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小学学习的好方法

小学学习的好方法精品(七篇)

时间:2023-06-29 16:42:55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小学学习的好方法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小学学习的好方法

篇(1)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特点;教学;对策

相对于其他学习阶段,小学阶段有着重要的基础作用。同时,数学学科的学习也有着自身的特点,这就要求作为小学数学学科的教师,应当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合理的设定好教学目标,掌握与控制好教学进度,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锻炼与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

一、小学数学学习的特点

(一)学科特点

众所周知,数学学科有着抽象性的特点。这对于小学阶段数学学科的教学和学习活动而言,也更是如此。由于数学学科的抽象性特点以及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要求,小学数学学科的教学与学习呈现出一定的难度。这是因为,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数学的基本知识储备量较少,思维能力较差,尚未培养成较为成熟的思维方式。鉴于此,作为小学数学学科的教师来说,应当根据此学科抽象性的特点,采用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来做好具体的教学工作。

(二)学生特点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其年龄较小,对于基本数学知识的认知程度有限,在理解上也很可能存在偏差。因此,针对于学生的这一客观特点,作为小学数学学科的教师来说,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努力做到因材施教。具体来说,应当合理的设置好教学目标,科学的统筹好教学内容,并通过系统化的教学方式,形象化的为学生讲解具体的数学知识,以期让学生在循序渐进的学习中很好的把握数学规律,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数学能力。

(三)教学特点

在教学方面,小学数学学科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上都有着一定的特点。首先,在教学内容上有着较强的逻辑性。具体来说,在小学数学的学习中,要对各种数量关系进行分析,找到数量空间变化的规律,做好数量之间关系的分析。同时,小学数学学科的教师还要及时的掌握学生接受知识的程度,采用具有针对性的办法做好相应的辅导工作,进而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其次,在教学方法上,小学阶段的教学与其他阶段的教学有着明显的区别。作为小学数学学科的教师来说,应当充分利用好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教学内容,不断完善小学数学的教学工作。再次,在教学过程方面,小学数学的具体教学要求有着较强的连贯性和递进性。由于具体教学内容的知识点较为分散,这就要求相关教师应当系统的规划教学内容,由浅到深的加深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点的理解。

二、小学数学学习特点对教学的影响

(一)有利于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培养与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教学对策

针对小学数学学科逻辑性较强的特点,以及其在内容上呈现出较为难懂的特点,作为小学数学学科的教师来说,应当合理、形象的设计教学内容,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实际事例与具体的教学内容有效结合,以期加深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的理解。同时,根据学科抽象性的特点,着重注意将抽象化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以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重点培养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让学生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还应当做好知识点的汇集工作,以便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二)有利于采用具有层次性的教学方法为学生讲解数学知识

任何学科知识的学习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这对于小学数学学科的教学和学习来说,也更是如此。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有限、认知程度不高的特点,作为数学学科的教师来说,应当结合具体的、实际的教学情况,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做好教学工作。同时,还要根据每一个同学理解知识的程度,做好分类教学工作,制订不同的教学计划,从易到难,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最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探索新知的精神

针对于学生主体年龄较小的特点,相关教师在教学的形式上还要多加变化,采用灵活的方式开展具体的数学学科的教学活动。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安排,一方面能够更好的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能够引导学生进行主动的思考,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更为重要的是,作为小学数学学科的教师来说,还应当注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与提高学生探索新知的精神,启发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在安排教学计划和具体教学内容的过程中,还应当采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理顺数学的基础知识,进而使得学生在具体的学习中不断的提高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结语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小学数学学科有着自身特有的学习特点。因此,作为小学数学学科的教师来说,应当在充分尊重学科、学生、教学特点的前提下,坚持以学生为本,采用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努力做好相关的教学工作。通过系统化的教学手段,不断扎实学生的数学基础,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期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丽.初探小学数学学习特点对教学的影响[J].中国校外教育,2016(25).

[2]李洪毅.基于小学数学学习特点的教学影响研究[J].新课程,2016(02).

篇(2)

一、借助“以旧引新法”导入

“以旧引新法”主要是指利用数学旧知识进行铺设,引出新的课堂教学知识,从而有效地实现承上而启下的效果,在小学数学课堂刚开始的温故而实现新旧知识的有效连接,从而使小学学生能够更好地、更加自然地学习新的数学知识。与其他小学数学课堂新课导入方法相比,以旧引新导入法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它的基本理念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不谋而合,其可以实现巩固小学学生旧知识学习质量和导入新课知识这二者的同时产生,具有非常高的教学作用,而且,从小学学生的角度上来讲,以旧引新新科导入法也可以提高小学学生对于新课知识点的理解能力,降低小学学生与新课知识的距离感,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当深刻地认识到“以旧引新法”的新课入法的优越性,并且积极采用以旧引新法来辅助小学数学课堂新课导入的教学设计,从而有效地提升小学数学课堂的新课教学质量。比如说,对于小学一年级数学教科书当中关于《减法的运算》这一知识点的新课导入为例,根据以旧引新法的科学理念,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在课堂开始时这样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的加法的运算方法,有哪位同学可以帮助老师回顾一下的?”在完成上述旧知识回顾之后,小学数学教师进而可以引出新知识点:“好的,看来大家对于加法的运算方法掌握还是非常不错的,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加发的好兄弟―减法,这是一种与加法运算截然相反,但道理相同的一种新知识点,下面请大家把教科书打开到xx页,我们来学习学习它。”通过这种柔顺的“以旧引新法”来导入新课,小学数学教师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新课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采用“谈话交流法”导入

“谈话交流法”主要是指在刚开始上课时,通过自然的日常谈话的方式,来与学生进行交流,然后潜移默化地将课堂教学所需的新的知识点导入到谈话当中,进而将小学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转移到谈话上面,从而有效地实现提高学生课堂学习兴趣,更好地开展学习的效果。与其他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导入方法相比,谈话导入法的优势在于轻松简单、操作简便,谈话本身就是一种轻松的语言交流方式,他没有具体的固定格式,具有很强的自由性和,能够很好地放松小学学生的心情,因此,通过与小学学生进行谈话的方式,小学数学教师可以有效地在课堂教学刚开始时,利用谈话来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学习氛围,从而有效地将新的知识点导入到谈话当中,辅助小学学生开展对于新知识点的了解和学习。以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教科书当中关于《乘法》的新课知识导入教学为例,结合“谈话交流法”,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应用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购物来引出新知识点,比如说:“同学们好,大家都有过去超市购物的经历吧,购物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的一种社会活动,但是大家知道吗?我们每一次的购物当中,都会运用到一种数学知识,就是乘法,比如说购买20个橘子需要多少钱?购买两瓶饮料需要多少钱,这些都需要用到乘法,所以,今天老师就带着同学们来见识见识这个乘法的庐山真面目吧。”通过这种有趣的谈话,小学数学教师就可以很好激发小学学生对于乘法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导入的有效性。

三、应用“多媒体法”导入

篇(3)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特点;教学影响

小学数学教师是学生数学教学的启蒙者,对于小学生以后的学习能力和习惯来说,起到了关键性的影响作用。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的掌握学生的心理,并有效的结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综合起来不断的改进教学方式,这样能够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本文对小学数学学习特点对教学的影响,进行了以下几点分析:

一、小学数学课堂学习特点概述

(一)数学学习内容上的特点

在数学的内容上,很多都是比较抽象并且逻辑性很强的,数学学科中包含了很多数量关系以及各种空间形态。在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上,主要就是让学生能够掌握对数学的基本认识和能够见到的应用。小学数学的教学工作是学生刚刚接触到数学的初级阶段,在逻辑思维能力上还没有具备,所以,考虑到小学生的这一学习特征,就要将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中抽象的部分尽量变得生动、形象,这样就更容易让学生理解,从而更好的掌握课本中的知识内容。

(二)数学学习方法上的特点

小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掌握是从学生的自主研究及教师的有效引导这两个部分组成的。学生的自主探索是指其通过对课本上的知识进行自主式的发现、总结,从而形成自身的数学经验,这就使得数学学习方法中具有探索性的特点。另外,教师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途径,教师和教材的引导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途径,所以,接受性也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特点之一。

(三)数学学习过程中的特点

数学知识的学习是具有连贯性和递进性的,所以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要努力的建立起教学知识体系,并且进行不断的完善,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数学学习是一个系统性的学习过程,一个大的知识点会包含几个小知识点,要使学生掌握整个知识体系可能会利用几个课时的时间,所以小学数学学习过程是系统的渐进性学习。

二、学习特点给小学数学教学带来的影响

(一)数学学习内容对教学的影响

小学数学内容是形象和抽象的统一体,这就会导致小学教师在教学任务的安排上受到限制,教师要对数学知识本质上的抽象进行有效的把握,再结合小学生缺乏逻辑性和想象力的特征,尽最大的可能将抽象的内容用形象的形式表现出来。如: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的辅助和教学情境的设置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在形象性的表现过程中,还要注意强调数学内容的抽象性本质,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科学的掌握数学知识,而不仅仅是对生活经验的掌握。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抽象化的数学知识,而不是一味的进行模式化的教学。

(二)数学学习方法对教学的影响

小学生在数学的学习方法上有探索性和接受性的特点,这就要求教师对教学中的内容进行合理的分类,根据知识点的难易程度把握好两者的关系。同时教师还要对教学方式进行准确的判断,将教学过程实行合理的划分。如:教师在向学生讲解“比例性质”这一部分的内容时,教师可以采用自主式探索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让学生通过动手实际观察测量的方式掌握知识,通过对比同一时刻下‘木杆的长度和影子的比例相等’这一规律,在抽象的定义掌握上,就要在教师的引导下来进行,这样不仅达到了让学生掌握知识的目标,还有效的培养了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能力。

(三)数学学习过程对教学的影响

小学数学学习过程具有系统性和渐进性的特点,这不仅要求教师进行合理的课程安排,还要向学生传授系统性的知识体系。课时的时间是有限的,一节课四十分钟是不可改变的,并且学生的接受、理解能力也存在差异,所以,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就要求教师进行循序渐进式的教学,这样才能使学生掌握知识的逻辑顺序。如:教师在讲解多边形的面积计算时,可以先从长方形、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入手,让学生循序渐进的学到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同时还能掌握到更多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能够系统性的掌握整个知识体系。

三、结论

总的来说,小学数学的教学特点对数学教学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这就对小学教师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充分的考虑到学生在数学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过程中的特点对小学数学的教学方式进行不断的强化和更新,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要对整个教学结构进行不断的优化,合理的安排教学过程,在教学理论经验的指导下,不断的总结经验,这样不仅能够有效的提高教学效率,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总体上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谭劲,李光树.小学数学学习特点对教学的影响[J].课程・教材・教法,2014,08:58-63.

[2]张芳琴.利用数学“美”的因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揭示数学美的教学策略[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13,01:116-118.

[3]张屹,白清玉,李晓艳,朱映辉,范福兰,谢玲.基于APT教学模型的移动学习对学生学习兴趣与成绩的影响研究――以小学数学“扇形统计图”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16,01:26-33.

篇(4)

一、小学数学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

近些年来,国家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并到全国范围内逐步推广起来。但是,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所取得的素质教育的教学成果并不明显,具体表现为:在教师方面,仍然以教会学生做题为主;在学生方面,死记硬背的成分较多;在教学效果方面,学生掌握和运用数学相关知识的程度较低。可以说,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总的来说,小学数学的教学依旧按照应试教育的思想,强调扎实学生的知识积累,轻视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近几年来,一些教师意识到了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较低的现状,并专心于研究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对策与建议中来。但是,有效教学策略的验证和实施还有着一定的难度,需要多方共同努力来提升小学数学学科的教学质量与效率。

二、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对策与建议

一般来说,有效教学是教学方法的一种,能够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与效率。相关教师在实行有效教学策略时,应当在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的前提下,设定合理的教学目标、为学生创设适合的教学情境、并充分发挥好教材的功能、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最终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1.设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众所周知,教学目标是开展教学活动的起点,也是教学活动的最终结果。合理的教学目标的设定,能够有效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与效率。对于小学数学学科的教学活动来说,也同样如此。一般来说,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一方面需要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点,另一方面需要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知识的技能。因此,小学数学学科的教师在设定教学目标方面,应当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设定适当难度的教学目标。这是因为,难度过低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失去求知欲,过高的教学目标则会让学生望而却步,只有合理的教学目标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于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值得一提的是,按照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还应当权衡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等多个方面来确定教学目标,最终提高小学数学学科的教学质量与效率。

2.创设适合的教学情境

情境教学法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能够最大程度的激发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引导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点的思考,进而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作为小学数学学科的教师来说,应当多加观察生活,为学生们创设和生活相贴近的?笛Ы萄?情境。按照新课程改革的具体要求,所开展的教学活动必须要以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为基础。因此,小学数学学科的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应当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以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为创设原型,创设有利于学生理解相关数学知识的教学情境,进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提升学习数学的效率与质量。

3.发挥好教材的功能

一般来说,教师所开展的教学活动,应当以教材为主要依据,来实现并开展有效的教学。对于小学数学学科的教学活动来说,也同样如此。作为小学数学学科的教师来说,首先应当认真的研读教材,了解整体教材的教学理念,把握具体知识点的前后逻辑脉络,认真的做好相关的备课活动。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小学数学学科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紧扣教材,对教材的知识点做到心中有数,不可随意拆分教材内容。

4.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

毫无疑问,合理的教学方法对于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作为小学数学的教师来说,应当根据每一章节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的特点,教师若是采用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很难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鉴于此,小学数学学科的教师就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等新颖的形式,设置合理的场景,采用学生易于接受的教学方式开展具体的教学活动。另外,通过提问的方式,增进与学生的交流,帮助学生理解内容,促进学生的深入思考,进而提高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篇(5)

一、英语语音教学的重要性

小学英语语音教学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小学学好语音符合儿童的生理特点;小学学好语音符合儿童年龄特点;小学学好语音符合儿童心理特点;小学学好语音符合语言学习的规律;小学学好语音符合儿童记忆规律。

二、如何把脉语音教学,提升英语教学质量

1.在字母教学中渗透语音教学

26个英语字母的发音中含有英语48个音标中的24个。在字母教学阶段,我们就可以借助汉语拼音发音正迁移,与英语字母发音做比较。在对比中间,让学生找到两者的相似之处,在汉语拼音的帮助下学习英语字母。然后,在教学字母的同时,我们可以罗列出一系列以这个字母开头的单词让学生来认读。并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初步感知该字母在单词中的发音。例如在教字母d的时候,我们可以在确定学生发音正确的前提下,出示一组单词dog , doll, dear , day让学生来认读,让学生来感知和体会该字母的发音[d]。在对比中,让学生发现它与汉语拼音d相似而又不同,同时告诉学生d是字母,如果写在[ ]或/ /里,它就变成音标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字母,知道了发音,同时也学到了一组单词,真可谓事半功倍啊!学生学得轻松,学得丰富,成就感随之而来,老师也教得起劲。这样长久下去,为学生能够看词呼音、知音拼词打下良好基础。

2.英汉对比,进行拼读教学

汉字的读音是由拼音构成的音节组成的,是声母和韵母的拼读,而英语单词的读音是由音素构成的音节组成的,是辅音和元音的拼读。不同的是汉字都是单音节,而英语单词有单音节、双音节、多音节。抓住音素这一要点,适时地交给学生掌握字母(形)在单词中的读音,利用汉语拼音拼读的规律指导学生用音素来拼读字母和单词。如:tea :/t/ /i:/ – /ti:/,drive:/dr/ /ai/。对于双音节词和多音节词要告诉学生有轻重音之分,这样读起来有抑扬顿挫之感,不能拼读的单个元音音素或辅音音素要读出来。这样一来,学生认为学英语并不难,大大地激发了他们学习英语的热情,增强了学好英语的自信心。

3.“以旧带新”完善语音教学

语音教学是一个长期的、不断重复的任务。在词汇教学中,我们要“以旧带新”,逐步地、不断地把语音知识渗透进去,更好地完善语音的教学。例如:在教学单词toy的时候,复习单词boy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在将b改成t的同时,学生对b和t的发音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并且也将发音和单词的拼写联系在了一起。这样的教学,学生不但很快能够“以旧带新”掌握新单词,又能够同时了解字母的语言,真可谓一箭双雕。小学生强烈的表现欲望也促使它们积极主动地自学单词,还会举一反三的学习。这种教学做到了“授之以渔”,使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大大提高英语学习效率。

4.创设真实的交际情景

篇(6)

新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让当代教育工作者的教学理念得到更新,教学目标也发生改变。将创新精神的培养纳入到小学科学教学目标体系,是完善科学教学工作的重要举措。在科学课堂教学中重视小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才能体现科学学科的特色,让小学生找到思维扩展的平台。实现创新精神培养目标,还需要教育工作者进一步努力,开创全新的教学方法。本文以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主题,展开了探讨与分析,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发。

关键词:

小学科学;创新精神;课堂教学;培养;条件

引言

新课程标准的内容,给小学科学教师带来了许多新的启示。越来越多的科学教师开始反思,通过科学学习,小学生们到底能不能爱上科学、学会观察、学会思考。科学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主要阵地,如何促进科学课堂培养创新精神作用的发挥,仍然值得每一位科学教师去思考。

一、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困难

小学生创新精神的形成与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科学课堂的教学氛围以及教师所利用的教学方法,小学生的个人学习心态,都影响着其创新精神的形成。目前,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困难有以下几点:

(一)科学课堂教学氛围较为死板

科学课堂教学氛围,影响着小学生习得科学知识的心态与情绪。只有和谐的课堂氛围,才能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创新精神的培养,也需要和谐课堂氛围的支持。但在当前的小学科学教学中,许多教师没有认识到科学学科的特色,一直利用灌输式教学方法实施教学。教师过于重视小学生的考试成绩以及本班学生的考试通过率,让科学教学偏离了正确的方向。教师过多的讲解,剥夺了小学生互动的权利,导致了课堂氛围的死板,不利于小学生创新精神的形成。

(二)课堂探究学习的条件不足

探究学习,是科学知识习得的正确方式。在小学科学课堂中组织小学生对未知的科学知识进行探究,是体现小学生课堂学习主体地位的重要方法。但许多小学科学教师并不认可探究教学手段,认为小学生什么也不懂,将课堂交给小学生,只会让课堂变得混乱无序。教师没有给小学生提供探究科学知识的时间与空间,没有给小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使创新精神的培养目标无法达成。

(三)科学课堂实践性有限

小学科学课本上的科学知识是有限的,是静态的。科学知识来自于生活,生活是无限的、动态的。只有将课本知识与生活结合起来,才能激发小学生的创新精神。但大多数科学教师比较重视理论知识讲解,忽视了实践活动在科学课堂中的引入。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比例不同,不利于小学生内化科学知识,也限制了小学生思维的进步。

二、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方法

解决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局限性问题,是培养小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举措。响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培养学生创新精神,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构建和谐的科学学习环境,培养创新精神

首先,教师要重视个人民主意识的建立。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要将民主视为课堂教学的原则之一,给小学生更多参与课堂的机会,让小学生表达与发言。教师不要将自己视为课堂的权威,将自己的主观想法强加在学生身上。无论学生的科学成绩好与坏,教师都要认可学生的个性化想法,鼓励学生。其次,教师要重视师生之间的互动。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小学生在科学课堂中发散自己的思维。教师要重视课堂互动对教学活动效率提高的积极作用,并利用师生互动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精神。像在讲解有关于观察植物的知识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牵牛花。教师可以就牵牛花的外形与学生沟通,说一说牵牛花像什么。一些学生说像喇叭,一些学生说像帽子,还有学生说像垃圾筒的盖子。用合理互动营造和谐的科学学习氛围,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开放。

(二)提供良好的探究学习条件,培养创新精神

重视探究学习条件的创设,给学生创新精神的形成奠定好基础,需要教师认可小学生的课堂学习主体地位,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具有好奇心,是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也是创新精神形成的前提。小学生对每一种新鲜事物都感到好奇,才能积极学习科学知识。在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激活小学生的好奇心。像在讲解指南针知识时,教师可以玩转圈指南方的游戏。教师让学生每人说一个自己想要挑战的圈数,转圈之后提问“哪面是南?”的问题,回答正确则挑战成功,反之,失败。当许多小学生失败之后,教师可以用指南针挑战小学生认为不可能的圈数,成功答出哪面是南的问题,以此来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促进小学生投入到指南针知识的探究中去。

(三)引入更多实践学习内容,培养创新精神

科学知识来自于生活中,小学科学课本中的知识点与小学生的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要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需要重视实践学习内容的引入,让小学生意识到原来生活中有这么多奇妙的现象。实践内容是最有力的科学证据,能够促进小学生科学学习意识的坚定与开发新科学知识兴趣的提高。像在讲解各种各样的蘑菇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组织一次采蘑菇实践活动。将科学课堂设于真实的大自然中,让学生在实践中去发现大自然的神奇,发散思维,建立创新意识。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生的创造潜能是无限的,而教师要做的,就是利用教学内容与活动,对小学生的创新潜能进行开发。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体现科学学科特色的关键。只有小学生建立创新意识,能够在科学课堂或者日常生活中去发现、发明一些新奇之物,才能让小学生的思维越来越开放。给小学生打造良好的发展平台,是小学科学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作者:张晓卓 单位:四平市第一实验小学校

参考文献:

[1]齐先成.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J].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2007,12:52-53.

[2]武玲.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7.

篇(7)

初一数学是中学数学的基础,要想提高中学数学的教学质量,必须从初一抓起。然而,目前存在一种现象,许多小学生在小学学习成绩不错,上了初中后,数学成绩却很快落了下来,这期间当然有着诸多因素,但很大一个原因就是初一数学老师未能做好小学、初中的数学衔接,致使一部分学生,进入初中后,总觉得初中数学抽象,理论性强,教学内容多,难度大。老师如果再没有引起注意,这部分学生进而就对数学产生畏惧感,动摇了学好数学的信心,甚至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成绩掉下来也就在所难免了。如何避免这种现象,做好中小学的衔接是关键。下面就谈谈我在平时教学中如何处理中小学衔接这方面的一点点体会。

初中数学与小学数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初中数学,有相当一部分的知识,在小学已有初步的介绍和了解,这是小学、初中的联系。但也有相当一部分是与小学不一样的,新的。或在小学基础上作了很大的提高的,这就需要过渡。因此,要搞好小学初中的数学衔接,首先要理清楚,小学生与初中生,小学教师与初中教师的学习方法,教学方法,生活节奏有何不同,我认为,有以下几种不同:(1)教师教学方法不同;(2)所学知识量不同;(3)学习方式不同;(4)学习节奏不同。如何处理好这些不同,做好衔接课,就是这样做的。每当我接手初一年级数学时,我都先找当年的小学数学课本,自己先学习一遍,找一找有哪些知识与初中有着联系,初中有的,小学已学习到什么程度,初中还有哪些知识,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新的,从未接触过的这些都一一记录下来,课本学习了几遍之后,再到小学六年级听几节课,感受一下小学数学的教学方法,回来后,好好制定教学方法。对于初一刚接手的前几节课,我都是先与学生们闲聊,了解学生们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然后,再给学生们介绍初中的学习方法和老师的教学方法,消除他们对初中数学的恐惧心理,树起学好数学的信心。其次,做好教学内容的衔接。初一数学教材内容大致有:数(有理数)、代数式(整式及整式的运算)、方程(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二元一次方程)、几何(包含一些立体几何)。在“有理数”这一章,它是以小学的四则运算为基础,再扩充引入了负数、有理数、绝对值、相反数等新概念。因此,教学时,应先复习小学学过的有关内容,尽可能用已有的知识引出新知识,为了搞好知识间的过渡,一要淡化概念,二要务必使学生熟练算是的四则运算,再弄懂符号的处理法则。这样,有理数的运算即可轻而易举的过关了。在“代数式”这一章,我以小学知识为基础,先复习数的运算,进而引出用字母表示数,让学生初步体会到字母比较更具有一般性,由字母再引到式的运算。

教学中,多次进行类比,如整数与整式的类似,整数运算与整式运算的类似,数可以看成是式的特殊情况,数的运算可以看成是式的运算的特殊情形,说到整式,仿着整数来做,学生易于接受。“方程”这一章,对于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列方程解答问题,小学已有初步的接触,只是小学是用算术法去求解,因此,教学时,就先复习小学的算术法解方程,然后,逐渐由算式法过渡到多项、合并同类项,对比两种方法,使学生们感受到解方程的法则比用算术法解方程简单,方便许多,从而逐渐忘掉算术法,记住解方程的方法,对于应用题,更是如此,算术法,列方程法一再比较,让学生体会到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优越性,从而使学生逐步从算术方法中解脱出来。我刚开始讲教师教初一时,要先学习小学课本,先听听小学教师的讲法,就是这个用途,把小学的解法与中学的解法一一作比较,使学生从中体会到优越性,才能使学生从思维定势中解脱出来,愉快地进入到初中的学习。对于“几何”教学内容的衔接,学生在小学教学中已经学过直线、射线、线段、三角形、四边形、圆等几何图形的简单性质。而初中平面几何的教学,要从数的学习转入到形的研究,要从几何的本质属性方面理解和掌握图形的概念,要用逻辑推理的方法把握图形的性质,因此,要理清脉络,加强知识的衔接,小学教材已有的,并且在提法上与小学教材无本质区别的内容不再作为新知识处理,而是采用复习的方法使之系统化,条理化。如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概念,中小学叙述不一样,教学时应向学生特别指出中小学几何的不同。总之,教学中应先重新复习小学的知识,小学的教材处理方法,然后再上升到理论上去论证。第三是学习方法的衔接。小学,因为学习内容少,教师教学时,可反复复习,学生学习方法,理解方法比较肤浅,缺乏系统的归纳与整理,而初中,科目多,教学内容多,难度加深,要求学生要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自学能力。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有意识,有步骤地给学生一些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比如怎样预习,怎样听讲,怎样复习,怎样做课堂笔记,怎样章节小结,怎样理解与掌握好基础知识,怎样有较好的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如何与同学探讨等等,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应用学到的方法自学,鼓励学生善于提出问题,尽力消除学生的依赖心理,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与独立思考能力。让学生感到数学并不可怕,数学是很有用的,从而激发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自发、自觉地学习数学。

总之,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如不注意根据由小学到中学这个过渡时期的特点来制定相宜的教学措施和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丧失,成绩就会下降。因此,教师平时应多与小学教学多联系,多探讨,教学时,多注意与小学所学知识多对比,多比较,平时多指导学生预复习,指导学生总结好的学习方法,尽快让学生适应中学的学习,摆脱依赖性,增强自觉性,提高学习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