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刊物 生活杂志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急诊科优质护理

急诊科优质护理精品(七篇)

时间:2023-06-29 16:42:46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急诊科优质护理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急诊科优质护理

篇(1)

目的:探讨急诊科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措施与实施成效。方法:医院急诊科自2015年3月开始,对全体护理人员加强优质护理服务培训与学习,强化基础护理与护理管理工作,实施一系列优质护理服务措施。在优质护理实施前后分别对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进行评分,并比较两组的评分结果。结果:优质护理服务实施后,急诊科护理质量评分、基础护理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优质护理服务实施后,患者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8.40%,显著高于实施前的87.20%(P<0.05)。结论:在急诊科中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加强基础护理服务,能够切实提升临床护理质量,让患者满意,缓和医患关系,减少医患矛盾。

关键词:

优质护理服务;急诊科;基础护理;医患关系

急诊科作为治疗危急重症,抢救患者生命的重要科室,其肩负的工作职责重大。急诊患者的病情危急、变化多端,对医护人员的专业能力、应变能力有着极高的要求,医护人员的一举一动都可能关系到患者的生死,所以急诊科也是医院内医患关系最为紧张的科室[1]。近年来,随着人们医疗意识的增强及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临床护理服务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院急诊科自2015年引入优质护理服务模式以来,护理服务质量得到显著提升。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医院急诊科护士共有24人,均为女性,年龄为24~45岁,平均年龄为(33.60±5.70)岁;大专7人,本科14人,研究生3人;护师8人,主管护师10人,副高级以上职称6人。

1.2方法

2015年3月以前,急诊科实施常规护理服务。自2015年3月开始,医院急诊科对全体护理人员加强优质护理服务培训与学习,并制定了一整套的优质护理服务措施。(1)加强优质护理服务文件精神学习:护士长组织急诊科全体护理人员学习优质护理服务相关文件精神。要求全体护理人员通过学习文件精神,充分掌握优质护理服务的精神内核。深度剖析急诊科基础护理、专科护理相关内容,掌握并内化文件精神,明确优质护理的目标与要求。科室护士可通过集中学习讨论、领导讲解答疑、自学等方式进行学习,学习完成后集中进行优质护理理论及实践考试,以保证全科护理人员都能够熟练掌握并运用优质护理相关文件精神。(2)强化护理管理工作:派科室护士长到其他医院学习成功的优质护理实施经验,然后结合科室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护理管理实施方案。优质护理方案在科室全体会议上进行讨论、修正,最后提交上级审核。审核通过后,严格按照优质护理服务方案执行,对护理管理工作加以强化。护理管理强化措施包括:①确保急诊绿色通道随时畅通,以实现危重患者转移与抢救的无缝连接。②在“以患者为中心”这一护理宗旨的指引下,健全急诊科相关服务流程与标准。③培养并强化服务意识,组织全体护士学习护理心理学知识,以利于护患交流。④开展三级岗护理模式,一级岗在遇到问题或困难时,要及时地向二级或三级岗护理人员汇报,获得帮助。⑤定期组织患者、患者家属、社会监督员举办座谈会,听取多方意见与建议,不断地完善护理管理制度,以提高护理服务质量。(3)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根据护理人员考评体系,加强三级知识学习,组织护理人员开展专业技能培训,着重培养护理人员的护患沟通能力,为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服务。按照护理人员不同的岗位设置,对各级岗护理人员实施相应的业务能力培训、考核,明确各岗位人员的工作职责、业务素质水平,从而为临床护理服务工作提供切实、有效的保障。(4)加强基础护理:根据优质护理服务文件精神,对急诊科的基础护理流程加以细化和完善,随时保持科室内部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宜。要求科室护士做到技术操作规范、娴熟,举止大方,值班护士务必检查确保各类抢救设备随时运作良好。三级岗护士负责监督基础护理质量,护士长每周不定时抽查,了解护理人员的基础护理工作情况。强化护理人员的主动服务意识,并将科室的护理服务流程、标准公布给患者,让患者对科室的护理服务流程了然于心,有助于加深患者对护理服务工作的理解,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5)健全激励机制:定期对科室护理人员的护理服务水平、业务能力进行考核,三级岗每隔2年进行1次竞聘上岗,这能够有效激励护理人员不断提升自我业务能力,激发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1.3观察指标

①优质护理服务实施前后,分别随机抽取250名急诊科患者进行电话随访,以了解患者对护理服务工作的满意程度。②优质护理服务实施前后,分别对急诊科的护理服务质量、基础护理质量进行评价,总评分100分,评分越高说明护理服务质量越好。

1.4统计学处理

研究数据录入SPSS20.0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为(χ±s),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实施前后的护理质量评分比较

见表1。急诊科实施优质护理后,护理质量评分、基础护理质量评分均较实施前显著提高(P<0.05)。

2.2实施前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见表2。急诊科实施优质护理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8.40%,显著高于实施前的87.20%(P<0.05)。

3讨论

急诊科是医院的危急重症科室,其中任何一项医疗护理操作都可能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所以急诊科护理人员承担的护理服务责任十分重大,同时急诊科护理服务质量的优劣也将关系到患者对医疗工作的满意程度及医院的整体形象[2]。因此,在急诊科中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切实提高基础护理及急诊科护理服务质量,对于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维持良好的医患关系,提升医院形象具有重要作用。医院急诊科自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以来,在医院护理部的支持与引导下,组织科室全体护理人员积极学习优质护理服务文件精神,并根据急诊科实际情况,牢固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服务意识,从临床护理工作的各个方面着手,通过优化护理流程,提升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强化护理管理,加强基础护理等措施,以实现急诊科临床护理服务质量的有效提升[3]。急诊科除了要对危急重症患者进行及时的抢救、治疗外,还需要对患者进行转运,比如将患者转运至手术室、普通病房或检查室等,存在着一定的转运风险。在优质护理服务中,对急诊科的护理流程进行了优化、改进,且这一工作涉及医院多个科室,在医院各科室的配合支持下,保证了危重患者转运流程、抢救流程的无缝连接[4]。在优质护理服务工作中,提升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综合素质是关键,只有护理人员具备了较高的综合素养、业务水平,才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加专业、有效的护理服务,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基础护理是一项重要组成内容,其不仅需要满足患者的治疗需求,还应当满足患者其他方面的护理需求,比如心理方面、生活方面、健康教育方面等等,其是护理工作之本[5]。优质护理服务重视基础护理服务,同时也强调护理服务质量监督,双管齐下以有效提高基础护理服务质量。综上所述,在急诊科中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加强基础护理服务,能够切实提升临床护理质量,让患者满意,缓和医患关系,减少医患矛盾。

参考文献

[1]陈祥莺,陈祥燕.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科护理中的推广与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3,8(11):272-273.

[2]郭亚丽.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抢救室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2,10(11):1026-1027.

[3]刘颖.循证护理在急诊科抢救室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6,22(9):41-42.

[4]曾文莉,付敏.急诊科患者实施个性化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评价[J].四川医学,2014,35(1):136-138.

篇(2)

1 护理人员素质的管理

1.1 强化服务意识。针对近些年来急诊护理队伍年轻化、新护士服务意识差、在急诊工作中易引起护患紧张的特点,对每年新进的护士,护士长将多年的工作经验、处理护患关系的技巧等传授给她们,讲清服务态度在急诊科工作中的重要性。护士长的言传身教使新进科护士从思想上、观念上和行动上做到处处为病人着想。

1.2 加强思想教育。开展经常性的优质服务教育活动,使护士能够从病人及病人家属的切身利益出发,体会病人及家属就诊时焦急的心理和迫切希望得到诊治的心情,从而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

1.3 强化风险意识教育。使每一位护士认识到急诊工作具有高风险性,对一些高风险的护理活动,要加强风险管理,制定措施,如对危重卧床患者预防褥疮管理及安全管理,对服毒者防止自杀等,做好每个环节工作,使风险因素降低到最低限度。

1.4 技术培训。随着新知识、新技术的不断更新,平时注重护理业务学习及知识更新。定期进行业务学习,各种讲座,进行急救技能的培训。

2 规范礼仪化护理服务

把亲情融入到护理程序的每个细节中。具体内容:病人来时热情有迎声;护理操作前有耐心解释声;操作中有温和问候声;操作失误有真诚道歉声;巡视观察有亲情称呼声;要求配合有诚恳感谢声。使用眼神、微笑等副语言及身体语言去用心为病人服务。

3 完善急诊的护理工作流程

3.1 增设1名接诊护士,当危重患者来就诊时,护士会立即将平车推至门外,及时接诊,做到第一时间主动迎接病人,以最快的速度为患者进行紧急抢救。

3.2 开展了特殊病人院前急救绿色通道、惠民服务,24小时全天候双岗值班负责接诊病人。各项挂号、检查、治疗、用药等手续简化,如无家属,则护士代办。抢救危重症病人尤其是无亲人在、无钱、无身份证明的“三无人员”,做到先检查、先诊断、先抢救治疗,后办入院手续及交费,对危重病人检查过程实行全程陪伴,保证危重症患者在第一时间得到抢救治疗。

3.3 做到“首接负责”、有问必答,和蔼可亲,主动为患者排忧解难并且提供多种便民措施,如开水、一次性杯、手纸、便器。

3.4 为无人陪诊的提供全程陪伴服务,需要可提供代交费、代取药、代订午饭,减少病人的顾虑,最大限度地给予关怀。

4 做好健康教育

篇(3)

【关键词】 急诊护士 压力 干预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3-259-02

1 急诊护理工作压力的来源

对急诊科30名护士采用问卷调查法,问卷12个项目,每项目分4个水平:没有压力为0分,稍有压力为1分,中度压力为2分,重度压力为3分。调查获得的数据资料通过spss11.0软件分析,问卷的信度系数Alpha值为0.8799,调查结果如下表。

急诊护士工作压力源调查结果

1.1 精神压力

精神高度紧张是急诊护士的压力主要来源,急诊工作的特点是患者多,病情复杂、危重,尤其是夜间工作量较大且繁忙,多以抢救为主。对于抢救来说,时间就是生命,因此对于任何一次抢救都是在争分夺秒地进行工作。高度的精力集中和精神紧张使护士在短期内无法恢复平静,久而久之会使护士产生疲乏感。工作中护士常面临死亡或濒死的患者,在与患者及家属接触中有时得不到理解,重症患者及抢救病人之多无疑使护士处于精神高度紧张状态,给护士造成心理压力。

1.2 工作负荷过重的压力

随着全民实行医保及我院医疗水平的提高,到我院急诊科就诊患者数量不断增加,而且病种复杂。急诊科担负着急危重病人的主要抢救任务,急诊护士工作繁重,技术要求高,工作难度大,加上护理模式从以疾病为中心转换为以病人为中心后,护理工作从单纯的执行医嘱转变为向患者提供生理、心理、社会和文化等全方位服务,这就要求护士不仅要有娴熟的技能,丰富的专业知识,而且还要有健康身体和良好的心态面对。加上护士配备比例相对不足,夜班频繁又忙碌,除完成常规工作任务外,还要独立实施各种抢救措施,又要应对突发事件发生以及院前急救。抢救工作往往繁忙而持续,尤其突发事件如遇大批伤员抢救、食物中毒等经常拖班、加班。工作环境嘈杂,手动劳动多,随着年龄护龄的增加,护士对超强工作量的急诊工作产生厌倦和疲惫感,无规律的倒班,使生活钟紊乱,易造成身体上疲乏,致使护士经常处于超负荷的工作状态。

1.3 业务和专业知识需要不断更新的压力

急救医学的发展,高精尖技术和先进抢救仪器的普遍使用,以及急诊患者急救护理涉及了内、外、妇、儿、神经、五官等专科 ,病情复杂,不可预知。各项急救护理操作每一环节都直接或间接影响着病人的救治,要求护士必须有较高的综合素质,较强的业务能力和应变能力,必须掌握丰富理论知识,娴熟的操作技能和急救技能,加上现代护理观念和护理模式的引入,大大提高了对护士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的要求,这给护士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新的压力。

1.4 人际冲突的压力

急诊科既是抢救患者生命的最前沿,也是最容易产生矛盾、纠纷和投诉的地方[1],急诊护士在工作中的人际关系比较复杂,包括护护、医护、护患等多种关系,如果不能很好处理就会陷入人际冲突的困境,尤其在处理护患关系时。急诊护士每天接触许多病人及家属,在这些人中由于个人地位,道德品质,素质涵养的不同,以及患者对医疗、护理的要求提高,对医院就诊流程、规章制度不熟悉,治病心切的心情都希望得到及时周到的救治服务,一旦护士满足不了他们的要求,容易出现过激行为,对护士工作百般挑剔,指责、辱骂投诉。特别是因抢救无效痛失亲人后,过激的言行举止都发泄到护士身上,而急诊科首要任务是抢救危重患者,这样有时可能无暇顾及较轻的病人,造成这些病人产生自我价值的忽视感,言辞比较强烈,甚至发生纠纷。在原则上护士即使遇到被误解、歪曲现实甚至被病人及家属辱骂,也必须忍受委屈,保持冷静平和理解的心情,作出精神妥协,从而压抑自身感受,护士受到感情伤害又无法表达,常感失去自我,这种长时间的情感投入,会使护士精神耗竭。

1.5 急救环境及工作特性对护士造成压力

急诊科工作环境24小时对外开放,是一个充满焦虑、拥挤、多变和沟通障碍的场所,频繁人员流动产生嘈杂声、急救电话铃声、抢救室各种抢救仪器设备发出警报声,病人痛苦的声,救护车的急促鸣笛声、酗酒、斗殴、交通事故等现象非常多见[2],病人家属的焦躁不安、病人的呕吐物、排泄物的污染,拥挤的工作空间,以及难闻的气味都是急诊护士面对的环境因素。

1.6 职业损伤的压力

急诊科护士与其他临床科室护士相比,受到更多职业损伤压力,第一是器械损伤,护士在抢救配合及紧急止血、清创缝合中,接触很多手术器械,在抢救当中的各项操作、或病人的躁动不安都有可能被刺伤或扎伤。第二是血液体液的污染。急诊护士每天接触的病人都是无法预先知道病人的生化指标情况下操作,需经常接触未明确诊断的患者,包括一些处于潜伏期及诊断前期的传染病患者,为病人生命体征的测量,开放静脉通道等,有时抢救时来不及防备情况下受到病人呕吐物、分泌物和血液污染。第三是射线的污染,护士在护送危重病人检查过程中,往往需要监护在旁,受到MRI 、CT 、X线的污染。

2 职业压力的干预措施

2.1 规范自我行为加强自我保护

护理工作是一项责任重大的服务性工作。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文化水平的提高,患者对护理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对自身利益的保护观念也不断增强。因此我们工作中一定要严格按操作规程和规章制度去做,用良好的服务态度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来增强患者和家属对我们的信任,从而减少甚至杜绝不必要的护理纠纷。

2.2 工作负荷过大压力的对策

创造良好的抢救环境, 简化就诊流程。急诊抢救室要求布局合理,抢救设备齐全,性能好,有利于提高抢救成功率,提高护士的自信心。急诊科应挑选责任心强,身体健康、心理素质好、业务技术娴熟的护士从事急诊工作。护士长应合理调配人员,根据急诊工作性质特点,适当增加待遇,提高夜班补助,实行弹性科学派班,在高温季节、夜间、节假日应适当增加人力,保证急诊护士足够休息和睡眠,尽可能设法缓解护理人员超负荷运转状态。同时鼓励应用新技术,如心肺复苏仪的使用,自动血压测量仪、静脉助推器及使用留置针等,减轻护士工作量,争取各辅助检查科室及各相关科室的支持,共同保证急诊绿色通道通畅。同时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创造一个团结协作、互相帮助、心情舒畅的气氛,共同为患者提供满意服务。

2.3 加强急诊护士理论学习和急救技能的培养

急诊护士要有高度应变能力和平衡心理状态,必须有扎实急诊医学理论知识,娴熟而规范的抢救技术操作,熟悉各种抢救药品作用。作为急诊科护长应对科内不同层次的护士建立基本专业技能和专科护理能力的培训计划,采取多渠道,多形式的培训方法,鼓励护士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科内每月组织业务学习,开展小讲课、护理查房和死亡病历讨论,总结回顾抢救经验及教训,鼓励自学、互帮互学,取长补短,可针对工作中出现的应急事件,利用晨会时间讨论总结,并列举急诊常见应急和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方法,以提高自己的处理水平。多参加专业学术会议,积极撰写论文,勤于钻研,每年选送护士到国内各大医院进修或短期参观学习,不断学习先进经验,提高业务素质和抢救技能,热爱急症护理事业,不断完善自我,用广博的知识和娴熟的业务技术服务于患者,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感,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

2.4 加强急诊护士队伍的心理素质教育

提高护士的心理防御机制,维护护士的心理健康。急诊科护士长要疏导护士的不良情绪,帮助护士提高心理调节能力,同时培养护士的积极情感,加强意志锻炼,提高护士心理耐受力,引导护士必须有正确的价值观,面对现实,学会客观地看待得与失,善于调节自己的心态。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护士应注意培养和塑造心胸宽广、乐观、善于自我调节的人格特征,凡事不要过分苛求,培养广泛兴趣爱好,陶冶护士情操,在工作中积极向上,用旺盛的精力从事自己的工作,工作中遇到麻烦或冲突时,护士学会换位思考,多站在对方角度去思考问题,不断清除心理上不相容因素,使自己保持一种平和、稳定、乐观向上良好心态 ,领导平日关心理解护士工作,让护士在做好急诊工作的同时还应处理好家庭关系,争取获得家庭的支持。鼓励护士进行自我放松活动,如郊游、打球、唱歌等使精神放松,使护士保持心情舒畅,树立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思想,在救死扶伤的工作中体验自己的价值和成就感,以饱满的工作热情从容面对压力,提高护理质量。

2.5 提高护患沟通技能

急诊科是医院的窗口,人员流动大,人际关系复杂,是抢救急、重病人的主战场,也是病人和医护人员之间容易产生矛盾,引起医疗纠纷和投诉场所,患者及家属由于病痛造成的身心不适,在语言行为方面易冲动。这时如果护士不注意沟通技巧,对患者心态把握不准,语言表达过于简单,很容易被患者及家属误解,引起矛盾纠纷。所以良好的护患沟通是协调护患关系的重要措施之一,因此护士对病人需要热情接待,理解病人及家属的心情,在实施治疗和护理过程中应热情,态度诚恳,耐心解释,既急病人所急,动作敏捷,又镇定自如、发扬忙而不乱的工作作风。时刻为病人的安全和需求着想,把关心、同情、体贴与尊重传递给患者,尽可能为病人提供方便,帮助他们解决问题,通过自己的言谈举止,使患者及家属产生信赖感和安全感,对待病人一视同仁,一切为病人着想,以一流的护理技术和最好的服务态度感动患者。

2.6 职业损伤压力的对策

在执行各项护理技术操作中,必须严格按照操作流程完成,做到忙而不乱、有条不紊地进行。做好自我保护措施,接触传染病患者或接触有感染伤口、开放性外伤、病人血液、体液操作时应戴手套和口罩。如不慎被锐器损伤时应立即做好局部处理,挤出伤口血液、流动水冲洗伤口,碘伏消毒伤口并报感控科。危重病人尽量在病情稳定后送射线检查,检查中护士应暂时离开,需监护在旁时,应穿上防护服。

2.7 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营造平等竞争的人文环境。

急诊科护长在管理工作中,应实行“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护士是“关怀者”,同时也是“被关怀者”,知人善用,科学管理,把关心人、尊重人、理解人、发展人作为目的。同时欣赏发挥科室每位护士的长处,尽管她们身上也有各自的不足。护士长人性化管理理念,满足了不同层次护士的个性化需要,激发了不同层次护士的潜力和工作热情, 科室形成激励机制,积极鼓励业务水平突出或临床教学科研和管理方面有突出表现的护理人员。积极撰写论文 ,充分发挥其工作动力和成就感[3]。加强护理科研的理论学习,鼓励有科研意识的护士参加课题研究的尝试,体现了护士的自我价值,满足了自我需要[4]。同时开展明星护士的评比活动。搭建护士平台,树立学习榜样及奋斗方向,增强护士荣誉感和责任感,体现护士的自我价值,也提高了护士的服务态度和护理质量。同时增强了护理队伍的凝聚力,更好发挥团队效能,提高服务质量。

针对护士工作压力源,采取有效干预措施,使护士减轻了负担和压力,变压力为动力,养成良好的人格特征,树立良好的服务形象,掌握护患沟通的技巧,构建融洽的护患关系 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使护士在为病人提供满意的服务中获取成功的喜悦,在救死扶伤的工作中体验自己的价值和成就感,用知识去影响病人,用爱心去护理病人,在护理工作中不断寻找护理价值的新亮点。

参考文献

[1] 胡容,杜益平,王伟智.急诊科护士心理紧张程度的调查与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1994,29(11):675.

[2] 王娟,秦亚美.急诊科护士心理社会支持的调查分析[J].南方护理学报,2000,7(4):47

篇(4)

[中图分类号] R197.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5)07(b)-0156-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hierarchical configuration of nursing human resources in department and of emergency current status of work. Methods By cluster sampling,from July to August in 2014,frequencies of direct nursing and indirect nursing in all nursing staff in different hierarchies of department of emergency from 4 comprehensive hospitals in grade three in our city was investigated by questionnaire. Results In direct nursing,nurses in different education,title and years of experience displayed statistical difference in escort for examinations,sanitary disposal,pre-triage and pre-hospital care(P

[Key words] Department of emergency;Nursing human resource;Hierarchical configuration;Status of work

急诊科作为急救患者生命的最前线,是体现医院急救医疗技术和服务水平的窗口。为了使患者在急诊科得到快速、满意的救治,也为了保证医疗护理安全,急诊科合理进行护理人员配置非常重要[1]。目前,大多数三级综合医院的急诊工作内容均包括院前急救、急诊科诊治、急诊观察病房、急诊重症监护等。由于急诊科工作随机性强,且各医院急诊科工作重心有所不同,人力资源的配置也有较大的差异[2]。如何合理地配置急诊护理人力资源,提高人力资源的利用效率是急诊护理管理者关注的问题。本研究对本市4家三级综合性医院急诊科护理人力资源分层配置及工作内容进行调查,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7~8月本市4家三级综合医院急诊科的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纳入标准:具有护士执业证书,在急诊科工作半年以上。排除标准:护士长、病假、外出学习等人员。问卷调查者是经过培训且对问卷内容清楚理解的急诊科护士,负责到各医院急诊科下发、指导、回收问卷。共发放问卷86份,回收81份,有效回收率为94.18%。被调查的急诊科护士81人,女性76人,男性5人,年龄21~51岁,工作年限≤3年者占35.18%,4~9年者占42.59%,≥10年者占22.23%,编内人员占37%,招聘人员占63%。婚姻状况:未婚占61.20%,其他为已婚。学历:中专占9.00%,大专占55.55%,本科占35.45%。职称:主管护师占16.66%,护师占31.48%,护士占51.86%。

1.2 问卷调查方法

根据研究目的查阅大量文献,咨询相关护理专家,设计问卷调查表,并进行问卷信度和效度的检测。内容包括急诊科护理人员基本信息、急诊工作量、人员配置、分层实施临床护理工作现状等。急诊临床工作护理现状的项目设计包括直接护理12个维度(院前急救、预检分诊、护理评估、重症抢救、急救技术操作、病情观察、药物治疗、标本采集、健康教育、生活护理、护送检查、卫生处置)、间接护理8个维度(药物准备、消毒工作、书写记录、仪器设备检查、办公室护士、临床带教、护理质控、护理科研),每个维度的条目均采用Likert 5级评分:5为经常,4为较经常,3为一般,2为偶尔,1为从不。由急诊科护士根据自己的工作情况进行自评。

1.3 统计学方法

根据问卷调查收集的资料,采用Excel录入、汇总,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处理相关数据,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行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行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急诊科护理人员的配置情况

本市4所三级综合医院的急诊科均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急诊患者为40~200人次/d,抢救4~12人次/d,出诊3~8人次/d,留观25~60人次/d,住院20~60人次/d。其中1家医院有EICU病房4张床位,3家医院无EICU病房,各护理单元未完全单独配置护士,最繁忙的班次为夜班(18:00~22:00)。59%的护士认为现有的人员不能满足工作的需要,41%的护士认为现有的人员能满足工作的需要,66%的人员对急诊工作现状较满意。

2.2 急诊科不同学历护士对护理工作实施频次的比较

将急诊科护士按照学历层次分为中专、大专、本科3组,比较直接护理、间接护理20个维度实施的频次。结果显示,直接护理中,不同学历的护士仅护送检查、卫生处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3 急诊科不同工作年限护士护理工作实施频次的比较

将急诊科护士按照工作年限分为≤3年组、4~9年组、≥10年组,比较直接护理和间接护理的实施频次。结果显示,直接护理项目中,预检分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4 急诊科不同职称护士护理工作实施频次的比较

将急诊科护士按职称分为护士组、护师组和主管护师组,比较直接护理和间接护理的实施频次。结果显示,直接护理项目中,院前急救和预检分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3.1 急诊护理人力资源现状不能满足工作需要

急诊科的工作特点是24 h不间断为急诊患者提供抢救生命、稳定病情和缓解病痛的服务。护理人员配置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护理质量、患者安全[3]。目前,由于超负荷的急诊工作量,高年资、成熟的急诊护理骨干不断地脱离临床一线,导致急诊护理人才流失、急诊科护士普遍短缺的情况。为满足目前急诊患者的服务需要,各医院在短时间内大量补充新的急诊护士,这在人力资源方面得到了暂时的缓解,但人员分层配置不合理的问题更加突出。本研究调查发现,急诊护士中工龄≤3年者占35.18%,大专学历者占55.55%,初级职称者占83.34%(护师31.48%、护士51.86%),由此可知,所调查医院的急诊科一线护士以低年资、低职称且缺乏经验的大专学历的护理人员为主,高年资、高学历、高职称且有经验的急诊护士缺乏,严重影响了急诊护理质量,因此,必须对护理人力资源进行合理的能级配置,才能发挥不同等级护理人员的智力、能力之长[4]。只有构建合理的急诊护理人员结构梯队,增加高年资、高学历、高职称、有经验的护士在急诊一线的比例,实施岗位绩效,以增加急诊一线护理岗位的吸引力,才能留住急诊骨干护士[5],这也是快速提高急诊护理质量的重要措施。

3.2 急诊科护理人员工作现状未能体现分层配置

急诊科护理人力资源的配置应有高、中、低3个层次,不同工龄、学历、职称的急诊护士的护理能力、护理质量有差异[5]。全国部分大型医院的其他病房开展了护理人员分层岗位管理,但本调查结果表明,本市三级综合医院的急诊科并未实施能岗对应管理,不同工龄、学历、职称的急诊护士实施直接护理内容除护送检查、院前急救、预检分诊等少数维度外,其余项目的实施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间接护理除临床带教、护理质控、护理科研等少数项目外,其余工作内容基本相同。目前急诊护理工作中受到急诊排班“相对固定”,不同职称的护理人员工作内容交叉重复等因素的影响,造成急诊护理内容中并未体现出各层级的工作特点[7]。此结果表明,目前急诊科护理人员的分层仅仅停留在教学、质控、科研等间接护理层面上,急诊科护理人力资源既存在不足又存在不合理分配的现象,导致急诊工作内容很难按照护理人员的能级具体分工,不能充分体现不同职称、学历、工作经验的急诊护士因工作能力不同而从事的工作内容不同,不能达到人尽其才,充分发挥护理人员的专长和优势的作用[8],因此,医院急诊科应按照卫生部岗位管理的文件要求开展护理人员能级岗位管理,根据急诊实际护理工作需要设定护理岗位,使具备不同临床护理能力的人员从事能够胜任其岗位要求的工作[9-10],这样才能促进急诊护理工作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3.3 开展优质服务对急诊科护理人力资源配置的影响

篇(5)

关键词:集束化治疗;危重症患者;急救\

急诊科是医院中危重症患者最集中、急救任务最为繁重、疾病种类最多的科室。对于入院的危重症患者,急诊科有效的急救措施是其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保障[1]。大多数危重症患者病情较为危重,处于昏迷状态,丧失了语言能力,无法与医护人员进行交流,影响了正常的治疗效率,医疗拥堵现象严重[2-3]。本研究对给予急诊科危重症患者集束化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了评价,以期为临床更有效治疗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12年10月~2014年10月在我院急诊科治疗的200例危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从2013年9月我院开始引入集束化治疗方案对患者进行治疗。主要包括休克、消化道大出血、严重心律异常、心力衰竭、急性肾功能不全、急性心肌梗死、严重感染等。其中2012年10月~2013年9月的100例病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男63例、女37例;年龄在16~86岁,平均年龄(57.4±2.5)岁。研究组:男65例、女35例;年龄在17~89岁,平均年龄(59.1±2.3)岁。两组患者人口学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衡性良好,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检查,抗感染、营养支持、呼吸支持等常规治疗措施。研究组:医院对急诊科的医护人员进行相关培训,应在电脑HIS系统进行吸氧、心电监护、影像学等急诊实验室检查组套以及疾病种类药物治疗组套。在对危重症患者进行治疗中,应迅速接诊、评估病情,在4~6h内对患者完成检查、治疗等措施。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①两组患者客观指标情况:包括留观时间(h)、住院时间(d);②两组治疗效果情况:包括漏诊、误诊率,死亡率,漏诊、误诊率=(每组漏诊患者例数+误诊患者例数)/每组总患者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P>0.05表示差异无显著性,P

2 结果

2.1两组患者客观指标情况比较 研究组患者留观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有明显缩短,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研究组治疗的死亡率,漏诊、误诊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3 讨论

急诊科室是接触患者的第一科室,可直接观察患者的病情,是抢救患者生命安全的主要科室,因此在急诊科需要合理适当的治疗措施,从而达到能够有效缩短患者的抢救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急诊患者的抢救成功率[4-5]。经验丰富的医生可在抢救黄金期间对急诊患者做好初步的急救处理,为其他科室的进一步讲究鉴定良好基础为患者的存活率提供一定保障。因此,对于急诊科室危重患者的急救治疗显得尤为重要[6]。以往的临床治疗中,针对危重患者的治疗仅采用基础的治疗方式,如给予患者基本的抗感染药物,吸氧,输液等,但对于个别患者并不能有效缓解病情,因此,对于急诊科危重症患者的治疗方式选择显得尤为重要[7-8]。有研究表明其可有效缩短患者的抢救时间,并且临床应用显示其具有正确判断,利用HIS系统可快速制定相应的方案,整体操作性强[9-10]。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留观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均较对照组有明显缩短;且研究组患者死亡率与漏诊、误诊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在针对急诊科危重疾病患者的治疗中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整体而言集束化治疗的目的是在针对患者采用基础的临床治疗基础上,针对患者病情的不同研究个体化治疗措施,从而达到降低患者病死率的目的。

综上所述,针对急诊科患有危重症的患者采用集束化治能够有效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又可避免患者的病情加重,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率,因此值得我们在临床上进行广泛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黄丽娟.优质护理在急诊科危重患者住院护送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23):88-90.

[2]郭亚丽.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抢救室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2,10(4):1026-1027.

[3]易力华,刘小琴.人性化管理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内蒙古中医药,2011,30(13):133-135.

[4]张华萍.全程优质服务在急诊中的应用及效果[J].全科护理,2012,10(3):842-843.

[5]Dellinger RP,Carlet JM,Masur H.Early bundle therapy improves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and septic shock[J].World Chinese Journal of Digestology,2012,20(7):619-621.

[6]巩越丽,刘春艳,赵淑玲.质量控制在急诊护理质量管理中应用的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6):55.

[7]孙蕾艳.集束化综合护理方案预防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期间发生误吸的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4,14(17):239-241.

[8]高明榕,成守珍,张妙音,等.集束化综合护理方案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10,10(01):12-14.

篇(6)

急诊护理中存在的问题

1对急诊护理理念的认识不够急诊护士和其他科室护士有很大区别,急诊科护士不仅仅要掌握疾病的护理、心理护理。还要根据患者病情和当时患者的就诊环境,针对每个患者的不同需求,给予及时地、个性化的护理。

2急诊护理的专业水平有待提高由于急诊科的性质和其专科特点,急诊科护士普遍要比病房护士年轻,再加上急诊科患者涉及面广,如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等患者均会出现,并且还会有中毒、溺水、多发伤、心跳骤停、主动脉夹层、电击伤等这类急症患者。所以就要求急诊科的护士无论从理论知识方面,还是技术操作方面都要全面扎实的掌握。但是许多急诊科护士即便按要求持有急诊培训证,仍然在很多急诊专科疾病方面会有知识不全面,操作技术不熟练,急诊护理过程中缺乏经验的现象,这就要求急诊护士加强理论学习,熟练专科技术操作,增强急诊意识,全面提高急诊护理的专业水平。

3自我防范意识较差急诊科是一个高劳动强度,高风险的科室,当护士在抢救患者,搬运重患者时,需要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结合来完成的,会很辛苦,如果就在这时家属不配合,不理解,不免会有一些不良情绪和牢骚流露出来,就容易造成医患矛盾。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就需要多考虑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感受,语言、行为要谨慎,自我防范意识要增强,以免给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影响医疗护理质量。

4思维能力与应变能力不足工作中很多护士在和患者及家属沟通交流方面缺乏技巧和耐心,影响了护理质量的提高。急诊科作为医院的窗口科室,急诊护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医院的形象和声誉。由于急诊护理的特殊性,就要求急诊护理人员要用辩证的思维和灵活的头脑不断提高沟通技巧和应变能力,来迎接每天接触地各式各样的急诊患者,不断提高急诊护理质量。

护理对策

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在急诊护理过程中,必须采取以下对策,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急诊护理中存在的问题,最终达到提高急诊护理质量的目的。

1树立起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理念从整体护理而言,优质的护理应该更加重视“人”而不是疾病,所以护理人员应该设身处地的为患者着想,尊重患者的各种想法,理解患者的痛苦,力求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护理服务。因此,只有当“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被护理人员所认可,护理质量才能得到真正地提高。

2提高急诊危重症的护理水平急诊护理工作由于具有准确性、复杂性、流动性以及快速性等特点,因此,它对护理水平要求也相对较高。要想提高急诊危重症的护理水平,就必须建立起相对应的专业性基本技能以及专科护理能力方面的培训计划,并合理运用多形式和多渠道的培训方法,培养年轻护士的工作能力、激发资深护士的工作积极性,使其能更好地服务于急诊危重症患者。

3提高自我防范意识提高护理过程中的自我防范意识,可以使急诊护理的质量得到有效地提高,从而在最大程度上减少了医疗纠纷的发生。提高护理的自我防范意识,主要采用以下几项措施,首先要强化业务培训,让护理做到安全可靠;其次是加强对急救药品的有效管理,从而保证急救过程的安全;另外就是要加强对护理人员的法律法规教育,以增强护理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避免发生不必要的护患纠纷。

篇(7)

关键词:急诊科;护理纠纷;原因;对策

急诊科是医院的前沿科室,承担着院前急救,危重患者的抢救 ,输液患者的观察等等。在全院的医疗服务中,占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急诊科也是风险较高的前沿科室,护理纠纷的多发地,针对我院目前的工作现状,急诊科的护理纠纷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如下:

1原因

1.1医疗市场的环境 有人做过统计,现阶段80%的医疗纠纷是由患者的无理取闹造成的。急诊科由于是前沿科室,经常接诊一些"三无"患者,醉酒的患者,对这些患者.虽然家属不在身边,我们也都会给予积极的治疗护理,等家人来到或患者醒来,面对应负的费用,有的偷偷溜跑,有的故意找茬,嫌做一些检查(在他看来这些检查不必要,听不进解释),想通过吵闹解决问题。这种情况我们再好的技术,在完美的护理都解决不了。

1.2护士队伍的年轻化 在我院急诊队伍中,N0、N1的护士占到65%,年轻的护理人员普遍存在处理问题综合能力不强,临床经验欠缺,操作技术不熟练,不规范,缺乏与别人及家人的沟通能力。在抢救过程中,医护配合不够默契,直接影响抢救质量。降低抢救成功率。由于急诊科危重患者多,又是一个开放的场所,稍有疏忽,就有可能成为纠纷的导火索。

1.3缺乏和患者的有效沟通 和患者沟通时的态度显得极为重要。危重患者来时,家人非常焦急,他们把所有的希望都压在医护人员身上,这时我们不但是积极救助患者,还要和患者的家属做好解释工作,安抚好他们的情绪。尤其是那种抢救无效的危重患者,虽然我们尽了最大的努力,家人还是很难接受,如果沟通不好,就有可能引起纠纷。工作中还有很多不可抗拒或不可预见的因素,如有警示标志,地面无积水,但患者滑倒了:严格按照规定做皮试而患者出现皮试过敏甚至死亡等等。虽然这些我们都尽了责任,但如果沟通不好,就可能引发纠纷。

1.4工作责任心欠缺 很多的护理不良事件不是由于技术不过关,而是我们缺乏应有的责任心,比如用药错误,没有告知,在明知的情况下违反操作规程,缺乏应有的同情心和慎独意识。一些年轻的护理人员宁愿在那偷偷摸摸的玩游戏,也不愿走到病房里,接近患者,了解患者。

1.5未能做好整体的护理模式 我们不仅针对的他的病,更重要的是他的人,所以我们要尊重患者。虽然患者在我们急诊科停留的时间很短,我们也要把护理工作落实到实处。保护患者的隐私,尊重他们的知情同意权,如不小心侵犯了他们的权益,虽然你的出发点是好的,也是为患者着想,患者也得到了积极的救治,也有可能引发纠纷。

2对策

针对频发的护理纠纷,结合我们自己科室的特点,提出了以下整改措施:

2.1增强急诊科护士的法律观念,依法执业,加强对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充分保障患者的各项权利。对科内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要鼓励他们积极上报,不仅不惩罚,还要给科室内加分,并组织全科护士学习、讨论,提出整改措施,使全科护理人员都能学会如何降低护理不良事件,避免纠纷,确保护理安全。

2.2加强护患沟通,进一步改善服务态度,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急诊患者由于病情急、重,往往非常紧张焦虑,有时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作出不理智的事。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对患者及家人的过激行为或无理取闹应体谅他们,包容他们,用他们能够理解的语言去劝慰他们,用实际行动换取他们的信任。

2.3加强综合素质的培养。我们每月都有院里安排的分层护理培训项目,加强对基础护理的培训。针对急诊科,我们还有固定的急诊科培训项目,如心肺复苏、电除颤、洗胃、呼吸机、外科包扎、固定搬运;加强护理文书的书写,抢救时执行的口头医嘱要及时整理签字,一些重大抢救结束后,要根据记录抢救的内容,及时总结护理工作,提出存在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不断提高护理质量,把我们的急诊科护理团队打造成一支精英的团队。

2.4做好患者的健康教育,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做好患者的健康教育,不仅适用于病房,对我们急诊也同样适用,虽然患者在我们急诊科待的时间很短,我们依然可以传授健康知识,预防措施,有利于消除或降低危险因素,降低发病率及死亡率,密切医患关系,提高服务质量。医院职能科室也要加强健康教育内容的培训和督导,提高对健康教育的认识,增强执行力。

2.5针对频发的医疗纠纷,科室建立健全医疗纠纷即时处理报告制度,第一时间解决患者提出的问题,讲纠纷在萌芽状态就解决好。

在急诊科的护理工作中,所面对的患者及家属存在种种差异,做为急诊科护士应注意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加强对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掌握沟通技巧,提高技术操作水平,提高服务理念,尊重患者的隐私,做好健康教育,保证护理工作的安全,有效避免护理纠纷。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