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7 15:55:08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法律风险防控体系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3)03-0170-02
一、企业法律风险的概念与表现
2004年《国有企业法律顾问管理办法》中首次提到法律风险概念。现今,法律风险越来越多的成为企业界关注的焦点。企业法律风险,是指企业预期与未来实际结果发生差异而导致企业必须承担法律责任,并因此给企业造成损失的可能性。风险和利益,是企业家关注的两个基础性问题,企业家时刻不能忘记风险和利益的并存关系,才能够保证企业价值获得持续保持和增长。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市场经济离不开法律制度的调整。企业从设立到运行、从决策到管理都是在法律框架下进行的。如果企业对于法律风险估计不足或处理不当,不仅会给企业带来经济上的损失,甚至会造成严重的法律后果。随着企业经济活动的日益复杂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法律风险已经成为企业最为常见、爆发率最高的风险之一,它给企业所带来的损害,往往是企业难以承受的,法律风险因而成为中国企业走向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市场竞争在给企业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日益增多的风险,法律风险也越来越大。因此,建立健全企业法律风险防控体系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最基本要求,也是企业发展壮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对推动企业依法决策、依法经营和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企业的法律风险表现在:(1)在设立企业的过程中,企业的发起人是否对拟设立的企业进行充分的法律设计,是否对企业设立过程有了充分的认识和计划,这些直接关系到拟设企业能否具有合法、规范、良好的设立过程。(2)合同法律风险是企业法律风险的重点。因为市场经济也是契约经济,合作双方中任意一方无论主观或客观因素最终导致合同发生变化,且这种变化使一方当事人利益受到威胁时,风险已然降临。合同作为一种实现合同当事人利益的手段或者工具,具有动态性。在实现最终的静态归属过程中,可能有各种因素影响最终归属关系。当合同利益的取得或者实现出现障碍,一种根源于合同利益的损失风险就展现出来。(3)企业并购法律风险。企业兼并涉及企业法、竞争法、税收法、知识产权法等法律法规,且操作复杂,对社会影响较大,隐蔽性的法律风险较高。4、知识产权法律风险。多数企业没有意识到或没有关注知识产权的深入保护,从法律风险的解决成本看,避免他人制造侵权产品比事后索赔更为经济、有效。
二、企业法律风险的成因分析
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外部的法律环境因素,包括立法不完备,执法不公正,合同相对人失信、违约、欺诈等等;二是企业自身法律意识淡薄,对法律环境认知不够,经营决策不考虑法律因素,未能建立有效的法律风险防控体系并有效执行等。相比之下,企业自身原因引起的风险比例较高,主要原因是企业法律意识和依法治企的能力与法律环境变化之间存在的差距。企业自身原因,主要是部分企业防控法律风险的意识不强,法律制度建设的基础工作还比较薄弱,没有充分意识到加强企业法制建设对防控企业经营风险的重要性,企业法制建设不自觉、不主动,或者是仅仅停留在制度建设而未能有效执行。一些重大投资决策、重大经营活动或企业改制工作等前期工作缺少法律工作人员的参与。有的单位虽设立了法律事务机构,但在对其使用上仍局限于事后补救,以处理企业法律纠纷为主,企业法律工作机构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一些企业依法经营的意识不够,或因法律意识淡漠不自觉地违法经营,或认为只要是为了公司的利益就可以不顾法律约束,或存在钻法律空子的侥幸心理,有意打“球”,最终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
三、企业法律风险的的防控措施
在欧洲,大公司、大集团普遍重视企业总法律顾问制度。西方国家大公司、大集团建立企业总法律顾问制度,是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的自觉选择。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剧,市场竞争进一步激烈,企业法律顾问的作用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认可。这是企业法律风险防控的有效途径。有效防控企业法律风险,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客观需要。在当今世界,国际国内市场竞争空前激烈,企业面临的法律风险越来越多。企业要在参与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必须有效防控企业法律风险,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和控制损失的发生。有效防控企业法律风险,是企业发展壮大的重要保障。
企业法律风险的防控方法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 强化企业家法律风险防控意识。一位世界级管理大师曾说过,法律风险是企业21世纪最大的风险。没有危机意识,实际上是一种最危险的危机。没有防控危机的准备,往往被危机所湮灭。具备基本的法律意识,懂得识别法律风险、控制法律风险、防控法律风险的重要性,是一个管理者应有的基本素质和策略。法律风险意识不应当成为企业家的最后一堂课。企业家应充分认识法律风险防控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正确认识和了解企业法律风险的形成原因和发展特点,研究工作措施,在思想上真正高度重视企业法制建设,建立高效的企业法律风险防控体系。
2 如何建立健全企业法律风险防控体系
(1)企业构建法律风险防控机制对公司的生存和发展具有战略l生的重要意义。每个企业都存在多少不一的潜在的法律风险,法律风险一旦发生,如果没有预先的防范意识,往往给企业带来致命的打击。企业管理决策者法治意识的强弱,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些潜在的法律风险是否演变成现实灾难。所以,企业必须具备风险防范意识,制定完善的风险防范机制,做到防患于未然。法律风险的防范机制是一项重要管理制度,它对于企业对内对外的法律行为进行规范,明确了企业参与经济活动的程序和环节,从制度上保证了合法经营、依法决策。现代企业管理要求把法律风险防控机制提高到企业战略发展的高度。它要求企业系统地评估其法律风险环境,并对每一类法律风险和该公司业务可能产生的主要风险都制定一套法律风险战略管理并有效执行。把构建法律风险防控机制作为一项基本的管理方式,持之以恒,从而形成战略性、常规性的法律风险防控机制。
(2)建立健全相关制度体系,实现对法律风险的系统性防控。尽快建立和完善企业法律风险防控体系是防控企业法律风险的基本保证。要把建立和完善企业法律风险防控机制与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紧密结合起来,明确企业各部门的职责分工,提高企业内部运营效率,使法律风险防控成为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法律风险防控的重点领域要形成严格规范的制度,如要特别注重加强对合同审批、签订、履行等流程的管理,对合同实施情况开展效能监察,完善合同管理制度。法律风险防控机制是个系统工程,它是一张严密的法律风险防控网。不仅公司高层要对法律风险防控有足够的重视和起到示范作用,还需要对全体员工进行法律风险防控培训,做到人人防控;并且,在构建法律风险防控机制的过程中,必然对整个公司的治理结构、人力资源管理、财务会计管理等相关问题进行持续完善和优化,也就是说,构建法律风险防控机制,本身就是对企业的整个运行进行了一次次“规范整顿”,必然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减少企业隐患。当然,企业可以选择防控的广度和深度。
(3)重视和加强企业法律工作者队伍建设,定期进行法律风险评估。加强企业法律工作者队伍建设是防控法律风险的组织保障。要积极推行法律风险委员会和企业法律顾问制度建设,健全法律事务机构,强化工作职责,选拔、培养和充实一批高素质的专业法律工作者。企业法律顾问入驻企业,通过审查企业的组织结构、股权结构、治理结构、公司章程、公司各项许可证照、内部管理制度、业务流程、财务管理制度和流程、对外重大合同签署的决策和流程、劳动合同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知识产权管理等方面,对企业各项目标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分别进行调查,并依据调查结果出具《法律风险评估报告》。定期法律风险评估的目的在于发现其中可能存在的潜在法律风险,并事先提出预警;企业可以在律师的帮助下,迅速采取适当补救措施,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4)加大力度完善企业内部管理监督机制,完全按照公司法等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规定,规范董事会、股东会、监事会的权利与义务;对企业内部纪检、监察及审计部门实行垂直领导,使这些部门具有相对独立性、权威性。
摘要:本文从行政法律关系所导致的法律风险,以及由此所引发的公共危机出发,通过风险识别确定了6大类(即专业管理类、经营活动监管类、安全生产服务类、安全环境保护类、安全劳动管理类和廉洁廉政管理类)主要风险,321项风险行为,涉及法律法规80多部,涉及法律条文500多条;并对各类风险按照风险可能性和风险影响程度进行评估诊断,进而进行风险控制,形成了具体风险应对方案,初步建成了电网企业应对行政法律风险和公共危机的风险管控体系,并有效防范了各类风险。
关键词法律 风险 防控 建设
一、实施法律风险防控的背景
在电网企业的民事、刑事、行政法律风险中,行政风险具有可预见性和可控性,对制约和影响电网企业公共安全会产生深远影响。一方面,电网企业因其行业的自然垄断性,面临着众多行政机关的监管,同时又面临着发展与改革的历史使命,稍有不慎就会受到各种行政处罚和社会各类非议;另一方面,承担了类似行政主体的部分职能,不容电网企业出现任何差错。这些行政法律风险和危机的存在,严重威胁着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一旦爆发,将会损害企业的经济利益;同时,由于信息传播方式特别是网络的飞速发展,这类负面信息极容易被广泛传播,直接引发公共危机,给企业造成不良社会影响。
二、主要做法
(一)法律风险体系建设前期调研
由于电网企业的行政法律风险要高于一般企业,相应的因行政风险引发公共危机的风险也高于其他企业。究其原因,是与电网企业自身的业务特点有关,在法律风险体系建设前期,必然要将法律风险形成原因和形成症结进行追踪调研,从而能够准确判断出各种风险点加以防控。在调研工作中,主要通过相关法律法规的梳理,识别出供电企业各项管理工作中所被动制约的有关法律法规条文、面对的行政执法主体所涉及有关法律法规所制约的条文和企业主体义务行为条文,建立三级“法律法规条文库”,为法律风险的具体识别提供详实依据,并为制定应对措施提供法律依据。
(二)法律风险识别机制的建立
电网企业的公共危机,从某种角度来讲是企业行政法律风险爆发的后果之一,与行政法律风险管理密不可分。公司通过建立法律风险识别机制,将公共危机的应急处理机制中哪些行为、事件可能引发公共危机,公共危机中企业责任的根源是什么,具体是怎样规定的,公共危机大致有哪些等等这一系列更加深入和根本性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和识别,从而形成了一套法律风险识别体系。
通过对电网企业面临的行政法律风险进行识别,共清理出6大类(即专业管理类、经营活动监管类、安全生产服务类、安全环境保护类、安全劳动管理类和廉洁廉政管理类)主要风险,321项风险行为,涉及法律法规80多部,涉及法律条文500多条,其中“专业管理类”与电网企业关系最为密切,该部分共包括11种法律风险、32项风险行为,将其最为重点进行研究分析;其余5大类289项风险行为作为一般性研究对象。
(三)法律风险评估机制的建立
法律风险识别是体系建设的基础,公司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紧紧围绕电网企业的特点,对与电网企业密切相关的“专业管理类”的风险进行了重点评估。评估时,采取了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式,从风险可能性和影响程度两个角度进行了评估。一是风险可能性评估,即风险行为的发生可能性是指在企业目前的管理水平下,风险行为发生概率的大小或者发生的频繁程度。二是风险影响程度评估,即风险行为的影响程度是指该风险行为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和业务发展所产生影响的大小。风险影响程度分为5个等级,分别为1分至5分,表示影响程度依次加强,得分越高意味风险影响程度越大。
(四)法律风险控制机制的建立
法律风险经过识别是一个风险点确定过程,法律风险评估是风险等级确定过程,而法律风险控制则是法律风险的集中管控过程,也是供电企业实施法律风险防控的最根本目的。在风险控制机制建设中对风险点按照“一般性”和“重点性”进行了分类控制,以便更好的将风险控制做到合理化配置。针对“重点性”控制机制一是深化供电企业的执法权,探索联合执法、外部协作,达到行政执法效果。二是利用技术手段、借助技术措施,达到行政执法的目的。三是利用民事手段,达到弥补行政手段的不足。
三、产生的效果
(一)提升了风险防范能力
通过各类培训,加强了全体员工风险防范意识,实现了人员安全、电网稳定、设备健康和队伍和谐,2014年公司未发生电力生产人身伤亡及电网事故;未发生交通和火灾事故;未发生企业负有同等以上责任的农村人身触电伤亡事故。
(二)提升了企业外部形象
通过与政府各部门的有效沟通,出台了小区配套费政策,避免了可能产生的各种纠纷产生,促进了工作有效开展。在各类行风热线、彩虹服务、市政重点项目中,遵循了“四一”“八不”的基本原则,避免了各类舆情风险的产生,进一步塑造了良好的企业形象。
通过对物业服务企业经常发生的各类法律案件的综合分析,法律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劳务用工风险。这类风险是指企业在用工过程中对有关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保护、保险福利等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而引发的法律纠纷。企业用工不规范、员工违规操作导致伤亡都是这类风险产生的原因。
收费风险。收费风险是指物业服务企业在收费过程中因业主拒交物业费、采暖费而引发的法律纠纷。据有关资料统计,物业服务收费争议在全国都是一个普遍现象,各地住宅小区大约有15%的物业费收不上来。
治安风险治安风险是指由于外界第三人的过错和违法行为,给物业服务范围内的业主或非业主使用人造成人身损害、丧失生命和财产损失等产生的风险。如小区发生入室盗窃等各类治安事件时,就会给物业管理服务工作带来一定风险。
公共环境管理风险。这类风险是指物业服务企业依据合同,在对小区内公共区域的管理和养护过程中未履行应尽的义务或管理、养护不善带来的风险。如检查井因沼气过多,因明火引发爆炸、春秋两季儿童焚烧未及时清理的柳絮或落叶引发烧伤、保洁员违反规定在小区内焚烧落叶而引发火灾等。
其它风险。这类风险是指由各类突发或不可预见的事件给企业带来的风险。如业主家因装修、改造不当发生管线断裂而导致楼下浸水,小区道路因动物粪便、下雪结冰致使行人跌伤等等,而一旦出现此类事件,法院会从保护弱势群体的角度出发,往往将相关责任推向物业服务企业。
二、物业服务企业如何有效进行法律风险防范
以建立健全法律风险防控机制为核心,通过推行法律顾问制度,加强重要环节和重点领域的法律风险防控,培育良好的风险意识和合规文化,形成有效防控法律风险的组织体系、责任体系、制度体系和工作流程,为推动企业实现跨越发展提供保障。
(一)建立企业法律顾问制度
法律顾问作为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参与企业的各项重大决策,使企业决策层直接获得法律风险防范建议,有效规避企业重大经营决策及经营行为中的法律风险。形成由决策层主导、法律顾问及法律事务机构牵头、业务部门和全体员工共同参与的法律风险防控体系。
(二)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法律风险防控机制
一是结合企业实际需要,建立健全法律事务工作各项管[!]理办法。具体包括:法律事务工作管理办法、诉讼和非诉讼案件管理办法、合同管理办法等系列管理办法。二是建立科学的法律风险防控工作流程。在信息收集、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估、风险处理、沟通与协调、监督与改进等基本内容上建立一套有效、迅捷的工作流程,确保能够及时发现风险、迅速预警、有效应对。三是实现对法律风险防控的动态管理。针对法律风险暴露出来的问题,企业应当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整改措施,及时堵塞管理漏洞。对企业内发生的各类案件尤其是具有代表性的案件要及时进行通报,防止同类风险再次发生。
(三)加强重要环节和重点领域的法律风险防控
一是经营决策中的法律风险防控。将风险防控引入决策机制,做到决策先问法,违法不决策,杜绝因违法决策导致的法律纠纷案件。二是经营活动中的法律风险防控。对企业各业务单元、各业务流程及各项经营管理活动中的风险点、风险源要进行集中清理,定期排查,并建立风险信息库。对发现的法律风险要及时进行分析、确认,形成预警并逐级上报。三是合同管理中的法律风险防控。严格履行合同管理的各项程序,要明确合同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并对可能涉及到的索赔问题进行明示,适时掌握合同的履行状况,对履行周期长、标的金额大的合同,实行定期跟踪报告制度。四是涉及行政管理的法律风险防控。企业相关部门要深入研究环保、土地、劳动、税务、工商管理、安全生产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坚持依法办事、按程序办事,防范行政法律风险。
(四)积极运用诉讼、仲裁等手段建立多元化法律救济途径
物业服务作为一项特殊的产品,由于生产服务环节庞杂,加之外界环境条件多变、不可预见因素多等原因, 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法律诉讼及纠纷是不可避免的。因此要建立多元化法律救济途径,运用法律武器保障企业合法权益。当发生法律诉讼时,涉及到的各级人员必须要有保护企业利益的意识和维权意识,要有严谨、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注重对相关证据的收集与资料保管,综合运用协商、调解、仲裁、诉讼、诉讼保全、申请执行等法律手段,力求以最合理的成本,通过最适当的法律途径和方法,采取规避、减轻、转移、化解、退出等处理手段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及现实利益。绝不能消极等待或听之任之,将风险扩大。
(五)建立健全法律风险防控责任体系
一是在管理层面按照“谁决策、谁负责”的原则制定企业法律风险责任认定制度。对事关企业生产、经营等重大事项的决定,每一环节要建立相应的论证责任制、评估责任制、领导责任制。二是建立健全法律风险防控工作的监督、考评和奖惩制度。要完善责任追究的程序、健全处罚体系,形成党纪、政纪、法律处罚的不同责任等级,根据决策或工作失误而产生的法律风险的大小、造成经济损失的程度、主体责任的大小,追究当事人相应的责任。
关键词 油气企业 法制工作 建设
中图分类号:F271 文献标识码:A
一、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
对于油气企业的法制工作建设来讲,起着关键作用的就是领导,对于各级领导干部来讲,他们作为企业经营管理当中的决策者、组织者以及实施者,毫无疑问就成为了依法治企的领导者。那么,各级领导干部的依法治企意识和依法治企的能力就决定着企业法律风险防空体制建设的成果,直接关系着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所以,企业首先要做的就是要让领导对这项工作的开展予以高度的重视,并把企业的法制工作纳入到企业管理建设的工作当中,那么,在这之后,就需要对依法治企的重要作用加以明确,并不断把依法治企的方略贯彻到企业的最基层的建设当中,之后,要对法制建设的好坏、依法治国方略是否成功等等都予以充分的认识。
另外,对于相关的法律部门来讲,必须要站在油气发展的实际情况之上,来建立起依法治企的评价体系,并分级进行法律宣传的教育工作,把广大干部和广大职工的学法、守法以及用法的意识予以提升。具体来讲,对于领导干部来讲,他们应该要把重点放在法律风险意识、依法经营管理以及依法决策能力等等上,并重视对行政许可法律法规相关知识的学习,牢牢树立起法律风险意识,切实做好依法治企,从而对企业又快又好的发展起到切实的引领作用。对于广大的基层员工来讲,他们应该要把重点放在对护矿保油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之上,并学会按照法律来对矿权进行维护,按照法律的相关规定来履行好自己的正当防卫权,按照法律的相关规定来对自身的合法权益进行维护等等,从而防止人身伤害案件的发生。对于一般的管理人员来讲,对他们所需要做的就是要按照岗位的实际需要把合同法、财税法以及金融法等等的经营法律知识的培训力度予以强化,从而提升其法律业务水平,提升其依法经营意识以及合同意识等等。
二、深入开展法律风险防控工作,减少经营管理风险
对于法律风险防控体系来讲,它实际上就是把法律风险防控工作融入到企业的管理工作当中以及企业有效管控得以实现的一个重要的载体,风险防范工作的有效开展,能够使企业的经营管理风险得到减少,尤其是管理人员的法律风险意识的提升,更是企业法律风险得以防范的关键所在,对于不同的工作岗位上的职工来讲,必须要有目的且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不同法律风险意识的培养。另外,要不断对企业现有的法律风险防控体系进行改进和完善,并努力建立起法律部门、业务部门以及内控部门这三者之间的分工负责以及相互配合这样的法律风险控制体系,通过这样的风险控制体系来共同促进法律风险防控体系手册的有效实施。
不仅如此,还要把各个经营管理领域当中的法律风险防控流程的建设进行进一步的强化,并把实施的重点放在资源权属、安全环保、对外交易、劳动关系、财税管理、知识产权、内部的基础管理以及企业设立和运作这八个主要的业务领域之上,来对相关的可控法律风险源点予以明确,从而制定出行之有效的防控措施,来编制出简单且明了的防控流程,科学且合理地把各个部门在防控法律风险当中的主要职责进行界定好,在此基础上,在每一个岗位以及每一个员工中予以落实,形成全员防控的法律风险有效机制。
三、强化合同管理,提升合同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对于油气企业的合同管理工作来讲,其主要目的就是要为生产经营管理进行服务,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就必须要把防控法律风险和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有机结合起来,来推动管理机制以及管理方式的不断创新。那么,首先,就是要严格合同签约主体资格的法律审查,对于这一措施来讲,先是要对签约对方的主体地位的合法与否,并且是否具备了相关的民事主体资格等等进行审查,之后,就是资信审查,也就是说主要是要对签约对方的各种资质、营业执照以及是否具有良好的信誉等等进行审查。
其次,就是要把合同的履约监督工作予以强化,把盲目的重视签订而忽视了具体的履行这样的现象予以改善。那么,在订立合同之后,承办单位就应该要把合同的履约监督工作做好,保证合同的全面履行。
最后,就是要全面实行合同管理的信息化,对于油气企业来讲,应该要积极使用现代化的信息手段来进行合同的管理,使用标准的合同文本,并把合同的网上申报、合同的网上审查、合同的变更、合同的终结、网上监控以及网上数据查询等等予以实现,通过这一系列的手段,使合同审查和审批的透明度得到提升,进一步提升工作效率。
四、结语
总之,加强油气企业法制工作建设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情,它不仅仅关系着油气企业的持续且有效的发展,而且也还是依法治企得以实现的必备内容。所以,对于油气企业来讲,需要站在科学治理的高度上,广大员工以及领导者的法律意识以及法律素质,在认真开展企业普法教育工作的同时,要进一步把企业的法律风险防范机制予以建立和完善,使得企业的重大法律失误得到根本的杜绝,进而促进依法治企工作的有效开展,为油气企业的更好、更健康的发展提供有效的法律保障。
(作者单位: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 )
参考文献:
关键词:建设工程合同;发包人;法律风险防控;具体措施
中图分类号:D923文献标识码: A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客户的方法,是法律风险法律风险防范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防治方法,其实质是客户的合同法律风险管理的方法。发包人法律风险管理属于一种发展中的全新理念。它所强调的是法律风险控制与企业管理的有机结合。在合同风险防控领域,这种以法律专业人才为主的防控活动,强调主动收集企业及法律环境方面的风险信息,分析企业的交易行为中潜在的风险,从企业切身利益角度寻找最为合适的折中方案,并在平衡控制成本、企业效率与风险防范之后,通过科学的方式,控制合同文本之内及签订与履行中的各类法律风险,并将某些控制方案有机地融入企业的管理活动之中。因此,控制企业从事法律风险发生后的补救转变为事前预防,企业法律风险最低的成本最小化和安全利益最大化。实践中,一个完备的建设工程合同法律防控体系应当包括一个完整的建设工程合同管理体系以及建设工程合同法律风险评价系统。
1.完善发包人建设工程合同督理体系
首先一个完整的建设工程合同管理体系可以通过前期工作减少法律风险、降低诉讼成本、保证企业利益。具体的流程应当保证以下几点:
(1)合同主体选择管理
避免因不当的选择形成缔约过失责任,以及因为招标等程序问题影响整个工程的进展。
(2)合同签订及生效的管理
从内部完善审批制度和合同签订及履行的标准程序,杜绝因合同签订及履行的随意性而产生的风险。
(3)建立完整的合同文本管理、档案管理制度
发包人应建立完整的合同文本管理、档案管理制度,并保证合同任何阶段的档案集中管理,可防止因缺少证据而丧失权益。
(4)危机事务处理管理
在合同履行中如果出现违约、突发公共事件等,可以有条不紊地及时采取有力措施,防止损失发生或防止损失扩大。
2.建立发包人建设工程合同法律风险评价系统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管理系统,法律风险的识别,需要法律风险管理的分析,有效的手段的选择,建立法律风险评估系统,减少法律风险,及时有效地控制法律风险的概率,取得最低的伤害。建设工程合同的法律风险的具体措施,确定可见的建设合同和人承包的法律风险的预防控制,包括对具体的防治措施分析三个实施步骤。
2.1建设工程合同法律风险的识别
实践中进行针对发包人一方在建设工程合同法律风险的识别,需要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的支持,如笔者在实习中参与了针对我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某分公司在建筑工程领域法律风险专项防控研究工作,参与调阅建筑工程公文档案、基建档案1347件,建设工程财务档案61件,并根据要求在对涉秘档案实施了签订保密承诺书等保密措施后对其中664份文件进行了复制、查阅。同时还收集含概各级法院对建筑纠纷等典型判例,并广泛收集整理了包括我国在建设工程领域基本法律法规、招标投标、建筑规划、环境保护、国家民用建筑设计规范标准(房屋)建造设计规定、施工管理、质量管理、工程监理、竣工验收、结算决算、安全生产、劳动保护及该分公司所在省份在建设工程领域的地方性法规、行业规范等十四个领域的法律法规共176部。在综合筛查了该分公司过往签署的合同和该地区建设工程合同常见纠纷之后,作出了符合该分公司自身运营特点的法律风险识别报告。
2.2建设工程合同发包人法律风险的分析
它实际上是对开发商的建设合同法估计和衡量风险,科学的风险管理方法的使用,通过统计、计算、分析各个已识别出的法律风险,并计算出各个法律风险的出现的频率,作出有针对性的法律风险防控体系提供科学严谨的数据与理论依据。建设工程合同发包人法律风险的分析由法律风险发生概率的计算与造成损失的估算,以及综合这两者数据之后对法律风险进行风险评级构成:
(1)建设工程合同发包人法律风险的概率分析
要进行建设工程合同发包人法律风险的概率分析,需要通过公司历史合同档案的整理和统计,并参照地区内法院关于建筑工程合同纠纷的判例,对各个已识别的法律风险点的发生频数。一个简单的例子:在风险识别过程中,审查了发包人签订的1000份合同,在1000份合同中发现有5份合同的合同当事人名称与其在合同上印章所记载的名称不符,那么该法律风险发生的概率就是5/1000。因此,通过计算在各合同风险概率,概率高风险重点防治的法律风险。实践中进行概率分析的时候会遇到某一法律风险从未发生的情形,这里就需要风险管理人根据已知情况参照过往经验进行估计,从而给出一个确定的概率,或者直接将该类风险单独划归为极小概率事件,并不给出确定的值。
(2)建设工程合同发包人法律风险致损估算
所谓的法律风险造成的损失估计,其估计法可能会导致损失的大小。建设工程合同发包人的法律风险所导致的损失亦可分为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无论是直接损失还是间接损失,基本上可以归为两类:商誉的损失和经济损失。通过对损失数额的定量分析,对于容易照成直接损失并且损失后果严重的法律风险则为需要高度防范的对象。
2.3建设工程合同发包人法律风险的评级
综合建设工程合同中法律风险的概率分析结果与致损估算结果,将法律风险按风险系数进行级别划分,便于发包人对法律风险防控的重点进行科学的掌握。具体划分方法是:首先,将建设工程合同发包人法律风险的概率系数赋予固定的值,以上文中某法律风险的5/1000的概率为例,那么它的概率系数可以看成是5(每1/1000看作1);而该风险可能对企业带来的经济损失假设为20万,则该风险的损失系数可以看成是2 (每10万元看作1);将该法律风险的概率系数乘以它的损失系数,得到的就是它的风险系数10。
3.建设工程合同法律风险的防控方法
常见的法律风险的具体防控方法包括消极规避法、积极预防法、成本控制法、风险转移法等方法,具体阐述如下:
(1)消极规避法。即为预防可能发生的法律风险而采取消极的方式避免其发生。比如,假设B为了避免发生与A签约后,A违约而导致的法律风险,则B选择不与A签约,从而完全避免发生这个法律风险。消极规避法极易影响合同目的的实现。因此一般不太采用此法。
(2)积极预防法。即积极主动的取系列措施,降低、消灭可能引发法律风险发生的因素。再以上文为例:假设B为了确保合同相对人不会违约而引发法律风险,则在签约前选择数个合同主体进行调研,分析对方的违约率,再从中选择违约率最低的一方签约。积极预防法能有效的预防控制法律风险的发生,
(3)成本控制法。成本控制法是合同主体将可能发生的法律风险作为商业成本计算到支出项目中。因为收益与风险往往是并存的,当可得收益远远大于可能的风险损失时,风险管理者一般会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与预期目标综合抉择。成本控制法一般包括两类情形:一类是把可能的风险损失纳入成本,损失发生时以利润冲抵;第二类则是建立专项的风险基金。
(4)风险转移法。即将可能发生的风险分担或转移给其他主体,比如转让、保险等方法。并且经济成本小,因而被常被采用。
参考文献:
[1]尤馨岩:《建设工程合同无效的认定及其法律后果分析》,西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关键词 电网施工企业 内控体系 国际业务风险 防控水平
一、背景介绍
近年来,A公司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行业风险内控管控要求,并将相关成果创新应用到电网施工企业,重点关注国际业务高风险领域和控制薄弱环节,通过建立国际业务内部控制规范,防范国际业务风险,实现管理突破与创新。
电网施工企业开展国际工程承包业务的历史较长、规模较大,并针对国际业务中涉及税收、法律等问题,探索建立了自身业务管理模式,但尚未对国际业务风险开展全面识别与评估,对部分国际业务的特有风险仍缺乏有效控制方式,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劳务方面
主要风险为部分境外施工人员无法取得劳务签证,只能通过旅游签证赴项目现场;外派人员的人身安全存在一定风险;对境外雇佣人员管理不善或程序不完备可能导致违反当地法规。
(二)工程管理方面
主要风险为项目所在国的法律法规对工程设计、施工安全、环境保护、施工质量等管理要求有较大差异,易发生因违反法规而遭受处罚,甚至影响整个工程进度。
(三)合同管理方面
主要风险为各国合同法律法规有所差异,易发生因不熟悉当地法规而导致签订合同无法有效保护公司利益。
(四)信息沟通方面
主要风险为海外工程遇到紧急情况时,信息无法及时传递和响应,紧急情况无法得到妥善处理,影响公司利益。
二、主要措施
组织开展国际业务内部控制梳理和完善工作,通过制度审阅、穿行测试、调研、访谈等方式深入查找国际业务流程中存在的风险因素、控制缺陷和管理薄弱环节,优化完善控制措施,从而建立满足国际业务风险管理需要的内部控制体系。
(一)收集国际业务风险信息,建立常态风险评估机制
国际业务施工地点遍布世界各地,各地法律法规、市场环境、文化氛围等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国际业务面临风险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为准确识别国际业务面临的各类风险,建立完善应对措施,通过对国际分公司各级领导干部开展访谈、召开国际业务风险专题研讨会,确认国际业务面临的环境、技术、商务、财务和信息沟通等5大类风险,重点关注税收、劳务、工程设计、施工管理、合同管理、外汇管理、资金支付、资产管理等8项重大风险,并针对重大风险制定有效的风险应对策略和国际业务风险信息库。
同时,为确保风险识别与应对的全面性和时效性,规定从项目前期调研开始,由专人负责对新项目所在国家及地区的政治、宗教、文化、经济和工程管理要求等情况进行调研,并通过中国使领馆、华人商会等信息渠道调查了解当地实际情况,收集识别相关风险信息,评估风险影响和风险级别,编制上报风险评估报告,为有效管控国际业务风险奠定了基础。
(二)梳理完善内部控制措施,有效管控国际业务风险
针对国际业务面临的各项特殊风险,构建细化流程框架,并依据流程框架逐项建立控制措施。尤其对劳务管理、工程管理、合同管理、信息沟通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提出有效解决措施。
1.劳务管理方面。一是建立外派人员ID卡集中办理程序和人身安全保障体系,根据当地治安环境情况,通过制定实施人员安全活动规定、开展安全知识培训、雇佣安保人员等方式提升人身安全保障能力;二是强化境外劳务用工法律监控,严格按照当地法规与劳务人员或与劳务派遣单位签订合同,必要时聘请当地的中介机构对劳务合同进行起草或审核。
2.工程管理方面。指定专业人员在项目前期开展项目所在地工程管理方面法律法规研究,优化完善国际业务工程管理控制流程,严格执行相关特殊规定,并加强监督。
3.合同管理方面。聘请国际业务法律顾问严格审核与国外业主单位或国外总包方签订的工程承包合同内容,必要时聘请项目所在地专业中介机构审阅合同,并在项目所在国家或地区履行必要的备案程序;施工过程中需要签署的各类合同,均聘请当地专业中介机构代为审阅,保障公司合法权益。
4.信息沟通方面。建立国际业务重大事项信息传递机制和重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明确突发重大事件范围以及处理通报程序;重大突发事件处理完毕后,项目部门要编写重大突发事件处理报告,并报公司总部备案。
(三)建立内控监督评价体系,强化国际业务规范执行
定期组织召开内控缺陷整改工作会议,研究整改方案,明确整改责任和整改期限,缺陷整改完成情况纳入公司绩效考核评价。同时,建立国际业务专项内控评价机制,对国际业务重大风险和重要事项进行定期专项检查评价,全程监控重大事项的事前决策、事中执行、事后评价及缺陷整改,有效督导国际业务各项流程规范执行,不断提升企业依法治企和规范经营水平。
三、实施效果
(一)理顺国际业务流程,有效规范国际业务管理
通过内控体系建设,送变电等电网施工企业重新构建了总部与国际分公司的管控关系和职责划分,梳理出了一套兼顾施工企业管理特点和国外工程特殊要求的国际业务内控操作规程,有效规范了国际业务管理。
(二)构建国际业务风险防控体系,提升国际业务风险防控水平
根据国际业务风险信息库、流程框架、内部控制矩阵、流程图、权限指引表等一系列工作成果,编印了《内控流程手册-国际业务分册》和《授权管理手册-国际业务管理分册》,全面指导国际分公司业务开展,切实防范国际业务经营风险。
(三)强化内控体系自评价管理,完善内控闭环管理机制
建立健全电网施工企业内控自评价机制,定期开展国际业务的内控评价工作,梳理实际执行中可能存在的业务缺陷,并针对性提出整改建议,督促整改建议落实,完善内控闭环管理机制,持续提升国际业务风险防控能力和水平。
本文以重大法律风险的识别与防控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重大法律风险的分析和关键的防控手段的阐述,希望并购企业在并购方式、法律识别、国家保护措施以及劳工和环保方面对海外并购有一个系统而且全面的认识,从而为中国企业,特别是“国字号”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贡献绵薄之力。
[关键词]海外并购;法律风险;识别;防控
一、海外并购重大法律风险识别与防控的背景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国际化的不断加深,越来越多的有实力的中国企业走上了海外并购的道路。海外并购不仅可以使国内企业更有效地参与国际分工,也可以推进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特别是近几年,受到发达国家经济不景气和人民币升值的影响,中国企业来似乎正处于低成本“走出去”的有利时间点。海外并购,特别是向发达国家资本输出已经成为越来越多有实力的中国企业的选择。
但海外并购同样也面临着诸多的风险,特别是完全陌生的法律人文环境,给诸多的中方企业带来了许多未知的风险及障碍。如何有效地识别对外并购中的风险并加以控制,已经成为众多中方企业的重要课题。
二、海外并购重大法律风险的特点
海外并购重大法律风险是指并购企业在进行海外并购时,发生频率较高而且极易导致并购失败的较为重大的风险,例如反垄断风险、环境风险、税收风险等。其特点主要表现为:
1、风险的高发性。所谓的高发性是指任何一个并购企业都必须面临的,比如反垄断风险,现在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特别是法律体系比较健全的国家,都存在反垄断法,任何一宗并购,都必须经过相关反垄断部门的审查,所以能否通过相应的反垄断审查以及获得相应反垄断许可这将是决定并购能否成功的必须且非常关键的因素。
2、风险的高危性。高危性指的是这些重大风险中的任何一个风险都有可能导致并购的失败或者导致在以后的经营管理活动中存在重大风险。并购过程中的环境风险、劳工风险、税收风险等任何一个风险足以使并购失败,或者给未来的经营活动带来重大困难。
3、风险的持续性。持续性顾名思义这些风险所造成的影响持续不断,不仅仅导致并购失败,也可能会给未来的生产经营带来巨大的风险。例如环境风险,在并购过程中如果对环境风险评估不够充分的话,极有可能在未来的生产经营过程中给公司带来诸多的处罚和诉讼。
三、海外并购重大法律风险的识别与控制
(一)并购方式的选择
并购方式的选择对于法律风险的控制是至关重要的。一般来说,并购方式主要分为两种,股权并购和资产并购。两种并购方式在内涵和外延上有诸多的区别,也导致了两种并购方式在法律风险上有着较大的差异。
股权并购是指单纯购买目标企业的股权,并不对目标的生产经营进行过多干涉。股权并购风险较小,且并购的对象多为具备一定盈利能力的成熟企业,国此比较适合那些刚刚实行“走出去”的企业,因为这些企业对海外并购的风险识别不是很充分,自己也往往没有清晰而又长远的国际拓展规划。
资产并购是指通过购买目标公司资产,另行成立新公司。资产并购一般并购程序较为繁琐,而且并购后的全面整合难度也较大,一般比较适合那些想要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的企业或者资源型企业。该类型企业海外拓展的目标明确,并且对购买的资产所存在的潜在风险有着充分的认识,故采用资产并购的方式较为合适。
(二)对不同国家法律的识别
一般来说,对外国法律的识别包括三个方面:法律体系、法律条文以及法律环境。在并购开始之前对各国的法律进行充分的识别,不仅可以有效降低并购风险,而且可以做到有的放矢,提高并购的效率。
对法律体系的识别是法律识别的前提与基础,主要表现为对大陆法系与普通法系、固有法与继受法等的识别。通常来讲,同一类型的法律体系都呈现相同或相似的特点,通过对法律体系的识别能够让并购企业更加系统地识别目标国法律,从而有效控制法律风险。例如,某公司在英国并购期间发现目标公司存在大约为2亿英镑的养老金风险,在其它国家这绝对是一个无法控制的风险,但是在英国的法律体系下,养老金法律为适用性法律而非强制性法律,这就给了并购企业相当大的自主空间,最后,通过与劳工组织、养老基金等协商,该企业顺利解决该风险,最终完成了并购。
对法律内容的识别是法律识别的核心,主要表现在对法律部门以及法律规则的识别,关注的重点通常是民法典、商法典、反垄断法、税法、劳动法等法律部门。通过对法律内容的识别,并购企业不仅可以有效地控制法律风险,还可以为并购活动提供更加系统、更加可靠的法律视角,从而为并购企业打下牢固的法律基础。
对法律环境的识别是法律识别的重要内容。法律环境通常是指法律意识形态及其与之相适应的法律规范、法律制度、法律组织机构、法律设施所形成的有机整体。法律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并购的法律风险,也直接决定着并购的成功与否。比如,在欧美国家,法律一般具有连续性且较公开,通过对法律的识别基本可以预知在并购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法律风险,而在法律体系不太健全的国家,这种识别的难度就非常大,而且结果也往往不可靠,给并购带来了非常大的风险。
(三)对国家保护措施的识别与控制
国家保护措施一般包括国家安全措施和反垄断措施两类。
国家安全措施指国家为了保护国家安全,对某些领域或者某些企业的并购加以限制或者予以禁止的措施。例如,美国就存在海外并购的安全审查制度,其是以FINSA及其实施条例为核心,以《埃克森-弗罗里奥修正案》的审核程序为框架,实体法和程序法合二为一的法律制度,该制度意在通过对并购交易的控制从而保障国家安全,2008年,华为在收购美国3COM公司时,就因国家安全问题而被迫中止。中国企业,尤其是“国字号”企业,其在权属上、与政府的关系上都容易引起其它国家的特别关注,从而大大增加国家安全的审查风险。这就要求并购企业在并购之前充分识别相应风传,从而避免在并购过程中因国家安全因素致使并购抢购。
反垄断措施是指国家为了保护自由竞争,而采取限制企业集中的保护措施。一般来说,反垄断风险的控制先要做好反垄断相关法律的识别,在充分识别的基础上,再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比如,在澳大利亚,各国国有投资企业均被视做“外国政府投资者”,这些外国政府投资者在澳大利亚进行投资并购均应该通过FIRB(澳大利亚投资审查委员会)的许可。若我国国有企业对该部分风险识别不充分,很可能导致在并购开始后难以获得相应许可,进而导致并购交易失败。再如,反垄断许可的获得一般还包括被并购企业子公司、分公司所在地和产品销售地许可的获得,若对该类风险识别不充分,极有可能导致在并购结束后无法在子公司、分公司所在地以及商品销售地开展有效的生产经营活动,从而给并购企业带来巨大的经营风险。
(四)高度重视环境风险与劳工风险
中国企业进行海外并购,特别“国字号”企业进行海外并购,主要是为了获取海外先进的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同时利用海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但是大部分并购企业并没有系统性、全局性的海外并购规划,其结果就是并购企业在并购中甚至并购后片面追求利益最大化,而忽视了劳工及环境方面的要求,从而为遭遇劳工和环境法律风险埋下了隐患。
劳工和环境风险的成因主要有法律法规识别不充分、劳工合同及环保意识淡薄、低估工会等社会组织的力量等。要从根本上防范劳工及环境风险,并购企业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并购企业应当制定清晰而且长远的海外并购规划,增强劳工及环境风险防范意识。其实在尽职调查阶段劳工及环境风险都能够得到识别,但是真正要控制此类风险则需要并购企业有更长远的规划和强烈的防范意识。并购企业只有建立起了有效的劳工和环境保护的体系,才能真正将公司的发展与劳工、环保问题相结合,才能真正控制相关的风险。
2、严格遵守目标公司所在国劳工及环保方面的法律法规。并购企业在并购开始之前要充分做好相关法律法规的识别和分析工作,充分预估相关风险,特别是一些强制性法律规定。以德国为例,德国法律对员工裁员、减薪方面有着严格的规定,其违约的惩罚措施也较国内严厉的多,此类风险都应当引起国内企业的高度重视,以便提前做好可行性论证。
3、正确认识特定的社会团体,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以劳工风险为例,国外的工会组织,特别是发达国家的工作组织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强大的影响力,并购企业要善于利用工会组织的影响力,使其成为劳资关系的剂,实现劳资双方的利益最大化。