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7 15:55:25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企业资金状况分析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应收账款;成因;防范;对策
重型钢结构制安企业的应收款项指因销售钢结构产品并提供钢结构安装业务等所引起的应收取的款项。包括为承接重型钢构项目所应收取预付款、制度安装进度款、结算款、后期的质量保证金以及逾期利息等。在钢构市场竞争白热化的严峻形势下,钢结构微利时代下的高额应收款如不予以科学有效的管理,势必会影响到企业的运营和周转,压缩着企业的利润空间。
一、重型钢结构企业应收款项的成因
(一)项目资金不到位
大型钢构通过招投标方式承接,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在项目资金不到位的情况下启动项目,或边施工边筹措资金,项目施工进度进展到一定程度时,受到建设方资金供应不足时,为避免损失扩大,施工单位不得不垫资施工。有些大型工程项目,由于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发生变化,国家实施抗通胀、压缩投资规模、对在建项目分别采取停、缓建等措施形成了钢结构施工企业的应收账款。
(二)商业信用筹资大行其道
商业信用筹资,是指企业利用正常的货款结算时间差而取得的筹资,本属于自然筹资方式之。而实际上一些流动资金紧张的企业刻意地大量利用商业信用进行筹资,以垫资作为中标的条件之一,企业“三角债”、恶意拖欠现象等成为当前所扭曲建筑市场的普遍规律。
(三)市场竞争的加剧
后经济危机时代,经济复苏之路依旧漫长,外向型钢结构企业将市场由境外转向境内,大量的造船企业、轻钢企业、及其他钢构企业涌入到本已僧多粥少重型钢构市场,为生存和发展而降低进度款的支付比例、延迟支付时间、以预留较长时间和较大比例的质保金替代银行质保金保函。
(四)企业内部管理不善
企业做大做强的观念深入人心,一味地追求产值、营业额的最大化,为抢占市场份额,重生产、工期、质量,轻回款。很多企业没有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内部管理机制、内部应收账款责任划分不清、合同履约意识淡薄、考核激励机制欠缺、缺少对应收账款的跟踪和分析等日常管理工作、生产回款倒挂,造成款年年清年年难清的局面。
二、加强和改善应收账款的防范措施
(一)改变观念、树立风险意识
树立“现金为王”的理念,把回款摆在与营销同样重要的位置。应收账款占用着企业的流动资金,当应收账款不断增大时,企业日常营运周转出现困难,一方面是债权高挂、另一方面为了补充流动资金不得不向银行借款。不仅增加了利息费用、增加应收账款的管理成本和收账成本,减缓了资金周转速度,也为未来偿还银行借款以及应收账款变成坏账埋下了风险隐患。
(二)合同前调研分析
在项目中标前的跟踪阶段,要充分调查项目资金来源、资金到位情况;充分了解建设方的信誉、资产状况、财务状况、经营能力、资金支付实力、以往业务记录、企业信誉等;实行合同签订前的内部评审审批制度,从源头控制不良应收账款的发生,并为客户设立专项信用档案,专人负责管理。
(三)签订合适的合同条款
重型钢构企业通常是订单式生产组织模式,项目金额大,合同工期跨度长,钢材采购成本占合同金额的65%左右。预付款通常是合同价的20%左右或根据季度交货量的一定比例。钢结构成品梁交货时,一般按80%结算价款,待安装完毕后结算至90%,验收合格结算至95%,5%的质保金(质保期少则3年,多则5年甚至更长)。签订适当的合同条款,可以减少应收账款。第一,采用来料加工、甲供料模式承接项目任务,主材由建设方购买,减少合同总额基数,不仅可以减少项目前期垫资,还可以结算款及质保金的计算基数。其次,提高预收款比例,增加进度款支付比例和频率,按季度结算改为按月结算。第三,以银行质保金保函替代质保金的模式,支付少量的银行保函手续费换取回收质保金的权利。
(四)合同履行过程的管理
切实做好项目履约过程管理,一是要合同要求组织生产、保证产品质量、工期等符合合同要求,以免造成建设方拖欠款项结算、延迟支付的借口。二是根据完工进度,及时做好计价结算工作,并按约定收取进度款。三是,双方的沟通协调关系,营造和谐相互信任的合作氛围。项目分管领导和项目经理对项目负总责,是项目款项回收的直接责任人,也是项目款项清收的终身责任人,要应严格执行合约条款,把工程成本、进度和质量与工程款清收结合起来,视应收账款实收情况安排生产进度。
(五)强化企业内控制度
建立和完善内控制度,加强日常监管。认真对待应收账款账龄,实施动态追踪分析,及时编制履约明细表,为清欠回款工作提供基础资料。收集并保存好材料领用、货物交收资料,生产过程中的设计变更、洽商签证资料明及有关结算单、决算单等原始资料,并取得对方书面函证,保证证据的完整和准确,做到账实相符,账龄清晰。
(六)成立清欠管理机构、加大清欠力度
常设清欠管理机构,制定清欠工作管理制度和办法,定期召开清欠会议,制定清欠目标,拟定清欠方案,明确责任,将清欠指标落实到专人,对各环节清欠责任人的工作进行管理和监督,并纳入经营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对欠款单位,要逐个分析,找出欠款原因,确定清欠目标和实施方案,根据业主资金、信用状况采取不同的清收方法,核定清欠指标。对资金状况较好的业主,应加大催收力度回收现金。资金状况不好、但项目市场前景看好的,在经过充分的调查论证后,可采用有效抵押担保的办法清欠。对于资金状况不好、经营不善的业主,可考虑以实物抵债的办法。对于资金状况恶劣、恶意拖欠、恶意逃债的业主,应果断采取诉讼或其它法律形式,以及法律允许的方式维护企业权益等。
(七)运用出口信用保险手段,保障收汇安全。借助专业的信用保险机构进行防范,可以获得企业无法实现的风险识别、判断能力,不仅可以防止买方拖欠货款、拒绝付款、因破产而无力支付债务等商业信用风险,还可以规避交易双方均无法控制的政治风险引起的无法支付货款的事项。
总之,应合理有效地防范和控制应收账款风险,加强内控管理和监督,加强应收账款日常管理,运用有效措施加速款项的回收,将应收账款风险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陈晓荣.刍议建筑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J].财政监督,2009年12期.
[2]史小红.建筑企业资金管理强化措施探索[J].现代商业,2011年06期.
一、当前民间融资运行趋势及特点
(一)民间融资需求较为活跃,行业差异明显,户均额度呈收窄趋势
调查显示,样本中20家企业有40%在二季度通过民间借贷方式进行过融资,较一季度33.33%提高了6.67个百分点,民间融资现象较为普遍且活跃程度相对较高。从民间融资规模来看,户均额度呈收窄趋势,二季度企业户均民间融资金额为156万元,比一季度户均234万元减少了78万元,主要是由于本季度企业资金状况与融资环境相对上季度明显改善,在总体资金状况调查中,25%的企业选择“较为宽松”,55%的企业选择“一般化”,只有20%的企业选择“偏紧”;在对企业融资环境调查中,50%的企业选择“有所改善”,45%的企业选择“持平”,只有5%的企业选择“有所恶化”。分行业看,不同行业资金状况差异明显。调查显示,33.33%的房地产企业认为未来一个季度企业资金状况“偏紧”,排在首位,比排名第二位的工业企业高出4.76个百分点。如三峰茶叶公司春茶上市后,企业步入资金回笼状态,因此企业本月对外借出资金30万元,同时,企业对下季度的资金面的预期较为宽松。而对伟业房地产公司来讲,虽然本季度公司以私贷公用的名义获得银行贷款960万元,但受房地产调控及企业项目建设进度的影响,企业资金回笼少而建设投入大,致使企业感受到当前和下一个季度资金状况都偏紧。
(二)“内部”集资主体地位增强,利率略有下降,期限以一年以上为主
企业通过向职工内部集资解决生产上的资金困难,在一些小微型民营企业中较为普遍,调查显示,60%的样本企业通过“股东或内部职工”进行民间融资借。同时,企业对民间融资更注重其资金的稳定性,以避免由于资金频繁变动给企业本身带来的潜在风险,因此民间融资期限较以往明显延长,以一年以上的长期借贷为主,占比达60%。同时,由于货币政策的微调和物价回落等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央行基准利率的下调,对民间融资的利率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此民间借贷利率二季度较一度略有下降,平均年利率下降了0.58个百分点。
(三)借贷方式相对原始,有待进一步规范,但总体违约率较低
调查显示,民间融资的交易方式仍相对原始,借贷手续极其简单、不够规范,多数仅凭一张借条或口头承诺即可成交,且极少对信贷期限、借贷利率以及还款方式进行明确,仅有11.11%的样本企业签订正式的合同,另有77.78%的协议形势为借据形式,以财产为担保方式的占比44.44%,无担保,仅凭信用占比为22.22%。虽然绝大多数民间融资主要以信用方式进行,但由于民间融资对象双方信息的较为透明,其融资风险也是稳定和可控的,发生恶意违约的风险很少。从二季度的监测样本来看,还没有出现借贷违约案例。
二、对当前民间融资客观评价
(一)作用非常关键:民间融资是民营企业的“孵化器”
在正规金融与民间金融并存的二元金融结构下,民间融资对民营经济部门生存和发展的意义十分重大。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和优序融资理论表明,企业在初创期除了依赖于自身积累为主的内源融资,民间融资可能是其最重要甚至唯一的外源融资渠道,融资顺序上民间融资也必然先于银行贷款。因为民间融资与民营经济主体“短、小、频、急”的融资特点能够更好地匹配,特别是内部集资的民间融资利率不高、期限灵活、能有效降低信息不对称性,尤其适合小微企业和个体经济部门的融资需求;而以银行为代表的正规金融则出于成本考虑往往“亲大疏小”,民营企业在初创期规模小、实力弱,几乎得不到银行贷款,即使成长期的民营企业,其贷款的成本高、可得性低,获得信贷支持也较为有限。因此,民营经济的发展不断内生出对民间融资的需求,而内生的制度往往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也更匹配民营经济的融资需求。
(二)成本并不高昂:民间融资平均利率大体合理
传统观念往往将民间融资等同于高利贷。实际上,无论从民间融资自身还是与银行贷款的比较来看,民间融资的总体成本并不高昂。从民间融资内部结构比例看,内部集资模式这种主流的民间融资体现的是互帮互助,利率并不高,而职业化逐利性模式民间融资的利率较高,其中也存在媒体曝光较多、利率奇高的非法集资和高利贷,但这部分民间融资并非主流、占比较小,因此总体来看,民间融资的平均利率大体上还是合理的。从民间融资与银行贷款的成本比较看,虽然银行贷款的名义利率与民间融资利率相比有优势,但其他的诸如审批时间、非常规手续费、搭售理财产品等隐性成本推高了银行贷款的实际成本,更重要的是,对于小微企业和个体经济主体来说,银行贷款的可得性较低,因而导致民间融资这种便捷快速的融资渠道被市场所认可,民间融资这种反映真实资金成本的利率水平为市场所接受。
(三)风险总体可控:民间融资风险应区别看待
利率就是对资金风险的定价。民间融资作为一种市场化的融资方式,其利率基本不受政策管制影响,能够全面反映资金供求的风险水平。从利率与风险的对应关系看,民间融资中内部集资这种主流模式的利率不高,民间融资整体平均利率大体合理,因此,民间融资总体风险仍是可控的。具体来讲,内部集资模式民间融资在实际运行当中的利率不高,而且其借贷关系依靠地缘、亲缘、商缘等维系,同时具有借贷双方信息对称、道德约束较强的特征,因此这部分民间融资的风险不大,反而有利于帮助借款主体度过暂时性的资金困境,实现持续性的生产经营,对维护社会稳定有正面作用。职业化逐利性模式民间融资中,非法集资实质是以高额回报为诱饵的“圈钱”行为,高利贷则大大增加借款者的财务负担并容易引发资金断链,这部分民间融资才是风险的主要根源,但其仅仅是职业化逐利性模式民间融资中的一部分,在全部民间融资份额中占比较低。因此,必须对民间融资风险总体可控有一个清晰、客观的认识,同时也应区别对待不同形式、不同风险的民间融资。
三、相关建议
(一)加强民间融资利率定价指导,有效规范和发展民间融资
为确保货币政策实施的效果,人民银行应对民间融资对冲货币政策调控效果的情况加以高度重视,采取一定的手段加强民间融资监测的力度,促进货币政策调控的有效性;引导民间融资利率定价在法律允许范围内浮动,避免不必要的经济纠纷和损失。希望通过规范和引导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的行为,有效规范和发展民间融资。
(二)加强对民间融资的监测和预警,防范各类风险产生
一是银行业监管部门应加强与地方政府、行业协会等方面的沟通协调,加强对民间借贷的监测和预警,及时掌握民间融资的投向、规模以及利率水平变化情况,准确判断其对地方经济金融稳定的影响。二是督促银行业加强贷后管理,及时掌握信贷资金流向,防范银行信贷资金曲线进入民间借贷市场。三是加强对企业经营状况以及融资情况的调查分析和跟踪监测,特别是加强企业通过民间融资行为监测,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干预,有效防范出现较多企业出现资金链断裂的风险,以维护社会稳定。
(三)加大教育宣传和打非力度,促进民间融资市场健康发展
一是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加大对违法吸收存款和高利贷等非法民间融资行为危害性的宣传报道,提高居民和企业的金融法律意识。二是金融监管机构要联合公检法部门,要加大对地下钱庄非法集资和发放高利贷等不法民间借贷行为的查处和打击的力度,促进民间融资市场健康发展。
一、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新定义
企业财务风险指企业财务活动中各类不稳定因素所造成的影响。这些影响往往导致了预期收益与实际情况的脱节,造成企业蒙受损失。企业的组织、生产等每一个环节或方面都有可能成为问题潜在的诱发区域。当风险一步步转变为损失后,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偿债水平将大受影响。众所周知,筹资活动、投资活动、资金回收和收益分配活动四个方面是企业财务活动的基本组成部分。需要企业面对的往往是不同环节都有可能产生的风险,当这些风险渗透进了企业资金管理后往往导致新的经管问题,会对正常的回收资金和收益分配产生不可估量的损失。但与此同时,一个正常进行生产经营的企业,面临各类财务风险又是在所难免。财务风险在资本流通中可谓不可避免。从资本运作角度理解资本流通是资本进行运作时流通初始的本金垫支,以价值衡量作为目标以增加货币本金的回收,在此之中财务就成了重新获取货币垫支所进行的运动。由此可见财务风险的源头实际上生于本金垫支,当相关的筹集活动一货币为资本使用时,无法跟随价值升值成为了资本所携带的风险。资本流通的过程成为了财务风险移动与积累的过程,资本风险会根据之前的资本形态进行接纳,这一过程中又会不断吸纳新的风险,最终对企业的生产经营造成巨大影响。这种影响会在企业的资金状况和财务成果中得到具体反映。由此可见财务风险将造成企业面临利润不稳定、偿债能力下降等问题。在财务结构中无论作为起到还是终点,都可是为财务的一大静态表现,对运动过程进行表现。上述定义从总体上阐述了财务风险,对企业的生产和经营管理将有重要指导意义。
二、企业财务风险影晌因素与风险控制原则
在认识企业财务风险的基本定义的基础上对方向的产生原因和影响因素进行把握,必须清楚地看到这些成因,才能在实践工作中做出有效的防范和规避,进而将风险损失降低。本文将就此在下文中列举财务风险的几大产生原因。
1.企业的资产结构中债务比例过高
企业的资产结构中的债务比例不宜过高,过高的债务比例会导致无法偿还到期债务等问题,进而将企业拖入严重的财务困境。过高的负债比率将使企业负担起利息且到期需要偿还高额债务本金,在企业经营状况不佳时此类问题甚至可能直接造成企业资不抵债,破产清算。
2.企业的资产流动状况差
如何保持良好的资金状况以偿还到期债务和利息是企业在完成融资后所亟需面对的课题。这时如果企业的资金流动状况较弱、变现能力不强将无法保证有足够的现金,这些都会导致企业财务风险由潜在发展为现实,轻则产生财务危机,重则造成经营失败。
3.企业的财务决策失误
当企业的财务决策不合理时,缺乏科学性的决策会造成实际效益与筹资成本的失衡。经营管理不善导致财务状况恶化,严重威胁企业到期财务水平增加静态风险蔓延的破坏性。这些都是产生财务风险的重要原因,可见决策失误所带来的重要影响。
4.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导致不同的财务风险
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相关法规制度等环境外部因素是企业财务管理中不可避免的。这些因素独立于企业之外不受企业控制,会对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产生剧烈影响。外部环境的复杂多变增大了企业风险产生的可能性。综上,上文列举的前两点因素是财务风险产生的直接原因,而后两者则是直接导致风险发生的间接原因。类似情况一旦发生,会对企业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企业需要制定如下风险控制的原则。
(1)收益、风险均衡原则。企业的经营者在经营中不能只注重企业的收益,要对可能到来的风险与可能造成的损失做好提前的预判。这就要求企业经营者将收益与风险同等对待,寻找其中所存在的联系以达到均衡各方的目的。趋利避害的基础上为企业争得更多利益。
(2)风险适度、限度承担的原则。财务风险的存在是不以公司经营者的意志为转移的,所以有关人员必须正视。在认识风险的基础上明确它可能造成破坏的最大程度。
(3)提前预警,有效规避的原则。任何财务风险都不是凭空生产,其产生之前必有先兆,即所谓的预示性。及时建立有关的预警系统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4)分权分级管理的原则。在财务风险来临是,企业需要上下一心共同面对,管理上需要分权分级明确相关责任。
三、防范和化解企业财务风险的对策
1.合理规划资本结构,保障融资环境
资本结构是企业财务规划中的重要课题,而合理的负债比例则是其中的重中之重。对于企业的经营者来说,必须在保持适当的负债同时控制资金成本,否则就可能造成无力还债甚至资不抵债。只有规划合理的资本结构,控制好负债比例,才能让企业的融资环境大大改善,吸引各方投资。
2.进行多角经营,分散投资风险
当企业风险不可避免时,分散风险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企业的经营者可将筹集的资金进行分散投放,让不同盈利和亏损程度的项目共同分担风险。这种分散应对的方法可以实现盈亏互补、削弱风险带来的破坏。不过此种方法尚需企业领导者谨慎选择。
3.合理制定风险应对政策,保持良好的财务状况
在企业的实际经营活动中,经营成果良好,资金却紧张的状况时有发生。比如投资长周期项目、投资高成本项目等,它们都会影响到企业的财务状况。此类情况一旦出现就意味着潜在的财务危机已经生成。因此,企业的经验管理者需要及时制定风险应对的相关政策,对于各收回款项进行及时处理,安排合理的资金运营计划以保障企业的正常运转。
4.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搭建风险防范的实现屏障
关键词:计算机;财务核算;财务管理;辅助应用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0-000-01
一、前言
对于我国现如今的企业发展来说内部的财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对企业的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决策和发展,但是如今企业发展迅速财务管理部门所要进行的核算任务以及管理工作也在不断的加重,而计算机在企业财务管理的应用有效的解决了这些难题并有效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管理的质量。
二、计算机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计算机在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部门得到广泛的应用是因为其对财务管理的工作进行具有重大的应用。
1.高效化和规范化
现阶段企业的发展随着我国现代化的建设的进行其发展也越来越快,其中财务部门所需要进行的财务管理工作也越来越多,而计算机应用与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之中就使这些工作变得更加的高效化和规范化。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进行的生产经营工作应该与财务管理的财务核算同步,但是在传统的核算方法中由于其滞后性使两者的工作不能同步进行,所以在计算机应用到工作中后使得这项工作更加的高效化和规范化。
2.完善财务控制体系
对于企业的的发展来说内部的财务部门掌握者企业的资金流动和支出,在每一项工作中都影响着企业在未来的发展,所以完善企业内部财务的控制体系是企业进一步发展的保障,而计算机在企业财务的管理之中可以有效的实现企业财务管理中对资金流、信息流以及物流的有效控制,其在有效的管理财务信息的同时还能够参与到企业的相关经济决策之中为企业提供更加精确的财务信息进一步优化财务的管理系统进而促进企业的发展。
3.财务管理的职能转变
企业内部财务管理部门的职责就是管理企业内部的资金流动并对每一行资金流动做出准确的数据并进行风险评估,确定企业所要进行项目是否能够符合企业现阶段的发展要求,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使得财务管理人员有效的提高了自身控制财务决策的只能水平,同时在管理的过程中计算机可以为财务管理提供更加准确更加系统化的数据同时数据的传输更加的便捷,工作人员可以根据其中的数据及时发现其中的不足并有效的避免经济决策中的风险从而让企业的发展更加的稳定和迅速。
4.在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应用
τ谄笠的诓坎莆癫棵诺墓ぷ骼此挡唤鼋鲆进行财务的核算以及经济的决策,同时还包括众多的财务管理工作,其中包括企业与企业以及企业与客户之间经济财务流动等多个工作任务,而在这些任务中计算机的网络技术让财务管理工作变得更加的便捷,在财务管理的过程中利用网络技术交易的双方无需进行面对面的辶骷词瓜喔艉茉兑部梢酝ü网络进行信息的交换和处理同时能够完成以贸易为中心的所有业务,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保障。
三、计算机财务软件的应用建议
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少不了财务管理的作用,而计算机能够让企业财务管理的质量有效的提高,下面对财务软件的应用提出相关的建议。
1.及时结出相应的财务报表
企业内部的财务报表关系到企业的发展和决策,其中包含着企业近期的财务状况,而财务软件对企业财务部门来说就是一个电子的记账本而这个记账本比传统的手工进行更加的规法和准确,同时可以对企业近期的资金流动作出详细的汇总,所以对于企业近期的财务报表进行及时的总结能够让企业管理人员时时刻刻掌握者内部的财务状况,进而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能够对自身的财务状况有详细的了解同时也有利于企业做出正确的发展决策进而帮助企业更加稳定的发展。
2.及时查询企业的资金状况
计算机财务软件是一种相当智能化的应用软件,对于企业来说在发展的过程中要利用财务软件及时的对企业内部的资金状况进行查询实时了解企业资金的同时发现其中的问题,进而将其中的财务问题能够及时的进行解决,在这个过程中企业的管理者还可以据此对企业资金的发展状况进行预测,为企业未来的发展做出有效的管理政策同时对于企业内部的管理工作以及工作人员及工作任务的改变做出进一步的调整,这也为企业的发展做出了有效的管理措施。
3.资料的快速整理
计算机财务软件的应用不仅能够进行记账和资金的产训工作,同时对于资金信息资料的管理和整合也具有一定的作用,因为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不免要对发展项目的资料进行整理进而做出正确的决策促进企业的发展,而在这个过程中财务软件可以对企业的各项财务资料进行分析同时计算出实际状况与财务预算之间的差距,除此之外其还能够根据财务资金资料进行相关的统计分析,而其中包含了多种分析功能进而为企业提供更准确的财务资料帮助企业的发展。
4.大数据可以打破传统财务部门人力资源格局
大数据时代会对企业的财务岗位重新定位和设置,一些岗位可能会被撤销或合并,一些岗位会被新设。公司将设置与数据收集和处理相关的岗位。财务人员的职责分工可能不再以核算为依据,而是以数据和信息收集处理作为依据。发生转变的还有财务人员的绩效考核方式,对财务人员的考核可能将站在企业的角度而不仅仅局限于部门的角度进行考核。因此,大数据对于所有财务人员是一次考验,对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财务人员应该对企业的生产、销售、管理等各个环节都有充分的了解,而且还应该具有系统性和管理性思维,能够充分理解企业的战略目标,能够清晰解读大数据背后对企业有价值的信息。
四、结束语
现如今计算机技术已经渗透到企业的财务核算及其财务管理的工作之中,在企业发展的同时为企业财务管理的工作提供了巨大的帮助,在一定的程度上提高了企业财务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同时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准确的资金数据,让企业的财务资金得到了有效的保障,进而为企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宋东焕.计算机在财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中的辅助应用浅谈[J].2016(6)172-173.
摘 要 资金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必要元素,也是最基本的条件之一。一个企业的资金状况直接体现了企业的资源配置以及资本构成、企业产权关系。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各项经济制度的逐渐完善,企业的资金管理越来越重要,资金是企业的血液,如何筹措、管理、使用资金已经变成企业领导以及财务人员重视的问题。
关键词 企业 资金 管理 对策
一、资金管理理论概述
资金管理是企业对资金来源和资金使用进行计划、控制、监督、考核等各项工作的总称,是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资金管理的内容包括固定资金管理、专项资金管理和流动资金管理。资金管理的主要内容是投资决策与计划,建立资金使用和分管的责任制,检查和监督资金的使用情况,考核资金的利用效果。资金管理是财务管理的核心,想要做好财务管理工作,就要先从资金管理着手。
二、企业资金管理的现状
(一)信息控制不严格,账面与事实不符。对于这个信息时代,一个企业对自己营运状况、资金周转,都没有很好地掌握,恐怕很难做出经营企业的正确决策,然而我国现在大多企业存在着信息不透明,不对称,掺杂假信息等现象。这些现象主要是由于企业各部门只考虑到自己的利益,不为企业的长期发展做打算,造成企业的决策者因难以获得准确的财务信息而做出错误的决定,同时,信息缺乏真实性、账面与事实不符,也给社会监督和宏观调控政策带来了麻烦。
(二)缺乏资金管理意识。虽然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对于资金管理都有一定程度的重视,但有些管理者缺乏专业财务管理理论基础,对于资金的时间价值观和现金流量观重视不够,缺乏专业分析能力,资金使用计划不合理,在资金的流动、使用上缺乏合理性的安排,造成资金不能科学的运转,严重者使资金链断裂等等,给企业经营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还给企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致使利润减少。
(三)缺乏严格的监督与控制体系。企业的资金周转缺乏事前预算、事中监督、事后控制,对于资金的投入,往往事倍功半,投入多回报少,这其中的大部分原因在于缺乏监督,监管不力,导致资金体外循环严重,监督部门只是走过场,未发挥其实质的效力。企业内部员工缺乏自律,某些领导假借职权乱投资、乱开支、乱借款,假公济私造成企业资金混乱,资金流失,又由于没有好的企业制度和好的反馈意见,导致这种现象的存在,以至于在面对多变的市场经济,企业缺乏应变能力,很容易造成企业资金紧张,经营状况不好,甚至破产。
(四)资金的利用率低。主要有:投资决策未经考虑,随意投资,造成资金的流向不受控制,资金控制不力,用以借新债补旧债的方式经营,造成企业经营困难,有些企业,盲目制订计划,开发新项目,大量投入资金,造成资金紧张,周转困难,难以维持经营;企业内部账户设置混乱,由于现在公司大多有很多分公司子公司,分支机构都设有自己的账簿,而这些子公司的营运状况很难了解,有些子公司营运良好,想发展壮大,向总公司申请拨款,开发建设,而有些则经营困难,面临倒闭的危险。由于各个子公司的营运状况不同、账面与实际不符,造成资金脉络混乱,难以掌握公司资金动向。
三、优化现代企业资金管理的对策
(一)建立完善的资金管理机制
(1)强化资金管理意识。企业应注重财务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注重时间价值观念,使企业的资金运动与市场变化相适应,有效地规避风险。企业还应注重现金流量观念,对现金流量进行预测,有效地编制财务报表。(2)优化资金的使用结构。要先优化资金的占用结构,企业要严格规定流动资金的比例,按照自身企业的经营特点,设置合理的比率。还要制订详细的计划,确定流动资金内部项目的比例,科学地设置流动资金比率,才能减少浪费,才能达到企业经营的预定目标,企业应重视资金的规划,这是企业可持续经营的最基本的条件。
(二)实施资金的集中统一管理
企业的资金管理可以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实施资金的统一管理。有效的预算是一种控制机制和有效规避风险的方式,是实施资金管理的有效模式。建立完备的预算体系,是企业生产经营有序进行的保证,是企业进行监督、控制、审计、考核的依据。其次,针对现在企业资金使用过程中存在的效率低下、使用分散等问题。要从资金集中管理入手,建立完善企业资金结算中心制度,还要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制度,保证资金的有序流动,最后要明确现金流量的核心地位,加强对现金流量的监管与控制。
(三)应用统一的财务软件,推进财务与业务一体化
随着经济的发展,新的技术的引进已成必然趋势,应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可以推进企业财务与业务的一体化管理,加强企业的信息化管理。企业可以针对自身企业的资金状况,采用财务软件,进行监控与管理,节省时间,提高效率。对于财务软件的选择,可以选用国家认可的(如拜特资金系统),建立统一的平台,逐步使用先进的ERP 技术。
(四)强化财务的监督与控制
现行许多企业都存在着企业治理不完善,企业所有权单一,监管部门监管不力等问题。对于这些问题,应该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事前管理、事中监督、事后控制,完善企业的管理。还应设置完善的审计制度,企业内部的审计制度是严格监督、考核企业财务能力的重要措施,是强化监督,是预算有所保障的机制。因此要完善审计制度,确定其部门和专职人员,确定其地位,明确其职能。建立完善的制度,保证企业的财务信息真实可靠。
四、结束语
总之的来说,资金是企业经营活动的基础,是企业进行发展的必要的条件,可以保证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作为企业财务管理中的核心部分,资金的管理要认真对待,建立健全各项对资金的监督和控制制度,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使企业获得更大的效益。
参考文献:
[1]王晶.完善企业资金管理的策略研究.财经界.2010(8).
关键词: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现状;资金集中;网络环境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6-0240-02
1 我国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现状分析
1.1 企业集团公司治理问题制约了资金管理模式作用的发挥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的企业集团普遍先有子公司后有母公司,存在资源控制权和资源使用权不分离、所有者缺位、内部人控制等问题,“弱天子、强诸侯”的现象较普遍地存在。各子公司“盘踞”各地,与集团公司“貌合神离”。在这种情况下,集团公司往往沦为一般的管理类职能部门,无法确切了解各子公司资金收支的实际情况,缺乏资金控制的前提。利润和现金流量仅停留在纸面,缺少可以调度的资金。在这样的产权制度下,企业集团很难从制度上保证资金的集中控制。
与国际大型跨国公司相比,我国大型企业集团资金管理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其根源除了产权、技术与人员等多方面复杂因素外,还与我国企业集团的治理结构有关。企业集团下属机构众多,地域分布广泛,管理链条加长,管理成本增高。在其内部局部与整体利益并存,组织协调难度大。对于我国某些行政性翻牌设立的企业集团来说,因成员单位各自为政、母公司管理不力而导致“集而不团”内部失控的情况可能更为严重。财务管理体制分散、资金监控失衡,母公司掌握不了子公司的财务状况、控制不了下属单位的资金运作行为。结果一个子公司出现问题就把母公司拖到无休无止的债务、担保纠纷里,导致损失惨重。或者集团母公司由于依赖传统的手工方式来掌管下属企业的财务资金信息,不能及时从全集团角度进行运作,费时费力,效益低下,更不利于风险控制。这些情况,不但出现在国有企业集团,集体、民营企业集团也有,充分说明财务资金管理是我国企业集团管理中普遍存在的一个薄弱环节。
1.2 资金管理模式缺乏统一的指导思想,协调难度大
企业集团拥有众多的子公司,成员多,分布广,各子公司的发展状况参差不齐。各子公司自身作为一个小的企业集团,各自拥有独立的资金管理体系。各子公司普遍根据自己的发展建立了一定的资金管理制度,采用了一定的资金管理模式 。企业集团内发展基础比较好的子公司一般都建立了基于网银系统的资金管理体系,有的采用结算中心,有的采用内部银行形式,但是各个子公司的资金管理往往各成体系,企业集团无法对其实施统一管理。企业集团内部融资规模居高不下与沉淀资金的现象共存,融资渠道不畅,财务(资金)成本高,现金资源配置低效。集团公司如果要对企业集团的资金进行集权管理,必须考虑由此带来的成本效益比是否合理;如果集团公司要根据总的资金管理模式进行调整,必须考虑对子公司进行调整的难度。
1.3 各种资金管理模式功能发挥不足
良好的资金管理模式必须充分发挥结算、融资信贷、监控等职能。集团公司需要确定各子公司现金的最佳持有量,确定融资的额度以及融资的时间。集团公司对子公司的现金收支进行实时监控,必须以有效的预算体系、良好的信息沟通体系为基础。而目前我国部分企业集团网络建设比较落后,集团公司的成员众多,地域分布分散,信息的收集还依靠传统的报表传递,无法实现资金管理的实时监控,无法掌握各子公司资金的实际情况。有些企业集团虽采用了ERP,但是很多软件都没有金融服务的功能,无法整合外部的金融资源,包括企业银行账户余额,应收和应付款项、短期投资和债券发行等。多数情况下,各模式一般只是发挥了集中结算的功能,融资信贷功能、监控职能以及信息反馈职能并未充分发挥。
目前我国集团企业所面临着的一个迫切问题就是,如何最大限度地提高集团企业资金的整体使用效益,使资金得到最高回报和创造最大价值,从而实现整合优势。加强集团资金集中管理,加快信息技术的运用,的确已成为我国集团企业管理中需要重点推进的一项工作。
2 我国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的基本模式及主要问题
2.1 我国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的主要模式
由于各集团公司在管理要求、企业资本结构和集团控制力度等方面存在差异,企业集团采用的资金管理方式也不同。目前,企业集团在资金管理上主要有集权管理和分权管理两种模式;企业做资金集中管理,往往要设立一个专门的内部金融管理机构,承担所有的投融资、结算、预算管理事宜。我国企业集团的内部金融管理机构从组织形式上看,目前主要有结算中心、财务公司、内部银行管理以及同时设立财务公司和结算中心四种模式。这些模式从其功能上来说,都在不同程度上发挥了内部资本市场的作用,它们是内部资本市场发挥作用的组织载体。
2.1.1 内部银行管理
内部银行是企业在内部引人银行的管理体制而建立起来的一种内部资金管理机构,其要求企业内部所有的单位都必须在内部银行开立账户,各单位遵照内部银行统一制定的结算制度进行日常现金结算及往来核算,内部银行实施银行化管理,对下属各单位统一发放贷款、对外统一筹措资金,并实施对企业资金的统一监控。这种模式实际上是内部结算中心条件下将银行的管理体制引人,并强化内部资金结算中心的功能,使得内部银行成为结算中心、贷款中心、票据中心、监管中心,统一对企业内部实施日常的往来结算和资金的调拨、运筹。企业内部各单位均具有较独立的决策权和经营权,内部单位根据需要可以向内部银行进行贷款,但不能直接向外部单位借款 (由内部银行统一向外部筹措资金),内部资金实行存贷分户、有偿使用原则。
2.1.2 财务公司
财务公司是集团企业实行资金集中管理的最高机构形式。财务公司属于非银行金融机构 ,在投融资方面拥有多种国家授予的金融许可权,便于开展集团的各项金融管理工作 。
2.1.3 结算中心
由于财务公司需要银监会审批,成立困难,所以更多的集团企业采取了成立结算中心作为内部金融管理机构的做法。目前,结算中心所承担的集团金融管理工作与财务公司基本相同,但由于其不属于国家批准的金融机构,没有金融许可证,所以在开展业务的过程中对商业银行的依赖更多。
2.1.4 同时设立财务公司和结算中心
有条件的集团企业,往往还会采取财务公司与结算中心并存的结构设立方式,财务公司侧重利用金融机构的合法身份为集团提供金融服务,结算中心则以集团内部管理部门的身份加强对成员单位的监管,制定集团资源整合利用方案并监督执行 。
2.2 我国企业集团资金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长期以来,受管理工具和技术手段的制约,我国集团企业的资金管理幅度、监控能力和时效性并不尽如人意。企业的资金管理出现了如下弊端和不合理的情况:
2.2.1 资金运动不透明,违规操作多
资金管理分散、监控不力:下级单位多头开户,集团资金分散存放在不同商业银行几十个或几百个结算账户上,使集团资金在途数量极大、极度分散,集团无法及时了解其资金状况;资金账外循环、资金支出缺乏有效控制及资金流向不透明。
2.2.2 监管力度和时效性不足
集团企业的决策者无法实时收集资金信息,不能随时掌握集团整体资金状况, 造成决策延误,控制失效;对应收账款控制较弱,资金回笼缺乏系统管理;内部单位互相拖欠,形成内部三角债。
2.2.3 资金使用效率较低、风险大
在资金状况良好,偿付能力较强时,不能利用资金优势,降低各种负债,降低财务成本,也不能利用此优势建立良好信用等级为企业谋取各种优惠。集团企业内部上下游企业之间容易形成内部拖欠“三角债”; 资金贷款、担保、投资缺乏有效控制,筹、投资不能统筹规划,引起资金浪费及财务成本过高。
2.2.4 资金短缺与闲置并存
内部资金的余缺调剂不力,资金闲置与短缺情况并存,经常出现在集团整体资金充足的情况下部分集团下属成员单位由于局部资金短缺仍向商业银行借款的现象,从而加大了集团整体财务费用的支出。
2.2.5 资金管理预算不完整
很多大中型公司的预算是不完整或者不准确的,因为没有先进的工具和方法, 导致预算管理非常困难、复杂,一些公司甚至放弃了预算这一重要的管理控制方法,资金收入没有全面合理的预测与控制,不能及时满足生产经营需要;缺乏资金管理的有效手段,影响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以及对外信用度。
2.2.6 信息不对称
走向集团化的大企业,子公司散布世界各地,母公司对子公司的管理或多或少地存在管理者无法全面真实地掌握经营数据的问题,使决策信息数据的收集出现高成本和信任风险。
参考文献
[1]卜祥文.发挥企业财务结算中心作用的措施[J].林业财务与会计,2002,(03).
谈到信息化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我们往往会聚焦于那些知名的大型企业,然而,今天的预备队,可能就是明天的生力军。众多的中小企业,在推动信息化管理的普及与应用方面,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有活力、经营灵活、发展快速是中小企业的优势,但同时,由于中小企业在人才、技术、资金等方面处于劣势,常常在追求销量与利润的同时,忽略了财务管理、风险控制的作用,这也是阻碍中小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为了解决这个普遍存在的难题,记者专访了用友畅捷通软件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用友畅捷通”)副总经理杨宇春先生。
现状
多年与国内企业打交道的经验,让杨宇春先生感到,我国中小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的现状不容乐观,表现在:
一、对财务管理的重视不够。在中小企业中,投资者往往就是经营者,使得很多经营者只注重生产管理和业务开拓,对财务管理并没有加以重视,无法从财务资料中获取重要信息,使财务管理处于被动状态。
二、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财务核算不规范。企业没有建立统一的核算体系和规范的财务制度,使财务核算流于形式,没有发挥财务内控与防范风险的职能。
三、财务管理基础薄弱,管理手段落后。多数企业仍停留在会计电算化甚至手工核算阶段,财务与业务系统信息不能共享,不能集成,造成重复劳动,也丧失了财务对业务过程的监控作用,财务对企业经营系统的分析、评价、考核作用也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谈到导致上述问题的原因时,杨宇春先生认为,大部分中小企业的会计账目异常混乱,管理者无法获得及时有用的财务信息,影响了决策的客观性和及时性,具体体现在:
1.财务管理被动滞后,管理者缺乏财务知识。一些企业单纯追求短期经济效益,管理者只注重生产管理和业务拓展,未能对财务管理加以重视,管理者缺乏应有的财务知识,甚至看不懂财务报表,财务策略上的严重失误,直接导致了一些企业危机的产生。
2.财务管理没有从经营全局出发,仅从财务角度看问题。由于科层制管理模式的影响,一些企业各部门间存在信息壁垒,会计核算体系的设计不考虑业务管理的需要,许多经营控制点的财务监督职能缺失,财务对经营的指导和控制形同虚设。
3.财务管理目标不明确。不少企业缺乏明确的方针战略,忽视长远利益,被一些短期投资行为左右,造成经营决策的失误。
4.财务管理制度体系不完善。企业没有建立统一的核算体系和制度,财务决算流于形式,甚至有些企业为了短期利益,不惜违反财务制度,做假账。
5.财务管理基础薄弱,管理手段落后。财务与业务系统信息不能共享、集成,造成重复劳动,财务信息不能发挥对企业经营系统的分析、指导、评价、考核的作用。
内控
当前,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等问题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与重视,然而,这个话题似乎是大型企业专属的。杨宇春先生指出:“其实,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更弱。只是因为很多中小企业的民营性质,使得经营者更重视业务拓展和短期经济效益,企业内控、风险管理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同时,中小企业的竞争更加惨烈,客观上要求企业以高质量、低成本的产品,以及快速、准确的营销策略去应对市场的变化,因此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必须控制进度、控制质量、控制成本,同时吸引并留住客户。”
杨宇春先生总结了中小企业的内控问题,主要集中在三方面:
其一,效率降低,内部流程出现问题,具体体现在:客户信息、价格信息外流,造成商业机密流失;采购价格、销售价格混乱,导致企业运营成本高、利润低;内部各部门协调沟通不畅,造成效率低下,客户订单交期延误。
其二,资金周转出现问题,包括应收账款管理不善,导致坏账过多,账期过长,企业资金压力大;因无法对目前和未来各个时期的资金状况进行准确预估,导致盲目接单,现金流中断,或因为过于谨慎而失去生意机会。
其三,库存资金积压,陷入库存积压、呆滞商品物料过多,导致资金占用无法正常运转的恶性循环。
方案
杨宇春先生介绍,针对中小企业的管理现状,用友畅捷通为企业分别提供了单项级的T1、部门级的T3、企业级的T6等管理软件。在我国拥有50万用户,产品成熟稳定,符合中国企业的管理实际,尤其从以下方面加强了管理:
提高工作效率和客户满意度,加强管控。
根据用户企业管理要求,量身订制业务流程和业务单据、业务报表,保证使用效率;通过自动化业务管控(价格、信用、库存)和自动化财务核算(成本、应收应付),加快各个环节处理效率,并提高管控力度;通过有效的信息共享,同时兼顾信息保密性,加快部门间沟通效率;通过预警、待处理业务自动推送,积极应对紧急任务,高效处理日常任务。
管理应收应付款项,作好资金预测。
通过有效信用管理(业务员信用、客户信用)、信用预警、信用提示,有效减少坏账;只要货品收到、发出,都可以考虑在应收应付范围内,更加精准地对应收应付进行预估;通过灵活的结算政策和收付款期限控制,准确预测未来各月往来资金状况。
管理库存水平和成本。
准确核算库存成本,为经营者提供实时库存成本,避免因财务核算延迟而导致的成本信息不及时;提供库存可用量查询(含在途量、在订量等),准确监控库存未来状况;通过最低库存、最高库存、可用量控制来严格控制企业库存数量与收发货管理。
提供管理信息,辅助决策。
提供多维度的管理报表,帮助企业经营者迅速了解经营状况,辅助决策。
通过对已经实施T系列软件的企业进行的调查显示,经过信息化应用,最直接的效益是企业的库存周转率有了大幅提升,应收账款余额也大幅下降,帮助企业加快了资金周转,带动企业利润的提高。同时,帮助企业规范了流程,加强了内控体系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