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信息资源管理

信息资源管理精品(七篇)

时间:2023-01-16 01:49:14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信息资源管理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信息资源管理

篇(1)

一、制定信息资源管理法规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1.从信息作为重要的经济资源角度看:在当今信息时代,信息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不仅体现在信息替代土地、劳力、资本等,成为现代生产体系中最重要的投入之一,而且已成为继能源、材料之后的第三大经济资源,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各个生产环节的信息取代性与决策环节的信息决定性,同时也体现在经济运行机制上的信息媒介性等方面。当达国家的实践表明,市场经济就是信用经济,而作为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信用体系,是通过对一些政府信息资源和个人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与管理才逐步建立和完善的。因此,在目前我国市场经济中,信息资源的有效配置与信用体系还存在严重机制缺失的情况下,就必须通过建立相应的制度与法规对相关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与管理,来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体系需要的信用体系和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否则,将严重制约与影响我省经济的健康发展。

2.从信息作为经济与社会管理资源的角度看:在我国,由于传统工作方式影响,政府工作透明度不足一直是比较突出的问题,为了保证人民群众在知情前提下实现其民利,为了满足WTO对政府透明度的要求,为了有效地防止政府腐败,同时,也为了提高政府管理的科学水平,就必须出台相应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与法规。只有这样,才能通过制度创新实现政府职能的根本转变,并进而提高政府管理的科学水平。否则,不仅会严重影响我省及我国政治民主化与经济国际化的进程,而且,也无法顺利的实现政府职能的根本转变,并提高政府管理的科学水平。

3.从信息化建设的进程看:我国在过去十多年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阶段里,在形成大量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大规模的用户覆盖能力和对信息化建设的高度认知感的同时,由于更多采用了按条条、块块渠道,分散建设的方式,因而,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信息基础设施利用水平低、硬件与软件投入比例失调、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严重滞后等问题,也直接导致形成了大量的分散异构的信息孤岛。这些情况的存在,正在严重影响着信息资源共享、信息资源开发和整个信息化的健康发展,成为信息化发展的瓶颈。因此,在充分考虑信息资源现有配置与管理状况的情况下,从政府、企业、社会的大局出发,运用各种组织措施与制度和法规措施,通过建立信息资源管理立法框架体系,对现有分散异构的信息系统进行必要的无缝整合,并全盘统筹信息资源的开发、整合与提升,就成为当前信息化工作的重点与核心,成为信息化建设健康发展所必须解决的主要问题和必须开展的主要工作。

4.从时展的角度看:迫切要求我们对信息资源进行管理。首先是信息时代信息资源总量的爆炸式增长,现在是每10年就增长一倍,某些尖端科学每2-3年就增长一倍,仅全世界每天出版的科技文献就达50万~70万篇,在这古往今来不断增大的信息海洋中,精华与糟粕并存、真理与谬误同在,怎样在这海量之中选出人们所急需的信息,满足社会各界对信息的需求,有效的办法就是加强对信息资源的管理;尤其是随着以因特网为基础的全球信息高速公路的出现,使人类的信息活动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它超越地域与时空的局限,成为信息资源存储和传播的主要场所和渠道,但由于进入因特网的网络和信息资源没有质量控制标准,所以,致使网上各种污秽与伪劣信息泛滥、各种无效信息堆积、网络病毒频发,网上信息污染日益严重,刚刚建成的信息高速公路也成了一些人倾倒毒、赌、黄和伪劣信息的场所,这不但在毒害着众多的青少年,而且也造成了通道的堵塞,使人们上网不能及时找到所需要的信息,各种病毒也时时在威胁着通道的安全。因此,尽快建立网上信息标准和信息秩序、优选网上信息建立信息资源枢纽,来满足人们生产、生活对信息的迫切需要,已是当务之急。我们认为:各级政府投巨资参与修建了这条信息高速公路,也就有责任通过对信息资源的有效管理,来使它发挥出更大的效能。

5.从国家和地区安全的角度看:要求我们必须尽早加强对信息资源的管理。现代信息采集、存储、处理、传输技术和全球信息高速公路在给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潜藏着巨大的隐患、风险和危机。除毒、赌、黄信息毒害青少年和大量信息堆积影响信息的流通和使用外,最严重的一个是不断的病毒冲击损毁信息系统和大范围信息网络,导致网上信息丢失或网络瘫痪;另一个是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特别是国外的敌对势力,通过网络来盗取国家、地区和企业存储在联网计算机上的各种保密信息,信息网络、通信已成为敌对势力攻击的目标和窃取情报的重要渠道。

二、制定信息资源管理法规的基本原则

综观国内外信息立法实践与理论研究成果,笔者认为研究制定我省信息资源管理法规,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整体性原则。信息资源管理法规的制定是涉及政府、企业和社会的各个方面,因此,必须统筹规划、系统研究、分类实施、逐步推进,只有这样,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才能实现对全省信息资源全面有效的管理。

2.重点性原则。要充分研究当前我省信息化的进程与阶段,分析我省信息资源实际情况,根据当前社会实际需要与可能,既关注其紧迫的现实需要,又要抓住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点项目和主要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集中优势兵力,在充分研究当前实际情况与需要的前提下,进行重点突破。

3.循序渐进原则。信息资源管理的制度与法规是一个庞大的法制体系,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我们必须根据实际的需要和可能,循序渐进,先易后难;有的先出台政策,再上升到法规。逐步实现信息资源全面化、科学化、法制化管理的终极目标。

4.创新开放与国际兼容性原则。制定我省信息资源管理的制度和法规,必须坚持观念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鼓励竞争,扩大交流与合作,尤其考虑到我国进入WTO后与各国的交流与合作,兼顾到有关国际性的法律规定,因而,也必须对法规的国际兼容性给予充分的重视。

篇(2)

关键词:公共信息;信息管理;管理机制

中图分类号:G2031 文献标识码:A随着网络、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我们进入了充满了信息和知识的信息经济时代,信息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生产的一种重要资源。公共信息资源是最庞大、复杂、人们利用最多的信息资源。对公共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对优化社会信息资源,改善人们的信息环境,方便人们的信息利用有着重要的作用。

1. 公共信息资源及其管理

1.1 公共信息资源概念

对于公共信息资源这一概念,目前国内外并没有形成共识,只是出现了一些有影响的定义。如美国《田纳西州公共信息法案》指出,公共信息是在法律或法令以及与官方事务相联系下所收集、组织和保管的信息,包括政府部门产生的信息或为政府部门所生产以及政府部门所拥有的信息或有权获取的信息。在联合国《发展和促进公共领域信息的政策指导草案》中定义:“公共信息资源是指不受知识产权和其他法定制度限制使用以及公众能够有效利用而无须授权也不受制约的各种数据来源、类型及信息。”在国内,一些学者从公共信息资源的覆盖范围上对其进行了分析,认为公共信息资源不但指政府信息资源,还包括第三部门(非营利机构)等社会组织及个人以公开的方式所的组织信息(如企业宣传册)、个人信息(如博客)等。夏义堃则强调了其公共性,认为公共信息是一种特定的实用型信息类型,它是指所有发生并应用于社会的公共领域,由公共事务管理机构依法进行管理,具有公共物品特性,并能为全体社会公众共同拥有和利用的信息。

1.2公共信息资源的分类

按照公共产品的两个基本特征可以把公共信息资源分为纯公共信息资源和准公共信息资源。纯公共信息资源是指完全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这两个特征的信息资源,例如气象信息、地理信息、公共知识等。这类信息是属于全社会所有公民的。准公共信息资源是指只具备上述两个特征中的一个,另一个不完全具备;或两个都不完全具备的信息资源。准公共信息资源的非排他性不完全主要表现在可以通过收费的手段排除一部分人消费该信息的可能。

按照产生公共信息资源的机构来划分可以把公共信息资源分为:

(1)政府产生和拥有的公共信息资源,这一部分信息资源在公共信息资源占有的比重最大,因此人们常常将公共信息资源与政府信息资源混为一谈;

(2)公益事业单位产生和拥有的公共信息资源;

(3)其他组织产生和拥有的公共信息资源[3];

(4)个人公开发表的弱知识产权保护的信息,例如(个人博客)。

按照内容种类,公共信息资源可分为国家政策法规、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包括国内和国外)、经济基础设施(基础科学研究、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交通系统)、公共服务信息,也包括技术资源、专利信息和招商信息、企业数据等。

按照地域分布可以把公共信息资源分为:(1)全国性公共信息资源;(2)区域性公共信息资源。

1.3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的概念和内涵

管理是指为了达到某一共同目标在组织内进行的有意识、有组织的指挥、协调和创新活动,管理具有组织、计划、决策、领导、控制等职能。斯蒂芬·P·罗宾斯和玛丽·库尔塔对管理下的定义是:“管理这一术语指的是和其他人一起并且通过其他人来切实有效完成活动的过程。”这一定义把管理视作过程,它既强调了人的因素,又强调了管理的双重目标,既要完成活动,又要讲究效率。即以最低的投入换取最大的产出。

如何给公共信息资源管理进行概念上的界定?夏义堃指出“公共”是构成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的最本质的概念。也就是说公共性是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的基本特征,这其中包括管理内容的公共性、管理主体的公共性和管理客体的公共性。公共信息资源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多元社会行为主体及其网络化组织结构,为了最大限度地促进信息资源的全社会共享和信息资源效用价值的实现,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综合运用各种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技术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在公共参与下实现对公共信息资源的多元管理。[5]因此本文把研究的重点放在"管理"上,从管理的机制和功能出发对我国的公共信息资源进行分析,实现公共信息资源的优化整合,便于公众对信息的利用,合理分配投入和产出,实现公众的公共利益。

2. 目前我国公共信息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公共信息管理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对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目前我国还没有将公共信息资源上升到关键的资源和战略性资源的高度。(2)政策与法律保障不利。我国目前还没有一个专门负责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的机构,也尚未出台一部全国性的公共信息管理法规或条例,已通过的相关法规太笼统、抽象。(3)政府信息公开困难重重。目前,我国政府信息全部归国家所有,不公开是原则,公开是例外,很多掌握在相关部门手中的信息,公众无法通过正常的途径获得。加上由于技术等方面的原因,政府信息公开难以为普通公众所熟悉,信息成为一些行政机关,甚至是权力拥有者个人谋取私利的工具,造成信息垄断。信息的不公开造成了信息资源的极大浪费,还产生了资源配置失调、经济活动成本增加、腐败滋生等一系列社会问题[6]。(4)政府上网工程普及后不够深入。"政府上网工程"和信息港项目提供的信息量小、陈旧,远不能满足公众对公共信息的需求,普遍存在有硬件无软件、有形式无内容的局面。此外,缺乏统一规划和有效的实施步骤,信息化基础条件比较落后,缺乏公共信息管理人才也影响了公共信息管理的顺利发展。(5)公共信息服务存在着短期行为严重、效率低;浪费严重、个性化服务空白、资源动员能力薄弱;发展不均衡、创新乏力;衙门作风严重、公共信息供给规模不当;过剩与短缺并存、公共信息服务质量低;深度开发欠缺等问题。(6)管理体制条块分割,部门设置交叉重复。我国公共信息资源管理部门设置主要包括图书馆、科技情报所档案馆和政府信息资源管理中心,各有自己的上级主管部门,分别为各级文化部门、科技部门、档案管理部门以及政府信息化领导小组。同时图书馆又分为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科学院图书馆3个系统,这样使信息资源管理在体制上出现了严重的条块分割、多头管理的状态。各有侧重,功能交叉,势必影响国家信息资源管理政策的有效实施,难以协调统一工作。(7)缺乏统一的协调机构和公共信息资源共享机制目前我国公共信息资源协调职权主要掌握在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地方各级政府信息化领导小组手中,而公共信息资源管理体制又存在多头管理,这就难以真正发挥信息化领导小组的职能作用国家公共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需要建立一个具有强有力的协调能力和管理职权的管理部门,同时要真正实现公共信息资源的全国范围内的合理流动、合理使用、良性发展,就必须建立健全各级公共信息共享机制。

3. 我国公共信息资源管理机制初探

根据系统论的观点,机制是指系统内各子系统、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形式及其运动原理和内在的、本质的工作方式。在本文中公共信息资源管理机制是指对我国公共信息资源管理内的各个部门、机构进行协调和组织,使之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实现对公共信息资源的优化整合、对之进行有效管理,为公众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服务,尽量充分的满足公众的信息需求,使公共信息资源发挥它该有的效用。

3.1 我国公共信息资源管理机制中的角色定位

在管理学中,管理组织有明确的职能划分,只有分工和职能划分明确,才能实现管理的目标,使整个机构得以有效的运作。在这其中,有两个角色对管理的有效实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领导者。领导者是指在组织中担任某种职务、拥有某种权力的机构。在公共信息资源管理机制中,领导者就是指对公共信息资源具有宏观上的规划、整合、处理等权力和功能同时也具有约束公共信息资源使用者权限的机构和个人。由于公共信息资源的公共性,所以毫无疑问政府在这个管理机制中应当承担最高领导者的责任。政府负责对公共信息资源的宏观规划,制定相关的信息政策,推动信息共享和公开,同时制定相关法律制度以保证公众获取公共信息的权利。政府在公共信息资源管理中的权力和职能主要有:(1)统筹规划。公共信息资源是整个社会活动的结果。公共信息资源内容具有广泛性和公共性,并且其用户具有公共性和多样性,这样使得公共信息资源的管理纳入了整个社会的范畴,政府作为最大的公共信息资源产生机构和最大的社会公共利益的代表,可以站在社会的高度来统筹规划公共信息资源,制定信息政策,完善信息公开和共享的法规制度,加强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网络建设,保证每个公民合理的公共信息需求。(2)整合信息资源,优化信息网络。当信息以一种混乱的秩序、错误的规则在流动时,就会形成信息熵,不但不能满足公众的信息需求,反而会使公众获取信息的难度增加,使公共信息资源的投入大于产出,那么这笔信息财富就得不到很好的利用。政府对公共信息资源的整合关系到公共信息资源能否有效利用的问题,所以一定要从全局的观点出发,对所有信息资源进行统一规划,确定其统一标准,使各信息资源之间能够有效交流,尽可能减少冗余或不一致的信息。

——管理者。管理者的一般定义是指指挥别人行动的人。许多管理学书籍中把管理者比喻成一位交响乐的指挥,具体而言,所谓管理者是指担任某一职务,具有相应的权力、责任,为实现预定目标,使组织活动有效进行的人员。管理者是管理活动的主体,在管理系统处于核心和主导的地位,管理的成效有无或大小,管理者起着重要作用。在公共信息资源管理中,公共图书馆、档案局等公益单位以及政府信息部门充当着管理者的角色。但是缺乏统一的协调机构和公共信息资源共享机制。目前我国公共信息资源协调职权主要掌握在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地方各级政府信息化领导小组手中,而公共信息资源管理体制又存在多头管理,这就难以真正发挥信息化领导小组的职能作用。国家公共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需要建立一个具有强有力的协调能力和管理职权的管理部门,同时要真正实现公共信息资源的全国范围内的合理流动、合理使用、良性发展,就必须建立健全各级公共信息共享机制。

——公众参与。建立公众参与式的管理模式兼顾效率与公平。传统意义上公共资源管理属于政府管理的范畴,这种以政府为中心的单一化的管理体制和模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现代信息社会的发展要求,又加之政府作为利益集团从本质上具有自利性,在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的过程中已经产生了不少问题,甚至存在、损公济私的行为。由于局外人式的监督很难真正发挥效用,这需要公众和其他一些社会机构共同参与到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的过程中,协同政府进行管理。

3.2建立一套适应多元化发展战略的公共信息资源管理评价体系

社会对公共信息资源的消费和使用取决于所提供的公共信息资源的数量、质量和服务水平。在传统的公共信息资源管理模式下,公共信息资源的控制权和使用权大都掌握在政府手中,政府是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的唯一主体,缺少有效的动力机制和约束机制。在多元化的公共信息资源管理模式下,不同主体从事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的能力和专业化水平通常存在很大差异,并且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是每个竞争主体的最终目标。"评价"是一种有效的监督机制。公共信息资源管理评价体系的建立一方面可以从资源建设水平、共享程度、综合利用程度、服务质量以及带来的社会效用等多个方面对每个竞争主体的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进行科学的评价,从而保证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的有序进行;另一方面还可以为不同的社会组织和机构参与公共信息资源管理提供一个公平的、开放的竞争平台,并可从宏观引导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的合理化和科学化。

3.3构建公共信息共享机制

在我国构建完善的信息共享体系,应充分协调各类公共信息资源管理机构的利益,以市场机制和经济补偿机制为信息共享的推动引擎,达到信息共享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重。

公共信息资源是重要的信息财富,但是信息只有成为有效的信息流才能为人所利用,起到它应有的作用,随着信息革命的深入、知识经济的发展,各国在资源配置上的竞争日益激烈。公共信息,作为一种国家战略资产,也日益成为各国政府管理的优先目标。完善公共信息资源管理机制,明确公共信息资源管理中的各项职能分配,才能使公共信息资源管理实现其目的。

参考文献

[1]戴艳青,龙朝阳.公共图书馆参与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的理性思考[J].图书馆论坛,2009,29(2):58-60.

[2]蒋永福.论公共信息资源管理——概念、配置效率、政府规制[J].图书情报知识,2006(3):11-15.

[3]杨秀丹,白献阳.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研究[J].图书馆论坛,2005,25(6):211-213.

[4]夏义堃.公共信息资源属性、分类及管理结构分析[J].图书情报工作,2007,51(5):59-62.

[5]夏义堃.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的多元化视角[J].图书情报知识,2005(2):20-24

[6]何其宝,范培珍.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的多元化策略研究[J].皖西学院学报.2007,23(2):38-41.

[7]莫力科,王沛民.公共信息转变为国家战略资产的途径[J].科学学研究,2004,22(3):263-265.

[8]牛红亮.关于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的探讨[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7,30(2):164-167..

篇(3)

关键词:军需;信息资源管理;现状

军需信息资源是后勤领域所涉及的军需信息资源的集合。它包括信息内容资源以及收集、处理、传播、、使用、储存信息内容的技术、设备、网络和人等资源。军需信息资源具体是指与军需活动相关联的,并可以开发、组织、利用的信息的集合。它是军事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军需信息资源平要包括:军需供应实力信息;军需标准制度信息;军需物质资源信息;市场相关信息;军事部署与指挥信息和战场环境信息等。

近几年来,随着我军信息化进程的推进,军需的信息资源管理工作发展较快,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军需信息资源管理工作还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1.对信息化和信息资源管理的认识不足

军需行业是随军队诞生而诞生的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古老行业,其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积累了很多优秀的管理模式和工作模式。这些模式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曾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这对传统的管理模式提出了挑战,也要求我们逐渐放弃旧的模式。而某些单位由于担心信息化建设投入的成本太高、人员是否能适应新的模式、新模式是否适合战时的需要等诸因素,犹豫不决,从而形成信息资源管理不能顺利推进的瓶颈。所以军需部门的决策者必须充分认识到这点,从心理上和实际行动上来改变这种观念。

2.信息资源管理发展不平衡

受经济条件和部队任务不同的制约,我国的军需信息资源管理总体发展水平呈现出明显的不平衡。

(1)在重点建设部队,大多已经形成明确的信息资源管理需求,并且已经有了信息资源管理建设的计划;在非重点部队,许多单位只是把信息资源管理当成一种装饰物,对其应用前景缺乏信心,或者畏难于风险,建成了个别系统后就裹足不前;

(2)这种不平衡还充分表现在人的意识上。信息资源管理水平高的部队,人员的信息意识较强,信息知识积累较多,对于信息资源管理的认识和理解也相对深刻,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推广也相对容易;而在信息资源管理水平低的部队,人们对于信息资源管理往往强调其投资大,见效慢的消极因素。

3.缺乏全行业认可的数据转换标准和接口

近几年,随着软件技术的发展,部队各种各样的业务软件如雨后春笋般的涌现,而针对同一业务的不同系统之间往往无法实现数据转换。这种状况导致企业应用了系统之后反而形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部门内部,部门与部门之间数据交互成了一大难题。在信息资源管理的过程中,往往不得不尝试许多软件,而软件间的数据交互却不得不采用excel和word。数据交互已经成了军需业务部门全局信息流通效率的瓶颈。高投入的系统得不到效率的相应提高,无疑会挫伤了对信息资源管理的积极性。

4.军需部门自身管理体制不建全,管理水平不高

即使拥有了高水平的信息系统,信息的搜集、分析和处理都是由人来做的事情。信息系统是一个人机系统,既有人的因素,也有机器的因素。我们往往忽视了人的因素,以为上了系统就万事大吉,而放松了相应的管理体制的制定和完善工作,对于以往工作中的不合理之处也不与改进。许多人再把错误归结到软件和信息资源管理,这是目前对信息资源管理中的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

5.军需业务人员自身素质有待提高

信息化是近几十年才迅速发展起来的一个领域,并且其研究开发和应用的速度越来越快,呈现出专业技术人才短缺状况,军需信息化技术专业人才缺乏就更加明显,既懂信息化又熟悉业务情况的复合型人才奇缺,制度化、规范化的信息技术培训制度还未建立,许多在岗人员对信息技术的掌握能力较低。若想信息化的开发建设、运行管理取得成功,必须在行业内培养出一只信息化技术专业队伍。

参考文献:

[1] 游五洋、陶青: 信息化与未来中国.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53-108。

[2] 王普丰.:信息战争与军事革命.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1.157-321。

篇(4)

关键词:会计信息资源;管理;内涵

当今时代,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冲击着整个世界,给社会各个领域带来巨大的影响。信息化作为一种新的形态崛起在世界舞台,其核心是信息以及信息技术的运用。信息作为一种战略资源,对经济将产生重大的影响。财务信息化建设是当代经济建设的重要发展趋势,而对会计 信息资源的管理是财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和探讨有关会计信息资源管理的内涵及其具体内容是一项基础工作。

一、会计信息资源

会计信息资源是财务领域所涉及的会计信息资源的集合。它包括信息内容资源以及收集、处理、传播、、使用、储存信息内容的技术、设备、网络和人等资源。会计信息资源具体是指与会计活动相关联的,并可以开发、组织、利用的信息的集合。会计信息资源主要包括:会计核算信息;会计标准制度信息;市场相关信息等。

1.信息内容资源是在会计专业领域产生的和通过收集、处理、传输、、使用、储存和整理的信息,有文字的、口头的或以数据库、纸质和缩微品、光电介质等介质保存的任何消息、知识、数字、图形等,可称作狭义的会计信息资源。财务部门通过拥有的信息设施存储和处理信息,分配相关会计信息。业务人员是会计相关信息内容的开发者和利用者,也是信息资源的载体,因此他们也属于会计信息资源的范畴。

2.信息技术设施资源是有组织的人员、硬件、软件和物理设备的集合。它是会计部门用来收集、处理、传输、、使用、储存信息内容资源的手段,包括所使用的各种人员以及信息技术和设备资源。

3.人是会计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都分,一是因为它是会计信息系统人机系统的主体,是信息系统的主宰,二是因为它是会计信息内容资源的创造者和使用者。

二、会计信息资源管理的含义

根据信息资源管理的概念,结合会计部门的管理实际,可以认为会计信息资源管理是指运用信息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系统集成技术和信息安全技术等,提高财务部门的管理、决策和业务水平。具体来说,它是指财务系统为实现会计信息资源的充分、高效利用,确保会计保障有力而对会计信息资源进行采集、组织、存储脸索、开发、利用和再生产,以及在此过程中所采取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措施。

三、会计信息资源管理的主要内容

会计信息资源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会计信息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是进行信息资源管理的出发点。针对不同的用户,会计信息需求是不尽相同的。帮助决策的会计信息需求般具有总体性,是对会计总体状况的确切描述。

2.会计信息源的确定

会计信息源,就是会计信息的来源,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会计人员。主要是指参与会计工作的人员,他们所掌握的会计知识和所进行的会计活动是会计信息资源的最主要来源。二是会计环境。即会计活动所处的社会、经济、法制、科技等领域,这些领域的许多信息也与会计活动密切相关,所以也是会计信息的来源。

3.会计信息采集与转换

会计信息源一旦确定,下步的工作就是会计信息的采集与转换。会计信息采集,其实就是会计信息的选择过程,即根据需求从己经确定的会计信息源中连续地搜索选择、提取有用信息的过程。会信息转换是伴随信息采集而产生的各种实践活动。主要包括信息所有权或使用权的转换、信息资源符号的转换、信息记录方式的转换,信息载体的转换等方面。

4.会计信息组织

信息组织就是将处于无序状态的特定信息,根据一定的原则和方法,使其成为有序状态的过程。在会计信息资源管理活动中,为了控制信息的流速和流向、数量和质量等,把传递中的杂乱无序的信息整理为系统有序状态的活动就是会计信息组织。

5.会计信息分析

会计信息分析是对会计信息资源内涵的开发。它使原有的会计信息在更深入、更全面、更综合、更适用的层次上凝结为全新的信息内涵,从而上升为科学的信息理论。它是建立在科学的分析研究方法基础之上,并融入信息分析人员大量智慧的高级信息劳动。

6.会计信息存储

信息存储就是按定的规律将信息存放在定的空间介质中,以便于信息的再次利用。就信息存储的基本方式来讲,会计信息存储经历了两个阶段,一是手工存储。二是计算机存储。

7.会计信息检索

信息检索是信息组织的逆过程。组织会计信息的目的就是将零散的会计信息组成一个有序的体系,使会计人员能够迅速地从整个信息体系中搜寻出所需的信息。会计信息检索方法可分为手工检索、机器检索、计算机检索三种。

篇(5)

关键词 信息资源管理 案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Case Practice Teaching Research on

"Information Resources Management"

HUA Haiying

(School of Information,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Business Studies, Guangzhou, Guangdong 510320)

Abstract For the teaching reform of "Information resource management", this paper considers the case teaching method should be used in the teaching of the "Information Resources Management", put forward corresponding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problems and notes in case teaching practice.

Key words information resource management; case teaching

“信息资源管理”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体现了该专业最本质的特征以及内容。其教学目的在于让学生系统了解和掌握信息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原则、方法和手段,为学生在今后的专业学习中根据自己的职业规划不断深化所需要着重学习的模块。

从内容来看,该课程内容丰富,不仅仅所涵盖了信息资源管理的主要理论方面,也有体现信息资源管理的基本技术、方法等。也就是说该门课程既具备一定的理论性,也有很强的实践性,是属于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专业核心课程。这样的课程内容要求学生不仅仅要掌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基本学科知识体系,而且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并掌握一定的信息管理的基本方法和手段。此外,这里的信息资源管理的基本技术、方法和手段将会根据不同学校的专业特色以及培养目标,在今后的专业课程群的模块里面有的信息资源管理的基本技术、方法和手段将会得到深化。比如对于偏向管理信息系统方向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将会继续开设有关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信息系统分析等相关的课程来强化学生的这方面的技术和能力。

这些特点决定了信息资源管理课程在讲授过程中,让学生感觉到“内容多,懂但什么都没有学到”。因此基于此,本文认为信息资源管理的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特点决定了在该课程的教学中可以采取案例教学和实验教学的方式相结合的方式。下面将结合该课程的案例组织以及实验教学分别讨论。

1 案例教学在信息资源管理课程教学中的意义

1.1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目前我国高校对本科学生的教学方式中,“老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传统教学方法仍占主导地位。而信息资源管理由于课程内容有相当数量的理论内容,其知识内容相对来说较为简单,如果采取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不仅仅学不到什么东西,而且会对本专业课程丧失兴趣,使得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无法达到。

案例课程在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不同于其它课程,能给学生一种全新的感受,所以能够吸引大部分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感兴趣。在学习兴趣的驱动下,选课学生在课后都能自觉地对案例进行研究。而这种学习兴趣是保障信息资源管理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

1.2 案例教学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由于高校学生无法接触到信息资源管理的实践层面,因此学生对于很多知识点的学习缺乏感性认识,综合运用能力较差。而教学案例一般都是以信息资源管理的企业实践的活动为背景编写,而很多案例可能包含了不同课程、不同学科的内容,反映的知识具有综合性。因此该类案例的学习,学生能够对已学理论知识的实际运用情况建立起一定的感性认识,也能提高已学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2 信息资源管理的案例的选择

在信息资源管理的案例教学中,其教学案例必须经过精心选择。在选取教学案例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所选的教学案例应该主要选择那些重要的理论章节,加强学生运用该理论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这样不仅仅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还能够提高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来说,比如针对信息资源管理中的内容管理的这一章节,由于要介绍到各种各样的信息管理的技术和手段,而单单评介课本上的理论介绍,学生不仅仅没有任何印象,还感觉这些技术很空洞,没有任何实用的价值。因此针对这章节的内容,笔者采取分析目前专业的信息服务网站――国家数字图书馆的案例分析的方法。让学生指出在该网站中所采用的信息采集的方式、信息组织的方式、信息检索的技术展现,并运用课本所学知识对该网站所采用的信息管理技术的优点和缺点进行评价分析,最后针对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理论知识让学生对该网站提出一些建议和措施。这样的手段使得学生感觉到课本上的信息资源管理的技术和手段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实实在在的东西。这样学生也对此章节的内容有了很大的兴趣。

(2)典型性典型性是指案例应具有代表性、重要性,一个好的信息资源管理的案例必定具备普遍的现实代表意义,对学生能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教学案例要具有典型性,能反映实际情况中重要的经济业务活动,学生通过对其反复观察思考,能够真正理解理论知识和方法,灵活地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信息资源管理案例教学的组织

即便案例选择得当,但在教学过程中如果组织不当,将使得案例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在案例教学组织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3.1 案例所体现的理论知识点一定要在案例开展之前讲授

这点需要尤其注意,授课老师要合理安排案例教学的时间以及进度,使得相关的理论知识在案例开展之前就已经讲授,这样学生才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来进行理解并解决案例中所出现的问题。为了让学生对案例教学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在讲授之初就把相关的案例以及背景资料等发送给学生,等到开始案例讨论的时候让学生提前准备,并选派同学课堂演讲和讨论。

3.2 案例教学组织过程中需要合适的激励机制

我国高校课堂在开展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学生发言的积极性不高,课堂讨论无法有效的进行,因此案例教学组织过程中合适的激励机制是必须的。这里的激励主要体现在对学生的认可,让他们保持对案例分析的热诚并觉得学有所成。因此为了激励他们,笔者提出如下建议:在学生进行案例分析讨论之前,积极回答并帮助学生解答准备过程的任何问题。这样才能不致于让学生因为受挫感而放弃对案例的讨论,导致案例教学的失败。第二,在案例教学的课堂组织过程中,老师的点评和发言要恰到好处,既要鼓励学生,同时也要让学生能够体会到案例教学背后的课堂教学目标。而且教师要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是及时控制案例教学围绕着限定的课堂教学目标。第三,可以采取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利用录像等手段记载学生案例教学过程中的表现,并在最后的期末总结中进行总结。这些手段的使用对学生而言是个回忆也是个记忆。

3.3 案例教学还必须借助丰富的教学手段来实现

(1)引入多媒体教学手段。例如,建立并完善多媒体电教演示系统、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采用多教学手段,不但课堂教学的知识输出量增加,教学效率大大,而且学生不易疲劳,以新颖的视觉刺激学生大脑的兴奋可以提高教学效率。

(2)利用互联网资源。互联网的出现,提供了丰富的信息,也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尤其表现在信息资源管理的这门课程建设中。借助网络,教师和学生不仅可以获取大量丰富的案例资源,而且可以通过网络这一迅捷的平台,将案例的分析讨论通过交流的方式进行。

(3)案例讨论结束后,任课教师要作一简短总结。内容为:针对案例中的主要问题进行,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把握;对学生讨论中不够深入、不够确切的地方作重点讲解。对案例讨论的评价,以正面激励为主,尤其是对不参加发言的学生更要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后续的讨论。

4 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建议

通过教学实践,发现实际应用中存在以下问题:部分学生吃大锅饭不发言,不讨论,最后变成各组长发言。笔者建议可以让案例展示的同学通过提问的方式,使得这些不发言的同学能够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另外就是有时案例教学变成了教师自己的分析讲解,这个时候就需要老师不断调用学生,让学生成为案例分析的主体。还有可能对案例教学过程缺乏有效的控制解决方案。针对这些问题,笔者认为可以将相关的案例分析作为最后期末考核的内容之一,激励学生参与。并把平时的案例讨论的表现作为课堂平时成绩计入考核成绩。另外针对案例的经典性不足,应准备案例库,并于课前发给学生作为参考。信息资源管理案例教学,是一种交互式的求知与探索过程,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因此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都很高。在此过程中,学生的素质和状态很关键,学生的个性和心情有时会严重影响到案例教学效果,老师所具备的知识和引导方法也会左右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应不断总结探索,将这种科学教学方法深入进行下去。

参考文献

[1] 汤大权,唐九阳,程启翔,等.《信息资源管理》精品课程建设的索与实践[J].高等教育研究学,2009(12).

[2] 王影,王新昊.《信息资源管理》案例教学实践与对策研究[J].现企业教育,2010(8).

篇(6)

信息化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信息化技术使档案信息资源更快地转化为有用的社会资源,还在传统管理模式向档案信息资源共建与共享模式转变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档案信息资源管理是利用计算机、通信网络等现代化技术建立档案信息网络系统来进行档案保护和信息处理[1]。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是以现代科技技术为支撑手段,对档案信息进行整合与利用过程中,促进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向信息网络化的共享模式的转变。档案信息化的建设过程中所出现的数据来源、数据较为分散、信息资源重复等现状问题对档案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建设任务和管理要求。

档案信息化的建设缺乏合理规划

放眼全国档案管理机制的整体发展局面来看,各个地区的档案管理部门没有形成合理的科学的规划目标和发展步骤,不能有效地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效率,同时各个地区的档案部门各自为政,地区之间没有形成统一协调的发展标准和档案管理规范,在档案信息化建设中缺乏规范性。并且在符合档案网络信息系统的建设上还未建立统一的计算机检索机制,导致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停滞与瓶颈。

档案资源结构单一

我国档案资源多以纸质档案为主,体现出了档案资源结构的单一。档案资源的单一,且纸质档案的保存期限不能长久有效,并且在档案保留期间需要对档案进行严格的维护。档案资源不能依据社会现代化科技的发展而逐步丰富,这必然会影响到档案信息化的建设进程。

信息化的作用未能充分发挥

档案信息化的建设不仅仅是具有对档案实现现代化管理的意义,通过档案的信息化建设,更是有利于政府事务的公开度与透明度的促进。当今社会网络系统中的有效信息资源有80%都是由政府掌控的,而政府的信息大部分也是存留至档案部门进行保管的,档案管理实现信息化建设,即是对政府事务信息的公开化,使人民群众通过系统的便捷的系统查询就能了解到政府事务的发展进程。但是就目前档案信息化建设情况而言,在全国范围内度并未形成统一的对政府信息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态度,使得档案信息化建设不能体现出其应有的查询价值。

档案信息化人才较为缺乏

档案管理的人力资源的建设是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软基础,涉及档案管理工作所需的信息化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工作人员等,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同时信息化的建设环境也对工作人员的工作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档案信息化建设要求工作人员既需要具备相关的档案管理知识,又需要其掌握网络、计算机等现代化技术知识,在档案局的管理工作中,需要管理人员对传统的档案管理的工作程序具有一定程度的掌握,同时建设档案信息化又需要工作人员具备数字信息技术处理能力。

但是大部分的档案部门的管理队伍存在不合理建设、管理人员工作素质较低的问题。具体表现为管理工作人员大部分并非是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同时部门也并未对工作人员进行相关的档案管理知识与经验的系统化的培训,使工作人员普遍缺乏对信息化技术的了解等。由此可看出档案管理工作的整体工作队伍工作素质较低,既不能实现工作效率,也不能促进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这导致了档案管理工作不能跟上信息化建设步伐,工作人员的管理工作技能达不到实际工作的需求,不能满足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与发展。

档案信息化管理体系还未健全

我国的档案管理机制还并未以法律章法的形式明确规范档案管理工作的建设,档案的管理工作直接采取以档案部门制定的标准与规定进行制约,没有产生强烈的约束力,不能推进档案管理体系的健全发展,为档案信息化建设建立良好的管理机制基础。

加强档案信息化资源管理建设

确立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的规划

档案信息化的建设目的是为了将档案信息资源集聚和整合起来,实现档案资源社会共享,更好地位各级领导和机关服务,为社会各界服务,为广大公民服务,为此档案信息化建设在当前新一轮深入发展的关键时刻,必须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规范,克服各自为政,把握适合档案工作规律和特点的基本原则,才能卓有成效地开展档案信息化的各项工作[2]。促进档案部门的信息化建设,加强档案部门的规范化发展,打破各个地区档案部门各自为政的局面,强化各个地区的档案部门的信息化建设经验与智慧交流,完善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目标和规划步骤。

健全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

加强电子文件归档管理,提高档案信息化管理水平,根据档案管理的要求,对各种不同类型载体的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和转换,加强对本单位电子文件积累、鉴定、著录、归档等工作,保证产生的有保存价值的电子文件真实、完整、有效,研究电子档案接收、保管、利用的技术方法,并制定电子档案管理方法[3]。针对我国目前的档案资源结构单一的现象,必须要加快促进档案部门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以信息化技术手段对档案结构进行调整,扩展信息资源数据化进程,建立与完善档案数据库,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整合,构建多层次与规范化的档案数据库,并且利用计算机网络平台实现档案资源的共享,从档案管理工作建设的计算机服务手段、数据库服务质量全面促进数字化档案的提高。

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素质与效率

档案管理动作人员在现代化技术应用的档案管理模式下的工作不仅仅是单纯对纸质档案资料进行登记整理,更需要工作人员逐步促进自身信息化与和字化理念的提升与提高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适应数字化档案数据库的发展,促进工作素质的提升以满足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需求。在学习与了解方面,档案管理工作人员需要掌握基础的档案管理工作的流程,并且具备对数据化网络信息资源进行合理的采集、储存、加工、提供利用等工作技能,既要了解传统的档案管理的相关知识,同时又要为建设信息化档案管理工作提升自身的数字化信息技术处理能力。

档案管理人才的促进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概述:建立相关有效的人才培养体制、重视人才培养。建立人才机制一方面从引进角度看,需要聘任符合数字化与信息化档案部门建设需求的工作人员;另一方面从培养角度看,对现有的管理人员进行技能培养,促进管理人员的工作素质的提高,并通过激发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和学习潜能,促进档案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的提升。

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法制标杆

完善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相关法律文件,推动档案信息化的法制建设步伐,形成强有力的法律约束机制,促进档案数据化管理与档案信息安全。同时学习与借鉴国外数据化档案建设系统的成功经验,完善我国各个地区的档案信息化建设,加快研究档案信息的电子公文的应用与管理,促进档案信息化进程的有序发展。

篇(7)

关键词:信息化管理、技术资源、科研管理

建设部在《全国工程勘察设计行业2000-2005年计算机应用工程及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了“以发达国家相应行业现有的水平为参照,勘察设计单位于2005年建成以网络为支撑,专业CAD应用为基础,工程信息管理为核心,工程项目管理为主线,使设计与管理初步实现一体化的集成应用系统”的发展目标。

作为有着45年历史且专长城市轨道交通的大型设计院,北京城建设计研究总院很早就把企业信息化作为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对多家设计院信息管理系统的调研及总院信息化管理架构的搭建,我们把设计院信息化管理的切入点选择为技术信息与科研项目管理,企业信息化的第一步是建立“技术信息资源管理系统”。该系统由我院和理正软件研究院共同开发,已于2003年7月正式投入使用,目前系统运行良好。本文把开发与推广过程中的体会写出来,以求同行共勉。

一、系统功能开发

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关键在于根据企业自身的管理模式与管理流程,建立可行的、合适的系统功能需求。我们把本系统的目标定位为实用性、开放性、先进性和可推广性。开发的技术路线是把控制的关口前移,侧重需求分析,加强过程控制,引进软件监理,重视后期推广。

1、系统功能定位

技术信息资源管理系统致力于搭建设计院信息资源管理中心,建立完善的信息资源数据库和信息采集、管理、维护、、检索共享为一体的数据管理体系,为全院职工及相关合作企业提供高效服务。资源管理系统开发包括以下内容:

1)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软件技术搭建设计院整体的信息资源中心;

2)建立完善的信息资源库,提供灵活的数据管理工具,实现内部高效的资源共享,有效的挖掘企业的信息资源;

3)完善信息管理体系,建成集数据采集、数据管理、数据维护、数据、数据共享为一体的数据管理体系;

4)建立信息库为全院职工(本埠、外埠)提供网络服务,传输本院、集团总公司和建筑行业的信息、文献、图库,建立数字化管理机制,使有关领导和每个职工及时掌握所需要的信息,以提高设计水平、设计效率、设计质量和管理水平,增加集团和设计院的企业竞争力,最终把设计院建成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优秀数字化企业。

5)信息库实现全文检索,建立详细的编码系统;

6)预留办公自动化系统和设计流程管理系统的接口。

7)实现图书规范管理,解决规范有效版本控制,图书规范借阅管理;

8)实现科研项目管理信息化,解决科研项目从立项、审批、实施、成果申报、存档的流程化管理。

9)确定系统的软硬件需求—保证系统的开放性和先进性;

10)建立完善的权限机制—实现系统的安全性目标

2、系统总体功能简介

根据确定的功能需求,我们将系统划分为六个子系统,分别是:

技术信息库子系统:实现各类信息的维护、共享。

图书规范库子系统:维护图书、规范信息和借阅记录。

公告信息子系统:实时规定、通知以及政策法规等公告类信息。

科研管理子系统:实现科研管理自动化。

日志管理子系统:提供详细准确的系统日志,便于查询统计。

系统管理子系统:提供详细安全的权限控制系统,保证系统安全正确。

各子系统集成在同一界面中,可以无缝跳转。

图1系统总模块图

各子系统之间数据相对独立。权限管理系统控制用户可以访问、操作的数据库,用户的每一部操作都记录在日志库中。

图2系统数据流示意图

3、技术信息库

技术信息库主要包括:院发文件库、文献库、图书库、定型图标准图库、设计前期文件库、科研成果库、软件库、管理文件库、设计档案库、院技术成果库、图片多媒体资料库。

各类信息下面可以分多层子项,实现多条件的查询统计,实现全文检索和模糊查询,可以添加、修改、删除信息。通过权限控制用户对信息的访问和维护。实现上传、下载、预览功能。实现详细、灵活的编码系统。

图3技术信息库结构图

4、公告信息

实时规定、通知以及政策法规。规定通知:院级、部门级的规定或通知。接收对象可以是全院,也可以只针对部门或个人。政策法规:向全院职工提供相关的政策法规。普通用户可以浏览、查询,管理用户可以添加、修改、删除。

图4公告信息功能结构图

5、图书、规范库功能设计

图书库模块除了图书信息维护的功能之外,还要求有图书借阅记录的功能。规范库的功能与图书库完全相同。模块功能包括:添加图书、修改图书、删除图书、查询图书;添加借阅记录、修改借阅记录、删除借阅记录、查询借阅记录等。

6、科研管理

科研管理模块实现了项目申请、项目实施、成果申报一系列的流程管理。

图5科研管理功能结构图

其中计划、立项模块实现了项目立项报告填写、提交申请、审批到通过正式立项的过程,经批准的项目及信息自动记录到实施项目清单中。

图6计划立项功能模块图

项目实施模块实现了对项目的过程监控,包括半年执行情况报告书、结题报告、完成确认书、总结报告书、鉴定验收证书、成果鉴定验收申请表、经费总决算表等,其中半年执行情况报告书、结题报告、总结报告书以及经费总决算表需要流转审批。

图7项目实施管理功能模块图

合同管理包括各种合同模板,如集团项目合同、技术服务合同、技术开发合同、技术转让合同、技术咨询合同及合同情况统计。经费管理实现了对经费使用额度、到拨款记录、经费使用记录的统计。成果申报内容包括:科技进步奖推荐表、科学技术成果鉴定证书、科研项目登记表及成果摘要。

7、权限管理功能设计

系统专门设计了权限管理模块,包括组织结构管理、系统权限管理、技术信息库权限管理。用户所具有的权限跟用户身份是相对应的,系统通过用户登录时的密码验证用户身份,也可固定IP地址,锁定权限。用户权限以记录的形式存放于数据库中。对信息库的控制精确到文件夹,用户的每一步操作都由权限控制,同时提供系统日志模块,记录所有系统操作。

由于本院的行业特点和所处的业内地位,很多资料是参与市场竞争的资源,属于对外保密性质,要解决好推广应用和数据安全保密的矛盾,为此专门研究制定了针对不同人员的不同权限层次,以保证核心技术资源的保密。

8扩展模块功能

整个系统以LeadingInfo-Channel作为二次开发平台,可以很方便地实现与其他系统的链接。对于其他公司的产品,程序以及数据库都是完全独立的,如能提供数据库接口的,可以进行二次开发实现数据共享。

该系统目前成功地与容创达工程图档管理系统连接,将容创达工程图档管理系统链接到信息资源管理系统中,作为一个完全独立的子系统。其他已有系统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进行链接。目前分别建立了与中国期刊网CNKI、科技信息网、英文学习网的网络联系。今年10月与本院自主开发的办公平台实现了无缝跳转。

二、系统的推广应用

系统软件开发完成,只是完成了课题工作的一半,技术信息资源管理系统的成功与否,还有很大一部分取决于它是否可以得到推广应用。而软件尤其是管理软件的推广应用更是一个难点。为此我们集中时间,专门对软件进行了数据初始化,对核心应用人员进行了系统的培训和辅导,发现问题及时与软件公司沟通。在系统推广期间,我们特别制定了有力的推广措施,使其成为全员应用的工具。具体的推广措施包括:

1.建立信息员制度

根据我院技术管理现状和专业设置情况,组建了一个由系统总管理员和各部室信息员共同组成的系统管理员小组,各部室的信息员均为工程技术人员,他们都被系统赋予了相应的权限,可以随时随地做到对系统的实时更新维护。

2.合理权限设置

为保证技术资源的安全性和保密性,系统管理员对不同层次人员逐个赋予系统访问和操作的不同级别权限。

3.全方位点对点培训

直接上门服务,解决实际的应用问题。

4.信息中心消息;

利用信息中心的功能,系统管理员和信息员及时将各类通知、规定,既实现了无纸化办公又加大了信息的时效性。

5.技术信息库、图书规范管理的应用实施;

技术信息库是系统的核心内容之一,是本系统提供技术资源共享的功能模块,但必须有海量的数据做支撑,为此,我们专门集中进行了大量的数据录入。目前该模块中包括:以发文和信息为主的院发文件库;由各专业论文文献资料组成的文献库;以我院历来获奖项目为主构成的科研成果库;当前我院现有的软件拥有及使用情况为主的软件库;以及由我院组编的论文集、论坛文集等为主搜集来的技术成果库,此外还有由工程图片构成的图片库和反映我院现有专利情况的专利库。可以说,这些内容是工程技术人员的非常有价值的参考资料。我院授权职工可以在任何网络终端浏览。仅此一项就产生了强烈反响,发挥了技术信息库的强大作用。

科研管理的实施应用。

科研管理功能模块是本系统的核心功能模块之一,也是本系统惟一可以实现网络数据流转,最终实现科研项目管理从立项申请、项目实施、项目奖励申报和项目归档等全过程的各个环节,包括审批程序的全自动化管理。我院现有在研项目26项,其中2003年新立项7项,对这些项目的管理我们逐步尝试利用本系统提供的科研管理模块来进行控制和管理,尤其是2003年我院新立项项目,从项目申报、审批、项目合同计划、外部合作协议以及项目年中检查等管理和控制过程都原则上利用网络进行,极大的提高了我院科研项目的管理水平。

通过采取上述强有力的推广应用措施,使得信息资源库的应用达到全员使用率的70%,这些成功的经验还被行业协会推广,已有多家设计单位上门观摩学习。

三、系统的主要创新点及推广应用前景分析

2003年7月,本系统通过鉴定,确认其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创新:

1.本系统是在详细分析设计院技术科研管理内容的基础上,提出了优化的管理流程,并结合先进的信息技术研发的管理信息系统,是管理手段的一项创新。

2.技术信息库将仅对图档进行静态管理的传统模式提升到对各类技术信息资源进行全方位综合管理的更高层次,实现了技术资源高效共享,对科研项目从立项申请、项目实施、项目合同及经费、项目归档及成果申报的各个环节可实行动态远程的自动化流程控制管理,实现了零距离办公,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3.系统具有实用性、开放性、先进性、安全性和可推广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