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市场经济的主要特征

市场经济的主要特征精品(七篇)

时间:2023-06-28 16:51:10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市场经济的主要特征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市场经济的主要特征

篇(1)

经济的不断发展使得我国的经济市场和国际接触的可能性也不断的增多,在这一过程中就带来了发展的机遇,在工商管理方面所面临的挑战还比较严峻。由于其对经济发展有着积极促进作用,但还在诸多层面存有问题有待解决,通过理论的研究对工商管理和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加强就有着实质性意义。

二、工商管理的主要特征与经济发展关系

1.工商管理的主要特征分析

工商管理的特征及功能就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积极作用,其能够对经济发展中的风险因素起到规避作用,并能对经济发展的良好市场环境的创造有着积极作用。工商管理和其他的相关部门有着一定不同,其在实际管理中是通过管理监督进行对市场经济发展进行推动的,其并非是对我国的社会经济运行发展的实质性操作[1]。从工商管理性质来看其主要是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实施的管理行为,而实际工作中并不需要大量资金,是通过自身的管理行为来对经济发展方向进行引导的,从而来为社会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环境。工商管理的灵活性特征比较明显,并且在涉及的范围上也相对较广,在遇到违法舌L纪行为之后能够及时的进行制止,对市场经济的秩序有效规避。

2.工商管理与经济发展关系分析

从工商管理和经济发展两者的关系上来看,工商管理自身的综合性比较强,其不但要能够在市场监管的职能上得以保障,同时也要能够对社会管理的责任认真履行,这也是政府对经济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工商管理和经济发展两者是相互促进的,当前的发展过程中利益主体的矛盾不断突出,倘只是依靠着市场机制是不能对经济的发展有效实施调控的,所以还是需要有工商管理从中进行协调。而随着当前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市场范围也不断的扩大,市场的自主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层面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这些层面的发展对工商管理的工作开展也提供了道路。

再者,经济发展也是工商管理的基础及动力,经济发展当中工商管理有着监督及管理的职责,在工商管理下企业管理者及工作人员能够在交易市场更好的规范自己的行为。所以经济发展就成了工商管理产生的前提,对其有着决定性作用。同时在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两者的关系也就因此而变得更为复杂化,所以经济发展就成了不断完善工商管理的重要支持力量。

三、工商管理职能及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1.工商管理职能分析

我国在经济上的不断发展,使得工商管理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也更为重要,在发展的地位上也愈加的突出,在管理的职能上的形式就比较关键。从当前市场经济的监管过程中来看,工商管理的市场监管行为并非独立,由于工商管理作为是市场经济主体把关人,其能对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转起到保障作用,也是对市场经济秩序维护的保障,所以在市场经济中其是各种行为的责任人,也是经济监管监督员[3]。在对自身的职能进行行使过程中,需要其参与到经济监管以及社会管理当中去,从而来起到桥梁纽带作用,而国家工商管理部门的办公厅以及反垄断执法局等等部门都要能够在合作上进一步的加强,如此才能够将管理工作的效率得到有效提升。工商管理的形式以及模式不能一概而论,要能够从实际情况加强分析,由于不同经济体制所实行的工商管理有着不同,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就要能够得到适当的发挥。

2.工商管理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分析

第一,从工商管理在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来看,主要体现在对市场主体的准入得到了规范化,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对市场主体行为以及对其主体合法合规和秩序维护上都有着积极作用发挥。在当前我国的市场主体准入机制的完善下,已经有诸多的企业在当地工商管理部门开始申请注册登记,在此对市场主体的准入关口的把持上就比较关键,工商管理部门在这一工作中能够积极有为,这对构建市场准入机制就有着促进作用,对市场经济的良性发展也有着保障[4。

第二,工商管理能够对企业的改革升级起到引导作用,由于企业的发展是不断进步的,在市场经济动荡不稳阶段,工商管理部门的及时参与就成了企业改革升级的必要环节。企业发展中会遇到诸多情况,而工商管理部门的法律条规就能作为是企业升级转型的一个重要参考,从而让企业能够得到良性的发展,为社会经济的整体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在工商管理部门的管理作用下,对小型的企业的积极作用就能够得到积极的促进。

第三,工商管理对经济体制的t步完善也有着积极作用,并能够有效维护我国的经济发展秩序。经济体制的基本性质并不会发生变化,但在多元化发展的推进下就要能够适当加强改革,通过工商管理部门职能来作为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依据,对经济活动加强监管,进而来确保社会经济体制改革能够有序进行。我国当前的经济能够稳步发展是在宏观调控基础上实现的,而工商管理就如同是关卡,经济活动中要能够符合相应制度才能够进入市场中经营活动,所以工商管理自身所具有的强制性,就为经济活动的发展运行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四、结语

综上所述,工商管理在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还比较重要,这也是在当前的宏观经济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手段,在对工商管理和经济发展关系的简要分析下,能够对工商管理的重要性得到充分认识。将工商管理的功能在现阶段的经济市场发展中充分利用就能进一步的稳定市场经济的发展。由于本文篇幅限制不能进一步深化探究,希望此次理论研究能起到拋砖引玉的作用。

篇(2)

关键词:企业;市场经济;宏观经济管理

所谓宏观经济管理,其实指的就是政府运用各种宏观调控手段,包括行政、经济以及法律手段等,以调解并控制市场经济运行从而弥补市场经济的先天不足的一系列活动。在我国进行改革开放事业之前,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经济管理高度集中,政府将产品的产量乃至销售过程全部都做出强制性指示。但是自十四大以来,我国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有关宏观经济管理手段也应次需要采取调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兴起,市场经济的不足也越来越显现出来,怎样运用成熟的宏观经济手段微观经济对进行调控,已经是我国市场经济的建设者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了。

一、宏观经济管理的存在意义

宏观经济管理在我国的市场经济活动中是否需要采取,这是根据市场经济的缺陷以及我国现实国情所决定的[1]。由于市场经济往往存在自发、盲目以及滞后等不足,而我国又正处于社会主义建设初级阶段,因而宏观经济管理手段是十分有必要存在的。

(一)市场经济缺陷需要宏观经济管理进行弥补

当市场失灵时,其一般都会表现为:市场的供给与社会的需求严重不符;市场不能将垄断现象自发消除;不能实现社会资源的公平分配;外部经济问题无法得到有效处理;以及其他的由盲目以及滞后带来的弊端等,这都需要国家宏观介入进行调控。比如,我国煤炭企业随着高科技产品出现及更替,纷纷引进国外先进的新技术及设备以寻求更大的经营利润,并以此加大其煤炭生产量,然而这会加剧煤炭企业盲目生产,造成了煤炭市场上出现了供过于求,因而无法提供有效的相应公共产品及服务,导致煤炭市场疲软,企业也因此而遭受损失[2]。这种问题是由于市场中企业的自身行为而造成的,无法靠其自己解决,而需要政府运用相应的宏观调控手段。

(二)我国的国情需要政府采取宏观调控

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仍然还停留在初级建设阶段,体制正在变革中,因而市场经济体系不可能会迅速建立完善,缺乏健全的市场调节手段,所以市场经济在其运行过程中往往会到各种外部因素干扰,难以维持其正常的运行秩序。这些都决定了宏观经济管理必须运用到市场经济管理工作中来。同时,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与发达国家之间仍有十分明显的的差距,必须依靠宏观调控来进行追赶,并针对公有经济加强其主导作用,从而促进共同富裕等。

二、中国宏观经济管理主要特征及所受影响

我国宏观经济管理主要特征有:在进行宏观管理时主要采取投资驱动,并以工业为主导,而且政府投资的份额比重一般都比较高,政府调控及干预对市场产生的作用十分显著[3]。这一点是明显区别于西方发达国家的市场经济国家。例如,美国联邦政府在进行宏观经济调控时,通常依靠消费作为驱动,并以服务业为主导,而投资份额则往往是私人在进行。此外,中国市场经济制度表现出惊人的前进步伐,但西方国家却基本上都已经定型了。相比之下,中国的市场经济建设仍然有很多方面明显不足,需要借鉴西方国家的相关经验进行自我突破。西方的市场经济已经有了长期的经验积累,并有了稳定的政治架构,因而其市场环境十分统一而完善。但中国的地域空间差异十分明显,使得经济环境十分不确定。当我们在分析宏观经济管理时,经常需要针对不同市场管理模式进行比较,在这时其静分析模型较为常用,但该模型存在明显的缺陷,难以避免其弊端发生[4]。因而我们在方法论面前显得有些尴尬,无法对宏观经济进行分析,也不能将现有静态模型进行套用,过去经济过热的经验教训在此时更不可靠,由此无法客观地判断宏观经济的目前形势。各位学者之间的意见也无法统一,缺乏共同研究基础。而要深入地对投资和消费以及政府财政支出、进出口量等因素有可能对供求产生的影响进行研究。面对不同经济体,上述因素会产生不同的实际作用。例如,GDP的影响因素超过60%都是由投资带动起来的,而消费对其只产生了不到40%的影响了,但是在美国,局面却完全相反。在美国联邦的所通用的国民经济算法中,其投资指的就是完全在市场中自由流动而不会受到政府干预及限制的私人投资;在中国,常常会有多种因素促使政府限制投资行为,而且私人投资往往会被政府投资所替代甚至排挤。对于这些明显的不同点,我们不可以只是简单以为是量的不同。这些量的区别导致影响GDP增长的因素也有许许多多的区别。而且投资与消费两种经济拉动模式产生的经济影响会被不断地放大,并在最终造成质的区别。换一个角度来分析,在投资中,部门、行业以及阶段之间往往会造成不同的影响。例如当今的产业结构以及能源利用的效率之间的关系,一些高耗能行业例如基础材料工业或者能源工业等,都会对宏观经济调控产生十分大的影响影响,如果扩大其投资,就很容易扭曲资源的配置局面,使别的行业发展受到严重干扰,国民经济发展中所涉及的各方利益容易发生冲突,其后果往往会超出我们的理解,最终难以有效控制。同样的是,在消费领域中的状况,消费的相关结构、倾向等各个因素都会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产生完全不同的影响。因而我们需要对相关信息的细节全面了解并掌握。目前国内有很多学者都已经十分清楚地认识到,中国宏观经济管理过程中的许多问题肇因都是不合理的产业经济结构,这在中国当今的转型中显得十分独特,绝不能忽视。

三、宏观经济管理对于企业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

(一)社会大生产背景下的的必然趋势

1.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是以社会化大生产为基础而开展的。市场经济在这种条件下,有着十分细密的社会分工,国民经济的相关部门之间联系、竞争而又相互依存。而且商品化经济也要求各个经济单位之间必须采取更为紧密而又频繁的交流。因而,对社会劳动应该按比例进行分配,从而确保社会能够顺利进行再生产。但是,仅仅依靠市场经济的价值规律所产生的自发作用无法满足以上发展要求,这是由于各个地区、部门及企业都是以自身利益为其经济活动的基本出发点,而这只会使得整个经济发展变得更加不平衡甚至陷入无政府状态,所以客观事实都要求了必须为国民经济运行采取有效的宏观经济管理手段,从而促进其全面协调的发展。例如,在近些年来煤炭企业虽然调整了某些产业结构,并对五大产业做出了相应规划,但是在煤炭企业的主要运营中煤炭生产依旧是主流,而且由于这五大产业规划后产生的相互依托局面的基础也还是煤炭,一旦煤炭市场由于某种原因受到了冲击,那么五大产业都会相继因此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一些影响[5]。因此,采取宏观经济管理手段来对其实现重新平衡就显得十分具有意义了。

2.社会主义生产活动的建立基础是大机器工业,并以此而开展社会化大生产。因而在这种条件下,如果国家没有指令性计划下达,不也不再对企业的生产及经营活动进行指导,社会生产就很容易陷入无政府状态,此时各个经济单位单靠自救行为是难以使国民经济的发展回复到正常的轨道中来。比如:进行煤炭的生产活动时,不论是国有企业还是私营企业为了追求高利润,煤炭企业中不论是公有还是私有,都会出现一些盲目生产行为,无法规范生产经营活动,市场需求异常出现饱和状况,这在一方面会导致煤炭资源因此而无端地遭到浪费,另一方面,另一方面也会使很多企业因此停产破产,造成大片的失业现象,加重家庭经济负担,冲击社会稳定性。此时也只有宏观经济管理活动能够达到救市以及恢复社会秩序的作用了。

(二)加强宏观经济管理何以非常有效地保证社会主义经济健康建设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我国的经济制度成为十分重要的一项特征。自进入新时代以来以来,我国正在不断转变国家的经济职能,并针对国有企业采取了很多的改革措施,并在如今政企职能开始分开、并逐步分离国企所有权与经营权的背景下,政府通过改革不断地让国有企业面向市场参于竞争,不再查收国有企业的经营活动,而以其所有者身份采取一些适当的管理手段,而对与关系一些会关系到国计民生和特殊行业的国企,国家仍然直接对其进行各项管理活动。

(三)宏观经济管理手段能够使市场调节的缺陷

由于市场经济体制中要依靠市场来对资源进行配置,而且其对社会资源配置的作用是基础性的,在基本上决定了市场资源的供求以及分配局面,竞争也就应运而生。当市场竞争处于良性状态下时市场经济就能够得到良好的发展契机,然而竞争也会很容易造成垄断以及其他紊乱现象,此时市场调节已经无法取到良好的效果,甚至可能会加重这种恶性局面。

(四)加强宏观经济管理能够有效解决市场不能解决的一些问题

由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事业方兴未艾,因此在其运行当中仍然会带有一些原来的计划经济体制特点,这种情况下利用宏观调控可以使得预期效果的实现得到确保。市场机制存在很多的局限性,而这些局限性常常会表现为“市场失灵”[7]。此时靠市场调节已经很难解决各个方面可能出现的问题,尤其是在重大问题面前会显得十分无力。而强有力的宏观经济管理就能有效调整这种局面,避免社会因此而出现不稳定现象。

四、结语

综上所述,宏观调控在我国的市场经济中具有至关重要的指导意义,这种管理手段与西方不同,是在我国的特殊国情下孕育而出的产物。宏观经济管理符合了当今经济时代变化发展的需求,能够有效地保证社会主义经济平稳运行,并弥补市场调节的缺陷,解决其无法解决的问题。

作者:王璟 单位:江苏宿迁经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1]张勇.宏观经济管理中国范式的形成与发展———论中国宏观调控实践的理论价值[J].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15,01(01):32-33.

[2]姜红.关于宏观经济管理创新的若干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4,03(06):58-59.

[3]朱金赤.浅谈经济信息在宏观经济管理中的作用[J].经营管理者,2013,02(12):52-53.

[4]陈翠芳.加强宏观经济管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01(03):85-86.

[5]韩保江.驾驭市场经济关键是提高宏观调控的科学性[J].学习月刊,2013,01(02):52-53.

篇(3)

(一)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和微观调控同时进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我们奉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直要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同时坚持发挥党和政府的积极引导作用。市场在我国经济资源配置中,只是发挥决定性的作用,而不是发挥全部的作用”。同时还提出“要完善以国家发展战略和经济规划为目标、以主要财政决策和货币政策为基本手段的国家宏观调控体系”。国家在实行宏观调控时,首先要依据我国整体的经济发展情况,对经济发展之前的决策和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要进行宏观调节,进而达到经济发展结构科学,经济物价稳定,以及国际收支维持平衡等,保证宏观经济发展的目标能够很好地实现。

(二)市场对资源配置的方式和政府对资源的配置互相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市场对经济资源通常实行的是短期配置,而国家和政府一般是对一些特殊资源实行直接配置和长期配置,市场在发挥其资源的短期配置时,就要和国家的长期配置和直接配置相结合。所以,在对一些经济资源进行短期配置时,市场主要起着决定性作用,在对一些特殊经济资源进行长期配置和直接配置时,就需要国家和政府从经济发展的长远和全局出发,统筹短期和长期的经济效益,来对资源进行配置。同时,因为一些特殊经济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国家和政府就通过对这些资源进行直接配置,来保证经济发展的整体利益。

(三)国家的引导性作用和市场的调节作用在对一些非物质文化资源进行配置时,两者互相结合,互相起作用我国的一些非物质文化资源,是构成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部分,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重要载体。要把非物质文化资源的社会效益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位,同时与经济效益很好地实现结合,运用市场的调节作用对这些非物质资源进行配置,效果就不会很明显。非物质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发展对经济社会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发挥着系统的、长久的文化传播作用,文化凝聚作用和文化引导作用,只有在国家和政府对其实行主导性配置的基础上,才能够充分发挥其自身的价值。

(四)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财富和收入领域,市场和国家分别起着很大的协调作用第一,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步分配过程中,在价值规律自发作用的基础上,市场很好地实现对收入和财富的调节,国家和政府主要是运用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和规定,实现对收入和财富分配的调节。第二,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再分配过程中,对初次分配形成的严重贫富差距现象和再发展的趋势,主要是国家和政府对其进行调节,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提高居民的人均收入,进而保证居民人均收入在我国收入分配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国家和政府除了可以采用不断健全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做好基础性的服务、保证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以及建立和落实一些基本规章制度等办法,来实现社会经济稳定、健康地发展,国家和政府还可以运用调整税收制度的方式,调节我国高收入人群的较高财富收入,再运用支付转移的方式,调节我国低收入人群的财富收入。同时,运用国家法律手段对非法财富收入进行惩治和取缔。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的主要表现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市场对资源的决定性配置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把市场竞争当成经济发展的手段,从而来决定商品的价格;二、把企业利润看成是经济发展的导向,来进行企业的生产和经营;三、把商品的价格看成是经济发展的调节杠杆,来实现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供求关系平衡。企业生产的各要素、商品价格、利润获取、企业经济利益的分配等这些环节,都需要借助市场交换才可以实现。要区分市场对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以及国家对资源的宏观调控作用,保证市场的有效进行。同时,可以通过减少企业生产与经营活动的认可程序,简化这些过程,来达到对整体经济市场的进一步加快。通过加大要素经济市场的开放程度,快速发展消费品市场,加快经济市场生产资料的发展以及经济服务市场的发展,推进资源在最大范围内实现配置,推进我国经济效益的提升。国家和政府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就应该把对市场经济的宏观和微观调节看成是最主要的任务。同时还需要按照“五位一体”的经济发展要求,完善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关的多项体制政策,把长时间影响和限制市场在经济体制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的相关制度措施处理好,进而可以实现从根本上提升经济市场质量,优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结构,改善市场发挥作用的机制。

三、结束语

篇(4)

关键词:企业工商;工商管理;经济发展;促进作用

在经济全球化的社会背景下,我国的经济已经得到了稳步提升。但是,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市场发展及监督管理等方面,工商管理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我国必须提高对于企业工商管理的重视,积极调控市场经济,推动企业发展,让社会经济实现快速发展。

一、企业工商管理相关概论

(一)主要职能

作为一种应用型学科,工商管理是一种通过人为干预,促进市场经济发展的管理办法,包括工商企业管理和工商行政管理,其管理目标为稳定我国经济发展。工商管理工作的主要职能为规范职能、监督职能和引导职能;其中规范职能是一种通过对市场经济发展中的问题进行规范化管理,以保证市场经济制度的完整性,让我国市场经济实现稳定发展的职能。引导职能是指在与国内外经济发展状况结合的基础上,对企业的经济发展方向进行引导。监督职能是通过对市场中的不公平状况进行制约,以规避不规范发展的现象,切实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二)主要特征

1.綜合性

工商管理具有广泛的内容,在管理中,必须充分发挥工商管理的职能,在对经济主体进行监督的基础上,将交易活动进行严格审核,以保障市场秩序,让市场经济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2.权威性

作为国家行政机关,工商管理是国家意志的体现,可以对市场经济实施监管。工商管理部门和经济主体之间不存在利益牵扯,因此不会对市场造成负面影响,具有很强的权威性。

3.程序化

为使工商管理的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可以积极调控市场工作,从国家的角度着手,依法监督,进行经济干预。通过程序化和规范化的工商管理工作,可以有效提升工商管理的效率,以规避经济市场中的混乱现象。

4.关联性

在工商管理的过程中,几乎很少进行宏观调控,通常是通过市场秩序,促进工商管理效率提升,以增强我国市场经济的稳定性。

(三)作用

首先,通过工商管理可以帮助国家进行经济的宏观调控,提升经济主体的稳定性。如果工商管理的作用无法充分发挥,就会对市场秩序的稳定造成影响,限制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其次,可以决定市场经济的发展,在我国市场经济体系中,工商管理具有重要作用,需要各部门严格遵守制度,履行职责,以维护市场秩序,让经济得以稳定运行,通过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完善市场体系,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让市场经济得以稳定发展。

二、工商管理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一)规范市场主体

工商管理可以将市场主体进行规范,让经济秩序得以稳定,以推动市场经济的发展。在企业进入市场前,要进行严格审查,以保障市场主体的规范性,将企业的管理体系进行完善,将工商管理的登记事项进行整合,以激发市场活力,促进企业经济效益提升,让市场经济得以健康发展。

(二)加大市场监管力度

工商管理部门要积极发挥自身作用,充分利用不同的控制策略,以监督市场工作,以免出现市场主体过分追求自身利益,而缺乏对于自身经济行为规范的现象。尽管我国的市场经济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发展,但是仍然存在虚假广告和恶性竞争等现象,对市场秩序造成了干扰。而工商管理工作可以监管市场,让市场经济在发展中逐渐规范,以维护不同市场经济主体的合法权益。

1.避免企业恶性竞争

恶性竞争会导致市场秩序被扰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在充分调查市场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借助科学的方式实施管理。通过工商管理,可以有效控制市场秩序,以免出现不正当竞争和垄断的行为,借助一系列手段,让我国的市场环境得到稳定,通过有序的竞争环境,激发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积极性,推动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

2.保护企业的商标权

对企业的商标权进行保护,可以提升企业和产品的知名度,让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对违法仿冒等行为进行严格打击,提升行政执法力度,对于企业商标权的保护有促进作用,可以稳定市场经济秩序。

(三)完善市场环境

1.将经济资源进行合理配置

我国的经济资源较为稀缺,将经济资源进行科学配置,可以有效提升资源的利用率,避免产生不必要的浪费,让市场体系得以快速建立,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借助价格、法律等形式对市场的资源进行科学分配,可以使资源得到最大化利用,有助于市场经济运行效率的提升,实现整体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2.将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进行落实

通过政策的调控,可以有效发挥工商管理的作用,促进企业竞争力的有效提升,让市场的开发性和公平性得到保障,促进市场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

三、结束语

篇(5)

关键词:市场经济 民商法 发展趋势

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间,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尖锐的经济问题和社会矛盾逐渐的显现,尤其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出现的例如毒奶粉事件、染色馒头事件、工业明胶事件、外国奶粉肉毒杆菌污染事件等,严重影响和损害了我国经济发展的环境和声誉。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之所在就是整个市场环境的诚信和信用体系还不够完善。实现解决问题的根源就是加强市场经济法律法规体系的建设,这其中的重中之重就是加强关于民商法体系的建设。

1、市场经济中民商法发展现状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环境的不断更新,传统的民商法不能适应其发展的要求,一些突出问题不断显现,不正竞争和市场垄断问题越来越明显。这一时期我国相关部门也采取了一定的措施来完善和解决市场经营过程中的一些问题,但需要我们明确的是,我国的控制和调节仅限于对市场缺陷进行宏观的控制,国家市场经济的调节还需要根据市场本身的发展为基础,国家的宏观调控需要同该时期市场经济的发展相结合。市场经济主体下的国家干预的合理性和适当性应该以市场主体的意志自由和竞争发展为主要标准,主要采用经济法对其进行管控,但这种控制手段不能够完全取代民商法,而是以民商法为基础管理为依据。另外,国家通过宏观调控和规范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其任务不仅在于预防和弥补市场经济经营的缺陷和问题,更重要的是运用国家强制手段和各种非市场因素消除市场上的各种问题和障碍,建立一个公平、有序、安全、稳定、可靠的市场竞争秩序,从而为民商法更好的改进和维持保证一定的基础。

2、民商法与市场经济之间的关系

2.1民法与市场经济

在民法中财产的权利制度是所有产权的直接标志,在市场经济体制中,产权是其中的第一要素,其是在市场经济发展下经营手段、生产生活、交换分配和消费的主要体现。财产权制度总结了财产的整体概念,设置了一系列的产才权利。在民法解释中,影响市场经济的第二要素就是对经营的经济主体进行了一定的约束和管理,这个因素的主要特征包括:产权的拥有者、自由平等的人和理性客观的判断力等。市场环境下的第三个因素就是契约,在市场经济中,契约的实质就是交易行为进行的过程和最终的结果。契约关系是衡量民法修改的主要基础。民法通过对契约的修改、订立、形式、条款和内容,采用系统化的规定来实现经济行为的正当维护,从而能够实现净化市场环境,保障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2.2商法与市场经济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商法实现了对市场上各种经济活动和经济行为的获取利益进行保护。与此同时,在市场经济下,市场经济的主体也是其保护和制约的主要对象和内容。一家企业的法人代表在从事生产活动的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获取经济利益,这是每一家企业、公司共同追求的目标和发展的必要要求。商法体系中的《公司法》、《合同法》对于一家企业的报酬划分和利润的如何划分均做出了相应的规定,以确保经济主体的利益不受损害。

2.3民商法与市场经济

改革开放的这三十年间,我国经济建设依据的法律法规主要是经济法,同时在整个市场经济体制的法律体系下其也有很高的应用价值,但民商法在整个市场经济运营、立法上,已经逐渐取代了经济法的主导地位,这是由于民商法在特殊的对象调整管理和在市场上所确立的基本原则和基本的制度已经适应了市场经济的发展步伐所决定的。

3、市场经济体制下民商法的建设

3.1建设科学法律体系,改善经济司法程序制度。

适应了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法律体系并不意味着将各种法律法规进行简单的排列组合,这样会造成各项法规体系建设不够配套和完整,不协调,有时会出现相互重复的现象,更有甚者出现了法规的本末倒置,相互抵制的现象,造成处理问题无法可依,无法执行等严重问题。因此,必须根据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在合理科学的预测和监督的前提下,制定适合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民商法法律规范,避免立法工作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使法律体系中的各种法律规范构成一个有机系统,协调一致,相辅相成。为了适应我国市场经济的大发展、大繁荣,应加快立法的速度和建设的步伐,进一步的完善立法的体制,改变立法进度慢,立法程序复杂,立法周期冗长等问题。

3.2加强民商法创新

篇(6)

【关键词】市场经济;改革开放;美术教育

一、当下美术教育现状及市场经济条件下美术教育应有的特征

在我国传统美术教育中,老师往往推行“依样画葫芦”的训练模式,“葫芦”(样)——通过学生的眼睛——经学生的手画下来。由于学生根本就没有用“心”参与的欲望和主动性,这种绘画只能是一个简单的由“眼”到“手”的机械过程,可以说是一个类似“复印”的过程。而作为一名合格的美术教师,教授学生基本绘画知识的同时还要尽可能的激发学生对绘画艺术的兴趣,让学生真正的用心去绘画,用他们手中的画笔来表达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感受。许多教师只把着眼点放在继承现有的一成不变的艺术观念上,忽视了艺术发展的创新、创造性的培养;为了考试而只要求学生严格按照大纲,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作业,忽视了开发学生运用基础知识进行艺术创新的能力;注重单一技能的分段完成,忽视了艺术技能的交流和融合;注重学生室内作画的练习,忽视学生只有在大自然中才能真正能够体验美等等。这些问题都背离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的需求,并且严重影响了我国美术教育的健康发展。上述的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的解决和完善,不及时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不仅不能促进美术教育的繁荣和提高,而且还可能造成更严重的社会艺术人才的断层,对艺术的发展是极其不利的,对艺术教育事业的发展也会造成消极的影响。市场经济区别于我们传统的小农经济和计划经济,那么当代的美术教育应具有两大主要特征:第一,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美术教育培养应该注重实践能力,也就是说集基础知识与实践技能于一身的美术人才。市场经济条件的美术人才必须是可以实实在在为企业或者单位获取一定经济效益的人才,而不仅仅是纸上谈兵,只有这样美术人才才能够在社会上站稳脚跟,更好的适应社会的需要。第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美术教育应具有自身的造血功能,在实实在在的市场竞争中摸、爬、滚、打。这对于理论联系实践,促进美术教育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是非常有意义的。那么,美术类学校就应该按照市场的需要来招收和培养学生,使得学生能在市场经济条件谋生,能够实现自我价值。要做到这一点,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美术的专业技能,同时还要在其他方面有所特长。

二、市场经济条件下美术教育发展方向

(1)继承和发展传统艺术。我国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积淀,从远古时代就有了绘画艺术,许多栩栩如生的山水画、活灵活现的人物画都流传至今,深受海内外专家学者的喜爱。有许多国外的人专门来到中国学习我国的绘画艺术和表达技巧,这也就说明了我国在美术教育和美术创作以及艺术表达方面有着可圈可点之处。那么,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就应该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美术中的优点,让他们能够使美术教育符合市场的需要,适应新条件,更好的为社会服务。(2)吸取国外优秀经验,适应现代科学技术。世界已经成为了“地球村”,在我们继承和发扬传统美术优势的同时也必须把目光放到海外,尤其是美术教育发达和成功的国家和地区,吸取他们先进的教育理念,先进的教学方法,把这些经验和理念都与自身的优势集合起来,为我国的美术教育能够更好的适应市场经济做出应有的贡献。另外,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美术教育也应该积极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促进美术教学,提高美术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例如在教学中可以运用电子计算机技术模拟作画,还可以通过网络分享国内外的优秀作品,参加美术教育的交流活动等等。(3)美术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全方面素质。以往的传统美术教育往往只注重学生的绘画基本功的训练,忽视其他方面素质的培养。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市场经济条件下需要的是全方位的人才。美术教育也可以把对学生的电脑的训练和培养作为重点,只有这样将来才能培养出适应市场,适应社会的需要的人才。

我国目前的美术教育面临的形势,既有挑战又有机遇。市场经济能够激发人们在绘画艺术方面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同时也使一部分人和机构盲目的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社会效益和社会责任;另外,我们可以吸取海内外的一切有利资源来丰富自己和发展自己,使得自身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所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更好的发展美术,是国家相关部门和美术教育院校必须重视的。在美术教育的对象方面,必须培养学生的全方位素质,使得学生能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挥其作用,在社会上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参 考 文 献

篇(7)

关键词:信用经济 房地产市场 银行危机 金融稳定

很多工业化国家的经验证明,多数金融周期和房地产市场都有着密切联系。由于房地产的资产属性,其价格受投机因素影响严重,呈现出大起大落的不稳定特点,使房地产价格成为导致银行危机的隐含风险。

信用经济:现代市场经济的特征

信用具有多层次、多侧面的含义。经济学意义上的信用即借贷活动,是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在商品交换和货币流通存在的条件下,债权人以有条件让渡的形式贷出货币或赊销商品,债务人则按约定的日期偿还借款或偿付贷款,并支付利息。

商业信用是信用发展史上最早的信用方式,人们通过所谓“赊账”,即债权债务关系的建立和消除实现商品的交换,商业信用在生产和流通的连接中起到了中介作用,加速了商品的生产和流通。随后信用超出了商品交易的范围,作为支付手段的货币本身也加入了交易的过程,产生了以货币为借贷对象的信用活动,资本借贷市场即是货币信用发展的产物。

货币不仅为普通商品交易提供了一种准确的衡量手段,同时也使借贷活动得以简化,并通过借贷活动将货币资本化。货币借贷在社会发展的多数时期都存在,但是只有到了资本主义社会,它才成为资本家扩大再生产的主要手段,成为资本形成和资本积累服务的关键力量。随着社会生产规模的扩大,生产创造自身需求的均衡格局被打破,特别是经历了经济大萧条之后,需求增长对整个社会产出的增长和经济发展更加关键,生产投资越来越取决于人们对未来需求条件的预期,基于人们对经济生活的预期性,产生了投资的意愿。

资本借贷市场乃至整个金融体系的发展,为物质资本及相应的技术开发和研究的投资提供了资本来源,将投资意愿转化成现实的生产力,促进了整个社会的生产和进步,从而突出了信用对经济的推动作用。随着资本借贷在经济发展中重要性的提高,信用已成为连接生产、交易、分配和消费诸环节的纽带,市场与以货币为核心的信用关系更为密切。信用的扩张与收缩推动着经济的扩张与收缩。

“信用经济”一词由德国旧历史学派代表人物布鲁诺•喜尔布兰德(Bruno Hildbrand)提出,他以交易方式为标准,把社会经济的发展划分为三个时期,即物物交换为主的自然经济时期、货币媒介交换的货币经济时期和信用为媒介的信用经济时期,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信用经济是社会经济的高级形式。马克思不以交换方式为标准,而是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出发,以资本主义信用为研究对象,将信用经济看作货币经济的一种形式,其信用的含义即为资本借贷。

根据马克思的分析,在发达的市场经济中,再生产过程的全部联系以信用为基础,市场经济就是信用经济。因此信用经济是现代市场经济的主要特征。

银行危机:银行信用与产业扩张的互动

信用经济中银行信用是借贷资本运动的主要形式,借贷资本的运动体现为银行资本的运动。银行资本从来源上看,主要包含两部分:自有资本和借入资本即存款。银行资本的循环和积累取决于资本的回流,一旦资本回流受阻,则会造成债权债务关系链条的断裂,从而引起信用危机和经济危机。

银行的债权主要是为企业提供借贷资本,银行信用的扩张可伸缩到企业生产过程扩大强化的极限,银行信用的收缩使企业生产的收缩强化到极限,与此同时生产扩张的市场风险也就转化成了银行资本回流的风险。因此,信用的无限制扩张隐含了金融风险和经济风险,银行系统加大了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的可能性。

在经济学发展的早期,银行系统在经济周期过程中的强化作用就已经得到一定的承认。例如,穆里纽克斯在其《银行论文集》中写道:“银行对于商业和金融危机的形成具有推进和扩大作用,因为,银行不是设法抑制过度交易量的状态,而是通过对需求的自由贴现,使经济和金融危机进一步形成和扩大。于是,经济危机刚一出现,银行就会突然地改变它们的作法,并突然采取一个截然相反的态度,大规模地、迅速地减少贷款”。

亚瑟•波恩也观察到:“如果经济减缩一开始就伴随着金融危机,或者如果金融危机在稍晚的时候出现,那么几乎可以断言,总量经济活动规模将呈现剧烈下降,而且持续时间可能也会超乎寻常地长”。这些观察结论均指出,金融周期和经济周期相互影响。

银行借贷资本的运动主要是以产业资本的运动为中介,因此银行借贷资本的支出与回流与相关产业的发展存在紧密的关系,银行信用于相关产业的扩张与收缩相互推动。受利润的驱使,银行总是将贷款流向经营状况良好且高额利润的产业,因此这些产业就有了互动性。瑞威尔认为,有竞争性的银行业周期与经济周期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

通过贷款给那些经济中最有利可图的商业冒险业务活动,使得银行与这些当前经营状况良好的经济部门联系得过为紧密,银行系统的坏账会与日俱增。

穆里纽克斯列举了1987一1988年间德克萨斯州房地产市场崩溃的例子,说明了当时银行业同能源工业部门联系过密的情况。这种情况在上世纪80年代末期、90年代初的日本银行中存在。当时,在日本的银行业中也出现了取消管制的情况,他们与房地产和股票市场的联系过于紧密。麦持加尔夫和金德勃格也同意这种观点,他们认为,“危机往往产生于对经济中某一部门利润的过高期望,从而更激发了对资金的过高的需求……于是银行信贷的扩张增加了资金供给和自我兴奋的程度……越来越多的公司和家庭趋向于投机性的筹资,而与理性的行为越离越远,最后只能导致狂热和冲动”。

从以上研究中不难看出,在信用经济中,银行信用的扩张与收缩与产业资本的扩张与收缩是相互推动的,在众多的产业中,与银行危机紧密相连的往往是房地产业,房地产市场是金融周期作用于经济周期的主要渠道。

房地产市场与银行危机:房地产资产属性的作用

房地产价格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房地产是特殊的商品,具有双重属性,一是生产和生活资料属性,二是资产属性。作为生产生活资料的房地产生产以及消费和其他商品生产没有其他区别,受资金使用的机会成本、房地产需求状况及技术条件等制约,其价格的高低也是由成本及供求双方力量相互作用来决定。然而,从存量市场看,房地产资产本身可以成为资产选择和组合的对象,从而表现出类似于金融资产的投机资产性质,并具有类似于金融资产价格波动的特征。即使对于房地产增量市场,由于房地产业是一个资金密集型产业,又往往存在较长的建筑供给时滞,新增资本也往往具有投资和投机的两重性。

根据斯蒂格利茨的观点,资产价格的决定与一般商品价格决定有所不同,诸如黄金、土地、股票甚至17世纪荷兰的郁金香等形式的资产具有长期的寿命,可以在某一日期被买入,而在另一时期被卖出。这样,人们愿意在当前为这些产品支付的价格,就不仅仅取决于这些产品目前所具有的市场条件,而且还和人们对未来条件的预期直接相关。因此,与那些一般的商品相比,资产的价格决定就有所不同;而且预期在资产价格的决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房地产价格的波动,不仅会受到供求力量相互作用的正常波动,也会受到投资者投机因素的作用而出现异常波动。

房地产价格波动的不稳定性,不仅会影响到房地产业本身的投资,还会通过各种渠道作用到银行系统,为银行系统的稳定造成隐患。

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当房地产的价格有投机心理主导时,就会产生价格超出经济基本面的情况,从而产生价格泡沫。价格泡沫越大,银行风险就越大,发生银行危机的可能性越大。而且泡沫的形成与破裂对经济的影响具有不对称性,房地产泡沫的形成与经济扩张往往是累积性的,而房地产泡沫的破裂却是瞬间的。房地产泡沫的形成与破裂通过各种渠道作用到银行系统和实体经济,造成了银行危机和经济危机。

房地产价格的财富效应

房地产价格主要通过财富效应影响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根据生命周期模型,家庭根据其净财富和持久收入,在各个时期最优分配其消费支出。

房地产价格上升增加了家庭财富,会刺激家庭的当期消费,但房地产价格上升带来的收入增加是虚拟的,家庭消费水平的提高要通过消费信贷来实现,因此部分房地产便可被用作抵押,已获得收入进行消费。同时,房地产价格上升,使消费者对未来的房价预期会更加乐观,房地产消费的高收益预期会导致家庭房地产需求过度膨胀。

消费者收入的提高和各消费需求的高涨,使银行对个人消费信贷看好。于是,更多的消费者通过银行信贷对房地产进行提前消费,房地产价格因此又有了上升的动力,是消费者的收益预期通过房地产的价值提高得以实现,导致房地产需求进一步提高。如此房地产价格,消费者需求和银行信贷相互推动,滋生出了房地产泡沫。一旦泡沫破裂,消费者预期收入无法实现,引起收入缩水,出现还贷困难,银行资金被大量套牢。

房地产价格的资产负债表效应

鉴于银行广泛采用房地产抵押的贷款形式,房地产主要是通过外部筹资成本的变化影响投资。

如果房地产价格大幅下降,经济主体的担保价值、净资产下降,不良资产增加,外部资产筹措成本上升。一方面,债务人还贷困难;另一方面,债权人担心债务人风险增加,两者的行为均趋于谨慎,投资需求因而收缩。因为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房地产价格的下降和投资需求下降之间就会出现恶性循环,即所谓“金融加速器”。

在经济增长迅速,房地产价格不断上升的过程中,人们普遍对未来持乐观的预期,资金的借方与贷方均乐观的预期未来收益,容易低估风险。进行房地产投资的经济主体,由于抵押品的价值上升而降低了筹资成本,在良好预期的基础上增加对银行贷款的需求,而银行也会在低估贷款者风险的基础上,增加贷款的供给,扩大了房地产投资规模。

随着房地产投资规模扩大,企业资产值进一步增加,于是有了更高的担保值获得更多的银行贷款,进一步的扩大投资规模。在这一时期,房地产价格上涨―借款人的银行债务增加―房地产投资增加―房地产价格飞涨―借款人资产增加等环节循环运动。

但是一旦某些因素使经济主体对经济的预期发生变化,自有资本不足的问题就会暴露出来。因为房地产价下跌,使抵押品的价值下降,自有资本大幅减少,金融机构和经济主体的行为更加谨慎,同时对交易对方的态度也趋于谨慎。此时银行借贷,可能会造成企业生产的资金链断裂,使企业和个人的破产风险增加。正是这一点使得泡沫形成与崩溃时期的影响呈现出非对称性的特点。

房地产价格的其他效应

房地产价格泡沫使货币政策的作用机制被扭曲。房地产价格市场泡沫使虚假的价格信号导致实际资源的不当配置。在政府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时,房地产价格的上升会使大量的货币流入该产业,从而减少对其他实体经济的投资。使得货币政策的作用机制被扭曲,致使虚拟资本价格升高,造成银行风险并使产业结构的不合理与资源的浪费。另外房地产价格下跌,使人们对整个实体经济的信心降低,影响人们对未来经济的预期,导致投资者高估风险,使投资减少,造成整个经济的萎缩。

根据以上分析,信用经济中金融周期和经济周期是相互影响的,而房地产价格又是金融周期影响经济周期的主要渠道。大多工业化国家的发展(欧洲国家和日本)及东南亚金融危机,都已证实了房地产市场和金融危机有着紧密的联系。房地产的资产属性使其价格受到投机的严重影响,容易产生价格泡沫,导致房地产价格的大起大落,房地产价格泡沫的膨胀与破裂会造成整个银行系统的危机。为了避免危机的发生,降低银行风险,尽量避免银行资本在某一特定产业的过度支出。应鼓励各种产业采取多种融资方式,减轻银行风险。

1998年,我国逐步取消实物和福利分房制度,实行货币化住房分配制度和市场化供应制度,同时建立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制度,扩展房地产开发的资金源泉。自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以住房为主体的房地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房地产市场出现了数年较快增长的局面,以每年20%的增长速率而增加投资力度。

由于近几年我国股票市场持续低迷,投资者将房地产投资作为新的最佳投资选择,每年以3%-5%的增长速度涌入房地产市场,使房地产的资产属性越来越突出。鉴于房地产价格的波动和金融周期的密切联系,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对金融稳定乃至整个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骆玉鼎.信用经济中的金融控制.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

2. M•P•尼米诺(Niemira,M•P), P•A•克莱因(Klein,P•A)著.邱东等译.金融与经济周期预测.中国统计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