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小学音乐唱歌课教学方法

小学音乐唱歌课教学方法精品(七篇)

时间:2023-06-30 15:45:52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小学音乐唱歌课教学方法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小学音乐唱歌课教学方法

篇(1)

音乐课教学音乐教学模式愉快教学方法当代社会快速发展,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已经被多样性的现代化音乐教学模式取代,小学低年级的音乐教师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让小学生们喜欢上音乐课程,在音乐课程中获得欢乐。通过采用多种愉快教学方法,更好地激发小学生的音乐潜力和兴趣,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学好音乐歌曲。

一、激发学生唱歌兴趣

在传统的音乐教学过程中,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老师讲,学生听,学生也没有自己发挥的余地,时间一长,学生就会对音乐课失去应有的兴趣和快乐。要知道,音乐是人们表达情感的艺术,小学生正处在喜形于色的年龄阶段,音乐教师需要创造一个让学生自由发挥的氛围,激发学生们对音乐的表现欲,让学生喜欢上唱歌。比如,小学音乐教师在教授《请你唱个歌吧》这首歌曲时,可以让学生们先去模仿布谷鸟的叫声,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起来,然后趁热打铁,通过反复听唱《请你唱个歌吧》这首歌曲,让学生快速地掌握《请你唱个歌吧》这首歌曲的节奏和旋律。通过这样一种在愉快气氛中的教学,使学生自己的唱歌欲望表现出来,有了对音乐的兴趣和学习的动力。

二、培养学生的音乐动力感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有了第一次,学生便渐渐地放开了胆,逐渐感动了。上《赶海的小姑娘》一课时,在分析、处理完歌曲后,学生基本能准确地把握歌曲的情感、力度和速度了。然后,运用激励性的语言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树立自信心。每个人都有获得成功的需求及其愿望,让他们在参与教学过程中亲自感受到成功的愉悦,使他们善于参与。老师在《愉快的梦》的伴奏和学生的伴唱下翩翩起舞,学生不仅为老师的表演而不由自主地爆发出热烈的掌声,还个个跃跃欲试,显得特别激动,纷纷站起来与师共舞。音乐与舞蹈唤回了孩子的天性,他们已不仅敢动,而且很想展示一下了,这是多大的进步啊!学生表演完后,就经常运用“你真聪明!”“你真棒!”“你将来一定是个音乐家!”“你一定会成为表演家!”等激励性的语言来鼓励学生,学生学习兴趣高涨,课堂气氛“活”了起来,他们的音乐感知力得到了进一步培养。

三、升华学生的音乐动感思维

学生敢动想动了,其音乐思维也就活了。但由于基本功有限,好多学生想动都不会动,这就要靠老师点拨指导了。我在每堂音乐课中加入动作指导,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舞蹈动作,还经常示范表演,请学生上台展示,让他们自由创编动作,多加以肯定鼓励,告诉孩子可以根据歌词的意思来动,也可以按自己对歌曲的理解来动,还可以用游戏试着来表演。“动”是学生表达自己对音乐感受和理解的最直接、最喜爱的方式,教师要充分利用他们好“动”的特点。通过“动”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引导他们加深对音乐的理解,这就要使学生在音乐课中会动。

四、让学生参加课堂表演

小学低年级的音乐课教学和学生的表演是分不开的,小学生的特点是好动活泼,喜欢表现,教师可以通过音乐的形式让学生的情感通过表演表现出来,根据相应的歌曲内容和旋律启发学生的律动表演,让学生更好的去理解歌曲,学会歌曲。比如,音乐教师在教授《哇哈哈》这首歌曲时,可以让学生在相应的歌曲节奏上表演花朵开放的样子,通过这种形象的表演舞蹈,使课堂气氛变的愉快轻松,也满足了学生活泼好动的特征,使学生唱歌时更具有情感,也能使学生更快地学会《娃哈哈》这首歌曲。

小学生好动的天性,使他们在蹦蹦跳跳中学到了音乐歌曲。他们的课堂表演不需要很专业,只要能表达出歌曲和学生们的意思就可以。

五、运用多媒体教学

当今的时代是科技的时代,在进行小学低年级的音乐教学中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法来使教学过程变得愉快。通过多媒体音乐教学,可以让音乐课本中单调的音乐知识转化成图片、动画、视频的形式,让学生感到音乐知识的生动形象,产生兴奋悦的心理状态。比如,小学音乐教师在教授《铃儿响叮当》这首歌曲时,可以从网络上搜集相关的圣诞视频资料穿插在《铃儿响叮当》歌曲课件中。当《铃儿响叮当》这首歌曲通过多媒体展现在学生眼前时,由于欢快的圣诞老人视频使学生能够感受到圣诞的喜悦气氛,增加了学生们学习这首《铃儿响叮当》歌曲的好奇心和积极性,也提高了学生对音乐知识的鉴赏水平。多媒体教学可以很好地引导小学生去说、唱,通过多媒体生动的画面和视频可以使小学生更好地去聆听音乐歌曲,把小学生的感觉器官全面调动起来,使其有了对音乐歌曲的全新感受和体验。

六、在音乐教学中穿插游戏

音乐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讲,有时显得很抽象,这就需要音乐教师在学生和音乐之间架设一座沟通的桥梁。通过音乐游戏可以实现这一点。由于小学生们生动活泼的特性,他们对于音乐游戏很感兴趣。生动新鲜的游戏促使小学生们对音乐歌曲的关注,使学生们能够进入自然愉快的学习状态。

小学低年级的音乐教师可以采用一边唱歌一边游戏的方法来增加小学生们对音乐歌曲的学习欲望。比如,《龟兔赛跑》这首歌曲,可以让学生们学着乌龟和兔子的形象进行游戏,

根据《龟兔赛跑》这首歌曲不同的音乐节奏表现出不同的跑步速度,通过采用这种游戏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在学习音乐歌曲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代社会快速发展,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已经被多样性的现代化音乐教学模式取代,小学低年级的音乐教师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让小学生们喜欢上音乐课程,在音乐课程中获得欢乐。通过采用多种愉快教学方法,更好地激发小学生的音乐潜力和兴趣,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学好音乐歌曲。

参考文献

[1]如何培养孩子学习音乐的兴趣[J].少年儿童研究,2009,(12)

[2]什么是学习兴趣[J].教育与职业,2011,(07)

[3]罗华明.态度决定高度——与三年级的同学谈学习兴趣[J].地理教育,2009,(03)

[4]燕国材.论音乐兴趣及其培养[J].江西教育科研,2010,(03)

篇(2)

关键词:小学音乐 智慧课堂 歌唱教学

G623.71

小学音乐课堂中歌唱教学并不是完全专业的来训练学生的歌唱准度以及嗓音的培养等等,而是更好的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音乐素养,培养音乐学习兴趣,从而能够进一步的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提升学生整体的素质水平。

一、把握小学音乐教学目标,突出唱歌作用

小学音乐课程设置是为全面培养学生的艺术能力,根据新课程的要求,小学音乐应指导学生基础的音乐知识,培养简单歌唱技巧。但是当前的小学音乐课堂中,很多时候学生们不爱唱歌。这是因为学生们没有勇气在课堂中表现自己,或者是学生们在表现自己的时候害怕其他同学会笑话自己,但更多的因素还是学生们没有得到专业的指导,不熟悉唱歌的技巧,这样在唱歌的时候很难唱出悦耳的旋律。基于以上几种情况,教师在课堂中要结合课程目标,鼓励学生们树立信心,同时在课堂中要教授学生们一些唱歌的技巧,并且在每一节课为学生们创造机会锻炼自己的唱歌水平。其次,音乐课程应成为小学生快乐的伊甸园,在这里没有课业的负担。教师需要告诉学生们学生们唱歌可以陶冶学生们的情操,让学生们在沉重的课业压力中得到缓解,另外小学生们在唱歌的过程中,可以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和气质,使学生们在平时会有一种自信的气息。

教师在课堂中需要多多鼓励学生们唱歌,教师可以在课堂中通过游戏的方法激励学生们唱歌,比如在课堂中进行传递瓶子的比赛,在两分钟内,瓶子传到哪位同学的手中,哪位同学就为大家演唱一首歌曲。另外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中一句一句引导学生们唱歌,同时提问学生们在课堂中唱歌,唱完之后,教师可以给学生们一些建议,让学生们在不断的锻炼中提升自己。或者教师在课堂中为学生们设计一种奖励制度,学生们在课堂中表现的比较好的话,教师可以为学生们颁发一些小奖章,从而提高学生们的唱歌的积极性,让学生们在课堂中积极展示自己。

二、趣味情景 多元导入课堂

1.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来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

多媒体教学能够实现教材的多元化,能够实现听觉、视觉共同呈现的效果。运用多媒体开展小学音乐的歌唱教学一方面能够更好的让学生体会到歌唱的声音,同时结合画面能够帮助学生体会到歌唱的情境。同时多媒体这种多感官的教学方式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学生才能更加有兴趣的投入到音乐歌唱的学习中去。运用多媒体教学方式还能椭教师有效的活跃课堂气氛,学生能够更加自如的参与到歌唱学习中去,从而提升小学音乐歌唱教学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2.妙语激情,以情感人

“言为心声,音为心语。”美妙的语言是音乐艺术的基础与核心,也是音乐的魅力所在。因此在小学音乐课堂歌唱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语言的魅力,从而来提升自身教学的效果,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在小学音乐课堂歌唱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声音的魅力,一方面是要利用自身教学语言的魅力来提升教学质量。自身教学语言的魅力就需要教师能够灵活的进行教学活动的开展,对于不同的教育的对象,不同的教学的内容要选择不同的语言来进行表达,这样才更有针对性。同时教师要充分发挥语言的魅力,用自身的教学语言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来帮助学生更好的投入到歌唱的学习中。

其次教师要充分发挥音乐这种语言的魅力,教师在进行音乐歌唱教学教材的选择上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来进行选择,比如合适的流行音乐。这样学生听到自己喜欢的歌曲就会提升学习的兴趣,同时也能够提升学习的动力,这样教师就能够充分利用音乐的魅力来有效的提升自身歌唱教学的教学质量和课堂效果。

三、鼓励自主练习 提升歌唱技能

1.情感体验

专业的音乐歌唱学习是非常复杂并且有难度的,但是对于小学生音乐课堂中的歌唱教学并不完全需要让学生掌握专业的歌唱方法,更多的是让学生学习某首歌,再高一些的要求是帮助学生能够掌握一些歌唱的技巧,从而在学习其他歌曲的演唱的时候,能够将学习到的歌唱技巧进行运用,从而来降低学习新歌曲的难度。因此教师在音乐歌唱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听唱和模仿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先进行正确的歌唱示范,然后让学生进行模仿学习,再一步步的对学生的歌唱进行针对性的改正教学。学生通过观察教师歌唱的状态和特点来进行学习,这样学生就能一步步的掌握一定的技巧,也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学习新的歌曲。

2.技能操作

对于歌唱技巧的学习和掌握是非常有难度的并不是一堂课两堂课的学习就能完成的,并且也需要很多的实践练习才能真正的掌握歌唱的技巧。但是小学音乐课堂歌唱教学大多是通过一些教师的示范和文字资料来开展的,对掌握歌唱技能来说是非常有难度的。再加上小学生自身的歌唱条件也是参差不齐的,并且小学生自身的技巧掌握理解能力也是有效的,这就会导致小学生出现错误发声歌唱。因此,发声歌唱练习时,学生应多动脑子,少用嗓子,在遇到困难时可求助于老师或进行一些辅学习。如:模仿同自己相近的歌唱声音或观摩一些优秀歌唱家的演唱。

四、结束语

小学课堂中的歌唱教学并不像专业的音乐学习那样需要提升学习者的唱歌的准确度,对歌曲的把握度等等,小学课堂的歌唱教学更多是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提升学生的素质。因此在小学课堂歌唱教学开展过程中要采用合适的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自身进行示范,让学生进行模仿,并且不断的与学生进行交流,从而来找到学生歌唱的难度和问题,针对性的进行辅导和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的利用多媒体等现代的教学技术来提升课堂的质量,并且要多运用一些学生喜欢的流行音乐来作为教材开展教学,这样学生才能更好的投入到课堂中,营造轻松的教学氛围,提升课堂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晓红.小学音乐课中歌唱教学初探[J].考试周刊,2011(72)

[2]邓萍.浅谈小学歌唱教学的优化[J].音乐时空,2011(12).

篇(3)

一、认真分析研究教材

要设计好一堂音乐课,必须在学习理解音乐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对教材的特点结构、体系等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研究,明确每一单元、每一课的教学目的、教学重点及教学难点,提出解决难点的方法。此外,在具体分析某一课的时候,还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歌曲、乐曲

分析歌曲、乐曲的感情、音乐形象、风格特点、题材、体裁,编选练声曲、练习曲,对作品进行艺术处理。

2识谱知识

设计好阶段性的复结工作,分析识谱教学与唱歌教学、唱游教学的关系,设计好教学谱例和教学卡片。

3欣赏作品

反复聆听熟悉作品,查阅有关资料和音符常识,音乐家介绍等内容,分析作品的感情、艺术形象、主题音乐、风格、特点、题材、体裁,编写精彩的音乐小故事和解说词。

二、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需求,设计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的选择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内容多了、深了,学习接受不了;内容少了、浅了,学生会感到不满足。因此,确定教学内容,应从音乐学科自身的系统性和学生的接受能力这两个方面来考虑。一般来说,小学音乐常采用以唱歌(唱游)为主,结合识谱、欣赏、器乐、创作活动等内容。一节课以2~3项内容为宜,最多不能超过4项,否则会造成教学层次不清楚,重点不突出等现象。教学目标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需要来设计。教师可通过课件,精唱、欣赏、讨论、表演一系列活动,让学生提高感受表现音乐的能力。

三、精选教学素材

在音乐教学工作中,科学合理地选择教学素材尤为重要。我们可将教科书中提供的教学曲目、音响音像资料、音乐知识技能、相关文件内容等,做详细的收集、整理和补充工作,并在此基础上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进行筛选,即哪些材料可用,哪些材料可不用,甚至教科书中没有的内容,由于教学的需要,也可以选来充实教学内容。因此,选择教学素材的真正含义是精选符合教学目标的教学内容,而不是一般性地选择教学内容。

四、选择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

正确选择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是音乐课教学成功的关键,它是音乐课设计时重点考虑的核心问题,在选择教学方法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选择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及学生的兴趣爱好,要使音乐课充满生气和欢乐。

(2)选择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要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此外要把创造法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始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性维和创造性思维。

(3)选择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要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专业特长。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因为教师们的演唱、演奏,比起听录音、看录像来更能打动学生,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提高了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沟通了师生之间的感情。

(4)选择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要与教学目的、教学内容相适应。任何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都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因此,在选择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时,应以教学目的为核心,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遵循音乐审美的规律。

五、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和程序

篇(4)

关键词:唱游教学;小学音乐;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6-0062-02

小学音乐课唱游教学,作为一种新颖的、科学的教学方法,目前已经在全国各地迅速推广。音乐作为人类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音乐课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经之一,是实施德育教育的最好形式,是基础教育的一门必修课。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教师应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形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动力。在唱游教学过程中享受音乐、塑造人格、美化人生。

一、唱游教学的意义

唱游是小学低年级学习音乐的重要手段,从字义上可理解为“边唱歌曲,边做游戏的一种活动”,也叫音乐游戏。游戏是学前儿童的基本活动形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对儿童的发展起着巨大的作用。游戏的种类很多,唱游是小学从感性入手,学习音乐的有效手段。因为唱游能使学生置身于音乐艺术之中,使他们在唱歌或音乐伴奏下,做律动和模仿动作、音乐游戏、歌表演、集体舞蹈等,进行审美感受的情绪体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唱游也是寓音乐教育于游戏之中的,符合学龄前儿童和小学低年级学生心理、生理特点和认识规律。小学低年级学生一般年龄在6~8岁,他们的心理发展处于学龄初期,虽然抽象思维的能力有了初步发展,但仍然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喜欢在唱歌中手舞足蹈,因此唱游是他们最喜欢并乐于接受的活动,是衔接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的极好形式。唱游具有较强的节奏感、韵律感,学生在唱游中,身体的各个部位处于优美的、韵律性的活动之中。在唱游中,采用节奏游戏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将音乐的节奏等融合在学生的肌肉活动之中,使他们通过肌肉的感觉,获得审美的情绪体验,从而加深了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提高了学生对音乐的想象力和表现力。唱游是从低年级学生认识规律直观、形象的特点出发,从感情入手,引导学生步入音乐殿堂的大门。唱游具有一定的情节,以及拟人化或模仿的表现手法,参与唱游的学生在生动、形象、有趣的音乐活动中,增强了游戏的主人翁感,学生在这种责任感的驱使下,会竭尽全力地抒发、表现自己的感情。经常参加这样的活动,有助于学生音乐思维和个性的发展。唱游还能增强集体荣誉感,能促进、丰富学生的集体活动,学生在兴趣的诱导下积极参与,促进了个性的发展。由于唱游活动既有音乐方面的要求,又有唱游的方法、规则的约束,学生在唱游时动作行止有节,进退有序,相互礼让,相互尊重,增强了集体意识,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播下勤劳、善良、正直、勇敢的种子,培养他们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爱公物等优良品质。

二、唱游教学的基本特点

首先,唱游教学要适应低、幼儿童的认识规律和心理生理特点。低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较差,经常要依靠直接刺激物,让学生通过形象思维来认识事物。而音乐本身又是比较抽象的。在唱游教学中就是通过学生的听、唱、跳、玩、画等具体形象的活动,使音乐成为一种较为实在的东西,从而让学生感受和体验音乐。其次,唱游教学的形式内容是多种多样的,也正好符合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形式多样的教学形式,不仅增强了学习的动机,提高学习兴趣,也会使教学效果有显著提高。其三,虽然表面看来唱游课是在唱唱玩玩中进行的,但其主要目的是学习,一切的手段、形式都是围绕着“学习音乐”这个核心,如其中的唱歌就包括了声乐的训练、歌曲理解与表演等音乐素质的培养及相应的各种知识能力的学习和情感意志、行为习惯的培养等。

三、唱游教学的基本形式

1.唱游教学可分为情绪性游戏、情节性游戏、知识性游戏、创造性游戏。情绪性游戏包括节奏律动、音乐表演动作和集体舞等等,这一类游戏一般没有特定的故事情节和人物角色,只是根据音乐的情绪做出一些相应的节奏动作来表示出对音乐的感受。情节性游戏往往有角色的分配,也有故事情节,一般称它为歌表演。知识性的游戏是在进行的过程中借助一些媒介物的帮助完成某一个知识点的教学。创造性的游戏是要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生动活泼的思想教育和培养学生的各种音乐能力,更要培养学生在音乐中的创造力,启发他们的创造思维,因为音乐本身也包含了许多抽象思维,通过唱游教学,学生可以发挥丰富的想象、联想优势,更好地感受、理解、表现音乐,使学生在这方面的能力得到发展。

2.启发创新思维,提高创编能力,规范动作。根据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自偏动作,小学低年级同学对唱游课非常感兴趣,特别是对“游”更是情有独钟,这主要是因为唱游课适合孩子们“好动”的心理特点。在唱游课教学中如何去动,教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通过他们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和教师的启发,在不加任何限制、任何约束的条件下自由动起来,根据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创编自己的动作。因此,在唱游教学中,我们大胆地放开学生,丢掉原来旧的教学模式,让孩子们在音乐王国里,尽情享受自己创造的乐趣。适时指导,进一步规范动作。由于孩子们受年龄特征、认知水平等各方面的限制,自己编造的动作各不相同,也不协调。教师应及时抓住时机,与孩子们进行讨论,通过教师再三地加入动作进行编排,就可达到动作的完整与统一。因此,唱游课应大胆地把孩子放开,让他们自己去大胆设计、创造、想象,设计创造出属于孩子们的东西,给孩子们一片自由创造的天地。这样教师再进行诱导逐步统一动作,这才是孩子们喜欢的唱游课。

四、唱游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改革教学方法,调动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参与度。整体性与层次性的结合,是指学生参与量越广越好,因为人人都有权学习音乐,即使有的学生不太喜欢音乐不乐意做音乐游戏,教师也要积极启发引导,鼓励他们至少能参与这些活动。在全体参与的前提下,还要努力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即照顾到层次性。教师通过各种手段,运用条件反射原理来调节学生的注意力,克服学生在参与活动时的若即若离的现象,自始至终以学生为中心、为主体,也只有着眼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才能使所有学生都平等地享受学习音乐的机会,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要使学生对音乐课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首先要创设特定的情景,让学生完全自然地、充满了好奇心和参与欲地进入角色,浸泡在音乐的海洋中。学校尽量提供一个能让学生在音乐情境中充分活动的、充满音乐情趣的场所。改变传统的单一的坐唱模式,采用多种形式来学唱、静听音乐等。如多变的队形,全体方阵、圆形、马蹄形,实心空心场地,个别或几个人出列活动,成对组织,小组结合,队组活动等等,在这些形式多变、丰富有趣的活动中,还要让学生注意一些原则,如“礼让”原则,爱护同学,讲礼貌,所有活动中注意不要碰撞,无意碰撞要道歉,看到有学生被碰撞要搀扶起来等。“找空地”原则,在活动中要让学生自找空地,这样既能避免相互碰撞或挤在一起,又可以有充分的活动空间。运用暗示教学方法,即以手势、眼神、短语和音乐讯号调控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如:教师可选用一系列的音乐短旋律作为调控学生上课行为的手段。听到上行音阶短乐句时学生起立,听到下行音阶短乐句时就全体坐下,听到一段特定的轻快活泼的短旋律,学生就搬着自己的座椅,排成一个相应的队形等等。这样,既有效地调控了教学进程,又让学生养成了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而且全过程由音乐贯穿始终,不失音乐课本色。

2.动静结合,在培养能力的同时加强德育的渗透。乐者,心之动也(乐记・乐象篇)。就是说,音乐是内心活动的表现。唱游课教学如果忽视了学生们的心理因素,也不是一堂好的唱游课。通过学生们的思维活动,不仅培养他们动脑的能力。同时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对音乐的审美能力。在唱游课教学中,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天真稚嫩的孩子们的想象力是非常丰富的,他们的心里世界可以不受任何限制和约束,自由想象。我们应该抓住学生的这个特点,积极调动学生的思维,多给孩子想象的空间,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思维活动加强德育渗透。音乐是艺术性与思想性的统一,每个音乐作品都具有较强的思想性,因此在唱游教学中,通过歌词、乐曲的熏陶、感染,在潜移默化中,可以使学生受到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等思想教育。在唱游教学中,活动是过程,游戏是形式,愉悦是心态,音乐是中心,学习是目的。

通过上述不同内容、不同形式、不同风格的音乐律动作品与相应的形体动作组合教学,无疑为孩子们营造了一个感受、理解、想象、创造和演绎的广阔空间。真可谓见而有形、听而有声、声而有物、物而有景、景而有情。学生在参与学习和表演的过程中,掌握了知识,开发了潜力,丰富了情趣,培养了创新能力,对于学生世界观的形成和个性的塑造无疑会产生巨大的影响,真正体现主体与主导之间、主体与主体之间的思维与创造,情感与情感之间的交流与碰撞,体现了新课标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原则,进而在唱游学习过程中,培养他们高尚品格,启发创新思维,拉近教师与学生,书本与实践的距离,从唱游学习中去发现美,认识美,感觉美,表现美,以美塑形。

参考文献:

[1]韩丽.奥尔夫教学模式初探[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06).

[2]赵静;刘昕.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中的人本主义思想[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6).

[3]杨立梅.歌唱能力的培养(下)――柯达伊音乐教学法的理论与实践探讨之二[J].中国音乐教育,2011,(09).

篇(5)

关键词:音乐;课堂教学;小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05-0260-01

一、要明确教学内容、目标、方法、原则和价值

音乐教师要明确:唱歌、欣赏、器乐、律动、识谱视唱、畅游等是小学音乐课的基本内容,欣赏是在感受与鉴赏的层面,唱歌、唱游、器乐、识谱与视唱听音都是在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的层面上拓展来的。了解音乐表现要素所涵盖的内容,特别是对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声音的感受与体验,对人声和乐器声的感受与听辨。对力度、速度、音色、节奏、旋律、和声等音乐基本要素的聆听与体验。

在唱歌教学过程中,前奏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它具有定调,提示速度等重要作用。例如,我在教学《咏鹅》一课时,结合CD光盘,播放“优秀课例”,随着钢琴的伴奏,学生们被优美的音乐旋律陶醉了,不由地跟着唱起来。一堂课都是由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只是给予适当的指导。这样不仅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而且使学生在听、唱方面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二、利用熟悉的歌曲欣赏,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为了避免音乐课教学中单一传受知识、枯燥无味的教唱等,老师用“听音乐式步步深入导引学生进行学习,让学生的思维随着熟悉的音乐进行和发展,在学习过程中又充分采用激励性学习方法,使教学环环相扣,紧凑而不散乱,整个教学过程显得较为科学合理,使学生能积极主动的通过观察发现、感受到生活的美,并觉得学习也是一种乐趣。

三、开展器乐、歌词创编活动,丰富课堂教学,培养创新意识。

小学生注意力持续时间短,在课堂的后阶段不易投入地学习,为此常要进行课堂组织、,但最终效果不佳又浪费时间精力。为何不放手让学生动动满足一下欲望又能玩有所得呢?根据我校班级人数少,会演奏各种乐器的学生多的得天独厚条件,教师应常在课堂中引入器乐让学生开展活动。这节课也不例外,引导学生用打击乐器为歌曲编配伴奏,即丰富了歌曲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积极性主动参与音乐美的创造,无形中激发了学生创新的欲望,将益于将课堂学习推向。音乐并不单是音乐,它是和一定的肢体语言紧密结合起来的。教师不能只是一味地唱,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让音乐打动自己,配合一定的肢体语言,然后把教学内容演绎的淋漓尽致,激起学生的律动,唤起学生表现的欲望,使学生不知不觉进入音乐世界,从而打破死气沉沉的氛围。

四、巧妙进行课堂教学设计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堂好的课,兴趣是关键。音乐不只是教学生唱歌,重要的是在教唱歌的同时要让学生的感知、感情等方面得到培养。要使学生在唱歌时做到入情入境,就要让学生理解歌词的内涵。在教学之初,我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我只是采用“教师唱一句,学生跟一句”的简单教学方法来教学,开始一两节课学生还比较乐意跟唱,但几节课下来,学生慢慢变得不想开口唱了,相反,学生在底下相互说话、吵闹,于是我根据小学生爱听故事的特性,采用了故事导入的教学方法,例如我在教学《数鸭子》一课时,我结合歌词内容,先给学生们讲故事:“一天,几个小朋友一起上学校,在路上……”原来喧哗的教室变得安静了,学生们都在静静地听故事,而且听得很入神,我在讲完故事后提问:“你们想不想和这几个小朋友一起数鸭子呢?”“想!”学生们迫不及待地回答。就这样,学生们带着浓厚的兴趣,整节课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导入成功,事半功倍。可猜谜语、讲故事、谈话、游戏、肢体表演、媒体播放等,依教学情况而定。过程中可进行体态律动、舞蹈设计、乐器演奏和创作等。节奏是音乐的骨干是音乐的基础。因此,为主题音乐设计符合乐句结构及音乐情绪的节奏教学模式,用乐器和声势模仿节奏。如:拍手、拍腿、跺脚、捻指、打口哨等,产生对音乐的共鸣。音乐能让学生更深刻地领会音乐的发展与变化,能帮助和培养学生的音乐记忆力。

五、及时进行教学反思

课后及时进行回忆,反思。记录课堂教学中的成功之处,学生的临场反应,活动方式,活动效果,教学灵感,不足之处,总结教学中的好方法,好经验,改进措施,亮点等。

篇(6)

音乐学科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学生可以通过唱歌、跳舞、表演等多种艺术形式来表现自己的个性发展。当然,捕捉孩子的特性,设计相应合理的课堂计划是教师上好课的重要前提之一。

小学生热情好动爱表现,具有争强好胜的心理特征,都有成功的愿望,希望自己比别人强,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和同学们的认可。这与人们追求至善至美的天性是分不开的。许多情况下,正是由于学生的争强好胜才不断地取得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因此教师要注意把竞争意识引进课堂,让学生在竞争中获得成功,有一种成就感。成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需要,成功可以提高儿童学习积极性。

音乐课堂中可以运用小孩子感兴趣的游戏来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课堂上运用游戏来对音乐进行再认识,再创造。无论设计的出发点是什么,他终究要涉及到音乐知识和技能。在游戏中注重音乐性,在感受音乐美的同时表现音乐的快乐,音乐游戏不是单纯的玩耍,它真正的目的是以游戏的方法挖掘发展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在游戏中获得丰富的精神效果。音乐欣赏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觉能力和音乐记忆力,又能够丰富学生对音乐的联想力和想象力,还能增强学生对情感的体验能力及音乐直觉能力,从而培养学生音乐兴趣、开阔音乐视野、丰富情感世界。由于低年级的学生注意力不能持久,要培养学生专注不断地倾听,必须重视参与音乐的欣赏形式。因此,在小学音乐欣赏课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教学。

1.注重“听”的艺术,激发学习兴趣。美国著名现代音乐家艾伦・科普兰在《怎样欣赏音乐》一书中说:“如果你要更好地理解音乐,再也没有比倾听音乐更重要的了。什么也代替不了倾听音乐。”只有不断倾听,才会感知音乐、认识音乐、理解音乐,进而产生共鸣。学生的每一次聆听都要带着不同的问题,可以是辨别乐器,听出主题出现了几次,还可以感受乐曲的情绪,还可以“听”为主线,结合其他辅助教学手段。

2.通过“唱”主题旋律,品味音乐内容。音乐主题旋律是一首乐曲或歌曲的核心音调,音乐的发展、变化都与主题息息相关。学生在演唱主题旋律时,往往注入自己的感受和情感,这样既了解了音乐风格与特点,又激发了他们对欣赏课的兴趣。因此。在欣赏过程中,我们应该牢牢地把握主题旋律,带领学生“熟悉――学唱――感受”。

在欣赏《蜗牛与黄鹂鸟》时,我为主题旋律创编了歌词,当学生唱熟了主题音乐后,我要求他们听到乐曲中出现主题音乐时,要边唱边加上蜗牛和黄鹂的动作。通过这样的活动加深了学生对乐曲的理解。

篇(7)

关键词:歌唱教学;教学效果;教学手段;轻声唱法

音乐是一门美的艺术,音乐课作为一门必修课程,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它的重要性已经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如何提高音乐课堂教学中歌唱的质量与效率,是难得的机遇和挑战。“演唱歌曲”是小学音乐教学的基本内容之一,也是学生最易于接受和乐于参与的音乐表现形式。《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对学生歌唱教学的要求是“激发学生富有情感地演唱,以情带声,声情并茂,重视加强合唱教学,使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的丰富表现力,培养演唱的自信心,使他们在歌唱表现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美的熏陶……”

在小学音乐课教学中,特别是在低年级学生的音乐课或校园歌咏比赛中,经常听到同学们唱歌不是唱出来的,而是用喉咙“喊”出来的。这种“喊唱”就是学生习惯地用胸声,使劲地,有时甚至是声嘶力竭、摇滚歌手式地唱歌。这种歌声听似热情高涨、情绪激动,虽然可以获得“明亮”的效果,但歌唱的持久性差,只能强,不能弱;不柔和,音域窄,歌声缺少美感。

一、学生歌唱中的“喊唱”形成的原因

1.小学低年级学生是从幼儿园或学前班进入小学学习的,由于种种原因许多学生已经养成了大声唱歌的习惯。认为高声喊唱就是唱得好,才能使老师和同学能听到自己的声音。他们好表现自己,于是就养成了“低音高唱”“高音喊唱”的不正确方法,听他们的歌声总让人感到一片杂乱。

2.小学生缺乏一定的审美能力。近年来,随着家庭卡拉OK的逐步普及,许多学生受这一娱乐形式的误导,小孩唱成人化的歌,但是成人歌曲的音域不一定适合少年儿童,因此,小学生只能用“喊唱式”唱高音。他们手持话筒用沙哑的歌声“喊唱”,往往被误认为特有“磁性”。正因为他们对美的认识和对美的鉴赏能力差,所以就在亲朋好友的喝彩声中养成了喊唱的习惯。

3.许多小学生尚缺乏正确唱法引导,一开口就是大白嗓音,用“低位置的胸声”歌唱,缺乏在气息支持下的“高位置歌唱”方法,对声音驾驭能力较弱。中音区尚可唱出,一遇上高音,在没有高位置情况下是无法唱出的,于是就只好放开喉咙用力地喊叫,破坏了歌曲的美感。

4.有的小学生,尤其是低段学生缺乏音乐知识,由于对声音的“高低、强弱”的关系还不清楚,往往会把“高与响”“低与轻”等同起来,产生了“响的声音就高,轻的声音就低”的错误观念,无法对自己歌唱声音做出判断,音越高喊得就会越响。

二、纠正“喊唱”现象采用的几种教学方法

1.针对低年级学生特点,首先让学生认识大声喊唱是不好的歌唱习惯。然后有选择地对学生进行声音训练,起初应注重闭口母音练习,特别用“噜”字唱高位置混声是很有效的。把它们编成小曲调,适合低段学生情趣,学生易接受,而且声音也易统一,随年级升高逐步再扩展到半开口母音练习和开口母音练习。

2.逐步使学生树立声音美感的观念,经常给他们进行声音的美感教育。采取对比式的直观教学,告诉同学们,不要误认为声音“响”就是好听,也不要认为“响”的声音就是高音。多上欣赏课,让学生在各种不同类型乐曲中去听辨、分析、比较,使他们逐步建立起正确的审美标准。

3.要求有良好的呼吸。呼吸是歌唱的动力,正确的发声状态是在正确的气息状态支持下形成的。可以这样说,没有呼吸便不可能有歌唱。小学生的嗓音、身体都处在发育时期,很娇嫩,所以唱起歌来有时会感到气力不足、气息不够,容易用胸部控制气息。教学时可让学生体会闻花香的感觉,向远处喊某人、喊口令等。例如,让学生喊“嘿”来练习,练习时先深深地吸一口气,同时手放在腹部,感觉腹部的膨胀动作,做好心理准备在发“嘿”声,当找到声音位置后,可连续“嘿”几声。通过练习,学生发出的声音是有力的、灵活的、有弹性的。做呼吸训练时教师要有正确的、直观的示范,同时加强指导。

4.“轻声唱法”是一种先解决音质,然后逐步解决音量的一种发声训练方法。首先训练有良好的气息支持,以稳定的喉头状态和相应的头腔共鸣,在保持卫生状态的基础上同时增大声带的张力和打开喉咙加强气息支持,使声音向上得到头腔共鸣,向下得到胸腔共鸣的一种良好的唱歌方法。它很容易被学生接受,在较短的时间里获得较好的效果,使学生很快找到声音的位置。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规律将“轻声唱法”分为小学教学中可以采用的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哼唱”。哼唱练习很容易获得假声和混声,对声区的统一有很大的帮助。用闭口哼唱和开口哼唱交替练习,使声音逐渐变竖、变圆、变集中,使集中的声音往头腔里输送,以求获得进一步的头腔共鸣。

第二阶段:“小声唱”。在哼唱的基础上,使声音慢慢地出来,采用小声唱,使声音容易集中,歌唱者不紧张、不疲劳,思想也相对的集中,思维也会活跃,有利于主观的控制和正确状态的形成,以及使气息能够合理地运用。学生可以通过自己发声的反馈,去自觉地建立起正确的声音概念。

小声唱,可以避免歌唱教学中的大声喊叫的毛病,并且也能解决高音唱不上去的问题,对声音的统一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同时,小声歌唱对吐字不清有很好的帮助;对歌唱的感情有很好的培养。

总之,引起学生唱歌中大声喊唱的因素很多,但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们应多为学生着想,积极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来加以克服。从而使他们养成良好的歌唱习惯,把最美的声音唱出来,以获得完美的艺术效果。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建立起科学的声音训练概念,告别“喊唱”,让优美动听的歌声荡漾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参考文献:

[1]赵梅伯.唱歌的艺术.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