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9 16:42:39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心血管病的防治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 基层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平台; 心血管病防治; 应用效果
Research on Practice of Primary Health Appropriate Technology Platform in Prevention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LIU Jian-sheng.//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6,13(10):102-105
【Abstract】 Objective:To summarize the method of primary health appropriate technology platform and analyze the application effects and significance of primary health appropriate technology platform on cardiovascular disease.Method:In cardiovascular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centers,280 cases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patients from January 2013 to January 2015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they were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research group according to the digital grouping method,each group had 140 cases.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conventional cardiovascular disease prevention education and the research group received primary health appropriate technology platform education,the changes of the indexes i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The related indicators of the research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Primary health appropriate technology platform;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Application results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People’s Hospital of Heping County,Heping 5172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6.10.030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人们的健康越来越受到重视。相关研究报道显示,推广应用基层卫生适宜技术可以有效地促进基层卫生服务健康、快速、持续性发展,在医疗费用和疾病防治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1]。基层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和应用提高了人们生活水平和质量,促进了和谐社会的构建[2-3]。本研究通过对基层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平台方法的总结,旨在分析基层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平台在心血管病防治中的应用效果和意义,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心血管病防治中心收治的280例心血管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自愿参加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按照数字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140例。对照组中男79例,女61例,年龄57~73岁,平均(67.4±2.6)岁,病程3个月~8年,平均(4.5±1.2)年;研究组中男65例,女75例,年龄55~82岁,平均(67.5±2.7)岁,病程5个
月~10年,平均(4.8±1.6)年。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常规心血管病防治教育 对照组给予常规心血管病防治教育,具体如下:(1)常规教育,定期进行健康教育讲座,增加患者对医生的信任,不定期进行电话随访,向患者讲解相关疾病的知识,嘱患者选择低盐、低脂等合理饮食。除此之外,还可以建立心血管俱乐部,释放患者的压力;(2)药物指导,根据患者的疾病程度指导患者合理用药,对于用药不当的患者告知其服药的重要性,对于老年患者要告知其用药剂量,尽量使用长效药,及时了解患者用药情况并详细记录,予以科学的调节,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3)体育锻炼,为患者制定合理的功能锻炼,运动强度和运动量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增加患者的免疫力和抵抗力;(4)心理指导,由于患者的病程较长,在治疗中大部分患者出现焦虑、不安、紧张、烦躁等不良情绪,影响了治疗效果,因此,要及时和患者进行有效地沟通,发现患者的心理变化后根据患者的不同心理予以针对性心理疏导,及时缓解或者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帮助患者树立信心,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提高总体的治疗效果。
1.2.2 基层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平台教育 研究组给予基层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平台教育,具体包括:(1)建立卫生适宜技术信息库,对所有患者的基本资料信息建立信息库,并针对临床实际问题分为急救技术、康复护理、公共卫生、中医技术及其他多类技术项目,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予以相应的治疗和护理措施;(2)建立卫生适宜技术推广网站,为了方便患者对心血管病的了解,建立卫生适宜技术推广网站,主要包括心血管病的交流、管理及技术等相关模块,可以为心血管病患者提供参考和借鉴;(3)信息的推广,该网站会定期更新新技术和相关知识的讲解,使心血管病患者能随时掌握最新动态,加强患者对心血管病相关知识的了解。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对心血管病相关知识、注意事项、预防措施的掌握情况及对不同方式的满意情况。
1.4 评价标准 采取评分制对两组心血管病相关知识、注意事项、预防措施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价,判定标准为:总分60分,每项20分,分数越高效果越好[4]。采取调查问卷的方式对两组患者的满意情况进行评价,评价标准为:总分为10分,10分表示非常满意,7~9分表示满意,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对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掌握情况比较 研究组在知识掌握、注意事项及预防措施方面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满意情况比较 研究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字2=15.655,P
3 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及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心血管病的发生率显著上升,成为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5-6]。心血管病防治适宜技术包括心血管病相关的新技术、新方法等,例如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技术、治疗技术、预防技术以及护理技术等,随着心血管病相关医疗技术的成熟,要有效的实施预防行动[7]。目前,心血管病防治适宜技术推广平台已经成为基层卫生服务中心血管病防治技术的重要工作平台。
相关研究报道显示,通过对高血压患者进行综合性评估,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案,可以降低危险因素,有效改善患者的各项指标,提高了治疗效果[8-10]。临床大量的实践发现,随着基层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平台的应用,心血管病的发生率显著降低,治疗的依从性有了明显的提高[11-15]。除此之外,卫生适宜技术的推广使各基层单位对心血管病的诊断更加规范化、合理化,有效的降低了误诊率,使医疗资源更加合理化。据有关研究显示,基层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平台的推广,解决了各基层医疗单位技术薄弱的问题,提高了患者的信任度,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降低了医疗纠纷的发生率[16-19]。基层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平台为各基层单位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利于医院稳定持续的发展。金娅娜等[20]的研究显示,对心血管病进行综合性评估,加强对心血管病知识的宣传,可以降低危险因素,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随着医疗卫生的改革,社会更多的学者认识到了卫生技术推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开始逐渐推广各平台。基层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平台主要从建立卫生适宜技术信息库、建立卫生适宜技术推广网站及信息的推广等方面对患者进行心血管病的防治教育,其中建立卫生适宜技术信息库,方便了患者对相关信息的查找,节约了时间,提高了整体的治疗效果。建立卫生适宜技术推广网站可以方便心血管病患者对相关信息的咨询,所有的心血管病患者可以在该网站中进行交流和沟通,加强了患者对相关疾病知识的掌握,能有效的了解相关的注意事项和预防知识,管理模块主要是及时更新心血管病近期的变化,从而使患者在第一时间内可以掌握心血管病的变化,技术管理模块主要是心血管病治疗方面的知识,主要包括心血管病治疗的新技术,例如移植手术、介入手术等,通过建立卫生适宜技术推广网站,为心血管病患者提供了有效的参考和借鉴。信息推广主要是通过各个网站更新新技术和相关知识的讲解,加强患者对心血管病知识的了解,及时掌握最新的相关注意事项和预防心血管病发生的最新方法,从而减少心血管病的发生。心血管病防治技术的推广应用不仅帮助基层医疗单位解决了技术难题、薄弱问题,同时还提高了广大心血管病患者对基层单位医疗技术的信任度,给基层单位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效果明显。适宜技术的推广应用对基层的医疗卫生单位在心血管病的诊断和治疗的要求方面也做了进一步的规范,有效地降低了疾病的误诊率,减少了患者的医疗费用。目前,我国对慢性疾病的防控能力相对较差,尤其是心血管病方面,因此,在心血管病的防治工作中,要加强对心血管病的管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心血管疾病防治技术已渐渐成熟,有效的防治行动至关重要。基层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平台是一个大容量的技术资源库,可以方便基层人员进行技术学习,利于其及时掌握更新的技术,对患者了解心血管防治知识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相关的调查问卷显示,与传统的心血管病防治技术比较,大部分患者对基层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平台的作用效果较为满意,认为可以广泛的推广应用。本次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各项相关指标评价均高于对照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基层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平台应用于心血管病防治中,增加了患者对心血管病知识的了解,掌握了相应的注意事项和预防措施,具有重要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朱炜,屠海霞,林仁支,等.基层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平台在心血管病防治中的实践研究[J].心脑血管病防治,2015,10(1):1-3.
[2]李灼日,范莎莎,龙开超,等.湖南省农村医疗卫生适宜技术推广模式探讨[J].医学临床研究,2010,27(2):362-364.
[3]刘艳丽,蒋健敏,林森祥,等.卫生适宜技术的信息化建设[J].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12,25(2):131-132.
[4]段文祥.老年糖尿病心血管病诊治分析[J].中外医疗,2012,31(34):45-46.
[5]肖太平.老年糖尿病心血管病诊治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1,8(14):182-183.
[6]姜俭,徐波,刘励军.适宜急救技术在基层的推广[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4,15(4):350-352.
[7]许秀香.基层卫生院医院感染面临现状及应对策略[J].中国医学创新,2012,9(4):108-109.
[8]苏晓英,丁国娟,俞仕梅.急救基层卫生适宜技术示范基地建设的实践探索[J].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14,27(5):179-181.
[9]任建萍,郭清.基层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1,29(1):57-59.
[10]李艳芬.基层卫生院健康教育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处理对策[J].中国医学创新,2011,8(12):119-121.
[11]郭雪,刘琴,于晓羽,等.中国适宜卫生技术评估研究的系统评价[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2,12(12):1407-1415.
[12]中国医药导刊编辑部.林曙光教授呼吁制定心血管病防治战略[J].中国医药导刊,2014,12(7):1164.
[13]刘建武.浙江省卫生适宜技术信息资源建设研究[D].杭州:杭州师范大学,2012.
[14]王文,刘文波,隋辉,等.中国心血管病的流行状况与防治对策[J].中国心血管杂志,2012,17(5):321-323.
[15]程东英,蔡文云,李子岩.鄞州农村高血压患者干预效果分析[J].中华健康医学杂志,2010,4(5):318-319.
[16]王浩然,于春江.动脉粥样硬化发生机制及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0,31(6):828-833.
[17]张光银,张军平,丁彬彬.冠状动脉介入术后中西医结合防治再狭窄初探[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0,25(8):1180-1183.
[18]吕仕超,张军平.试论病毒性心肌炎伴志改变的治疗[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0,16(2):161-162.
[19]孔微.我院心血管系统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医院药学,2012,16(1):128-129.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预防
循环系统通过血液将氧、营养物质和激素等供给组织,并将组织代谢废物运走,以保证人体正常新陈代谢的进行。循环系统疾病包括心脏病和血管病,合称心血管病,是危害人民健康和社会劳动力较大的疾病。20世纪70年代后期我国24个省(市、区)居民死亡率和死因调查显示:人口总死亡率为750.67/10万;心血管病死亡率为129.11/10万,列首位,在死因构成比中占17.21%。在12个城市的调查显示:50年代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为47.2/10万,占6.61%,列第5位;60年代为36.05/10万,占6.72%,仍列第5位;70年代为115.74/10万,占19.49%,升入第2位;80年代为119.34/10万,占21.49%,成为第1位。可见我国城乡居民中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不断上升,已成为首要的死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因素除了其本身的器质性病变外,各种危险因素在心血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或者说正是这些危险因素加快了心血管病的发展速度。
1不可控制的危险因素
1.1高龄
多项研究表明高龄有较高的心脏病发病趋势,这主要是由于高血压病、糖尿病及脂质代谢异常,这些心脏病的危险因素,发生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而且在动脉硬化血栓形成过程中的重要成分纤维蛋白原的水平也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近几年来我国老年人的数量及其在总人口中的比例逐年快速增长,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亦随之增加。
1.2性别
心血管病的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而绝经后的女性发病率则趋向于与男性持平。这就提示雌激素在降低心血管病的发病率方面可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1]。
1.3遗传
如果亲属中(如父母、祖父或兄弟姐妹)有60岁前发生心脏病的情况,则患心血管病的几率就要高出非患心血管病的患者群。这可能与家族遗传的特异体质有关[1]。
2可控制的危险因素
2.1体重
研究表明:体重超过标准体重30%的人在10年中患心血管疾病的几率较常人高出2.8倍,而腰围的作用似乎更显得重要,男性腰围每增加14 cm,女性腰围每增加14.9 cm,患心血管疾病的可能性就增高21个~40个百分点。腰围被认为是比全身肥胖更加准确的可预测心脏代谢风险因素的因子。
2.2吸烟
吸烟者的心脏病的发病率更高。危险度随着吸烟量的增加而增高。吸烟增加粥样斑块组织因子表达,香烟中的尼古丁可损伤冠状内皮细胞,加速冠状动脉硬化过程,同时刺激机体儿茶酚胺释放致冠状动脉痉挛、心肌缺血,从而导致心血管病的发生。
2.3缺乏运动
研究表明缺乏运动的人比有规律运动的人心脏损害程度要大[4]。
2.4胆固醇
血液中胆固醇水平高常伴随动脉粥样硬化。由于血液中的胆固醇浓度较高,引发高脂血症,高脂血症引起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和内皮细胞通透性增加,使血液中的脂质增加,易于沉积在内膜,引起巨噬细胞的清除反映和中膜平滑肌细胞的增生,而形成粥样斑块。粥样斑块的形成造成了心脏以及机体其他组织内的血管狭窄,供血不足,从而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2]。
2.5高血压
高血压在造成血管损伤的同时会增加心脏的负荷。一方面血管病变致心脏供血减少;另一方面心脏在压力负荷下必须付出更大的努力,才能满足全身的血供,久而久之就会造成心脏病的发生[1]。
2.6糖尿病
与非糖尿病患者群相比较,糖尿病患者群中动脉粥样硬化的患病率较高,发病年龄较轻,病情进展比较快,糖尿病性大血管病变的危险性与血清低密度脂蛋白(LDL)和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水平呈正相关,与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呈负相关[3]。
2.7压力
机体对此并无特殊反应。适量的压力对生存是必要的,当压力成为持久的或超出承受的范围,就可能对机体产生影响。压力的副作用可以用放松疗法和体育锻炼使之消失,同时健康的心理状态对于抵抗一定的压力也会产生积极的作用。综上所述,高龄、遗传、吸烟、糖尿病、高血压、脂质代谢异常、肥胖等都是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危险因素并不一定是病因,但它可与多种因素相伴随,逐渐影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消除危险因素就降低了疾病的发病率。因此锻炼身体、合理膳食、戒烟、减肥、降脂、控制血糖及血压水平、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对预防心血管疾病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 陈灏珠.循环系统疾病,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49.
[2] 赵水平.血脂代谢基础及临床相关问题[J].临床荟萃,2006,14(989):218233.
糖尿病是引发心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其引发的心血管病特点有三:
患病率高 如冠心病,其发病率是非糖尿病患者的3倍。据调查,近半数糖尿病患者并发有冠心病。
死亡率高 有资料显示,约有70%的糖尿病患者最后并非死于糖尿病,而是死于其并发症――心血管疾病。正因为如此,在1999年,美国心脏学会曾明确提出“糖尿病是心血管病”的口号。
患病年龄提前 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糖尿病患者患心血管病可提前5年,甚至更多。
为何青睐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患者为何易发生心血管病,其原因极为复杂,有些环节尚不清楚,目前认为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
高血糖的不利影响 不管是1型糖尿病还是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尤其是餐后血糖)若长期处于高水平,会对组织产生毒害作用,从而促进心血管病的发生发展。
胰岛素分泌异常 2型糖尿病患者,特别是肥胖者,常存在胰岛素抵抗,即机体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这些患者体内胰岛素并不缺乏,相反,常处于高胰岛素血症状态,这种状况可直接或间接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诱发并加重心血管病。
脂代谢紊乱 糖尿病患者由于体内糖代谢紊乱,可导致脂代谢紊乱,表现为血脂异常。甘油三酯明显升高,胆固醇、β-脂蛋白也增高,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进一步引起血管管腔变小,管壁弹性减退,供血能力下降,从而发生冠心病、心肌病、自主神经病变及高血压等。
血小板功能异常 糖尿病患者常存在血小板功能亢进和凝血异常的情况,从而促进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这在动脉粥样硬化中发挥主要作用。
此外,糖尿病患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下降,不能有效清除体内的活性氧自由基,引起体内自由基蓄积,从而引起心肌、血管等组织损伤,促进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或加重。
如何防治心血管病
要做好糖尿病的一般治疗,尤其是将血糖控制在良好水平。血糖控制较好,对于初发糖尿病的患者来说,就有可能避免心血管病的发生。对已有心脏病的糖尿病患者,也应严格控制血糖,以延缓疾病发展。
控制血糖以同时采用饮食治疗、运动治疗、口服药或胰岛素治疗等多种措施为宜。糖尿病心血管病患者,可根据具体病情进行相应治疗,如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抗凝、扩血管等药物治疗。若有较明显的胸痛、憋气、喘息、头痛、头晕等症状,应及早去医院诊治。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流行病学
[中图分类号] R54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4)12(b)-0074-04
目前,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已成为全球范围内造成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且有80%的心血管病死亡事件发生在中低收入国家[1]。2012年我国心血管病病死率为255/10万,在城镇居民疾病死亡构成中占41.1%,农村居民占38.7%。心脑血管疾病也给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2012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住院总费用为49.61亿元,颅内出血为147.06亿元,脑梗死为298.45亿元[2]。已有研究证实,高血压、吸烟、血脂异常、糖尿病、超重和肥胖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3-6],危险因素水平高,心血管病的发生风险也高。国内不少研究也表明,危险因素聚集风险更高,而且可致病变程度加重、范围扩大[7-8]。检索文献,在农村居民心血管病的研究中大多都是针对心血管病的患病率、知晓率以及控制率的研究,本研究通过调查分析甘肃省榆中县农村地区心血管疾病主要危险因素的分布与聚集特点,为进一步进行健康干预提供基线数据,同时可以为我国研究农村地区心血管疾病积累大样本特定人群资料,具有一定的流行病学意义。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13年6月抽取甘肃省榆中县35周岁以上常住农村居民共计1185名,其中,男563名(47.5%),女622名(52.5%)。对调查对象进行血压、身高、体重等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资料收集。本研究已经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调查对象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研究方法
1.2.1 研究内容 包括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调查问卷由专业流行病调查人员制订,采取面对面询问记录方式,内容包括性别、年龄、吸烟史、相关疾病既往史等。体格检查包括血压、身高、体重等。实验室检查包括空腹血糖、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等生化指标。
1.2.2 诊断标准 高血压诊断标准:采用2004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实用本)推荐的标准,收缩压≥140 mm Hg(1 mm Hg=0.133 kPa)或舒张压≥90 mm Hg,对既往确诊的高血压患者或在2周内服用过降压药者,不论检查时血压是否异常均诊断为高血压。超重和肥胖诊断标准:以体重指数(BMI)作为衡量超重和肥胖的指标,根据中国肥胖工作组对我国成人超重和肥胖分类标准的建议,以24 kg/m2≤BMI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Epidata 3.1软件双录入,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Pearson 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研究对象一般情况
研究有效完成调查1226名,其中,男582名(47.5%),女644名(52.5%);各年龄分组及所占比例具体见表1。
2.2 不同危险因素的现患率
2.2.1 危险因素分布概况 该地区35岁以上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为26.4%,吸烟率为28.9%,超重率为34.9%,肥胖率为8.6%,血脂异常率为46.2%,糖尿病患病率为7.0%。超重率、肥胖率和血脂异常率偏高,需要特别引起关注。
2.2.2 不同性别间危险因素暴露情况 男性吸烟率高于女性(χ2=525.23,P < 0.001),女性肥胖率高于男性(χ2=3.850,P < 0.05),而男女间高血压患病率、超重率、血脂异常率和糖尿病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2.2.3 不同年龄主要危险因素的患病率情况 人群高血压、血脂异常和糖尿病的患病率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升高(趋势检验P < 0.01)。75岁及以上人群,高血压男、女患病率分别达到47.6%、61.5%,血脂异常率则分别达到71.4%、53.8%。糖尿病虽然随年龄增长患病率也显现增加趋势,但是患病率相对较低,75岁及以上人群男女患病率分别为14.3%、23.1%。其他危险因素年龄趋势不明显。见表2。
2.2.4 主要危险因素聚集情况 该地区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聚集程度较严重,具有1个及以上的危险因素人群达到84.0%,同时具有5个主要危险因素的为0.4%,且均为男性。在危险因素个数聚集的构成比中性别差异明显,各危险因素聚集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不存在或只含有1个危险因素的比例女性高于男性,而含有2、3、4、5个危险因素聚集的比例男性均高于女性,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见表3。
3 讨论
心血管疾病是最为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目前,发达国家通过落实对心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大幅降低了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和病死率[9],但心血管疾病依然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流行,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印度等)患病人数最多,病死率也很高[10]。
国内外许多研究[11-14]均显示,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本次调查显示高血压患病率为26.4%,相比较而言高血压患病情况不是很严重,略高于全国水平的24%(15岁以上人群),这是因为本次调查对象为35岁以上人群。但是高血压患病率随年龄升高而增加,75岁及以上人群患病率最高,可见农村高龄人群应该确定为重点防治和保护人群。
吸烟是中国人群心血管病发病的第二大危险因素,人群中约1/3的心血管疾病发病可归因于吸烟[3]。病例对照和前瞻性研究均证明吸烟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吸烟者患冠心病的危险是不吸烟者的1.5~4倍[15-17]。本次调查抽烟人群主要集中于男性,男性抽烟率为60.6%,高于《2010中国成年人吸烟与戒烟行为调查》的全国男性平均水平(53.3%)。且45~
已有研究[18-20]指出,我国成人超重和肥胖患病率分别为22.8%和7.1%,均低于本研究的结果(34.9%和8.6%),说明调查地区的超重和肥胖需要进行合理控制。另外,超重率和肥胖率在本研究中显示同年龄段内女性高于男性,这与全国研究结果一致,可能与农村男性重体力活动较女性多有关。上述结果提示,在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超重和肥胖率也依然需要重视。
本研究结果显示,血脂异常率和糖尿病患病率分别为46.2%和7.0%,均高于已经公布的18.6%和2.6%[9],认为与调查人群以中老年人群为主有关,调查人群内患病率基本随年龄增加而升高的现象也佐证了这一点。血脂异常率过高应该引起当地卫生部门的重视。
危险因素在个体的聚集会大大增加患病风险,它所产生的致病作用不是单个因素作用的叠加,而是存在一种正向的交互和协同作用。我国多省市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前瞻性队列研究[21]显示,在55~64岁年龄组中,男性缺血性心血管发病绝对危险是1%,具有3个危险因素时是18%,6个危险因素时是57%。本研究结果显示,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聚集较严重,该地区农村人群至少具有一个危险因素的占37.5%,不具有危险因素的人群只占16.0%,且具有2个以上的危险因素比例男性均高于女性。这说明在该农村地区中具有危险因素者比较高,且以男性为主,需针对重点人群加强健康教育。
综上所述,该农村地区高年龄组人群高血压问题较为突出,中年男性吸烟问题较为严重,农村地区肥胖问题也要引起重视,血脂异常问题需要重点解决。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聚集较为严重,应重点针对农村男性加强健康教育。总之,重视预防,加强健康教育,以改善不良生活方式为主的多重危险因素的高危人群针对性控制亟待开展,这对占有全国相当高比例的农村人群来说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 Gersh,Karen S,Bongani M,et al. The epidemic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the developing world:global implications [J]. European Heart Journal,2010,31(6):642-648.
[2] 心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3[R].北京:2014.
[3] 陶寿淇,吴锡桂,周北凡,等.中国人群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作用特点的前瞻性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5,26(l):58-61.
[4] 曹少军,周书明,尹秋生.中老年人群心血管危险因素流行病学调查及分析[J].保健学杂志,2006,8(3):156-158.
[5] Suglia SF,Clark CJ,Gary-Webb TL. Adolescent obesity,change in weight status,and hypertension:racial/ethnic variations [J]. Hypertension,2013,61(2):290-295.
[6] 李平,丁占林,王松岭,等.天津市武清区18岁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及影响因素探讨[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3,21(6):708-710.
[7] 王贵亮.冠状动脉病变特点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相关性研究[D].延吉:延边大学,2008.
[8] 王倩.超重及肥胖与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的聚集性研究[D].石家庄:河北医科大学,2007:1-39.
[9] 陈可冀,刘.2013年中美国家心血管病报告要点对比解读及其启示[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33(3):293-297.
[10] Rajendra P,Dorairaj P,Viswanathan M. Emerging economies and diabetes and CVD [J]. Diabetes Technology and Therapeutics,2012,14(1):59-67.
[11] Kazuaki S,Toru K,Hiroshi M,et al. The risk of cardiovascular events in Japanese hypertensive patients with hypercholesterolemia: sub-analysis of the Japan Lipid Intervention Trial(J-LIT)Study,a large-scale observational cohort study [J]. Hypertens Res,2005,28(11):879-887.
[12] 马瑞,武文华,张寅斌,等.青年高血压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3,3(23):21-23.
[13] 王拥军.高血压与脑卒中[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4,32(6):574-576.
[14] 许国开,李晓.社区高血压流行病调查和综合预防干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3,3(22):178-180.
[15] 朱秋良.同型半胱氨酸与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13):85-87.
[16] 刘钟梅,李绥静,李欣,等.辽宁省成年居民糖尿病患病现状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6, 14(5):339-341.
[17] 韩羽,李洪源.社区居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病的相关危险因素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4,4(17):175-177.
[18]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志,2004,2(12):919-922.
[19] 艾丽曼・奴尔买买提.心血管疾病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26):32-33.
[20] 傅升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14):43-45.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护理问题;对策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377-02
心血管性疾病具有非常高的发病率,从而使人类的身体健康受到严重的威胁。但是由于此类的疾病往往具有不尽相同的病情以及非常复杂的病种,因此针对该病的临床护理工作往往具有较大的难度[1]。本文针对我我院的心血管病的临床护理工作当中的特殊问题以及对策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文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10例心血管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这些患者年龄在19―79 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3.4岁,病程在6h―32a之间,其中有5例冠心病,2例风心病,1例心肌炎,1例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以及1例甲亢性心脏病。
2疾病特点
2.1病程长
在本组患者当中病程最长的为32年,其属于风心病联合瓣膜病,并且反复心力衰竭、反复风湿活动。8―31年为风心病的中病程,所以心血管病的一大特点就是具有较长的病程,舒适与护理当中的难点。
2.2复杂的病情
在本组患者当中有2例冠心病伴糖尿病,其余3例冠心病患者均患有高血脂以及高血压,其中有1例并发缺血性脑血管病,1例急性心肌梗死。所以心血管病往往具有复杂的病情,具有较大的护理难度。
2.3发病突然而且病情变化很快
心血管病往往是突然发病,在发病前很少有明显的发病征兆,因为患者和家属一时难以接受患病的事实。不仅如此,心血管病的病情还具有很强的变化性,患者猝死的几率很高,给护理造成了很大的困难。患者的病情往往在短时间内发生巨大的变化,如果没有及时发现,则患者很容易突然死亡。在护理的过程中曾经出现查房时精神状况良好的患者,在二十分钟后护理人员送药时竟发现已经猝死的状况。还有一些患者年轻力壮,病情表现的也并不危重,却也在短时间内猝死[2]。
2.4患者不能自理
很多心血管病患者由于长期处于坐位和半卧位,生活难以自理,给护理人员增加了很多工作。特别是在进行各种常规检查时由于患者不能自理,护理人员必须协助患者进行检查,增加了很多护理难点。
2.5对用药方面有严格的要求
心血管疾病在用药方面的护理要求比其他疾病更加严格。以静脉注射的西地兰为例,在用药护理时既要有注射技巧,又要有适应证。注射时不仅对注射速度有严格的要求,护理人员还要一边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观察,熟练掌握洋地黄的用法,并观察患者是否有中毒现象。心血管疾病用到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如硝普钠静滴等,对用药有严格的要求,必须避光保存,并掌握准确的剂量,否则很容易造成用药护理的意外问题。护理人员在用药的过程中要注意对患者进行仔细的观察,详细掌握患者的用药情况。例如对患者使用升压药、扩血管药时,如果患者出现异常情况必须马上停止用药,否则就出现意外[3]。
2.6治愈困难
当前的医学水平还不能彻底治愈一些心血管疾病,还有一些心血管疾病需要昂贵的治疗费用,这些都会给患者造成经济压力和心理压力。患者不仅要面对疾病的折磨,还要为治疗费用、未来生活甚至是后事而担忧,很容易产生焦虑、忧郁等心理,给护理工作增加难度。
3 心血管病的护理对策
3.1提高护理的速度
针对心血管疾病发病快、变化快、容易出现突发事件的情况,对心血管病患者的护理必须提高速度。特别是在突发事件的时候,治疗和护理措施能否及时救治,对心血管病患者的救治效果有很大的影响。为了提高护理速度,护理人员要在做好药品、仪器和抢救用品的准备工作,保证关键时刻可以直接取用。平时要做好仪器的保养工作,保证仪器性能。只有平时准备得当,在抢救时才能提高护理的速度。
3.2提高护理的准确性
对心血管病的护理必须做到精准无误。无论是在防治还是抢救中,都要注意护理的准确性。对于微量注射泵、输液泵、心电监护仪等仪器的使用要准确,对于除颤器和药物剂量也要精确的把握。在对心血管疾病的整个护理过程中,护理人要都要谨慎细心,将失误降到最低。特别是对于心衰患者更要仔细观察,在使用洋地黄时要注意其途径和用量,并观察患者是否出现了中毒情况,对用药剂量和电解质等与治疗效果密切相关的问题都要仔细观察,做好记录[4]。
3.3注意细微处的护理
对心血管病的护理要做到细致,对每个护理环节的细微之处都要留心。在对患者病情变化的观察过程中要留心变化的细节,对护理的措施要做到细致。护理人要不仅要为患者提供细致的护理服务,还要留心患者的心理状况,一旦发现患者有心理负担和不良情绪,要积极为患者做好心理调节和思想工作,这也是影响心血管病护理效果的重要因素。
3.4提高护理的稳定性
心血管疾病往往事发突然,很容易造成护理人员的忙乱,特别是对于危重患者的护理更是争分夺秒。然而越是危机的情况,护理人员越是要保证护理的稳定性。只有忙而不乱、井然有序的护理才能够避免护理问题,也给患者一种心理安慰。护理人员不仅要具备一定的护理水平,更要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提高护理的稳定性。
心血管病的护理是护理中的一个难点,在对心血管病患者的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要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护理人员要树立为患者服务的思想,坚守自己的护理责任,对于护理过程中的问题和挑战,要勇于应对,不断提高自己的护理水平。特别是对于一些病程很长的患者,护理人员要具备良好的耐心,为患者做好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 田震静,吕烨辉,付爱丽,等. 健康教育在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临床护理中的作用[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2,22(21):89-100.
[2] 李霞. 音乐放松训练对心血管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J]. 齐鲁护理杂志. 2013,43(7):121-123.
冬季,从容应对“心”危机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老年科 黄高忠(教授) 高聪聪
冬天,心脏“危机四伏”
心血管病之所以在冬天高发,主要有以下4个原因:首先,冬季气候寒冷,人体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体内儿茶酚胺类物质分泌增多,小动脉收缩,外周血管阻力增加,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心肌需氧量增加,心脏负担加重。同时,由于冠状动脉对寒冷刺激特别敏感,血管遇冷易收缩,使得心肌供血减少。对健康人而言,心脏的这一系列变化并不会导致明显不适,但对心血管患者而言,则易因心肌缺血缺氧加重而诱发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其次,在寒冷的刺激下,人体纤溶系统活性会降低,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容易形成血栓。第三,冬季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心血管病患者若合并感冒、肺炎等,会导致心血管病发作或加重。第四,人们在冬季往往会摄入较多脂肪,户外活动减少,饮水也少,体内胆固醇含量升高,血液黏稠,也是造成冬季心血管病高发的原因之一。
8原则,应对“心”危机
1.注意防寒保暖。
冬季气候寒冷,心血管病患者应及时添加衣服、被褥。衣裤既要保暖,又要柔软宽松,不宜过于紧身,以免影响血液循环。外出时,应戴上帽子、手套及口罩,并避免迎风疾走。晚上起夜时,千万不要嫌穿衣麻烦,以免感冒。心血管病患者冬天洗澡不宜太勤,洗澡时间也不宜太长,水温不宜过冷或过热,洗浴环境应保持空气流通,避免因闷热而导致胸闷等不适。
2. 饮食清淡,适当进补。
心血管病患者应避免高脂、高盐和高胆固醇饮食,宜选择清淡、少盐的食物,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保持营养均衡,戒烟限酒,避免辛辣、咖啡等刺激性食物。每餐最好吃七八成饱,或少食多餐。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保持大便通畅。
冬季是养生进补的最佳季节。心血管病患者无论选择药补还是食补,都应在医生指导下,根据个人的体质辨证进补。高血压患者可以服用膏方,但应避免进补大量热性食物和滋补药酒,以免导致血压升高。
3. 适当补水,科学取暖。
心血管病患者在每天晨起时和睡觉前,宜喝一杯温开水,以防止血液浓缩,降低血黏度,降低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需要提醒的是,心血管病患者补水一定要科学,不要一次喝大量的水,以免造成血容量增加,血压上升。正确的饮水方式应是每次少喝一点,每天多喝几次。
不少心血管病患者喜欢在冬天使用空调或电热毯取暖。不过,长时间使用这些取暖设备容易造成室内空气干燥,进而导致鼻咽干燥、胸闷、头晕眼花等不适。心血管病患者在冬天应注意科学取暖,室内温度不宜太高,以18~22℃较为合适。若室内空气干燥,可使用加湿器,以维持室内湿度。此外,患者还应勤开窗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特别需要提醒的是,由于电热毯使用不当会加重失眠,还可能促使炎症扩散和血栓形成等,故心血管病患者最好在入睡前切断电热毯电源。
4. 加强体育锻炼,增强免疫力。
心血管病患者每天应坚持有氧运动30分钟。不要选择爬山、跑步、打球等激烈运动项目,可选择原地踏步、散步、保健操、太极、气功等舒缓的运动。量力而行,因人而异,持之以恒,循序渐进。运动强度以无明显出汗、无明显胸闷和气短,不感到明显疲劳为宜。心血管病患者若在运动过程中出现明显的胸部闷痛,应立即停止活动。休息后,症状仍不缓解者,需及时去医院就诊。
冬季日出较晚,心血管病患者应适当调整运动时间,最好在太阳出来、浓雾散去之后,再出门运动。此外,患者还应避免在上下班高峰期间在闹市骑车、散步,以免吸入大量废气。在大风降温的天气,患者宜选择在室内活动。
5. 晨起动作要慢。
心血管病患者早晨醒来后,应先在床上静躺养神5分钟,伸伸懒腰,动动手脚,然后再起床。这主要是因为在夜间和清晨,人体的自主神经占优势,呼吸和心跳均减慢。如果没有“醒透”就骤然活动,可能会导致血压、心跳急剧上升,容易诱发心血管事件。
6. 保持乐观情绪。
冬天气候寒冷、昼短夜长,容易使人情绪低落,而不良情绪也是心血管病患者的“大敌”。加强室内照明,经常播放一些轻松、愉快、使人振奋的音乐,尽量保持内心宁静,少参加容易导致情绪大幅波动的活动,如炒股、打麻将等,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保证充足睡眠,有利于心脏健康。
7. 规律服药,定期检查。
在寒冷的冬季,多数高血压患者的血压会较其他季节偏高,部分患者会感觉之前服用的降压药已不能很好地控制血压。因此,高血压患者在冬季应特别注意观察血压变化,定期去医院复诊,在医生指导下调整治疗方案,切莫“跟着感觉走”,更不宜擅自调整用药,以免人为加剧血压波动。晨起血压较高者(血压“晨峰现象”),空腹时即可服用降压药物,不必等到吃完早饭后再服药。除控制血压外,患者还应在医生指导下合理应用抗血小板、降脂、扩张血管和防治心肌缺血的药物。
8. 预防感冒。
冬季是感冒等呼吸系统疾病的高发季节,常反复发作。心血管病患者应尽量避免感冒,一旦感冒,应及时就诊,以免诱发心衰等严重疾病。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应尽量避免去人多的公共场所。尝试从秋天起用冷水洗脸,热水泡脚,也有助于提高抗病能力。若有条件,可接种流感疫苗及肺炎疫苗。
延伸阅读:
1.识别就医信号。
心血管病患者一旦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去医院就诊:①近期心绞痛发作频率增加,每次胸闷、胸痛的发作时间较既往延长,症状加重,药物疗效差;②
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波动明显、药物控制不佳,血压高于180/110毫米汞柱;③突发头晕、头痛、呕吐、口齿不清、肢体麻木或者活动障碍,甚至嗜睡、意识不清。
2.掌握急救方法。
冠心病患者应在家中准备一些急救药物,如硝酸甘油、麝香保心丸、速效救心丸、丹参滴丸等。外出活动或旅行时,最好也能随身携带。一旦出现发病信号,患者应立即选择其中的一种药物1~2片,放在舌下含服,冠心病患者还可服用阿司匹林。与此同时,家属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让患者就地休息,保持便于呼吸的舒适睡姿,解开其衣领和腰带,避免随意走动或搬动,以防发生意外。有条件者,可立即吸氧。
专家简介
黄高忠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老年科副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东方会——
上海的“东方”,中国的“东方”,亚洲的“东方”
全球近1/3的死亡人数是由心血管疾病所致,在我国,每年有260万人因心血管疾病死亡,而每小时就有300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近年发病率不断上升并且有逐渐年轻化的趋势,成为大多数国家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为规范临床医师,提高心血管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水平,提升国内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水平,上海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携手上海数十家医院共同举办了东方心脏病学会议。自2007年起已经成功举办了五届,五年来与会代表累计两万余人。
规模空前——
5000学者,16个论坛,400场演讲,70场专题会
东方心脏病学会议每年一度,为国内及国际心血管病领域的临床及研究人员提供了一个学术交流的平台,方便广大医药工作者及时、准确地把握心血管病研究、预防、诊断及治疗新动向。今年的会议共有来自全球15个国家和地区的近5 000位专家和医生参与。大会设立了15个分会场,共有学术演讲400余次,专题会70余场次,规模空前,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气氛热烈,为国内外众多与会专家和医生提供了一场视觉、听觉的“双重盛宴”。
大会主席葛均波教授表示,东方会展开了深入的医疗模式的探讨,既关注新技术,如经皮主动脉瓣置换术的技术探讨,也注重心血管预防的核心话题。大会执行主席沈卫峰教授表示,东方会已呈现出自己的特色,并逐渐走向国际化。东方心脏病学会议在关注心血管预防的最新动向的同时,面向基层,强调心血管病防治结合,将健康宣教工作和临床工作结合起来,通过教育临床医生,让他们关注健康宣教工作,以此来保障公众健康。
东方心脏病学会议历经6年的发展,一直在创新和融合的道路上不断地进行着探索,推动心血管病预防和诊治事业的发展,号召广大医药工作者共同引领心血管领域进入国际交流崭新的一页!
亮点纷呈——
葛均波院士领衔国内首例TMVR术,再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