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小学科学探究

小学科学探究精品(七篇)

时间:2023-06-29 16:43:02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小学科学探究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小学科学探究

篇(1)

(一)小学科学常用评价方法。国内小学科学中常用评价方法有:1.自评与他评。2.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3.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4.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5.绝对评价、相对评价和个体内差评价。小学科学的评价方法正逐步改革为多样化评价方法,注重过程性评价,多数研究针对实验器材的运用、呈现活动策略等,但是针对小学科学室外探究活动的评价研究极少。

(二)小学科学中常用评价呈现方式。小学科学中常用评价的主要呈现方式有两类:运用言语评价方式,即是以提问法、口头评价法等方式进行的评价;运用非言语评价方式,一般有作业性评价、科学的标准化测验、制作成长记录袋作为评价、量规表评价。

(三)研究内容界定。将“小学科学室外探究活动的学生评价研究”的内容可分解为科学室外探究、学生评价两个要素。

二、研究过程

(一)研究的准备工作。在研究开始学习理论、收集信息;统计小学科学中必须在室外进行的探究活动课调查教学现状;分析评价现状;界定研究的可行性;界定研究的内容。

(二)制定“小学科学探究活动的学生评价”的初始方案。在探究活动中分三部分进行量规评价:探究活动前的准备、探究过程中的合作和交流、探究结果。评价呈现形式:探究活动前教师展示评价标准,探究过程中根据量规表实行口头自评、互评,探究活动后小组评和自评、师评相结合的评价,完成评价量规表。学生评价量规表的评价指标:探究方案的明确、实验材料准备、参与活动的情感与态度、活动记录、完成分工情况、合作创新精神、探究成果、交流体会。初始方案的预设,因为探究活动前已有评价的标准,学生活动过程中就有了规矩,学生依据标准自我管理以及生生间的相互约束,长久实行有利于养成实验的常规,改善室外活动中因为空间和时间导致教师管理难的问题。学生量规表中有明确探究方案的评价,能有效地促使学生对探究活动方案的思考与制定,加强组员之间思维的碰撞。量规表中有完成分工情况、合作创新精神的评价,可以有效地约束每个组员完成自我分工,约束不参与小组活动的学生。通过生生的小组内、小组间的评价,有效解决分组不合作现象。把活动记录和探究成果进行评价和交流展示,能较好的建立良性的竞争,养成学生间的良性竞争与合作关系。也因为有竞争而提高全组学生探究的积极性。

(三)教学实施对比研究。以五年上册第一节在室外探究活动课教学为例:第二单元光《阳光下的影子》探究活动“观察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第一阶段:实施传统探究活动教学评价。在一个班只进行传统教学评价,仅教师参与评价和管理。室外活动前教师讲解探究活动方案、活动纪律、做活动记录。活动过程中主要由教师管理。活动后教师大力赞扬表现好的同学,如“不错”、“好”、“很好”、“你的探究记录好”、“你观察得很细致”、“你分析得很透彻”、“你的结论很有创意”等等。批评表现不良同学,“你的记录不好”;“你刚才离开小组活动需要批评”。教学效果:上课流程勉强能完成,但是探究效率低下。教师忙于管理学生纪律,优生满足于表现自我的发现,有7个后进生对探究方案不明确、有5个调皮生活动过程中脱离小组活动。只有2个小组全程合作交流,7个小组由部分优生承担完成,2个小组完不成探究任务。其中完成探究活动的小组有3个小组流于探究形式,属于动手不动脑,不能清晰地知道到底探究了什么,也说不出观察什么现象,从中发现了什么。教学反思:探究活动流于形式,主要由于小组活动前学生对探究方案缺乏思考,中等生缺乏活动目标,参与积极性不高。室外探究活动过程中,各个小组分布范围广,教师评价管理不及时、不能具体到位。活动前后的老师评价为强加给学生的,由于小学生的自律性弱,导致教学效率低下。第二阶段:实施“小学科学探究活动的学生评价研究”的方案。实施“小学科学探究活动的学生评价研究”的方案:探究活动前教师展示评价量规表,让学生认真阅读评价量规表,熟悉评价指标。探究过程中激励小组中每个成员以量规为标准实行自我管理,同时活动中小组间的通过口头评价相互监督,探究活动后在交流探究结果的同时,也引导学生完成量规表,进行小组评和自评、师评相结合的评价。教学效果:上课流程顺畅,活动过程中纪律明显好转。经统计分析,大部分优生能带领小组认真探究,更注重小组的合作了;有2个后进生对探究方案不明确;没有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脱离小组活动。但效果不是非常理想,只有6个小组全程合作交流,4个小组由部分优生承担完成,1个小组完不成探究任务。教学反思:在探究活动中“小学科学室外探究活动的学生评价量规表”给了学生评价的准则,让学生能主动评价、学习,提高学生独立完成探究活动的能力,而不全依赖于教师的组织和管理。改善室外探究活动的管理。这样教师有时间对优生的启发、对后进生学生辅导。但是这个评价仅仅是给了简单地一个等级评定,而且评价表格过于复杂、强调了个人的评价。额外增加了学生的负担,后进生难以完成,也导致教学时间的增加。解决策略:(1)简化评价量规,一个小组只完成一个评价表格,表格中有小组集体评价又兼顾个人评价;(2)对评价者进行相应的培训;(3)增加教师适宜的定性评价,不同程度的学生对他们评价标准有所不同。第三阶段:实施改进后的“小学科学室外探究活动的学生评价研究”的方案。在两个个班中实施改进后的方案的教学效果:探究活动的效率有了明显提高,没有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脱离小组活动,学生基本实行自我管理,小组集体感提高,交流汇报积极性高。但每个班都依旧有2个小组独立探究能力有待提高,需教师多时间关注辅导。几个后进生自律能力有进步但仍需提高。在五年级上册继续实施改进后的“小学科学室外探究活动的学生评价研究”的方案,《光与热》、《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评价我们的太阳能热水器》,五年级共实施评价方案四节课后,学生的自律能力、独立探究能力明显提高,有效提高了室外探究活动学习效率。

三、研究结论

篇(2)

关键词:小学科学 探究

在当今国际科学教育改革的热潮中,探究是出现频率最高的几个关键词之一。按照 《牛津英语词典》中的定义,探究是“求索知识或信息特别是求真的活动;是搜寻、研究、调查、检验的活动;是提问和质疑的活动。科学探究不仅涉及提出问题、 猜想结果、 制订计划、 观察、实验、制作、搜集证据、进行解释、表达与交流等活动,还涉及对科学探究的认识。科学探究活动是指人们通过一定的过程和方法对客观事物和现象进行探索、质疑和探究。科学探究活动大致归纳如下。

1 几种常用的探究活动

1.1 观测

观测是有计划地对研究对象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观察、测量、记录的过程。观测分定性描述和定量描述。如对植物、动物、人体观测大多进行定性描述。如对环境的温度或湿度的观测就必须进行定量的描述。如:1)温度与雏鸡的体温调节、活动、采食和饲料的消化吸收等都有密切关系。2)湿度的大小对与小鸡的生长发育关系很大。雏鸡应保持在 60%~70%的湿度,中雏应保持在 50%~60%的湿度。

1.2 实验

实验借助器材对假说进行检验。通过对非观测变量进行有效控制,对观测变量进行有效的观测。如教孩子做生态瓶。田螺、小鱼、小虾,对于城市的孩子来说,很难获得,我们可以用水蜗牛来替代。一般一个20升的瓶子中放一两只水蜗牛就可以了。水蜗牛的繁殖速度也很快,不久你就会发现瓶壁上或水面上有胶质状的卵,两周内学生就会观察到卵开始孵化成小蜗牛。水蜗牛主要以绿藻为食, 绿藻就是生长在瓶壁上的那层绿色的薄膜状物质。注意,生态瓶受到阳光的照射量和绿藻的生长速度有着直接的关系。在一个平衡的生态瓶中, 每天绿藻增加的量应该与水蜗牛能吃掉的差不多。有了这个生态瓶后,同学们就可以根据它们的观察记录进行讨论,对所观察到的变化原因进行猜测,或预测一下这个水生生态系统可能会发生哪些变化。

1.3 游戏

游戏是借特殊模型进行的一种探究活动,以游戏的方式加深体验,提高认识。如传话游戏(利用纸杯做的电话模型进行传话)。

游戏过程:

①交代规则。

先由教师把传话内容悄悄地口传给每一行的第一个学生,然后按座位顺序以最快速度往下传。最后一个学生接到话后,立即上台汇报,又快又准为优胜。

②游戏竞赛。

教师将三项传话内容分三次往下传。每一次游戏完后,分小组总结本组传话的情况,从听、 记、说三个方面找成功与失败的原因,以利于下次改进。

③评比总结。

在学生传、评、议后评出优胜小组。教师总结传话要领:听得准、记得牢、说得明。活动结束,给优胜组颁奖。通过游戏,学生认识到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1.4 分类

分类寓于一定的情境之中,与特定的科学问题结合起来,注意对分类结果的解释、分类结果所揭示的问题结合。如对 “我们吃什么” 进行分类

①淀粉类:碳水化合物。

②蛋白质:鱼、肉、蛋、奶、豆类。

③油脂类:脂肪。

④维生素和矿物质:蔬菜、水果类。

通过分类学生知道:

①食物的营养有多种。

②不同食物的营养成分不一样。

③一种食物不能含有身体必需的全部营养对人体生长发育、更新细胞、修补组织、调节机能而言,食物是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也是产生热量、保持体温、进行体力活动的能量来源。营养物质被人体吸收后可以满足人体多方面需要。

④注意摄取食物的多样化,不偏食、不挑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1.5 问题解决

问题解决是克服困难的过程。培养学生处理实际问题、进行判断和决策的能力。问题解决步骤:

①弄清问题。

②考虑周到。

③权衡利弊。

④不断学习。

2 探究活动中应注意的问题

2.1 科学探究问题宜小不宜大,宜少不宜多如关于水你想研究什么?可以从水的性质、作用以及与社会、人文的关系提问。

2.2 让学生自己从探究活动中提出问题

如关于岩石的性质,通过实验活动后, 问:“岩石变化了吗?”

2.3 让学生明确所要探究的科学问题

出示两张大小相同的纸, 一张展开, 另一张捏成团。明确提问:“这两张纸会以同样的方式落下吗?”

而小学科学课中的教学难点是指重要、难懂的概念、规律。对于教学难点的突破,教师肩负着重要的责任。那么教师该如何引导学生突破教学呢?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可以通过自制教具、自编实验和改进实验突破教学难点。这些方法对突破教学难点具有针对性、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 自制教具突破教学难点

科学中的实验是学生认识和研究知识的基本途径,也是引导学生热爱科学、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的重要方法和途径。自制科学教具具有很强的学科特色,趣味性强、实验性强、理论性强,制作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科学教师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和实践经验。教学中,笔者希望把课本中抽象的理论知识直观化、形象化,用形象逼真的自制教具来演示知识,使学生获得感性知识。

2 自编实验突破教学难点

有些科学知识很抽象,很难懂,学生缺乏直观的认识。因此,如果在教学中遇到这种难点,教师就要尽可能地把知识形象化、直观化,教师可自己设计实验来展示教学内容。

3 改进实验突破教学难点

科学实验课的改进是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使实验更高效地突破难点,因此教师在改进实验时的作用十分重要。

通过以上的科学探究活动和注意事项,我们所要努力追求的,不过是促使学生这种天生的探究能力不断提高和完善。从一个小孩想知道蚯蚓如何在地下生活,到一组科学家探究新的纳米材料,只不过是探究能力不断提高和完善的漫长过程中的一个个阶段。而处于这之间的恰恰就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最为得意和引以为豪的那个过程:在教师指导下的探究。正是在教师指导下的探究, 促成了学生从自发的不成熟的探究, 走向科学的探究。在这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中, 教育起了关键性的核心作用。

参考文献:

[1]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实验稿).

[2]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解读.

篇(3)

每当学生经过一段时间,取得某个单一性科学课题的探究成功时,内心所感受到的成就感、满足感,会荡漾于心际,溢表于眉容,涟漪至之后很长的一个时段。单一探究时所经历的时间越长,期间所经历的辛苦越多,如若再经历一些磨难什么的,成功留给学生的记忆就会越深刻,由此就较好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也挖掘出了学生进行单一科学探究的潜力。经历多次的单一科学探究后,学生自觉进行实践科研的潜力,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单一性探究,可以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而进行的探研实践活动,也可以是科学教师引导着启发式地列出一个探究课题,提供学生进行钻研性课题研究。只要不加外来抑制,小学生天生就有属于自己对未知世界的本有的较为广泛的兴趣爱好。学生的兴趣爱好是多方面的,有的是关于动物的,如:蝉为什么会在鸣叫?蚂蚁真的是由黄蜂变成的吗?有的是关于植物的,如:没有空气,生命力很强的小草还能生存多长时间?浸泡在水中的水仙根,为什么不会腐烂变质呢?等等,小学生的科学兴趣问题很多,可以说是举不胜举。但稍加论析,就会判明,有一些兴趣问题是不能作为单一探究课题的。不能作为单一探究课题的原因是因为受着某些条件的限制。譬如,学生对“煤是由树木变成的”这一自然现象很感兴趣,也很想通过自己在课外对此的单一探究,来看看自己亲手深埋地下的树干树枝树根是否能变成黑亮亮的煤炭。学生们会很有兴趣地去想,甚至会有步骤地去实干了,但很清楚的一点是,大家是看不到由树变煤的实验结果的,所以这个单一探究科学实验,虽然兴趣很浓,想法不错,设计的做法也不差,但结局真是遥遥无期,只能是望“煤”作叹,想“煤”兴叹,仅此作罢。因此,作为科学教师,为避免学生自行进行无果的单一科学探究,应要引导着学生列举出一些可行的探究课题,也可以对学生自行选择的探究课题进行甄选,而后挑选出一些切实可操作的单一性研究课题,放手让学生利用课后业余时间进行这些课题的单一科学探究。

单一性探究前,务必要求探究者积累一些科学知识,要有科技方面的一些基本常识,要储备有一定量的科学知识,这样,就能有助于单一性探究的正常进行,也有助于单一性探究的不断深入,顺畅进行下去的话,就可能有助于单一科学探究的最终成功,否则的话,很有可能使单一探究寸步难行,或者夭折于单一探究的初期。从入学者的科学学程编排来看,适宜单一科学探究的学生群,应从小学四年级始,并且还得要求单一探究者能有较好的自学能力。过早地让小学生进行单一探究,会使单一探究成功率极低;极低的单一探究成功率,不但会白白耗损小学生的业余时间,而且还会耗损掉学生学科学的兴致。所以,不能早早地让小学生进行单一科学探究,过早了,就有“拔苗助长”之嫌,会适得其反的。

篇(4)

科学探究教学是指,教师按照科学探索和教育教学的一般规律,创设有益的教学情境,引导和帮助学生就某一探究主题自主地开展搜集资料、调查研究、设计操作实验、合作讨论等探究活动,在小学科学课程中指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是让小学生通过自主的探究活动,学习和掌握科学知识和科学规律,体会科学研究时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科学探究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学生的自主性。学生是自我知识建构过程中的积极参与者,通过探究自然而然地进入科学的学习。第二,过程的体验性。学生进行的科学探究活动,是让学生亲身体验和理解知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探究活动的结果并不重要,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对由亲身体验引出的现象概念有更加深刻的认识。第三,重视科学素养养成。科学探究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让学生通过自己参与、亲身体验、合作讨论,从而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

二、小学科学探究教学存在现状分析

探究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被引入到基础教育中,越来越受到广大中小学教师的重视,但在现实小学科学教学中也还存在着较多问题,教学效果并没有明显的变化,其主要原因还是教学改革的理念谈得比较多一点,而实际操作层面的教学方法却很少有专门指导。所以,小学科学教师已基本领悟了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也明确了教学改革的方向,很多教师都将教育关注的主体放在了学生上,认识到了教学内容应该丰富、教学方法应该多样化、要多关注教育过程的实施,但实施教育过程的时候,教师却也力不从心,不知如何建构组织课堂教学,如何运用探究教学模式,或者运用了探究教学,而实质的教学效果并不如人意。所以,解决小学探究教学实际操作问题,是我们要首先思考的问题。

三、小学科学探究教学策略思考

1.信任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探究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方式不一样,教师首先要创设宽松的学习情景和情境,尊重和信任每一位孩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观能动性,积极引导组织学生质疑、思考、调查、探究、讨论。在探究活动过程中要为学生提供适时的指导和帮助。所以,在探究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多创设自主探究的实践机会,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观察现象,思考分析,探究问题。要充分利用实验室的资源开展一些生动有趣的科学实验。如在《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让灯泡亮起来》、《观察金鱼的身体》、《水和油的分离》、《设计制作一个雨量器》等这些具有小实验、小制作性质的探究课时,应该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探究分析,让学生尽情地探究快乐的实验,在玩中学,学中玩,让学生喜欢探究、喜欢动手,必能增长小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手能力。因此,作为小学科学教师,如何开展有效的探究教学,更多是设计研究探究活动,组织引导探究过程,关键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信任和尊重学生,把科学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多思考、多讨论、多实践、大胆放手,让科学探究课活起来。

2.贴近生活,探究实验贯穿于课内外

篇(5)

关键词:小学科学;探究教学;有效性;策略

“探究性教学”是一个不变的主题,小学科学是一门启蒙性的学科,这门学科的宗旨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通过探究性教学,让学生学会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联的比较肤浅的科学知识,并能够在日常生活当中加以运用,最终使学生形成科学的生活、行为习惯。科学研究的过程就是一个探究的过程,探究性是科学的本质特点,在小学科学的教学过程中,怎样更好地提高小学科学的探究性教学,这是广大的教育工作者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通过材料实施探究性教学

在一定程度上,材料的选择能够直接影响探究过程学生感受的深浅和探究教学的方向。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些材料,让学生进行一些科学探究,然而,并非材料越多越有效,倘若教师为学生提供的材料不够典型或者是过多,那么就可能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进而使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失去控制。比如,有一部分教师在讲解《研究磁铁》这一节内容的时候,为了使学生更加全面地认识各种各样的磁铁,探究磁铁的磁性,为各个小组的学生准备了柱形磁铁、圆饼形磁铁、蹄形磁体、条形磁铁以及铁粉、钢珠小刀、各种各样的硬币、大头针、回形针等。然而,当学生拿到这些材料的时候,就只顾着玩耍,用磁铁吸来吸去,甚至是用磁铁吸身边的材料,尽管教师在课堂上不停地提醒学生,可是很难让学生停下来,致使课堂教学失去控制,不能够使探究教学顺利地完成。因此,教师在为学生提供一些探究性材料和组织教学的时候,不但要确保足够,而且要保证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动手进行探究,与此同时,重视材料的选择,保证材料的结构性,以更加有效地掌控课堂。教师在借助材料控制课堂教学的时候,可实施一些策略。比如,可以实施分批下发材料的策略,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好胜心理做出一些暗示:教师首先给那些仔细观察的学习小组下发材料。这样,各个小组的学生就能够相互提醒,互相议论着说:“我们一定要更加仔细一些。”“××,你一定要仔细地观察,争取有更多的收获。”“慢点……”等。教师通过实施这种策略,就能够更好地实施探究性的教学策略,从而顺利地完成探究任务。

二、通过问题实施探究性教学

问题是探究的渊源,是探究的出发点,是连接师生的纽带,更是激发学生的潜力、拓展学生思维的有效方式。问题有了,学生探究的方向就有了,只有让学生发现了问题,才能够使学生提问,在学生进行提问的过程中,便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在小学科学教学课堂当中,教师应当尽可能地让学生去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事实证明,这是非常有效的,也是值得倡导的。然而,有一部分教师在小学科学教学的过程中过于直接地提问学生,从而不能够使探究教学顺利地进行。因此,作为一名小学科学的教师来讲,一定要结合小学生的性格特点,善于把握学生的思维引发点与兴奋点,设置一些具有突破性或者是针对性的问题,抓住学生的思维方向,进而能够使学生更加有效地回答问题。比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解《苹果为什么会落地》这一节内容的时候,首先提问学生:“苹果为什么会落地呢?”学生会互相思考和议论,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学生的一些回答可能是错误的或者是片面的,但是这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教师需要肯定和表扬学生的各种回答,然后,教师接着说:“伟大的科学家牛顿是如何解释的呢?”这样,教师通过问题启发学生的探究意识,能够更好地实施小学科学的探究性教学。

三、通过简练的叙述,实施个性化的探究性教学

根据小学科学新课标的要求,要让学生运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来叙述探究的结果,进行沟通和交流,且要参与评议,质疑别人的探究结果也属于科学探究的一项内容。一个详细的探究结果与全面的叙述,不可以模糊,不可以嗦,不可以重复。比如,教师在讲解《斜坡的启示》的时候,需要指导学生做科学探究的实验――从斜面上下滑的小车冲出去的距离远近取决于什么因素?学生通过做实验,得出了下面的结论:(1)从斜面上下滑的小车冲出去的距离远近和小车的位置有关系。如果小车的位置越高,从斜面上下滑的小车冲出去的距离就越远;如果小车的位置越低,从斜面上下滑的小车冲出去的距离就越近。(2)从斜面上下滑的小车冲出去的距离远近和坡度有关系。如果坡度越高,从斜面上下滑的小车冲出去的距离就越远;如果坡度越低,从斜面上下滑的小车冲出去的距离就越近。学生叙述探究结果的过程,也是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实验现象的过程。

四、通过课外实践活动实施探究性教学

小学科学教师不可以把上课、下课当成教学的起点与终点,小学科学的探究性教学常常不是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就可以完成的。教师在进行小学科学教学的时候,一定要使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教学课堂,随后又带着问题走出教学课堂。因此,教师需要打破时间与空间的制约,有效地指导学生在教学课堂外进行探究,以使学生的探究延伸到学生的实际生活、大自然等课外。在小学科学教材中有不少的知识都需要学生在课外进行探究,比如,“养蚕”、记录“一周的气温”、观察“绿豆种子的发芽”等。教师一定要注重指导学生在课外进行探究,认真安排,精心组织,并且要让学生互相交流探究的结果。

五、通过评价实施探究性教学

在小学科学探究教学中,教师的鼓励与表扬能够使学生的自信心得到增强,特别是教师的一些正面评价是不可或缺的。教师在探究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从各个方面与多个角度对学生进行评价,当然,评价的方式也具有多样性。只要学生在探究中发表了一些自己的见解或者是取得了一些进步,教师就一定要鼓励与表扬学生,哪怕仅仅是一句话。对于学生能够和大家一起分享探究成果的、积极探究问题的、在探究的过程中能够和别人一起协作的、能够虚心听取别人意见的……只要是在一个方面值得肯定的,教师就一定要鼓励和表扬学生。教师要想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探究习惯,就一定要重视对学生的评价。评价探究活动的重点在于探究的整个过程、应用知识技能、所有学生的共同参与、在探究活动中学生的各种感受。教师要注重学生在探究时的自我改进与评价,使评价成为学生了解自己、欣赏别人、学会反思、学会实践的过程,从而达到授之于渔的效果。在探究活动当中,教师应当用一种欣赏的、全新的态度来对学生的探究活动进行评价。教师一定要使学生完全地体会到探究的快乐,感受到成功的愉悦,指导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把失败与挫折转化成探究学习的强大动力。

总之,小学科学探究性教学是一种思想,也是一种过程,它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教师一定要根据小学生的性格特征,给学生的探究提供更多的机会与更大的空间,呈现高质量的、多向的、有效的科学探究活动,最终更好地实施小学科学的探究性教学。

参考文献:

[1]穆林凤.在情境中探究,促兴趣发展:小学科学课堂有效探究学习的策略初探[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11(12).

[2]周保祥.让科学与生活比翼齐飞:谈小学科学教学中生活化情境的创设[J].小学教学研究,2011(08).

[3]张凤莲.科学探究该有多深:小议小学科学探究活动中的几个误区[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0(04).

篇(6)

小学科学教学的目标在于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在实际教学中必须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探究,从而让学生对知识的形成有良好的体验,进而深刻理解科学本质,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探究能力,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全面发展打下基础。小学科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并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深化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一、激发探究兴趣 探究式学习小学科学知识的核心所在,而为了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探究,就需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参与科学探究活动的主动性。因此,小学科学教师必须注重课程导人环节,通过有效的科学教学导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动机。第一,悬念导人;好奇心是小学生的个性特征,同时也是促进学生主动探究的动力所在。对此,教师在课堂导入环节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为学生精心设计科学导入问题,为学生设计认知上的矛盾和悬念,以此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理,促使学生产生求知欲望,从而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探究活动当中。例如,在学习动物与天敌一课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提出问题:美国东部山区中鹿和狼在同一片天地里生存,它们的数量变化也不明显。一些人在看到狼群咬伤小鹿的情况后,开展了灭狼运动,但是结果并没有像他们预想的那样,小鹿的数量不增反减,发生这一情况的原因是什么呢?通过为学生制造悬念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第二,生活导入;科学课程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具有紧密的关联,教师在科学课堂上要善于引入学生生活中的现象为学生讲解新的科学知识,拉近学生与科学学科之间的关系,同时也有效提升科学教学的真实性。例如,在教学日食一课时,引导学生回忆在生活中看到的日食现象,并为学生播放相关的影像资料,用学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体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热情。 二、创设探究情境 每一个小学生都拥有着美丽的梦想,他们渴望自己成为一个勇敢的探索者和发现者,而且他们具有与生俱来的探究本能。因此,为了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科学学科的学习当中,教师要善于为学生营造探究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的环境中进行深入的探究与发现,别让学生在探究中感受科学的魅力。例如,在教学哪杯水更热一课时,为了更好地引领学生去探究发现,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营造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探究和解决科学问题:在同样的两只杯子中放人同样多的热水,但是两杯水的温度不同,将温差控制在两度以内。

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这两杯水进行观察,让学生亲自摸一摸两只杯子,通过观察和触摸的方法,体会两杯水温度的不同。学生可以总结出这两杯水是温度不同的热水,接下来教师就可以趁热打铁,让学生判断哪一杯水更热。学生在面对这一问题上产生了不同看法,而且每一位学生都心中存有疑惑,产生了极强的探究欲望。教师就可以抓住这一时机,因势利导地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探究哪一杯水的温度更高。学生通过思考和结合日常生活经验,提出了不同的探究方法,并展开了激烈讨论。最后,学生通过实验的方式能够得出采用温度计测量的方法是判断水温最为科学准确的方法,学生真正通过自己的主动探究和在探究情境中发现和解决问题得到了题的答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也深化了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 三、加强探究实践-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锻炼学生探究能力的有效方法在于引导学生参与探究实践,并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成功体验,这样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乐趣也会进一步提升,也会激起学生更加强烈的探究热情。学生在探究实践中进行体验和挑战,能够真实地体验探究活动,掌握探究的方法,而且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手脑并用,学生对于科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也能够得到进一步提升,能够更加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因此,小学科学教师必须将实践和教学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并让学生在探究实践当中升华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赢得更好的发展契机。教师要给予学生更多实践、探究的机会和平台,让学生感受探究中的成功与失收,促使学生在探究学习过程中投入更大的热情。例如,在学习有趣的不倒翁一课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自己课上学习到的知识进行全面应用,通过自己的积极思考和探究应用生活中的材料亲身制作不倒翁。学生对于探究实践活动具有有浓厚的兴趣,学生的创作积极性也被激发出来,能够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创造潜能和探究能力。有的学生用生活中的灯泡作为材料制作不倒翁,有的学生用泡沫雕刻不倒翁,还有的学生选择了用玻璃瓶制作,他们通过自己的主动探究实践创造出的作品充满个性和创意。教师在学生制作的过程中要给予学生有效指导,同时也要对学生完成的作品进行科学和肯定性的评价,帮助学生树立探究信心,让学生感受探究学习的乐趣,并让学得积极积极到情感体验。在亲身操作的过程中,学生体会到了探究的乐趣,也加深了对科学知识的理解与认识。

探究是小学科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在探究活动中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和经历知识形成过程,引导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增强对科学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小学科学教师要提高对探究运用的重视程度,不断创新和优化教学方法,注重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创设良好的探究情境,并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实践。

篇(7)

关键词:小学科学 探究性实验 教学

心理学家费洛伊德指出:“游戏”是儿童的天堂,做游戏可以满足他们的爱玩好动的心理,使注意力不但持久稳定,而且注意的紧张程度较高。这一游戏应用到科学课当中主要指观察、探究、实验,因此实验教学成为传授学生科学知识和培养学生多种能力的重要手段。如何有效的开展实验教学是科学教学中的重要问题,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过:“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这充分告诫我们,在平日的工作中,一定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而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能够有效的达到这个目的,到底应该如何在科学学科中搞好探究性实验教学呢?

1 以学生为主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实施小学科学探究性教学能够有效的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小学生来说,好奇好动是他们的天性,想让其安安静静的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课是很困难的,只有让其一边“玩”一边学,才能真正的达到教学效果。比如在教《让灯亮起来》时,需要在课程上做的实验是用导线把电路连接起来,然后小灯泡就亮了,为了引起学生的实验兴趣,笔者先给学生们出了一个谜语:别看他的身子小,藤儿牵着高高挂,睁开眼睛屋里亮,地上蚂蚁找得到,很多学生们听完这个谜语都猜出是电灯。通过猜谜语的这个过程不仅唤起了学生对电灯的回忆,也点出了电灯的特点就是 “藤儿牵着高高挂”。

然后老师就可以提出一个问题,到底怎样灯才能亮呢?之后老师利用多媒体实验材料演示电灯发光、手电发光、彩灯发光等,这时学生们一定有兴趣自己动手连一连,到底有几种连接的方式可以使灯亮呢?又为什么有时候连的时候会不亮呢?学生们在这个过程中增加了自身自由探究的空间,也培养了自身的逆向思维能力。

2 探究性实验的整合教学

一个固步自封的学校无法为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提供理想的沃土,只有解放了空间,才能搜集丰富的资料,扩大认识的眼界,以发挥其内在之创造力。教学不仅是学校的责任,也关乎家庭和社会,不能把教学仅仅放在课堂上。因此在科学教学中的实验,也不能仅仅是放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在保证课堂教学的基础上,组织和鼓励学生多多进行科学课外实验研究,把课内外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实现集体教学和因材施教。另外,一些课可以采用实验室与大自然整合、学校与家庭整合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不仅可以获取更多的知识,增长才能,还能够培养自身爱好科学的兴趣,不断的发挥自身的潜力,使自己的个性得以发展,爱好得以增强。

2.1 实验室与大自然的整合

传统的教学方式认为“课堂教学就是在教室里上课”,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但是科学教材中的很多教学内容都和自然环境有关,如果能够实现实验室与大自然的整合,教学效果一定会事半功倍,比如科学三上的第一单元《植物》、第二单元《动物》的十余课需要在自然环境中教学。如教学《蜗牛》,我们要先让学生带捕捞工具到野外捕捉蜗牛,再回实验室研究。如教学《制作我们的小乐器》一课,我们可以让学生去野外找些竹子,再到实验室进行制作。如《我看到了什么》、《我的大树》、《寻访小动物》等课的教学,将学生的学习置于广阔的大自然之中,帮助他们不断扩展对周围世界科学现象的体验,丰富他们对大自然的了解,使他们更加热爱大自然,增加学生科学探究的热情和兴趣。

2.2 学校与家庭的整合

课堂上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要想把所有的准备工作和探究活动都放在课堂是上很困难的,如果能够实现学校与家庭的整合,让家长帮助学生一起准备材料,就可以有效的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使学生的探究活动得以延续。

另外,如果让家长和学生一起进行实验,不仅使学生多了一个帮手,增加了成功率,也能够保证实验过程的安全性。还有一些教学内容可能受时间的限制,比起课堂上家庭的教学效果更好,比如《分离盐和水的方法》一课,在课堂上的教学效果远没有在家里把盐放到有水的锅里分离效果要好。再比如《养蚕》一课,由于蚕的生长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是根本不可能在课堂上完成的,只能白天由学生带到学校进行喂养和观察,晚上还是得带回去养。这时家庭会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如果是农村小学,大部分的家长都有着丰富的养蚕经验,学生可以从自己的父母身上学到很多的养蚕经验,换句话说,家庭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很多观察对象,还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为开放式的教学提供一个更加广阔而宝贵的空间。

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是具有学习能动性的人,因此在实验探究中,教师只做适当的方向指导,只要不危及人身安全和损坏仪器的情况下,放手让学生去“玩”,使学生的一个个问号在玩中得到验证,使他们在实验探究中得到科学的乐趣。

参考文献:

[1]赵益民.小学科学教学中探究性实验的整合教学[J].中小学教学研究,2006-12-10.

[2]陈红.如何上好小学科学实验课[J].实验教学与仪器,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