了5亿美元资金来支持柴油发动机的污染减排。
针对社区减排的合规与厉行,2004年美国环保局加大减排落实工作,带来近5000吨空气有毒物质减排。此外,联邦空气有毒物质落实行动带动工厂安装近4200万美元的污染控制设备。
国家、州与地区各个层面也组织了一系列的行动倡议,包括木柴烟雾减排倡议、汽车修理行动、国家清洁柴油行动、清洁校车计划等,通过强制或自愿的方式减少空气有毒物质的排放。
加强风险评估,预防健康风险
美国环保局开展“国家空气有毒物质评估”(NATA)项目,从致癌风险、非致癌的慢性毒性风险和非致癌的急性毒性风险三个方面评估污染物的暴露和健康风险。美国环保局基于1996年、1999年、2002年和2005年四次排放数据,完成了四次全国空气有毒物质评估。
2005年评估报告认为,美国有近1380万人、全美人口的5%,暴露在空气有毒物质影响区域内,罹患癌症的风险接近100人/百万人或更高。全美2. 85亿人罹患癌症的风险,初步估算为10人/百万人,城市平均癌症风险是54人/百万人,而农村地区是31人/百万人,而居住在较大城市的居民,罹患癌症的风险高达80~100人/百万人。这也是美国环保局优先治理城市空气有毒物质问题的原因。
就贡献率而言,2005年评估报告显示,大约49%的致癌风险源自固定源排放,其中重大源贡献15%,场地源贡献34%; 45%的致癌风险来自于移动源,其中道路移动源贡献29%,非道路移动源贡献16%;其余6%的致癌风险源自于背景源。
风险评估本身也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美国环保局将加大力度研究空气有毒物质的机理和对健康的影响;改进数据的质量和数量,增加更为有效的分析工具和计算模型。同时,评估过程也存在一些研究需求和知识差距,包括对测量数据和人类活动方式的理解,美国环保局也在不断完善,以期更好地模拟暴露的微环境。
加强宣传教育,建立信息共享平台
美国环保局主要通过网站、视频、网络会议、研讨会和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开展空气有毒物质的宣传教育,并与国家清洁空气机构联盟培训委员会密切合作,为州和地方环保官员制定年度“国家培训战略”。2012年11月启动学习管理系统(LMS),实现资源共享;教育者、学生和公众可通过在线AIRNow学习中心接受培训和了解;而专业人士则可以到空气污染培训机构( APTI)培训、进修。
为加强对部落的宣传教育,1992年创建“部落环境职业者”(ITEP)项目,通过部落政府与北亚利桑那大学科研资源合作,支持印第安人的环境保护。有关合作项目包括空气和废物项目技术支持,项目开发支持,网络培训等。举办“国家部落论坛”,加强能力建设、培训教育等。
美国环保局为知识传播和信息共享提供了强大的信息平台,包括空气质量系统(AQS)、数据市场、排放清单系统、空气在线(AIRNow)、环境响应( Enviroflash)、部落空气网站等大型管理信息系统和数据库,为各类人群了解和掌握空气有毒物质信息提供了重要支撑。
通过多年不懈努力,自1990年通过《清洁空气法修正案》后,美国空气有毒物质的排放量整体呈下降趋势,其中固定源每年减排超过150万吨,协同减排近300万吨污染物;移动源排放的空气有毒物质减少了近50%,约150万吨,考虑到车辆的更新换代,预计到2030年这一比例将达到80%。与2003年相比,2010年城市空气有毒物质的平均浓度呈现下降趋势,浓度降低最多的是砷、苯、1,3-丁二烯、铅、镍和全氯乙烯。其中苯的环境浓度自1994年起下降了66%,铅的浓度比1990年降低了84%,防治工作获得积极成效。
美国空气有毒物质风险管理模式
总体来看,美国空气有毒物质的核心是风险管理,这一模式首先需要开展大量病理学研究、人体暴露试验、动物试验、模型模拟等科学研究,根据研究结论对毒性、剂量反应关系和暴露结果开展风险评估,再按照评估结果和风险特征,结合法律、经济、社会要素,最终形成风险管理的决策体系。对于风险的识别和评价,直接决定了这一管理体系是否能够运转良好。而排放数据不全、监测数据有限、毒理数据不确定、模型模拟有局限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风险评价的准确性,从而为决策过程带来不确定性。
鉴于此,美国环保局在第一份报告中,针对暴露结果评估、健康效应评估、风险特征与评价、风险管理等4个方面提出了13点改进需求。美国环保局已经围绕这些方面从数据采集、模型工具、特征分析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工作,改进了场地源排放和空间分布的计算方法,完善了移动源污染排放的计算模型,提高了空气浓度监测方法,增加了源解析的精度,更新了“社区多尺度空气质量模型”,利用风险信息集成系统(IRIS)项目更新了污染物的毒性和剂量反应评估等。未来将围绕可持续性和系统思维,立足美国环保局的重点工作,通过推进下一代风险评估(NexGen)项目,进一步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通过开展空气、气候与能源(ACE)研究项目,更好地理解空气质量、气候变化和能源格局的内在关系,重视与温室气体减排的协同效应,同时改善空气质量。
调整( SHC)研究项目,改进决策分析和支持,增加社区的参与力度,支持环境正义;
通过人类健康风险评价(HHRA)研究项目,提高对风险识别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丰富认知手段,提高对单一或混合化学品的识别、评价和整合,创新风险评价方法。
对我国空气有毒物质风险与管理的启示
当前,我国正加大力度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取得了良好效果, 《大气污染防治法》的修订也提上议事日程。美国《清洁空气法修正案》实施的评估与分析,对进一步加强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有借鉴意义。
以《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为契机,将空气有毒物质的概念、分类和管理思路全面纳入,加强环境与健康风险评估
2014年9月9日,国务院法制办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明确了由环保部门公布有毒有害大气污染物名录,并实行风险管理的职责。这实际是对美国经验的充分吸收和积极借鉴。环保部门应抓住这一契机,从企业风险管控和应急预案等基础信息抓起,辅以污染源普查的行业信息,调动产、学、研等各方力量,丰富对空气有毒物质管理的法律法规,依法构筑全过程环境风险管理整体战略。
在全面强化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中,要做好挥发性有毒物质的的标准制定与管控工作
《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提出推进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治理,在石化、有机化工、表面涂装、包装印刷等行业实施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整治,完善涂料、胶粘剂等产品挥发性有机物限值标准,表明中国政府已经对挥发性有机污染物防治工作进行了部署。虽然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只能代表一部分空气有毒物质,但它的来源和防治重点已经比较明晰,下一步可重点研究其对环境健康的损害程度,以及如何通过强制的法律手段与自愿的行业标准,在实现常规污染物减排的同时实现协同减排,为整体解决空气污染物问题积累经验。
强化大气污染管理体制机制,统管各种大气污染物质
美国能够在管控好常规大气污染物的同时兼顾空气有毒物质的管理,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美国环保局依照环境介质设置专职办公室的制度安排。美国环保局设立大气与辐射办公室,通过四个二级办公室,即空气质量规划与标准办公室、大气项目办公室、运输与空气质量办公室、室内空气质量与辐射办公室,统筹管理室内与室外、固定源与移动源的全部空气污染问题,以科学事实为基础和依据,制定战略、长期推进。为此,建议环保部在未来加强空气管理时,以环境介质为中心成立专门的大气污染防治机构,让减排手段服务于环境质量,建立常规防治与风险管控相结合、一般污染物与特殊污染物相协同的环境治理体制。
高度重视环境标准在大气环境质量改善中的约束作用,由单一的排放限值向动态更新的技术型标准转变
美国经验表明,通过对行业或产业污染防治技术的跟进与推动,技术标准有利于空气有毒物质的减排和产业的更新换代。我国防治空气有毒物质具备后发优势,更应在充分研究美国已有标准的基础上,制定不同于常规空气污染物的空气有毒物质控制的行业技术标准,跟随技术进步与产业发展,形成经济发展与环保要求相适应的环境标准体系。
增强空气有毒物质管理的科学研究与信息平台建设,为“向污染宣战”提供有力支撑
空气有毒物质管理需要大量的科学研究支撑,这就需要深化在健康风险、毒理病理、剂量一反应关系、模型模拟等跨学科多领域的科学认知,从而实现“排放数据客观,监测数据准确,毒理数据有代表性,模型模拟有可行性”。这些工作的目的,就是要保障公众的健康,为此,要把空气质量“大数据”和研究成果作为向公众宣传普及科学知识、增强公众参与的有效途径,让空气有毒物质的防治工作依靠公众、服务公众、造福公众,打一场消灭空气有毒物质污染的持久战。
主要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J].资源与人居环境,2013 (9):20-24;
[2]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J].中国环保产业,2013 (10):4-9.
低中高风险地区防控策略是什么?
1、高风险地区
实行内防扩散、外防输出、严格管控策略。在采取中风险地区各项措施的基础上,停止聚集性活动,依法按程序审批后可实行区域交通管控。以县域为单位,全面排查发热患者,及时收治和管理疑似病例、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对密切接触者实行隔离医学观察。对发生社区传播或聚集性疫情的城市居民小区(农村自然村)的相关场所进行消毒,采取限制人员聚集、进出等管控措施。
2、中风险地区
实行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的策略。在采取低风险地区各项措施的基础上,做好医疗救治、疾病防控相关人员、物资、场所等方面的准备,对病例密切接触者进行隔离医学观察和管理。以学校班级、楼房单元、工厂工作间、工作场所办公室等为最小单位,以病例发现、流行病学调查和疫情分析为线索,合理确定防控管理的场所和人员,实施针对性防控措施。无确诊病例的乡镇、街道、城乡社区可参照低风险地区采取防控措施。
3、低风险地区
实施外防输入的策略。加强疫情严重地区以及高风险地区流入人员的跟踪管理,做好健康监测和服务。医疗机构加强发热门诊病例监测、发现、报告,疾控机构及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密切接触者追踪管理。督促指导城乡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等严格落实社区防控措施,做好环境卫生整治,公众防病知识和防护技能普及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