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防灾减灾及防护工程

防灾减灾及防护工程精品(七篇)

时间:2023-06-28 16:50:48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防灾减灾及防护工程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防灾减灾及防护工程

篇(1)

关键词:自然灾害 严重性 重要性 土木工程 防灾减灾

多年以来,人类面对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始终无能为力,受到地震、洪水、干旱、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影响,人类社会的生产和生活活动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与此同时,交通事故、火灾、爆炸等人为灾害也同样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灾害的破坏力是我们无法控制的,但是很多灾害的发生却是可以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来预测,如果能够对灾害的发生有一定的预见,做好相应的防灾减灾工作,便能够极大的降低灾害带来的损失,这就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和实践。目前,防灾减灾已经被列为土工程学科中的二级学科,这也说明了土木工程在防灾减灾工作中的重要性。

一、灾害的涵义

1.灾害的定义

灾害指的是为人类社会的生存和生产带来破坏性影响的行为或者是事物,而根据国际卫生组织的相关规定,将灾害定义为:“任何能引起设施破坏、经济严重受损、人员伤亡、健康状况恶化的事件,如其规模已超出事件发生社区的承受能力而不得不向社区外部寻求专门扶助时,应可称其为灾害。”从某种意义上说,灾害不仅包括自然灾害,同时也包括人为产生的破坏性影响,灾害最显著的两个特征就是破坏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而且其已经超过的社区的承受能力。

2.灾害的分类

灾害按形成原因可以分为自然灾害、人为灾害两类。其中,自然灾害有地貌灾害(滑坡、水土流失、泥石流、山崩、沙漠化)、地质灾害(海啸、地震、地下毒气、火山爆发)、气象灾害(洪涝、暴雨、冰雹、龙卷风、热带气旋、雷电、冻害、高温、干旱)、天文灾害(太阳活动异常、宇宙射线异常、天体撞击)、生物灾害(病虫害、有害动物)等。人为因素引起的灾害有工程灾害(有害物质失控、爆炸、工程塌方)、生态灾害(环境污染、人口过剩、资源衰竭)、社会生活灾害(战争、火灾、暴力、社会动乱、恐怖活动、交通意外)等。

3.灾害的发展

在人类社会多年的发展历程中,灾害无时无刻不在威胁和影响着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往往一次巨大的灾害就会导致成千上万的人受到影响。同时,灾害自身所具有的突发性使得人们在没有任何准确的情况下遭受巨大的损失,如汶川地震的发生,带来巨大经济损失的同时,也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这对于国家和经济的发展都产生了严重的影响。而从全国范围来说,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较多的国家之一,每年由于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0%左右。可见,灾害对于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无疑是直接的和巨大的。与此同时,由于人为引起的灾害也在不断的增加,火灾、交通事故、工程塔防的频繁发生,也为国民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阻碍作用。

二、土木工程在防灾减灾中的重要性

1.土木工程的特性

土木工程本身具有较多的特性,这也决定了其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第一,防护性。土木工程对人类的防护作用自远古时代开始已经延续至今。最早的土木工程建筑的出发点是为了抵御自然灾害,简单的遮风挡雨、躲避野兽。而随着人类生活环境的日渐复杂,土木工程逐渐用于各个领域中,如军事防护等等,被赋予了越来越多的复杂功能。现代土木工程技术的发展使得土木工程的防护性日渐增强,在很多高科技领域中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如核反应需要重混凝土为主体的反应堆来保证其安全性。

第二,超前性。防护作用的体现在于其在灾害发生之前的保护作用,人们必须要事先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才能抵御风雨和野兽的侵袭,必须要事先挖好人防工程才能抵御敌方的炮火,所以说,土木工程所具有的超前性也是发挥其特性的重要体现。从古代的万里长城,到如今的人防工事,无疑不是在对灾害的预计基础上所采取的防护措施。因此,土木工程在各行各业中所发挥的作用也日渐重要,正是由于其本身所具有的超前性,使得其防护作用能够获得充分发挥。

第三,基础性。土木工程建设的部分通常情况下都是基础工程,无论是道路、桥梁,还是房屋建筑,其所涉及到的无一不是基础性的工程,同时土木工程的基础性也表现在其建设周期长、资金投入大等特点,正是这些特点也决定了其具有很长的服役周期,很多公元前的土木建筑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隋朝的大运河,至今仍然在通航。

第四,普遍性。土木工程的普遍性体现在其不是单一的在某个行业中发挥作用,而是在各行各业中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每个行业离开土木工程都无法顺利的运转。而从土木工程自身的发展来说,其需要不断的提高和进步,才能适应不同行业的应用需求,促进其作用更好的发挥。

第五,持久性。人类社会的发展经历一个漫长而持久的过程,而土木工程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也是恒久的,对于自然灾害我们无法完全消灭,但是可以通过修葺防护措施来预防和降低灾害的破坏,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土木工程所承担的任务也仍然持续,也可以说,土木工程的持久性与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相互依存的。

2.土木工程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

土木工程自身所拥有的多个特性决定了其在防灾减灾工作中的重要性,无论在任何一种灾害面前,土木工程都承担着其重要的作用。我们可以通过防震结构的设计来降低地震灾害的破坏力,通过防洪工程来阻挡龙涝灾害,利用渠道水库的作用来缓解自然干旱等,正因为土木工程所具有的特性,才能使其在各个行业中都能发挥重要的作用。近些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土木工程的建设方面也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在工程建筑结构的设计与优化方面更加适应其防护作用的发挥,同时在防震减震、提高建筑稳定性等方面都有了技术性的突破。在桥梁等交通工程中,也充分利用防震支架灯,通过分离作用来降低灾害的作用,保证各项生产活动的有序进行。总的来说,土木工程的特性决定了其在防灾减灾工作中的重要地位,我们应当不断提高土木工程的建设技术,从而促进其作用更好的发挥。

结束语:

自然界的灾害是人类无法控制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必要的防护措施来降低灾害带来的损失。土木工程结构是现代建筑领域中一种常见的结构,其在防灾减灾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随着建筑工程事业的不断发展,更加需要对土木工程进行科学和合理的运用,未雨绸缪,做好灾害的预防工作,将灾害发生的损失降到最低,以此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阿全,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辉.土木工程结构抗震性能原理分析与结构减震技术[J].建筑与文化,2012(02)

[2]崔京浩.灾害的严重性及土木工程在防灾减灾中的重要性[J].工程力学,2006(02)

[3]刘恒俊,王昆.土木工程防灾减灾数字信息系统探讨[J].中华建设,2009(08)

篇(2)

自然灾害,是人类依赖的自然界中所发生的异常现象,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所造成的危害往往是触目惊心的。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自然灾害学习心得体会范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自然灾害学习心得1

自然灾害,包括人造灾害,都是人们最大的敌人。自然灾害有许多,比如,地震、酸雨、温室效应、台风等。人造灾害有火灾、水土流失等。远在古代,人们没有防范意识,都是求神拜佛保佑平安。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懂得用科学道理、实用的方法来保护自己,减少灾害威胁到自己的生命。本文将告诉大家怎样用科学的方法来防震减灾,保护自己,保护家园。

据调查,全国有许多地方发生大地震,如1514年云南大理大地震,1975年辽宁海城大地震,1605年海南琼州大地震,1786年四川康定南地地震,1976年唐山大地震……如此多灾害,损伤惨重,特别是唐山大地震,有20多万人死亡和受伤。

我认为小学生在防震减灾中能发挥作用。只要我们多看有关书籍,把知道的知识告诉身边的每一个人,让这知识一传十、十传百,让每一个人都知道。知道听到地震来了要镇定,不要胡乱传谣。地震时不要惊慌,告诉人们应该怎么做。只要我们平时多向人们宣传有关地震的知识,在地震时,人们便知道如何保护自己,这样便减少了地震的灾害,减少了死亡率,减少了财产的损失,还让人们懂得地震知识及地震科普常识。

地震的威力十分的大,为了不让美丽的城市变成废墟,为了不让拥有幸福家庭的孩子变成孤儿……我们从小就要知道如何在地震中逃生,不要慌张地向户外跑,请躲在桌子等坚固家具的下面,户外的场合,要保护好头部,避开危险之处。当地震发生时,房屋倒塌后所形成的室内三角空间,往往是人们得以幸存的相对安全地点。特别是在楼房内的人,选择厨房、卫生间等开间小、不易倒塌的空间、墙角或桌子等坚固家具易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避震。在没有桌子等可供藏身的场合,无论如何,都要用坐垫等物保护好头部。千万不要盲目跳楼和使用电梯。 在发生地震、火灾时,不能使用电梯。万一在搭乘电梯时遇到地震,将操作盘上各楼层的按钮全部按下,一旦停下,迅速离开电梯,确认安全后避难。高层大厦以及附近的建筑物的电梯,都装有管制运行的装置,地震发生时,会自动停止,停在最近的楼层。万一被关在电梯中的话,要通过电梯中的专用电话与管理室联系、求助。 居住在地震区的每一个人,必须时常慎重地考虑到为未来地震要做那些准备工作?无论你在家里或正在工作,在商店里、在街上、车上和你所去的其它地方,如你事先考虑了发生地震前该做些什么,那你就更可能保持镇静而理智地采取行动。

下面所叙述的条文是地震到来前要做的一些准备工作,其中包括每个人必须尽快采取的简单行动,另外还提出更为安全的措施。常备几个手电筒和备用电池,放在随手可取的地方,也可在你的床边放一个手电筒。随身备好最基本急救用品,"并掌握急救的程序(严重的灾害之后,各家医院将挤得水泄不通,医务人员则忙于抢救更严重的伤员)。最好能备有你和你在一处的其他人所需的足够特效药品。在你的电话机旁写下救护队、救火队和警察局的电话号码。

地震前动物比人先知先觉的科学道理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但是震前动物的异常现象在我国古代地震资料中早有记载。据不完全统计,在震前有异常的动物就有几十种,空中飞的,地下跑的,水中游的无处不在。

我国地震区群众根据地震前动物异常反应编写了预报地震的歌谣:

震前动物有预兆,群测群防很重要。

牛羊骡马不进圈,猪不吃食狗乱咬。

鸭不下水岸上闹,鸡飞树上高声叫。

冰天雪地蛇出洞,大猫衔着小猫跑。

兔子竖耳蹦又撞,鱼朝水面乱跳跃。

蜜蜂群迁闹轰轰,鸽子惊飞不回巢。

家家户户都观察,综合异常作预报

如果先做好了这几点,会减少灾害的发生,或者一旦灾难发生时会挽回不少人的生命。

保护我们的家园——地球,便是保护自己。让我们行动起来,共同防止灾害的发生,让明天的地球更加光明,更加灿烂!

自然灾害学习心得2

听了今天上午郑增仪讲的安全讲座, 感受很深,尤其是听到那一幕幕掺不仁睹的安全事故: 纵火杀人, 精神病人砍伤儿童, 驾驶员车上睡觉撞伤跑操学生等。

孩子是社会未来的接班人,他们能否健康成长,关系到民族的兴衰和社会的进步。育人不仅要进行智力教育,还要进行道德、纪律教育。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从幼儿学生抓起,使学生从小就接受交通安全知识教育,达到自己教育自己,自己管理自己,养成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的良好习惯,是能达到一代人和一个社会的良好秩序的百年大计。

新学期一开始,为确保学校师生上放学的道路交通安全,维护校园的教学、生活秩序,与学校一道一方面加强对校园内交通安全教育和管理,另一方面加大学校“绿色通道”的建设和学校周边交通环境的整治。以进一步增强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意识,提高他们的自防自护能力,遏制交通事故的发生。据了解,每年因各种事故,数以万计天真无邪的儿童少年死于非命,而因交通意识缺乏和淡薄引发的交通伤亡事故,在中小学生伤亡事故中占有较大的比例。中小学生的交通安全牵涉到千万个家庭的幸福,需要交警、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负责,齐抓共管。

交通法规规定,做到行车安全必须具备两个最基本的条件:一是无牌无证的车辆不能上路,二是年满18岁并考取了相关驾照才有资格驾驶车辆。然而,交警在上路巡逻执勤时发现,有相当部分的车辆“三证”不齐,一些还不符合法定年龄的学生也骑车上街。看来,学生交通安全教育问题任重道远,如何让中小学生平平安安上学,高高兴兴回家呢?

我建议定期或不定期选派民警或教师劝导员在交通复杂的学校门口或路口维持上、放学高峰的交通秩序,保障“绿色通道”安全畅通。同时 将交通安全教育和管理列入学校管理的内容,每所中小学平时就必须按照验收考评标准抓工作,并将交通安全教育纳入素质教育督导评估的内容之一。建议小学生上放学实行“排路队”和戴“小黄帽”的方法,把同路、同方向的学生编排成队,由教师护送过马路,保证学生走路安全;在组织学生外出集体活动或组织春、秋游时,严格规范审批手续,把好审批关,坚决制止病车、超载车运送学生,保证学校师生的交通安全。同时,加强了对学校及周边交通环境的整治,坚决取缔校园门口摆摊设点、占道为市等妨碍学校师生通行的违章行为。为广大师生创造了一个良好的交通环境。

说了这么多,我想大家应该知道交通安全的重要性了。那么,就请大家“保护生命,拒绝违章”,珍惜自己的生命吧!

自然灾害学习心得3

“生命”,一个多么鲜活的词语;“安全”,一个多么古老的话题;“幸福”一个多么美妙的境界。一人安全,全家幸福;生命至上,安全为天;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生命只有在安全中才能永葆活力,幸福只有在安全中才能永具魅力。安全构筑了我们美好的家园,成为连接亲朋好友的纽带。通过这项安全整治活动,我再一次深刻的休会到:在安全的问题上,来不得半点麻痹和侥幸,在安全的问题上,我们必须要防范在先、警惕在前,必须要警于思,合于规、慎于行;必须要树立高度的安全意识,人人讲安全,时时讲安全,事事讲安全;必须要筑起思想、行为和生命的安全长城。

也许不少人会认为,安全只是指身体的安全甚至是肢体的健壮和不受伤害;认为只要自己的肢体健全、行动自如那就叫安全。我认为,这决不是安全的全部。即便是一个具有健全的体格的人,如果他的思想道德水平低下、明辨是非能力不强,糊里糊涂攀兄弟、结姐妹,既有拉帮结派之嫌,又有醉翁喝酒之意;如果他不明不白逞义气、惹事端,不但喜好随波逐流,而且希望出点乱子;这表现出来的就是思想上的安全问题。无论是人身安全还是思想安全,亦或是行为安全,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结果的残酷性。交通事故,游泳溺水事故、体育活动意外伤害事故,课间游戏追逐打闹偶发事故,轻者可以伤及体格,重者能够危及生命,它们造成的后果是残酷的。可是思想道德的残缺、行为方式的越轨比体格不健全更可怕。臧克家先生在《有的人》一诗中写道:“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我想,那些失去健康的精神追求、迷失正确的人生方向、空有一架活着的躯体行尸走肉的人不就是思想残缺的产物吗?这种“产物”充其量只能是没完没了地吸取消化父母亲血汗的机器,只能成为社会发展长河中的废物,甚至成为危害社会发展的危险物。

我们都生活在一个由亲情、道德、责任、义务等等所交织的密切的关系当中。因此,个人就不仅只是个人。每一个人的现在都与未来相连,每一个人的自身都与家庭相连,每一个人的荣辱都与整体相连。为了个人的成长,为了家庭的幸福,为了这荣辱相伴的整体,让我们共同筑起思想、行为和生命的安全长城,做个好人。只有好人,一生才能平安;祝愿好人,一生平平安安。

自然灾害学习心得4

地震,这个全世界人恐惧的话题,这个熟悉的字眼,近几年来总是频繁地出现,不断的侵蚀我们这颗脆弱的心灵,大家都在呼喊着:“防震减灾,让地震远离人类!”20__年5月12日,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席卷中国,席卷汶川。正是这一天,中国人民在哭泣,汶川人民在哭泣。多少人们,妻离子别,家破人亡。20__年4月4日,悲剧又重新上演,一次又一次痛苦的,灾难中的人们呐喊着,用沙哑的声音喊着:“我们要生存,我们决不向灾难低头!”

为了让大家多一点地震常识,绍兴科技馆特别举行了一次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展。寒假里,我有幸参观了,使我对地震也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使我受益匪浅。

地震是一种使人类毁于瞬间的巨大天灾。它的发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由于地球内部深层物资的不断运动和变化,促成地球表层,尤其是地壳的不断运动变化,从而在漫长的地质带里,逐渐积累了巨大的能量。在地壳某些脆弱的地带,当它承受不了巨大的应力作用时,或者岩层突然发生破裂,或者引发厚有断层的错动从而引起了地震。地震还可分为天然地震,诱发地震和人工地震。

科学不断进步时代飞速发展,防震减灾便成了大家共同的话题。如果地震来了该怎么办?最近,我们班级就这个问题搞了一个小队演练活动,并且还在全校各班进行了巡回演出,受到了大家的一直好评。

首先,不要慌乱,应沉着冷静,随机应变,一切以生命为重。如果你住在楼房,地震时不能滞留在床上,不能站在房间中央,应立即躲在牢固的桌下或床下;千万不能跳楼,不能到阳台,也不要到楼梯去,更不能乘电梯。如果你正在学校上课,就要在老师的指挥下,迅速抱头,地震时千万不能慌乱拥挤外逃,待地震过后,再有组织地疏散到空旷的地方,原地不动。地震发生后,如果被埋压而不能自行脱险时,一定要沉住气。先试着双手从压埋物中抽出来,保护自己不受新的伤害。如果暂时不能脱险,就要保存体力,不要大声哭喊。采取果断措施,寻找生存空间。

可是,目前地震预报仍是个世界性难题,怎么去解决这个难题呢?我想,重任应在我们这一代身上。我们应该努力学习,刻苦钻研,将来去发明更先进的仪器来预测地震,并倡导大家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不要乱砍乱伐树木,要积极地植树造林,创造一个赖以生存的好环境,让汶川在地震中的悲剧,不再上演。

通过这次科普展的参观使我懂得了只有从小保护自己的家园——地球,才是保护自己。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吧,共同防止自然灾害的发生,共同拥抱美好的明天!

自然灾害学习心得5

一、我国防灾减灾科技应用与建设的现状 我国目前已建立起了较为完善、广为覆盖的气象、海洋、地震、水文、森林火灾和病虫害等地面监测和观测网,建立了气象卫星、海洋卫星、陆地卫星系列,并正在建设减灾小卫星星座系统。

在气象监测预报方面,建成了较先进的由地面气象观测站、太空站、各类天气雷达及气象卫星组成的大气探测系统,建立了气象卫星资料接收处理系统、现代化的气象通信系统和中期数值预报业务系统。

全国已形成了由国家、区域、省、地、县五级分工合理、有机结合、逐级指导的基本气象信息加工分析预测体系。

为了监测江河洪水,国家组建了由数目众多的水文站、水位站、雨量站等组成的水文监测网,建立了七大江河地区洪涝灾害易发区警戒水域遥感数据库,将遥感技术在“八五”期间应用于洪灾监测。

大江大河防汛抗旱工程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有些领域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另外,利用现代科技积极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如农区人工增雨、人工防雹、滴灌工程等,这些技术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对防灾减灾发生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在地震监测和抗震方面,组建了400多个地震观测台站,“十五”期间进行了数字化改造,由48个国家级数字测震台站组成的国家数字测震台网和由300多个区域数字测震台站组成的20个区域数字测震台网以及若干个流动数字测震台网、数字强震台网构成了中国数字测震系统,建立了大震警报系统和地震前兆观测系统,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监测预报系统,编制了全国地震烈度区划图和震害预测图,确定了52个城市作为国家重点防震城市,对全国地震烈度6度以上地区的工程建筑,实施综合性震害防御,对城市和大中型工矿企业的新建工程进行了抗震设防,完成了多条铁路干线、主要输油管线和多座骨干电厂、大型炼油厂,一批重点骨干钢铁企业和超大型乙烯工程以及大型水库的抗震加固。

在地质灾害防治方面,加强了对滑坡、泥石流、崩塌以及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地裂等地质灾害的勘查防治工作,采取了包括工程防御体系、生物水保防御体系、管理防护体系,社会管理体系和预测及报警体系在内的综合防御体系,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同时把生态建设与防灾减灾相结合,实施封山育林、退耕还林、退田还湖、退田还草和修建水利工程等一系列措施,极大地防止和减轻了地质灾害的危害和损失。

全国已建立了25片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实施了七大流域水土保持工程,在一万多条水土流失严重的小流域,开展了山水田林综合治理。

先后确立了包括“三北”防护林、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沿海防护林、平原农田防护林、淮河太湖流域防护林、珠江流域防护林、辽河流域防护林、黄河中游防护林和太行山绿化工程、防治沙漠化工程的十大林业生态工程。

此外,还发射了“资源一号”、“资源二号”卫星,广泛应用于资源勘查、防灾减灾、地质灾害监测和科学试验等领域。

二、我国防灾减灾科技应用与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

管理缺乏综合协调 长期以来,我国的灾害管理体制基本是以单一灾种为主、分部门管理的模式,各涉灾管理部门自成系统,各自为战。

由于没有常设的综合管理机构,各灾种之间缺乏统一协调,部门之间缺乏沟通、联动,造成了许多弊端,如缺乏综合系统的法规、技术体系政策与全局的防灾减灾科技发展规划;缺少系统的、连续的防灾减灾思想指导,不利于部门之间协调;缺少综合性的防灾减灾应急处置技术系统;缺少专门为灾害救援的综合型救援专家、技术型队伍;没有形成相对完善的防灾减灾科学技术体系;信息公开和交流渠道不顺畅;资源、信息不能共享;科学决策评估支持系统与财政金融保障制度尚未建立等等,直接影响防灾减灾实效。

2。

投入不足 资金渠道单一 全国每年投入到防灾减灾科技研发和应用的经费十分有限,在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科研设备购置、防灾工程建设、防灾减灾基础研究和先进技术推广应用等多方面投入不足。

主要是因为我国防灾减灾科研基本依赖于财政拨款,资金来源渠道单一。

由于防灾减灾科研具有的社会效益远远大于近期经济效益,很难吸引企业资金和社会资金主动投入,造成防灾减灾科技发展和技术推广滞后。

另外,缺少科研成果推广的中间环节与适合防灾减灾工作规律的运行机制,防灾减灾科研成果的转化率低,一些防灾减灾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率不足10%,严重影响了全国防灾减灾工作的深入进行,影响了全国防灾减灾工作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3。

科技资源尚待优化配置 我国防灾减灾科技资源主要集中在气象、地震、地质、环保等领域,由于缺乏宏观协调管理及传统的条块分割现状,一方面各领域主要关注本领域的防灾减灾科技发展,研发工作主要局限于解决本领域存在的技术问题,在不同灾种以及防灾减灾的不同环节中,科技资源没有得到合理配置,科技开发与应用水平发展很不平衡,在基础地理信息、救灾设备和队伍建设方面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

篇(3)

关键词:土木工程;灾害;防灾减灾

中图分类号:S969.1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灾害的损失是很严重的,全球每年因各类灾害损失多达数千上万亿美元,2005年8月下旬,卡特里娜飓风对美国南部的袭击,媒体报导损失2000亿美元,美国总统布什多次向国会争取增拨救灾款,已逐步增至1500, 可望最终增至2000亿美元。

中国处于全球灾害多发区,2003年初中国民政部副部长,中国在2002年各类自然灾害损失 总计1500亿人民币。2003年统计又上升为2800亿, 2005年降为1991.4亿,这还仅指自然灾害,尚不包括矿难等发展中的安全事故和无序开发的生态失衡。灾害损失占国民经济的比重,因地域和发达程度而异,大约美国为0.06%,日本0.08%,而中国则没有权威的统计,按上述2003年损失2800亿而当年GDP 11万亿计,则为2.5%。相对于发达国家,我国灾害损失是很大的。

防灾减灾是全球的任务,中国尤其需要给予高度重视。

土木工程中的灾害主要分为自然灾害和社会灾害。自然灾害是自然界中物质变化、运动造成的损害。人为灾害是由于人的过错或某些丧失理性的失控行为给人类自身造成的损害。

1、工程建设中灾害的特征

以灾害过程特性来划分,把土木工程的灾害分为三类:突发型灾害、发展型灾害和演变型灾害。

突发型灾害具有突然发生、难以预料的特点,诸如地震、泥石流、海啸等灾害无法避免,但爆炸通常是由于管理不善、施工不慎导致的,可以通过严谨的管理、检查进行避免。

发展型灾害如火灾,是非常常见的一种工程灾害,稍有施工不慎就可能导致火灾。不过火灾是由小及大、逐渐燃烧起来的,经过一定的防火培训、训练,可以在火灾刚发生时及时控制火势。

演变型灾害如地面沉降较难察觉,对建筑的影响相对较小,平时应注意定期进行检测,尽量避免此类灾害带来的影响和破坏。

灾害的严重性

由于土木工程的特殊性,当发生如地震、火灾、台风、暴雨雪等灾害时,结果会更加严重。

与其他灾害相比,地震具有以下特点:一是破坏性大,如果地震发生在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地区,一般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严重的人员伤亡,如1976年唐山大地震;二是突发性强,地震发生十分突然,大地震的发生,往往持续几秒至十几秒,在极短的时间里释放出极大的能量;三是对社会的影响很广泛,地震巨大的破坏性容易导致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对人们心理影响很严重,会造成较大的社会影响。

火在带来人类文明的同时,也不断地制造灾难,在所有的灾害中,火灾不仅发生频率高,而且是一种不受时间与空间限制的灾害。从宏观上理解,火灾必然伴随着火的存在而存在,无法避免;而在社会生活中,火灾是威胁公众安全,危害人民生命财产的主要灾害之一;又不得不想办法尽量避免它的发生。据近年来联合国“世界火灾统计中心”的不完全统计,全世界每年约发生600-700万起火灾,所造成的损失,美国大约7年翻一番,日本大约16年翻一番,中国平均12年翻一番。近年来,我国平均每年要发生20多万起火灾,死伤5000到9000人,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0多亿元。在工程建设中,火灾也是最易发生,影响最大的一种灾害。土木工程有别于其他在役建(构)筑物,施工进程中的建筑物的结构一直处于不完善,并且处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中。所以在火灾发生时,土木工程与在役工程所受到的影响与破坏也有所不同。

风灾对土木工程具有很大的影响力,脚手架工程、模板工程、活动板房、垂直运输体系、高层施工人员都易受到狂风的损害。土木工程的一个特点就是工程处于建设过程中很多构件处在不稳定状态下,现场堆放了大量的施工材料并且存在许多临时性设施,这些特点都易使施工现场成为风灾肆虐的对象。风灾对结构所造成的损害主要来自于对围护结构的破坏,所以,活动板房对于风灾就显得更加脆弱。活动板房以轻钢为骨架,以夹芯板为围护材料,构件采用螺栓连接,虽然组装、拆卸方便,但是在强风下,板材容易损坏,甚至整个板房被风吹翻。

土木工程在防灾减灾中的重要性

土木工程做为一个一级学科和大型的工程技术行业具有如下的4个特点和属性:① 防护性:从诞生时的防风雨、御猛兽直到近代的人防工事和核电站安全壳都体现这个特点②超前性:所有具有防护功能的设施都必须建在遭受袭击以前,国民经济中的各行各业的发展都需要土木工程充当先行官。发展交通要先修路、架桥或开隧道;发电要先建电厂;防空要事先修筑人防工事等③基础性:几乎能称得上大型土木工程的都属于国民经济的基本建设,它投入大、效益大、服役周期长。④普遍性:遍观人类社会发展的全过程,众多的行业几乎无一不对土木工程有着不同程度的依赖性。可以说任何行业的正常运行或发展,土木工程都是不可或缺的。号称最现代化的信息高速公路也需要土木工程为它敷设电缆和光缆,修建高达数百米的电视通讯发射塔。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建筑、公路、桥梁、隧道、矿产等行业的发展也是日新月异,为拉动我国经济迅猛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动力,是我国现代化社会进程不可或缺的元素。然而,这些可以拉动国家经济命脉、促进经济增长的行业同时也存在很致命的问题:灾害和事故。众所周知,矿产行业和建筑行业事故发生率是最高的,几乎每天都有事故发生并且致人死亡。2005年全国煤矿事故死亡人数近6000人,2006年为4746人,2007年为3786人,虽然近年来我国煤矿事故和死亡率均有大幅下降,然而由于我国采矿技术较差,导致我国的百万吨死亡率仍然是先进国家的30一50倍。建筑行业事故也就是施工阶段发生的事故,据统计,2003-2007年间共发生5184起,死亡6189人。如此巨大的伤亡数字令人咋舌,经济发展是我们希望看到的,但不能以伤亡为代价,2011年2月25日,济南二环东路与花园路路口附近的金桥国际工地的基坑突然发生塌方,几名施工人员被埋,导致1人死亡,3人受伤。2011年4月25日,南京市迈皋桥一家工地突然发生火灾,电焊的火花引燃了脚手架,导致从一楼到十二楼的脚手架全部燃烧,所幸未造成人员伤亡。2011年4月11日,武汉市东湖路一处施工工地活动板房突发大火,将14间活动板房烧为灰烬,幸未造成人员伤亡。施工现场空间狭小、施工设施紧凑忙碌、建筑材料种类繁杂、工程建设紧张急速,施工过程中的建筑结构本身就存在很多的不稳定因素,加之施工现场问题众多,致使灾害发生率较高,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严重后果。土木工程灾害如地震、火灾、风灾、雪灾给施工进程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和破坏,还常引发次生灾害导致事故发生和人员伤亡,所以,对于土木工程灾害防治直接影响到了生产安全、生产效率、施工人员生命安全,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4、土木工程灾害防治的对策

要做好土木工程灾害的防治工作,需成立防灾减灾部门对土木工程中可能出现的灾害进行监测、预报和后期处理的指导工作。由于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技术,可由政府成立防灾减灾办公室,对所有施工单位进行统一管理,各施工单位设立防灾减灾部,负责传达、执行政府防灾减灾办公室下达的文件,并负责一定的监测、预报工作。

土木工程灾害的监测、预报、防灾救灾以及灾害后期处理工作是土木工程防灾减灾的核心,不仅反映了施工单位的整体素质的高低和施工单位处理紧急事件的能力,而且决定了施工现场的人员生命安全保障性和减小灾害损失的程度。

近年来,土木工程灾害的频繁发生,使我们认识到了防灾减灾的重要性,然而,我国对土木工程灾害从来没有进行过系统的科学实验研究,要形成一套可参考执行的、正确的土木工程防灾减灾理论,就要加强这方面的学习、探讨与研究。

土木工程灾害所造成损失的大部分是由人为灾害所致,人为灾害是由于施工或管理人员的行为过失直接或间接导致的。在施工过程中,常出现施工人员无证上岗、技术人员违章指挥、管理人员安全意识薄弱的情况,这都给土木工程增加了许多安全隐患,所以加强施工中的安全教育,提高施工和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不但可以大大减少人为灾害的发生,还可以在灾害发生时能及时采取有效的减灾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减小破坏。

土木工程的顺利与否直接关系到建筑使用阶段的耐久性、安全性。施工现场存在大量的安全隐患,易受到灾害影响,土木工程防灾减灾会增加工程造价,以盈利为主要目的的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都不会出资对防灾减灾进行研究,事故一旦发生,与其也没太大损失,反而是施工人员受害最严重。为了符合社会和谐,只有国家和政府负担起土木工程防灾减灾的重任,增加经费投入,重视科研进展,加强科学研究与具体的防灾减灾措施。

结论

由于土木工程灾害的防治工作关系到我国公民的人身财产安全,所以我们应当做到以防为主做到对土木工程灾害的预防工作,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方法有效地防治,把土木工程灾害所造成的各项损失降到最低点,促进国民经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最大限度地保证国家财产和人民群众生命的安全。

参考文献:

[1]赵鑫;城市绿地系统防灾避险功能初探[J];科技信息;2011年16期

篇(4)

关键词:雷击 机房防雷工程 设计 南昌市第三十中学

0 引言

江西是全国雷击灾害最严重的省份之一,雷电灾害防御是全省防灾减灾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防灾减灾的薄弱环节。中小学校雷电灾害防御工程建设,对于加强中小学校防雷工作具有重要作用。目前江西中小学校防雷安全形势依然严峻,防雷安全隐患依然突出。据不完全统计,80%以上的中小学校没有安装防雷设施或防雷设施极不完善,校园遭雷击的事故时有发生。为深入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防雷减灾工作的通知》和全国气象防灾减灾大会精神,中国气象局于2008年开始组织中小学校防雷减灾示范工程建设,重点解决地处雷电灾害频发地域、无雷电防护措施或雷电防护措施极不完善的贫困落后中小学校的防雷安全问题,保障广大师生人身和国家财产安全。南昌市第三十中学校区地处南昌市李家庄附近,年平均雷暴日为58d,雷暴强度较强、雷击事故概率较大,校园内的计算机电源、主板、网卡、路由器芯片等更是容易遭受雷击的损坏。

1 防雷工程建设的基本原则

雷电作为一种破坏因素时它所呈现的形式不是单一的,对学校进行防雷设计时,要认真调查当地的地理、地质、气象等环境条件和雷电活动规律,从实际出发,进行全面规划,综合防治;现代比较经济、合理、行之有效果办法是利用过去采用的传统的合理可行的防雷设施,补充或局部替换现代的先进的电子防雷技术产品,按照防治直击雷击、感应雷击、雷电侵入波等特定程式设计的一个工程网络,因地制宜,采取拦截、疏导、屏蔽、均压、引流,合理接地布线等综合措施“综合治理、整体防御、多重保护、层层设防”。

2 防雷工程设计的技术依据

建筑物的防雷分内部防雷和外部防雷,IEC国际防雷标准称:“… …所谓外部防雷就是防直击雷,内部防雷包括防雷电感应、防反击以及防雷电波侵入和防生命危险”。该方案设计的主要技术依据是: ①IEC61024《建筑物防雷》。②IEC61312《雷电电磁脉冲的防护》。③JGJ/T16-92《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④GB50343-2004《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⑤GB50057-200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根据上述国际、国内标准的规定和我们多年来的探索和实践,利用现代防雷技术并安装适应各种电子设备的防雷器件,是可以将雷电造成的灾害减少到最低限度的。就是说:既要防护直击雷,又要防雷电电磁脉冲通过天馈线线路、信号线路、电源线路感应过电压和过电流,还要防地电位的反击。综合采用屏蔽、等电位连接、共用接地系统、合理布线、安装线路防雷器等措施,以保护计算机网络系统的雷电安全和工作人员的安全。

3 南昌市第三十中学防雷工程设计方案

3.1 内部防雷

3.1.1 电源系统雷电及过电压防雷保护。根据IEC61312防雷及过电压规范中有关防雷分区的划分,针对重要系统的防雷应分为三个区,分别加以考虑。只做单级防雷可能会带来危险,因雷电流过大而导致泄流后残压过大破坏设备或者保护能力不足引起的设备损坏。电源系统多级保护,可防范从直击雷到各级过电压的侵袭。

根据电源分级防雷要求,对用电设备应充分防护,需加装三级电源防雷器,使通过第一级防雷器后的雷电流的残压限制在(2500-4000V),而通过第二级防雷器的雷电流的残压应限制在(1800-2500V),通过第三级防雷器保护后,使雷电流的残压进一步限制在用电设备所能承受的安全电压范围内(800-1200V左右)。根据电器设备设计标准,当浪涌电压达到1670V以上时,就会有内部线路绝缘被击穿的可能性,并导致设备的直接损坏。可见如果电源防雷保护不充分,可能会使用通过用电设备的电流残压过高而导致设备的损坏。

再根据风险评估计算,确定雷电电磁脉冲感应防护等

级按B级设计,其供电线路应设置三级防雷器防护其线路上

感应的雷电流过电压和过电流。依据是GB50343-2004《建

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第5.4.1.7条款用于电源

线路的浪涌保护器标称放电电流参数值宜符合表-1规定。

3.1.2 电源系统防雷器配置方案:①电源第一级防雷。根据国家有关低压防雷的有关规定,外接金属线路进入建筑物之前必须埋地穿金属管槽15米以上的距离进入建筑物,且要在建筑物的线路进入端加装低压避雷器。必须做到在电源的进入端安装低压总电源防雷器,将由外部线路可能引入的雷击高电压引至大地泄放,以确保后接设备的安全。作为系统电源进线端的主级防雷器,在雷击多发地带至少应有80-140KA的通流容量,可将数万甚至数十万伏的雷击过电压限制到数千伏,防雷器可并联安装在建筑物机房内低压配电柜电源总开关处电源出线端,采用三相四线制接线方式。在综合楼二楼配电箱的总配电处的电源总开关进线处,并联安装1套中达防雷箱BP1-100-4A电源一级防雷器,作为电源防雷第一级保护。相线接线为6*2平方多股铜芯线,地线接线为35平方多股铜芯线。第一级防雷器中达防雷箱BP1-100-4A套。②电源第二级防雷。供电系统配电柜的电源防雷器,对通过电源初级防雷器的雷电能量进一步泄放,可将几千伏的过电压进一步限制到1点几千伏,雷电多发地带需要具有40KA的通流容量,防雷器可并联安装在各系统重要电子设备所在的楼内分配电柜电源进线处。综合楼四楼机房UPS供电处安装一组浪涌保护器中达MP2-20/1+NPE。作为设备电源二级防雷保护。相线接线为6平方多股铜芯线,地线接线为35平方多股铜芯线。第二级防雷模块中达MP2-20/1+NP套。③电源第三级防雷(精细化防雷)。第三级防雷系统也是系统防雷中最重要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地方,现代的电子设备都使用很多的集成电路和精密的元件,经过一二级防雷保护而进入设备的雷击残压仍将有千伏之上,这将对后接设备造成很大的冲击,并导致设备的损坏。,对通过电源第二级防雷器的雷电能量进一步泄放,一般需要10KA的通电容量。它可将过电压进一步限制到设备耐压值的80%,保证设备正常运行。防雷器串联安装在各系统重要电子设备取电处。在各机柜电源设备、各弱电系统的电源终端(如网络机柜、电脑服务等)等设备处安装中达机架式防雷插座J6-420(通流量均为20KA). 第三级中达电源机架式防雷插座J6-420-20四套。

3.2 数据(信号)通讯接口过电压防雷器配置方案 在雷击发生时,产生巨大瞬变电磁场,在1KM范围内的金属环路,如网络线、电话通信线路、视频监控线路等都会感应到雷击,将会影响各系统的正常运行,甚至彻底破坏各系统的重要电子设备。对于网络、通信、门禁、监控方面的防雷工作是较易被忽视的,往往是当系统受到巨大破坏、资料损失惨重时才想到应该做预先的防范。

网络交换机防雷,通过局域网线路遭受雷击这种情况发生的较少,约占整体雷击的21%。发生的情况是从局域网线路打进来,很可能先把交换机打坏,再打到路由器的局域网埠,再把路由器内部的元器件打坏。因为网络线接近金属布线,例如铁管、栏杆,离大楼外墙太近而产生感应,一样能把高压跳到局域网线路。

3.3 等电位连接 ①等电位连接是现代防雷技术重要的防护措施之一,将进入机房内的各类管线的屏蔽层、机柜,路由器,光纤等在进入网点前进行等电位连接后接地。②将分开的外导电装置用等电位连接导体连接后接地,以减少系统设备所在的建筑物金属构建内与设备之间或设备与设备之间因雷击产生的电位差。③利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建筑物内所有金属构建的多重连接建立一个三维的连接网络是实现等电位连接的最佳选择。为方便等电位连接施工,在一些合适的地方预埋等电位连接预留件。进入系统所在建筑物的各类水管、采暖和空调管道等金属管道的金属外层在进入建筑物按GB50057的要求做总等电位连接之后,接向总等电位连接带,并可靠连通接地。

具体措施:①用3*30紫铜排围绕机房设备四周敷设一圈,在设备集中的区域,横穿一根铜排组成网格型。主要作用是设备接地及设备等电位处理;②用6mm2多股铜芯线在设备集中的区域的静电地板支架对角处两头敷设两根线与总等电位排相连。主要作用是机房防静电处理。

3.4 机房线路改造 ①将进入机房的漏电保护开关换成普通开关;②把机房内的6平方的总接地线改成3*30紫铜排。

3.5 辅助接地地网制作

3.5.1 接地地网的设计原则。依据GB50057-94(2000年版)《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地网设计时应遵循以下原则:采用建筑物地基的钢筋和自然金属接地物统一连接地来作为接地网;以自然接地物为基础辅以人工接地体补充,外形尽可能采用闭合环形;应采用统一接地网,用一点接地的方式接地。

3.5.2 地网的设计思路。大楼属于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大楼的自然接地体钢筋阻值已达到设备接地要求≤4Ω。为了减少直击雷在通过钢筋泄放雷电流过程中对设备造成损坏以及为了增加机房设备快速泄放雷电流的能力.故增加一组辅助地网。

4 结语

各大中专院校和中小学校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防雷减灾的法律法规,要按照防雷管理有关规定,在新、改、扩建建筑物以及建设通讯网络、计算机机房时,务必要高度重视防雷设施建设,并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各地气象主管机构应提高服务意识,高效率为学校办理防雷工程的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工作,强化对防雷工程施工和竣工阶段的监管。各级防雷检测机构要加强对防雷装置的检测,对检测不合格的防雷装置要限期整改到位。

总之,各级气象部门、教育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省政府的有关中小学校防雷减灾工作指示精神,站在构建“和谐江西”的高度,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对师生生命安全高度负责的态度来认识中小学校防雷减灾工作的重要性,克服侥幸心理,增强忧患意识,将中小学校防雷减灾工作作为一项大事来抓,加强中小学校雷电防护工程建设,加强对校园内防雷装置的检查和维护,确保师生人身和国家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李良福,杨俐敏.计算机网络防雷技术.北京:气象出版社,1993.

[2]R.H.Golde.雷电.北京:电力工业出版社,1982.

[3]张小青.建筑物内电子设备的防雷保护.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0.

[4]王德言,刘寿先.电子信息系统综合防雷技术.北京:中国雷电与防护,2003.

[5]机械工业部.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57-94.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4(2000年版).

篇(5)

一、增强做好防灾减灾工作的责任感

面对灾害性天气不确定因素的增多,防灾减灾难度的加大,三坪农场党委保持清醒的头脑,充分认识到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要性和严峻性,牢固树立防大灾、抗大灾和长期抗灾的思想,团结带领各族干部职工,认真学习贯彻上级关于农业防灾减灾的总体部署和具体要求,把防灾减灾作为农场和连队经常性的工作任务来抓。

在灾害发生期间,农场领导带头值班执勤,团、连两级领导小组人员坚守岗位,及早宣传和解释灾害形成的原因、发生程度和防治办法,解除各族职工群众的慌乱情绪;基层干部勇于工作,尽量在田间地头取得第一手的灾情资料。

二、忠实履行灾情报告制度

“灾情上报不得超过24小时。”这在三坪农场已经成为一条纪律。农场加强了与气象、水利等部门的联系,密切关注灾害性天气(加强对重大病虫害的动态检测),分析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时收集、核查各种农业灾害发生的时间、范围、危害程度、损失等情况,并在第一时间向农十二师民政部门报告灾情和防灾减灾的对策、措施。

三、做好抗灾减灾的准备工作

根据农场的自然条件和气象预报,各族干部职工尽力提前做好防灾、抗灾、救灾的准备工作。

在灾害来临之前,农场紧密结合实际,完善防灾减灾的预案,完善针对关键时段、重点作物的抢救、补救和恢复生产的技术措施;结合科技入户工程的实施,加强对受灾职工群众灾后恢复农业生产的技术培训和指导;根据水源情况及时倡导适应性种植;及时组织抢收成熟农作物,加固防护棚室建筑、畜禽圈舍等设施;积极争取有关部门支持,落实好救灾和病虫害防治、动植物防疫的物资、资金和人员;协助水利部门做好防汛抗旱设施安全检查、加固、维修及农田水利设施的清淤、除障等工作。

四、认真采取各项减灾措施

灾情发生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应对意识和应对能力,可怕的是没有防灾的对策和减灾措施。

2008年春天的雪灾冻害发生后,三坪农场根据灾害的发生情况,及时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抗灾救灾工作的紧急通知》,号召各族职工群众抗灾自救,具体的指导意见:对于番茄和棉花等,主要是等待时机抢播补种、温室育苗、中耕提温以减轻冻害,破壳助苗出土;对于果林作物主要是剪除果木受冻枝条,喷施保花保果剂和磷酸二氢钾,及时浇水增施氮肥增加树体的抵抗力,促进新枝的萌发;对于职工增收,主要是号召在果林地里套种番茄和蔬菜;对于畜牧工作,主要是做好牲畜产崽阶段的疫病防治、棚圈增温和饲草的调剂搭配等。

五、建立和完善防灾减灾的长效机制

三坪农场坚持“以防为主。防抗结合,综合治理”的防灾减灾方针,变被动抗灾为主动防灾,建立可持续的防灾减灾的长效机制。

深化农业结构调整,发展设施农业,为新型团场的建设提业支撑。三坪农场党委坚持致富职工群众的思想不动摇,自1992年开始试建蔬菜温室大棚,如今农场的蔬菜站已拥有大棚772座。以滴灌技术为代表的节水灌溉,致富了职工群众,为新型团场的建设夯实了经济基础。自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各族干部职工就开始了节水的探索,从“细流沟灌”到“喷灌”和“膜上灌”、再到“小白龙膜下灌”,最终全面实行了滴灌。如今,滴灌技术已经推广2.1万亩,达到了防灾减灾的目的。

篇(6)

关键词:路基,崩塌,滑坡,防治对策,系统

Abstract: Based on the highway subgrade common collapse, the formation of landslide disaster condition and mechanism are analyzed, and the series of engineering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and puts forward the roadbed disaster prevention system, making highway subgrade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o achieve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effect.

Key Words: roadbed, collapse, landslide, countermeasure of prevention, system

中图分类号:U21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0 引言

公路交通是目前最重要的通行、运输方式之一,在线路长度、客运量、货运量、客运周转量等方面均领先于其他运输方式,对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我国公路建设的高速发展,公路里程快速增长,山区公路比例大大增加,路基灾害也随之增多。路基灾害防治中单灾种工程防治措施已相对比较完善,但综合防治系统还未健全。本文通过对路基灾害综合防治的研究,提出路基灾害防治对策系统。

1路基常见灾害形成机理

1.1崩塌[1]

崩塌是公路边坡土体或岩体在重力的作用下,突然崩落、倾倒或坠落的现象。根据崩塌的物质可将崩塌分为岩质崩塌与土质崩塌。

崩塌受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降雨和地下水、风化作用等几个方面影响。

陡峻的斜坡地形是崩塌形成的必要条件。坚硬的岩石易形成高陡边坡,相比较软弱的岩石更易发生崩塌。

降雨和地下水对崩塌具有促进作用。崩塌落石多发生在雨季,特别是在雨中或雨后不久。降雨强度越大、历时越长发生崩塌越多。

如果坚硬岩石与软弱岩石互层,经过风化作用后,软弱岩石被掏空,使坚硬岩石悬空则易发生崩塌。

由于山区公路建设中,挖方边坡往往不可避免。而山区公路崩塌的发生也相对较多,崩塌易对公路造成损害,如毁坏路面,掩埋公路,砸坏车辆,中断交通等。大型的山体崩塌会造成长时间交通中断,每年需花费大量资金用来治理崩塌以及恢复由崩塌造成的损害。

1.2滑坡

滑坡是一定自然条件下的斜坡由于河流冲刷、人工切坡、地下水活动或地震等因素的影响,其部分土体或岩体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带,整体、间歇或突发,以水平位移、剪切作用为主的破坏现象。

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形地貌、降雨、坡脚的卸载和坡顶的加载等都是滑坡形成中的影响因素。贯通的滑动面,和滑动面上部坡体较好的渗透性是形成滑坡的必备条件。断层破碎带、走向同路线平行的单斜岩体、施工中坡脚的卸载及坡顶的加载、降雨都有可能成为滑坡的诱发因素。

2防治措施

2.1崩塌的工程防护措施[1]

对危岩体、不稳定孤石的清除,详细合理的排水设计,对一些裂缝进行工程处理防止继续发展,进行抹面、捶面的防护,进行锚固防护,采用防护网。

2.1.1清理坡面

对于规模不是很大的崩塌灾害,清除是较好的选择。为了避免进一步破坏坡体原本结构要选择合适的清除方法,一般多采用机械或人工方法。如果采用爆破手段,则需详细设计,采用控制爆破。清除不稳定岩体后最好结合其他防护措施,如防护网。

2.1.2排水设计

排水是为了避免水进入岩体,防止岩体向不稳定进一步发展。当存在裂缝或裂隙水压力时更应该注意排水的设计。同时注意设计截水沟,把地表水阻止在危险岩体之外。

2.1.3勾缝与灌浆

对于岩石较坚硬且抗风化能力较强的路堑岩石边坡,多采用勾缝与灌浆处理。勾缝适用于节理多而细的情况,灌浆适用于节理大而深的情况。

2.1.4护面墙

护面墙能保护软质岩层和破碎岩石边坡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防止进一步风化,护面墙仅起防止风化,保护岩石与外界隔离的作用,不起支挡作用。

2.1.5锚杆

对于滑移式崩塌和不稳定的较大危岩体宜采用锚杆进行工程治理。

2.1.6防护网

防护网按防护的原理可分为主动防护网和被动防护网两种。主动防护网是采用一定的措施将金属柔性网覆盖在坡面上,对坡面的岩石和坡体本身起到一定限制作用,阻止崩塌落石的发生。被动防护网主要是其拦石作用,作用类似于拦石墙。

2.2滑坡的治理工程[2] [3]

2.2.1地表排水工程

水的作用对滑坡的影响很大,极有可能给滑坡发展造成加速的作用。地表排水是滑坡应急工程之一,也是长期治理滑坡所必不可少的工程措施。

2.2.2截水盲沟和盲洞

当滑坡体有地下水补给,且补给源来自滑坡以上的山坡上时,可以设置截水盲沟或盲洞来阻挡地下水的补给。截水盲沟设置时沟底要设置在滑动面以下的隔水层中。

2.2.3仰斜排水孔

在滑坡的前缘做仰斜排水孔对于坡体含水量较大的情况和地下水丰富的情形能有效的排出地下水,降低滑坡的地下水位,降低滑带空隙水压力、有效地提高强度,增加滑坡稳定性。

2.2.4抗滑桩

抗滑桩是将桩的一部分设置在滑动层下部稳定层中,利用稳定端的锚固作用抵抗滑坡的推力。抗滑桩一般设置在滑坡前端抗滑段且较薄处。一方面能充分利用抗滑段的抗滑力,抵抗滑坡推力,降低抗滑桩受力,同时由于滑坡前部较薄,能有效降低桩的埋深,降低工程造价。

2.2.5锚固工程

锚固工程是指以一定的方法把预应力钢筋或预应力锚索固定在滑面以下的岩层中,在地表设置桩、框架、地梁或锚墩等,对滑坡体起到锚固作用。

2.2.6抗滑挡土墙

抗滑挡土墙是在滑坡治理中广泛使用的工程措施。一般为重力式挡土墙,依靠重力和摩擦力抵抗滑坡推力。抗滑挡土墙的设置位置一般为滑坡前缘处,设置在滑坡的阻滑段,利用滑坡自身阻滑力从而减少抗滑挡土墙受力。

2.2.7刷方减重和填土压脚

刷方是指放缓边坡的手段。减重是指在主滑段挖去部分岩土体减小滑坡推力。填土压脚是指在滑坡阻滑段回填岩土增加滑坡抗滑力的方法。

3路基灾害系统防治[4]

在完善工程防治措施的基础上,健全综合防治系统,按路基灾害应急预案进行灾害防治工作,能有效的减小路基灾害的影响,提前快速做出反应,将路基灾害的损害减到最低。

公路路基灾害一般具有突发性、不易预测等特征,所以应制定快速有效的路基灾害防灾预案,将为路基灾害防治工作提供便利。公路路基灾害防灾预案一般由公路管理部门编制。

3.1应急预案拟定程序及主要内容

公路管理部门应进行年度的预案拟定及调整,结合上年的灾害情况与防治效果,拟定年度预案。主要内容及预案编制流程如下图

公路路基灾害防治预案编制工作程序

路基灾害预案中,应对路基灾害的防治工作进行整体部署,包括以下内容:

3.1.1总结上年度的路基灾害防治情况

主要对上年度部门管辖区域范围内的公路路基灾害情况进行总结、对减灾效果进行讨论,总结经验、提出更好的方案,对预案的实施情况、路基防灾减灾预案需要改进的地方提出建议。

3.1.2进行汛前检查

因为雨季是灾害防治工作的重要阶段,根据所管辖区域隐患点情况开展全面检查,组织各单位加入,对隐患点逐个排查,评价其危险性,按照评价结果进行分级。

3.1.3完善隐患点资料表

在原来隐患点的基础上,进行完善,详细记录新增隐患点,对原有隐患点经过治理已经安全的进行降级处理。隐患点资料表应包括灾害的类型、规模、所处路段里程桩号、引发的主要因素、应急措施,及主要责任人联系方法。

3.1.4路基灾害明白卡的发放

主要向管理人员与养护人员发放,使其明确防灾工作任务。

路基防灾明白卡

3.1.5路基灾害预测

根据掌握的资料,及灾害的活动情况,对灾害进行预测预报,确定重点防灾区域、重点防灾路段,进行时间的预报,确定重点防灾时间段。

3.1.6部署路基防灾工作

根据灾害资料表及防灾预测,整体部署防灾工作,针对重点路段、重点时段部署工作。全面安排隐患点巡查工作,建立健全管养部门的巡查监测防灾体系。

3.1.7责任制度

防灾工作要把责任具体化,明确防灾责任人。对防灾队伍进行系统的防灾知识教育。

3.1.8建立防灾措施保障体系

3.1.8.1组织。成立专门的路基灾害防治小组,对路基灾害全年的防治工作进行负责,安排、处理路基灾害具体工作。

3.1.8.2制度。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做到各项工作有人负责,各个环节落实到人,责任有人承担。从宣传到应急,从监测到工程措施都要有具体的制度,保障防灾工作顺利进行。

路基灾害防治工作制度图示

3.1.8.3防灾技术保障。成立路基灾害防治专家工作组,为路基灾害防治工作提供技术支持。与公路施工部门形成联动,在灾害发生时,能在第一时间进行抢险施工指导。

3.1.8.4防灾队伍、设备。有固定的路基灾害防治工作人员安排,在灾害发生后能迅速组织治灾,且有充分的设备保障。

公路灾害防治预案和路基灾害防治保障体系能有效的在灾害发生早期发现灾害并作出相应处置,贯彻“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理念,从而使治理灾害的效果达到最好,治灾费用最低,最大程度上保障了公路的运营效果。在灾害发生早期进行灾害治理,治理效果是最好的,此时尚未构成较大破坏,通常使用较简单的防护措施就能达到较好的效果。避免了灾害进一步发展,严重破坏公路,影响交通。

4结语

路基灾害防治系统的建立及公路灾害防治预案的健全,结合已经较成熟的工程防治措施,将有效的降低路基灾害给公路运营造成的影响,保障公路的使用安全。同时能有效降低治灾费用,提高治灾效果。

参考文献:

[1] 胡厚田.崩塌与落石[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89

[2] 肖和平.地质灾害与防御[M].北京:地震出版社,2000

[3] 舒森,李家春,田伟平等.陕西省公路灾害防治技术指南[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

篇(7)

第13个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总结

今年是第x个“防灾减灾宣传月”,我们单位在县委县政府统一指导下,认真组织干部群众开展防灾减灾应急训练,大力普及科学防灾减灾知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领导重视,提高认识,认真贯彻落实精神

接到文件后,我局立即召开党组会,及时进行了传达,制定了我局开展防灾减灾日宣传教育活动方案,安排部署我局具体的宣传活动,做到无灾防灾,警钟长鸣。会后,各相关科室严格按照职责分工,进一步细化完善方案,制订出了具有针对性和操作性的活动方案,加强协调配合,积极开展“防灾减灾”宣传系列活动。

二、精心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防灾减灾宣传活动

(一)开展防灾减灾宣传周活动。充分利用大厅电子屏幕、广播、网络,全方位、多角度地做好防灾减灾宣传工作。局办公室在局域网开展了有关防灾减灾信息、知识和防护自救等内容的网络宣传,普及防灾减灾知识技能,使全市人民了解防灾减灾的意义,增强人民防灾减灾的.自觉性。

(二)积极查找防灾减灾薄弱环节。活动期间,后勤科对局办公楼和住宅小区的水、电、消防、建筑等设施进行了隐患排查,以突出“减灾从社区做起”为主题,在显著位置悬挂大型宣传条幅,提高防灾减灾意识,确保了机关工作和居民生活的正常开展。

(三)以“防灾减灾”宣传活动为契机,大力推进防灾备灾工作深入开展。在认真开展“防灾减灾”各项宣传活动的同时,我局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做好当前防灾备灾的各项工作,深入开展环境风险隐患排查,制订落实整改方案,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加强救灾物资储备,推动防灾备灾工作深入开展。

(四)积极探索防灾减灾长效机制,做到防患于未然。通过对汶川和玉树地震灾害的警示,进一步提高了我局对防灾减灾工作的认识。完善应急预案,加强实战演练,定期清查储备应急物资,建立长期有效的机制,一旦灾害发生,保证做到紧张有序、灵活有效的应对,确保广大职工和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环境安全。

通过开展防灾减灾宣传系列活动,营造了防灾减灾的浓厚氛围,全体职工和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明显增强,也唤起了社会各界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关注。

第13个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总结

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xx个防灾减灾日,省政府决定5月10日至5月16日为我省防灾减灾宣传周,其主题为“城镇化与减灾”。根据成都市卫生局转发医院领导高度重视,重点做了以下三方面的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开展宣传活动:

一是利用宣传资料进行宣传:我们从相关媒体上搜集了fā shēng地震、水灾、火灾时的安全逃生自救方法以及安全用水、用火、用电知识,编辑整理成材料,对就诊病人进行宣传;二是要求各科室医护人员在诊疗过程中,针对各自的工作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宣传,例如对住院病人,主要进行安全用电、发生火灾、地震时的安全自救,安全使用氧气、防跌伤、防坠床知识以及节约用水的教育;对外伤病人进行安全生产、防止安全事故的宣传教育。

二、为了掌握心肺复苏(cpr)急救技术,进一步提高医护人员在自然灾害下的急救水平:

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于20xx年5月11日下午在三楼多煤体会议室举办了由急诊科护士长、急救专科护士黄蓉主讲的急救新技术的专题讲座,针对进行了详细的讲授,对如何判断病人心跳呼吸停止,心肺复苏的指征、操作步骤、救助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等进行详细的讲授,着重强调“新”进展——新的五环生存链、新的cpr操作顺序、新的数字变化、新的bls和acls程序图等。全院医护人员共100余人参与了此次培训个会。

三、开展安全排查:

在活动期间,医院领导亲自带队,组织后勤卫保、院办、等部门人员,深入各科室,对供水排水、房屋安全、供电安全、安全保卫、防火防盗以及电梯、高压消毒、中心供氧等重点环节和重要部门进行逐一检查,及时处理各种安全隐患。

四、强化应急队伍建设:

根据我院的规定,中毒事件、传染病暴发以内科为组长单位,急诊科为副组长单位;反恐和救灾防病以外科为组长单位,妇科为副组长单位。在此次防灾减灾宣传活动中,医院组织各科室再度学习了预案,并对有关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求各科室一定要树立全局观念,既分工又合作 ,既要体现各科所长,又要体现集体智慧,共同为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和全区人民的健康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13个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总结

20xx年我们将在保障群众冬春生活和灾害应急救助的基础上,继续抓好救灾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进一步完善灾害应急机制,落实备灾工作各项措施,加强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努力提高灾害应急救助能力,确保救灾工作的高效、有序运行,使受灾群众生活能得到及时、有效的保障。

1、加强救灾减灾综合协调能力建设

我们要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进一步加强减灾救灾工作的综合协调能力建设,逐步建立和完善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协调联动、信息传递、灾情评估、款物调拨等规范有效的工作机制,保障减灾救灾工作高效有序开展。

2、加强救灾预案的修订完善

针对新时期救灾工作特点,对县级预案进行修订和完善,进一步强化机制,完善工作协调性,坚持以人为本、生命至上原则。准确定位,重点突出应急救援和生活救助,依据各乡镇行政区域人口数量、地理环境、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从实际出发,结合本级工作特点和当地实际情况进行修订,做到预案启动规范,易于操作,展开有序,救助及时,保障有力,提高预案的可操作性,加强灾害应急管理水平。

3、加强村级灾害信息员的培训指导

加强村级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是2016年工作重点之一,我们在完善县、乡预案的基础上,将继续加强对村级灾害信息员的管理和培训,充分发挥基层信息员的作用,逐步规范灾情上报的渠道、方式和内容。不断提高村级信息员工作熟练程度,强化灾害信息员的工作意识,逐步提高基层灾害信息管理工作水平。

第13个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总结

今年5月12日是我国全国防灾减灾日,5月7日至13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主题是“行动起来,减轻身边的灾害风险”。

为切实做好全市教育系统第十个防灾减灾日暨宣传活动周工作,xx小学以“防灾减灾日”和“防灾减灾宣传周”活动为契机,采取四项措施积极组织全校师生开展全国防灾减灾日暨宣传活动周系列活动。

一是围绕“行动起来,减轻身边的灾害风险”这一主题,开展了xx小学第十个防灾减灾日全体教师会,让全体教师充分认识到做好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要意义,通过学习有关防灾减灾常识,提升广大教师的综合防灾减灾能力。

二是结合近年来灾害事故深刻教训和在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中的宝贵经验,认真组织开展校园及周边灾害风险识别与评估,有效推进隐患排查治理,提高风险防范应对能力。重点检查了疏散通道、校舍等自然灾害风险隐患。对发现的隐患建立台账,细化落实有针对性的整治措施,及时消除隐患并销账。

三是根据灾害风险和抵御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进一步修订完善各类灾害事故应急处置预案,注重提高应急预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并根据学校实际利用5月14日大课间操时间组织全校师生员工开展一次综合应急疏散演练活动,并强化灾害预警信号、紧急避险、疏散逃生、安全集结以及抢险救灾、人员清点和演练评讲等全过程,确保在突发事件来临时,应急工作能安全、快速、高效、有序进行,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

四是通过班会形式广泛开展应急避险、自救互救等防灾减灾科普知识宣传,多途径、全方位、多角度大力普及防灾减灾专业知识和技能,做到防灾减灾知识人人知晓,增强全体师生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第13个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总结

为推动全体市民学习防空防灾知识,增强防空防灾和应急避险能力,切实做好我市第八个全国“防灾减灾日”宣传教育活动,根据省人防办和市减灾委关于做好20xx年防灾减灾日有关工作的要求,结合新余人防工作实际,新余市人防办于5月11日至5月17日开展了以“科学防灾,依法应对”为主题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和应急避险演练活动,现将情况总结如下:

一、领导有力,组织严密

为确保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顺利开展,办领导高度重视,5月8日专门召开了会议研究部署该项活动,拟定了工作计划,明确了活动内容、时间安排、职责分工、活动要求。同时,还提前与市减灾委、市教育局、市天工社区、新苑社区等单位进行沟通协调,确保人员、场地、展台、宣传资料落实到位。邀请了新余电视台、新余日报社等市主要媒体对活动情况进行全程跟踪报道,营造了浓厚的活动氛围。

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我办在“防灾减灾日”期间主要开展了以下几项活动:

(一)组织防空防灾知识讲座。市人防办在新余四中开展了1场防灾减灾应急救援专题讲座,内容包括人民防空基本知识和、

地震应急救援知识、火灾逃生知识等应急避险方法。新余四中1000多名师生聆听了讲座,有效地提高了全体师生的防空防灾知识。

(二)开展社区防灾减灾宣传。在新苑社区和天工社区,集中开展了以“科学防灾,依法应对”为主题的防空防灾知识宣传活动。在活动现场,市人防办为社区居民发放了1000余份《新余市城市居民应急手册》,制作了12块宣传橱窗,设立了30多块宣传展板。内容包括人民防空知识、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家庭安全等各类事件的应对方法,现场参与人数达800多人。

(三)组织学校应急疏散避险演练。5月12日下午,由市人防办联合市红十字会新余四中等学校开展了防震疏散演练。参加疏散演练的学生共800多名,整个疏散过程组织严密,井然有序。为进一步增强广大学生防空防灾知识和应急避险能力,市人防办民防志愿者队伍还专门在现场演示了应急救援方法,为学生详细讲解了骨折部位固定、头部受伤包扎、止血等常见的医疗救护常识。

(四) 开展城区防灾减灾主题宣传活动。在我市人流密集的华润万家广场开展了“防灾减灾日”现场咨询活动,为过往市民群众发放《市民应急手册》和防空防灾应急避难场所示意图,现场解答市民提出的各类问题。

(五)积极利用各类媒体宣传。在宣传周期间,协调新余电信、新余移动、新余联通公司发送防灾减灾公益短信30万条,在全市各在建人防工程悬挂了以防灾减灾为主要内容的宣传横幅。

三、宣传到位,效果明显

整个“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主题突出、效果明显,受到了学校师生和社区居民的热烈欢迎。通过此次宣传活动,进一步提升了全市居民的防空防灾知识水平和应急避险能力,增强了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扩大了人防知识宣传教育的影响面,树立了人防的良好形象,为人防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下一步,我办将继续加强防灾减灾宣传活动的制度建设和机构建设,与市民政、教育等部门建立防空防灾知识教育常态机制,组织开展好“918防空警报试鸣日”等活动,进一步巩固人防在全市防灾减灾工作中的地位,促进我市人防工作取得更好的发展。

第13个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总结

为进一步做好学校防震减灾知识宣传,增强全体师生的防震减灾安全意识,提高广大师生在地震中的逃生自救、互救能力和抵御、应对紧急突发事件的能力,保障广大师生的生命安全,确保灾难来临时把损失降到最低限度。我校认真贯彻“以预防为主,防御和救助相结合”的防震减灾工作方针,积极、主动、科学、有效地开展丰富多彩的防震减灾宣传教育,营造浓厚的宣传教育氛围。动员全校师生共同参与防震减灾活动,为构建“平安校园”提供安全保障。现就一年来的防震减灾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是健全机构,强化组织领导。在防震减灾工作中,中心校领导高度重视,将此项工作摆在重要位置来抓紧抓实。调整充实了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由中心校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各校(园)长为成员。明确相关部门职责,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和部署防震减灾工作。

二是强化宣传,增强防震意识。各校(园)充分利用广播、标语、黑板报等形式,加强地震科普知识普及的力度、广度和深度,加强地震知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教育,做到师生人人皆知。同时,各校还利用每周一国旗下的讲话,加强对在校师生的培训教育,增强广大师生的防震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一年来,各校(园)累计贴防震减灾宣传标语200余条,出黑板报52期,开展防震知识教育26校次,受教育学生8917人,教职工503人。

三是开展演练,提高搞震能力。中心校要求各校(园)定期或不定期开展每年不少于2次的防震避震应急演练,提高广大师生的应急避灾能力。各校全年累计开展防震演练60校次,参演师生达18840人次(其中学生17834人次,教职工1006人次)。

四是完善制度,提升救援时效。中心校于本年1月份完善修订了《XX中心校防震救灾应急预案》,且各校(园)结合学校实际,也相应制定了应急预案和演练方案。通过适时组织地震应急预案的演练,师生进一步熟悉掌握启动应急预案的方法、步骤,明确在应急行动中的职责,达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