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农村农田水利建设

农村农田水利建设精品(七篇)

时间:2023-06-29 16:42:45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农村农田水利建设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农村农田水利建设

篇(1)

一、提高农民进行农田水利建设的积极性

提高农民思想认识,加大宣传力度,让每一位农民认识到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农田水利建设对于农民提高生产效率、增加农业收入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鼓励农民自觉的在政府引导下建设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但是,在实际生产中,由于大多数农民固有的观念和思想,即使意识到了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会带来相应的收益,但是却在行动上缺乏作为,积极性不高。这是有很多因素的:农田水利设施是具有公共产品性质的。农田水利建设投入大、受益范围广,使用期长,人人都需要,对于我国以下进行农业生产的广大农民来说,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成为最典型的公共产品。而我国,在农业发展的漫长历史中,也是将农田水利设施作为公共产品来建设的。比如,我们在计划经济时代,组织发动广大农民在生产之余公益的来建设农田水利基础设施。长期以来在计算农业生产投入时,在风调雨顺的年份,农业用的是天然的雨水河水,在计算农产品成本时并不考虑水库,水渠的费用的;在其他年份,成本计算也只包括了农民花钱买灌溉用水的支出。农田土地、水利设施的成本并没有计入农产品成本。而这一部分成本就是由集体或者政府承担的,久而久之,在农民的思想认识中,这些就理所当然的成为了公共产品,自然没有积极性自己个人去承担农田水利建设。

二、农业收入已不再是主要收入来源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农业收入占农民家庭收入的绝大部分,是主要来源。农民主要是以务农为主,加上计划经济时代公社期间集体修建的农田水利设施比较完善,农民在农业生产中只需要将农田水利设施稍加改动就可以加以利用了,因此,在这个时期,农民对于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还是有一些积极性的。在耕地少的地区,农民会积极的开发荒废土地,扩大自己的耕种面积,增加家庭收入。在一些地区,承包地耕地如果发生了被水害损坏或水体流失,承包者会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加以修复的。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民再也不局限于土地,开始发展副业,外出打工,收入来源越来越多样化,农业收入再也不是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在家庭收入中占的比重也不断在下降。青壮年对于农业生产经营热情和积极性并不高。在各个地区,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也不同。平原地区,易于机械耕种,这就使得闲置土地相对较少,劳动强度也相对较小。除了退耕还林因素外,在广大山区和丘陵地区,闲置废弃的土地越来越多。大多农民宁可发展其他副业,也不愿在土地上过多的投入人力物力财力,整治土地,疏浚渠塘沟堰更是少之又少。有一部分人通过承包别人的土地,扩大耕地面积,增加农业经营收入。但这些人也并不愿意将自己的收入所得投入到农田水利设施的修缮中去。因为农田水利设施的收益期限是长期的,而包租种植的期限却是短暂的。而对于政府来说,更多的是关注农业外产业的发展,招商引资和财政收入,而农业投资大却对财政收入的贡献不大,长久以来是需要财政补贴的产业,难出政绩。他们认为这是上一级政府和中央的责任,与自己无关,缺乏积极性,主动性。

三、调动农民积极性,建设农田水利基础设施

农民是农田水利建设的最直接和最终受益者。因此,发挥农民在农田水利建设中的主体作用,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显得尤为重要。在现阶段,我国重视农村建设,着力解决三农问题,农村出现了新的变化,经济社会也迎来了新的形势,统筹城乡发展,“工业反哺农业”,建立健全体制机制,通过最直接的货币奖励激励农民建设农田水利设施的积极性。农民建设农田水利设施是对社会有利的劳动,是应该得到报酬的。多年来,我国发展市场经济体制,在这个体制下,农民的经济行为也理应换回应有的报酬。但是市场经济体制本身难以对农田水利建设这类基础设施进行调控和倾斜。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在公共产品投资可以建立相应的回报机制或和政府签订必要的回报协议保证的前提下,许多像农田水利设施这类的公共产品也开始由私人来提供。因此,调动广大农民积极性主动性建设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在宏观方面,采用必要的现代机械设备;微观方面,将农民的生产劳动与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结合起来,采用报酬奖励机制。不仅实现在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中让利广大农民,而且在以后长期生产中让广大农民受惠于农田水利基础设施。

篇(2)

关键词:新农村;小型农田水利;现状和对策

小型农田水利属于基础设施类,是为引水灌溉等服务的设施,是我国水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职能更加能够凸显基础设施的服务型。但从目前来看,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的影响了小型水利工程职能的发挥,对资源也是严重的浪费,为了快速有效的解决存在的问题,使得小型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更加合理、坚固,更好的为人民群众服务。

一、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现状

1.管理制度不完善

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建设是关系农民生存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资源,在建设的前期、建设施工的过程中都会有水利工程部门负责监管是施工,在建设结束后也会有相关的只来那个监督管理部T对工程的质量以及施工是否按照预期的规定进行验收。但是在新农村建设下这样一种现象普遍的存在和发生,在工程验收之后,水利工程就无人再来考察,对存在的问题也没有人解决,处于一种无人管辖和管理的状态。小型水利工程主要是饮水、输水和配水的过程,大多数农民都是使用配水的过程,而饮水和输水经常是村民集中使用,大多数问题就出在集中使用的过程中,一旦出现问题大家纷纷逃避,导致一旦出现损坏,就无人修葺的状况。建筑商只负责工程的建造,一旦出现问题就不知道去找什么部门进行维修,严重的影响了周围农民的使用情况。这问题就出现在小型水利工程的管理制度不完善,售后维修安排不得当。

2.管理职责不明确

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就导致了,管理责任的无法落实。小型水利工程的维修和检测工作无法真正落实到实处,单凭一句,这是大家共同的财产,要一起保护和使用,但是一旦出现了问题,各村之间也无法花粉囊责任并且出现了相互推卸责任的情况,各村都不愿意出钱维修。责任更加无法落实到个人身上,并且个人也没有相关的技术水平进行水利工程的维修和保养检测工作。这人的不明确导致了水利工程一旦出现问题,就会搁置不能使用的情况,很好的便民水利设施就形同虚设。

3.农民观念有待提高。农民有一句谚语:农村就是靠天吃饭的。他们认为小型水利工程的作用不如季节性的雨水来的有用。农民经常对水利工程存在疑虑,具体对与农业生产和灌溉能够产生多大的效果,以及发生水旱灾害的时候能否起到排解水患和环节旱情的作用,并且农民对于小型水利工程的修剪投入与能否带来响应的价值效益存在疑惑等,诸多方面的疑虑是农民对于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的投入与使用存在观念上的不信任感。因此,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发展友谊项重要的原因是来自于观念问题。如果农民认可小型水利工程的修建,一定会大力的支持,从监督使用以及修葺上。如果没有得到农民的认可和支持,需要普及农民的思想,可能是难上加难的。想要在农村开展小型水利工程并得到长足的发展必须得到人民的支持。

二、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对策

1.加强完善管理制度,明晰责任

把小型水利工程管理制度和相关的责任明晰是发展小型水利工程的一个重要手段。一方面如果制度不完善,人员责任不落实,人们自身的惰性就会出现推卸责任的情况,对于水利设备的使用也不会倍加珍惜,出现使用操作不按照规则,出现问题没有人上报修理等问题。另一方面,农村的小型水利工程明确了修理的责任负责人,避免了出现故障后,找不到管理部门修理的问题。这样有专门的工作人员负责水利工程的管理,在水里工程引水、配送以及输水的过程都有专门的技术人员管理,这样水利工程惠及的百姓和农业将会越来越多,能够促进农业的生产。

2.普及农民水利工程的优势作用,以及引水、节水的理念

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农民更关注的是那种渠道或者措施能够带来较快的效率,这也就决定了农民认可什么样的方式,选择什么样的手段。为此,小型水利工程的宣传部门应该向农民降水水利工程建设的作用,以及能够为灌溉待来诸多的益处。水利工程是政府出资为农民建设的基础设施,保障农民的生活水平和农业的生产用水等问题。水利工程的建设使得一旦出现含情时,农民的农田灌溉能够得到缓解。只有普及农民的思想,在思想和行为观念上得到当地老百姓的支持,小型水利工程的建设和使用才能收到农民的保护和支持与理解。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发挥基础设施的惠民作用,使得小型水利设施得到更好的发展。

3.加强水利工程的招投标管理

作为政府监管部门要严格加强水利招标的制度,对于不具备施工的单位和存在不合格隐患的单位要杜绝,一次来保证施工的质量和施工设计的周期。开展招投标的项目管理应该公开、公正,在公开公正的前提下,能够使得更多的单位进行投标,要避免出现私下协议、由于不正当关系承包等问题的出现,这样极在脱离监管部门的管理时,容易导致工程质量不合格的问题。因此,政府部门必须严格管理招标和投标的问题,保证工程施工单位具备施工的条件和安全措施,在后续的维护和维修保养方面能够给出合理化的意见或建议。

篇(3)

1.新时期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1有利于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实现农业现代化 我国农业近年来发展较快,在农业科技、农业机械化、农业产业化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发展,惟有农田水利还处于工程破旧、技术落后、管理薄弱阶段。农田水利是农业的基础设施,农业要实现现代化,首先农田水利要现代化。

1.2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解决农民饮水问题 农田水利涉及农民饮水、乡镇供水、农村防洪安全、农村水环境及生态环境的改善等,它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基础设施。现在,解决农村安全饮水及水库治理正在进行之中;涉及农村防洪安全的全国5万条中小河流治理尚未提到议事日程;全国水土保持工作亟待加强;农村污水治理与利用以及农村水环境的改善尚未提到议事日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涉及水的问题任重道远。

1.3有利于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 当前,农村劳力外出打工多、劳力缺乏,靠农民投工投劳、集资兴修农田水利已成为一种负担。如果采取国家加大投入,依靠机械化、专业化队伍进行施工,不仅可以大大减轻农民负担,而且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土地产出率,又能够直接增加农民的收入。

1.4有利于扩大内需,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量大面广,除了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外,还需要大量的水泥、钢材、塑料管材和防渗衬砌等建筑材料;全国农田灌排机电设备有一半左右需要更新改造,需要数百万台(套)机电设备;农村需要大量的供水及水处理设备;农田水利建设如实现机械化、专业化施工,需要配备数百万台各类小型施工机械。以上粗略估算,全国农田水利建设可直接、间接拉动内需数万亿元以上。

2.当前我国农田水利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农田水利工程老化失修、设备陈旧、效益下降严重我国农田水利工程特别是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主要是依靠农民投工投劳,因陋就简兴建起来的,存在标准低、配套不全、质量差、设备及技术落后等问题,工程老化失修、设备报废严重,难以为继。

2.2以农民投工投劳、筹资为主的农田水利投入发展机制亟待改变 改革开放后,土地承包到户,加上种粮比较效益低,农村劳力缺乏,农民对兴修公共农田水利设施积极性不高。随着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广泛采用水泥、钢材、塑料管材及施工逐步机械化、专业化,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真正需要农民投工投劳做辅助劳动的比例大幅下降。

2.3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我国对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投入一直不足,尤其是近几年,投入资金严重不足的问题更加突出,这已经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也已经成为阻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要促进我国的农业发展、改善农民生活现状,就必须加大对农田水利建设的资金投入。

2.4管理薄弱,运行困难 在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上,存在产权不明晰,维护管理责任不落实,运行困难等问题。农民自己的管水组织,农民用水户协会在多数农村尚未建立;灌溉用电、用水价格高,农民承担不起,管理单位征收费用困难,工程正常营运困难,影响效益的发挥。

3.我国农田水利建设的发展建议

3.1要把农田水利建设摆在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位置 需要认识到农业是基础,而农田水利建设又是基础中的基础,应把这方面工作摆到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位置上。

3.2继续加大政府投入的力度,建立稳定增长的投入机制 要整合资金,充分发挥资金效力,不仅要加大政府投入力度,还要想办法通过政策引导,吸收社会资金,统筹安排,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同时还要通过改革,特别是部分产权制度的改革,引入商业模式,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支持和服务农田水利建设。

篇(4)

【关键词】农田水利建设;存在问题;对策

农田水利建设关系着农业的发展,在新农村建设的新时期,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关系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及农民的增收问题。农田水利建设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农村建设应该进一步重视农田水利这一基础设施的建设,更好地为农业发展提供保障。

1 农田水利建设的重要性

农田水利建设在当前农业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中占据着是十分重要的作用,是保障农业生产的关键。

1.1 保障农业生产

我国人口众多,农业生产需要保障十三亿人口的粮食,近年来我国的农业生产逐渐受到重视,农业生产也有了明显的进步。保障农业生产的产量和质量不仅仅需要技术和资金,同时还需要农田水利设施的保障,这样才能保障农田的灌溉,预防旱灾的发生,确保农民增收。

1.2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农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农业的发展,农业的发展需要水利设施的保障。一直以来农田水利建设在农村经济发展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受到资金的限制以及技术的影响,农田水利建设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农业经济的发展取决于农村良好的基础设施,加强农田水利建设这一基础设施建设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保障。

1.3 改善农村基础设施现状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农业生产经常面临旱灾和涝灾,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生产。当前我国农村采用的是比较传统的灌溉方式,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大量水资源的浪费,同时也加重了一些地区的旱灾。多年来我国农村对河道并没有重视保护,造成河道拥堵,难以防御洪水,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可以缓解这一现状,减少旱灾和涝灾的危害,改善农业生产基础设施现状。

2 农田水利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农田水利建设作为农村重要的基础设施,对于农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当前农田水利建设的数量逐渐增加,但是在建设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

2.1 缺乏资金支持

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但是由于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资金投入回报比较低,导致其资金缺乏。农田水利建设的资金大都是政府投资,但是政府投资的数量是比较有限的,这就导致农田水利建设缺乏资金支持,影响了农田水利建设的数量和进程。另外,农田水利建设中的资金由于缺乏管理,经常会出现资金挪用的现象,导致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质量受到一定的影响。

2.2 水利工程建设缺乏管理

水利工程的建设需要比较规范化的管理保障期施工质量,农田水利工程在建成之后也还需要一定的维护管理,确保水利工程能够发挥其作用。但是当前农田水利施工中缺乏专业化的管理,一些农村地形比较复杂,水利工程建设经常会遇到技术难题,由于缺乏管理施工中还经常出现偷工减料的问题,导致水利工程出现施工质量问题。另外农田水利工程维护管理工作不到位,一般农村中并未针对农田水利设施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一些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的技术和责任意识,农田水利工程往往会因为缺乏维护加快了耗损程度,使用寿命缩短。

2.3 水利设施体系不合理

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需要合理的规划,但是当前农村水利工程建设中缺乏科学的规划,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水利工程的建设。由于缺乏规划和管理,农田水利工作在建设之后未能得到合理有效地利用,这一定程度上导致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数量的增加,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同时也增加了使用成本。

3 农田水利建设的对策

农田水利建设是促进农业发展的保障,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工程之一,在今后的农村建设中,需要进一步完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合理利用水资源,充分发挥农田水利建设在发展农业方面的作用。

3.1 重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

农田水利建设面临着技术问题和规划问题,如果规划不合理将会导致水资源的浪费。国家应该进一步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研究工作,对农田水利建设工程的建设问题进行科学论证,提高农田水利工程的质量。新农村建设中需要充分认识到农田水利工程的重要性,重视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维护工作,认识到农田水利工程在缓解自然灾害,提高农业产量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

3.2 加强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支持

农田水利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由于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投入回报率较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集资。为了更好地促进新农村建设应该进一步增加农田水利建设的资金投入,一方面需要增加政府的财政支持,政府可以增加一定的资金支持水利工程建设,认识到农田水利这一工程的重要价值。另一方面也可以吸收一些民间资金,政府可以提出一些优惠政策鼓励一些农村企业对水利工程建设进行投资,通过增加投资方式,保障农田水利建设的资金投入。

3.3 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的管理和维护

农田水利工程的施工管理和维护工作对于增加水利工程的使用时间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由于以往的农田水利工作建设缺乏管理一定程度上缩短了水利工程的使用寿命。在今后的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中需要进一步加强施工管理和维护管理。一是建立相对完善的施工规范,严格按照规范标准进行施工。建立完善的施工标准是确保施工工作规范进行的基础,通过建立相对完善的施工规范,确保施工工作有序进行,提高工作效率。二是加强施工安全管理。施工安全是施工管理中的重要内容,水利工程由于施工难度比较大,一定程度上存在安全隐患。由于一些施工单位为了节省资金缺乏安全保护措施,造成人员伤亡。施工管理中需要定期对工程进行检查,增加必要的安全措施,避免一些安全风险。同时在施工中需要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和指导,这不仅仅有助于提高施工进度,同时也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一些安全隐患。三是加强施工过程管理。在施工过程管理中需要定期对施工进行检查,对于施工技术和施工进度进行监督,避免出现不合格的工程。如果施工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及时调整施工计划,减少拖延工期的现象。四是加强水利工程的维护工作。水利工程的维护关系着工程的使用寿命,应该针对农田水利工程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定期对水利工程的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定期对水利工程设施进行维护,避免一些人为的破坏行为,延长水利工程的使用时间。

3.4 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

农村缺乏比较专业的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人员,大多数工作人员并不了解水利工程的使用和维护情况。今后需要加强对现有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一方面农村可以聘请一些专业的技术人员对农田水利工程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同时对现有的维护人员进行培训,通过知识的讲解以及实地技术指导,

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更好地为水利工程维护工作服务。另一方面需要完善管理人员队伍结构,今后需要引进一些专业的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人员,壮大水利工程管理人员队伍,改善原有的年龄结构不合理的现状。

4 结语

随着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需要进一步完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以保障农业的发展。但是由于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视不足,一定程度上未能充分发挥水利工程这一基础设施的作用。今后需要进一步增加资金支持和技术支持,加强农田水利工作的维护管理工作,提高管理人员素质,充分发挥农田水利工程在促进农业生产和改善农民生活方面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连杰.我国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J].科技致富导向,2013(5).

篇(5)

【关键词】农田水利;水利建设;加强措施

农村地区的基础建设关系到农民的根本利益,其建设质量是农村安定团结,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历来都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然而,由于我国地域广阔,而且,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性较大,不同地区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质量存在着很大差异。因此,不断促进落后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作用。文章结合当前农村地区水利建设工作问题,探索有效的改革方向。

1农村水利建设问题

(1)水利基础设施滞后。当前,我国农田水利事业取得了比较理想的发展成果,但是,与当前农村发展要求比较而言,还存在不小的实际差距。很多农田水利建设设备都停留在20世纪60~70年代水平,由于当时的技术以及设计问题,很多建设项目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化的农田水利发展要求,而且,在维护上需要大量的人力以及物力投入,并且,应用效果也不令人满意。

(2)农田灌溉需求无法全面满足。农田水利建设通常具有一次性、投资高以及回收期长等特点。尽管政府不断加大对农田水利建设的投资力度,但是,由于自身财力等方面的因素约束,很难充分地满足当地农村水利建设需求。随着农村灌溉规模的不断扩大,其对水利建设的需求亦是逐步加大,这更加使得现有的水利建设不堪重负。

(3)水利工程维护措施不到位。一直以来,农村地区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都是由政府部门投资兴建的,因此,政府是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真正投资主体,同时,拥有着相应的产权,因此,水利设施的维护也应由政府部门进行。但是,在实际的维护过程中,都是由农村地区的农民自己进行维护。随着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农民的维护投入逐渐与收入比例失调,从而严重地影响到农民的维护积极性,进而很少进行系统的设备维护。这样,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水利设备在多方因素的影响下,逐渐呈现出老化、工作效率低以及故障率高等问题,进而影响到水利设施的整体运行质量。

(4)管理体制有待完善。水利建设管理体制有待完善。当前,农田灌溉设施的管理企业仍属于事业性质,这些单位为了自身利益,并不是十分乐意通过节水来提高灌溉效率,因为这样会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农田灌区的运行成本大幅度提高。政府拥有着水资源,其不需要担心水价以及水利投资回报率问题,因此,在供水时,很少会全面考虑成本问题,进而导致供水设施的财政预算额连年增加。

2农田水利建设促进措施

(1)增加对农田水利建设的投资力度。财政拨款作为农田水利建设投资的主体单位,其很难在有限的财力情况下满足农田水利建设的不断需求。因此,要在不断加大政府财政对农田水利建设投资额的同时,扩大农田水利建设的融资渠道。例如,鼓励金融机构对农田水利项目进行投资,或者给予其一定的贷款优惠政策。进而有效地满足农村水利建设需求。同时,还可以借助政府出台的宏观经济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或者个人加大农田水利项目的投资力度,从而实现政府与企业或个人共同经营农田水利项目的合作管控模式。

(2)对相关政策进行优化。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长期以来都因为产权不清而导致很多“搭便车”行为出现,进而严重影响到多类投资者的投资积极性。因此,要对农田水利设施的管理制度以及运作制度进行不断创新,例如,对所有权进行明确。积极推进每家每户的微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进而实现农民的自建、自管以及自用;以村为单位,构建小型的农田水利建设项目,采用合作组织管理模式,有效进行资金、人力等方面的协调合作,从而提高该村的农田灌溉效率;实现跨乡或跨村的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并对水利设施进行合作管理与应用,从而借助自然条件等诸多优势,提高农田灌溉能力,促进农业生产效率的不断提高。

(3)科学进行水利工程设计。我国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一个痼疾就是大中小型水利设施之间缺少有机衔接,彼此间的匹配性较差,从而制约了水利设施体系中协同效应的发挥。针对这一情况,上级政府层面上,在继续追加投资积极推动大型水利设施建设的同时,应重点加强对农民直接受益的中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投资,做到主支衔接,引水、蓄水、灌溉并重,大小水利并进,强化科学规划,统筹考虑各级各类水利设施的协调与整合,重点搞好不同规模水利设施间的衔接工作。地方政府层面上,则应一如既往地重视中小型水利设施的建设与养护工作,通过完善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和管理体制,逐步引入市场机制,实现农业用水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重。

3结论

近年来,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工作的不断推进,农民的生产与生活质量显著提高。然而,相对于城市建设,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仍存在很多问题需要深入解决。比如,农田水利建设过程中存在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水利建设相关制度有待完善以及水利建设投入资金不足等。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势必会影响到农村地区的农田生产质量,进而影响到农民的实际收入,甚至影响到社会建设的整体实施成果。

参考文献

[1]董权,程润柏,李宝林.浅析拜泉县农田水利的建设与思考[J].水利科技与经济,2009,(07).

[2]黄成清,刘英龙,孙红霞.德安县小型农田水利的建设与思考[J].江西水利科技,2008,(S1).

[3]于淑宏,王东江.对农村水利工作的一点思考[J].内蒙古水利,2008,(02).

[4]冀纯国,霍晓明.浅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存在问题及其解决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10).

篇(6)

关键词:宜春市;农田水利建设;发展规划

1. 引言

以发展现代农业为重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全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各地农田水利建设推进的力度、投入的力度都在加大,建设进度也在加快,总的趋势正在向好的方向发展。但是,站在全省水利建设的发展高度,特别是对照市政府下达给各地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任务要求,还有不小差距,形势不容乐观。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农田水利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认真分析我市农村水利发展所存在的问题,加快实施水利改革发展与规划细则制定。

2. 农田水利建设的重要性

2.1 水利建设是农业发展的基础

农田水利建设对维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保障粮食安全发挥着首要作用。我市是一个农业比重较大的地区,旱灾时有发生,农田水利建设又相对不足。近年来某些地区的旱灾频发,充分暴露了我市防灾体系的薄弱,现有的农田水利设施远不足以应对自然灾害的威胁,加强水利建设已经迫在眉睫。因此,我们相关政府部门及广大农民群众要充分认识发展水利建设的重要性,务实加强农田实力建设发展。

2.2 增强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关键在于农田水利建设。

我市地理气候条件复杂,水资源相对分布不均,导致我市水利建设任务十分艰巨。长期以来,干旱灾害一直是影响农业生产的重大隐患,洪涝灾害频繁一直是农业的心腹大患。从前年西南地区的特大旱灾可以看出,水利设施较好的地方远比水利建设落后的区域有更好抵御灾害的能力。为保障我市农业稳定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应把农田水利建设摆在战略高度位置,切实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满足农业健康发展的需要。

2.3 农田水利建设促进现代化农业发展

水利建设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要素,农村水利设施建设是保障农业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素。近年来,在我市现代农业的发展过程中,农业科学技术、农业机械化、农业产业化有了较快的发展,而农田水利建设则明显滞后,成为现代化农业发展的短板。目前我市还存在大量缺乏灌溉条件或设施的“望天田”,半数以上的灌溉面积还在沿用传统落后的灌溉方法,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滞后严重制约了农业发展。所以,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基础在于先实现农田水利建设的现代化。

3. 农田水利建设发展困境

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我市农田水利建设取得了一定得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市的农业生产和地区经济的发展,但由于一些历史原因和经济体制的影响,导致我市农田水利建设还存在一系列的现状问题与不足:基础设施薄弱、总体投入不够、管理机制不灵活等,严重影响了我市农田水利的发展,难以满足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业的要求。我国农田水利建设发展滞后,其主要原因表现为:

a. 农田水利建设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导致责任主体缺位现象严重,加之农田水利建设总体投入不足,"重建设轻管理"思想错误,部分水利建设工程带病运行,限制了使用功能的发挥。

b. 农业科技发展水平低,农业技术与应用水平得不到有效推广;水利设施严重老化、不配套,效益下降严重,排灌能力不能满足要求。

c. 农民种田收益低,导致积极性不高,使兴办农田水利工程的积极性有所下降。

4. 农田水利建设发展与规划策略

农田水利建设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我市地区发展的重要举措。深刻认识当前我市农田水利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困境,结合农田水利建设的自身特点,在通过认真分析和研究各种情况对农田水利建设的影响的基础上与各级政府的引导和推动下,认真做好新时期我市农村农田水利建设发展与规划,建立适合我市农业发展需求的水利管理运行体制,促进我市区域经济和谐发展。

1) 明确投入主体

目前,农田水利建设的影响因素较多,且情况相对复杂,干扰因素多。农田水利建设要从当前实际情况出发,明确投入主体,建立以“国家为主、农民为辅”的农田水利投入机制。例如: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以政府投入各类农田灌溉工程建设为主导,农户投入灌区内的田间工程为辅的投资机制。在此同时,加快完善我市农田水利相关法律法规建设,依靠法律的手段来保障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不断推进农田水利的发展。

2) 完善投资渠道

水利建设属于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的投入来胜利实施。目前,农田水利建设“欠账”太多,水利建设基础薄弱,主要是缺乏多渠道的投入机制。在农田水利建设过程中,首相,有关政府要增大财政投入力度,提高政府投资的比例,促使更多农村地区的发展。再此同时,要充分调动相关农户投资的积极性,利用“一事一议”、“一渠一议”制度组织群众做好农田水利建设,并为群众提供法律、政策及相关技术上的咨询和帮助。再次,农田水利建设还要善于吸收各类社会资本,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形成多元化的投资渠道,以解决农田水利建设投入不足这一重大难题,促进农田水利的发展。

3) 加大科技推广与创新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农田水利建设发展的过程中,要注重农业科技的创新与推广,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技术,加大对农业的科技投入与建设,采用先进技术(例如:滴灌、渗灌等),购买先进设备,提高农田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加强对农田水利科技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建立一支专业的农田水利建设科技管理工作队伍,提高科学技术管理水平,为农田水利发展作支撑。

4) 强化基层政府的组织指导功能

农田水利建设具有面广量大、公共性强的特点,在建设的过程中离不开基层政府的指导和协调。要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充分发挥基层政府职能作用,强化村民的民主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完善各类合作组织的参与管理。县级政府要认真落实上级有关政策的具体实施办法,编制农田水利建设规划,实施农田水利建设项目,指导和监督检查农田水利建设的开展情况。要对各级基层政府的职能实施效果进行有效监督和控制,避免出现政府缺位和行政不作为的情况,有效地保障农田水利建设的顺利发展。

5. 小结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现代化农业的过程中,农业基础薄弱和水利设施建设不足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业生产效率提高的主要因素。加强我市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是着眼全局、放眼长远的发展战略举措,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翟浩辉;大力推进农民用水户参与管理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水利建设[J];中国水利,2006(15).

篇(7)

关键词: 农田; 水利; 建设; 新机制

中图分类号: S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2)04-0030-01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人多地少、水资源短缺、降雨时空分布不均、水旱灾害频繁,这些决定了农田水利建设在农业生产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但近年来,农田水利建设的环境和条件发生了重大变化,投入总体呈下滑趋势,已成为制约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为了适应农村税费改革不断深化的新形势,改革和完善农田水利建设的政策体系、投入方式、组织形式,促进新时期农田水利建设健康发展,现就渭北高原永寿县农田水利建设现状,谈几点体会和大家共同探讨。

一、充分认识建立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的重大意义

永寿县农田水利骨干工程大都建于20世纪六、七年代,相当部分已达到规定使用年限,老化失修严重,干支级渠道建筑物完好率仅为30%,效益衰减,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计不完善,配套率极低,给科学调度水资源和优化配水造成很大困难。工程设施有些达不到灌溉,水费按方收费的条件,致使水价改革难以进行,税费收缴率极低,无法提取折旧费,大修费,严重影响了灌区的可持续发展。

农田水利设施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基础。在人增地减水少的严峻形势下,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就必须进一步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因而也需要更多的投入。但与此同时,近年来,全国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呈下滑趋势,特别是农村税费改革逐步取消农村义务工和劳动积累工后,农民群众的投工投劳数量大幅度减少。“两工”逐步取消,实行“事议”,无疑带来群众性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重大变化,投入机制发生了变化。其二,跨乡村的流动性工程实行统一会战带来难度。其三,长期以来,习惯于依靠政府号召,行政干预,奖罚推动,部门协调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模式不再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要。因此,尽快建立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的新机制新办法,是当前和今后保护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二、建立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一)指导思想

切实加大公共财政对农田水利建设的支持力度,以政府安排补助资金为引导,以农民自愿出资出劳为主体,以农田水利建设规划为依托,以加强组织动员为纽带,以加快农田水利管理体制改革为动力,逐步建立起保障农田水利建设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

(二)原则

1.坚持政府支持、民办公助的原则。国家要逐步增加对水利建设的投入,重点加大对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同时,要把加大政府投入与增加农民劳动积累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组织和引导农民尽可能增加劳动积累。

2.坚持民主决策、群众自愿的原则。要严格区分农民自愿出资出劳与加重农民负担的政策界限,在切实加强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的前提下,以政府加大投入为契机,通过有效的组织工作,引导农民出资出劳开展直接受益的农田水利建设。

3.坚持规划先行、注重实效的原则。要发挥规划的统筹指导作用,把规划作为乡村两级组织农民出资出劳的必要条件和国家安排补助投资的重要依据,科学有效地开展农田水利建设。

4.坚持深化改革、创新体制的原则。建立以政府资金为引导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加快农田水利管理体制和小型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形成农田水利建设管理的良性运行机制,调动广大农民投资投劳开展农田水利建设的积极性。

三、建立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的工作重点

(一)增加政府投入,多渠道筹集资金,增加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农田水利事业要迅猛发展,关键是投入,要建立个多元化、多层次筹资渠道,进步深化“水利为社会、社会办水利”的观念。整合国家现有的各项农田水利建设资金,加强统筹协调,避免重复安排,着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各级政府应切实承担起农田水利建设的主要责任,把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纳入投资和财政预算,逐步形成适度规模。

(二)认真做好农田水利建设规划编制工作。编制规划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分步实施,讲求实效。水利部门要结合实际从水资源合理配置的要求出发,加强对规划编制工作的指导。

(三)规范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管理和资金使用。一是明确资金投向。二是明确项目实施主体。项目实施主体可以是农户、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也可以是农民联合体或其他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三是完善补助方式。主要用于补助项目建设的材料费、设备费及机械作业费,具体方式可采取项目管理或“以奖代补”的办法。四是制订补助标准。根据工程性质、农民在限额内筹资筹劳情况,制订不同的补助标准,筹补结合、多筹多补。

(四)完善村级“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政策。对政府给予补助资金重点支持的斗渠、相邻村共用的村级农田水利工程,可以村级为基础进行“一事一议”,按照乡镇协调、分村议事、联合申报、统一施工、分村管理资金和劳务、分村落实建设任务的程序和办法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