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家校协同教育的重要性

家校协同教育的重要性精品(七篇)

时间:2023-06-30 15:45:50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家校协同教育的重要性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家校协同教育的重要性

篇(1)

一、制定计划,有效沟通

高中班主任应意识到家庭环境及家庭教育对孩子学习、生活所产生的巨大影响,重视家校协同教育重要性。为了确保家校合作活动的顺利展开,一项完整的计划是前提保证,并且应提前与家长取得联系,在活动内容、形式、具体安排的制定上与家长商量讨论后,形成最终的计划方案,这样有助于增加家长的参与度。

具体来看,我在开学之初会拟定本学期家校协同教育活动的计划初稿,召开家长会,为家长们讲解家庭教育对高中生学习成长的重要性,具体分析现阶段孩子注重个人形象、追求平等对待等心理特点以及正确的沟通教育方法。如将孩子当作朋友以商量的口吻沟通等,提升家长对自身在孩子教育中的重要性上的认知,改变家长对老师打电话、家长会就是“告状”的陈旧认识,增强家长对家校协同教育的责任意识。在家长会上,将已经拟定好的活动初稿发给所有家长审核并讨论,结合家长的建议进行修改形成最终的家校协同教育的计划。在学期中,我会根据当下热点教育话题酌情增加活动的内容,保证家校活动与时俱进,更有现实意义。

这样做能在学期之初与家长建立良好的联系,为之后进一步的沟通交流做好铺垫,增加了家长对家校协同教育的重视程度,同时也方便家长提前安排自己的时间,更多地参与到活动中来。书面的计划也让活动的展开有据可依,减少了临时举行的盲目性。

二、搭建平台,参与管理

现如今家长与教师的沟通渠道已经不局限与电话、短信、家长会的形式,而更多是依托于互联网产生的网络群,这种形式更加便于教师与家长间的互动。

我会通过定期阅读活动“读好书,好读书”增进家长与学生在日常琐事外的交流。号召家长为学生提供一个安静的读书环境,孩子在读书学习时尽量调小或者关闭电视、电脑的音量,或者陪伴孩子一起阅读并分享读书心得。为孩子购买一定数量高质量的课外书,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用自身阅读影响带动孩子阅读,通过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影响培养孩子阅读习惯。同时活动末期,在让学生写读书体会的同时也会让家长写,这样能让现在追求独立平等的高中生更易接受此种活动形式。

我们要打破以往惯有的“教师说,家长听”的模式。活动中,发挥家长的主体作用;活动外,保持家长的互动式的沟通,使得双方都能全面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情况,由此展开具有针对性的指导。

三、帮扶互助,提升水平

班级中,学生的学习水平、综合素质不同,家长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自身教育程度也不尽相同。这对教师顺利展开家校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教师毕竟没有直接参与到高中阶段孩子的家庭教育中去,对于学生在家庭生活中的具体表现无法完全掌握,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为家长们创造相互交流分享教育心得的机会,老教师提出理论指导的方式可以达到较好的效果。

有一次我邀请了班上一位女同学的母亲,就自己如何处理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对孩子的学习如何要求等问题在定期的家长活动中做了分享。这位女同学的成绩在班上并不突出,但是综合素质高,深受同学和老师的喜爱。这位同学的母亲的演讲让在场的许多家长受益匪浅,纷纷思考自己在家庭教育上还有欠缺和有待改进的方面。活动中也有不少家长提出了自己在教育上的困惑如孩子不愿意和自己交流以及孩子沉迷手机、电脑等问题,其余的家长纷纷支招帮忙解决问题,我也从教师的角度为家长们详细讲解了高中学生目前的学习压力、课程难度以及此阶段学生的心理状态。使得家长们能更深入地了解孩子,从而有效地避免因不了解而造成的沟通障碍。

家长间的帮扶互助能有效地增进家长间的互动,通过分享交流共同积累在家庭教育中的经验,提升个人水平。同时也减轻了教师的工作压力,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提升学生学习能力上。更为重要的是,教师能在家长的分享交流中发现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容易出现的共性问题,从而采取有效的应对办法。我们应增加这样的互动性的活动,让家校协同教育发挥实际效果。

篇(2)

(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福建福州,350116)

[摘要] 当前,高校创业教育依然存在发展不平衡、氛围不浓厚、资源未整合、师资较薄弱等问题。“2011 计划”的出台,协同创新丰富的价值内涵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协同创新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创业教育应积极构建战略、政策、资源、知识、环境及服务协同机制,使创业教育得到丰富、发展和提升。

[

关键词] 协同创新;高校创业教育;机制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15)04?0034?04

2012 年,教育部会同财政部决定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简称“2011 计划”),“2011计划”的正式启动,吹响了高校协同创新体制机制改革的号角。协同创新,既是提升国家创新能力、催生国家创新成果的重要途径,又是高校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激发创新创业智慧的必然要求。在协同创新的时代背景下,作为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一环,高校针对在校学生的创业教育应该主动适应国家协同创新战略,推动创新发展。新形势下,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内涵发生了改变,要求也更高了,探索基于协同创新的高校创业教育新的更加有效的机制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高校目前创业教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自1998 年《面向21 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首次正式提出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以来,大学生创业教育经历了17 年的实践和发展,尽管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依然存在各种问题,总体上看就是创业教育协同创新能力不足,制约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深入开展。近年来高校大学生自主创业比例和创业成功率“双低”的现象,也说明了高校创业教育的成效并不理想,凸显的问题很多。

(一)高校创业教育发展不平衡、成效不明显

相较于美国、英国、法国等西方发达国家高校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起步较晚、基础薄弱、发展缓慢、成效甚微。无论是政府对高校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投资力度、大学生的受众数量和参与热情,还是高校的体系建设和教学效果,我国创业教育和创业培训整体上都处于比较低的水平,创业教育目前可以说还刚刚处于探索起步阶段。高校之间创业教育发展也不平衡,校际差异比较大,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山大学、福州大学、黑龙江大学等十多所高校创业教育走在全国高校前列,多数高校创业教育发展仍然滞后。部分高校领导忽视了创业教育对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性,对创业教育的重要性缺乏充分的认识,导致创业教育在许多高校发展缓慢。部分高校创业教育的目标带有很强的功利化倾向,存在急功近利的心理,如一进行完创业教育就马上让学生开始创业,希望能够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

(二)高校创业文化不浓厚、热情未激发

富含创业元素的校园文化对大学生创业精神的涵养、创业意识的觉醒、创业能力的提高会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然而,当前许多高校校园依然未现浓郁的创业文化氛围,学生缺乏创业意识、创业激情远远没有点燃,校园缺乏创业的活力。政府、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创业教育框架体系尚未建立,大学生创业缺乏相对优良的机制和环境。学校内部的文化氛围、发展目标、激励导向及评价体系也未见向创业素质培养倾斜;社会依然缺乏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舆论氛围;创业教育精英化倾向使多数大学生只是沦为了各种创业竞赛的看客,这些因素都严重阻碍创业文化的形成。

(三)高校创业教育资源未整合、实践不充分

校内外资源是创业教育可持续进行的有力保障。当前,多数高校校内资源整合度不高,有的学校有丰富的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法学的师资力量却游离于创业教育之外;有的学校学生系统与团系统各行其事甚至重复开展创业教育活动。同时,也未充分利用好社会资源,产学研机制未能有效促进创业教育的正常开展,难以形成有利于创业教育的外围环境。诚然,创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创业实践,而创业实践就离不开校外优质资源。如果外部资源不能提供创业实践的平台、机会,高校创业教育就将要面临闭门造车、纸上谈兵的不利局面,创业能力也将会大打折扣。

(四)高校创业教育师资较薄弱、课程建设较滞后

现实中,高校创业教育老师多数由高校辅导员和就业指导人员担任,他们承担创业课程教学、创业培训本身不是问题,但他们的知识结构比较单一,缺乏创业的实战经验,在创业实践的指导中就显得力不从心。师资力量的单一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创业教育的质量。同时,创业教育课程建设也普遍存在滞后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课程教育资源比较匮乏,有些高校甚至还根本没有开设创业教育课程,创业教育仅仅停留在第二课堂;创业教育课程没有真正融入到常规教学体系,不能面向学校所有学生,创业教育严重脱节于专业教育;创业教育内容零散,没有形成系统、完整的创业教育体系。这就使创业课程没有发挥出创业教育主阵地的作用。

二、协同创新对高校创业教育的价值内涵

“2011 计划”是高校创新能力的提升计划,核心是协同创新体系的建设。“2011 计划”将会带来高等教育思想和高校办学理念的巨大改变,包括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高水平的基础研究、理论创新、知识创新、技术创新、文化传承创新、社会服务创新等在内,都应该是协同创新的重要内容[1]。培养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既是建设创新型社会主义国家的需要,更是当前高校的重要任务和崇高使命,理应成为创业教育的首要的、根本的方向和目标。而具有深远意义、丰富内涵的协同创新思想必将对高校创业教育产生重要的影响。

(一)协同创新的机理具有普适性

协同是一个物理学概念,但其具有普适性。无论是自然系统还是社会系统,都存在协同作用。协同创新是一种新的创新模式,从协同创新的本质来看,协同创新应该要渗透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各个领域。高校的协同创新内涵十分丰富,涵盖了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文化传承、社会服务创新等方面。高校协同创新体系的建设既包括产学研大系统的协同创新,也包括高校内部各个子系统的协同创新。作为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重要组成部分的创业教育更需要主动融入协同创新框架体系,更早实现协同创新。

(二)协同创新将产生“1+1>2”的协同效应

协同是现代管理发展的必然要求。协同创新是一种管理创新,目的是要产生“1+1>2”的效果。如果一个管理系统内部,组织、人、环境等各子系统内部以及他们之间互相配合,优势互补,围绕目标协同运作,就能产生“1+1>2”的效应。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包含地方政府和高校制定的创业扶持政策、创业环境、创业知识等各个子系统。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协同创新在于构建新的体制机制,促使各子系统相互作用,产生“1+1>2”的协同效应,共同促进创业教育更加良性地发展。

(三)协同创新新理念、新要求为破解创业教育难题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

协同创新可以培育高校内部的创新土壤与氛围,形成以沟通、合作、协同为主要特征的创新文化,释放创新要素的活力,激发创新动力,提升创新能力。协同创新体系的建设,无疑将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协同创新要求高校努力构建创新资源有机融合、充分共享、有效利用的发展模式。通过协同创新,实行教育制度、教育思想、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体制创新的联动,形成创新人才与创业人才协调培养的大体系。长期以来,制约创业教育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校内外资源分散,无法形成合力,协同创新理念将有助于破解这个难题。协同创新要求高校要通过产学研紧密合作、学科交叉与融合等途径,推动人才培养机制改革。创业教育是在学科专业教育基础上包含经济、管理、心理、法学等多学科的系统教育,协同创新理念为创业教育所依赖的知识教育、专业教育、课堂教育和实践教育的融合提供了好思路、好方法。

三、协同创新视阈下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机制构建

把协同创新的理念引入到高校创业教育中来,将实现高校创业教育的突破性发展,为提升高校创新创业能力、转变高校发展方式、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高校创业教育协同创新,将是以理念创新、内容创新、机制创新等为要素的系统创新,尤以体制机制创新最为重要。只有破除体制机制的障碍,构建基于协同创新的新机制,创业教育才能得到丰富、发展和提升。

(一)构建重视支持高校创业教育的战略协同机制

创业教育的战略协同需要通过制度安排和顶层设计,构建包括创业理念、创业课程、创业导师、创业平台、创业实践、创业政策等在内的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各级政府、各所高校要充分认识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建立协同创新的理念和共识,着力构建政府各部门之间、高校与地方之间、高校与企业及高校内部各部门之间、高校各专业之间的战略协同,在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能力及创业实践等方面形成合力。各级政府、各部门要在出台政策、举办培训、开展竞赛等方面加强战略协同;高校要理顺管理体制,建立健全教学、科研、就业中心、团委、孵化器中心、大学科技园等部门参加的创新创业教育协调机制。避免出现政府部门、高校对创业的主管部门没有明确的归口,导致责权不明、各自为政的现象。

(二)构建鼓励扶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协同机制

近年来,中央和地方政府出台了很多支持高校开展创业教育和扶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但是由于政策可操作性和政府执行力等原因,导致相关政策根本无法落实。可是,促进大学生创业需要调动各个部门的积极性,需要各个部门在政策上给予有力的支持。各级政府应该通过建立教育、科技、经济、文化等多部门协同工作机制,对现有政策进行梳理,为保障创业教育提供进一步的政策支持,在税收、租金、人才及创业培训等方面对大学生创业提供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支持并强化不同政策间的协调衔接。相应的,高校也应出台与之对应的协同政策,如建立激励机制,加强创业师资队伍建设,组织创业计划大赛;鼓励师生协同创业,先行先试;依托大学科技园开展创业培训,建立创业实践基地等,促进校内外创新创业资源的汇聚,为创业教育深入开展、持续推进提供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政策支撑。

(三)构建保障大学生创业教育顺利开展的资源协同机制

对政府、高校、企业等资源进行整合,发挥协同作用,有利于构建大学生创业教育支持保障体系。在高校实施创业教育过程中,政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扮演主要的角色,对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政府应推动制定、出台促进就业创业的相关法律法规,不断完善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搭建、优化各类创业孵化平台,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创业培训、创业融资、技术咨询等方面的完善服务。政府还应该尽快建立各高校间创业教育交流平台,建立创业教育网络,促进创业教育资源共享。高校要积极开展创业教育研究,加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成立创业指导中心,充分发挥校内外资源的协同作用,为大学生创业教育提供强有力的资源保障。加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培训,鼓励师生协同创业、共同成长,丰富教师创业实践经验,提高创业指导能力,增强创业教育效果。通过整合校内经济、管理、法学、心理等专业学科师资力量,聘请社会上既有创业经验又有一定专业背景的人士担任兼职教师或创业导师等形式,改变目前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单一现状,提高创业教育整体水平。要挖掘校友企业、大学科技园企业资源,建立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提供实习实践岗位和场所,捐资成立大学生创业基金,通过校企合作、互利共赢的方式为创业教育开展提供有利的外部条件和扎实根基。

(四)构建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的知识协同机制

教育部出台的《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高校把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专业教育和基础文化素质教育教学计划和学分体系,加强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一方面,高校要注重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的协同。把创业教育自然融入学科教学体系,构建创业教育通识课程体系,促进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通过建立专业创新创业实验室等形式,努力构建立足专业知识学习、传授创业知识、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课程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模式,形成培养目标、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等方面相互融合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体系。另一方面,要注重课堂知识与实践知识的协同。除了专业基础知识,大学生创业所需的经营管理知识、综合性知识并不能从单纯的课堂教育中获得。高校要积极构建包括KAB创业俱乐部、创业实践基地和大学科技园协同互动的创业教育实践体系,充分利用产学研协同机制,引导学生积极开展创业实践活动,鼓励扶持敢拼敢干的学生进行创业尝试,为大学生提供学习和运用多学科知识的机会,获取和消化与创业活动相关的知识,丰富和改善创业的知识结构,更好地储备他们成功创业的各种知识。

(五)构建大学生主动接受创业教育、自觉投身创业的环境协同机制

创业文化、创业环境是否良好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大学生接受创业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各级政府、高校、社会及家庭要充分认识大学生创业教育对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性,要对创业教育的价值有高度的共识。一方面,全社会要共同构建创业教育环境协同机制,营造浓厚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激发大家进行创业,要在全社会营造鼓励创业、创业光荣的舆论导向,发挥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正面影响。帮助家长和大学生摈弃落伍的教育价值观和陈旧的人才观,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增强创业意识,勇于创新,敢于创业。另一方面,高校要将大学生的创业教育植根在社会的大环境和高校的小环境中,不仅要使大学生创业教育社会化,而且要将高校和地方对接起来,把校园和社会的鸿沟弥合起来,使校园和社会中的各种因素相互协调,形成互动、共生、协同的机制[2]。构建创业教育环境协同机制,营造有利于开展创业教育的环境和氛围,调动大学生的创业热情,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欲望,无疑对高校创业教育的顺利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篇(3)

论文摘要:本文首先指出社会参与学校教育是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而在社会参与的力量中,家庭对小学生成长最为重要。家长是否有效地协同学校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直接决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家校心育的协同开展,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家庭和学校的优势,用家庭教育的优势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让学校教育指导家庭教育,即双方优势的相互利用和互补,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优化。

青少年学生的成长环境主要有学校、社会和家庭。其中,家庭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和人格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社会参与学校教育是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而在社会参与的力量中,家庭对小学生成长最为重要。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起点,是整个社会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家庭教育则是孩子在其人生道路上所接受的一切教育的基础。所以,家长的教育行为是关系着孩子良好个性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关系着民族素质、国家命运的大事。家长是否有效的配合学校对子女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直接决定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家校协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是学校责无旁贷的义务,也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败的关键。家校心育的协同开展,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家庭和学校的优势,用家庭教育的优势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让学校教育指导家庭教育,即双方优势的相互利用和相互补正,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优化。

目前,有关家校协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基本上立足于学校如何指导家庭,认为学校在协作中起主导作用。这是因为:一方面现实中家长素质良莠不齐;另一方面,学校是从事教育的专门机构,拥有大量的教育专职人员,懂得儿童的身心特点和发展规律,能按教育规律科学地对儿童施以心理健康教育。学校起主导作用有利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成为一个一致的过程。而如何深入进行合作,家庭在协作中的主观能动作用如何发挥,未有较深入的研究。这就造成了家校协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效率不高、流于形式的现状,在实践中存在着种种问题。

一、家校协同开展心育存在的问题

(一)家长、教师对家校协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不足

我曾对本校部分学生家长,进行家校协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情况调查。调查发现,大部分家长认识到协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但认识与行动存在差距。无论是与教师的谈话或是在日常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有一部分家长很少涉及或没有涉及到孩子的心理健康。从参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看,大部分家长缺乏参与意识,没有认识到参与是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或者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是专业人员的事情,是学校的任务,自己只管孩子的吃、穿、住。有的家长甚至认为孩子一上了学,就把教育孩子的责任一股脑儿地全推给了学校,从思想上放松了对孩子的教育;不仅如此,他们还会把家长参与看作是学校推卸责任、是学校无能的表现。

在对数十名教师进行的调查中发现,有个别教师认为“与家长保持一定的距离会工作得更好”,认为“后进生主要是因得不到家长的关心”,“家长让孩子看电视太多了”,“觉得家长不关心他们的孩子”,“放弃了父母的职责”。有个别教师认为,家长一般受教育程度较低,文化素养差,心理健康教育又是新生事物,家长并不太了解,学校若组织家长参与心育麻烦太多,简直是自讨苦吃;或认为除了学校家长对学校的其他活动并不积极,他们跟教师在教育问题上存在不同的见解和期望,很难达成一致的意见。另外,一些学校认为搞心理健康教育只要建个心理咨询室或辅导室应付上级检查,在硬件上作文章,根本谈不上与家长合作;或只由个别教师面向少数心理有问题的学生,要与这些家长联系;或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化,热衷于编家长读本、讲概念,搞形式主义。

(二)实践中家校协作心育的误区

1.目的不明,活动简单化。在实践中,一些教师把学生的心理问题归于家长,认为是家教不好。或者将家长会,家访等家校协作形式看做是向家长告状的好机会,很少与家长协商解决问题。反之,家长也会有这种行为。有了这样一道屏障,双方根本无法平等地进行沟通合作。另外,学校开展的活动少有心理教育色彩,与班队活动协同;或在家长学校活动时什么都讲,没有专题。

2.活动缺乏针对性,流于形式。学校开展的健康教育活动没有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目标笼统而空洞,内容庞杂而无序。往往是班主任认为必要时就进行,许多是有了问题才想起家长。即使是已经开展的活动,也往往没有计划、活动记录和总结,在活动时间上时断时续,只是围绕几个大的时期如期初、期末、节假日等进行,就是健康教育板报和小报也是几个月才出一期,家长学校好几个月才组织一次活动,随意性、盲目性强,家长所获得的也只是一些规劝性的知识和技能,很难迁移到日常家庭教育中。

3.以学校为中心,双向交流少。许多学校在实践中采用简单的灌输方法,仅仅把书报杂志上一些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文章摘抄到黑板、宣传栏或小报上,算是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家长会几乎成了报告会——基本上是教师讲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或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家长只是接收器。这种单向交流,处处以学校为中心,只考虑到学校的需求,效果可想而知。

(三)专业人员匮乏,部分教师专业技能有待提高

家校协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大批高素质的教师。目前,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无论从规模还是业务水平,都不能与现实的需求相适应。专业教师相当匮乏,一所学校专职教师一般为1名,而需要服务的学生达几千人。部分教师尽管接受过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理论知识的训练,有较扎实的理论功底,由于教育教学经验不足,还基本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有的教师仓促上阵,缺乏科学基础知识,容易误导学生,造成不良影响;有的教师只是讲授心理学知识,并要求学生上课记笔记,划重点,在对家长进行辅导的时候也是如此,这种重知识轻体验的授课反而加重了学生负担。另外,部分教师自身心理健康水平令人担忧……优秀师资的欠缺,是制约家校协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瓶颈。

二、国内外开展家校合作的方法

1.国外如何开展家校合作

当今世界各国已普遍认识到,青少年儿童的教育仅靠学校单方面的努力是难以完成的,需要社会各方面,尤其是家庭的通力合作。家校合作成为一些发达国家的学校所采取的主要形式来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美国学者按家长在学校合作中担任的角色分为三类:

①家长作为支持者和学习者。家长以这种角色参与的家校合作方式主要有:家长学校、家长会、家长小报、家庭教育咨询、家校书面联系、电话联系和个别家长约见等。

②家长作为学校活动的自愿参与者。这类家校合作的方式主要有:家长报告会、课外辅导、家长帮助指导职业实习和特殊技能训练等。

③家长作为学校教育决策参与者。家长参与决策的具体合作方式有:家长咨询委员会、教师-家长会、家长出任校董事会成员等。

2.我国开展家校合作的实践

在我国,学生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形式主要有三种:

一是传统的“家长会”。根据学校工作日程安排,一般在开学、期末考试结束或举行大型活动之前,召集家长到校,沟通双方的情况。

二是近年来兴起的“家长学校”。其主要目的在于帮助家长了解家庭教育对孩子学习的重要性,为家长提供一些教育孩子的知识和技巧。

三是家访。一般情况下,学校会将普防、随访和定期访问结合。家访可以具体个别地针对学生情况,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家校联系,其最大的作用在能够一定程度上促进家长对教育子女的主动性。

三、我校家校协同开展心理教育的策略

(一)强化协作理念,营造良好的合作氛围

1.利用多种方式和途径提高教师的认识和心育水平。学校要创设良好的家校协作气氛,首先要培训教师,让所有教师明确协作的意义及目的,懂得学校与家庭的协作是教育发展的内在需要,是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利益。另外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提高教师的心育水平。我校全体教职工通过定期参加各种形式的学习,如:①征定并阅读《中小学心理健康》杂志;②请进来,2007年7月我校请山西大学心理教育专家刘丽老师、2008年9月请太原电视大学的张奠石校长为全校教师作专题讲座;③走出去,2007年5月和2008年8月我校派专人到北京和哈尔滨参加了全国的心理健康教育论坛;2008年10月校领导亲自参观心理教育示范校等等,通过这些方式一是让教师学习当前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提高认识,增加自身素质;二是掌握协作心育的基本要领,以积极的态度,接纳家长为协作伙伴,视家长为教育资源,让家长真正参与到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来。

2.通过参与活动和针对性培训,提高家长的认识和心育能力。我校主要通过每年落实“421”工程。即:4次家长培训会;2次家长参与的亲子活动;1次家长开放评价。

首先,每学年初要进行家长问卷调查,了解家长参与教育的情况,及时捕捉信息。通过汇总,了解家长参与情况,已有的认知水平,进行针对性的培训。①对家长所存在的心育问题,划分类型,再有针对性地组织具有一定专业水平的、能密切联系实际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座;②组织专家与家长面对面座谈,现场解疑。如:我校请山西省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所的专家对全校家长进行专题讲座,随后进行了与专家的面对面交流;2008年请“知心姐姐”报告团的老师对全体家长进行赏识培训;③向家长发放有关学习材料,并推荐针对性较强的书籍;④请学校的部分教师、优秀家长介绍成长的经验,因为榜样的感染力与说服力最容易促进家长教育观念的转变,产生隐性和显性的综合效应。2007年11月我校组织学校领导、优秀教师夏燕萍和袁巧荣分年级与家长进行座谈;2008年5月邀请长治好家长周大淇对全校家长进行经验交流;⑤学校有针对性、有计划地组织一些亲子互动的情境活动,如:每年5月的体育节,亲子趣味运动会,设置了父母和孩子、父或母与孩子的项目;11月读书节,父母和孩子共读一本书,并和孩子一起交流分享成果的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们作为主要组织者,使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有了新的认识,并能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观念,更主动地与学校协作。

(二)协调组织机构,促进家校协作升华

为巩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果,必须建立专门的组织协调机构。因为家庭和学校建立有效联络时,仅仅依靠教师个人的力量可能很难达成目标,需要学校从制度方面对合作加以保障与鼓励。

为此,学校应成立专门的协调机构,逐步形成从上到下的行政领导、主要负责人、家长委员会三方指导体系。行政领导负责抓具体协调工作,协调各方,齐抓共管,统一领导,形成合力;主要负责人实行指导与管理结合、扶持与检查并重的工作方针,保证家校协同发展有序,措施有效,目标明确,方案落实;家长委员中的专家、学者、家长代表负责调查反馈合作情况,通过举办培训,经验交流等方式,推动家校的有效协作,保证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

(三)从家庭教育入手,提高家长自身素质

1.开办家长学校,举办系列讲座,传播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以提高家长的教育素养,为家庭、学校的协作打好基础。家长学校授课内容主要涉及:如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如何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等,既从学校工作出发,也从家长的实际需要出发,做到有计划,有针对性。参加讲课的有专家学者,也有学校的领导、教师,还有家长本人。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举行大型心理健康讲座以及经验交流会,给家长提供相互学习的平台。如:在聆听了长治优秀家长周大淇的经验介绍后,家长写心得交流讲座感受。另外通过参观学生作品;召开小型家长座谈会,共同研究个别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如:2008年11月我校举办家长学校的代表座谈会,让家长学校的成员来到学校参观校园、学校的设施设备、参加学校学生的早操、进到教室听教师授课,并和校领导座谈等;2007年5月,校长、心理教育的两位专家和学校单亲家长召开了心理健康教育研讨,就单亲家庭的教育问题展开了讨论,为单亲家庭的教育指明方向。

2.家访是学校和家庭联系的重要渠道,形成家访制度。学校要求班主任每学年对学生普访一次,对学生存在的缺点和问题,主动从学校、教师的角度承担责任,不埋怨家长,不指责学生,和家长学生一起分析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促进学生进步。如:2008年9月我校召开了全校教师集体家访大行动,全校教师家访一位结对的学困生和一位单亲家庭的学生,走入学生的家庭,了解学生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并通过和家长的讨论、了解,共同找到学生存在问题的症结,提出相应的教育措施和办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3.加强宣传和咨询,让家长和社会更多地了解并关注学校教育,形成积极参与教育的协作氛围。利用学校板报、广播、家庭教育小报等,指导家庭教育。请家长走进校门,参与学校活动,了解学校,重新认识学校,与学校教育保持一致。如我校每年上半年举办亲子趣味运动会;6月举办学生综合展示活动;下半年举办“读书节”亲子共读书并交流分享活动;英语节家长参与活动,请家长与孩子共同参与活动,体验教育,增强亲子感情。

(四)挖掘社区教育资源,整合拓展教育功能

社区教育是时展的客观要求。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教育不仅仅是学校教育,更包括社区的、家庭的正规的、非正规的一切教育过程。实施家校合作,客观上必须进行教育空间的拓展,开展全程、全员、全方位的社区教育,让每个学生、每个家长,随时随地都有学习的机会,随时都能感受到“教育场”的作用,从而提高家校协作的成效。社会的教育资源丰富多彩,如图书馆、文化馆、体育场、公园等文化设施,各类工厂、机关、部队,还有社会上各种文艺人才、英雄人物、离退休干部、教师等都是教育有重要力量。

学校主动挖掘并充分利用社区教育资源,把家长学校与各种形式的社区活动联系起来,加强指导与引导,整合与拓展教育功能,努力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大环境。

总之,家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协同开展,才能优势互补,形成巨大的教育合力,促进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资料

1、程正方《学校管理心理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0.8

2、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02.8颁布

3、沈贵鹏载《教育研究》《关于心育的几点思考》2002年5月刊

4、姚本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导论》东方出版中心2002年版

篇(4)

关键词:家校协同;沟通;交流;合作;倾听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06)12―0044―02

一、家校协同教育的必要性

“教育”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的释义是指培养新生一代准备从事社会生活的整个过程,主要是指学校对儿童、少年、青年进行培养的过程。现代教育大体可分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学校是专门的教育机构,是专门研究教育相关问题的,同时还担负着对家庭教育指导和配合的任务。学校教育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

家庭教育是最基本的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基础和起点,也是持续时间最长的教育。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和拓展,是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家长是否有效地配合学校对子女进行教育,直接决定着学校教育的效果。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教育儿子,就意味着没有时间做人”,可见家庭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二、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家庭和学校要相互配合形成教育合力

我们常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说明学生的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学校的教育固然重要,但是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联系也同样重要。密切学校同家庭、社会的联系,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提高家庭教育水平,使三者之间相互配合、协调一致,才能达到育人机制的完整。“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既包含了家庭教育又包含了学校教育。它强调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我们现在常说资源共享,其实在每个家庭中都蕴涵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因为每个家庭的环境不同、背景不同,家长的职业和工作的领域不同,他们所掌握的知识、技能、人生的阅历、生存的本领都是可利用的资源。教师与家长的相互沟通、相互协作,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取长补短,相得益彰,使学校与家庭两种教育环境、两种教育形式、两种教育资源相互整合,形成一股教育的合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学校教育而没有家庭教育,或者只有家庭教育而无学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艰巨而复杂的任务。”可见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相互配合形成教育合力。

三、在协同教育中,学校和家庭要扮演好各自的角色

1.在协同教育过程中,学校和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和指导作用

学校是教育人的专门机构。学校教育目标明确、计划合理、科学规范。因此在协同教育中学校和教师要充分地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教师要掌握与家长合作与交流的技能与技巧,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成长过程中出现的思想问题、学习问题和心理健康等问题,认真查找问题产生的根源,与家长共同努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同时对家庭进行教育上的有效指导,改进家庭教育方式方法,使家长有目的、有意识地配合教师教育学生。

教师在协同教育中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1)平等的原则。杜威曾说过,“要学会做人,就得通过平等的交往,发展出一种社会意识,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特的社会成员”。教育是理性的行为,与家长的沟通更需要平等和尊重、理性和智慧。

(2)主动的原则。主动与家长沟通学生的情况。尤其是有特殊情况或突发事件时更要及时通知家长。

(3)公正的原则。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家长,对他们一视同仁,和家长协同教育时要不亢不卑,不因家长的贫富、职位的高低、学生成绩优劣等而区别对待。构建和谐、融洽的关系,减少矛盾和摩擦的发生。

(4)的原则。教师要尊重家长的看法并表示理解。在尊重家长人格的同时,还必须尊重家长在教育子女方面的不同的意见和建议。教师与家长都是学生的教育者,其教育地位应该是平等的,要。教师应在尊重家长的同时,根据教育科学的原则,在家庭教育上给家长以正确的指导。

(5)对特殊家庭和特殊人群的子女要更加关注和爱护。如流动人口子女群体。这些学生的家长很多人没读过几年书,有的甚至是文盲,这为家校协同教育带来许多困难。这些学生中有一些人又有很强的自卑心理,缺乏自信心。这就需要学校和教师努力消除家校协同教育的障碍。教师要尊重和理解学生和家长,将关爱更多地给他们。

另外,要重视特殊家庭的家校协同教育。如对身体残疾的学生、智障家庭、单亲家庭、单亲状态家庭(夫妻中一人长期在外地)、留守孩子等,更要一视同仁平等对待,而且更要高看一眼,厚爱一层。老师们要付出更多的心血,帮助和关注这些特殊的学生和特殊家庭中的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老师们要鼓励他们赏识他们,充分挖掘他们身上的潜能,给他们学习和生活的自信。

2.学校和教师要积极探索和拓展家校协同教育的途径

学校和教师要通过家访、召开家长会、家长与学校联系手册、电话、通信、运用网络发电子邮件、聊天等多种形式,与家长互相沟通情况,共同商讨、协调教育方法和教育步骤,建立全方位的沟通平台。

(1)个别联系。1)家访。家访是教师尤其是班主任与学生家长联系的一种常用的方式,是加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的重要途径。现在是信息时代,通讯手段先进了,但因班级学生人数太多、居住分散等原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家访工作。青少年教育专家周长根说:“现在不少学校和教师,通过电话了解情况,但这只是声音的传递,代替不了面对面的感情交流,实地的踏访。”家访作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沟通的一种好的形式,我们不能抛弃。通过家访教师可以了解家长的想法与要求,学生在家的表现,与父母的关系等情况,双方共同探讨教育的方法,从而提高教育质量,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得益彰。2)随机个别交谈或约请家长来学校。教师可与家长在短暂的相见时,抓住时机随时进行交谈。如果有特殊情况或突发事件就要约请家长到学校来共同商量解决和处理的办法。3)书面联系。一是建立《家校联系簿》。为了加强和家长的沟通,利用“家校联系簿”、“联系卡”使家长及时了解学校的各项要求,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同时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充分地交流信息,及时与家长交换教育孩子的意见,找准教育的切入点,加强配合,努力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二是学校创办家庭教育专刊或开辟父母专栏指导家庭教育。现在家长一般工作都很紧张,这就需要开办专栏,创办简报、专刊等通报信息,介绍各种教育经验和教育方法,树立和宣传家教典型,指导家庭教育。

(2)集体联系(和多位家长联系)。1)召开家长会。学校必须定期召开家长会,向家长全面地介绍学校的情况,介绍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学生近期的思想状况、心理状况、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学校和教师要听取家长意见和建议,让家长互相交流家庭教育的经验,有时向家长介绍一些科学的教育方法。家长会是学校与家庭互相联系的好机会,是教师倾听家长的关注和期望、双方相互沟通的好方式。2)举行学校开放日活动。学校开放日活动给家长提供了一个了解学校和信息交流的机会。家长了解了孩子在学校的成长与发展的情况,与教师互通学生教育的信息,同时学校开放日活动也展示了学校工作的整体水平和学生的发展水平,架起了家校协同教育的桥梁。3)成立家长委员会。学校家长委员会代表学校和家长的共同利益,反映家长的愿望,倾听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其主要职责是:审议学校工作计划,参与学校的重大决策,听取学校工作总结及工作汇报,提出改进意见。家长委员会是学校、教师与家长之间相互联系的渠道,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互沟通协调的纽带。4)举办家长学校。通过家长学校,可以聘请学识渊博的专家学者、教育教学中的骨干教师、教子有方的家长举办专题性讲座和培训,进行家庭教育方法的学习和指导,从而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家长应积极参加家长学校活动。近年来,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备受重视,家长学校在各地纷纷建立。5)通过网络、现代通讯手段的联系。通过电话、手机、网络等现代化的通讯手段,电话交流、发短信、发电子邮件互通信息,密切学校与家长的联系。还可以开通家长热线,建立校园网,家长聊天室。家长、教师、学校可以通过这种系统了解到大量的教育信息、教育方法、教育理念。家长还能够通过这个平台,与教师进行交流,获得对孩子的成长、成才、成功有指导意义的实质性帮助。

3.在家校协同教育中家长应和学校、教师密切联系,默契配合

首先,家长的知识、教育方法需要不断更新。家长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的教育理论。只有家长不断转变教育观念,及时改进家庭教育方式、方法,才能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苏霍姆林斯基说:“生活向学校提出的任务是如此的复杂,以致如果没有整个社会首先是家庭的高度的教育学素养,那么不管教师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满的效果。”

其次,家长要善于倾听。家长应该学会倾听教师和学生的心声。上帝给了我们两只耳朵,本来就是让我们多听少说。意大利教育家瑞吉欧说:“接过孩子抛来的球。”只有善于倾听孩子的声音,才能走进孩子的世界,才能找准教育孩子的切入点。倾听他人说话,不粗暴地打断他人谈话既是一种修养,也是一种美德。家长有善于倾听教师的习惯,教师和家长之间就会多一分沟通,少一分隔阂;多一层理解,少一点挑剔;多一份行动,少一些抱怨,为同一教育目标从不同的教育角度,各司其职,形成强有力的教育学生的合力。

第三,家长要对自己的孩子做出正确、客观的评价。有些家庭对学校和子女的期待过高,眼高手低,不能客观、全面分析孩子的思想、学习状况,因势利导、因材施教,把考取名校作为唯一的出路,导致孩子心理负担过重。有些家庭不能制订具体的计划,具体的学习目标,将其进行细节量化,从而一步一个脚印地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

第四,在协同教育中家长要充分发挥主动性。有些家长不能主动与教师沟通、交流、合作,只等教师找家长。学校是教育教学的组织者,但教育教学的成功离不开家庭与社会的配合。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两种特点完全不同的教育,家长必须主动与学校老师沟通,按时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积极参加家长学校的讲座,配合学校搞好教育。沟通多了,家长才能了解孩子在学校的真实情况,能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

收稿日期:2006-05-15

作者简介:夏春秋(1971-),女,黑龙江海伦人,助理研究员从事教育管理研究。

篇(5)

关键词 农村学校 家校合作 协同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6 文献标识码:A

学生教育是学校教师与家庭家长共同完成的。学校教育的根本宗旨是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促进学生人格的完善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家庭教育是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学校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具有不可低估的补充和辅助作用。而家长,他们在现代教育中的角色是榜样、教育的实施者、健康成长和学习知识的环境创造者。学校教育工作,只有密切联系家庭,依靠广大家长,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和心理健康水平。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支柱和基础。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从最广义的教育来说,它是一个社会的过程。所有的人,所有的事物和现象,都在教育着儿童,但其中最重要的是人,在人当中,父母和老师占首要的地位”。可见,孩子的健康成长是父母和教师协同合作,科学共育的结果。

那么,农村学校又该如何开展家校协同教育呢?

1构筑信息互动、家校育人的平台

农村学校由于受各种条件的制约,且农村学校中很大一部分学生属于留守儿童,家长和监护人受教育程度不高,认识不到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由于家长常年在外打工,孩子只好由长辈监护,还有一些托给亲戚、朋友来监护,这样极易形成孩子的我行我素和任性的心理行为特征;或者使孩子养成喜欢撒谎、对人缺少礼貌,喜欢说脏话的不良习惯,而且自我控制的能力较差,学习缺乏自觉性,不能按时完成教师布置的家庭作业;还有部分家长教育观念落后,教师把孩子学习不认真的情况向家长反映,许多家长认为孩子的学习能力是天生的,与后天的培养没有多大关系。

根据当前的情况,我校开展了《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现状的调查研究》,从研究中我们了解到孩子们心里最大的愿望是:希望爸爸妈妈在家陪自己,希望每天都能得到爸爸妈妈的关心。因此,学校根据实际情况有序地开展活动,有针对性地制定一些和家长联系的、行之有效的信息互动,构建家校平台。

2开展家访活动、形成教育合力

为了进一步提高教育效益,加强学校与家庭、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和理解,形成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合力,开展家访活动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在进行家访活动之前教师要充分明确活动的重要性,要认真对待家访工作。家访以班主任为主,任课教师为辅,家访可以每月做一次,每位班主任及教师在进行家访时做到有重点地选择家访对象,作好充分的准备和记录,对家长宣传学校的规章制度、育人原则,尊重家长,融洽家校关系。教师在家访中更大程度地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针对学生的特点,帮助家长分析子女在思想、学习、健康等方面的优势与不足,寻求解决的良策。

3开展家校活动

开展丰富多彩的家校合作活动,家校合作,让家长受益,让学校受益,家校合作形成了教育合力,共同促进了学生的成长。在家校合作中,家长首次由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家长积极参与班级文化建设、“六一”庆祝活动、故事会、亲情互动等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学校教育资源,促进了孩子健康快乐成长。在家校合作中,家长会的主要内容由谈成绩变为谈成长,使家长真正参与进来,不仅关注学生的成绩,更关注学生成长的细节和过程,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进步。通过家校合作,做了许多学校想做但不能做的事,解决了许多家校之间的矛盾,和谐了家庭、和谐了班级、和谐了校园,培养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通过亲亲情互动,拉近了家长与家长、家长与老师、老师与孩子、孩子与孩子、孩子与家长间的关系,有力提升了家长教育孩子的素质。通过实践活动也培养了孩子的集体荣誉感和感恩、忍让、包容的心态,训练了孩子与人分享、沟通的能力。

教育孩子责任重大,功在将来,利在千秋!孩子是社会的未来、家庭的希望,我们要让每一个孩子都能适应未来,都能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教育应有全方位、综合整体的考虑和设计。尤其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更需要紧密而有效的配合,两者之间,任何一个方面的缺位或不足都会在学生身上产生明显的负面效应,影响教育效果。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斯基说过:“只有学校教育而没有家庭教育,或者只有家庭教育而无学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艰巨而复杂的任务。”

家校共育,是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让孩子充分享受来自教师和家长的关怀,享受教育给孩子带来的欢乐。但是,由于家庭的千差万别,家长对子女教育的目标、成才的观念各不相同,因此家长对子女的教育理念和培养目标各不相同,而孩子的情况更是千差万别。所以学校教育必须在家庭教育的配合下,具体分析每个孩子的实际情况,正确引导孩子成才,让孩子健康成长,成为有用之人。

其实,家庭教育就是孩子生命成长的教育,就是让孩子们萌生会学习,善于学习,会生活,善于生活,会相处,善于相处的意识,并乐于去实践和探究。家庭教育,就是对“根”的教育,“心灵”的教育,只有“根壮”“心灵好”,状态好,才能“枝粗叶肥”,这恰是“庄稼养根,育人养心”啊!

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因此要努力促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相互配合和协调,只有二者有机的结合,才能形成教育合力,才能使孩子健康快乐、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篇(6)

一、加强学习,提高素质,保证后勤工作良好运行。

有理论才有水平,有水平才有实力,只有重视学习,不断提高自身修养才能适应时展。我认真学习了党的各项会议精神。通过学习,提高了对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加强党的执政能力重要性的认识,提高了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要性的认识。联系工作实际提出了个人保持员先进性的具体标准,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提高办学效益和后勤管理水平,为努力把我校办成学生负担轻,教育质量高,家长评价高,社会声誉好,办学有特色的小学而添砖加瓦,保驾护航。一年来,行政后勤工作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大力改进后勤工作,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树立为教育、教学服务,为全校师生服务的思想意识,扎实开展各项工作,做到了标准不降低,行为不走样,高质量地完成了“规定动作”。

二、忘我工作,无怨无悔

作为分管后勤工作的副校长,虽说不上日理万机,却也是杂务缠身,千头万绪。一年来,为做好学校各项后勤保障工作,为抓好学校一个接一个的改建工作,协同学校领导重视了一下方面的工作。

1、增强安全意识,提高防护能力,努力创建平安校园

按照区教育局建设平安校园的文件精神,确定安全工作是我校所有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进一步认识到学校安全工作关系到广大师生员工的根本利益,关系到教育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要时刻牢记,永不放松。为了使我校安全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成为“最安全学校”。学校组织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各室各部门制订《安全责任制度》;各班级制订《班级安全公约》;学校食堂是师生生活最重要的场所,为了加强食品卫生、消防安全工作,学校成立了《食品安全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制订了《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制度》、《食堂学生用餐规定》、在制订各种安全制度的同时师生们学到了很多安全常识,增强了安全意识。我们还利用班队课、晨会课、学校红领巾广播等多种形式广泛地进行安全知识宣传,增强师生员工的安全素质和防范保护意识,提高常见的突发安全事故时的自我保护和安全逃生的能力。

我校各室各部门制订安全责任制度,并在实际工作中照章执行。总务处协同学校安全领导小组每月一次安全工作检查,特别是在开学初和学期结束前,对发现的安全隐患采取果断措施,及时解决。

2、抓好校产使用,规范用物管理。

在校产使用上,精心安排,合理调配,确保各场室用物及时到位。重视对校园的巡视,对弃置的用物及时收拾归口存放,发现损坏的用物及时安排有关人员维修。同时规范用物管理,对领用、借出、归还等实行验收清点,登记,对存用物经常清理,归类、整齐摆放,并落实好防潮、防尘、防腐措施。

3、健全学校卫生制度,美化校园环境。

年,我分管的工作没有变,肩负的责任没有变,忙碌而充实的生活节奏没有变,对生活的热爱、对工作的热情没有变,我依然是肩挑重担,默默前行,追寻着“真诚为校”的不变信念,在艰辛与执著中一路走来。辛苦而欣慰、劳累而快乐,享受着默默奉献的那份美好!下面我将一年来的工作向大家汇报。

本学期,学校加强卫生教育,扎实做好两操两课一活动的工作,并结合实际情况做好学生各种疾病的免疫和防治,让学生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在卫生工作上,健全了各项卫生制度,定期进行大扫除,一周一大扫,天天有小扫,为师生的生活、学习创造一个美好的环境。认真做好常见病及传染病的防治工作,开展卫生宣传,有效地提高师生的保健意识,确保师生的身心健康,协同教导处、大队部等部门,利用黑板报、晨会课、升旗仪式讲话等形式,向学生进行爱我校园、爱护公物的教育活动。同时加大总务处的日常检查及每周一次班级卫生、包干区的抽查力度,同时协同行政值日老师、学生值日干部等相关人员,扎扎实实地抓好卫生工作。每天的卫生检查情况做到及时记载,对存在问题及时指出,限时纠正。

4、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效益

为了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效益,学校新领导班子一上任就进行选址、论证、调整布局、旧房改造、内部配备的工作,截止现在,学校新建的高标准公寓楼已经竣工使用,改变了以往冬季学生住宿寒冷的现状。

三、廉洁奉公,真诚为校

作为具体分管学校后勤工作的校级领导,涉及的人、财、物相当多,特别是在基建、大宗物品采购等方面,要和很多商家打交道,一不小心就会有失足的危险。因此,在平时我相当重视廉政理论的学习,常念“紧箍咒”,早打“预防针”,勤注“防腐剂”,工作中时刻提醒自己在其位而谋其政,要堂堂正正做人,坦坦荡荡做事,扎扎实实工作,兢兢业业从教,为学校的发展而真诚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我坚持民主议事制度,认真开展好校务公开工作,把学校和自己的工作置于阳光之下,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一年来,我所分管的基建、大宗采购等都经过教代会民主决定并公之于众,严格按照政府采购制度进行物品采购。自主采购时坚持“同质比价,同价比优,同优比服务”的原则进行。工作中我厉行节约,自觉争当勤俭办学的先锋,当好学校的“管家婆”。在物品采购中,为了替学校尽可能多地省下一分钱,我不惜与商家磨嘴皮,讨价还价,自己出差办事从不搞特殊化,不多吃一顿饭,不多报一分钱。我努力做到并经常教育师生员工不浪费一滴水,不浪费一度电,不浪费一张纸,加强管理,制止铺张浪费行为。生活中我洁身自好,严于律已,不该说的话不说,不该去的地方不去,从没有私下应与学校业务有关的商家的吃请,摆正了自己的角色,体现了人的本色。

四、不足与问题

1.在学校安全工作上虽已尽心尽力,但大胆实践,不断创新的意识不强。

篇(7)

主管德育的主任胡亚丽告诉记者:“我经常听到家长说‘现在把孩子全权托给学校,我们就省心了!’‘孩子就是不听父母的话,但他们都听老师的话,老师讲一句,顶我们讲十句’等等。实际上并不是这样,家庭教育是人一生中起步最早、影响最深的教育,它直接塑造了一个人的个性、品德、修养、爱好、才能等方面的雏形。”

“针对目前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和误区,为了提高学校教育的效果,我们学校打造了“五个平台”,建立了学校、家庭合力育人的协同机制,目前看来效果很不错。”王校长说。

平台一:开好“家长会”

王校长说:“家长会是一种非常传统的家校互通方式,别看它传统,却非常有效,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联系的桥梁之一,也是学校与家庭联系的主要形式。阳坊中心小学要求老师做到每一次家长会都成为家长充电的良机,努力使家长会的形式灵活多样、不拘一格,坚持家长会制度化、规范化,杜绝随意性,努力把每次家长会开成有效和谐的家长会、平等交流的家长会、受欢迎受鼓舞的家长会。”

平台二:办好家长开放日

阳坊中心小学每月至少组织开展一次“家长开放日”活动,以此作为家长了解孩子的重要窗口。学校利用家长开放日,请家长参观校园、专用教室,走进课堂听课、评课,观看师生作品,谈感受,看活动,同升旗。孩子们的良好习惯能使家长得到重塑,家长的参与亦能使孩子们约束言行。班主任利用这一天请家长及时给子女评价,学校领导听取家长对教师的反应,并把家长对教师的建议及时反馈给每一位老师。

平台三:设立“家庭教育咨询服务日”

王校长说:“阳坊中心小学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较多,他们的父母大都集中在大街上做生意,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学校灵活开展家长服务咨询,甚至在大街上设立‘家庭教育咨询服务日’,利用每年的教师节当天,抽部分骨干为家长解答教育子女时存在的问题,家庭教育咨询活动的开展能为很多家长释疑解惑,促进家教水平的提高。”

平台四:办好家长学校

王校长说:“为了帮助一年级新生完成角色转换,学校利用暑假时间,在新生入学前,对一年级新生家长进行为期三至五天的培训,学校聘请校长、副校长、教导主任、德育主任,优秀教师担任家长学校的主讲教师,重点讲解《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家庭教育要重视学生的品德教育》、《家长如何主动配合班主任工作》等内容。同时,学校采取家长完成听课课时并撰写听后感五平台通畅家校互动渠道

――访北京市昌平区阳坊中心小学校长王孟如

北京市昌平区阳坊中心小学由中心校阳坊小学和完小校后白虎涧小学、四家庄小学组成,学校有三分之一的生源是外来打工人员的子女。阳坊中心小学校长王孟如说:“很多父母忙于生意疏于照顾孩子,缺少家庭教育这一环节,光凭学校教育提升育人质量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必须两条腿走路才能事半功倍,所以学校历来都很注重和家长的沟通。”

主管德育的主任胡亚丽告诉记者:“我经常听到家长说‘现在把孩子全权托给学校,我们就省心了!’‘孩子就是不听父母的话,但他们都听老师的话,老师讲一句,顶我们讲十句’等等。实际上并不是这样,家庭教育是人一生中起步最早、影响最深的教育,它直接塑造了一个人的个性、品德、修养、爱好、才能等方面的雏形。”

“针对目前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和误区,为了提高学校教育的效果,我们学校打造了“五个平台”,建立了学校、家庭合力育人的协同机制,目前看来效果很不错。”王校长说。

平台一:开好“家长会”

王校长说:“家长会是一种非常传统的家校互通方式,别看它传统,却非常有效,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联系的桥梁之一,也是学校与家庭联系的主要形式。阳坊中心小学要求老师做到每一次家长会都成为家长充电的良机,努力使家长会的形式灵活多样、不拘一格,坚持家长会制度化、规范化,杜绝随意性,努力把每次家长会开成有效和谐的家长会、平等交流的家长会、受欢迎受鼓舞的家长会。”

平台二:办好家长开放日

阳坊中心小学每月至少组织开展一次“家长开放日”活动,以此作为家长了解孩子的重要窗口。学校利用家长开放日,请家长参观校园、专用教室,走进课堂听课、评课,观看师生作品,谈感受,看活动,同升旗。孩子们的良好习惯能使家长得到重塑,家长的参与亦能使孩子们约束言行。班主任利用这一天请家长及时给子女评价,学校领导听取家长对教师的反应,并把家长对教师的建议及时反馈给每一位老师。

平台三:设立“家庭教育咨询服务日”

王校长说:“阳坊中心小学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较多,他们的父母大都集中在大街上做生意,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学校灵活开展家长服务咨询,甚至在大街上设立‘家庭教育咨询服务日’,利用每年的教师节当天,抽部分骨干为家长解答教育子女时存在的问题,家庭教育咨询活动的开展能为很多家长释疑解惑,促进家教水平的提高。”

平台四:办好家长学校

王校长说:“为了帮助一年级新生完成角色转换,学校利用暑假时间,在新生入学前,对一年级新生家长进行为期三至五天的培训,学校聘请校长、副校长、教导主任、德育主任,优秀教师担任家长学校的主讲教师,重点讲解《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家庭教育要重视学生的品德教育》、《家长如何主动配合班主任工作》等内容。同时,学校采取家长完成听课课时并撰写听后感等任务后发给结业证,没有完成课时的家长采取自定时间补课制度,并根据听课表现评选优秀学员,以此调动家长参加培训的积极性。”

平台五:组织家访周

电话、手机、网络等现代化的通讯设备已进入普通百姓家,并被老百姓广泛地应用,为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带来了快捷与方便。老师与家长联系是多了,但见面少了,心与心的距离觉得远了。王校长说:“我认为,现代通讯手段再方便,交心仍需面对面,家访传统不能变。为此,学校坚持开展家访周活动,每次有班主任、科任教师以年级为单位,组织家访协作组,学校100%的一线在职教师都要参加。每2至3人分成一个家访协作组,教师们利用业余时间,走进每一个孩子家中。家访是沟通学校与家长育人思路的最佳途径,家访拉近了学校与家庭的距离,家访的效果往往出乎意料。教师在家访过程中向家长介绍学校开展的养成教育情况、教育教学情况等;同时,通过家访使家长了解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及家校合作育人的重要性;最重要的是通过集中家访对本地区的学生家庭情况有了全面、客观的了解,对学校今后的家长学校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在通信工具飞速发展的今天,家访是任何一种沟通方式所无法替代的,新时期更需要家访。”

等任务后发给结业证,没有完成课时的家长采取自定时间补课制度,并根据听课表现评选优秀学员,以此调动家长参加培训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