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高校智能化管理

高校智能化管理精品(七篇)

时间:2023-06-29 16:43:10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高校智能化管理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高校智能化管理

篇(1)

一、智能图书馆的概念

如今现代化的图书馆已经步入了全面网络化、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的时代,并且发展迅速,读者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不受时空限制检索预约,续借和推荐图书, 方便、高效地使用图书馆的电子资源。

智能图书馆就是以先进的信息和通信技术,将图书馆的建筑设计和各种硬件设备与数字信息资源进行有机结合,把智能建筑与高度自动化管理的数字图书馆进行有机结合, 为不同的用户提供人性化以及个性化服务,提供用户所需要的各种信息。

智能图书馆通过利用现代计算机通信技术改变读者和图书馆系统信息资源访问的方式,提高查询的快速性、准确性, 实现了图书馆智能化服务和管理的模式。同时随着智能化建筑技术的不断完善、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也进一步推动了智能代图书馆的发展,因此智能化图书馆是计算机通信网络技术与现代图书馆建筑艺术完美结合的产物,真正地体现了 “以人为本”的现代化服务理念。

二、智能化图书馆的管理与服务

智能化图书馆的管理与服务主要表现在高度自动化、计算机网络化、和服务人性化等方面,主要包括图书馆建筑智能化、管理智能化、服务方式智能化及决策的智能化等。

1.图书馆建筑的智能化

智能化图书馆建筑是指采用现代计算机通讯技术、信息技术,对图书馆建筑的各种设备和各种信息资源进行自动控制和管理,为读者提供快速高效的信息查找和服务通道的建筑物。智能化图书馆建筑要求建筑设计应充分利用自然条件,采用绿色环保和节能降耗设计,有效合理安排空间,体现智能化图书馆的现代特点:为便于学术交流,应有较多的报告厅,并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其次,温湿度调节、照明取暖、监控保卫、通风消防等设施的建设,应该采用安全先进的全覆盖、多点式的中央控制系统,同时,因现代图书馆的各种信息资源建设需要,综合布线系统有着更严格的标准要求,并要为将来进一步的发展预留一定的空间和位置,以满足飞速发展的时代要求。

图书馆建筑自动化系统主要包括:门禁管理子系统、自动借还图书子系统,火灾报警及消防子系统,空调通风子系统,保安巡视子系统,监控防盗报警子系统,电力供应子系统,语音广播子系统,照明管理子系统,应急照明、应急广播、应急呼叫子系统,给排水管理子系统等等。它是应用统一的公共网络通信技术及应用统一的操作系统,在一个相同的操作界面平台上,实现集中控制和管理。比如空调通风管理子系统可以对建筑物内进行通风换气并对室内的温湿度等进行智能调节,为广大读者提供一个舒适、优美的阅读环境;照明管理子系统通过装在室内各部位的照明探测感应器来控制照明亮度,通过设定照明亮度值,实现照明亮度的智能调节,同时还能实现人来灯亮,人走灯灭的功能。利用这种环保节能的智能化管理系统,在满足建筑物内的温度、湿度和照明的条件下可把能耗降到最低,而且符合高效节能的环保理念。

智能化建筑是将建筑、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和人进行高度融合,对图书馆建筑内的各种硬件设备用计算机智能化程序进行有效管理和控制,组成图书馆智能化建筑系统。由此可见,图书馆建筑智能化就是现代信息技术与建筑艺术的有机结合,同时也是一个高度集成的计算机网络控制系统。

2. 管理方式的智能化

图书馆管理方式的智能化主要包括:智能化业务管理、智能化数据库管理和读者分析管理的智能化等。业务管理智能化可对原始信息和二次加工信息进行智能重组,实现自动编目,并将信息的查询、分类、编辑、提炼、加工和输出统一以信息流的形式进行表达和处理, 高效快速地为用户提供各种全面、标准化、个性化的信息服务。数据库管理系统智能化通过计算机技术、自动化办公系统,对各种数据库信息进行自动整合分类, 获得各个系统的主要数据,并为图书馆进行优化管理提供有效的决策依据。读者分析管理智能化通过了解读者的潜在阅读和查询需求,实现对读者信息的搜集、分析和整理,更好地为读者提供各种文献信息资源服务,能最大限度的满足广大读者的要求。读者分析管理智能化就是从广大的读者和潜在读者的大量信息中寻找各种读者用户数据,进行科学的预测和分析,判断和了解信息中的各种细微变化,并对信息变化进行预测和判断;另外,采用统计学原理,使用排序的方法获得读者在不同阶段、不同时间的信息走向和需求,通过智能化分析进行自动排序和分类,寻找出最有价值的用户需求数据,通过读者分析管理智能化获取的这些信息,及时反馈给图书馆有关工作人员,为图书馆各部门制定和实施更加有效的工作计划和服务方式提供有效的参考和决策支持,为广大读者提供更加方便、更高层次的信息服务打下良好的基础。

图书馆的管理就是把各项繁琐事务通过智能化信息采集、加工和信息资源共享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包括各种业务处理、服务管理和决策能力在内的智能化图书馆管理系统。它是以智能化管理及计算机设备采集的数据信息为依据,通过计算机智能化系统的加工和分析处理,解决图书馆的管理和各种事务, 满足广大读者的潜在要求,并为今后的发展和管理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3.服务方式的智能化

为读者提供方便、快捷和高效的优质服务是图书馆的主要目标。 现在,高校图书馆已把电子资源建设当作图书馆资源建设的重中之重,纸质文献书目的电子化、数字化不断完善,电子资源的比占不断扩大,网络检索已是读者必不可少的查阅手段并日益受到广大读者的青睐,因此建立一个方便、快捷的一站式信息资源智能整合系统成为服务智能化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现有各种文献资源和数据库进行最大限度的整合是建立一站式服务资源智能化的前提。目的是使读者能够在一个检索界面、一个窗口,通过一次检索就能查询到尽可能全面的信息数据,做到一体化集成式查询服务, 达到简化检索界面, 减少重复查询和操作, 提高检索效率和智能查询, 也节约了读者的查询时间。

在图书馆智能化的建设过程中要注意对先进技术的运用,建立图书馆资料的电子化标签与信息转换的系统,使得图书资料的信息如:作者、发行的出版社、资料名称等等都可以通过电子化的标签被详细的录入电脑中,方便图书的分类管理以及质量的核对与读者的选择;建立图书的门禁安全管理系统,此类系统可使没有被处理的信息资料如果被带走时,门禁发出报警信号,使得图书管理人员在进行图书管理中减少工作上的失误以及信息资料的丢失,通过此系统的配置,管理人员可以改正工作中的不足,减少与读者之间的矛盾,建立和谐的图书管理模式。

此外智能图书馆应采用现代物联网技术和RFID 技术,通过 RFID 系统信息控制和自动处理,在一定范围内自动识别读取文献信息,通过 RFID技术实现了图书馆物理馆藏图书的自动流通,在图书借还时,实现非接触式读取数据,自动完成借还的过程。通过 RFID技术,简化了流通操作,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也是物联网技术带给图书馆的一大突破,是物理馆藏资源和电子信息系统的智能交互。同时,借助 RFID 标签的非接触式识别技术,可以一次读取批量文献信息,方便快速查找和清点图书。通过自动分拣控制系统完成图书的自动拣书和定位,以及还书后的自动分类和归架。减少了充消磁的过程,也节约的大量人力,使图书的流通更加便捷、安全。

服务方式的智能化还包括信息检索的智能化及服务手段的智能化。现代信息网络下信息检索是一种智能化、多功能、多途径、多方位的检索。随着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能够自动筛选、分析、推理、判断和解答咨询问题的计算机智能专家咨询系统将会出现,届时大量的咨询问题都可交给网络计算机解决。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高校图书馆的现代化程度会越来越高,各种智能化服务方式也会逐渐完善,向着更加方便读者使用及更加人性化的方向发展。尽管在使用的过程中还存在着或多或少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高校图书馆现代化、数字化、网络化以及智能化的发展将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崭新阶段,使图书馆的事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邵 敏.浅析高校图书馆的智能化服务 [J].科教导刊,2011年12月

篇(2)

【关键词】计算机 专业实验室 精细化管理 智能化管理

为了提高管理效率,提升专业实验室的服务能力和水平,有效调动专业实验员干事的积极性,在学院全面实行精细化管理的环境下,专业实验室以制度建设为推手,形成严格的制度规范、明确的岗位职责和清晰的工作流程,在逐步理顺工作清单的基础上,全面提升专业实验室的开放和创新管理,同时发挥计算机专业优势,开发以数据库为核心的在线实验室管理系统。在线管理系统可以为实验员、任课教师、学生搭建一座远程沟通桥梁,为实践教学管理工作在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实现精细化、规范化提供有效工具;在实验室建设、实践教学质量管理以及实验室评估、实验设备数据统计等管理环节,更能提供及时的数据支持。

1 计算机智能化实验室的建设前提

1.1 建立健全专业实验室管理制度,细化分工、责任到人

结合计算机专业实验室的实际管理需求,建立完善的实验室规章制度,重点建立工作责任、业务流程、纪律约束、安全防护等方面的制度,同时按工作责任细化实验员分工,明确每一项工作的责任人,避免因分工不明造成的工作拖沓和教学事故。

1.2 确保实验教学质量,做好开课前准备工作

每学期开课前,相关专业实验室的实验员要以实验教学大纲为依据,在与任课教师沟通确定的基础上,明确实验项目,填写实验项目明细表,经实验室主任审核、学院备案后,准备并调试好实验仪器设备。为确保实验教学质量,针对实验课程按软、硬件分组,原则上保障软件实验每人一台计算机,硬件实验每三人一套实验设备。

1.3 制定实验课表

实验课具体上课时间由任课教师决定,任课教师向实验员提交上课申请,实验员根据实验资源为其分配实验室,如实验资源不足,需及时和任课教师沟通,更改申请上课时间。实验室上课申请以及分配需在每学期开学后四周内完成,第五教学周实验员编排并实验课课表。实验课表确定后应报学院备案,以便对实验课的上课情况和上课质量进行检查、测评。

2 加强智能化实验室的创新设计

2.1 创造条件,提高实验室开放管理

专业实验课的安排一般在理论课讲授一段时间后,因此每学期前几周一些实验室基本属于闲置状态,为充分利用实验资源,让实验室发挥最大的职能效应,需要提高实验室的开放管理。一方面,可以允许学生在一定的开放时间段内自主申请实验资源,学生充分利用实验室的资源自主进行课外学习;另一方面,可开放教学实验,允许学生在规定时间内选择实验项目,实验员老师指导学生实验,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还能充分发挥实验员老师的专业优势,打破传统观点,真正实现专业实验员的专业职能。

2.2 加强创新管理,形成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特色

学院建立专门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实验室,对学生全天开放,学生可以充分利用创新实验室的条件来进行课外学习、实验研究和科技制作活动,使实验室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基地。

3 开发实验室管理系统

传统的实验室管理方式在实验室规模不断扩大、实践教学比重逐渐增大的情况下显得力不从心,为保障实践教学中实验室资源的合理分配与使用,加强实验室的开放与创新实践管理,满足学院建立层次化实践教学体系的需求,建立以制度和责任分工为指导,以数据库为核心的在线实验室管理系统,对实践教学相关的人员、设备、以及教学资源进行规范化管理,运用网络平台,及时更新公布实验室可使用资源,对实验室管理人员和使用人员进行角色配置和权限设置,合理申请、分配实验资源。根据需求分析报告,“实验室管理系统”功能主要划分为以下几个模块:

3.1 信息管理模块

该部分包含实验室概况、师资队伍、实验室管理制度等方面的内容,可根据学院政策变化随时调整。

3.2 固定设备管理模块

通过数据库对实验室软硬件设备的加入、存储、使用、维修和损耗进行管理,在使用过程中随时更新并保存数据库。

3.3 耗材管理模块

通过数据库对耗材的采买、使用进行登记、保存。

3.4 教学管理模块

实验室管理员通过信息服务平台及时更新实验室使用状况,任课教师可随时登陆系统查看、申请实验资源。对于开放或创新实验室,学生可登陆系统查看、申请实验资源,实验室管理员审批通过后学生方可使用。实验室管理员可通过该平台实验安排等教务通知,任课教师和学生也可通过该平台上传或下载实验资料。

实验室管理系统采用Android系统进行开发,用户可在具有Android系统的移动终端安装使用。使用Sqlserver2014进行数据库搭建,java语言实现系统功能,选择eclipse、JDK1.7.0作为开发平台,使用Android+webservice+SQLServer技术,完成整个系统软件应用的网络交互功能。

4 总结

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环节,计算机专业实验室作为计算机及其相关专业实践教学的基本保障,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规范专业实验室人员及设备管理,实现实验室在线管理,不仅能有效提高实验室的管理和教学水平,更能有效发挥实验员专业特长,提升实验员工作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河北工业大学实验教学规范与管理规定[Z].2013.

[2]宋毅君,李济洪.高校公共计算机实验室管理模式探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2,32(09):24-26.

[3]罗兰,姜广宇.基于设备利用率的计算机实验室管理方法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32(08):226-229.

篇(3)

前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整个社会都笼罩在信息化的发展模式之中,这既是文献类工作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高校图书馆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也在不断的进行革新与进步,因此,图书馆智能化服务走进了高校之中,一方面体现了高校图书馆信息化时代的发展要求,同时也彰显了我国高校智能化管理的发展成绩。

一、高校图书馆智能化服务的发展现状与特征

1.信息化时代的技术支持

现代高校图书馆已经接入互联网,其服务模式已经从过去的“一对多”转变成现在的“多对一”,大幅度的提高了图书馆的服务效率。用户可以通过互联网提前预约想要的书刊,完全做到了不出门就可以进行检索、预约和续借等服务,如此一来,用户借阅将不会在受到时间的限制,可随时随地的获取想要的图书与信息。目前互联网上很多比较完善的电子资源可以满足用户的需求,例如清华同方中国知网的期刊数据库、万方数字期刊、超星数字图书馆等。由于每个数据库的检索方式是有差别的,因此,很多高校图书馆会购买这些电子数据供给用户使用,并开发出统一的搜索平台,用户可以同时检索几十个数据库以便用户的使用。这样做便节省了用户熟悉每一个数据库的方法。另外还有一些数据库将纸质版的书刊购买链接与电子书籍关联起来,这样读者想要购买书籍便实现了“一键式”购买,十分便利。

用户还可以在学校的公共检索系统中查找自己所要借用的图书是否还有存本,有些高校甚至细化到了图书所在的架位号,所在校区,是否在架可借,然后有选择性地去借书去预约,节省了读者的时间。如果图书馆中没有存本,用户可以在线提出借书申请,图书馆管理人员便可以通过中国高等教育数字图书馆CAILS成员馆的协议,从其他成员馆获取所需的图书来供给学生使用。信息化的发展使得高校图书馆的智能化管理实现了服务模式的革新与进步,在便利用户同时又提高了图书馆工作的效率。

2.智能化服务的发展特征

智能服务系统是通过不断的获取、精练、开发创新、提供信息和信息应用效益评估等系统组成的完整的有机统一体。并非简单的系统操作。

智能化服务中最显著的特征在于“智能”,这是智能化服务区别传统的服务模式的显著标志。目前,先进的智能化服务通常具备以下几点要素:“主动出击”,主动进行对用户需求的分析并及时对用户提出来的问题进行相关描述和反馈;“个性化服务”,主要强调对用户服务与被服务之间形成一一对应;“自动数据更新”,对人机接口、专家系统和机器学习能力进行自我集成,能够及时自动更新数据和知识库信息。

二、智能化服务的关键技术分析

高校图书馆的智能化管理发展如此迅速源于科学技术的推动与支持。高校图书馆的智能化服务以计算机、互联网和人工技术作为媒介基础,发展的服务项目前主要涉猎资源与数据的整合、信息的推送与安全等技术。

1.智能技术

智能技术的主要特征是:智能型、性、自觉性、通讯能力、推理能力、自适应性、可信赖性。智能技术能够有针对性的对用户的需求进行推理和判断,从而能够准确的分析出用户的需求并及时的根据相关推理进行服务。职能技术能够在没有用户的干预下自行完成一定的任务,这种自行决策的能力提高了工作的效率与进度。每一个职能都有各自的网络接口,在对用户服务的时候可以进行统一的通讯语言交流,及时完成数据库的更新。职能技术在高校图书馆投入使用的最关键的环节是能够准的代表客户需求,这是图书馆对智能技术提出最基本的要求。

图书馆智能化服务的最大技术支持源于智能化,其作为最新的人工智能技术,为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迈进新的发展阶段提供了强大的软件支持。智能技术的应用受数字化的发展现状影响还有待完善,在高校的图书馆中还仅限于检索等方面的基础工作。

2.数据挖掘技术

数据的发掘技术,顾名思义就是对数据进行一定的提取,从大量的数据中提取中对客户用使用价值的信息。数据的挖掘结果是未知的,在各种数据的存储库中进行有价值的数据提炼,然后从不同的观察角度进行浏览和分析。另外,数据挖掘技术具有发现、预测和偏差分析等功能。

数据挖掘技术在信息的挖掘和分析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高校图书馆可以根据、决策、时间序列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找出数据库中对服务有用的描素、规则和预测。为图书馆改进服务质量提高了更先进的技术支持。

3.信息过滤技术

信息过滤技术是图书馆的智能化服务体系通过对用户兴趣的锁定,过滤掉用户不感兴趣的内容。信息的过滤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对关键字进行过滤。用户喜爱什么样的文章可以通过关键词进行一定的筛选,可以使推荐的文章与用户的需求度高度切合。二是对用户的信息描述进行一定的筛选,这样的好处在于可以帮助用户找到更多的内容。随着用户和资源的不断增长,应该对用户的需求综合利用这两种优点,构建完善的信息过滤模式。

篇(4)

关键词:物联网;低值易耗品;实验室管理

高校实验室低值易耗品具有数量大,品种多,型号杂的特点。在高校实验室管理中存在着对低值易耗品的管理重视不够,添置领用不规范等问题。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其智能化管理引起了多个行业的重视。对于繁琐而复杂的低值易耗品管理来说,发展和使用物联网技术是一个值得深入探究的话题。

1 物联网技术的发展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Internet为核心和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物联网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GPS等信息传感设备,按一定的协议,把物品与Internet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从技术架构上来看,物联网可分为三层: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感知层由各种传感器构成。相当于人的眼睛和耳朵,它是物联网识别物体、采集信息的来源。网络层由互联网、有线和无线通信网、网络管理系统等组成,相当于人的神经中枢和大脑,负责传递和处理感知层获取的信息。应用层是物联网和用户的接口,它与行业需求结合,实现物联网的智能应用。

世界各国都在深入探究物联网,我国也在高度关注、重视物联网的研究。此外,物联网普及之后,传感器与电子标签及配套的接口数量将大幅提高,物联网必将成为推进经济发展的又一利器。物联网将成为全球信息通信行业的万亿元级新兴产业。预计,到2020年之前,全球接入物联网的终端将达到500亿个。

2 物联网与高校实验室低值易耗品管理

物联网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仍在探索阶段,作为现代化教育创新和实践教学的重要基地,实验室管理信息化一直是高校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工作。目前我国多数高校实验室设备使用率低、数据查询困难、管理模式落后。低值易耗品具有种类多,数量大的特点,但管理方式多采用手工贴标、归类、记录。这种管理方式效率低,易出错,而且不便于更新数据,更不便于网络动态管理。随着教学实验水平不断提高,对实验室低值易耗品管理又不断提出新的要求。

借助于物联网射频识别、网络互连、传感器等技术,实现自动化管理,将会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对于一些特殊的专用实验室低值易耗品,可以对保存室的温度、湿度等环境进行时时的监测,保证物品的正常使用。

3 基于物联网的实验室低值易耗品管理系统的构建

3.1 基于物联网的高校实验室低值易耗品管理智能系统

高校实验室低值易耗品管理系统是一个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管理系统,是利用智能感知技术获取信息,通过分析软件对这些信息进行判别、分类并使之有效利用。这一智能系统的基础是智能识别子系统、入库子系统、查询子系统、出库子系统。

智能识别子系统能够把具有不同身份标识的产品进行扫描,通过网络层把这些电子标识传送到数据系统中进行分析,根据不同的电子标识对不同低值易耗品进行分类、统计、提出保存环境建议。对于成功入库的低值易耗品,数据传送到查询子系统,供管理员和实验教师进行低值易耗品的各种查询和领用。在这个智能系统中,低值易耗品的管理工作是由各个互相关联的子系统自动完成的,管理员作为辅助,或选择是否接受系统的建议。这样通过机器之间的信息交换,管理工作按照一定的程序执行下去。这就是基于物联网实现高校实验室低值易耗品的管理。

3.2 高校实验室管理物联网构建的难点和关键点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实验室低值易耗品管理系统,难点在于经费和技术。实验室管理不受重视,资金不足,严重制约了智能化的发展。另外实现智能化管理,还需要更成熟的技术支持。RFID和传感器技术研究已经比较成熟,但是核心领域尚未产业化。要完全实现智能化管理,需要依托成熟的GPS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着眼于新的物联网技术,使其在高校实验室管理上大放异彩。

3.3 高校实验室低值易耗品管理物联网构建的目标

随着国家政策导向和技术的发展,基于物联网的高校实验室低值易耗品管理也将取得巨大的进展。智能管理系统的目标是实现实验室低值易耗品标识化,管理流程自动化,管理系统一体化。将所有的低值易耗品都通过RFID技术、传感器技术赋予统一的电子标识。将采集的这些电子信息通过网络传输到终端的管理软件中,科学的分类保存,提供更便捷、更准确的查询领用服务。有了资金和技术的支持,把握好物联网建设的关键点,才能最终构建起高校实验室低值易耗品的智能管理系统,乘着物联网建设之热潮,发展实验室管理信息化、自动化。智能管理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智能

[作者简介] 朱璟,广西财经学院图书馆工程师,研究方向:服务器安全防护,网络编程,数据挖掘、教育技术推广,广西 南宁,530003;谢杰民,广西财经学院,广西 南宁,530003

[中图分类号] G258.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23(2013)04-0074-0002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图书馆的功能需求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原有的模式已改变,新需要也已产生,符合时代特征的图书馆被提到了日程。智能图书馆是信息时代、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产物;同时,智能化建筑技术的日益成熟、信息技术的发展也推动了智能图书馆的发展。

一、智能图书馆的范畴

智能图书馆是从图书馆楼宇的整体出发,把智能技术运用到图书馆建设中形成的一种现代化建筑,是智能建筑与高度自动化管理的有机结合和创新;智能图书馆既考虑图书馆内部各业务功能的专业化、信息网络化,又考虑图书馆建筑物本身管理的自动化,由此形成一种高度集成的计算机网络集成体系。

真正的智能图书馆建设需要做好如下几个点:

(一)实现建筑科学化、布局合理化

当前,我国的高校图书馆建设取得了不少的成绩,但由于各高校对图书馆智能化的考虑不足,特别是当下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更为智能、科学的方式、方法已经产生,旧的模式已不再适应,原有的“智能”已变得“不智能”了,因此加强对高校图书馆智能化的探讨与研究,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建筑和布局应从如下方面考虑:(1)保证图书馆建筑本身与外部环境的和谐、统一,提供优美、舒适、符合人文特点及时代特征的内部、外部环境;(2)保证图书馆各项业务工作科学、可控、条理;(3)以结构化、合理、科学、前瞻性的综合布线为导向,遵循国家和国际标准及规范,对语音、数据、广播、及用于楼宇控制管理、控制的各种布线进行施工,实现布线工程合理化、科学化,保障后续业务功能、业务系统能顺利实施。(4)做好馆内各楼层、各个房间、各个大厅等的功能规划,提供良好、优美、舒适的办公、学习环境,保证读者与工作人员学习、工作适应性。 (5)保证安全性,这包括设备的安全、人员的安全。(6)可扩展性,要适应智能化及业务不断向前发展要求,系统要有足够的灵活性与可扩展性,扩容、增线、换线等应灵活方便;(7)所有布线应易于维护,维护操作简单,流程清晰,有足够维护空间,维护人员少,工作量轻,节省时间。

(二)业务系统管理的自动化

智能图书馆要实现真正的智能,必须建立相应的自动化管理系统,这些系统主要有:图书馆办公自动化系统、图书管理系统、新闻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空调新风系统、供热系统、给水系统、电力供应系统、电视系统、多媒体音响系统、停车管理系统、安防报警系统、电梯管理系统、照明系统、广播系统、电话系统、休闲娱乐自助系统等等。系统的选型、采购、使用等必须在事前做好周密的、系统的需求及可行性分析,在需求和可能中找到最佳解决方案(黄金分割点),以实用性为前提,在考虑其先进性与超前性的同时,适当地考虑经济性,以系统的实用性为首要原则;梳理好各系统工作流程,有必要的还得进行工作流程再造;各个系统安装到位后,应组织相关人员对系统的运行模式、特点进行学习和测试,看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并做好相应的日常工作预案,以便日后开展工作;根据工作需要,本着操作简单、方便、人性化的原则,把相关或相同功能的系统集成到统一的操作界面;同时,各系统应实时可靠,保持每天24小时连续正常工作。

(三)人员素质专业化

当前,我国高校图书馆人员素质整体不高,人才流失严重,工作积极性不高,年龄、性别结构失调严重,信息技术素养较低,给真正的智能图书馆实施带来了不少的阻力。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有多方面,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老年人居多,女同志居多,知识老化严重;另一方面是图书馆在高校中是一个边缘部门,是养老的地方,存在认识上的缺陷。因此,图书馆不仅要解放思想、做好传统图书服务方面的知识培训外,还得根据智能化的建设要求,进行针对性的培训,提高信息技术素养,做到信息技术与传统图书服务有机结合;做好人才引进、培训、考核、聘任等方面的工作,做到以人为本、任人唯贤、人尽其才;同时,对各职能岗位的人才要求做出明确的规定,减少人事任免的随意性,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建立良好的图书馆文化氛围。

(四)信息服务简洁化、人性化

当前,随着文献资源订购越来越多,各文献的运营商提供的检索都是相对独立的,读者进行跨库检索变得比较麻烦,要逐个进行,致使读者怨声载道,所以建立“一站式”检索服务平台变得非常必要。“一站式”检索服务即将通过对各现有文献资源进行完整合,并提供统一的“一站式”检索服务,读者只要在“一站式”检索界面输入检索词,就可以实现一次检索全方位的信息资源,从而达到简化操作,节约时间,提高检索效率。同时,坚持开放性道路,实现馆内外各种信息资源交换与共享,能实时与学校数据中心进行基础数据的共享,实现基础数据实时同步,消除信息孤岛,并把与学生、教师密切相关且需要身份验证的应用系统的验证功能整合到学校的“统一验证系统”上去,这样学生、教师只需要一次验证,就可实现全程有效。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信息服务简洁化、人性化。

二、结 语

智能图书馆建设是一项规模庞大的系统工程,前期的智能化调研、规划好坏,将直接影响到能否真正实现图书馆智能化。智能图书馆建设的需求既要从技术上考虑,又要从经济性、实用性等方面加以权衡,同时还应根据自身特点,采用最佳的解决方案,才能让智能图书馆满足学校长久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许强.基于普适计算的图书馆智能空间初探[J].图书情报工作,2006,(6).

[2]李国杰.新的信息科学革命会否兴起[J].发明与创新:综合版,2009,(1).

[3]冯惠遵.浅论高校图书馆与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J].河北科技图苑,2005,(4).

[4]程萃文.信息素质养成教育 : 新时期高校图书馆的重要使命[J].河北科技图苑,2008,(2).

[5]尹章池.论21世纪图书馆的发展模式与功能[J].鄂洲大学学报,2001,(1).

[6]李家清.我国信息素质教育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4, (1).

篇(6)

关键词:物联网;智能化教学;优化管理;应用前景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302(2011)08-0082-03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又称传感网,指的是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例如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1\]。IOT应用极其广泛,遍及智能交通、文化教育、环境保护、公共安全、平安家居、工业监测等多个领域,将极大地改变我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方式。

近几年,国内一些高校针对IOT产业的发展形势,整合自身原有技术,投身到产业发展的新机遇中。但IOT在高校的教学方式、教学手段以及教学管理等方面应该如何开展,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基于对IOT内涵与特征的理解以及高校IOT的研究现状,分析了IOT在高校主要教学管理环节中的作用以及IOT在高校中的应用前景,以便为高校教学管理提供一种新的解决方法。

1 物联网的基本内涵及基本特征

1.1 物联网的基本内涵

随着信息领域及相关学科的发展,相关领域的科研工作者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对IOT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IOT的概念也随之有了深刻的改变,但是,至今仍没有提出一个权威、完整和精确的IOT定义\[2\]。从IOT本质上看,其有两层含义:第一,IOT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在IOT中,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的信息交换和通信\[3\]。物联网的目的是让所有的物品都能够远程感知和控制,并与互联网结合成一个更加智慧的生产、生活体系。

1.2 物联网的基本特征

从通信对象和过程来看,IOT的核心是物与物以及人与物之间的信息交互。IOT的基本特征可概括为全面感知、可靠传送和智能处理\[2\]三部分。

全面感知就是利用射频识别、二维码、传感器等感知、捕获、测量技术随时随地对物体进行信息采集和获取。

可靠传送是通过将物体接入信息网络,依托各种通信网络,随时随地进行可靠的信息交互和共享。

智能处理是利用各种智能计算技术,对海量的感知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并处理,从而实现智能化的决策和控制。

为了更清晰地描述IOT的关键环节,按照信息科学的视点,可以围绕信息的流动过程,抽象出IOT信息功能模型,图1所示是其信息功能模型图,从图1可见,其具有信息获取功能、信息传输功能、信息处理功能和信息施效功能\[3\]。

2 高校物联网的研究现状

从2004年开始,IOT相继被美国、欧盟、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区域性组织列为领先和振兴全球经济的基础战略。我国也于2009年制定了"感知中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将其列为重点研究领域。无锡市2009年9月与北京邮电大学就传感网技术研究和产业发展签署的合作协议,标志中国“物联网”进入实际建设阶段。2009年9月10日,全国高校首家物联网研究院在南京邮电大学正式成立。2010年6月10日,江南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和江南大学通信与控制工程学院合并组建成立的“物联网工程学院”是全国第一个物联网工程学院\[3\]。2010年8月,教育部审批通过了140个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本科新专业,在新增本科专业名单中,"物联网"成为最大热门,35所高校获批开设物联网相关专业,新设专业将自2011年开始招生。

IOT在高校校园中的应用已经初见端倪。在国内高校中,现已较为广泛的使用RFID技术,常用的有学生的校园一卡通。校园一卡通系统的实施为高校师生的就餐、购物和图书借阅等日常工作和学习提供了便捷的生活方式。RFID技术是IOT技术的核心,目前RFID技术在各所高校中应用已比较普遍,说明IOT在高校区域中的实现具备了一定的基础。但是,IOT在高校校园中的实际应用仍仅停留在最基本的应用上,更深层次的应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3 物联网在高校中的应用趋势

IOT的应用根据其实质用途可以归结为三种基本应用模式:对象的智能标签、环境监控和对象跟踪、对象的智能控制。将三种基本应用模式和具体的情境和内容相结合,IOT在高校领域中的应用大概可分为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和教学管理三个方面,具体如图2所示。把IOT引入高校能改善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革新教学管理手段,所以,借助IOT技术更好地促进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3.1 利用IOT构建智能化教学方式

在教学方式方面,IOT的引入无疑可填补传统教学的缺陷。由于教学环境的特性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传统课堂教学的物理环境所包含的教学资源比较有限,虚拟学习环境又缺乏与现实世界的交互,通过IOT,不但可使得现实世界的物品互为连通,而且可以实现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互联,有效地支持人机交互、人与物品之间的交互、人与人之间的交互\[4\]。使教学环境中的每个物件都具有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特性,可以为师生提供智能化的教学环境与教学资源。引入IOT后,教学方式将有两个主要特点:

其一是可优化学习环境。学习环境(如噪音、光线强度、温度等) 可以从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教室里布置传感器节点监测教室各角落的噪音情况,也可在教室里安装光线传感器,根据光线强度和学生位置,自动调节教室内的照明灯亮度和计算机屏幕亮度,并可根据室外光照强度调整窗帘高度等。传感器还可根据室内二氧化碳浓度、温度来自动调节通风情况和空调温度等\[5\]。总之,IOT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习。

其二是可以丰富教学资源。引入IOT,可以突破课上听讲、作笔记,课外复习笔记、写作业等固有学习模式,激励学生在课外把所学课程作为一种娱乐来掌握。因IOT上几乎所有的内容都是互动的,学生仅仅浏览一张网页,就会很快不由自主地开始进行主动的选择。再者,教师可以利用智能标签识别需要学习的对象,并根据学生的学习行为记录、调整学习内容,选择适合学生的材料,学生也可以在教室内利用计算设备读取本地或调用异地嵌入了传感器的物体的数据以用于当前的学习。

3.2 利用IOT丰富教学手段

在教学手段方面,高校中的实验教学通常是不可缺少的。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教学手段,但传统的实验教学则有其局限性\[6\],另外,传统上获知实验设备相关信息的方式都是通过产品说明书,这种纸质的说明书容易丢失、污损。IOT的介入可以为实验教学提供一个安全的、共享的、智能化的实验教学环境。引入IOT后的实验教学可确保实验过程安全。通过让学生佩戴传感器手表等形式,教师可以记录学生的实验过程,及时发现错误并给予正确指导,避免实验过程中危险的发生。教师还可以对各种实验器材标识数字化属性与使用帮助信息,当实验器材使用不当时,会自动启动报警系统,提示学生规范操作,避免不安全事件发生,保证教学安全。对于学生操作太过危险的实验,教师可将各类传感器安装在实验器材上,通过远程控制这些实验器材来实时采集实验数据,并将进行加工和分析后的结果通过网络提供给学生。

另外,引入IOT能有效管理实验物品,可使用RFID技术对实验设备进行管理,采用电子标签将实验物品的基本属性和帮助信息等内容存储起来,通过阅读器方便地获取实验物品的基本信息并通过网络进行管理。

3.3 利用IOT支持教学管理

首先是可以学校考勤管理。传统的考勤在于老师或者班干部利用名单对每个学生进行确认,费时又费力。而利用IOT技术,可在学校的教室、大楼入口处等地点架设RFID读取器,每个学生配戴RFID标签,学生进入教室后,识别器会自动感测RFID信息,统计学生出勤情况,老师则可通过网络查询学生出勤情况及目前所在位置或行进路线。

其次是学校图书管理。随着各大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其藏书量在逐年增加,传统图书条码查找的方式会浪费大量时间。图书智能定位即在图书上贴有RFID标签,在馆藏范围设置多个阅读器,由阅读器坐标确定图书的方位信息并传送给定位服务器,这样,读者和管理员就可用客户机或手机登录定位服务器查询图书信息,同时也方便新书上架、图书归架的整理工作,提高寻找丢失书籍和盘点文献资料的效率\[7\]。

对于教学仪器管理,IOT的应用将使学校对教学仪器的管理从传统的人工管理转变为系统化、自动化的管理。利用RFID技术在相应教学仪器上贴上电子标签,便可通过IOT技术系统实时跟踪和管理教学仪器的存储过程、发放过程、使用过程以及回收和报修过程。

另外就是学生的安全管理。学生的安全是当前高校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如何有效地保障学生在校安全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利用IOT技术可以随时掌握学生的准确位置和其他情况,极大地预防不安全事故的发生。

4 结 语

尽管IOT产业具有庞大的发展空间,但是就目前而言, IOT还是一个处于研究及未得到产业化发展的概念产品。目前对IOT的研究主要在物流管理、智能家居等领域,而高校校园IOT的研究正在慢慢起步,从校园一卡通到真正的校园IOT还将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如何充分利用IOT的技术优势来提高高校校园的智能化程度还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与试验。但是,随着IOT技术的日益成熟,IOT的遍及是不可避免的,IOT的出现将会促进教育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并带来更多的创新应用和服务,引起教学模式和管理模式的变革,最终将提升高校的教育信息化水平,有利于教育质量的提高。

参 考 文 献

[1]王晓静,张晋.物联网研究综述\[J\] .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7(1):37-39.

[2]孙其博,刘杰.物联网:概念、架构与关键技术研究综述\[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10,33(3):98-101.

[3]蔡日梅.电子产品可靠性与环境实验\[J\].互联网,2011,29(1):59-63.

篇(7)

[关键词]广西;楼宇智能化专业;人才需求

[中图分类号]F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09)01-0093-02

1984年,美国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智能建筑。随后,智能建筑以一种崭新的面貌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起来,20世纪90年代引入中国,发展极快。近年来,部分大学和高职院校相继开设该专业,但由于楼宇智能化尚属新兴行业,在中国的发展仅十来年时间,虽然从事该行业的研究、设计及理论专家相继出现,但该专业技能型施工一线的人才培训和培养工作相对滞后。

1 中国建筑业发展急需楼宇智能化专业技能型人才

在社会信息文化的现代化生活和工作环境中,“人不是在马路上就是在建筑物内”,随之而来的建设项目遍布世界各地。目前,世界最大的建筑业市场在亚洲,而亚洲最大的建筑业市场在中国。

随着我国建筑业的发展和建筑智能化的提高,建筑企业、监理公司、星级宾馆、酒店、商场、写字楼、停车场、医院、物业管理公司等企事业单位急需大量从事楼宇智能化专业的设计、施工、监理、管理、测试及推销产品的技能型人才,并且对楼宇智能化专业技能型紧缺人才需求的增长速度必然与建筑智能化发展速度同步。黑龙江省建筑专家委员会对黑龙江、辽宁、浙江、四川、深圳、广东、广西等省区建筑设计单位、建筑施工企业、监理公司、房地产开发及物业公司等78家企业的调查结果显示:对楼宇智能化专业本科生、专科生、中专生的用人比例为1∶6∶3,由此可见,专科生仍是楼宇智能化专业技能型紧缺人才的需求主流。这类用人单位认为高职高专类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符合他们的要求,因而更倾向于使用高职高专类人才。

我国的建筑界、工程界、学术界和有关政府部门对此已引起高度重视:国家建设部、信息产业部于2003年发文,规定了建筑行业楼宇智能化建设标准、建设工程质量监理规范;国家人事部在2004年把智能楼宇管理师列为我国十大新职业之一;国家教育部在2005年颁布执行的《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指导性专业目录(试行)》中,把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列入其中;2005年,国家人事部、劳动保障部联合了楼宇智能化工程施工和工程监理持证上岗的规定。

可见,中国的发展急需大批懂设计、会施工、能管理的楼宇智能化专业技能型紧缺人才。楼宇智能化及其专业人才的旺盛需求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

2 楼宇智能化的高科技急需大量楼宇智能化专业技能型人才

随着智能化、系统化、网络化、节能化和多样化管理等最新楼宇智能化高科技成果在各种大型建筑、大型商场、会展中心、高档宾馆、智能小区的广泛应用,楼宇智能化技术不断向系统集成化、功能多元化以及管理综合化、智能化和人性化的方向发展,大大提高了楼宇智能化技术的科技含量。该领域技术高,工艺精,难度大,不是一般的普通工人能完成的,要求有一定的技术基础,要懂得相应的法律法规、工程规范和技术要求的专业技能型人才担当。

中国楼宇智能化是一个发展迅速的职业。据网上公布的统计数据来看,在北京的智能化建筑行业,今年涉及楼宇智能化领域的人才缺口为120万人。掌握楼宇智能化技术的技工人员,月工资收入比普通工程师要高1000元左右。预期未来10年内这类技术人才的收入将有20%的增长幅度。可见,楼宇智能化的高科技发展对楼宇智能化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这给高职教育发展楼宇智能化专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3 加入WTO急需大量楼宇智能化技能型人才

中国加入WTO,国内建筑业市场将融入国际大市场,随着国外企业参与我国建筑行业的竞争,他们把国外的先进技术、管理机构及规范的运作程序带入我国,有助于提高我国楼宇智能化的整体水平,但同时也是对我国楼宇智能化专业的极大挑战,这就需要我们迅速提高竞争力。提高竞争力的关键在于培养能与国际接轨的、懂国际惯例的,技术过硬的、能正确使用计算机工具直接为企业生产及管理服务的楼宇智能化技术应用型人才。

4 广西的发展急需大量楼宇智能化技能型人才

4.1 广西建筑业发展预测

“十一五”将是广西艰难爬坡、突破重点、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我国《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中北部湾被作为重点发展地区战略的确定;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和泛珠三角区域合作进程的加快;广西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发展重点的确立;特别是2006年8月,自治区党委刘奇葆书记在南宁视察城市建设发展时明确提出:南宁市要实施重点向南战略,开发新区,集中力量搞好五象新区的建设,力争核心区今后五年初具规模,在这个方向上再造一个具有150万人口的新南宁的建设发展目标,强调南宁要争当建设现代化城市的排头兵,把南宁建设成为区域性国际城市的宏伟目标。

所有信息表明,广西房地产业将长期保持高速发展态势,“十一五”期间必将成为广西建筑业发展的黄金时期。

4.2 广西建筑业人才要求

根据广西建设厅“十一五”规划,至“十一五”期末,在全区建筑行业全面实施“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输出”、“先培训、后上岗”、“先培训、后鉴定”的原则和要求,建设职工队伍中90%以上技术工人和劳务人员经过培训鉴定取得相应资格证书。其中:生产管理、技术人员中,关键岗位持证上岗率达到100%,一般岗位达到90%;生产操作人员中,特殊工种和主体工种持证上岗率达到100%,一般工种达到90%;进入资质等级的建筑施工企业,专门人才占职工队伍的比例达到30%以上,建设教育、科研勘察设计、咨询等单位职业队伍专门人才的比例在现有基础上增加6个百分点。

4.3 广西楼宇智能化专业人才需求预测

根据广西建设厅对12个地级市的统计:广西2006年竣工和2007年计划开工的建筑面积分别为1310万平方米和1441万平方米。按楼宇竣工后每2万平方米需楼宇智能化专业管理、维护人员1名,楼宇封顶后每2万平方米需楼宇智能化专业安装施工技术员1名计算,广西2006年至少需楼宇智能化专业技术管理、维护人员655名,2007年需楼宇智能化专业施工技术员721名。从2006年开始,广西每年至少需楼宇智能化专业人才1376名。根据广西目前发展势头,每年可按10%递增。可见,在区内外房地产市场持续“升温”背景下,广西对楼宇智能化技能型人才需求十分旺盛。

4.4 广西建筑业现有从业人员状况

广西是建筑大省,位于全国前列,据统计:至2005年,广西各类建筑业施工企业1510家,建筑业从业人数70万人,其中城镇建筑业占50万人,且遍布全国各地,还有为数不少的企业进行劳务输出。广西获得建设行业从业资格(包括:项目经理,建造师,监理工程师,造价工程师等)的建筑工程技术人员共30594人,只占建筑业从业人数的4.4%,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楼宇智能化技术在建筑业各项工程中科技含量相对较高,不难想象,广西具有楼宇智能化专业资质的企业和专业技术人才只有建筑业从业人数的极少部分,即楼宇智能化专业资质的企业和专业技术人才极其匮乏,许多公司由于没有专业的楼宇智能化专业管理和施工队伍,不能进行专业的管理和施工,或凭经验管理和施工,造成这部分工程项目不能承包,影响了公司的效益。广西人才交流中心的信息及近年高职院校毕业生招聘情况也可充分说明,楼宇智能化专业市场需求与人才紧缺的矛盾非常突出。

4.5 广西现有建筑业人才培养状况

我区52所高校(含普通本科及成人高校开设高职高专教育土建类专业)开设有土建类专业的院校共有25所,19个专业,但致力于楼宇智能化技术专业只有4个布点,年均毕业生人数约为150人,远远不能满足广西年均1376名,且每年10%递增的需要。全区建筑类专业毕业生首次就业率均在90%以上,一直位居前茅,呈现供不应求的良好态势。

综上所述,迅速发展的建筑行业,不断采用的楼宇智能化高新技术,迫切需要掌握专业技术、综合素质高的楼宇智能化专业技术人才;广西目前楼宇智能化从业人员及高职高专楼宇智能化人才培养现状远远不能满足市场对楼宇智能化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由此可见,广西要实现由建筑大省变成建筑强省的目标,迫切需要大量的楼宇智能化专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可以考虑增设楼宇智能化专业的布点,加大既有专业的办学规模,并力争将楼宇智能化专业建设成为广西高职高专教育土建类优质专业和精品专业,以缓解该专业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供需之间的突出矛盾。楼宇智能化技术专业是一个市场广泛而又缺乏专业人才的领域,在我区高等职业教育中开展楼宇智能化技术人才的培养,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专业发展规划,该专业的就业与社会需求相适应,达到了前瞻性与现实性的统一,需求性和可行性的统一,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统一,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翟立.我国建筑业改革与发展辉煌走过“十五”稳步迈入“十一五”[J].中国建设报,2006(4):23-24.

[2]曹露.中国房地产建筑人才网分析预测报告[J].江苏商报,2006(12):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