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 > 行政管理工作和班级管理工作
时间:2023-06-28 16:50:46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行政管理工作和班级管理工作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一、高职院校兼职班主任的角色优势
与本科院校相比,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存在着自律性不强,人生目标比较模糊,专业认知不够等特点。他们更需要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也需要更严格细致的管理。而目前的专职辅导员多由年轻教师担任,他们的人生阅历、管理经验和专业知识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欠缺;同时,他们一般担任两到三个班的学生管理工作,学生数量动辄上百,管理事务的繁重使他们无暇兼顾到每个学生的思想、心理动向。而由高职院校行政人员或优秀的专业教师来担任兼职班主任,无论是从政治理论素养、品德修养、知识素质,还是从人生经验、工作方法和管理能力等方面,他们都具备胜任兼职班主任所应具备的能力和水平,能够完成管理和引导学生的工作。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经管学院在学生数较少的班级中采用了兼职班主任管理模式,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兼职班主任在学生事务管理上的优势
学生事务管理工作不仅琐碎繁杂,而且需要较高的管理技巧和能力。三峡职院经管学院在兼职班主任的任用上,选聘了一批经验丰富,认真负责,综合素质高的专业教师和行政管理人员。他们中有从教三十几年的老教师,有教研室主任,有分管学生工作的行政领导,他们的管理经验和人生阅历丰富,而且大多是行政坐班人员,具有工作敬业、能力强、效率高,与学生接触便捷,对学院政策和信息的把握和传达更及时,工作时间有保证等优势。兼职班主任一般只管理一个班级,小班的管理模式使兼职班主任对学生了解更全面准确,在学生管理中能够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也能更好地发挥兼职班主任对学生个体的引领作用,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二)兼职班主任在学生学业指导上的优势
许多高职学生即使开始了专业学习,但仍然对本专业所需的核心知识技能、本专业的职业前景认识模糊,如不加以指导,很可能整个大学生涯都在碌碌无为中度过。兼职班主任专业知识和学术科研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接近或热爱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三峡职院经管学院选聘的兼职班主任,其专业背景与学生的专业方向一致或相似,因此,其对本专业的发展现状 、发展趋势以及就业前景非常了解,与学生之间在专业课程等方面有共同认知感和归属感,学生更愿意接受他们的教育管理。兼职班主任在专业知识方面的优势 ,也可以为其开展学生工作带来许多便利条件,可以较好地将学生工作的“教育”、“引导”功能充分体现出来。
(三)兼职班主任在学生思想品行锻造上的优势
兼职班主任也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体,他们由于自身工作和生活背景的不同,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具有一些不同于专职辅导员的优势。首先,兼职班主任具有的坚定的政治素养和独特的个人魅力有助于感染学生,潜移默化的对学生发挥思想品行的教育作用。其次,兼职班主任具有的强烈的奉献精神和学生工作的热情也对学生有引导和表率作用。再则,在管理工作中,兼职班主任对学生的关爱和尊重,有利于学生人格品行的塑造。
二、高职院校兼职班主任工作方法探索
在高职院校任兼职班主任的教师或行政人员,其工作重点仍然是教学和科研或者行政管理,因此,不可能把全部精力投入到班级管理当中,更不可能做到班级事务事事了然于心。这就要求兼职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讲究方法和技巧,提高管理效率,在有限的时间精力内最大程度的做好学生管理工作。笔者结合自己担任兼职班主任的工作经验,探索出几条可行的工作方法。
(一)以制度和班会为载体,提高班级日常管理水平
形成一套完备的学生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是学生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在学生入校后,及时组织学生学习熟悉了各种规章制度,如《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手册》《班级量化考核方案》等规章制度。通过制度,对学生的课堂纪律、活动纪律、行为规范等做出了明确而严格的要求。一切对照制度管理,避免了学生工作中的打乱仗、随心所欲等现象,班级日常管理高效有序。
每周一次的班会是了解班级事务和动向的最佳时机,也是与学生交流沟通,及时掌握和解决学生中出现的问题的有效渠道。每次班会,除了班干部总结本周的班级事务外,都还确定了一个主题,围绕这个主题,大家采取了丰富的活动形式,比如演讲、辩论、文艺活动等,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培养了学生的“三观”。
(二)以班委会和学生助理为补充,强化学生自主管理能力
在班级管理中,如果发挥学生自我管理的优势,调动学生自我控制、自我管理的积极性和潜能,将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班级事务管理上,大胆发挥班委会和学生助理的协助作用,强化了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削减了班主任事必躬耕的琐碎。
通过同学们的竞聘和选举,组织能力强、有号召力、团结向上的班委会,充分发挥学生的力量。定期对学生干部进行专门培训,明确他们的职责,辅导他们有效开展各项工作,培养他们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让他们积极参与学生工作的各项管理。班委会能与各位任课老师积极配合,抓好日常考勤和课堂纪律,为同学们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班主任助理一般是从高年级学生党员或学生干部中挑选优秀的分子,协助兼职班主任做好班级工作的管理制度。采用班主任助理制度,将优秀的高年级学生吸纳到班级管理中来,充分发挥班主任助理在了解、交流、管理和指导等方面的优势。班主任助理在与班级学生进行各方面交流的过程中也能比较真实地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思想状况和生活等情况,也能结合自身成绩给学生以榜样示范作用,或给他们持久深切的指导帮助。再者,学生助理可以帮助兼职班主任做一些检查监督、上传下达等方面的工作,将兼职班主任从繁重的事务中解脱出来。
(三)以专业思想教育和专业课教学为亮点,加强对学生学业的指导
在实际工作中,兼职班主任要大力发挥自身专业优势,给学生的专业学习以适时的指导。这正好是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软肋,通常专职辅导员的专业背景与所带班级学生的专业差别较大,使他们无法对学生提供学业上的帮助和指导。以专业教师为主的兼职班主任模式弥补了这一缺憾。对学生的学业指导应该贯穿在整个大学期间,从新生的入学教育,到学生的专业课学习,再到学生的就业。入学专业思想教育使学生明确本专业的特点、需要培养的职业能力、就业前景等,树立了学好本专业的信心;我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帮助他们找到实效的专业学习方法,也使他们进一步加深了对专业内涵的认识。在学生毕业前期,兼职班主任应根据这一时期学生心理焦虑不安、茫然无措等特点,将专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结合起来,使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为将来就业的定位打下基础,另一方面也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
一、幼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幼儿园(所)数量骤增,办园形式日趋多样化,陈旧的幼儿园的管理方法和手段显得难以适应,暴露出的问题亦越来越突出。
1.幼儿园管理者素质偏低,难以掌握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手段,管理仍处于“经验型”的水平。从我们掌握的情况看,我国幼儿园园长的素质普遍较低,少数园长不具备国家规定的合格学历和任职资格。据调查,华北某省有1/3的园长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学历要求;在所有园长中,受过幼教专业培训的仅占31. 92%。这样一批素质较低的园长很难胜任科学的管理工作,导致一些幼儿园的管理仍停留在“经验型”的水平。管理缺乏目标,整天忙于具体事务,能做多少算多少;工作不分主次;办事凭感觉和经验;对上满足于所布置的工作,对下满足于发号施令,指挥多于引导,命令多于说服,加之目前许多幼儿园经费匮乏,园长把主要精力放在筹措资金上,无暇学习和钻研管理理论,自身素质和管理水平更是难以提高。
2.管理缺乏整体性和协调性。幼儿园有效的管理应该是从幼儿园的整体目标出发,充分协调管理中人、财、物、事、信息、时空六大要素之间的关系,加强各部门之间的配合与协作,实现最佳的整体效益。但我国的幼儿园往往不能正确地处理整体和局部的关系,过分强调局部利益,以局部代替整体。例如:在保育和教育管理上,重教轻保;在教育教学管理上,偏重智育,忽视体、智、德、美诸方面的互相渗透和有机结合;在制度管理上,重规章制度的规定,轻规章制度的检查和落实;在人、财、物的管理中,重视设备设施和经费管理,忽视园风建设和教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各部门各自强调自己的权利和利益,缺乏协作和沟通;园领导有时只搞集中不搞民主,挫伤了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失去了凝聚力。这一切都严重影响和阻碍了工作的正常运转。
二、幼儿管理的办法
在长期担任幼儿园班级管理的工作中,我深深感悟到,要使幼儿园班级管理卓有成效,必须要有一定的方法和策略。
1.营造宽松、温馨的家庭式氛围是搞好班级管理的前提。古语云:“亲其师,信其道。”只有营造宽松、温馨的家庭式氛围,才能让幼儿有一个愉快学习的环境。尤其小班幼儿,这点对他们十分重要。我班在孩子入学不久,就召开了班级管理会议,就“如何接待新入园的幼儿及家长”以及“如何养成良好常规” 进行了共同商讨,达成一致意见,统一行动。每天主动热情地接待他们,和孩子拉近距离,亲切呼唤孩子的乳名,和孩子交朋友,以自己的童心去跟孩子沟通与交流。这样更能提高幼儿的兴趣和创造性,使幼儿有改变环境的成功感和责任感,也有助于对幼儿进行爱惜劳动成果和爱护环境的教育。
2.转换角色观念是班级管理的有效方法。班级活动的设计和组织安排,班级管理者要大胆放权,由权威的前台走向服务的后台。让孩子、家长、配班老师和阿姨都走到班级管理的前台来,这样班级管理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每期我园都要分班召开家长会,以往都是由主班教师一人包办,唱独角戏。本期,我进行了改革尝试,让家长先讨论家长会应该怎样开,希望了解什么内容,对家长的意见进行收集整理,然后根据家长意见,制订了家长会会议内容和形式。
3.利用家长资源促进班级管理。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幼儿家庭教育在人的成长过程中越来越显示它的特有地位,许多家长已经认识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也开始用慎重的眼光看待家园合作这一古老而又新鲜的话题。为了使家长进一步明确配合的内容,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我们还设计了家长园地、推选了家长委员、确定了家长开放日和家庭友好小组活动等。家园间要建立经常性的双向沟通,家园双方要随时互通信息、交流看法,这样我们才能全面了解孩子的发展情况,从而在教育上达到共识,提高班级管理质量。
三、幼儿管理的措施
长期的幼教工作,我深深地体会到,幼儿教育是每个人最早接受的教育,而幼儿园又是幼儿教育中最重要的阶段。在新的形势下,面对激烈竞争的现实,如何管理呢?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索。
1.必须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应积极参加学历教育,取得国家规定的合格学历和任职资格。定期参加各种形式的知识培训班,不断提高行政管理工作水平。
2.管理者应具备“两个角色”,不仅是向全园发出“给我上”号令的“指挥员”,同时,还应是发出“跟我上”命令的勇于带头冲锋陷阵的“战斗员”。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自身的人格魅力。
大家好!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学生干部培训班的开班仪式,首先,我代表学院向参加本次培训的学生干部表示热烈的欢迎!
根据学院党委统一安排,我们利用暑假时间举办这期培训班,主要目的是围绕“全面提升年”的各项工作,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学生干部素质,培养学生干部能力,做好学生干部,推动学院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下面,我代表学院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围绕中心,客观总结学院学生工作取得的突破性成绩
一是管理队伍专业化建设得到加强。举办了第七期学生干部培训班,对学生会主要干部进行了集中培训。在提升学生工作基本建设的同时,增强了自身吸引力。二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显著。建立健全学生工作制度,深入校园和各教学院部,维护校园文明,检查卫生、自习纪律,为促进良好学风、校风的形成,打下坚实基础。顺利完成了各项评选工作,共评选出173名省级优秀毕业生、7名省级优秀学生、5名省级优秀学生干部。三是服务西部计划取得突破性进展。以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为主体,经过公开招募、自愿报名、组织选拔,优秀毕业生***和**成为我院首批志愿者奔赴西部。四是科技文化艺术节得到创新。成功举办第四届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历时两个多月,共组织职业技能比赛13场、文化艺术活动12类37个小项。五是全省高校后勤工作会议在我院顺利召开。承办了全省高职院校后勤工作经验交流会,全省70所高职高专院校参加会议,教育厅后勤处及参会代表对这次会议给予高度评价。六是大学生暑假社会实践活动有声有色。根据团省委要求,我院共派出10支志愿服务队深入聊城周边乡村进行志愿服务。认真开展第二届大学生“调研山东”社会调查活动,4支调研团队进行了调研活动。同时,联合聊城市老龄委进行“聊城市老龄人口状况普查”活动。
上半年,我院所取得的成绩与学生干部的辛勤努力是分不开的。学生工作干部们的辛勤工作在三个方面为学校的建设发展立下汗马功劳:一是学生层面协调统一、团结向上的局面推动了学校整体凝聚力的提升;二是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多彩,营造了蒸蒸日上、生机勃勃的校园氛围,许多学生团体通过自身的努力,取得很好的成绩,表现出青年学生良好的协作精神和很高的才华,为学校赢得了许多荣誉;三是各项学生工作的有效推进,促进了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提高,确保了校园的安全稳定。在这里,我代表学院对学生工作系统的干部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再接再厉,扎实做好下学期的主要工作
下阶段,我院的主要工作和目标是争创全国骨干高职院校。我们要紧紧围绕学院的这个中心工作,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再接再厉,扎实工作,努力开创学生工作新局面。
一是做好学生的常规基础管理工作。加强基础文明教育仍是学生工作的重点之一,要以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突破口,狠抓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培养学生的公德意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在学校现有的布局和绿化基础上,加大净化学校环境的力度,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以学生安全管理为重点,将班级管理、宿舍管理作为基础文明建设的重点,有针对性地做好入学教育和安全离校工作,加强对学生干部的培训教育、监督管理力度,促进“平安校园”建设。
二是做好基层团组织工作,全面提升学团工作水平,积极做好迎接省级优秀团委的评选工作。要加强组织建设,提高组织能力,完善“团委—团总支—团支部”的管理体系,强化组织领导,使团委工作能有序有效的进行。要强化大学生志愿服务意识,组织引导广大学生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壮大志愿服务队伍,推动志愿者事业深入发展。要深入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以活动为载体,陶冶团员青年的情操,切实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要进一步加强与团省委学校部的联系,全面汇报团委各项工作进展,按照省级优秀团委的评选标准,积极备战评选工作。
三是做好在校生资助、管理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资助学生过程中,要力求做到经济上资助学生,精神上培育学生,能力上锻炼学生。要进一步拓宽学生资助渠道,多方位、多途径地为经济困难学生提供优质的资助服务工作。要根据我院实际,扎实推进、有效开展开展日常心理咨询工作,规范心理健康建档工作,组织好我院心理健康教育的系列活动,构建我院心理健康教育的服务平台。
四是抓好学生公寓规范化体系建设,为学生创建整洁、文明舒适的生活环境。要继续抓好学生宿舍服务管理,规范宿舍管理体系,真正将热情服务落到实处。继续严格执行楼长岗位责任制,充分调动各楼长的工作积极性。成立大学生宿舍自我管理委员会,与管理部门一道共同管理宿舍,督促管理部门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建立宿舍管理工作监督机制,强化学生宿舍管理,把宿舍管理工作推向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三、围绕中心目标,努力提高学生干部的素质和能力
学生干部是学生中的骨干分子和中坚力量,是师生之间进行沟通交流的桥梁和纽带,是学院实施教育、管理工作的一支重要力量。学生干部队伍工作的得力与否和学生干部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院整个育人目标的实现。围绕争创全国骨干高职院校这个目标,希望同学们在下步的学习和工作中,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提高学生干部素质。当前,我校各级团学组织、社团组织、行政管理学生干部队伍的素质状况总体是好的。学生干部一般都是学生中的优秀分子,积极参加学校的建设和管理,义务为集体、同学服务,深得老师和同学的好评,这是值得肯定和继续发扬的。在总体肯定的同时,根据以往的情况,我们也看到学生干部还存在一些问题,既有学生干部自身素质的问题,也有教育管理上的缺陷。所以,今后我们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要从两方面进行,一是学生干部要加强自身的修养,二是党团组织和学生工作部门要加强对学生干部的培训和指导。要通过加强学生干部的培训、指导和自我修养,不断提高其综合素质。
二要培养学生干部能力。当好一个称职的学生干部,必须要有一定的能力,包括表达能力、组织领导能力、管理协调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等,这种能力往往并不是一当上干部就具备的,要在工作的过程中逐步锻炼提高,提高的途径一是加强学习,除了要学好专业知识,还要注意学好人文社科、教育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良好的知识结构是增强能力的基础。要科学地安排时间,在讲求效益上下功夫。学生干部的时间比一般学生的时间更珍贵更紧迫,所以要主动去驾驭时间,合理地分配自己的时间去工作和学习,随时抓住可利用的时间处理工作和学习的矛盾。二是提高工作能力更多要靠实践。要勇敢的去开展工作,大胆进行班级管理、宿舍管理,积极主动的组织开展各种学习活动、文体活动、科技活动、志愿者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在实践中锻炼提高,增长水平。做任何的工作,都会遇到困难和问题,只有通过勇敢实践,积极地动脑筋想办法,才能使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一、文化引领,彰显科学的办学理念
建设一所特色学校,收获累累硕果,离不开先进的办学理念和正确的办学方向。我们在实施学校文化的培育、构建和实践中,注重吸纳新的办学思想、新的办学理念,以前瞻的眼光,理性的思考,从学校发展的高度出发,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把科学发展作为执教兴校的第一要务,实施“内涵发展”战略;始终坚持把教育质量作为执教兴校的第一生命,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并重的现代教育质量观,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积极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加快学校的持续发展;始终坚持把教育科研作为执教兴校的第一推力,实施“科研强校”战略,以《班主任班级管理的策略》和《中小学生的有效评价方式》为载体,以求实创新为基本点,着力探索《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德育方法创新的研究》,开展《中小学在教法、学法和学生心理的衔接过渡》等一系列“十一五”研究课题。在教育目标、内容的层次化、具体化,教育途径方面的多样化、现代化,德育管理评价的系统化、科学化方面,积极实践和探索创新“一条龙”过渡衔接教育的规律、模式和运行机制,构建具有我校鲜明特色的教育体系和培养模式,强化特色优势,形成东光品牌教育;始终坚持把人才建设作为执教兴校的第一资源,实施“人才兴校”战略,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积极构建教师队伍的管理网络机制,学习培训机制,考评监督机制,打造一支具有高尚的职业精神、精湛的专业技能和优良职业形象的师资队伍;始终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执教兴校的第一动力,针对学校实际和办学过程中凸显的矛盾和问题,深化内部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改革,建立层次清晰、科学规范的管理机制、运行机制、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加快学校的创新发展;始终坚持把校园文化建设作为执教兴校的第一内涵,实施“品牌誉校、特色扬校”战略,积极营造学校内涵发展的文化环境,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示范功能,育人功能,约束功能,陶冶功能,激励功能。按照“高质量、有特色”的目标,坚持“一切为了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基”的办学宗旨;坚持“着眼于学生未来成才,立足于学生现实成功”的办学理念;坚持“学校以教师为本,教师以学生为本”的办学思想;坚持遵循“以德立校、科研兴校、管理强校、名师扬校”的治校方针;实行“以人为本、尊重人性、科学规范”的文化管理模式;倡导“以德治校、民主治校、依法治校”的管理原则,坚持以德育为首位,以教学为中心,以质量为目标,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教育教学改革。
“东光”人以卓有成效的工作业绩,实践教育创新和管理创新。几年来,东光学校的发展定位正确,形成东光教育特色,在教育竞争中寻求学校的发展空间,学校的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素质教育进一步推进,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教师素质进一步提升,学校的影响力和竞争力进一步增强,教学、教研和管理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文化引领,为学校的发展增添了生机,注入了活力,显现出东光学校文化独树一帜的个性魅力和与时俱进的生命活力。
二、文化塑造,凸显鲜明的办学特色
办学特色是学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所形成的独特的个性风貌和风格,它既是学校的亮点,也是学校的导向和办学水平的标尺。特色就是影响力,就是竞争力。
我们在实施学校文化的培育、构建和实践中,以管理创新为特色,树立全新的管理理念,构建科学的管理平台。一是在管理思路上创新。按照学校的发展目标,对各种教育资源进行认真挖掘和分析,从中提炼出对学校发展有特殊价值的资源因素,经过强化组合,凸显自身的教育优势,打造出具有东光特色的教育品牌。从重视学校功能管理转向重视学校效能管理;从重视部门优化管理转向重视学校整体优化管理;从重视监督、检查管理转向重视激发师生责任感、成就欲;从重视单纯行政管理方式向科学管理、文化管理、思想政治工作和关注师生个体成就需要发展相结合。广泛开展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发展育人活动,构建学校管理和师生自我管理共同发展的管理工作新格局。二是在管理形式上创新。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积极采取正面灌输与思想疏导、一般教育与榜样示范、精神鼓励与物质激励、学校发展与个性发展相结合,不断增强学校管理工作的实际效果。三是在管理手段上创新。充分发挥现代传媒技术的优势,创新师生思想政治工作载体,充分利用信息网络、《东光学报》和《东光教育》等平台,把学校管理的思想变为积极主动地正面宣传和传播的信息,努力开辟学校管理工作的新领域,使师生真正在“知”的基础上,达到“行”的效果,使学校的管理工作做到潜移默化,情理交融,不断促进学校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四是在管理方法上创新。大力推行目标管理、精细化管理、效能管理等现代科学管理方法。把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组合成一个系统,用来营造一种团结合作、积极向上、崇尚一流的校园文化管理氛围。
我们在实施学校文化的培育、构建和实践中,以文化管理为特色,实行“人性化管理,人情化服务,人文化教育”。学校领导牢固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思想,变“管理”为“服务”,在服务中注重根据教师和学生特点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关注教师和学生的深层次发展需要,搭建广阔的施展才能的平台。学校领导主动与教师沟通,听取教师的建议与要求。学校的重大决策由广大教师共同参与,发表意见。坚持用赏识的眼光看待教师和学生的个性,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教师和学生的不足,用自身形象提升教师和学生的境界,用团队精神激发教师和学生的创造潜能,从而形成民主、和谐的校园文化管理氛围。
我们在实施学校文化的培育、构建和实践中,以自我教育为特色,积极构建“自律、自责”的学校管理文化,探索班级“养成教育模式”和“自律管理模式”,积极开展“整仪表、正言行、端品行”的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明礼修身、自主体验、树立新风、塑造形象”为主题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自主、自理、自律、自觉”为主题的遵纪守规教育。同时,学校经常开展师生自律承诺活动,征集自律警句、格言和征文等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特色教育活动进行自我激励、自我约束、自我教育。引导学生在参与、体验、感悟、积累中,受到深刻的教育,在相互影响、相互督促中思想达到同化,进而转化为意识上认同,最终内化为自觉行为,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我们在实施学校文化的培育、构建和实践中,坚持德育为首,突出育人特色,积极开展“践行荣辱观,倡导新风尚”,开展“讲文明、重礼仪、守规范、促养成”,“我爱东光,我爱中华”,“学法律、尽义务、讲责任、保平安”,“播种自信,收获成功”,“诚信立学、诚信立身、诚信立行”,“终身学习奠基、好书伴我成长”,“珍爱生命,安全第一”等主题系列教育活动。紧紧抓住学习教育、活动引领等关键环节,突出德育教育,优化德育载体,创新德育特色,提高德育效能,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学校定期开展爱心募捐活动,“爱心基金委员会”至今已收到捐款累计达6万余元,为200余名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和突遇变故的贫困家庭送去了全校师生的温暖。学校定期邀请社会各界人士为全校师生作专题报告:全国十佳法官丁树达的《遇险时怎样自我保护》,吉林省公安厅法制处杨殿风的《学法守法、预防犯罪》,高新交警大队赵为众的《遵守交通、珍爱生命》,朝阳分局法制科胡道元的《增强法律意识、争当守法楷模》以及吉林省少年犯管教所服刑人员的现身说法等,通过普法活动,教育学生知法、守法、懂法、用法,结合“八荣八耻”,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利用班团队会、校园广播、文化走廊、《东光学报》、《东光教育》、黑板报等营造教育氛围,组织学生参观“星星泉”安全自护基地,教育学生自护自救,结合重大节日开展纪念性活动,在“一二・九”开展了《激情飞扬的青春》的大型歌咏比赛,在建国六十周年、建党九十周年,开展了《祖国颂》、《党在我心中》图片展、学唱革命歌曲、演讲赛等一系列纪念活动。学校定期开展《弘扬奥运、振兴东光》体育节、《金色东光、放飞希望》校园文化艺术节,使学生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
积极探索分层次德育教育途径,合理制定了由低到高的阶段性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小学生以养成教育方式为主,在学习、生活中培养、训练其自觉遵守基本规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中学生以体验式德育教育方式为主,重点进行理想信念教育、自励教育,增加学生的体验机会,在课余生活中通过体验、感受,不断反省,促进成长发展。
校园文化是学校特色的重要标志,是学校的生命所在,是学校重要的教育资源,是催生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生命发展的深厚土壤,是学校人文精神和优良校风的根本之源。
一所学校,基业常青的奥秘是什么?那就是这所学校的文化。文化建设是学校最高层面的建设,文化治校是学校管理的最高境界。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我们学校倡导这样的价值信条:“用明天的眼光办今天的教育”。我们用文化引领学校的各项建设,丰富学校的文化内涵,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引领学校不断走向优秀,走向卓越,走向辉煌!
学校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教育目标和宗旨;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依法治校,素质先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断深化德育教育。狠抓学生“养成”教育与“感恩”教育,寓德育于细节,正行为于养成。
我校以学校教师、身边同学的感人事迹为着力点,进行励志、感恩教育,精心设计各类“体验”活动,以事迹报告会、征文演讲比赛等多种形式,让身边的榜样发挥示范作用,使德育活动日益创新,文明之风日臻浓郁。
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实现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我们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出发点,努力促进教育和谐发展。
1、着力创设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我校以“修德笃学,追求卓越”的校训为依托,不断丰富和创新学校文化,打造文明、和谐的育人环境。在校内创办文化围栏,悬挂名言警句、名篇名章,引导学生知史明理,热爱祖国,倡导学生志存高远,勇于攀登;在校园各处设置励志警示牌,激励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同时通过宣传橱窗、校园广播等平台,增强了校园文化发展的活力和影响力,增强了学校浓郁的文化底蕴,树立了文明的学校风尚,提升了学校的育人品味。
2、以合唱、足球运动为抓手,发展学生特长。为发挥学生个性特长,激发学生兴趣,学校重点组建建制班合唱班及校园足球队,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创造了条件。连续三年建制班合唱比赛获省、市一等奖,2019年男女足球队分获永州市青少年足球赛第一、第二名;男子足球荣获2019年湖南省YFL联赛冠军;2020年湖南省青少年足球联赛初中组总决赛第三名。
3、积极开展各项活动。每周例行的周一升旗仪式,一年一度的运动会,有声有色的校园广播,我们对精彩纷呈的元旦文艺汇演现场网络直播,收看人数超过20万;传颂经典的诗词朗诵,都极大的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让全校师生张弛有度的工作、学习。
4、有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为促进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其他多方面素质和谐发展,提高其正确认识自我,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我校在定期请省内专家开展心理讲座的同时,设立了学生心理咨询室,由国家二级心理辅导师李湘萍老师坐诊,接受咨询,答疑解难。同时不断拓宽心理咨询渠道,通过教师入班和书信、电话、直面等途径给学生答疑解难,并且把心理教育与学习方法指导有机结合,使同学们放下包袱、愉快学习、健康成长。心理健康活动已成为我校一大特色和亮点,受到各级领导的首肯。
三、加强学校制度建设,促进学校持续发展
1、以德立校 依法治校
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严格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依法治校,有法可依,按章办事,有章可循,使学校管理规章制度形成制度化、规范化、系统化。
2、民主决策 高效实施
坚持教代会,学校的重大举措要经由教代会讨论后决定,重视教代会代表所提的问题和建议,以便改进学校工作。要提高科学决策,民主管理水平,增强透明度,建立和完善校务公开制度。
3、构建管理体系,完善规章制度
(1)构建分层管理体系。第一层:校长室、第二层:党政办公室、教务处、政教处、总务处、教科室;第三层:年级部、班主任、教研组。学校重要事务由正副校长、书记组成的校行政会进行决策,由各部门处室正副主任、年级部长、工会、团委参加的行政会议。根据校行政会的精神,各部门处室负责制订计划,组织实施和检查。
(2)完善学校规章制度。
构建学校管理新模式,树立向管理要质量的思想。进一步完善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使学校管理形成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4、体制改革,自我发展
(1)实施“全员聘用合同制”,加强编制管理,定编、定岗、定职责,逐步完善考核评价机制。教师一年考核一次,行政领导和行政人员(职员工人)、班主任一学期考核一次。要通过学生座谈会、家长会、问卷调查、自我评价等,取得更多的考核评价依据。逐步引入竞争机制,完善教师职务聘任制,逐渐向“评聘分离”过渡,争取在上级部门支持下,逐步建立起岗位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待遇能高能低的动态平衡机制。
(2)修改和完善学校内部改革方案,完善各种奖励制度,更好发挥激励机制在管理中的作用。在内部分配上加重知识、职称、所负责任程度、工作实效的份额,同时要增设各种单项评比、单项奖励。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要加大表扬宣传力度,同时,具体落实奖励措施,努力营造一种争当先进,赶超先进的氛围。
5、坚持“硬管理”与“软管理”相结合
“硬管理”是指规章制度的管理。学校人员的各个层面,教育教学管理的各个环节,都有规章制度可循,组织师生学习、领会相关规章制度,然后贯彻执行,检查评比。
“软管理”是营造一种和谐的人际关系,贯彻“尊重、关心、照顾、培养”的,即“从情感上尊重,从政治上关心,从生活上照顾,从业务上培养”;对学生强调“爱心管理”,班主任老师与任课教师要“偏爱”学习困难、家庭经济困难和特殊家庭的学习。学校要想师生之所想,急师生之所急,努力为师生办实事,及时为师生排忧解难,从而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和学习的环境,形成一种良好的校园人际关系的氛围。
四、刚柔相济,规范学校内部管理
我校牢固树立了“向管理要质量”、“向管理要效益”的观念,坚持创新管理模式,完善各项管理制度,着力规范学校内部管理。
1、在管理理念上,我校坚持“以人为本”。把培养人、使用人、关心人,作为管理工作的重点,注重协调人际关系,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对教职工经常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使教师思想端正,师德规范。我校充分发挥民主管理的优势,调动了广大教职员工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在学校管理方面坚决不搞一言堂,充分给予教师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注意发挥教师的聪明才智,争取广大教师的支持配合。
2、实行教师绩效考核制。我们认为,常规教学管理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师的工作态度、教学方法、教学改革与创新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提升,为此,我校把教学过程分解为:备课、讲课、辅导、作业批改、教学成绩、学生评价等若干个环节,逐项考核检查,从而准确、客观、公正评价教师,也作为评优评模、职称晋级发放补助的依据,充分调动了全体教师的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3、实行班级量化考核制。我们把班主任队伍的管理与建设作为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班主任工作职责,在要求做好本学科教学外,强化了其在教学秩序、卫生、早操、课间操、升旗、宿舍秩序、卫生,自行车摆放等各方面的责任和考核,实行日公布、周小结、月总结、学期汇总,为各班良好的班风、学风的形成,为学校内部常规管理的规范化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 关键词 】和谐校园 初中班级管理 创新研究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人才就业市场机制的建立和运行,作为高等教育工作的一部分,高教学生就业工作在广度和深度上愈加发展,其重要性也愈加凸显。当前,围绕着高校中的学生就业工作,就业信息、职业发展、能力培训,实习实践,行政管理,就业帮扶,市场培育等多方面因素在整个工作体系中多向关联,错综复杂,相互作用,因此,若想真正做好就业工作,首先就要处理好这些方面的工作关系,这就有必要在明确高校就业工作定位和价值功能基础上,对高校就工作的内容、类型及其深层结构关系进行梳理。
一、高校就业工作的发展与定位
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随着大学生就业“双向选择”和人才就业市场的建立和运行,高校大学生就业工作便开始由传统行政性的大学生分配管理工作向学生就业的指导和服务工作转型。当前,高校大学生就业工作愈发显现出专业化、专门化和服务化的特征。在这种转型过程中,在整个高校教育工作体系中,这种工作的性质、功能和定位随即发生重大显著的变化。从人才培养的视角来看,在整个大学教育工作体系中,其可以总结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
(一)管理和服务:就业指导和就业机会的创造
毋庸置疑,就业机会的提供和学生就业的指导是高校学生就业工作最直接的外在表象,是狭义上就业工作的内容,也是其在整个高校工作分工体系中本职性的定位,其与高校的招生、教学、科研等一起构成了整个高校的工作体系。在这种工作定位上,高校学生就业工作的性质既包括传统意义上的、与政府教育管理行为相连接的大学生就业的教育行政性管理工作。可以说,如果将整个高校教育和人才培养工作作为一个流水生产作业线,把即将就业的学生作为这种生产线上的产品,那么,直观地看,高校学生就业工作即是商品运行的重要关键一环,这种工作性质下的工作的定位即是在符合国家政策和制度的规定下,如何将已经生产出来的人才产品推向市场并获得最好的销售业绩。因此高校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就是高校发展的重要环节。
(二)育人功能:学生个体职业发展
当然,绝不能仅仅将高校的就业工作看做人才的商品性销售,前提是因为绝不能将高校的人才培养教育工作仅仅看作是一种商品生产。高校不但要培养市场上的有用人才,还要培养有正当价值的社会人才,而不是简单地急功近利地追求在毕业的一瞬间急功近利地“卖掉”商品。因此,高校的学生就业工作在进一步的深层空间中,其性质定位也包含着学生的职业发展的相关建设,这种定位一方面从就业的角度来看,学生在校期间良好的职业发展工作,可以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创造就业机会,促使就业工作本身长期实现良性循环,如此对高校和学生都有益。
(三)知识创新功能:促进社会人才培养机制的有效运行
仍然在育人和人才培养的视角下,在更大的宏观社会教育和人才培养行为体系中,高校学生就业工作有着重要的知识更新、学术理论创造和人才培养的社会化机制有效运行的促进功能。在这个教育和人才培养的更大更深的社会层面上,高校学生就业工作实际上具有如下的定位和功能,一方面,其起到有效链接大学校园和社会以及市场的功能;另一方面,学生就业和职业发展状况,可以作为高校教学、科研、专业、理论以及相关一系列工作的镜子和晴雨表;另外,高校还可以通过人才的价值和素养定位促进职场的发展和完善。因此,在此种意义上,高校学生的就业工作有着重要教育、科研和知识发展的意义和功能。
二、当前就业工作的主要内容和发展状况
脱胎于传统的就业分配工作,在大学生就业市场需求的牵引或冲击下,为适应市场的需要,高校学生就业工作在合理继承传统工作内容的基础上,主动或被动地,在不同程度上开展了一些新的工作内容或者说一些工作内容相应产生了新的变化,具体来说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当前就业工作的主要工作内容类型
1、就业机会的提供与创造
新的时期市场机制下,大学作为市场中的平等主体,为有效将自己的人才推向市场,需要主动出击,为学生在市场中寻找、创造更好更多的就业机会,从而体现出自己所培育人才的竞争力。这样的工作通常包括市场就业信息的提供与流通。当前,就业机会的提供与创造是新时期就业工作最表层的内容,具有短平快的特点,直接针对学生找工作的当下问题,决定着眼前的学生就业状况,同时,它也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内容,这些工作在数量上不同程度上构成了高校就业工作最主要的工作内容。
2、个体学生就业意识的打造、就业经验的积累和就业能力的提升
当前,在发展较为积极和进步的高校就业工作中,就业工作部门除了做好外部就业环境、条件的打造和就业机会的提供外,从学生个体能动性的角度出发,为使学生有意识和有能力进行就业,各个高校就业部门根据自身的不同情况,也开始尝试在不同程度上开展各种形式的就业意识打造以及就业能力的提升活动,这既包括邀请职场成功人士开展的职场情况介绍、职业领域发展形势介绍、职场礼仪培训、面世技巧的分享和培训等相对灵活零散的活动,也包括传统常规性的学生实习和职业社会实践活动。这样可以更好的对接用人单位,以此更加有效地促进和实现学生就业。
3、就业指导和帮助
不同的高校就业工作部门根据自身的工作人员力量的具体状况,在就业工作较为深入的层面上,开始开展比较个性化的学生就业指导和帮助工作。在一般意义上,就业指导和帮助主要是指如何让学生了解就业的相关制度和政策,就业市场的基本状况,就业形势的分析和研判以及阶段性时期内就业工作的主要方向和主要问题的介绍;在个性化意义上,其主要是就业指导专业人员一对一针对具体学生的个人就业问题进行个性化的专门指导和帮助。当前,这样的就业指导和帮助工作在整个学生工作就业体系中处于相对较深的层面,在实现这帮助学生就业的同时,一大部分工作已经开始明显体现着就业工作的育人功能。
(二)当前就业工作定位和功能下的就业工作发展的状况述评
当前的高校学生就业工作无论在广度和深度上都获得了极大的发展,阶段性地完成了学生就业工作的从传统到现今的工作转型,并且极大地、充分地完成了当前其应该完成的紧迫性的工作任务。然而,为了更好地实现高校学生就业工作的在整个社会教育和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长远深刻的社会价值和目标,也要深刻地认识到其当前的发展不足之处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以此明确其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工作重点。
1、就业工作不同定位的深层结构关系
首先要来看理想中的高校就业工作的定位构成、体系以及不同功能定位之间的关系。在贯穿于社会和高校之间的高等就业人才培养工作体系中,高校的学生就业工作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定位和功能,即:学生就业、人才的职业发展和培育以及教育发展和知识创新的功能。在三者的相互关系上,首先,高校学生就业工作在眼前利益上一定要解决学生找工作的问题,否则,就会使整个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直接丧失其价值和意义;其次,高校就业工作也一定要处理好就业和职业发展的矛盾关系,实现长远的个体的额人才的职业发展的重要目标;最后,从根本上讲,为真正实现社会人才培养的价值和目标,在宏观的格局和长久的发展中,高校的学生就业工作一定要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做出自身应有的价值和贡献,即:就业工作一定要良好地实现校园和市场以及社会在人才培养方面工作的良性循环和互动,创造良好的知识交流和创新平台,建设资源互通和共享机制,从而在更深更广的格局中实现人才的合理培养,进而实现高等教育人才的合理运用,由此便实现了人才培养和人才就业双重价值上在根本上实现有机融合并都能够得以最终给实现。
2、就业相关工作的具体状况述评
当前高校开展的学生就业工作在主体工作力量投入是围绕着学生找工作的思路下进行的,在整个就业工作定位体系中仍然处于停留在表面的状态,学生的职业发展和人才培养是不足的,而在根本上也没有实现就业工作的深层次的人才培养和促进知识和教育工作进步和更新的功能。毋庸置疑,在任何时候和任何场合说,围绕着学生找工作的思路开展高校就业工作是绝对必要的。不过,在高校学生就业工作的展开实施中,仅仅把学生找工作作为这份工作的工作思路和定位,未免有些狭窄、暂时性和急功近利性,这不但直接妨碍教育和人才培养的目标的最终实现,而且从学生找工作的角度而言,这样的工作定位和思路也会使这份工作缺乏长久的优良品牌打造和稳定效应,从而使相关高等教育工作走入死胡同。
三、深层结构下的就业工作的内容、体系结构和发展方向
(一)做好基础性的信息沟通工作
在市场、就业学生和高校之间,高校就业工作就是如何在三者之间运行、处理以及通过信息的流动实现三者之间在工作寻找、职业发展和人才培育的关系。因此,在以上的定位和目标下,信息流动工作是高校学生就业工作基础性工作,高校就业工作必须做好相关维度和方向上的信息交流工作,这不仅需要在量上加大信息流动,保证信息提供充足,也要建立建设好有效的信息交流机制,保障信息在合理的方向上能够顺畅交流,还要做好信息交流后信息合理分析和使用工作,以保障信息交流的价值和目标的实现。
事实上,根据以上的工作定位和功能要求,此处的就业工作信息是广泛意义上的信息,其既包括常说的市场释放出的学生就业工作职位信息,也包括这些信息所传达给教育机构的对于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综合组织的相关要求,既包括市场传达给学校和学生的信息,也包括学校和学生传达给市场的职场价值和发展状况的信息,以及学生和学校之间的围绕着就业和职业发展所交流的就业指导和人才培育信息。当前,高校的就业相关信息流通工作获得很好的建设和发展,但是其在人才培养定位和实现高校对市场职业发展的积极促进和改善方面仍然是缺失的,因此今后要在合理运用就业信息对高校人才培养工作进行完善,以适应学生和市场的需求。
(二)做好就业指导、意识提升和能力培训工作
在整个就业工作体系中,如果说就业信息平台的搭建和流通机制的建立是整个就业工作的基础性工作,那么,就业指导、就业意识培育和能力的提升则是这个体系中实现其定位和目标的关键性的工作。其关键性一方面体现为合理处理学生就业过程中的政策和制度困扰,合理解决学生眼前就业和长期职业理想追求和实现的矛盾心理,从而促使学生合理最佳就业。在当前的发展阶段上,现实中的高校就业工作在这方面的就业工作部署和实践普遍不足,一是普遍缺乏针对学生个体的专业化、高质量的就业心理咨询和业务指导,二是围绕就业、职业发展和个人成才的与人平台是少有的。因此,未来的高校人才就业工作,要大力建设和创造更多的就业能力以及德育教育提升和发展的相关平台,在就业工作的建设和开发中,有意识地进行人才培养和德育教育,以此在更高的定位上处理好相关矛盾,更好地实现高校学生的就业和职业发展。
(三)做好保障制度和运行机制建设
关键词:普通高中;学分制改革;经验;困境;对策
一、普通高中学分制的内涵及实施学分制的意义
1.普通高中学分制的内涵。在理解普通高中学分制之前,我们必须充分了解学分制的概念。学分制按年限和性质可以分为学年学分制和完全学分制两类,学年学分制是一种不彻底的学分制方式,一般在不改变学习年限的情况下,在教学管理上采用学分制。而后者完全学分制则是学分制的最高境界。它以学生所学课程总分达到或超过规定毕业学分作为毕业的标准,即允许学生在学分修满的情况下提前毕业,学分不满时延期毕业。而我国高中所采用的学分制则多是前者,即学年学分制。它以学分作为学生受教育程度的计量单位,要求学生只有取得满足毕业标准的最低学分才能毕业。同时,在学生的培养上,要求以选课制和学分的积累作为培养学生个性,完善学生素质教育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另外,普通高中学分制实施中主要包含以下主要内容:首先,学生学习的期限和毕业学分要求。即学生选修课、必修课要获取多少学分才能予以毕业。其次,以哪些课程计算学分。学分制下学生的课程要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同时,选修课应该进行分类,以符合学分制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主张,可分为限制选修课和任意选修课。再次,学分制下普通高中的课程和学分设置。学分制下的高中课程设置要充分考虑高中生的心理特点,要以满足学生的兴趣、发展学生的个性为目标设置课程,特别是对选修课的设置,要充分以考虑上因素。同时,要对学分的计算方式、考核内容等进行明确规定。
2.普通高中实施学分制的重要意义。普通高中学分制改革的最重要意义就是其是符合普通高中课程改革要求的,是适应未来普通高中发展趋势的,体现了普通高中对素质性人才培养的重视,对学生个性发展的关注。实施学分制要求高中教育要尊重学生自主学习的意愿,要对学生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特长和爱好,选择喜欢的课程,并接受相应的教育。在学分制模式下,学生可以在完成必修课的学习目标之后,有选择地深入研究或选修某些课程,促进自身更全面的发展。同时,学分制要求达不到学分标准的学生要继续补修,直到合格才能毕业。这就会对学生起到积极的激励作用,他们会为了达到学分要求而努力,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普通高中学分制实施面临的几个困境
1.学校自身的因素制约了学分制的实施。首先,普通高中不具备实施学分制所需要的资源条件和师资条件。在普通高中实施学分制,除了按照传统的以学生年龄、性别和成绩分班之外,还要将学生的兴趣、特长、爱好等作为分班的考虑因素,这样一来,就对学校的行政管理工作和硬件设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学分制模式下,学校原本的教学行政班无法满足教学的要求,必须分化成更多的行政班,才能在数量上满足教学要求。这样一来学校现有的教室资源、多媒体教学资源、师资力量等都无法满足教学要求。以教室为例,一个教学行政班分化为两个,就意味着要多占据一个教室,那么势必会造成学校教室数量的紧张,而原来一个教学行政班需要一个班主任和几个教学教师,分化成几个行政班以后就会需要更多的教师,才能满足班级管理和授课需求,这就意味着教师数量和教师工作量的增加。当教学行政班分化为两个甚至更多的教学班,由于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方式和教学场地不同,由一名教师同时执教已不可能,势必要增加教师数量才能满足教学要求,这就需要学校聘用足够数量的教师。对于很多普通高中来说,办学经费有限,引进教师或者增加教室数量、增添多媒体教学设施等都需要资金投入,会增加学校的财政负担。很多高中因为不堪忍受这种财政负担而不愿意引进教师,不愿意对现有教室进行改造,这就给学分制的实施带来了难题,会让学分制因为没有足够的硬件设施和教学资源而难以实施。
2.高中教育体制方面的因素制约了学分制的实施。在我国,高中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为了让学生参加高考。在这种教育体制下,上到学校、家长,下到学生,最关心的问题就是学生能否考上理想的大学。在这种高中教育观念的影响下,学分制的实施首先面临的就是一个观念的制约问题。同时,学分制与高考制度存在一定程度的矛盾性。主要表现在:
首先,现行高考制度的统一性与选修课的灵活性出现了矛盾。学分制下,必修课和选修课都成为学分考核的内容,但是选修课当前却没有纳入高考,这就使得学分制下,必修课和选修课都成为学分考核的内容,但是选修课当前却没有纳入高考,这就使得现行高考制度的统一性与选修课的灵活性出现了矛盾。普通高中实施学分制改革前,课程结构主要以必修课为主,学分制实施后,选修课将成为高中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高中的课程结构必然也会发生较大程度的改变,选修课的内容也将更加多样,会相应地增加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课程和校本课程。那么,在既要保证学生高考,又要保证学生个性发展的前提下,怎么安排必修课和选修课的课时,实现二者的和谐统一就成为普通高中课程设置时必须考虑的问题。同时,二者之间的矛盾也将会进一步地激化。二者之间的这种矛盾关系也势必会影响学分制的顺利实施。
其次,普通高中选修课开设表现出很大的局限性,使得选修课的落实成为问题。学分制要落实,选修课的开设是关键,但是当前很多普通高中选修课的开设都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学校选修课课程和课时有限。为了给学生充分的必修课学习时间,让学生可以更好地迎接高考,很多高中在选修课设置上都比较单一,很多选修课甚至发了课本,最终却因为师资短缺无法开设。同时,选修课课时的设置也较少,不能满足学生选修课学习需求。普通高中在选修课能否开设和课时设置上的不确定性,使得选修课的落实也充满了不确定性。除此之外,普通高中在选修课开设中师资和教学设施配备存在问题,比如出现一个教师身兼几门选修课教学,有的教室教学设施的配备不具备选修课上课条件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选修课质量不高,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以上这些问题反映的都是普通高中在选修课开设方面的问题,但是制约选修课或学分制实施的另一个关键因素就是其能否在现实高考制度下真正开设而不走样。特别是在当前高考形势愈发严峻的情况下,普通高中能否顶住升学压力适当减少对文化基础课的安排,给学生留出自由支配的时间都还是一个未知数,而这些不确定因素都有可能导致学分制、选修课最后成为“镜中花、水中月”,流于形式。
3.学生自身因素制约了学分制的实施。学分制改革使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爱好和特长自主选择课程、选择进度,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但是高中生正处于一个生理和心理都极不稳定的时期。这一时期,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完全形成,这些都会制约他们对选修课的认识,制约他们的选修课选择能力。这就使得有的学生在面对诸多选修课时会表现得茫然,不知如何选择,最终会随意选择一门选修课。同时,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压力下,学生对高中课程的学习都会表现出一种极为谨慎的心理,他们在选择选修课时可能无法纯粹地从自己的兴趣入手,而更多的考虑该选修课对于高考是否有利。在这种功利心的影响下,很多学生都会选择一些与高考密切相关的或者对自己今后的学习工作有有利影响的选修课。除此之外,在学分制的压力下,部分学生为了获取学分,会有意识地选择一些易得分的课程,学生在选修课选择上表现出的盲目性和功利性,显然与我们实施学分制的初衷是背道而驰的,会反过来影响学分制的实施。
三、普通高中学分制实施中的几点经验
通过在普通高中实施学分制,我们发现学分制作为一种与学年制截然不同的教学管理制度,具有一些学年制教学模式无法比拟的优势。比如,学分制下学生的学习时间比较灵活,学生可以较为自由地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进行选修学习,学习的内容更为丰富,有充分的自由选择空间。这些有利因素都会把学生从传统的学年制的繁重学习压力中解放出来,会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让他们更主动地投入学习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但与此同时,我们在普通高中学分制的实施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并认识到学分制并非“无懈可击”。在学分制下,学生只要成绩合格就能够取得学分,能够达到基本的学分标准就可以毕业,这会让学生在学习中变得只重数量不重质量,盲目选择几门选修课只为获得学分,最终却没有达到精学一门选修课。同时,学分制的相对灵活性,会增加普通高中教学管理的难度,影响整个普通高中教学计划的完整性。
四、普通高中学分制改革的几点对策
1.学校必须配备充足的教学资源和师资资源,为学分制改革的实施“扫清道路”。为了更好地迎接学分制的挑战,普通高中必须提高自身办学水平,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适应学分制改革。首先,普通高中要积极争取经费,用以完善硬件设施,丰富教学资源。比如,要增添学分制下选修课开设所需要的教室、多媒体教学资源、实验室等,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提供选修课实施所需的场地和条件设施。同时,要加大对学校现有教育资源的利用率,要实现普通高中现有的活动场地、图书资料、教室、实验设备等教育资源的充分有效利用。其次,普通高中要壮大教师队伍,提高教师整体素质。普通高中可以扩招高素质教师,壮大师资队伍,让选修课不受教师短缺限制,正常开设。此外,普通高中还可以加大对现有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当前,普通高中教师的素质还有待提升,要继续抓紧专任教师的学历达标工作,提高教师的个体素质。学分制的核心是选课制,是要开设出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选修课程,这就要求教师具备开出高质量选修课供学生选择的能力。因此,必须加大对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力度,保障学分制的顺利实施。要把少数有一定课程知识、有志于学校课程变革的教师送到有条件的高校,针对学分制改革中出现的具体课程问题进行培训。
2.普通高中要优化学校的课程设置,为学分制的实施创造宽松自由的环境。学校学分制的实施必须建立在选修课合理设置的基础上,如果学校不优化课程结构,不适当地调整选修课课程设置,那么很有可能让学分制流于形式。因此,普通高中要认真考察其他学校学分制实施实践,吸取其他学校在学分制实施中的经验教训,并充分结合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开设丰富多彩、适合学生个性发展和素质提高的选修课。同时,可以适当开设一些校本考察和具有地方特色的课程,让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这样就能够达到课程设置的优化,为学分制的实施创造有利条件。
3.普通高中要发挥教师在学生选课方面的指导性作用。如上文所说,学分制下,学生被赋予了充分选修课选择自由,但是有些学生在选修课选择时仍然会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盲目性和功利性。为了充分响应学分制的号召,更好地贯彻学分制,我们主张普通高中要建立导师制,发挥教师在学生选课方面的指导作用。比如,可以选择业务素质和知识结构较高的教师作为学生的选课导师,导师的主要任务就是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兴趣等,为学生选课提供指导性的意见,避免学生盲目选课或者功利选课,造成一些选修课被盲目追捧,一些选修课被弃之不理现象的出现。导师要热心给予指导,对学生的学习目的、态度和方法等成长要素全面负责。要引导学生正确对待选修课和学分制,不要盲目为了学分选课。要加强对学生的正确引导,使学生能够按照学校的课程计划正确进行选课。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高中实施学分制改革还处于一个“摸河过桥”的探索阶段,对学分制改革中所牵涉的诸多主体和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诸多问题尚不能做到妥善处理和解决。为了提高学分制的实施成效,我们必须认真分析学分制实施中存在的困境,并做到“对症下药”。
参考文献:
[1]蒋红梅,任建华.我国高中学分制的历史回顾及其启示[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2).
[2]谢章莲,符太胜.普通高中学分认定:问题与对策[J].教育探索,2010(9).
[3]张艳艳.普通高中实行学分制的探索与思考[D].东北师范大学,2006.
[4]王丽梅.浅谈对普通高中学分制的认识[J].中国校外教育,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