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世界经济研究

世界经济研究精品(七篇)

时间:2023-06-28 16:50:48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世界经济研究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世界经济研究

篇(1)

期刊名称

主办(管)单位

CN号

经济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CN11-1081/F

世界经济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

CN11-1138/F

经济学(季刊)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CN 11-6010/F

中国工业经济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CN11-3536/F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

CN11-1087/F

金融研究

中国金融学会

CN11-1268/F

会计研究

中国会计学会

CN11-1078/F

中国农村经济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

CN11-1262/F

经济科学

北京大学

CN11-1564/F

世界经济文汇

复旦大学

CN31-1139/F

财经研究

上海财经大学

CN31-1012/F

中国农村观察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

CN11-3586/F

财贸经济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

CN11-1166/F

国际经济评论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

CN11-3799/F

南开经济研究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

CN12-1028/F

国际金融研究

中国国际金融学会

CN11-1132/F

农业经济问题

中国农业经济学会

CN11-1323/F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中国人民大学

CN11-1517/F

经济学家

西南财经大学

CN51-1312/F

国际贸易问题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CN11-1692/F

世界经济研究

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

CN31-1048/F

产业经济研究

南京财经大学

CN32-1683/F

经济评论

武汉大学

CN42-1348/F

审计研究

中国审计学会

CN11-1024/F

农业技术经济

中国农业技术经济研究会

CN11-1883/S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世界发展战略研究部

CN11-1591/F

当代经济科学

西安交通大学

CN61-1400/F

南方经济

篇(2)

更开放的姿态

塞巴斯蒂安・让:对中国来说,入世本身并非中国精彩崛起的全部原因,但它是推动开放的一个加速器。在成为举足轻重的经济大国之前,中国已经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入世以来,中国大幅降低了关税,市场经济体系建设也取得了毋庸置疑的进步。

法国蒙萨维战略咨询公司中国业务组负责人让・弗朗索瓦・迪富尔:欧盟应承认中国经济15年来所取得的进步,以及对全球经济增长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美国智库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尼古拉斯・拉迪:通过降低关税和减少非关税贸易壁垒,以及对外资更加开放中国市场,许多外资企业在中国建厂生产然后出口到全球市场,市场竞争增强令中国生产率大幅提升,并推动中国经济出现快速增长,中国经济变得越来越开放。

肯尼亚内罗毕大学国际经济学讲师盖里雄・伊基亚拉:中国通过加入世贸组织引入竞争,用竞争来推动发展。这不仅加速了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步伐,而且推动出口结构发生了质的变化。中国对非洲投资主体、投资领域的多元化,对中国和非洲都预示着新机遇。相信下一个15年,中国经济发展仍将保持活力。

世界经济引擎

英国资深中英关系专家阿利斯泰尔・米基(中文名麦启安):中国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引擎,这对世界上所有人都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中国没有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驱动力,那么欧洲人的经济状况将比现在更差。

日本丸红综合商社市场业务部中国组负责人成玉麟:除拉动全球经济及贸易投资增长外,更重要的是,中国为非洲等欠发达经济地区提供关税减免等最惠国待遇,不仅提高了这些地区工农矿业生产出口能力和生活水准,也为当地人民摆脱贫困和建设祖国家园提供了新的发展模式和信心。

巴西中国问题专家罗尼・林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不仅极大地加强了世界贸易流量,而且其影响已经超越了经济层面,对经济体之间进一步的利益融合起到了推动和巩固作用。中国目前在科技创新领域明显加强了投入,这将对世界贸易起到更大的推动作用,比如,将带动世贸组织其他成员的电子商务迅速扩张。

埃及赫勒万大学中国研究中心主任亚西尔・贾德:中国是通过贸易实现共赢的模板。中国作为有能力影响全球市场的经济大国,其加入世贸组织对该组织和全球经济都至关重要。如果中国缺席世界经贸舞台,全球经济必将遭遇重创。

法国外贸银行亚洲部首席经济学家阿莉西亚・加西亚・埃雷罗: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时间是15年来全球经济演变的一个核心时间。中国入世让全球消费者从中国商品中受益。

俄罗斯高等经济学院世界经济和政治系教授、俄罗斯科学院世界经济和国际关系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波尔坦斯基:中国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入世之后的发展,是21世纪全球经济最令人瞩目的现象之一。目前,中国已经和美国、欧盟一样,成为世贸组织最具影响力的成员之一。

美国智库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尼古拉斯・拉迪:自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对全球贸易的贡献是前所未有的,没有任何其他国家在全球贸易中比重的上升有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这么快。许多国家、企业和消费者都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和对外开放市场中受益。

恪守规则新楷模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国际贸易法副教授莉萨・图希:有一些非常突出的案例表明欧盟或美国没有遵守世贸组织裁决,而中国在遵守世贸组织规则和服从世贸组织裁决方面是一个良好的国际公民。世贸组织规则也是中澳贸易协定的起点,中澳自由贸易协定现已生效。

美国大西洋大众投资公司咨询师马修・尼米兹:入世15年来,中国一直注意遵循标准,各方面都成果斐然。

日本丸红综合商社市场业务部中国组负责人成玉麟: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成为捍卫和促进全球贸易投资自由化的坚定力量,以及全球经贸金融系统治理的重要参与者。

肯尼亚内罗毕大学国际经济学讲师盖里雄・伊基亚拉:以中国等为代表

篇(3)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认为,迪拜债务危机和雷曼兄弟公司危机不可同日而语,这不是发生在~个世界金融核心的具有系统影响力的金融危机事件,而是局部发生在金融系统之外的一个大型企业资不抵债的危机,所以它不会带来新一轮金融风暴。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凤英认为,迪拜债务危机对世界经济复苏的影响比较小。与冰岛当时发生的危机相比,迪拜此次危机发生的时间是世界经济止跌反弹,国际金融环境改善,全球流动性增加之际,由于当前外部环境比较好,融资渠道比较多,处于危机中的迪拜世界公司成功重组的可能性较大,因此预计迪拜不会陷入冰岛那样的危机。

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研究员陈炳才指出,迪拜危机是因为房地产价格大幅度下跌,资金链条断裂,工程项目太多而停工所造成,是实体经济的危机。这一危机本应与欧美由金融衍生品价值缩水导致的房地产价格暴跌同步反映,但由于金融危机期间债务没有到期,国际资本又大量流向迪拜,迪拜的债务问题在2008年才没有显现。因此,迪拜危机可以说是旧有危机的新反映,并非一场新的危机,不会对全球经济复苏产生实质影响。 专家认为,债务危机与金融衍生产品导致的危机不同,前者杠杆率较低,传染性不强。目前,迪拜世界公司只是将偿债日期推迟了六个月,是资金链临时的断裂,而其自身拥有的地产项目和港口资源都是优质资产。即便迪拜世界破产,西方国家银行也会沿用处理墨西哥、韩国企业债务危机的方式,通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向处于危机中的国家政府提供救助资金,让困难企业债务转化为政府债务,避免企业破产,保障银行的安全。

此外,由于迪拜是中东地区的转口贸易中心,其非石油贸易占阿联酋国家的70%,依靠设立自由贸易区和免税吸引外商,旅游业发达进而带动了大量房地产投资。专家认为,迪拜的贸易,港口经济和休闲,旅游等非石油经济增长性比较稳定,债务危机有望在未来两三年内得以解决。

但不可否认的是,迪拜债务危机的出现,使得近期投资者信心遭受打击,美元,日元和各国国债成为资金避险的场所,新兴市场,股票和商品市场则遭遇了资金的流出。危机的间接影响还是应引起高度警惕。

短期内,热钱的流动速度可能会加快,全球资本对新兴市场投资也可能会受到>中击。长期研究迪拜经济模式的中国安邦咨询公司首席研究员陈功说,迪拜事件最大的问题是全球资本对新兴市场模式的信任是否可以持续,如果迪拜摧毁了全球资本的信任,那么毫无疑问将引发对新兴市场国家的巨大冲击。

篇(4)

BDI指数自2008年从万点倾泻而下后,去年年底的1800点如今看来已经是高高在上。今年2月份它最低跌至632点,反弹接近到1200点时复又筑底奔向600点。

国庆期间BDI指数强势反弹让人重新看到希望,这是不是美国实施QE3的背景下带来的增长机遇?刘斌认为,欧美经济反转要看美国就业情况与欧债危机的化解状况,目前来看欧美经济不存在反转的条件。从国际航运供需情况来看,2011年,国际航运运力达到66亿吨,而实际运量仅30亿吨,近半运力处于闲置状态。而且,2013年仍然是交船的高峰期。为此,BDI运价指数将长期受制于供过于求。

中国港口货物接驳能力同样严重过剩。以最重要的国际贸易物资铁矿砂为例,2011年,中国铁矿砂进口量约6.8亿吨,而中国港口铁矿砂接驳能力达到24亿吨,即接近2/3的产能闲置。目前,还有其他港口在新建扩建铁矿砂接驳点。

大连海事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的研究数据表示,当BDI指数在3000点时,航运企业赢利幅度约20%;BDI指数在3000点-2000点时,航运企业亏损约30%;2000点-1000点时,航运企业亏损约60%。航运、港口企业已经深深地品尝到了产能过剩的“苦果”。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14家航运上市公司中9家亏损。除去3家从事国内客运的公司,实际上,11家从事海上货物运输的上市公司中,9家亏损,亏损面达82%。其中,长航凤凰和中国远洋每股分别亏损0.66元和0.48元。

港口企业运营状况稍微比航运好一些。今年上半年,17家港口上市公司,无一家亏损,不过有5家公司每股收益不过一毛钱。

篇(5)

英文名称:Economic Research Journal

主管单位:

主办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北京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0577-9154

国内刊号:11-1081/F

邮发代号:

发行范围:

创刊时间:1955

期刊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

社科双高期刊

联系方式

篇(6)

清华大学经管学院魏杰

自2003年以来,我国企业的总体生产成本在急速地上升。我国进入高成本时代是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最主要有如下6个:能源、原材料、交通运输、生产条件、人力资源和国际方面的原因。对于企业来讲,应对高成本时代的主要战略措施有:由粗放型增长方式转向节约型经济,在节约中应对高成本;将成本优势战略转向技术优势战略;调整产业结构,抛弃那些容易引发成本上升的产品;通过高效率而抵消高成本对企业的影响。应对高成本时代,政府也必须通过政策调整而推动企业顺利应对高成本的压力。其中主要包括: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的社会成本。例如政府应该通过改革降低企业所支付的各种形式的审批费用等支出,尤其是要解决乱收费的问题,从而高效地为企业服务,使企业的社会成本下降;为企业提供更为便宜的公共产品。例如有些公共产品可以适当地降价,由财政承担一些因其涨价而引发成本过速上升,因为企业已为此交纳了应有的税收;选择时机适当地减少税赋。当高成本时代到来的时候,为了有助于企业的应对,政府可以适当降低税负,因为这样可以变相地降低企业成本。而且,从现实状况来看,我国企业税和费的负担也确实太高,如果说在低成本时代这种状况还可以存在的话,那么在高成本时代到来时,我们就应该改变这种状况了。

小心中国经济未来几年急剧下滑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

殷剑峰

从2001年开始的本轮经济周期已经历了4个年头。根据以往拐点一般在第三至第五个年头出现的经验,以及几年来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和GDP增长情况,我国经济已于2003年底、2004年初就已经达到了本周期的顶峰。这就是说,真实周期的拐点已经过去,投资和GDP已经处于下滑态势。由于以下几个原因,如果没有较大的政经体制改革的推动,如果紧缩的信贷政策不及早转向,在未来的几年中,经济可能迅速下滑。首先,在城市化进程放慢的情况下,特别是考虑到交通、电讯、信息、金融等关键性的第三产业和重化工业受到严格的准入限制,这些产业带动就业和经济增长的能力就非常值得怀疑。其次,由于信贷控制,投资增长已经受到可贷资金的约束,并且,这种约束很可能还会因外汇占款减少和银行改革等外在因素的作用,进一步强化到无法控制的地步。最后,在所有指标中唯一处于高位的外汇占款可能在至多半年的时间里急转直下。如果不是人民币汇率的刺激,外汇占款周期早就平稳地进入了下行区间。由于目前外汇占款处于高位完全是投机资金使然,因此,只要解决人民币汇率的方案出台,而无论是升值还是贬值,是继续盯住还是转为浮动,预期的稳定将促使短期资金迅速回流到吸引力越来越大的美国证券市场。当前,尽管固定资产投资的同比增速依然高于经济低迷时期,但是,宏观经济政策应该做到未雨绸缪。既要防止经济的急剧下滑,更要防止经济急剧下滑导致的金融动荡。

就业优先应作为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前提

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 蔡

中国近几年的经济均以2位数的速度增长着,而在这种高增长的同时,并没有带来就业的同步增长。假如把被退出劳动力市场的人数加进失业率统计,截止到2002年,广义失业率可达到15.7%。经济增长并不一定必然带来就业。从不同国家比较看,实行不同的经济发展战略,所带来的就业效果是不同的。通过对国债投资于不同行业与就业关系的研究发现,投资额由高到低的行业与就业呈反相关关系,即投资越高的行业吸收就业的能力越小。另一方面,生产要素价格被扭曲也是不利于就业的因素,这包括利率被压低、土地价格和劳动力价格被扭曲等。要解决当前的就业及失业问题,就要加快户籍改革,降低迁移成本;构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工资形成机制。就业优先的原则应成为国家制定经济政策的前提,国家在制定经济发展战略的时候,尤其是宏观经济政策,包括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产业政策以及与经济发展相关的一切规章制度,都要以就业优先为原则。如果不符合中国劳动力供给条件下就业最大化的原则,这样的战略和规则就不应出台。如果做到了这一点,就不会出现投资与就业相悖的不良情况。

中国经济增长给世界

带来机会和福利

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 华民

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不仅改变了中国,而且也改变了世界。史蒂芬・罗奇在分析中国经济增长的国际效应时,曾经给出这样两个数据:中国的GDP 只占世界GDP 的4%左右,但是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则可以达到17.5%。中国经济增长为什么会对世界经济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

篇(7)

关键词:全球金融危机;贸易不平衡;贸易保护主义;经济反弹;人民币升值

2009年12月5日,由世界经济学会、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世界经济系与中国社会科学院China & World Economy编辑部共同主办的中国世界经济学会第九届三次常务理事会扩大会议暨理论研讨会在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举行。来自全国各大重点高校及研究所的代表共聚一堂,就“后危机”时代的世界经济走势及中国如何应对当前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进行了广泛而深刻的讨论。在全球经济逐渐进入反弹的时期,此次的会议对于预测世界和中国未来几年的经济走势及探讨相应的发展策略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后危机”时代的国际经济形势

(一)全球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可持续

2008年来的全球经济衰退使得全球经济不平衡,尤其是中美之间经济的不平衡问题极大地暴露出来,并引发大范围的讨论:究竟这种“中国储蓄,美国消费”的经济模式是否有待调整?对此,世界经济学会会长余永定认为,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是造成此次全球经济危机的深层次原因,是不可持续的,亟待纠正。他提出,美元在长期内趋于走弱。美国净外债与GDP的比值走向反映出这种趋势。近年来,美国经常项目逆差的不断累积使得其净外债占GDP比重逐渐增大,而GDP则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和偿债能力的表现。自1982年开始,美国就成为净债务国,且外债越来越多,截至2007年底,美国积累外债达到2.4万亿;从1985年至2009年10月,美元战略贬值61%,美元的不断贬值将最终导致外国资本流入的减少,将对美国造成深重危机,因此危机前美国的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

余永定运用宏观经济学基本公式“I-S+G-T=M-X”来分析了未来一段时间内美国贸易逆差的变化趋势:经济危机爆发以来,美国私人投资大幅缩水,储蓄率有所提高,数据显示“I-S”缩水1万亿左右,而美国2009年财政支出达1.6万亿,因此,在危机爆发之后、政府出台财政政策之前,美国经常项目逆差略有减少;但在财政政策生效之后,美国经常项目逆差又逐渐增长。2010年,美国为了实现其“保增长,维持美元稳定”的双目标,将大幅运用贸易保护政策,来促进出口减少进口,拉动就业并减少其经常项目逆差,这对于中国而言无疑是巨大的挑战。面对挑战,中国应该重点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降低投资率,减少对外依存度,减少贫富差距并大力发展非贸易业,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世界经济形势与未来展望

自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经济起伏不定,剧烈动荡。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张宇燕认为,目前的世界经济具有以下三特点:

1、经济危机基本稳定。

2、世界经济在经历了第一、二季度的最低点之后开始逐渐反弹。

3、当前世界经济是否进入一个全面稳定的复苏阶段仍面临很多不确定性。这些不确定性主要表现在:(1)失业率,尤其是发达经济体的失业率仍维持在高位水平。最新数据显示,美国当前失业率为10.2%,欧洲为9.9%,日本为5.2%,且目前看不到高失业率将得到解决的迹象。(2)个人消费水平低。金融危机带来的“负财富效应”使得财富普遍缩水,家庭储蓄率提高,消费疲软。(3)发达经济体的产能利用率处于历史最低水平。10月份美国产能利用率为71%,欧洲为70.7%,低产能利用率意味着大规模投资受到抑制。(4)脆弱的金融体系。以美国为例,其金融体系的坏账或被政府购买,或被冻结,只有借助经济复苏来加以消除。而且,美国银行体系中有大量资产与金融衍生品紧密相连,一旦利率波动,整个很行资产将大幅缩水,从而对经济复苏产生抑制,因此,脆弱的银行体系阻碍货币当局利用利率来对经济进行调节。(5)美元作为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主导货币,其未来走势非常不明朗。(6)金融监管对全球金融体系影响不确定。严格的金融监管增加了全球的投资成本,但同时也提高了人们对于银行体系稳定性的信心,因此,其对未来经济复苏的影响难以确定。(7)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但其对经济的影响程度也难以确定。(8)初级产品、能源产品、大宗产品价格波动幅度大,不能确定其未来明确的变动区间。而这些产品的价格又与经济形势紧密相连。(9)“低碳经济”对未来世界经济的影响难以把握。张宇燕指出,基于以上九个特征,虽然全球经济目前进入反弹,但断言全球经济已进入复苏阶段还为时过早。

二、“后危机”时代中国面临的贸易形势

自经济危机爆发以来,中美作为世界上最为重要的两个经济体,不断发生贸易摩擦。对于这一问题,国家发改委中国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张燕生认为,中美贸易不平衡的深层问题在于中美发展模式都需要调节。而在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中,有三个问题尤其值得关注:一是中美贸易的不平衡实际上是美国与世界贸易的不平衡。二是美国用来平衡中美贸易逆差的主要产品为农产品而非其先进服务业产品。三是中美真正竞争性的贸易摩擦实质上还未开始,今天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有更多非经济因素作用。张燕生直言,只要全球经济减速,贸易保护主义就会抬头。但是,无论危机前后,中国都是贸易保护主义的最大针对国,发达经济体利用反倾销、反补贴、技术性贸易壁垒和特保等手段对中国发起贸易战,对中国的对外贸易产生巨大压力。当前,为应对这些贸易保护政策,中国应“亮剑”,改变中国与发达经济体双方在贸易博弈中的不对称性,变被动为主动;在国际上建立广泛的应对贸易保护的统一战线;大力调整出口导向的发展战略。

张燕生指出,从长远来看,“后危机”时代,中国要破解贸易保护主义困局,一是利用区域化加速发展的背景,加强东亚内部贸易、投资及货币方面的合作。以德国为例,德国的外贸依存度高于中国,但其所遭遇的贸易冲突却远远小于中国,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德国高于50%的贸易为区域内贸易。因此,中国可以通过区域合作来减少贸易保护的阻力。二是东亚应加快建立区域化全球金融中心,提高整个区域的风险对冲能力,从而为产品贸易走向新兴市场提供更好的贸易融资手段与体系。三是中国应大力开拓新兴市场,减少对欧美市场的依赖。张燕生着重强调了“渠道为王”,中国全球营销渠道的缺失是这次经济衰退中中国出口贸易损失惨重的重要原因。虽然中国拥有庞大的对外出口贸易额,但大多数都是通过跨国公司的全球采购进行,中国应大力加大渠道建设。四是在“后危机”时代,中国应着力培育和发展零部件的贸易体系。德国之所以面临的贸易冲突小,另一个主要原因在于其产品大多是关键零部件等中间产品,在国际商场的定价能力强。

社科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张幼文认为,今天中美之间贸易的不平衡实际上是由全球化条件下,各个不同类型的国家发展结构差异、改变世界格局的基础差异决定的。中国目前实现的发展仅仅为经济规模的扩大而非经济结构的优化,出口顺差主要以来于低端劳动力产品,因此这种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此次经济衰退的根源在于20世纪90年代的IT泡沫破裂之后,世界没有找到新的主导型产业来带动经济,转而依赖房地产和金融产业。长期的增长复苏必须找到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当前世界经济面临两大根本性困难:通胀风险与通缩忧虑同时存在;实体经济还未恢复但很多资产泡沫已经形成。目前,各国都出台了大规模刺激经济的政策,但何时以及如何进行政策转型成为各国政府的难题。如果退出过早,则经济复苏很可能夭折,如果退出过晚,则很可能引发新一轮的通胀与经济泡沫。

对于中国如何应对贸易保护主义这一课题,张幼文提出,中国应对贸易的上策为中国影响国际规则的制定。今天的国际规则主要是在发达国家主导下制定的,主要维护的是发达经济体的利益,不能适应新兴经济体、发展中国家的增长要求。因此,中国应该通过增加国际事务中的发言权,积极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消除国际范围内不利于本国国力提升的因素。

三、中国应对国际经济衰退的战略评价

由美国爆发的金融危机波及全球实体经济,中国也未能独善其身。为刺激经济恢复,中国政府实行了刺激经济的夸张性财政政策宽松的货币政策。对于中国政府实行的经济刺激计划,曹远征认为,在此轮经济反弹过程中,农产品价格波动不明显,CPI指数波动较小,同时,由于此轮经济衰退中中国制造业出口下滑,积累了大量库存,因此未来几年中国发生物价上涨、通货膨胀的可能性不大。但是,在币值基本稳定的前提下,由于积极的货币政策带来的流动性不断增加,将导致资产价格上涨,资本市场脱离经济基本面,最终形成资产泡沫。最为重要的是,流动性的不断增加还导致人们无法判断此次金融危机是内生还是外生的,因此无法判断其是遵循传统经济危机“高涨――繁荣――危机――复苏”的外生时间路径,抑或是此次经济衰退的周期已经变形。因此,中国政府在决定何时以及如何退出这一问题上就面临严峻的困境与考验。

而对于2005年中国开始启动的汇率制度改革,张斌教授从稳定性和增长性两个标准入手,详细评价了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并提出了折中性方案。从稳定性方面来看,传统的观点认为,资产泡沫的形成遵循以下路径“人民币升值预期――热钱涌入――央行货币供给增加――资产泡沫形成”,但2007年数据显示,央行2007年度M2总量(即货币供给量)并未大幅增加。张斌指出,即使M2稳定,只要人民币升值预期够强,资产预期收益就会大幅上升,因此必然形成资产泡沫,危害人民币的稳定性。同时他指出,美元的“名义锚”的作用不强,他将美元价格、中国进口商品价格和中国生产者CPI指数联系起来,认为美元的涨跌直接影响中国进口商品的价格,进而影响中国生产者CPI指数的高低,最终导致国内物价的不确定性变化。

张斌提出,从增长性角度来看,盯住制下的低廉货币有助于形成中国制造品的出口优势,但同时也造成国内制造业相对于非制造业的优势,导致国内资源错配,服务业受到歧视和挤压,制造业和服务业市场出现供求失衡的状况。因此,长远来看,盯住制会损害经济的长期增长。替代盯住美元的方案为人民币应升值10%,并在此后维持对美元3%的浮动区间。他以日本为例,日元对美元升值给日本经济结构带来的巨大变化,认为相似的变动可以推动中国经济结构的改革与优化。

此外,李卓教授将美国政府看作一个私人部门,通过构建数理模型具体分析了其救市政策的有效性以及进入、退出的最佳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