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 > 对学生管理的意见和建议
时间:2023-06-27 15:55:15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对学生管理的意见和建议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听证制度 学生管理 程序正义
[中图分类号]G4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2)02-0094-03
听证权是人类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听证权的产生有着深厚的社会基础,是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和权利文化共同发展滋养的结果。对于高校而言,听证权作为相对人参与高校行政管理行为的程序性权利,具有限制高校行政权、保障师生权益的功能。2001年,北京师范大学首次适用“听证会制度”,开启了国内高校管理领域运用听证制度的先河,但与国外高校相比,仍处于起步阶段,诸多问题亟待深入研究。
一、听证制度的历史溯源及其基本意蕴
听证制度是指“行政主体在作出影响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的决定前,由行政主体告知决定理由和听证权利,行政相对人随之向行政主体表达意见,提供证据,以及行政主体听取意见,接纳其证据的程序所构成的一种法律制度”。作为法律术语,听证一词最早源于英国古老的“自然公正原则”。该原则是英国皇家法院对下级法院和行政机关行使监督权时,要求它们公正行使权力的原则。英国1215年颁布的《自由大》中有关公民的“法律保护权”的观念和制度,其基本精神就是以程序公正保证结果公正。正当法律程序的听证,原来只适用于司法审判,意为在案件审判的过程中必须经过听证,这种听证制度被称为“司法听证”。后来,美国在英国的普通法原则和《自由大》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成了“正当法律程序”。
听证制度的基本意蕴是听取当事人的意见,维护程序正义。听证制度体现了古老的“自然正义原则”:一是任何人不得成为自己案件的法官,二是当事人有陈述和被倾听的权利。第二层意思在案例上最早可以追溯到英国剑桥大学本特利(Bentley)上诉案。本特利是剑桥大学的一名学生,被学校剥夺了学位,他在上诉中提出自己在被剥夺学位之前,剑桥大学从未给予他陈述意见的机会。这一主张得到了法官的支持,法官认为哪怕在伊甸同里亚当偷吃了禁果,上帝在惩罚亚当之前仍然将其叫到面前陈述意见。本特利上诉案确立了一个重要的程序法原则――必须给予利益被决定者陈述意见的机会,否则任何裁决其利益的决定均应无效。如有学者所述:“官府在处罚他人之时,正当的告知,适当的倾听必不可少。”
听证制度是个“舶来品”,我国运用听证制度的历史并不长。1996年,我国通过了《行政处罚法》,标志着我国首次在立法上确立听证制度。1997年通过的《价格法》和2000年通过的《立法法》,分别对价格决策和地方立法听证作了详细规定。发展至今,我国已经在价格决策、行政处罚、国家赔偿、地方立法等许多领域广泛采用了听证制度。听证制度已经成为我国行政程序法的一项基本制度。
二、我国高校传统学生管理模式下听证程序缺失的现状
听证制度虽然在我国行政管理领域适用较广,但在高校管理中的运用仍属刚刚起步。由于受传统高等教育思想的影响,学生一直被认为是管理的客体,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参与学校管理,在学生管理中倾听学生意见仍亟待改进。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一些高校开始逐渐吸收学生代表参与学校管理,但总体而言还存在很多问题,听证程序规定缺失,即便有相关规定,在实践中依然没有贯彻到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高校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程序不规范
虽然有部分高校允许学生参与到自身管理制度的决策中来,但是程序不规范且无具体制度保障,多是临时性地通过座谈会、校园网、校务公开栏、校长信箱、校长接待日等渠道来征集学生的意见建议。实际上,学生关注度不够,参与程度不高,很难提出高质量的意见建议。
(二)高校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范围不明确
在部分高校的管理制度中,并没有明确界定学生对于什么样的管理行为可以参与决策。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内容不多、层次较低、方式简单。学生参与管理的内容大多集中在与学生个体日常生活相关的衣食住行、娱乐、择业创业等方面,在学校的教学管理、学科发展、目标规划、定位选择、改革发展等方面往往缺乏学生参与。
(三)高校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效果欠佳
由于缺乏较为明确的制度保障,即使学生参与到高校管理和决策的过程中,也很容易出现意见分散、观点表达不够集中的弊端;讨论和争论虽有,但是缺少令校方和学生均感到满意的结论,特别是涉及到高校管理的重要内容、实质性问题时,仍然缺乏有组织、有秩序、实质性的决策参与过程。
总之,高校学生参与学校管理在国内已经起步,但是由于缺乏坚实的理论支撑和制度保障,学生参与质量不高,效果欠佳,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然而,听证制度恰恰能填补高校管理在这方面存在的空白,在高校全面建立和完善学生管理听证制度,不仅能起到优化决策过程、提高决策的科学性等作用,亦能实现充分保障学生权利、提高学校民主管理程度之目的。
三、我国高校建立学生管理听证制度的主要依据
在高校学生管理领域建立听证这一程序法律制度,不仅具有深厚的理论依据,而且具有充分的现实合理性。
(一)由高校管理权的性质所决定
我国的《教育法》和《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高校具有“按照学校章程自主管理”的权利,高校根据授权可以行使招生就业、学籍管理、学位授予、奖励处分等多项管理权。高校的管理权来源于行政授权,教育事务管理具有公共性质,因此高校的管理权是一种公权力。高校作为教育机构公法人,虽然有别于一般的行政主体,但其行使的管理权仍是国家教育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应适用严格的行政程序法则,如没有限制,这种权力亦将被滥用,滋生腐败。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正如有学者所指出的:“鉴于我国目前教育领域的法律、法规在权利救济程序规定方面缺乏的现状,在高校学生管理权的行使中引入听证制度势在必行。”
(二)是高校学生权利的保障所需
虽然我国《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并未直接规定听证制度,但在多处规定中,均体现了学生在接受处分前具有陈述意见、表达异议的权利。如其中第5条规定:“学生在校期间依法享有对学校给予的处分或者处理有异议,向学校、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职员工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提出申诉或者依法提讼的权利。”第56条则明确规定:“学校在对学生作出处分之前,应当听取学生或者人的陈述和申辩。”第64条强调:“对犯错误的学生处分要适当,处理结论要同本人见面,允许本人申辩、申诉和保留不同意见。”南此可知,《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所规定的这些学生权利,为高校在学生管理领域进一步确立听证制度提供了法
律上的依据。
(三)高校和谐校园建设所要求
听证制度蕴含着正当程序原则公开公正的法律精神,其制度设计要求充分保障相对人的陈述、申辩、指证等基本权利。在学生违纪处分中引入听证制度,学校可以深入了解案情,根据校纪校规作出妥当的处理。同时,被处分的学生因为在处分前获得了充分表达个人意见的机会,能感受到学校在处理过程中对其人格的尊重,有助于真正从内心认识错误,在接受处罚的同时接受教育。另外,学生在听证过程中充分表达自身权益也是一种民主法治观念的培养和锻炼。总之,高校在学生管理领域运用听证制度可以避免因处理不当而导致的矛盾冲突,化解纠纷,消除对立,促进和谐校园建设。
四、完善我国高校学生管理听证制度的实践建议
2003年,中山大学举行了全国首次学生食堂价格听证会。2006年,浙江大学将听证制度引入校园,明确规定给予学生开除处分前学生可申请听证。2009年,浙江工商大学建立了国内高校第一个听证大厅。可以看到,国内部分高校已经开始了将听证制度引入学生管理领域的实践探索。笔者认为,建立与完善我国高校学生管理听证制度,应努力做到以下五个方面。
(一)听证制度的指导思想应确立
听证制度的基本意蕴是要听取当事人的意见,维护程序正义。随着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模式的改革,学生已经不再是单一的管理对象和客体,“服务学生成长成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已经成为高校学生事务管理者的重要使命。因此,在高校学生管理听证制度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均应体现学生权利本位的指导思想,确保学生权益。
(二)听证制度的地位应法定
听证制度不应是高校学生管理行为中的一种临时性措施,听证制度的实施对于优化高校学生管理决策水平、增强决策科学性是十分必要的。也就是说,高校学生管理者不能随心所欲地使用或者不使用听证程序,听证程序必须制度化和长期化,听证制度应当在高校学生管理中具有相对同定的地位。高校学生管理者首先要充分认识到听证制度在学生管理中的重要意义,将听证制度纳入学校规范化管理的必要内容之中,确立和提升听证制度的地位。
(三)听证事项的范围应明确
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纷繁复杂,涉及到方方面面,但并不是所有事务都有必要使用听证制度,听证制度适用的事项和范围需要事先在相关规定中加以明确。
1 高校内部规范性文件的制定。高校制定的内部规范性文件体现了大学管理的自治性,但有些高校内部规范性文件的制定过程中“越位”现象严重,特别是关于学生权利和义务的内容,经常对学生权利作限制性规定,而对学生义务作扩充性规定。因此,高校在制定与学生有关的内部规范性文件时,运用听证程序是十分必要的。建立听证制度实质上是对学生主体的尊重,充分听取学生群体的意见,体现了大学学生管理决策的民主化和人性化。
2 高校学生管理的奖惩行为。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奖惩行为是日常管理的一部分,在高校学生管理中很常见,奖与惩都有适用听证制度的必要。奖励性管理如奖学金评定、优秀学生评定、留学选拔等等,主要是指事关学生重要利益的奖励行为;惩罚性管理行为诸如对学生作弊、打架斗殴等违纪行为的处罚等。笔者认为,我们应修改现有的高校仅仅对惩罚管理行为倾听学生意见,适用听证程序,而忽视事关学生重大利益的奖励行为的有关规定。为避免学生重大利益奖励行为的不公,也应尝试适用听证程序,而对于原先的惩罚性学生管理行为适用听证程序的规定,应扩大其适用范围,不仅限于学生留校察看、开除学籍等重大处分,为避免处理不当,记过、警告等处分一样有陈述意见、适用听证程序的必要。
3 高校涉及学生发展的重大举措。随着我国近几年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不断改进设施,例如新校区建设、设备更新、图书馆扩建等,这些举措都与在校学生学习生活息息相关。高校在作出这些重要决策前,有必要倾听学生意见・保障学生对学校发展的知情权和建议权。高校管理者也可以通过听证程序,了解学生意见,集思广益,择优选择。有的高校在决策时无视学生意见,在学生宿舍搬迁或改建时遇到部分学生抵制,发生纠纷,如果能提前运用听证程序,则可以获得学生的理解,化解不必要的矛盾。
(四)听证参与人的选定应科学
听证会实际上是各种利益主体就共同关心的主题表达意见的过程。能否广泛听取和收集意见是确保最终决策是否科学的重要因素。由此可知,听证参与人的选择是非常关键的。如果不能有效征集听证参与人的意见,那听证会的效果就要打折。听证参与人的选定对于听证制度作用的发挥关系很大,高校管理者在选择听证参与人方面应当慎重思考,在选定听证参与人时不能避重就轻,选择利益无关人,要尽可能地选择与听证事项有关的学生群体。在听证会前还有必要提前向听证参与人发放资料,培训听证制度知识,说明听证会规则,这样听证人不仅能充分发表意见,还能发表出高水平的意见,有利于全面提高听证制度的实效。
(五)听证过程的环节应完备
高校学生管理领域的听证制度包括准备、举行和结论等三个阶段的内容,这三个阶段各有侧重,相互关联。
1 听证准备。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确立听证主题、选定听证参与人、准备听证材料、通知听证时间地点等。听证一般应选择公开进行,以保证听证程序的公正透明。但是,如听证事项涉及到学生个人隐私,从维护学生权益出发,应选择不公开的方式进行听证。对于不能有效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的学生,在听证准备阶段,听证组织方还应事先告知其可委托人参加。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申诉;对策
一、创设学生申诉通道是高职院校管理工作的内在要求
1.育人是学生管理工作的最终目的,而不是单纯的处分
学校管理工作的教育性是由学校教育的根本目的和任务决定的,学校教育的目的和职能就是要按照一定的社会需要培养人、教育人,学校教育目标的实现是以学校管理目标的实现为前提的。在学校管理的实践中所提出的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教育育人、学生学会做人等要求,都是学校管理的教育性体现。“育人”是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最终目的。高等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也应将“育人”放在首要位置。学生管理的一切规章制度和工作条例,都应具有教育意义,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为学生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硬性的处分规定要结合学生管理工作的“育人”目的,使学生真正从思想上和行为上有所改进。创设学生申诉通道,学生有机会与学校教育管理人员进行充分对话,一方面学校学生管理工作者全面了解学生行为背后的原因,另一方面也是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到自己行为的不良影响,从而纠正自己的行为。
2.激励是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奖惩的首要作用,而不仅仅是鼓励或压制
学校管理工作中的奖惩措施重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学生挖掘自身的内在潜力,使学生正确认识自我。
奖励和惩罚都是一种强化的手段,都是为了激励上进而使用的手段。奖励是对学生行为的鼓励,增加这种行为的频率,而惩罚则是对学生行为的压制,减少甚至消除这种行为的发生。每个学生都要有一定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的,总是希望获得肯定评价的。奖励使受奖者在奖励中满足了需要,获得了肯定的评价。人总是有自尊的,不愿在名誉上或经济上蒙受损失。惩罚使受罚者在惩罚中感到了蒙受损失的威胁,从而产生了一种强制力,使那些可能带来更大威胁的言行得到抑制或得到改正。但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对学生的奖惩都应起到激励作用,不仅要针对学生此刻的行为,还需对学生以后的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尤其是惩罚,如果管理和处理方式不当,惩罚的结果往往会使学生的自尊受到伤害,甚至导致与学校以及社会的对立。在我们的管理工作中也会经常发现,有些受到惩罚的学生自暴自弃,等等。这并不是学生管理工作的初衷。因此,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奖惩应把激励作用放在首位,使学生通过奖惩正确认识自我,找到自我发展的正确方向,挖掘自身的潜力,保持身心的健康。
创设学生申诉通道,一方面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过失的真正原因,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奖惩观念,另一方面给学生挽救过失的机会,形成正确的学习观和生活观,对学生今后的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
3.现代学校制度强调灵活性,而不仅仅是规范性
现代学校管理制度强调教育管理制度要由规范化、标准化和制度化为主的管理,转到以权变思想为指导的,更加灵活多变的管理。现代教育管理认为,教育存在于复杂多变的环境之中,变化着的不稳定因素往往会打破已经形成的秩序、平衡和稳定状态。教育管理者要善于识别环境和条件的变化,随机制宜地选择工作方式。在平时工作中要多想几种可能性,不要被标准化和规范化束缚。学生管理工作同样面临这样的转型。学生管理工作面对的全体学生,每个学生有着自己的特点,并且每个学生行为背后的原因也是千差万别。这决定了学生管理工作必须个性化,具体情况具体对待,真正做到公平合理。学校的学生管理规章制度和工作条例通常具有普及性和规范性,却往往缺乏特殊性和灵活性,而后者是学生管理工作人员最需要的,也是与学生利益最关切的。
创设学生申诉通道是对现有学生管理工作的有力补充,既遵守学生管理制度的有关规定,同时又保证学生管理工作的现实适用,真正面对每一位学生,灵活对待学生的特殊情况。
二、创设高职院校学生申诉通道的途径
实现申诉通道的公正和规范,必须建立相应的制度和规定,保证申诉通道的顺畅和高效。通过参考有关资料,建议创设学生申诉通道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学校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的组成及职责范围
校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是学校学生申诉通道的核心机构,委员会必须能客观地看待学生的行为,做出公正的判断。因而委员会的组成应代表各种声音,包括教师的和学生的,以及行政的和法律的。此外,学生的行为会涉及学校某具体部门的工作职责,因而委员会的成员还应包括相关职能部门的负责人或委托人,如教学部门、学生宿舍管理部门等。校学生申诉委员会应有相应的常设机构,负责相关调查和资料收集,处理意见的记录和执行,以及相关事项的申报等。
2.学生申诉受理的条件和时效
创设申诉通道首先是为了给学生表达自我意见的机会,并能通过对申诉的处理达到对学生的教育作用,而不仅仅是惩罚。申诉受理主要是面向被处分的学生,申诉受理的条件应即包括对处理不服提出申诉的学生,还应包括希望能得到补救机会的学生。
3.学生申诉处理意见的形成
申诉的处理意见首先必须建立在详实的调查材料基础之上。学生申诉委员会的成员应就自己的工作范围尽可能收集的充分的材料,以便在决策时比较公正的和充分的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委员会常设机构也应该多渠道收集书面材料,保证调查资料的客观性,防止决策带有个人主观色彩。
针对不同学生的特殊情况,申诉处理意见也应该有所不同。申诉处理意见重在对学生起到教育作用,而不是包容与放纵。因此,从宽还是从严应根据学生的特定情况进行判断。对于申诉态度正确、申诉内容客观的学生,给其补救的机会,学校与当事学生鉴订协议,如果在规定的期限内,学生能够履行协议的内容,则保留其学籍,反之则取消。有关协议的内容应包括协议的起由,学校相关的行政处理意见,学生应履行的责任,以及时间期限。对于申诉态度不端正,申诉内容歪曲事实的学生,则维持原有的行政处分。建议采取听证会的形式,听取当事学生的申诉,并进行必要的提问,从而保证客观地了解当事学生的意见和态度。对学生申诉的答复时间应明确规定,一般为十五天。
4.学生申诉处理意见的执行
学生申诉委员会的处理意见应立即执行,并建立相应的档案入册。对于获得补救机会并签订协议的学生,学生申诉委员会的常设机构经进行跟踪观察,了解学生履行协议的情况,在协议期限时期做出最后的行政处分决定。关于学生申诉处理的意见,与学生家长进行及时的沟通,使学生教育工作得到各方面的支持。
参考文献:
[1]朱小曼.情感教育论纲[M].南京出版社,1993.
[2]祖嘉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农村小学小学管理中应加强宣传,不断提高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意识,为家校合作管理奠定基础。(1)在宣传中要找准对象,由点向面拓展。一些农村孩子的家长对学生的管理方法不到位,参与意识极低,让全体学生的家长都能在思想上认识到参与管理的重要性较为困难,故而在宣传过程中可先选择一些具有进步思想、有代表性的家长作为宣传对象。如与村委会合作,通过成立家长委员会的形式,借助村级会议等把学校的办学思想、宗旨等进行宣传。由点向面逐渐展开,通过长期坚持让大部分家长的参与意识得到提高。(2)在宣传方式上,学校不能以管理者的姿态自居,而要和家长在平等、合作的基础上,采用座谈、家长委员会、家长会、家访、网络等多种方式进行。在对家长宣传学校的管理理念、方法时,不能以机械的“讲听”方式进行,而要辅以各种案例,生动形象地让学生家长了解参与管理的重要性。在宣传中也应广泛地收集家长的意见,家校双方相互探讨,共同交流。只有提高了家长的参与意识,才能让家校管理活动得以顺利开展,为提高学校的管理效率奠定基础。
二、拓宽途径,引导参与,广泛引导家长参与管理
在以往农村小学的学校管理中,家校合作的方式较为单调,多以每学期的家长会形式为主,家校管理没有实质性的效果,还是停留在学校单方面管理的层面上。为此,在推进农村小学家校管理中,拓宽家校管理的途径对提高家校管理的效率就显得尤为重要。(1)在家校管理的方式上要以多样化的方式而引导学生家长参与到学校管理过程中。如可以村为单位,以村长或村社中具有一定权威和先进思想的家长作为带头人,成立家长委员会,定期或根据学校实际而召开座谈会、研讨会。如学校也可举行开放日活动,在开放日学生家长可到校参观、参与学校的活动,和教师进行交谈,提出意见或建议,共同参与学校管理。如学校可建立班主任-家长管理模式,在每学期开学初,由班主任组织学生家长对班级的学生情况、管理方法等进行探讨。(2)在引导学生家长参与管理的过程中,一是要注重发挥家长的管理作用,引导其对学校的管理提出相应的意见或建议。如学校对学生的安全管理有什么措施,哪些方面存在不足,需要学生家长提出意见,都可以让学生家长提出来。二是要注重通过多种形式把学校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的具体措施告知家长,让家长能配合学校的管理,共同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如对学生的行为管理,学校放学后学生是否及时回家,如果没有,家长是否和学校取得了联系,这就需要形成一种互动模式。三是要注重建立家校圈、校讯通、意见箱、朋友圈、QQ群等多种沟通方式,为家长参与管理提供方便,促进其广泛参与管理。
三、优化方法,及时沟通,形成家校互动监督机制
关键词:学生管理;高中;班主任;角色
随着中国经济和科技发展进入了崭新的阶段,高中教育机制进行了多方面、深层次的改革,而作为高中班主任则更需要转变自身的角色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我们必须根据新教改的要求,针对个人教学特色、班级学生活动的实际情况等进行分析,将科学管理理论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准确做好高中班主任的角色定位,从而寻求最优化的学生管理模式。
一、主动与学生建立联系,赋予学生对管理工作的发言权
高中教师应当改变以往的旧有管理方法,以积极心态和学生建立联系,主动参与到高中教育教学的管理工作中。高中班主任应当突破固有的传统方法和模式来进行学生的管理和组织活动,不能仅仅只依靠单方面的批评、纠错等手段。高中教师既是不同于学生身份的管理者,也是将学生活动和学校管理制度相互联系的参与者。高中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联系紧密又复杂,班主任的工作不是单一地保证学生按时、高效地去完成学习任务,也需要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因此,在对学生实施管理的过程中,要从学生的角度和利益去思考,培养出具有高素质的新时代人才。一方面,高中班主任在教学管理工作应当主动与学生建立联系,亲自参与学生活动并多与学生谈话、交流,了解学生内心的真实感受和想法,让学生从心理上形成对班主任的信任和依赖。当发生问题时学生会主动需要班主任的帮助,希望班主任给予合理的建议和指导,保证了高中班主任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主动权。而且,班主任在主动和学生交流、探讨的过程中,也可以细心留意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和思想变化,让管理工作自然地发生并进行,不与学生产生矛盾和冲突,并让学生主动接受并配合。另一方面,教师应当赋予学生对管理工作的发言权,让学生对班主任的管理工作拥有适当、合理的建议权和评价权,改变由班主任对学生单方面的组织和控制,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民主性,营造高中班主任和学生之间和谐、愉快的民主氛围,让高中班主任的管理工作真正实现从学生利益出发,为学生利益服务。
二、以学生为工作中心,赋予学生对管理工作的参与权
高中班主任应当突破旧传统中由教师单方面管理学生的教育教学模式和管理制度,为了不再增加学生面临的学习压力,减少对学生的不合理心理束缚,教师应当主动转变角色、身份。对学生的管理不能是单一地约束,而应当在进行管理工作时,始终从学生的角度和利益考虑,让管理工作真正实现从学生出发,为学生服务。尽量为学生在校园内的学习和生活营造出积极向上的学习风气和健康、有序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并减少学生的心理压力和负担,让学生在德、智、体各方面均衡、协调发展。班主任应当赋予学生对管理工作的参与权,让学生进行自我约束和管理。由高中班主任进行的学生管理通常是单方面、外在的,学生难免会产生抗拒心理,并感受到压力。班主任可以改变管理方式,由学生自己参与到管理工作中,主动认同和接受班主任对管理提出的想法和建议,并积极地执行,让管理方式公开化、民主化、高效化,保证教师管理工作的顺利、高效进行。在此过程中,高中班主任也实现了自身角色的转换,由单方面的“学生管理者”变成“学生服务者”,为顺利进行学生管理工作提供了保障和支持。
三、经常听取学生的建议和评价,寻找管理工作的科学方法
高中班主任应当经常听取学生对管理工作的建议和评价,并从中寻找管理工作的科学方法,改变以往单方面由教师直接指导或者提出要求的做法。在过去的高中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中,教师是主体地位,教师的身份要高于学生的身份,教学和管理工作以教师的意见和想法为主导。这种凌驾于学生之上的管理方式,脱离了与学生的联系,并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教学目标,也违背了培养新时代人才的标准。高中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始终以对学生的培养和发展为中心来开展教学工作和管理工作。因此,在对学生的管理工作中,教师要将学生作为管理工作的重点和关键,将教师的管理工作和学生的参与活动结合统一起来,无论片面强调其中任何一者都将偏离高中教育教学的实质。高中班主任在进行学生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应该多与学生沟通并交换想法,改变过去由班主任单方实施管理的情况,教师不再是严厉的“上级领导”,而是亲和、友善、善解人意的“朋友”。学生将自己的想法和意见主动提出来和班主任分享、讨论,学生可以通过谈话就发现问题,并通过老师的提示找到问题的解决办法。而班主任则在谈话中,发现管理工作中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心理状态、优势和缺陷等等。在管理工作中秉持“学生本位”的教学精神,并和学生进一步建立起相互信任、协调统一的师生关系。高中班主任不再将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而在学生管理工作中从多方面观察学生,了解学生所面对的具体困难和心理障碍,并一一予以分析,帮助学生寻找正确的解决方法。
综上所述,现行的高中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应当在管理工作中始终秉持“学生本位”的教学思想,主动与学生建立联系,以学生为工作中心,赋予学生对管理工作的发言权与参与权,经常听取学生的建议和评价,从而做好高中班主任的角色定位,寻找进行学生管理工作的科学方法。
参考文献:
[1]王晓辉.职业高中班主任的角色定位分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13).
一、义工行动塑爱心
2005级双语方向班同学倡议组织“尚善义工小组”签名活动。很多老师和同学们都积极签名并且报名参加义工小组,当天报名五百多人。义工行动旨在献爱心、送温暖,让同学们珍惜自己的幸福生活和宝贵的学习时间,并且利用自己的双手去帮助需要帮助的朋友。通过义工活动的开展促进了团结、合作、和谐的班风形成。
二、优化教室文化,营造和谐温馨
教室是同学们学习生活的主阵地,温馨、和谐、优美的教室环境,会平静心态、净化心灵,激发积极向上的学习情绪,有利于形成团结、协作的好班风。为此,我系每一个学期对系内各班责任教室开展一次“教室文化评选”活动,并设立奖项,予以鼓励,
各班同学群策群力,发挥各自的想象力,结合方向班的专业和就业特点,选择教室文化主题,围绕主题展开思维,精雕细凿,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美化后的教室,育爱心、铸能力的专业理念主题鲜明,特别能吃苦、能合作、能忍耐、能拼搏、能奉献等五种品格锻造的警示语成为同学们的座右铭,激励同学们奋进。一走进特色各异的教室,就会感到十分的温馨、舒畅。因为接受的是一种隐性文化的熏陶和感染,启迪你的智慧萌生,感染你的素质修养的默默提升。这就是我们通常讲的环境育人和文化育人。
同时,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也利用这样的机会锻炼和实践了自己的专业技能,通过这样的主题活动,同学们积极参与,拉近了同学之间的关系,使同学们更加团结,把教室当成自己的家,尽上自己最大的努力来美化和爱护。
三、把教学评价权交给学生
为加强教师教与学生学之间的沟通、交流,及时反馈、排查我们在教学中的问题和不足,增进同步、减少误会、提高和谐,经广泛征求学生意见和建议,我系成立系学生会下的教学联系部,以行使学生更多的教学评价权。该部的职责主要是代表全体同学,及时了解、汇总同学们对教学中的意见和建议,并加以整理后及时反馈到系分管主任,分管主任提交系委会研究后,以最快的时间进行相应的整改和修正。同时,通过教师群体采集教师对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做好及时反馈,使学生层面的问题得到及时修正。
在学生中成立教学联系部,是新形势下张扬学生主体理念的具体体现,是还学生评价权、尊重学生人格原则的张扬。就如同商店的经营视顾客为上帝,学生花钱购买教育服务,教育服务的质量优劣,来自学生一方的评价是最有分量的。
四、引入班级间任务竞争机制
“我是2005级学前教育专业(双语方向)一班的班长,我们班是一个善团结、讲协作、能战斗的团队,在上半年的教室卫生、宿舍内务整理、早操等各项评比中都取得了最好成绩,经过全班同学的认真酝酿,大家一致认为,我们有能力和把握完成好院里交给我系的值周任务,如果能竞得这项工作,我们将其作为一次锻炼的机会,更加增强为他人服务和责任意识,一定……”这是教育管理系组织的一次“值周任务谁来担”的竞选活动演说场景,从这位班长的演说中可以看出,他是代表全班同学发自内心的一种自觉意愿的表达,为竞到这项工作任务,都已精心谋划好了工作策略,着实令人感动。
以前,系里面对院里下达的值周、晚会、卫生区责任或者其他任务的承办,大都是按班级顺序轮流分担,这样往往造成为任务而任务,学生穷于应付,即使完成任务也很少刻意创新,又加上我们系僧(学生1000人)多粥(任务)少,无法平均安排。为强化学生服务、责任、竞争意识,学会自主管理,锻造吃苦、忍耐、合作、拼搏、奉献五种品格,我系从本学期开始,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引入竞争、竞选机制,借承担和完成如值周这样的一些任务,变原来的硬派为自觉,来凝聚班级体力量。这次活动之前有5个班报了名,卫生区责任的承担有7个班报了名。经过报名班级班长的演说,系辅导员和系学生会组成的评委的认真评议,值周与卫生区分别有2个班竞得。实践证明,引入竞争机制,让学生个人或集体自愿、自觉竞得任务岗位或承办权,变被动为主动的投身服务、管理以及展演等工作中,既能保证工作完成的质量,又增强了学生的成功感和荣誉感,也是鼓励打造优秀班级体的良策。
五、大胆纳新,重在锻炼培养
随着我院2+1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化实施,上学期2004级的顶岗实训全面展开。由于原学生会主要干部岗位大多由2004级同学担任,因此学生会各个学部的部长出现空缺,以至影响到学生工作的正常开展。为此,本着以2005级骨干为主,大胆纳新2006级新生中的骨干作为补充,重在让学生接受锻炼,大胆进行培养中获得成长的做法,通过自愿报名、竞职演说等程序,产生新一届学生会。2006级新生有20多位同学进入学生会,其中7名同学分别竞得部长或副部长职位,一位同学竞得副主席一职。对2006级新生的大胆纳新,使学生会队伍增添了新鲜血液,更加赋予了活力和生机。
本阶段学生管理工作者的自我定位应该是宣传员和慈父(母)益友,主要任务包括:1.关心学生入校生活,帮助其尽快适应住校生活:许多学生都是第一次离开家,离开父母,来到学校。对于许多学生而言,在这里他们举目无亲,这个时候需要学生管理工作者充当慈父(母)的角色,关心他们的衣食冷暖,帮助他们尽快适应住校生活,以便更好、更快地适应环境,开始正常的学习、生活。同时,在对学生的关心过程中,逐步建立起学生对你的信任感,以便于今后工作的开展。2.了解、认识班级学生,考虑临时班、团干人选:学生管理工作者要抓住新生进校之初,还未开始上课时间,利用与学生军训期间接触及晚自习班会等时间,换位为学生的朋友,通过深入学生生活,了解、认识班级学生,形成对班级学生的初步印象。在军训结束后根据学生军训表现和上课两周情况,定出临时班、团干人选。
第二阶段:班风、学风培养、形成阶段(时间:第一阶段结束到第一学期结束)
本阶段学生管理工作者的自我定位应该是开发者和团队领导,主要任务包括:1.组织学生学习学院学生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按院学生处的要求,组织学生系统学习《学生手册》,并严格将学生对《学生手册》的遵守情况作为奖惩学生的标尺,建立赏罚分明的机制。2.根据学院班级管理规定,结合本班特点,制定切合实际的班规;《学生手册》作为一个学校学生管理的规范,其注重的是原则性、方向性和指导性,但因为篇幅有限,《学生手册》不可能将所有问题、情况写入其中,因此就需要学生管理工作者根据系部要求及班级特点,就一些系部常见问题及本班常见情况制定出适合的班规,做到有规可循,以便更加细致、规范管理班级。3.在各项规章制度指导下,开始特色化班风、学风培养:笔者认为学生管理工作,最重要的就是第一学年,而第一学年最重要的就是班风、学风的形成和巩固。有了好的班风、学风作为基础,几乎所有的工作都可以事半功倍。好的班风、学风不应该是“清一色”,应该是具备本系、本专业、本班鲜明特点的特色化班风、学风,这样既突出了系、专业、班级特点,又符合现阶段学生青年个性化的需求,学生较易接受和遵守。4.明确班、团干人选,指导其成为班风、学风建设执行者和监督者:上文提到,笔者认为学生管理工作,最重要的就是第一学年,而第一学年最重要的就是班风、学风的建立和巩固,然而笔者认为班风、学风的建立和巩固最关键的就是班、团干的选用和培养,毕竟作为学生,班、团干待在班级时间最长,和同学接触最多,对同学了解最深,他们才是班级管理的中坚力量,因此选好人,用好人,做好引导与指导,是班级班风、学风建设成败的关键。因此,学生管理工作者要作为团队领导,组织、教会班、团干开展工作。
第三阶段:班风、学风成熟、固定阶段(时间:第二学期)
本阶段学生管理工作者的自我定位应该是督导者和执行者,主要任务包括:1.把握班风、学风的正确方向,对其不断修正和完善:班风、学风在第二阶段已经建立起来,但由于学生寒假离开学校,回来后难免对班风、学风的认识出现淡漠,为此在开学初,学生管理工作者应当强调、强化班风、学风,把握班风、学风的正确方向,使其不断巩固、更入人心。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人的认知也是在不断变化的,学生管理工作者应该根据学院、系部要求及本班特点,及时对班风、学风不断修正和完善。2.做好督导和执行:对于违反班级管理规定的同学,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执行;对于模范遵守班级管理规定的同学,及时表扬、鼓励:只有做到赏罚分明,才能确保规定、制度的贯彻、执行,才能保证班风、学风的良性发展。
第四阶段:个性、特长培养、潜力开发阶段(时间:第三学期)
本阶段学生管理工作者的自我定位应该是“伯乐”和导师,主要包括:1.发现学生个性、特长,鼓励其个性发展,提供其特长发挥平台:有了第一学年良好班风、学风作为基础,学生已经养成了一些较好的学习、晚自习习惯,因此在这一阶段可以多开展课余活动,便于发现学生个性、特长,鼓励其个性发展,提供其特长发挥平台,也帮助学生更好了解、认识自我优缺点。2.鼓励学生组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并做好积极正面引导,加深学生对社会了解,培养其社会责任感。
第五阶段:社会经验传输阶段(时间:第四学期)
本阶段学生管理工作者的自我定位应该是前辈和“守门员”,主要任务包括:1.以自身经历或往届学生普遍存在现象,向学生传送实习、应聘知识和经验:2.以自身经历或往届学生普遍存在现象,让学生具备一定的社会经验以及待人接物的注意事项,便于学生今后实习就业;3.提高警惕,“守好门”,尤其注意学生在期末最后两周及毕业考试结束当天,防止学生在最后时刻犯错误。
第六阶段:引导、辅助阶段(时间:第三学年)
本阶段学生管理工作者的自我定位应该是服务者和指路人,主要任务包括:1.不定期走访实习点,了解学生实习、生活情况,做好与实习单位沟通并接受其反馈意见,并将学生情况和实习单位反馈意见上报领导;2.发挥好连接学院和学生的桥梁、纽带作用,及时将有关通知及招聘信息通告学生,并将学生反映问题、困难及时反映给部门及领导;3.对于对将来存在迷茫、对工作犹豫不决或者在工作中不顺利等问题的学生,为其提供意见、建议或者参考。
【关键词】高等院校;学生干部;激励机制;重要性;措施
在高校的管理之中,除了学校的常规管理机构之外,学生干部也是学校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干部是学生的代表,不但参与到班级的管理工作,还建立了与学校之间的联系。其不但能够起到带头示范作用,作为其他学生的榜样,还能更好地架起学校和学生之间的桥梁,促进学校和学生之间的沟通。笔者从多年从事学生干部管理的经验中分析了高校学生干部的重要性,提出了相应的激励措施,希望能够促进高校学生干队伍的建设。
一、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对学生管理的重要作用
(1)表率作用。学生干部往往是学生中比较优异的群体,其不但学习成绩优异,在思想政治素质、组织行动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方面也有着相对的优势,其往往性格比较外向,对于班级管理和学校的活动有一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在开展活动、项目、赛事、兴趣社等活动的时候,学生干部都是其中参与的先锋队,正是靠着学生干部的热情、组织、领导,才能使得学校的管理目标更好地实现。(2)纽带作用。高校的管理者在进行管理的时候,需要了解学生思想活动、平常表现、思想倾向等方面的情况,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而学校的管理者不能亲自深入到学生当中了解学生的这些具体情况,来完成这些工作的都是学生干部,其与学生有着天然的联系,作为学生的一分子,其所思所想在很大程度上都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这使得其更能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及时将这些信息反映给学校,以便学校能够制定相应的政策、计划,更好地落实相关的学生工作。高校的课程不但非常系统,而且还有一定的深度,学生在学习的时候,难免会有一种呼声,诸如:对教学方式的不满、对教学内容的厌烦等,而学生个体如果直接将这些意见反映给教师的话,那么不但起不到应有的效果,还会激化师生之间的矛盾。有时候,教师也想知道教学的效果如何,但是直接问学生往往也不可得。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干部既是学生的代表,又是教师的代表,对于双方的交流和沟通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除此,学生干部还是加强高校管理学生参与的通信渠道,现在大学生的自我管理的意识逐渐兴起,其都殷切希望能够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而学生干部则正好可以作为学生的代表,参与到相关规章制度的制定中,来反映学生的意见和建议。(3)辅助作用。学生干部是高校学生工作参与的主体,其往往是院学生会、系学生会、党团组织、社团等机构的积极分子,其在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于各个部门的负责人来说,学生干部是重要的辅助,对于其工作的开展有着巨大的帮助。
二、加强学生干部队伍激励的措施
(1)进行表彰。学生干部的工作量非常大,不但有大量的班级工作,还需要参与到校、系等部门的工作中去。只有认可他们的这些付出,才会使他们产生满足感,对其才能产生激励。而对其进行表彰就是一个最直接的途径,高校可以授予优秀的学生干部一些荣誉,诸如先进个人、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等,这些都会给他们带来满足感、成就感,在现今我国的高校的管理中,这些措施有着重要的意义。(2)加强信任。高校是学生进入社会之前的最后一个阵地,在这里学生不但需要继续学习知识、技能,还需要提高社会交际能力、工作能力等,这样才能使其更好地满足社会的需求,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才。从这个意义上讲,要对学生产生激励,就需要使其从与人的交流、工作中得到触发,进而激发其积极性和主动性。而加强对学生干部的信任就是一个重要的途径,对于高校管理的那些实实在在的工作,学生并不是非常熟悉,很容易出现畏首畏尾,工作起来就难免有所束缚,而教师的一个肯定、一个眼神透露出的信任,就能为其提供无穷的力量,满足了其心理的需求,从而对其产生激励。(3)情感沟通。我国的社会有很大的人情因素在里面,我们办事情都会联系到感情,并非机械、理想的行为方式,这和我国的传统有关。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对学生产生激励,就需要加强与学生的感情交流,这样才能取得理想的激励效果。为此,教师需要和学生建立平等的沟通关系,在生活、学习、工作上都要基于学生足够的关系,使其能够和教师产生感情,这样才能激发其完成任务、工作的勇气和力量,从而提升其工作的能力。(4)成就体验。学生干部也是学生中的一员,为了激发其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就要调动起内心的渴望,学生往往对成功、成就等有着一定的追求。高校的管理者应该充分认识学生的这个特点,鼓励其参与到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中去,并在一旁对其进行指导,使其产生满足感。这种成就体验能够使其充满对工作的热情,享受这种满足感,这样对于学生干部的学生工作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参 考 文 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