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音乐唱歌课教学方法

音乐唱歌课教学方法精品(七篇)

时间:2023-06-30 15:45:59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音乐唱歌课教学方法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音乐唱歌课教学方法

篇(1)

关键词:唱歌课;流行音乐;中学生;教材

唱歌课是中学音乐教学的一个重点课型,学生通过该课的学习,一则提高发声技巧,养成良好的用嗓习惯,能够自信地、有感情地演唱作品;二则通过演唱不同民族、国家优秀的作品可提高音乐感受与评价欣赏的能力;再则通过在实践活动中,积极参与表演及创作活动,发展音乐表现能力,培养丰富的生活情趣和乐观的态度,增强集体意识,锻炼合作及协调能力。

一、唱歌课教学中流行歌曲的引导

目前中学生歌唱兴趣的方向与学习现状使学生对教材中民族歌曲与艺术歌曲缺乏深层次认识与了解,大部分学生偏好于流行唱法和流行歌曲。学生在歌唱实践活动中也存在许多问题。在演唱方式上,除了独唱、表演唱,其他演唱形式学生都很少尝试,也不太了解。因此,调动学生上唱歌课的积极性是音乐教师值得思考的问题。面对这一现状,笔者通过观摩优质课、学科教研、同课异构等学科实践活动,针对唱歌课教学进行了用流行音乐培养学生唱歌兴趣的尝试。

二、唱歌课教学中运用流行音乐的优势

1.摒弃传统练声方法,提高学生练声兴趣

唱歌课教学中,发声练习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在传统的歌唱教学中练声曲目主要是一些专业的顿音、连音、母音练习。对演唱的气息、口型、声音的位置,都用专业术语提出要求。这种专业的训练对专业院校、合唱队员可谓是必修课程,可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的音乐教育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是人的教育”。这些专业化、程式化的发声练习势必拉开音乐与学生的距离,枯燥的发声练习对于提高普通班级学生的演唱技能不会很明显,因此,练声曲的选择可在流行歌曲中找精品。这样既迎合学生兴趣,又达到了练声的目的。如,舒缓柔情的歌曲,运用不同母音演唱可作为训练学生气息流畅、旋律连贯的练声曲,例如,周杰伦的《台》、莎拉布莱曼和刘欢的《我和你》等。训练学生声音的张力、弹跳力可选用轻快、活泼的流行歌曲,如《甩葱歌》《童年》等。

2.在唱歌课上引入部分流行歌曲的学习,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

判断一首流行音乐歌曲能否进入课堂,关键要看它是否符合以培养学生音乐素养为目的的音乐教学的要求,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塑造与发展学生的人格品质、气质修养等非智力因素。流行音乐跟其他音乐形式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通过各种节奏和声调变化等表现手法所构建的独特音调来表现音乐的,通过情感体验来完成审美活动的过程。学校里面学生大都不喜欢唱学校音乐教材里的歌曲,因此,音乐教育歌唱曲目的选择既要在流行歌曲中找精品,又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流行歌曲的作用,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3.利用流行音乐搭建其与传统音乐的桥梁

运用流行音乐来吸引学生固然是好,但是流行歌曲毕竟只是唱歌课教学的一个辅助因素,万万不可喧宾夺主,摒弃一切教材上的歌曲,大量地演唱流行歌曲,那样学生会永远地看不到传统音乐、民族音乐的光芒。作为音乐教师,我们要做的是利用流行音乐搭建其与传统音乐的桥梁,让学生海纳百川,喜欢所有的音乐。

例如,讲到翻唱问题,我会告诉学生,他们喜欢听的很多流行歌曲,创作都来源或借鉴于古典音乐。如,苏慧伦(国语)的《柠檬树》,原唱来源于德国小城五人乐队Folls garden的lermon tree,这首歌曲在1996年红遍欧洲。

由此可见,许多音乐不是作曲家凭空创作出来的,它需要长时间的积累,以此引导学生学会欣赏教材上的音乐,教育学生这些都是艺术家们精心为我们选择的传统音乐中的经典之作。

三、流行音乐协助唱歌课教学时遇到的问题

当然任何尝试都会有两面性,我在用流行音乐协助唱歌课时,同样也遇到了问题。在同一时间无法顾全教材歌曲和选材歌曲的学习。学生过于喜爱流行歌曲,而忽视了教材歌曲的学习和赏析。例如,我教授学生八年级第16册第一单元《绿色家园》中的歌曲《给未来一片绿色》时,学生在学唱过程中反应不喜欢这首歌曲,旋律不好听、节奏过慢。于是我将这节唱歌课教材加入同是环保题材的黑鸭子演唱组演唱的《地球你好吗》,刚开始是让学生学唱《给未来一片绿色》,欣赏《地球你好吗》,后来由于学生喜欢《地球你好吗》,看他们学唱、演唱欲望浓厚,直接学唱《地球你好吗》,而省略掉教材中《给未来一片绿色》的学唱。针对不足,我做了如下调整,教材里优秀的歌曲是要让学生学习和赏析的,可以在拓展时加入同一体裁或题材的流行歌曲。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开阔了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

总之,高雅的、主旋律的音乐作品固然是中小学校音乐课堂的主要教学内容,但是在这个开放的时代里,许许多多的流行音乐以其别具一格的魅力征服了年轻的一代。作为音乐教师,在课堂上对优秀的流行音乐弃而不用的方法是绝不可取的。现在的中小学音乐课堂应当打开门窗,以积极的姿态迎接流行音乐的进入。

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注意力应重点放在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上,按照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努力把传统教学内容教好、教生动,而不应将教流行音乐当作提高学生兴趣的灵丹妙药,它只能作为补充内容来激发学生上音乐课的兴趣。

参考文献:

[1]高涯.引优秀流行音乐,进中学音乐课堂.中国音乐教育,2002(11).

篇(2)

关键词: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声乐课;教学改革

一、我国音乐教育专业声乐课教学现状

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笔者发现,当下音乐教育专业声乐课无论在授课方式上还是教学理念上都相对落后,硬件设施也不够完善,从而严重影响学生对声乐技能的培养和提高,导致很多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无法进行系统的基础声乐教学。有些人只会唱不会教,有些人只会照本宣科,不知如何与学生互动沟通,甚至上课时只能用音响设备播放儿歌敷衍了事,或者干脆取消声乐课。因此令许多中小学的学生错过了基础声乐技能训练的黄金时期,也令许多有歌唱天分的学生不能被及时发现和培养。古语云: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如果说教师是学生的伯乐,那么师范大学就应该是孕育伯乐的母体,每一个从师范大学走出的学生,都应该具有像莫扎特发现贝多芬或昆西?琼斯发现迈克尔?杰克逊一样敏锐的嗅觉和眼光。

笔者作为一名从事声乐教学7年的教师,在长期的一线教学中遇到了一些问题,下面笔者将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和想法。

二、声乐课教学的改革方法

1.加强学生的综合能力

教师不仅要传授专业知识,还要加强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特别是体现“师范性”的综合能力。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同学们理论联系实际,多组织同学们参加实践教学活动,让同学们在实践中提高,使我们的教育能够满足我国对复合型教育人才的迫切需要。

就音乐教育专业而言,非常容易把“能力”解释成为演唱能力和演唱技巧等。音乐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合格的音乐教师,而不是培养歌唱家。因此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所应具备的最主要的能力,应该是中小学校的声乐教学能力。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师,应该把培养合格的中小学校教师所应具备的综合能力作为主要能力来培训。要达到这种教学效果,声乐课的教学内容就应与音乐表演的专业课内容加以区分,不能只是单纯地培养学生的歌唱技巧能力,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声乐教学综合能力,学习内容应主次分明,以中小学声乐教学能力为主,以声乐表演、演唱技巧等能力为辅。

很多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才开始边干边学,无形中拉长了学生进入教学状态的时间,令许多学生在一名“实习教师”的身边度过了自已的中小学生活。甚至有些教师由于长期工作不顺利,找不到职业感觉。

培养学生的声乐教学能力,最好的办法就是理论联系实践。理论知识掌握得再好,如果不会在实践中加以运用,便只能是纸上谈兵。只有理论联系实际,才能真正有效地运用知识,提高综合知识能力。

2.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教学归根到底,其实就是两个问题,即:教什么,怎么教。所以,首先就要搞清楚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到底应该教些什么知识,传授什么技能。

应正确认识音乐教育专业声乐课教学是培养合格的基础教育音乐教师,而不是培养歌唱家,也不是培养舞台的表演人才。音乐教育专业声乐课教学不仅要强调声乐技能技巧的训练,还应该开发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更应该在声乐教学过程中突出“师范性”,体现师范教育的特点。音乐教育专业声乐课教师应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对教育大纲中的内容进行大胆的改良,略去那些生硬、晦涩、应用范围小,甚至根本不会用到的理论性、技巧性知识点,将教学重点设在与师范相关的范围内,以培养合格的中小学教师为首要目地来展开教学工作,目地是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充分激发出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对问题的理解由浅入深,从简单到深刻,从书本到现实。适当地留出相关知识的空白点,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主动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

3.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综合能力的培养中,最应该加强的就是“创新能力”的培养。学习过程中缺乏创新能力是我国大学生的通病,但这并不是学生自身的问题,而与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有关。“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无疑从小学开始,就在凶残地扼杀中国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令中国在世界绝大多数领域都落后于那些发达国家。所以,要进行教育改革,必须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上多下功夫,改“填鸭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让课堂成为学生提高和展现创新能力的舞台,坚决地摒弃那些严重阻碍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的古板教学方法,悉心呵护每个学生头脑中一切与创新有关的“星星之火”,并引导学生,让这“星星之火”最终升腾为深化教育改革的“燎原烈焰”。这是当前中国全体教育工作者所应背负的重大使命。

前面已经谈到,音乐教育声乐课教学应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师范性”。仅仅让学生提高声乐知识技能方面的创新素质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提高幼儿声乐教学方面的创新素质。如果一名幼教师只会自已唱歌,却不会教幼儿唱歌,不会因材施教,不能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那么,在创新素质方面,也是不合格的。

一名合格的中小学音乐教师,在声乐教学方面,不应拘泥于书本上的知识,上课时不能仅仅是复制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需要用适当的方法来启发,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必须不断创新。所以,就音乐教育声乐课教学而言,注意培养和开拓学生在声乐教学方面的创新素质,必须作为一项非常重要的教学目标去努力实现。

音乐教育专业所培养出的声乐教师,对其综合素质的考量在未来中国会不断根据需求而拔高,如果学生在接受大学教育的过程中,不能更好更快更有效地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就无法在未来的世界人才竞争市场上站稳脚跟。国家对人才的高质需求,无疑是对师范大学教学水平的严峻考验,但同时也为师范大学的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十二五”期间,中国的教育改革将进入中期发展阶段,而中国的教育事业,也必将在不远的将来竖起一座新的里程碑。

参考文献:

1.林俊卿著.《歌唱发音的科学基础》.上海音乐出版社,1962年9月第1版.

2.喻宜萱主编.《声乐表演艺术文选》.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图书馆,1980年9月印制.

3.汤雪耕编著.《怎样练习唱歌》.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4年8月第4版.

4. 周小燕编著.《声乐基础》.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10月第1版.

5.武秀之,张永杰,张平编著.《民族声乐教程》.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1年5月第1版.

6.赵海春.《对高校声乐教学现状的思考》[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1.

7.冯伟.《如何提高高校声乐教学效率》[J].安顺学院学报,2011.

8.魏娜.《高校声乐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J].职业技术,2011.

篇(3)

一、教学方式及存在的问题

在时下中小学音乐教学的课堂上,音乐教学的内容主要以唱歌、欣赏、器乐、活动四大类型为主体。对于这四类教学内容,教师经常会采用如下的教学方式:

1、唱歌课

在学习一首新歌前,教师首先会让学生倾听一遍作品,熟悉歌曲旋律。然后让学生读歌词,了解作品内容。随后,教师让学生跟琴演唱,有个别老师会针对难点进行重点练习。基本学会歌曲后,教师会让学生分组演唱,或拓展进行表演唱,也可能会针对作品的创作者或相关背景进行讲解。最后,学生能够基本学会这首歌曲的演唱,但普遍做不到演唱得优美、动听。

2、欣赏课

在对一首声乐或一首器乐作品进行欣赏时,教师的基本流程为:完整播放全曲,介绍与作品相关的文化或知识,再让学生欣赏全曲或片段,体会作品的情绪;再次欣赏全曲或片段,根据其特点设计器乐伴奏或请学生展开联想,想象作品表现的情景。同时,也可能针对不同的主题,让学生哼唱、记忆主题,随录音边欣赏边倾听主题出现的次数。最后,完整欣赏全曲,其中有可能设计随音乐进行表演环节。如果教学条理清楚,学生有可能掌握作品的结构,对个别主题有印象,但普遍做不到记忆深刻。

3、器乐课

在中小学音乐课堂中,器乐教学的比重很小。器乐教学的内容多以竖笛和口风琴为主,在教学中多体现为随唱歌或随堂进行欣赏教学。进行器乐教学时,教师多采用教材中出示的小练习曲,首先哼唱练习曲的曲调,让学生熟悉作品,再让学生学习指法,然后进行演奏。反复练习几次后,教师会分小组或请个别学生进行演奏,部分老师会请学生分析作品的情绪,再请学生进行表现。最后,请全体同学共同演奏。总体来说,由于乐器配备或教学时间的限制,很多中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器乐教学处于停滞状态,少有学生能够在中小学时期灵活掌握一门课堂乐器。

4、活动课

活动课的界定在当今中小学课堂中不是特别明确,经常在唱歌和欣赏课中参杂进活动课,成为唱歌综合课或活动综合课。在活动教学中,教师经常采用分组的形式,对不同的分组布置相应的任务。但对于分组后学生的自主活动缺少有效的引导,活动课很难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活动的形式大于内容,活动课效率过低。

二、抓住音乐要素进行教学后的音乐课展望

在我国,中小学音乐教学多以一个自然班为单位,进行基础性的普及教学。虽然一再强调音乐教学要关注每一个个体,但由于学生人数过多,教师很难将关注点真正落实到每个人身上。在此情况下,是否可以换变教学思路,将教学重点落实在客体身上。在音乐学习过程中,人是学习主体,内容是教学客体,当对主体的把握与关注度不能够达到最大化的时候,是否可以将关注点转移到客体上,使客体的效能得到最大化展现,进而影响主体的判断和能力呢?笔者认为是可行的。而实现音乐教学主体向客体转化,提升音乐教学课最大效应的方式正是细化不同作品的音乐要素,针对音乐要素展开教学。抓住音乐要素进行音乐教学,也必须实现教学思维转换,试想转换为关注客体后的音乐教学模式:

1、唱歌课

对于唱歌课而言,其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能够通过学习唱好歌。唱好歌的标准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应该是具有准确的节奏、音高和让人愉悦的音色。如果转换思路,将教学重点定义为抓住唱歌教学中的音乐要素,那么唱歌课的教学情况可能转换为:教师针对不同作品重要或具有特点的音乐要素进行教学设计,对声音进行节奏、音高、音色等方面的相关练习,循序渐进完成练习的高质量反馈后,再深入展开教学,最后完成歌曲的学唱。

2、欣赏课

中小学音乐课堂中的欣赏课主要目的是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广泛接触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了解这些作品的音乐特色。编者在欣赏曲目的选择上,多具有鲜明的目的性。不同类型的声乐、器乐作品都为了满足一定的欣赏目的而进行。如果能够转换为关注客体的音乐教学方式,音乐欣赏课的教学重点将转换为如何突出不同作品的特色,并结合一切教学手段体现作品的特色,将作品具有特点的部分进行充分地分解和剖析,进而欣赏完整的作品。

3、器乐课

器乐教学的根本是技艺教学,对于技艺教学,不应该回避基本技能训练需要更多时间来练习的客观现实。教材中的器乐教学是依照教学进程,根据不同的阶段安排相应小型曲目展开的。但教材中的展示受到版面和教材容量的限制,并不能完全做到。即便如此,依照教材的进展进行充分地练习,学生也是可以基本掌握课堂乐器的。转换为关注客体的音乐教学思路后,器乐教学的关注点将完全改变,教师只要强调每堂课的基本内容,并结合基本内容进行反复的练习,最终能够熟练、完整地完成教材内容,就能够达到期望的教学效果。

4、活动课

针对目前活动课目标不清晰,活动效果不理想的现状,如果转换教学角度,应该会有很大提高。教师可以针对课堂活动课的音乐要素提出要求,对需要达到的目标作出明确的定义,再结合此目标对学生的活动作出引导和指导。学生为达到老师的目标作出的音乐上的努力,必然会影响到学生对音乐的审美和判断,最终实现活动课的教学目的。

三、如何抓住音乐要素

如果在中小学课堂上实现抓住音乐要素进行教学,那么势必要对音乐要素抓准确、抓具体,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可如何抓住音乐要素呢?

首先,需要明确音乐要素的内容。在乐理中,对音乐基本要素的定义为:音的高低、强弱、长短和音色四个方面,这是音乐的基础。在中小学音乐课的教学中,可以以音乐基本要素为基础,扩大音乐要素的范围,使其更利于音乐教学的展开。在中小学音乐课程中,无论是歌曲还是器乐作品,篇幅不会过长。对于这些作品,如果仅从音的高低、长短、强弱、音色来进行教学要点的分析,会过于零散。在中小学音乐课教学中,可以将音乐要素进行扩大化,定位为:以音乐基本要素为基础的旋律、节奏、和声、配器、风格类别等较为广泛的内容。

其次,教师需要对教学内容有深入地分析与了解。这一点看似简单,并本应该是音乐教师应该做到的基本内容之一。但事实并非如此,很多教师对教学内容不够熟悉,这直接影响了教学的效果。所以深入地分析与了解,应建立在对作品熟悉的基础之上,而熟悉一定是通过多次聆听与分析曲谱来实现的。如此,可以对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分析与了解做出如下的程序:反复聆听――分析曲谱――阅读相关背景――深入挖掘作品的时代性等。

最后,提炼音乐教学内容中属于作品特点或可以充分展示作品风格的音乐要素,围绕其进行音乐教学手段的设计。

四、抓住音乐要素后的教学实践

找准音乐要素,也就找到了课堂教学的基石。但只是找到基石,却没有适当的教学手段进行结合,就如同鲜美的食材被拙略的厨艺烹炒一样,会完全失去最初的美味。因此,抓住音乐要素只是音乐教学的第一步。接下来,教师需要怎样做呢?

1、分析该音乐要素通过什么样的音乐教学方法才最具有课堂效果

音乐教学方法包括课堂常用的音乐课组织方式,比如视唱、律动、器乐等,也包括一些知名音乐教学法的方法,如柯达伊教学法、奥尔夫教学法等。只要是音乐教育类的教学法,无论是针对普通中小学教育的,还是针对专业音乐教育的教学法,都可以从中寻找利于中小学音乐基础教学的要素。

使用不同音乐教学方法的目的是实现音乐要素作用的最大化,一定要强调课堂效果。教师经常考虑的是教学内容如何展开,而忽略了展开后的效果。只有活跃、吸引人、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热情的课堂效果才能够转化为有效的学习结果。所以,对不同作品的音乐要素要进行仔细的分析,并需要对采用的教学方法可能产生的课堂效果做出预测。转换教师身份,从己身推及学生本体试想是否能够激发课堂热情,不断调整教学细节,最终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2、增加对音乐要素中传递的时代性、历史性、风格性、本体性的内涵。使音乐教学具有指引意义和厚重感

为音乐要素寻找到合适的音乐教学方法只是为其配上了初始的外衣,只有增加其中含有的深刻的时代性、历史性、风格性或音乐本体性的内涵,才能实现音乐教学的指导意义,加重音乐在学生心目中的分量,进而对学生的审美和人生观、价值观产生影响。

音乐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其更深刻的意义是影响人们的感性认识和审美观,让人们不断修正自身,体悟人生。在当今的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很少有音乐教师能够认识到音乐具有导人作用,自然不能够体现出音乐的内涵。如果教师能够不断加深对音乐中传递的时代意义、历史厚重感及音乐本体内涵的认识,并融合在音乐教学中,音乐课将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3、不断提高教师的个人综合素质。开阔教学思路

篇(4)

音乐教学是小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小学音乐教师应该怎么写工作总结呢?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小学音乐教师工作总结,来欣赏一下吧。

小学音乐教师工作总结斗转星移,日月如梭,转眼间,紧张而有序的一学期教学工作又结束了。回顾本学期的音乐教学工作,有一定的成绩,也有一定的缺憾。现将这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以便今后更好地开展工作,弥补不足,精益求精。

一、基本情况概述

本学期坚持以审美教育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及情感。努力做到通过音乐教育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激发学生对美的爱好与追求。注重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愉快的音乐实践活动(听、看、唱,及律动)中,主动地去发现、去探究,去感受音乐、使学生的能力得到了浅显的锻炼。

二、取得的成绩与经验

1、以音乐的五大“基本理念”为教学的新理念。

课改实验教学工作展开以来,新的理念使我对自己过去的教学思想进行了反思和重新审视。在过去那种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的一板一眼的教学模式以不在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应积极学习和贯彻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改变教学观念,以音乐的五大“基本理念”作为教学的新理念。在教学中,教师要敢于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把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通过各种手段使学生懂得“爱学”与“如何学?”培养学生热爱音乐及高尚的情操。教师在认真备课的基础上,运用范唱方式于音乐艺术形象感染学生启发学生的艺术形象思维,使他们做到有感情地歌唱,通过艺术形象的感染来完成思想教育。

2、在教学中,在认真备课的基础上,运用范唱方式于音乐艺术形象感染学生启发学生的艺术形象思维,使他们做到有感情地歌唱,通过艺术形象的感染来完成思想教育。

3、在唱歌教学中,一方面引导学生演唱要有良好的姿势,正确的呼吸准确的发音,清晰的咬字,吐词,另一方面是逐步要求学生做到自然音色圆润,不断提高唱歌的艺术技巧,在懂得音准的和节奏的基础上提高对音乐形象的理解能力,培养良好的听觉和造就音乐的“耳乐”。

4、在教唱一首新歌,为了使学生能达到学会全歌,利用示范教学法,都是先将全歌唱一遍,作为一次示范,然后教唱歌谱,最后讲解歌词大意,教唱歌词,这样利于音乐程度的提高,利于复杂歌曲的学习,培养学生以后自学的能力。

三、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1、为了使学生能轻松、愉快地上音乐课,多用鼓励的方式使学生表现出良好的品质。

努力做到用好的设计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对于破坏课堂秩序的行为也进行了善意的批评与纠正。

2、通过演唱,欣赏更好地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训练加强学生对竖笛的提高,达到是之自然流畅,兴趣昂然。大部分的学生喜欢学习竖笛,喜欢演奏歌曲。

3、另外还给他们的环境较为宽松。

如,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小组结合,个人结合的形式进行律动。

四、不足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不足之处是侧重了情感、兴趣的培养,但对学生乐理知识的传授有些欠缺。对于有些学生的一些扰乱课堂的行为批评力度不够。总以为学生不是恶意,只是不成熟的表现。工作中的失误还很多。今后一定注意课堂中学生的行为教育。努力调整好课堂的教学秩序不仅让学生学的轻松,还要遵守纪律。

二年级音乐教师工作总结小学音乐课教学是小学基础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为了提高民族的音乐文化素质。音乐教育不但可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也能培养学生的优良的品德和情操,还能使他们的智力得到发展,非智力因素得到提高。同时,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

我在教学中一直认为,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是相互渗透,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所以,凡是小学阶段所开设的课程,只有课程设置节次的多少之别,并无正副课之分。只要是学校分配的课程,都得无条件的完成任务。

总之,音乐教育不仅具有辅助、强化德育和智育的功能,还具有德育和智育所不能替代的独具的教育功能。音乐教育对于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包括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两大方面,结合我校音乐课教学设备和学生的音乐基础,实际上现阶段我们主要以歌唱课为主。我的具体做法是:

一、指导学生熟读歌词。

在进行完歌曲范唱以后,可指导学生用比较标准、流利的普通话进行朗诵歌词,要注意咬字、吐字的准确度和清晰度,要求字正腔圆。同时根据歌词的内容向学生进行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等方面的思想品德教育。

二、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情绪。

在一首歌曲的左上角往往出现如“亲切地”、“欢快地”、“深情地”、“热烈地”、“庄严地”等等歌曲情绪,可让学生结合歌词含义,在歌唱时力求处理的恰到好处。

三、读谱训练。

在识谱时先给学生标准音,即歌曲的调号。当学生按标准音唱有一定的困难时可进行音阶训练。由于学生音域窄,确实难以达到标准音时可以适当降调,并鼓励学生要经常练习音阶,达到拓宽自己音域的目的。

四、教唱歌词。

这一步是前四步的综合训练。首先教师应泛唱二至三遍让学生视听,对于较长或难度较大的乐句可以先分小节教唱在连接起来唱,以至圆满完成全部教唱。在学生对本歌曲没有完全学会之前不能让学生练唱,因为学生自己识谱能力有限,一旦个别乐句唱错,则难以纠正。

此外,根据不同年龄段所掌握方法的区别,我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法,教学效果显著。

一、对于一、二年级学生来说,自制力差,但动感极强,于是我采用“律动教学法”,即将每节所学歌曲以律动的形式来进行,这样即省时又省力,还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对于三、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了一定的自制力,但识谱能力较差,我采用“听唱教学法”,即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听力,在反复视听的过程中来完成教学任务,效果不错。

三、对于五、六年级学生来说,有了一定的识谱能力,自制力也相对提高,我采用“视唱教学法”,让他们在范唱的过程中体验歌曲的旋律,并能进行简单的识谱训练,让其在自学的形式下来完成教学,此项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信心,教学效果明显改善。

以上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的点滴体会,真切的希望能有更多的学生来喜爱音乐,热爱艺术。

一年级音乐教师工作总结音乐教学是小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陶冶儿童情操、培养儿童的心灵美起着积极的作用。本人本学期担任学前班、一年级和三年级的音乐教学工作。根据不同的年级我制定了相应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经过不懈的努力,我较好的完成了教育教学内容。为了今后更好的开展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主要成绩:

1、渗透了思想教育。

在本学期音乐教学工作中,注重对教材的运用,加强了音乐思想教育。通过教学活动,教育学生学习热爱生活,热爱音乐,有高尚的情操。在愉快的音乐声中,使孩子们享受美,热爱美,受到美的熏陶,爱学、乐学。

2、培养了学生初步认识节拍、听辨不同旋律的高低、听辨旋律的上行和下行、旋律的强弱以及三拍和四拍子的指挥图式。

3、培养了学生的演唱能力,能够在钢琴和录音带伴奏下配上表情演唱歌曲,并会辨认中国一些地区的民族民间音乐特点(比如新疆)。

4、培养了学生运用体态动作在音乐中做出反应的能力。

5、培养了学生参与音乐艺术活动的积极性和有序性,就是大多数学生能在音乐课中保持很好的积极性但又遵守纪律的状态。

6、在教学工作中,在认真备课的基础上,运用范唱方式与音乐艺术形象,感染、启发学生的艺术形象思维,使他们做到了有感情的歌唱,通过艺术形象的感染来完成思想教育。

二、存在问题:

大多数学生只对歌唱教学感兴趣,而对音乐知识教学抱着漠然的态度;少数学生还存在胆小不敢“出头”的现象;在教学方法上没有按照新课标的要求进行,还存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在歌唱教学中,没有把曲谱教学贯彻到底。

三、采取措施:

针对以上这些问题,在教学中应该本着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鼓励学生大胆表现自己,寻找课外的音乐和学生喜欢的曲目丰富教学,以集体合作形式为主,引导他们共同学习。在教学方法上,应该多钻研新课标的理念,进一步提高教学技巧,运用活泼的教学方法,积极渗透音乐教育理念,把现代教育的理念运用到教学中去,让课堂活泼起来,让孩子们跳跃起来。

在教学中,要坚持以审美教育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及情感。努力做到通过音乐教育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激发学生对美的爱好与追求。注重以学生为主题,让学生在愉快的音乐实践活动(听、看、唱、讨论、联想、想象及律动)中,主动地去发现、去探究,去感受、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并在一定基础上创造音乐。为了克服以上问题,主要做到如下几点:

1、认真备课,钻研新课标,结合新课标做好前备、复备工作,备课时要注意备学生。

2、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要注意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充分发展,特别对胆小的学生要多加鼓励。

3、设计每堂课的导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性。

4、课堂形式设计多样,充满知识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战性。

5、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6、积极和其他学科沟通,积极研究学科整合,响应新课标要求。

7、多看多听指导师和其他一些学校老师的课,从中总结经验。

篇(5)

关键词: 初中音乐 识谱能力 教学方法

识谱唱谱是音乐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但教学中学生感兴趣的往往是唱歌、游戏。下面我根据初中课堂教学实践谈谈如何有效地识谱。

一、尝试集中识谱的教学方法

音乐教学是把识谱随课文分开教学的,有条件的学校在小学阶段基本完成简谱识谱任务,在初中阶段基本完成五线谱识谱任务,事实上这个任务远没有完成。首先,这种分开的识谱教学法违反记忆规律。音乐课不是每天都有的,更不是每堂课都只学识谱内容,很难及时复习。所以学生往往是学了后面忘前面,缺少连续性,不成系统,效果自然不佳。其次,按目前课程的编排体系组织教学,学生不可能在一个相对较短的时期内形成初步的识谱能力。

集中识谱教学法是一种可以帮助我们走出困境的可行性选择。所谓“集中识谱教学法”,即把原来需要用整个小学、初中阶段学习的识谱内容集中安排到初一阶段完成,这样一方面学习内容紧凑,学生可以克服识记方面的困难,另一方面学生可以提前掌握简单的独立视唱技能,学得积极主动,进一步激发兴趣,到初中毕业时基本上具备应有的识谱技能,能够比较熟练地听唱和视唱简单的曲谱。

当然,运用“集中识谱教学法”,必须由专职音乐教师或识谱能力较强的老师任教。在时间分配上要适中,不是越集中越好,因为过于集中会使难度增大,学生接受不了。

二、先唱歌后识谱,激发学生学习音乐兴趣

一些曲谱复杂的歌曲,先唱歌词,再学歌谱,学生会唱得出奇的好,谱也学得很快,时间也花得少。原因是学生都有对新鲜事物好奇的特点,音乐教师不仅是音乐知识技能的传授者,而且是学生音乐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更是新的音乐教学的研究者、设计者。在平常的音乐课教学中,音乐老师要做有心人,不断总结来自课堂教学实践的经验和教训。

1.歌后识谱与先识谱后唱歌在教学目的上并不矛盾。

先唱歌后识谱是先让学生欣赏音乐,让学生感受音乐,从而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通过让学生唱歌,在不知不觉中解决歌谱中的难点,在学生识谱时降低难度,感觉识谱并不太难,从而增强自信心,增强对音乐的热爱。通过对歌谱的视唱、理解,反作用于唱歌,使演唱更完美。

2.后识谱可以降低识谱的难度。

在音乐课本中,有一首阿根廷儿歌《第一天上学》,歌曲中出现了许多处休止符和切分节奏,后面还出现八度大跳,这对很多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总有部分学生唱不准。学生熟练演唱后再识谱,他们很快就能唱准。课本中还有一首《故乡的月亮》,其中有很多附点节奏,颇有难度。学生在音准与节奏之间总是顾此失彼,采用先唱歌后识谱的教学方式就可以很快解决这个问题。

3.歌后识谱可以提高教学效率。

《故乡的月亮》是一首非常优美、深情的歌曲,当然,这首歌曲的难度较大,歌谱中有很多附点节奏、切分节奏及音程的大跳。当先教会学生唱这首歌,再让学生识谱时,这些有一定难度的大跳音程,很快就能唱准,附点节奏、切分节奏等较难的节奏型问题也迎刃而解。因为学生唱歌时,已经在不经意间解决了这些问题。学生识谱时难度降低,一首歌曲很快就学会,学生有了成就感,兴趣更浓厚。先唱歌后识谱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强了教师的教学效果,既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负担,又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创编旋律提高识谱能力

创造性能力培养应该贯穿音乐学习的各个环节、整个过程。识谱教学中的各项内容和能力培养,都应该以即兴活动的形式给学生机会,创造性地探索节奏、音响、旋律等音乐基本要素的各种变化和重新组合。在即兴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敏锐听觉、迅速反应、富有表现力的节奏感,对音乐结构、形式的感知、对音乐的形象、表现的理解、高度的集中注意和默契的相互配合。例如:歌曲《乃呦乃》,这首歌曲具有鲜明的民歌特点,所以在学唱新歌之前,我将乐曲中的旋律顺序打乱,以短小动机为单位排列在一起,先让学生听每组动机的音高,再根据自己的感觉重新排列成流畅的旋律,并一起弹唱。这样以听为先导,以创编为手段,再让大家听一听、唱一唱,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而且能大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四、乐器进课堂提高识谱兴趣

乐器进课堂是识谱教学的最佳实践活动,学习乐器演奏的过程同时也是识谱的过程。学生在这个学习过程中不仅能正确地演奏出各种音符的时值、音高,还能通过反复的演奏达到听音训练的作用,在潜移默化中建立准确的音高概念,有效地增强识谱的能力。

总之,在提高综合素质的今天,音乐教育对识谱的要求是:“立足课堂,面向全体。”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把理性的识谱从感性入手来教,融入音乐实践活动,形象生动,深入浅出,让孩子真正走入音乐,去寻找,去探索,去创造。

参考文献:

篇(6)

一、构建新型的音乐课教学模式

为学生搭建一座能自主表演的“旋转舞台”和“梦想剧场”,使 学生的心理素质,协调能力和创新思维都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在学习中探索,在学习中创造。

教学的设计要以学生实践为主线,探究知识、创造知识、培养能力为宗旨这一教学格局。例如:在欣赏《忆秦娥娄山关》这一课,以往的教学当中我采用的教学模式一般是:导入――作品简介――作品欣赏――谈体会或唱奏主题音乐,这种教学方式只重教师讲授,忽视学生参与体验的过程,使学生觉得枯燥无味,感到茫然,久而久之就对欣赏课失去兴趣,甚至讨厌欣赏课。于是我根据新授内容认真研究,精心构思,采用提问和吸引学生最好方法之一的讲故事法逐渐导入:谁知道诗词?基本上每个班都有几个同学知道其中几首,然后请朗诵好的同学给大家朗诵,接着放录音欣赏并向学生展示诗词,既有视觉欣赏诗词效果又有配乐朗诵诗词效果,先让学生感受音乐与姊妹艺术间的联系,又为下面的学习做个铺垫,然后给学生讲娄山关战役故事及这首诗词来历。再提问:想听这首诗词和音乐是怎样结合的吗?通过这种互相联通、互相迁移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审美能力。这种教学设计富有创意,给人以全新的感觉,并能引导学生从不懂到懂,激发学生从“不想学”到“我要学”的学习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创设积极自由的教学环境。

1、音乐课应该创设一种能激发学生积极地性、创造性的环境和宽松愉悦的气氛,要尽量减少对学生的无谓限制,给学生自由表现的机会,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允许质疑,鼓励探索,尊重学生对音乐的不同体验与独立思考,充分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教师在音乐课教学中要提倡课堂讨论,提倡“七嘴八舌”。

2、教师要努力营造一种自由、和谐、双向交流的教学氛围,对学生的独特想法不进行批评或挑剔,使学生消除对批评的畏惧,获得创造的安全感,敢于表示自己的见解。对学生的创造性发现应表示诚恳的支持,进行适当的赞扬和激励,因为激励对创造性想象的发展具有最大的刺激。著名教育家弟惠斯多曾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发,唤醒与鼓舞。”

3、给学生平等的地位,现代教育强调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既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要成为学生的合作伙伴,放下“师架子”,与学生一起欣赏、一起歌唱、一起跳舞、一起讨论,这样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就更近了。这种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课堂教学环境和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不仅有效地提高了教学的时效和实效,而且能充分引发学生的创造欲望,诱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以音乐审美为核心,面向全体学生鼓励音乐创造。

1、初中音乐教育是以审美为核心,以学生愉受和积极参与为出发点,以提高全体学生审美能力和审美修养为目的的基本素质教育。下面,我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心得和经验:

如何避免器乐教学枯燥的问题?在器乐教学的基本练习中,反复的音阶练习学生掌握得很快,但是显得枯燥,我在教学中采用多种和声形式及不同节奏训练:

X XX XX --: X.X X.X X.X X.X: 这样运用多种形势新颖的教学方法,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有利调整唱歌教学的发声练习。

过去唱歌教学程序中首先是发声练习:mimimimamama……有的学生不是笑就是做鬼脸,虽然有几分钟的发声练习,可到了演唱歌曲时声音质量却没有提高,这不禁引起了我的思考:唱歌教学前的发声练习还有必要吗?这些音乐标准对于学生来讲是不是太“专业”?怎样解决发声练习与演唱歌曲相结合?于是我思索并大胆在唱歌教学过程中摸索不再单一做发声练习,而是在演唱过程中随时随地引导学生,例如学唱《十送》时用lu母音随琴演唱歌曲旋律,提醒学生的坐姿、背挺直、鼻腔打开,嘴撅起来,体会歌曲意境以情带声,并随时给学生做歌曲演唱示范,加上灵活多变的伴奏,整个教学过程把演唱方法融入其中。学生演唱声音经过调整后非常好,效果是单一的发声练习所不可比拟的。经过大量实践,事实证明音乐的基本技能学习应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这也正是新课标所强调的“关注音乐――在实践活动中掌握技能技巧”的内涵。

2、要设置情境,引发创新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只有创设与音乐情境和谐的环境、气氛,才能使学生很快地进入音乐,把自己的理解、感觉用音乐语言表达出来。

3、要主体参与,激励创新。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积极积参与探究与创造,把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潜质作为重点,以学生生活为基点,切实从学生的要求和发展的可能性出发,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方法、动手能力,创造能力。

四、是对创造活动的评价要重视活动过程。

篇(7)

【关键词】儿童 音乐课 活动 参与

音乐教学的目的就是要鼓励儿童积极参与音乐活动,使他们从小受到情的感染、爱的激励和美的享受,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事物的追求。由于孩子们的音乐视野窄,接触面小,基础差,所以音乐课教学难度大,因此一般都采用传统的方法,老师领唱,学生跟唱的方式进行。音乐课几乎都上成了唱歌课,长此以往,便形成了恶性循环。作为一个音乐老师,如何采用灵活多变的、新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受到情的感染、爱的激励和美的享受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如何鼓励儿童积极参与音乐活动,给小朋友上好每一节音乐课呢?

1.要做一个热爱音乐的音乐老师

教学活动是一项双边活动,教师不仅要关注孩子,更要关注自己,教师要让孩子们热爱音乐,自己更要热爱音乐。教师只有真正热爱音乐,才会去认真的钻研教材,寻求适合于幼儿学习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带动他们和自己一起在音乐的国度里畅游!只有懂音乐,爱音乐的教师才能教会他们更好地去爱音乐,引导他们去被音乐所感动。因此,要做一个热爱音乐的音乐老师,让自己的音乐课堂充满欢乐,孩子们也会喜欢这样的音乐课。

2.明确、准确地制定教学目标

明确主要指既符合大纲规定的各学段的教学要求,又符合教材规定的教学目的;准确主要指正确地理解教材的思想性,知识、能力、智力、非智力因素的系统性、阶段性以及迁移性,把握教材内容的要点、重点、难点,符合学科和教材的特点,符合学生的实际。为了让孩子们有效学习,我们也应该充分了解他们的学习状态,选择更切合学生实际、更有利于学生接受的教学方式,恰当地选择教学方法。教学活动过程中,摆正了教与学的关系,充分调动了幼儿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因材施教,想方设法的引导学生去唱、听、说、思,做到耳到、口到、眼到、手到、心到,去尝试、去体验、去创造,引导去领略学习成功的满足与愉悦。

3.设计合理、严密的教学程序,灵活运用教学语言

教学要本着务实的精神,力求以“最简捷的方法解决复杂的问题”。不搞花架子,不走过场,合理严密地安排教学过程,分配教学时间,讲究教学效率,使整个教学过程围绕教学的知织、能力、育人目标来实现教学目标。我们深入钻研教材,对任何一首歌曲,了解作者的音乐思路以及了解作者为什么这样写,才能有效地从歌曲中挖掘有效资源进行教学。教学语言是教学活动的灵魂,作为一个音乐教师就更要善于懂得用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去引导和感染学生。而教学语言可分为有声语言和体态语言。在课堂中,教师要注意让课堂语言随教学内容的变化而变化,根据课的内容随时调整自己的语气,恰到好处地表达教学意图。什时候用平稳的声调,什么时候又激情盎然,什么时候又温柔可亲。这样,教师的语言要做到了抑扬顿挫,感情充沛,就能牢牢地吸引住孩子们的注意力。教师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能把他们带入到音乐情境之中,加深他们对教学内容的印象,引起共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音乐中有很多音乐知识,对于儿童来说,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教师如果只是照本宣读,会使学生感觉到音乐是枯燥乏味的,进而就会降低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因此,教师在讲授时,要力求做到把过于理论化的概念具体生动化,使学生能够在教师形象的语言描述中掌握新知识,逐步接受音乐方面知识。如在进行节奏训练时,若单纯讲述,学生一是没兴趣,二是不容易记忆,那么我们可以转换个方式,用模拟声音的办法进行学习。如:

这些声音都是孩子们非常熟悉的,所以练习时,节奏拿捏得很准,热情也高涨。在这个听、说、拍得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思维也得到了很好地锻炼。课堂上,教师的教学语言除了优美激情的声音之外,还应有与之匹配的体态语言。教师的动作、表情、手势等等也是教学中表情达意,诠释音乐知识的语言。如孩子们在演唱歌曲时,教师的面部表情、手势等能提示学生把握歌曲的速度、情绪,更好地表达歌曲的意境。此时有无声胜有声的效果,是教学有声语言的必要补充。只有将有声语言和体态语言有机结合,这样教师的教学语言才更有感染力。

4.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