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7 15:55:23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专业实践情况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高职;旅游管理;假期实践
一、问题的提出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依据《纲要》精神,高职教育应在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下进行,假期实践应成为高职教育的必要环节。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主要就业企业是旅行社和景区景点,其从事的工作不仅需要大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更需要具备较强的合作协调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大学生利用寒暑假及周未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能使大学生将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机结合,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使学生更快、更好地适应行业需求。
二、调查的目的、对象和方法
(一)调查目的
为了解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假期实践情况,分析假期实践与学生能力培养的关系和作用,找出提高旅管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途径和方法,为实践性教学提供参考,特安排了此次调查活动。
(二)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针对的是武汉市部分开设旅游管理专业的高职院校,总共8家。分别是:武汉职业技术学院、长江职业学院、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武汉民政职业学院、武汉商贸职业学院、湖北大学职业技术学院、武汉工商职业学校、武汉市财经学校。调查对象是上述8所高校的346名学生和19名教师。
(三)调查方式
针对学生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对个别有代表性院校采用实地考察、个别访谈为辅的方法。发放问卷346份,回收有效问卷340份,有效回收率为98.3%。本调查共设计问题15道,其中单选题10道,多选题5道,调查内容包括实践动机、实践前的准备、实践天数、实践内容与专业相关度、实践效果等方面。针对教师采用的是个别访谈法。整个调查过程总共历时2个月。
三、调查设计
学生调查问卷由15道问题组成,问卷的设计基本反映了我国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假期实践环节的现状。问卷包含三个模块,第一模块“实践准备情况”是了解学生假期实践的动机和准备;第二模块“实践基本情况”主要了解学生实践天数、实践内容与专业相关度;第三模块“实践效果”了解学生假期实践收效。另外针对8所学校的教师进行了访谈,访谈内容为:学校开展假期实践的情况、学校针对假期实践所做的工作、学生假期实践后的效果。
四、调查结果分析
(一)学生参与假期实践的动机主要是为就业做准备
旅管专业学生参与假期实践的动机是一项多选题,调查结果见表1:
表1参与假期实践的动机动机人数关注、了解社会现实110人学有所用170人结交朋友100人为就业做准备300人赚钱125人增长见识245人发现自己的不足210人学校要求40人从表1看出,旅管专业大学生参加假期实践的动机主要是为今后就业作准备,其次是增长见识。这一结果表明旅管专业大学生参与假期实践具有较强的主动性,出于理性思维考虑,而不是为完成学校要求而为之。参加假期实践的主要目是通过假期实践,了解旅游企业对员工的要求,找出自身能力与企业要求的差距,及时改进和调整,为今后就业做好准备。
(二)学生参与假期实践的准备工作主要是心理准备和了解企业背景
旅管专业学生参与假期实践的准备工作是一项多选题,调查结果见表2:
表2参与假期实践的准备工作准备内容人数心理230人理论知识140人了解将去实践企业的背景235人其他55人从表2看出,旅管专业学生大都十分重视参与实践前的准备工作,特别会做心理和了解将去实践企业背景的准备工作。结合个别访谈了解到选择其他选项的学生认为,还应做调整作息时间、了解岗位情况等方面的准备工作。
(三)学生参与假期实践的天数较多、程度较深
8所学校大学生一年中参与假期实践的天数及百分比见表3:
表3假期实践的天数及百分比天数人数比例045人13.2%1—7天20人5.9%8—14天65人19.1%15天—21天50人14.7%21天以上160人47.1%由表3可知,参与假期实践天数21天以上最多,1到7天的最少。总人数中,参与过假期实践的人数占总数的86.8%,说明大学生大多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假期实践。一年中参与假期实践15天以上的人数占总数的61.8%。结合个别访谈了解到有25名学生实践时间为50天左右,45名学生实践时间为60天左右,说明接近一半的大学生参与假期实践天数较多且程度较高。
(四)学生参与假期实践的途径多样,实践内容与专业相关度较高
【关键词】特色专业建设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 实践教学体系 改革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2C-0073-02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日渐显现,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计划中,实践教学已成为不可或缺的关键性组成要素,是专业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关键性环节,有利于提高专业人才培养整体质量。因此,本文试针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多层次探讨基于特色专业建设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途径。
一、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
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部分职业院校没有与时俱进,准确认识职业教育理念、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等,导致构建的实践教学体系不科学、不合理,实践教学内容安排不合理,实践课程教学课时较少,不利于实践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仍然采用满堂灌教学模式,过分注重专业理论知识教学,一次性向学生灌输大量的课程知识,师生、生生间的互动极少,课堂氛围沉闷,课堂教学效率低下,不利于职业教育的长远发展,影响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
(二)实训基地建设力度不够
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中,某些学校并没有意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已构建的实训基地流于形式,该专业实践教学效率低下。学校没有加大在实训教学技术设备方面的投入力度,实训设备设施不完善,无法有效满足专业学生在实践教学方面的客观要求,智能化仪器使用较少,实训基地设备设施利用率低下不注重实践设备设施的维护保养,频繁出现故障问题,缩短了其使用寿命,不利于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基于特色专业建设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途径
(一)完善人才培养计划,注重专业课程改革和人才培养效果
在开设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之前,学校要全方位分析社会企业客观需求,多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跟踪调查应往届毕业生就业情况,根据各方面就业情况,制订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计划,优化完善专业课程标准,注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结合自身各方面情况如特色专业建设情况,采用适宜的人才培养模式如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中心,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职业技能,确保人才培养计划的顺利实现。
在深化改革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中,学校要优化调整已设置的专业课程,客观分析当下建筑行业各方面情况,优化调整该专业职业基础课程,开设具有针对性的课程,以建筑制图与识图、房屋构造、建筑材料等课程为主;优化调整职业岗位课程,以基础工程施工、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建筑施工技术等为主;职业拓展课程要以施工M织组织、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建筑法规、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等课程为主。应根据当下建筑行业相关岗位客观要求,深化改革课程内容,促使专业实践教学内容更具针对性,提高专业学生实践技能和设计能力。在此基础上,教师要采用多样的教学形式,比如,现场教学法、“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方法、图片教学法,以建筑施工现场具体情况为切入点,进行针对性地演练,逐渐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积累丰富的建筑工程施工经验,为提高专业人才培养效果做好铺垫。
(二)注重实训基地建设和完善,加大实训基地管理力度,健全实践教学管理制度
1.注重实训基地建设以及完善
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中,学校必须意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加大在实训基地建设,即校内实训中心、校外实训基地,比如,校内实习工厂、实训中心、校外实习基地。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验中心为例,学校要进一步细化该类实训中心,比如,建筑施工仿真实训室、建筑模型实训室,工程测量实训室。在开展专业实践教学活动中,校内实训基地占据核心位置,而校外实训基地在一定程度上延伸并完善了校内专业教学。学校要进一步拓展融资渠道,加大在实训基地建设与完善方面的投入力度,构建多样化的实训基地,比如,建筑工程设备实训中心、综合实训中心,定期维护保养设备设施,延长其使用寿命,确保一系列实践教学活动顺利开展。
2.加大实训基地管理力度
学校要安排专业人员有效管理实训基地,优化完善已有的管理模式,将实训管理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实训监控体系等相融合,使其处于统一的网络结构体系中,构建全新的实训基地管理体系,促使实训基地与专业群,实训项目与具体专业课程相融合。实训室要实现内外共享,具有其开放性,更好地发挥其多样化作用,促使实训基地设备设施“建设、管理、使用”各环节有机融合,紧密相连,采用多样化的管理方法,提高实训基地利用率,使其更好地服务于专业学生实践学习。以此,有效改革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进一步提高专业人才培养整体质量。
3.健全实践教学管理制度
学校要根据专业实验室、实习基地各个方面情况,完善已有的管理制度,加强实践教学管理,顺利实现各方面资源共享,借助开放管理的运行机制,完善实践教学环境。专业学生可以采用申请、网络预约的形式,不受时间、地点限制,顺利进入实训基地、实验室等,完成教师布置的实训任务,进一步提高实验室、实训基地等利用率。学校要采用先进的技术,借助信息化手段,动态监控实训基地等,在校园网中开展具体特色的建筑工程技术课程,构建多样化的专业实践教学网站,学生可以借助网络,随时下载实验作业、递交实验报告等,可以将编制好的实验项目、专业课程设计项目等以多媒体课件形式呈现在校园网中,为学生提供更多进行专业实践学习的机会,而教师可以借助网络,批阅学生实验报告等,便于更好地了解班级学生专业学习情况,优化课堂教学方法。
(三)构建专业教学资源库,注重实践教学团队建设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学校要网络教育技术标准为基点,充分利用校园网平台,构建“科学、合理”的专业教学资源库,客观展现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成果,提高各方面资源利用率,比如,教学和培训、行业企业标准,优化完善专业教学资源具体内容,采用多样的教学形式,采用具体特色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相关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优化完善。在建筑工程技g专业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多样化的实践教学形式,注重专业课外活动,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实践教学活动中,逐渐提高他们的建筑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
在专业实践教学中,学校要注重实践教学团队建设,要多鼓励专业教师深入企业内部进行实践学习,更好地了解建筑企业在专业人才方面的客观要求,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逐渐提高自身综合水平,成为新时期社会市场所需的“双师型”专业人才,进一步提高实践教学水平,要多让建筑企业优秀员工到学校中讲课,并担任实训教师,进一步完善专业实践教学团队,优化调整教师整体结构,确保实践教学活动顺利开展。在此基础上,学校要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科学管理专业教师团队,对其进行针对性指导,为提高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整体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而言之,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中,学校要从不同角度入手深化改革实践教学体系,加大实训基地建设力度,完善相关的实训设施设备,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实训环境,借助信息化手段,构建相关的资源库,构建实践教学与自主学习平台。教师要根据学生各方面情况,优化调整课程教学内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优化完善专业课程体系,增加课堂教学趣味性,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以此,在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基础上,改变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课堂教学现状,顺利建设特色专业,不断增强院校核心竞争力,走上长远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韩守杰,王玉雅,丁爱霞,苗飞,张伟.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创新与实践[J].价值工程,2012(7)
[2]胡兴福,孟小鸣.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的体系构建[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2(3)
[3]付丽文,聂立武.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8)
[4]邱丽辉,汪耀武.基于特色专业建设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10)
[5]王强,于辉.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培养目标的探索[J].才智,2013(25)
[6]柏翠云,赵宏旭.建筑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0(21)
【基金项目】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研究与实践(GXGZJG2016A012)
为了使学生能够真正地接触经济社会,感受到行业企业的真实工作环境,本次专业认知实践从企业引进真实项目。结合项目的具体情况和专业认知实践对学生的要求,任务导向教学法中的项目教学法、任务教学法、小组合作法和张贴板展示法等教学方法科学巧妙地综合地运用起来。首先,根据项目内容,明确具体任务,收集相关信息。然后就如何开展调查制定具体的行动计划。接下来就是分析任务,在充分的民主讨论和谨慎论证的基础上,调整并选取更为合理可行的调查方案和进度计划。此后就是实施具体调查的过程。在实施过程中要检查是否已经按要求完成,要分步检查各阶段的调查结果,检查调查计划的进展情况。最后评估调查工作完成的质量。学生以张贴板的方式进行成果展示,企业、指导老师和学生三方进行评估,为学生的专业认知实践进行最后赋分。
二、专业认知实践的具体实施
1专业认知实践的准备工作为了保证专业认知实践教学工作的效果,商务英语专业选派专人负责联系企业,商讨校企合作项目,并为每个班级配备了两位专职指导老师。在确定了合作企业和具体项目后,通过集会对学生进行动员,说明专业认知实践的作用和相关要求;同时请企业人士为学生做讲座,就公司运作,项目情况,对学生的能力的要求和培养等进行介绍。
2专业认知实践的基础工作针对企业提供的三个真实工作项目,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际情况选择项目,按照各项目的要求进行分组。企业项目负责人就相关项目对学生进行了培训。通过培训,学生掌握了项目的相关信息、调查技巧、调查范围和有效调查表的要求。这些工作确保了专业认知实践的顺利实施。
3专业认知实践的具体实施学生在了解了项目的相关情况后,通过小组讨论对项目进行分析,分解为不同的任务,制定实施计划,确定每天完成的任务量,小组内具体分工,共同去完成项目任务,每天返校后就项目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总结,对项目实施过程中遇见的问题进行整理,与指导老师和企业项目负责人探讨,共同解决问题。对项目任务完成困难比较大的小组,指导老师亲自陪同外出进行调查,帮助完成任务。
4专业认知实践的检查与评估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企业每天就上交的调查表进行审核,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和提出整改意见,指导学生有效地进行调查。任务完成后,按照专业认知实践方案中成绩评定标准,企业、指导老师、学生三方综合进行评估,确定学生的综合成绩。企业主要是根据完成调查项目完成的质量和数量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分。学生小组成员根据各自的表现进行互评。指导老师就学生的实践过程中的表现以及张贴板成果展示效果进行评价。
【关键词】专业教师 企业实践 提升技能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1-0224-01
一、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的意义
作为教育的一线工作者,专业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实践能力直接决定了教育输出的学生的质量。除了基本的职业教学技能,专业教师还需要具备适应企业需要的专业技能,从而正确地引导学生的学习以及择业就业。
具有企业实践经验的教师,对于企业的工作流程、岗位操作技能和作业流程等,都有详细的了解。一方面,为专业教学提供了宝贵的案例资料,丰富了教学资源库;另一方面,教学不再是纸上谈兵,可以在理论教学的过程中,与学生分析实践的经验,利用案例,引导学生在“学中做”和“做中学”,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目前,很多中等职业学校已经意识到提高和培养教师实践能力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相继组织本校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
二、教师下企业的现状分析
1.实践教师的积极性不够
(1)教师到企业参加实践培训,工资依然由学校发放,企业完全不支付工资。由于实践期间教师没有担任学校的课程,因此,学校不计算课时费用及其他补贴。期末计算绩效时,实践教师的绩效也会比其他教师的差一大截。
(2)大多数专业教师的教学任务都是比较繁重的,没有办法安排教师脱产实践,因此,学校一般会安排教师寒暑假期间到企业参加实践。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牺牲自己的个人休息时间来完成实践任务。
以上两个原因,导致教师对企业实践的积极性大打折扣。
2.企业的配合度不高
教师到企业实践的时间一般为2-6个月,时间较短,也不能为企业创造较多的价值。因此,绝大多数的企业不太愿意让教师参与到实质性的工作当中,企业随意安排实践内容。
3.实践内容缺乏具体规划
学校在选派专业教师进入企业实践之前,不清楚教师的应具备的实践技能和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没有对实践进行总体规划,布置的任务过于笼统。企业对教师在校的任教岗位、学校和教师的需求等情况也缺乏了解。致使很多教师下企业之后,不能真正参与进企业的运作中,无法达到提升自身实践技能的目标。
4.监管考核制度不够完善
严格的监督管理制度,对提高教师企业实践的效果起到很大作用。但是,目前很多中职学校的老师在企业实践期间,实际的工作时间、工作态度以及工作效果,都是学校无法监控的。教师在企业实践的内容和收获,仅仅通过文字的形式来展示和表达,是过于片面的。
三、有效提高下企业的专业教师实践技能的对策
1.完善教师企业实践管理机制
学校应根据本校专业方向和教师队伍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实践管理制度。
(1)学校合理选拔和安排下企业实践的教师人选
实践教师必须在专业岗位上任教3年以上,对所在专业的专业发展方向、课程设置、学生需求和就业情况有全面的了解。带着问题和任务去企业参加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思考如何在教学中实现教学内容和企业实际需求的对接。
(2)在专业教师下企业实践期间,学校与企业共同监督管理
将学生顶岗实习的方式应用到教师实践中,要求教师以员工的心态,严格遵守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实践教师根据日常学习的内容,填写实践日志,并由企业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以确保企业实践的良好效果。学校定期与企业沟通,就业处负责人和科组长可实地检查,了解教师实践的思想动态和实践情况。
2.设计合理有效的实践内容
教师实践内容的确定,应该由企业和实践教师共同设计。在确定实践内容过程中,企业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教师个体的特点,设计符合教师需求的个性化实践内容,形成一套严密的实践方案。教师在实践的过程中,认真严格地依照这套实施方案组织工作和学习,将这套方案贯穿到实践的整个过程之中。
3.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教师的积极性直接影响到企业实践的效果。学校要充分做好实践教师的思想工作,将其心态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让教师带着积极的心态和对实践技能的渴求到企业进行学习。
教师下企业实践期间,虽然没有在学校担任课程,但是,按照企业工作时间正常上下班,完成企业规定的任务,学校在计算工资时,不应低于正常的工作待遇和绩效。同时,为鼓励教师积极参与企业实践,应将教师的企业实践经历定为期末评优、等级评定或职称评聘的优势条件。
4.建立长期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
学校就业处应发挥积极作用,联系相关对口的教师实践企业。前期要对意向企业进行调研和考核,详细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岗位设置等,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选择有助于教师实践能力培养的企业。对于对口的企业,要积极与其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应让企业认识到,教师参加企业实践之后,对企业的用人需求有了正确的认识,掌握企业对职业岗位能力的需求,从而培养出更接近企业需求的人才,有效地缩短毕业生和工作岗位之间的距离。一方面,企业可以和实践教师一同整理出一套贴合企业实际、可操作性强的实践工作手册。教师依据工作手册的流程和步骤、结合企业项目孵化学生。学生毕业之后直接到企业工作,企业不再需要花太大的精力去培训毕业生,便可直接获得人才。
参考文献:
[1]孙秀珍.中职青年教师企业实践的研究与思考[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4).
关键词: 工商管理专业 管理实践能力 培养模式
随着我国高等院校的不断扩招,我国在校的工商管理专业的大学生越来越多,就业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因而对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管理能力的培养已经迫在眉睫。本文拟采用调查分析法与文献分析法相结合,从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现状入手,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阐释,以期能够对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培养起到一定的启发。
一、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现状
笔者进入中国知网以“工商管理”合并“实践能力培养”为主题词进行高级检索,检索出文献合计35条,文献时间集中于2006年―2016年之间,说明近十年以来,对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已经引起了关注;以“工商管理”合并“就业”为主题词进行高级检索,共检索出文献598条,其中从2011年1月1日至今共计334条,说明近五年来,工商管理专业的就业情况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重视,笔者就这两方面的文献选择其中的一部分进行阅读与分析,并结合调查分析情况,发现目前高校学生的实践能力方面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程教学安排的缺失
由于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性质,通常高校在安排课程的时候较多地安排为理论课程的学习,以本学校为例,工商管理专业当中分为必修课、选修课与实践课,其中必修课为95学分,选修课为2分,实践课为32学分,共计156学分。可以明显看出,其中必修课占总学分比例的60.9%,选修课占总学分18.6%,实践课占总学分20.5%。虽然选修课所占学分比例与实践课程仅相差2%,但是因为选修课与必修课都属于课内教学,也就是说,实际上课内教学占了总学时接近80%。也就是说,长期以来,实践教学仅仅是作为课内理论教学的补充存在的,并没有相对独立的实践能力培养体系存在,在课程教学安排上仅仅是理论教学的补充,长期以来流于形式。因此,学生的能力很难得到实质性的提高。
(二)学生实践意识缺乏
长期以来,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在思想上更重视课堂上理论知识的学习,更注重对自己专业知识的培养,而对于时间能力培养的忽视伴随着高校课程安排的缺失由来已久,因而,缺乏参与实践的意愿、对实践活动的认知不足、缺乏提高自身专业能力的意识已经是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在实践能力上面缺失的主要特征。高校也开展过很多实践活动,但是收效甚微,一是学生实践意识的淡薄由来已久,二是有些参与到活动当中的学生认为这种实践活动对自己实践能力的提高作用不大。根据笔者的调查,很多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参与实践的基本方式是外出学习或者直接到相应的企业进行实习,他们认为学校组织的一些实践活动参与的意义不大,没有必要性。
(三)教学方法呆板
长期以来,我国高等院校对于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都是理论教学,似乎将理论学得透彻了,能力自然就上去了。但事实上,工商管理专业是一个实践能力要求极高的专业,而学校方面对于实践活动和实践教学方面的安排并不多,采取传统课堂教学方式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
(四)评价方式单一
在评价方式上,工商管理专业在考试评价上依然采取的是闭卷考试的考查方式,缺乏灵活性,而其考试内容仅仅是对课堂理论进行考查,对实践课程或者实践活动缺乏考查内容,或者仅仅是上交一张实践活动表格证明自己参加了实践活动,并未对实践情况进行相应的考评。因而,这样的评价方式扼杀了学生对于实践技能和应用能力的培养,极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应变能力与表达能力的提高。
二、探究有效促进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管理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的策略
(一)对工商管理专业的教育目标重新定位
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深化改革,工商管理专业的不断发展及就业单位对于人才方面的要求,对工商管理专业的教育目标进行重新定位,是解决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管理实践能力的首要问题。工商管理专业应该培养的是能够应用于实践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的人才,其未来就业的方向主要是管理研究与咨询、企业战略管理、人才管理及管理培训方面,这些内容对于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管理实践能力要求极高,因而高校必须重新定位教育目标,落实对学生管理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改革课程体系与课程内容
改革课程体系与课程内容促进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管理实践能力是重中之重。学生的职业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程体系与课程内容,其课程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因而,要结合高校的实际情况,对现有课程当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革,增加实践课程与实践内容,完善对实践课程的评价,将实践内容纳入期末考核中,使学生重视实践课程,进而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与课程内容的合理性与科学性。
(三)转变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是当前世界发达国家工商管理专业当中最常用的教学方法,我国高校在借鉴这种教学方法的时候要立足于我国的国情,以本土化为原则,根据我国高校的实际情况和我国经济管理的模式进行适当的修订,并发掘适合我国当前国情与经济的成功案例,运动到课堂当中。进行案例教学时应注重对学生的启发与引导,强化学生对课堂的参与意识,让学生了解学习的目的、方法,鼓励学生参与互动,并充分使用现代化教学设备,让学生能够直观参与到教学过程当中。
参考文献:
[1]李旭轩.应用型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探索,2013,02:42-44.
基金项目:北京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高校工科类专业实践教学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ada09043)
作者简介:赵林琳(1982-),女,北京建筑工程学院教务处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教学管理和工业工程教学研究,(e-mail)zhaolinlin@bucea.edu.cn。
摘要:实践教学是高校工科类专业完成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的关键环节。文章对课内实验、专业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的模式、效果、存在的困难等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归纳与分析。得出的主要结论是:目前高校工科类专业实践教学中专业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所需校外现场难以满足要求、毕业实习逐步流于形式、毕业设计与学生就业工作严重冲突、创新设计性实验严重缺乏。这些结论为研究高校工科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可替代方案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高等学校;工科专业;实践教学;有效性;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2909(2013)05012005一、相关研究
高校工科类专业实践教学存在问题的现实性和严重性早已引起教育领域,特别是广大教师的关注。国家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逐步转变为市场经济后,按照“上级指示”能够为大学提供实践教学现场条件的社会资源也正逐步消失,大学工科类专业实践教学日益陷入困境。特别是那些非重点大学,情况更加严峻,甚至有人呼吁取消某类实践教学环节,如取消毕业设计。面对此情此景,中国教育领域相关专家学者开展了一些研究[1-5],提出了一些想法和建议。这些研究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一)关于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性
研究者认为,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与理论教学具有同等重要地位,是人才培养体系中贯穿始终、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但是,多年来,高等教育中一直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重视“知识传授”,轻视“技能培养”,如实践课时与总课时的比重在20%以下,与国外大学的30%以上差距很大[3]。
(二)关于实践教学内容和目的
研究者认为,实践教学环节包括认识实习、专业实习、实验课、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但过去的这些实践教学环节的重心集中在帮助与加深学生对有关理论课程的验证理解和掌握,而不在于理论的应用、工程实践能力和工程意识的培养。因此,目前的实践教学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和开展专业创新活动存在严重缺失。(三)建立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
研究者认为,实践教学应按其内在联系进行优化组合,打破实践教学环节各自为政的局面,按实践教学内容的层次性、关联性、渐进性和整体性等,建立实践教学的整体观念,构建新型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
(四)改进实践教学方法
研究者认为,验证性实验是必要的,但是应尽量减少,而多开设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
综上所述,近年来,国内对高等学校实践教学给予了极大关注,对实践教学目的、内容、方法、体制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和论证,取得了一些有益的成果。但是,目前还应对在专业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实践教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对策,开展必要的研究。
高等建筑教育2013年第22卷第5期
赵林琳, 等高校工科类专业实践教学存在问题的调查与分析
二、调查方式与方法
本课题针对目前高校工科类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展开了细致而深入的调查与分析。设计制作了实践教学存在问题的相关调查表;通过采用实地发表调查的办法,获取了充分的样本数据。
(一)调查对象
根据统计技术的分层法原理以及调查目的任务,将调查对象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学生:工科类院校大二、大三和大四本科生;二是教师:工科类院校专业课程教师;三是专家:实践教学管理人员。
(二)调查表的设计与思考
根据调查对象的不同,我们制作了学生调查表、教师调查表和专家调查表。并在调查表中设计了丰富的调查内容,通过封闭式和开放式问题与调查对象进行了沟通。
其中学生调查表包括:《工科类专业课内实验教学情况调查表》、《工科类专业认识实习教学情况调查表》、《工科类生产实习教学情况调查表》、《工科类专业毕业实习教学情况调查表》以及《工科类专业毕业设计教
情况调查表》。以《工科类专业毕业实习教学情况调查表》为例,针对学生对毕业实习安排与完成情况,我们共设计了7个调查指标,包括实习时间、实习要求、实习单位落实情况、实习效果情况、实习考核情况、毕业实习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个人建议。其他几个表均采用与此表类似的结构,针对不同实践环节设定相应的调查指标进行调查。
教师调查表包括:《工科类专业实践教学管理情况调查表》和《工科类专业实践教学情况综合调查表》。针对实验教师,我们设计了5个调查指标,包括实验教师的编制、在实验教学中发挥的作用、学校的重视程度、学校对实验教师的要求安排以及实践教学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突破点;在《工科类专业实践教学情况综合调查表》中,为了广泛征集到更多一线教师的意见,我们主要采用开放式的调查模式,主要从教师对工科类专业实践教学存在问题的看法和意见两个方面来进行调查。
专家调查表为《工科类专业实验教学队伍状况调查表》。此表的设计和《工科类专业实践教学情况综合调查表》类似,但主要针对的调查人群是实验中心主管和教学主管。设计的初衷是希望能从管理者的角度征集到一些对于工科类专业实践教学存在问题的意见和建议。
限于篇幅,三类8份调查表在此不一一列出,其格式内容参见表1所述。
(三)调查研究工作
调查将实践教学类型分为课内实验调查、专业认识实习调查、专业生产实习调查、毕业实习调查和毕业设计调查;将调查对象分为学生调查、教师调查和专家调查。依据上述设计好的相关调查表,在不同学校对学生进行了调查;利用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主办的“本科院校课程建设与实践教学内涵交流研讨会”对教师进行了调查;利用专家咨询会,对相关专家进行座谈调查。 三、调查结果
(一)关于课内实验
在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工商大学、北京石油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联合大学现场(以下同)发出调查表350份,收回有效反馈调查表332份。调查对象认为课内实验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综合性实验少,占55.8%;设计性实验少,占34.6%,合计占90.4%。调查对象建议:增加实验学时,占69%;要求提高实验教师学历,占63.5%;要求实验教师具有工程技能,占80.7%;认为实验设备应改进,占75%。表1工科类专业毕业实习教学情况调查表(学生用)学校名称专业名称班级名称学生姓名毕业实习安排与完成情况毕业实习
时间毕业实习要求实习单位
落实情况实习效果
情况实习考核
情况毕业实习教学
存在的主要问题您的建议2007()
2008()
2009()
2010()学时数:
实习内容:
实习地点:
实习单位:学校安排()
教师安排()
学生安排()
他人帮忙()
1学时保障情况:
——满足要求()
——未满足要求()
2实习内容与毕设相关性;
——强相关()
——相关()
——不相关()
3实习效果:
——很好()
——好()
——中()
——不好()
——差()1实习过程考核否(可多选)?
——学院/系考核()
——教研室考核()
——导师考核()
——无考核()
2考核方式(可多选)
——答辩()
——日志审批()
——其他()
3考核结果:
——通过()
——不通过()
4其他情况说明1落实实习单位:
——很难()
——难()
——容易()
——很容易()
2学校态度:
——很关注
——关注()
——不关注()
——很不关注()
3实习效果差的主要原因是(可多选)
——学校没有基地()
——实习单位不配合()
——学时少()
——考核松()
——现场无指导(二)关于专业认识实习
发出调查表350份,收回有效调查表313份。调查对象认为专业认识实习环节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落实实习单位很难,占17.39%;落实实习单位难,43.8%;二者合计占61.19%。
(三)关于生产实习
发放调查表300
0份,收回有效调查表285份。调查对象认为生产实习教学环节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落实实习单位很难,占28.1%;落实实习单位难,占46.0%;二者合计74.1%;认为实习效果差的主要原因是“学校没有基地”,占94.8%。
(四)关于毕业实习
发出调查表250份,收回有效调查表218份。调查对象认为目前落实毕业实习单位的办法是:学生自找,占45.4%;教师安排,占12.4%;他人帮忙,占7.8%;学校安排,占34.4%。认为毕业实习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落实实习单位很难,占51.4%;落实实习单位难,占40.4%,二者合计占91.8%。
(五)关于毕业设计
发出调查表250份,收回有效调查表203份。调查对象认为毕业设计环节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找工作排挤了毕业设计时间。对改革毕业设计教学过程,建议毕业设计从大三开始的占39.6%,从大四开始的占52.3%,二者合计占91.9%。
(六)关于实践教学管理情况
笔者于2010年5月参加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主办的“本科院校课程建设与实践教学内涵交流研讨会”,对来自全国各地的参会教师进行了调查。发出调查表26份,收回有效表26份。教师们反映实践教学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认为将实验教师列为教辅系列,从意识上忽略了实验教学过程的重要性,对实验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有消极影响,占42.3%;有53.8%的教师认为应改革实践教学管理体系,确保优秀教师工作在实践教学第一线;38.3%的教师认为应突破市场经济体制对实习类教学的困扰,使各类实习教学可行而有效;38.5%的教师认为,应突破就业与毕业设计的时间冲突,使就业毕业两不误。教师们反映工科类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有57.7%的教师认为,目前毕业设计时间难以保证,毕业设计质量大打折扣;有61.5%的教师认为,目前课内实验内容陈旧,几乎都是验证性实验,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强,应该开设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有53.8%的教师认为,目前高校工科类专业实验教师总体素质较低,难以把握学科动态和发展趋势,教学水平总体不高;有34.6%的教师认为实习单位很难落实,并因此而减少实习学时甚至放弃实习。
综合上述调查结果,工科类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存在的主要问题如图1所示。
图1 工科类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存在的主要问题说明图四、工科类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存在问题分析
(一)课内实验环节
课内实验验证性实验居多,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少。传统教学模式中,课内实验的种类比较单一,并且多为验证性实验,学生在这一环节仅仅是完成教学大纲中规定的内容,掌握基本原理或方法,验证教师课堂上讲授知识的正确性。有些课程设计本来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和开发性,但受制于实验设备及课程设计的内容,达不到预期的目标,不能真正提高学生综合利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自主设计与开发的创新能力得不到有效的培养与提高;另一方面,实验室实验设备不足,设备更新缓慢。长期以来,由于中国国内高校众多,国家对高等教育投入不足,造成校内实验教学场地不足,设备更新和添置相对缓慢,从而导致实践教学进一步被削弱[4]。 针对以上问题,应采取有效措施,比如减少验证性实验的比重,适当加大设计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的比重;其次,增加对实验设备经费的投入,只有经费充足,才有可能有效地提高实验室基础设施条件,一些大型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开设才能变为可能。同时也要加大实验室对学生开放的力度,一方面提高实验设备的利用率,另一方面也给学生提供课余时间做实验的场所,更好地完成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
(二)各种实习环节
各种实习环节主要存在实习单位难落实、走过场、实效差的问题。无论是专业认识实习环节、生产实习环节还是毕业实习环节,都存在着一些共同的问题:首先是实习单位难落实。由于是在校大学生,实习的时间一般比较短暂,进场实习难免会耽误企业的正常生产进度。即便有企业愿意接收,在这种由学校和教师统一安排的实习环节,往往无法做到详细的讲解,更无法由指导教师做出专业的指导。即使实习内容与专业相关性较强,但对于学生来说,“走马观花”似的参观实习并不能起到深刻认识所学知识的作用。由学生自己联系单位进行的“各自为战”的实习,同样存在严重弊端。比如学生的目的就是获得学校要求的学分,让单位盖个章就算完事,根本达不到实习环节的教学目标。
在实习单位越
来越难落实的情况下,实习基地的建设则对学生的实践教学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在实习基地的实践学习,学生可以充分接触到真正的实践知识,为日后步入社会提供了桥梁和纽带。因此,应采取措施,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应尽量通过多种渠道建立足够数量的校外实习基地,以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
(三)毕业设计环节
毕业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毕业设计时间与就业找工作时间的严重冲突。现行毕业设计教学计划,一般在大四的第二学期安排毕业设计,而此时学生正忙于为毕业后的工作奔波,投简历、面试、签协议等等,牵扯过多的精力。对于学生来说,毕业后有工作是头等大事,学生找工作无可厚非。对学校来说,上级主管部门对学校毕业生的就业率有着硬指标要求,学校上下对学生找工作耽误毕业设计,管也不是,不管也不是,处于两难境地。
毕业设计是学生对大学四年所学知识的一个综合运用,是检验并且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最有效手段,应该说其地位与分量在整个教学体系中都是相当重的。如果因为一些现实的问题而削弱了学生对它的关注与投入,其效果就会大打折扣,不能真正提高学生综合利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解决以上调查发现的问题,应该考虑适当改变现行的毕业设计教学计划,比如适当前移毕业设计启动时间,延长毕业设计周期,给学生以更加充分的时间和精力来完成毕业设计。同时考虑建立导师制,让学生在投入毕业设计前就有机会参与导师的学术科研活动,尽早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这样就能减轻找工作和毕业设计的冲突。另一方面,应当为学生寻求在就业单位开展毕业设计的机会,一方面学生可以提前熟悉了解未来工作环境,另一方面由教师和就业单位人员共同指导学生的毕业设计,设计和就业就能两全其美。
(四)实践教学管理
对实践教师队伍建设缺乏重视,实验师资地位相对较低。目前大部分高校实践教学管理的体制是实验室独立于教研室,高校对实践教学教师队伍的建设缺乏重视,实验指导教师多为教辅编制,待遇较专任教师相对低一些,后续的学历深造、技能培训、进修以及职称的晋升机会都较专任教师少而难,以致实验指导教师的积极性不高,综合素质得不到有效的提高;其次,实验教师要么是从外校引进,要么是本校培养,基本上都未出过校门,缺乏相关的职业技能训练,缺乏科研实践经验,动手能力不强,也就很难去更好地指导学生。
实践教师队伍是实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践行者,要想加强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从根本上就要首先提高实验教师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从而保证实践教学的顺利实施。对此,学校应该转变观念,摈弃所谓“教师编制”和“教辅编制”的藩篱,使理论课教师与实践课教师待遇同等、地位同等、机会同等,充分调动实践类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从发展趋势看,大学教师要具备既能说又能做的双师型的能力,对教学人员按“教师编制”和“教辅编制”进行管理的理念已经过时,与实际也不相适应。
五、结语
本课题针对目前高校工科类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展开了细致而深入的调查与分析。通过定性定量分析,揭示了目前高校工科类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关键问题,并初步研究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由于实践教学存在问题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要确定导致问题的主要原因,以便形成有效对策,还需进一步更为深入的研究。因此,本课题的进一步研究方向,需要对主要问题的对策方案进行充分论证,并采用系统工程的方法从中选择最有价值的方案,从而为创造与市场经济体制和毕业生就业困难形势等相适应的实践教学系统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梁四海,万力,王旭升.实践教学在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中的贡献[j]. 中国地质教育,2006,15(2):86-88.
[2]郑春龙,邵红艳.以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的高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中国高教研究,2007(4):85—86.
[3]熊开盛. 高校实践教学的现状分析与改进措施[j].考试周刊,2008(14):168—169.
[4]孙鹏. 对实践教学改革的探讨[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12):137—138.
[5]朱军.高校实践教学现状与优化对策研究[j]. 中国成人教育,2008(24):140—141.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n problems of practical teaching of
engineering majors in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zhao linlin1 ,chen baojiang1, zhu huanzhi2 (1. beijing university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beijing 100044, p. r. china;
2. administration office, hebei unity university, tangshan 063009, p. r. china)
abstract: the practical teaching is an important teaching link for engineering majors in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we analyzed the mode, teaching effect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several practical teaching links including inclass experiments, the professional practice, the productive practice, the graduation field work, and the graduation desig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lace out of school for the professional practice can not meet the requirements, the graduation field work is formalistic, there are some conflicts between graduation project and getting a job for students, and the innovative experiment is lacking. the results lay the foundation for an alternative program to the practical teaching of engineering majors in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时代变化的背景下,社会对于环境设计专业毕业生的需求呈现“多规格”“多样化”的特点,对其职业素质、职业技能水平有更高的要求,为适应现今社会对人才“高素质”“实用型”的要求,高校应立足当下,认清现状,创新教学形式。本文基于目前环境设计专业教学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提供教学创新改革的新思路。
关键词
环境设计;教学;创新;改革
1前言
社会市场对环境设计人才的需求量随着时展逐年增长,与此同时,对人才的要求也逐渐提升。我国拥有1000多所开设了环境设计这一专业的高校,环境设计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但现有的教学模式中,教学内容跟社会实际需求相差甚远,造成与社会脱节的情况,实践教育成了高校提升学生专业应用能力的瓶颈。所以,为了向社会输出高质量的设计专业的应用型人才,符合社会要求,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最大的作用,需要对环境设计专业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
2环境设计专业教学中的问题
2.1理论与实践不能相结合环境设计是一门非常重视实践性的专业,为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需重视教学过程中的实践部分。从实际情况分析,许多高校由于地域不同、经济情况、教学理念存在不同之处,导致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教育的水平参差不齐,学生在理论教学跟实践教学脱节的情况下,只能纸上谈兵,片面地理解知识,造成实践能力差、就业困难、无法适应工作岗位。在实践学习跟毕业实习中,高校应注重对学生的跟踪指导,而不是对其不管不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改善教学的方式,将着重讲解理论而不重视实践的观念改正,增加关于专业的实践内容,在教育时,使理论跟实践相结合,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这样才能为社会传输真正的实践型专业人才。
2.2教师能力上的不足目前环境专业师资中的青年教师大多从大学毕业就担任教学工作,在教学岗位上工作的时间少,在专业知识结构、教学经验、实践经验这些方面还存在不足,没有得到充分的职业技能方面的训练,培训时较少地参加设计实践,在教学压力大的情况下也较难开展科研工作。青年教师因教学经验不足导致在开展教学工作时,不能将理论跟实践相结合,侧重教材内容,仅讲解理论知识,较少地引导学生付诸实践活动,造成学生对知识理解的不全面、知识体系的不完整、实践能力的缺失。一部分环境专业的专职教师长时间在学校任教,与社会实践脱节,教学观念落后,不能与时俱进地将行业内新的思想、知识及时地教授给学生。
2.3不合理的教学体系跟课程安排在不同的学习时期,环境设计专业提供了设计课程、专业实训、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这些环节,以期让学生们能够从中得到实践的机会,锻炼动手能力。但是教材内容理论性的内容多而实践性的内容较少,不同的课程之间得不到较好的融合,实践活动流于形式。如在专业实习时,教师带学生去材料市场认识材料,学生多数心不在焉、走马观花,导致记不清材料的名字,也不知在什么情况下使用。这就造成了教师单方面地向学生灌输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的情况,这样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提升,不能满足学生对于实践学习的需求,在进行实习工作时,也很难适应工作需要。按照学习基础课程的规律,学生循序渐进地获取知识,进行大量的实践后才能够获得稳扎实打的专业基础[1]。因设计专业的课程门类较多,不能对症下药地根据学生特点安排课程,导致许多专业基础课缩水,不能保证课时内达到教学目的,在课程多且分散的情况下,学生容易感到极大的压力,偶有产生厌学心理,对专业技能训练非常不利。
3实现教学创新改革的途径
3.1教学应结合教学理论内容贴近实际项目在教学过程中,为提高学生在设计的创新能力跟创作表达能力,需学生在教师讲解流程和方法后,设计一个实践作业让学生完成方案的设计。这种传统的课堂作业是为了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内容转化为模拟实践。但在现实生活中,实施真正的工程项目时会有许多方面的阻碍,如:工程施工的技术、建筑材料、环境条件的限制,投资人的主观要求,气候影响以及不可抗力的因素等等。设计一个与实际工作没有密切关联的作业项目,虽说学生设计的方案花样百出,但是这些理想化的设计方案与现实生活脱节,此类作业不能让学生得到实在的技巧锻炼和能力拓展,还用去了许多精力和时间,毕业生们在进入社会的工作岗位时会发现,这些华而不实的设计方案并不能对实际的工作带来很大的帮助,反而导致在工作上不能独立地完成设计项目。所以,要想将此类弊端消除,在教学时,需教导学生做课堂作业时联系实际的环境设计工程项目,避免闭门造车的情况,从实际出发[2]。教师可选择从校企合作的实际项目中找出合适的项目为学生设计真题,并对该项目做实例讲解,或可根据教程内容提前跟实习基地取得联系,让学生实地训练。当遇到有难度的工程项目时,教师应让学生分组开展创作,这样不仅训练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应对能力,还提升了学生团队精神。方案完成时教师应与企业工程人员一起细心点评方案,表扬优点,指出不足之处并提供解决方法,让学生在此类实践活动中巩固专业知识,满足其实践学习的要求。为让学生与教师在课外实践学习中取得良好的发展,高校应尽量与社会形象良好、管理严格的大企业合作,并且使学生摆正姿态,在校企合作的兼职过程中不应以经济创收为主,而是以参与实践工作内容为主,高校与企业必须订立有效的管理规范,让实习学生达到实践能力提升的教学要求。
3.2提高教师综合水平只有在教师有效地执行教学任务跟贯彻教育理念时,才能使教学目标达成[2]。所以教师在教学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部分,教师的综合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为提高教师的综合水平,需加强对实践能力的培养,让教师积极参加专业的培训,学习行业里新的知识、思想,使个人能力得到全方位的拓展;支持教师参加实际的工程项目,通过实践内容结合教材内容作为实例的方式向学生传授自己的实践经历;教师在企业的学习中,应与社会实际情况保持同步,避免脱离实际、观念落后,分享实践经验让学生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能力。在现今,我国高校中的青年教师因在教学岗位的实践不多,实践经验不足,课堂授课易流于形式,没有很好地结合实际,为了避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设计环节与实践环节的部分脱节,应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目前,能够胜任理论教学又拥有丰富实践经验并能够指导学生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成为了建设高校环境设计专业师资队伍的新选择[3]。以环境设计专业为例,应寻找有工程实践能力且具备建造师或室内设计师等行业资质的教师。吸收“双师型”教师的师资力量,提高教师的实际工程实践能力,对建设学生完整的知识体系,提升实践动手能力有极大的帮助。
3.3完善教学体系,科学安排课程应突破传统教学模式中重理论、轻实践的现状,改革教学中的实践环节,使设计教育与实际接轨,适应社会需求。高校需科学地调整实践教学的体系,加大专业课程基础内容学习的比重,增加实践活动内容,减少与专业学习不相关的课程,将空余课时用于实践训练之中。教师应从学生的角度思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设置课程时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合理地、科学地安排课程时间,进行有针对性的系统学习,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4结语
在如今激烈的社会竞争环境下,环境专业设计专业的教学需重视实践教学环节,转换培养人才的思路,更新实践教学理念,加强师资队伍的培养,完善教学体系,开展校企合作,为学生创设实践环境,这样才能够使学生提高社会竞争力,适应工作岗位。
参考文献
[1]武东风.提高高校环境设计专业的应用能力[J].现代装饰(理论),2015(9):266.
[2]李睿.民办高校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大众文艺,2015(24):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