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高校教育教学质量

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精品(七篇)

时间:2023-06-28 16:50:58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高校教育教学质量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高校教育教学质量

篇(1)

质量评估民办高等教育教学管理一、引言

民办高等教育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对非国家投资和非国营企事业单位投资举办的高等教育机构通称。民办高校是指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面向社会依法举办的高等院校。截止到2012年底,我国拥有民办高校和独立学院1300余所,较2000年时的42所增加了约30倍;在校生数由当时的7万人增长到690万人,增长了约100倍。在这10年多期间,中国现代意义上的民办大学之所以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如此大的发展,原因很多,其中包括民办大学在创办体制、制定办学方向和发展战略,确定内部管理制度和管理模式及决定运行机制和经营方式等方面较公办大学占有较大优势外,更得益于2002年12月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促进民办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维护民办学校和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根据宪法和教育法制定颁布的《民办教育促进法》,首次从法律的角度确定了民办高等教育是中国社主义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这无疑对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随着我国高校的扩招,高等教育逐步进入大众化阶段的到来,各民办高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水平关系到数以千万计高素质专门人才培养的质量,所以开展教学质量评估也是国家教育部门对民办高等院校实施宏观调控的有力举措,由此使得受良好高等教育的青少年数量增加的同时质量并不下滑。

二、民办高等教育形式

1.民办普通高等院校

这类学校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具有能直接颁发本校的高等专科、本科学历文凭资格的民办高等院校。招收部分计划内专业学生,由学校所在省市级招生部门统一录取。统招学生须达到规定的录取分数线,学历与公办普通和成人高校一样被同等认可,享受同等待遇,学生毕业时由所在学校颁发毕业证书(和公办毕业证一样),国家承认学历。

2.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院校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对自学者进行以学历考试为主的高等教育国家考试,是以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国家考试相结合的高等教育形式。通过国家考试促进广泛的个人自学和社会助学活动,推进在职专业教育和大学后继续教育,造就和选拔德才兼备的专门人才,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科教文化素质。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分为专科和本科两个层次,专业类型可分为专科专业、本科(可分为基础段和本科段)专业和独立本科段专业,与普通高等学校的学历层次水平的要求相一致。这类民办高等教育组织学生进行全日制教学,然后组织学生参加国家自学考试,通过后由省市级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和主考院校颁发本科、专科毕业证书,国家承认学历。

3.高等教育职业资格考试院校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技能型人才,而职业资格证书体制是表明劳动者具有从事某一项职业所必备的学识和技能的权威认定体系,这两者有着天然而又密切的关系这类民办高校向省市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申请,依据有关规定,为学生颁发某项职业或专业的毕业证书或专业证书、资格证书等,国家承认其专业技能和从业资格。

4.国外教育合作院校

这类院校是经省市级教育主管部门批准的民办高校与国外教育机构合作办学,国内学生可以获得国外教育机构的资格证书或学业证书,或者是国内学校通过与国外教育机构实行学分相互承认的合作形式,学生在国内教育机构学习期满,由国外教育机构颁发相应的毕业证书或学业证书。

5.高等教育文凭考试院校

它原本是国家对尚不具备颁发学历文凭资格的民办高校学生组织的学历认定考试。它不同于目前国家批准举办高等学历教育的普通高等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这类学校的学生,由学校面向社会自主招生,学生毕业时由国家教委、院校所在省市级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和学历文凭考试学校联合考试,联合盖章,发给毕业证书,国家承认学历。但2004年7月教育部考试中心公布取消高等教育学历文凭考试。2005年起民办高等教育全面停止招收学历文凭考试学生。

以上除高等教育文凭考试外,前4种是国家目前认可的民办高等教育的几种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我国公办教育的不足,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起到了很大促进作用,它与公办高等教育共同发展,同等重要。

三、教学质量评估作用

1.高校在各自的定位上办出特色,提高教学质量

近来更多人担心高校扩招之后会不会影响它的本科教学质量。的确,我国高校具有多样性、层次性、地区性和复杂性特点,这样各类民办高校的目标定位、性质任务和社会服务的行业范围将有所不同,其教学科研活动也将具有不同的情况和学科特点。但是,不管是普通高等教育院校还是其他形式民办学校,评估都是以推动质量建设为目的,要达到指标体系的要求,都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何况评估不只是衡量教学活动是否达到某个确定的标准,而是衡量学校整体教育教学活动是否利于学生的成才,是否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在严格评估的推动下,各高校自觉地形成良好的教学理念,建立一个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教学机制,使校领导和教师们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关注本科教育教学,老师们在教与学中寻找快乐,学生们在学与练中找到自我,这也正是高校本科教学质量评估的初衷。

2.迎评工作本身就是一个建设过程

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评建结合,重在建设,这是高校本科评估的基本原则。由于建立了5年一轮的评估制度,在各高校来说迎评促建是一项重要工作,对政府尤其对高校感到压力大、任务重。有些学校很早就注意专业设置、培养计划、队伍建设,评估形成的压力促使学校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实现了评估的积极作用。而对于即将参评的学校就会把迎评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来抓,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不断地发现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去改进,真正做到以评促改,加强制度建设,在保持原有特色和优良作风的基础上,向评估优秀的学校不断学习先进经验,理顺办学思路,建立有效的质量保障和监控体系。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会导致高校品牌、特色和个性的竞争,学校要想争取更多更好的生源,必须在社会上有良好的声誉和口碑,这是学校生存的根本,由此各民办高校也就将迎评的压力变为动力,负担其实就是机遇。

3.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我国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对作为国家创新体系动力源的高等教育和高等学校教师队伍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通过评估,教师队伍建设开始走上正规化、法制化轨道,教师队伍总体素质有较大的提高;人员结构趋向更合理,学术梯队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学校内部管理改革深化,强化教师考核制度,完善教师职务聘任制度,用人效益明显提高,教师队伍的积极性得到较好的发挥,涌现了更多敬业爱岗、无私奉献的优秀教师。高教评估使教师进一步解放思想,抓住机遇,积极进取,锐意改革,民办高校不仅在培养具有高级技能专门人才方面,而且为发展我国的应用科学技术、促进社会文明进步也做出了突出贡献。

4.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水平大幅度提高

制定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能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增强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促使教师自觉履行《教师法》规定的义务和职责。使高校教师在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的感召下,主动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增强职业责任感,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淡泊名利、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甘为人梯。

5.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高等学校应当以培养人才为中心,开展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保证教育教学质量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建立在学校自评基础上的高教质量评估根本目的,是促进学校加强教学工作的基本建设,推动高校教学改革,使学校能够建立一套较规范、较完备的教学管理制度,建一套自我监控、自我完善的体系,最终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综合能力。通过评估,学校就会有意识地将人才培养和教学工作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让那些思想道德优秀、专业技术过硬的一流教师承担教学任务,使学生接受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教育,让他们养成理性思维、求真务实、严谨审思、认真细致的科学思维方法和开拓创新的品格作风,同时造就他们不断学习、不断完善自我、提高综合素质的本领。这样民办高校培养的毕业走向工作岗位或继续攻读硕士学位,同样“上手快”而且“后劲足”。

四、结束语

实践证明,本科教学评估有力地促进了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对学校明确办学方向、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和优化师资队伍建设、改进和完善学校管理制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现行的评估模式也存在一定缺陷,如评估标准过于统一,这种单一的评估标准和评估指标体系使得对不同办学形式、不同层次院校难以开展针对性的有效评估,所以希望评估标准向分校而立的方向发展。现在更多把整所大学作为评估对象同时又是对学校的全局工作进行评估也不十分合理,应借鉴英、美高校评估制度,将学校教学质量和科研质量分别评估,开展不同学校间的同一学科评估,引导学校注重内涵发展,创品牌特色。我们相信,随着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体系和机制的合理化、规范化、科学化,在促进和保障高等院校高素质人才培养方面具有更深远、更广博的社会意义。

参考文献:

[1]高立军.浅谈教学评估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中国校外教育,2011,(9)85-86.

[2]玄黎娜,何茂炳.依托教学评估,促进独立学院可持续发展.黑龙江教育,2012,(5):68-69.

[3]赵文辉.我国高等教育质量评估的不足及对策探讨.中国校外教育,2009,(8):366-367.

篇(2)

(一)信度分析和效度分析

调查问卷分重要性和满意度两个维度采用态度、意见式量表。通过SPSS19.0软件的检验和因子分析,两个维度的克朗巴哈a信度系数分别为0.961、0.957,KMO值分别是0.971和0.959,均远远高于参考值,所以这套问卷内在信度和因子分析的效度都是较为理想的。

(二)数据分析发现

1.重要性评分均值高于满意度评分均值。调查统计数据显示,总体重要性评分均值为3.995,总体满意度评分均值为3.420,并且每一个被调查群体的重要性评分都高于满意度评分。这种重要性和满意度的不匹配表明高职院校质量管理相对落后,有待改进。2.不同群体对相关因素的重要性和满意度的评判存在一定差异。对不同群体的调查统计数据显示,重要性评分均值,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略低于非国家示范性院校,男性教职工略低于女性教职工,高级职称略低于中级及以下职称,专职教师略低于其他人员。满意度评分均值,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略高于非国家示范性院校,男性教职工略低于女性教职工,高级职称略高于中级及以下职称,专职教师略高于其他人员。调查样本中,不同群体对于教育教学质量影响因素的重要性和满意度的评分均值情况是: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3.953,3.503),非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4.031,3.348);男性(3.928,3.381),女性(4.055,3.456);高级职称(3.913,3.446),中级及以下职称(4.024,3.411);专职教师(3.982,3.475),其他人员(4.024,3.298)。可以看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教职工对于影响教育教学质量因素的满意度评分最高,与非国家示范院校教职工满意度相比表明,示范性建设对于促进高职院校内涵建设和提高质量的作用是明显的。对于影响教育教学质量因素的满意度评分最低的是其他人员(非专职教师),这表明管理人员对于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满以及期待提高的迫切心情。在重要性的评分上,非国家示范院校给出了最高分,与满意度的低评分相比,更能说明他们强烈的追赶意愿。3.教职工对不同项目重要性认识和满意度存在一定差异。调查数据显示,教职工对不同项目的重要性认识和满意度存在一定差异。从重要性评分均值指标来看,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教师的知识、能力(特别是方法能力)和可接近性”(4.183)“学院领导的领导水平和人格魅力”(4.094)和“注重以人为本,以学生为关注焦点,质量意识强”(4.077);排在后三位的分别是“各类校外检查与评估对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作用”(3.720)“学院学生及教职工的食宿等其他服务条件和服务质量”(3.842)和“外界对学院教育教学质量的反馈及此类信息的使用”(3.882)。从满意度评分均值指标来看,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教师的知识、能力(特别是方法能力)和可接近性”(3.642)“全体教职员工清楚地了解所在学院的办学理念、学院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3.585)和“专业设置、教学计划及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高度一致”(3.553);排在后三位的分别是“学院学生及教职工的食宿等其他服务条件和服务质量”(3.126)“学院生源质量(含学生对学习的自我反省和自我控制)”(3.195)和“教师对于行政管理工作的认可和支持”(3.264)。4.重要性和满意度不匹配的因素和群体。调查结果显示,重要性评分普遍高于满意度评分,分差超过0.7的因素有“学院生源质量(含学生对学习的自我反省和自我控制)“”科学合理及可持续的学院各种政策(不仅仅针对教学)”“教师对于行政管理工作的认可和支持”“各种政策的执行和真正落到实处”和“学院学生及教职工的食宿等其他服务条件和服务质量”。这些方面应急需改进。

二、政策建议

(一)真正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工作的核心

当前,从招生、培养和就业来看,高职院校都面临越来越多的难题。但其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依然是首要问题。质量抓不上去,就业就会出问题,牌子就无法树起来,招生因此会更困难,如此下去,学院将在激烈的竞争中无法立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不应只放在口头上、写在标语上,高职院校应真正将其作为头等大事来抓,而且必须抓好。学校的主线条是“教学中心,质量永恒”,教育教学质量管理应常态化,切不可搞成“运动”式的唬人的花架子。

(二)规范质量管理工作

要将教育教学质量管理常态化,首先必须将质量管理工作规范化。需要注意的是,这里并非要将课堂教学统一规范,而是将“质量管理”活动规范化,形成长效的持续改进的质量管理机制。学院在涉及资源分配、履行职责等方面要有科学、合理的配套政策,以此作为规范的基石,应杜绝口头政策,多头指挥等混乱管理现象。建议高职院校实施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或者引入其科学管理思想,加强教育教学质量管理。对于调查中发现的不匹配因素(重要性很高但满意度很低),高职院校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并可以此作为改进教育教学质量的切入点,痛下决心予以改进。分析结果中“科学合理及可持续的学院各种政策(不仅仅针对教学)“”教师对于行政管理工作的认可和支持”“各种政策的执行和真正落到实处”和“学院学生及教职工的食宿等其他服务条件和服务质量”这些因素重要性和满意度的分差都比较大,而这些又都是学院可以控制的因素,这些都是切入点。

(三)发挥教职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篇(3)

关键词:成人教育;教学质量;质量监控

中图分类号:G642.0?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9-0137-02

质量是成人高等教育的生命线。目前,我国仍旧带有明显的“学历社会”倾向,成人高等教育处于买方市场。成人高等教育的毕业证书与普通高等教育毕业证书相比较是被社会所轻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主要原因在于质量问题。教学作为教育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是保障成人高等教育必须把好的一关。进而教学质量监控也尤为关键,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和正常运行,可以使管理者正确把握成人高等教育质量现状,对于建立良好的成人教育教学质量管理运行机制,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以长沙医学院成人教育学院教学质量监控为研究对象,虽只是研究的个案,但是,其教学质量的监控的实施仍然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对普通高校成人教育教学质量监控进行客观的、科学的探讨,对存在的问题找出原因,提出对策,解决问题,从而使成人高等教育在不断改革中健康发展。

一、普通高校成人教育教学质量监控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普通高校成人教育教学质量监控机制的运行主要体现在对教学要素的建设、教学过程的监控和教学质量的评价反馈等方面。同时我们也要看到,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之下某些普通高等成人院校依旧办学不严谨,以“创收”为准绳的理念使得我国高等成人教育教学质量呈现一种恶性循环之态势,如此一来,对成人高等教育的声誉造成了严重损害,经调查分析,本文作者从以下几个方面粗略归纳总结了我国普通高校成人教育教学质量监控存在的问题。

1.监控方法设计陈旧。高等教育的管理人员多年来形成了固有的管理模式和经验,当成人高等教育面临着新时期挑战,新的发展思路的时候,这无疑成为了成人高等教育发展的阻碍。众所周知,改革成功,则为高等教育发展带来希望,教学质量得到提高,个人获得成就;与此相反,则给学校带来较大的损失,以及事业发展的不顺畅,个人无论从经济上、精力上都有较大的损失。博弈一番,大多数管理者选择前者,虽不进取,但相对安全于公于私都照常运转,日子依旧。所以,我们要不断完善相应的制度保障体系,既要给成教学改革提供动力,又能施加压力,更为重要的是,各办学单位要在成人教育教学改革的道路上从制度上、物质上予以保障并具体落实,真正地充分调动改革者的积极主动性。

2.成人教学质量监控目标标准不明确。诚然,成人教学质量监控方法依据社会发展需要,学生对知识内在渴求等等诸方面对成人教育教学质量的期盼,为成人教育教学提出了方向性的设想,但现实中,成人教学质量监控目标缺乏科学论证,目标过于笼统,对教学质量所要达到的质量的规定不明确。清晰明确的教学监控目标能给教学相关人员提供方向;能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遇到问题及时诊断。模棱两可的目标会使教学相关人员产生歧义,为投机取巧之人提供便利,从而具体行动缺失,抑或执行力度不够,最终导致与教学质量保障的初衷相背离。

3.成人教学质量监控过程缺乏规范性。目前,各普通高等成人教育教学质量的监控,主要体现在教学督导对任课教师平时课堂教学的督查,其他教学环节和教学过程保障相对较少;相比较而言,对成人理论教学保障较为重视,而对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是缺失的,甚至可以说是没有具体实施。因此,必须重视对教学全过程的规范建设与管理,尤其是对于实践教学方面要不断加强执行力。然而,现有的成人教学质量监督机制,无论是校内还是校外监控主体几乎都是成教的办学单位,这种需要“以己之矛,攻己之盾”的监督机制的弊端是显而易见,只能成为形式主义。

4.成人教学质量评价指标缺乏科学性。现行的成人教学评价指标大多是成人教育的工作者实行“拿来主义”(普通高等教育的评价指标)以及在教学实践中结合自身经验所制定,指标在很大程度上存在随意性。而且,在实施过程中,控制不到位。甚至有的成人高校直接复制兄弟院校的做法,采用不符合自己本校实际的、科学合理的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这样一来,教学质量的提高也受到很大的影响。

5.成人教学质量监控的力度不够,功能发挥不足。目前,普通高校成人教学对教学工作的薄弱环节重视还是不够的,换句话说,成人教学质量监控的执行力度上大打折扣。经调查显示,绝大多数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只是在期初、期中进行了检查,对于发现的问题却未解决,也就导致了对教学质量反馈矫正效能的丧失,从而没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教学质量自然得不到提升。

6.成人教学质量监控管理缺失不到位。目前,大多普通高校成人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侧重于开学、期中、期末这三个时期检查监督,这无疑有利于阶段教学工作的稳定。然而,在日常的教学管理过程中,由于某些学校或者是老师们的理念认为成人教育只是一种赚钱的手段,不为重视,缺乏不断对教学质量保障措施及时加以改进和完善的机制,在检查中体现一种形式性、随意性,使得管理松散,执行力度不够,从而对整体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效果不明显。

二、普通高校成人教育教学质量监控的建议

我们不能讳疾忌医,面对成人教育教学质量不断下滑的现状,针对普通高校成人教育教学质量监控存在的问题,我们要毫无疑问地,针对问题,依据社会发展以及行业领域对人才的要求,集合各普通高校成人教育自身的特点,对成人教育教学质量监控进行改革,探索出合理、有效的方法。

1.摒弃传统的成人教育观念,树立科学的思想认识。哲学教育我们,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要想普通高校成人教育教学质量得到有效的提升,我们首先从观念上转变,必须树立全新的、科学的成人教育教学观,这就需要我们用大量的实例证明,使得人们转变传统观念,消除对成人高等教育的偏见。普通高校成人教育拥有自身的特色,在实现在职人员再教育和提高实践动手能力等发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社会与行业培养许多优秀人才,发挥特有的社会功能与经济效益。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已然进入全面学习时代,在这个竞争日趋激烈的生活舞台上,人们深刻地认识到不学习就会落后,大量在职在岗人员需要成人教育来满足专业知识上、业务能力上等方面的扩充自我、完善自我的需要。因此,我们很有必要重视并引导其健康发展。

2.不断完善成人教育教学管理体制。当前我国普通高校成人教育教学管理体制基本上按照普通高等教育管理体制进行,没能很好结合自身特色制定,换句话说管理上的漏洞还是有些的。因此,在教学质量监控过程中,我们首先要明确办学主体的权力和责任,制定责任表发给每位成教学生,如若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时,学生能及时向相关部门反馈,缩短解决问题的时间,提高办事效率。明确责权制度,避免相互推诿的现象。其次,要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素质,教学管理人员具体负责教育教学管理工,他们服务于学生与老师,所以要不断进行在职培训,以提高其管理水平和服务理念,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素质。再次,要集中力量,不断完善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及时做好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工作,结合用人单位意见、社会发展趋势、学生自我需求制定具有本校成人教育教学办学特色的质量监控体系,不断深化成人教育全员、全要素和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意识。

3.不断调整成人教育教学质量标准体系。近年来,各普通高等成人教育教学质量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得到了相应的保障与提升。但是,各教学质量标准环节的不够明确、不够健全,质量要求还不够规范、不够全面。这就要求学院紧扣相关行业发展趋势,社会发展需求,学院基于科学发展观的视角,客观分析学校在教学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和各学科教育体制改革意见,继续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壮大院级教学督导团队,完善机构,建立操作性强、有特色的监控体系。完善评价考核方法,建立形成性和终结性相结合的全过程评定体系,进一步完善教师评议表的设置,使之更为合理。继续落实深化学生信息员制度,确保第一时间解决学生所提问题,提升办学水平。加强对教学环节的监控和管理,将集体备课、试讲等教评活动制度化。并加大实施力度,着力推进教学改革创新,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牢固树立“教学中心地位”和“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意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全面落实学校确定的“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的发展战略。认真听取利益方的意见并加以总结,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新的课程教学质量标准,更为重要的在于标准的实施,做到及时跟踪,真正做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形成相对成熟稳定的教学质量标准方案。

4.构建教育管理网络平台,完善考试制度。目前,国内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学院基本上都形成了理论考试加平时表现评估为特色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教育教学质量。诚然,事物是变化发展的,我们要与时俱进,用发展的眼观看问题,就普通高校成人教育教学质量监控的具体手段而言,我们需要进一步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构建教育管理网络平台,实现管理的网络化。这有利于教师的评价、教育行政人员的监督、教育督导等各种监督措施的实施。继续深化改革考核方式,命题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主,结合平时成绩综合评定学生成绩。优化计算机网络考试软件与题库系统,大部分理论课程实施网上考试,确保考试系统稳定与每个学生的试题均不相同,提高考试公平公正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应提高制定试卷的水平,实行考、教分离。加强考试管理,加强考试命题的科学性、监考的纪律性、阅卷的规范性、补考的严肃性,严抓考风考纪,通过考试管理促使校风学风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刘慧英.成人高等教育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研究与实践[J].中国成人教育,2008,(1):29.

[2]覃兵,寇炜萍.成人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监控方法的优化研究[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3,(1):31.

[3]刘慧英.成人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7,(5).

[4]朱文玉.扩招后成人高校教学质量保障的对策研究[J].成人教育,2006,(1):32

[5]周青山.论成教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J].中国成人教育,2006,(2):100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教改项目“普通高校成人教育教学质量监控的研究与实践”

篇(4)

关键词:本科教育;行政管理;质量监控;保障体系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根本任务,提高教学质量是高校工作永恒的主题,培养高质量人才是高校教学工作的目标。为此,各国在本科教育教学质量监控过程中采用了不同评估体系。对比国外各种评估体系,国内高校人才培养过程同样具有一定的质量监控标准进行约束。所谓质量监控,即在高校教育教学过程中,为确保教学活动管理与控制等目的而进行搜集教学材料所需的各类信息。二级学院作为高校教学直接执行部门与管理单位,高度重视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保障工作将永远是其教学的工作核心。在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监控过程中,管理单位及教学秘书、教学院长、教务处管理人员等执行主体具有一定的权责。他们的职责在于各自所承担的系列工作范围和负责范围内履行各自的职能或完成工作使命。他们的权限在于保证所行使的职责能够有效履行。本文研究的目标:以行政管理为视角[1],建立健全行政视角下的本科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使本科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形成一个动态的、可操作的、可控制的管理流程,并通过整合各类本科教学资源、协调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构成一个在本科教学质量体系上实现自我约束、自我激励、自我改进、自我发展的有效运行机制,以此达到高校对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实施全方位、全过程、全人员和全要素的监督评价和指导。

一、本科教育教学质量监控呈现特点

目前,国内本科教育教学质量监控的内涵为:受教育群体对教育的需求以及在特定标准的监测与管控过程。在监测与管控过程,本科教育教学质量监控呈现出多元的、自发的、奇异的、变化的等特点。

(一)质量监控行为主体的多元特性

根据不同利益受众和不同价值诉求群体,高等教育质量监控行为主体呈现出多元化特性。质量监控行为主体[2]主要体现在国家、高校及直属部门、企事业等用人单位、教师学生等各方利益代表。以国家主体为利益需要的,高等教育质量监控应满足国家诉求,所有教育行为应符合国家所制定的方针政策,所有教育产出成果应体现出国家对高校要求的终极人才培养目标。以学校、国家专门教学质量管理部门为代表的利益监控主体的,高等教育质量监控以满足维护高校及教育部自身形象为需要。以企事业等用人单位为利益需要的,高等教育质量监控是高校培养的人才能够直接为用人单位所接纳。以教师学生为利益需要的,高等教育质量监控应为此类受众群体提供反馈、考核及提升等制度,并且使此类群体能够从高校质量监控行为中直接获益。

(二)质量监控行为方式的自发特性

与教育部、省级教育厅等组织各类评估不同的是,各高校对本科教育教学质量监控完全是自主地进行质量管理。原因在于:教育部、省级教育厅等组织的各类评估中对高校质量监控存在着强制性监控管理。而高校自身着眼人才高质量产出为意愿的监控:完全是一种对质量严控的、多维的、主动的生态监控体系,这样的监控能够为高校本科专业带来长久的、可持续性发展。

(三)质量监控行为方法的特异特性

由于高等教育是以培养人才为已任,受国家权力主体的影响、社会环境的推进,不可避免地引入企事业等用人单位的质量管理体系模型。当然,由于高校质量监控行为中的质量评估常以检查、审核、评价等方式进行衡量,这些模式与企事业等用人单位的质量管理体系存在天壤之别。对于企事业等用人单位,他们对于质量管理包含质量信息管理、质量审核、产品质量档案及原始记录过程,这些过程都以保证产品质量能符合用户要求的企事业产品保证体系,从而达到追求企业的利益最大化目的。如果单纯地运用企事业等用人单位的质量管理模式,有违高校不以利益为目的的人才产品输出模式。同时,由于高校质量监控过程中,常以评估和评价等方式进行。可以肯定的是:企事业等用人单位的管理模式不能直接应用高校质量监控,高校也不能单纯应用自身评估评价体系作为质量监控裁量。因此,只有将企事业等用人单位的质量管理模式与高校自身的评估评价体系有机结合,才会使高校教育发挥出应有的效能,最终以达到高质量人才产品高效输出的目标。

(四)质量监控行为过程的变化特性

目前,国内高校本科教育质量监控的过程基本以国家层面进行监控,通过教育部、省级教育厅为主导。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群体对教育产出的利益需要逐渐不一致。高校质量监控行为过程呈现出新的变化趋势,它不再是单一的国家层面监管,更多的是通过高校、企事业等用人单位、政府联手实施高校本科教育质量监控,甚至学生也因对学校、社会、政府等三方利益牵制而全面参与了质量监控。这些质量行为过程的变化,将带给学生对质量保障直接体验,促使大众化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3]管理者给予相应的分层设计,进而促使质量保障体系不同的价值诉求主体在这一过程中得到充分的肯定。总的来说,随着监控流程与环节的变动,监控主客体角色关系进行了转换,高校质量监控内部属性行为过程也悄然转变。

二、行政管理视角下完善本科教育教学质量

监控探索作为行政管理部门,在高校本科教育教学质量监控探索过程中,努力把握“目标—评价-反馈—改进”的运行机制,建立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教学质量保障模式[4],使每项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监督”“有评价”和“有改进”,形成教学质量的持续改进、提高和螺旋上升环境。

(一)构建完善的质量监控网络

高校教育教学完善的质量监控网络需要根据教学工作特点和专业特点,形成相关的教学质量标准,以规范高校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同时,完善的质量监控网络需要健全的质量保障组织加以支撑,在高校教学质量保障组织主要包含:成立质量保障工作领导小组作为强有力的后盾,以教学工作委员会作为监督,以教学督导作为监测,以各院系教研室单位作为直接观测,各部门各小组协同动态监管。完善的高校教学质量监控网络需要质量保障制度,在教学计划执行的全过程中,建立起行之有效的听课制度保证教师的教学过程得到有效的监管,以此扼住部分教师对教学不负责态度;聘请富有教学经验的教师形成各级教学督导机制,通过老教师的教学督导,查找问题并给予教学工作改进意见,建立青年教师培养制度,以此帮扶青年教师迅速成长为教学能手;从学风方面,加强学生参与质量监控过程,以此建立部分基础课程的教考分离制度,使质量监控过程成为学生在高校最大的受益者。优质的人才培养取决于高校对人才培养的方向,而高校对人才培养的方向取决于专业负责人学识的高度、见识的广度、治学的大度等,因此建立起专业负责人的遴选及保障制度,有助于强化高校教学质量保障的组织和领导力量;规范的教学资料收集、及时的有关教学资料整理,能够有效地分析当学期在教学管理过程存在的不足。因此,必须建立完整的教学资料收集与归档制度。

(二)建立健全的质量评价机制

高校教育教学质量评价应贯穿质量监控的全过程,高校及下属二级学院的质量保障制度和质量标准,应持续不断改进和提高学院的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5]建立健全质量评价机制,出发点在于高校全员师生做到人人重视、人人关心、人人参与,使良好的质量评价机制成为促使提升本科教学质量的一把利剑。但建立健全质量评价机制,应在本科教学管理体系中有深入,在规章制度中有突破,在教学工作中有精细化,在教师教学水平中有跨越,在学生管理中有创新的全方位立体式总布局。建立高校由“怕评”到“爱评”的常态化,政府由“做评”到“管评”的法治化,社会由“论”到“评”的专业化,教师由“被忽视”到“被重视”的充分尊重,学生由“看评”到“参评”的权威化的质量保障体系监控模式。以此改变传统的学习观、教学观、管理观,真正还高校本科教学一片蔚蓝天空。

(三)高效科学的质量改进措施

目前各高校教育教学质量存在大致如下问题:高校课程内涵建设受传统教育制约,教师无法将专业相关的通识教育理念和研究性教学技能系统地传授给学生,以此而导致高校课程教学改革难以顺利实施。高校新生专业研讨课、专业导论课、学科前沿课特色教材相对滞后,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对本科专业认知的延后,这使得高校教育教学质量受到相应的影响。高校部分师生的评教、评学方式的偏向性、随意性,使得监控部门对数据分析存在着一定的不可信赖性。多数高校内部决策中注重科研产出而轻本科教学模式,一定程度上使得高校在经费的分配过程中,科研经费投入高于本科教学的投入。针对以上问题,在完善本科教育教学质量监控探索过程中提出几点改进措施:第一,以学生为中心,着力打造课程内涵建设,转变教师教学观念,贯彻大胆质疑、敢于创新教学理念,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推进双语课程实践教学改革;制定相关政策,注重发挥精品课程对人才培养的示范引领作用。第二,建立激励评价机制,如编写的优秀教材可作为本科教学评优评奖或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的优先条件等,以鼓励和引导教师将最新前沿成果引入本科课堂教学、更新本科教学内容、推动教研相协调,同时,高校内部应统筹教材建设,促进人才培养与教材建设有机统一。第三,加强学生的评教思想教育,提高教师的评学重要性与严肃性认知,规范评教、评学活动。为使高校本科教学评学、评教更具可信度,在评学评教活动中,监管部门不能单纯地依赖教务系统设定的评教指标,而应将学生评教、教师同行评价、教学督导评价、教师评价等多方面相结合。只有多方评价有机结合,才能确保评价体系促进教师改进教学。第四,建立产学研和教学一体化评估机制,改变大部分高校以科研为重心,轻视本科教学的专业内涵建设现状。鼓励高校大胆创新,将产学研成果服务于本科教学,努力打造优势产学研体系,进而建立产学研与本科教学连动的服务体系。以行政管理作为手段,是提高高校本科教育教学质量的制度方面的保障。以行政管理视角,管理者能够在高校本科教学质量管理的实施运行过程中,提供强有力的检查、监督、指导及评价,也能够使高校的本科教育教学质量监督职能部门起到教学质量监控作用,并且形成行之有效的保障体系,促使高校对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实施全方位、全过程、全人员和全要素的监督评价和指导,从而保证教学质量监控系统能够顺利运行。

参考文献:

[1]蒋拓.高校教务管理中的本科教育质量监控问题研究:基于行政管理的视角[D].长春:吉林大学,2015.

[2]陈蕾.主体视角下的高等教育质量监控机制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2008.

[3]史秋衡,吴雪,王爱萍.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质量保障与评价体系研究[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4]王晗,唐永升.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探讨[J].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育研究,2006,(2):1-4.

篇(5)

关键词:高等教育市场;教育教学管理;教育行为;教育产品;教育教学质量;弹性学制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发展的相对饱和期。但高等教育内部和外部矛盾日益暴露和激化。尤其是民办高校,由于种种原因,不少民办高校发展受阻,面临破产的可能。造成民办高校纷纷陷入困境的重要原因,除了我国高等教育市场尚未形成有利于民办高校发展的良性社会环境外,另一个更为突出的问题是民办高校自身也存在着影响其充足发展的严重问题:即民办高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方式、手段以及由此导致的教育教学质量严重不足。此二者正是目前限制大部分民办高校进一步发展壮大的深层次原因。

那么,面临发展受阻的民办高校,如何才能迅速走出困境,改变现状,进一步适应高等教育市场化、国际化的冲击,寻求出路呢?著名学者李学禄先生的一段话给出了答案,他说:“在符合教育基本规律的前提下,教育产品(或服务)满足规定或潜在需要的特征和特性的总和。”[1]我理解这个定义由三个层次构成:第一,教育行为(或活动)即教育教学管理的方式、手段首先要符合教育的基本规律,这是教育活动及教育管理的基础;第二,教育产品(或服务)即教育教学质量的承载者(学生)必须满足(市场、社会的)规定或潜在需要。这种需要是动态的、变化的、发展的和相对的;第三,教育产品,即教育教学质量的承载者(学生)的质量应加以表征,把特征、特性转化为具体的指标和标准。这三个层次实际上说的就是两个方面:教育教学管理的方式、手段和教育产品(或服务)即教育教学质量。

一、切实转变教育教学管理方式和手段

由于民办高校办学历史较短,机制还不完善、不健全,这是事实,也是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经之路。但相比公办高校,完全可以少走弯路,因为民办高校具有更为灵活的创新机制优势。在教育教学上存在的专业设置不合理、教师队伍不稳定以及教学管理和教学保障系统不健全等问题,可以在构建具有创新型的民办高校的同时,通过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管理方式和手段,提高教育教学管理机制方面着手解决。加快实现教育教学管理机制应包含人才培养、教学管理、质量保障、师资建设及其相互之间的协调运行和有机融合。

高校管理的核心是教育教学管理,是为更好的实现教育目标,根据一定的原则、程序和方法,对教学活动进行管理和控制的过程。实质上就是设计和保持一种良好的教学环境,使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高效率地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

为此作为“高校第一处”的教育教学管理部门教务处要站在全局的高度搞好教育教学管理,不能再墨守成规,对存在于民办高等教育内部的教育思想僵化、教育内容陈旧、教学手段落后、管理简单粗糙、效率低、效益差等问题,必须大刀阔斧的进行改革,大胆转变观念,更新思维方式,以适应变动的教育教学管理机制和内部环境。对专业设置、教师建设以及教学管理和教学保障系统方面进行相关资源的整合和合理配置。

另外,教育教学管理部门要在具体的工作实际中创造性地开展教学管理工作。实行师生参与管理,建立教、学、管三方制衡机制。使管理者和被管理、服务者和被服务者都参与到教育教学管理中来。教师和学生对教育教学活动本身,拥有充分的决策、监督等参与权力,管理者要做的是加强引导和服务,以此促进教育教学管理更加良性和高效运行。

最后,推行弹性学制,扩大专升的规模。目前,民办高校大多都没有取得本科资质,为了满足学生的成才需求,借助全国自考机制的推力,创造机会让在校学生可以在专科的基础上,适当延长学制,已取得更高的学历,我称之为弹性学制。它有利于克服教育教学管理中存在的教学计划繁多,培养模式单一,学时偏多,专业面窄等弊端,可以适应学生的不同情况和学习要求来安排教学,在保持必要的统一性的前提下,突出当代大学生的个性化要求,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弹性学制是高校教学管理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可以为我们民办高校所用。

一言以蔽之,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稳定而优质的师资队伍;没有合理的课程设置、人才培养规划;没有科学的教育教学管理机制和手段,是不可能实现这一目标的,民办高校也不可能取得长久稳定的发展的。这也是民办高等教育教学能否实现良性循环、有序运行的根本,也是关系到民办高校在新一轮教育教学管理改革大潮中能否脱颖而出的关键。

二、从根本上解决民办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不高的现状

近些年,民办高校虽有发展,但仍停留在片面追求办学面积、招生规模的层面上,忽视了高校教育的宗旨,即通过合理的教育教学机制和手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市场认可,具有创新意识的高质量的专门人才或复合型人才。

我们知道,高校的教育教学是培养人才的主要途径,是通过科学的教育行为(或活动)即教育教学管理机制和手段加上行之有效的教学活动实现的。而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是思想、真理、知识的传播者,学生是接受者。”教师把课本理论知识强加在学生头上,学生没有选择的可能。这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抑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创造性的发挥。培养出来的所谓人才社会不满意,家长不满意,学生更不满意。与上文学者李学禄先生所描述的“教育产品(或服务)即教育教学质量的承载者(学生)必须满足(市场、社会的)规定或潜在需要。”是不相符的。产品不合格,企业肯定生存不下去;不变革,不提高产品质量,企业必然倒闭。同样的道理,高校教育亦如此,不能培养得出新时期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专才”和“通才”,谈何发展?

所以,民办高等教育的教育教学要充分认识到:文化课是基础,专业理论课要以“够用”为主。在教学活动中既要考虑到让学生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又要注重培养学生实际动手的能力;既要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专业技能,又要使学生拥有健康的体魄;既要搞好校内实验实训教学计划,又要加强实验实训教学资源的整合。在实践教学中,不能走过场,关键是要出产品、出作品。否则不是成功的教学。另外,通过建立切实有效的校企合作机制,为培养高技能人才创造更为有利的实践教学条件。一切以培养出“具备精湛专业技能,关键环节发挥作用,能够解决生产操作难题”的高技能人为教育目标,朝着这一个目标去努力,毫不动摇地把自己定位在培养高技能人才上。

在此基础上,民办高职院校教育要发挥自身的优势,那就是实用而又有一定超前性、有较强实践性的教学计划。这对于学生职业心理的养成、基本技能训练、实践能力的提高都是十分必要而又卓有成效的。当前,教育需求旺盛,高技能人才缺口过大,由民办高校承担起培养高技能人才无疑是一种更适合国情的教育。所以,民办高校要发扬优势,只有在培养高技能人才、解决好就业问题方面有所作为了,民办高职教育才找到了根本出路。因为,民办教育的教育产品(学生)的质量提高了,迎合了社会、市场的需求,家长望子成材的愿望实现了,学生不再为工作发愁了。这样的高校想不壮大都难。

很多民办高校办学不景气,开始走下坡路,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对此认识不清导致。一所成功的民办高职院校不在于它的教育目标定位有多高,而在于目标是否切合实际,是否主动适应社会实际需要。民办高校不可能代替国办高校成为培养、造就研究型人才的主阵地,至少当前不是。

因此,民办高校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出路就是贯彻执行以培养职业能力为主线、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目标,以市场需求和就业为导向的教育路线。

总之,民办高校要取得新的突破,解决问题的的关键是以教育教学管理为核心,进一步解放思想,健全机制,切实转变教育教学管理方式和手段,从根本上解决民办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不高的现状,才能迎来民办高等教育科学发展的春天,才能实现我国高等教育的持续、稳定发展,迎来高等教育和谐发展的新局面。

篇(6)

1.监控方法设计陈旧。高等教育的管理人员多年来形成了固有的管理模式和经验,当成人高等教育面临着新时期挑战,新的发展思路的时候,这无疑成为了成人高等教育发展的阻碍。众所周知,改革成功,则为高等教育发展带来希望,教学质量得到提高,个人获得成就;与此相反,则给学校带来较大的损失,以及事业发展的不顺畅,个人无论从经济上、精力上都有较大的损失。博弈一番,大多数管理者选择前者,虽不进取,但相对安全于公于私都照常运转,日子依旧。所以,我们要不断完善相应的制度保障体系,既要给成教学改革提供动力,又能施加压力,更为重要的是,各办学单位要在成人教育教学改革的道路上从制度上、物质上予以保障并具体落实,真正地充分调动改革者的积极主动性。

2.成人教学质量监控目标标准不明确。诚然,成人教学质量监控方法依据社会发展需要,学生对知识内在渴求等等诸方面对成人教育教学质量的期盼,为成人教育教学提出了方向性的设想,但现实中,成人教学质量监控目标缺乏科学论证,目标过于笼统,对教学质量所要达到的质量的规定不明确。清晰明确的教学监控目标能给教学相关人员提供方向;能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遇到问题及时诊断。模棱两可的目标会使教学相关人员产生歧义,为投机取巧之人提供便利,从而具体行动缺失,抑或执行力度不够,最终导致与教学质量保障的初衷相背离。

3.成人教学质量监控过程缺乏规范性。目前,各普通高等成人教育教学质量的监控,主要体现在教学督导对任课教师平时课堂教学的督查,其他教学环节和教学过程保障相对较少;相比较而言,对成人理论教学保障较为重视,而对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是缺失的,甚至可以说是没有具体实施。因此,必须重视对教学全过程的规范建设与管理,尤其是对于实践教学方面要不断加强执行力。然而,现有的成人教学质量监督机制,无论是校内还是校外监控主体几乎都是成教的办学单位,这种需要“以己之矛,攻己之盾”的监督机制的弊端是显而易见,只能成为形式主义。

4.成人教学质量评价指标缺乏科学性。现行的成人教学评价指标大多是成人教育的工作者实行“拿来主义”(普通高等教育的评价指标)以及在教学实践中结合自身经验所制定,指标在很大程度上存在随意性。而且,在实施过程中,控制不到位。甚至有的成人高校直接复制兄弟院校的做法,采用不符合自己本校实际的、科学合理的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这样一来,教学质量的提高也受到很大的影响。

5.成人教学质量监控的力度不够,功能发挥不足。目前,普通高校成人教学对教学工作的薄弱环节重视还是不够的,换句话说,成人教学质量监控的执行力度上大打折扣。经调查显示,绝大多数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只是在期初、期中进行了检查,对于发现的问题却未解决,也就导致了对教学质量反馈矫正效能的丧失,从而没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教学质量自然得不到提升。

6.成人教学质量监控管理缺失不到位。目前,大多普通高校成人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侧重于开学、期中、期末这三个时期检查监督,这无疑有利于阶段教学工作的稳定。然而,在日常的教学管理过程中,由于某些学校或者是老师们的理念认为成人教育只是一种赚钱的手段,不为重视,缺乏不断对教学质量保障措施及时加以改进和完善的机制,在检查中体现一种形式性、随意性,使得管理松散,执行力度不够,从而对整体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效果不明显。

二、普通高校成人教育教学质量监控的建议

1.摒弃传统的成人教育观念,树立科学的思想认识。哲学教育我们,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要想普通高校成人教育教学质量得到有效的提升,我们首先从观念上转变,必须树立全新的、科学的成人教育教学观,这就需要我们用大量的实例证明,使得人们转变传统观念,消除对成人高等教育的偏见。普通高校成人教育拥有自身的特色,在实现在职人员再教育和提高实践动手能力等发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社会与行业培养许多优秀人才,发挥特有的社会功能与经济效益。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已然进入全面学习时代,在这个竞争日趋激烈的生活舞台上,人们深刻地认识到不学习就会落后,大量在职在岗人员需要成人教育来满足专业知识上、业务能力上等方面的扩充自我、完善自我的需要。因此,我们很有必要重视并引导其健康发展。

2.不断完善成人教育教学管理体制。当前我国普通高校成人教育教学管理体制基本上按照普通高等教育管理体制进行,没能很好结合自身特色制定,换句话说管理上的漏洞还是有些的。因此,在教学质量监控过程中,我们首先要明确办学主体的权力和责任,制定责任表发给每位成教学生,如若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时,学生能及时向相关部门反馈,缩短解决问题的时间,提高办事效率。明确责权制度,避免相互推诿的现象。其次,要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素质,教学管理人员具体负责教育教学管理工,他们服务于学生与老师,所以要不断进行在职培训,以提高其管理水平和服务理念,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素质。再次,要集中力量,不断完善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及时做好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工作,结合用人单位意见、社会发展趋势、学生自我需求制定具有本校成人教育教学办学特色的质量监控体系,不断深化成人教育全员、全要素和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意识。

3.不断调整成人教育教学质量标准体系。近年来,各普通高等成人教育教学质量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得到了相应的保障与提升。但是,各教学质量标准环节的不够明确、不够健全,质量要求还不够规范、不够全面。这就要求学院紧扣相关行业发展趋势,社会发展需求,学院基于科学发展观的视角,客观分析学校在教学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和各学科教育体制改革意见,继续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壮大院级教学督导团队,完善机构,建立操作性强、有特色的监控体系。完善评价考核方法,建立形成性和终结性相结合的全过程评定体系,进一步完善教师评议表的设置,使之更为合理。继续落实深化学生信息员制度,确保第一时间解决学生所提问题,提升办学水平。加强对教学环节的监控和管理,将集体备课、试讲等教评活动制度化。并加大实施力度,着力推进教学改革创新,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牢固树立“教学中心地位”和“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意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全面落实学校确定的“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的发展战略。认真听取利益方的意见并加以总结,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新的课程教学质量标准,更为重要的在于标准的实施,做到及时跟踪,真正做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形成相对成熟稳定的教学质量标准方案。

篇(7)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质量为先。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不仅体现了高等教育的功能与价值,而且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与高级人才储备量,反映出高校为社会与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的贡献力。关于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以下简称教学质量)的内涵,教育理论界存在着不同的认识和理解。大学的教学活动具有专业性、探索性、相对独立性、实践性和社会性等基本特点,教学活动作为一个整体而存在,在教学质量生成过程中是无法将其分开。而教学活动的效用表现在学生知识的增加、技能与能力的提升,以及态度和素质的改善上。我们可以概括为:教学质量是整个教学活动在实现自身功能过程中对教学基本规律的体现程度,反映了教学活动或现象满足某些显性或隐性的需要。教学质量的显性需要是通过教学主体(教师和学生)、教学条件、教学管理和教学效果来体现的,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主要内在因子;教学质量的隐性需要是指符合社会要求的程度或发展趋势度,往往是潜在的。对于教学质量的评定需要建立一个科学体系,通常采用横向与纵向比较方法。横向比较是以同类院校或同一地区院校为参照标准,评定和比较其所处的位置,通过“排名”情况和“优劣”程度来反映教学质量;纵向比较是以当前自身状况为参照标准,评定和比较其过去或未来发展趋势,通过相关指标的“增减量”来反映教学质量。当前,对影响教学质量的定性分析较多,通常是采用推断得出结论。我们则在理解教学质量内涵的基础上,列出影响因子,并通过逻辑诊断与分析,得出各影响因子的相应定量权值,找出主要影响因子,为决策者提供理论依据。

二、影响高校教育教学质量因子的逻辑诊断与分析

哈肯在《高等协同学》中指出:协同学的任务是处理由许多子系统组成的系统。大量子系统组成的系统,在一定条件下,由于子系统相互作用和协作,导致整个系统的发展演变。特别是某种有序状态不断增长,直到最后它占据了优势并支配一个系统的所有部分,迫使各个部分进入这种有序状态。这种“协同导致有序”原理为我们探索教育教学领域提供了有效的依据,以用于找出影响该系统变化的控制因素,进而发挥系统内子系统间的协调作用。尽管高等教育大众化带来了高等教育多样化、教学质量的多元化、衡量标准多维化,但影响教学质量因素的变化是相对稳定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教学质量也是具体教学活动效果质量加权统计总和。对于每个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它们的作用有大小,有主次,有直接影响的,也有间接影响的,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难以逐一辨析和分离。依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将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归纳为6个方面40项影响因子,此6个方面分别为高等教育质量文化、教师、学生、教学管理、教学基本建设和教学条件。为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采取逻辑分析法对系统进行全面诊断与分析,找出系统中各影响因子与系统之间的定量关系。

(一)对影响高校教育教学质量因子的逻辑诊断

1.影响高校教育教学质量因子的逻辑诊断方法

根据问题的需要选用美国著名运筹学家T.L.Saaty提出的层次分析法(TheAnalyticalHierarchyProcess,简称AHP),它把人的思维过程层次化、数量化,并用数学方法为分析和决策提供定量的依据,事实上是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AHP法的基本原理就是把要研究的复杂问题看做一个大系统,通过对系统的多个因素的分析,划分出各因素相互联系的有序层次;通过对每一层次各因素进行客观判断后,给出相对重要性的定量表示,建立数学模型,计算出每一层次全部因素的相对重要性的权数并加以排序;最后根据排序结果进行规划决策和选择解决问题的措施。根据影响教学质量的系统层次结构,将对其作为整体进行逻辑诊断。

2.对影响高校教育教学质量因子的逻辑诊断与分析

文化C、教师C:、学生C。、教学管理c、教学基本建设C、教(1)对影响因素比较判断学设施c的重要性作出判断,得到准则层ei对于目标层G对于目标层G: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在准则层Ci中,可根据的标度说明,对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中的高等教育质量的成对比较判断矩阵,见。标做比值,根据比值即可认为构造的判断矩阵的不一致程度是否在容许范围之内,可用其特征向量作为权重值。由此得到每一个要素相对于上一层次对应要素的权重值后,通过层次总排序计算出每一个评价指标(影响因子)相对于总目标教学质量权重值,计算各层次所有元素对总目标相对重要性的排序权值。

(二)对影响高校教育教学质量因子的分析

组合权重值大小是分析认定因子影响度的重要依据。组合权重值大于0.10的为特别重要影响因子,小于0.10大于0.04的为非常重要影响因子,小于0.04大于0.02为重要影响因子,其他为一般影响因子。根据分析所知,在40个影响因子中,特别重要影响因子有2个,分别为c办学特色、c。办学理念与学校定位;非常重要影响因子有6个,依次为C:,教师教学能力、C.教师科研业务能力、C52专业建设、c教风学风、c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C,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重要影响因子有7个,依次为C,,学生学习能力、C教学经费投入、C::教师数量与结构、c,学科对专业的支撑力、c实践教学、c,教师教学投入、c教学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以上15个为重要影响因子,其余25个为一般影响因子。同时,子系统对高校教学质量的影响度也各有轻重。

三、结论

(一)子系统对教学质量影响度决定了高校对教学质量建设工作的政策导向

以上分析可得,子系统对教学质量影响度依次为高等教育质量文化、教师、教学基本建设、学生、教学条件和教学管理。高等教育质量文化是高等教育的质量价值观念和质量行为规范的集合,具体体现在教风学风、办学传统和特色等方面,正越来越被各高校所重视。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无质量文化将导致高校价值目标模糊,办学行为偏向,因此,要求高校教学质量管理重一tl,由“技术型”向“文化型”转变,由“行政管理”向“人文管理”转变。高等教育质量文化建设是做好教学质量工作的核心,是引导广大师生参与质量建设与质量管理的关键。教师是教学质量生成的主要力量,也是教学活动的价值主体。学生是教学最直接、最重要的价值主体。因此,教学质量的价值主体又具有多样性,做到统筹兼顾各类主体的需求,避免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教学基本建设是教学质量内涵的基石,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高低。教学管理、教学条件则分别侧重于制度建设和物质建设。这六个方面既有区别,又相互关联,可归纳为人文内涵建设、制度建设、物质建设。以人为本,优先内涵建设;和谐共生,促进制度建设;夯实基础,加强物质建设。

(二)各因子对教学质量影响度明确了高校要抓住的教学工作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