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人体激素的化学本质

人体激素的化学本质精品(七篇)

时间:2023-06-29 16:42:56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人体激素的化学本质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人体激素的化学本质

篇(1)

完美的睡眠会使人体基本上处于激素平衡状态,但是起床后,一想到要面对的各种麻烦就头疼,这又会扰乱激素的平衡。可以说,人一天24小时的体验和行为,就是人体激素失衡后平衡,然后再失衡、再平衡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讲,激素掌控了我们一天24小时的情绪变化。也就是说,只要掌握了一天的激素水平,就能实现情绪的自我控制。

早上6:00:把打盹儿的甲状腺激素叫醒

此刻,你人虽然醒了,但新陈代谢的“指挥官”甲状腺仍在“打盹儿”。身体的能量消耗很低,甲状腺不会产生足够的激素来分解营养、燃烧脂肪。

你可以这样做

晨起跑跑步:甲状腺激素大多在情绪紧张、运动后以及寒冷时分泌,健身或减肥的人可以晨起锻炼,刺激甲状腺分泌,进而促进脂肪代谢。有研究证明,运动产生的激素会在血液中保持数小时,让你的新陈代谢得到显著改善。

就地来场“翻云覆雨”:一场的运动量相当于你跑了1000米,顺便还可以减少腰臀部300卡路里的热量。据报道,早上的人,整天都会感觉积极乐观,女性的身体还会分泌额外的雌激素,让皮肤更光滑,头发更柔顺。

早上7:00:吃早餐,才能激发瘦素

人在睡眠时为了保存能量,体内促进消化的瘦素和胰岛素水平会处于下降的状态,这让有些人早晨起来会有点儿低血糖。所以早餐一定要吃,只有进食早餐,才能刺激身体瘦素的分泌,促使身体开始消耗能量、燃烧脂肪。

你可以这样做

早餐是最讲究营养搭配的,既要主副相辅(有主食和副食),又要荤素兼顾,而且最好不少于以下食物中的3类:谷类食物——面包、米饭(粥)或馒头;动物类食物——鸡蛋或肉类;牛奶或豆浆等大豆制品;新鲜蔬菜和水果。

上午10:00:应激系统启动,压力荷尔蒙上阵

如山的文件堆积,雪片般的邮件飞来,你一天的工作终于正式开始了——这个时候,在巨大的压力下,你身体的应激反应开始启动,而你的压力荷尔蒙,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皮质醇就会被释放进入循环系统,血液从腹部被运送至大脑和四肢,用于快速思考和提供应激能量。

压力荷尔蒙可以帮助我们抵抗外界压力,但是当它产生过多时,就会破坏人体的生态平衡。

你可以这样做

吃巧克力:每天吃一大块黑巧克力,有助于减少体内压力荷尔蒙的分泌。

喝红茶:红茶里的多酚和黄酮类物质具有镇定功效,能使皮质醇水平下降47%。

嚼口香糖:可以使皮质醇的含量下降12%,而且也能使头脑更加清醒。

中午12:00:细嚼慢咽,让激素分泌更平衡

大多数白领表示他们经过一上午的紧张工作,会出现心痛、腹痛、胀气、打嗝等症状。因为大脑一旦感受到了压力,身体就会自动激发各种应激反应,包括停止消化。

你可以这样做

尽管吃饭时保持安静显得更优雅,但有研究表明,边吃边说不但可以减慢吃饭速度,还能促进感情、解除烦恼,使肠胃正常消化食物。愉快的心情,不仅能增进食欲,还可以兴奋中枢神经,从而促进消化液大量分泌,使肠胃处于最佳消化状态。

晚上8:00:花点儿心思,调动爱情荷尔蒙

这个时段夜幕刚降临,压力也全部卸下,正是调情的好时候。

你可以这样做

点上香薰或放部爱情片,会增加女性体内黄体酮的分泌,也能增进夫妻双方的亲密感,《诺丁山》《爱情灵药》《不求回报》《西雅图夜未眠》都是不错的选择。

贴士:激素决定我爱你

有研究称,刚刚坠入爱河的男女大脑会发出指令,使人体分泌一种化学物质,即爱情荷尔蒙。这种化学物质令恋爱中的人相互吸引,但是它在人体内仅仅能够存在一年左右。爱情荷尔蒙分泌最多的时候,爱情最浪漫,恋人之间的关系也最亲密。

篇(2)

荷尔蒙是无声无息的化学分子,自体内制造,从皮肤表层散发出去,也可能自汗腺浮出,悬藏在毛发里。人体会分泌各类不同的荷尔蒙,性荷尔蒙主要由垂体、性腺、副肾上腺皮质分泌,有男性荷尔蒙――雄性激素,女性荷尔蒙――雌性激素、黄体素等。因这些荷尔蒙随着人体节律,分泌量或增或减使人类的性冲动时而高昂、时而缓和。

雄性激素由分泌,在母亲腹中分化成男婴的过程与青春期间,雄性激素对身体的改变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青春期时,雄性激素的分泌可促进肌肉、生殖器官的发达、强化,表现出男性特征。雄性激素由多种物质组成,其中最有效的成分是素。望的强弱与素的浓度有绝对的关系。雌性激素的作用是促进女性发育,尤其在青春期,身体上的诸多变化与等都与之有密切关系。雌性激素对的作用是刺激大脑的视床下部,使性中枢产生兴奋。

神经介质,助君一臂之力。 由于神经科学的进步,人们注意到人类的种种激动和情绪来源于我们体内确切的生物化学反应,它的产生有赖于我们体内存在的一些神经介质,它们使得神经细胞,即神经元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如一次丘比特行动之后使人体验到它的最初征兆:心跳加快,呼吸急促,这清楚地表明了兴趣和吸引力。这些都是肾上腺素作用的结果,它是一种由肾上腺分泌出的神经介质。而在爱人身旁的幸福感则来源于大脑和垂体分泌出的分子,这些分子令人在爱情来临时有欣。这些分子与紧张激素相伴产生,在释放紧张激素的同时也释放出欣快分子。爱情的冲动和狂热,反过来可以促使另一激素产生,这种激素是一种负责加强大脑感觉的神经介质,即让大脑接收某种东西,令其重复感到愉快。

性感魅力,启动微妙吸引。性感和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性感是指是否具有性吸引力,是一种外部表现,一种美的特征。是一种内在需求,一种集心理与生理因素为一体的潜在能量。从心理学角度来讲,性感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性魅力,是生理和心理的融合。是一种特殊的性别特质。一个性感的男人或女人必然对异性具有某种吸引力,这种吸引力非常微妙,往往是语言难以表述的。于是,当你问一个人为什么觉得另一个人性感时,得到的回答往往是:“我也不知道,这是我的感觉。”感觉,一语道出性感的全部魅力,它源于心。

篇(3)

至于什么消费都想到可以买几本书,看起来很爱知识,却是一个非常坏的思维,被它麻醉的人,结局就是很恶俗地以为自己很脱俗。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中生物必修三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高中生物必修三的知识1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1、体液: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物体。

2、体液之间关系:

3、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内环境作用: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4、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的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5、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6、血浆中酸碱度:7.35—7.45

调节的试剂: 缓冲溶液: NaHCO3/H2CO3 Na2HPO4/ NaH2PO4

7、人体细胞外液正常的渗透压:770kPa

正常的温度:37度

8、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

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内环境稳态指的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

9、稳态的调节:神经——体液——免疫共同调节

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高中生物必修三的知识2第二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有神经节)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还包括肌肉和腺体)

神经纤维上 双向传导 静息时外正内负

静息电位 刺激 动作电位 电位差局部电流

3、人体的神经中枢: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调节中枢、生物的节律行为

脑干:呼吸中枢

小脑:维持身体平衡的作用

大脑: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脊髓:调节机体活动的低级中枢

4、大脑的高级功能:除了对外界的感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大脑S区受损会得运动性失语症:患者可以看懂文字、听懂别人说话、但自己不会讲话(S区说,H区听,W区写,V区看)

5、激素调节: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调节,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体液调节是指某些化学物质(如激素、二氧化碳等)通过细胞外液(如血浆、组织液、淋巴等)的传送对人和动物体的生理活动所进行的调节。

6、人体正常血糖浓度:0.8—1.2g/L

低于这个浓度:低血糖症 。

高于这个浓度:高血糖症、严重时出现糖尿病。

7、血糖的来源:①食物中的糖类的消化吸收

; ②肝糖元的分解; ③脂肪等非糖物质的转化

去向:①血糖的氧化分解为CO2、H2O和能量;②血糖的合成肝糖元、肌糖元 (肌糖元只能合成不能水解);③血糖转化为脂肪、某些氨基酸

8、血糖平衡的调节(蛋白质类激素不能口服:胰岛素)

9、体温调节

寒冷刺激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甲状腺激素促进细胞的新陈代谢

甲状腺激素(可口服)分泌过多又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作用,这就是反馈调节。

人体寒冷时机体也会发生变化:全身发抖(骨骼肌手缩)、起鸡皮疙的(毛细血管收缩)

10、激素(有机分子,信息分子)调节的特点:微量和高效、通过体液(通过血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或靶细胞(发挥作用后失活)。

11、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区别(复杂的生理过程需要神经和体液共同作用)

12、水盐平衡调节

13、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1)不少内分泌腺直接或间接地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

(2)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例如:

甲状腺激素成年人分泌过多:甲亢;

婴儿时期分泌过少:呆小症;

缺碘:甲状腺肿大(大脖子病)。

下丘脑:内分泌中枢

(1)内环境稳态中枢(渗透压,体温,血糖)

(2)双重调节

16、免疫系统的功能:防卫功能、监控和清除功能

17、抗原: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如细菌、病毒、人体中坏死的细胞、组织)

抗体:专门抗击抗原的蛋白质(化学本质为球蛋白)

18、免疫分为:体液免疫(主要是B细胞起作用)、细胞免疫(主要是T细胞起作用)

19、体液免疫过程:(抗原没有进入细胞)

记忆B细胞的作用:可以在抗原消失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对这种抗原的记忆,当再接触这种抗原时,能迅速增殖和分化,产生浆细胞从而产生抗体。抗体与抗原结合产生细胞集团或沉淀,最后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20、细胞免疫(抗原进入细胞)

效应T细胞作用:使靶细胞裂解,抗原暴露,暴露的抗原会被吞噬细胞吞噬。

22、过敏反应的特点: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和遗传倾向

高中生物必修三的知识3第三章 植物的激素调节

1、在胚芽鞘中:

(1)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

(2)向光弯曲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下部

(3)产生生长素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

2、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原因:

(1)横向运输(只发生在胚芽鞘尖端):在单侧光刺激下生长素由向光一侧向背光一侧运输

(2)纵向运输(极性运输):从形态学上端运到下端,不能倒运

(3)胚芽鞘背光一侧的生长素含量多于向光一侧(生长素分布不均,背光面多,向光面少),因而引起两侧的生长不均匀,从而造成向光弯曲。

生长素(温特,琼脂实验):吲哚乙酸(IAA)

3、植物激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乙烯):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

4、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可转变成生长素。

在植物体中生长素的产生部位: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

生长素的分布:植物体的各个器官中都有分布,但相对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分。

5、植物体各个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度不同:茎>芽>根

6、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两重性,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

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一般情况下: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7、生长素的应用:

无籽蕃茄:花蕊期去掉雄蕊(未授粉),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涂抹柱头。

顶端优势:顶端产生的生长素大量运输给侧芽抑制侧芽的生长。去除顶端优势就是去除顶芽。

用低浓度生长素浸泡扦插的枝条下部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

麦田除草是高浓度抑制杂草生长。

高中生物必修三的知识4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

2、种群密度的测量方法:样方法(植物和运动能力较弱的动物)、标志重捕法(运动能力强的动物)

3、种群: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所有个体的总称。

群落: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所有生物种群的集合。

生态系统:一定区域内的所有生物与无机环境。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

4、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

(1) “ J”型增长曲线条件: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

(2)“ S”型增长曲线 条件:资源和空间都是有限的。

5、K值(环境容纳量):在环境条件不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的最大数量,选择在K/2时捕捞资源,在K/2之前进行虫害杀灭(降低环境容纳量)

6、丰富度: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9、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

(1)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2)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它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的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高中生物必修三的知识5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2、生态系统的功能: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由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构成。

3、生态系统总能量来源:生产者固定太阳能的总量。

生态系统某一营养级(营养级≥2)能量来源:上一营养级。

能量去处:呼吸作用、未利用、分解者分解作用、传给下一营养级。

4、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10%~20%。

5、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

(1)可以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2)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

6、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之间的异同:

不同点:在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循环性)中,物质是被循环利用的;能量在流经各个营养级时,是逐级递减的,而且是单向流动的,而不是循环流动。

联系:

(1)两者同时进行,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2)能量的固定、储存、转移、释放,都离不开物质的合成和分解等过程

(3)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能量作为动力,

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

7、生态系统中的信息种类: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孔雀开屏、蜜蜂跳舞、求偶)

8、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1)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传递;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

信息的传递。

(2)信息还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1)提高农产品和畜产品的产量

(2)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

9、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但这种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抵抗力稳定性: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保持原状

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越高,恢复力稳定性越差

11、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方法:

篇(4)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0.08.171文章编号:1006-1959(2010)-08-2141-02

现代医学检验质量管理执行的是一种全面质量保证体系,它要求临床医学检验进行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和控制,检验标本的采集与送检是其重要环节,是检验质量保证的基础。护理人员在检验标本采集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保证检验样本的采集质量是护理工作任务之一。临床实践表明护理工作中做好检验样本的采集,必须注重以下几点:

1.认真执行医嘱

医嘱是医生根据患者病情制定的诊疗计划,是护士执行各项治疗的依据。检验工作是从医生开出医嘱开始的,执行医嘱,按照医嘱要求采集检验样本,是检验工作得以正常进行并取得真实结果的重要环节。因此护理人员在执行检验医嘱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及时执行医嘱。检验标本的采集、检测都有一定的时效要求,因而对检验医嘱的执行应按时效进行,以便获得及时可靠的结果。第一,诊疗的时限性,如危急患者:心梗、中毒、休克等,对这类患者的救治是分秒必争,时间就是生命,护理人员在执行这类患者的医嘱时,除给予相应抢救处理外,检验标本的采集,送检应及时进行,以便早确认早治疗。第二,检验标样检测的时效性,如血糖、血沉、电解质、血常规、体液等须在半小时内送检,久置后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受到影响,有些甚至失去检测价值。

其次,合理执行医嘱应。医生的医嘱是一个整体诊疗方案,检验申请是其中的一部分,也是个特殊的部分。护理人员在执行医嘱时既要考虑诊疗方案的整体性,也要考虑检验的特殊性,准确合理地执行医嘱的检验要求,也保证检验标本质量。

检验标本是一复杂的多成分的复合体,易受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得检测结果失去真实性。如何准确合理地执行医嘱,理解医生的意图,适时采集标本,是护理工作的较为关键的一点。如医嘱要求进行血糖或电解质的检测,采集样本时,应考虑是否有空腹或时间要求,患者是否用过糖或电解质等相关液体,以及其他有干扰检测的药物。用于做血培养的标本,应在估计寒战或体温高峰到来之前进行。可见执行医嘱,采集标本不能随心所欲,应按要求避开干扰因素,合理进行。

2.指导患者准备

所有检验样本均由患者体内的而来,样本的采集需要患者的配合和准备。只有认真指导患者作好准备,排除干扰因素,标本的采集得以正常进行。患者的准备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状态:患者的状态准备是患者准备的重要方面之一,当患者处于平静、休息状态时采集的样本,特别是血液样本,最能反映出患者体内的真实水平。患者的情绪波动或运动影响样本的采集质量,使检测的结果失去真实性。如当患者处于情绪激动或剧烈运动后WBC、CK、LDH、ALT、GLU会增高。

2.2饮食:饮食是影响标本采集质量的重要因素,多数生化实验标本,要求在采血前禁食12小时空腹采集,因为进食后一定时间内血液中许多化学成分发生变化,影响实验结果。实验表明餐后血液中ALT、GLU、BUN等可升高,高脂餐后血脂增高。高蛋白质餐使血浆尿素、血氨增高。可见患者饮食情况是影响血液标本质量的不可忽视的因素,指导患者适当饮食,合理控制饮食是获取高质量标本的基本保证。

2.3:会影响到血液循环,从而影响血液样本的采集质量。由于血液和组织间液因不同而使平衡发生改变,细胞成分和大分子物质的变化较为明显。如由卧位改为站位时,血浆蛋白、酶、钙、胆红素、总胆固醇、甘油三脂、血红蛋白及红细胞等均可增高。的改变影响血液成分数量的变化,在采集血液标本时既要要求患者保持正确的,还要保持的一致性。

3.做好样本的采送

样本采送是保证标本质量的关键环节,护理人员应充分掌握标本采送的技术,使标本采集和送检达到实验要求。

3.1选择最佳采集时间。选择最具代表性的时间:采取血液标本,除特殊情况外,一般晨起空腹时采集。这样做,第一,尽可能减少昼夜节律带来的影响,使患者的检验结果具有可比性。许多血液成分昼夜间变化很大,如血钾峰值期比低值期增加5~10%。血红蛋白增加8~15%,促甲状腺素增加5~15%。第二,病人处于平静状态,排除干扰因素的影响;第三,易于与正常参考范围作比较。

选择检出阳性出率最高的时间。如细菌培养应尽可能在抗生素使用前采集标本;找微丝蚴在患者夜间熟睡后取血;急性心肌梗死cTnT或I的测定在发病后4~6小时采样。

充分考虑人体生物钟规律:人体内各种成分的存在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受到人体生命活动周期的影响保持着动态的平衡。因此在进行某些特殊样本的检测时,应考虑充分到人体生物节律性,采集具有诊断价值的样本。如,女性激素的检测,受月经周期性的影响;胆固醇则在经前期最高,排卵时最低;纤维蛋白原在经前期最高,血浆蛋白则在排卵时减少。生长激素于入睡会出现短时高峰。胆红素、血清铁以清晨最高,血浆蛋白在夜间降低,钙往往在中午出现最低值。

3.2采集具代表性的标本。标本的检验是微量的抽样性的,送检的标本必须带有病理成份,检出的结果才有意义,否则将检测不到有诊断价值的成份,因此采集具有代表性的标本无比重要。如大便检查应取脓、血病理部分;痰标本的检查应留取由肺部咳出的脓性部分。一般生化样本采取空腹时血液,餐后血糖采取餐后2小时血液等等。

3.3采集符合要求的标本。标本符合要求,是检验得以进行的前提,要获取满意的检验标本,还应做到以下几点:

正确应用抗凝剂:抗凝剂是采集抗凝血液标本的重要物质。血标本如需抗凝,选择抗凝剂,正确使用抗凝剂至关重要。抗凝剂的选择根据实验要求进行,不能随意乱用。抗凝剂的用量与血标本的比例必须正确无误。

防溶血、防污染:在生化测定中,溶血、乳糜及黄疸是影响检验准确性三个常见的因素,其中尤其以溶血影响最大,也最常见。许多物质在红细胞内和血浆中的含量是不一样的,如血钾、ALT、AST、LDH等,红细胞内含量比血浆中高出数位乃至数百倍,一旦溶血,造成血浆(清)中这些物质测定值的增高。而另一物质,钠、氯、钙等,又比血浆中含量低。此外溶血还干扰比色测定,特别影响光谱蓝色部分的吸光度,血红蛋白还可能与化学试剂起反应,干扰测定结果,可使测定结果降低,甚至出现负值。污染标本的对检测结果影响甚大,污染物不仅能干扰检测,甚至得出错误的结果。

防止过失性采样:过失性采样是导致检测失败的较为常见原因之一。如边输液边抽血,甚至是输液抽血在同一臂进行,或用输液针头回血。这样的标本可使检测结果严重失真。检测数值常出现分离现象:即一部分指标因药物的混入结果偏高,另一部分指标因稀释结果偏低。

送检及时:标本采集完后应及时送检,尽量减少运输和储存时间,尽快处理,尽快检测,时间耽搁得越少,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就越高。当标本储存过久时,可因细胞的代谢活动、水份蒸发作用、微生物降解、化学反应、渗透作用、光学作用、气体扩散等因素影响标本的质量。如血液标本搁置过久血糖降低,血清钾升高;尿液、粪便标本因混有大量的细菌,放置时间过长,其病理成份被细菌分解而失效等。

总之,检验样本是检验质量保证的基础,没有高质量的检验样本,就没有高水平的检验质量。护理人员在检验样本采集中起着重要作用,提高护理人员对检验样本采集重要性的认识,认真做好检验样本采集工作,是提高检验质量的重要一环。

篇(5)

关键词:字中医;西医药学;优势;劣势

【中图分类号】R-0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526(2012)12-0521-02

1 中药和西药概念内涵的分析

中药和西药是于西方近代医药学传入我国后而出现的概念, 西方近代医药学所使用的药物称为西药, 我国原来已有的药物称为中药。而今这两个概念的内涵已非如此简单, 存在种种误区。[1]

1.1 按产地划分:中药主要起源于中国, 除了植物药以外, 动物药如蛇胆, 熊胆, 五步蛇等; 介壳类如珍珠, 海蛤壳;矿物类如龙骨, 磁石等。中国亦研制了很多首创的药物, 如天花粉素, 棉酚等天然产物药物,以及一大批人工合成的药物。

1.2 按人工合成和天然产物划分:即人工合成的药物为西药, 天然产物药物为中药, 这种划分也不正确。因为也有一些中药却为人工合成的, 如中药冰片。

1.3 按组成成份为单体化合物和成分不清的混合物来划分:有的将单体化合物的药物称为西药,而将树皮、草根、全蝎等不纯的天然混合物药物称为中药, 这种标准也不确切。如西洋参、洋地黄叶、大黄苏打片等西药, 即为成份不完全清楚的混合物, 而氯化铵、冰片砒石等中药却为成分清楚或单体化合物的药物。

1.4 按剂型不同来划分:有的将现代制剂如针剂、片剂等称为西药, 而将中国的传统料剂如丸、散、膏、丹、汤剂等称为中药。这显然也不合理。如桑菊感冒片、羚翘解毒片等是中药, 却是现代剂型的片剂。而西药的一些合剂即与中药汤剂无本质区别, 更有丸散膏丹等剂型。

1.5 按使用人员划分:即中医使用的药物为中药; 西医使用的药物为西药。笼统讲, 似乎有一定道理,但细分析起来, 亦不确切。如西医也使用甘草、大黄等, 但并不能因此而简单地将它们称作西药; 既使中医自服维生素丙,亦不能就此而称其为中药。

2 中药和西药概念内涵的界定

2.1 中医药学理论体系的内容和概念内涵。中医药学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应这样表述: 以阴阳五行学说为基础;用脏腑、经络、卫气营血、三焦等表示机体的功能部位; 以八纲―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来表示机体的功能状态; 四诊的望、闻、问、切作为了解机体状况的手段; 按辨证论治的原则, 确定机体状况而采取相应的治疗和预防措施; 在诊治的全过程中, 始终强调机体内因为主而不忽视外因作用的防病治病观。总之, 具备如上基本内容的医药学理论体系即为中医药学理论体系。

中药应具备与中医药学理论体系基本内容相适应的特征, 其具体内涵包括三方面: 第一, 药物性能的表达有性味, 即四气(寒热温凉) 五味(酸苦甘辛咸) ; 归经, 包括脏腑、经络、三焦、卫气营血等归经;升降浮沉。第二, 药物功效以中医药学术语表述, 如解表、凉血、平肝、清热解毒、软坚散结, 活血化瘀等。第三, 药物配合使用时, 按君臣佐使关系配伍, 使各味药共同构成一个功效整体与机体证相对应而发挥作用。总之 以中医药学理论体系的术语表述药物的性能、功效和使用规律的药物, 称作中药。

2.2 西医药学理论体系的内容和概念内涵:西医药学理论体系的内容:以现代科学的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为基础;用直观或解剖后所见(包括用各种放大倍数的显微镜) 的实体来表示机体的部位。

西药应具备与西医药学理论体系基本内容相适应的特征, 其具体内涵包括三方面: 第一, 药物本身性能以其物理和化学性质来表示, 如是液体还是固体, 是酸性还是碱性等, 第二, 药物功效以相应的病理、生理、生化等的指标和术语来表示, 如抑制细菌、降低血压、升高血糖等。第三, 药物配合使用时, 考虑药物间的物理、化学、物理化、变化, 如沉淀、分解等, 而不是把各种配合使用的药物作为一个功效整体。简言之, 以西医药学理论体系的术语表述药物的性能、功效和使用规律的药物, 称作西药。此为西药概念内涵的第一方面, 第二方面, 具备如上内容的药物, 并且只有按西医药学理论使用时, 才称作西药。若按其它医药学理论使用时, 还可不称作西药。

3 中西药特性分析

3.1 中医药学特性分析。中医药学具有以下五大特色:[2](1)整体观。中医药学的整体观来自于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整体论。整体论强调事物的完整性和统一性。中医药学认为, 人体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而人体与其外在环境又构成一个更大范围的整体, 人体内部各部分之间以及人体与其外部环境之间存在着多种形式的密切联系。人体虽可划分为若干个小的部分, 但人体各部分的生命活动必须协调、统一。同时, 作为人体生命活动三要素的精、气、神, 对脏腑、经络发挥着滋养、激活及协调作用。反过来, 精、气、神的化生、贮藏及输布运行又主宰于脏腑、经络, 尤其是五脏的功能活动。病理上, 人体局部的病变, 应视为整体病变的一种局部反应, 因而“ 整体失调” 是中医诊断的基本出发点。(2)个体化。中医主张医生临证研究的对象不仅是病, 更是患病的活生生的人。每种疾病虽有其自身特定的临床表现、病程经过及诊疗规律, 然而医生面对的绝非抽象的疾病, 而是某一患病的个人。即使患同一种疾病, 由于体质、年龄、性别、生活环境、精神状态等种种差异, 不同的个人在临床表现、病机类型、疾病的发展和转归等方面千差万别。中医在临床工作别重视每个病人的个体特征, 坚持人、病兼治而以人为本的治疗思想。(3)东方思维。中国古代的医学家为了总结医疗经验, 阐明医学观点, 探索人体生命活动的规律, 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把当时盛行的哲学思想,诸如精气学说、阴阳学说、五行学说、中庸之道等, 引人医学领域, 并逐渐形成为一些思维定式,从而与古今的西方思维迥异, 姑称之为东方思维。[3](4)审机定治。中医学和西医学学术上的最大区别, 就在于对疾病本质的认识及由此而处理疾病的思路的不同。(5)自然疗法。中医的治疗手段以中药疗法为主, 还包括针灸、推拿、气功、心理、饮食及体育等多种疗法。

3.2 西医药学的特性分析:西医药学的优势在于,以现代科学的微观知识来认识人体、药物及二者关系, 微观到物质的分子乃至量子水平, 功能可达用微小电变化来表述, 固能保障对人体局部情况认识的精确性。反映在临床用药防治疾病时, 药物功效与人体状况指标的针对性, 如抑制细菌、降低转氨酶、升高血压等, 呈现着人体局部疾病治疗的精确性。

其劣势在于, 对人体、药物及二者关系的宏观认识很不够, 甚至达到连最基本的宏观知识都不顾及乃至不承认的状况, 如四肢冰凉、喜热饮或冷饮等似乎与人体状况无关的情况。现今所谓的人体第三状态或称亚健康状态, 明明人们自我感受很不舒服, 但西医药学仍不承认为病态,因为用微观的生理、生化、病理等指标尚不能检查出“异常”。用药物防治疾病时, 往往在起治疗作用的同时, 又可能对人体产生伤害作用, 甚至无药可用, 呈现着难于保障整体治疗的准确性。[4]

4 中西药配伍合用

中药和西药如同兄弟俩, 在治病这一目标上相配合, 取长补短, 往往会收到很好的甚至意想不到的治疗效果。同时, 在中西药配伍应用的实践过程中, 对于不宜配伍的中西药也有所发现和认识, 包括相互消弱药物性能乃至损害人体健康的不良后果等等。所以, 中西药也不能盲目合用。

4.1 因在胃肠道相互作用不宜同服:含朱砂(含Hg++) 的中成药, 如朱砂安神丸、人丹、冠心苏合丸等不宜与具有还原性西药, 如碘化钠、硫酸亚铁等同服。因为它们在胃肠道中可生成具有毒性的溴化汞或碘化汞沉淀粉, 引起赤痢样大便, 导致药源性肠炎。

4.2 因药物代谢方面的作用不宜同服:含有乙醇的中药风湿液、国公酒等药酒, 不宜与西药苯巴比妥、苯妥瑛钠、D860、降糖灵、胰岛素、华法令等同用、因为乙醇是一种药酶诱导剂, 能使肝脏药酶活性增强, 使上述西药代谢加速, 半衰期缩短, 药性下降。

4.3 因药效学上相互作用不宜同服:含激素成份的中药主要有甘草、鹿茸、人参以及鹿茸片等均有糖皮质激素样作用, 可使血糖升高(人参作用较弱), 减弱降血糖药疗效, 不宜与降血糖药, 如胰岛素、降糖灵等合用。[5]

总之,中西医药有着各自的特性,在临床应用中,只有对病因、药性科学认识,在剂量、配方上配置适当,才能收到治疗方面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周春华.简论中医与西医药学[J].中国集体经济(下半月).2007(03)

[2] 成肇智.认清中医药学特色发扬中医药学优势[J].中国西药学报.2002(12)

[3] 赵迎欢.中西医药学伦理思想的路径及启示[J].中国医学伦理.2004(08)

篇(6)

1.动物神经和激素调节的命题角度

(1)神经调节部分的试题大多以多图组合的形式出现;

(2)激素调节部分的试题大多会从有关激素分泌的部位和作用以及反馈调节等方面进行考查。

2.免疫调节的命题角度

(1)以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和免疫疾病的发病机理等过程图解为背景进行考查;

(2)以文字信息背景进行考查;

(3)以曲线图、结构图等形式为切入点考查免疫的相关基础知识。

3.植物激素调节的命题角度

(1)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2)探究植物激素的作用及其在生产上的应用;

(3)探究各种植物激素对生命活动的影响;

(4)掌握实验设计的原则、方法及结果分析等。

二、应对策略

1.动物神经和激素调节的解题应对策略

(1)对于神经调节类的试题,解题的关键是分析题干所给提示,并挖掘出有用的解题信息:①熟悉教材基础知识和教材中的相关插图;②掌握分析图示的正确方法,从图示中的特殊部位突破全图;③掌握判断反射弧结构的方法、明确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及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特点。

(2)对于激素调节类的试题,应把握调节特点(反馈调节)和过程,关注验证某些激素的生理作用的实验方法和设计思路,将教材中的有关知识迁移到具体问题中。

2.免疫调节的解题应对策略

(1)①熟悉体液免疫、细胞免疫、过敏反应、淋巴细胞产生等的过程图解;②具备分析“变形”图解的能力,并能做到迁移应用。

(2)对于文字信息背景题:①熟悉免疫的基础知识,关注吞噬细胞的功能、淋巴因子的作用、抗体的产生等细节知识;②具备文字分析能力,仔细审题,挖掘出有用的解题信息。

(3)正确分析相关曲线、结构图是解题的关键。

3.植物激素调节的实验题解题应对策略

(1)熟知“生长素是通过促进细胞伸长生长来促进植物生长的”,理解重力和单侧光对胚芽鞘生长素分布的影响,进而解答与生长素的发现、合成与运输有关的分析题。

(2)关注曲线的变化规律,从各曲线横坐标和纵坐标所代表的含义入手解答试题,理解促进、抑制的含义与生长速度快慢之间的关系。

(3)熟悉经典实验,把握处理实质,掌握正确的解题思路,明确实验设计的方向,合理安排实验步骤,找到实验中隐藏的因果(逻辑)关系,准确解答有关植物激素的实验设计题。

三、典例突破

(一)熟记并能区分特殊结构或细胞的功能

1.反射弧的结构及功能

【典例】下图为人体某反射弧模式图,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图中①是神经中枢,②是传出神经,③是传入神经

B.刺激②时,会产生具体效应的结构是⑤

C.结构④在组成上包括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D.切断③、刺激②时,会产生具体效应的结构是④

【解析】该图为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图,通过判断可以确定,①为神经中枢,②为传入神经,③为传出神经,④为效应器,⑤为感受器,A项错误;刺激②时,④(效应器)会产生具体效应,效应器包括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B项错误、C项正确;切断③后,由于反射弧不完整,刺激②时,④(效应器)不会产生具体效应,D项错误。

【答案】C

【拓展】反射弧中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判断:(1)有神经节的是传入神经;(2)根据脊髓灰质结构判断――与前角(膨大部分)相连的为传出神经,与后角(狭窄部分)相连的为传入神经;(3)切断实验法判断――若切断某一神经,刺激外周段(远离中枢的位置),肌肉不收缩,而刺激向中段(近中枢的位置),肌肉收缩,则切断的为传入神经,反之则为传出神经。

2.神经纤维上膜电位变化曲线的分析

【典例】下图表示枪乌贼离体神经纤维在Na+浓度不同的两种海水中,受到刺激后的膜电位变化情况。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曲线a代表正常海水中膜电位的变化

B.两种海水中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相同

C.低Na+海水中神经纤维静息时,膜内Na+浓度高于膜外

D.正常海水中神经纤维受刺激时,膜外Na+浓度高于膜内

【解析】在受到刺激后,由于正常海水中膜外和膜内的Na+浓度差较大,所以Na+迅速内流引起较大的动作电位,对应于曲线a,A项正确;根据图示,未受刺激时,两种海水中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相同,B项正确;在两种海水中,均是膜外的Na+浓度高于膜内,C项错误、D项正确。

【答案】C

【拓展】下图表示该部位受刺激前后膜两侧电位差的变化:

【曲线解读】(1)a线段:静息电位,外正内负,K+外流;(2)b点:零电位,动作电位形成过程中,Na+通道开放,Na+内流;(3)bc段:动作电位,外负内正,Na+通道继续开放;(4)cd段:静息电位恢复,K+通道开放,K+外流;(5)de段:Na+―K+泵活动加强,排Na+吸K+,使膜内外离子分布恢复到静息水平。

3.兴奋在突触中传递的过程及特点

【典例】下图为突触结构模式图,对其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a中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信息传递需要能量

B.1中内容物释放至2中主要借助于突触前膜的选择透过性

C.1中内容物释放至2中可以被3上的某种物质特异性识别

D.1中热菸锸b兴奋时,膜外表面分布着负电荷

【解析】在突触小体中电信号转变为神经递质形式的化学信号,神经递质的释放需要能量,A项正确;神经递质的释放方式是胞吐,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B项错误;神经递质能被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识别,C项正确;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时,膜外表面分布的是负电荷,D项正确。

【答案】B

【拓展】(1)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速度远远慢于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这主要与神经递质的产生、释放需要一定时间有关;(2)突触小体内线粒体和高尔基体含量相对较高,这主要与其代谢及分泌功能有关;(3)神经递质释放的方式为胞吐,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此过程消耗能量),最终被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蛋白识别。

4.中枢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典例】做膝跳反射实验时,若实验前告诉受试者,在其有思想准备的情况下,膝跳反射可能会表现得弱一些,其原因是( )

A.反射弧发生变化

B.传出神经受损

C.感受器受到抑制

D.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调节作用

【解析】反射弧结构没有发生变化,A项错误;传出神经没有受损,B项错误;感受器正常,没有受到抑制,C项错误;大脑是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调节作用,所以若实验前先告知受试者,让其有思想准备,膝跳反射会表现得弱一些,D项正确。

【答案】D

【拓展】常见的生理或病理现象与神经中枢的关系:

5.明确下丘脑的部分调节作用

【典例】下列对下丘脑的调节作用分析错误的是( )

[Ⅰ过度紧张][Ⅱ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Ⅲ血糖含量降低][Ⅳ寒冷环境][下 丘 脑][①][②][③][④]

A.由Ⅰ造成,引起下丘脑分泌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最后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

B.由Ⅱ造成,引起下丘脑分泌②抗利尿激素,最后使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

C.由Ⅲ造成,下丘脑通过神经的作用,可以促使两种激素③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多,最后使血糖升高

D.由Ⅳ造成,通过下丘脑的体温调作用,可以引起④毛细血管舒张,同时体内产热量增加

【解析】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能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因此过度紧张会引起下丘脑分泌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最后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A项正确;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多,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进而使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B项正确;血糖含量降低时,下丘脑通过神经的作用,可以促使两种激素③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多,最后使血糖升高,C项正确;寒冷环境中,通过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作用,可以引起④毛细血管收缩,以减少散热,同时体内产热量增加,这样可以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D项错误。

【答案】D

【拓展】(1)下丘脑是调节内分泌的枢纽;(2)下丘脑具有分泌功能,可以分泌抗利尿激素和促激素释放激素;(3)下丘脑内有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水盐调节中枢;(4)下丘脑有感受兴奋和传导兴奋的功能。

6.各种淋巴细胞的功能辨析

【典例】下列关于人体淋巴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胸腺中发育成熟的T淋巴细胞可参与细胞免疫

B.效应T细胞可攻击被病原体感染的宿主细胞

C.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都是由造血干细胞发育而成

D.T细胞释放的淋巴因子不能使受到抗原刺激的B细胞增殖

【解析】T淋巴细胞在胸腺中发育成熟后,可参与细胞免疫,A项正确;细胞免疫中,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被病原体感染的宿主细胞)密切接触,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B项正确;造血干细胞可增殖分化为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两者分别在骨髓和胸腺中发育成熟,C项正确;体液免疫过程中,T淋巴细胞释放的淋巴因子能促进B淋巴细胞的增殖和分化,D项错误。

【答案】D

【拓展】具有特异性识别作用的细胞有B细胞、T细胞、效应T细胞、记忆细胞;具有识别作用但不具有特异性识别作用的细胞是吞噬细胞;不具有识别作用的细胞是浆细胞。

(二)熟记并能区分信息物质的功能

1.神经递质

【典例】止痛药(如“杜冷丁”)能阻断神经冲动传导,但并不损伤神经元的结构,同时检测到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量也不变,据此推测止痛药的作用机制是( )

A.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

B.与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结合

C.抑制突触前膜递质的释放

D.抑制突触小体中递质的合成

【解析】由题意可知,止痛药不损伤神经元的结构,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不受影响,其可能是阻断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又由题意可知,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的量也不变,说明止痛药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可能是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从而使神经递质失去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的机会,A项正确。

【答案】A

【拓展】影响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因素:由于突触处的兴奋传递是化学传递,突触间隙与细胞外液相通,递质的释放与扩散是在突触间隙内进行的,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的结合也暴露在突触间隙中,因此,递质传递过程很容易受内环境理化因素改变的影响,凡能影响递质的合成、释放、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的结合以及消除等过程的因素,都能影响其兴奋的传递。

2.人体主要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

【典例】下图表示正常哺乳动物体内多种分泌细胞及它们分泌的激素之间的关系。下列对该图中相关内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激素A和B分别是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激素

B.图中激素C在血液中的含量能起到反馈调节的作用

C.手术摘除成年小白鼠分泌图中激素C的腺体,一段时间后,该小白鼠表现为细胞氧化分解代谢增强

D.图中激素C作用的靶细胞是肝脏和骨骼肌细胞

【解析】图中激素A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激素B为促甲状腺激素,激素C为甲状腺激素,A项错误;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过高时,会通过反馈调节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使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减少,从而调节血液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B项正确;手术摘除成年小白鼠的甲状腺后,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浓度降低,细胞氧化分解代谢减弱,C项错误;甲状腺激素的靶细胞为全身几乎所有的细胞,D项错误。

【答案】B

【拓展】激素分泌失调症:

3.几种植物激素的种类和作用

【典例】植物激素中的赤霉素和生长素都能促进茎秆伸长,两者促进植物生长及其关系的图解可用下图表示。请根据图中信息和相关知识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前体物质][(色氨酸)][生长素] [细胞伸长][氧化产物] [赤霉素][促进] [①][③][②]

A.赤霉素和生长素都是由植物细胞合成的微量有机物

B.图中赤霉素对①过程起促进作用,对②过程也应起促进作用

C.赤霉素促进茎秆伸长是通过提高生长素的含量实现的

D.赤霉素与生长素的化学本质不同

【解析】赤霉素与生长素均为植物激素,是由植物的一定部位产生的微量有机物,二者化W本质不同,能协同促进植物生长,A、D两项正确;由图示可知,赤霉素促进①生长素的合成;②为生长素转化为氧化产物,赤霉素对②起抑制作用,B项错误、C项正确。

【答案】B

【拓展】各种植物激素的相互作用(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

(三)掌握并能迅速分析调节过程图

1.低级神经中枢和高级神经中枢之间的关系

【典例】生活中存在以下现象:(1)婴幼儿经常尿床,随着年龄的增长,尿床现象会明显减少;(2)成年人由于过度惊恐而出现无意识排尿现象。以上现象说明( )

A.婴幼儿在夜间产生的尿液比白天多 B.婴幼儿排尿反射的兴奋只到达脊髓

C.无意识排尿不属于神经反射活动

D.脊髓的生理活动依赖于大脑皮层的调控

【解析】排尿是一种反射活动,其反射中枢在脊髓,因婴幼儿的神经系统尚未发育完善,大脑不能对脊髓中的排尿中枢进行控制而出现尿床现象;成年人在过度惊恐状态下,大脑失去对脊髓中排尿中枢的控制而出现无意识排尿现象。这些现象均说明脊髓的生理活动依赖于大脑皮层的调控,D项正确。

【答案】D

【拓展】解读排尿反射的示意图:

[g大脑皮层][高级中枢][低级中枢][c骶髓排尿中枢][d传出神经][b传入神经][膀胱][e逼尿肌(效应器)][a膀胱壁感受器][盆神经][f][h]

(1)成人能“憋尿”,但在医院尿检时,也能主动排尿,用字母和箭头表示主动排尿的过程:ghcde;(2)某病人高位截瘫,小便失禁,其排尿反射过程:abcde;(3)上述例子说明低级神经中枢和高级神经中枢之间的关系是低级神经中枢受相应高级神经中枢的调控。

2.动物激素的分级调节

【典例】下图为人体血糖调节模式图,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图中胰岛细胞为胰岛B细胞

B.神经与胰岛细胞之间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号

C.胰岛素的主要功能是促进肝糖原和肌糖原的水解

D.反馈调节有利于维持机体血糖平衡

【解析】胰岛素的主要功能是促进葡萄糖的氧化分解,抑制肝糖原和肌糖原的水解,抑制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浓度,C项错误。

【答案】C

【拓展】有关激素调节的两点提醒:(1)并不是所有的激素都是通过下丘脑到垂体再到相应腺体来分级调节的,如胰岛素的分泌;(2)并不是所有的反馈调节都会使相应过程趋于平衡,如正反馈调节。

3.机体内环境稳态是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

【典例】机体内环境稳态是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请结合图解分析(图中ABCD表示器官或细胞;①②③表示物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长期焦虑和紧张会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原因是D细胞活性下降使淋巴因子的分泌减少,影响了特异性免疫

B.图中A器官既能参与神经调节,又能参与体液调节,是体内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枢纽

C.C细胞可产生抗体,其原因是C细胞识别抗原后能迅速增殖、分化

D.图中①②③三种物质既体现了激素间的分级调节,又体现了反馈调节

【解析】C细胞可产生抗体,说明C细胞为浆细胞,浆细胞不能增殖、分化,C项错误。

【答案】C

【拓展】(1)渗透压感受器和渗透压调节中枢在下丘脑,渴觉中枢在大脑皮层;(2)抗利尿激素的产生和分泌部位是下丘脑的神经分泌细胞,而释放部位是垂体后叶;(3)在水盐平衡调节中,下丘脑既是感受器,又是效应器(分泌激素);(4)在水盐平衡的调节过程中同样存在反馈调节机制,其调节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

4.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关系

【典例】下图表示人体的特异性免疫过程,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⑤⑥两种免疫依次表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B.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a、b、c、d、f

C.HIV侵入人体对⑤⑥尤其是⑤有破坏作用

D.细胞e细胞d③作用的过程发生在机体首次接触抗原时

【解析】⑤⑥两种免疫依次表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A项错误;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b(T细胞)、c(B细胞)、d(效应T细胞)、e(记忆T细胞)、g(记忆B细胞),a(吞噬细胞)和f(浆细胞)不具有特异性识别能力,B项错误;HIV侵入人体主要破坏T细胞,降低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能力,尤其是细胞免疫能力,C项正确;细胞e细胞d③作用的过程是二次免疫过程,D项错误。

【答案】C

【拓展】“四看法”识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1)看免疫的结果:如果免疫引起靶细胞裂解并释放其中隐藏的抗原,则为细胞免疫;如果两种成分结合,形成了沉淀或细胞集团,则为体液免疫;(2)看“参战”对象:如果由物质(抗体)参战,则为体液免疫;如果由细胞参战,则为细胞免疫;(3)看作用对象:如果作用于抗原,则为体液免疫;如果作用于细胞,则为细胞免疫;(4)看抗原的种类:不同抗原物质引起的免疫类型不同。①存在于内环境中的抗原引起的是体液免疫,如蛇毒或过敏原引起的免疫属于体液免疫;②胞内寄生菌、自身肿瘤、移植器官等引起的是细胞免疫;③病毒感染先引起体液免疫,再引起细胞免疫。对于胞内寄生生物,体液免疫先起作用,阻止寄生生物的传播感染;当寄生生物进入细胞后,细胞免疫发挥作用,将抗原释放,再由体液免疫发挥作用,最后清除抗原。

5.植物激素间的关系

【典例】南京地处亚热带地区,四季分明,植物能接受外界光照、温度等变化的刺激。某些植物通过调节各种激素的合成,冬天休眠、夏天生长,其调节过程如下图所示。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10 ℃有利于过程①②③④,30 ℃有利于过程①③⑤⑥

B.冬天休眠时,植物体内赤霉素和脱落酸的含量都会增加

C.长日照能促进过程②④,短日照能促进过程⑤⑥

D.由图可知,植物的休眠和生长是由一种激素调节完成的

【解析】由题干信息可知,某些植物冬天休眠、夏天生长,10 ℃环境相当于冬天,植物处于休眠状态,促进过程⑤⑥,30 ℃环境相当于夏天,植物处于生长状态,促进过程②④,而过程①③在任何时期都能进行,A项错误;植物休眠时体内生命活动减弱,脱落酸含量增加,而生长时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含量增加,B项错误;夏天的日照时间长,所以长日照能促进过程②④,短日照(冬天)能促进过程⑤⑥,C项正确;由图可知,植物的休眠和生长是由多种激素共同调节完成的,D项错误。

【答案】C

【拓展】(1)各种激素对植物的调节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作用共同调节的;(2)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其实质是基因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3)在植物生长的某个时期中含有多种激素,各激素之间相互作用,所表现出的生理作用不仅与激素种类有关,而且与激素的浓度相关。

(四)重点实验分析

1.动物激素调节实验

【典例】为了观察小狗甲状腺功能亢进引起的病变,可以采取下列哪项实验措施( )

A.切除发育正常的小狗的甲状腺

B.给甲状腺功能不足的小狗注射一定剂量的甲状腺激素

C.用碘制剂连续饲喂发育正常的小狗

D.用甲状腺制剂连续饲喂发育正常的小狗

【解析】甲状腺功能亢进是由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引起的,切除发育正常的小狗的甲状腺会导致甲状腺激素缺乏,A项错误;给甲状腺功能不足的小狗注射一定剂量的甲状腺激素会导致小狗体内甲状腺激素的含量趋于正常,B项错误;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之一,用碘制剂连续饲喂发育正常的小狗不会导致小狗体内甲状腺激素的含量过多,C项错误;用甲状腺制剂连续饲喂发育正常的小狗,会导致小狗体内甲状腺激素的含量过多,D项正确。

【答案】D

【拓展】研究激素生理功能的常用方法:

2.动物神经调节实验

【典例】图甲所示为测量神经纤维膜内外电位的装置,图乙所示为测得的膜电位变化。请回答:

(1)图甲中装置A测得的电位相当于图乙中 __________________点的电位,该电位称为 __________________ 电位。装置B测得的电位相当于图乙中 点的电位,该电位称为 __________________ 位。

(2)当神经纤维受到适当刺激后,在兴奋部位,膜对离子的__________________ 性发生变化,钠离子大量流向膜 __________________,引起电位逐步变化,此时相当于图乙中的 段。

【解析】(1)由图示可知,A装置测的是静息电位,B装置测的是动作电位。(2)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变化,钠离子的流入量增加,形成动作电位。

【答案】(1)a 静息 c 动作 (2)通透 内 b

【拓展】在蛙的坐骨神经上放置两个电极,连接到一个电表上,其实验结果如图1、2、3、4所示,据图分析:

(1)静息时,电表没有测出电位差,说明静息时神经表面各处电位相等;(2)在图2所示位置给予刺激,电表发生两次偏转,说明刺激后会引起a、b间出现两次电位差;(3)在神经系统中,兴奋是以电信号(又叫神经冲动)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

3.植物激素实验调节

【典例】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植物向光性产生的原因很有兴趣,并为此设计了下图所示的实验:

(1)该同学在研究植物向光性产生的原因时,进行了图1所示的实验,胚芽鞘弯向光源方向生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

(2)为了证实(1)中的原因,该兴趣小组的同学又设计了图2所示的实验。若胚芽鞘 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生长最快,胚芽鞘 (填字母)生长最慢,则能证实(1)中胚芽鞘弯向光源方向生长的原因。

【解析】(1)单侧光不影响胚芽鞘尖端生长素的产生,只影响生长素的分布,导致生长素从向光侧移向背光侧。图1中乙的生长素不能透过盖玻片,尽管胚芽鞘尖端受到单侧光的照射,但向光侧的生长素不能移向背光侧,故胚芽鞘仍直立生长;(2)单侧光不影响胚芽鞘尖端生长素的产生,图2中甲、乙两胚芽鞘尖端产生的生长素量相等,即A+B=C+D;单侧光照射会引起生长素从向光侧移向背光侧,D>A=B>C,所以胚芽鞘d生长最快,胚芽鞘c生长最慢。

篇(7)

儿童对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具有一定的特点,且年龄愈小就越明显。如性腺激素可促使骨骼的生长,骨骺骨干过早闭合影响身高的增长,故儿童需慎用。此外,儿童患水痘时禁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咳嗽时特别是伴有痰多时忌用镇咳药如可待因、咳必清等;腹泻初期特别是肠道有细菌感染时忌用止泻药如复方苯乙哌啶;喘息时新生儿与婴儿慎用氨茶碱;肝肾功能不全时很多抗生素如氨基甙类及头孢类、磺胺类均应慎用。

还有一些儿童须特别禁忌的药物,应引起医生和家长的注意:

1 感冒通 通本品的主要成分为双氯灭痛、人工牛黄和扑尔敏,具有解热、止痛、镇静作用。双氯灭痛是非甾体解热镇静药,对消化、神经、血液系统有副作用,可导致溶血性贫血、消化道出血。此外已有不少报道,在常规剂量下服用后可出现皮肤出血点、皮下淤斑、鼻衄。出现血尿者也颇多,经停药及对症处理后大多可于1~2周内消失,有些专家提出儿童应慎用,但也有专家提出儿童以禁用或忌用为好。

2 胃复安(灭吐炅) 系化学合成的止吐药,止吐作用较强,副作用可有头晕、嗜睡、无力、便秘、晕倒等。较重要的是锥体外系反应,停药或用安定、安坦后反应很快消失。但目前的病例报告缺乏长期随访,尚不了解以后有无后遗现象。故多数儿科专家建议:儿童以禁用胃复安止吐为好。

3 氟哌酸(诺氟沙星) 属喹诺酮类,抗菌活性强,组织穿透性能好,抗菌谱广,几乎无耐药性,副作用少,因而使用也很广泛,儿童亦不例外。临床上常用于细菌性痢疾、细菌性肠炎、泌尿系感染及其他大肠杆菌、绿脓杆菌感染,效果均较好。但动物试验提示:幼龄动物接受较大剂量本类药物时可发生关节和软骨损害。在人类尚未证实其远期影响,因为这需要10年以上的随访时间。很多专家认为儿童不宜使用,包括孕妇及哺乳妇女也不宜使用。故提出16岁以下儿童及少年忌用,幼儿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