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高校教学管理体系

高校教学管理体系精品(七篇)

时间:2023-06-28 16:51:01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高校教学管理体系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高校教学管理体系

篇(1)

关键词:高校体育 教学管理体系 弊端 构建

中图分类号:G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1(a)-0216-01

本文分析了体育教学管理体系的内涵,简述了当前高校体育教学管理体系中存在的弊端,并对高校体育教学管理体系的构建提出了一些策略。

1 高校体育教学管理体系概述

高校体育教学管理体系,是指为实现体育教学目标,依据体育教学的规律和特征,将体育教学中的各项管理制度、措施等,通过有效的方式进行合理地合形成的一个完整的体系。

高校体育教学管理体系职能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高校体育教学管理体系是高校教学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教务行政和教学服务水平的提升,有助于体育及整个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2)高校体育教学管理体系,为高校体育教学计划的制定与实施提供保障。(3)高校体育教学管理体系,明确了高校体育教学活动中的职责范围,对体育教学活动起到监督与维护的作用。(4)引导、督促体育教师优化自身素质,提高教学水平,为高校体育教育事业做出贡献。(5)规范、促进学生的体育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高校体育教学管理体系的工作内容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1)教学计划管理。教学计划是体育教学有效进行的基础,为体育教学的开展提供了依据。体育教学计划的管理包含了很多内容,如制定和调整体育教学大纲、监督教学计划的执行情况等。教学计划的制定既要符合体育教学规律,又要与其他学科的教学进行统筹规划,同时,还要紧跟时代的发展,进行适时的修订。(2)教学过程管理。教学过程是体育教学活动的执行阶段,其管理主要有3点:首先,课前准备阶段,主要是检查教案的编写情况、场地的选定及器材的准备等;其次是课中管理,要求教师端正教学态度,保证教学安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再次是课后管理,主要是清理现场,倾听学生想法等。(3)教学质量管理。通过对体育教学的条件、状况、效果等进行科学管理,以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教学质量管理是整个体育教学管理的核心,是提高体育教学效率的关键。(4)教学档案管理。教学档案是学校档案的重点、核心,是考查高校教学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包括文字、图表、声像等几种类型。

2 当前高校体育教学管理体系存在的弊端

由于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当前高校体育教学的管理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狭隘性。例如:教学管理理念上的强制性、分数主义等。

3 加强高校体育教学管理体系构建的途径

(1)管理理念方面。树立良好的管理理念,是加强高校体育教学管理体系构建的前提。长期以来,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中采用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方式具有较强的专制性和强迫性,容易使学生产生厌恶情绪,对教师的教学工作也是一种压力,对于高校体育教育的发展非常不利,已严重落后于现代社会的发展。因此,新形势下高校的相关领导应认真落实国家的有关规定,转变高校体育管理理念,切实做好高校体育管理工作。高校体育管理部门可以通过树立“服务管理”的理念,强化相关人员的服务意识,以服务的态度投入到体育教学的管理活动中。树立“服务管理”的理念有助于提高学生和教师的积极性,有助于促进“学、教、管”三方面谐状态的生成,提高了高校体育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2)规章制度方面。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是高校体育教学管理体系良好运行的基础。高校体育教学管理部门要结合教学规律和高校体育教学的具体特点,根据国家、地方、学校制定的相关规定,充分考虑本校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有效的规章制度。使本校体育教学活动有章可循、有章可依,构建高效的体育教学管理体系,提高体育的教学效率和教育质量。

(3)管理人员方面。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的高低,是高效体育教学管理成效大小的关键。新形势下,体育教学管理队伍的建设,已成为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紧迫任务。体育教学管理队伍要转变管理理念,认清发展方向,学习现代化的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水平。体育教学管理人员,既要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又要具有过硬的专业水平,二者缺一不可。体育教学管理人员应该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能够不断获取新的知识,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以跟上社会和教育发展的步伐。体育教学管理人员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学习新的知识,借鉴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素养,以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为高校体育教学管理体系的构建,为高校体育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提升贡献自己的力量。

(4)评估监督方面。评估与监督是检验、改善高校体育教学管理体系的重要途径。体育教学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取得的成绩,是评估监督的重点。

4 结语

高校体育教学管理体系,对教学活动的开展以及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高校顺利开展体育教学的前提。高校管理者应注重对体育教学管理体系的构建,提高体育教学效率和教育质量。本文从管理理念、管理制度和管理人员,以及评估监督等几个方面,简单讨论了高校体育教学管理体系的构建途径,希望能对高校的体育教学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 钟贞奇.关于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构建的思考[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1(7):80-81,89.

篇(2)

1我国高校和国外高校的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模式

发达国家的高校质量管理体系基本模式有美国和英国两?N模式,其中美国的模式主要以中介组织为主,美国的教学评估活动由教育部认可的中介组织来认证,包括院校的认证和专业认证,政府也不参与评估的过程。而英国模式比较多元化,主要是民间组织、高等学校和政府共同参与管理,英国的教学模式更强调自身的教学质量,所有的教学评估活动都由学校完成而外部的评估只是对学校进行评估认证。目前我国的教育部也在积极的学习国内外教学管理体系的优势,教育部对各高校有良好的引导作用,教育部应当引导国内的教育评估模式也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而不是仅仅只由政府来完成评估认证。教育部也在新的教学评估活动中做出了要求:学校与自我评估为基准来建立健全的教学管理体系,评估内容包括:专业认证评估、教学基本状态数据监测、院校评估等,再结合政府,社会机构和学校建立起和中国现代高等教育体系相吻合的管理认证制度。新的教学评估体系,要注重建立学校自己的评估认证制度和和质量管理体系,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教育部门要保证本科教学评估活动,就要对教育质量进行监控并且督促各高校确立人才培养目标并且对各自院校进行定位,这与ISO9000指定的教学管理体系认证的管理目标相同,两者都是为了完善教学管理体系,加强对教学活动的监督,保证人才质量的培养。外界通常通过对本科教学的评估来鉴定本科学校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是否合格,相当于对本科学校进行了一次体检,体检的内容包括该校的教学管理体系是否适合当代的发展趋势、是否更有利于对人才的培养。

2我国高等院校运行质量管理体系的现状

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经常将ISO9000应用到各个教育领域,相比之下,我国将ISO9000族标准应用到教育领域时间较短,而且主要应用在各类职业教育领域、军事教育领域以及航海教育领域等。目前我国应用该标准的高校主要有哈尔滨工业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大连海事大学等,而航海教育领域是应用该标准比较早、比较成熟的领域。

我国引进该标准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该标准在西方教学体系中表现比较出色。比如我国的航海类高校引入该标准就是为了适应国际公约的要求。早在1995年国际海事组织就修订了国际公约并对相关教育培训机构明确提出了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而我国在1997年就制定了相关规定,要求我国航海类的院校也必须制定相应的教学管理体系而且还要接受外界的审核。为此我国的航海类院校率先建立起了质量管理体系,从某种层面上讲ISO9000族标准对我国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起到了引导的作用。

目前我国的大多数航海类院校都把ISO9000族标准应用到了学校的质量管理体系之中,航海类的院校在培养学生的环节方遵照相应的管理方法确定各个过程的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履行各个过程的职责权限,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

3我国高等院校质量管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3.1对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识不足

在这套体系的运作下相关教师对该套体系却并不了解,没有发挥出该套体系的作用,很多教师对该管理体系甚至有认识误区。在中国有许多名牌大学并没有相应的质量管理体系来作为教学保障,但是这些大学的人才培养质量就非常高。一所好的大学可以没有基于ISO9000的质量管理体系,但是必须有更符合自身情况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每个大学的质量管理体系虽然各不相同,但是只要是根据自己的实际身体情况制定的,而且有健全的体系、能够保证高效的运行,这都算是一套非常优秀的质量管理体系,都能够保证对人才的培养。而且各个学校自己的教学质量管理体虽然在结构等方面不相同但是都有一致的规律性:各个高校都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定位自身的办学,有着一致的人才培养目标并且都制定了相应的科学培养方案,并且建立了相应的教学环节和教学制度;还保证了对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加强教学评估活动包括自我评估和质量监控;能够及时的收集教学信息和学生或者教师对该套系统的反馈信息,进而改进教学计划;学校也有自己的保障机构来保证该制度的顺利实施。而外部的审核不过就是为了拿到几个证书,人才培养的质量不仅要靠学校内部的质量认证评估体系来认证,有时候必须要靠外部认证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只有当与外部进行比较的时候高校才能发现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有利于高校进行自我修订。学校内部的审核通常是学校内部人员来找出相应问题,而外部审核就是请别人来为自己找出相应的问题。

3.2其实审核工作本身就是教条主义的一种表现形式

审核工作就是一种浅层次的要求,只是根据相应的依据来做记录,只是为了应付检查。比较高的层次就要求看到执行的效果和是否立即生效。目前大部分教师对审核的理解还没有上升到比较高的层次。质量管理体系通常不注重教育的内容,只是强调教育规范化、程序化。但实际上,教学质量管理体系不但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而且也会促进高等教育的创新发展,更能够保障人才的培养。教学质量管理体系还有待完善,有些高校在执行教学管理体系时不注重创新、缺少创意,只是一成不变的按要求执行,这就是程序化问题比较严重的表现,比如一定要在规定的时间完成固定的事情不能够灵活地进转变,不能根据变化的情况调整自身的计划,因此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效益的弱化了。而且相关认证机构的评审人员也没有相应的教学经验导致执行能力不足,而且对学校的实际情况并不了解,审核的工作结果可能并不准确,导致审核工作的主要没有完全被发挥出来。

4关于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对策

4.1保证教学质量

主要的两种手段其就是本科教学的评估,另外一个就是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只有将两者结合才能够保证教学质量。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就是用来保障人才的培养,并且起到以评促建、评建结合的作用。高校只有真正理解了教、学、管三方面并且对相应的需求信息有了足够的了解才能够切身实地的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等。在实际执行中要整合相关部门的管理信息系统中的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统计与分析,来获得更为客观的评价。

4.2高校应该注意加强二级教学单位质量管理

让教学管理活动和质量管理相结合,使管理的责任更加具体化,更能最大限度的发挥二级教学单位在培养人才管理方面的作用。另外教学质量管理体系仅仅依靠外界的监督难以在真正意义上得到保证,真正的教学质量要靠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教师和学生将相应的信息反馈给学校管理人员,高校可以根据反馈的信息进行相应的教学计划调整,这种内部的反馈与评估才是教学质量的保证,然后再结合外部的评估,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就能得到不断的优化和改进。

篇(3)

关键词:ISO9000标准;实验教学;质量管理体系

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高校的教学质量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建立和实施ISO质量管理体系无疑是提高高校教育质量和教学效益的一种科学、有效、经济的途径,同时也是高校持续改进、提高教育质量的保证。如今实验教学在高等教学体系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随着高等教育的日益普及,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研究如何改革实验教学工作管理方法,建立完善的实验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已成为当今教育界致力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即针对高校实验教学中的现实问题,深入分析了ISO9000质量管理的内涵,构建了基于ISO9000标准的高校实验教学质量管理体系,以期为推进教育部“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提高高校教学水平提供有益参考。

一、ISO9000质量管理标准

1.基本内涵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最具有权威性的国际标准化专业机构。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国际标准化组织的技术委员会先后了《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术语》(ISO8402)、《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选择和使用指南》(ISO9000)、《质量体系设计、开发、生产、安装和服务的质量保证模式》(ISO9001)、《质量体系生产、安装和服务的质量保证模式》(ISO9002)、《质量体系最终检验和试验的质量保证模式》(ISO9003)以及《质量管理和质量体系要素指南》(ISO9004)。国际上通常将这6项标准统称为ISO9000系列标准。

2.主要特点

ISO9000族标准主要有以下的特点:

⑴坚持采用过程模式,通用性、兼容性好。为了实现质量管理体系自身以及各种管理体系的兼容性,ISO9000标准选择在公共基础上的“过程模式”作为标准的主体内容,运作质量管理体系的同时可通过相同管理要素的“连带效应”,实现其他管理体系的运作。此外,ISO9000标准还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它已完全没有某个行业的色彩,更具通用性,也更加强调体系的有效性,顾客需求的满足和持续改进。

⑵坚持强调组织“满足顾客需求”。ISO9000族标准列出的第一项质量管理原则就是“以顾客为关注焦点”,提出“组织依存于顾客”的理念。因此组织应理解顾客当前和未来的需求,满足顾客需求并争取超过顾客期望。在ISO9001标准要求中有12个条款直接涉及到“顾客”。

⑶坚持“持续改进环”,强调自我改进机制。ISO9001标准将“顾客满意度的测量和监视”和“数据分析”作为对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提出,质量管理体系方法鼓励组织分析顾客要求,确定提供顾客可接受产品的过程,以及保持这些过程受控,质量管理体系提供了用于持续改进的框架,以使顾客满意。

二、高校实验教学引入ISO9000标准的重要意义

1.实验教学及其内容

实验教学是高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根本目的是使培养的学生通过基本技能的训练,激发学生的创新思想与实验能力,提高学生实验操作技能。通过实验,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锻炼学生的探索进取精神;培养学生在学习与工作中,相互协作能力。

实验教学的环节是实验教学目标任务的具体化。具体来说,是将各个实验教学环节通过合理配置,构建以培养应用能力为主线的实验教学环节的内容,实现循序渐进。将实验教学的目标和任务具体落实到各个实验教学环节中,使学生在实验教学中掌握必须具备的、相互关联的知识和能力。高校的实验教学环节(模块)主要包括实验、实习、实训、工程训练、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和社会实践等。

2.实验教学质量管理体系

高等学校实验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包括实验教学管理职责、实验教学资源管理、实验教学过程实现和实验教学的质量监控与改进。学校在进行实验教学质量管理时,首先要根据教学质量方针和目标的要求,准备必要的资源条件(教师、教材、教学设施和教学媒体等资源),然后通过设置教学组织机构,分析确定需要开发的教学和教学管理活动(过程),分配、协调各项活动的职责和接口,通过程序的制定给出从事各项实验教学质量活动的工作方法,使各项实验教学质量活动(过程)能够经济、有效、协调地进行,这样组成的有机整体就是学校的实验教学质量管理体系。

3.高校实验教学引入ISO9000标准的意义

⑴实验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形成参照了 ISO9000 族标准,与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是一致的,能够比较好地满足实验教学全面质量管理的要求。

⑵学校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依赖于各个教学环节的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实验教学环节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实验教学质量管理体系为实施教学全面质量管理奠定了基础。

⑶建立实验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有利于提高学校的声誉,学校可以向家长、社会各界和政府展示自己在教学的各个方面已经齐备,并且教学质量处于受控之中,从而,赢得学生、家长和社会的信任。同时学生、家长、社会各界可以通过教学质量管理体系了解学校的组织是否健全、人力和物力资源是否齐备、工作机制是否健全,从而得出教学质量是否有保障,并进而为学生和家长选择学校提供可靠的依据。

⑷建立实验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有利于实现管理科学化、规范化,依法治校而不是以人治校,在使学校的教学质量持续提高的同时,也使学校的整体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对学校人才培养的需求

三、基于ISO9000标准的高校实验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

1.基本思想。以ISO9000基本思想为指导,借鉴企业按 ISO9001 标准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模式方法和成功经验,吸收教学质量管理实践中的最新成果,建立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开展教学质量保证活动,对影响教学质量的所以环节、活动及因素实施有效地控制,确保高校“产品”达到规定的要求,使高校主动适应社会变化的需要,促进高校合理利用资源,不断改进和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2.构建目标。教学质量目标是对教学质量方针的具体化,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界定教学质量目标。①教学质量特性,包括教学输入、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的质量特性,如师生比、骨干教师比率、服务态度、学校特色、升学率、合格率、优秀率、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发展水平、学生满意率、家长满意率等;②比较特性,与同类学校的教学质量比较;③质量改进特性,反映学校教学进步的指标;④时间特性,规定目标实现的时间限度,比如一所基础薄弱学校确定的目标是三年内在教学质量上达到本地区中等水平。

3.构成要素。高校实验教学质量管理通常包括以下构成要素:

⑴实验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包括实验教学质量管理总体要求和相应的文件要求;

⑵实验教学管理职责体系。包括实验教学质量括管理承诺、质量方针、方案策划以及管理评审;

⑶实验教学资源管理体系。包括从事实验教学的人力资源以及相应的基础设施和环境条件;

⑷实验教学产品实现体系。包括培养目标和方向、学科专业的设置、师资队伍建设目标、课程设置、科研等。

4.模式设计。

对于高等学校这一组织而言,教学工作是中心工作,提高教学质量是管理工作的目标,通过进一步分析和引用ISO9000 标准的有关规定,建立了以过程为基础的实验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模式见图1,以过程为基础的实验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由两个过程组成,第一个是实验教学过程的实现,包括实验教学过程输入、实验教学过程和实验教学输出效果,第二个是以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为目标的管理过程,管理过程的要素构成由实验教学管理职责,实验教学资源管理,实验教学过程实现和实验教学监控与改进四个部分组成,与ISO9000标准中规定的四大板块内容:管理职责;资源;产品实现;测量、分析和改进,是一一对应的。这两个动态过程的不断运动,以及它们在运动过程中的相互关联、交叉和作用,构成了学校实验教学质量的运动过程,可见,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是通过质量管理体系的运动过程实现的。

学校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依赖于各个教学环节的教学质量的提高,实验教学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因此,建立实验教学质量管理体是必要的。作为整个教学质量管理过程的一个环节,为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贡献力量,是建立实验教学管理体系的目的。

四、质量管理体系应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对于高校尤其是地方本科高校而言,将ISO9000标准应用于实验教学质量管理中还处于探索阶段,需要经历一个尝试、适应的过程。从理论上讲,构建规范有效的实验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可以有效的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然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还可能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因而值得我国高度重视。

1.认识不充分,致使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不符合实际。

有些高校在没有真正了解ISO9000标准的作用和意义的情况下,就盲目效仿企业引入ISO9000标准,机械地按照模板进行学校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设计和编写,在短时间内,堆砌成了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事实上,这样建立起来的所谓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无非是一堆形成文字的文件,难以与实际情况衔接和挂钩,无法增值和有效运行,很多环节在应用过程中流于形式。因此,在引入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时,要使各级领导认识到,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是解决管理问题,解决管理者自身的工作质量问题。对质量管理的投入必须到位,领导要带头按照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要求办事,切忌说起来是一套,做起来又是另一套。同时,学校还要培养出懂ISO9000标准的内部管理人员,结合实验教学管理特点灵活把握,充分识别过程,对实验教学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精心策划,构建符合本校的实验教学质量管理体系。

2.缺乏全员参与,教职员工质量意识淡薄。

在应用ISO9000标准的过程中,嘴上倡导“提高质量意识”、“全员参与”,但在实际推动过程中,多数教职员工质量意识淡薄。在文件编写和修改时,部分人员考虑的不是怎样提高质量问题,而是尽量想办法“避责”;在内部自查、审核过程中,也是在一夜之间造一些“假”记录,应付检查;在发现问题进行整改时,也是应付草草了事,整改没有落到实处。因此,实施实验教学质量管理体系,首先要抓质量教育工作,强化全体员工的质量意识,树立现代质量观念,使之充分认识和理解质量管理的重要意义,明确自身在质量管理活动中应承担的责任,并使之内化为自己的自觉行动。同时,也不可忽视对学生的质量教育。因为人才培养是双向行为,学生是高校“产品”的载体。为此,必须要高度重视全员质量意识的教育工作,对不同层次的管理人员和学生进行强化质量意识教育。

3.编制质量体系文件时,注重形式而非实质

在引入 ISO9000 标准时,机械地制定了大量的程序文件、规章制度和记录表格。这样的结果是,在实际实验教学和管理工作中,每一项工作,不管大小、有无必要,都要进行记录,实验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实施缺乏灵活性,不仅极大的浪费了人力物力,还把教师、管理人员限制得太死,因此不满情绪和反感情绪在教师队伍中滋生,反而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在应用 ISO9000 标准的实践中,质量体系文件数量和详略程度取决于人员的素质和现行实验教学及其管理的实际情况,只要不影响实验教学质量和质量体系有效运行,文件应尽可能少、尽可能简单明了。另一方面,在质量体系运行中发现某些影响实验教学质量的问题反复出现,在需要修改补充相关的规定,甚至增加新的质量体系文件。

参考文献:

[1]李漪.引入IS09000标准模式建立实验室管理体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24(2):98-99.

[2]薛梅,张学军.论高校实验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8,(1):63-65.

[3]严思明,卿大咏.基于过程方法的高校实验教学质量管理[J].化工高等教育,2009,(2):56-57.

[4]汤志军.基于过程监控的实验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0,(4):105-107.

[5]辜竹筠,李彦.实验教学质量管理与保障体系的改革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4):22-24.

作者简介:

黄志斌(1975-),男,广西南宁人,讲师,硕士,现就职于广西财经学院,研究方向:质量管理、生产与运作管理。

篇(4)

关键词:高校教学管理 人本化体系 社会发展理念 实践与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06-0149-01

在古典管理体系中,无论是科学、行政还是一般管理类模式,虽然各有侧重,却存在着一种共性特征,就是把管理对象当作“机器型”对待,忽视了“人”的本能性因素及其各种需要。随着社会开放的不断加快,这种铜墙铁壁式的管理理念和形式体制在各自领域里逐步得以不同程度地弛禁,“人本化趋势”的管理体系日益有所体现和发展。然而在学校教育中,这种解禁和变化呈现出非常特别的现象,集中表现在教学管理方面有了急转直下甚而迥然不同的差异,致使师生之间的信息流动不对称,人本化管理体系“与众不同”“几近另类”。现行高校教学管理模式诚然到了非规范不可的程度。本文试简要阐述之。

一、高校教学管理“人本化”规范的重要意义

毋庸讳言,现行高校教学工作存在“观念模式滞后、方法手段老套、运行水平较低、管理质效不高”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是过程性监控若有若无、形同虚设,以分数考评学业的标准逐步被异化为“控制教学工作和学习情况的可怕性魔杖”。二是教学管理制度“三化”(程序化、机械化和标准化)趋势严重,几乎形成了“章不对人、人不见章”的现象。三是采取大班授课制和“教师讲授―学生听记―定期考试”的教学模式,而且教学过程中明显存在“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灌输轻综合实践、重继承轻创造”的问题。四是许多教师“神龙见首不见尾”或者“身在曹营心在汉”,与学生缺乏联系交流,彼此间的信息传递严重不对称。五是刚从“鸟笼囚禁”中解放出来,又在“无人组织、少人监管”的环境里“天高鸟飞、海阔鱼跃”,除了应对各类考试外,谁还愿意把更多精力投放到自主“空学”上?几年高校生活就这样地在“舒适新鲜、随波逐流、盲从迷惘、充满焦虑”中渐渐流逝,难怪有人称为“步入社会前的美妙休整”。以上种种表明,实施高校教学的“人本化”管理既有必要性又有战略性。

二、对高校教学“人本化”规范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人是矛盾统一体,有灵性有劣性,有惰性有弹性,有个性有共性。管理应战略战术并重,把指导性与针对性、强制性与灵活性结合起来。

1.与时俱进,努力创建人本化管理体系

如果把社会人看成是生产力的话,那么管理体系及其形式制度对应的就是生产关系,而后者往往滞后于前者。在科技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人的社会化程度越来越快,尤其是相对集中在高校内的知识分子群体和思想活跃、接受力超强的青年学生,对社会发展变化相当地敏感,没有一套人本化和科学化兼具、时代性和灵活性并行的管理体系,作为教学管理的主要对象和实践主体,他们要么在管理中慢慢沉沦,要么在管理中获得重生。因此,高校教学管理要始终本着“以人为本、与时俱进、实事求是”的发展理念,根据社会时代进步和师生发展需要等情况,一方面创建一套既具指导性又有实践性的教学管理体系,另一方面要善于创新与积极完善,以确保在实践活动中能够科学实效地快速运营起来。

2.以教促管,充分体现人本化管理实质

无论哪个领域何种行业,教育管理只是一种必要性手段,促进发展才是根本性目标。人本化理念的核心在于教育而非管理,这与陶行知先生倡导的“教是为了不教”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在高校教学管理过程中,我们要着力通过“以教促管、以教代管”的方式来逐步达成目标。作为教学管理的责任方及其职能部门,应通过多种途径对院校教师在责任意识、师德师风和业务能力等方面,注重进行常态化的教育、督查和评价,促使他们为振兴教育事业、追求强国之梦和培养未来社会核心生产力能够尽职尽责,自觉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同时,通过理想信念教育、日常教学渗透和主题实践活动等途径,对学生开展循循善诱和潜移默化的教化,不断拓展他们以学强身、面向未来的进取意识和动力源泉。

3.有效激励,不断丰富人本化管理内涵

篇(5)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 经管类 实践教学 管理方式

课 题:该课题成果为北京市财政专项(PXM2012-014202-000194多方联动的实践育人协同平台创新研究)资助。

一、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实践教学背景

实践教学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手段。早在2001年教育部制定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就要求“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2007年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要“高度重视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实践能力”。2012年教育部《开展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工作的通知》中指出:“推动高校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升高校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和就业能力。”所有这些都说明实践教学已成为高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对应用型本科来说更是重中之重。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有别于研究型人才培养,也有别于高职高专类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一定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或岗位群并适应其要求,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强的实践能力和一定的创新精神是应用型本科人才的重要特征,也是其优势所在。在此大背景下,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有了一定程度的建设和发展。经管类专业的实践教学目标,是师生通过经济管理实践教学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和标准。目前经管类实践教学的主要教学方法大致包括演示教学、案例教学、校内实践、校外实习、社会调研、论文撰写等。主要教学环境有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习基地两种。但在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随着学校规模的扩大,整体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实践教学管理还存在着不少问题。

二、经管类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1.实践教学管理体系不完善,实习教学过程管理薄弱

实践教学管理体系不完善,首先体现在实践教学的知识体系不够完整。目前经管类的实践教学主要是组织学生到校外企业进行岗位实习、校内完成实训项目,大多是单点式的、孤立的实践教学活动,没有形成相互联系,逐层深入的实践教学知识体系。其次,实践教学的管理体系不够完善,还体现在质量评价体系、质量监控体系、质量考核体系和质量反馈体系上。

目前,大多数院校都存在体系不完整的问题。以北京城市学院经管类专业为例,实践教学有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实践教学的质量评价体系基本建立,实践教学过程中的质量监控体系初步形成,但是实践教学质量考核体系和质量反馈体系还不完善,实践教学的过程管理还很薄弱。

2.实践教学内容陈旧,实训教学资源少

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人才培养方案中重理论,轻实践,实践教学在整个人才培养方案中比例较小。

(1)经管类实践教学内容往往比较陈旧,局限于课本内容。例如,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实务、财务会计实务、银行前台业务实训等课程,目前还停留在手工做账和点钞盲打阶段。

(2)由于资金紧缺,经管类专业校内实训基地较少,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也是近几年刚刚开始,没有自成体系,从专业建设的角度出发建立的实训基地利用率较低。

(3)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管理缺乏完整性和整体性,实训的项目也缺乏计划性和连续性,主要表现在实训教学计划学时和进度安排上,只能满足几门课程或几个模块的实训,实训效果较差,这就造成了学生实习实训的不连续性、不稳定性。如本专科的《沙盘模拟训练》的实训课,由于物理沙盘教具数量有限,在安排的实训周数中,仅仅两三天的时间,没有考虑课程的延续性,只考虑短期效果,而没有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等,学生只能达到认知水平。

(4)实训教学环节的管理松散,缺乏相应的管理制度与评价规范,对实训教学管理全凭任课教师的责任心。

(5)由于经管类实训教学师资缺乏,尤其是双师型教师严重缺乏,造成学生实训时间短,项目单一,实训深度不够,同时也难以反映学生校内实训的教学效果。

3.实践教师缺乏,教师本身缺乏实践能力

目前高校实践教学中,师资较为缺乏,而师资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好坏。受传统精英教育的影响,经管类实践教学教师大多来自高校,教师大多缺乏实际经营管理经验,因此也就不可避免地造成教师的讲授理论多于实践教学,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就可想而知。另外,高校教师只有教师资格证书,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人比例较低,具有熟练操作技能的老师就更少了,所以加强实践教师师资队伍建设已经迫在眉睫。

4.实践教学管理职责不明确,实践教学缩水

多数高校还未形成完善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职责不明确。实践教学涉及教务处、教务科、教研室、实验中心等各部门,各部门岗位职责不明确,管理工作的随意性较大,缺少质量意识,增加了各部门之间的推诿和摩擦。在实践教学的整个过程中缺少激励机制和独立的评价机制,造成实践教学教师的动力不足,实践教学缩水。

三、解决的方法

1.健全实践教学管理体系

一个健全的实践教学管理环节至少包括四个主要部分,即计划管理、执行管理、质量监测、结果反馈,由此我们可以引入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工作思路是按PDCA循环办事。即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在管理过程中强调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全方位实施、全过程监控、全方面管理,在此基础上建立健全实践教学的知识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中质量评价体系应该包括实践教学管理文件、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实践教学质量标准等。实践教学监控体系应包括前期准备监控、过程监控和教学效果监控。实践教学质量考核体系应包括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实践教学反馈系统应包括将教学成果向学生、教师和企业进行反馈。要充分调动学校管理层、教师、学生和企业的积极性,全员参与,提高实践教学管理水平。

2.开发实践教学资源

经管类的实践教学资源开发可以从两个方面双管齐下,一是整合校内实践教学资源,构建高水平的实践教学平台。依据大类学科对实践的要求,通过整合校内教学资源,构建大学科或多学科共享的高水平实践教学平台。其优点是,实践功能集中,可覆盖整个经管类学科,实训室规模大,效益高。为了达到集中目的,由实验中心统一管理,统一建设,资源共享。二是拓宽校外实习基地,拓宽实习基地的类型,加强合作的深度和广度。目前经管类的校外实习基地主要集中在金融银行类、证券类、营销类的企业。我们可以开发更多的适合专业方向的实习基地,比如国际贸易类、物流类企业。另外要与实习的企业单位建立良好的合作及交流关系,让企业人士参与专业建设、课程开发等工作,甚至在一些实践教学科研课题上邀请企业人士参加,使实践教学更加适合社会需要,也使企业与学校建立更紧密的联系。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可以从两方面来考虑:一是重视现有教师的继续教育,成立专门的实践教师培训机构,形成系统的培训方案,把现有教师培养成双师型教师。二是重视兼职实践教师队伍的建设,丰富实践教学团队的成员构成,使其结构多元化。从企事业单位选聘经济管理类专家来校兼职,以弥补经管类实践教师数量不足,也是非常快捷而有效的一个重要途径。学校可以聘请这些专家来校授课,也可以将学生送到企业进行实践实习。比如现在学校提倡的职业导师制,即是从企事业聘请专家作为学生的职业导师,帮助学生做职业生涯规划,这些专家既可以为学生提供很好的实习实践机会,也能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这些职业导师可以转化成兼职的实践教学教师。

4.明确岗位职责

对于实践教学分工和职责不明确的问题,建议实践教学管理中心直接归口校教务处管理。实践教学中心的建立不但有利于整合全校实践教学资源,而且管理起来也更直接和有效。实践教学管理中心可以下设实践教学督导小组,组织督导员定期联系企业,维护与企业的关系,实习期间下企业跟踪学生的实习,定期对各院系实践教学实施效果和管理水平进行评估,监控实践教学全过程,反馈实践教学效果。

四、小结

总之,实践教学质量的好坏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优秀的实践教学团队加上先进的实践教学内容和高效的实践教学管理,才能达到预期的实践效果。因此,实践教学工作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任重而道远。教育工作者们需要重视实践、开拓思路、努力创新,寻找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实践教学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赵建红,汤颖.应用性培养模式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5).

[2]张春颖,乔梅,黄晓红.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目标体系构建与实现途径探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2(12).

[3]乔兴.国外高校经济管理实践教学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6).

[4]刘佳.我国高校实践教学管理模式研究评述[J].武汉生物工程学报,2012(12).

[5]陈西府,周海.应用性本科实践教学管理体系的构建[J].高校理科研究,2010(4).

[6]朱宁.工商管理专业本科实践教学管理体系的构建[J].中国电力教育,2013(1).

篇(6)

应用型本科高校是指以应用型为办学定位的本科院校,对满足应用型人才的需要以及推进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起到积极地促进作用。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张大良在2015年3月11日“两会@教育”系列微访谈第三场中曾谈到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进行了转变这一现象。应用型本科高校从最初的外聘教师授课到建立自己的教师队伍,由粗放式的教学质量管理到对教学质量管理的重视,通过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取得了显著的进步。然而,张大良司长指出,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关键是要把办学思路真正转到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上来。应用型本科高校要想培养具有较强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就要认真考虑能满足和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新的学科方向、专业结构、课程体系、教学质量管理等问题,从教学体系整体建设中体现“应用”二字。

工商管理专业作为管理学学科门类中的基础专业,旨在培养具有分析和解决企业管理问题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在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专业设置中成为热门选择。以江苏省为例,江苏省在本科第三批录取的应用型本科高校有25所。据不完全统计,其中有13所院校开设了工商管理专业。这些院校2013、2014年在全国范围内的招生人数占商科类专业招生总数的比重均达到17%,较为稳定。本文试图在TQM理论的基础上,讨论建立适合应用型本科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教学的质量管理体系,为工商管理专业的发展以及企业管理人才的培养提供理论基础。

二、TQM理论综述及运用现状

全面质量管理(totalqualitymanagement,TQM)是早先在企业领域广泛运用的一种质量管理体系,其主要思想是消费者满意、全体员工参与并持续改进产品质量的过程,其中心思想与高校教学质量管理具有相似性,正在逐步被应用于高校质量管理体系中。TQM理论是从多角度研宄企业生产从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从20世纪80年代逐步被引用到高校教学领域。高等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服务性行业,虽有自身的规律,但从共性出发,科学、合理地借鉴TQM理论,对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管理有积极地促进作用。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在未来一段时期,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心将由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张转向教育质量的稳步提高,不断培养社会需要的高质量人才。因此,构建科学合理地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借以不断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国内外很多专家学者就TQM理论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应用做了广泛的研宄。

国外学者M.dMinaMilitaru,GabrielaUngureanua和AlinatefaniaChenic(Cre*n)(2013)提出,可以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师的授课能力以及用人单位和家长期望或相关机构对教学质量的判断这三个不同的方面去评价“教学质量。

国外学者ToveHolma,TimoVuorisalo和KaisuSammalisto(2014)指出,将TQM应用于高校教学管理,需要人们以全局的眼光,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管理观念,建立完整的教学管理体系,从而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

杨文爽(2012)研宄了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的高等教育质量管理与保证,文章概述了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并阐述了新时期高等教育质量管理与保证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此基础上.对新时期高等教育质量管理与保证工作提出了几点思考。

郭洪霞(2014)分析了基于TQM和IS09000理念的高校校内质量管理体系构建,文章通过阐述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定义、特征,结合高校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实际,从TQM和IS09000的基本内涵和理念入手,论述了基于TQM和IS09000理念的高校校内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

三、应用型本科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实施TQM的可行性分析

应用型本科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在教学质量管理上普遍存在管理体制不健全、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不完善等突出问题。首先,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教学质量管理一般是以学校教务为中心。这类高校的工商管理专业因对本专业教学质量管理缺少一定的自主权,目前普遍未能有效发挥其应有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其次,由于应用型本科高校长期以来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一直比较注重教育教学活动的集中管理,这类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目前对学生个性化发展关照仍不够,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未能真正体现“应用型”的办学定位。同时,教学质量评价指标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主要包括指标过于注重定量成分、详尽程度不够等问题。为了更好地解决上述这些问题,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工商管理专业要想办出特色,获得用人单位和学生的认可,应积极引进TQM的理念,构建出全面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改善教育水平,培养学生健康、丰富的个性,满足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

TQM理论从全局的角度要求组织内所有员工目标一致,运用合理地方法和技能,在充分考虑工作效率和组织目标的实现的基础上去实施全面质量管理与控制,TQM的这一理念不仅适用于企业,同时也适用于教育行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经在《学会生存》一文中指出:“经过试验证明,许多管理方法不仅适用于制造业领域,教育行业同样可以使用,甚至可以落实到某一个教育机构。”按照此观点,在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工商管理专业教学中完全可以借鉴TQM的相关理论,把所有对教学质量产生影响的人、事、物都概括在内,建立一个包括教师、学生、社会用人单位、政府部门等成员在内的质量管理体系。

四、TQM理论下建立应用型本科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

1.建立全员参与的工商管理专业教学质量管理组织体系

TQM理论要求全员参与,不同的学校组织和成员赋予不同的职责。基于TQM理论构建应用型本科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教学质量管理模式(如图所示),该模式中小环通过PDCA(P-教学计划,D-执行,C-过程控制,A-效果反馈)循环不断提高学生满意度,竟而提高了外环ESTC(E-高校,S-学生,T-教师,C-用人单位)的满意度。基于TQM理论进行持续改进从而不断发展达到最后的顾客满意,从本质上提升了应用型本科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的核心竞争力。

2. 完善工商管理专业教学质量标准

TQM在实施前需要有一套完整的标准体系,应用型本科高校在设置教学内容、教学大纲时应突出“应用型”特点,可以从地方企业的实际需求出发,结合地方经济特色设置培养方案。因此,在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中,可以结合地方企业的实际需求和学校的实际情况,修订适合社会需求的工商管理专业教学大纲和人才培养方案,并对课程设置、教学目标、内容、方法、教材选用、实习基地建设等内容提出门槛要求,建立标准和评价体系。另外,基于TQM的过程化管理,要求工商管理专业在质量管理过程中应覆盖教学的各个环节,从学生进校军训开始,除了完成四年的课程,拿到相应的学分,最后还需拿到包括暑期社会实践、分散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等实践学分,这些过程都需要有相应的标准作为评判基础,这不仅为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质量管理教学评估和监控提供了基础,同时也为专业的改进提供了目标和方向。

3. 建立工商管理专业教学监控和评价体系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保证教学质量全面实施的基础。在TQM全面性管理的要求下,应用型本科高校首先需要建立相应的教学检查、评价等制度,可以聘请一些工商管理专业的高职称的,有多年教学管理经验的资深教师作为教学督导,通过随机听取教师的上课情况,检查教师的备课准备情况或者定期开展一些教师座谈会等形式,对现有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价并给出改进建议。其次,完善教学检查制度,除了定期在其中、期末对教师的上课情况进行检查外,还要不定期的进行专项检查,及时了解教学的实际状况并予以整改;最后,可以建立网上评价系统,让学生、同专业其他教师及部门领导在网上对该教师的工作责任心、教学内容、方法等方面进行评价,给出相应的分数并公示,以此显示评价的客观和公正性。

4.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和反馈体系

TQM理论除了保证现有产品质量外,还必须有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学校的教学质量也是如此,在己有基础上不断提升。工商管理专业教学管理机构可以定期通过纸质文件或者网络渠道公布教学质量评估的结果,并且把评估结果和本人的薪酬挂钩。与企业的绩效工资相一致,应用型本科高校也可以在教师的工资收入中加入与评估考核相一致的绩效工资。

工商管理专业可以尝试运用PDCA法构建教学质量反馈体系,遵循系统原理,找出教学质量反馈体系的要素并建立反馈流程,形成一个能够自我控制、完善并且不断改进、发展且行之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

篇(7)

(一)高校体育教学管理的概念

高校体育教学管理是高校体育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要了解高校体育教学管理,首先要了解高校体育管理。所谓高校体育管理是指学校体育的管理者通过一定方式整合资源,以实现高校体育目标的活动[1]。高校体育管理的内容按范围可分为宏观和微观两大部分,前者主要是反映学校外部对学校体育工作的管理,而后者则是指学校内部的体育管理工作。本文主要探讨学校内部的体育管理,它属于微观层面的高校体育管理。微观层面的体育管理一般分为业务管理和行政管理两类,高校体育业务管理主要包括高校体育课程管理、高校体育教学管理、课余体育训练与竞赛管理、早操和课间操管理、余暇体育管理等;高校体育行政管理包括体育教师与组织管理、体育场地设施管理、体育经费管理、体育科研和体育情报管理等。综上,本文对高校体育教学管理概念的界定是:高校体育教学管理是指高校体育管理者对高校体育教学实施科学的管理,使其达到程序化、制度化、规范化;它是为了稳定高校体育教学秩序、提高高校体育教学质量、完成高校体育教学任务,进而实现高校体育教学目标的管理活动。

(二)高校体育教学管理的特点

1.管理内容的综合性

高校体育教学管理内容的综合性,主要表现在它是对体育教师、大学生、教学进度、教学场地、器材设施、教学文件及教学评价等进行一系列综合管理的活动。如果这些管理内容中有一项管理不到位,就会影响整个教学管理流程的顺利进行,也毫无疑问地会影响到教学的质量。所以,高校体育教学管理的内容具有综合性。

2.管理过程的连续性

高校体育教学管理具有连续性,是因为高校体育教学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对其管理自然也要遵循这一常规,即:也要保持循序渐进,不能脱节与中断。从时间序列上看,虽然可以把它分为不同教学阶段与环节的管理,但是如果管理缺乏连续性,就不能形成和保持良好的教学秩序,也就不能确保顺利地按照教学计划进行教学活动。所以,教学管理人员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阶段与环节,提出相应的管理方法和措施,以确保整个教学管理过程的连续性。

3.管理反馈的及时性

高校体育教学管理是一个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动态管理系统,在其运转过程中,要根据反馈原理,及时获取各个方面的反馈信息,并对其进行及时的调整,以便能保持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转,进而提高对人力、物力、财力以及场地、器材等的利用率和效能[2]。

(三)高校体育教学管理的内容

高校体育教学管理是高校体育管理的中心环节,它对于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保证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高校体育教学管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高校体育教学过程管理、高校体育课成绩考核管理和高校体育教学质量评估。

1.高校体育教学过程管理

高校体育教学过程是指高校师生为共同实现体育教学任务而进行的双边活动。其内容主要包括教务管理、课堂教学管理和意外伤害事故管理。(1)教务管理教务管理是课堂教学管理前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顺利开展课堂教学工作的前期保障。它的具体内容包括制定课堂常规、编班、安排课表、分配教师任务等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的课堂常规是保持良好课堂教学秩序的前提,也是保障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编班、安排课表、分配教师任务等工作对能否顺利开展课堂教学工作起着重要作用。(2)课堂教学管理课堂教学管理包括备课管理、上课管理和课堂结束管理。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也是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的学习过程。备课管理就是管理者对教师提出具体的备课要求,并定期或者不定期地进行检查与评比,确保教师在课前认真备课,为顺利完成课堂教学做好准备。上课管理是指管理者要为教师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对课堂教学提出一定的要求,并经常深入到课堂听课,加强对课堂的检查和督导。课堂结束管理,是指要求教师做到按时下课,并对本次课进行小结、安排课后作业、组织学生整理场地、收交器材,同时提出下次课的任务。(3)意外伤害事故管理学校体育意外伤害事故是指在学校体育教育教学活动期间发生的学生人身伤害或者死亡事故。由于体育教学多数是在户外进行,尤其是同场对抗类和格斗类项目更易造成意外伤害事故。对此,首要的是要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意识,学校应当根据国家和地方政府等的有关规定,加大投入和管理力度,确保体育教学设施符合安全标准,并定期对其进行检查和修缮。其次,要做好发生意外伤害事故的现场处理及管理,一是要正确判断伤害事故的性质并做好现场急救或者送医院诊治;二是重大意外伤害事故应及时通知学生家长、班主任、学校领导和当地派出所等有关部门,并填写发生伤害事故报告,说明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后果与处理措施等,必要时应提供人证和物证,如果发生意外死亡等重大伤害事故,最好请当地法医做鉴定报告。

2.高校体育课成绩考核管理

体育课成绩的考核是体育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考核工作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的优劣,故高校体育课成绩考核管理也是高校体育教学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它分为高校体育教学部对成绩考核的管理和体育教师对成绩考核的管理两部分。(1)高校体育教学部对成绩考核的管理主要是根据高校体育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有关规定,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体育课考核的内容,制定考核标准与评价方法。审核各个班级体育课成绩,及时上报学校教务部门,建立学生体育课成绩档案,安排不及格学生的补考事宜。(2)体育教师对成绩考核的管理按照学校和体育教学部的有关要求,认真组织落实体育课成绩考核工作。熟练掌握考核办法与标准,做到准确、公正、客观的测评,按照规定程序及时做好体育课成绩的登记、录入和上报工作,组织落实不及格学生的补考工作。

3.高校体育教学质量评估

高校体育教学质量评估,是指根据一定的质量标准,去测评和判定体育教学质量状况及其优劣程度[3],它可以分为两大类,即校内评估和校外评估。校内评估是指学校的自我评估,其目的是通过评估,客观地了解本校体育课堂教学的实际状况,为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反馈信息,也为学校管理者在改进和提高体育教学管理水平决策时提供依据,这类评估可以一年进行一次。校外评估是指由上级部门或兄弟院校组成的评估组的评估,它的目的主要是了解各校的体育教学状况,发现突出问题和共性问题,进而采取措施解决问题,取长补短、互相学习,推进各校体育教学工作的发展。

二、高校体育教学管理存在问题分析

(一)管理理念滞后,目标定位不准确

教学质量管理理念对于稳定教学秩序和提高教学质量具有指导和统帅作用。教学管理的目的就是要为学生、教师和教学服务,教学管理的各个部门只有为学生、教师和教学提供最佳的服务,才能稳定教学秩序和保障教学质量。目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管理理念还存在管理理念滞后,目标定位不准确的弊端,导致教学质量管理的效率偏低,影响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的提升,进而阻碍高校体育教育的发展。尤其是分数既是考察教师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又是评定学生学习成绩的重要依据。可是,在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管理中,分数管理的弊端盛行,在这里分数被绝对化了,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管理的价值取向被分数管理观念严重扭曲了,致使高校体育教学工作被蒙上了强烈的功利色彩,造成教学质量管理的低效。

(二)管理体系不健全,评价和监控体系运转不畅

目前,我国高校的体育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普遍不够健全,尤其缺少行之有效、科学的教学质量管理评价和监控体系,难以充分发挥教学质量评价和监控的作用。评价和监控对体育教学工作具有诊断、促进、规范、导向和反馈等作用,它对于教学工作的改进和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价值。另外,由于许多体育教学工作具有较大的伸缩性,仅凭数量是无法客观反映出工作质量的,如体育教学的社会效益、协作精神和服务质量都是很难量化的。所以,在不够健全的高校体育教学管理体系的指导下,只以定量的标准来评价体育教师的绩效就会有失公平与公正,这无疑会影响到教师工作的积极性,进而影响教学质量。

(三)管理队伍不稳定,管理水平待提高

随着我国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教学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对于高校的发展要求而言,教学管理队伍建设还存在较多的问题。管理队伍不稳定就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4],因为在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管理队伍中,有相当多的一部分人不是专职管理者,他们还承担有教学任务,他们的管理理论和专业知识显然不足,同时也缺乏足够的时间和精力进行管理工作,这势必会影响到管理的质量。另外,由于有些决策层的管理者对于教学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加上经费有限,从而使得高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严重滞后于专业教师队伍建设,从而影响高校体育教学管理水平的提高。

(四)选项课的教学模式,加大了课堂教学管理的难度

按照教育部2002年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精神,目前我国的高校普遍采用三自主的体育课程模式。该模式按照学生选报项目重新编排了教学班级,打破了原有的行政教学班授课形式,使得体育选项课教学班的组成情况变得复杂,一个教学班里的30个学生,往往来自多个不同专业的行政班,少则来自6~9个行政班,有的多达10~15个行政班甚至更多,这对教学班学生之间的人际交往、良好班风的形成等都造成了很大影响,也加大了课堂教学管理的难度,由于学生之间的平时交往较少,致使冷漠与不合作的课堂现象时有发生,进而影响课堂分组教学的有效实施。另外,由于学业要求,这些来自不同专业的学生,每学期都要进行不同时段、不同持续时间的集中实训,使得班级里同学之间实际参加体育教学的学时不均等,教学设计也难以从整体把握,致使学生运动技术、技能掌握程度参差不齐。而一个行政班的学生被分到了不同的体育专项班之后,由于不同专项的考核内容、考核方式和评分标准的差异,对选择不同项目学习的学生的学习考核评价就会有失公平,而最后的体育课成绩又是衡量一个学生是否全面发展以及评优评先和获得奖学金的重要依据,这也增加了体育教学管理的难度[5]。

(五)课外活动管理机制不完善,不利于学生锻炼习惯的养成

高校体育教学管理还存在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缺乏有序的课外活动管理机制。具体表现在,由于管理机制不完善,没有严密的组织和明确的目标,也没有考虑到学生的需要与学科发展的需要,致使许多高校的课外体育活动形同虚设,多数处于一种无序的、随意的状态,不利于学生兴趣的养成及终身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也不利于课外和校外体育资源的开发[6]。

三、加强高校体育教学管理的对策

(一)更新管理理念,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管理理念对管理工作起着导向作用,只有合理的管理理念才能取得有价值的管理效果。发达国家已提出“生命第一,健康第二,教学第三”的教育理念,应引起我们的深思,管理工作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就得从根本上转变固有的思维定势,实现管理理念的突破与创新。一流的教学质量靠的是一流的教学管理,而一流的教学管理要有高素质的管理人员来实施。在教学管理的诸要素中,人是核心要素,而人的积极性则是科学管理的动力之源,只有充分调动管理人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充分保证教学管理目标的实现[7]。所以,要加强高校体育管理工作,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就要努力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他们的服务意识,鼓励、支持他们不断学习,不断提高他们的管理水平,并使之由经验管理上升到科学管理的高度。

(二)结合教学实际,遵循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进行管理

对高校体育教学实行管理,既要遵循体育教学的基本规律,也要遵循高校教学管理的原则。对高校体育选项课的课程安排、教学内容与方法的选择等,既要考虑是否符合学生的年龄、性别、身体发展水平、体育基础知识技能等特点,又要考虑教师的教学能力与专长、学校的体育场地设施、器材以及当地季节气候特点等实际情况,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便于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民主与集中相结合,实施课内外全学分制管理

为改变高校体育课外活动流于形式的现状,完善高校体育教学管理机制,建议考虑民主与集中相结合,实施课内外全学分制体育教学管理。具体做法是,取得学校相关部门的支持与配合,对学生的体育课内、课外(俱乐部、协会、课余锻炼)全部实行学分制管理,规定学生在完成体育必修课学分外,还必须获得若干体育类的选修学分,上不封顶,鼓励学生多拿体育学分。为了加强竞争机制,对课外俱乐部和教学俱乐部采用“末位淘汰制”。为改变学生课外锻炼的无序状态,也必须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可以借鉴北航的“体能锻炼走廊”,对学生每一学期必须锻炼的次数提出具体要求,并由专人负责考勤,完成者获相应学分,体现民主与集中相结合,兴趣与强制相结合,切实提高学生的体能与健康水平。

(四)引进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提高教学管理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