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小学音乐体验式教学

小学音乐体验式教学精品(七篇)

时间:2023-06-30 15:45:57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小学音乐体验式教学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小学音乐体验式教学

篇(1)

1.体验式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小学音乐教育具有较强的审美属性,它是美育的重要内容和方式,因而新课改要求在音乐中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证明,学生在高涨的情绪下能更好地接收和内化知识以实现预期的效果。体验式教学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它具有很强的开放性与自由性,课堂组织不拘泥于教材的约束,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得到最大程度的扩展。在体验式的音乐课堂中,教师组织各种形式的音乐活动,构建立体的多维课堂,学生能够欣赏到更多优秀的音乐作品,审美情感得到更好的激发。

2.体验式学习有利于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改革实施之前,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小学音乐课堂以“灌输式”的教学为主,教师领唱—学生跟唱—集体合唱成为了一成不变的课堂步骤,教学效率低下。而体验式的音乐教学则能有效地规避这一问题。首先,在探究式音乐课堂中,音乐教师将学习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和谐、民主、自由的学习氛围中开展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主体意识,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发展自我和完善自我。其次,体验式教学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在小学音乐体验活动中,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更为频繁,使课堂教学氛围得到很好的优化,学生的合作学习有了更好的开展平台。最后,体验式学习有助于锻炼小学生的探究能力。在小学音乐体验式教学过程中,学生亲自用耳朵听音乐,动手操作音乐器材,开口唱歌,强化过程体验,不断丰富自己的音乐知识和情感体验,不断地自我总结和内化知识,对音乐作品进行联想和再创作,在不知不觉中获得了更多的音乐“元认知”,探究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二、小学音乐体验式教学的开展策略

1.创设情境,体验引导

教育家赞科夫指出:“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小学音乐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离不开有效教学情境的创设,而这都得益于教师对学生的体验引导。不难发现,小学生对于热情大方、亲切可爱、能歌善舞的音乐老师青睐有加,教师一句真诚的问候、一个关爱的眼神都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一名小学音乐教师,必须摈弃单调乏味的课堂组织形式,多从学生的内心体验出发,精心创设音乐教学情境。在小学音乐课堂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游戏情境、多媒体情境、戏剧表演情境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形式。比如,在教学《雪橇》这课内容时,恰逢一个下雪天,我就将课堂转移到操场,学生异常兴奋,乞求我允许他们堆雪人。我借机将把知识点设计成雪人身体的每一个部分,只有学生将知识学会了才允许其堆雪人。学生有了强烈的学习欲,学习潜能也就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激发。歌曲的歌词教学、节奏练习、力度的指导和律动都是在师生堆雪人这个游戏情境中完成的,学生学得轻松愉快,知识掌握得既快速又牢固。

2.音画结合,体验感悟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多媒体以其视听结合、资源海量、互动性强等优势与小学音乐课堂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为学生更好地欣赏音乐、理解和感受音乐铺设了桥梁。教师应将多媒体的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助力于小学音乐课堂。比如,在《彼得和狼》一课的音乐欣赏中,鉴于学生接触过和学习过的乐器十分有限,所以在教学前,我首先选择用多媒体播放根据音乐所描写的故事,伴随故事,让学生感受彼得的勇敢。随着故事的进展,让学生体会不同乐器的音色,再通过不同乐器音色的连接,对照故事让学生自己选择合适的乐器,最后让学生听原来的音乐,这样学生学习更加投入,学习效果也更好。通过多媒体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接触和深入地体验音乐活动,有利于小学生的身心协调发展,对于陶冶学生的音乐性情、发展音乐能力具有十分突出的功效。

3.发挥想象,体验创新

音乐对于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具有独特的作用,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因而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主题是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和创造力,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地去体验音乐和感受音乐,摈弃传统的说教式教育,进而鼓励学生的自我认知与发现。小学阶段的学生活泼好动,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心理将歌曲的内容编成优美的动作,鼓励学生自编自演,让学生通过聆听音乐,用动作来表现歌曲中的音乐形象,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和创造力。我在教学《金孔雀轻轻跳》一课时,就先通过多媒体视频让学生欣赏傣族孔雀舞,充分地感知孔雀舞的特征,然后随着音乐一起配乐舞蹈,通过音乐律动使学生充分自由联想,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和创造意识,在欢乐和谐的氛围中体验音乐的美,发现创新的美。

4.激发兴趣,体验互动

篇(2)

一、目前学生上音乐课的真实情况

每一位学生都是一个小天使,他们活泼可爱聪明,他们热爱音乐以及其他的活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当体验式教学真正地走入学校时,却发现了好多真实的现象:老师从时间、空间上限制学生的音乐体验,常常可以看到学生的音乐时间被老师的教学所替代;老师对学生学习的音乐教学内容过分要求和干涉,老师教孩子们唱的歌曲学生不喜欢听,孩子喜欢唱的歌老师又不去教。虽然体验式教学在理论上的推行很成功,已经引入到了小学校园中,但是在具体的实行过程中却寸步难行,大多数的音乐老师还是重视理论知识、轻视体验教学,这也是现存的新问题――普遍存在的“音乐体验困境”。

二、小学音乐课堂中体验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1.巧设情境来体验引导

小学音乐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离不开有效教学情境的创设,而这都得益于教师对学生的体验引导。小学生对于热情大方、亲切可爱、能歌善舞的音乐老师青睐有加,一名小学音乐教师,必须摈弃单调乏味的课堂组织形式,多从学生的内心体验出发,精心创设音乐教学情境。在小学音乐课堂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游戏情境、多媒体情境、戏剧表演情境等,如:在《调皮的杜鹃》这一课,我让一些孩子扮演杜鹃,大部分孩子扮演森林,一个孩子扮演歌中的儿童,大家在森林里做起了捉迷藏的游戏,孩子们一下子情绪高涨,个个都兴高采烈地投入到游戏中,歌曲中的角色一下子活灵活现地出现在同学们的面前,孩子们成了热情的演员或观众,全部进入了教材描写的情境之中,并且很快理解了歌曲内容,掌握了歌曲的演唱方法。

2.音画结合来体验感悟

现阶段多媒体以其视听结合、资源海量、互动性强等优势与小学音乐课堂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为学生更好地欣赏音乐、理解感受音乐铺设了桥梁。教师应将多媒体的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助力于小学音乐课堂。比如,在《彼得和狼》一课的音乐欣赏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设备和运用已学过的音乐知识,通过乐器发出音响,来代表各个人或物。从音响效果中分辨想象各种音乐形象。用长笛吹奏快速流动的曲调,模仿小鸟清脆婉转的鸣叫;用双簧管吹奏装饰音,模拟鸭子摇摇摆摆走路的形态;用单簧管吹奏断音,表现猫上窜下跳、活泼机灵的形态;用低沉的大管吹奏慢速的音调,描述爷爷的形象;用三支圆号吹奏不协和的和弦,表现大灰狼的凶残及阴森恐怖的气氛;用小提琴演奏优美的旋律,表现活泼、开朗、机智的少年彼得的形象。教学中用通俗易懂的解说、音乐和生动画面来辅助教学,从而在学生的心灵上架起艺术的桥梁,唤起学生的情感。

3.发挥想象来体验创新

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因此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和创造力,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去体验音乐和感受音乐。小学阶段的学生活泼好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创作时机,激发学生捕捉灵感,积极进入创作空间。如学习歌曲《鼓浪屿之波》时,为了快速记忆歌词,我让学生运用联想记忆法,结果很多学生不仅运用了联想,还运用了肢体语言帮助记忆,我抓住契机,连说带演,配合默契,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还可从其他方面进行。如:为歌曲配打击乐节奏、为优美的旋律配身势练习(手脚动作的协调配合)、填空完成旋律、为旋律配歌词、改编歌词、改编旋律、创作旋律。可以让学生利用费旧易拉罐、酒瓶盖、茶杯、瓷碗等材料自制打击乐器。这些活动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灵感,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自主参与、自主研究,提高学生创造力,在欢乐和谐的氛围中体验音乐的美,发现创新的美。

4.激发兴趣来体验互动

篇(3)

关键词:体验式;情景;引导;创编

对于音乐作品的体验,对学生学习活动的开展是非常有益的,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应用体验式的教学方式,应该是每一位小学音乐教师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以情景体验教学的应用促进教学的有效实施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传统的音乐教学方式更多的是以教师为主体的讲授,所学的知识通过机械的灌输来实现,这样的教学方式难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众所周知,小学生正处在好奇心非常强的时期,这一时期的学生对新鲜的事物更为敏感,而那些枯燥的事情则很难调动起其参与的积极性,因此,上述教学方式是小学生难以接受的教学方式,这样的教学方式长期存在,不仅不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对学生音乐学习潜力的挖掘也是极其不利的。而情景体验式教学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情景体验式教学简单地说就是在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设计一些情景,让学生通过丰富的情景来开展学习活动,使原本枯燥的学习内容变得充满生气,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会被有效激发出来,会使教学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开展情景教学是非常必要的。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开展情景教学就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景,以情景的创设开展教学活动,以此促进教学的有效实施。

二、引导学生参与体验,促进教学的有效实施

音乐的美不仅体现在音乐作品自身的美上,还体现在不同的音乐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内涵之美,因此,音乐学习不仅仅局限在音乐技能的学习上,还应该教会学生如何在优美的音乐中体验作品的内在情感,只有这样的音乐教学活动才是全面的音乐教学,学生在这样的音乐教学中才能真正有所收获,也只有这样的音乐教学才能真正收到实效。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双管齐下,既要教会学生掌握必要的音乐知识,又要引导学生学会体验音乐作品中所蕴含的深刻思想感情。例如:教师在讲《动物说话》这一课时,要尽量让学生进入音乐作品的角色之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验音乐作品中不同小动物通过声音所表达出的丰富情感,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前可以先让学生学会扮演不同的角色,要根据不同的角色进行分组,在此基础上,教师在课前对不同角色的学生进行声音的单独训练,当所有的准备工作都做好后,教师再组织学生分角色进行演唱表演,让学生在扮演不同小动物的演唱中感受个性化的情感体验,这样的情感体验使教学活动的开展更加轻松而充满活力,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变得越来越浓,教学效率也会得到有效提升

三、强化沉浸体验,促进教学的有效实施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使学生学会体验不同音乐作品所具有的内在含义,引导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内容深入感知与体验,教师要学会运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让学生感受音乐自身所具有的独特魅力,通过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沉浸体验,促进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提升。例如:教师在讲《保护小羊》这课时,就可以根据这一教学内容,在教学中对小山羊的可爱与无助的特征运用丰富的教学语言进行渲染,小学生虽然没有那么多的阅历,但是对于弱者的同情、对于正义的追求还是存在的,通过教师生动的教学,学生对于小山羊也会充满爱心。通过这种沉浸式的体验,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良好情感都会有很大的提升,对小山羊充满了怜爱之心,与此同时,对于音乐作品的体验与感悟也自然变得更加丰富了。

四、开展创编体验,促进教学的有效实施

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还不具备创编一个较为成熟的音乐作品的能力,但是,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也可以通过体验式教学,培养学生初步的音乐创编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音乐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在不同的作品创编体验中,学生也会充分感受到音乐所具有的独特魅力,这有利于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提升,也会对音乐能力的可持续发展产生重要的促进作用。例如:教师可以在班级中定期开展以“生活中的音乐”为主题的音乐创编活动,在活动开展前,向学生布置一些资料收集的任务,让学生学会收集生活中的各种声音,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自己创编的声音,这样的教学可以有效促进小学音乐教学的高效实施。

小学音乐教学中开展体验式教学对促进小学生音乐能力的发展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因此,本文对小学音乐体验式教学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更好地促进小学音乐教学的有效实施。

篇(4)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教学媒介;数字化

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运用的日益广泛,课堂教学早已不能墨守成规,局限于一间教室、一纸课本,甚至是一张幻灯片。体验式教学并不是一个新鲜的提法,然而在今天它不应该只是简单的互动参与,数字媒体技术,如交互设计、3D4D技术等势必会被逐渐引入课堂,也因此体验式教学也将会越来越被教育界重视,让学生能以一种亲历者或见证者的角色参与到课本中的故事、场景和活动练习中,以获得更为真切的教学效果。这种教学模式近似于体验式的网络游戏,对于极富探索精神、创造精神和玩乐心性的小学生来说再适合不过,而小学语文课程内容所特有的故事性和场景感正与体验式教学相契合。

什么是体验式教学?传统意义上,体验式教学一般被定义为一种“情感激发”式的教学方式,强调教与学、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互动,通过创建一种创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他们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比如教师通过多媒体、实物、挂图、现实的问题、趣味资料、游戏、音乐、生动的语言等辅助手段来帮助学生的理解和记忆。事实上,这种意义上的体验式教学是以理解教学内容为基本目的的,它仍属于平面性教学体验,在调动学生主动性、提高理解认知能力、锻炼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还是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传播学家麦克卢汉说过“媒介即人体的延伸”,真正的体检式教学应该是学生与教学媒介的融为一体,是数字化的体验式教学。媒体融合时代,体验式教学需要做到人与媒介的交互,即学生与教材和读物的交互,而老师的角色会逐渐被弱化。从另一层意义上说,体验式教学实质上是“互联网+教育”的模式,“寓教于游”是最理想的教学状态,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还能获得游戏般的快乐。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主体,学习媒介不再是纸质书或是狭隘的多媒体和电脑,而是类似于采用交互技术设计的学习APP,这些APP不是简单的平面课程,而是集图文、音频、动作和视频等多种感官体验为一体的数字化出版物。

小学语文课本一般都设置有大量的古诗词、寓言故事、童话小说等文学作品,学生不应该只是机械地坐在投影仪和电脑面前被动地接受知识,即便老师放映出相关图片或音视频,讲述出生动浅显的故事,但他们这个年龄层次的心理认知能力和欣赏水准都无法让他们对这些课文内容做出真正的理解,更遑论产生兴趣和积极主动性的培养。

篇(5)

过去,在音乐教学中,往往强调学生学会了什么,比如“会识谱了”“会唱歌了”“唱得好听”……如此即可;至于学生对所唱歌曲的理解程度怎么样,那是另外的事情。结果往往使得学生学会了许多东西,而这些东西却很少转化为学生自己拥有的东西。究其原因,一方面,可能与我们过去在教学中没有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有关。学生学习的很多东西不是自己的,而是别人的东西,学生仅仅是知道了这些东西而已。事实上,不论是西方社会,还是我国传统文化中都特别讲究“化”的作用。老子讲“损之又损,以至无为”,从而实现“无为而无不为”。胡塞尔、海德格尔则重视“悬置”的效用,他们往往指向一个共同的标的,即本体在场的转换。反映在教学研究领域,则强调学生在教学环节的在场作用,即知识的传递与获得过程是主体作用自我内化的实践过程。正是在这个认识的基础上,不论是杜威、鲁杰斯,还是布鲁姆,都一致承认与推崇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而2011年教育部新修订的《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 》也明确指出:“音乐各领域的教学只有通过聆听、演唱、演奏、综合性艺术表演和音乐创编等多种实践形式才能得以实施。”这里提到的音乐课程实践活动,是“通过学生的亲身参与生成和实现的”,而“丰富情感体验,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则构筑音乐课程的目标指向。于是,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音乐艺术的审美表现特征,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进行整体把握,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在音乐新体系理念中,情感体验已被作为音乐审美教学的核心看待。

另一方面,基于音乐自身特点,音乐教学强调体验具有天然的必要性。音乐,顾名思义是“音”之“乐”,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借助音的组织架构来表达自身思想情感、传递信息的一种艺术样式。于是,以声音为表现手段的音乐,必须借助人的听觉才能实现存在与流转。这也决定了音乐参与行为主体的在场性,它是实践主体通过听觉的渠道,借助社会经验,实现听觉和其他感官意向的转换,产生生动复杂的情感反应,获得美感或实现感悟的复杂转换过程。也就是说,音乐这种艺术样式,本质上就是依赖人的体验领悟而存在的。如此一来,背离学生主体体验的填充式教学由于违背音乐基本规律,自然无法取得应有的教学效果;而强调音乐课程实践中的体验效用恰恰反映了教学规律归真的现实性。引导学生喜爱音乐、理解音乐、体悟音乐,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将音乐的美内化为自我的审美感知,从而实现自身审美情趣、道德情操的顺应性提升,成为当前中小学音乐教学力图追求的基本方向。

二、师生关系不平衡:中小学音乐体验教学的实践冲击

秉承对学生主体性地位和音乐教学规律的认识深入,强调学生主体性成为当前音乐教学的基本原则,更是音乐体验教学力图追求的境界。在新课程改革理念下,音乐教学不再是学生熟练旋律、记忆词曲、掌握谱性的知识传授和获得过程,而是转变成学生应用自我情感、想象、灵性等去直接地、直观地体验音乐的历程。学生在教师帮助下将音乐知识对象化,并通过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凭借自己的情感、直觉、想象、灵性等去感受、体验、领悟,去再认识、再发现、再建构,从而生成自己对音乐所产生的独特情感和意义。由此可见,在音乐体验教学中,学生是教学效用能否实现的基本保障和最终归宿,因为背离学生的亲在性,体验无从谈起。为此,要落实和推进体验式教学,教师就必须主动放弃自己的权威,努力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按照体验教学理念,首先,教师应该创设易于学生体验的情感氛围。这样可使学生能够迅速地找寻情感体悟的结合点,激发学生体会、感悟和思考的兴趣,从而实现学生的自我获得与自我创新。于是,从这个意义上讲,在体验教学环节中,教师创设的情感氛围是偏向学生的,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境界设计。其次,在音乐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教师应尽量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情感世界、生活世界相联系。因为,唯有学生有所涉及的世界,学生才有切身感受,才能与学习内容产生共鸣,激励体验与感受。再次,诚如新课程标准所阐述的那样,“所有的音乐教学领域都应强调学生的艺术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换句话说,在教学方法选择上也必须强调学生直接经验和亲身体验,优先满足学生的自主实践性。此外,在音乐课程评价环节,则应注重发展性评价,尊重个体体验的多样性、差异性,把握知识与技能综合、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生身上的艺术实践表现。由此观之,音乐课程的体验式教学,是以学生为核心的教学活动安排,“教”不再是课堂的终极目标,“学生行为发生的变化才是检验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试金石”,这显然与传统教学中师生关系是不同的。

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往往是事物有序运行的良好保障,然而现实中两者的完美结合更多是小概率事件,反映在音乐体验教学中也是如此。现实中,上述旨在推进学生主体体验特性的音乐教学实践,往往会走向另一个极端,即过分推高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而忽略了教师的正当角色。事实上,“教学”,顾名思义是教与学的过程,其间必然涉及两个重要主体,即教师与学生。在师生在场的背景下,教学过程即是教师教的活动与学生学的活动按照某种规定的原则、目标、程式实现勾连、互动、生成的过程。于是,合理的师生关系是教学能够顺利展开的有效保证。过去,在我国中小学教育领域中,由于教育目标理念在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领域的长期逗留,一度使得“知识中心”“任务中心”和“教师中心”取向长期占据支配地位。随着本世纪初的新课程改革的开启与深入推进,以“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为基点的新型师生关系逐渐为各界所接受。而今,在生成性教学目标取向的引领下,重视学生自主的表现,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本体体验行为已渐成共识,这种新的教学理念无疑对传统师生关系提出新的挑战。

三、师生关系再平衡:中小学音乐体验教学的应然回归

音乐体验教学,鼓励学生亲自实践和体验,倡导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当然,教师的传授和讲解也是非常必要的。也就是说,在重视学生主体性的音乐体验教学中,还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与以下因素有关。第一,从学生体验结果的角度看,任何人的情感体验都有消极和积极之分,合理的教学活动应该摒弃消极的情感而发扬积极的情感。现实中,中小学生自我辨别能力较弱。比如他们以为“鸟叔”的音乐是符合他们体验的最好的音乐,这样的认识自然是需要教师进行积极引导的。第二,从教学活动来看,任何教学模式都不应是僵化的固态范式,而应是复杂的充满活力的实践历程。音乐体验教学已然如此,而且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积极参与学生情感体验中的一个角色往往会得到更为神奇的效果。第三,在低年级音乐体验式教学活动中,由于学生生活经历或音乐知识的相对匮乏,教师应是体验教学过程中条件和机会的创设者,同时还要不时以体验过程的参与者、帮助者角色出现。

当我们注重在音乐教学实践中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强调提倡探究式、自主式、合作性学习方式时,我们也并不是否认接受式、传授式等传统教学方式的功用,更不是杜绝使用这些教学方式,相反应积极寻求他们的契合点。从这个意义上讲,作为一种推进提升音乐教学效果的方式,体验式教学也是可以与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嫁接的——只要其导向提升学生学习效用,都应该是可取的。

篇(6)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体验式学习;教学模式

初中语文教学效果直接影响着学生人文素养与文学素养的形成,甚至影响着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的形成。阅读作为语文教学中的关键环节,对学生的影响意义重大,由此可见,作为初中的语文教育工作者,提升对阅读教学的重视力度是非常重要的,这不仅关系到学生语文学习的效果,更关系到学生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的形成。

一、“阅读体验式”教学的基本内涵

体验是个体主动地亲历或“虚拟地亲历”某个事件,并获得相应的认知和情感的直接经验活动。它以主体实践的方式来认识内在的心理世界的和外在的客观世界,作为人的感性活动,它既是人的全部感官共同参与的一种对生存感受的情感过程,又是指向内心世界,且关涉个体认识、情感、精神生活的心理活动。

“阅读体验式”教学主要是指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身心发育特征以及认知结构,教师在课堂中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学生在有效的教学情境中完成语文课程的学习。体验式阅读教学重在感悟和创造以及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建构,具有独立自主性、多元开放性、平等对话性、内在生成性等基本特征。

二、构建“阅读体验式”教学模式的重要性

伴随着教育改革体制的实施,各个学校都不断地进行教学模式上的调整,更为关注学生的自我感受,教学内容的设置与教学方式的选择也更加“人性化”,体验式教学就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自我感受成为教师进行课程设置时考虑的重要内容,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传统教学模式带来的不利影响,使学生的参与意识得以提升,阅读的潜在作用也得到了深入挖掘。初中生处于身心发育尚未成熟的阶段,也是个性形成的阶段,在这一发展阶段的学生,有较强的好奇心与探究欲,而体验式教学恰恰迎合了初中生的发展需求,巧妙地运用体验式教学,能够加深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同时,能够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同时,体验式教学不再仅仅属于认知、理性范畴,它已扩展到情感、生理和人格等领域,从而使学习过程不仅是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也是身心和人格健全与发展的过程。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构建“阅读体验式”学习模式势在必行,符合语文教学的发展需求,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构建“阅读体验式”教学模式

1.初中语文教学中采用开放式阅读模式教学

新课改的提出,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一统天下的局面,开放性阅读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形式登上了舞台,彻底改变了过去僵化的教学模式,为学生营造了一种宽松、开放、和谐、高效的课堂氛围。开放式阅读模式使语文教学更加科学化、人性化,这与语文学科特点是具有一致性的。阅读,是教师、学生以及课本之间的交流与对话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满堂灌”的模式,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进行灌输,采用开放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自己去进行开创性的学习,陈旧的教学模式严重束缚了学生身心发展,通过让学生自主阅读实现自我的发展与提高。在开放式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不断进行基础阅读资料与创新阅读资料的收集,不断开阔学生的视野,引导学生自主阅读,鼓励学生进行想象,不断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与理解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2.“阅读体验式”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属于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不能代替学生进行阅读实践,要适时进行引导,而不给学生过多干预。在阅读体验式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好引导作用,给学生尽可能创造足够的空间进行自我理解和想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进行自我熏陶。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经典的阅读教材,给予学生积极暗示与正确引导。比如,在组织学生《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时,教师不要单纯进行内容的讲述,可以先请学生自己阅读,自我体会。然后,教师结合喜闻乐见的小品《卖拐》进行引导,赵本山问搭档范伟:1+1在什么情况下等于3?范伟说:在什么情况下也不等于3,这是高秀敏给出答案:在算错的情况下等于3,通过这个小品,引导学生换个角度和方式去想问题,实现思维的跳跃式发展,不能被常规的框架禁锢。在阅读体验式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张扬个性,突破课本束缚,从而进行创造性学习。

3.通过特定场景的设置,激发学生内在情感

小学时期的训练培养使得学生在情感体验和语文知识方面都有了一定程度的积累,因此初中生在情感体验时更容易被唤醒。初中教师应在此基础上设置特定场景,帮助学生唤醒积淀在内心的思想情感,从而有效理解初中语文的深度及意境。多媒体文章的模拟阅读及音乐作品的体验都可实现特定场景的设置,帮助学生形成对新奇事物及新鲜知识的感受力。以《隆中对》教学为例,教师可以《三国演义》主题曲为切入点,通过音乐把学生带入到三国鼎足而立的时代,感受诸葛亮运筹帷幄的大智大德。又如,在教学秋天相关的内容时,可以请学生来说说秋天,然后播放与秋天相关的视频资料,让学生在美妙舒缓的音乐声中,一幅幅金色秋天的美丽图景呈现在学生眼前,湛蓝的天空,金色的田野,铺满落叶的公园小径,充满笑声的菜园、果园;动物们在准备过冬,人们在忙着收获……如此一来,阅读的过程不仅仅是视觉单方面的“进行时”,同时也是大脑的“进行时”,可以适时帮助学生渲染阅读气氛,推动文章情节真实性发展,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内在情感。

4.在体验式阅读教学模式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在语文教学中是至关重要的。在体验式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只有使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才能深入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明确文章的思想主旨,使心灵得以净化,在讲授提升阅读能力的同时,也使语文的教学价值得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例如,在讲授初中教材高尔基的《海燕》这篇文章时,文中开篇: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击着乌云……场景的描写给予读者巨大的想象空间,学生可以发挥想象力,构设出一幅暴风雨降至的场景,为海燕搏击暴风雨做足铺垫,然后,面对狂风暴雨,海燕奋勇搏击的斗争精神就显得更为深刻,学生也能从这部作品中体会到作者的写作意图。在学生想象力培养的过程中,学生提升了文学感悟能力,文学素养也得以提高。

初中语文教学模式多种多样,教师要选择适合学生发展需要的方式,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在教学课程安排、教学内容设置等方面都要进行改革与创新。构建“阅读体验式”教学模式能够满足教学需求,教师要积极发挥“阅读体验式”教学的作用,开创语文教学的全新局面。

参考文献:

[1]邓军.体验式学习:语文新课程学习方式的转变[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05).

[2]高海丽.新疆区内初中班学生学习风格及其语文阅读教学对策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9.

篇(7)

关键词:小学数学;体验式教学;策略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最有效的学习是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体验,它能给予学生自主建构知识和情感体验的空间,激发学生的思维。”小学数学体验式教学正是基于这一思想,通过教师精心创设体验式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实际课堂教学中,亲自去感受、去探索、去应用、去亲历、去发现知识、理解知识、掌握知识,从而解决问题、发展思维、培养能力。在此项活动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在探索中力争使学生全面发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充分尝试体验式教学的策略,可以极大地提高课堂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创设生活情境,经历知识的形成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情境,既能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又能在实际的生活中运用所学的知识,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例如在上“体积”概念教学时,我尝试让学生在体验中质疑,在操作中体验,在体验中思考,在体验中生成。

课伊始,老师将水倒入准备好的量杯里,让学生观察液面在800毫升刻度处,然后倒出,将一块石头放进量杯,重新再将刚才的水倒入量杯,先猜想:水还是那些水,液面会不会发生变化?观察:为什么液面从800毫升升高到1000毫升了呢?学生不约而同的产生疑问:这是怎么回事呀?学生们猜想、议论,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甲说:石头有大小,挤占了杯中的地方;学生乙说:因为石头挤占了杯中的 “地方”,所以液面会上升;生丙补充说:其实这个“地方”就是杯子的空间。生丁问:空间?什么是空间?孩子们自然产生了各种假设和疑问:是不是所有的物体都占空间?这个空间看得见吗?占的空间与石头的大小有什么关系呢?在数学中,我们又管它叫什么呢?能不能算出来?问题真是五花八门,于是也就有了要继续研究的冲动。这时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许多的物品,例如石子、杯子、水、细沙子、木块儿、盒子、梨、豆子……请同学们用手中的物品来验证自己假设的正确性。于是,同学们饶有兴趣的分组开始了各自的试验。

对“体积”的认识,传统的教学更多的是灌输式的,即告诉学生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就叫做体积。但对“什么是物体所占的空间”学生并没有多少体验,对空间的大小只有抽象的模糊概念。为此,教学中安排上述充足的活动时间与空间,可以使学生在亲自观察、猜测、动手实验的过程中,在亲身探究与体验的过程中,在与同伴交流、阐述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认知,真正感受了空间及空间的大小,在不知不觉中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了。学得轻松、有趣,理解得更加深刻、准确。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起探究的欲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思维活动总是由问题开始的,又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巧妙设疑,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比如在教学“小数的性质”时,我出示一组数:“5,50,500”,接着提问:“谁能用‘=’把这三个数连起来?”问题一出来,学生就感到很新奇:500比50和5大,怎么能用“=”连起来呢?学生急于想找到答案,产生了跃跃欲试的探索意识,诱发了强烈的学习兴趣。这时组织学生讨论,有的学生说:“分别加上不同的计量单位,如米、分米、厘米,可得5米=50分米=500厘米。”有的说:“还可以分别加上元、角、分”等等。这时教师再提出问题:“谁有办法,能用同一单位把上面式子表示出来呢?”学生一听思维更加活跃,争先恐后地说:“5米=5.0米=5.00米……”教师接着说:“像5,5.0,5.00这样的数大小是否相等呢?为什么?”很自然地引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小数的性质。在新旧知识的矛盾处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使学生的思维迅速地由抑制到兴奋,由无意到有意,在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中,萌发了创新欲望,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三、创设操作情境,在“做”中解决问题

现代教学论指出:“操作——思维”是一对链环,操作是前导,思维是关键。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创设学生活动、探索、思维的环境,通过摆弄学具,使每一个学生都参与探索新知的活动来,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如:一张长30厘米,宽20厘米的长方形纸,在它的四个角上各剪去一个边长5厘米的小正方形后,围成的长方体的体积、表面积各是多少?大部分学生直接解答有一定困难,若让学生亲自动手画一画、剪一剪、折一折、做一做,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体验长方形纸是怎样围成长方体纸盒的?想一想原来长方形的长、宽与现在长方体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相信大部分学生都能轻松解决问题,而且掌握牢固。

四、创设开放、宽松的活动情境,利于学生合作交流

每个学生的经验以及对经验的感悟不同,不同的学生对事物理解也不可能完全相同。他们站在不同思维角度所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反映面,老师可利用这些反映面来引发学生交流,不仅交流对知识的感知和认识,更是同学之间情感的交流、思维火花的碰撞,促进学生共同进步。

如教学“人民币的认识”时,老师设计了一个购物活动,当“小小文具店”的场景随着音乐出现在大屏幕上时,学生们兴趣盎然,立即读出了柜台里各类文具的价格。在购物时,学生兴高采烈地对照价格选择相应的学具人民币,与“售货员”交换实物。在扮演买卖不同的角色里,在宽松的购物活动中,在交付货款的环节中,既加深了对人民币的认识,也巩固了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大部分学生都能愉悦地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去体验、去交流、去思考。

再如解决开放性的题目:有一张长方形纸,剪去一个角,还剩几个角?这时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小组合作,探究不同的剪法,再交流不同的答案。在开放、宽松的活动情境中,学生兴趣浓厚,主动参与积极性高,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