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初中高效数学课堂

初中高效数学课堂精品(七篇)

时间:2023-06-27 15:55:19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初中高效数学课堂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初中高效数学课堂

篇(1)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秩序;新课标;高效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7-0146-02

新课标要求学生全面发展,所以在教学中,教师通过改变各种模式,来适应学生能力的培养。学生们对此也非常乐意接受。学生们在培养活跃的课堂气氛、合作精神、创新能力以及高效的学习效率方面都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他们全力配合教师的教学,取得了很多成绩。但是不足是存在的,这也是任何一种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1,2]。

一、以偏概全

每当学生们团坐在一起讨论问题的时候,表面看是非常热闹的,其实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发言和表达意见的总是那么几个学生。所以这就成了好学生的一言堂,如果这个问题得不到重视,那么必然会对正常教学形成很坏的影响。因为这样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来说非常不公平,他们没有表达自己的机会,而且在成员讨论过程中如果表达自己的建议,很可能被其他同学嘲笑,甚至是忽视。这样,长此以往,必然会打击很多同学的积极性。久而久之,学生讨论团体自然会瓦解。例如讨论某一道比较难的数学题。在讨论过程中,好学生一直阐述着自己的观点,虽然这些观点不一定都正确。而学困生大部分只是安静的听,偶尔一个学困生的大脑中产生一个好的解决方案。在他鼓足勇气提出之后,不会被大家注意,亦或者是被好学生打断,然后思想被其他人阐述出来。这种现象非常多,日常教学中,很多学生选择逃避讨论,主要也是因为这方面造成的。这就需要教师去合理引导学生在讨论问题时候的态度,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学困生的这种心理,可能会带到他将来的工作和生活中去。因为这些言行对他的心理打击太大,所以选择回避是一种对自己内心的保护[3,4]。

二、任务分配不清

在新课标指导下,教师作为组织者和规则制定者,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当前存在的问题就在于教师在布置任务是,没有对其进行明确的分工,太过信任这些学生的能力。在讨论过程中,由于没有一个合理的布置,学生合作技能的不足,导致不能够讨论不围绕主题展开。导致出现,你说你的,我表达我的,谁也不服谁。这种现象尤其明显的表现在成绩水平差不多的同学之间,他们在虚荣心的影响下,不顾全局发展,导致讨论成为了几个人的争吵。让其他同学反感,很多同学自动退出了这种组织。所以教师在给学生自由讨论的前提是给他们明确的分工,并制定合理的章程,不能成为甩手掌柜。这是一种不负责的教学态度,更是对教学资源的一种极度浪费。例如,奥数题都是学生非常感兴趣,但是解决起来苦难重重的问题。教师在布置任务的时候,没有讲清楚具体每个人负责哪一部分。那么学生的工作就很有可能会出现重复,这样就会浪费很多时间和教学资源。学生以解决奥数问题作为一种荣耀,但是如果学生一旦被这种问题难住,他们就不会有心思去学习其他内容了。例如很多学生在历史、政治以及其他科目学习中,心里想的是数学题。更有甚者,在其他课堂上,学生还手里拿着数学题。这样的结果就不是新课标想要的了,如何正确处理这些关系,教师的作用不能忽视[5]。

三、问题难度没有分析清楚

教师有时候在给学生布置任务时,不论题目的价值、难易程度,都统统交给学生去讨论。有的问题太过简单,学生们根本就没有兴趣去讨论;而有的问题又过于困难,让学生们无法解答。他们会变得沉默和无精打采,这样的效果不是新课标所预料的。新课标本身是没什么问题的,重点是政策在执行过程中,由于执行者的素质水平和学生群体的特殊性,都有可能导致教学秩序的混乱。所以,教师应该在给学生布置任务之前,认真思考问题的适应性。努力把问题设置的更科学,让学生们更有兴趣,而同时又可以很好的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6,7]。例如讨论中很多问题,教师觉得繁杂,会通过学生表态来选择是否需要讲解这些问题。学生时代都要面子,当教师问某一道题有谁不会时,基本不会有人举手。所以整个卷子问下来,学生们都没有动静,教师也就默认学生们都掌握了这些知识。其实,这种隐患是非常大的,知识的负担不断压到学生身上,终究有一天会出现崩溃的现象。

四、缺乏合理的引导

学生所掌握的知识面是有限的,所以教师在学生讨论没有一个正确的结果的时候,要对他们进行合理的引导。有时在教学中,学生遇到的问题是他们的团体无法解决的,但是老师认为给学生充分的自由,所以他们就放任学生去讨论。学生知识的局限性,导致他们无法解决这些问题时,他们就会选择索性放弃,不解决了。而教师如果发现不了这种现象,就必然会导致教学无法正常进行。所以,教育是离不开教师的,教师永远起着不可缺少的作用。合理对学生的知识进行引导,使他们的思维跟着题的思路走,这样才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中学生没有很强的心理素质,所以当他们遇到困难时,如果努力还是解决不了,就会严重打击他们的积极性,甚至是出现厌学的现象。初中数学教学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水平的表现。全面考虑学生整体素质水平,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才能够称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参考文献:

[1]郭凤云.初中数学合作学习的实践与思考[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8,(24).

[2]刘兼,孙晓天.数学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王相和,李保臻.农村中学数学课堂讨论的有效策略探讨[J].数学教育研究,2011,(02).

[4]王增良,蒋玉梅.新课程下的几个课堂合作学习案例的反思[J].数学教学研究,2007,(06).

[5]徐学福.探究学习就是创新学习[J].人民教育,2002.

篇(2)

关键词:数学;新课程理念;高效;课堂教学;特征

当前,一些数学课上的“小组讨论与交流”虽给人课堂气氛热烈的印象,但学生未必真讨论、弄懂了课内问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重形式轻实质现象依旧严重。诚然,“小组讨论”、同学间的“交流”是数学教师常用的教学形式,但课堂热热闹闹很显然只是表面浅层次的,不是学生真的在“自主”学习,这样的数学课不属于高效的数学课堂教学。那么,如何打造出一节高效的数学课,让学生的讨论交真正发挥出它的效用呢?本人认为,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首先需要弄清初中高效数学课堂教学应具有的以下几点特征。

一、自信、自主、有活力且有收获的数学课堂教学

“一节好课应该是鼓舞人心的,课堂上学生应该显得自信、无忧无虑,是机灵又富于创见的自愿学习。”一节高效的数学课堂一样不能例外,学生充满自信、有活力且有收获是高效数学课堂首要特征之一。小组合作学习是实现高效数学课的一种重要教学形式,运用这种教学形式需要创设一个适度的竞赛机制。这样才能发挥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观能动性,学生才能在自主合作学习中更好地理解并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从而实现高效的数学课堂教学。

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数学教师可以采用积分奖励制,谁先想出来,给谁积分,谁在小组讨论中提出的方案更有建设性,被采用的给予积分奖励。笔者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后发现在这样的小组讨论中所有人参与讨论的热情、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都较以前有明显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收获大了,教学效果自然也不会差。

二、数学活动丰富且有实效的数学课堂教学

数学新课程理念更重视对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培养。教学中没有绝对万能的教学方法,不管何种方法,都应落脚于能否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只有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教学活动中才有可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比如,教学“几何体三视图”时,我先要求学生自己做几个正方体,然后让学生带到班上向小组内其他成员展示并组合出新的几何体,再让组内的学生画出从不同方向看到的视图并与同伴互相猜想、辨认各自所画的是三视图中的哪一种视图。学生通过借助手中的小正方体实际摆一摆、放一放,又实际从不同的方向看一看,再尝试画一画的数学活动操作,主动参与到数学教学活动中,很快就较好地掌握了几何体三视图的学习内容,积累了大量的数学活动经验,而且还充分锻炼了学生空间思维想象能力。

当然,不同的教学设计会有不同的特点,教师选用的教学方法需要适合教学内容的不同特点,才可能提高学生的参与性,提升教学效果。比如,教学“100万有多大”时,可以通过“每个人浪费一粒米你不会觉得浪费很多,但是你知道如果照这样算,我国13亿人口一天要浪费多少米吗?”这种形式的提问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然后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在小组合作交流中讨论解决。这可能会耽误时间,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喜欢数学的热情,从而实现高效的数学课堂教学。

三、充满审美与灵感的数学课堂教学

罗素形容数学的美为“冷而严肃的美”。数学之美,首先表现在数学结论的概括之美,“一个好的数学结论或模型可以解决一系列,甚至是许多看似毫不相干领域的实际问题。在数学上的一点突破,可以带动很多领域和行业的进步。”数学之美表现为一种简单、简约之美,一个正确的数学结论在其内容上可能复杂或深奥,但其表现形式往往却很简单,而且正确的数学结论在形式上通常比那些错误的结论看起来更协调、更具美感。当然数学之美还表现在很多方面。数学教师应在平时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坚持渗透数学美的教育,让学生在课堂中不断感受、欣赏数学的美,让学生最终领悟到数学的美。充满审美与灵感的数学课堂教学,才能激发出学生数学思维的灵感、碰撞出数学思维的火花,才能潜移默化地影响更多的学生喜欢上数学课,从根本上改变学生意识中数学的枯燥印象,进而实现高效的数学课堂教学。

四、充满思维训练与质疑的数学课堂教学

篇(3)

一、当前初中数学课堂的问题分析

在初中数学课堂中,我们常会遇到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由于学生从小受到传统教育的影响,导致学生的实践能力一直处于一个水平线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家长对学生还是只注重成绩.相反,对他们的实践能力、学习的技能倒是没有过多的关心.这样一来,使学生出现了高分低能的情况,其中的原因虽然跟家长和教师有莫大的关系,但是跟学生也有着紧密的联系.比如学生根本就不理解知识,而是死记硬背,这样学习的学生,思维能力不会提高,而且时间长了还会影响到他们的整体素质;(2)学生不具备一个良好的品质,很多学生从小到大都没养成一个好习惯,不认真做作业,不认真听课,喜欢上课搞小动作.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学生根本就跟不上老师的进度,成绩不突出是在所难免的.

二、我们要构建一个高效的课堂

1.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在创建高效课堂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很多的问题,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是课堂教学的的基础.所以教师应改革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在初中,教师为了能让学生在数学上取得更好的成绩,想出了很多种教学方法,通过各种语言以及文字,还有图片,引进创建的教学环境当中,教师还为学生营造了各式各样的学习氛围,主要是以课堂愉快的气氛作为核心,让学生的知识能在课堂中得到提升,在短时间内,让学生的注意力完全投入课堂,使得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

2.教师要根据生活实际进行教学

数学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所以教师应该将抽象的知识和现实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只有书本上的知识跟实践相互结合,才会让学生更容易理解.第一,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知道数学和现实紧密相连.比如:在初中某课程当中,学生会遇到教师讲述过三

种统计图表,这些图表都可以用来解决现实中遇到的问题.如房价增长、股票跌落……还可以让学生抽出一定的时间,把图编成扇形图,还有学生的身高,也可以制成条形图;第二,教师还可以结合课堂中的一些具体情况,加入一些比较有弹性的数学课题,这样一来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掌握不同的数学内容,这也为学生提高自己的能力打下坚实基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除了传授学生大量知识外,还要让学生知道课本的知识是来源于生活实践的.所以,教师应该更注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合理设置课堂的练习

教师在传授新知识的时候,应该重视一些问题,主要是重视让学生多加练习.在课堂中注重练习,是提高成绩的有效途径,课堂上的练习可以让学生体会到自己的目标.还要了解学生的知识有没有掌握全面,让学生进行自我发言,根据他们的发言情况来对知识进行全面修改,如果在课堂上利用好时间,这样会对学生作业的负担进行减压.如果想取得有效的课堂效率,要遵循几点内容:1.在时间上要适当,一节课只有45分钟,因此教师一定要保证足够的时间去给学生传授知识,但让学生自己主动练习的时间也不能太少了.所以一定要合理安排时间;2.提高课堂练习必须要注重分层设置,做法是将练习内容分为几个不同层次的内容,最多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是基础层,要每一个学生都要完成;第二层是提高层,让大多数学生完成;第三层是创新能力提高层,让学习成绩较好、思维较强的学生完成.分层次进行练习,从而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

4.引入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总结性地可以分为几个方面:1.教师教的学生要有积极性.一堂有效的课,需要学生在讲课之前必须要进行预习,还要针对自己预习的内容提出问题、总结问题,把这些问题带到课堂上解决,这样更会事半功倍;2.教师讲课时,要选重点讲解.在上完课之后,学生会遇到很多问题,他们会在下课后问教师这些问题,而这些问题,教师要在课堂上多加讲解,归纳一些类似问题的题目,让学生去解决,反复几次,会让学生在学习数学方面有着更好的效果,教师应该做到在学生基础之上,要讲一些有实际意义,有重点内容的题目,比如难点、易错、易混合的知识点.教师也要注重最基本的数学知识传授;3.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现在社会发展得很快,电脑已经成为家家户户的用具了,有了电脑,就可以查到更多的教学资料,也可以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数学课程,这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还可以让他们了解多媒体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具有可视化、具体化、简单化等特点.

5.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

教师在教学中,要知道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这些学生的情况进行反馈,教师还要对相应的学生进行鼓励,还要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知道自己在进步还是在退步,知道下一步的目标如何进行.多种评价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教师要具有全面的教学方式.全方位来评价学生,不能只管学生的学习成绩,比如上课表现、回家做作业情况等,还要知道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情况.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建立一个自我评价的体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总结

综上所述,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效率,对提高学生的成绩有着深远的影响,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需要大量时间来完成,更要学生积极配合.教师应该采用各种各样的方法培养大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马荣臻.关于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若干思考[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35(25):102-106.

[2]杨树敏.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教育科学,2011,44(23):124-127.

[3]朱少康.高效课堂的灵魂――反馈[J].新课程学习(中),2010,47(3):124-126.

篇(4)

摘 要:随着教育行业的飞速发展,教育目的的变革,学生学习效率问题受到相关教育部门及社会大众的普遍关注,特别是教育改革过程中高效课堂这一教学观点的提出,确立了我国教育教学的未来发展方向,教师们也积极探索高效课堂创建的教学方式,取得了初步的教学效果,但是还存在一定问题,主要通过初中数学课程分析高效课堂构建的必要性,探究构建高效课堂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构建

教育行业与社会发展关系密切,有效的教学方式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培养优秀的技术人才。而初中阶段作为整个求学过程的关键期,有效的教学手段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还有利于学生性格的培养,为学生良好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特别是在数学教学上的应用,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教育相关部门将高效课堂作为教育教学的重点内容,希望可以提高初中学生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为今后的学习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一、对初中数学教学应用高效课堂的必要性

我国传统教学主要是以应试为目的,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

通过灌输的教学方式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这种教学方式c“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观点相违背,学生面对枯燥的学习任务,导致学习效率的降低。另一方面,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使学生无法跟紧教师的教学进度,失去学习兴趣,严重时还会产生厌学等消极情绪,严重影响教师的教学效果。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高效课堂的教学方式可以通过教学设计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充分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还能根据学生差异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让学生充分掌握知识,建立良好的人格品质,为今后的良好发展奠定基础,因此高效课程的构建对初中数学教学是至关重要的。

二、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的依据

1.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想要保证课堂的高效性,就要有良好的教学方法作为高效课堂构建的基础,教师提高自身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的原则。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要满足以下几个原则:(1)构建学习方式的原则。主要是教师对学生学习方法的传授,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提高自身学习能力。

(2)交互性原则,教师与学生互换身份,教师鼓励学生上台讲课,在对学生出现问题的地方加以引导,让学生通过这种方式提高学习效率。(3)构建高效的教学情境。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期,性格活泼好动,教师可以利用有效的情景建设,吸引学生注意力,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提高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的方法

1.良好的准备工作是高效课堂构建的基础。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自身要有充足的知识储备,这就要求教师积极学习,提高自身知识水平,明确学生的学习能力、高效课堂的构建过程中可以根据自身知识进行良好的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在对“矩形”进行新授时,教师演示一个平行四边形模型,根据学生掌握的平行四边形的知识,引导学生从边、角、对角线分类进行学习,使平行四边形通过图形变换转换成有一个内角为直角的图形,从而引出矩形的定义,同时可以为后面菱形的学习奠定基础。教师通过自身的知识水平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让学生通过边、角关系,完成对学习内容的掌握,这种引导式学习方法,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问题的变化循序渐进地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从而提高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2.培养学习兴趣是高效课堂构建的主要内容。新课程改革

“以学生为主体”教学观点的提出,是教育的一项重要改进,而想保证这一观点的开展,就要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培养,只有具备良好的学习兴趣,学生才能提高学习能力,保证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的有效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有建立良好师生关系、游戏法、有效的课堂情境创设及小组合作方法等。例如,在对概率进行讲解时,教师就可以采用掷骰子、掷硬币的游戏,在课堂上让学生猜骰子的点数或硬币的正反面,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高效课堂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果奠定基础,为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提供

保障。

教育的不断改革使我国教育发展越来越好,但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广大教育者积极进行教育探索,发现通过高效课堂的构建可以有效地改善初中数学教学现状,将数学中逻辑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学生能够接受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采用高效课堂的教学方式,还可以促进师生关系的建立,帮助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有目的的教学设计,提高初中数学课程的教学效率,为今后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初中数学;自主探究式;先学后教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在数学课堂的应用对学生全面的发展有其独有的价值。因此,数学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以确保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能够在数学课堂中高效地应用。

一、创设问题情境,培养探究意识

问题是探究的基础,之所以在数学课堂中创设问题情境,一方面是为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开展打好基础,另一方面也有助于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进而也有助于数学高效课堂的顺利实现。

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时,为了让学生能够掌握和理解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在授课的时候,我选择了问题情境创设的方法,首先,引导学生思考并验证以下几个命题的真假。如,(1)对角线相等且一组对角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2)一组对边相等,另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3)两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等。引导学生去验证上述命题是否正确,可以借助画图法来验证,也可以借助举反例的方法来证明,进而帮助学生去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探究能力将会得到相应程度的提高,同时,也为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开展打好基础。

二、实施先学后教,凸显课堂主体

先学后教模式的开展是要给学生创造一个相对自由的学习环境,要让学生获得自主学习的空间。因此,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有效地实施先学后教模式,从而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例如,在教学《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时,我采取的是先学后教模式,首先,我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如,圆和圆的五种位置关系的概念及相切两圆的连心线的性质。其次,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进行自主学习,并将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反馈给我。在大概20分钟的自学时间后,我开始对本节课的难点以及学生遇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以确保学生能够真正掌握本节课的知识。最后,为了检测先学后教模式的实施效果,也为了不让该教学活动流于形式,我还设计了当堂练环节,从而使学生在体会自主学习带来的成功喜悦的同时,也鼓励学生逐渐占据课堂的主体地位。

篇(6)

关键词:初中数学 培养 问题意识 对策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创新能力不足的弊端得到进一步体现。进一步说,如何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转变成为促进我国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关键。

因此,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重点。问题意识作为创新意识的基础,教师也必须制定有效的策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1]

基于此,本文在此浅谈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期能够为有关人士提供有益参考与借鉴,并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质量。

二、营造轻松的教学氛围是基础与前提

从根本上说,学生的问题意识是一种思维和意识。因此,影响到学生问题意识的不但包括学生自身的原因,同时也包括外部的原因。

更进一步说,外界的环境会对学生的思维和意识造成不可忽视的影响,将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思维和意识。具体地说,在较为紧张和压抑的教学氛围中,学生的情绪相对紧张,这就会导致学生的思维受到束缚。

在这种背景下,学生难以敏感的发现问题。更为关键的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是要引导学生对固有的存在进行质疑,养成学生勤于思考、敢于思考,勤于提问、敢于提问的良好意识。而在严肃的教学氛围中,学生会对课堂或者教师产生恐惧心理,打击到学生的信心,使学生不敢提出问题。[2]

基于此,教师要在初中数学课堂中有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必须以营造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作为基础和前提。只有在如此的教学氛围中,学生的思维才能变得活跃,学生才真正敢于思考、敢于提问,并形成良好的意识。

这就需要教师从态度、行为和言语等多个方面进行转变。一方面,教师应该保持温和的态度,要尽力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对其产生信任的感觉,使学生能够坦然面对教师,并敢于在教师面前提出质疑。另一方面,教师必须注意自己的态度,特别是在学生提出自己的质疑时,一定不能对学生进行喝问和责备,而是要对学生进行鼓励和肯定,坚定学生提问和质疑的信心。

在此基础上,学生才能够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勇敢的提出问题、勇敢的质疑问题,养成多问、多思考的习惯,进而提高自身的问题意识。

三、引导学生进行质疑

另一方面,教师要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必须在营造轻松和谐教学氛围的基础上做好引导工作。具体地说,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取决于学生思维和意识的转变,会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中逐步形成。

首先,教师应该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多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解题。在教师完成一道例题的讲解后可以询问学生:“同学们,这道题是否只能这样解答,是否还有更简单的解题方式?”

通过教师的提问,学生就会重新整理的自己的思路,会结合题干中的条件进行再一次的思考,并试图原有的思维和思路。此时,学生就是在质疑原有的解题思路,就是在尝试从新的角度和新的方向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

其次,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质疑,甚至教师也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故意留下小的错误。此时,教师可以故意问学生:“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发现有什么不对的地方?”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在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时可能存在一定的恐惧心理,其原因在于对教师的信任,从内心深处认为教师是不会在课堂教学中犯错的。因此,经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就能够发现教师的错误。

在此过程中,教师就有效的引导学生对权威的事物进行了质疑,这对于学生的思维将造成极大的冲击,将帮助学生冲破传统意识的束缚而产生问题意识。同时,通过教师这种合理的引导,学生也能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养成质疑的习惯,这是问题意识形成的初级阶段。

四、突出学生主体性

最后,教师必须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在主动参与到教学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进行主动的思考,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质疑能力。

在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通常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在此过程中,学生并不是通过实践教学活动建构知识,而是在被动的接受知识的灌输。

在这种背景下,学生很难在实践教学活动中进行主动的思考,很难从中发现问题。因此,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进行主动的思考。

例如,在《几何图形》的学习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剪纸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来构成各种几何图形。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但能够对各种几何图形有更深刻的认识,也可以从中发现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质疑。

具体地说,在构造正方体和正方形时,学生敏感的发现正方体就是由六个完全一样的正方形组成,那么正方体的表面积是否就是几个正方体面积的和。此时,学生就在实践中发现了问题,并在主动的思考中高效的解决了问题。通过这种活动,教师就能够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3]

结束语

总的来说,问题意识的培养是初中数学教学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素质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这就需要教师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进行改革与创新,从教学氛围的营造、教学方法的改变等多个方面开展工作,切实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参考文献

[1] 邵潇野.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

篇(7)

【关键词】课堂教学实践;初中数学;教学模式;高效课堂;教育;学生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和新思想,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往的“师问生答”变成了“畅所欲言”,“纹丝不动”变成了“自由活动”。“师说生听”变成了“自主探索”,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教学气氛异常活跃。然而,凝眸反思,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在热闹与自主的背后,折射出放任与浮躁,我们的课堂教学多了些新颖的形式和茫然的教学行为,却丢失了宝贵的东西――“有效”。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对每位教师来说,既是一种严峻的挑战,也是不可多得的一次机遇,教师是新课程的开发者,是“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重新认识、定位自己的角色。教师们迫切更新理念,提高整体素质,重研讨、重实践、重反思、重互助的新型教研氛围蔚然成风,新课改有力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和新思想,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往的“师问生答”变成了“畅所欲言”,“纹丝不动”变成了“自由活动”。“师说生听”变成了“自主探索”,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教学气氛异常活跃。然而,凝眸反思,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在热闹与自主的背后,折射出放任与浮躁,我们的课堂教学多了些新颖的形式和茫然的教学行为,却丢失了宝贵的东西――“有效”; 本文试图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出现的一些偏差或误区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思考一:课堂变“集市”,教学过于追求“情境化”

教学情境的创设是引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启动环节,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目的此创设教学环境,不仅可使学生掌握知识、技能,更能激活学生的问题意识,生动形象的数学问题与认知结构中的经验发生联系。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过于追求情境化,“上游乐场分组玩”、“上街买东西”,单纯用“生活化”、“活动情趣化”冲淡了“数学味”,忽略了数学本身具有的魅力。

“境由心造”――富于时代气息的情境的设置只有在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及认知规律的前提下,学生才能学会从数学角度观察事物和思考问题,真正由情感体验激发有效的数学认知活动。

思考二:教师由“独奏者”过渡到“伴奏者”角色错位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教学方式发生了变化。有些教师常讲“我们要蹲下来与学生对话”,如果是平等的,有必要蹲下来吗?部分教师常重教案的精心设计,注重从如何教的层面考虑,照“案”宣科时,更关注的是教学进度和当堂的教学效果,忽略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和“做数学”的过程,置学习过程中的“想不到”于不顾,只是形式上的牵着学生去合作、探究,不愿放手让学生去体验问题、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淡化探索,重模仿,教师实质上还是“解题的指导者”,走出了新课程倡导的学生是探索知识的“主动建构者”的意境。

思考三:分组合作学习、讨论“热闹”充当新课改“标签”

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乐于与他人合作交流是新课程教学中评价一个学生的重要指标,但评价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尤其是定性部分更要关注学生是否真的有效参与、独立思考,真正获得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部分教师刻意追求上课气氛热闹,笑声越多越好,小组讨论流于形式,讨论问题数学思维层次低,指向不明,为讨论而讨论,以问代讲,“双向交流”太多太滥,教学出现盲目性、随意性,教学过程匆忙零乱,缺乏整体性。课堂教学贯穿新课程理念必须重视“三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学科基本思想方法,重视教学目标多元化: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思考四:电脑代替“人脑”,鼠标代替粉笔

计算机辅助教学作为现代化教学手段能处理好静与动、局部与整体、快与慢的关系,适时选取有探索意义的课件和内容能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提高兴趣,扩大知识的信息量,启迪思维,提高效率。有的教师整天忙于制作的课件只是课本搬家,替代了小黑板,有的数学课应用多媒体手段,视听图画晃动频繁,学生眼花缭乱,仅仅让五彩缤纷的图画增强学生的感官刺激,课件只是一种点缀,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和理性思考。教师应把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的教学手段(教具、学具、黑板)结合起来,优势互补方能使教学手段整体优化。

思考五:“课堂教学反思”≠“反思型教师”

常有教师专心课堂教学后记,把教师本人的教学实施过程与教学设计比较,描述课堂中出现的异常与教学目标的状况差异以及今后需改善之处的一些经验与教训,把课后体会混同于教学反思,其实这只是教学反思的一个方面,有专家提出“反思就是行为主体对自身、对实践活动过程及相关的主体认识的再认识”。可喜的是不少教师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中。本次课改也是教育思想的“启蒙运动”,教师不再是“习题的讲解者”,作为课程的建设者的教师案桌上除了数学习题集,还应添置的是理念和理论。

思考六:评价的多样化与呈现形式与中考指向“短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