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学科素养与课堂教学

学科素养与课堂教学精品(七篇)

时间:2023-06-28 16:50:51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学科素养与课堂教学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学科素养与课堂教学

篇(1)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而教研又是教学工作的核心。为充分发挥教研部门的研究、指导、服务功能,几年来,我们始终以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为目标;以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能力和水平为重点;以学科专业知识训练为内容;以课堂教学研究为主线;以抓好教研员基地校建设为突破口;以开展各种有效教学活动为载体;以建立实施新课程的评价机制为保障;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充分发挥教科研的先导作用,校本研修的强化作用,区域教研的助推作用,网络研修的辐射作用。具体做好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总结研讨阶段

1.1 研讨主题。如何建立“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使之更好地服务于新课程,提高学科课堂的教学效率,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1.2 研讨学科。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品德与社会

1.3 研讨要求。每年3月初至4月上旬为校本研讨阶段,各校要以校本教研为载体广泛开展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评比活动。构建本校各学科不同课型的教学模式,使之更好地服务于课堂教学,从而提高学科教学质量。各校要在活动中总结各学科教学典型,推选出能代表本校教学水平的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品德与社会等学科教师各一人,参加全县课堂教学模式研讨交流。

2.交流展示阶段

2.1 活动形式。每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将全县21所小学分为四个区域进行各学科的集中交流展示。

2.2 活动内容

(1)课例赏析:赏析各校教师的课堂教学。(课前教学模式阐述不超过3分钟)

(2)素养展示:①知识素养现场答题。现场抽签选题,考查教师本学科专业要求应掌握和运用的知识及技能。②书写展示。在规定的时间内现场粉笔字书写。③才艺展示。可选简笔画、朗诵、书法、唱歌、乐器等等,时间不超过5分钟。

(3)研讨交流:各校由一名业务领导现场抽签评一节课。(准备时间10分钟,评课不超过5分钟。)

(4)专业引领:学科教研员点评。

2.3 评价反馈。通过研讨活动,将同步进行各学科课堂教学标兵、优质课、高效课堂教学优秀校评比活动,具体方法如下:

2.3.1 评比比例:各科课堂教学标兵评比比例占参加讲课人数的10%;优质课评比比例占参加讲课人数的30%;高效课堂教学优秀校评比分城镇组和农村组进行评比,评比比例分别占农村和城镇学校总数的20%。

2.3.2 教学标兵、优质课评比方法:在全县交流活动中,教学模式阐述占10%,课堂教学占70%,知识素养现场答题占10%,书写占5%,才艺展示占5%。

2.3.3 高效课堂教学优秀校评选方法:参赛教师平均分占90%,业务领导评课占10%。

3.分享提高阶段

每年10月下旬,在前两次活动的基础上,各学科选出能代表全县教学水平的课堂教学各一节进行集中交流展示。这一阶段的目的在于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宗旨;以体现新课程理念为核心;以构建实施新课程的教学模式、课型模式为载体;以课堂教学、素养展示为基本形式。突出校本研修,体现团队协作;彰显学科特点,体现教学特色;促进校际交流;体现专业品位。推动学科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提高各学科课堂教学质量。具体活动内容为:

3.1 课例赏析:赏析数学、语文、英语、科学、品德五节课堂教学。(课前教学模式阐述不超过3分钟)

3.2 素养展示:

①书写展示。作课教师、学科教学标兵在规定的时间内现场粉笔字书写。

②才艺展示。作课教师、学科教学标兵现场才艺展示,时间不超过5分钟。

③素养问答。现场抽签选题,与会人员互动,考查教师本学科专业要求应掌握和运用的知识及技能。

篇(2)

关键词:大学语文;教学理念;有效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1-0107-02

大学语文教学,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特性,实施课堂教学改革要重塑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模式,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就重塑大学语文课堂教学理念而言,教师需要对大学语文教与学的现象所反映出来的现有理论、观点和见解做出科学判断归纳,形成特有的符合时代要求和自身需求的教育教学理念,并运用于大学语文教学活动中。这一特有的教育教学理念主要包括大学生素质发展、语文素养提高、教师自身造就三方面内容,其中,核心部分是大学生素质发展。重塑大学语文课堂教学理念,有效进行课堂教学,应从以下四个方面教学理念的确立着手。

一、全面提高大学生语文素养

全面提高大学生的语文素养,是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基本内容。语文素养是大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技能基础,也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学理基础,因此大学语文教育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大学生,并致力于大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那么,何谓语文素养?笔者认为,语文素养是一种以热爱祖国语文为基础、提高语文能力为核心、形成高尚品德修养和高雅审美情趣以及提升文化品位为目标的综合性涵养。长期以来,大学语文课程教育教学先后走了两方面的极端:一是人为强化语文教学的政治因素,抹煞语文课程的学科特点,突出“政治思想教育”,忽视语文能力的培养。二是过分强调语文的工具性,淡化语文学科内在的人文性,以形式逻辑的诠释方式取代丰富多彩的语文教学实践活动,扼制了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挥和个性发展。摒除这两方面的极端,根本途径在于走全面提高大学生语文素养的课程改革之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运用有效手段引导学生从优秀文学作品中汲取崇高的理想、坚强的意志、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等精神粮食,以真善美洗涤心灵,去伪存真,去恶从善,去丑扬美,提高自身思想素质、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塑造健康的人格。同时,通过广泛阅读和识记背诵手段强化学生识记功能,提高阅读能力,积淀文学素养,增强文化精神底蕴。有效的大学语文课堂教学还要激发大学生情感,增强其感知能力,加强认知能力训练,提高其表达能力,从而提高语文素养。

二、科学把握大学语文教学特点

每一门学科,都有自身特点。撇开学科特点,展开教学只能是无的放矢。语文课程本身具有学科工具性,同时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体现出多元化的人文理念。针对这一特性,大学语文课堂教学必须将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有机统一起来,在注重大学生语言能力开发的同时,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熏陶感染作用,有效地对大学生精神世界进行引导和布控,大力培养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并尊重大学生独特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发展,给大学生宽裕的成长空间,使大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积极的人生态度、高尚的文化品味和高雅的审美情趣。语文课程还具有较强的教学实践性。传统的语文教学把课程内容分解成知识点、能力点,以练习形式达到知识点和能力点的要求,大学生的机械练习造成了语文课程的繁、难、深、多。这样,曲解了教学实践的本意。科学体现语文课程教学实践本意,就要确立大学生学习活动的主人翁精神,培养大学生的语文实际运用能力,突出教学过程中“学”与“用”的整体性。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其主要途径理应是通过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来实现。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是侧重引导学生直接把握语文材料,鼓励自由阅读、自主写作、自由表达、自主创新,提倡探究性学习,掌握运用语文学科规律,将“学”与“用”有机地统一起来,走适合自身发展需求的治学之路。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互为主体,具有主体间性。有效的大学语文课堂教学,既要充分发挥教师教学主导作用,切实尊重教师教学独创精神,又要根据大学生身心发展需要和语文学习特点,对大学生成长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学习需求给以特别关注,尊重大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创新进取精神,肯定大学生在多元化研究性学习方式活动中展现的个性化行为,留给他们较为宽松的探索思考空间,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当沿着这一改革指向展开。大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必然是以提高大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为根本目的。追求智育目标固然重要,但是脱离对大学生的兴趣爱好、情感态度、价值观、创新意识、合作精神的培养,就无法促成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就难以实现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为此,倡导有效的语文综合性教学,有利于大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全面提高语文素养。课堂教学内容,不拘泥于学科知识要求范围,要敢于关注社会、人生以及历史、现实、未来等科学文化问题,涉及科学、人文和自然、道德、艺术各个领域的学科内容;利用各种可用的资源,借鉴其他学科的教学方法,促使多样化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在有效教学课堂中顺利实现。坚持课内外教学活动相结合,在实际情境、生活体验、社会实践中加强对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养的培育。

四、构建开放而富有活力的大学语文课程体系

篇(3)

【关键词】课堂教学 农村中学生 核心素养 培养策略

我国建立教育质量标准的基础和核心就是学生的核心素养,其也是在国家的教育目标和教育理念指导下建立起来的学生所必须达到的能力素养。素质教育的施行推动了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步,也使得我国的教育得以与国际所倡导的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改革形势相接轨,使得教育适应了国际化的需求①。然而,由于不同的地域存在着差异,教育的发展也有失平衡,城乡之间对教育理念等的把握程度和理解程度都产生了极大的差距。2014年《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意见》由我国教育部印发出台,其中将“核心素养”置于基础要位,并强调课堂教学对于学校发展的重要作用。面向未来,我们究竟要向社会输送什么样的人才,教育承担的任务是及其沉重的。21世纪是一个充满了挑战的信息化社会,面对不断革新的社会局势,如何才能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使学生可以被社会所接受,推动他们自身健康全面发展的同时,为社会的健康发展提供助推力,这是对全国教育,更是对相对落后的农村中学教育提出的巨大挑战。

一、教师树立核心素养教学理念

理念是行动的先驱,正确的教育理念是正确教育行为产生的源泉。②在过去的课堂教学活动当中,教师充当知识载体的角色,学生被动的选择输入式或是接受性的学习方式,阻碍了其核心素养的发展,在我国课改的不断演进当中,教师角色逐渐的发生转变,由课堂的支配者逐渐转变为指导者以及评价者,但这种角色并不被所有的教师所认同,更多的农村中学教师并不能在实际的教育工作中扮演好这类角色,教师过多的倾向于讲授主义,将知识视为绝对真理,并认为学生对知识技能越熟练,才能掌握越多真理,使自己学识渊博。知识的灌输在短时间内使得部分学生“收获颇丰”,但这是对教学的异化,更使学生成为学习的奴隶。伴随着学生知识技能的熟练,学生的素养反倒逐渐降低,常年的“记忆训练”使得学生丧失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不懂得分析,不懂得如何使用语言进行交往,更不懂得如何适应社会。虽然在我国核心素养提出的时间较短,但对我国教育而言应跟上社会进步的脚步,尤其是农村的学校。很多农村教师对于新提出的教育形式均报以拒绝的态度。在课堂教学活动当中,学生与教师共同对知识进行研究,对知识的构建应是靠自己的理解形成自己的知识框架,而非靠外人的添砖加瓦。教学活动应是探究活动附加创造活动,转变知识观,将学科知识作为问题去探索研究,给予教师自己和学生更多的权利和空间对现有知识进行探索和创造,只有教师树立核心素养教学理念,这一切才得以实现。

二、注重学科与核心素养理念的融合

核心素养并非是学生生来就具备的,因此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应经过适当的规划和设计来进行,并且要经过长期的培养来养成。学生的成长分阶段,处于不同阶段的他们具有着独特的发展特点,只有在合适的阶段接受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教育才是有效的。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其具备的叛逆心理更为突出,许多学生更想要随自己的意愿行事,我们在尊重学生个人想法的同时,更要为其发展起到引航的作用。核心素养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得以实现,就必然要结合学科教学来进行。不同的学科具备不同学科的特点,掌握学科逻辑,结合学科过程的特点,遵循学生自身发展规律,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提供符合学科逻辑的知识内容,这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真正的培养出学生的核心素养。所以,在课堂教学活动当中,应该将核心素养与学科特点融合,使得学科素养的培养在学科教学中得以体现。

三、创设与学科知识相融合的现实教学情境

核心素B兼顾“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双重功能,它是因生活情境的需求而产生的。③核心素养的养成实质上就是为了能够让人们适应现如今的信息社会,能够面对社会所发出的种种挑战,解决不同的情境出现的各类问题,满足社会的需要,同时使得个人得到全面的健康的发展。简单来说这是我们所面对的生活、现实、社会情境所对我们提出的需求。核心素养的养成服务于我们自身,服务于社会,因而其养成就绝对离不开情境。张华教授将教学中的问题情境分为几类,分别为:生活情境、社会情境、现实情境、观念环境、虚实环境。④课堂教学中,教学情境的创设需要由老师来进行设计,这种情境的创设不是简单的以学科知识为基本来设疑,而是要能够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现实来创设教学的情境。贴近生活的现实情境更能够让学生产生兴趣,也能够让学生便于理解。例如语文课,大多数的农村孩子没有见过北京天安门,让他感受天安门的庄严肃穆,单一的看来自书本的彩图,或许在学生的眼中那只是一个看起来有些特别的建筑物,他们又怎么能真正得到情感上的感悟,产生爱国情怀。联系生活实际,可以让学生能过很好的理解所学内容,产生更为深刻的情感体验,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结合学科知识,融合现实、社会情境,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篇(4)

一、凸显数学学科性质

学生学习成长中,每门课都因自己学科性的不同来促进学生各方面的成长,数学尤其是一门个性十足的学科。我觉得数学学科有着这样一些特点:整体性、结构性、逻辑性、理性、严谨等。数学学科这些特质就是培养学生养成严谨性,理性,将数学学科特质贯穿于自身成长中,使自己也体现这样一些特质,养成数学素养,这也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必备的基本素养。

二、不把知识作为结果拿来给学生

数学课堂是学生思考,发现进而掌握知识的教学学科。不能把数学知识作为结果来拿给学生。在数学学科中每个知识点的生成,从已学的知识上引入进来,前后知识连接,有着严密的逻辑性、结构性、整体性。一堂高效的数学课是学生能根据已学知识推导,发现新知识,获取新知识的过程,是一个思考的过程,不仅仅是掌握新知识、新内容,而是一堂课一开始就进入到了思索、探究、发现的思维活动中。

三、教学环节的设置

教学环节的设计上,只突出算与思考,课堂必然显得单调、枯燥;一堂充满活力又紧凑的数学课必然要在教学环节中设置一些富有童趣的教学环节,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引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比如添一些动手操作的环节,例如长度单位学习中1厘米、1分米1米,可让学生动手比划,既避免了课堂教学的抽象,也可培养学生数感;或者添加有趣味的数学题,避免枯燥单调的重复计算,例如,百分数的认识中,选用一些成语“百发百中,一箭双雕,十拿九稳、百里挑一”等。

四、课堂中有效语言组织

课堂教学本身就存在不确定性,教师作为课堂全程掌控者,在课堂细节方面,有效且适于儿童的语言把握也是整堂课的关键。在语言方面要把包容、商榷、耐心贯穿到用词、语气、态度中,让学生有一个宽松思考的空间。

五、拔高数学课堂知识

学生在构建数学知识网络体系中,从一点一滴汇成一个严密系统的整体,始终在知识体系里穿行,必然会产生疲惫,也不利于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而数学课堂也处于一种平行的单调中,拔高小学数学知识,以数学家的高度出发,给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时加点作料,提高前行的动力。比如可以给学生讲讲华罗根、陈景润等著名数学家的故事,及数学格言,在学黄金分割线的时候可以说说雕塑以及可乐瓶等现实中的应用,以及相关的数学演变史,这样既拔高了数学课堂所教知识,也让学生贴近数学家的思想、品德,为将来的学习增添助推力。

六、课堂中存在的一些误区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经历了深刻的转变,学生主体地位深入课堂教学中,因此,教师在适应这种教学中出现了形形的课堂教学,有些教师带着糖果等实物进入了课堂,有些头戴慢羊羊道具,给孩子们都戴着一顶顶喜羊羊、美羊羊……的头具展开课堂,有些教师拿着小红花走进了课堂如此体现和实现“更儿童”,然而当孩子们捏着手中的糖果不停地夸耀,兴奋地观望着一顶顶头具时而或抢的热热闹闹的小红花,这堂课依然变味了!课堂教学的意义不论就知识成就还是其他方方面面的教学成长意义荡然无存。小学课堂教学“更儿童,更学科”这两者之间的比重那一个放在前面更重要,我认为应是“更学科,更儿童”才未失根本。在这里部分教师在亲近“更儿童”时采用的方式方法,得不偿失,存在误区。短暂而有限的课堂教学使我们在选取教学环节方法时慎之又慎,一些形式上的儿童性看起来童趣洋溢,实质上未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得到应有的进步和成长。

总之,一堂高效的小学数学课不仅是在把握数学学科本质的基础上进行的有效的教与学,也是基于数学学科特点养成学生严谨的治学做人处世态度,理性思维整体逻辑思维这些最起码的数学素养,也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随着时代的进步,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要素也是在不断变化,笔者愿意和广大的一线小学数学教师一起努力、一起发掘。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英语;教学探究

引言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对教育事业的发展越来越重视,对教育领域也进行了越来越多的调整和改革,创新了许多教学方式,提高了实际的教学效率。为了紧跟新课程改革的潮流,迎合当前实际的英语教学发展需求,英语教师应不断探索和优化英语课堂教学模式,不仅要从形式上改变课堂教学风格,还要从根本上改变课堂教学理念。在具体的初中英语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以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为指导思想,也就是在课堂教学中贯穿和体现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最终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格和学习能力。同时,在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过程中,教师还应该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初中英语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一、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增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教师应当明确地认识到,在初中英语教学的过程中,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在的英语课堂。因此,为了保证初中英语教学模式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初中学生的英语水平适应现代人才的需求,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对英语课堂进行改革和更新,建立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促使学生在有效的教学方式下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1]。例如,在教学Colors一课时,为了使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全面提高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探索的精神和勇于进取的创新意识,教师可以试着让学生掌控整节英语课堂,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不断探究、思考中完成相应的课程目标。由于颜色是学生生活中时时刻刻都能见到、感知到的东西,因此,在实际的课程学习中,学生也会呈现较高的学习兴趣。首先,在课程开始,教师给出几个英语句子,让学生尝试着理解colour这个单词的具体意思:①Whatcolourisyournewcar?②ThisdresstswellbutIdonotlikethecolour.③Hisyoungersisteriscolouringapicture.④Hecolouredthewallwhite.学生在对比中发现:这四个句子都含有colour这个单词。然后,教师可以请学生对句子进行合理地翻译和理解,指出四个句子之间的不同点,阐述colour的具体含义。最后趁热打铁,在积极的课堂学习氛围中,教师再为学生讲解本节课程所要掌握的语法知识和短语,给出一些例句,请学生独立进行翻译。这样的教学引导十分符合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中的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初中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和空间,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创设与生活相关的情境,增强课堂英语学习氛围

在日常的英语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普遍发现,英语课堂越来越沉闷,越来越安静,学生变得越来越不愿意说英语。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因此,针对英语课堂上学生集体“失声”的现象,教师应该创设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主动用英语表达观点,激发学生的个性潜能[2]。例如,在教学Teenageproblems一课时,由于本节课程贴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为了帮助学生在课堂上可以开口说英语,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使之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师结合教学目标,就青少年日常存在的问题展开探讨,鼓励学生大胆地讲出这个阶段所面临的一些困惑。首先,在课程开始阶段,教师在黑板上写出本节课的主要句型:“Doyouhaveanyproblemsinyourdailylife?(在日常生活中你有什么问题?)”接着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出在这一阶段所面临的一些问题,如学习上的压力、父母给的压力、和同学相处的问题……然后,在学生提出问题之后,教师请学生思考应该怎样进行减压,很多学生会想到跑步、踢足球、打篮球以及听音乐等不同的方式。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很快就会把英语课堂变成一个交流的中心,学生积极回答问题,阐述自己的观点,为语言的学习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为后续英语知识的讲解奠定了基础。最后,教师和学生进一步讨论,遇到压力如果不能及时减压,会对生活和学习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这样的教学引导,可以打开学生的内心世界,将学生的生活、行为、思想等全都融入语言教学的课堂中,真正将核心素养应用于英语学习中。基于浓厚的学习氛围下的语言课堂,有助于学生将英语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文化品格。

三、注重英语阅读和写作,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素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的教育方法也层出不穷,越来越多新颖的教学模式出现在学生的课堂中,想要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教学方式都对初中英语学习起推动作用[3]。教师在具体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应当了解各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注重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英语能力,这样不仅能深化基础英语知识的学习,还能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和写作能力。例如,在教学Thisisme!一课时,为了提高学生英语写作和阅读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英语素养,教师需要在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基本的英语内容的同时,着重强调学生英语写作和阅读能力的提高,鼓励学生积极完成英语学习任务,深化英语课程学习目标。首先,在课程开始,教师可以请学生结合自己的英语水平,积极地进行自我介绍,介绍的内容包括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然后,学生开始积极地准备,他们调动大脑中所有可用的英语知识,完成了简单的自我介绍。有的学生介绍:“Mynameis...Iam14yearsold...Iamahappyandsmartboy...”还有的学生踊跃交流自己的爱好,寻找志同道合的朋友。学生不断地举手踊跃表达自己,使课堂学习氛围活跃了起来。最后,教师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与学生共同完成由说到写的英语学习过程,鼓励并帮助学生把自我介绍通过写作表达出来。在具体的实践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师应该鼓励全体学生参与说和写的过程,注重对每位学生英语能力的培养,同时,教师应该在英语课堂中对学生进行实时地指导,帮助学生解决英语学习上的问题,使学生科学有效地学习英语,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素养。

结语

篇(6)

关键词:通用技术;教师;专业能力

通用技术课程承载着提高全民技术素养、为国家储备创新型人才的使命进入到高中课堂。通用技术课程的实施与发展,不仅给高中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通用技术教师的专业能力受到了挑战。众所周知,通用技术课程开设时间短,很多通用技术教师是从其他学科经过短期培训转过来的,尚处在学习和探索阶段,因此难免出现一些通用技术教师的教学效果(特别是技术实践的教学)远未达到课程标准要求的情况。

浙江省普通高中开设通用技术课程已有四个年头,经历了四次会考、七次高考;开展了两届(每两年一届)省级通用技术教师优质课评比、一届省级通用技术教师学科教学能力评比,各市、县(区)也开展了相应的评比。每次会考、高考后的分析会都凸显学生设计、动手操作能力的薄弱;各级教师评比也显露出大多数通用技术教师的专业水平与课程标准要求之间的差距。

一、通用技术教师专业能力的构成

专业素养也叫职业素养,通常是指某个特定的专门职业对从事该行业工作人员的基本要求。对通用技术教师而言,专业素养主要由专业意识、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情感四要素构成。

通用技术教师的专业能力主要包括教学实施能力、教学研究能力和具备一定的基本技术素养以及技术教学能力。教学实施能力通常指教学媒体选择能力、教学过程设计能力、课堂教学组织能力、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能力和教学效果评价能力等。教学研究能力则包括教学反思和合作研究的能力。技术素养包括技术的设计、运用、加工、制作、管理和评价能力。技术教学能力则包括对技术实践过程的指导能力、技术作品的评价能力、技术探究的引导能力和技术创新的启发能力。

二、提升通用技术教师专业能力的意义

提升通用技术教师的专业能力,是学生掌握通用技术学科基本能力的前提和需要。《浙江省普通高中会考标准(通用技术)》明确提出:通用技术会考注重考查学科基本能力,通用技术学科基本能力包括——理解能力、设计能力、制作能力、试验能力、评价能力、应用能力。“水涨船高”,只有通用技术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升了,才有可能使学生的通用技术学科基本能力得到提高。要实现通用技术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要做到以下几点:

1.提升通用技术教师课堂教学的实施能力

通用技术教师课堂教学实施能力的提升,对学生而言就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关键在于:

(1)课堂教学案例(素材)的选择

课堂教学是学校实现课程目标的主要途径,是课程改革成功的保证。

在技术课程的实施上,《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指出:“采取‘只提要求、不明确规定载体’的策略,要注重课程资源的有效整合。”苏教版通用技术教材《技术与设计1、2》中有非常丰富的案例资源,这些案例涉及面广、涵盖内容广泛,可以适应全国各地的经济、文化与自然条件的差异。所以教材中的案例,需要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选择性地分析与讲解,不能是脱离学生生活的生搬硬套;选用案例时,教师要深入分析案例中所蕴涵的技术思想和方法,发掘其所蕴涵的技术知识,分析其教育价值。执教者应不拘泥于教材已有的“框框”,适当地对教材中的案例进行合并、修改、补充,主动地调整、改编、充实教学内容,才能满足不同学生发展的需求,完成教学目标。

然而,现实中有许多通用技术教师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课堂教学中选用了大量的案例——一节课中就列举了数十个案例,教材中的照搬不说,还增加了与所讲内容不贴切的案例。整堂课学生看得眼花缭乱、不知教师所言之意,对相关案例有何作用不知所然,更不用说一些牵强附会的案例。相反,课堂教学优秀的教师,他们上的课是在“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如,曾听过一节优秀的公开课,上的是苏教版《技术与设计1》第三章第一节《设计的一般过程》这节课,教材中以小板凳的制作作为设计的一般过程进行展示。然而这位教师认为风力举重机更能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学校临江,风大),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所以做了大胆创新——以风力举重机的设计、制作为案例进行讲解。的确,该教师选择的风力举重机,选材容易,制作简单,来自生活的灵感也很多。整节课学生兴趣高涨,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也为学生展示创造力提供了最直接的平台。

(2)课堂教学的设计与组织

通用技术课程强调心智技能与动手技能的结合,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所以通用技术的课堂教学方式有别于其他学科,不能沿袭传统的教学方法,否则会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失去学习通用技术的兴趣。

为了更好地达成通用技术课程目标,提高通用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关键。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重中之重除课堂教学案例(素材)的选择外,就是课堂教学的设计与组织。一堂设计与组织好的通用技术课,会让学生轻松地掌握要学的技术知识,领会其中的技术思想和方法。如前述以风力举重机为例的这节课,该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与组织就很好地实现了教学目标。他先用图片展示该学校地形图,通过分析学校濒临江边的地形,很自然地就由学校风大引到怎样把风利用起来的问题——设计风力举重机。接着教师就借这个风力举重机展开了一系列的对设计的一般过程的教学。整节课中有师生的互动、学生的小组协作、动手操作、展示评价,还有教师简洁明了的课件在学生面前的不断呈现,这样通过师生资源的多次整合,真正实现了课程的师生共建,保证了教材资源以外的教学资源在课堂上的合理利用。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该教师的设计与组织是成功的,教师是“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

篇(7)

什么是教师信息素养

教师的信息素养主要是指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素养,包括现代教育理念、信息意识、信息技术的操作技能、整合能力,可具体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掌握现代教育理念和信息技术 现代教师要对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发展所引起的教育理念、教学思想、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课程标准、教材和教学内容的重大变革有一个清晰的理性认识。高素质的教师不仅能够用好信息技术,而且是应用信息技术的高手。

掌握必要的网络操作技能 现代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掌握从网上获取多媒体教育信息资源的方法和技巧,注意日积月累,用心编织属于自己的教育信息资源,逐步把自己从繁重的课件制作中解放出来,将自己的主要精力集中在优化学科课堂教学设计上,充分挖掘已有多媒体教育信息资源的利用价值。

掌握必要的网络教学技能 现代教师要能够熟练运用多媒体网络教育信息资源,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多媒体网络时代的教学模式是多种多样的,学科教师需要广泛的交流,注重自身教学经验的梳理和教学理论的积淀,这样才能成为网络时代的新型教师。

掌握必要的课件开发制作技能 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中,课件一般是必须的,现代教师要能够设计出有地方特色和个人风格的课件,应用于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益。教师们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开发综合性的学科专题学习网站,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研究。

提高教师信息素养的途径

在教学设计中提高信息素养 教学设计是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前奏,是做好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基础。学科教师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过程中,要认真研习教材,分析确定所设计章节的重点和难点,根据学科具体内容,精心选择需要呈现的媒体,合理设计媒体呈现的方式和呈现时间,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为打造高效课堂打好基础。其一,教学目标设计要注意体现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设计教学目标时要体现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便于学生自主探索、获取新知。在教学目标设计时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科特点,认真研习新教材和新的课程标准,博览群书、广罗信息,积极探寻所教内容与信息技术的最佳结合点,这样,自然而然地就提高了教师对信息的获取、分析和加工能力,进而提高教师信息素养。其二,教学内容设计要注意教学内容资源的丰富性和呈现方式的新颖性。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根据学科内容的特点,寻找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最佳切入点,在搜寻信息资源时要注意资源的丰富性,在课堂上呈现多媒体信息资源时要注意呈现方式新颖性,以进一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教师在教学内容设计过程中,必须有较高的捕捉信息、裁剪信息和组合信息的能力,在不断的教学内容设计实践中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其三,教学策略设计要注意情境创设,激发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教学的整合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为学生创造了生动的信息化学习环境,使信息技术成为学生认知、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工具。

在教学流程中提高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改变了学生的学习形态,这种学习形态需要教师注重学习过程(整合过程)的设计。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过程的设计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去收集、分析、处理与学科课程内容相关的信息,以实现知识的探究和问题的解决。在教学流程设计中教师需科学安排整合过程的各环节和要素,精心设计教学方式,使教学流程设计更合理、更流畅。整合过程的设计实际上就是知识探究过程和问题解决过程的设计,这需要教师的智慧,需要教师创造性地应用信息技术。

在教学反思中提高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在飞速的向前发展,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教学的整合也需与时俱进,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技术的优势,博采众长,拓展反思渠道,提高反思层面。也就是说,教师必须利用网络技术对大量的信息进行归纳、概括、分析、总结、运用。譬如,可以记录成功的教学设计过程,以便于以后运用到相似的情景中;也可以记录一些失败的教学片断,回溯反思,并将修正的方案运用到实践中加以验证,如此不断重复;还可以记录平时的学习思考片断,使思维的动态性得以保留与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