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经济学家的作用

经济学家的作用精品(七篇)

时间:2023-06-29 16:43:05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经济学家的作用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经济学家的作用

篇(1)

积极的财政政策不能改变

厉以宁认为,目前,我国经济回升主要是靠投资带动,而投资属于中间需要,不是最终需求。终端消费不扩大,经济基础难以稳固。二季度的经济指标总体看还不错,但如果以用电量、集装箱吞吐量、公路上货柜车的通行量及厂房闲置率这几项关键指标做分析,情况并不理想。这说明我国经济企稳向好,但基础还不稳固。

厉以宁特别指出,积极的财政政策在这次经济回暖当中起到了积极作用,作用不可低估,现在远远不是改变的时候。

他建议,应通过政府的投资带动民间的投资,通过政府的投资拉动消费,保证经济增长后劲以带动经济的增长和复苏。

要调整的是信贷结构,不是货币政策

针对社会上一些人出于对通货膨胀的恐惧,认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应该立即调整的言论,厉以宁指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近期也不能改变,关键是在适度上把握好分寸。

他表示,当前,我国信贷方面的问题是出在信贷结构而不是信贷总量上。我国99%的企业都是中小企业。很多中等偏下的企业特别是小企业,难以得到贷款,这是信贷结构的问题,需要调整。

“无论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变动不能频繁。因为政策变动频繁会影响人们的预期,预期一旦紊乱了,对经济的消极影响就大了。”厉以宁提醒说。

三季度的情况会更好

外贸在这一次金融危机中损失严重。厉以宁认为,防止外需的下降,在当前也非常重要。目前,出口退税基本上没空间了,成本进一步降低也很难。我们要改变外贸思路,充分利用现在的外汇储备,鼓励企业走出去,用商业信贷推动产品的外销,借助海外工程项目带动商品销售。

“财政政策的滞后期是短的,货币政策的滞后期是长的。因此,当前只要把财政政策的重点放在启动民间投资、启动消费上,把信贷重点放在调整信贷结构上,相信第三季度的情况会更好。”

破解就业难题

“当前的就业情况并没有好转”,厉以宁指出。他建议,要解决回乡农民的就业问题,可通过两个途径:一是给予回乡农民小额贷款,鼓励创业;二是借林权制度改革正在进行的时机,鼓励回乡农民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

至于大学生就业,通过大量发展软件外包业或许是破解这个难题的好途径。

要寻找机遇,也要注重企业家素质

在危机中寻找机遇,这句话已经成了当前的流行语。厉以宁指出,城镇化建设就是当前民营企业的良机。目前,我国的县城有2000多个,重点镇有3万多个,城镇化率只有45%。每年有2000多万人从农村转入城镇,城镇要建设,县城要重新规划,这是多大的机遇!

篇(2)

我是哈佛经济学博士毕业生

几名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研究生刚获得硕士学位,准备到校外喝酒庆祝一番,于是“打的”前往,在车上几名经济学新人谈得甚欢,大谈其宏伟前程,并询问的士司机选择何种职业为好?出租车司机回答说,“小弟,我是哈佛经济学博士毕业的,干这一差事已经五年了”。

2.

一名经济学家已有三个孩子,不想再要孩子,于是,就去咨询牧师该怎么办。牧师说:“你与你夫人干‘那工作’时,就不能戴上安全套吗?”经济学家回答说:“我的第一孩子就是我戴上安全套后出生的。”牧师说:“如此这样,你就不能吃些避孕药吗?”经济学家回答说:“我的第二个孩子就是这样出生的。”牧师又说:“那你为什么不与你夫人分床而睡,不与你夫人过性生活呢?”经济学家回答说:“我的第三个孩子就是这样出生的。”

3.

成为经济学家的诀窍

你只要教会鹦鹉说“供给”与“需求”,那么这个世界就会多一位经济学家。

4.

经济学家的“比较优势”

一名经济学家与一名数学家在森林中散步,走着走着,突然碰到一头大黑熊,经济学家见状,吓得面无人色,扭头就跑,数学家说:“你别跑了,我们跑不过黑熊的!”而经济学家则说:“我虽然跑不过黑熊,但我跑得过你!”

5.

经济学家的智慧

三个数学家和三名经济学家结伴同行。

数学家买了三张车票,他们精于计算,一人一票,三人三票。

经济学家则别有怀抱,三人只买一票。

数学家知道了,怀着幸灾乐祸的心情,静候好戏上演,因为他们知道三个经济学家分享一张票,一定会被稽查捉个正着,罚款免不了。

稽查来查票了,经济学家远远看见他逐个车厢查票,他走近时,他们一窝蜂挤入洗手间;当稽查敲厕所门时,一位经济学家从门缝中扬了扬手中的车票,稽查看了看车票,走开了。

翌日,他们换车,这一回,数学家学乖了,三人只买一票,但经济学家连一票也不买,数学家心情兴奋,因为估计经济学家这一趟肯定无法过关。

当稽查远远走来时,和昨天经济学家的做法一样,三名数学家以第一时间挤进洗手间,而经济学家紧跟其后,当数学家听到有人敲门时,数学家从门缝中扬了扬手中的车票,经济学家竟冒充稽查员,悄无声息地把这张车票没收了。

经济学家取得这张票子,躲进另一个厕所,当稽查来敲门时,经济学家扬了扬手中的车票而过关,但数学家因为没有票子而被罚款。

6.

不自私的经济学家

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是人人具有“利己心”,即人们凡事都会从自身利益出发来采取相应的对策。而一位经济学家对此提出异议,他认为,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是如此,例如他就是不自私的人。

一次这位经济学家乘巴士上街购物,他刚一上车,就见一漂亮女士起身,于是该经济学家连忙讲:“您坐下好了”。到了下一站,该小姐欲站起来,经济学家连忙说:“您不必起来”。又到了一站,这位小姐又想站起来,这位经济学家说:“您坐下好了,不必为我让座”,而该小姐却说:“先生,我已错过三站了”。

7.

正确,但无用

一群经济学家结伴攀登欧洲的阿尔卑斯山,数小时后,他们在丛林中迷了路。

甲经济学家打开地图,仔细研究,取出罗盘,左度右度,又仰观太阳方位,最后说,“诸位,你们看见不远处的大山了吗?”

众人齐说:“看到了”。

甲洋洋自得地说:“根据地图、罗盘和太阳方向所示,我们正处于那个大山之前!”

8.

经济学家的思维

两名经济学家在学校道路上相遇。

甲问:“你夫人现在好吗?”

乙反问:“那要看比较什么而言?”

9.

经济学家与奖金

在一次大规模的交通流量的统计中,警察送给第100万个驾车者1000美元的奖金。

“这1000美元奖金送给您,您打算用它做什么?”警察问道。

“去弄一个驾驶证”,经济学家回答说。

“您别相信他的话,警察先生,他一喝醉酒就喜欢胡说八道”,经济学家旁边的女友说道。

“警察先生,您难道真是火眼金睛,知道这是我老师偷来的车么?!”经济学家的学生回答说。

10.

用经济学家替代老鼠做实验较好

美国国家健康研究所宣布,今后将以经济学家代替白老鼠作试验,举国哗然,认为对经济学家太不公平了。

但罗列了四项理由之后,反对之声快速寝息。

(1)研究人员喜欢白老鼠,不忍看见他们成为无辜的试验品。

(2)经济学家繁殖速度较快。

(3)各地反对虐待动物协会并不反对这么做。

(4)经济学家愿做那些白老鼠不愿做的实验。

11.

经济学家的咨询费

有一位知名经济学家开了一家咨询事务所,于是有人慕名前往咨询其收费情况。

顾客问:“请问贵经济学家的咨询收费价格如何?”

经济学家回答说:“每个问题1000美元”,现在您可以问第二个问题了。

12.

美国加州巴克莱大学一位经济学教授病故,升天,排在长龙末端,等候通过南天门进入天堂。

圣彼德在办公室外观望,见经济学家排在队伍的末尾,于是跑出来请他进办公室休息。

经济学家受宠若惊,忙问其故。

圣彼德解释道:“我不过聊表敬老之心而已,从您开给客户的咨询时间表来看,阁下起码已达193岁。”

13.

数学与经济学的差别

数学和经济学的差别在哪里?

数学难以理解;经济学则莫明其妙。

14.

什么是经济学家?

缺乏个性做不了会计师的人能成为经济学家。

经济学家是知道何以昨天的预测今天并不兑现的专家。

经济学家往往理论多而实践空乏,他们知道最少100种方式,但没有一个女性朋友。

15.

上帝的专业

经济学家、哲学家、生物学家和建筑师讨论什么是上帝的专业。

哲学家说上帝是哲学家,因为他为世人定下了做人的标准;但生物学家反对,他指出上帝创造万物,因此是生物学家。

建筑师不同意,他说,“创世记”上说“上帝创造天地”,因此他是建筑师。

经济学家了所有上述的说法,他说,在有天地之前,一切是混沌混乱的,若上帝不是经济学家,为什么会如此?!

16.

两类预测者

经济学家常作两类预测:

其一是不知所谓;

其二是不知“不知所谓”。

17.

要看情况而定

经济学家的儿子和数学家的儿子是同班同学。一天,教师提出这样的问题:“如果一个人一只铲,在10天内掘一水渠,请问10个人持一只铲,需要多少天才能掘好同样的水渠?”

教师问数学家的儿子,答案是十天。

教师问经济学家的儿子,答案是“要看情况而定”。

18.

经济学家的语言

加拿大有一小撮人,要求独立,不说英语,而说一种根本无人了解的语言;在美国亦有这类人,他们便是经济学家。

19.

盲人世界,节约能源

神父、心理学家和经济学家三人结伴打高尔夫。

比他们先进场的一对球手,打球进度缓慢。

到了第八洞的时候,三人组已很不耐烦,故意大声“投诉”,希望那组打得慢条斯理的,闻弦歌知雅意,加快打球速度。

神父说:“圣母玛利亚,我祈求他们多学一些基本功夫才进场

。”

心理学家说:“我深信有的人喜欢慢打。”

经济学家说:“我真没想到要花这么长时间才打完一个洞。”

到了第九洞时,三人组已忍无可忍。

心理学家走上前,要求二人组的球僮,请他们让路,因为他们:“阻碍我们的进度”。

球僮说“没问题”。跟着解释他们何以打得很慢的原因,原来他们是前消防员,在一次救火行动中被灼伤成为盲人!神父和心理学家都有悔意,各自说了一番适合其身份的抱歉话。

经济学家想了一会儿,对球僮说:“这个问题不难解决,请他们今后在晚间来打球就行,因为盲人世界,可以节约能源。”

20.

毕业证的作用

篇(3)

国家统计局景气中心于2007年6月底进行的中国百名经济学家信心调查显示,2007年二季度经济学家信心指数为5.73(取值范围在1-9之间,分值越高说明信心越足),比2007年一季度高0.1点,为2005年一季度以来最高值,且已连续四个季度在相对高位保持平稳,表明经济学家信心处于比较乐观且持续向好的状态(图1)。

经济学家普遍认为,当前世界经济平稳向好,国内企业经营景气度攀升,经济发展动力强劲,投资、出口需求旺盛,消费需求出现明显提升,预期经济保持快速增长。

经济学家同时认为,当前中国经济运行趋于偏热,物价趋于攀升,房价上涨势头尚难控制,人民币继续保持温和升值态势。 调查结果显示,经济学家对当前经济形势比较满意,对未来经济走势预期保持乐观,而且对当前的判断与对未来的预期趋于一致。

经济学家信心指数为即期经济景气指数与预期经济景气指数的算术平均数。从指数构成看,即期经济景气指数为5.74,预期经济景气指数为5.71,均明显高于中性评价值5。而且,一段时期以来即期经济景气指数明显高于预期经济景气指数且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明显得到改变,两者的差距由2007年一季度的0.48点缩小到0.03点。

调查表明,随着对宏观调控成效认同程度的提高,经济学家对未来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信心明显增强。

投资与出口旺盛,消费有明显提升

调查显示,59%的经济学家认为当前的投资需求“旺盛”,比一季度增加15个百分点;36%的经济学家认为“正常”,比一季度减少23个百分点;认为“正常”的比认为“旺盛”的由一季度的高12个百分点转变为低23个百分点。另有5%的经济学家认为投资需求“不足”(图2)。

投资需求旺盛具体表现为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改变了2006年逐渐放缓的趋势,出现加速增长的情况。今年1月-5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5.9%,虽低于去年同期水平,但比去年全年和今年一季度分别高1.4和0.6个百分点。

在消费需求方面,今年1月-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5.2%,增幅比上年同期增加2.0个百分点。

调查显示,36%的经济学家认为当前消费需求“旺盛”,比一季度增加19个百分点,为2005年以来最高;51%认为“正常”,比一季度减少10个百分点;只有13%认为“不足”,比一季度减少9个百分点(图3)。

对于未来六个月的消费需求情况,37%的经济学家认为会“趋强”,比一季度增加10个百分点;59%认为“持平”,比一季度减少6个百分点;仅有4%认为“趋弱”,比一季度减少4个百分点。

调查表明,经济学家对中国消费需求的满意度明显提高,消费需求前景也进一步趋好。

消费需求形势的明显向好,首先源于收入水平的提高。今年一季度,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现金收入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6.6%和12.1%,增幅分别为2004年以来和2005年三季度以来最高。

其次,消费预期的好转也是重要原因。今年二季度消费者信心指数为96.8,比一季度高1.0点,为2006年以来最高;其中,反映消费者对未来几个月经济前景看法的预期指数更高达99.3。此外,近期股市的财富效应等也是消费需求向好的重要拉动因素。

中国对外贸易仍然在迅猛发展。2007年1月-5月,中国出口额同比增长27.8%,增幅比上年同期高2.1个百分点;进口同比增长23.7%,增幅比上年同期低0.2个百分点;外贸顺差857.3亿美元,同比增长83.2%。调查显示,59%的经济学家认为当前出口需求“旺盛”,比一季度增加6个百分点;37%认为“正常”,4%认为“不足”(图4)。

从未来六个月的态势看,调查显示,19%的经济学家认为出口额增长会“加快”,比一季度减少8个百分点;53%认为会“持平”,与一季度基本持平;28%认为会“减慢”,比一季度增加7个百分点。

调查表明,尽管受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调整等因素影响,多数经济学家仍认为出口增速放慢的可能性不大。

今年1月-6月,中国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同比增长12.2%,增幅比今年1月-3月和1月-5月分别高0.6和2.3个百分点。调查显示,64%的经济学家认为,未来六个月外商直接投资增长会“持平”,比一季度增加2个百分点;18%的认为会“加快”,比一季度减少4个百分点;还有18%认为会“减慢”。

调查表明,经济学家普遍认为中国外商直接投资将保持平稳增长态势。

经济运行热度偏高,流动性压力加剧

关于当前宏观经济运行情况,经济学家多认为当前经济运行热度偏高。调查显示,7%的经济学家认为“过热”,比一季度增加6个百分点;65%认为“偏热”,比一季度骤增22个百分点;而认为“正常”的比重则从一季度的52%减少到28%(图5)。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偏快是经济运行热度偏高的重要表现。调查显示,近六成(59%)经济学家认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过快”,比一季度增加17个百分点,比认为“正常”的经济学家(41%)多18个百分点(图6)。调查表明,经济学家认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反弹压力在加大。

经济趋热与流动性过剩关联度较高。今年6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同比增长16.5%,继续保持快速增长;M0、M1和M2同比分别增长14.5%、20.9%和17.1%。

调查显示,近半数(49%)的经济学家认为与2006年相比,2007年国内流动性过剩的压力会“加剧”,比一季度增加8个百分点;37%认为会“持平”,而认为会“缓解”的仅有14%(图7)。

经济学家对经济趋热的判断可能基于对产能过剩的担忧。调查显示,24%的经济学家认为当前产能过剩“在众多行业中存在,情况严重”,与上年同期持平;46%认为“只存在于少数行业,但情况严重”,比上年同期增加5个百分点;26%认为“只存在于少数行业,情况不严重”,比上年同期减少3个百分点;还有4%认为“不存在过剩”(图8)。

而在开放条件下,基于产能过剩而采取的控制投资的宏观调控措施,又必然压缩进口需求,扩大经常项目上的贸易顺差,由此导致外汇储备和相应的外汇占款增加,进一步放大流动性,反过来削弱宏观调控的实际效果。

事实上,调查中84%的经济学家认为,当前贸易顺差“过大”,比一季度增加3个百分点;只有16%认为“正常”(图9)。而且,43%的经济学家认为未来六个月顺差“增加”,比认为“减少”的多16个百分点。另有30%认为将“不变”。

可以说,当前经济运行热度的攀升,是在贸易顺差持续扩大、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快与流动性过剩压力不断加剧这几个相互关联的因素共同作用下产生的。

通胀预期上调,房价汇价看涨

今年5月,CPI同比增长3.4%,比上年同月和全年分别高2.0和1.9个百分点;其中,食品和居住价格分别比上年同月增长8.3%和4.0%。

调查显示,接近九成(89%)经济学家认为2007年CPI涨幅将达到或超过3.0%,比一季度增加63个百分点;11%认为低于3.0%;不过认为超过4.0%的相对较少,为13%(图10)。而平均预测值为3.5%,超出了年初设定的政策目标。

总体来看,多数经济学家认为2007年下半年出现通货膨胀的可能性不大,但认为有此可能的比重有所上升。其中,10%认为“不可能”,比一季度减少5个百分点;59%认为“可能性较小”,比一季度减少7个百分点;31%认为“可能性较大”,比一季度增加12个百分点(图11)。

经济学家预期房价涨势短期难以遏制。2007年5月,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6.4%,其中深圳、北海、蚌埠和北京同比增长分别达到14.2%、9.9%、9.9%和9.6%。关于2007年下半年的房价走势,97%的经济学家认为会继续上涨,比一季度增加5个百分点;其中8%认为“上涨10%以上”,比一季度增加2个百分点;近八成(78%)认为“上涨5%-10%”,比一季度增加15个百分点;11%认为“上涨5%以内”,比一季度减少12个百分点。只有3%认为“持平”,比一季度减少5个百分点(图12)。

调查表明,经济学家普遍认为今年下半年房价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势头。

关于未来六个月国内股市价格,调查显示,44%的经济学家认为会“上升”,比一季度增加15个百分点;39%认为会“稳定(或波动)”,比一季度减少23个百分点;还有17%认为会“下降”,比一季度增加8个百分点(图13)。

上述判断是在沪市4000点左右的基础上作出的,表明多数经济学家认同牛市格局。同时,股市价格走势同经济增长态势的同向性,也说明中国资本市场价格与实体经济增长关联度进一步增强。

经济学家预期国际原油价格高位企稳。调查显示,57%的经济学家认为未来六个月国际市场石油价格会“平稳”,比一季度增加19个百分点;35%认为会“小幅上涨”,比一季度减少4个百分点;4%认为会“大幅上涨”,与一季度持平;认为会“下降”的则从19%骤降到4%(图14)。

调查表明,经济学家普遍认为国际原油价格将在高位保持相对平稳的走势,大幅上涨以及由此引起输入性通货膨胀的可能性不大。

尽管一段时间以来,人民币始终保持温和升值,但其升值压力并未减轻。关于各主要货币兑人民币的汇率,调查显示,54%的经济学家认为美元“高估”,比一季度减少2个百分点;认为“合适”和“低估”的分别为30%和16%。同时,来自欧元的升值压力也有所增加,45%的经济学家认为欧元“高估”,比一季度增加13个百分点,比认为“合适”和“低估”的分别高2个和33个百分点。不过,认为英镑、日元“合适”的经济学家比重仍分别达51%和65%。

关于人民币升值趋势,多数经济学家预期人民币将保持温和升值态势,部分认为升值步伐可能会加快。调查显示,4%的经济学家认为未来六个月人民币汇率(兑美元)将“基本稳定”,58%的经济学家认为将“升值3%以内”,比一季度减少4个百分点;34%认为将“升值3%-5%”;还有4%认为将“升值5%以上”(图15)。

国内外环境向好,经济保持较快增长

在国际经济环境方面,经济学家多认为世界经济将继续平稳向好,国内经济运行的国际环境相对有利。

调查显示,28%的经济学家认为2007年下半年世界经济总体发展趋势将“好转”,比一季度提高5个百分点;63%认为“不变”,比一季度提高4个百分点;9%认为会“恶化”,比一季度减少9个百分点(图16)。

调查显示,67%的经济学家认为2007年下半年中国企业的经营状况会与上半年“持平”,23%认为“更好”,比认为“变差”的多13个百分点(图17)。调查表明,经济学家预期作为微观经济主体的企业将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经济运行的微观基础比较扎实。

基于良好的国际环境和微观基础,经济学家普遍认为,2007年国内经济将保持较快增长。调查显示,超过九成(97%)的经济学家预测2007年GDP增长达到或超过10%,比一季度增加37个百分点。其中,20%预期为10.5%,64%预期超过10.5%;29%预期为11.0%,17%预期超过11.0%(图18);平均预测值达10.8%,比一季度提高0.9个百分点。

篇(4)

调查遴选了国内有代表性、对宏观经济有研究的75位经济学家,按姓名汉语拼音顺序依次为:蔡洪滨、常修泽、陈道富、陈淮、陈浪南、陈彦斌、陈宗胜、程恩富、程永照、迟福林、丁宁宁、范剑平、高善文、郭克莎、贺力平、贺强、洪银兴、胡必亮、华而诚、黄少安、黄卫平、纪玉山、金雪军、李泊溪、李、李国璋、李天德、李子奈、梁优彩、梁中堂、刘小川、隆国强、马骏、马晓河、茅于轼、潘云、任若恩、史晋川、舒元、苏育平、谈敏、谈世中、田秋生、汪同三、王广谦、王建、王、王小广、王小鲁、魏杰、吴晓求、夏兴园、徐长生、叶灼新、易宪容、余斌、喻新安、臧旭恒、曾五一、张宝通、张承耀、光、张卓元、章铮、赵凌云、赵敏、赵志耘、郑超愚、周黎安、周立群、周天勇、周学曾、周志斌、祝宝良、左小蕾。通过问卷形式了解他们对当前经济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的判断,并征求他们对未来宏观经济政策及改革的建议。

形势判断和预期回落

调查显示,经济学家对当前经济状况和未来走势的预期均不乐观,信心指数已经步入景气循环相位图的第三象限,与2008年二季度情形类似:即期景气指数为4.57,比上一季度低0.59点;预期景气指数为3.86,比上一季度低0.71点。从指数构成看,即期和预期景气指数双双走低使经济学家信心指数明显回落(见图2)。

经济增长放缓,多重因素拖累复苏。

作为世界主要经济体的美国和欧洲近期领先指标持续走低,今年的增长预期不断被调低,预示经济增长将放缓。

关于美国经济,受近期疲软的经济数据影响,四分之三的被调查经济学家认为未来六个月会“缓慢复苏”;11%认为会“加快向好”;14%认为会“有所恶化”(见图3)。与一季度调查结果相比,认为“加快向好”的比重下降了13个百分点,而认为“有所恶化”的比重上升了9个百分点。不过总体来看,多数经济学家认为美国经济仍处于复苏轨道,只是“缓慢”而已,形势并未出现逆转。

对美国货币政策取向的判断,多数经济学家认为,二次量化宽松正在逐步淡出市场。57%的经济学家认为,美联储不太可能继续推行新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经济学家同时认为,这并不意味着美联储将转向价格政策工具,在通胀隐忧和高失业率叠加影响下,继续提高债务上限、维持当前的低利率环境将有利于美国实体经济的复苏。调查显示,76%的经济学家认为,美联储的下一次加息时机应是2012年或以后。

欧洲的焦点仍是有关国家的债务问题。6月底,希腊国会正式批准新一轮财政紧缩方案,为获取外部援助扫清了障碍。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问题的结束:希腊的惊险通关或许只是暂时推迟了其违约的时点;葡萄牙等国的债务风险问题仍悬而未决;而继承原德国中央银行反通胀传统的欧洲央行似乎不会坐视欧元区日益加大的通胀压力,7月7日的年内第二次加息加大债务危机解决的难度。

调查显示,经济学家对欧债危机的前景判断并不一致,仅有1%的经济学家认为欧债危机有了“明显好转”,而认为“略有好转”“维持现状”和“进一步恶化”的比重分别为37%、37%和25%(见图4)。

国内经济增长预期回落,通胀预期上升。

从国内来看,经济学家普遍预期2011年的经济增长速度将低于2010年的10.3%,而物价上涨幅度将高于2010年(CPI为3.3%)。

调查显示,预期2011年经济增速在10%及以上的经济学家比重只有5%;79%的经济学家预期在9.5%及以下,平均预测值为9.2%,比一季度降低0.1个百分点。

对通货膨胀,所有经济学家均预期通胀率不低于4%。其中有9%的经济学家认为预期通胀率将不低于6%;有60%认为在5%-6%之间,平均预测值为5.1%,比上一季度调查结果提高0.7个百分点。

仔细分析调查结果发现,绝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当前的经济形势还属正常:事实上,本次调查有86%的经济学家对当前中国经济形势表示满意,比重与一季度相同。

信心回落的主因是有12%认为当前形势“差”,比一季度高7个百分点;2%认为“好”,比一季度减少7个百分点。当与上年同期比时,有三分之一的经济学家认为现在的形势变差了,比一季度高21个百分点。

而对于未来六个月经济形势的判断,更多的经济学家趋于谨慎,认为未来六个月经济总体“好”和“满意”的比重为62%,比一季度调查结果低14个百分点。调查表明,动态来看,经济学家对经济形势的乐观程度在降低。

有效促进消费增长十分紧迫。

调查结果显示,认为当前消费需求不足的经济学家比重继续上升,达到47%,比一季度调查结果高5个百分点。从未来六个月预期看,经济学家预期消费不足的比预期消费旺盛的高36个百分点,比上一季度调查结果扩大31个百分点。

在回答“2011年促进消费增长的改革和政策是否会取得明显突破”这一问题时,95%的经济学家持否定态度。如何在“十二五”开局之年有效促进消费增长,从而带动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显得十分迫切。

投资可望保持平稳增长。

经济学家对当前和未来投资的信心仍然良好。从当前形势看,认为投资水平正常的比重为66%,与上一季度调查结果持平;认为投资旺盛的比重为22%,比一季度减少8个百分点。从对未来六个月的预期看,认为投资正常的比重为61%,比一季度调查结果高20个百分点;认为投资不足的比重为29%,比一季度低14个百分点。调查结果表明,经济学家认为投资仍可望继续保持平稳增长,一季度不少经济学家曾担心的投资大幅下滑的状况基本不会出现。

预期贸易顺差减少。

受人民币升值预期、国内人工成本上升及世界经济复苏不确定性加大等因素的影响,经济学家预期未来六个月出口增速将放缓,进口增速将提高,呈现贸易顺差减少的趋势。

调查显示,35%的经济学家认为未来六个月中国外贸出口增速会“下降”,比认为“上升”的多11个百分点;38%认为进口增速会“上升”,比认为会“下降”的多18个百分点。与此相应,53%的经济学家认为未来六个月中国对外贸易“顺差减少”。

对于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80%的经济学家认为该贡献度小于去年,其中57%认为净出口对GDP增长的拉动不到0.8个百分点;13%认为没贡献;9%认为会出现负拉动。

通胀预期有所上升。

随着近来CPI不断走高,经济学家对通胀的预期进一步上升。调查显示,41%的经济学家认为CPI会在二季度达到年内高点,与一季度的调查结果差不多,而有44%的经济学家认为高点会在三季度,比一季度调查的结果高26个百分点。

至于未来半年的通胀压力,40%的经济学家认为未来半年通胀压力将“维持现状”,28%认为这一压力会“继续加大”,只有不到三分之一(32%)认为会明显缓和(见图5)。

从影响通胀的因素看,近期石油价格的稳定将有助于通胀压力的缓解。认为下半年国际原油价格会超过100美元/桶的经济学家比重为16%,比一季度调查结果下降37个百分点,另有71%预期在80美元-100美元/桶之间。

预期人民币升值幅度扩大。

调查显示,认为欧元、英镑和日元兑换人民币的汇率“合适”的分别占50%、62%和58%,均远高于认为“高估”的比重。

人民币升值压力仍主要来自美元。49%认为美元兑换人民币的汇率“高估”,比认为“合适”比重高14个百分点。

在国内通胀压力加大的背景下,95%的经济学家预期2011年人民币兑美元会“升值”,其中预期“升值3%-5%”的占47%,比一季度调查结果增加4个百分点;预期“升值5%以上”的占24%,比一季度调查结果增加20个百分点;预期“升值3%以内”的占24%,比一季度调查结果减少23个百分点(见图6)。

房价上涨预期有所提升。

2010年以来,中央调控房地产市场的力度不断加大,各地区房地产调控政策层层加码,以期能够遏制房价过快上涨。但调查显示,认为目前中国平均房价“过高”和“较高”的经济学家比重分别高达47%和48%,两者合计达95%,比上季度提升3个百分点。

关于房价走势,预期2011年末房价比2010年末将上升的经济学家比重比一季度的调查结果有了明显提高(由35%升至46%),预期房价下跌的比重略有下降(由35%降至31%)。不过,无论持继续上涨或出现下跌观点的经济学家,绝大多数认为房价波动会比较温和,其中预期房价上升中的85%和预期下跌中的90%的经济学家均预计房价波动在10%以内。

各地区商品房限购政策实施以后,存量自有住房需求将部分被租房需求替代。2010年,70个大中城市房屋租赁价格指数为6.1%。调查表明,84%的经济学家认为2011年房租价格将继续上涨,这也是经济学家认为推高CPI的一个重要因素。

通胀压力和中小企业融资难最引人关注。

对于2011年中国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或风险,经济学家认为排前两位的是“通胀压力较大”和“中小企业融资困难”,选择的比重分别为90%和72%;其次是“地方融资平台风险较大”(55%)、“房地产调控难见成效”(54%)和“民间资本缺乏出路”(45%);其他问题还包括“经济增长下滑”(37%)、“‘十二五’开局出现盲目投资”(33%)、“出口环境恶化”(27%)、“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25%)、“节能减排压力较大”(22%)和“宏观调控力度过大”(15%)(见图7)。

和一季度调查结果相比,选择“地方融资平台风险较大”的比重上升了13个百分点,成为比较突出的关注对象。选择“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和“民间资本缺乏出路”的比重都比较高,而认为“宏观调控力度过大”比重很低,说明经济学家认为当前的宏观调控力度还是合适的,宏观调控确实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

但与此同时,很多民间资本缺乏出路(缺乏出路的民间资本一定程度上进入了投资品市场,48%的经济学家认为未来半年艺术品价格将继续上升,比认为下跌的多23个百分点),说明目前经济运行中的很多问题根子都是经济结构的不平衡,唯有加大改革力度,坚决推进结构调整和转型(比如完善民间投融资体制等),才是根本出路。

宏观政策和改革建议

本次调查中,经济学家的建议主要集中在宏观调控政策、房地产调控和收入分配等几个方面。

有保有压促进经济平稳增长和转型。

未来的宏观政策应基于对未来经济增长和通胀趋势的判断。在宏观调控的作用下,经济增长有所放缓是预期的结果,明显下滑的可能性并不大。而以CPI同比数据反映的通胀水平,由于下半年翘尾影响的逐步衰减整体呈涨幅下滑态势。

因此,经济学家建议,继续沿着促进经济转型的调控方向不动摇,在财政和货币政策上应有所区分,做到有保有压,促进经济的平稳增长和物价的基本稳定。

在货币政策上,宜继续保持一定程度的紧缩力度。调查结果显示,超过半数(51%)的经济学家认为应维持当前存款准备金率不变,另分别有21%和20%的经济学家认为存准率应提高1个和0.5个百分点;79%的经济学家认为2011年应加息一次至两次,改变当前负利率的局面。

从财政政策上,要从减税和加大对民生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及转移支付力度两方面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步伐。

坚持目前的房地产调控政策。

鉴于目前房地产调控政策对房价的影响仍有待观察,52%的经济学家认为当前调控政策“较严厉,应长期执行”;23%认为“仍宽松,应进一步收紧”;而认为“较严厉,应适当放松”和“过于严厉,应尽快放松”的只分别占21%和4%(见图8)。

今年一季度,房地产税在上海和重庆开展试点。为保持房地产价格的稳定和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是否必须出台房地产税,持支持和反对态度的经济学家比重分别为53%和47%,与一季度调查结果大体相当(支持的比重下降2个百分点)。

调查表明,经济学家对这一政策的推出分歧严重,也说明房地产调控难度巨大。

多措并举缓解“电荒”压力。

二季度以来,中国多地出现季节性电荒,特别是企业用电困难,严重影响了企业产能效率。经济学家普遍认为,应当通过市场机制解决这一问题。

调查结果显示,赞成“上调上网和销售价格”“加大各行业差别电价实施力度”“扩大峰谷电差距”和“降低风电等新能源上网的准入限制”的经济学家占多数,选择比重分别为54%、46%、42%和41%,而“抑制煤炭价格上涨”和“补贴发电企业/电网”支持率最低。

经济学家关于改革的建议主要集中在如下三个方面:

一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具体建议包括统筹居民社会保障,打破城乡和区域社保转移障碍;加大财政对公共领域的投资力度,保障公共产品供给;推进财税体制改革,降低企业和居民的税费负担。

篇(5)

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于2016年12月进行的中国百名经济学家信心调查显示,2016年四季度经济学家信心指数为4.53(取值范围在1-9之间),比上季度回升0.65点,为两年来的最高点(见图1)。其中,体现经济学家对当前经济形势满意程度的即期景气指数为4.33,比上季度提高1.04点;反映经济学家对未来经济走势乐观程度的预期景气指数为4.73,比上季度提高0.25点(见图2)。

调查收到了国内有代表性、对宏观经济有研究的90位经济学家的问卷,按姓名汉语拼音顺序依次为:蔡洪滨、常修泽、陈道富、陈淮、陈浪南、陈平、陈彦斌、陈宗胜、程漫江、程永照、迟福林、邓海清、丁安华、丁宁宁、冯兴元、郭克莎、何自力、贺力平、华而诚、黄少安、黄卫平、纪玉山、姜超、金雪军、雎国余、李泊溪、李、李国璋、李康、李善同、李天德、李雪松、李迅雷、梁优彩、梁中堂、刘厚俊、刘核伞⒘跣〈ā⒘跤秋、梅新育、牛犁、邵挺、沈建光、史晋川、宋立、谈世中、田国强、田秋生、汪丁丁、汪同三、王建、王剑辉、王军、王B、王擎、王曦、王小广、王小鲁、魏杰、夏兴园、徐长生、许维鸿、姚枝仲、叶灼新、易宪容、喻新安、袁钢明、袁志刚、臧旭恒、曾五一、张宝通、张斌、张军扩、张立群、张平、光、张涛、张燕生、章铮、赵俊臣、赵凌云、赵晓雷、赵志耘、郑超愚、周立群、周天勇、周志斌、诸建芳、祝宝良和左小蕾。通过问卷了解他们对当前经济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的判断,并征求他们对未来宏观经济政策及改革的建议。

一、全球经济短期企稳,汇率波动及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值得关注

对于未来六个月美国经济走势,调查结果显示,79%的经济学家预期美国经济形势“改善”,比上季度大幅增加33个百分点;18%预期“基本稳定”,比上季度减少30个百分点;3%预期“恶化”,比上季度减少3个百分点。与当前相比,73%的经济学家预期下一财年美国财政赤字“上升”,21%预期“大致持平”,6%预期“下降”。

对于未来六个月欧元区经济走势,54%的经济学家预期“基本稳定”,比上季度减少16个百分点;19%预期“改善”,比上季度增加12百分点;27%预期“恶化”,比上季度增加4个百分点。

对于未来六个月日本经济走势,68%的经济学家预期“基本稳定”,比上季度减少2个百分点;19%预期“改善”,比上季度增加12个百分点;13%预期“恶化”,比上季度减少10个百分点。

对于未来六个月俄罗斯经济走势,43%的经济学家预期“改善”,比上季度大幅增加20个百分点;43%预期“基本稳定”,比上季度减少4个百分点;14%预期“恶化”,比上季度减少16个百分点。

对于未来六个月印度经济走势,57%预期“基本稳定”,比上季度增加6个百分点;25%预期“改善”,比上季度减少16个百分点;18%预期“恶化”,比上季度增加10个百分点。

对于未来六个月南非经济走势,61%预期“基本稳定”,比上季度增加2个百分点;25%预期“恶化”,比上季度略增1个百分点;14%预期“改善”,比上季度减少3个百分点。

对于未来六个月巴西经济走势,调查结果显示,49%的经济学家预期“恶化”,比上季度减少11个百分点;23%预期“改善”,比上季度增加9个百分点,预期“恶化”与“改善”的差距比上季度缩窄20个百分点;28%预期“基本稳定”,比上季度增加2个百分点(见图3)。

预期美元指数上升,美联储半年内加息一次。对于未来六个月美元指数总体走势,调查结果显示,69%的经济学家预期“逐渐升值”,比上季度增加12个百分点;25%预期“小幅波动”,比上季度减少15个百分点;6%预期“逐渐贬值”,比上季度增加3个百分点(见图4)。

对于未来六个月美联储的利率政策取向,70%的经济学家认为会“加息1次”,20%认为会“加息2次及以上”,另有9%和1%的经济学家认为会“保持不变”或“降息”。

预期人民币汇率指数下行,外汇占款余额仍处下降态势。对于当前主要货币兑人民币的名义汇率,调查结果显示,44%的经济学家认为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低估”,35%认为“高估”,21%认为“合适”。

50%的经济学家认为欧元兑人民币汇率“合适”,认为“高估”和认为“低估”的分别为27%和23%。53%的经济学家认为英镑兑人民币汇率“合适”,25%认为“高估”,22%认为“低估”。60%的经济学家认为日元兑人民币汇率“合适”,29%认为“高估”,比认为“低估”的高18个百分点。

对于未来六个月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走势,调查结果显示,54%的经济学家预期“贬值3%以内”,与上季度基本持平;17%预期“贬值3%以上”,增加10个百分点;21%预期“基本稳定”,减少6个百分点;另有7%和1%预期“升值3%以内”和“升值3%以上”(见图5)。

对于未来六个月中国外汇交易中心(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45%的经济学家预期“下降3%以内”,9%预期“下降3%以上”,31%预期“基本稳定”,14%预期“上升3%以内”,1%预期“上升3%以上”。

对于未来六个月我国外汇占款余额,逾八成经济学家预期下降,其中,31%预期“降幅扩大”,30%预期“降幅收窄”,20%预期“降幅持平”;另有14%预期“基本不变”,5%预期“上升”。

预期国际原油价格稳中有升,粮食价格小幅波动。对于未来六个月国际大宗商品的价格走势,调查结果显示,45%的经济学家预期国际原油价格“上涨”,比上季度大幅增加33个百分点;48%预期“小幅波动或持平”,比上季度减少25个百分点;7%预期“下跌”,比上季度减少8个百分点。

对于国际粮食价格,72%的经济学家预期“小幅波动或持平”,比上季度减少4个百分点;22%预期“上涨”,比上季度增加8个百分点;6%预期“下跌”,比上季度减少4个百分点(见图6)。

预期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加重。对于未来一年全球贸易保护主义走势,87%的经济学家预期“更加严重”,比上季度大幅增加40个百分点;11%认为“维持现状”,2%认为“趋于缓解”。

二、预期我国经济运行平稳,就业形势改善

预期经济运行平稳,2017年GDP增长6.51%。对于当前我国总体经济形势,调查结果显示,4%的经济学家认为“好”,比上季度增加2个百分点;75%认为“还可以”,增加22个百分点;21%认为“差”,减少24个百分点。

展望未来六个月,11%的经济学家预期经济形势“好转”,比上季度增加2个百分点;71%预期“大致持平”,增加3个百分点;18%预期“恶化”,减少5个百分点。

对于2017年我国GDP增速,81%的经济学家预期“在6.3%-6.7%之间”,6%的经济学家预期“低于6.3%”,13%的经济学家预期“高于6.7%”;平均预测值为6.51%,比上季度预测值高0.11个百分点(见图7)。

预期贸易顺差减少。调查结果显示,对于未来六个月出口增速,41%的经济学家预期“上升”,比上季度略增1个百分点;34%预期“大致持平”,减少10个百分点;25%预期“下降”,增加9个百分点。对于未来六个月进口增速,33%的经济学家预期“上升”,比上季度略减1个百分点;54%预期“大致持平”,增加5个百分点;13%预期“下降”,减少4个百分点(见图8)。

综合进出口形势,53%的经济学家预期未来六个月贸易“顺差减少”,比上季度增加27个百分点;22%预期“不变”,减少9个百分点;24%预期“顺差增加”,减少19个百分点;另有1%预期“出现逆差”。

预期投资需求平稳。调查结果显示,51%的经济学家认为当前投资需求“还可以”,比上季度增加28个百分点;3%认为“好”,增加2个百分点;46%认为“差”,减少30个百分点。

展望未来六个月,21%的经济学家预期投资需求“好转”,比上季度增加5个百分点;59%预期“大致持平”,增加1个百分点;20%预期“恶化”,减少6个百分点。

对于未来六个月我国外商直接投资(FDI),12%的经济学家预期FDI增长“加快”,比上季度增加4个百分点;49%预期“持平”,减少11个百分点;39%预期“放慢”,增加7个百分点。

对于未来六个月我国对外直接投资(ODI),34%的经济学家预期ODI增长“加快”,比上季度减少24个百分点;35%预期“持平”,增加12个百分点;31%预期“放慢”,增加12个百分点(见图9)。

对于2017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76%的经济学家预期增长“在8%-10%之间”,分别有16%和8%的经济学家预期增长“低于8%”或“高于10%”;平均预测值为8.7%,高于2016年1月-11月的8.3%。

对于2017年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83%的经济学家预期增长“在3%-6%之间”,分别有10%和7%的经济学家预期增长“低于3%”或“高于6%”;平均预测值为4.1%,高于2016年1-11月的3.1%。

对于2017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74%的经济学家预期增长“在3%-6%之间”,分别有8%和18%的经济学家预期“低于3%”或“高于6%”;平均预测值为4.7%,明显低于2016年1月-11月的6.5%(见图10)。

预期消费需求平稳。调查结果显示,71%的经济学家认为当前消费需求“还可以”,与上季度持平;13%J为“好”,比上季度增加11个百分点;16%认为“差”,减少11个百分点。

展望未来六个月,81%的经济学家预期消费需求“大致持平”,比上季度减少5个百分点;10%预期“好转”,增加9个百分点;9%预期“恶化”,减少4个百分点。

预期就业形势稳中趋好。对于未来六个月我国就业状况,调查结果显示,71%的经济学家预期“就业稳定”,比上季度增加13个百分点;28%预期“失业率上升”,减少10个百分点;1%预期“失业率下降”,减少3个百分点。

三、预期CPI温和上升,PPI持续涨势,国债收益率上升,股价指数呈小幅波动态势

预期消费价格温和上涨。对于未来六个月我国居民消费价格(CPI)走势,调查结果显示,50%的经济学家预期“逐步上升”,比上季度增加29个百分点;48%预期“窄幅波动”,减少23个百分点;2%预期“逐步下降”,减少6个百分点。

对于2017年全年CPI,90%的经济学家预期“在2.0%-3.0%之间”,6%预期“低于2.0%”,4%预期“高于3.0%”;平均预测值为2.4%。

预期工业品价格继续回升。对于未来六个月我国工业品出厂价格(PPI)走势,调查结果显示,55%的经济学家预期“逐步上升”,比上季度增加10个百分点;39%预期“窄幅波动”,减少5个百分点;6%预期“逐步下降”,减少5个百分点(见图11)。

对于2017年全年PPI,47%的经济学家预期“在2.0%-3.0%之间”,26%预期“低于2.0%”,27%预期“高于3.0%”;平均预测值为2.4%。

预期长短期国债收益率整体呈上升态势。对于未来六个月短、长期国债收益率走势,调查结果显示,53%的经济学家预期三月期国债收益率“上升”,比上季度增加42个百分点;38%预期“大致持平”,减少23个百分点;9%预期“下降”,减少19个百分点。51%的经济学家预期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上升”,比上季度增加31个百分点;40%预期“大致持平”,增加3个百分点;9%预期“下降”,减少34个百分点。

预期股价指数总体呈小幅波动态势。对于未来三个月股票市场价格指数趋势,调查结果显示,24%的经济学家预期“上升”,比上季度增加10个百分点;68%预期“小幅波动”,减少5个百分点;8%预期“下跌”,减少5个百分点。

四、热点城市房价上涨预期明显减弱,市场趋于降温,调控政策宜保持基本稳定

关于房价走势,调查结果显示,对于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29%的经济学家预期未来六个月房价“上涨”,比上季度大幅减少35个百分点;52%预期“持平”,增加18个百分点;19%预期“下跌”,增加17个百分点。

对于省会城市,16%的经济学家预期“上涨”,比上季度大幅减少35个百分点;52%预期“持平”,增加16个百分点;32%预期“下跌”,增加19个百分点。

对于其他城市,4%的经济学家预期“上涨”,比上季度减少3个百分点;30%预期“持平”,减少9个百分点;66%预期“下跌”,增加12个百分点(见图12)。

关于房地产销量,调查结果显示,对于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13%的经济学家预期未来六个月销量“上升”,比上季度减少27个百分点;40%预期“持平”,与上季度相同;47%预期“下降”,增加27个百分点。

对于省会城市,13%的经济学家预期销量“上升”,比上季度减少27个百分点;44%预期“持平”,增加5个百分点;43%预期“下降”,增加22个百分点。

对于其他城市,10%的经济学家预期销量“上升”,比上季度减少3个百分点;32%预期“持平”,增加1个百分点;58%预期“下降”,增加2个百分点。

对于未来六个月主要城市的房地产调控政策,27%的经济学家认为应“进一步收紧”,41%认为应“保持不变”,10%认为应“适当放松”,22%认为应“伺机而定”(见图13)。

五、关于改革与宏观经济政策的建议

一是谨防资本严重外流和金融风险。

对于2017年中国经济要注意防范和化解的主要风险,经济学家选择比重最高的是资本严重外流(63%)和金融不良资产上升(51%),其次是经济增长失速下滑(44%)、地方债务风险(40%)、房价大幅波动(39%)、出口环境恶化(39%)、不作为现象蔓延(33%)、粗放增长模式回归(30%)和民间借贷风险(26%),其他选择依次是通货膨胀(17%)、失业率上升(17%)、收入差距进一步加大(17%)、资源环境保护不力(16%)、破产企业明显增加(14%)和产能过剩加剧(13%)。

二是建议实施更加积极有效的财政政策,加大对实体经济减税降费力度。

调查结果显示,72%的经济学家认为2017年我国财政政策相对于2016年应“适度扩张”,23%认为应“保持不变”,5%认为应“适度收紧”。

对于2017年我国财政赤字率(一般公共预算赤字/GDP),82%的经济学家认为应设定“在3.0%-3.5%之间”,分别有7%和11%认为应“低于3.0%”或“高于3.5%”,平均值为3.3%,高于2016年目标值(3%)。

对于2017年我国对实体经济的减税降费力度,91%的经济学家认为应“加大”,7%认为应“保持稳定”,2%认为应“减弱”。

三是建议货币政策基本维持目前的力度。

调查结果显示,53%的经济学家认为2017年我国货币政策相对于2016年应“保持不变”,34%认为应“适度收紧”,13%认为应“适度扩张”。

对于未来六个月我国外汇占款余额,逾八成经济学家预期下降,其中,31%预期“降幅扩大”,30%预期“降幅收窄”,20%预期“降幅持平”;另有14%预期“基本不变”,5%预期“上升”。

对于未来六个月我国实体经济的流动性状况,调查结果显示,39%的经济学家认为会“趋紧”,比上季度增加16个百分点;34%认为“保持现状”,减少18个百分点;16%认为“趋松”,减少3个百分点;另有11%表示“说不清楚”。

在外汇占款继续下降的预期下,为应对流动性被动收缩,经济学家建议适度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下调存贷款利率,保持流动性基本稳定。

对于未来六个月存款准备金率,调查结果显示,91%的经济学家认为应降低,其中,46%认为应“降低1次”,35%认为应“降低2次”,10%认为应“降低3次及以上”;9%的经济学家认为应“维持不变”,没有经济学家认为应“提高”。

对于未来六个月存贷款基准利率,86%的经济学家认为应下调,其中,71%认为应“下调1次”,12%认为应“下调2次”,3%认为应“下调3次及以上”;13%的经济学家认为应“维持不变”,1%的经济学家认为应“上调”。

四是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未碛加大补短板、降成本和去杠杆的落实力度。

对于2017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三去一降一补”任务相对于2016年的落实力度,经济学家认为“补短板”、“降成本”和“去杠杆”的落实力度会“加大”的分别占69%、65%和57%,认为会保持“基本稳定”的分别占26%、25%和36%,认为会“减弱”的分别占5%、10%和7%。经济学家认为“去产能”和“去库存”的落实力度会“加大”的分别占39%和34%,认为“基本稳定”的分别占43%和46%,认为会“减弱”的分别占18%和20%。

债转股作为“去杠杆”举措之一,46%的经济学家认为2017年债转股的力度应“加大”,43%认为应“保持稳定”,11%认为应“减弱”。

五是实施产业政策应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政府主要提出产业发展指南。

篇(6)

经济学家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判断和未来走势的预期

调查显示,经济学家信心指数在连续三个季度快速上升的基础上,在高位小幅回落0.14点。从指数构成看有这样两个特点:一是延续2009年初以来的情况,即期景气指数仍远低于预期景气指数;二是即期景气指数继续回升态势,接近景气的临界值,而预期景气指数则略有回调,总体指数逼近对当前和对未来都看好的景气区间。具体来说,即期景气指数为4.95,比三季度提高0.1点;预期景气指数为7.55,比三季度降低0.38点,比即期景气指数高2.6个百分点;两者之间的差距比三季度缩小0.48点。调查表明,经济学家信心指数的走势与国民经济发展态势表现出高度的一致性,预期的好转逐步在现实经济中得到体现。

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趋于改善,但不确定和不稳定因素仍然较多。调查显示,与三季度一样,经济学家普遍认为国际金融危机已经接近尾声或结束,其中认为“已经结束”的占15%,比三季度高7个百分点;认为“还在延续,但已接近尾声”的占58%,比三季度低8个百分点;两者合计占73%,与三季度基本持平。与此相联系,超过半数(53%)的经济学家认为国际金融危机“不会”出现第二波冲击。这表明在世界各国共同努力下,国际金融危机的阴影正在逐渐退去,我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因此出现改善的迹象,但是不确定和不稳定的因素仍然需要高度关注,有20%的经济学家认为国际金融危机“还在延续,可能产生新的冲击”,10%认为国际金融危机“会”出现第二波冲击,38%表示“无法判断”。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这些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美元走弱造成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调查显示,39%的经济学家认为未来6个月美元走势“趋弱”,比认为“保持稳定”和“趋强”的分别多13和4个百分点。二是贸易保护主义形势严峻。调查显示,56%的经济学家认为2010年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态势“更加严重”,比认为“趋于缓解”的高49个百分点。三是国际能源和原材料价格仍将高位波动。调查显示,绝大多数(98%)的经济学家认为2010年全球原油均价将保持在60~100美元之间,其中45%认为在80~100美元之间。

国内经济稳步回升,预期维持快速增长态势。2009年我国GDP比上年同期增长8.7%,其中四季度为10.7%,比一、二、三季度分别高4.5、2.8和1.7个百分点,实现8%的增长目标。对于2010年GDP增长,超过九成(92%)预期达到或超过8%,平均预测值为8.6%,与三季度基本持平,高于对2009年的预期值。经济学家对当前经济的运行态势是基本满意的,69%的经济学家认为当前我国经济运行“正常”,比三季度高13个百分点。

具体来说,经济学家对国内经济形势的认识和判断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内需支撑经济持续回升和较快增长

投资持续快速增长是经济持续回升和较快增长的主导力量。2009年前11个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比上年同期增长32.1%,增幅比上年同期高5.3个百分点。调查显示,66%的经济学家认为目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比三季度高6个百分点,比认为“正常”的高32个百分点。而且,80%认为未来6个月投资需求仍将保持目前这种态势或进一步趋强。

消费平稳增长是经济形势好转的稳定力量,尤其是汽车和房地产市场的活跃对消费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2009年前11个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同期增长15.3%。调查显示,75%的经济学家认为当前消费需求旺盛或正常,其中认为“旺盛”的占11%,比三季度高8个百分点。同时,对于未来6个月的消费需求走势,41%的经济学家认为“趋强”,比三季度高12个百分点,54%认为保持“不变”。2009年我国汽车产销突破1300万辆,居全球第一, 2010年预计仍会实现较快增长。调查显示,经济学家一致认为2010年汽车销售将至少保持10%的增长速度,其中认为是“10~20%”的占38%,认为是“20~30%”的占37%,认为是“30~40%”的占15%,认为是“40%以上”的占10%。2009年前11个月我国房地产销售面积同比增长53%,由此带动家电等耐用消费品的快速增长,如家用电冰箱和彩色电视机销售量,2009年前三季度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25.7%和14.4%。

二是外需环境有所改善,但改善的程度和速度不容乐观

2009年前11个月,我国出口总值比上年同期下降18.8%,降幅呈逐渐收窄趋势。调查显示,67%的经济学家认为当前出口需求“不足”,比三季度低23个百分点,比认为“旺盛”和“正常”的合计比重高34个百分点。3/4的经济学家认为出口需求将在2010年出现趋势性回升,但在具体时段上还存在较大区别,认为在“2010年一季度”、“2010年二季度”和“2010年下半年”的分别占20%、20%和35%;还有25%认为在“2011年及以后”。

三是内部动力不足和结构问题突出

在外需不振的大背景下,内需支撑国内经济增长的内部动力不足和结构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首先是经济增长过度依赖投资。调查显示,70%的经济学家认为当前投资需求“旺盛”,而认为消费需求“旺盛”的仅为11%。其次是民间投资不足。调查显示,22%的经济学家认为目前民间投资“仍未启动”;64%认为“已经启动,但增长缓慢”,比认为“已经启动,而且增速将逐渐加快”的高50个百分点。77%的经济学家认为当前民间投资需求“不足”,比认为消费需求和出口需求“不足”还分别高51和10个百分点。

四是就业虽有好转迹象,但形势依然严峻。调查显示,57%的经济学家认为2010年城镇就业形势会“好转”,比认为会“持平”和“恶化”的合计比重高14个百分点,但比三季度回落9个百分点。

五是预期通胀可能性不大。调查显示,64%的经济学家认为2010年出现明显通货膨胀的可能性“较小”,认为“不可能”的占4%,两者合计占68%。具体到2010年的CPI,80%的经济学家预计等于或低于3%,平均预测值为2.4%,比三季度高0.2个百分点。

六是密切注意资产泡沫问题。当前资产泡沫的风险主要来自房地产领域,2009年我国房地产市场与全球市场回调的态势形成鲜明对比,呈现出大幅攀升的走势。调查显示,72%的经济学家认为目前我国房价平均水平“过高”,比三季度高23个百分点;25%认为“较高”,只有3%认为“正常”。而认为2010年房价与2009年相比将“上升”的占30%,比认为将“下降”的高4个百分点;44%认为将“持平”。

篇(7)

哈斯勒是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教授,也是瑞典财政政策委员会主席。巧合的是,他与2014年度新科诺奖经济学得主让梯若尔还是同窗学友,都毕业于培养出23位诺贝尔奖得主的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与人们一般的想象不同,来自北欧的约翰哈斯勒教授非常幽默和热情。过去几年里,他在治学之余评判世界上最优秀的经济学家,并参与投票选出当年经济学奖得主。约翰哈斯勒教授诚恳而又不失风趣地回答了《中国经济报告》的10个问题,尤其是诺贝尔经济学奖与中国经济发展的关系。约翰哈斯勒教授对尖锐问题没有回避,甚至还提到某天或许会有外星生命获得诺奖。

中国经济报告:中国在经济发展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对改变世界经济格局都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而诺贝尔奖委员会并没有将诺贝尔经济学奖颁给研究中国经济发展的中国经济学家,有人说这是不公平的,你如何看待这一说法?

约翰哈斯勒:毋庸置疑,中国的增长是非常壮观的。中国已经成功让亿万人民摆脱贫困,进入美好生活的时代,而西方国家在历经这种转变时则消耗了更长的时间。但就对人类的重要程度来说,这本身并不能成为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基础。以诺贝尔医学奖为例,一个国家成功的提高其公民的平均寿命,不论这个群体的数量是多大,这个国家都不会获得诺贝尔医学奖。不过,对经济增长的研究,特别是对中国奇迹秘密的研究,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科学议题,也许未来诺贝尔奖可以花落此处。

中国经济报告:有人认为,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学发展道路会产生它自己独特的理论,与西方国家的有很大不同,你如何看待这一说法?

约翰哈斯勒: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思想是:模型应当建立在对人的需求、愿望和动机的描述之上。我本人坚信世界上各个地方的人都是一样的,所以,我认为经济学不能划分成有着不同基础条件的西方经济学和中国本土经济学。从另一方面来说,每个国家的社会制度、标准和文化都是不同的,在套用具体的模型和采纳建议时也必须适当地考虑到这一事实。

中国经济报告:你预测中国什么时候可以出现一个本土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中国经济学家应该怎样做才能赢得这一桂冠?对此,你是否要对中国的经济政策、经济学教育政策制定者说些什么?

约翰哈斯勒:即使我被授权做出此预测,我对做这方面的预测也还是无能为力。我给出的建议与研究领域已经落后于美国的欧洲是一样的,第一:需要确保研究人员是独立的,可以在他们所选择的主题上做自由的研究;第二:要鼓励年轻学者去挑战既定的真理,不唯上、不唯书;第三,要积极参与国际间交流,用研究的国际学术关注度评价其研究。

中国经济报告:新技术对当今世界来说是一种压倒性的力量,在中国蓬勃发展的互联网金融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对此有两个问题,1)技术在多大程度上改变着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原则和原理?2)你认为在长远的未来,诺贝尔奖会不会颁给一个人工智能系统,而不是一个人?

约翰哈斯勒:了解技术变革的驱动因素是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由于在学术研究中很多时候更加关注简单的资本积累,所以它比理解经济增长更加困难和更加多面化。

谁知道呢?也许未来某天,来自另外一个星球的外星人也可能会得到这个奖。

中国经济报告:中国的经济学家们,像政策倡议者吴敬琏教授,政策制定者,金融从业人士兼专栏作家谢国忠,智库研究员刘倩等都对中国经济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他们有没有可能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约翰哈斯勒:对于这样的问题,我不能发表评论。不过,我们诺贝尔奖委员会的会议记录将会公开――在50年后。所以,你不得不耐心等待才行。

中国经济报告:这么多届诺贝尔经济学奖,为什么只有一名女性获奖者?有什么特殊的原因吗?你认为会有更多的女性获奖者出现吗?为什么?

约翰哈斯勒:当我们做各自的决定进行投票时,会被告之要完全忽略性别、国籍、种族以及类似的个性特征。也许大多数人都会赞同这是我们遵循的一项非常合理的原则。我经常公开承认,我们过去和现在都只有相对较少的成功女性经济学家,这不仅仅是经济学科的悲哀,也是经济学科的损失。然而,我现在已经看到了有所改善的迹象。越来越多的优秀青年经济学家都是女性,所以我对未来充满期待。

中国经济报告:所有诺奖获得者都善于计量分析或定量分析,他们实际上是半个数学家,善于计量分析是否是成为一名优秀经济学家的前提条件?在中国,很多传统的经济学家,都对此知之甚少,你对此有何看法?

约翰哈斯勒:我个人的看法是,经济学作为一门科学,必须与社会相关联。为了将经济学与实际联系在一起,我们必须能够去回答诸如此类的量化问题,比如说“一件事对另一件事的影响有多大”。为了回答这些问题,就需要统计学的方法和数学模型。不过,我也相信劳动力的分工理论――每一名研究者并没有必要去亲力亲为的去做所有事。所以,经济学不仅存在空间使不同的经济学家做不同的事情,也需要有不同的经济学家去做不同的事情。

中国经济报告:用于区分经济学家“好”与“坏”的最佳方法是什么?

约翰哈斯勒:从全球经济学界中所获得的关注度来评估他的科学研究即可。从中也不难看出:这并不是一个完美的方法,但比这更好的方法也没有出现。

中国经济报告:经济学家如何去影响政策制定者的行为?是通过媒体?还是通过研究成果?

约翰哈斯勒:这不是能由我来评论的。我只能说,经济学是一门与社会有关的学科,经济学的研究成果应该引起政策制定者的关注。这是自己作为研究者的一份责任,对记者来说也同样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