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 > 德育对于学生的重要性
时间:2023-06-28 16:51:09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德育对于学生的重要性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农村小学;德育工作;思考
在这个社会快速发展的时代,人们对于下一代的关注度越来越大。众所周知,祖国未来的希望属于下一代,而一个家庭的未来也是属于下一代的,只有将下一代教育好了,这个家庭才能够更好地发展,这个国家才能够更有希望。随着人们对学生教育关注的提高,现在的教育体系也在逐渐改变,而且随着人们对于教学的研究,现在教学体系越来越完善。对于小学生而言,全面学习、全面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一、对德育工作做到正确的认识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今学生仅仅是在学习上优于他人早已不能够满足社会的需要了,做到对学生的综合培养才有利于学生今后立足于社会。而小学是学生打基础的阶段,只有地基打得好,才能够盖好楼房,对于孩子同样适用,因此就要求小学的负责人员重视小学生的德育工作。虽然德育的理论实行至今,但在一部分农村小学中尚未得到重视,因此小学的负责人员正确地认识德育是十分重要的,只有正确认识,才能够更加顺利地在学校中进行德育工作。学校的领导对德育工作有了正确的认识之后,可以通过许多的方式对该学校的工作人员普及德育的重要性。可以通过发宣传手册,开会或是先进的工作人员进行讲座的方式来让更多的职工认识德育的重要性。
二、加强教师的德育素养
学生的个性和性格在小学期间并未完全成型,而儿童爱好模仿,喜欢向亲近的父母或是老师学习,而在小学期间,老师与学生会在较长时间内待在一起,因此加强教师的德育是很重要的。而现在,由于农村经济水平较落后,同时信息也不太发达,教师的综合素质不高。在农村一些小学中存在教师体罚学生,对学生不一致对待,不认真授课的情况,因此加强教师自身的道德素养是十分重要的。就像对小学生的德育一样,教师的道德教育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良好的道德素质是需要经过长久的教育才能够形成的。同时,社会的所有行业都处于一种状态,那就是常常会出现新的员工,所以对教师进行长久的教育,包括新老教师一起的教育是很重要的。并且,随着现今社会的进步,对于教师综合素质的要求愈加提高。当教师具备合格素质时,学生会自主地向教师学习,同时教师在平时授课的时候,融入德育,也可以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三、融德育工作于平常的教学中
“教书育人”一词充分说明了教师的工作不仅仅是教书,还包括育人。所以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不应该仅仅是教授学生书本上的知识,还应把德育工作融于平时的授课中,当然这对教师而言,是一个比较大的考验,教师对自身所传授的知识一定要相当的了解,同时教师本身的素质一定要好,并对德育工作有一定了解。在语文教学中,语文中的课文都是较优秀的文章,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对于文章中作者所想要赞扬与批判的进行思考,并发表学生自己的意见,同时鼓励学生学习文章中的优秀品德来达到德育的目的。英语亦然。而数学,可以让学生了解一些数学知识背后的事情,了解数学家们的美好品德,并鼓励他们学习。当教师将德育工作融于自身的授课中时,德育的目的就达到了,同时一定会有很好的成效。
四、应开展家庭与学校相结合的德育工作
要想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仅仅通过学校是不够的,小学生每天的大部分时间还是待在家中的,因此做好家庭中的德育工作,同时也很重要。学校应及时与小学生的父母沟通,并为他们普及德育的重要性,以及父母在德育中的重要性。无可厚非,父母在小学生的德育中起到领头人的作用,父母是小学生最亲近的人,同时也是他们最崇拜的人,在日常生活中小学生会不自主地向父母学习。因此父母做好自身的德育工作很重要。
五、结束语
总之,在农村小学,德育工作的进行是困难的,同时也是应该引起人们重视的。在小学做好德育工作是对孩子做得最负责任的事情之一。学生的个性和性格在小学期间并未完全成型,在此期间树立良好的个性和性格是很重要的。当然,做好德育工作,不是简简单单的,需要学校的工作人员在进行工作的时候不断地思考与改进。当然,不能忽视小学生的家庭成员在儿童德育工作中的重要性。总之,需要综合各方面因素,做好小学生的德育工作。
参考文献:
[1]覃春柳.优化班级管理主导德育: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初探[J].学园,2013(28).
[2]刘德义.小学德育工作的现状与对策[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9(02).
[3]高双.小学德育实效性低下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3(04).
[4]王雅芝.运用学生思想矛盾斗争提高思想品德教育效果[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0(S1).
[5]张海云.浅谈增强小学德育针对性的有效方法[J].科技信息,2009(24).
关键词:高中德育教育;重要性;对策
【分类号】G631
高中阶段的德育教育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青少年端正价值观,学会辨别不良诱惑。然而在实际的高中德育工作中还存在着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怎样科学有效地开展德育教育成为高中教师尤其是班主任面临的重要问题。
一、高中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高中德育教育是高中教育工作中十分重要的内容,高中德育教育的效果与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以及今后发展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当前,社会不断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不仅要求人才有专业的知识技能,还需要拥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以及职业道德。高中阶段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时期,也是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时期,因此班主任不应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更应努力促进德育教育,提高高中学生的素质能力,满足素质教育的发展需要。
二、高中德育教育的现状
高中是培育人才的重要场所,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生长发展的重要时期,对外界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辨别事物的能力比较差[1],这一时期开展德育教育是十分必要的。但是目前高中德育教育并不到位,主要是对德育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将智育与德体美劳相分离,认为高中阶段的学生就是要以学习为主,忽视学生思想品德方面的问题。同时社会家长等也将成绩、升学率作为评价学校好坏的重要指标,使得很多学校都全力提高升学率,维护自己“名校”的称呼。德育教育被严重忽视,无法落实到实处。
同时,德育教育是与现实密切相关的,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十分迅速,高中学生接触社会的渠道逐渐增多,网络信息技术的普及使得学生对传统的德育教育失去兴趣。当前的德育教育内容与青少年的实际情况联系很少,内容死板,灵活性较差,很难得到学生的关注和重视。德育教育中出现的英雄人物缺乏时代特色,很难使学生产生共鸣,不能满足学生心理发展的实际需要[2]。同时,对于学生出现的情况只当做思想、政治问题,忽视学生的心理问题,不能与学生有效沟通,甚至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
德育教育的形式单一也是当前高中德育教育中不可忽视的问题,德育教育的方式主要是通过思想政治课进行的,无法与学生快速变化的思想认识相适应。德育教育主要是通过教师讲述的方式进行的,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时间久了学生就会产生厌倦,德育教育的效果很难深入人心。
三、提高高中德育教育的有效策略
1、对德育教育予以充分重视
高中生是国家和社会的未来,提高学生的各方面能力素质需要学校全体教职人员的配合和班主任的努力。对于高中德育教育的开展,需要得到班主任的关注和重视,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德育教育的环境,将德育教育融入到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提高教师和学生的重视程度,树立育人的理念,将德育工作落到实处,实现良好的效果。
同时建立完善的道德评价w系,这是实现德育实效性的重要途径,建立学生进行德育评价制度,明确德育教育的目标以及任务,对学生的道德行为水平进行科学的评价,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有效地措施加以解决。教师需要以德育目标作为行为标准,开展互动性的道德评价活动,提高道德评价体系的可行性及权威性,对学生形成约束,规范学生言行[3]。
2、寻求各科教师的积极配合
高中生的大多数时间都是和各科教师在一起的,高中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是离不开各科教师积极配合的,各科教师积极有效的配合对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班主任应积极寻求各科教师的配合,使其转变自己的德育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将德育工作自然地穿插在各学科的教学中,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各科教师是德育工作的主要实施者,班主任应当积极引导,使其认识到德育教育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努力提高自己的德育水平。努力弘扬爱国主义教育,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根据行为规范对学生的言行进行规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德育教育工作中需要充分挖掘各科教材中的德育内容,开展形式多样、内容鲜明的德育活动,让学生以极高的热情参与到德育活动中,实现寓教于乐的目的。通过德育活动的参加是学生的情感得到提升,充实精神。
教师与学生是朝夕相处的,教师的行为会不自觉的被学生模仿,教师的高尚、磊落的人格魅力能够在学生中形成强大的凝聚力,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规范自己的行为,严格要求自己,班主任应当带头积极主动地反省自己的行为,引导各科教师形成积极健康的人格。班主任还需要带头努力学习,是各科教师拓宽自己的视野,让学生对班主任及各科教师产生佩服、爱戴,以教师为榜样,努力提升自己。
3、提高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
不同年龄段学生对德育内容的接受和理解程度存在差异,需要班主任和家长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制定针对性的德育教育内容,从而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班主任需要明白高中阶段的学生有想要获得成就的愿望,愿意表现自己,有自己的想法,但也要认识到这一时期的学生自制力比较差,容易冲动,因此需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激发学生的兴趣以及信心,强化学生自我教育的意识。
高中德育教育要将传统美德与社会新风尚相结合,以此来教育学生,提高理论教育。同时强化实践教育,注重学生的道德认知教育,使学生自觉的接受教育,形成道德认知,将道德认知内化为自己的道德品质,规范做事。
德育教育是以情感作为基础的,加强德育教育的同时还需要注重情感要素,班主任及各科教师与学生之间需要在心理上实现融合,相互理解和信任,让学生对班主任及各科教师产生崇拜,自觉的接受教育。强化情感教育有助于使高中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提高自己的人格。
结束语:
高中德育教育是全社会关注的问题,做好高中德育教育工作是包括班主任在内的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任务与使命,需要提高对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采取有效的措施,促进德育教育的顺利实现,培养全面发展的高中学生。
参考文献:
[1]王伟行.对城市化背景下高中德育教育与对策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3,11:12.
小学语文在教学当中应注重德育教育的渗透,因为语文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功能。而且小学阶段是学生思想、思维形成的一个时期,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就变得非常的重要。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不仅可以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还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能力。如何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小学语文教育中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一)小学语文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和深入,国家越来越重视小学教育的重要性,素质教育下,单纯的提高学生的成绩已经不能满足教育的发展,在重视成绩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小学语文教育在素质教育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做好德育教育对于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起着很大的作用。
(二)小学语文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是新课改的必然要求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对于学生的评价标准已经不单纯的看学生的成绩,更重视学生的德育素质[1]。目前,加强德育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已经成为小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德育教育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三)小学语文教育中渗透德育对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
小学时期是一个人思想形成的阶段,小学的教育对学生的成长有着很深的影响。学生性格的形成也是在小学阶段,学生性格的好坏不仅取决于先天的条件,更重要的是后天的培养。想要学生成为一个有素质、有涵养的人,就必须重视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德育教育。
(四)小学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是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内涵
作为一门社会学科,语文是提高学生内涵的重要方法。语文学科在渗透德育教育时有着先天的优势,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起着关键的作用。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误区
虽然我国教育改革正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工作也一直在改进,但是由于我国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我国的德育教育仍存在一些误区[2]。
首先,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视智育,而忽视了德育。我国的教育大多都只是应试教育,语文教学也成了一种升学的工具,教师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德育方面也不甚重视,这样就导致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只停留在理论层面,没有任何的意义。
其次,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德育教育采用灌输式的传授方式很难使学生在内心深处接受德育教育。目前,我国德育教育主要就是关注学生对德育知识的掌握程度,忽视了学生内在思想和情感的转变。很多小学生都不喜欢写读后感,就会在一些参考资料上抄录,但是老师发现后也不追究,默认了学生的这种行为,这就完全忽视了学生内心情感和思想的升华,语文教学也就没有承担渗透德育教育的责任。
三、小学语文教育中德育教育的渗透策略
首先,小学语文教育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应结合语文教育的特点和语文教育的规律来实施;其次,应重视体制机制的建设,应努力将语文教育的考核机制与教育机制相结合。完善的机制才能制定出正确的德育方案;再次,应重视学生的主动性,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语文教育不能采用传统的教育模式,老师在授课时应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之间的感情;最后,老师在教学中应以身作则,起带头作用[3]。
(一)根据语文教育的规律和特点来设计德育教育的渗透。语文教育是众多学科中最具有特点的一门学科,不仅是一门社会性学科还是一门沟通性很强的学科。语文教育中文本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深化德育的内涵。例如我们在学习陆游《示儿》时,我们就可以感受到陆游强烈的爱国之情。在这种情感下可以激发出学生的爱国情感,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必须实现德育教育的渗透。
(二)建立完善的语文教育考核机制。语文考核机制不仅仅针对于学生,也针对于教学的老师。科学的考核机制可以形成一个健康的教学机制,相反,不合理的考核机制会扭曲教学机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就必须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语文教育考核机制。在设计语文考核机制时,应注重德育教育,考核学生时也应将文化课成绩与德育成绩结合来评价[4]。
(三)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学生的主动性和师生之间的互动性。德育教育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过程,独立的德育做得好是起不到任何作用的,因为德育教育的效果好坏只有通过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中才能表现出来。教学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教”,另一部分是“学”,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在语文教学中必须注重学生的主动性,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接受学生的意见。
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渗透德育教育,能够有效的实现小学德育目标的需要。同样可以看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还能够让学生在受到良好的德育教育的时候能够反过来影响到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众所周知,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学生从教师的讲授过程中可以学得到相应的德育教育的内容,这些德育教育的内容又能够在小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当中发挥一定的积极作用,这种积极的作用后就能够让学生了解到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所在,也能够改善小学语文教学的学习现状,让更多的学生能够掌握住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重要性所在。
二、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渗透德育教育的内容,这里对于小学语文教师而言应该认真的分析小学语文教材中所涉猎的教学内容,这些教学内容往往就是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渗透德育教育最好的一个方面。首先教师应该找准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内容,将这些内容进行消化和吸收,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的组成部分,这样才能够使其成为德育教育的首要材料进行使用。
比如在培养学生对于祖国的热爱上面,就可以找到这些材料来进行使用。特别是那些能够描绘出我国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内容,这些都可以成为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让学生能够在语文课堂上就掌握住这些内容,让他们能够清楚的认识到我国国土面积的幅员辽阔,以及人文地理的多样性。
特别是那些能够描绘出我国的美丽景色的内容,如《西湖》一文中对于西湖全景、远山和湖面美丽的景色的描述,让同学们感受到西湖美丽的同时也能够增强他们对于西湖美景的向往,让小学生认识到西湖是我国名胜古迹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增强这种对于国家景观的自豪感的教育。还有就是对于《长城和运河》这样的文章的描述,更能够有效的促进和提升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另外,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德育方面提升的另外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塑造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品德,正可谓对于小学生的德育教育的开始,应该是从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开始的,作为语文教师而言,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不仅仅有传授文化知识的责任,还肩负着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的责任,教师要挖掘出日常的教材中那些能够提升小学生思想品德的优秀材料,让这些材料能够深入到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去。
比如在学习滴水穿石的启示的时候,就可以让学生明白的一个简单的道理就是,要让学生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学会坚持的力量,让他们明白成功往往来自于点点滴滴的积累,只有将这些点点滴滴的积累完善好,才能够使得自身的成长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上来。对于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学的内容,需要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深入的挖掘才能够找出来,同样也需要学生的积极配合才能够开展起来。
三、总结
关键词:新时期;班级;德育工作
班级德育工作是班主任工作的一部分,是开展素质教育的最前沿阵地。在新时期,如何针对班级学生进行整体的和个别的德育是开创班级德育工作新局面的关键。当前,随着多元文化的大量涌现,青春期学生的生活被偶像、潮流、网络、非主流大量占据,呈现出少数消极、不进取的态势。作为新时期的班主任,要想让学生树立现代道德教育观、营造良好的班级道德氛围,关注学生道德发展,必须加强新时期的班级德育工作。
一、影响班级德育工作开展的因素分析
1.社会转型的阵痛
纵观每一种社会的发展过程,都不难发现在其转型期或多或少会出现阵痛。中国正逐渐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从封闭性社会向开放式社会逐渐过渡。作为新时期的学生已经成为社会转型过程中的经历者,承载着转型过程中所带来的一系列变革,各种来自于不同文化形态、不同社会认知的糟粕也因此对他们的思想意识形态形成巨大的冲击,在不同程度上对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及形成坚定的信念造成一定的影响。
2.家庭教育的缺失
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教育越来越凸显出重要性。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从法律层面来看,父母是孩子成长的监护人。父母对于孩子的教育往往影响其一生。当学生回到家中,所接受的就是来自于父母各方面的教育,小到言行举止礼貌,大到做人做事的原则,都需要父母给孩子加以灌输。社会压力日益增大的今天,越来越多的父母失去教育孩子的耐心与信心,在非智力因素的教育培养上往往借助于他力,使得孩子无法在潜移默化、言传身教中获取应该得到的家庭教育。
3.学校教育的唯分是举
虽然高考的压力已经随着扩招得以缓解,但是高考指挥棒还是被一些学校奉为纶音。升学压力迫使学校教育向应试教育倾斜,素质教育中的理想信念教育逐渐变得苍白无力。教师忙着全身心投入地抓教学质量,抓班级平均分;学校之间忙着全方位地横向纵向做学科分数比较,抓高分率、合格率,唯独忽略了对学生进行德育。
二、新时期班级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1.班级德育工作是新时期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抓手
班主任工作琐碎繁杂,但目标明确,即在建立一支能力强、组织协调能力强、学习成绩优异的班干部队伍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对班级各位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班级德育工作的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到班主任在养成教育及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等方面的教育成果和效力。做一名新时期的班主任一定要主动思考如何利用好班级德育工作这一重要抓手,开展好班级各项工作。
2.班级德育工作是新时期班主任工作的力量源泉
班主任承担着培养新时代新型人才的重担,需要通过班级德育工作让学生牢固树立坚强的使命感与时代责任感。班级德育工作是新时期班主任工作的不竭动力,能够影响到学生成长的方方面面,能够影响到班级工作的方方面面,能够影响到班主任工作布置与落实的每一个环节。因此,班级德育工作是新时期班主任工作的力量源泉。
三、新时期班级德育工作的积极举措
1.班级德育工作应该目标明确
树立班级德育工作目标是为了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能够有的放矢,这样才能够有针对性地、循序渐进地加深教育内容,提升学生的思想水平。班级德育工作应该以学生为中心,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分析掌握其思想的变化及其过程,找到其变化的根源,从而对症下药进行必要的德育。班主任要教育学生明白树立理想与确立目标的重要性,要引导学生懂得人的理想是平等的,任何一个脚踏实地的奋斗目标都是值得尊重的,要结合身边的人和事讲述理想对于人生的重要含义。
2.班级德育工作应该形式多样
班级德育工作应该讲求形式多样,戒除空洞的说教、一味的口号,班主任要学会用多种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和内容来展现班级德育工作的风采。班主任要充分运用现代化科学教育手段让学生接受生动形象、直观令人信服的德育内容。班主任可以利用班会、课堂、课间等德育阵地,因地制宜展开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可以通过黑板报、广播、小报等教育形式对学生展开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从思想上规范学生的道德标准,从过程中引领学生走上正确的人生之路。
3.班级德育工作应该注重实效
班级德育工作应该注重实效,而要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方法对路、方式对口、方向明确、方案清晰。德育的方法有很多种,如,传统的榜样示范法,可以针对全体学生进行。班主任要利用榜样的模范行为和优秀事迹的影响,逐步教育学生规范自己的行为,产生正确的道德认知。班主任对于榜样的宣传得力还能够让学生在道德情感上有归依感,能够为其培养优良品德创造情感氛围和思想基础。
综上所述,新时期班级德育工作关系到学生正确价值体系的塑造,关系到学生美好精神家园的创建,关系到学生思想灵魂的构筑,可谓任重道远。作为新时期的班主任,要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念,不断创新班级德育工作内涵,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社会的和谐进步,奉献自己的才智和青春。
参考文献:
[1]乔建中.班级德育理论与操作.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蔡永平.开创班级德育工作新方法初探.青春岁月,2011.
【关键词】高校 德育思想教学 现状 优化策略
一、前言
交通与通信等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全球一体化成为了现实,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从各企业间的竞争,到各人才间的竞争都日益激烈。但人们思想意识的不断提升,使用人单位乃至整个社会都对学生的德育思想教学及管理提出了更高的标准与要求,大众对于人才的审视角度已经从业务技能素质扩展到了思想道德素质,而且认为德育素质比能力素质更加重要。
当前,我国高校在不断的扩大生源,使高校的教育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受各种社会环境的影响,当今的大学生不然是天性娇纵,不然就是身心迷茫,还没有形成健康、明确的人生价值观。所以,必须要结合用人单位与整个社会对人才的评判要求与标准,认清当前的社会形势与教育工作形势,加大对当代大学生的德育管理,提高高校育人质量,全方位提升学生素质能力。
二、高校德育教学工作现状
(一)德育思想教学体系不完善
我们传统的观点认为,学校的主要任务就是教育学生,所以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锻炼与提高也应该在学校完成,通过德育课就能够完成对学生的系统性思想道德教育,这种最基本、最直接的教育方式就能够使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得到提高,但是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这样的观点是不完整的。这个体系中包括了学生家长、社会以及学校,当前只有学校一方在做出努力,而学生家长以及社会都认为对学生的德育管理只是学校的事情,学校也能够妥善的处理好,但是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并非如此。
(二)学校对德育思想教育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前面说到,只有学校在为学生的德育管理做工作,这是事实,但另一个事实是学校对学生德育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也还仍然不足。很多高校的传统教育理念是以教会学生知识、能力为主,认为只要学生能够拥有一身过硬的工作能力素质,就能够被用人单位认可,就可能在社会中生存。但是时展,使得这样的教育理念已经不再能够满足当前的高校人才培养需求。所以在当前,高校的德育管理与技能培养同样重要。
(三)学生不配合
客观而不带任何偏见的说,高校中聪明的学生比比皆是。他们当中的许多人都是抱着学习知识的心态来到了学校,并没有过多考虑其他素质能力的发展,所以除了文化、操作课程之外,很多德育、思想方面的课程一般都是能逃且逃,不能逃也不会将注意力集中进行学习,使高校的德育教育很难取得有效的成绩。
三、高校德育思想教学优化策略
(一)完善德育思想教学体系
当前的德育教学工作不能只交由学校来承担,社会和学生家长都应该一起参与到这个过程中来。
要完善高校的德育管理体系,首先要提高学生对自身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性认识,让他们知道,在当下就算知识结构再丰富、能力素质再高,也并非能受到用人单位的重用,如果其思想道德素质能力过低,就根本得不到职业发展;第二,要建立起学校与家长间的有效沟通途径,而班级是一个学校中的最小管理对象,而班主任也就是最直接的管理者,此时就应当由班主任出面,和学生家长进行交涉工作,从帮助学生就业、生存、发展的角度出发,提高学生家长对学生德育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促使他们可以参与到对学生的德育管理工作中来;第三,就要学校出面,和社会中的各企业、各机构进行交涉,从促进我国社会发展的宏观角度出发,呼吁他们通过各种方式也参与到学校德育管理工作中来。
(二)学校要树立正确的德育思想教学理念
第一,坚持科学育人观,辩证地看待学生。我们要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全面评价每一个学生、欣赏每个学生、善待每个学生、发展每个学生,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有个性差异的学生;第二,勤于观察、细心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只要坚持不懈地探索,必然能找到适合各类学生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要坚持以人为本,以生为本,在反复的教育过程中,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引起师生情感共鸣,从而形成合力,让他们以点滴的进步为起点,在激励中不断进步;第三,让学生在重塑自我中得到快乐。高校也不是没有“问题学生”,与一般学生最根本的差异在于他们的“自卑”。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方方面面,以学生的个性特长为基础,对重塑自我的目标进行合理分解,适当降低要求,耐心等待“转化期”,增加“肯定处”,为“问题学生”创设重塑自我的成功机会,使他们不断地体会到快乐,逐步建立起自信。
(三)从情感角度出发
高校学生之所以不配合德育管理与教育,除了他们觉得这不重要之外,还有一个原因是他们觉得学校的德育管理与教育过于机械化、没有人情味,这就降低了他们参与到德育管理与教育中来的热情。
要将德育管理与情感教育相融合,在德育管理中融入真实情感。我国古话有云:“亲其师,信其道”,说的是如果教师能够得到学生的信任与尊重,那么教师所教授的知识也能够被学生有效的接收,此时的德育管理与教育工作是最为主动、有效的。因为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教师与学生双方都能够以彼此间的信任与情感为基础,使德育管理与教育过程充满主观动力。
【参考文献】
关键词:初中生;欺凌行为;德育有效性
近年来,新闻媒体报道了多起校园欺凌事件,这些事件的发生不仅给受害学生的身心造成了严重伤害,也对我国学校教育及人才培养提出新的挑战。在多起校园欺凌事件当事人中,初中生占有很大的比重,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与学生自身密不可分,同时也说明我国初中德育没有充分发挥自身有效性,对初中生人生观、价值观等没能进行良好的引导。本文从充分发挥德育有效性对于初中生成长的重要性入手,对德育在初中生培养中的有效性进行了探讨。初中生处于人生成长的叛逆阶段,同时,相比小学,初中阶段面临更加沉重的学习负担,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如果不懂得调整自己的心理,而学校又过于重视文化知识的传授而忽视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必将导致部分初中生在成长过程中思想发生扭曲,甚至养成语言和行为暴力的习惯。这部分初中生在日常学校生活中会对同学有一些欺凌行为,对同学的身体及心灵造成伤害。我们在加强初中阶段人才培养的同时,必须重视德育的有效性,确保初中生能具备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及品德素养。
一、充分发挥德育有效性对于初中生成长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国民素质有所提高,国家经济发展对于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需求量增加。然而,在传统教育当中,学校及家长对学生文化知识课程倾注了更多的心力,却忽视了德育的重要性。近年来,新闻媒体报道的多起初中生欺凌事件反映了我国现阶段德育有效性不足的一面。学生道德素质水平较低,同自身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及克己的思维品质紧密相连,也与学校忽视德育实效性有重要关系。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初中生是我国未来发展的重要基石,加强初中德育,促使初中生身心健康发展对于我国的长远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德育”即通过教育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思想及行为,在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中以良好的行为和心理为社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做出贡献。新时期,在社会发展对人才要求越来越高的背景下,我们不仅需要学生拥有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还应当具备强健的体魄、健康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道德品质。这就要求在初中教学过程中,不仅注重智育的培养,同时重视道德教育,并且学校还应及时转变传统的教师评价模式,增加德育教育的内容,促使教师在教学中紧跟时展潮流,加强对学生的全面培养,为我国未来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1]。
二、初中生欺凌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
(一)个人原因
1.缺乏正确的情感体验。经调查发现,在多起初中生欺凌案件当中,双方学生在其成长过程中都没有接受到正确的情感体验,这是导致其思想状态异常的主要原因。具体表现如下:首先,缺乏同情心。据有效调查显示,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实施欺凌或被欺凌的学生,更习惯以沉默的态度来面对此事件,但那些未接触这些事件的学生却拥有相对积极的态度,同时,女生的态度要比男生积极。尽管拥有积极的态度,但在事实面前,这些学生仅有少于65%的人愿意出来制止。这充分说明学生消极对待欺凌事件的比例较大。其次,较大的情绪波动[2]。初中生处于叛逆期,没有成熟的自我意识,在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中极易受到各种负面情绪和思想的影响,自身又无法及时找到解决的办法,因此,思想和情绪变化会很大,在面对某种逼迫的情形时,很容易因激动的情形造成行为失控。
2.行为习惯不良。在最初发生初中生欺凌事件时,由于被欺凌学生没有良好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教师对这方面问题预防的疏忽,部分欺凌行为实施者会避免被追究责任,这样一来,这部分学生会感觉到自己尽管做了伤害别人的事也没有受到惩罚,同时,那些被欺凌的学生也会更加害怕自己,这种现象将导致他们欲望膨胀,会继续实施欺凌行为,长此以往便养成了不良行为的恶习。言语欺凌是整个欺凌行为习惯养成的最初表现,言语中的欺凌最初都不会受到欺凌事件双方的重视[3]。这样一来,实施欺凌行为的初中生就能感受到欺凌过程中自尊心和欲望的膨胀,同时,这种行为并没有被家长或教师进行严格的惩罚,因此,他们开始尝试更加严重的欺凌行为,如殴打等,不良行为习惯的危害开始逐渐显现出来。
(二)学校原因
1.不健全的德育管理。新时期,初中学校在进行正常学习秩序维护的过程中,应当充分落实德育管理工作。现阶段,我国的初级中学普遍存在德育管理不健全的状况,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没有有效监管隐蔽地点。在对多起初中校园欺凌事件进行调查时发现,这些事件普遍发生在校园内学生和教师很少出入的隐蔽场所,而学校也没有专门针对这些位置设置监控或安排相关人员进行巡逻监视。不严格的监管是导致恶性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其次,初中学校没有较强的责任意识[4]。近年来,多起初中欺凌行为存在二度伤害发生,这指的是校方和教师在掌握了相关事件的情况后,并没有对其进行严格的管教,促使欺凌行为实施者再次更严重地实施欺凌行为。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家长为了偏袒自己的孩子及教师不希望事情扩大影响自己事业等。
2.德育体制存在缺陷。在总结欺凌行为的具体原因的过程中发现,我国现阶段的德育体制存在较大缺陷:首先,忽视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初中阶段的教学,教师和家长更加注重对学生文化知识的传授,以此来有效面对强大的升学压力。尽管新课程改革得以深入,但部分初中学校还在沿用传统的教育理念及模式,以学生成绩为重点教学目标,忽视了品德教育的重要意义[5]。其次,不恰当的教学方法。在品德教育越来越受到关注的基础上,我国初中教学开始增加思想品德课程比例,但却没有使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教学并没有深入了解初中学生现阶段的心理发展状况,同时也没有遵守未成年人的心理发展规律,只一味地将传统的道德观念传输给学生,这种教学模式是无法发挥德育的有效性的,学生良好的道德观念也无法得到确立。
三、充分发挥德育有效性,减少初中生欺凌行为的对策
(一)提升学生道德素养
在充分发挥道德教育有效性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引导学生不断提升自身的道德素养。首先,引导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在实施道德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无论做什么事,都要保证自身的行为同自身信仰的准则保持一致。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中,让自己始终坚持正确的道德行为,并逐渐形成属于自己的道德素养,从而提升自己判断和处理恶性事件的能力。其次,引导学生积极进行自我反思[6]。反思的过程是发现自身问题的过程,是提醒自己以更好的状态和行为面对明天的过程。在这一过程当中,学生应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来进行思考,从而消除实施欺凌行为的欲望。
(二)养成良好道德习惯
首先,教师在充分发挥德育有效性的过程中,应引导学生对道德发展进行严格的遵守。还可在课堂教学中以举例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德育教学,引导学生了解其他人在面对道德考验的过程中是如何选择的。经过长期坚持不懈的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能逐渐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还会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严格遵守相关道德准则。其次,充分发挥德育有效性,还有助于学生不断提升自身的自我控制能力[7]。教师在进行德育教学的过程中,不能一味地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应引导学生掌握自我管理的方法,实现自我控制。这样一来,未来在面对多种诱惑时,学生就能拥有较强的抵抗能力,这是减少初中生欺凌行为的有效对策。
(三)加强学校德育管理
首先,完善德育管理体制。初中学校在减少校园欺凌行为的过程中,应构建起完善的德育管理体制,积极建设和谐的校园环境。在对校园管理制度进行完善的过程中,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促使道德教育活动能够顺利进行是基础。在民主精神下,保证全体教师和学生能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共同努力构建完善的德育制度。学校方面应加强这方面工作的落实,学校领导应在严格控制自身行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在这一过程中,学校可以尝试开展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给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更多乐趣的同时,促使学生在享受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上,努力去维护它,从而起到规范行为的作用。例如,在文艺比赛、体育比赛等比赛当中,学生的特长得以发挥,对生活也就更加热爱,道德教育就能更加顺利地实施。其次,转变德育观念。我国传统的初中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对文化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道德教育的重要性,新时期应积极转变这一观念,实施文化与道德培养并重的教育理念[8]。因此,新时期我国初级中学可以通过完善德育教学体制,转变传统的教师考核标准,增加德育教学效果评估,促使教师和学生更加重视高尚道德品质的养成。
四、结论
近年来,我国初中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生了多起欺凌事件,这些事件引发了人们对道德教育有效性的重视。尽管我国始终重视道德教育,但是,在初中教学过程中,由于升学压力等因素,对德育教学的具体实施有所忽视。因此,在新时期中,我国初级中学应充分发挥道德教育有效性,不断提升学生道德素养的同时,加强学校德育管理,促使德育有效性的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1]黄成荣,袁志文.穗港澳三地青少年欺凌行为比较与社群福祉观辅导应对[J].青年探索,2010(6):22-29.
[2]曾琬雅,张高宾.现实治疗团体对受霸凌青少年忧郁之辅导效果:以台湾某初中为例[J].青年探索,2011(3):23-29.
[3]朱家安.学校德育矛盾的调查与研究:以广西5所中学为例[J].教育探索,2011(12):142-144.
[4]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2008年度立项研究课题名单[J].浙江教育科学,2008(1):59-64.
[5]徐永胜,张克新.传承与创新:2014年河北省中考思想品德试卷评析[J].教育实践与研究(B),2015(4):23-45.
[6]凌绍崇.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社会、家庭德育配合的研究报告[J].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00(S2):1-6.
[7]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2013年度研究课题目录[J].浙江教育科学,2013(1):5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